学习型企业构建途径研究

2024-08-30

学习型企业构建途径研究(共8篇)

学习型企业构建途径研究 篇1

一、构建原则

1.坚持理论武装与学风建设并重

一方面, 必须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 才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离开科学理论武装, 脱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 学习型党组织就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研究生党组织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生力军, 既要发扬党员个体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和自学能力强的优势, 又要树立团队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另一方面, 把学风建设摆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突出位置。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同指导实践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要深刻认识学习好、运用好科学理论对推进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①研究生党组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应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联系实际, 注重实效, 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突出问题, 把组织学习同研究解决制约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同研究和解决研究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 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从而使学习转化为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强劲动力。

2.坚持组织学习方式创新与开放式自主学习并重

一方面, 积极创新党组织学习方式和途径。创新问题一直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 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特征。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基层组织, 应充分利用党员队伍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富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优势, 尊重并激发研究生的首创精神, 积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通过党课讲座、专题培训、现场交流、学习论坛、读书沙龙、课题调研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发挥组织学习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又要勇于突破党员教育的传统模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创新党组织学习的内容、形式、载体和机制。另一方面, 激发党员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学习型研究生党组织应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积极营造开放式、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使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 在学科带头人的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的侵染熏陶下, 开展研究性、互动性、研讨性、开放性的学习活动, 树立真学、常学、善学、深学的先进理念, 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方式, 把文化传承、知识传播与创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党员素质,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坚持推进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并重

一方面, 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有没有一套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是衡量一个党组织能否形成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标准。通过建立学习动态管理机制, 完善学习责任制、党课培训制、集中学习制、基层调研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党内管理制度, 明确学习要求, 保证学习时间, 做到资源共享、时间统筹、内容交融、效果互促, 使研究生党员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 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拓展素质、增长本领的根本途径, 尤其要注重发挥党委中心组和支部委员会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做到率先垂范, 先学一步, 学深一些, 通过学习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把党组织建设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政治核心。另一方面, 把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永恒的主题。加强党员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 如果离开学习, 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也就失去了根本动力,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不注意学习, 忙于事务, 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 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②因此, 应通过构建学习型党组织, 着力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实践创新素质, 使广大党员养成崇尚学习、重视学习、勤奋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 严谨笃学, 知行统一, 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 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施路径

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 建立长效机制, 才能为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保障。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建立共同愿景

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标志是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对组织成员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规范作用, 能形成强大的学习驱动力, 激发党员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同心协力、奋发向上。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目标, 是使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把握和执行政策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升, 使党员始终保持创新的锐气、创造的激情和创新的活力, 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 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应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以科学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来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 使研究生党员树立科学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转化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的强劲动力, 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和持续学习。组织学习的实质在于以团队学习为主体, 通过上下沟通、协调合作、整体互动、达成共识,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构建研究生学习型党组织, 应实现由“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法国教育学家保罗·郎格朗 (Paul Lengrand) 在其著作《终身教育引论》中, 系统地阐释了“终身学习”理念, 把教育看成是一个统一性、连贯性的整体过程, 涵盖人生各个阶段、一切时间、一切地点和一切方面的教育, 强调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以培养个体的多种能力为重点, 着眼于理解能力、吸收和分析的能力、处理抽象与具体之间关系的能力、把知与行联系起来的能力等, 核心是学习的能力。这启示我们, 应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把学习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 培养每个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③研究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较强等群体优势, 理应树立团队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把学习作为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动力, 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及时掌握新知识, 积累新经验, 增长新本领, 实现知识技能的更新与自我超越, 为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提供保障作用。

3.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做到学用相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在学习, 贵在实践。由于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 能否将学习的成果应用于实践, 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有机统一, 是检验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标准。所谓学习工作化, 就是将学习视为一项必要的日常工作, 着眼于解决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和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所谓工作学习化, 就是把工作当成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把学习渗透在每一个工作环节, 促使学习成果向实际工作能力的转化, 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能力。“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 生动地阐明了学习和工作之间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学习型研究生党组织创建中, 要把学习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源, 引导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善于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学习, 做到学以致用。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深化学习的平台, 注重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善于吸收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新思路、新技能, 做到用以促学, 从而实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摘要:高校创建研究生学习型党组织, 应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坚持理论武装为先与学风建设为重的统一, 坚持领导班子示范性与组织生活规范性的统一, 坚持组织学习的创新性与党员学习的开放性的统一, 坚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统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建立共同愿景;树立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保障机制, 激发学习动力;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做到学用相长。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习型组织,原则,途径

注释

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 2003-07-02 (1) .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316页.

