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的概念

2024-06-25

1测量的概念(精选8篇)

1测量的概念 篇1

1测量的概念:测量学是地球空间信息的科学研究。具体的讲是一门研究如何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及测量地面,地下,和空间各种物体的几何形态和数据等信息的科学。

任务:一是精确地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是对地球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几何,物理和人文信息数据及其时间变化进行采集,量测,储存,分析和利用;

三是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所需的测绘工作,以推动生产与科技的发展。

2工程测量学的概念: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放样和运营管理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科学,所以又称为实用测量学或应用测量学。

3矿山测量学的概念:矿山测量学也是采矿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采矿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综合运用测量,地质及采矿等多种学科知识,来研究和处理矿山,地质勘探和采矿过程中由矿体到围岩,从下井到地面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工作空间几何问题,以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安全生产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的一门学科。

4地面点的高程:地面点到大地的水准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或海拔。怎样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将中央午子线作为坐标的纵轴x,赤道作为坐标的横轴y,两轴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便建立起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地形图的比例尺:图上一段直线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6比例尺的精度:在测量工作中称相当于图上0.1 mm 的实地水平距离为比例尺的精度。测量工作的三要素:测定地点之间的距离,测两直线之间的水平角,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测绘工作的三原则: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

7高程测量分为以下四种:1.水准测量 2.三角高程测量 3.GPS高程测量 4.气压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平视线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实用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操作程序: 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精确整平,读数。8水准路线形式有三种:a闭合水准路线b附合水准路线c支水水准路线

9水平角是指空间任意两条相交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夹的角度。

垂直角是指任意一条直线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或者说在同一竖直面内空间任意一条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10经纬仪的主要操作步骤:a先将三脚架撑开然后将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并调整三个螺旋中部位置b将仪器安置在测量点上,调整光学对点器,使光学对点器能够看到地面,然后先将其中一个架腿固定;双手握紧另外两个架腿挪动仪器,同时观察光学对点器,使仪器大致对准点位中心;然后轻轻踩紧架腿,再轻轻转动三个脚螺旋,使得光学对点器标志对准地面点位中心c在三个脚螺旋和三个架腿位置保持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升降或踩紧三个架腿,观察圆水准气泡使其大致居中,然后检查对中情况,如果偏差不大则可以进行下一步骤。e检查对准情况,当偏差不大时可以轻轻松开中心螺丝,平行推动仪器准确对准点位,然后固紧仪器中心螺丝f检查整平情况,再精确整平水准气泡。当对准偏差小于1.5mm,长水准气泡偏离中央小于1格,并且保持仪器稳固,就完成了仪器的安置工作。

11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过程,略。

12直线定线:直线定线在一般情况下可用目估的方法进行,在比较精确的量距工作中,应采用经纬仪定线。

13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时通过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及竖直角,根据三角学的原理计算两点间的高差的。

1测量的概念 篇2

一、社会资本概念界定回顾与总结

首先, 我们对前人对社会资本概念的发展脉络及不同学者对此概念界定给出的不同答案进行简要回顾。“社会资本”一词最早由汉尼芬 (Hanifan, 1916, 1920) 用来说明社会交往对教育和社群社会的重要性时独立使用。19世纪80年代法国着名社会学家布迪厄 (Bourdieu) 在《社会科学研究》上首次对社会资本进行正式界定并在社会学领域广泛使用。他提出社会资本市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 这些资源同队大家共同熟悉或认可的制度化关系的持久网络的战友联系在一起 (Bourdieu 1985) 。布迪厄第一个把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联系起来, 江社会资本的界定放到了社会学的框架下。詹姆斯·科尔曼在《作为人力资源发展条件的社会资本》 (1988) 一文中对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 他认为社会资本即“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 包括社会团体、社会网络和网络摄取。科尔曼较为全面的从学理上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全面的界定与分析。布迪厄和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 普特南 (Putnam) 则让社会资本全面进入了经济学、政治学领域。普特南在研究意大利南北政府绩效时候引入社会资本概念,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特点, 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 向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 它使得实现某种无它就不可能实现的目的成为可能”。

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无疑是社会资本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性人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福山 (Fukuyama) 、奈克 (Knack) 、伯特 (Burt) 、武考克 (Woolcock) 、林南 (Lin) 以及国内的一些学者。

二、社会资本测量方法归纳

由于社会资本概念的抽象性, 使其在操作化上困难重重。不过近几年来, 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笔者认为可对其依据重点的差异对现有测量方法进行如下分类。

