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主义学习

2024-09-23

构建主义学习(通用12篇)

构建主义学习 篇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现代学习理论, 它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强调刺激一反应, 把学生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 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 并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同化和顺应是人们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时内部心理发生的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同化的结果在数量上扩展了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剌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顺应的完成重组了认知结构, 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帮助促进同化、顺应两个认知过程的发生和完成, 最终达到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 对课件设计的启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可以概括出以下课件设计原则。

2.1 随机性原则

随机性原则是指设计的课件应有多个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路径。建构主义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事物的了解或对知识的掌握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入手, 没必要给学生设定某一个固定的学习起点和固定的学习路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所组成的网络结构, 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随机进入或开始。

2.2 自上而下原则

自上而下原则是指课件内容由整体向具体展开, 即先给学生呈现整体性的任务, 将他们带入一个较完整的问题情景之中。然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 尝试对问题的解决, 最后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相关的、具体的知识和方法。这个原则与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的主张正好相反, 行为主义倾向于把教学内容分割成“小步子”, 由简单向复杂步步演进。

3 对多媒体教学的影响

3.1 体现问题解决的观点

在指导思想上要强调问题解决、探索和发现, 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出发点。学生向媒体提出问题和要求, 再通过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学习起点, 提供多条解决问题的策略路径和方法, 让学生直接参与交互活动, 去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2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目前有些课程教学内容既多又深, 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呢?综合运用多媒体演播教学环境, 不仅可以增大每堂课所包含的教学信息量, 而且能使授课生动和形象, 便于讲清理论和操作技能。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用Internet制成图文声像一体化的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情况实时得到展现, 辅以教师的讲解, 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用适当的多媒体素材表现出来, 使抽象的内容变成直观和形象的知识, 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若能在课外辅以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究,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可以为逻辑思维提供有利的支持, 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对形象思维提供有力的支持。

3.3 呈现多媒体教学信息

在多媒体教学中, 根据需要尽可能多使用多媒体信息呈现教学内容, 如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把各种媒体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使学习效果最佳。屏幕设计应能体现创作思想, 即首先要对屏幕进行空间上的划分, 包括文字、图符和交互控件等等, 使其界面图文并茂、布局合理;其次是时间轴上的划分,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配以音乐、语音和动画等形式加以表现。

3.4 实现超媒体结构

超媒体结构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灵活获取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的重新组合, 有些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有较多的人机界面或较强的交互性, 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呢?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将自己屏幕上的画面、声音等教学内容传送到全体或部分学生机上进行教学, 以便让学生集中注意教学内容, 这时教师掌握教学的主导权, 保证教学过程的统一。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 调用本机或服务器上的内容进行个别化学习。教师可以监看任意学生的屏幕内容, 可设定时间轮流监看部分或全部学生的操作情况, 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得到个别指导, 教师视情况也可以向全班作统一答复, 师生之间可以对话, 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讨论。另外, 教师还可以将考试内容传送到全体学生机中进行考试, 并回收答案, 自动进行判卷、统计和分析等。这种模式将双向交流扩展到任何有网络的地方, 使音视频实时交互, 教学过程高质高效,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等远程教育的优势真正得以体现, 从而有条件达到“双主”教学模式。目前, 由于我国网络的带宽尚不能满足实时传送视频图像传输率的要求, 因此该教学模式在局域网上运行的效果比较理想。

3.5 适应Web网络环境

基于Web的多媒体课件是未来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 也是发展网上教学的一个资源基础。由于界^本身具有统一的协议标准, 良好的跨平台特性和GUI界面, 能支持多种多媒体格式, 可提供高度的交互性, 以超媒体作为组织形式, 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平台。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模式、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新的发展机遇, 它的引入确实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入了活力。不管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 教师肩上的重任并没有减轻, 教学工作自身也需要创新。现代教师除具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晓枫, 黄重庆, 高晓虹, 等.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6 (4) :317-318.

[2]胡光顺, 叶延君.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和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3) :235.

构建主义学习 篇2

自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感到这次活动是近年来我们党精神建设方面力度最大的一次,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并充分体现了中央求真务实的作风。特别是在认真研读了胡锦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篇文章,越加感到内涵深刻,意义重大。在与自身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后,深深感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所应承担的责任重大,而且任重道远。

胡锦涛在“切实做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一文中,明确系统阐述了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针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妥善协调;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们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我理解原文精细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指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各项工作的中心点,关键点和要点,并且分析了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在发展进程中的关系,也就是小康社会包含着和谐,和谐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就像是一架战车的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协调旋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架战车才能飞奔前程。我认为,这个发展关系的理论,也特别适合我们企业发展要着重做的工作,也就是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因此,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应立足以人为本,一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当他坚定了前进的理想,还有有一个适应他成长的环境,才能成为人才,只有每个人的思想稳定了,道德修养提高了,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谐相处。一个企业有了发展的目标,必须建立各项保证和谐的机制、创造和谐的环境和载体,企业的经济才能飞速发展,而这个环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我们在长期工作中,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营造出来的,他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因此,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位共产党员干部目前的责任和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一项长期奋斗的目标。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对于我个人来说,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思想和观念意志上,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在总包党委的领导下,在公司整体工作上,做好各项工作的配合。紧密联系群众,从构建和谐社会考虑,用新招法、新想法、新作法做好基层的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文明厂院,使广大职工都能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的同时,发挥出最高的工作热情。

第二,加强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运用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加强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发挥好自己的特长,带领职工乘势而上,在钢结构建筑领域中,寻求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创新空间,搞好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工作。

第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自己不仅要在企业里努力营造和谐氛围,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名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的好公民,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影响其他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8月20日

