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探索二习题课

2024-09-22

实践与探索二习题课(精选7篇)

实践与探索二习题课 篇1

http:// 或http://

习题课(二)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教学过程

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步骤.3.函数奇、偶性的定义.4.根据定义判定函数奇、偶性的步骤.5.根据奇偶性可以把函数分为四类: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6.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的函数有无数个,解析式都为f(x)=0,只要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即可.7.映射的定义.8.映射f:A→B说的是两个集合A与B间的一种对应,两个集合是有序的.映射是由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三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判断一个对应是不是映射应该抓住关键:A中之任一对B中之唯一.A中不能有多余的元素,应该一个不剩,而B中元素没有这个要求,可以允许有剩余;映射只能是“一对一”或“多对一”,而不能是“一对多”或“多对多”,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映射所涉及两个集合A、B,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类元素构成的集合.导入新课

前面一段,我们一起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映射有关概念及问题,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节,我们将对这部分内容集中训练一下,使大家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有关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的解题思想;并通过典型例题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新课

基础训练

思路1

1.对应①:A={x|x∈R},B={y||y|>0},对应法则f:

1→y; x

对应②:A={(x,y)||x|<2,|y|<2,x∈Z,y∈Z},B={-2,-1,0,1,2},对应法则f:(x,y)→x+y,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①为映射

B.只有②为映射

C.①和②都是映射

D.①和②都不是映射

2.已知f(x)、g(x)是定义在R上的两个不恒为零的函数,若f(x)是奇函数,g(x)是偶函数,则f(x)·g(x)是()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3.设f(x)、g(x)都是单调函数,有如下四个命题:

①若f(x)单调递增,g(x)单调递增,则f(x)-g(x)单调递增;

②若f(x)单调递增,g(x)单调递减,则f(x)-g(x)单调递增;

③若f(x)单调递减,g(x)单调递增,则f(x)-g(x)单调递减;

④若f(x)单调递减,g(x)单调递减,则f(x)-g(x)单调递减.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4.指出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在单调区间上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1)f(x)=-x2+x-6;(2)f(x)=

解答:1.A 2.A 3.C

4.(1)函数f(x)=-x2+x-6单调区间为(-∞,(-∞,x;(3)f(x)=-x3+1.11],[,+∞),f(x)在 2211]上为增函数,f(x)在[,+∞)上为减函数.2

2(2)f(x)=x单调区间是[0,+∞),f(x)在[0,+∞)上是减函数;

(3)f(x)=-x3+1单调区间为(-∞,+∞),f(x)在(-∞,+∞)上是减函数.思路2

1.映射f:X→Y是定义域X到值域Y上的函数,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Y中元素在X中不一定有元素与之对应

B.X中不同的元素在Y中有不同的元素与之对应

C.Y可以是空集

D.以上结论都不对

2.下列函数中,既非奇函数又非偶函数,并且在(-∞,0)上是增函数的是()

A.f(x)=5x+2

B.f(x)=

C.f(x)=

x

1-1

D.f(x)=x2 x

3.设f(x)为定义在数集A上的增函数,且f(x)>0,有下列函数:①y=3-2f(x);②y=

1;f(x)③y=[f(x)]2;④y=f(x).其中减函数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x2

4.函数f(x)=()x

A.是偶函数

B.是奇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5.函数f(x)=a(a≠0)在区间(-∞,0)上是()x

A.增函数

B.减函数

C.a>0时是增函数,a<0时是减函数

D.a>0时是减函数,a<0时是增函数

6.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有下列判断:

(1)f(x)是单调递增的奇函数;

(2)f(x)是单调递减的奇函数;

(3)f(x)是单调递增的偶函数;

(4)f(x)是单调递减的偶函数.其中一定不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___.解答:1.D 2.A 3.B 4.B 5.D 6.(3)(4)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应用示例

思路1

1若函数f(x)=x2+bx+c对任意实数x都有f(2+x)=f(2-x),那么…()

A.f(2)<f(1)<f(4)

B.f(1)<f(2)<f(4)

C.f(2)<f(4)<f(1)

D.f(4)<f(2)<f(1)

分析:此题解决的关键是将函数的对称语言转化为对称轴方程.解法一:由f(2+x)=f(2-x)可知:函数f(x)=x2+bx+c的对称轴为直线x=2,由二次函数f(x)开口方向向上,可得f(2)最小,又f(4)=f(2+2)=f(2-2)=f(0),因为当x<2时,y=f(x)为单调减函数,又因为0<1<2,所以f(0)>f(1)>f(2),即f(2)<f(1)<f(4),故选A.解法二:由f(2+x)=f(2-x)可知:函数f(x)=x2+bx+c的对称轴为直线x=2,由二次函数f(x)开口方向向上,画出函数f(x)=x2+bx+c的草图如右图所示:

由草图易知:f(2)<f(1)<f(4),故选A.点评:(1)解法一是先将要比较大小的几个数对应的自变量通过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化到该函数的同一个单调区间内,然后再利用该函数在该区间内的单调性来比较这几个数的大小;解法二是根据所给条件画出函数的草图,只需将要比较大小的几个数对应的自变量进行比较大小即可,当然,这与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也有关.记忆技巧:若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则当自变量离对称轴越远时函数值越大;

若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则当自变量离对称轴越远时函数值越小.(2)通过此题可将对称语言推广如下:

①若对任意实数x,都有f(a+x)=f(a-x)成立,则x=a是函数f(x)的对称轴;

②若对任意实数x,都有f(a+x)=f(b-x)成立,则x=

ab是函数f(x)的对称轴.2

例2

有下列说法:

①函数f(x)在两个区间A、B上都是单调减函数,则函数f(x)在A∪B上也是单调减函数;

②反比例函数y=1在定义域内是单调减函数; x

③函数y=-x在R上是减函数;

④函数f(x)在定义域内是单调增函数,则y=[f(x)]2在定义域内也是单调增函数.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本题是有关函数单调性的选择题,解决时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解:①不正确.因为函数f(x)=

1在区间A=(-∞,0),B=(0,+∞)上都是单调减函数,但f(x)x在区间A∪B=(-∞,0)∪(0,+∞)上是没有单调性的,所以①不正确、②不正确.反比例函数y=

1在定义域(-∞,0)∪(0,+∞)内是没有单调性的、x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③正确、④不正确.因为函数f(x)=x在定义域(-∞,+∞)内是单调增函数,但是函数y=[f(x)]2=x2在区间(-∞,0]上单调减,在区间[0,+∞)上单调增,而在定义域(-∞,+∞)内是没有单调性的,所以④不正确.所以正确的说法只有1个,故本题选A.点评:(1)在“反比例函数y=

1在定义域(-∞,0)∪(0,+∞)内是没有单调性”这一点上,学生x经常会出错,教师应向学生强调.(2)对于要让我们判断正确与否的问题,要学会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3)要判断某个说法正确,需要严密的推理论证;要判断某个说法不正确,只需要取出一个反例即可.例

