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发展的事例

2024-10-15

关于科技发展的事例(精选14篇)

关于科技发展的事例 篇1

关于感恩的事例

1、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2、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

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3、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

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4、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后人赞曰;

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5、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关于科技发展的事例 篇2

1 . 1 一支强大陪练队伍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乒乓球队不断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模拟训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模拟训练是指陪练者模仿某选手的主要打法特点,并与主练者反复练习,使主练者逐步获得最优回击方法的一种训练。这种训练模式,首先要求陪练者需要具备世界级的水平;其次是陪练者打法特点还要与某一位外国主要竞争对手的打法特点相似;最后陪练者通过进一步地模仿国外主要竞争对手的打法特点以及在比赛时惯用的技战术特点,帮助主练者在平时训练中更好的适应某一对手的特点,并逐步建立新的技术动力定型。特别是在重大比赛临近的时候,通过模拟训练可以帮助主力队员获得最优的回击方法,在比赛中克敌制胜。

1 . 2 中国对乒乓球海外兵团认识的变迁

随着中国乒乓球队的不断强大,有些在国家一队打不上主力或者还在国家二队的队员甚至一些已经从国家队退役的球员,有很多选择出国打联赛,有的也拿到了外国绿卡,成为乒乓球海外兵团的一员。站在大多数乒乓球海外兵团的运动员的角度,我们会想到一个问题,即在他们代表现在所属国家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特别是在像奥运会这样的全球瞩目的大赛的决赛中碰到中国队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想:如果我拼命打,最终却输给了中国队,那么他们会认为这既不会后悔,也不会辜负所代表国家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戴;但是如果赢了,那就会让中国队损失一枚金牌,辜负了从小培养他们的祖国。

1 . 3 偶然中存在必然——对待误判擦边球的态度展现运动员的体育 精 神

在乒乓球比赛中,“运气球”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控的因素,尤其是在新规则实行11分赛制后,每一分都被运动员看作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一个运气球(擦边球、擦网球等)不仅经常可以直接变成得分,而且有时会对运动员的心态造成一定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整个比赛局面。也许是天意,在很多世界比赛中的关键局的关键分上经常出现裁判误判擦边球的情况,这时作为直面擦边球的运动员就有机会成为“主审官”,他的态度会影响一分的判罚,而这一分有可能成为比赛的一个转折点,特别是在世界大赛中,有些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可能只有一次参加的机会,所以每个人对胜利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这时的运动员(特别是站在擦边球一面的运动员)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如果擦边,并且裁判员没有看到,是承认还是不承认。

2 二难推理的定义、基本形式及上述三个事例在二难推理种的表现形式

2.1 定义

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有两个选言支持的选言判断做前提构成的推理。

2 . 2 二难推理四种基本形式

简单构成式、简单破坏式、复杂构成式和复杂破坏式。

2 . 3 以上三个乒乓球运动中的事例, 可以用二难推理中的复杂构成式来表示

2.3.1 国家队潜在陪练队员的选择

将国家队潜在陪练队员同意作为陪练为主力队员服务视为假言推理的前件p1,将国家队主力队员通过模拟训练,在比赛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技战术,为取的优异成绩奠定基础视为假言命题的后件q1;将国家队潜在陪练队员不同意作为陪练为主力队员服务视为假言推理的前件s1,将国家队主力队员由于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比赛中无法及时应对国外优秀选手的技战术变化,使得比赛的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加,甚至最终导致输掉比赛视为假言推理的后件t1。那么,根据二难推理复杂构成式,国家队的潜在陪练队员要面临这样的选择,“如果p1,那么q1;如果s1,那么t1;或者p1,或者s1,所以,或者q1,或者t1”。即“如果国家队潜在陪练队员同意作为陪练为主力队员服务,那么国家队主力队员通过模拟训练,在比赛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技战术,为取的优异成绩奠定基础;如果国家队潜在陪练队员不同意作为陪练为主力队员服务,那么国家队主力队员由于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比赛中无法及时应对国外优秀选手的技战术变化,使得比赛的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加,甚至最终导致输掉比赛;或者国家队潜在陪练队员同意作为陪练为主力队员服务,或者国家队潜在陪练队员不同意作为陪练为主力队员服务。

2.3.2代表其他国家参加世界比赛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面对中国队时的心态的变化,将代表外国参加世界比赛的中国选手面对中国队时的心态