学习型企业构建途径研究 篇2

摘 要: 高校学习型社团是以所在高校专业特色学习为依托,在以人为本、以学为重的原则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其具有社团成员拥有共同愿景、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特点,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建议从社团理念、管理机制、活动形式、创新意识、交流平台、文化塑造等方面着手构建。

关键词: 学习型社团 学风 影响 构建途径

高校学习型社团坚持以学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高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优良学风培育等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当代高校建设的发展性力量,学习型社团越来越成为高校新的发展趋势,其构建愈来愈受到高校的重视。

一、高校学习型社团内涵及其特点

(一)学习型社团的内涵。

学习型社团指符合学习型组织特点,社团成员能熟练创造、获取和传递专业知识的高校社团。该类型社团多依托于所在高校专业特色背景,将学生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能将专业学习与第一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第二课堂,又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加实践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而搭建的平台。在学习型社团中,成员之间共同努力、互相学习,社团成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为了社团共同愿景而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二)学习型社团的特点。

1.组织结构扁平化

在高校普通学生社团中,都有层次十分明显的组织管理结构,不利于成员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学习,且传统型社团更侧重社团管理工作与任务完成与否,运作模式较为机械化,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传统型学生社团不同,学习型社团更注重促进成员全面发展,组织结构偏向扁平化、弹性化、网络化,没有明显的管理层级,能够使社团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令社团成员更具有主动性。在此结构下,社团成员之间能够平等学习、平等交流,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由平等、能够灵活展示自我的平台,便于社团成员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此结构下的信息流动快捷有效,能够更好地促进团队学习,提高社团工作效率。

2.管理目标共同化

与传统型社团忽略树立成员团队意识,缺乏明确的共同目标不同,学习型学生社团每个成员充分理解并认同社团的发展目标,全心全意为学生社团发展作出贡献,并把学习作为活动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型社团组织,通过鼓励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社团发展规划的大框架下,确立自身发展目标,以此激发社团成员创造力,促使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不断学习和创新工作思路的氛围中。社团成员在活动的同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通过成就小我促进整个社团发展。

3.学习氛围浓郁化

社团成员有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学习型社团维持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型社团成员对社团领导者有一定的依赖心理,社团任务多由管理阶层下达后成员被动完成,社团内缺乏良好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而学习型社团则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团队成员间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自主寻找更为广阔的个体发展途径,学会系统思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完善自我,共同为社团成长与发展而努力。

二、学习型社团对学风的影响

(一)学习型社团能明确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

在高校专业学习中,由于专业学科种类繁多、专业知识内容复杂、教师教学风格迥异等多方面原因,许多学生找不到努力目标与方向,导致专业课程学习迷茫,逐渐缺失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个体弥散到集体,严重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学习型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载体,能够通过组织众多有文化价值的活动,使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专业技能实践,帮助学生逐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弥补第一课堂中专业知识学习的不足。

(二)学习型社团能调节良好的学生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由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情绪、意志三方面组成,是学习者自身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准备状态。如今高校中的学生在这三大方面往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型社团相对于传统社团而言,汇聚了一群以学习为目的的优秀人才,社团内部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都能够激发学生向上发展的欲望,从而使他们更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将更多注意力投放到学习与研究当中,在社团整体优良风气的长期感染下,学生将更加注重自我发展与突破,并树立起“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强烈意识,由此,学生的学习态度便得到了有效调节。

(三)学习型社团能培育积极的学生精神风貌。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团都应当加强对学生精神风貌的培育,唯有如此,在走向社会、走上职业岗位时,学生才能凭借优秀的精神风貌获得更多机遇。

三、学习型社团的构建

(一)更新社团建设观念,深化对社团建设的认识。

学习型社团构建的基础是不断更新社团建设观念和深化对社团建设的认识,社团成员及社团骨干都应加强自身观念的更新,深化对自我与对团体的认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新社团成员的“主体理念”,增强他们关怀社团建设发展的主体意识;更新社团骨干的“发展理念”,增强他们提升自我与发挥模范作用的先锋意识;更新社团的“人本理念”,增强社团关怀社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使社团成员及社团骨干深刻认识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大力加强社团构建与完善,凭借良好的团队理念促进学习型社团的高质建设。

(二)进行体制完善,彰显社团特色。

建立健全社团的管理体制,是进行社团建设的重心工作,学习型社团应注重细化和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选拔机制,强化对人员筛选,提高选拔的标准,从而保证社团的高质量建设;完善信息传播机制,使成员对社团工作有明确完整的了解,并共同参与到社团发展中,为社团工作建言献策;实行奖励制度,鼓励成员积极进行创新创造,对于取得优秀成果的社员进行表彰,采用激励方式发展社员,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社员发展动力更足;完善社团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团成员学习进程与状况的考察力度,严格落实社团考核体制,从而凸显出学习型社团浓厚的人文情怀及社员发展的旺盛活力。

(三)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社团品牌。

想要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创新学社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因此建议学习型社团打造社团特色创新活动,并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激发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将社团成员丰富的创新想法与社团活动、精神、文化相结合;二是精心培育社团文化,以学习型社团文化作为社团活动创新的灵感;三是指导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为社员创新社团活动指点方向;四是学社将已有学社活动精品化、品牌化,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四)建立网络平台,增进校际间的交流。

