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4-08-30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精选10篇)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1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通知精神,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凤凰、南市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姚店、李渠、蟠龙、临镇、南泥湾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0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由区疾控中心统揽城区疾病防控工作,在城区设立9个预防接种站,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滞后的面貌,疾控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县(区)。二是区政府推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政策,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辖区所有医院实行出生婴儿首针建卡建证制,有效消除了免疫空白,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全面推行了计划免疫网络化技术管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五是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横向到医院、纵向到乡镇的现代化管理。六是完善职能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疾控中心、结防所,科室、设备、人员健全,五大卫生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都能很好地开展,并有较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6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免疫规划先进(县)区”,“结核病防治先进(县)区”,区结防所被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8.9%和100%。五苗单苗接种率为:卡介苗100%、乙肝98.6%、百白破97.6%、脊灰97.6%、麻疹99%;五苗覆盖率95.1%;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为97.2%、98.6%。新生儿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率分别为95.8%和95.6%。地方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达到省级消除标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人。

(2)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抓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基础质量的提高。从2003年起全面推行了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政策,用新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大力加强产科建设,中心卫生院、集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标准化产科要求,提升了农村生育安全保障;二是实施“降消”项目,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2007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儿童系统管理率96.63%,住院分娩率99.7%,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0.7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2007年4月,我区被省卫生厅授予“降消”项目先进集体。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是近年来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区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骨干技术人才。这几年采取的主要办法一是补充、二是培养、三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数字化医院建设

促进医疗卫生体系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MIS)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 ACS) 、放射信息系统 (RIS) 、检验信息系统 (LIS) 、电子病历 (CPR) 以及临床信息系统 (CIS) 等。

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指的是将医院当成一个经济经营体来进行经营与管理的一种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 该系统也是由若干的子系统来构成的。这些子系统主要包括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办公系统、医教信息系统、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化医院建设通过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可以将放射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从而更方便的进行采集、储存、阅片以及网上共享的工作。通过放射信息系统的建立, 可以有效的管理放射科内部的工作流程, 进一步的将其优化。因此, 放射信息系统是医院主要的信息系统之一, 通过运用该系统可以极大地丰富形态诊断信息以及图像的层次, 进而达到提升诊断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 检验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建立, 极大的提升了医疗卫生的工作水平, 促进了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

关于社区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早在几年前《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3-2010年) 》中就指出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候, 应该以居民健康档案的保管为重点, 建立起覆盖计划生育、就医记录、健康体检以及公民预防免疫的档案管理。通过各种医疗信息的覆盖, 逐步的完成“多档合一”的工作, 将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到底, 进一步的实现健康档案和临床信息的一体化工作。所以说, 非常有必要进行统筹策划、分步开展、一网多用以及资源共享的工作方式, 将社区医疗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建立起形式有效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想要进行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 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与计算机技术, 完善社区医疗的服务功能、社区传染病防治、社区慢性病防治功能、社区妇幼保健功能、社区卫生信息功能以及社区脆弱人群的心理服务功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从而提升整个的医疗水平。

三、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化

进行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需要依托于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平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 要关注其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结合, 建立起农村三级卫生网络信息系统。对于从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城乡医疗一体化的问题, 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这就需要医疗单位制定出明确的异地医疗审核以及转诊的流程, 真正的实现“异地看病, 属地报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 让他们享受更加及时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由美国远程医学会以及美国国防部卫生事务所在1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 它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全息摄影技术以及电子技术来实现。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各个医院的中心医疗技术以及设备优势, 解决那些由于医疗条件差的地区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说, 与远程医疗相关的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90年代后期, 就已经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 依托于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基础设施, 已经逐步的建立起了大容量、高速率以及技术先进的公用数据通信网, 远程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对于远程医疗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三种, 提供医疗服务方、申请医疗服务方以及通信网络和相关的医疗设备。在这之中, 通信网络主要指的是普通电话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以及因特网。而对于远程医疗的基本结构来说, 主要是开放的分布式系统, 由通信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以及计算机系统组成。通过利用各种通信网络以及相应的医疗设备, 可以有效地实现远程医疗, 继而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五、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也可以叫做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 主要是通过利用电子设备来进行病人医疗档案的保存、管理以及传输, 进而取代纸张病历。通过电子病历, 可以有效的实现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以及传输工作, 更好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档案指的是一种信息资源系统, 它是为临床医生服务的安全, 实时面向医疗点, 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通过建立健康档案, 可以安全有效的向使用者提供各种将身体信息, 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

