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19大有感

2024-06-10

观19大有感(共15篇)

观19大有感 篇1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观看开幕式的过程中,深受教育和鼓舞,并在会后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发言稿。

总书记在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这五年中,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如此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引路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部分,总书记回顾了在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96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报告中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提出最关心的是困难群众,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均衡发展,让百姓们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爱护学生,为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观19大有感 篇2

李先生说:“要扮演好四个角色。‘哑巴’: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忍者’: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和批评学生的错误;‘懒汉’:要敢于把学习问题踢还给学生, 千万不要太过于勤快;‘大忽悠’:教师的最大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点燃、激发上。” (详见《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1年第2期)

与之相对的教师角色是:

让学生当哑巴, 老师满堂灌, 讲个不停。

让学生做忍者, 老师控制, 学生忍受着。

让学生当懒汉, 老师勤苦不已, 一方面叹苦不迭, 一方面不让学生参与。

不懂得幽默, 一副尊者面孔。

其实, 造成教育问题重重的原因很多, 以我所见, 中小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老师的角色定位没有解决, 就是不愿放手, 不敢放手, 不会放手。

我们对排球比赛都不陌生, 其中涉及的技战术很多, 但是一传不到位很麻烦, 二传不到位更麻烦。教学中, 学生应该是“一传”, 教师是“二传”。我们讲有效教学, 我们追求高效课堂, 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 锻炼学生的“一传”能力, 让学生动起来, 和知识直接对话, 对话的过程就是学习。学习是一种经历, 这个经历包括失败、反馈、矫正和进步等。教师作为“二传”, 就是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经历体验, 让学生尝试失败, 学习相互反馈启发, 学会自我矫正并有效改变, 进而获得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成功。

观电影《南极大冒险》有感 篇3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杰瑞和8条犬在南极的冒险之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与狗之间关于爱、友谊、忠诚、坚韧、勇敢和智慧的动人故事。

地质学家布鲁斯博士为了寻找外星陨石,坚持到环境极其恶劣的南极墨尔本山。杰瑞带上八只雪橇犬,毅然与博士冒险出发。杰瑞是个视犬如兄弟、胆大心细、重情义的向导。他带领的8条雪橇犬分别是首领领头犬玛雅、孪生兄弟杜鲁门和杜威、憨厚诚实的小不点、稳重的老杰克、奔跑冠军影子、聪明无比的迈克斯和红毛巴克。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驾着雪橇,一不小心连人带雪橇一起掉进雪窟窿的时候,我的心跟着紧张起来。当雪橇犬奋不顾身地把布鲁斯博士从险境中救出的时候,我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同时,禁不住暗暗赞叹:多么机智、勇敢的!

当影片演到布鲁斯博士摔断了腿掉进冰窟窿里是,又是雪橇犬地把布鲁斯博士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

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所有的人员都需要撤退,但是飞机却容纳不下这些雪橇犬,这八只雪橇犬只能暂时留在南极。杰里答应他们等飞机到达目的地就立刻返回来接它们。但是,这场罕见的强烈的暴风雪切断所有前往科学考察站的交通,杰里无法兑现了他的诺言,8条雪橇犬只能原地困守。一天、两天、三天......它们在等待中、在绝望中、在挣扎中、在饥饿中、在在死亡的追捕中、在伤痛中、危险、在风雪的折磨中、在冰天雪地、风雪肆虐的南极生活了——175天。这175天,它们经受了多少生死磨难呀!随着影片情节的进展,我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湿润了。

杰里的直升飞机终于飞回来了,杰里他们向雪橇犬跑去,7条雪橇犬向杰里他们狂奔……人与犬拥抱,亲吻......我的眼泪在也抑制不住了,不禁漱漱而下。它们终于得救了!而老杰克却永远安息在南极了。

这是一部让我十分感动的电影,是一部注定让我流泪的电影,它不但激励我要心中有他人、要团结协作、在困境中要勇敢坚强,而且还净化了我的心灵。

雪橇犬的机智、勇敢、忠诚、坚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

走出电影院,我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玛雅、杜鲁门、杜威、小不点、杰克、影子、迈克斯、巴克,我要把它们刻在心里!

观《新闻大求真》有感 篇4

今天,是3月31日,18点开播的《新闻大求真》把我深深吸引了。

大约前十分钟是由六个主持人一同主持的。一位大力士男主持竟然能推动一个五吨重的大货车,他跟五个小朋友玩游戏:比推力。那个人的手中有一个测压器,五个小朋友的推力达到127公斤,惊人吧,还有更惊人的!一位女主持告诉那些小朋友们一个招术,他们从一米外的地方起跑,用力地推下去,居然把大力士推动了!推力居然达到627公斤!当然,这些都是发生踩踏事件的原因,如果是真正的踩踏事件,推力可是那五个小朋友的千万倍!