社团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成员与社团整体发展相脱离的状况,成员对社团工作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不能把握社团及自身发展方向,不利于实现社团成员们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应健全社团内部社员间交流网络及普通社员与社团骨干间沟通网络,实现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及时向成员公布社团工作及任务传达,实现社员间学习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五)构建社团文化,强化社团的影响。

优良的社团文化促进着社团文明、社团品位、社团综合实力的提升。学习型社团应重视社团徽标的设计,凝练凸显社团高品质文化内涵;做好社团环境的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社团思想文化建设,铸就高雅的社团学风。使社团原有文化内涵与社团环境、社团思想、社团创造相结合,并强调社团文化建设机制的构建与管理,实现宏观机制与微观创造的统一,扩大文化环境对学习型社团的积极影响,为社团建设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杨硕英校.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

[2]储召生.“土货校长”张伯苓[N].中国教育报.

学习型企业构建途径研究 篇3

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人力资源部应根据企业的文化建设需求,着手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这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通过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临时性)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小组(临时性),来满足企业文化体系形成阶段的管理需求。

二是明确企业文化管理(常态化)的职能部门,规划具体的企业文化管理职能;增设企业文化专员岗位;将企业文化管理职责纳入各级管理者的岗位职责。

三是拟定企业文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1)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管理机制2)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工作机制3)企业文化教育培训管理规定4)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企业文化宣讲规定5)企业文化视觉规范与环境传播审批管理规定6)企业行为规范管理规定7)年度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规定8)PDCA企业文化循环提升管理规定9)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估办法9)企业规章制度审计管理规定10)企业文化审计管理规定11)企业文化创新管理规定12)企业文化使者选拔管理规定13)优秀企业文化故事评选规定等等。可见,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有效管理企业文化的前提与保障,是建立常态化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的基础。

(2)文化教育培训,是树立员工企业文化信仰的基础

没有员工的文化认同,就不会有员工的文化信仰,没有文化信仰,企业的文化实践将沦为空谈。因此,要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这是树立员工企业文化信仰的基础。

具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依据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与目标,依托企业现有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编制企业文化教育与培训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多种载体建设和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加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精神的宣贯,切实保障企业文化体系中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内化于心”,在广大的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起企业的文化信仰。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教育与培训工作不能简单地依靠内训师或外聘讲师来完成,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家、高管、中层管理者在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中的参与度,并使他们切实担负起传播者的使命。

文化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它更是优秀企业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3)形象传播机制,是规范企业文化形象的保障

企业文化形象只有通过有效传播,才能达到改善、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为了避免企业文化形象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乱,需要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形象传播机制,规定企业文化形象传播途径,监督企业文化视觉形象应用规范,明确企业文化在企业环境中的传播标准,保障企业文化在对内、对外传播过程中能始终保持着规范的、统一的、有效的形象,为企业形象的提升和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的营造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企业文化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部顾客了解该企业内涵,并有意识培养目标客户忠诚度的重要窗口。

(4)文化实践机制,是改善管理团队文化信仰、价值标准与行为习惯的突破口

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缺失了管理团队自觉的、主动的文化实践,其都将沦为“墙上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重心在于构建起一个行之有效的文化实践管理机制,使企业的文化信仰首先在管理团队中“内化于心”,其次使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实践“外化于行”,促使管理团队成员自觉担负起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给员工树立一个身体力行的榜样。这既是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既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的柔性艺术,又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的刚性规范。

构建学习型企业的共同愿景 篇4

大纲

1、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2、一位美国学者的解释

3、斯巴达克斯的共同愿景(SV)

4、认识一些知名企业的SV5、SV与CC(COMPANY CULTURE)的关系

6、企业文化(CC)的定义

7、不同的企业文化(CC)内容

8、学习型企业的主题文化和内容

9、创建企业共同愿景的措施

一、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其突出表现就是许多在历史上曾名噪一时的大公司纷纷退出历史舞台。

因此,研究企业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延长组织寿命,成为世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在这样一来的大背景下,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从而发展出“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他们研究成果的结晶,圣吉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于1990年在美国出版,该书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圣吉本人也于同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崇为当代的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只靠像福特、斯隆、沃森那样伟大的领导者一夫当关、运筹帷幄、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

如果给学习型组织简单地下一个定义,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迷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学习型组织具有下面的几个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组织的共同愿景,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愿景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在学习型组织中,团体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体本身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体的努力来达到的。

3、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

一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

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

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约翰.瑞定提出了一

种被称为“第四种模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他认为,任何企业的运行都包括准备、计划、推行 三个阶段,而学习型企业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和工作分割 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四是强调“团体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

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

学习型组织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 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度。