1. 依据概念层次的测量方法

在微观上, 对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有局部网方法和整体网方法, 局部网方法依据个体自我的属性特征主要用来判断和测量个体自我在网络中的社会连带问题, 而整体网方法则关注网络的整体结构性质。在宏观上, 普特南、奥尼科斯和布伦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普特南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通过自发性组织成员资格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社会资本, 他认为可以从个人拥有的社群网络来描述和量度他的社会资本。布伦、奥妮克丝做了社会资本方面的小规模研究, 总结出了一套测量社区社会资本的方法, 他们根据对社区的参与、社会背景中的能动性、信任和安全感、邻居间的联系、家庭与朋友的联系、差异化的承受力、生活价值和工作联系八个指标设计问题, 继而同坐人们对问题的回答测量社会资本水平。

2. 依据构成要素的测量方法

厄普霍夫和帕克斯通等人将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分类后再测量。厄普霍夫认为社会资本对发展的影响是通过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在相互作用中体现的。结构型社会资本与作用、规则、先例和程序以及大量有助于合作的网络, 特别是互惠集体行动相联系;认知型社会资本得出于智力过程及其引起的思想, 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得以加强。帕克斯通认为社会资本由个体间的联系和包含了积极情感的“主体间”的联系组成, 利用调查数据对这两个部分进行测量可以避免对社会资本的结果———行动和资源获取的测量, 而仅测量社会资本的构成形式。

3. 综合性测量方法

世界银行认为, 无论是从概念层次还是从组成要素来理解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理论考察的核心内容都是人们之间合作行为的实现。因此, 主张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为社会资本的理论研究和测量方法提供一个完整的框架。格鲁特尔特和贝斯特纳尔将社会资本的纵向维度 (按布朗的分类) 和横向维度 (按厄普霍夫的分类) 相结合, 提出社会资本的测量框架。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关注在微观层次上的结构型社会资本的测量, 重点在于那些与家庭、村庄和社区有关的制度或规范。宏观层面上的认知型社会资本的测量是研究者的长期目标。

2004年, 格鲁特尔特等人扩展了3个指标, 他们针对凝结性社会资本、桥梁性社会资本、连结性社会资本, 以及认知型和结构型社会资本进行了综合考虑, 最终确定了社团和网络、信任和团结、集体行动与合作、信息与交流、社会凝聚力和包容力、授权与政治行动六方面内容。2006年杜维克等人又针对这六方面的定量指标进行了补充, 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测量结合在一起。他们认为, 社会资本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概念, 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测量方法的结合, 才能够对其进行更清晰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测量。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福特.布朗, 木子西编译.2000.社会资本理论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

[2][法]布迪厄.1997.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

[3][美]詹姆斯.科尔曼, 邓芳译.1990.社会理论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33)

[4][美]林南.2005.社会化资本一关于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邹宜斌.2005.社会资本: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 (6)

[6]边燕杰, 丘海雄.2000.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 (2)

点析功率的概念与测量 篇3

力对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当力对物体做功相同时,做功所用的时间越短,做功越快,反之,所用的时间越长,做功越慢:当做功所用的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反之做功越慢:当做功多少与做功时间都不相同时,可用“单位时间做功的多少”来表示做功的快慢.由此可见,做功的快慢实际上是由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引入了“功率”这个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作功率.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时间的单位为秒(s),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即焦耳/秒(J/s),物理中用一专用名称瓦特简称瓦(W)表示,1W=l J/s.在功率较大时,还常用千瓦(kW)作单位.1kW=1000W.

例1 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分别将5块完全相同的砖运到二楼,如图1所示.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人对砖做的功比小孩对砖做的功多

B.大人对砖做的功比小孩对砖做的功少

C.大人对砖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孩对砖做功的功率大

D.大人对砖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孩对砖做功的功率小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大人和小孩运砖所用的力F=G相同,砖移动的距离s=h相同,根据公式w=Fs =Gh可知,大人和小孩对砖所做的功相同,则A.B错误.由图可知,大人运砖用10s,小孩运砖用35s,根据p=w/t,当力对物体做功相同时,做功所用的时间越短.做功越快,功率越大,则C正确、D错误,

答案:C

例2 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时间一定短

C.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时间一定长

解析:功率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反之,功率越小,做功越慢,则C正确,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作功率,因此功率是由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A选项中没有指明做功的时间,无法判断做功的多少,只能说功率越大的机械,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则A不正确.B、D选项中没有指明做功的多少,无法判断所用时间的长短,只能说做功相同时功率大的机械所用的时间一定短,则B、D不正确,

答案:C

二、功率的测量

由P=W /t、w=Fs可知,功率P=Fs/t,因此,测出力F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以及移动距离s所用的时间t,通过计算即可得出力做功的功率,

例3学习了功率后,小红想测出自己从一楼到四楼的功率.现有如下器材:A.天平;B.弹簧测力计;C.台秤;D.秒表;E.温度计;F.皮尺.

(1)请帮小红选择最合适的测量工具(填序号):_______.

(2)请帮她写出实验步骤并用物理量符号表示所测的物理量.

(3)请用所测的物理量写出小红上楼的功率表达式.

