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习题课

2024-09-29

如何备好习题课(精选11篇)

如何备好习题课 篇1

一、目的性

每一堂课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 从习题课的特点出发, 要反映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既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点和弱点。只有目的明确, 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例如《平抛运动》一节设计习题的目的,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平抛运动是仅受重力且重力为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是运动的分解; (3) 注意速度偏向角与位移偏向角的区别和联系; (4) 解决平抛运动问题要注意画出草图, 充分利用几何关系。

二、渐进性

物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不是解决几道题目, 临时突破所能奏效的, 必须遵从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的原则。如学过《牛顿运动定律》一章后, 安排如下练习:斜面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 物体B放在A的斜面上, A、B均保持静止状态, 试分析地面与物体A间是否有静摩擦力?

解决上述问题后, 可给出以下问题让学生练习: (1) 在上题中, 其他条件不变, 若B在A斜面上匀速下滑, 那么地面与A间是否有静摩擦力? (2) 在上题中, 其他条件不变, 若B在A斜面上加速 (或减速) 下滑, 那么地面与A间是否有静摩擦力?若有?设B质量为m, 斜面倾角为z, 下滑加速度大小为a, 则摩擦力大小方向怎样?

三、启发性

这里包括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所选习题要有启发性, 让学生潜在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独立探索中有所发展和体现。二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设计一系列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的阶梯, 使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后设计这样的例题:长为L的细线一端连接质量为m的小球, 另一端悬于O点, 不计空气阻力作用, 求解下列各问:

(1) 将线拉直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球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 (设球运动到最低点为零势面) , 此时A球速度大小多少?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线上拉力多少?

(2) 若在O点正下面二分之一处固定一光滑小钉, 从图示位置至少给小球多大初速, 小球能恰好到达O点?分析线接触钉子前后瞬间, 线上拉力、角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读完题后, 似乎无从下手, 可引导学生沿如下思路逐步分析: (1) 小球怎样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哪些力作用及作功情况。 (2) 小球恰好到达O点是否有其他条件? (3) 小球碰到钉子前后, 运动半径有何变化?速度有何变化?

四、示范性

习题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物理语言的应用, 物理符号的书写, 图表、图像的描绘, 解题步骤的表达, 运算的准确性等, 都要规范而整洁。更重要的是审题方法, 找隐含条件, 找解题突破口, 分析并寻求各信息间的关系直到问题的最终解决, 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典型性

要求习题所选内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起到以“点”带“面”, 以“少”胜“多”的作用。同时, 要根据学生常犯错误、薄弱环节来选题, 做到正本清源。

六、综合性

如何备好函数概念课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于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1)教学目标:

1)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对应和映射概念、理解函数的近代定义、函数三要素,以及对函数抽象符号的理解。

2)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如: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加强函数教学可帮助学生学好其他的数学内容。而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基石。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函数的近代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函数近代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

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档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二、教材的处理

将映射的定义及类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 函数的定义,是以集合、映射的观点给出,这与初中教材变量值与对应观点给出不同了,从而给本身就很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难点,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运用引导对比的手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使学生真正对函数的概念有很准确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学生自主预习为辅。

依据是:因为以新的观点认识函数概念及函数符号与运用时,更重要的是必须给学生讲清楚概念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样才能使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运用在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结构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为学生能学好后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程序

学 法:

〖课程导入〗

通过举以下一个通俗的例子引出通过某个对应法则可以将两个非空集合联系在一起。

例1,把高一(12)班和高一(11)全体同学分别看成是两个集合,问,通过“找好朋友”这个对应法则是否能将这两个集合的某些元素联系在一起?