构建主义学习 篇3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师队伍的构成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既有来自于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来自于企业、行业有高深技术的兼职教师等等,所以,就职教教师整个队伍而言,聚集了理论和实践的大量经验,但是就教师个体素质而言,“双师型”教师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来说还是非常紧缺的。所以,为职教教师构建一个相互协作、共同交流的学习平台,对于他们向着“双师型”、“专业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教师学习共同体”则是达到这种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什么是教师学习共同体

(一)学习共同体的含义

关于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人们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从哲学上说,学习共同体只是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存在,我们对学习共同体的追求是学校将来的发展取向。第二,从教育学上说,学习共同体被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学习共同体就是为完成真实任务、问题,学习者与他人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写作的一种学习方式。”第三,从社会学角度说,学习共同体被定义为一种关系的结合,即“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生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促成发展,为共同的成长愿景而奋斗。第四,从系统论角度说,学习共同体被看作一种组织,即学习共同体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传统班级组织的代替物,尝试通过组织形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虽然,目前对学习共同体的解说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习共同体在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已经作为一种能够提供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学习方式受到极大的关注。

(二)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

所谓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职教教师资源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互助”为核心精神,以共同目标为纽带把职教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学习型组织,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学习兴趣、需求或愿望而自愿组织起来的教师群体,他们相互分享与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教育思想及观点,他们在互动协作的过程中结成一种特殊关系,以促进教师群体整体的专业发展。

由于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比如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办企业、企业办校等形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不是按照学科体系,而是要依据职业需求,体现社会参与原则,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再单纯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要重视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等等,职业教育这些特点决定了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一是成员构成的多元性。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包括专职教师,还要由来自于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形成相互支持和共享的协作关系,要求在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交流、相互指引、相互学习。二是载体的多样性。可以通过实际交流合作活动来构建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如教研、课题组备课、项目组、沙龙等,此外还可以博客、QQ聊天、电子邮件等形式来构建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三是成员学习的跨度性。由于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要基于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教育教学,会涉及不同年级、学科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强调教师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校、跨机构进行共同学习与协作,要在多种场所、情景、形式中开展合作,从不同的合作对象中获取更多的思路和创新,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四是多方面的支持。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要高效运转,离不开校企间的深层次合作,需要政府有完善、可行的法律法规和独立化运作机构来保障;需要学校构建诸如经费分担、教师评价等适合性制度;需要企业提高参与的热情等等。

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启示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建构性的认识论,在当代哲学思潮和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的相互融合中逐渐发展起来,并演绎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并非像其他学习理论流派那样基于大量的动物或人的实验和准实验来提出自己的命题和观点,而是在对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和加涅为代表的认知主义为基础的客观主义传统的有力批判和扬弃基础上,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社会建构主义的最大共同点出发构建自己独特的观点。

1.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现实的“映像”或“表象”,建构是社会的建构,而不是个体的建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知识,是一种社会建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明”出来的,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客观方法“发现”的。不同于皮亚杰理论和凯利个人建构论的是,社会建构理论认为建构发生在公众领域,是社会的建构,是人际互动的结果。

2.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地相互作用。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本质内涵,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背景,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于事物的理解,是一个主动学习者。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意义的理解常常各不相同。对此,社会建构主义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情境是学习者认知与发展的重要资源,要求学习者带着不同的已有经验,进入所处的文化和社会情境(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进行互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互动启发,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3.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通过协商过程共享对象、时间和观念的意义。社会协商是社会建构主义解释学习的—个重要概念,个体通过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中介、转化以建构、发展知识。

(二)对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启示

首先,共同体中不存在权威知识与否。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告知”,而是通过主动建构形成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不具有最终的客观确定性,仅仅是一种对世界的解释和假设,它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同样的知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它有同样的理解。因为,不同人的经验水平、学习情景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都不同。所以,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内不能存在“一家之言”的权威之说,而是要创造一种平等交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

其次,有共同的目标。所谓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就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目标基础之上,考虑到学校、合作对象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全员参与并沟通探讨,制定出的长远目标。教师根据这个长远目标制定出自己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在共同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下,教师自愿、主动地寻求交流、互动的平台和机会——教师学习共同体。

此外,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形式。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把学习或意义获得看成是个体自己建构的过程,而且重视社会性的客观知识对个体主观知识建构过程的中介。职教教师更是这样,因为职业教育要求其教师为“双师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不仅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教育教学技能知识。由此可见,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不仅有职校教师参与,还有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交流内容不再仅限于教学方法、方式,而是涉及生产实践的一些细节问题,以及与教育教学的融会贯通等。当教师真正地融入学习共同体中,便会自觉地寻找各方面的交流对象,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学习交流形式。

三、如何构建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对职教教师“双师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充分发挥职教教师个人和团队的智慧。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般教师教学不会太多地受制于书本,这样就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在这种基础上构建出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学习共同体,能为职教教师间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提供更好的平台。但是,构建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要按照一定的原则的,而不是在原有职业教育环境基础上直接嫁接,否则将会背离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初衷。

(一)机制保证

职校和合作企业是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直接保障,对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他们共同建立利于共同体高效运转的机制保障。

1.资源保障机制

首先,从经费上来说,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有专款支持科研、交流、沙龙会议、资料采集、奖励等。由于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经常需要到生产一线共同参与生产实践以提高自身教学所需的素质,这样就涉及经费分担以及轮休制度是否合理,能否激发教师共同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然而,我国目前很多情况是很不乐观的,比如大部分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期间的学习费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等大部分或全部由个人承担,实践期间的工资、课时费等完全没有或部分发放,而且教师到企业实践后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上很少得到待遇补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所以,为了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高效化运转,学校需要构建起教师进修经费分担机制和完善的评价制度予以保障。