解析:(1)上楼时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上楼时的功率,因此需要测量小红的质量m、上楼的时间t和楼的高度h.合适的测量工具是:台秤、秒表和皮尺.

(2)实验步骤:①用台秤测出小红的质量m;②用皮尺测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h’,数出从一楼到四楼的台阶数n,则从一楼到四楼的高度为nh’;③用秒表测出小红从一楼到四楼所用的时间t.

(3)小红上楼的功率,则功率的表达式为.

答案:(1)C、D、F (2)见解析. (3)P=mgnh’/t.

例4要粗略测量小文同学做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

A.单杠的高度

B.小文的质量

C.身体每次上升的高度D.做引体向上的时问

解析:小文同学做引体向上的功率.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文的质量、身体每次上升的高度和做引体向上的时间,不需要测量单杠的高度.故选A.

答案:A

三、功率的计算

计算物体做功功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功率的定义式p=w/t,知道物体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直接求出物体做功的功率.计算时需要注意:①W必须是对应的力在时间t内所做的功,切不可张冠李戴;②单位要统一,P、w、t的单位分别是W、J、s.二是利用功率的转化公式进行计算,由于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Fs,s=ut,所以,即功率等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速度的乘积,在知道物体受力F和在力的方向上的移动速度u时,利用p=Fv计算较方便,

例5 为了保证学生的外出安全,福建省教育厅发出通知,严禁未满12周岁的学生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某人骑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若人和车所受的阻力为20N,则通常情况下,骑车人消耗的功率约为().

A.IW

B. 10 W

C.100 W

D.1 000 W

解析:题中只告诉了阻力,没有告诉人移动的距离和时间,无法利用公式p=w/t计算功率,但若知道骑车人前进的动力和骑车人的速度,利用功率的导出公式P=Fv也可求出骑车人的功率,自行车匀速行驶.骑丰人的动力F=f=20N,通常情况下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则P=Fv=20Nx5m/s=100W.

答案:C

1测量的概念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曲线的切线的概念.

2.在了解瞬时速度的基础上,抽象出变化率的概念.

3.掌握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它们都是一种特殊的极限,为学习导数的定义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切线的概念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了解曲线的切线和瞬时速度的基础上抽象出变化率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曲线的切线

如图,设曲线C是函数yf(x)的图像,点P(x0,y0)是曲线C上一点,点Q(x0x,y0y)是曲线C上与点P邻近的任一点.作割线PQ,当点Q沿着曲线C无限地趋近于点P,割线PQ便无限地趋近于某一极限位置PT.我们就把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叫做曲线C在点P处的切线.

问:怎样确定曲线C在点P处的切线呢?因为P是给定的,根据解析几何中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只要求出切线的斜率就够了.设割线PQ的倾斜角为,切线PT的倾斜角为,既然割线PQ的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是切线,所以割线PQ斜率的极限就是切线PT的斜率tan,即tanlim2f(x0x)f(x0)ylim.x0xx0x例题

求曲线yx1在点P(1,2)处的切线的斜率k.

解:yf(x0x)f(x0)f(1x)f(1)(1x)21(11)x22x

yx22xx2 xx∴klimylim(x2)2,即k2.

x0xx02.瞬时速度

我们知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它的运动规律可用函数ss(t)描述. 下面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进行分析. 已知s12gt. 2(1)计算t从3秒到3.1秒、3.01秒、3.001秒、3.0001秒……各段内平均速度.(2)求t3秒时的瞬时速度.

解:(1)3,3.1,t3.130.1,t指时间改变量.

ss(3.1)s(3)v11g3.12g320.3059.s指位置改变量. 22s0.30593.059.t0.1其余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事先刻在光碟上,待学生回答完第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后,即用多媒体出示,让学生思考在各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变化情况.

ss随t变化而变化,t越小,越接近tts于一个定值,由极限定义可知,这个值就是t0时,的极限.

t11g(3t)2g32ss(3t)s(3)2 vlimlimlim2t0tt0t0tt1 glim(6t)3g29.4(米/秒)

2t0s问:非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是怎样定义的?(当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

t(2)从(1)可见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求非匀速直线运动在时刻t0的瞬时速度的方法如下: 非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ss(t)

时间改变量t,位置改变量ss(t0t)s(t0)平均速度vss,瞬时速度vlim.

t0tt一般地,如果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s(t),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v,就是物体在t到tt这段时间内,当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即

vlimss(tt)s(t)lim

t0tt0t例题

若一物体运动方程如下:

2(0t3)(1)3t2 s 2(2)293(t3)(t3)求此物体在t1和t3时的瞬时速度.