〖新课讲授〗

1.接着再通过幻灯片给出六组学生熟悉的数集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它们的共同性质(一对一,多对一),进而给出映射的概念,表示符号f:A→B,及原像和像的定義。强调指出非空集合A到非空集合B的映射包括三部分即非空集合A、B和A到B的对应法则f。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从A到B的对应是否为映射的关键是看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通过对应法则f在B中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

2.巩固练习课本52页第八题。

此练习能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映射可以“一对一,多对一”但不能是“一对多”。

例1,给出学生初中学过的函数的传统定义和几个简单的一次、二次函数,通过画图表示这些函数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是特殊的映射,进而给出函数的近代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使得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它包括非空集合A和B以及从A到B的对应法则f),并说明把函f:A→B记为y=f(x),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或f(x)]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并把函数的近代定义与映射定义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函数与映射的区别与联系(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

再以让学生判断的方式给出以下关于函数近代定义的注意事项:

(1)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

(2)f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3)f(x)是一个符号,不表示f与x的乘积,而表示x经过f作用后的结果。

(4)集合A中的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唯一性。

(5)“f:A→B”表示一个函数有三要素:法则f(是核心),定义域A(要优先),值域C(上函数值的集合且C∈B)。

〖讲解例题〗

例1,问y=1(x∈A)是不是函数?

解:y=1可以化为y=0•x+1

画图可以知道从x的取值范围到y的取值范围的对应是“多对一”是从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所以它是函数。

[注]:引导学生从集合,映射的观点认识函数的定义。

〖课时小结〗

1.映射的定义。

2.函数的近代定义。

3.函数的三要素及符号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4.函数近代定义的五大注意点。

〖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

书本P51习题2.1的1、2写在书上,3、4、5上交。

如何备好课编写劳动技术课教案 篇3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备好课编写劳动技术课教案是我们每位劳动技术课教师研究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一、怎样备课:

什么是备课?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

我们知道每次教师要较好地完成课时备课,总是经历一个人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

通常教师备课之初不应急于编写教案,首先第一步要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教学资料,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收备课信息,第二步是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

二、教材分析:

1、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年级全体学生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针对“课题”,从知识层面,发展趋势,科学与技术,教书育人的价值,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等方面,综述其教育教学价值。

2、内容分析

简要论述“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体验,确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具体、适度、具有可操作性。以选择的《课题》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设计与技术制作,工具使用技术,信息收集与处理,识图,交流、评价、情感、价值观等。

三、教学设计:

突出“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由于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体现教师的风格、教学艺术,综合选用教学方式,恰当运用教学媒体等。讲求实效。

四、教学思路 简要阐述“教学设计”的思路。或者说:教学设计遵循的教育理念,体现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方式、方法等。

五、教案编写的内容

(一)课题(说明本节课名称)

(二)教学目标

1.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2.全面(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方法目标、情感目标);参考高中劳技大纲三个教学层次的要求 3.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教学设计起着导向作用,那么我们在编制劳动技术课教学目标时主要依据是什么?要弄清劳动技术课的课程新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1.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2.准确且表达清楚。

教学重点:要求突出重点。(即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或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教学难点:要求找准。(既在学习掌握中难以做到的)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或教学流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对技术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因此,在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如何为学生主动学习大胆实践创建条件,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中成长?

教学过程设计的表述形式,由作者自己确定。可以是表格形式,、也可以是叙述的形式,或者采用其它形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形式,要求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很好地建构自主学习的平台,起到引导、指导:帮助、鼓励、促进的作用。恰当选用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讲求实效。使起点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一定的提高。各种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 1.环节完整、结构合理,层次清楚

2.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符合学生实际详略得当 3.教学思路清楚(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4.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恰当;

5.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体现知识形成过程; 6.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教学是师生互相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确定教学方法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确定了教学任务之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成为了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劳动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参观法、模仿法、练习法、实习法、“示范——模仿”自学——发现“指导———实践”这三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教师及时指导点拨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做为教师应做好“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四个过程的准备工作。“导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做为教师应把“导趣”放在首位,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把“导创”位于收尾处。这是因为一节课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是一节课的最终目标,也是教师进行成功教学所应抓的重点。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信息要多项交流。在这里强调