接下来,我最喜欢的“村长”李锐闪亮登场,主持后20分钟,那个“鲁贝贝奇遇记”太好玩了!第一次被他爸爸的车撞,第二次把口哨吞了进去,第三次被油烫伤,第四次从楼上掉了下去,真应该叫“鲁背背”,哈哈!

看完这个节目,我的触动很大,我知道作文可以打草稿,数学题也可以打草稿,但是生命不能“打草稿”,危险的环境就好比生命的三八线,如果越过去你很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

我虽然不知道这个节目的编导是谁,但我还是要感激他!

三年六班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5

当这一秒你还在幸福的感受着岁月静初的美好,但下一秒你已被突如其来的灾难裹挟入无尽的黑暗中;当你还在和家人一起憧憬着未来,但下一刻你就面临着痛彻心扉的生死离别;一切都像一场噩梦一般令人难以置信,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活着真好,亲情无价,这就是《大地震唐山》带给我的真切感悟。

这是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2能撞击心灵的电影。这部影片1978年给人们带来无尽灾难的唐山大地震为背景,以写实的手法还原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以小见大,把对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一个小家庭在地震后的人生命运。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折射出人性最本质的东西。

地震发生在一个夏日炎热的夜晚,所有的一切都平静如水,但瞬间,地面猛烈地颤动着,房屋顷刻间倒塌熟睡中的人们才意识到灾难来临,人们在巨大的恐慌中四散而逃,啼哭嚎叫,这是人类最本能的反应。地震持续了23秒,但却毁灭了无数人的生命。而徐帆饰演的元妮幸存下来,丈夫离开了她,她像发疯了一样在废墟中寻找她的孩子,一片废墟,所有的美好都被这23秒毁灭殆尽。国家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了救援人员,当她得知她的两个孩子被压在厚厚的水泥板下时,她看到了一丝希望,但同时又面临着只能就一个的艰难抉择。当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地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如果再拖延,或许连一个生的希望都没有了。她忍住巨大的痛苦,无助而绝望地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地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在黑暗中陷入绝望。但幸运的是,姐姐方登似乎受着上天的眷顾而坚强地活了下来,到处都是废墟,到处都是痛苦,才几岁的方凳找不到亲人的身影,而最终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

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死别离,对他们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转眼32年过去了,母亲因放弃了女儿的生命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她多么希望女儿还活着。而方凳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得到良好地教育,考上了大学,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她还是想要寻找自己多年未曾

谋面的亲人。当方凳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时,身在国外的她无法抑制内心的感情,赶回汶川救援。而弟弟方达恰巧也在汶川组织救援,姐弟俩就这样相遇了。血脉相连,无论什么也无法阻隔姐弟相认。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她一直无法释怀的母亲,第一次回到了唐山的家里,看到母亲为她准备好的西红柿,妈妈的下跪,都让人心酸。方凳在自己和妈妈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而这些年母亲一直都是一个人,一直都在原来的老房子里不肯离开,就是希望女儿有一天还会回来。这个结局无疑让人感到温暖。

剧中只表达了方达,方凳一家人在地震后的人生命运,悲欢离合,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的家庭都有着对生死别离最权威的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最深刻的理解。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里,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票据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的一块垫脚石,这突如其来的真情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突然发生了八级地震。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在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感情是那么弥足珍贵,不可或缺。人生正是有了这些美好的情感,才变得五彩斑斓。即使是在灾难面前,人性依然是善良而豁达的。

我很欣赏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公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生命的含义。没有人想亲自去事件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很多你在乎的人。而我们做的便只有好好珍惜。其实,我们都应该感到庆幸,在每一个夕阳许下的黄昏,在每一个有阳光的日子,在每一个起风的早晨,我们还能真真切切的触摸到世界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而身边有亲人朋友的陪伴,我们还奢求什么?

在灾难面前,人类的确显得很渺小,我们只能乐观接受,因为再悲痛的泪水也挽回不了亲人的生命,我们只有化悲痛力量,放下心中的包袱,坚强地生活,这也是对亲人最大的缅怀。《唐山大地震》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灾难下人性的伟大和亲情的无价。这部影片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6

暑假最火爆的电影就属冯小刚拍摄的《唐山大地震》了,电视上的介绍早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终于,今天妈妈带回了碟片。一吃过晚饭,我就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影片讲述了发生在唐山的地震,地震发生时,爸爸妈妈才发现他们的孩子方达、方登还在家中,妈妈迫不及待地要冲进去,可被爸爸拉住了,但爸爸自己却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被倒塌的房屋掩埋了,最终遇难。当妈妈发现姐弟俩中只能救一个时,她选择了救弟弟,没想到,姐姐起死回生被好心人收养,但是对妈妈放弃救她却耿耿于怀。最终,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姐姐理解了母亲,一家人终于团聚。

在这部影片中,当妈妈面对姐弟俩只能救一个时,她的心一定十分痛苦,因为失去的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谁都不会好受,之后的几十年,妈妈一直生活在内疚中。当方达听到妈妈选择救弟弟时,她一定是被妈妈抛弃的感觉,所以她才会恨自己的母亲,但在最后还是理解了母亲,后悔这么久没来相认。影片让我看到了伟大的父母之爱,是宽容和理解让这部影片有了美好的结局。