此外,从信息资源上来说,校企要共同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成寻求信息,降低教师的“信息搜寻成本”。对于“实体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实在的活动形式为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如教研、课题、会议、沙龙等),校企要共同制定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有较为系统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具体培养措施,有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和企业培训的政策,并且可以通过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对于“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互联网等形式为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如博客、论坛、QQ聊天、电子邮件等),校企要有专门的机构为他们搜集和提供相关的信息,加强职教教师同生产一线技术能手、国内外和省内外教师的交流,及时更新教师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2.激励机制

建立适合的激励机制,可以使教师学习共同体真正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制定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方案等,每年评选一次,对被评上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贴及奖励。并且激励机制可以贯穿在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有效地对教师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发现教师的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引导和更正,使教师真正地主动学习乃至自我超越,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使教师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3.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开展要以校企互动、校企合作为本,包括职校内部专兼职教师合作、教师和一线技术专家合作共同开发课题、研发成果等,以促进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重视解决实际问题,重视教学和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这样,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才能更加贴合教师的现实需要,真正激发教师学习的动力,主动使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二)文化保障

英国教育学家桑恩得斯(Saunders, 1998)认为,在一个学习组织中,每个人同组织之间有一个无形的、心理上的契约。这个契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成文的文化规则,也就是事情在这个组织里会如何做,如何发生。他将组织文化区分为4种类型:角色文化(Role Cultures)、权利文化(Power Cultures)、成就文化(Achievement Cultures)和支持文化(Support Culture)。其中,成就文化和支持文化产生于平直的机构中,等级相对平直,有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所以,教师学习共同体要灵活地调整各成员的任务,减少成员对等级和角色的关注,注重开放度和交流的程度,共同营造个性、合作的学习环境,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形成合作交流的愿望和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然,为了实现成员间的有效沟通,使教师学习共同体达到高效运转,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平常的教学、学习活动中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积累问题,勤于记录,对每次活动都认真对待,提前了解每次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参加人员等多方面的信息,在每次共同体活动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及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构建起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校企合作的基础环节之一,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尽管各地、各校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到了其他学校、生产领域的很多经验,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合学生、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新美,顾小清.构建网上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J]教师成长,2008(下)

[2]王启龙.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困难多铺平实践路尚需努力[N].中国教育报,2010-10-21

[3]郎群秀.论职教师资培训的重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构建主义学习 篇4

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而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这样写道:“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我们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理论基础

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特征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式心理学思潮,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就教学问题提出:①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②在课堂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③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管理。简言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特征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发生认知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知与编码,从而获得对知识意义的理解。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二、如何构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1. 构建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软件环境”

(1)创造和谐、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和兴趣。教师要为学习者创造和谐并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学习充满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和学习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兴致盎然地学习英语。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SLL)和外语学习(FLL)速度和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动机提供SLL和FLL的主要推动力并促使这一漫长的学习过程持续下去。教师应该为学生从心理上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培养和教学活动的展开依赖于学生主体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责任感和荣誉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从而引导学生成功地实现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的过渡。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2.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硬件环境——利用网络建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

各个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自主学习中心可以提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崭新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进度、自由设定学习形式,同时进行自我测试、自我评价。学生充分发挥了个人潜能,真正做到“自由发展”,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引导学生浏览适合他们的英语学习网站,向他们推荐优秀的英语学习软件,并指导他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心中,学生可以参与“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在线交流”等,通过对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加深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大大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3. 构建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因素

(1)鼓励和引导学生确立阶段性目标。教师要在学习规划阶段主动向学生讲明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要求和安排,以实际教学材料示范性地讲解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学习者个体特点,鼓励和协助学生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目标和计划。计划应包括在听、说、读、写、译以及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计划,还应包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学习目的、学习时间表、短期和长期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内容。有了合适的目标与计划,学生就会保持兴趣,自觉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

(2)引导学生学习、探索、运用各种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外语学习水平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体现在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的全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策略学习的重要性,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学习策略(比如:阅读策略、交际策略、听力技巧、口语策略、写作技巧、翻译技巧和解题技巧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策略训练,使学生不仅懂得策略知识,而且会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总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校应该构建大学生英语自主模式的硬件环境——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教师应该创造大学生英语自主模式的“软件环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包容的人文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人为本”,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积极地、自发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确立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探索、运用各种英语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检测与评估学习方法和结果,掌握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摘要:本文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探讨了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1)构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软件环境——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2)构建大学生英语自主模式的“软件环境”——创造和谐、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因素——鼓励和引导学生确立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检测与评估学习方法和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探索、运用各种英语学习策略,从而构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主义学习 篇5

。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现在,我局又开展了构建和谐单位的活动,它能够为职工搭建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基层的精神。今后,自己一定要牢固树立“勤奋、创新、严细、自律”的工作理念。时时处处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立足本职岗、勤奋工作、团结互助、争创一流。增强树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自觉维护机关形象,注意协调同事间、内外部、上下级的关系,诚信待人、热情助人,以实际行动营造团结向上、诚信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体会 相关文章: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学习心得体会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心得消防安全学习心得学习“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心得体会《六个为什么》学习心得两篇工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6S管理学习心得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查看更多>>学习心得体会