六、结语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的提升, 对于健康的要求也随着提升。因此进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通过有效地信息化建设, 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经得到了逐步的确立, 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 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医疗卫生开展工作时面临的国际以及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许多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也涌现出来, 因此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因此,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也迫在眉睫, 促进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医疗卫生的工作水平, 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温晟.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李长平, 崔壮, 马骏.卫生信息化系统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王帅, 苏维.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舒兰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22-1

1舒兰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1农机化生产发展现状

全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为74.1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37500台,配套农机具135000台(套),有大中型拖拉机2540台,水稻插秧机590台,水稻收割机420台,玉米收获机70台。年完成机械耕地面积185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0%以上。

1.2农机化体系建设情况

舒兰市设立农业机械化管理总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和农机校,17个乡(镇)街均设了农机技术推广站、是隶属市农业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全市现有在职职工145人。高级工程师22人,工程师56人,助理工程师54人。全系统基层农机站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无电脑、无交通车辆。资金投入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拨付少量的办公经费;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和比例很少。

1.3农机化体系主要工作职责

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指标;落实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各项服务工作;负责对全市农机市场、销售和修理网点的质量监督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二是负责组织实施农业机械科研项目的论证、申报和负责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引导农业机械产品结构调整与更新,提高农业机械普及和应用水平,为养机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三是指导农机化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及农业机械统计和信息发布。

2工作成效与经验

2.1农机化综合水平明显提高

由于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调动全市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升了舒兰市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

2.2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兴起

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180个,经营、作业耕地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100个,经营作业耕地规模在2000公顷以下,1000亩以上的50户。这些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新生力量和新型的农民代表,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3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近几年来,为抓好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和推广工作,市农机推广部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着水稻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等主要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做好水稻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的检修、调试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解决农民在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2.4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粮食生产中心工作,利用冬春有利时机,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到全市各乡(镇)街,开展农机适用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水稻机育机插机收”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培训。同时对全市17个水稻产区所需的农机技术和机具使用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市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

2.5加强农机信息宣传工作

近年来,农机部门围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惠农政策,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营造了领导和社会关注、了解农机支持农机的良好氛围。

3存在的問题

乡(镇)街农机站工作条件差,办公场所简陋,无设备,无场地,信息网络匮乏,有些农机技术信息无法传递,无法进行网络办公,制约农机化的发展;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低,专业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工作无交通工具,农机教学设备陈旧老化,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急需更新;农机推广部门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无试验基地,无科研推广资金,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低,跟不上农机发展步伐;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难度大,无培训场所、无经费;农机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无力投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的大力发展。

4对策建议

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篇4

一、国家发改委给乡

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0万元,建设阳峪、峰阳、注泔三所中心卫生院,建成已投入使用。

二、国家发改委给我县25个乡镇卫生院配发医疗设备25个品种,价值300余万元。

三、,国家给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0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九所(阳洪、灵源、杨汉、漠西、周城、临平、石牛、关头、梁山),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省卫生厅给我县县医院配发设备5个品种,(多参数监护仪、口导心电图机、万能手术床、高频电刀、除颤监护仪),价值万余元。

五、省卫生厅给我县乾陵卫生院配发救护车1辆,临平中心卫生院配发胃镜1台。

六、省厅为我县415个村级卫生室,每室配发3000元设备,现已逐步配发到位。

七、国债投资270万元,建设8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大杨、大墙、薛录、马连、姜村、王村、长留、梁村)国债资金与灾建资金捆绑使用。

八、灾后重建项目为我县投资7112万元,建设25所乡镇卫生院及县中医院、县妇幼院。项目正在设计及招投标阶段。

九、省厅给我县卫生院救护车四辆,胃镜3台,价值50余万元。

十、省上为标准化村卫生室每室配套资金1万元,我县正在规范建设之中。

卫生单位的设备投入是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使县级医疗单位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有了显著的改善,改变了就医环境,提高了救治水平,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关爱,是重视民生、惠民的又一举措。

存在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按照每千人拥有3名卫生技术人员的要(来源:好范文 http:///)求,乾县有人口约60万人,应配卫技人员1800余人,现有卫技人员1240人,尚差600余人。

2、由于卫技人员缺乏,配套的一些设备闲置,不能投入使用。

3、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比较严重。

建议: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惠民政策的出台,结合我县实际,建议如下:

1、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专业人才及大学生到县乡级医疗单位,使县乡两级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2、科技三下乡及对口支援落到实处。

3、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长期培养规划和短期培训相结合。

4、硬件设备的配套要切合实际,并与专业人才结构相结合。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二ОО五年我区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精神,出台了《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作意见》,制定了《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在全区各镇、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成了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了覆盖我区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框架。