将我要为了我所代表的国家出力,打出最好的水平视作假言推理的前件p2,将这些队员(或其所在的队伍)给中国队(或队员)制造了很大威胁,甚至在有的比赛中战胜了中国队(或队员),国内舆论可能会发表一些批评他们的言论视为假言推理的后件q2;将代表外国参加世界比赛的中国选手面对中国队时的心态是:我面对的是祖国的球队(或队员),而且本身实力上就有一定差距,输了也不丢人,干脆放弃视作假言推理的前件s2;将这些队员(或其所在的队伍)也许会输给中国队,他们心里认为对得起祖国从小对其的培养,但是会辜负代表国家对其的关心与爱戴,而且会有悖于现代体育精神视为假言推理的后件t2。那么,根据二难推理复杂构成式,国家队的潜在陪练队员要面临这样的选择,“如果p1,那么q1;如果s1,那么t1;或者p1,或者s1,所以,或者q1,或者t1”。即“如果代表外国参加世界比赛的中国选手面对中国队时的心态是:我要为了我所代表的国家出力,打出最好的水平,那么这些队员(或其所在的队伍)给中国队(或队员)制造了很大威胁,甚至在有的比赛中战胜了中国队(或队员),国内舆论可能会发表一些批评他们的言论;如果代表外国参加世界比赛的中国选手面对中国队时的心态是:我面对的是祖国的球队(或队员),而且本身实力上就有一定差距,输了也不丢人,干脆放弃,那么些队员(或其所在的队伍)也许会输给中国队,他们心里认为对得起祖国从小对其的培养,但是会辜负代表国家对其的关心与爱戴,而且会有悖于现代体育精神。或者代表外国参加世界比赛的中国选手面对中国队时的心态是:我要为了我所代表的国家出力,打出最好的水平;或者代表外国参加世界比赛的中国选手面对中国队时的心态是:我面对的是祖国的球队(或队员),而且本身实力上就有一定差距,输了也不丢人,干脆放弃。

2.3.3 乒乓球比赛(尤其是世界大赛)中,面对裁判员对擦边球的误判,如果自己看到此球的真实情况,运动员会如何处理

将队员主动向裁判员承认此球是否擦边视为假言推理的前件p3,将该运动员被判丢一分(这一分可能是在整场比赛中十分关键的一分,甚至会决定比赛的胜败)视为假言推理的后件q3;将队员默认裁判判罚视为假言推理的前件s3,将该运动员得到一分(但违反了公平竞赛的体育精神)视为假言推理的后件t3。那么,根据二难推理复杂构成式,国家队的潜在陪练队员要面临这样的选择,“如果p1,那么q1;如果s1,那么t1;或者p1,或者s1,所以,或者q1,或者t1”。即“如果队员主动向裁判员承认此球是否擦边,那么该运动员被判丢一分(这一分可能是在整场比赛中十分关键的一分,甚至会决定比赛的胜败);如果队员默认裁判判罚,那么该运动员得到一分(但违反了公平竞赛的体育精神)。或者队员主动向裁判员承认此球是否擦边,或者队员默认裁判判罚;所以,或者该运动员被判丢一分(这一分可能是在整场比赛中十分关键的一分,甚至会决定比赛的胜败),或者该运动员得到一分(但违反了公平竞赛的体育精神)。

3 我国以及国外乒乓球运动员对以上事例做出的反应

3 . 1 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近60年来中国乒乓球队能够一直站在世界乒坛的最高峰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家队男、女乒乓球队通过比赛录像等手段总结出了未来几年能够对国乒参加世界大赛构成威胁的国外运动员的名单以及其打法特点,并在现有的或者已经推出主力队员层面的国家队队员中找出与其打法特点相似的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模仿,帮助主力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很多陪练人员选择放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充分展示了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3 . 2 舍小分, 得大分——完美诠释体育精神

擦边球是乒乓球比赛中考验裁判员眼力以及运动员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情况下从裁判员的角度不能很好的判断某一回球是否擦边。但由于擦边球极少出现,并且很多情况下裁判员可以判断出回球是否擦边,所以乒乓球运动发展至今一直没有推出像网球中“鹰眼”那样的设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擦边球确实增加了乒乓球比赛的未知因素,从而大大提高了观众欣赏比赛的热情。

校本研修的成功事例 篇3

亮点中筛选

一堂课,就像在讲一个故事,让人回到了儿时;就像一首诗,动人的意境,让人有种想唱和的冲动;就像一股涓涓细流,直入人心。

在政治组校本研修活动会上,一位名师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让大家同回忆、共感受,唤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真实而自豪的情感,给我们带来强烈震撼。

我校政治教研组每周二召开一次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活动中,每位教师提供一个自己上一周所听、所见、所阅和所思的最有价值的教学亮点,在教研组中进行研讨。研讨采用“微推荐—民主选—精评判”的顺序进行。在活动中,每名教师都积极展示自己发现的教学亮点,也都认真地进行推选,并坚持科学地实施评价,确保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都能有最大的收获。

新教师张淼在一篇反思中写道:“虽然大学学到一些理论,实习时也学到一些实战技巧,但与校本研修活动中的教学亮点相比,实在相差太远。浓缩就是精华——校本研修大大加快了我专业成长的步伐。”

试点中实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一致认可的教学亮点到底在我们的手上有没有实效,教师会急不可待地在自己的“试验田”里进入实战。

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画面,除夕夜,一群小孩正放着鞭炮,画面上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成长,首先是从……”不用老师提问,大家立马回到了童年,在记忆里搜索着儿时的一个个情景,立马课堂就鲜活起来了,满满的都是生活,是大家共同的回忆。教师顺势打出了“1.传统文化,就是我小时候住过的那幢老房子,现在还能闻得到木头上那些雕花的温暖气息;2.传统文化,就是祖母第一次带我去庙堂里拜佛,此刻还能感受到的佛像的庄严和神秘;3.传统文化,就是记忆中爷爷讲的故事,那故事里有妖魔鬼怪,还有天兵天将,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4.……”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真诚,相信课堂里的每一位都有了自己的体味和理解,教师感受到了校本研修的幸福。