4、员工家庭与事业平衡

学习型组织努力使员工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学习型组织对员工承诺支

持每位员工充分的自我发展,而员工也以承诺对组织的发展尽心作为回报。这样,个人与组织 的界限将变得模糊,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界限也将逐渐消失,两者之间的冲突也必将大为减少,从而提高员工家庭生活的质量(满意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子女教育和健全的天伦之乐),达到家 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5、领导者的新角色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领导者的设计工作是一个对组织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他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政

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领导者的仆人角色表现在他对实现愿景的使命感,他自觉地接受愿景的召唤;领导者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界定真实情况,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

学习型组织有着它不同凡响的作用和意义。它的真谛在于:学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学习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尽管学习型组织的前景十分迷人,但如果把他视为一贴万灵药则是危险的。事实上,学习型组织的缔造不应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种种努力,引导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从而使组织日新月异,不断创造未来。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它对其他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启示。人们可以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年,去开发各自所置身的组织创造未来的潜能,反省当前存在于整个社会的种种学习障碍,撕开如何使整个社会早日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或许,这才是学习型组织所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

二、一个美国学者的解释

今天的世界进入了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世界经济也日益全球化,预示了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然而,作为社会组织细胞的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剧烈竞争。谁能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谁就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机遇。在这一过程中,人才是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的最大宝库,只要我们能够最大化地占有优秀人才,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越来越多地增加了更加重要的人本管理及管理手段人性化的实践内容。

正是基于上面的原因,才有了这样一句著名的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然而,没有文化滋养的企业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不能吸引真正的灵魂人物。因此,企业在未来激烈的挑战与竞争中如何求得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的是构建良好、丰富、别具一格的COMPANY CULTURE——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熏陶人才的身心,培育良好风尚,调适氛围和工作环境,为人才发展注入品位与活力。

进入崭新的21世纪,由于速度、全球反应和创新的推动,学习——创新——学习将成为企业免于死亡的一条根本途径,将信息、知识、智慧等资源创新作为企业与企业人才自身基本业务的学习型企业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必然势不可挡。学习型组织的扁平化、信息化、开放化将从上而下的从属关系转向水平合作的伙伴关系;并且,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结构必将取代控制,成为高级管理层的首要任务与职责。

三、斯巴达克斯的SHARED VISION

有一部取材于古罗马奴隶角斗士的电影,名叫《SPARTACUS》。它描述的是公元前71年斯巴达克斯领导一群奴隶起义,在两度打败罗马帝国军队后,被克拉斯将军长期围攻而无援兵致使最后失败的故事。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白:当克拉斯对数千名奴隶生还者说:“你们曾经是奴隶,将来

还是奴隶。但是罗马慈悲为怀,只要你们将斯巴达克斯交给我,就免去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在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后,斯巴达克斯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斯。”忽然与他相邻的人站起来说:“我才是斯巴达克斯。”紧接着下一个人也站起来说道:“不,我是斯巴达克斯。”不到一会儿,被俘军队的每一个人全都站了起来。

电影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一幕,重要的是它蕴含了更深层的涵义。每一个站起来的奴隶都选择了死亡,并不是他们忠于斯巴达克斯个人,而是情愿选择由斯巴达克斯所激发起来的“共同意愿与前景(SHARED VISION)”。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斯巴达克斯的SHARED VISION(以后简称SV),即在未来奋斗的某一天可以成为自由之身。这样的“共同前景”是如此让人难以抗拒,以至于没有人愿意放弃它。

事实上,我们相信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意愿与前景的理由,就是人们内心世界渴望能够归属于某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使命。因此,当人们真正共有共同意愿与前景时,这个共同前景便能紧紧地将他们团结起来。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SV对于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由于SV对学习提供了冲动、焦点和能量,在缺少SV的情况下,企业只会产生“适应性学习(Adaptive Learning)”。只有当人们专心致志于实现和完成某种他们深深关注的任务、事业、使命时,才会产生“创造性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

四、一些知名企业的SV

福特公司(FORD):使一般人,不仅仅是有钱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汽车。

玛丽·凯化妆品公司(MARY·KAY):把无限的美好机会交给女性。

惠普公司(HEWLETT PACKARD):永远在科技领先上做贡献。

沃尔玛平价连锁店(WAR·MART):给一般老百姓机会买有钱人能买的东西。

如果没有SV,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如果没有一个巨大的向心拉力将人们的努力向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接近,那么企业的固有现状则会坚不可摧,学习可能会是艰苦和困难重重的。如果组织共有了SV,就好比在企业文化中确立了企业精神、道德、价值观等理念,这将坚决摒弃企业的各种短期行为,持续、稳健地影响和推动企业进步,并不断向前发展。

五、SV与CC(COMPANY CULTURE)的关系

前面简单扼要地阐述了SV的涵义,我们知道SV仅仅是企业文化(即CC)的一个部分。那么什么是CC,SV与CC的关系又如何?