一是调整落实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总体规划。通过与各街道(乡镇)充分沟通、征求居民意见、实地勘察等调研形式,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勾画出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蓝图,初步形成以滨湖区医院为中心辐射西片和以太湖新城中心医院为龙头辐射南片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005年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其中城区4个、农村8个;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区域,由中心合理设置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城区16个、农村27个。城区河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蠡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以水秀医院、荣巷剧场、原西园街道卫生所为基础改建,蠡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原蠡园镇卫生院异地迁建;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撤消村卫生室39个,妥善安置乡村医生208名。二是认真按照省、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制订了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在房屋面积、人员结构、医疗器械、基本药品和抢救药品都

1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提高了省、市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标准和可操作性,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设置、功能承担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减少了盲目性,增加了针对性。三是进一步加大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不规范的情况,全年完成了54名全科医生、15名中医实用技术医师、4名专(兼)职康复医生、15名社区护士的培训。至今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培训率达90%以上,进一步缩小了居民和农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四是在加快搭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框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统一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识、八项内部管理制度和21种社区卫生服务台帐,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既要做到依法建设、又要做到规范服务内容;既要完成任务、又要保证质量。五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有效载体,扎实开展精神病防治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与市、区残联合作,为城区每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配备价值35000元的康复器材25种。六是建立科学的考核奖励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无锡市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估验收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情况细分为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医疗六个子项进行量化评分,采取中心、站一体化考核方式,根据最后得分拨付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建设奖励经费,并将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作为评估考核和拨付奖励资金的前提条件。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了

各各街道、乡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无论是建设进度还是内涵质量,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都走在无锡市其它区(县)前列。

二、二ОО六年工作措施

二ОО六年,根据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关于加快发展全市社区卫生工作的要求,为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同时为完善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包括:

1、坚持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程。通过去年一年的建设,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发展不平衡,质量不高。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必须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指导下,坚持以政府主办为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在公平、择优原则下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乡镇、街道的支持下,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对照《滨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定点工作,落实业务用房、社区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加快建设步伐。2006年还需建立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城区9个,农村18个。二是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认真对照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标准,在硬件设施、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服务流程、制度建设、功能完善等

方面寻找差距与不足,并努力改正,全面达到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要求。

2、健全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各镇、街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整体功能。蠡湖街道应撤消蠡园镇卫生院,人员、职能统一进入蠡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调整水秀医院职能,实行统一管理;荣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蠡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强化医疗、康复职能;其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从原来医院功能向中心的功能转变,统一按照中心的功能开展各项服务。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强化“三个服务”:一是强化综合服务,中心一定要按照“六位一体”功能,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医疗和康复等卫生服务,特别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突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实施综合预防和群体性干预,控制和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二是强化连续服务,各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区统一部署下,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构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实行不间断的健康管理。三是强化主动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主动深入社区,送医上门,努力位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全面推行责任医生制度。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设置中医科,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开展至少四种中医药服务。

3、完善队伍建设,逐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别是新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缺乏。一是要落实现有政策,积极吸引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工作,培养新生力量。二是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进行整合,有的从医院改建成中心的,人员比较富余,通过人事编制部门的统一调度,中心与中心之间可以进行人员重新整合,达到均衡和谐的目的。三是开展岗位培训,加强对现有人才培养,到2006年底,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100%,并持证上岗。四是配合市局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确保每个中心每万人常住人口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五是开展规范化培训,充分依托市级医院技术优势,每个中心每年至少选送一名医生到市级医院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业务进修,同时利用市卫生局的政策优势,积极吸引市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挂钩扶持工作。