构建主义学习 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5—0028--02

根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二者在价值目标方面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科学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把握世界的进步潮流,认清我们的基本国情,才能把社会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在全体人民之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时代观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二者在价值诉求方面相契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民族文化的起源实质和各个时代的本质特征,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赋予了新的属性和科学的内涵。在当代中国,改革创新与爱国主义都是同社会主义相统一、以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归宿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时代观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入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二者在价值判断方面相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等主要方面,为全体社会成员辨别是非善恶、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它作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道德领域的生动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了新的标杆。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1,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对现实社会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具说服力的批判,深刻地阐明了人类苦难和不平等的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品格适合中国社会改革的历史需求。100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保持着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的巨大作用及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2,是由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传人中国以后,实现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涣发出勃勃生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员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而迷失方向。

3,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一定要认真研究和记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沉痛教训,认真研究和记取1989年政治风波和1999年“法轮功”事件的沉痛教训,举一反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领域的矛盾和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充分估计资产阶级自由化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相呼应可能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和破坏,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度的政治警觉,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三十年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精神污染,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始终坚持不懈地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进行斗争。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

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也就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在精神。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此,一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当前尤其要认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充分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关心和爱护理论工作者,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鼓励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发挥思想宝库作用。二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

构建主义学习 篇7

新课程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实施以来, 自主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越来越受师生的欢迎。有接受式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不仅是我国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这种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 教师只是体育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改变了传统“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的教学方式, 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空间,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唤醒有效教学的潜能。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缺乏自主锻炼问题, 试从自主学习的理论、现状、实践等方面进行探析, 以期促进中职体育学习方式改革的健康发展。

2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体育自主学习一直是体育教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 即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态度、兴趣、学习方式、学习速度, 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 利用知识和经验, 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 来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从构建主义理论讲, 学生是自我控制的知识建构者, 体育教学实践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者, 而是自我控制的知识构建者, 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对学生的控制逐渐减少, 由传授者逐渐转变为辅导者、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总之,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提高和发展。从人文主义理论讲, 每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而非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有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所以, 体育教学工作者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体育人才。

3 中职学生的自主锻炼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传统体育教学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动力不足

中职学校是大部分中职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后一站, 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进社会, 因此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与初中、小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应该简单的再重复传授各项基本技术。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4~19岁之间, 从其心理特征看,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 并趋于基本稳定, 从其生理特征看, 中职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体发育的最佳时期, 过于死板、平淡、被动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他们更热衷于自主的、开放的、活跃的体育课堂。因此, 中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自主锻炼, 才能使学生不仅具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 还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2 自主锻炼意识淡薄

随着现代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当前全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深入, 师生都有转变旧观念,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 改变观念, 摆脱传统的教书匠身份, 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充分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学生不仅要具备自主锻炼的观念、意识和技能, 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合理利用好时间和身边的资源, 顺利实现自我锻炼, 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然而, 现在很多中职体育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漠视学生的个性, 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中职学生由于对健康认识过于肤浅、片面, 对“健康第一”认识不足, 在无教师的情况下不能自觉地进行自主锻炼。

3.3“放羊式体育教学”不等于自主学习

“放羊式体育教学”是集放、导、创、主、收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是创新体育教育的体现, 在体育教学方式上不拘一格,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锻炼环境。但很多中职体育老师却误解了这种教学模式, 将学生带到课堂上或一定的体育场地, 在简单安排, 甚至不问一声便让学生自由活动, 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不作指导, 也不问结果, 致使学生活动无目的, 过程无计划, 场面无秩序, 丧失了教育的性能,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甚至存在着安全隐患。这种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体育教学模式虽然有宽松的教学环境, 但不利于自主学习。体育教师既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快乐, 也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创新。

3.4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自主学习的价值在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但部分中职体育老师对自主学习方式没有深刻理解, 选择的课题不适应学生的能力, 技术动作过难或过易。比如在授滑步推铅球动作时, 授滑步推铅球动作比较复杂, 教师只是简单示范就让学生自学, 这样是不能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的。此外, 体育课是以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为目标的课程, 不同的个体学生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在运用自主学习方法时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

4.1 自主学习能力是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 为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适应知识更新频率加快和职业转换的要求, 中职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从根本上讲, 中职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否具有竞争力, 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界十分重视的问题。能否实现终身学习, 在于是否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 以灌输为主的体育教学方式, 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职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 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锻炼能力为目标, 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使中职学生成功地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 成为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

4.2 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终身体育是中职学生获得终身健康的重要保证。中职学生能否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具备自主锻炼的能力。中职教育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最后阶段, 学生毕业, 体育也基本终结。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传统被动接受的学生方式造成的。因为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统一性、规范性, 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 不能促进终身体育的实现。而自主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空间, 满足学生的需求, 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使学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 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3 自主学习有利于增强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据调查, 由于长期以来中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青少年体质连降十年, 现状堪忧。中职教育期间是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增强青少年体质已经成为中职体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实践证明, 自主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5 中职体育自主学习的实现方式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在人本主义理论下构建的, 那么, 人本主义框架下的中职体育自主学习应如何开展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 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理论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在恰当的自主学习环境中, 学生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随时调整学习的步伐, 以获取最大的学习成果。过去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评估不足, 缺乏对学生的信任, 很少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想改变传统方式, 中职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思维, 转而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共性与个性, 向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选题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身体状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式。这样, 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才得到提高。此外,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要不断激励学生,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自信心。总之, 体育教师要始终有意识地把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渗透到自主学习模式的每个环节,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思想。

5.2 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学生虽是体育学习的主体, 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仍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体育教师不仅要把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还要构建学生的体育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训练中的积极性, 甚至还要引导学生来选择和运用体育学习方式。因此, 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以更高的眼光筹划组织体育教学活动, 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总之,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学习模式。

5.3 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 根据教学的需求, 营造丰富多样的开放式教学空间,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其次, 体育教师在思维上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的限制,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再次,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体育自主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体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鼓励者上, 尊重学生,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进而更好地调控与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另外, 在自主学习中, 体育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情感, 减少学生的焦虑感,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