观《生命之舞》有感 篇7

从我的观舞经历来说,早已习惯于陶醉在古典芭蕾华丽的炫技中;习惯游走在现代芭蕾的震撼爆发与纯粹精神之中;习惯于芭蕾的那种传统构图美、被程式化的美。提起现代舞,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依莎多拉·邓肯。从她的“解放足尖、释放身体”开始,她带给我的对现代舞的认识是自由、挣脱束缚,是充满想象力、创造力,是带给人心灵冲击和人生体验的舞蹈。谈起中国的现代舞,从台湾的刘凤学,再到大陆的吴晓邦,他们把现代舞从西方带到了中国,开始寻求东方民族舞蹈精髓与西方舞蹈元素的融合创新,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舞蹈大师,是现代舞精神的象征。

法国编导大师贝嘉古稀之年的力作《生命之舞》被评价为20世纪现代舞中最撼人心魄的摇滚芭蕾巨作。据说,上海金星现代舞舞团的团长金星在看完它之后脱口而出:“太可怕了!整场舞蹈看下来,我就觉得浑身冰冷,两只手一直在发抖。到现在,我还沉浸在这种情绪当中,无法自拔。”正是怀着这种好奇与崇敬,我也来一看究竟。

舞蹈的开场在摇滚乐队“皇后(Queen)”清澈、阳光的歌声“it s a beautiful day...”中拉开序幕,贝嘉怀念的那位舞者生前非常热爱英国摇滚乐队Queen的音乐,他在音乐设计上体现了这个心愿——除了摇滚的Queen,还有古典的莫扎特。27位男女舞者缓缓掀开身上的白布,又缓缓盖上,他们伸出手去挣扎,去呐喊,男独舞者从白色担架上被抬下来,用自由、舒展的身体去表达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无奈。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让我们感动的是每天清晨醒来,能够在清醒着的每一天,去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紧接着,他把这种意义传递给了更多的舞者。这时,穿黑衣的挥着翅膀的男人与披着婚纱的美丽的女舞者出场,飞翔的渴望与欲望的挣扎,在这里碰撞,黑衣女独舞者娴熟的、自由的高难度技巧动作组合,她的完美,竟然让我突然想起了宫崎骏动画里的“黑暗精灵”。黑暗精灵是自由的化身,是自由的使者,它也许会将我们带入深渊,也许这也会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时,上半场的高潮到来了,挥着翅膀的男舞者踩着沉重的方框,方框里的电视里正在播放着被祭奠者的画面。上半场结束。

下半场在莫扎特优雅、轻盈的音乐声中开始,这时,舞台由原先的黑白主色调增添了黄色、蓝色,这是对比性、视觉冲击力很强的颜色。紧接着,舞台又回到了出场时的黑白主色调,范思哲大牌的服装设计风格在这里继续凸显了它的简洁、大气与强大气场。这时,屏幕上出现了“magic”的主题片段,男女舞者对舞,在奇幻中表达着对生命的绽放与张扬。接下来出场的女独舞者用黄、蓝、红绚丽的不断摆动、跳跃的裙摆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期望与梦想。下一段,用圆环出场,配乐用了经典的“you take my breath away”,舞者在圆环里翻滚,从圆环里滚出的是希望,是向往,是生命生生不息的火焰。

最后的结尾部分,大屏幕上投影出舞蹈团已故演员的舞蹈录像,肃然起敬之心油然而起,他是整出舞剧真正的主角,也是促使大师编舞的灵感源泉。这位舞者在自己艾滋病发病前跳的这段舞,纯粹由心灵而发,舞得淋漓尽致。随着全场齐唱主题曲和贝嘉的出场谢幕,此时我已泪流满面,激动不已。

该剧的服装设计是贝嘉的好友、已故大师范思哲。贝嘉说:“范思哲非常宽宏大量,我请他为我设计一套服装,没想到他一下子为我设计了20套。”不得不说,范思哲的用心和对艺术的敏感力的确对整部作品的成功起到了增色的作用。

该作品的成功之处除了演员精湛、完美、无可挑剔的舞蹈技巧之外,还在于:一、贝嘉将自己毕生对于芭蕾的理解在此浓缩,通过舞蹈创作,由个人的情感引发了全人类的对生命的思考,诠释了生命、爱与死的主题。他始终在对传统的背叛与对艺术的执著之间搭建着沟通的桥梁。因此,这部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高度。二、以象征艺术表现手段编排舞蹈,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无限想象的思维空间,使观众与剧中演员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一个同构同感的、良好的磁场效应。三、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关注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关注了艾滋病患者,体现了普世情怀和人性关怀。