疑点中完善

第一次对话“你现在幸福吗”,直接触及学生的心灵:我现在的状态究竟是怎样的?学习给予我快乐和幸福吗?读书有用吗?那就是姜教授这次谈话堪称坚持“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这个原则的典范。因为,这话里充满着对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期待和“唤醒”,从学生积极的回答和认真的态度,表明这句话的震撼力。但名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欣赏完《幸福在哪里》,为什么幸福不在绿荫下、不在温室里,而在辛勤的工作中、在辛苦的劳动里?”我觉得第二次对话值得打磨。

教学下一步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幸福来源于劳动。我们何不设计一个更有趣味性的话题:“对于一个穷人来说,他渴望的幸福是什么?”学生肯定回答“拥有财富”,老师追问“他们怎样才能得到财富”,学生肯定回答“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这就巧妙地阐释了劳动让人幸福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幸福观。

关于努力成功的事例 篇4

第二年刚入夏,顾老头就在店门口贴出告示,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草席削价处理,每张5元。可告示贴出很久也无人问津。

这天,顾老头坐在店里正为这批草席发愁,镇上的胡强跑来了:“顾老板,你这草席每张卖5元,岂不亏本。”

顾老头叹了口气:“亏本有什么办法,现在5元一张都没人要。”

胡强问:“你还有多少货?”

“470多张。”

胡强说:“我统统要了。”

顾老头愣了:“你统统要?”

“这还有假。”胡强说着,当即从身上掏出一叠钱,嚓嚓地数了数,往柜台上一放,然后出门叫来两辆板车,装上草席朝汽车站而去。

顾老头这才松了口气,但又很纳闷:这个胡强要将这批草席销往哪里?

两个多月后的一天上午,顾老头忽然看见胡强正从车站方向走来,身后还有两个拖板车的人,那板车上装的就是他卖给胡强的那批草席。显然,这些草席胡强没销出去。老实的顾老头有些尴尬,正想回避,胡强已打招呼了:“顾老板,这草席我又运回来了。”

顾老头不好意思地说:“是没销路吧。”

胡强笑着说:“我销它干吗?我明年还要用它赚钱呢?”

顾老头问:“你用它赚钱?”

胡强说:“是啊,这些草席两个月来为我赚了不少钱。”

原来,这几年,胡强在省城做生意。省城是有名的“火炉”,入夏后,省城一些人,尤其是住在中心广场附近的一些居民,都喜欢到广场的草地上乘凉过夜,一些外地来这里做生意的人也不愿住旅店,纷纷效仿。胡强灵机一动,他想,广场附近的居民来这里过夜,一般都自带草席或凉席,离广场远一些的人,尤其是一些外地做生意的人在此过夜,往往没有草席。如果自己白天在省城做其他生意,晚上到此出租草席,岂不赚一笔?这一想,他便从顾老头那里弄来这批廉价草席,运到省城。入夜干起了这桩生意每夜出租一张草席2元,一夜可赚二三百元。两个多月下来,除去各项开支,光这笔生意就赚了4000元。

关于伟人成功的事例 篇5

旅居巴西的茨威格先生,是一名虔诚的文学信徒。茨威格一直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他用手中的笔尽情地讴歌人类美好的家园,然而,两次世界大战却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法西斯纳粹上台后,根据茨威格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火烧火燎的秘密》在柏林被禁演,他的其他书籍也被禁、被焚。大批具有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作为犹太人的茨威格,自然也没能幸免。

1934年,他被抄家,不得不开始流亡于世界各地。他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地居住,最后在南美洲的巴西定居下来,开始撰写自传《昨日的世界》。

在世界文学史上,“流亡作家”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作为流亡者的茨威格,他的内心是焦灼不安的,其实,他是一个像水晶一样脆弱的人。多年以来,他一直在思索“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出走”,为此还专门写了《茫茫苍天》一书,但他没能找到答案。也许在他的潜意识中,“逃向苍天”这一选择,是托尔斯泰解决自身矛盾的惟一出路。

茨威格是一个具有同情心和悲悯情怀的作家,他对战争中饱受苦难的各国民众的同情,一直是他创作的支点。在那个春意盎然的午后,茨威格与妻子相对而坐、举杯痛饮,当最后一杯酒下肚后,他们微笑着互相道别,然后平静地喝下毒药。当时,阳光灿烂……

关于科技发展的事例 篇6

1 基于事例推理技术概述

CBR是通过访问知识库中过去同类问题求解过程与结果从而获得当前问题的一种推理模式。同产生式或其它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相比,CBR系统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CBR的推理过程包括问题特征的抽取、描述和输入,相应事例检索,事例的改写与调整,求解方案的评价,新事例的存贮。