5.4 完善自主学习的监控与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好的教学评价具有两个特点: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 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 还可以激发出评价的反馈功能、教育功能。因此, 体育教师在采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时, 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学生间互相评估, 多种评价相结合, 从而使学生建立自我意识, 形成自我概念,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6 结语与建议

(1) 在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无论是从适应社会发展来说, 还是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角度讲, 都是行之有效的。 (2) 中职体育教师在自主学习实践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强调自主学习不能否定教师指导;明确自主学习的范畴;明确自主学习与其它教学策略的关系等等。 (3) 为了更好的实现自主学习模式, 中职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机制, 把理论落实在实践中,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 中职体育自主学习模式的形成也不是水到渠成的, 它依赖中职体育教师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在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下, 中职体育自主学习模式必将会越来越趋向完善和合理。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针对中职学生缺乏自主锻炼问题, 从人本主义理论入手, 阐释了自主学习模式对中职学校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必要性, 并对当代我国中职学生的自主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认为建立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顺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提出一些建议来构建中职体育自主学习模式。

关键词:人本主义,自主学习,中职,兴趣,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廖素清.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2]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 2000 (4) .

[4]李严亮.构建学校体育自主学习体系的探索[J].社科纵横, 2009 (2) .

[5]包立勇.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 2010 (13) .

构建主义学习 篇8

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 我们需要设置大量的模拟情景训练, 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因此, 所选教材要将知识融入到情景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形式当中。具体来说, 要求教材内课文的篇幅不宜过长, 但主题力求完整;内容不宜过难, 且要有实际操作性;课文形式与情景、案例形式相结合。本着“听说领先”、“培养能力”的宗旨, 可以将听力和口语相互结合, 在创设的视听说情境中练习操作, 活学活用。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是动态的, 即没有一种知识是永远、绝对正确的, 相反, 所有的知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人们的实践检验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所教授内容灵活改变教学法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交流合作法:

“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情景式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非常有效, 因为几乎所有口语训练都有其特定的场景。在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与英语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 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 让学生们根据所学内容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模拟训练,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具体环境下的语言练习, 使他们的语言符合每个扮演角色的身份, 同时又增加了对话的真实感, 使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地记住某种环境下所用的正确交流的句型。因此, 用情境法学习英语, 学生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角色当中去, 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情境中学、在实践中学, 让他们能够很快地把这一部分知识内容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交际教学法即交际法, 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 主张采用句型加情景模式来进行语言的学习, 鼓励并激发学生多接触和使用目的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 重视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培养交际能力。在高职英语口语学习中, 交际法可以让学生注意和了解语言的习惯用法以及文化背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注意敬语的使用和说话的语气。比如问别人的姓名, 日常用语说:“What’s your name?”就可以了, 但在饭店中得加上敬语, 说:“May I have/know your name, please?”“C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 sir/madam?”在服务员对客人服务中, 说话的语气也非常重要。曾经有一个学生实习时, 不注意把汤洒在了客人昂贵的衣服上, 该生一直说:“Sorry, Sorry, Sorry.”结果导致了客人的严重投诉。通过交际法, 我们知道, “Sorry, Sorry.”在口语中是不太认真的抱歉, 就等于汉语中的“对不起了。”“不好意思。”而诚恳地道歉应说:“I’m sorry.”“I’m awfully sorry.”或“I’m terribly sorry.”用交际法学习就可以避免这些意外的差错。交际教学法独有的趣味性, 还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通过这样积极主动的学习, 学生对所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子也都加深了记忆。

在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开展鼓励学生参与的语言活动。小范围的合作练习更有利于学生们愉悦地交流。在建构主义理论看来, 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去接受、理解知识。所以小组要让所有成员都能够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之中, 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 使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 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依赖、共同负责, 全面掌握知识。学生最终要融入社会,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学习, 还要学会交往、合作, 学会在交往、合作中更好地学习。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个人和同伴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 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有效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 在我国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荚语口语教学是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正确策略, 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构建主义学习 篇9

1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皮亚杰、布鲁纳维和果茨基等人的思想, 其前身是“知识加工理论”[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学习不是简单的将知识转印到大脑, 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 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新的信息的再处理, 构建为新的知识。既通过原有经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因此, 构建主义对知识的概念也进行了延伸, 知识不再是准确的定义, 详细的描述, 而是一种假设和理解, 标准答案不再存在。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 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如果说原有的教学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复制过程, 那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是由教师提供材料, 学生利用材料, 自己建立起知识的概念。这种理论是对知识认知规律新的认识, 不再强调教师对学生输入完整而精确的概念, 而更重视学习者自身的主动的知识再组合和逻辑推理得出的新的多元化的结论[2]。构建主义的教育思想对改革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素质教育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具备五个基本特征: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不断反思性、任务真实性和互动合作性[3]。而这五大特征在计算机模拟仿真教学过程中也有体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与计算机模拟仿真的特点是遥相呼应的。因此用构建主义理论去指导模拟仿真教学的设计, 将计算机模拟仿真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一个高质量实践水平是可行的。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在国内已实施多年, 模拟实验的技术本身比较成熟, 但是模拟实验的结构设计, 模拟实验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从2010年开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开始尝试将模拟仿真技术应用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并展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仿真实验结构设计的研究。