3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f(x)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减函数,若f(1-a)+f(1-3a)<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所给函数为抽象函数,没有具体的函数解析式,要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关键是脱去“f”,因此要通过讨论,在f(x)的单调区间上,利用函数的单调性使问题获得解决.解:因为f(x)的定义域为(-1,1),所以11a1,2解得0<a<.①

3113a1,原不等式f(1-a)+f(1-3a)<0化为f(1-3a)<-f(1-a),因为f(x)是奇函数,所以-f(1-a)=f(a-1),所以原不等式化为f(1-3a)<f(a-1),因为f(x)是减函数,所以1-3a>a-1,即a<

由①和②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0,1.② 21).2点评:(1)学生容易忘记定义域的限制,因此要重视定义域在解题中的作用.(2)解关于抽象函数的函数方程或函数不等式,基本思路是依据函数的单调性脱去“f”,要注意函数单调性定义与奇偶性定义的正确运用.若函数f(x)在区间A上递增,且f(x1)<f(x2),则x1,x2A;

x1x2x1,x2A

若函数f(x)在区间A上递减,且f(x1)<f(x2),则.xx2

1变式训练

问题:请对题目条件作适当改变,并写出解答过程.(学生有可能会得出如下变式)

(错误)变式一:定义在(-1,1)上的偶函数f(x)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减函数,若f(1-a)+f(1-3a)<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点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此变式一是错误的,因为偶函数f(x)在整个定义域上不可能是单调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鼓励学生再改.(不当)变式二:定义在(-1,1)上的偶函数f(x)在(-1,0]上是减函数,若f(1-a)+f(1-3a)<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点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此变式二的题目是正确的,但是没有办法解决.因为解决此类问题是依据函数的单调性脱去“f”,由f(1-a)+f(1-3a)<0,得f(1-a)<-f(1-3a),不等式右边的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负号没有办法去掉.例3中的函数f(x)为奇函数,不等式右边的负号可以拿到括号里面,再根据函数f(x)的单调性来解决即可,而变式二中的函数f(x)为偶函数,不等式右边的负号去不掉就没有办法利用函数f(x)的单调性来解决.拓展探究:

(正确)变式三:定义在(-1,1)上的偶函数f(x)在(-1,0]上是减函数,若f(1-a)<f(1-3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例

4已知函数f(x)=ax3+bx+1,常数a、b∈R,且f(4)=0,则f(-4)=____________.分析:本题所给的函数虽然给出了函数解析式,但解析式中含有两个参数.想要将这两个参数全部求出来再来求解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一个条件,根据一个条件想要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是办不到的.因此尝试着用整体思想来解决本题.解:(方法一)设g(x)=ax3+bx,则f(x)=g(x)+1.因为g(-x)=a(-x)3+b(-x)=-ax3-bx=-g(x),所以g(x)是奇函数.因为f(4)=g(4)+1=0,所以g(4)=-1;又因为g(x)是奇函数,所以g(-4)=-g(4)=1,所以f(-4)=g(-4)+1=2.(方法二)因为f(x)=ax3+bx+1,所以f(-x)=a(-x)3+b(-x)+1=-ax3-bx+1,则f(-x)+f(x)=-ax3-bx+1+ax3+bx+1=2,即f(-x)=2-f(x),所以f(-4)=2-f(4)=2-0=2.点评:(1)审题要重视问题的特征;(2)整体代换是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例

5求函数f(x)=x2-2ax+2在[2,4]上的最小值.分析:本题中的函数是二次函数,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按照“配方——草图——有效图象”三部进行.解:因为函数f(x)的对称轴是x=a,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1)当a<2时,f(x)在[2,4]上为增函数,所以f(x)min=f(2)=6-4a;

(2)当2≤a≤4时,f(x)min=f(a)=2-a2;

(3)当a>4时,f(x)在[2,4]上为减函数,所以f(x)min=f(4)=18-8a.(a2),67a,

2综上所述:f(x)min=2a,(2a4),188a,(a2).

点评:本题属于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由于二次函数的系数含有参数,对称轴是变动的,属于“轴动区间定”,由于图象开口向上,所以求最小值要根据对称轴x=a与区间[2,4]的位置关系,分三种情况讨论;最大值在端点取得时,只须比较f(2)与f(4)的大小,按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实质上是讨论对称轴位于区间中点的左、右两种情况.变式训练

1.求函数f(x)=x2-2ax+2在[2,4]上的最大值.解:由例5可知f(x)max为f(2)与f(4)中较大者,根据函数f(x)=x2-2ax+2的草图可知:

(1)当a≥3时,f(2)≥f(4),则f(x)max=f(2)=6-4a;

(2)当a<3时,f(2)<f(4),则f(x)max=f(4)=18-8a.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故f(x)max=64a,(a3),88a,(a3).2.求函数f(x)=x2-2ax+2在[2,4]上的最值.解:因为f(x)=x2-2ax+2=(x-a)2+2-a2,函数f(x)的对称轴是x=a,(1)当a≤2时,f(x)min=f(2)=6-4a,f(x)max=f(4)=18-8a;

(2)当2<a<3时,f(x)min=f(a)=2-a2,f(x)max=f(4)=18-8a;

(3)当3≤a<4,f(x)min=f(a)=2-a2,f(x)max=f(2)=6-4a;

(4)当a≥4时,f(x)min=f(4)=18-8a,f(x)max=f(2)=6-4a.例6

设x1,x2为方程4x2-4mx+m+2=0的两个实根,当m为何实数值时,x12+x22有最小值,并求这个最小值.错解:因为x1、x2是方程4x2-4mx+m+2=0的两个实根,m2.4m2117

所以x12+x22=(x1+x2)2-2x1·x2=m2-=(m-)2-.4162117

所以当m=时,x12+x22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416

由韦达定理,得x1+x2=m,x1·x2=

分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x2-4mx+m+2=0有两个实根,则它的判别式:Δ=(-4m)2-4×4(m+2)≥0,即m∈(-∞-1]∪[2,+∞),m取不到

1,不能忽视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4的充要条件.正解:因为x1、x2是方程4x2-4mx+m+2=0的两个实根,由韦达定理,得x1+x2=m,x1·x2=m2.4m2117=(m-)2-.41621217)-的416

所以x12+x22=(x1+x2)2-2x1·x2=m2-

又因为Δ=(-4m)2-4×4(m+2)≥0,解得m≤-1或m≥2.可根据二次函数f(m)=(m-草图,知当m=-1时,ymin=

1.2

点评:求函数值域、最值,解方程、不等式等均要考虑字母的取值范围,有些问题的定义域非常隐蔽.因此,我们要注意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思路2