以上过程就是基于事例的推理和学习过程[4,5],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

下面具体说明各个过程:

1)指定索引(Assign Indexes):对于新的事例,找出能描述其特征的信息作为索引;

2)检索(Retrieve):利用索引在事例库中检索出一个类似的事例;

3)修改(Modify):修改旧情况的解使之与新情况一致,成为提议解;

4)检验(Test):对提议解加以检验,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5)指派和存储(Assign and Store):如果提议解成功,则存储新的事例及其索引;

6)解释、修改和检验(Explain,Repair and Test):如果解失败,那么解释失败的原因,对提议解作修改,然后进行检验。解释中发现的可以预测失败发生的特征被纳入索引规则中。

2 基于CBR空域管理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空域管理辅助系统航空器避碰事例的表示

在基于CBR方法的航空器避碰决策支持模型中,对航空器避碰事例的表示采取了框架和面向对象知识表示方法相结合的知识表示方法,并建立起相应的属性类及其关系。

2.2 空域管理辅助系统航空器避碰征兆的权值确定

利用粗糙集的关于属性依赖度来确定某个属性的重要性。首先针对空域管理辅助系统构建一个通用的决策表,决策表中的内容是特定ASMAS信息下的一些历史事例。

2.3 空域管理辅助系统航空器避碰事例的匹配

本系统的事例匹配采用两级相似匹配的策略,首先进行碰撞征兆的相似匹配,然后再进行整个调配事例的相似匹配,经过这样两级匹配出的事例调配结果数量上会相应的减少,但在事例的正确性上有很高的保证。

2.4 空域管理辅助系统航空器冲突征兆的相似匹配

在冲突征兆匹配中,采用了类似基于距离测度的相似评判方法,目前基于距离测度的相似评判方法为大部分基于CBR系统所使用。

本系统对于一种最常用的事例检索策略即k近邻算法(KNN)的具体实现,而最近相邻策略是它的特例,即k=l的情况。

检索过程为:

1)让新问题与该事例库中的m个事例逐个进行比较(比较n个条件属性),将比较结果保存为矩阵的形式:

2)将矩阵δ与权向量(w1,w2,…wn)T相乘(wj为第j个条件属性的权值),得到结果(δ1,δ2,…,δm)T,即新问题与m个事例各自的整体相似度。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3)根据上一步的结果(δ1,δ2,…,δm)T,从中选择相似度值最大的k个事例作为检索结果.检索到的事例可能是正例也可能是反例。正例提供了经验而反例则提供了教训,可使我们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

2.5 航空器避碰事例学习

事例的学习是不断的填充历史事例库,提高检索的准确性,但也不可回避的是增加了事例检索的时间,这是两个互为矛盾的问题,需要从中找到平衡点。

系统中设计了3种事例学习的情况(不包括专家评价或修改后再学习):

l)事例库中不存在待解决的冲突类型信息。

2)虽然历史事例库中存在待解决的冲突信息,但是没有相匹配的事例。

3)目标事例中的部分或全部征兆不同于事例库中的征兆。

3系统实验

事例库中有如下事例(记为A):

标题:德国71空难;

涉及航空器:俄罗斯巴什基尔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T)、敦豪国际快运公司(DHL)的一架波音-757货机(D);

设对该条的符合度为a,由式可得有:

现有另一空难事例如下(记为P):

符合度的计算:

计算两事例的相似度如下(假设N=800):

则有:

取相似度阈值Tsim=0.83,有Sim(P,C)≥Tsim,假设事例A即为匹配事例,以它的避碰冲突结果作为近似解。

4 总结

本系统与其他航空器避碰决策系统相比具有知识获取较为容易、推理过程简单、系统构建较为容易等特点,将成为避碰智能决策系统发展的新方向,并且通过若干实例的运行,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张继强.空域与空域管理理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

[2]施和平.空中交通管理新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12-27.

[3]Magill S A N.Effect of Direct Routing on Air Traffic Control[J].Capaeity Progress in astronautics and aeronautics:an American Institute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eries,2001,193(70):385-396.

[4]赵卫东,李旗号,盛昭瀚.基于案例推理的决策问题求解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4(3):29-36.

[5]Wang Wei-jun,Zhang Pei-chao,Yu Wei-yong.The prote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expert system based on CBR[J].Relay,2001,29(12):18-20.

[6]朱代武,何光勤.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5-54.

关于坚持成功的名人事例 篇7

19初,有一天,在日本北海道的一处温泉景区内,杨长林手握一杯清酒,半躺在树林掩映的汤池里,一边欣赏着周围的花草假山、奔跑的孔雀,一边感叹说:“要是把这个温泉搬回重庆,该多好啊!”