4、加强制度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是要认真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制度,严格遵守医政管理制度、人员的准入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为,依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二是要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认真按照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和管理规范,与上级医疗机构签定双向转诊协议,真正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入社区”的社区卫生工作新局面。三是建立责任医生制度,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社区医生进行分工,做到每个社居委、每个村委均有一名责任医生,定期为责任地区居民提供服务,包括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慢病监测、协助开展传染病的访视和调查、定期为老人免费体检和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四是记录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台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分工,有针对性地记录好工作台帐,不得漏项、缺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要按时准确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报表,使卫生行政部门能准确掌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情况,做好评比通报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5、制订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6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蜀光、副主任宋先国、达建川、董黎明、梁军、康定源带领部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我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塔山中心卫生院、塔山镇槐树村卫生站、永明镇卫生院、永明镇易家坪村卫生站、观桥中心卫生院、观桥镇湘江村卫生站、乐安中心卫生院、乐安镇光华村卫生站、刘营中心卫生院、刘营镇菩堤村卫生站等单位,实地查看走访,座谈县、乡镇人大代表23人,向芦溪、西平、新生、塔山、潼川、北坝等乡镇发出并收回调查问卷300份,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关于我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把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先后下发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决定》、《三台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成立了深化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听取汇报,现场解决困难和问题,明确部门和镇乡职责;抓住灾后重建、拉动内需、标准化村级卫生站建设等重大机遇,强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县69个医疗机构重建项目总投资3.9507亿元,全部开工建设,已竣工65个项目(其中投入使用57个),竣工率94.2%,完成投资额3.078亿元,新建标准化、公益性村级卫生站56个并已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全县建立起了以县卫生局为中枢,由县疾控中心牵头,以镇乡卫生院、村卫生站为支撑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县卫生局为枢纽,由县妇幼保健院牵头,以镇乡卫生院、村卫生站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起了以县卫生局为执法主体,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牵头,乡镇卫生院为支撑的卫生执法监督网络体系;建立起了以县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医疗救治体系;建立起了以县健康教育所为龙头,4个健康教育示范点为枢纽,乡镇卫生院为网底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把抓好公共卫生作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是对全县公共卫生人员和镇乡卫生院院长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列入县财政全额预算,对每个村卫生室按382元的标准给予公共卫生经费补助,确保了公共卫生工作有人抓、有人干;二是加强卫生防疫和重大疾病防控,做好霍乱、鼠疫、人禽流感、艾滋病、狂犬病、结核病等疾病的防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44.89/10万以内;做好儿童免疫规划接种工作,儿童“五苗”接种率95.6%。卫生防疫工作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法定传染病单位报告率达到100%。今年全县完成了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接种任务;完善了公共卫生事件处臵预案,落实应急工作职责,开展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预案;健全了疫情报告信息网络体系,按时、按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专报、月报和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信息日报。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7.23万人次,妇女保健3.12万人次,老年人保健11.39万人次,慢病管理2.04万人次,对 1.89万农村妇女实施了宫颈癌免费检查,开展妇女病普查3.1万人,两项免费服务金额近600万元。对住院分娩费用严格限价,给予定额补助400元,全县住院分娩率达到99.3%。今年已为准备怀孕和怀孕三个月的4938名农村妇女发放了叶酸。完成了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免费接种14.82万针次,接种率达到97.9%。四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全县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7.45万份,开展健康教育40.2万人次,开展儿童保健的六项免费服务和健康教育、免疫规划、慢病管理、妇幼保健、康复理疗的五进社区活动。五是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实现每个镇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名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员,加强对医疗服务市场、公共卫生场所以及学校的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卫生安全隐患,保证了元旦、春节、“两会”和重大社会活动期间食品、饮用水、住宿卫生安全。加强对餐饮单位卫生监管,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持证率达97.3%以上。六是依法行政审批许可。卫生执法监督文书合格率达到100%。今年1月至8月,受理餐饮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医疗执业、执业医师护士注册等行政许可977件,现场办结率达到100%,无错案、行政复议和起诉案件,据问卷调查统计:73%以上的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满意。

(三)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重视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设,一是加大对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全县有9所县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含县精神病院),乡镇卫生院62个,村级卫生站68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个体诊所102个,民营医疗机构8个,社会办医9个,从业人员3466人,现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县、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网络。二是加强医疗机构队伍建设。近三年,全县医疗机构共招考录用专业技术人员338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卫生人员,开展了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专科专病培训、农村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及助理医师考前培训等,年培训卫生从业人员3000人次以上,使卫生专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医疗设备配备不断完善,去年以来,共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臵了952万元的全自动生化设备、X光机、B超机、麻醉机、洗胃机、病床、救护车等设备设施234台(件),为村卫生室装备了听诊器、血压计、出诊箱、诊查床、无菌柜等设备设施5180台(件),基本卫生服务功能得到拓展、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四是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不断加强中医药工作,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治疗的需求;五是精神卫生工作大力推进,把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积极做好精神卫生宣传和防治工作,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四)大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县人民政府注重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开展,今年参合农民人数121.68万人,参合率达到98.6%。1-8月,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8374.30万元,受益群众达212540人次,人均报销住院费用1013元,住院报销费用占医药总费用的44.3%。受益群众达142万人次,高于全省、全市平均补偿水平。今年,又将最高报销封顶线上调至6万元,对大额医药费用患者实施新农合二次补偿最高可达10万元,实现了党政得民心、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初衷。在对300人问卷调查中,对“新农合”实施后的相关工作评价好的占52.7%,一般的占45.6%,不好的占1.7%;二是继续推行惠民医疗制度,开展农村巡回医疗。继续推行“三免十减半”的惠民医疗制度。有2.21万人次受益于“三免十减半”惠民医疗制度,减免医药费用7.36万元,救助贫困人员、“五保户”、突发卫生事件弱势群体人员2855人次,救助金额44.42万元。三是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全省首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之一,7月10日在全县镇乡卫生院全面实施,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自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截至8月底,全县62家镇乡卫生院门诊总人次由去年同期的38.25万人次增加至40.15万人次,增长率4.97%;门诊处方次均费用由去年同期的12.55元下降至9.35元,下降率25.94%;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由去年同期的4102.52万元下降3252.1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看病贵”、“程序繁”仍是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个别医疗机构仍然存在大检查、大处方、药品贵等问题,40.3%的调查对象认为“看病贵”;在问卷调查中18条建议和意见中,有8条意见反映“看病贵”。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缺乏。基层医疗机构中低学历、低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缺乏,基层卫生院因编制受限,无法聘用中、高级职称人员,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聘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专业人才缺乏,一些偏远的乡镇卫生院更是难以留住人才,导致医学院校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现象客观存在,不但影响了乡镇卫生队伍服务功能的提高,而且影响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县级公共卫生机构队伍现状与承担工作不适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在编在岗45人(省上标准为按照总人口10000:1.5—2配备),非卫生专业人员占总人数30%;50岁以上人员占总人数70%,在编人员中无一人是全日制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人员现状与所承担的工作不适应;县妇幼保健院现有人员56人,(省上标准为按照总人口10000:1配备),专业人员47人,非专业人员占9人,不能满足对全县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村级卫生站现状不能满足部份看病需要。全县共有935个行政村,现有村级卫生站680个,有乡村医生资格从业人员921人;部分行政村因地理位臵偏远,无从业人员,未建立村卫生站,加之部分村级卫生站的从业人员因病员少,收入低,不愿从事村级卫生工作。