教师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给学生发展空间。要以学生操作训练为主线,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启。教师的导是引路而不是“走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自动脑、动口、动手,把教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变成一种技能。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达成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要利用教学过程中每个程序特点,落实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及时指导、诱导、引导、点拨、启发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还要明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通过实践学会的,俗话说“看过不如做过”、“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能力发展的潜在性、个性发展的差异性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空间和时间。既通过教师指导、点拨,使学生动脑袋动起来思考问题,手动起来实践操作,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目标要求。

3.遵循劳动课的教学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其他环节都是为其服务。课堂导入是为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动机和兴趣,既精神准备;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学生动手操作前所需要进行的“军事演练”既模拟训练。如明确操作步骤,明确工具使用方法,明确操作安全等。可以说这三步是学生操作前从精神到物质,是从方法、步骤等方面的准备,所以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并借助一切可利用条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途径,为学生操作做好一切准备;提供动手环境和条件,使其能安全地、有序地进行操作,并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帮助,指导,使其达到预期目标。

4.重视教学反馈,调控环节的设计。

教学反馈是最终检验“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既了解、评判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反馈和信息交流渠道的设计,特别是加强对劳动成果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课堂小结的设计。可采用个人作品展示,小组评比,个人谈体会方式。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时机,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多边合作,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尊重理解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经努力都能感受的成功的快乐。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人格形成过程的培养等。

5.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动手能力的培养。6.导语的设计重在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教学情景。

导语 在课堂上体现揭示本节课所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迅速地集中注意力,将思维进入新课的教学上来。因此,导语设计手段要直观,形象,具有趣味性,而且简明扼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7.改进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设计方案与技术工艺的标准,对照标准自我评价与交流,在交流中可以发现问题,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在实践性学会反思在交流中学会自我改进并完善技术设计与技术操作,掌握基本方法要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宜多使用赏识、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注重发展性评价。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与技能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方法灵活多样,除学期考核测试,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专题活动、相互交流、作品评定、自我评估、日常观察等多种形式;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本人,评价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者还包括教师、家长、其他有关人员和社会有关部门,实现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时多用“谁做的跟老师不一样?” “谁做的和大家不一样?”“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六)课后小结:

教师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从教育教学研究层面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规律的东西。

(七)教案的完整性

教案结构完整(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

教学过程、练习和作业、板书设计、课后追记和自我评价)。

(八)教案的表述与书写

(1)表述准确、简练,详略得当;(2)字迹工整,图表美观、规范。

(九)课后反思

课后教师应作自我分析:

1、把教学方案与课堂实施的实际紧密联系,发现其中的成功之处、缺憾之处,以及应注意调整或是找到失误的原因等,可以采用笔记形式,也可逐条分析,一一写出来,日积月累,将是一笔财富。

2、由于时间等原因不能及时分析,可以追记的方法,只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记录,日后再做整理。

备好课有效课堂教学感悟 篇4

(西双版纳州第一中学物理组 杨晓刚)

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在本校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期间,我不断结合实际进行实践,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心得体会做以小结。

有效课堂上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标。每个教师上了无数节课,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上的每节课都有效吗?有没有低效无效的时候?低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要有效 教学目标的高效应包括:

1.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

2.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策略要有效

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这种环节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让它占用我们的课堂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

3.教师应做到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

4.问题的设置要追求高效。问题的设置往往反映出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深刻性、层次性、启发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问题还可以是课前提问(学案),也可以是课后问题,尤其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变换问题。总之,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创造学生敢问,敢说,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的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5.有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管理。有效管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设法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要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及时解决课堂上学生遇到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要有效评价和反馈,多采用鼓励性评价。

三、教学手段要有效

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的教学手段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充分“联系生活”

1.突出“重点、难点”: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2.充分“联系生活:这既是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知识,关注物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五、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

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备好习题课 篇5

三原南郊中学宋同乐

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打破旧的模式,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教学民主关系,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给学生创造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让素质教育得以走进课堂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信息交流量大的习题课是最应该作到的,但实际上却是作的最差的。