除此之外,暮年的贝嘉排出了一部年轻人的舞蹈,充盈着生命的向上的力量,这与贝嘉丰富的人生阅历、执着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常说,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所体现的也正是舞蹈编导、舞蹈家个人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摘要:法国芭蕾舞大师贝嘉的暮年之作《生命之舞》,在世界现代舞的历史上曾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主题思想等角度入手,对这部经典作品进行了新的挖掘与分析,以期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部作品。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8

孰料一句“救弟弟”的话语已像一根刺深深扎进姐姐的心房。尽管,她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她获救了,她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了,但是她的心从此却被情感冰封了起来。虽说养父母对她百般疼惜,可是她内心一直无法释怀。在梦里,爸爸带着妈妈还有弟弟,他们三个有说有笑,车子向她这边骑来,她拼命叫妈妈,可是她最亲的三个人好像没听见也没看见,不认识她,当她是空气,带着欢声笑语从她身边飞驰而过—-

如果没有三十二年后的大灾难,也许姐姐这辈子都无法体会到母亲当初抉择的沉痛。汶川大地震,她看到一位母亲因为不愿再伤及救援人员而同意锯掉女儿的腿,这位母亲知道有朝一日女儿会恨她,当孩子被抬走救治,这个妈妈发疯一样扑向还压在水泥板下面的女儿的腿……三十年前的妈妈在她的内心里开始重叠,眼前的一切,促使她重新解读当初母亲对自己的选择,促使她重新审视自己对母亲的怨。直到她认出了弟弟,并听到弟弟对妈妈评价,唐山大地震后,她妈妈的心也跟着彻底碎了,再也不能愈合……就在那一刻,她尘封了32年的坚冰终于彻底的融化,她说:弟弟活着多好,弟弟能活这多好啊……

观王林诗绘禽图有感 篇9

1993年1月27日南京日报发表了题为《王林诗,金陵画鸡人》的文章。之后海内外众多媒体多次报道了“金陵画鸡人———王林诗”。然而时至今日,未见他将“人”字改为“王”字,似应了其一贯谦逊的性格。不过,再见其笔下雄鸡,用笔精湛,却备觉神采飞扬,跃动于画面,展现出雄强的阳刚之气,宛如血气方刚的男儿,昂首冲天,奋发向上。他还为雄鸡图撰写了一副楹联,“吉运东来浮紫气;雄姿傲跃唱春风。”再加上鸡是吉的谐音,因此他的鸡深得人们喜爱。不少女性将其雄鸡赠给她的男友。那一群群“兰花小鸡”,早已被他打造成自身名片,堪与“2011十竹斋春拍”上,来自扬州文物商店供拍的那幅白石老人所绘的群雏媲美。

他笔下的鸡之家族,小鸡们在前边走,母鸡呵护着紧随其后,公鸡则威武地高昂头颅漫步鸡群之末,一幅鸡之大家庭的其乐融融和谐图。王林诗先生从家禽画到野鸡,足见对鸡的酷爱。

他还画凶悍的飞雕,神味十足,气韵夺人,呈现出一种强者的霸气和王者之风,常为企业家求之。可爱的小猫,十分传神、笔墨线条精到。其笔下的各色的花朵,无论是《鸡鸣黄菊野风秋》的菊色,还是《春意盎然》之紫藤,及至牡丹海棠,均可圈可点,色彩清丽。

吾以为,王林诗先生应当属于花鸟画实力派中坚画家,艺术上已达某种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他色彩感觉很好,画面总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优雅可人,充满生机勃勃的境象。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及深厚的学识。从笔墨上看,其画中的“工”与“写”处理得很好,“工”得精妙绝伦,“写”得笔墨酣畅,展现出娴熟的艺术功力,尽显本人的艺术风格,颇具大家风范,并真正用的上这样的词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实为最具收藏价值的作品。

王林诗先生画上行书也佳,有劲道,飘逸中带古拙,比许多搞忽悠的画家好过千倍。观之现今许多画家,画虽没画好,便毫不羞怯大肆宣传,展览不断,反复炒作,扩张名声,急急杀进市场。而王林诗先生,则一以贯之,追求笔墨之韵味,搭配感觉的色彩,以胸中丰厚之学养,滋润艳丽的艺术奇葩,昂首阔步,宁静致远……他诗词造诣很高,常吟诗作联,作品或在全国获大奖,或被名胜古迹录用。对于其学识、艺术成就,吾觉其一可改款为“中华画鸡王”,展示其绘大画巨画或立轴长卷之风采。他笔下的巨幅《百鸡图》就是其艺术风采和精神气质的最好体现。二应跻身于艺术品市场搏击一番,于艺术,于人生,都不失为一种新的历练,诚如其受邀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绘画时,所感触到的飞天之豪情。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0

看着电一影中房屋倒塌的那一刻,突然觉得人和自然相比,实在是很渺小。虽然人们会利用自然,会预知天气,但面对这样的天灾却束手无策。这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人类能控制,能预知的的灾难。就算以后能够预知,但能阻止或逃避吗?因此,在抗震,救援的同时,也得学会尊重自然。