2 无机化学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

无机化学实验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一新生的必须课程, 每年有大约7个专业700余人参与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 平均每次实验课一个教师要面对40个学生, 教学任务比较繁重。7个专业中有5个专业面对全国招生, 生源的动手能力, 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实验训练, 多数学生面对大学的第一门化学实验时有一种生疏感和恐惧感。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 以完成实验为目的, 对实验的目的, 原理不甚理解, 对实验现象观察不够细致, 实验结果也多为抄袭教科书已有定义和结论。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此进行了解, 发现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较短的实验课时内需要接触大量新的概念与定义, 学生又需要利用这些新的知识成实验。按照构建主义的观点这些新的概念与定义在学生的大脑中没有相关的基础经验, 学生很难将转化为新的“理解”。为了转变这种情况, 我们以建构主义的观点研究了无机化学模拟仿真辅助教学的实施方案, 并确定了设计原则: (1) 模拟仿真辅助教学应提供接近真实的物理情景:学习应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 提供多样的、情景性的信息, 提供有利的构建资源。保证仿真实验的真实性, 使学生接触到接下来的实验环境, 锻炼有关的基本技能。 (2) 模拟仿真辅助教学应该放宽实验教学的科目范围, 让学生选择与其专业、兴趣有关的实验项目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参与这种选择。提供一个放松的学习环境, 便利的学习条件, 让学生在家, 寝室, 教室都可以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辅助教学帮助。 (3) 保证与现行课程教学及评估手段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学有所获。

3 构建主义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以flash技术建立无机化学模拟仿真实验, 并以此为基础创建《无机化学教研网》网络教学系统 (http://www.zyywuji.com) , 将无机化学模拟教学活动转移到网络平台上, 充分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带来的便利条件,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自主的模拟实验教学。由于《无机化学教研网》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 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自行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 应用知识, 去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网络教研系统是作为一个素材的提供者而存在, 逐步的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资料进行意义构建, 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无机化学实验网络教学系统内, 教师的身份被淡化。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关键变为新模式中的辅助角色, 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提供目标和基础, 起到引导学生进行意义构建和为学生提供经验背景的作用。学生由原来的信息接收者变为意义主动构建的承担者, 学生根据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 锻炼了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和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等, 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4]。

模拟仿真系统可以根据实验的属性, 设定不同的反馈信息, 比较真实的再现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真实、直观、形象的情景设计可以有效的让学生融入当前的实验环境中, 帮助学生联想起原有的相关基础知识, 成为构建新知识的组成原料。如在“碳酸钠溶液浓度的确定”实验中需要使用酸式滴定管对未知浓度的碳酸钠溶液进行滴定, 在模拟实验中, 加入指示剂与不加入指示剂进行滴定操作的实验现象截然不同, 加入指示剂后进行滴定操作, 当达到滴定终点的时候, 溶液颜色会发生改变, 若不加入指示剂, 则无论加入多少盐酸稀溶液都不会引起实验现象的变化。通过类似例子, 把实验真实和形象化, 让学生在真正操作实验之前对实验仪器和实验流程有个形象的认识, 降低学生对实验的生疏感和恐惧感, 帮助学生进行意义构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自我反思性学习。学生要判断和了解自身的情况以及与学习目标的差距, 根据学习的进展去决定采取哪一种帮助理解和学习的策略, 并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阶段性反思和整体反思。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的多媒体特性使网络学习系统的评价更加便利更加多样化, 我们将评价系统集成于模拟实验中, 模拟实验的过程本身就伴随着系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 这种源于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状态, 改变学习策略, 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一种伴随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避免了原有的评价偏重学习结果的考察而忽视学习是累积性的特征, 更多起到助力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4 结论

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与无机化学模拟仿真实验相结合, 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的探索。这种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辅助, 网络为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改变了原有的师生关系, 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提高了教学效率, 克服了原有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 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 是提升模拟仿真实验教学质量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宏燕.建构主义体验式教学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1, 13 (2) .[1]赵宏燕.建构主义体验式教学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1, 13 (2) .

[2]李诺娅.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高职教学改革的意义[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 .[2]李诺娅.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高职教学改革的意义[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 .

[3]Jonassen, D.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e Perspective.NJ:Prentice Hall.1999.[3]Jonassen, D.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e Perspective.NJ:Prentice Hall.1999.

构建主义学习 篇10

一、网络教学的优势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网络教学充分运用当今最新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其交际方式、交际内容、交际手段、交际空间、交际时间等都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将单调、乏味的课本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和三维动画中,进而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动机。

(二)学生借助网络手段进行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可以提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能及时得到解答。学生不会的单词、句式、语法等相关知识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询;学生还可以上学校的校园网站浏览教师的上课录像、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软件、习题、测试题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网络学习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学习。学生在线与教师互动交流,并用英文就自己喜欢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同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可以修改教学指令,从而逐步实现教育网络化和信息化。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记忆深刻,减少遗忘

对于学习者来讲,遗忘是记忆的大敌,英语学习尤其如此。多媒体网络技术产生声、光、影等方面的效果,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动觉等方面都参与学习的过程,进而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感性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五)网络教学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背景知识,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

(一)建设多教学功能的英语多媒体教室

现代科技把一个多媒体教室变成实现多种教学功能的多功能教室。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多媒体教室时要将语音教室、视听教室、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外贸操作实训室、景点导游实训室等教室实现一体化,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学校建设经费,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检测和自我提高。

(二)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实训软件

传统的教学体系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训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利用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师都在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软件并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实训软件的开发与利用,为英语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软件又极大地提高了常规教学活动的仿真性。借助网络提供的巨大信息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它的实时性、便利性和快捷性也是传统的信息来源所达不到的。

(三)课程教学网络化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基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将教师的上课录像、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习题、测试题等教学资源传上网络,提高网络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从而逐步实现教育网络化和信息化。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发网络课程,依托学校的校园网络,实现网上学习、作业、指导、答疑、考核等师生网上互动。目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已率先将课程上网。这些网络课程都非常强调实践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体会网络教学的快乐。