首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师生应当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相互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建立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趣盎然地发挥想象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大凡氛围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师绝不是板着面孔的,而是和蔼可亲的。只有这样才可能循循善诱,学生才能在心境放松,全神贯注于学习之中。试想,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对学生说过几个请字:“请”同学回答问题了吗?“感谢”同学把他或她的见解拿出来分享了吗?为同学的精彩表现鼓掌、喝彩、树起你的大拇子了吗?也许我们在赛教课、公开课、示范课时会注意,的在平时往往被忽视,这至少说明我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正是我们忽视的言行却最能焕发起学生的自信,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促使他们热爱学习。可见,我们经常在细节上、在不经意间放过了发现、培养人才的机会,这是多么可怕的疏忽呀!习题课是最需要不断地宽容,不断地激励,不断地欣赏而进行信息交流与评价的,可见,这是上好一节习题课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课堂评价要适度。不能在课堂板着面孔,更不能一味迁就学生,使课堂失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纪律性都要及时、适度的评价、引导,因为只有及时适度的评价才是有效地评价。为达到上述目的,我在习题课教学中注意进行幽默化评价,既调节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比如,对上黑板做题的同学的评价分数采用变行的分数:80分写成并解释为“合页饼加鸡蛋,吃了更需加油干”;75分写成解释为“75,劲要足,奋起直追”。这种评价使学生在善意的批评中得到鼓舞和激励。

第三,民主、和谐的课堂应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一节课既不能是教师一言堂,也不能只是极少数学生精英的舞台,教师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人人有机会人人才会去积极准备去抓住这机会,否则,当大家觉得自己没有机会表达自己思想时,谁还愿意去尝试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学习的兴趣从何谈起?教师面对的是集体的消极等待和观望,课堂会有多高的效率?本人在习题课才用“集中反馈两步评价法”,即学生分组或个别答题——同学评判——师生共同评判。这样,学生参与面大,机会均等,有助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每一个学生融入课堂。

如何备好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 篇6

一、备好知识线

每节数学课都有一定的知识点要传递给学生,从知识的生长性来看,小学数学知识可以分为:起始知识,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终结知识。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分,可以分为难点知识和易学知识,也可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要读懂一节课的知识点,必须先独立反复读教材,做教材中的数学练习,也要做辅导资料的习题,在此基础上自己列出知识点,再参考教参资料,对照教材再看读懂了多少,经常这样做可以提高个人快速读懂教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需看看其他版本的教材是如何编排。在此基础上列出《确定位置》这节课的知识点:

1.结合情景,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 (隐性知识)。

2.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显性知识)

3.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兴趣。(隐性知识)

4.数对表示位置的唯一性。 (隐性知识)

5.数对(0,0)表示原点。(隐性知识)

知识挖出来后,要把知识点用2~3个有趣、生活化的情境串起来,这里需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把知识的难点分配到每个情景里面,情境的选择要符合“精而少、趣而实、活而简”的原则。突出教学重点处是否有教学高潮,突破难点的手段是否新颖有效。在这个环节上很多教师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搜来的很多好的教学片段,全部搬到这节课来用,不会取舍,结果试教效果不佳。这样做好比把众人身上突出的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却丑态百出!因此,数学知识点之间要体现整体性、协调性,自然性。

例如:为了教学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上课伊始,我请同学们找数学课代表的座位在哪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交流碰撞,发现表示一个人位置的方法很多,而通过对比,发现数对确定位置的表示方法比较简洁。

又如:《确定位置》一课,教学数对确定位置具有唯一性这个隐性知识,我是这样做的:下面的数对表示谁的位置,如果是你的请起立。数对:(4,3)(5,6) (5,7)(4),(4)是谁?请起立!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认为是第四组同学全部起立,也有的认为是第4行的站起来。也有的说不能有同学站起来。为此展开辩论,通过辩论得到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即表示第几组,第几个人。而一个 (4)不是数对,只有一个数字不能确定位置。在这过程中,把知识点埋在练习当中,教师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二、备好情感线