地震后那个选择的画面,相信许多人都记得。母亲在绝望之中选择救儿子,这对女儿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在当时的社会这也是正常的。并且幸运的是,她的选择是对的,儿子和女儿都活了下来。我们不难发现,人生中有许多选择题等着我们选择,选错一两题没有关系,但错得多了,可能会后悔一生。

不论是地震中的母亲,还 是那对领养孩子的夫妻都有一个共同点:一爱一孩子。地震中的母亲很坚强,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受伤的儿子。当儿子放弃考试,放弃戴假肢时,母亲都给了他正确的方向。那对夫妻也通过对养女的关心与理解和女儿一起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当儿子长大后要独自一人去外闯荡,母亲尽管满眼的不舍,但为了儿子的前途还 是坚决地关上门,面对别人甚至是儿子要她找个老伴的建议,为了死去的丈夫,她都一一推辞,准确来说应该是拒绝。当儿子有钱有车有房时,儿子要为她买新房子,她不同意,也是为了丈夫和女儿,怕他们的魂找不到家。这迷信的话在此却让人十分感动。忠心,一爱一子之心在此处都得到很好的展现。

而那对夫妻对养女的一爱一也不亚于那位母亲。他们理解养女,尤其尊重女儿的意见,这也让养女能很快对他们像亲生父母一样。虽知道自己很一爱一养女,但仍能支持养女去唐山寻找亲人,这一点是很可贵的。

当电一影接近尾声是的那次地震,女儿主动投身到抢救中。一位母亲为了他人的生命竟同意截掉亲生骨肉的一条腿,而往往在灾难过后才发现,人原来是如此脆弱。在截掉亲生骨肉的腿后,原本坚强的母亲在那一刻崩溃。这时,女儿才知道当年母亲也是一样一爱一她。

观《新闻大求真》有感 篇11

为此在三月最后一周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国家教育一司特别拜托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组制作了几期有关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节目。

据相关资料表明百分之八十是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溺水所导致的死亡,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中小学生,并且溺水死亡的人几乎都会游泳。之所以会溺水,是因为他们不重视自身安全,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擅自到野外的水库,湖泊游泳。

并且他们对急救知识掌握的也不到位,没有安全意识。下水前不做热身运动,在加上水温差大,下水后很容易就会腿抽筋;野外的水库,湖泊中杂草丛生,如果被水草缠住,不及时处理的话,很快就会溺水;有一些过度疲劳后就下水,也会导致腿抽筋。所以每年都会有人因为溺水而亡,就是因为他们不重视自身的安全。

除此之外溺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野外的水库,湖泊的地势错综复杂,断层陡坡过多,水中淤泥也很多。

当然急救方法也有很多,如:1、有人溺水时,要先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后,立即检查口腔内、鼻腔内有无淤泥和杂物,迅速进行吐水急救,同时自己或找他们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者右腿膝部跪在地上,左腿膝部屈曲,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救护者左膝上,使溺水者头部下垂,抢救者右和按压溺水者背部,让溺水者充分吐出口腔内、呼吸道内以及胃内的水。

2、心跳停止,立即让溺水者仰卧,用拳头叩击心前区1—2次,用力要适当。然后,双手重叠放在溺水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有规律不间断地用力按压。按压时双臂绷直,频率要达到100次/分,深度为5厘米(儿童为2 ̄3厘米)。直到能够摸到病人颈动脉搏动时停止。如果只有一个救护者做心肺复苏,每按压心脏30次,向肺内吹气2次,如此循环。经过现场急救后,迅速将溺水者送到附近的医院继续抢救治疗。

当然,下水救人也有注意事项,如:1、拨打119向救援人员求助,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2、从溺水者后方进行救援,让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3、如果手边有工具,比如竹竿,漂浮物什么的可以使用等。

观19大有感 篇12

关键词:伺服控制器,增量轴编码器,好烟计数传感器,调头盘,PLC

0引言

ZJ19B卷接机组的大流量驱动中,调头盘的内、外排传动带通常使用电磁离合器驱动方式, 其维修量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日益显露,已不适合目前高速机组的生产要求。 技术改进过程中,采用伺服控制系统取而代之,增大了传动扭矩,克服了烟支爬行和拥堵的现象,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1伺服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由于调头方式的不同,ZJ19B卷接机组的大流量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分为TTO和TTI两种形式。 以TTI为例,技术改进后的安装:内、外排的传送带输入轴的端轮分别安装一台伺服电机,借助于原机械结构,制作对应性的固定装置以安装伺服控制器和伺服电机。 另外引入一个增量轴编码器安装在接装机最后传送辊的同心传动轴一端上,调整好转子转动的角度,从增量轴编码器取出与机器同步转速跟踪脉冲增量信号,反馈给内、外排相应伺服控制器。 伺服控制器将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同步驱动调头盘的传送带,实现精确跟踪机器速度,高效率输送内、外排烟支的目的。