2解:当t1时,s3t2 ss(tt)s(t)3(1t)223122vlimlimt0t0ttt 26t3t limlim(63t)6.t0t0t当t3时,s293(t3)2

ss(tt)s(t)293(3t3)2293(33)23(t)2vlimlimlimt0t0tt0ttt

lim3t0.t0所以,物体在t1和t3时的瞬时速度分别是6和0. 3.课堂练习(学生练习后教师再讲评)

(1)求yx32x2在x2处的切线的斜率. 解:yf(x0x)f(x0)

f(2x)f(2)

(2x)32(2x)2(23222)

10x6(x)2(x)3y106x(x)2 xylim(106xx2)10.∴klimx0xx0(2)教科书第111页练习第1、2题. 4.课堂小结

(1)曲线的切线.(2)瞬时速度.

(3)求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的步骤.

五、布置作业

1.求下列曲线在指定点处的切线斜率.(1)yx2,x2处,(2)y231,x0处. x12.已知某质点按规律s2t2t(米)作直线运动.求:(1)该质点在运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2)质点在2秒到3秒内的平均速度;(3)质点在3秒时的瞬时速度. 解:1.(1)k12,(2)k1;

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1 篇5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意义不只是学习本身,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质量。合作学习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方式,它集听、说、想、做与探究、比较、反思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于一体。在聋校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人们对聋生潜在能力存在的误解,在聋校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教师讲、聋生看的教学模式。聋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师的预先设计和安排进行,聋生缺乏主动探索的活动。聋生的学习以个体学习为主,缺乏合作性,聋生之间的交流不足。受聋生听觉障碍的影响,在聋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多数停留在独立学习水平上,聋生同伴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这种状况进而也影响到了聋生合作性的培养。这也与教师主导、聋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关。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里,聋生之间不仅存在着沟通方面的困难,而且也无法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聋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相互启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研究的内容

1、聋校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2、确定明确的合作主题及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的行动研究。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建构。

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等方面)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形成成果。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2012年9月——10月)阅读美 梅雷迪斯.D.高尔《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2012年11月----2013年1月)阅读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每周阅读一个章节

3、(2013年2月----3月)阅读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2013年4月----2013年5月)阅读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5、(2013年6月----8月)阅读夏俊生《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2012年9月——10月针对我校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以及需求案例分析和调查报告。

2012年11月——12月完成读书笔记。

2013年1月----3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课堂实践,写出教学心得。2013年4月——6月撰写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013年7月——2013年8月整理学习笔记,总结前阶段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形成论文。

1 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篇6

1.1 概念

施工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项目的目标控制,施工项目的目标界定了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三控三管一协调”,即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1.2 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业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全面的管理。其主要特点如下:

(1)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不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进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涉及到的施工阶段管理仍属建设项目管理,不能算作施工项目管理。监理单位只把施工单位作为监督对象,虽与施工项目管理有关,但不能算作施工项目管理。

(2)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施工项目管理的周期也就是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工程投标、签订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施工准备、施工、交工验收及保修等阶段。施工项目具有的多样性、固定性及庞大性的特点给施工项目管理带来了特殊性。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特殊性是生产活动与市场交易活动同时进行;先有交易活动,后有产成品,买卖双方都投入生产管理,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很难分开。所以施工项目管理是对特殊的商品、特殊的生产活动,在特殊的市场上进行的特殊的交易活动的管理,其复杂性和艰难性都是其他生产管理所不能比拟的。

(3)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在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之中,按阶段变化的。每个工程项目都按建设程序进行,按施工程序进行,管理者需根据施工项目管理时间的推移带来的施工内容的变化,做出设计、签订合同、提出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并使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效益。

(4)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由于施工项目的生产活动的单件性,参与施工人员流动性大,需采取特殊的流水方式,组织量很大,由于施工在露天进行,工期长、需要资源多,还由于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法律、行政和人际关系,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最为艰难、复杂、多变,必须采取强化组织协调的办法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主要强化方法是优选项目经理、建立调度机构、配备称职的人员、建立动态的控制体系。

(5)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在管理的任务、内容、范围上均不同。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在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为了取得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各项活动中,必须加强管理工作。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以施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即作业管理层,管理的客体是具体的施工对象、施工活动及相关生产要素。

(1)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项目经理部。

由企业采取适当的方式选聘称职的施工项目经理,明确项目经理部各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和义务,制定项目管理制度。

(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①进行工程项目分解,形成施工对象分解体系,以确定阶段控制目标,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施工活动和施工项目管理。

②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绘制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和工作信息流程图。

③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管理点,以利执行。

(3)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

施工项目的目标有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实现各项目标施工项目管理的目的所在,施工项目的控制目标有:①进度控制目标。②质量控制目标。③成本控制目标。④安全控制目标。⑤施工现场控制目标。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干扰,各种风险因素有随时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应经过组织协调和风险管理,对施工项目目标进行动态控制。

(4)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是施工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主要包括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以及信息、环境、资源。生产要素管理的内容有:①分析各要素的特点。②按一定原则、方法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配置状况进行评价。③对各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5)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