备好教学的情感线容易被许多教师忽略,如果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骨架”,那么,课堂情感是课堂教学的“血和肉”。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好的公开课应该在一种和谐、宽容、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师生之间充分享受这个交流互动的幸福时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中,将数学课程“四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把情感态度定位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刘兼教授在《如何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提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判断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不能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因素。教育的理想就是使所有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发挥情感教学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确定位置》这节课中,我创设了这样的师生交流情感的小活动。

1. 上课伊始,问:今天上课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学生各抒己见。我说:“相同的是我们上课回答问题要:声音响亮、自信大方、有理有据”。能做到吗?

2. 我们班级每天帮助同学们收作业的是谁?对,数学课代表是老师的好帮手,也是同学的勤务员,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说出他的位置吗?

3. 我特别准备了三类精美的星星奖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它们分别是勇敢星,倾听星,智慧星。用来表扬不同层次的学生。

4. 教师利用充满爱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激励、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动力。

5. 这节课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请你站起来,一起回答这个问题,等等情感交流活动。

这些精心设计的情感交流的小环节,使课上得轻松,在欢声笑语中下课,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模仿,最喜欢模仿老师。大量实践结论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才喜欢这门课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那么思维、记忆等机能都会受到压抑和阻碍。

三、备好教学组织形式线

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写出来了不一定就能上好,还需要备好课堂的组织,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10~20分钟,而一节课有40分钟,因此,组织合理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让课堂动静分明,课堂教学节奏张弛有度,让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作用,互相转化,提高学习的效率。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个人素质很高,上起课来却总显得很无聊,整个课堂沉闷,学生做自己的事情,课堂一度失控,参与面低,互动少,教学效果不佳。

同样,许多教师听了一节名师的课,就想“东施效颦”,结果挫败而归。究其原因,没有备好教学组织形式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小学,课堂组织教学形式是最高的教学艺术,如何细化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服务呢?

首先,平时课前要训练一些常规,如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自信大方、有理有据。

其次,在大班级组织的教学形式下 (在整个班级组织的教学形式下),可以适当安排小组学习、个人独立学习的学习形式。把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这节课时,告诉教师数学科代表的位置,采用的是个人回答的形式教学,我一般会先请中下生回答,再让中等生和优生补充答案的教学顺序,这样做的好处是低起点,让所有孩子都有话可说,拉长了教学的过程,优化了教学的结果,这就是教学组织的细节。之后采用独立学习,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他的位置表示出来。在反馈的基础上,小组内说说你比较喜欢那种表示方法?理由是什么?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孩子学习主动性,又照顾了孩子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

四、备好教师语言线

教师运用学生喜欢、熟悉、幽默风趣的语言能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也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语言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巧妙地应用课堂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语言可以分为:问题语言、激励语言、课堂气氛语言、肢体语言等,这都是备课时需要精心准备的。特级教师的课堂美,其中一个就是美在他的课堂语言。这些美的语言90%都是他事先背得滚瓜烂熟的。还有10%是来自平时的积累,临时发挥生成的。下面谈谈如何备好问题语言、评价激励语言、情感交流语言,课堂气氛语言。

1. 问题语言。

数学课就是要解决一个个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简洁、清晰、准确。数学课堂的起始问题空间要大,难度适中,让孩子跳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让所有孩子都有话可说,可以参与。

在知识达成的过程中,问题语言要精准,问得更细,可以反问、追问。还可以结合孩子回答问题的结果,以童真的形式质问孩子,会显得亲切,自然。

2. 激励语言。

评价激励语言是课堂教学当中的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可以使得班级充满正能量,让一个班级的孩子有一股凝结力,让他们在求学路上走的更远,体现教育的育人功能。教师也要备几种课堂评价语言,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该如何评价,他回答好该作何评价,答非所问又该如何评价,都需要教师备好评价语言,因为它会影响后面回答问题同学的积极性。

3. 课堂气氛语言。

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篇7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例题的安排难以达到示范性,习题的安排也缺少典型性,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也有困难。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有盲目性,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探求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开拓思路,勾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