因为企业是人的企业,企业也就象人一样,有着自己特有的性格、风格、风度、气质、阶层„„。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人,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就象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一样。同样,没有文化滋养的企业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人们不会去注意他,也不可能记住他。所以,没有文化的企业是绝不会有竞争力的。

六、企业文化(CC)的定义

A企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观念、意识和行为模式以及与公司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B企业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占主导地位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信念与假设。也就是Company Values、Company Beliefs和 Company Assumptions。

C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复合概念。显性文化是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培训和文化联谊活动的总和;隐性文化则指企业为达到目标而倡导并被员工所遵循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自身素质、团队意识等。

七、不同的企业文化(CC)内容

A企业文化内涵主要指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精神;二是经营之道;三是公司形象。即CS、CM、CI。

B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环境、英雄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络等五项内容。

C也有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决策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培训文化、精神文化和娱乐文化。

D还有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风尚、企业民主、企业目标和企业制度。

根据现代企业拥有的诸多特点,我们可以综合地理解并制定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若把现代企业管理看成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则企业文化便是最核心的子系统,而该系统又包含了10个子系统:企业形象、企业素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团队意识、企业文化活动。

通过上面不同观点对CC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SV所包含的企业精神、道德、价值观等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诸如核心价值、系统理性的思考及CS、CM等等构成了学习型企业的主题文化和内容。

八、学习型企业的主题文化和内容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

SHARED VISION 是从ALONE VISION(即个人意愿与前景)汇聚、融合而来的。所以,组织要建立SV,必须不断地鼓励和激发成员发展自我,追求成员ALONE VISION(以后简称AV),这也是学习型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如果企业员工没有构造出自己的发展前景,那么他们被要求遵循的SV就不会融合他们的AV,也自然丧失了在学习型企业文化中建立SV的初衷。反之,仅仅有AV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以此为基础的SV,让企业员工与企业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因为,在这样一个命运共同体中,SV要远比AV具有更大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市场扩张力。结合各种知名品牌与跨国公司的SV建设经验和成果来看,要想完成从AV向SV的转变,需要长期、复杂的努力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1、首先,企业文化中的SV,不是一个简单作答就可以的课题。SV是需要企业命运共同体解决好每一个成员AV中发展动能、士气、激励机制等问题。

2、企业管理者、领导者必须把SV视为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核心、最不易形成的理念部分,把SV的构建当作企业日常工作的中心环节,持续进行,长期努力不懈地工作。

3、最后,我们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当积极学习倾听(Learn to listen)。为此,积极学习倾听有四项基本要求 :A、专注;B、移情;C、接受;D、对完整性负责的意愿。

建立企业SV仅仅是我们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的一项内容,它还包括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核心价值、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等。这些企业的基本理念需要我们回答3个关键性问题。

“一是追求什么;”

“二是为何追求;”

“三是如何追求。”

只有将这三项企业基本理念合而为一,学习型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全体员工所为之遵循、奋斗和追求的信仰,学习型企业文化才能最终引导企业和全体成员实现SHARED VISION。

(二)、面向未来的SHARED VISION

我们在建设SHARED VISION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同时,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既要立足于今天,更要着眼于未来。因为,只有未来才是企业与企业成员的希望和追求所在。

当今世界与中国社会均处于社会转型期。信息时代与网络社会的到来,促成现代世界经济中信息、知识、智力因素的增加,给社会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等社会、经济

面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切也将极大地丰富和改变着未来的SV。CHINA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最根本的特征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通过这样的努力,让企业SV在“无情”与“有序”的社会体制中建立起来,具备这样的时代气息,企业SV才有可能存活下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剧烈挑战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在这样日益动荡不安的世界大背景下,每一个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新一轮的科技浪潮革命中确立并发展企业的SV,建立与信息社会接轨的企业文化,这必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三)、运用古代圣贤的智慧思想

不管未来如何发展变化,都不能等闲视之。让我们借用古代先贤的文化思想来指导和面对明天创新的企业SV,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

1、《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诗经·小雅》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意林》云: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4、《偃虹堤记》云: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

5、《战国策》云:见兔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九、创建企业共同愿景的措施

1、企业首脑或决策层应当有相关的企业战略思考、规划和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及其设计思路。

2、企业战略顾问部门根据以上决策层相关规划、提议的情况形成文字方案和系统设计说明。

3、再由人力资源部门拿出具体操作计划,针对企业发展目标、计划和员工职业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等实务表格,测评试题。

4、进而对全体员工进行人力资源测评和岗位考核,得出测验结果。

5、分析测验结果,进而做“一对一”的职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并结合企业共同愿景文化建设对员工引导发展。

学习型企业构建途径研究 篇5

10年前,德鲁克提出了建立“学习型团队”,他认为:“团队”是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此后,“学习型团队”逐渐演变为现代团队的主流概念。从大连城市经营的学习型城市,到华为自我反省的学习型企业,学习团队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团队的构建犹为重要。但是如何快速的为企业去构建一个“学习型团队”呢,这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所关心的,其实目前国内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专业的解决方案,譬如上海泛微软件有限公司通过e-cology协同办公OA平台来协助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三大要素:知识链、个人与团队