伺服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2伺服控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采用原电磁离合器工作输出点的驱动工作电压(+24VDC)作为各自伺服控制器的使能信号。

使用1A9F38(spare POWER)适配成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电源,改成220AC工作电压(在机组主电控柜里面改动)。

内、外排的工作原理相同,以内排为例工作状态包括:

(1)空运转状态。 卷接机组空运转运行时,增量轴编码器产生相对应的增量脉冲, 传输到伺服控制器, 这时卷接机组没有生产烟支,PLC的O12.8输出端口也没有输出信号(电压+24VDC),所以伺服控制未接收到同步使能,调头盘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 若在人机界面选通“接装机排空”功能(见图2,界面中第18项机器状态指示标志“红色“变”绿色”),则PLC的O 12.8输出端口就有同步使能输出,此时,增量轴编码器也产生A相增量脉冲并传给内排伺服控制器,伺服控制器发出伺服指令;伺服电机接到伺服指令之后运转起来,驱动调头盘的传送带以实现烟支排空。

(2)实物运转状态。 卷接机组生产过程中,当烟支到达接嘴机最后传送辊且触发了好烟计数传感器时, PLC的O12.8输出端口给伺服控制器的提供同步使能。 伺服控制系统在增量轴编码器A相增量脉冲和好烟计数传感器触发脉冲的共同作用下,驱动调头盘的传送带,实现烟支流量的同步运行控制。

3设置和调整

内、外排伺服控制器的控制模式均设置为单一的 “位置控制模式”。

3.1设置

操作MODE键到参数模式, 结合SHIFT键、UP/ DOWN键、SET键可设置所需要的主要参数:

(1)参数P1-01中选择“Pt模式”,即设为 “位置控制模式”。

( 2 ) 参数P1 - 44 、 参数P1 - 45分别设置电子齿轮比分子(N1) 和电子齿轮比分母(M) 的初始数值。

(3)参数P4-05点动状态下设置数值, 驱动伺服电机以确定其反时针转P (CCW);因为内、外排传送带的运行方向相反,外排伺服控制器驱动伺服电机确定电机逆时针转N(CW)。

3.2调整

生产烟支时,根据烟支流量料位堆栈高度判断内、 外排输送带速度的快慢,适时调整伺服控制器速度变比, 即调整电子齿轮比分子N1和电子齿轮比分母M的设定值。 若烟支流量运行过慢或者料位堆栈高度过高,逐渐调整使“N1/M”数值减小,直至合适为止;反之,则增大。

4结语

ZJ19B卷接机组中的大流量驱动采用伺服控制系统后,具备操作简易、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同时降低了维修费用,减小了原辅材料浪费。 达到了确保机组稳定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二民,储国海.卷烟机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李辉《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3

安靖镇沙湾学校八年级一班学生:李辉

联系电话:***

本来是个平静和谐的世界,每个人都过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突然有一天地震来了,美好的生活,美丽的梦破碎了。

在《唐山大地震》中主要着眼写一家人,地震带给他们的痛苦和艰辛。这一家人一共有四个人,女人有一个疼她爱她能干的男人,男人有一个一心一意爱他的妻子,还有两个乖巧的孩子。两个孩子是龙凤胎一男一女,女儿是姐姐,男孩是弟弟。

本来一家人虽然不富有,但是过的却很快乐。突然地震来了,打破这一切。地震夺走了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还把她的两个孩子压在了废墟下。当她逃生后,知道了两个孩子只能救出一个时,她痛不欲生!她多么希望两个孩子都能救出,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可是命运捉弄了她,让她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她没有办法,再不救出的话两个都救不了了,她不得不做出让她痛苦一辈子的选择——救弟弟。这时候躺在废墟下的女儿流泪了。

地震过后,谁也没有想到她的女儿居然还活着。当两个孩子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还活在自责中,心碎了一地,记得她最常挂在嘴边的是:“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在看《唐山大地震》的过程中,我就在想:“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我又会怎么做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当她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她不管怎么选,最后最伤心的还是她,因为母亲是无私的,只要是她的孩子,她都爱。当我看到母亲做出艰难的选择和女儿的流泪。我的心灵被震撼了。

如果那个女孩知道明白这些的话,我候那她当听到“救弟弟”时就不会流泪了。当然这也不能怪她,因为她当时还小。这不是母亲的错也不是女孩的错。要怪就怪地震的无情,为什么要让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看到这里时,心里不知怎么想起了这样一句歌词“怨莫怨中是含泪的一瞬间”。我想它要表达的可能是“不要怨你的母亲,回过头去想一想,其实她也很爱你。”

当地震过后,她只剩下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和一颗破碎的心,她的丈夫死了,她以为女儿也死了。她把她儿子当成了她最后的精神支柱,当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可是这一刻她的婆婆也就是孩子的奶奶,还要把她最后的精神支柱带走,带走的时候,她一个人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望着,虽然她没有说什么话,但也可以看出,她有多么地爱她的孩子,对她的孩子有多么地依依不舍,这一刻,让我感觉到了母爱的伟大。从内心到大脑,虽然当时天气不冷反而有点热,但我的身体却在抖动。