从投标开始就要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加强管理,还要注意搞好索赔,讲究方法和技巧,提供充分的证据,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6)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现代化的管理活动,更要依靠大量的信息以及对大量信息的管理,并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

(7)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指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对项目管理中产生的关系不畅进行疏通,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予以排除的活动。在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必然形成不同程度的干扰,使原计划的实施产生困难,这就必须协调。协调为顺利“控制”服务,协调与控制的目的都是保证目标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的实施

3.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进而使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市场条件,施工项目是产品,也是商品。施工项目管理要以市场为“舞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搞活企业,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让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上起基础作用。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的所有者和资产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企业可以按项目的特点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可以按合同要求独立地实现各项目标。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的项目管理机制,从而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2 确立项目经理的地位

(1)建立施工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班子,置于项目经理的领导之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必须按照优化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三个“一次性”的科学定位,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中心;项

目经理是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而且一个项目经理部只能承担一个工程项目,项目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必须解体。

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应按照项目的所在地域、规模、结构、技术复杂程度组建,项目所在地与公司总部在同一区域应实行矩阵制管理。项目经理部应是有弹性的、可变的、动态的,其人员随项目管理的需要而有序流动,项目远距公司总部的可实行事业部管理,公司可授权项目经理部较大的人、财、物及经营管理权限。项目经理部的组建不提倡搞建设项目股份合作制,以免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等经济损失。

(2)选择称职的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心,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全面负责的管理者,确立项目经理的地位是搞好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

①项目经理应具有良好的政治、领导、知识素质和实践经验。项目经理的选择可以通过竞争招聘、经理委任、内部协调、基层推荐等方式选定。

②项目经理一经任命产生后,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授权和被授权的关系,直接对企业经理负责,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工程承包中利益平等的经济合同关系。项目经理必须按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的时间、权限和范围对项目进行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不能越权。

3.3 项目经理责任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线一点”的承包经营体系。一方面,由于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业主)签订合同的各项条款要求最终要通过各项经营活动转到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上来;另一方面,企业对国家要确保完成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要通过项目管理承包、目标分解到项目上来,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工程项目管理为基点的项目经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强化建立由项目经理全面组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的责任、权力、利益和风险机制,以利于对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以及各项目标实施全过程强有力的管理,否则项目管理就缺乏动力和压力,也缺乏法律保证。因此,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施工企业两条承包主线的内部结合点,它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和责任风险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指标突出、责任明确、利益直接、考核严格”的基本要求。

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企业按照三个层次进行改组,公司总部为经营决策层,项目经理部为施工管理层,施工队为劳务作业基层,三个层之间的关系为:

(1)企业层次与项目层次之间,应是服务与服从,监督与执行的关系。

(2)项目层次与作业层次的关系应是甲乙双方平等的经济合同关系。(劳务作业层可面向企业,也可以面向社会,实行双向服务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劳务承包企业,经营决策层应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保证决策、监督、协调、指导、服务职能的履行,并保持资源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

项目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和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作业层可面向企业,也可面向社会,实行双向服务,并逐步向专业化、小型化企业方向发展,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技术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的新型企业组织。

1测量的概念 篇7

IEC 60601-1-3, Ed.2.0:2008-并列标准, 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 制定了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电离辐射防护的通用要求, 目的是尽可能使患者、操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员接受的X射线辐射降至在可合理实现的最低程度。该标准中各项要求, 主要针对加载期间的X射线辐射。

IEC 60601-1-3, Ed.2.0:2008在12.4章给出了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源组件在加载状态下的泄露辐射的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 介绍如下。

IEC 60601-1-3, Ed.2.0:2008, 12.4章的测试要求:

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源组件在加载状态下的泄漏辐射, 当其在相当于基准加载条件下 (IEC60601-1-3, Ed.1.0为相当于“规定的1h最大输入能量加载条件下”) 以标称X射线管电压运行时, 距焦点1 m处, 在任一100 cm2的区域 (主要线性尺寸不大于20 cm) 范围内平均空气比释动能, 应不超过1.0 m Gy/h。

IEC 60601-1-3, Ed.2.0:2008, 12.4章给出的试验程序如下:

a) 将辐射窗完全封闭, 以保证泄漏辐射的测量不受通过窗的辐射的影响。为此目的所采用的罩应尽可能紧密地封住辐射窗, 但不能让它搭接到有效封闭范围以外;

b) 试验期间的加载:

1) 在试验过程中, 采用X射线管组件或X射线源组件的标称X射线管电压;

2) 在某一常规X射线管电流下, 采用透视方式, 或者在某一常规的电流时间积下, 采用摄影方式;