(五)群众对医疗卫生新政策、新制度的知晓率不高。在调研中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提高报销比例,最高报销封顶线,对大额医药费用患者实施二次补偿知晓率不高;对《三台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等政策、制度知晓率不高。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巩固、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人民政府要把巩固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对还没有建立村级卫生站的225个行政村,采取托管、协办等多种方式以“院”带“站”,对村级卫生站予以扶持,使村级卫生站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高,打造覆盖城乡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二)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县人民政府要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统筹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建立统一的120急救中心;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乡村活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及时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和卫生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三)进一步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县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医疗市场监管,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抓好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自收自支的乡镇卫生院要依据相关政策,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事政策,以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身份确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高度重视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人员缺编、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编制、结构与事业发展相适应。

(四)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要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完善对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经营现状、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医疗机构要转变服务方式,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县级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科、教、研、医疗急救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界定服务功能,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服务。

山东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篇7

1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指以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为载体, 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要功能, 以强化政府投入和内部科学管理为运作机制的综合服务系统, 它是农村防病治病、保障农民健康的重要组织基础。山东省历来重视农村卫生工作, 把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常抓不懈, 有效地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1.1 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组织体系得到加强

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县级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 (所) 为基础, 集预防、医疗和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基本实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 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 大病不出县, 公共卫生全覆盖的目标, 为农民创造了就近、方便和有效的卫生服务条件。目前, 全省农村有县级卫生机构1 167个, 比1978年增长了20.7%;有乡镇卫生院1 677个, 床位6.4万张,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08张, 比全国平均水平 (0.85张) 高0.23张, 居全国第4位;有村卫生室57 464个, 村卫生室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1.2 农村卫生队伍不断壮大, 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全省农村有县级卫生人员21.4万人, 比1978年增长101.0%;有乡镇卫生人员8.2万人, 乡村医生10.9万人。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7人, 比全国平均水平 (1.06人) 高0.81人, 居全国第一位。多年来, 全省强化农村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 努力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素质, 在乡镇卫生人员中, 本、专科学历人数已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0.5%, 比1978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有近38.2%的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取得了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在乡村医生中, 有70.1%的乡村医生达到了中专水平。农村卫生队伍正在发挥着卫生服务的主力军作用。

1.3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有效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

全省农村县级卫生机构是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 承担着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任务。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 并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是农村卫生服务的一级重要组织, 每年完成近80%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和近40%的农村门诊和住院服务量。目前, 乡镇卫生院年门诊量约5 000万人次, 住院约180万人次。村卫生室主要完成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和健康教育宣传等任务, 承担了近1/3的农村门诊量, 并以方便、价廉和技术适宜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1.4 管理体制不断理顺, 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为了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 山东省从2002年起要求乡镇卫生院划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目前, 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为全省乡镇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强化了对农村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 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了事业发展的后劲。