每年她都会带着她的儿子来给丈夫女儿烧纸钱,跟他们说自己现在住房哪儿,几街几路哪儿有弯道„„说的清清楚楚。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多余的,因为他们已经死了,给他们说也是白说,可是对她来说,这些是她必须说的,不然她会觉得对不起丈夫,因为是丈夫救了她,她也会觉得对不起女儿,因为最后时刻没有选择救她。她希望丈夫和女儿的灵魂能找到回家的路,虽然这些在我们看来,这些都不是她的错。但她认为自己愧对他们。在这位伟大的母亲面前,她使我感到了家人的爱。使我想起了父母平时对我的爱,而我却没有好好地珍惜。我真希望世上有后悔药,可以让我再重新去感受和感恩。人呀!只有当真正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当那个女孩明白了这些道理,知道了其实母亲也非常爱她,当初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迫不得已。回去和母亲相认了。那相认的动人场面,让我知道了在家人面前没有什么可怨可恨的,因为只有家人才是最爱你的。

作文: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4

在假期里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我被这部电影吓着了,连上到桥上,都觉得是摇晃的,这唐山大地震也太吓人了吧!你们也和我去“体验”“体验”。

在火车道上空飞着许许多多的蜻蜓,快速的风起来,那是大地震的前兆,在1976年7月27日夜晚天紫了,渐渐暗了,地幅度大的摇晃起来,房屋裂开了,方达和方登他们俩是龙凤胎,因为他俩的爸妈都睡在车上说以没伤着。方达和方登被埋在一块水泥板上,救援人说只能救一个孩子,他俩的妈想了很久,犹豫了很久,最终选着救弟弟,姐姐听了伤透了心,后来俩都救出后,妈妈以为姐姐已经死了,结果在下雨时把姐姐淋醒了。方登有了继母和继父,她子要一想起自己的亲生母亲选择救弟弟她就会头疼。后来他们俩长大后,汶川大地震是他俩都在救援,当时他们俩不认识,在吃饭时方达在和同事讲当时唐山发生地震的事情,方登凑巧听见了,跟方达回了家,他俩的妈高兴极了,并且遵守了30年前的约定,说明天给你买西红柿,方登热泪盈眶,从此他们快快乐乐.....

观19大有感 篇15

一、纯美的故事

一个纯美的故事,必须要有动人的文字。“静秋,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知道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静秋,我不能等你1年零1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看《山楂树之恋》,真正让人感动的并不是静秋和老三之间的感情,而是老三的付出,那种心甘情愿、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付出。他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希望和鼓励,他默默地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着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真了,自己却得白血病去世了。似乎冥冥中觉得纯洁的爱情要求的是适时的死亡,一个人永远活在另一个人的记忆里。影片的男主角——老三的骨灰最后是被埋在了这棵山楂树下,而山楂树这个天然道具则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影片最初部分,是静秋一群人在去西坪坝的途中,村长向他们介绍这是一株开红色花朵的山楂树,他说,这棵树原本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无数抗日英雄被杀害在了树下,他们的鲜血流进了地下,这棵树就开红花了。但不知为什么,静秋的脑海中总有一种幻觉,隐约中看见一个身穿白衬衣的英俊小伙子正站在山楂树下等待自己心爱姑娘的到来。这样一个带有幻想的、诗意般的开头奠定了全篇的叙事风格,纯美幽静,像一杯静置桌前的清茶,慢慢地散发着幽香,让人回忆起那真真切切的存在着的单纯美好。绿色是大自然中常见的颜色,绿色的环境充满着宁静、希望、青春、纯洁的美感,这为静秋和老三之间的纯真的爱情故事设置了最佳的背景。初次见面时,静秋被老三边拉边唱苏联歌曲《山楂树》吸引;两人过河时,老三想牵静秋的手,但静秋不肯,最后老三找了一根树枝,牵着她走过了河;静秋偷偷尾随长林到河边,当船已开出好几里的时候,躲在一旁的静秋忍不住发声提醒长林核桃袋里有钱,船上的老三看到静秋,直接跳到河里,趟水过来,把钱塞给静秋,让她买运动服;老三送静秋一件泳衣,两人在河里游泳之后,躺在一块聊天;在树林中的亭子里偷偷约会,老三穿上大衣,把静秋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取暖;在静秋家里,走之前老三重新帮静秋包扎脚;两人隔着河依依惜别,用手比划着拥抱的姿势;“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说我一喊你就出现了吗?”弥留之际的老三,流下了最后一滴泪等等。许多年过去了,其中美好的和悲伤的画面,如泉水般,依然甘甜溢满静秋的心房。就算那段淹没在时光里的青春爱情往事被时光积上厚厚的尘埃,就算老三已不在这个有思念会开花的国度,就算这份爱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在老三离开后,又何妨呢?时间可能会淡化过往,却无法隐没一段往事。那早已泛黄的旧照片,是静秋和老三曾经执着相爱的印证,真正的爱是活在记忆里永远不会老的。穿越时光的罅隙,当静秋再次从影片中记忆老三的模样时,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幸福、单纯、快乐。