学习型组织要求我们在技能上互为补充,在工作上相互协作,采用相同的方法实现统一目标。我们逐一的分解学习型组织的三大要素:知识链、个人与团队。

 知识链

知识可以从层次、内容和来源等不同角度,被划分为多种知识类型。就我们研发中心而言,我们可例表如下:

 个人和团队作为上述知识链上的知识点,反映了企业员工所具备的知识类型,而他们在知识链上占据不同的知识

点则反映了知识员工在“知识专业化”程度和具体知识细节上的不同。依据这些不同,所以才有了个人和团队两大元素。

按照员工知识属性动态的联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嵌入式”结构关系。具体就团队而言,它是围绕着

一定的“任务情景”来提供创新性产品或服务的。譬如参与项目的竞标和执行,就需要一个能力的集合。在招标文件来下达,就可以快速做出相应反应。

企业具备的能力集合,是其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的函数,所以必须分出不同等级的人员,从而实

现对特定人才资源的配置,形成一个面向人的结构合理的团队复合体。

二、如何通过泛微e-cology协同办公OA平台来构建学习型团队

组织的知识创新应围绕这组织内的知识资源,通过核心层、关联层与环境层,完成知识资本的增值(组织学习)和价值实现(成果输出)。只是团队作为组织知识创新的基本单元,其组织体系也包括核心层、关联层与环境层三个层次,其次系结构模型如上图所示。

核心层:指具体从事创新任务活动知识团队。

关联层:指知识团队在执行创新任务过程中,与其他团队建立的关联关系。

环境曾:团队保持知识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对组织外部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及用户需求表化趋势的及时反映。

上述三个层面的组织架构,将有效进行知识转移和专业化协作,并为位于学习团队中的相应成员进一步更新和补充知识提供重要途径。

三、学习型组织在实施中的四个特点

以“专业化运作”为目标的人才团队,是与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相匹配的组织选择,在具体的学习实施中,学习组织大致有四个特点可以在实践中去检验。

 知识模块化,打造专业能及的知识共享平台 培训制度化,打造不断提升的知识培训体系 人才多元化,打造多为交流的知识互动空间 营销内向华,打造全员传播的知识营销品牌

学习团队是一种任务导向型的发展性组织,它可以联合团队的知识来解决特定的项目知识问题,使知识共享更充分,更好挖掘成员的知识潜在价值,也利于与员工凝聚力的形成。

构建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 篇6

关键词:构建,和谐企业,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和谐企业,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是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 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 一定要加速构建和谐企业, 努力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什么是和谐企业

“和”者, 和睦也, 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 相合也, 有协调顺和之意。“和谐企业”, 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它应该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 公平协调、团结有序, 诚信合作、安全效益, 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 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 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企业

(一) 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因此,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构建和谐企业, 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二) 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 一些企业内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现象, 比如企业之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之间彼此猜忌, 团队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环境与社会效益;漠视职工身体健康和安全, 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等等。这些不和谐因素, 不但严重损害了员工的切身利益, 而且还严重危害了企业的自身形象, 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因此, 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 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企业员工的共同心愿。

三、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构建和谐企业, 同样要着眼于企业基层, 要立足于职工工作生活, 要着力培育和谐的企业“细胞”。

(一) 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 对企业这个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主体来说, 更是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要通过深化改革, 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不断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也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为国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富, 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 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人是和谐之本, 企业的和谐必须做到:一是以群众路线揽人。管理者的产生要加大群众公选的范围和力度, 要本着既对企业负责, 又对员工负责的态度, 建立起互信互利的上下级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二是以不拘一格选人。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突破论资排辈等传统用人观的束缚, 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三是以德才兼备用人。英雄莫问出处, 企业要大胆启用能力强、品德高的人才, 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

(三) 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依法办企业为方向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公正公平, 和谐企业也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公正公平需要法律, 法律不仅规范了投资者、劳动者双方的行为和义务, 也保护了投资者、劳动者双方的利益和权利。构建和谐企业, 就是要依法治企、依法管理, 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企业氛围, 促进企业实现公平和正义。同时要努力推动企业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推行企务公开, 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调动职工群众参与和谐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企业文化为催化剂

先进的企业文化反映着企业精神, 代表着企业发展方向, 体现着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确保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 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可以在企业员工中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 进而形成与和谐企业要求相吻合的企业运行体制和企业人际关系。构建和谐企业, 就是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从而为促进企业基业长青提供精神的源泉和动力。