1是否存在实数λ,使函数f(x)=x4+(2-λ)x2+2-λ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而在区间[-1,0)上是增函数?若存在,求出λ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已知函数在规定区间上的单调性,运用定义可得出λ与所设的x1、x2的不等关系式,再根据变量x1、x2的两个范围,求出λ的范围,由两个已知条件求出λ的两个范围,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若有公共部分则λ存在,若无公共部分,则λ不存在.解:因为f(x1)-f(x2)=x14-x24+(2-λ)(x12-x22)=(x12-x22)(x12+x22+2-λ).若x1<x2≤-2,则x12-x22>0,且x12+x22+2>4+4+2=10,所以当且仅当λ≤10时,f(x1)-f(x2)>0恒成立,从而f(x)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若-1≤x1<x2<0,则x12-x22>0,且x12+x22+2<1+1+2=4,所以当且仅当λ≥4时,f(x1)-f(x2)<0恒成立,从而f(x)在区间[-1,0)上是增函数.综上所述,存在实数λ使f(x)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而在区间[-1,0)上是增函数,且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4,10].点评:本题是一道探索性命题,是一道求函数单调性的逆向问题,定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法.例

2设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y=f(x)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若实数x满足f(x)>f(2x+1),试求x的取值范围.分析:要求x的取值范围,关键是脱去“f”,因此要通过讨论,在f(x)的单调区间上,利用函数的单调性使问题获得解决.解:可分为三类来加以讨论:

(1)若x≥0,则2x+1>0,由题设,函数y=f(x)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得0≤x<2x+1,解之得x≥0.(2)若x0,1即x<-,由于函数y=f(x)是偶函数,所以f(-x)=f(x),故f(x)>

22x10,f(2x+1)f(-x)>f(-2x-1),而-x>0,-2x-1>0,且函数y=f(x)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得1x,解之,得x<-1.2x2x1,x0,1(3)若即-<x<0,仿上可得f(x)>f(2x+1)f(-x)>f(2x+1),22x10,11x0,有2解之,得<x<0.3x2x1,综上所述,x的取值范围是(-∞,-1)∪(1,+∞).3点评:(1)解关于抽象函数的函数方程或函数不等式,基本思路是依据函数的单调性脱去“f”,要注意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正确运用;

若f(x)在区间A上递增,且f(x1)<f(x2),则x1,x2A,xx,21x1,x2A,若f(x)在区间A上递减,且f(x1)<f(x2),则

xx,21

(2)若能注意到偶函数y=f(x)具有如下性质:f(x)=f(|x|),则由题意可得,f(x)=f(|2x+1|),从而有|x|>|2x+1|,本题的求解可避开讨论,过程更为简捷.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例3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于任意x1,x2∈R,都有f(x1+x2)=f(x1)+f(x2),又当x>0时,f(x)<0,f(1)=-

1.求函数y=f(x)在区间[-4,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

分析: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没有给出,求最值应从哪里入手呢?只要知道了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解:由题意知,对于任意x1,x2∈R,都有f(x1+x2)=f(x1)+f(x2)①

在①中,令x1=x2=0,可得f(0)=0.在①中,令x1=x,x2=-x,可得f(0)=f(x)+f(-x),即f(-x)=-f(x).设x1,x2∈R且x1<x2,则f(x2)-f(x1)=f(x2)+f(-x1)=f(x2-x1).因为x2-x1>0,由题设知f(x2-x1)<0,即f(x2)<f(x1),所以函数y=f(x)在R上是减函数,因此在区间[-4,4]上,有f(4)≤f(x)≤f(-4).又因为f(1)=-1,2

所以f(2)=f(1+1)=f(1)+f(1)=-1,f(4)=f(2+2)=f(2)+f(2)=-2,则f(-4)=-f(4)=2.故在区间[-4,4]上函数y=f(x)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点评:(1)求解有关抽象函数的问题时,赋值法是常用的方法,给自变量x赋以一些特殊的数值,构造出含有某个函数值的方程,通过解方程使问题获解;

(2)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是常用方法之一,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是增(或减)函数,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f(b)〔或f(a)〕,最小值为f(a)[或f(b)].例

4有甲、乙两种商品,经营、销售这两种商品所能获得的利润依次为P万元和Q万元,它们与投入资金x万元的关系有经验公式P=

13x,现有3万元资金投入经营x,Q=

55甲、乙两种商品,设其中有x万元投入经营甲种商品,这时所获得的总利润为y万元.(1)试将y表示为x的函数;

(2)为使所获得的总利润最大,对甲、乙两种商品的资金投入应分别为多少万元?这时的最大利润是多少万元?

分析: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问题,建立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是实现问题解决的基础,要注意: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不要忘记定义域.解:(1)当有x万元投入经营甲种商品时,则有(3-x)万元投入经营乙种商品,根据题意得:y=13x3x(x∈[0,3]).5

5这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2)设y=3x=t,则x=3-t2(t∈[0,3]),于是原函数关系式可化为123131(3-t)+t=-(t)2+20(t∈[0,3]).555223213339

当t=时,ymax=.此时,x=3-()2=,3-x=3-=.220244

4因此,为获得最大利润,对甲、乙两种商品的资金投入应分别投入0.75万元和2.25万元,所获最大利润是1.05万元.点评:(1)遇到实际应用问题,建立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是实现问题解决的基础,另外要注意: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不要忘记定义域.(2)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方法比较灵活,对一些复杂的函数关系式,通过换元,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将其转化为熟悉的函数来求解,体现了化归思想的运用,值得我们好好地加以体会.本题中通过换元,将十分复杂的函数关系式转化为我们较为熟悉的二次函数,求函数的最值就变得轻而易举了.ax21

5例5

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且f(1)=2,f(2)=.2bxc

(1)求函数f(x)的表达式;

(2)当x>0时,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并写出证明过程.分析:用方程确定a,b,c的值,用定义来证明函数单调性.解:(1)由f(-x)=-f(x)得-bx+c=-(bx+c),所以c=0.又f(1)=2,即a+1=2b.因为f(2)=

5,所2a1,x214a15以=,得a=1,故b1,从而得f(x)=.a12xc0,x21

1(2)f(x)==x+在(0,1]上是单调减函数,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证明如下:

xx任取0<x1<x2,则f(x1)-f(x2)=(x1+

(xx2)(x1x21)11111)-(x2+)=(x1-x2)+()=1.)=(x1-x2)(1-x1x2x1x2x1x2x1x21x1x

①若0<x1<x2≤1,则x1-x2<0,0<x1x2<1,于是f(x1)-f(x2)>0,即f(x1)>f(x2).所以y=x+在区间(0,1]上是单调减函数.②若1≤x1<x2,所以x1-x2<0,x1x2>1,于是f(x1)-f(x2)<0,即f(x1)<f(x2).所以y=x+在区间[1,+∞)上是单调增函数.x211

综上所述,函数f(x)==x+在(0,1]上是单调减函数,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xx

点评:解题时值得注意的是奇(偶)函数条件的使用,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也就意味着等式f(-x)=-f(x)[或f(-x)=f(x)]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成立,通过恒等式有关知识寻求等量关系.求函数单调区间一般有三种方法:(1)图象法;(2)定义法;(3)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法.本例图象不易作出,利用函数y=x和y=