3) 在试验期间, 加载不得超过规定的定额。

c) 必要时先通过测量对泄漏辐射会有怎样的影响来确定组件正常使用所规定的设置及位态。在试验中, 采用对一致性最不利的设置和位态的组合。

d) 采用适当的加载因素, 对距焦点1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或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足够次数的测量, 来确定整个球面的最大值;

e) 将在实际使用的加载因素下测得的值统一到与在随机文件中所说明的基准加载条件 (根据12.3) 相应的1h空气比释动能的值上;

f) 考虑到允许在一定面积上取平均值 (如12.4所述) , 对测量值进行必要的调整。

g) 在理解所获得的结果过程中, 如果这些结果有可能影响一致性结果的最终确定, 可重复c) 并且在其他调整位置和状态下, 按照d) 到f) 再进行测量。

h) 如果按试验程序获得的测量值均不超过要求的极限值, 可以认为已达到一致性要求。

对以上标准给出的测试要求和方法, 似乎已非常清楚了。但是, 对测试要求里提到的基准加载条件 (规定的1h最大输入能量加载条件) 和足够的测量次数, 不熟悉本标准或测试方法的人容易忽视或容易搞错, 从而影响测试结果。针对这些, 在下面做些解析:

1.基准加载条件 (或规定的1h最大输入能量加载条件) 容易被忽视、误解或搞错:

(1) 标准IEC 60601-1-3, Ed.2在12.4章在加载状态下的泄露辐射的测试要求里, 特别提到:“当其在相当于基准加载条件下以标称X射线管电压运行时……”, 所以在测试前, 需要知道什么是“基准加载条件”;然而, IEC 60601-1-3, Ed.2.0, 12.4章的测试要求里的“相当于基准加载条件”通常容易被忽视或搞错, IEC 60601-1-3, Ed.1.0, 29.204.3章测试要求里的“相当于规定的1h最大输入能量加载条件”容易被误解或搞错。两个版本的文字有些调整, 但测试要求实际没有变, 本人认为第二版写为“基准加载条件”会减少被忽视或搞错的几率。

(2) 标准IEC 60601-1-3, Ed.2在12.4章在加载状态下的泄露辐射的测试方法里, 又提到:

e) 将在实际使用的加载因素下测得的值统一到与在随机文件中所说明的基准加载条件 (根据12.3) 相应的1h空气比释动能的值上。

(3) 在测试前或测试时, 若不了解或不考虑基准加载条件或规定的1h最大输入能量加载条件, 直接把实际使用的加载因素下测得的值当作最后的测量结果, 会对测试结果有很大影响, 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那么如何知道基准加载条件或规定的1h最大输入能量加载条件, 看下面;

(4) 标准IEC 60601-1-3, Ed.2在12.3章对基准加载条件有下列要求和定义:

12.3基准加载条件的说明

各X射线管组件及X射线源组件的随机文件必须说明加载因素值, 即使在标称X射线管电压下使用, 也要对应于规定的每小时到阳极的最大输入能量。为此, 规定的每小时最大输人能量可看作:

·在可施加的X射线管电压下以摄影方式, 按照摄影定额相当于1h内总的电流时间积加载时所允许的值;

·或者相当于规定的连续的阳极输入功率的值 (连续的阳极输入功率的定义为:规定的能连续应用到阳极的最大的输入功率) 。

标准的条款是互相关联的, 不是脱节的, 12.4章提到基准加载条件, 12.3章对基准加载条件和规定的每小时最大输入能量有解释和定义;12.3章有提到连续的阳极输入功率, 子章节3.13对“连续的阳极输入功率”有定义;12.3和12.4章有提到标称的X射线管电压, 子章节3.42对“标称的X射线管电压”有定义。连贯地了解标准的一些重要信息, 对正确测试非常重要。

(5) 基于以上几点, 了解随机文件中所说明的基准加载条件及规定的每小时最大输入能量对本章泄漏辐射的测量值的准确性, 至关重要!

2.IEC 60601-1-3的测试方法中, 条款d) 要求对距焦点1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或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足够次数的测量, 来确定整个球面的最大值。标准没有说要测量多少次, 在哪些点测量。不足够的测量次数, 最严重的事情是没有测到已超标的最大泄露辐射值, 影响测试结果和判据, 有可能把辐射剂量过大的设备认为符合了标准要求而放行。

为了让大家对标准的测试方法有更好的了解, 结合标准IEC 60601-1-3, Ed.2.0的12.3与12.4章及例子, 简单介绍其测试方法, 简化分为四大步:

第一步:先确定好被测的X射线管组件或X射线源组件的加载因素值 (Defining the X-Ray Loading Factors at which Radiation Dose will be Measured) :

先看X射线管组件或X射线源组件的随机文件, 知道它对应于规定的每小时到阳极的最大输入能量的加载因素值:例如, 某一摄影X射线设备的X射线管组件的随机文件中给出的泄露因素值为:标称管电压:150 KV, 曝光电流3.3 m A;