(五) 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营造融洽的劳动关系为根本

构建和谐企业, 至关重要的是营造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职工从“单位人”向“契约人”的转变, 对转型期的企业来说, 它要面对比过去更多、更复杂的群体。这是因为劳动关系是当代中国基本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在企业中, 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显得更直接、更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尊重劳动者、保护劳动者、善待劳动者。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切实保障员工上岗和收入, 使广大员工充分享受到企业和谐发展的成果, 争当劳动受益性企业;二是改善劳动条件, 加强劳动保护和重视职工健康。我们要倡导“关心一线员工、尊重一线员工、服务一线员工”, 积极营造兄弟姐妹般的和谐企业氛围, 并把“以人为本, 关爱员工”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实处。

(六) 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抓好企业稳定和安全生产为关键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 同时也是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保持企业的平稳、安定、有序。保稳定抓安全必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两个“一把手”负全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 真正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发挥维护稳定网络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 及时收集、报告、研究基层的情况, 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立足于防范、疏通、教育,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建立可靠的预警机制。企业提供完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通过人本管理与科技保障“双轮”驱动, 实现刚性制度约束和柔性管理约束的融合, 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七) 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奉献社会、协调社会关系为原则

构建企业和谐的外部环境, 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即企业与客户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企业与社会之间生存与回报的关系、企业与对手之间竞争共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紧扣企业战略转型和年度生产经营任务, 聚焦新业务推进和新城区、新农村的发展, 推动信息化建设。尽可能争取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 从而全面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二是强化信用观念和职业道德, 不断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守法经营、诚信纳税, 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大力推进“阳光”经营。切实对股东、员工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履行应有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是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对外高举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旗帜, 以全力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作贡献为切入点, 不断创造有利企业发展的条件和商机。要把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争做优秀的“社会公民”, 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和谐。

(八) 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抓好廉政建设为重要保障

和谐企业会使职工有一种安全的感觉和平衡的心态。这就需要企业依法经营, 经营管理者廉洁自律。这就要求企业注重体制、机制、制度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党纪政纪教育,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纪、政纪、党纪意识, 增强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 自觉地依法行政, 合法经营, 抓好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 规范权力运行并加强制约和监督, 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敏感部门人员的管理与交流力度, 抓好审计与监督, 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维护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 增强职工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构建和谐企业, 推动企业发展。

总之, 构建和谐企业, 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 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和战略重点, 自觉把构建和谐企业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中, 贯穿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准确定位、发挥优势、锐意进取, 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

[2]、徐文荣.关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思考.理论前沿, 2005, (15) .

[3]、王一江, 孔繁敏著.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4]、王保树, 崔勤之著.企业法论.北京:工人出版社, 1988年版.

[5]、刘秋霞.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构建和谐企业.领导科学, 2008, (15) .

[6]、郭庆松编著.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构建和谐企业的难点和途径 篇7

[关键词] 和谐企业 难点、途径

一、和谐企业的基本特征

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企业应该具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充满活力、环境友好”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科学有效持续较快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为了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根本利益,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愿望,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和增强人的发展动力,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

科学发展。就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资源与环境、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依法治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着力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服务社会。就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企业品牌,满足社会需求,稳定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繁荣;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困难群体,增加就业机会,履行应尽义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树立诚信、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充满活力。就是树立创新型企业标准,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和鼓励,新的理念、文化、技术不断涌现、传播和应用;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并惠及企业和全体员工。

环境友好。就是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原则,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资源消耗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把能源资源最大限度地变成社会需要、对环境和人们健康友好的产品,实现人与自然、企业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二、当前构建和谐企业的难点

在处于“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下,由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利益关系出现重大调整,以及改革不断深化、安全环保欠账较多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并与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给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构建和谐增加了难度和阻力。主要表现在:

(一)对构建和谐企业的认识不深。国有企业虽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构建和谐企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整体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和具体措施不够明确。

(二)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着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等都还不够完善,国有企业的定位以及改革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所有这些都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制约。

(三)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变。企业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必然对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认识问题,有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有政策导向的问题,也有企业自身生存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对科学发展观学习不深入、理解不深刻、认识不清楚、落实不到位,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的发展理念,不能很好地协调和解决发展规模、速度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发展质量之间的矛盾。

(四)企业文化建设较为落后。很多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从传统管理、经验管理向现代管理、科学管理的转变。一方面,传统管理中保守的、落后的、非人性化的方式方法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又引入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但又没有做到与传统管理中的精华兼容并蓄,在企业内部,新思想与旧思想、新观念与旧观念、新的价值理念与旧的价值理念、创新思想与保守思想、进步力量与落后力量相互冲突、碰撞、抗衡和较量,导致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或者混乱、或者多变,摇摆不定,方向不明,基层无所适从,员工队伍盲从。

(五)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道德、舆论、法律和制度监控,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平衡机制,一些企业对社会责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责任理念方面,认识不够全面和到位,没有明确的责任理念,没有上升到战略决策高度;在责任管理方面,缺乏整体谋划和统一管理,没有形成责任体系;在责任行动方面,组织和工作力度不够,缺乏总结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措施。