三、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探究问题所含知识的系统性

解题之后,要不断地探究问题的知识结构和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地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的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

四、整合知识,创新设问

要让学生明白,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许多表面上看似无关的问题却有着內在的联系,解题不能就题论题,要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要质疑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他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地设问?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和中,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大有裨益。

五、回顾与反思是解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目,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環节,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解题后改进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解题后继续飞翔。

如何备好初中英语课 篇8

备课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我在阅读青年教师的教案时,发现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他们的教案准备得都很充分,有的可以说是相当细致,连课堂用语都写得很清楚。为准备一节课,七、八页教案写得密密麻麻。但是我发现他们备课时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东西,即《课程标准》。

由国家教委修订的新《课程标准》中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每学期初,我们教研组都组织教师对该《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可惜的是一到具体实践中就有些“离谱”。

一、青年教师出现这些偏差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对《课程标准》学习不够、领会不深。若是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对于上述问题,《课程标准》中有详尽的论述:语言首先是有声音的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言是口语的记录,是第二性的。培养听说能力有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和提高读写能力。我们在准备教案时,一定不能忘记这个根本原则。

可能我们有的同志对此持有异议:我国在校的中学生将来能升入高等院校者,比例较低。能真正从事外语工作或出国进修、深造的就更少了。听说能力再棒又有何用,不如多教学生一点单词、语法,再说《课程标准》中也说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看法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但《课程标准》有一条是这样说的:要在听说训练有一定基础以后才逐渐向阅读训练侧重,否则事倍功半。总之,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用《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此处借用我国的一个成语“纲举目张”来说明这个问题真是再贴切也不过了。

二、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学生”。我们青年教师刚走出学校不久,书生气较浓,面对压力较大的工作,急于取的好的教学成绩,所以力求能和每一位同学相处好,使学生对老师有好感,对英语有兴趣,不难看出学生喜欢上年轻老师的课,因为老师更像他们的大朋友。青年教师这样做本来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但事情往往并不是这样。众所周知,谁都愿意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很多人、尤其是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不足暴露于人,所以表面的热闹并不能使学生和老师互相有真正的了解,老师还是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了解学生比了解教材更加困难,因为教材是相对固定的,而学生的思想、情绪、兴趣乃至表现却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都对他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大多数青年教师在编制教案时均能很好地钻研教材,尤其是课文部分往往是不遗余力,唯恐讲得不细,对于教学对象的课堂反应以及教学效果考虑得比较合理,也比较周到。但一堂课上下来,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我们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说英语,少说母语,这个要求本来是正确的,也是合理的。今年开学初听了一位青年教师课,他在课堂上使用母语很少,而且他们说的英语里有不少词汇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表情我看出有不少学生未曾听懂,教学效果并不好,原因是这位教师对教学对象了解不够,过高地估计他们英语水平。

对教学对象了解不够还表现在课堂提问上,有少数青年教师对教案中编制的课堂提问自己心中无数。在设计每一个提问时,首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想一想,是否班上大多数同学都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太难太易均不合适。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怎样去启发他们,调动他们。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制一些难度不同的提问,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对于了解学生,我们的青年教师考虑得不够,教案编制得比较呆板,很难实现分层次教学,更难做到因材施教。其实教案应该是一个可塑性方案,应该针对学生程度的不同和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备课时“只备内容不备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对教材、对学生很熟悉,也不一定能上好课,要真正上好课还得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与否,往往决定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甚至决定整个教学的成败。

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讲评课 篇9

数学习题讲评课是数学课的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尤其是到了单元小结、期中期末复习阶段甚至变成了主要的课型. 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巩固基础、纠正错误、查漏补缺,并且在这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 通过试卷讲评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数学习题讲评从内容上又可以分为学生作业讲评和考试试卷讲评.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任务对教学行为的导向作用加上社会对考试成绩的高标准高要求,双基训练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基础数学教育的强项,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解题训练”为中心(是否合理以及怎样改进本文不予评说),使得数学习题的讲评无处不在. 本文从数学习题讲评的现状、原则、方法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1 数学讲评课的现状

(1)教师对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分析研究太少. 讲评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师对讲评课的钻研远比新授课少得多,准备也要少地多.