三、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利用

(一)充分利用课程网络教学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网络教学软件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是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针对学生怕开口、易紧张的实际情况,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

(二)利用课程实训教学软件建立一个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使教学更真实化

教师可以利用模拟软件创设的真实场景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里进行交流,体验真实交流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公司经理、客户、游客、导游等角色扮演,增加学生参与意识。

(三)利用网络游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英语网络游戏引入课堂网络教学中,能在欢笑声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如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的商务英语实训课程就是利用金融帝国游戏模拟软件模拟真实商务情景,让学生通过游戏形式完成各种商务活动。学生从玩中学、从乐中学,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也更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各种专业知识。

(四)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模拟进行现场商务交流,景点导游等活动学生也可以把模拟地点选在办公室、宾馆、酒店等,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五)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学习检测

目前,在国外的考试机构中,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所开设的托福、GRE、GMAT的网络考试已经使用多年,实现网络化考试平台的方法已经成熟。我国的类似系统应用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网络考试能使英语教学测试科学化,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考分离,促进相关部门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目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的公共外语考试就是采用网络考试进行检测,专业外语教学的考试正在酝酿中,有望在以后的考试中实现,从而真正实现网络学习与网络检测一体化。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利用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应该明确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来更好地完成英语学习。第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而不是取消课堂教学。第三,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并且在使用网络资源、教学软件时要进行精挑细选,否则会使教学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的真实性、社会性及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并构建高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以此来作为教学的载体,创设真实化的语言环境,采用影音、立体、虚拟仿真与模拟仿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直观性学习,实现“以实践为主线”的英语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职英语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吴承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中美英语教学,2005,(8).

[2]张庆宗,吴喜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3]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构建主义学习 篇1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建构主义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25

本文从创设情境、多元互动、小组实践等三方面进行教学分析,提供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原理、方法、运用的实际方案.建构主义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对于知识点的分析以及知识系统的构建,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数学教学不乏抽象化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容易,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适当的情境作为教学的工具进行授课.学生的思维多数还是容易接受形象化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多媒体中的课件演示、Flash动画播放和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构建形象易懂的情境,结合知识点进行有效教学.情境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模型及知识点模型,激发学生发现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相交和平行”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与设置疑问相结合的方式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对知识学习的欲望.用多媒体展示下图所示图片,

问三组图的两条线段那一条更长?学生给出的回答包含了各种情况,争执不下的情况下,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原来每组图的线段长度都是一样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是诧异,于是引出了图形的位置关系对视觉影响的思考,学生在学习相交线和平行线时也非常认真.

情境的创设还可以结合当下流行的元素,或是学生比较关心的现实问题等进行具体的建构,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完成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也会变得更加高效,能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基于情境的知识点的建构,除了情境的形式选取,还要注重形式与内容上的契合度,方便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模型,丰富学生的知识系统.

二、多元互动,丰富认知

初中数学的知识系统庞大且复杂,学习起来需要调动多方面的感官和经验,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聆听教师的讲解,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获得对于知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在学生彼此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方案沟通也能加深对于知识系统的构筑.教师也可以通过具体的题目来对学生的多元能力或综合能力进行检测以深化其对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时,对于把一个图形的各点的坐标进行加减的运算从而得到新图形的过程,与图形平移的知识进行相结合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计算以及画图验证,还得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例如:求将三角形各点横或纵坐标减去5得到的新图形的坐标及位置.这道问题就考察了学生对于坐标方法应用的规律是否掌握,也体现了学生在自行计算和思考的过程中多元智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多元互动的形式还可以表现为学生与课本、试卷、辅导资料的生本互动.在这种互动形式中,学生可以获得知识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自我学习获得对于知识的第一印象,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这也是延伸性学习的一种体现.课堂的学习只能用来解决当时的较为简单的问题,更多的深入的学习和提升都需要学生进行课下的自我提升,这样也能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三、小组实践,合作学习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丰富和积累的过程.对于知识的理解,各人都有其掌握得比较好的方面,或是基本概念记忆牢固,或是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强,或是在应用题的解决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如果能将学生的能力进行分享和组合,会得到意向不到的教学效果.故而在课堂实践中,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实现个人的能力提升,而且开放式的小组氛围可以让学生体验实践学习,完善学生的知识和素养.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帮解答.首先将学生以4人一组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自行学习和例题解答,教师从旁协助,学生几个人通过研读和自己对例题的实践体验,得到了对于代入消元法的个人感悟.然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于消元法的经验和运用体会.然后形成个人小结和小组讨论小结报告,以作业的形式提交.

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弥补各人的思维缺陷的同时,为彼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自我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

构建主义学习 篇12

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系为培养目标,将构建主义思想融入到数学实验课程中,建立三级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实验教学平台。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归纳能力和推理演绎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医学数学实验课程的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学建模竞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学实验课程也逐步走进高校,而作为医学院校来说,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有的院校甚至将数学实验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开设的专业一般也是设置在学习较多数学知识的生物工程专业或是信息管理专业。目前,在开设的数学实验课程中,也存在教材不规范、课程没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学生实习地点不完善等。而对于学生们而言,在进行数学实验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主动性、创新意识

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实验课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思想,对学习的医学知识非常重视,能够主动学习并认真听课,而对于数学实验课程等数学类专业教育课程,本身重视程度不够,本身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在上课的过程中,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没有主动去寻求问题的解答,探索数学问题的根源及解决办法等意识。没有将数学的问题建立模型,去用数学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因此很难参与实验,因而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较弱。