1的单调性也不行,故只能使用函数单调性的定x义来确定.例6

已知y=f(x)是定义在区间(-∞,0)∪(0,+∞)上的奇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f(1)=0.(1)解不等式f(x)≥0;

(2)设函数g(x)=-x2+mx-2m(x∈[0,1],m∈R),集合M={m|g(x)<0},集合N={m|f[g(x)]<0},求M∩N.分析:本题中的函数f(x)是抽象函数,因此只能由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的草图来解决本题.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解:(1)因为f(x)为定义在区间(-∞,0)∪(0,+∞)上的奇函数且f(1)=0,所以f(-x)=-f(x),则f(-1)=-f(1)=0;

当x∈(0,+∞)时,因为f(x)在(0,+∞)上是增函数,由f(x)≥0得x≥1;

因为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同,又f(x)在(0,+∞)上是增函数,所以f(x)在区间(-∞,0)上也是增函数,又因为f(-1)=0,所以当x∈(-∞,0)时,由f(x)≥0得-1≤x<0.综上所述,不等式f(x)≥0的解集为[-1,0)∪[1,+∞).(2)由(1)可知f(x)≥0的解集为[-1,0)∪[1,+∞),因为f(x)的定义域为(-∞,0)∪(0,+∞),所以f(x)<0的解集为(-∞,-1)∪(0,1).所以由f[g(x)]<0得g(x)<-1或0<g(x)<1,即N={m|g(x)<-1或0<g(x)<1},因为M={m|g(x)<0},所以M∩N={m|g(x)<-1}.因为g(x)=-x2+mx-2m(x∈[0,1]),所以g(x)<-1化为-x2+mx-2m+1<0,即(x-2)m+1-x2<0,因为x∈[0,1],所以m>x21(x2)24(x2)333=(x-2)++4=-[(2-x)+]+4,当x∈[0,1]时,2-x>0,x22xx2x2根据函数h(t)=t+的图象可知:-[(2-x)+m>21t3]+4≤23+4,当x=23时取等号,所以2x3+4.点评:本题所给函数是抽象函数,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解决第一问时可以借助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画出草图来帮助我们解题;在解决第二问时,可能有学生会分别求出集合M与N,然后再取交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以上解答过程来解决省时省力.巩固训练

思路1

1.已知函数f(x)=(m-1)x2+2mx+3为偶函数,则f(x)在区间(-5,-2)上是()

A.增函数

B.减函数

C.部分为增函数,部分为减函数

D.无法确定增减性

解答:A

2.设函数f(x)=ax3+cx+5,已知f(-3)=3,则f(3)等于()

A.3

B.-3

C.2

D.7

解答:D

3.已知偶函数y=f(x)在区间[0,4]上是增函数,则f(-3)和f(π)的大小关系是()

A.f(-3)>f(π)

B.f(-3)<f(π)

C.f(-3)=f(π)

D.无法确定

解答:B

4.已知f(x)=x2+1在[-3,-2]上是减函数,下面结论正确的是()|x|

A.f(x)是偶函数,在[2,3]上单调递减

B.f(x)是奇函数,在[2,3]上单调递减

C.f(x)是偶函数,在[2,3]上单调递增

D.f(x)是奇函数,在[2,3]上单调递增

解答:C

5.已知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1-x),则当x<0时,f(x)等于 …()

A.x(x+1)

B.x(x-1)

C.x(1-x)

D.-x(1+x)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解答:A

6.定义在R上的函数f(x)、g(x)都是奇函数,函数F(x)=af(x)+bg(x)+3在区间(0,+∞)上的最大值为10,那么函数F(x)在(-∞,0)上的最小值是.解答:-4

7.函数f(x)=x3+bx2+cx是奇函数,函数g(x)=x2+(c-2)x+5是偶函数,则b=__________,c=__________.解答:0 2

8.函数f(x)=|x-a|-|x+a|(a∈R)的奇偶性是__________.解答:a≠0奇函数,a=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9.偶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则f(-

3)和f(a2-a+1)的大4小关系是__________.10.f(x)是(-∞,+∞)上的奇函数,且在(-∞,+∞)上是减函数,那么满足f(a)+f(a2)>0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答:f(-3)≥f(a2-a+1)10.-1<a<0

4点评:本组练习以基础题为主,难度不大.思路2

1.已知二次函数y=f(x)满足条件f(0)=1及f(x+1)-f(x)=2x.(1)求y=f(x)的表达式;

(2)求y=f(x)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已知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f(x+2)=1,若当2≤x≤3时,f(x)=x,则f(x)f(5.5)=___________.3.某产品的总成本y万元与产量x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3 000+20x-0.1x2,x∈(0,240),若每台产品的售价为25万元,则生产者不亏本的最低产量为多少?

4.已知函数f(x)=ax2+a2x+2b-a3,(1)当x∈(-2,6)时,其值为正;x∈(-∞,-2)∪(6,+∞)时,其值为负,求a,b的值及f(x)的表达式;

(2)设F(x)=kf(x)+4(k+1)x+2(6k-1),k为何值时,函数F(x)的值恒为负值.4a10a,该集团今年计划对这两项生产共投入,Q=

35.某农工贸集团开发的养殖业和养殖加工生产业的年利润分别是T和Q(万元),这两项生产与投入的奖金a(万元)的关系是P=奖金60万元,为获得最大利润,对养殖业与养殖加工生产业投入应各为多少万元?最大利润为多少万元?

解答:

1.解:(1)由题意可设f(x)=ax2+bx+1,则f(x+1)-f(x)=2ax+a+b=2x,因此a=1,b=-1, 所以f(x)=x2-x+1.123)+,x∈[-1,1], 2413

所以ymax=f(-1)=3,ymin=f()=.24

(2)因为f(x)=x2-x+1=(x-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2.解:因为f(x+2)=11,所以f(x+4)==f(x),f(x2)f(x)

则f(5.5)=f(1.5),f(1.5)=f(-2.5),又因为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当2≤x≤3时,f(x)=x,所以f(-2.5)=f(2.5)=2.5,因此f(5.5)=2.5.3.解:因为25x≥3 000+20x-0.1x2,即x2+50x-30 000≥0,所以x≥150(x≤-200舍去),所以最低产量为150台.23f(2)4a2a2ba0,4.解:(1)由已知解得:32a+8a2=0(a<0),所以a=-4,23f(6)36a6a2ba0,从而b=-8,所以f(x)=-4x2+16x+48.(2)F(x)=k(-4x2+16x+48)+4(k+1)x+2(6k-1)=kx2+4x-2,要使F(x)<0,只要4k0,得k<-2.168k0,5.解:设投入养殖业为x万元,则投入养殖加工生产业为60-x万元

x1060x(0≤x≤60),设t=60x,则0≤t≤60,x=60-t2,则33110185P+Q=(60-t2)+t=-(t-5)2+,33338

5所以当t=5,即x=35时,(P+Q)max=.385

因此对养殖业投入35万元,对养殖加工生产业投入25万元,可获最大利润万元.3由题意,P+Q=

点评:本组练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课堂小结

函数的基本性质中单调性与奇偶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许多问题中常常需要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因此,学习函数时,要正确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把握其本质特征,学会灵活地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解题.研究函数问题时,要重视函数图象的功能,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数形结合解题的意识,提高数形结合解题的能力.作业