二、唯美的画面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导演张艺谋这回撇弃了他惯用的“浓墨重彩”,而是围绕着主人公形象和生活原色进行塑造,以简朴、含蓄、内敛的手法返璞归真,呈现出梦境般的画面感,不动声色地引领观众走进那个特殊的知青年代。淡雅的色彩,优美的画面,叙述了一部关于青春、关于初恋的故事。之所以纯美,与整个影片色调柔和、清新平淡和静秋的纯洁无无瑕、老三的阳光灿烂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林阴路上,阳光穿过树叶照射到地面的斑驳轨迹,老三单手骑车载着静秋的画面:白色的衬衣、柔和的阳光斜照大地,给人一种欢快明朗的感觉,伴随着纯净的音乐声,弥漫整个心际。这种青春的气息,仿佛把观众带回到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再次体验那份纯真与快乐。

《山楂树之恋》中唯美的画面比比皆是。晨曦时分的山楂树,薄薄云纱似的天雾笼罩着大地。当老三和静秋在一起时,往往是以绿色或白色的色调为主,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暗示出他们之间青涩、纯真的爱情。在静秋渡船时,观众能看到的只是一张蒙眬、美丽的侧脸,这样的画面更给影片增加了一份蒙眬美。青山绿水间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抹清瘦的身影,一道跟随着的步伐,让人油然而生一番诗情画意。春天的气息不也印证了他们纯真的爱情吗?无需任何华丽的场景和布局,唯美的画面和两张清新纯真的面孔早已演绎出了那个浪漫、悲惋的爱情故事,让人在刻骨铭心的同时感受到了久违了的纯真。张艺谋导演在这点上是成功的,他以使画面有生气、美化构图的审美效果为出发点,渲染情节。

三、纯净的音乐

《山楂树之恋》的故事结局残忍地让老三得白血病死掉了,结局的悲凉,也由此奠定了电影悲情的基调。音乐在这里,为了烘托氛围,它是画面的外延,帮助画面的表达更加的丰富饱满,更充满感染力。返璞归真的旋律,在山楂树下悄悄话似的音乐,向人们娓娓道来那段曾经洒落在民间的,简单、真实、如诗一般的爱情故事。

在树枝牵手那一段,老三想牵静秋的手,静秋不肯,最后老三找了个树枝,牵着她走过了河。随后老三一边走一边顺着树枝慢慢地把手向后移,最终牵到了静秋的手。观众不会觉得老三想牵静秋的手是多么有心计,因为音乐在这里适时插入,不仅呈现出了两人之间羞涩的感情,更给人一种美好的、遥不可及的真诚和单纯。静秋探望完病中的老三后,老三目送静秋抵达河对岸,但两人仍依依不舍,并用手比划着拥抱的姿势。这时的音乐似乎暗示了悲剧的即将来临,老三和静秋仿佛宿命般地联系在了一起,又宿命般地注定要分离。老三早已预料到了死亡的降临,他想在这最后一刻能再看静秋一眼,他对静秋说过:“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是的,在老三的精神世界里,静秋是他在这个世上生命的延续,他要静秋帮他好好地活着,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相信希望的存在。整部影片,配合着婉转凄美的音乐,不仅冲击着人们的耳膜,更洗涤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隐晦而含蓄的感情,就像静秋和老三白衬衣一样的纯洁,白色充满了遐想的空间,而音乐则撩拨人的心弦。纯真的爱情,让人深深地沉醉,纯净的声音,让人久久地回味。如此,意境深远。

《山楂树之恋》这部影片的音乐以爱尔兰风笛为主,声音非常干净,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样,纯净而美好,带给人难以释怀的美——愁苦中的美。

看完整片,很容易让人想起多年前韩国的一部电视剧《蓝色生色恋》,因为老三的离去也是跟一棵树有关。轻若飘渺、蒙蒙眬眬、若影若现,散发着忧愁的气息,似乎悲剧的结尾更能引起人们的沉思。影片的结尾处穿着红色衣服的静秋在老三的病床前,泪流满面地不停说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说我一喊你,你就出现吗?”弥留之际的老三,眼角流出了眼泪……

“每一次你仰起慌张的脸,看云起云落变迁,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等不到白首,你还在怀念,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对于80后的我们,早已耳濡目染了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但看完影片后,这种纯美的爱情,似一条涓涓细流流入我们的心田里,久久不能自拔。

摘要:文章通过对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故事情节、画面和音乐三个方面的分析,阐明电影始终围绕着“纯爱”这一主题来进行叙事,这种爱是一种久违的、炽热的、真挚的感情。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纯美,唯美,纯净

参考文献

[1]邱云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上一篇:年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评高级经济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