(六)员工全面发展相对滞后。近些年,尽管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千方百计地帮助员工增强发展的愿望和动力,但部分员工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造成培训的效率和质量较差。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明显不相适应,员工队伍的素质和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七)企业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国有企业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包括在岗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内部退养人员、离退休人员、家属工、待业子女等。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还相互攀比,一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变化,也会引起其他的利益群体的波动。历史与现实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维护企业内部稳定的难度和压力非常大。

三、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途径

首先,知“和”,重塑企业管理理念

传统文化中的“和”把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主要内容。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承认“矛盾对立统一”;强调“尊重客观规律”;追求“合目的性的兼容并蓄”。由知“和”而谋“和”而求“和”,应当成为新阶段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企业的发展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目标应当服从于社会的发展目标。企业的管理理念应当充分体现社会的主体意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全社会的中心任务。“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当成为其核心内容。原有的“增长唯一、速度第一”的管理理念,我们必须摈弃;“以人为本”,“企业、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我们要自觉树立。只有切实认识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才能在管理过程中实现“和”的本质。

其次,谋“和”,建设企业文化

成功的企业文化,无不把传统文化中“和”的观念作为构建基石。从本质讲,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协调企业内人与人的关系,营造和谐共进的企业氛围。在企业中形成“和”的价值观,目的是要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成为员工自我实现的共同目标,使员工自我实现的目标成为企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确立“员工是企业之本”的理念。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规则规范员工行为,解决好员工“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利用约束激励机制培养员工的责任感;更主要的方面要通过道德教化,张扬道德的力量,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工作使命感和命运共同感。进而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管理有序、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融汇先进文化,体现民族精神,展现时代特征,灌注“和”的理念。

第三、求“和”转变企业管理体制机制

转变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完成既定目标。”(哈德罗·孔茨语)其目的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手段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匹配。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转变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的过程,就是求“和”的过程。因此,在探索转变之路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求“和”的态度,认识问题,解决矛盾,消化困难。

学习型企业构建途径研究 篇8

2012年度计划

教育是一项针对人的工作,因此,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育人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我校把培养学习型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重点之一。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努力提高教职工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适应教育未来发展需求,为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全面、高效服务。

二、目标任务

通过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教职工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培养其探求知识、崇尚科学的精神,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通过读书学习、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实践活动,使教职工在政治、业务素质上不断提高。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

1.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责的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组织保证。

2.召开动员会。召开全校动员会,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行动,掀起学习创建活动新高潮。

(二)组织实施

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今年的重点学习内容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政治素质、师德水平1

和依法执教的能力,间周安排一次校本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

2.开展读书学习。

(1)成立组织

学校成立以陈永明校长为组长,主抓教学副校长刘德远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科干事、年级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教师读书活动的组织领导。

(2)读书内容

必读书目:

为便于教师学习,结合我校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必读《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行动研究》、《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

其它推荐阅读的内容:

①名人传记。名人成长历程里的动人故事对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②教育理论书籍。(重点阅读《吉林教育》、《长春教育》、《实践新课程》等)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不断调整教育实践,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

③学科专业书籍。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通过读书更新专业知识,引进时代的活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④推荐阅读《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⑤推荐阅读《教师反思的方法》

⑥推荐阅读《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邀请专家讲座。⑦推荐阅读《教师科研有问必答》,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

⑧美学、文学、史学和哲学书籍。通过阅读,思考人生,积淀精神文化,寻求心灵家园,提高生命质量。

(3)读书形式

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保证教师每天半小时读书时间。要求教师及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农安镇一中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将教师读书学习情况纳入其年度考核。具体要求:

①从有利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等。

②坚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提高文化层次,注重在培训中锤炼自己。

③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3.网上学习。快捷、高效、资源丰富的网络优势是教师自主学习、主动提高的有效载体。

4.骨干引领。结合农安县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鼓励骨干教师在我校的教研培训队伍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5.岗位培训。学校组织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培训活动。

以我校几年来所开展的“三制三课”活动为有效载体,各学科要通过小课题研究等校本研修活动,在全面做好全校教研培训工作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四、管理与考核

1.建立管理机制。各学科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队伍建设工作,做到齐抓共管,使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2.建立检查评估制度。学校将加强对创建活动过程的考核和日常工作指导,定期、不定期地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结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中。对创建活动成绩突出的学科进行表彰。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

3.建立学习档案。各学科要为每位教师建立学习档案,客观准确地记录教

师的学习情况、发展情况。学习档案中要有每学期个人学习计划、发展目标、教师读书书目、重点学习内容、学习随笔、学习收获等。

五、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和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树立学习典型,引导教师勤学苦练,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2.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成为学习的典范。全体教师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监督。在活动中要以整个组织的创新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实现观念、知识、智能更新,促进专业化水平持续发展。

上一篇:丑小鸭告诉我作文下一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