以上成绩的取得, 是与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分不开的。在20世纪90年代, 全省开展了农村卫生“三项建设”, 以县卫生防疫站、妇保院 (站) 和乡镇卫生院为重点, 以“一无三配套” (无危房和房屋、人员和设备三配套) 为建设目标, 加大投入, 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 使全省农村卫生机构标准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先后实施了30个经济欠发达县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二个体系”建设、乡镇卫生院“360工程”和“1127工程”, 共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1 501个, 建设面积158.5万m2, 完成投资额11.26亿元, 其中各级政府投入9.07亿元。整修以后, 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基本上达到了2 000 m2的要求, 配置了X光机、B超、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救护车、便携式超声诊断仪、三导心电图仪和电冰箱等急用和必需设备, 基本满足了一般性急救、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对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 使他们具备了较好的诊治和处理一般急症、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和必需的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水平。为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从2008年开始, 计划用3年时间, 在全省实施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工程, 通过各级配套联动, 集中扶持全省村卫生室建设, 重点突出业务用房整修、基本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培训项目, 提升服务能力。

2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体来看, 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还有不小差距, 全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还比较低, 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对应, 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一是政府投入与农村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适应。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的投入, 但由于欠账太多, 使得整个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乡村二级体系建设的标准不高, 服务能力还有限。据测算, 目前, 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仅占乡镇卫生院支出的17.1%, 乡镇卫生院卫生事业费仅占人均工资的20.1%, 卫生院大量资金缺口靠业务收入补偿。另外, 政府财政对村卫生室基本没有补助。二是资源配置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尽适应。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山东省城镇居民千人拥有床位5.8张, 农村居民千人拥有床位1.08张, 城乡之间千人床位拥有量相差5倍多。三是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乡镇卫生院, 因国家政策、工作条件等原因, 专业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 卫生人员数量不少, 但质量不高, 真正的专业人才还较为缺乏, 这已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乃至整个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 目前, 我省乡镇卫生院拥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是1.3%, 远远低于县级以上卫生机构高级职称拥有比例 (13.1%) 。建议今后一段时期, 全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强化农村卫生机构公益性, 改革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全省农村卫生要一手抓加大财政投入, 一手抓医药费用控制, 在增强农村卫生机构公益性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国家新医改方案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 强化了政府对卫生工作的主导地位和扶持政策, 要抓住这一机遇, 争取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村卫生的投入, 积极改善服务条件。与此同时, 应建立一系列医药费用控制制度, 严格新技术、新项目准入, 严格执行《基本药品目录》, 严格控制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检查, 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实行单病种限价, 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上, 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的就医费用。

2.2 改革卫生人才流动机制, 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素质

应提倡建立以县级卫生机构为龙头, 乡镇卫生院为依托, 村卫生所为网底的卫生服务集团模式, 建立区域人才的“绿色通道”。县级卫生机构的专家要定期到乡镇卫生院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 帮助提高卫生院人员的专业能力。乡镇卫生院要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 负责培训和带教乡村医生。各地还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探索城市卫生人才向农村下沉的途径和路子, 让更多的城市医生到农村为农民服务, 解决农村卫生人才缺乏、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要制定并切实落实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卫生机构工作, 并要留住专业人才, 防止农村卫生人才流失。

2.3 探索农村卫生管理新模式, 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

进一步探索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 乡镇卫生院要分类建设, 区分重点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 确定不同的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村卫生室也要打破一村一室的模式, 实行区域化服务, 可把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农村社区, 选择一个中心村配套建设重点村卫生室, 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

2.4 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制, 努力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均等化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8

柳涛副主任首先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春)、农业部农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春)进行工作调研。柳涛副主任查看了实验室建设情况,并与检测人员进行了工作交流。在听取两个单位的工作汇报后,柳涛副主任对两个检测机构多年来开展农产品检测,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吉林农业大学孙爱军副校长、省农科院李启云副院长的陪同下,柳涛副主任来到吉林农业大学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考察了两个检测机构实验室,详细询问了仪器设备性能、检测能力、人员配备及业务开展等有关情况,并听取了工作情况介绍。柳涛副主任对吉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长期以来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吉林农业大学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表示祝贺。

柳涛副主任在调研中强调,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科学开展农产品质检工作是重要前提,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二期规划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进一步强化硬件能力建设;要多渠道引进人才,全面提高检测队伍素质;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工作,为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撐。柳涛副主任提出,省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基础条件好,人才济济,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多为全省质检体系建设培养人才,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为提高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9

x月下旬至xx月上旬,市人大调研组,赴xx县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实地察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调研xx县、xx区农村敬老院管理和养老服务机构老人生活起居情况,详细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委托xx县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养老基本服务保障,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市户籍人口xxx.xx万人,其中:xx周岁以上老人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xx岁以上老人x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xxx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xxx家,民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xx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xxx家,共拥有养老床位xxxxx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xx.x张。

(一)养老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市政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编制了《xx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养老服务设施布点专项规划》,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实施。将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纳入总体规划,采取多种方式保障专业规划的养老设施用地需求。健全完善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对在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竞买土地新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x.xx-x.xx万元的补贴;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建设,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补助。深化农村敬老院改革,把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报酬和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转。