这个念头,让当时已在房产和酒店业颇有建树的杨长林突然迷上了温泉。半年后,他到铜梁收购了一个温泉---古西温泉。没想到,花了上千万投资后,才发现附近有一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

第一次受挫并没有动摇杨长林搞温泉的信心。

之后,他很快又雇了一家地质勘探公司,在重庆一处地方挖起了温泉。井打了几千米却没出水---杨长林这次花了400多万元,明白了一个“行业常识”:打温泉井是要讲点运气的,因为目前普遍的成功率只有60%。

关于机遇与成功的事例 篇8

他们俩分别去应征,第一位前去拜访的名叫几米,面谈结束后他打电话给我,用一种厌恶的口气对我说:“你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居然只肯给月薪400美元,我拒绝了他。现在,我已经在另一家公司上班了,月薪600美元。”

后来去的学生名叫唐克,尽管开出的薪水也是400美元,尽管他同样有更多赚钱的机会,但是他却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当他将这个决定告诉我时,我问他:“如此低的薪水,你不觉得太吃亏了吗?”

他说:“我当然想赚更多的钱,但是我对你朋友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觉得只要能从他那里学到一些本领,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我在那里工作将会更有前途。”

事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9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恰当与否, 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所在。事例教学法目前已被我国宪法学、法理学、立法学等学科所接受, 被积极用于推进教学改革。

事例教学法脱胎于“判例教学法” (Case method) , 判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 (Socratic method) , 是以判例为法的主要渊源的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 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兰德尔 (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 首创。判例教学法是对以前盛行的以“讲授、背诵材料和练习相混合”为特质的“德怀特法” (Dwight method) 教学方法的革新, 它倡导从司法判例中寻求裁判规则与法律原理, 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技能, 逐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法学教育领域的事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中,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事例, 释解社会现象或成文法内容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事例教学法最终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理解与把握抽象的法理。事例教学法的特点是, 学生学习法律和法律原则, 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 而且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事例来掌握法律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通过问答、对话或讨论, 与学生一起就某个虚拟的案例或实例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的原则、规则以及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 事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对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大有益处。

事例教学法有别于判例教学法。判例教学法有以下特点:以法院判例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地参与讨论;以假设的判例作为考试题目。而事例教学法吸收了判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地参与讨论”的内核 (因而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案例教学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但在内容、形式及其在法学教育的地位上均区别于判例教学法。在内容上, 事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讨论内容, 但事例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 (事实上事例也不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 而是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讨论, 释解成文法的内容, 加深对成文法的理解和运用;而在判例教学法中, 虽然教师也引导学生由判例归纳法律规则, 但这些法律规则是隐含在判例中的, 而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长期以来, 课堂讲授一直是我国法学教育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其缺点是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和知识, 而缺乏独立的思考。于是, 20世纪80年代末, 判例教学法开始被介绍到中国。但由于我国是制定法国家, 历来不承认判 (案) 例可以作为法的渊源, 作为法学教育根基与土壤的法律体系与英美法学国家之间有质的区别, 因此判例教学法在我国的实践从一开始便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难题。针对诸如宪法学、法理学、立法学等理论性强且较抽象的法律课程, 学者们开始思考借鉴判例教学法的合理成分, 形成适应中国法律实际和法学教育实际的事例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事例教学法在宪法学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事例分析法的运用,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们对宪法的基本看法, 即从抽象的宪法原理认识进入宪法实践性认识, 丰富了宪法学知识。”①

二、引入事例教学法的意义

目前, 我国法学教育仍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 即以教师课堂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仅停留于背记书本的肤浅层面, 不能体悟法学原理的真谛, 更遑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随着近年来法学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到了必须变革的关头。这一点在理论法学教育中尤其突出, 亟须引入事例教学以应对社会发展。

传统法学教育定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然而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是极为有限的, 社会需要的是大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应当改变过去注重培养法学理论人才的倾向, 将培养大量的具有广泛的法律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法律实用型人才作为法学教育的目标。于是, 引入事例教学法显得极为必要。宪法学界主张积极实践事例教学法, 其动因就是为了克服传统法学教育的种种弊病。由于传统法学教育采用系统讲授法, 内容上只注重对立法或学术观点的介绍、分析和评价, 忽视研究我国法律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实际经验, 结果是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能力;形式上则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主动而学生被动, 结果是抑制了师生交流, 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而事例教学法以学生讨论为中心, 既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师生互动, 增进教学相长, 因此, 事例教学法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从另一方面而言, 我国学生和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在校本科生都是普通高考录取的高中应届毕业生, 还未步入社会, 对抽象的法学理论难以理解, 对理论法学的学习易产生厌学情绪。课堂上讲授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事例,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其对理论的理解。另外, 目前教材也过于侧重理论的抽象论证, 不生动, 难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事例教学法, 将会收到以下效果。

首先,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往, 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去纠缠晦涩、复杂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法律人才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法学理论、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与法律的具体适用之间还存在一个转化的环节。事例分析使学生观察到法律概念如何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事实, 从而刺激学生积极思考。

其次, 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综合能力。中国大学的法学教育被当做真理来传授, 而不是激发怀疑和批判精神的一种方法。教师的任务是灌输, 而不是鼓励学生怀疑现成的理论、探究理论的背景。而在事例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居于平等的地位, 二者平等地就案例共同展开讨论, 教师只能以理服人, 而不能强迫学生一定服从自己的观点。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法学教育之中, 积极思考面临的法律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均有帮助。