课本第43页习题2.1(3)

3、11.设计感想

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

概念是数学理论的基础、概念性强是中学数学中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大(小)值等是函数有关概念的重要内容.本章学习的内容中数学概念较多,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在于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重要概念之一,应明确:

(1)它是一个区间概念,即函数的单调性是针对定义域内的区间而言的,谈到函数的单调性必须指明区间(可以是定义域,也可以是定义域内某个区间)

(2)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来确定函数在某区间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的一般方法步骤是:取值——作差——变形——定号——结论.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3)由函数单调性的定义知,当自变量由小到大,函数值也由小到大时,则为增函数,反之,为减函数;由于函数图象的走向能直观反映函数的变化趋势,所以当函数的图象(曲线)从左到右是逐渐上升的,它是增函数,反之为减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奇偶性是对于函数的整个定义域而言的.判断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时,首先要检查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根据定义求出f(-x)并判断它与f(x)的关系.函数图象可直观、生动地反映函数的某些性质,因此在研究函数性质时,应密切结合函数图象的特征,对应研究函数的性质.函数是用以描述客观世界中量的存在关系的数学概念,函数思想的实质是用联系与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数量特征,建立函数关系、解决各种问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函数的思想方法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特别是近三年加大了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选用的题目都要应用函数的思想、知识、方法才能解答的,因此在函数的学习中,一定要认识函数思想的实质,一定要强化应用意识.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践与探索二习题课 篇2

低、中、高的阅读课,所研制的教学内容,应有较大的区别。低年级的阅读课 ;与中年级的阅读课,闭上眼,一听即明。不是老师的语气、语调儿童化一点,方式、方法多一点,而是教学内容本身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以为,低年段主要指向“朗读”和“写字”,中年段主要指向“朗读”和“理解”,高年段主要指向“默读”和“写作”。低年级的朗读没抓好,读书没个样子,拿腔捏调,停顿划一,呆板无生气,中年级想改变,怎一个“难”字了得。低年级的字没抓好,握笔姿势不正确,书写习惯不好,若非痛下决心,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学科能力的获得,也有关键期。错失了关键期,后期付出数倍的代价也难换来当初稍加留意就能有的成效。

低年级的阅读课理解了读起来才入味 ;有的时候,也有要说写法。二年级小朋友读不懂《青蛙看海》,他分不清文中的对话,谁说的。文中,“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省略提示语”,四种写法全有了,这个不讲,会有同学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然而,内容的理解、写法的理解不应成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学生,多用整体来学习,朗读是整体感知的重要手段。中年级也会斟酌字词句,却不应成为中年段的教学重点。我和我的团队也对三四年级的课文进行指向写作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只是个案和尝试。

低年级,两年的朗读训练到位,中年级的朗读稍加注意,学生就入情入味,省出的时间可以用到“理解”上来。阅读中的理解能力,中年级两年时间,够吗?

“阅读理解是个筐,什么题目都能往里面装”,阅读题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1)看拼音写词语 ;(2)写近义词、反义词 ;(3)填关联词语 ;(4)组词 ;(5)填标点符号 ;(6)解释词语 ;(7)给短文加题目 ;(8)仿照文中句式写话 ;(9)找出文中某一段话中的错别字 ;(10)根据文中句子选合适的词语 ;(11)说说文中开头或结尾等的写作方法 ;(12)把文中带问号的句子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 ;(13)把文中不带问号的句子改成带问号的句子 ;(14)把文中的某句说话句改成转述句 ;(15)写出几个如文中ABAB之类的成语 ;(16)文中所举的名著,你能写出它们的作者吗?(17)诸葛亮复姓“诸葛”,你能再写出几个复姓吗?(18)短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你能再写出两个故事的名称吗?(19)划出文中的一句过渡句 ;(20)请你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跟出题的人“斗”题型,你永远斗不过。跟出题目的人“玩”躲猫猫,他在暗处,你在明处,输的只能是你。要练扎实阅读理解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有了火眼金睛,不怕他频繁地换马甲。小学的阅读理解的基本功究竟有哪些?(1)概括的能力和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和方法 ;(3)联系生活谈理解的能力和方法 ;(4)寻找关键句、关键词来理解的能力和方法 ;(5)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和方法。以上五项,中年段四个学期,几乎一个学期练一项就够了。

高年级,也要概括,也要联系上下文,也要寻找关键句、关键词,也要联系生活,也要读懂言外之意,但不是新授,而是巩固性使用。好比去驾校学车,开车是新手,老师要一步步地教,你要一步步地练,全神贯注,马虎不得,不然非挨骂不可。开车两三年了,边听新闻边开车,边聊天边开车,这时开车巩固性使用、习惯性使用。花在理解内容上的时间少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写作奥秘的探究上。

大家担心中年段的阅读能力训练。能力训练,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概括能力,此文想到就练,彼文没想到就不练 ;此文的概括,从题目入手,彼文的概括,没什么切入点,不干 ;彼文的概括,从人物关系入手,彼文的概括,又没主意了,随它。用“关键句、关键词”,按说,要由易到难,一步步、有层次地推进,然而教材并没有给你这个方便。因此,我期待的教材,低年级的选文以“朗读”为线,选择适合朗读的 ;中年级的选文以“理解能力和方法”为线,每个单元或每几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理解能力的训练、理解方法的习得 ;高年级的选文以“写作奥秘”为线,选文所呈现的结构上的特点,表达手法上的特点,非常清晰,适合高年级的学生的作文现状。

从“语文课”到“语文课程”,课改给了我们超越教材的尚方宝剑,能不能用,敢不敢用是个问题。剑,用得不好,不只会伤人,也会伤自己。一旦误伤,给不给你疗伤,难说。教育改革要底气,更要勇气。有了突破的勇气,才有突破的可能。

七、读者问:是否每篇课文都要指向写作?