2. 实践应用能力弱,缺乏专业性指导

数学实验是借助计算机和数学的软件解决实际应用领域的复杂数学问题,而一般院校没有建立专业的数学实验的实验室,只是在上课时间进行练习。也有的院校将数学实验的课程作为数学建模竞赛的准备课程,重视竞赛,而轻视课程本身的建设,同时主要针对数学相关专业学生开设,而对于非数学相关的专业,开设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造成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薄弱,缺乏广泛的平时操作基础。学生本身在课后的练习过程中,没有相关的教师给予专业性的指导。

3. 团队协作能力弱

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多数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数学实验的过程。而在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有分工,合作完成一项数学实验的过程。但通过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团队的协作能力较弱,有些同学存在侥幸心理,依赖其他同学操作,组员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流,造成实验的结果不理想。

二、构建主义在数学实验课程中的作用

将构建主义应用到数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设置问题情景、建立符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模型,构建慕课形式的自主学习平台,利用团队协作,建立学生兴趣小组,构建学生会话讨论场景、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增加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从课上、课下和参加竞赛等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等。

三、数学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为改善数学建模的教学效果,我校探索出符合本校特点的适合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系的数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本身基于课程建设体系,提出以下构建思想:

并且以此为契机,创建基于构建主义的课程三级教学平台,具体平台体系具体如下:

1. 公共数学课程讲数学实验课程内容的渗透及专业性课程教学

第一级教学体系,将数学实验的课程渗透到公共基础数学课程中,将数学实验融入到与数学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中。

在公共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可相应引入数学的软件,介绍软件对其的验证和计算。Matlab软件和Mathematica软件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基础课程中仅仅是理论课程的介绍,以此基础上,在课程中增加一节教师操作实习课程。虽然同学们对软件解题和验证不能够完全理解,但能够激发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过程中复杂的计算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几步就可进行解答验证,增加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理论课程中,介绍一些数学问题的应用。如傅里叶级数的应用,可用作信号处理,如卫星图像信息、数字通信信息等技术等,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有趣,提高授课效果。

数学实验作为专业课程加入到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管理专业中,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们的层次水平,按照国防科技大学制定的六个层次的实验进行教学。进行基础性数学实验、研究性数学实验、应用性数学实验、拓展性数学实验和综合性数学实验。将教学内容由简单的基础引入,介绍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基本命令。验证性实验是通过教师演示,介绍专业的数学软件如何在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或统计学相关问题分析,增强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入学的第三学期开始,进行研究性数学实验,引入构建主义的思想,注重学生自主操作,这部分授课首先由学生讨论分析,建立简单的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的结果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及缺点。从应用性数学实验阶段开始,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根据课程需要,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并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设立小组,通过小组间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并整理思路,设立实验步骤,确立相关实验方向并验证其实验的可行性。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根据其实验的内容进行总结讨论,加以引导,并扩展思维方向,将数学的问题引入到生活中可涉及的各种问题中,如图书馆建造面积合理分配和太阳阴影面积计算等。

2. 广泛开展数学实验课外活动,讲座、培训、兴趣小组、案例分析讨论,参与教学竞赛

在课后,开展广泛而丰富的课外活动,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成立数学建模社团,社团成员每周固定举办丰富的关于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相关的活动。定期聘请相关专家和教授进行讲座,不仅介绍关于数学实验课程相关的内容,也根据同学们的需要,聘请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介绍相关软件的用法和各种计算机程序的介绍。成立兴趣小组,在建模社团中,几个人自愿组合分组,按照建模小组的要求,一般小组分3~4个人,每两周由社团老师分配给学生们一个案例,首先各个小组组织讨论案例解决方案,并制定实验步骤,明确个人在小组中的分工。在锻炼同学们的协作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相互之间的沟通“会话”的能力。在小组中同学们的主动性和互动能力均得到提高,由教师引导转变为学生自主设计,并最后根据设计出的实验,由一名同学作为代表进行汇报演讲。这样也锻炼出学生们的临场发挥能力并通过汇报,由全体小组人员讨论该方案的优缺点。这种教学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并提高其竞争的意识,增强同学们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在这里起到适当的引导的作用,根据情境,对问题加以引导,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内容是否合适,实验的步骤是否有遗漏,实验的结果是否正确。

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数学建模竞赛,通过建模竞赛锻炼同学们的实战能力,通过实战演练,增加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其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比赛中,增加学生们的荣誉感,踏实的工作精神,对所学知识的协调运用等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及小组成员之间信任能力等。

3. 课后构建答疑互动平台及自主学习平台、数学实验专门的机房建设

组织教师建立课后QQ群,每周三周六由教师上线进行答疑解惑。并参与建设自主学习平台,构建出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层层递进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中举出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尽量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同学们理解更加通畅,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到学习平台中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通过平台的学习,增强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往的数学实验课程都是在统一的计算机机房授课,没有专门机房可供同学们进行练习,学生只在上课的一两个学时中熟悉数学实验课程,为了更好的使同学们在数学实验课程中得到锻炼,我校专门申请专项基金,组建一个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机房。这样可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练习和数学建模竞赛期间使用。

数学实验课程是高校高等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将构建主义的“情境”“协作”“会话”“构建意义”加入到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充分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应用问题能力。通过数学实验课程的三级教学平台的构建,使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等,为打造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09):5-8.

[2]左建军,薛朝奎,陈玉霞.应用型本科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01).

[3]张东妮.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64-65.

[4]吴晓.大学数学中的数学实验教学[J].大学教育,2014,(05):116-117.

上一篇:电子式储蓄国债下一篇:生态检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