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精神。正如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前校长马克斯·怀曼所言:“作为学法律的学生, 你们必须准备好研究一些法律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 在法律文件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深刻思想。你必须做好准备, 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当今法律的目的和范围, 并且判定该目的和适用范围是否仍然和我们现今的社会道德相一致。确实, 作为学习法律的学生, 你必须做好准备, 对老师们所说的话提出质疑, 对他们所说的话永远力求甚解, 还要努力证实。如果你只是满足于反刍老师所教, 那么, 你肯定只会变成个法律操作者, 而不会成为法学家。”②

三、教学事例的选择标准

面对大量的事例, 必须从中选择有针对性、能够起到作用的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因此, 事例的选择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否则事倍功半。具体来说, 一个好的事例应该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 事例应当具有典型性。

事例不在大小, 内容不在繁简, 关键是看所选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所谓典型性, 不在于事例当时所产生的新闻效应, 而在于事例与理论知识 (即某一法学概念和原理) 的内在联系性, 能够实现举一反三的功效。如果所选择的事例不具有典型性, 则很难使学生对所讲授的概念和原理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

第二, 事例应该具有系统性。

谓系统性, 是指事例取自原始材料, 贴近社会, 贴近生活。唯有此, 才能让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激发他们探求事实真相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一个事例实际上就是一个主题、一个故事、一个过程。事例的真实性、自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会给学生一种流畅的整体感, 这样有利于提高事例教学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 事例应当具有及时性和前瞻性。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 法学理论和立法、司法实践也不断向前发展, 可能一部分事例已失去探讨的价值, 已被新的事例所取代, 也可能有些崭新的事例对现行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 事例教学中事例的选择切忌信手拈来, 而应当具有及时性和一定的前瞻性, 要尽可能选取一些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引发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

第四, 事例应当具有争议性。

事例应该能够引起争论, 应当具有一定的疑难性而且难易要适中。教师所选取的事例忌讳反映问题单一且对此类问题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因为这样难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事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事例所提出的问题要留给学生来解决, 将学生带入决策人的决策, 让其理解问题的实质, 并做出最后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四、开展事例教学法的步骤和方法

1.事例教学法的步骤

目前, 已有一些学者对事例教学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探讨③, 但是他们的归纳大相径庭。笔者认为, 事例教学分析应包括以下步骤:介绍事例事实, 寻找规范依据并进行规范分析, 挖掘事件之后的社会背景, 得出结论或者发现问题、探寻可能的解决路径。

首先, 介绍案件事实。对事例事实的诠释角度实际上隐含着讲述者的价值观, 因此讲授者尽量要忠于客观事实, 尽可能做到具体、客观、全面, 切忌抽象化、概括化、主观化和片面化。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重点的限制, 对事实的介绍应当简繁得当, 以清晰明了交代事实全过程为目的, 切忌以冗长或离奇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否则将本末倒置。

第二, 寻找规范依据并进行规范分析。即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寻找具体的法律条文依据, 并结合事例予以分析。此即所谓的“请求权基础”的分析方法。④在此过程中, 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分析, 找出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问题,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应, 指出学生在运用法律推理时出现的错误和法律知识上的缺陷, 引导学生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第三, 挖掘事例之后的社会背景。任何法学理论都是依托特定的社会背景而提出的, 并且试图妥善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制定法的滞后性。因此需要运用社会学分析的方法, 洞察事例产生的社会背景, 考量在当前社会状况下如何对法律进行合理解释。

最后, 得出结论或者发现问题, 探寻可能的解决路径。通过对法律的解释, 势必会得出特定的结论。教师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下问题:此结论是否有悖于制定法本身及上位法乃至宪法的原则, 甚至有悖于法的精神?如果出现此问题, 其症结何在?是否可通过对法律漏洞的补充完善此制定法, 还是需要对该法律予以修改乃至废除?

2.事例教学法的方法

事例教学法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方法:叙事式陈述, 以案说理, 图表展示, 分析讨论。这四种方法相互联系, 主次分明, 同中存异, 异中有同。在具体教学时, 可以交叉使用上述方法, 但必须以一种为主。

所谓叙事式陈述法, 是指对教学全程采取陈述的方式, 在每一个环节作一“简评”, 最后作出“总评”。

所谓以案说理,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舍去与主题不相关或不重要的部分, 并强化与主题相关的重要情节, 然后据此进行理性思考。

所谓图表展示法, 是指用图表统计的形式体现事实和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 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使学生迅速了解事例和所学知识点, 帮助学生作出分析和判断。

所谓分析讨论法, 是指对某一教学难点进行讨论, 师生合作共同寻找答案。分析讨论法旨在使学生通过讨论这一思辨过程, 使自己在不断汲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

3.事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事例教学法教学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事例不能冲淡教学的主题。事例教学应注意理论的整体性和内在的逻辑结构,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理论讲授应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都应做到事例围绕主题, 重点突出, 前后呼应。事例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抓住重点, 抓住主要矛盾,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其次, 事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并用, 效果会更理想。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事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同时运用效果会更理想。在事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总结理论、适时进行课堂讨论,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督促学生思考, 启发他们发现问题, 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这样,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把单调、枯燥的理论课变成艺术的殿堂。

第三, 事例教学法不应限于本国事例。由于我国法学系舶来品, 无论是理论还是制度建设及实践都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在事例分析过程中, 有时须求助于外国判例及其所蕴含的通行的法理对事例进行评价。

最后, 在使用事例教学法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地位平等, 共同探讨问题, 但在讨论中教师应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注释

1韩大元.中国宪法事例研究 (二)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2肖 春.论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7, (6) :198-202.