(二)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增加。“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养老资金x.x亿元,福彩公益金投入x.xx亿元。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拨付资金xxxx余万元,对全市xx家农村敬老院实施提档升级和消防设施改造。强化失能失智老人服务经费保障,发放运营补贴资金xxxx.x万元,将失能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x.x万元(原标准x.xx万元),较原有标准提高xxx%。落实高龄津贴和特困供养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高龄津贴普惠制度,累计发放高龄津贴xxxx余万元。xx县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多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注重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xx场次,培训从业人员xxx人次。加快推进智慧养老信息建设,建成全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积极开展智慧化养老试点建设工作,市社会福利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xx县xx镇xx社区被评为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示范项目。着力提升养老机构建设质量,全市现有三星级养老机构xx家、四星级养老机构x家。注重提高医养服务水平,全市现有护理型养老床位xxxxx张,占比为xx.x%,家庭医生签约老人xx.x万,为xx.x万xx岁以上老人提供健康管理,xx.x万xx岁以上老人进行医养服务指导。不断加大对失能五保老人的服务保障力度,提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我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xxxx人,集中供养率达到xx.x%。

(四)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公办养老机构xxx家,配套床位xxxxx张,配备管理服务人员xxxx人,购置活动器材和设施xx套。积极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xx家,床位xxxxx张。居家养老模式稳步推进,已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所,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xx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xx所,开通xxxxx“养老服务热线”,xx小时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共有医养集合示范单位xx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xx家设置老年病区和老年病科,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养老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为xx.xx%,xx区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仅为xx.xx%。主要因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空巢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或子女怕被说不孝顺而不愿让老人去养老机构。事实上,部分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需求较大,从入住的养老机构人员来看,大部分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迫不得已送到养老机构照顾。xx县xx家民办养老机构,收住老人xxx人,x/x以上的老人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调研走访的xx家养老机构中,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xx%。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配备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已建住宅小区中,配有养老服务用房的不多,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不足,服务开展缺乏基础平台。以xx县为例,xx县共有xx个城市社区,已建成住宅小区xx个,住户xxxxx户,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用房xxxx方米。按照每百户xx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应建设xxxx方米,尚缺xxxx方米。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深度不够,我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只是增加楼梯扶手、斜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改造需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资源相对缺乏,基础设施配备尚不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居家养老服务现有供给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单一。全市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可提供日托、康复护理的有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服务缺少标准,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尚未形成,服务能力与老年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不足,缺乏医疗护理和精神慰籍,特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难以开展,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四)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根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要实行“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调研中发现,我市新建住宅小区有不少未按照“四同步”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敬老院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个别县区财政向敬老院拨付xx万元运行管理经费不够及时。税费减免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未能享受用电、用水、用气居民价格优惠政策。

(五)医养结合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医养结合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服务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仍需完善。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医疗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医疗机构巡诊养老机构的协作协议有的还停留在纸面上。全市医疗机构总数xxxx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xxx家,占比x.x%,开设康复保健康科的xx家,占比x.x%,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供给仍需进一步优化。

(六)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大,养老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技能单一。养老护理员年龄大多在xx岁左右,调研中发现,一家农村敬老院聘请的医护人员xx岁,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低于xx%,缺乏专业型管理和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平均在xxxx元左右,城区xxxx元左右。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缺岗率在xx%以上,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突出。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整体职业水平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意见建议

(一)切实转变传统社会养老观念。广泛宣传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和新型的养老模式,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切实转变广大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以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为背景,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相关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养老事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建设规划。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高度重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按照“立足实际、需求导向、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完善老年人活动场所,有效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政策。统筹资源配置,科学规划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加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衔接,不断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着力推进适老化环境改造,开展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工作,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设施资源,优化改善农村养老设施设备条件,不断增加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三)突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发展,制定服务流程、实际操作、服务评价标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有序。发挥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作用,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链接、直接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网路,积极打造xx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能力,实现居家服务管理科学有效。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商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居家服务需求。

(四)不断加大养老服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养老服务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按照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部门责任清单,形成养老服务质量监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发布机制,健全奖优罚劣机制。

(五)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建立参与医养结合社会机构的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化。完善“医养结合”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依托大数据运用和互联网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整合养老和医疗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基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与医保衔接的具体办法,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签约履约,保障签约老年人就医取药。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结合xx“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设立中医药养老服务专区,推动xx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10

2012年8月9

日马场河乡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黔农综改办函 [2012]185号文件要求,我乡积极组织人员对我乡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基本情况