高年级,也不是所有的阅读课都指向写作。这不是自我否定,而是必要的清醒。

第一,古诗文不主张“指向写作”。(1)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主攻白话文。小学课文里的白话文,内容理解上学生没什么问题。古诗文,内容上要搞明白,费时不少 ;(2)古诗文要精炼、凝练,学生作文要“温饱”,要字数 ;古诗文讲音韵,也高于学生现状 ;(3)选编古诗文,主在接触、了解、诵读、积累 ;也有古诗文,主在教做人、教做事,如苏教版的《古今贤文》。

第二,语文老师功力不足,导致无法“指向写作”。我写不好现代诗,教学现代诗自然不能有效地指向写作。设若A老师,现代诗的写作高手,他教现代诗,定能从中发现很多的写作秘密,进而找到高年级学生能接受的那些秘密。《小学生小古文100篇》,不少老师拿来用,大都止于读读、讲讲、背背,创始人朱文君老师,带学生感受古文的节奏,学生用“之乎者也”, 改白话为文言……老师有内功,小古文也能指向写作。2014年,“新经典·小古文”课程项目组、《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发起了“全国首届小学生小古文仿写、创编大奖赛”。不指向写作,小学生能写出小古文?然而让一般无功底的教师教小古文,也指向写作很困难。

第三,确有适合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课文,不妨指向内容。人文关怀、道德关怀,每个老师的事 ;人文性、道德性,在于日常的教育生活。然而文以载道,有的课文的内容、意义,对学生当下的思想、认识,确有很好的价值。《少年王冕》,写王冕的孝顺、好学。孝在哪里?(1)让母亲“安心”。母亲说没钱供王冕读书,王冕说在学堂里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快活。王冕的话,“安”母亲的“心”,孝 ;(2)让母亲“放心”。母亲要王冕处处小心,早出晚归,王冕一一答应,“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不让母亲担忧,孝 ;(3)让母亲“暖心”。“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王冕家穷,数月不闻肉味,常事。母亲吃着“腌鱼腊肉”,心里暖烘烘的 ;(4)让母亲“开心”。“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的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孝使然。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家境贫寒,10岁放牛,王冕刻苦自学,看书,写字、作画,母亲看到眼里,更安心,更放心,更暖心,更开心。至今,我教《少年王冕》,依然没指向写作,依然讲安心、放心、暖心、开心。如今的孩子,太要“孝”的教育了。

第四,为学生提供信息、方法的课文,也不宜指向写作。如,苏教版第9册的《精读与略读》《读书莫放“拦路虎”》,意在学生能于日后读书,运用“精读”和“略读”,注意扫除“拦路虎”。

第五,要重申,绝大多数的白话文都可以、都有必要指向写作。名家名篇,痕迹不多,然仔细查看,亦有蛛丝马迹。苏教版的《船长》,即人教版的《“诺曼底”遇难记》,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船长的崇高人格,高年级学生不难,教学的重心移到写法上,如文中的省略提示语的对话——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为什么不写提示语?必须不写 :急切、紧张,尽在省略之中。

最后第二节,有这么一段——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船长抱着必死的决心,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获救的人们呢,大副呢,克莱芒呢,肯定有话,哭喊着劝船长 :“你不要那么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船长,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况且,这又不是你的过错!”“船长,你就不想想你的妻子、孩子吗?”“船长,跟我们一起走吧!”雨果为何不写?写了,阴森、肃穆,破坏了,船长那冷静到冷酷的形象,淡化了。

《船长》拍成电影,会有劝解的镜头吗?我猜有。文章不写,电影和写作的表现手法、表达奥秘,又有不同。

八、读者问:阅读中的意义理解真的重要吗?

没有一种学习,不要理解文本的意思。做数学题也要,而你不能说,意思的理解是解数学题的核心能力,数学题字面的意思,跟它所要训练的推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是一回事。数学题,一时不懂,读几遍,意思把握住了 ;实在不懂,老师轻点,学生也明白了。

读课文,要理解课文的意思,不理解课文的内容,怎么去理解课文怎么写的?我只是说,理解白话文的意思,没有你想象中的难,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意思的理解,对于识字的人来讲,那几乎是自然反应。看电视剧,边上不用站个人解释,意思的理解有先天性。没有一部电影,很好看,很感人,却要配个解说员。

读下的文字,好比吃下的食物,十有八九,不用按摩你的胃,也不用吃健胃消食片,胃天然地有消化功能。吃下的东西消化不了,要么吃错东西,要么胃有毛病。六年级的学生读六年级的课文,四年级的学生读四年级的课文,二年级的学生读二年级的课文,又是白话文,意思理解不难。中考,6门功课640分,阿弟考了236,其中的36分,估计判断题、选择题蒙对的。只好上班摸车床。摸了几年,成了小师傅 ;摸了几年,成了中师傅,摸了几年,成了大师傅,心思活了,自己干。自己干,真活了。有闲了,装斯文,看报纸了。怎么看?翻一下,扫几眼,不好看,翻过去。哪个吸引他,看上三五分钟,过了。几次三番,几次三番,我终于忍不住,问 :阿弟,你看得懂吗?阿弟甩报纸,大怒 :哥,我连报纸都看不懂吗?!

我怎么不担心呢?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人,中考语文不满40分的人,我能不担心吗?而生活中的他,阅读报纸的意思、杂志的意思,真的没有障碍。作者大都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来写作的,写的时候,多以普通读者一读就懂为基本目标 ;专业论著,另当别论。教学将文本的意思复杂化了,复杂到了作者也想不到的地步。凡要导演跑来解说才看得懂的电影,不是坏电影就是不该这个年龄来看的电影 ;凡要老师苦口婆心讲解才看得懂的文章,不是坏文章,就是不该这个年龄来读的文章。22岁读《菜根谭》,没感觉。32岁读,爱不释手。书的内涵,没到那年龄、那阅历,强求也没用。意思的阅读,边上不用站个人絮絮叨叨,哪怕此人是专家、教授。

高年级大多要预习,课文读了两三遍,内容十有八九知道了。以读为主,就这理儿。我们小的时候,语文老师教《王二小》: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王二小遇到了谁?他怎么做的?敌人把王二小怎么样了?八路军怎么样了?问与不问,其实没多大区别。意思的理解,阅读的自然属性,多少年来,阅读的自然属性上,我们耗费太多,成效自然低。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不要意思理解,而是取消那些不放心的、没必要的问。

有没有学生读不懂的?有。三种情形会读不懂文本的意思 :第一,缺少相关的知识背景。如《船长》,哈尔威船长明明可以获救,偏偏选择“死”,背后有当时的“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契约、契约精神。第二,缺少相关的生活体验、心智没到那程度。你让三年级的孩子理解“含情脉脉”?第三,遭遇新鲜的写法,如《船长》中的“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第一种情况,容易解决,出示资料或讲解,即可 ;第二种情况,往往无法解决,班上有同学情窦早开,理解了“含情脉脉”,环节看似顺畅了,实际呢,除了早熟的,其他人依然稀里糊涂。第三种情况,能解决而没有意识到要解决,即我所说的“指向写作”,理解作者写作上的奥秘。

理解写作上的奥秘,也会促进内容上的理解。苏教版12册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两次写到扫路人的外貌,为什么分两次写?写作上的奥秘。第一次,以为是普通的扫路人,一般的外貌描写 ;第二次,言谈交流后,对老人刮目相看,细致的脸部描写。课文结尾 :“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中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删去“笑声惊动了竹丛中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完全通顺,为什么要写“宿鸟”?鸟儿也舍不得好山好水,一如老人。写作奥秘的理解,推动了学生对意思的理解。“怎么写”的基础是“写什么”,反过来,理解了“怎么写”,回头看“写什么”,清晰了,恍然了。“形式主义”这个中性词,冤屈成了贬义词,一讲“形式”,就有“形式主义”的嫌疑。形式很重要,仪式很重要,“八礼四仪”很重要。