3见韩大元, 中国宪法事例研究 (二) [M], 法律出版社, 2006, 第3页;郑贤君, 宪法教学中的实例分析探讨, http://www.civillaw.com.cn;周刚志, 肖北庚, 论法学教育中宪法事例教学的原理及其应用[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3) :113-115;章志远, 论行政事例在行政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http://www.hicourt.gov.cn.

关于信念与成功的事例 篇10

她曾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乡村教过书,后来又成为奥加斯达·卡雷基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这间,她除了教书,也在妇女俱乐部演讲关于各种书籍,并客串电台谈话节目。她的自传体小说《我想看》轰动一时,成为畅销的名著。她就是过了50年如同盲人的日子的波基尔多·连尔教授。

“在我心里不断地潜伏着是否会变成全盲的恐惧,但我以一种乐于面对的高度去面对我的人生。”连尔这样说道。终于,在她52岁时,经过现代医术的诊疗,她获得了40倍于以前的视力,她面前展开了一个更为绚烂的世界。

关于科技发展的事例 篇11

1 医德两难事例的选择

1.1 真实性

所选择事例要反映在我国现行医疗政策、法规和医疗制度下, 医院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从事医疗活动时的态度、行为或做法。例如, 某医院因孕妇丈夫拒签手术同意书, 导致孕妇不能及时手术而死亡的事件。注意不宜选择历史上或发生在国外的事件, 更不能杜撰故事。

1.2 权威性

让学生讨论的医德两难事例必须是经过一定的权威部门或媒体公开报道的事件, 可以从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和《道德观察》栏目选择。这些栏目报道的事件具有代表性, 有讨论价值。尤其是一些医学方面的事件, 往往涉及医学伦理学、职业道德、医疗制度及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例如, 某医院在患者情况危急来不及做手术准备的情况下, 就在急诊室给患者实施心脏手术的前期手术, 待病情稳定后转入手术室进一步完成手术。这种做法是“允许还是不允许”“行还是不行”, 显然不是能随便回答清楚的。这些栏目选择的医德两难事例经过有关专业人士的集体讨论, 理由充分, 对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避免在引导学生时不能自圆其说。

2 医德两难事例与生理学教学结合的时机

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又能通过讲述医德两难事例给医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医德教育环境, 培养学生的基本医学道德呢?其关键在于找准二者结合的时机。

2.1 增加教学信息量

医学类大专生文化课功底比较扎实,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课堂教学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 更主要的在于涉猎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有足够大的教学信息量。此时, 如能应用合适的医德两难事例, 既增加了教学信息量, 又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但必须注意的是, 所应用的医德事例要与课堂知识衔接, 做到过渡自然。另外, 要在提问时突出事例的两难特点, 以引起学生思考。比如, 在讲授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和反馈调节的基础上, 应用一个与医德两难有关的事例 (某医院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儿童一例, 致使患儿免疫力降低, 体内发生广泛性脓肿不能控制, 终因脑脓肿致患儿痴呆) , 介绍糖皮质激素适应证和禁忌证, 应用糖皮质激素时易出现的错误。同时, 通过设计具有两难特点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医德意识。在此事例中给学生设计了2个医德问题: (1) 病毒性肝炎不是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但也不完全是禁忌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在遇到类似问题时, 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 (2) 当患儿开始发生脓肿时, 医务人员试图停用糖皮质激素, 但患儿发生了反跳现象, 不得不继续用药, 又导致脓肿蔓延。如此反复, 终使患儿痴呆。作为医师, 对类似情况应怎么处理?

2.2 作为课外思考题

把医德两难事例以思考题形式布置给学生, 使学生在课外充分讨论、深入思考, 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思想。这既避免了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时学生回答“是或不”效应, 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比如, 在讲授血型与输血知识的基础上, 应用这2个与医德有关的事例。 (1) 一位山区医师在晚上值班时, 接诊一名脾脏破裂患者, 需要输血。家属强烈要求医师抽自己的同型血先行手术给予抢救。但医师以制度不允许为由, 坚持等待血站送血。终因天黑路远, 等待时间过长, 致患者死亡。医师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 (2) 一家城市大医院, 一名患者需要输血, 不巧血站没有库存所需血液, 院长决定组织人员自己采血抢救患者。患者得救了, 而院长被有关部门停职检查。针对上述事例, 给学生布置了2个问题: (1) 如果我是一名患者, 希望碰到其中的哪位医师? (2) 如果我是医师, 愿意成为其中的哪位医师?