第二步:标准化 (normalization) :

·标准要求泄露辐射当其在相当于基准加载条件下, 以标称X射线管电压运行时, 平均空气比释动能应不超过1.0 m Gy/h;

·12.4 d) 说采用适当的加载因素;

·12.4 e) 说将在实际使用的加载因素下测得的值统一到与在随机文件中所说明的基准加载条件 (根据12.3) 相应的1h空气比释动能的值上;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X射线管不可能保持工作1h, 所以, 我们先选择适当的加载因素值:如, 标称电压150 KV, 电流时间积100 m As;随机文件的加载因素值为:标称管电压:150 KV, 曝光电流3.3 m A, 计算在1h内能曝光多少次:

100 m As x number Exp/h=3.3 m A X 3600 s (1小时连续工作的电流3.3 m A)

曝光次数Exp= (3.3 m A X 3600 s) /100 m As=118.8/hr, 即, 每小时约119次

(note:若选择电流时间积200 m As, 则1小时需要60次曝光)

·1小时曝光119次, 对应于每30s曝光一次。

·1h内的总辐射泄露等于每次曝光的辐射泄露乘以1h内的总曝光次数;

第三步:执行测试 (Perform measurements) :

针对以上例子, 按照12.4章给出的测试程序, 进行测试:

·将X射线源组件的辐射窗完全封闭;

·设置X射线源组件标称X射线管电压150KV, 100m As (看第二步) , 摄影方式;

·按标准要求进行足够的测量次数:可以按照以下示意图, 选取距X射线管焦点1 m的球面上三条圆周线, 每隔45º取一测试点, 测量这些点的泄漏辐射的空气比释动能, 有必要的话, 需要测量更多的点;

·把经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 (探测器) 放置到距焦点1 m, 需要测量的位置上 (图1) ;

·在加载因素标称X射线管电压150 KV, 100m As, 摄影方式, 开始加载:曝光;并且记录不同点的测量的值, 选取最大的值, 假设最大的测量值为1.260 u Gy;

·如果有些结果有可能影响一致性结果的最终确定, 可重复以上步骤并且在其他调整位置和状态下, 按照以上步骤再进行测量;

·把在实际使用的加载因素下测得的值统一到与在随机文件中所说明的基准加载条件 (根据12.3) 相应的1h空气比释动能的值上:总的泄露辐射值=1.260 u Gy/exposure (1次曝光) X 119次曝光 (exposures) /h=149.94 u Gy/h=0.150m Gy/h

第四步:比较测试值与标准限值, 判断符合性 (Compare the Measured Value with the limit to judge compliance) :

总的泄露辐射值=1.260 u Gy/exposure (1次曝光) X 119次曝光 (exposures) /h=149.94 u Gy/h=0.150 m Gy/h<1 m Gy/h (标准限值) 。

结论:符合标准 (PASS)

结束语:

X射线辐射是诊断X光机的一项重要参数, 过量辐射会对患者和操作者造成危害, 辐射过低, 诊断影像质量会受到影响。辐射质量需要在没有给予患者不必要高的吸收剂量的情况下, 产生所期望的诊断影像。

相关人员需要正确理解标准和按照标准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不要导致超出泄漏辐射限值的诊断X射线设备进入医院投入使用, 给患者, 医护操作者及其他人员遭受过量泄漏辐射, 给人身造成危害;当然, 也不要因不正确的测试方法导致已符合泄漏辐射要求的诊断X射线设备不能投入使用, 给生产厂家及医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给患者造成间接的损失。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IEC 60601-1-3, Ed.2.0, 12.4章对诊断X射线设备在加载状态下的泄漏辐射的测量要求和测量方法, 然后针对该标准的12.4章的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中容易忽视或搞错, 但又影响测量结果的要点进行了解析, 最后通过一个例子归纳总结了IEC 60601-1-3对诊断X射线设备加载状态下的泄露辐射的测量方法, 也指出了正确测量诊断X射线设备在加载状态下的泄露辐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X射线管,基准加载条件,加载因素,规定的每小时最大输入能量,泄露辐射,标称X射线管电压,空气比释动能

参考文献

[1]IEC 60601-1-3, Ed.1:1994–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afety Section 1.3 Collateral standard: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diagnostic X-ray equipment;

[2]IEC 60601-1-3, Ed.2.0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Part 1-3: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Collateral Standard:Radiation protection in diagnostic X-ray equipment;

[3]GB 9706.12–1997 (IEC 60601-1-3:1994)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

1测量的概念 篇8

关键词:全数字摄影测量;1:500地形图;测量精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人们对地形图的准确性、现实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积极探究全数字摄影测量1:500地形图的精度满足对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利用数字摄影测量影像制作1:500地形图的作业方法要求