意思理解是我们的基础,但我们追求的不是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身不是目的,理解的背后,站立着“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九、读者问:指向写作的阅读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不要人文性,不是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是要理性地看待人文性,理性地看待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人文,拆开解,“人”比“文”重要 ;老师这个“人”,重于他手里的“文”。老师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胜于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友人、圈子、办公室、教研组,一切由“人”组成的身边的团体的影响,比书的力量要强大。办公室文化、教研组文化、教师社团文化,对老师的教育态度的影响,比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要强大,不然,发苏氏的书,老师都热爱教育了。升国旗,学生唱国歌,有气无力,你吆喝,响了一阵,又断气喇叭了。为什么?有几个老师在大声地、饱含激情地唱国歌?国旗下讲话,学生站没站相,小动作不断,你呵斥,管了前头,后头乱了 ;管了后头,前头闹了。为什么?有几个老师好好听的?这个发QQ,那个刷微信。升国旗,老师排成行、站成列,老师嘹亮的歌声盖过学生,学生自会变化。

第二,老师的深度解读,听课听来的,参考书看来的。老师所讲的态度、价值观,不是本身具备的,照着资料念出来的。“善”的对立面不是“恶”;“善”的对立面是“伪善”。《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比左冷禅、任我行可恶100倍。“人文性”的对立面也不是“工具性”,而是“伪人文性”。讲台上,老师慷慨地讲“孝”,背地里,老师不孝 ;讲台上,老师讲正能量,背地里,老师没啥正能量 ;讲台上,老师讲“意志力”,背地里,老师也没啥意志力。放眼当今,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老师打着“人文性”的旗号,做着“伪人文性”的事?真实的,接地气的,不拔高的,点到为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背后的意义更为重要、重大。教学《船长》,我真诚地说,有各种理由哈尔威船长可以不死,而他选择了尊严的死,若我,做不到。学生也真诚地说,我也做不到。我说,正因我们做不到,船长们才尤其可敬、可佩。

第三,好的文本本能地有侵蚀力。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所用的力,越少,越表明文本的好,文本的妙。一篇课文,学生自个儿读,不掉眼泪 ;老师一教,掉眼泪了。那不是课文的力量,也不是语文的力量,而是煽情的力量,音乐的力量,视图的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老师花大力气,那文本的表现力、感染力,必有问题。

第四,我不否认阅读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然而,很多人一厢情愿地夸大了阅读的功能。“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它的欠妥性,正像“爱运动的人不会生病”,职业运动员大都不长寿。人的道德进步,本质在于自省。你可以在读书中自省,也可以在电视中自省,日常的点滴生活中自省。“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这个“见”,可以是生活中的“见”,也可以是书中的“见”。“见”不是根本 ;“自省”才是。人的社会,总有假、丑、恶。“见”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见”后,“思”了什么。

无线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迎来了一个看视频和看书一样方便的时代,一个看歌剧和看书一样方便的时代,一个音乐会、歌剧、电影随身带、随身播的时代。书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电影《小时代》里的奢华,对青少年的腐蚀力超过你的预料。电影、电视、视频,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在今天,已经超过了书籍。昨天的柯达胶卷,今天只能破产 ;昨天的橡胶热水袋,面对电暖宝,只能破产。明天的3D打印,也将令许多自以为老大的产业破产,书籍也将面临这样的尴尬。

第五,有段时间,校园砍杀接二连三 ;有段时间,姑娘走失接二连三踪。媒体报道那些事件分子都在谴责犯罪分子。模仿犯罪学说,犯罪正是看了报道,下了作案的决心。一部反贪作品,有人读出了正义,有人记住行贿、笼络的招。读书,不在于书中有多少高尚的人,而在于读的人关注什么。关注什么,取决于骨子里有什么。鲁迅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心理学家也认为,人格塑造的关键期,三岁到七岁。播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种子,最重要的老师,名字叫“父母”。中国最失败的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年轻人生了小宝宝,没一点教育学、儿童学、心理学知识,全凭经验,这是常态。有甚者,小宝宝丢给爷爷奶奶,自己潇洒去。俞敏洪看不惯了,说,中国有50%的家长在竭尽全力爱孩子的同时,也在把孩子毁掉……

种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信你去看的《种子的力量》。有的时候,上面是块正义的石头,邪恶的种子也会将它掀翻。多年前我在村小,一个夜晚,我沿右道骑车,猛然,一个浑身黝黑的男孩,朝我撞来。我问男孩怎样了。男孩说,没事没事,管老师没事。他认识我。男孩的妈妈从后面赶来。问男孩疼不疼。男孩说“不疼”,那女人提高声调,喝问 :“到底疼不疼?!”男孩连忙蹲下,说“疼,疼”。那妇人要讹我。我认得她,有名的泼妇,也不纠缠,给钱了事。后来,那男孩进了少管所 ;后来的后来,一到18周岁,那男孩去监狱了。

总之,情感、态度、价值观光扣语文的头上,不是道德的光荣,也不是语文的光荣。德育不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也不应由一个具体的人承担。香港的老师被明确告知,不用做学生思想工作 ;全欧洲和美国,没有“班主任”一说。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乎整个社会,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个社会的责任,家长、社会人,都有责任 ;而不只是学校,不只是教师。承认教育的局限性,承认语文的局限性,不是消极,恰是清醒。如此,教育可以全面用力,语文也可以轻装上阵。

工具性、人文性,三七开,可以 ;四六开,可以 ;二八开,也可以 ;六四开,可以 ;八二开,也可以。主张不同,流派不同,才精彩纷呈。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偏重于工具性,课标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在前,人文性在后,此间的顺序,或非无意之举。

十、读者问:一般阅读与指向写作的阅读有何区别?

学校扎扎实实地做课外阅读,学生读了不少书 ;看五年前的毕业班的作文,再看现在的毕业班的作文,没啥两样啊。教导主任疑惑了,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学生的作文没变化?

看几十年的书,不一定能写出一本书,正如看几十年电视的你,不能拍出一部电视剧。“书读多了自然会写作”的谬误正在于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做作诗也会吟”,现在的你,背熟300首唐诗,“不会作诗”几乎是必然结果。

语文课堂里学语文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和一般的阅读有着根本的区别。一般人的阅读,可以是浏览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娱乐性阅读、信息性阅读,语文课上的阅读则是专业性阅读,语文课上的学生是专门来学语文的。而语文的最核心、最综合的素养——写作。

指向写作的阅读思维,学生最欠缺的阅读思维。此阅读思维一旦形成,学生的阅读品质会发生“质”的变化,教导主任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记者王小兵采访我的作文教学。小兵说,管老师,阅读对作文的作用很大。我侧耳恭听。小兵摄影记者出身,刚进报社,他拍照,别人写文字。总编说人手紧,拍了照,小兵你自己写稿。没办法,小兵找来旧稿,看文字编辑怎么写的。半年后,总编说,小兵照拍得好,文字也不赖啊。小兵的阅读,指向写作的阅读。重读旧稿,小兵关注什么?关注怎么写出来的,文字怎么跟照片配的。

苏州大学的安子教授,钱仲联先生的关门弟子。安子的博士论文,钱老要求用文言。安子说,我抄钱老的文言稿,边抄边琢磨,怎么用词、怎么用之乎者也,怎么反问,怎么强化语气……安子的抄读,指向写作的阅读。每一个写好作文的人,几乎都在有意无意中,闯进了指向写作的阅读世界。多年前,叶圣陶先生说,“我以为,阅读教学教好了,就不必搞什么作文教学了”。怎样才是“阅读教学教好了”?我以为,必须“指向写作”;不“指向写作”,不去看表达的奥秘,怎么可能写好作文呢?