(2)教师独揽试卷讲评大权,不顾学生参与,搞“一言堂”,学生参与度低. 学生无精打采,优等生已会不想听,因为听也没有收获;学困生听不懂,老师不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 整个课堂显得比平时沉闷,枯燥乏味.

(3)“讲评课”变成“批评课”. 有的老师当学生考得不好时,不是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而是将怒气全部发泄在学生身上. 在讲评课上教师把试卷中的错误一一与学生对应起来,然后对这些学生结合平时的表现进行逐一批评, 真可谓新帐旧帐一起算.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口头禅是:“这道题我已经讲过N遍了,你们还有这么多人错!”“这么简单,你们都不会!”更有不理智者从头“骂”到尾. 如这时哪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稍微表现不好,那更是一顿“暴批”,结果弄得大批学生精神紧张,哪有心思听课. 使学生对试卷讲评课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考试也产生畏惧心理.

(4)效果不好,重错率高. 在习题课讲评中,学生没有积极地投入,心理活动处于压抑、抵触状态,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 数学讲评课的原则

2.1 客观性原则

教师在练习和考试之后,往往由于学生答题情况不理想而“怒火中烧”,此时,经常会失去理智,不能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直接影响了讲评课的教学效果. 我们要求学生学习不能浮躁,那么我们教师教学首先不能浮躁. 切忌讽刺挖苦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 当然,对学生中确实存在的学习态度、方法上的问题也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不可姑息纵容.

2.2 及时性原则

及时讲评是数学作业和考试讲评的一个重要环节.“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之后心理上迫切想知道答案是什么,不会做的题方法究竟是什么等等,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及时评卷、及时讲评,抓住讲评的最佳时期,这样才能发挥讲评的最佳效果;才能知道学生在这一阶段学到了什么,而疏漏又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不应像有些教师那样拖延了批阅、讲评的时间,这样就不能使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解题情况,从而就不能及时地进行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

2.3 激励性原则

一位德国教育学家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们的学困生不缺批评不缺打击,缺少的是表扬和鼓励. 教师应善于观察勤于了解,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当给予肯定. 练习讲评,请更多关注学困生. 应努力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2.4 自主性原则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而,学校的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 数学习题讲评不能因时间紧,题量大只顾教者讲,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数学讲评课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 要给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 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2.5 系统性原则

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 因此,讲评过程要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纵横交错、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以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保持. 为此,讲评不能就题讲题,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适当归类评价,形成知识和方法的系统结构.

2.6 实用性原则

数学习题的讲评目的在于对单元知识进行小结整理,掌握典型习题的解法,从而巩固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上课时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学生练习和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力戒“讲了仍然不会”现象,注重讲评课的实效性.

3 数学讲评课的基本过程

3.1 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习题讲评课也不例外. 笔者认为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调查. 研究每次作业或考试的目的是什么,知识范围有哪些,试卷中有些什么题型,哪类题型学生已见过,哪类题型学生初次见面,哪些题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哪些题是能力题,题目难易分布情况如何及所占比例的大小等等.

②统计. 这是试卷分析的主体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需要统计出每一小题的得分情况,每一大题全对全错人数,以及每一大题的得分情况,从中了解学生对每一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③分析. 试卷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个别问题又出现在哪些个别学生身上,是概念法则不清,还是计算能力薄弱,是单项知识没掌握,还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引起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学生方面的问题还是教师方面的问题. 就学生方面来说,是学生智力因素引起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就老师方面来看,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驾驭教材能力不强,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或者是工作态度不好,责任感欠强等等.

3.2 上课

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后,下面就是如何上课?