利用数字摄影测量影像制作地形图具有如下特点:①可处理多种影像数据。该技术一方面能处理航空影像、SPOT影像,另一方面還能有效处理近景影像,且彩色、黑白影像均可处理。②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主要包括DEM自动拼接技术、无缝镶嵌技术、线划要素提取技术等。③摄影测量成果整体精度高,且精度比较均匀。与像素级精度标准相比,高程精度能达到1/6000左右的航高。④成果输出多样化。全数字摄影测量结果的可加工性比较强,在具体工作中,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多元化结果输出。与此同时,还能利用多种软件进行专题图设计以及系列图编绘。在具体编图过程中,只需进行综合取舍或改变比例尺,不会降低数字精度。但是,该测量技术的最大缺陷就是很难对地物复杂部位、隐蔽地形等进行准确的数据采集,例如,对于杂乱无章的居民区、阴影遮盖部位等,数据采集质量普遍不高。特别地,1:500地形图数据测量更是施测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作业配合,多环节入手,共同提高测绘精度。

二、全数字摄影测量1:500地形图的精度满足

1.地形图测绘的质量控制

首先,严格按照ISO9000标准进行地形图质量管理,从质量计划、人员管理到产品验证,均应形成规范文件,促使质量管理不断科学化与规范化,有效控制产品的全部环节。同时,将ISO9000标准与1:500地形图测绘质量相结合,出台完善的质量控制对策,全面提升测图质量。其次,高质量的规划与控制。严格按照测绘时限、范围,制定完善的质量计划与施测方案,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并出台各项控制措施,多方面入手,保证测绘质量目标。与此同时,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确保施测的全过程都处在受控环境下。再次,加强成果检查。质管部门应不定期抽查修改后的成果,尽可能减少测绘成果问题。若发现问题,应提出修改方案与限期整改要求,并针对测量质量通病制定预防对策,全面提升测绘质量。另外,注重工程监理。合理引入工程监理方,从而对测绘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更好地指导、监督、检查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测绘质量。

2.数字摄影测量质量控制

数字摄影测量质量控制,可从如下方面入手:①布设片控制点。于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的范围内布设点位,从而提高控制点的共用性。保证控制点与边缘之间超过1.5cm,与各类标志之间的距离超过1米。最好将控制点布局在中线位置,超过方位距离4.5米。②精度要求。像片控制点与最近控制点的中误差必须小于25cm,高程中误差也应低于0.1米。③片控制点判刺。若为野外控制点,则以判点为主,刺点为辅。图上0.1mm的判断精度,其点位目标必须在明显地物上,通常选择地物折角顶点、细小线状地物交点,不能将阴影、弧形地物作为点位目标。若基准面、控制点两者不在同一平面,必须量注比高,量注至0.1m且点位周围不等高,并标注比高量注的具体位置。③航摄设计。合理选择比例尺,若为1:500成图比例,摄影比例尺应在1:2000-1:3500范围内选择,在地物情况、航摄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大的比例尺,从而提高测图精度。与此同时,注意摄影时间的选择,根据季节、时间以及航测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最佳时机,大幅度降低外在因素对摄影的影响,以保证航片能显示地面细部。结合摄区地理位置、地面照度、季节、光谱特性、景物反差等因素,选择感光度、反差系数等相适应的胶片。另外,还应全面提高飞行质量,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航测控制,确保像片的重叠度、倾斜角、弯曲度、旋转角等都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3.立体采集

首先,加强人员培训。在施测开始之前,必须对参与测量的检查人员、作业人员、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统一业务口径,加强技术文件学习,使其熟练掌握不同工序的技术要求、作业方法以及软件使用方式。与此同时,加大对设计书、相关规定标准的学习力度,使其熟练掌握技术标准与技术要求,从而达到统一标准、统一操作程度、统一工作方法的目的。其次,提高数据采集精度。立体模型是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基础,通过该技术可实现全要素、全方位的数据采集。笔者建议,可将测量区域进行空三加密,通过这一方式全面提高立体模型精度。在具体测量作业开始之前,必须要求作业人员全面检查立体模型的各项精度指标,保证各项工作万无一失。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位作业人员均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与高度的责任心,准确、快速地进行数据采集,尽可能降低个人因素导致的精度问题,全面提升数据采集质量。再次,采用空三加密。不管是何种方式的布点,笔者建议均应对测量区域进行整体加密,不建议使用单模型定向方式。虽然采用空三加密的方式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保证测量的精确度与整体性。

结语:综上所述,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近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其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今后,我们一定要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地形图的精度控制方面做足功夫,以全面提升测绘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测绘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力.数字摄影测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12(13).

[2]张祖勋.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与展望[J].地理信息世界,2013(12).

[3]姜仁华.浅议地籍测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异同[J].房地产导刊,2014(16).

[4]陈阿绒.提高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质量的几点体会[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

上一篇:有志者事竟成250字作文下一篇:钢筋及铁件工程具体概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