3 医德两难事例与生理学教学结合的好处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医德价值判断力

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医德两难事例, 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 就能真切感受临床环境, 感悟和思考医德两难问题, 接受医德教育, 同时促进其专业学习;使学校对学生实现早期医德教育, 变“是或否”“应该不应该”“做或不做”的教育模式为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并积极探索和研究道德难题的伦理关系, 而不是期待学生的回答是什么[3]的医德教育模式;使学校教育顺应实际需要, 为社会服务。

3.2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医德两难事例后,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探究欲望增强了。有的学生反映自己能从理论中跳出来学习书本知识, 不再感觉生理学深奥难学了。这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防止主次颠倒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 以专业教学为目的, 不应在教学中花费时间一直讨论医德两难问题, 更不能把专业课上成德育课。

4.2 给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

多数医德两难事例涉及的伦理学和医德关系比较复杂, 有些超出了学生甚至是教师的医德价值判断力。为了避免盲目, 针对医德两难事例给学生提问时, 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所提问题要恰如其分, 以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为原则。

4.3 教师要有自己的基本道德判断

在应用医德两难事例时, 教师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基本的道德判断。当道德原则间发生冲突时, 应该服从的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 即道德终极标准。道德终极标准是在一切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都应该服从的道德标准, 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4]。两利相抵权其重, 两害相抵取其轻。教师只有在明确这样的基本道德判断标准后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周柳亚.建构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 16 (2) :57~58.

[3]李芳.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医德教育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 17 (4) :30.

关于生命的作文资料事例 篇12

“哇”一声刺耳的啼哭声打破了黑夜的宁静,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一轮希望之火点燃了。躺在母亲的怀里,一切都不再陌生。当黑夜来临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这时,耳边传来妈妈温柔的话语,安全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妈妈给了我心灵上的安慰和物质生活上的满足;爸爸,则在我迷茫时伸出那坚实的臂膀,让我大哭一场。这种无价的亲情就像一座坚实的桥,永远不会被洪水冲垮,也永远不会有走完的那一天!

因为,亲情是永恒的桥。

友谊之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走向独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是啊!朋友,一个与自己共患难的人。在人的一生中,朋友所占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还记得儿时与小伙伴手拿棉花糖玩捉迷藏时的样子,好怀念。友谊是一座美丽的桥。当你踏上去,会看见许多美好的回忆。因为,友谊是纯洁的。

爱之桥

爱情,一个深不可测的东西。在这方面,我没有权利发表见解,以为我没有轰轰烈烈的爱过。但爱情这座桥是脆弱的。经不起大风大浪,受不住对方的背叛。在过爱之桥时,你要格外小心,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因为,爱情就像一个奇迹。

关于名人励志的经典事例 篇13

不久前,姚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记者为此采访了他:“现在你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是真的捐还是作为一个形象代言人?”

“我已经签过意向书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话,马上就捐。”

“如果你正在举行一场重要的比赛呢?”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不知那些利欲熏心漠视别人生命的人听了这句话后有什么感想?是的,也许你的职业很重要,也许你的成功很重要,也许你赚钱的机会很重要……但你的这些“重要”,与别人的生命比较起来,孰轻孰重呢?

关于科技发展的事例 篇14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启动生活化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架起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之间的桥梁,要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离不开生活,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新知前,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收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共同创设学习情境。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内容时,在课前布置了这样的任务“:明天我们学习百分数,谁知道百分数,找找哪些地方有百分数?想想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布置后, 学生一方面通过预习了解了百分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另一方面, 又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百分数。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调查,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纷纷汇报了自己调查的实例,如,报纸上, 安徽省的再就业率达75%;毛衣的成分标签上,羊毛成分为90%; 羽绒服的羽绒含量为100%等。这样由学生通过生活调查,创设出生活化实例的情境,既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其探索、 研究生活中数学的能力。

二、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手能力

在生活实践中,要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手能力。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的心理,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放手让他们去看一看、摸一摸、算一算、想一想,使每个学生在这种生活化实践情境中学习数学,多一点动手,多一点操作,就会更加深入地领悟数学的奥秘。

如,在教学“圆周率”时,C=πd,我让学生回家测量水缸的缸口、脸盆的盆口以及硬币的周长与直径,算出每个圆的周长与相应直径的比是多少。在第二天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亲自在生活中实践过、探索过,印象深刻,他们热烈地讨论、大胆地交流,领悟了圆周率的奥秘。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走进生活,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原本枯燥、单纯的教学就变得丰富、趣味、生活化了。

三、关注生活,启动教材,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平台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试图通过校本资源的开发,挖掘利用贴近于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其根本目的还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就小学生而言,其“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年龄特征显而易见,如何来处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长效的数学核心知识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师生共同携手,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采集来自于生活的数学信息,可利用的教学素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形成过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必要的前奏。

关注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创设生活化情境,启动生活化课堂。通过创设出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开始积极地实践着数学课堂生活化、数学教材生活化,遵循并落实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性。数学课堂,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真正实践着以学生需要为核心的理念,应学会用生活事例启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师德师风建设长效规划下一篇:青少年心理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