①突出重点,形成方法. 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讲哪些不讲哪些,重点讲什么,简单地提一下什么.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无质量又无效益. 同时,可以改变习题本身的顺序,把同一种类型同一种方法的习题加以归类整理,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形成一个整体.

②改革讲评课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教师从头讲到尾的传统模式该改一改了. 讲评课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学生参与进来. 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习题,要精心设疑,多启发引导,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时空,让学生悟深、悟透. 要组织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验证,培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也能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适时地组织学生自评互评,都是可以参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③内容要创新. 对于在试卷讲评课中的一些好题,老师不能就题论题,应透过现象看实质,从而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 注意“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一题多联”和“一题多变”. 从而让学生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让学生在试题讲评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并对试题题型、知识点分布,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归纳小结,从中获得规律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④肯定成绩,推广做法.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解法老师不曾想到,他们有新颖的思路或独到的见解甚至他们的方法更简单. 这就要求授课时,教师加以归类整理.

3.3 矫正

根据找出的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 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就订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进措施,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就订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试卷的反馈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效果的必要环节,可要求学生将错题全部订在试卷上或作业本中,并作好答错题原因和分析说明. 教师也可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

总之,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必须做到准备要充分,教法要灵活,反思要落实. 教师要改变传统讲评课中“一言堂”的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发展能力、树立信心. 要通过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数学习题讲评课常评常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评有所获,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如何上好“二面角”的习题课 篇10

求二面角的常用方法有:

(1)定义法:作棱的垂线:从棱上一点分别在两个平面内作棱的垂线,所成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2)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两垂线一连结”。

(3) 面积射影公式:

(4)向量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n1和n2,则n1和n2的夹角或其补角即为二面角的大小。

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上面的几种方法?我发现在《成材之路》第76页有这样一题:如图所示,ABCD是直角梯形,∠ABC=90°,SA⊥平面ABCD, SA=AB=BC=1, ,求S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我把此题改编为:求面SBC和面SAB所成的二面角。

此题为无棱二面角,首先找棱。

我提示:要找棱,只要再找到棱上的另一点而延伸平面,实际是延伸平面内的直线。那么延伸两平面内的哪两条直线才合适?

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很容易就得到图1。

紧接着我提示:大家回忆一下,找二面角的平面角通常有哪些方法?

学生通过互相交流,马上说出前文所述的四种方法,然后我说:“我们分四个小组打一个擂台赛,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准。”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投影法”这一小组的学生最先完成,其次“向量法”小组,再次“三垂线”小组,最后是“定义法”小组(在我的提示下完成)。

四组学生使用不同方法用的时间长短不同。我总结如下:此题四种常用方法都适用,所以此题不失为求二面角的一道典型题。对此题我总结如下:

一、用投影法做此题,大家要注意,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对公式进行说明。

二、向量法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方法,建系设点是我们新教材中解决立体几何难点的重要手法,向量是工具,它能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计算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利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

三、三垂线法是我们解决立体几何的几何方法,它主要考查的是三垂线定理、逆定理的应用,也是求二面角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定义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当题中给的数据比较多时,我们不妨从小处着眼,看看图形中边长数据之间的关系,观察它们的特点,进而直接在图形当中找到二面角。此题做得最慢的一组学生为什么没有做出来,关键是如图2,图中的∠SBC本身是直角,但很多学生证不出来,并且图中∠CSB就是面SCD和面SAB的二面角,我们只需通过边的数据,证明即可。但是很多学生都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点去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样就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如何备好体育课的论文 篇11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作为体育教师,笔者认为,应当在备课上下功夫,努力钻研和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师备好体育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担任体育课之前,应该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二、“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追求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提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某一学习主题进行探究性、个性化学习,指的是学习的内容是有主题的、学习的方式是自主的探究式的,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跟着感觉走在“放羊式”的状态中毫无目地寻找心灵的慰藉。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依然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主题、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三、备好教学环境,发挥整体功能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四、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在备课时要提倡“双百方针”,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参与。

上一篇:医师年度个人总结下一篇: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