马场河乡位于贵定县城西北角,距县城16.5公里。与落北河乡、盘江乡、龙里县的哪旁乡、三元乡相邻,距贵新高等级公路盘江匝道口11.5公里。乡级油路贯穿南北,与盘江乡、落北河乡相连。落北河漂流贯穿于乡境内8.5公里,乡内平均海拔达1420米,全乡总面积66.5平方公里。属于三类贫困乡,辖三个行政村(马场河村、新沿村、新峰村),102个村民组,56个自然寨,1846户8865人,其中少数民族2965人,占33.45%。全乡有一类贫困村1个、二类贫困村2个、有贫困农户884户、贫困人口2382人;低收入农户573户、低收入人口2361人。

现有耕地面积6915亩,其中田3422亩,土3493亩,退耕还林7800亩,天保林7000亩。全乡有茶叶、金银花、蛋鸭、竹鼠养殖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注册资金150万元。碰柑种植356亩,优质晚熟桃种植320亩,核桃种植2000亩,板栗300亩;金银花500余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杂交玉米、洋芋、油菜为主,人均持粮250公斤。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850元。畜牧业主要以牛、羊、猪、家禽为主,目前生猪存栏2896头(其中百头猪场2个),耕牛存栏2562头(其中:耕牛育肥场一个),黑山羊存栏1697只(其中:百只羊场3个),奶山羊存栏268只(其中:养殖小区1个),竹鼠存栏2563只(其中:规模养殖场3个),家禽存栏15364只。

马场河乡水资源丰富,瓮城河水系的落北河及穿洞河、岔河、纸厂河、大坪河流经乡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5%,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硫铁矿、重晶石等。

近年来,随着各级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2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1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100万元,增长10%。粮食单产46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5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1%。畜牧产值实现64万元,比上年增长18.5%。2011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3000人(次),创收3000万元。实行村财乡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改造、乡村道路建设、乡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总共实施完成一事一议项目4个,2012年4个项目正在施工阶段。全乡硬化道路54公里,;农村计生手术完成率90.23%,符合政策生育率96.3%,妇检率98.7%。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实施,今年,全乡 农民达7673人,参合率96%,共筹集资金383650元,2011年共为4066名农民报销了住院补助金,补助费用达616930元;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乡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幼儿园、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乡共有1所幼儿园、4所完小,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99.9%,乡级文化综合服务站1个,全乡积极利用远程教育、实地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雨露计划培训班,参训农民达200余人、科 4 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2000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坚持执行四议两公开,组管委在村庄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坚决实行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乡村两级签定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乡“两委”23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6岁,大专以上文化6名,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和组管委”两个工作法。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通过“4+2”工作法的实践和完善,基层民主深入人心,农村党建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日新月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尚未形成。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偏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马场河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少,带动力不强。

(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我乡产业结构单一,乡财政能力薄弱;所以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交通环境非常恶劣,全乡硬化道路不足十分之一,一但下雨,通往新峰村和新沿村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部分路段车辆甚至无法通行,全乡无一公共厕所,垃圾池,路灯。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我乡三个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多数青年到省外打工,主要劳动力为留守老人,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11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0%,初中文化程度占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0%。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还将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整体素质。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马场河乡农村总体上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只有简陋的图书室,没有文化活动室及文体活动场所,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社会保障投入严重不足,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够理想,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不够热情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部分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设计及几点工作建议

(一)加快农民统筹,促进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 8 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因此,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从而正确把握和处理新阶段的城乡关系,面对当前农民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规模化、高效化、现代化农业、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农民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民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农民市场的统筹发展、农民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农民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农民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托项目支撑及“一事一议”奖补工程,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 9 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农民差距。

(三)全面落实“185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从而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同时又能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颁发技能证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加快农民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方面,马场河乡采取“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马场河乡地处金海雪山与省级风景名胜区洛北河漂流中段,具有先天性地域优势,为了打破这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地域发展差异尴尬,我乡班子领导经艰辛努力,10 目前我乡在种竹养竹鼠和娃娃鱼养殖、金银花种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马场河乡境内的贵定花甲国家中二型水库已通过省级审批,以上各方面成就已为我乡发展旅游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我乡组织专家讨论,决定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马场河村棉花冲组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做出了发展规划,依靠“一事一议”项目搞好村庄建设,努力把马场河乡建设成为集休闲观光旅游、民族山歌、民族舞蹈欣赏、垂钓、享受各种野味美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我乡竹鼠养殖户张开明,民族山歌达人陈必芳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从而与金海雪山、洛北河形成完美的旅游链条。但“一事一议”项目有一定限制性,仅仅依靠我乡财政实力,难以完成这项工作。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村风文明建设

村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村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村风民俗。

上一篇:学习型企业构建途径研究下一篇:纪律部扣分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