“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朱光潜先生反思自己,阅读上的不专业,走了弯路,“近年来我的习惯几已完全改过。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 :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令我嫌恶 ;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简单来说,先前,朱先生关注内容 ;后来,朱先生关注表达。语文课上的学生,读书要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写什么”,一只眼睛看“怎么写”。指向写作的阅读课,重在练学生的第二只眼睛。有了成效,是否可以如叶老说的,“不必搞什么作文教学了”?不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能解决作文的所有问题。

(1)无法解决学生的作文动力。唤醒学生的写作动力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事。让学生有持续的写的动力,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学。它需要一整套的激励机制。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做不到。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阅拙作《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无法给学生以正确的好作文观。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学生可获取专业的阅读思维,阅读中领悟写作的秘妙,往后的写作中,不期然地使用秘妙。这并不表示学生能写出真正的好作文。学生作文,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的儿童作文。课文,成人所写,儿童得到的,什么是好的成人作文。作文教学要使儿童明白,真正的作文是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自己的话”,读者若有兴趣,可参见《“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2015年第2期《人民教育》)。(3)学生有了作文动力,懂了什么是真正的好作文,也写出了不错的作文,作文教学还要做什么?作后讲评。讲评,以学生作文为文本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以课文为文本,两者无法替换。

多年来,作文是阅读的附庸品,作文向阅读靠,靠不靠得上,作文的问题。作文之难,高于阅读,阅读有必要向作文靠呀。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换了“靠”的方向,开启新的征程,谋求贯通读写的新路。

摘要:作文是阅读的附庸品,作文向阅读靠,靠不靠得上是个问题。作文之难,高于阅读,阅读有必要向作文靠拢。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换了“靠”的方向,开启新的征程,谋求贯通读写的新路。

“结构力学”习题课的改革与探索 篇3

关键词:结构力学;习题课;课堂讨论

作者简介:许薇(1980-),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葛文璇(1979-),女,江苏南京人,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南通?226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课件遴选建设项目、南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GJ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56-01

“结构力学”是土建类各专业中一门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夯实基础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型课程。在很多本科院校,“结构力学”还是最为重要的学位课程之一。可以说,该课程在土建类本科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从“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来看,该课程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要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借助于习题课这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习题课的目的不仅在于对于知识的总结与复习,也不仅在于能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增强学生解题的熟练度,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随着课时不断压缩、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等问题的出现,如何提高结构力学习题课的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当前最为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2]

一、教学思想的转变

现代大学的“教”与“学”应该是更具多样性的。教师不能单纯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除了书本固有理论的讲解,还应传授学生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应明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正确地位。习题课教学要避免教师一味讲授、学生无时间思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避免教师在黑板上洋洋洒洒“板书”、学生争分夺秒“速记”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讲课时间,精心挑选典型例题,积极采用互动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小心求证,淡化经典理论繁杂的推导过程,将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部分或者全部转为学生的自学内容,突出结构力学在具体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应随时注意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1.教学内容紧贴实际

传统的“结构力学”课程只注重基本理论及其解题方法、技巧,比较忽视具体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有部分学生提出此门课程与实际工程联系不大,可听也可不听。针对这一现象,南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组织经典案例,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入实例,从具体实例中剥离出力学模型,选择适当的方法,集体讨论,最后通过手算、电算结合的方法得出结论,再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习题选择短小精练

习题讨论课应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习题课讲解的习题应大部分紧扣知识点,计算量小,易于分析,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辨析概念,对于计算量较大的章节,可分步训练。如力法,可通过分析超静定次数,确定基本体系,画出必需的弯矩图、计算必要的系数,解未知方程等若干小题进行训练,对于各个难点,各个击破。最后布置几个综合训练习题,作为学生课后任务,巩固学习效果。[3]

这样的安排,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认真思考,积极求证,甚至课后还与教师交流讨论,这种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比较少见的。

3.备课容量适当扩充

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不一,习题课内容应按适当比例扩充。在我校的结构力学习题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均按不少于1∶1.5的要求进行备课,准备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学生的习题,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班级,习题可以多讲、精讲,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习题可以慢讲、细讲。对于不从层次的学生,同样是习题课,有的班级讲10道,有的班级讲6道;有的班级重在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有的班级重在解题思维、解题能力的培养,有的班级重在解题熟练度的提高;总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三、教学方式的改进

近几年来,“结构力学”习题课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课上讲解与课后完成等多方式相结合,积极采用提问、设疑、质疑、探究等互动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逐步向“启发式”教学转变。[4]

习题讨论课具体可如下安排:

通过网络课堂,公布典型例题,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前两道简单例题,要求学生自己发言,讲解解题思路;对于讨论中的不同看法,教师总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纠正错误,比较不同方法,总结解题的要点和难点;通过例题变化,同时引出不同问题,要求学生继续讨论,应如何解题;鼓励学生提出想法,并相互讨论,同时,对于讨论中的错误,教师及时指出,避免学生越错越多;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并讲解解题思路应如何建立,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求解习题;通过网络课堂,公布课后习题答案。

在课堂讨论时,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提问,提出自己的想法,拒绝“一无所知”;对于那些拒绝思考、拒绝回答的学生,不能“轻易放过”,通过增加平时成绩的方式,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不论回答正确与否,都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同时,以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良性竞争。通过讨论分析,教师逐步揭示出解题的关键,总结解题思路,具体解题过程留给学生课后完成。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堂讨论,对学生的理解概念、明确思路和提高表达能力都大有帮助。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反应信息量大、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确定,帮助都很大。同时,通过对习题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说,习题讨论课是“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四、总结与探讨

经过几轮的教学探索,我校获得了一些成绩。近年来,在实现考教分离、统一命题、流水阅卷的前提下,学生考试未通过率平均在10%~20%之间,个别班级更出现了“无人不及格”的好现象。学生普遍反应“有兴趣”、“听得懂”、“学得会”、“会学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结构力学”专业课考试也频创高分,同时,在近几年国内各项力学竞赛中,我校学生均取得不俗成绩。

“结构力学”习题课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所需准备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课堂的教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可以说没有一堂课是重复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拓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水平,锻炼了临场应变能力。在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中,“结构力学”的评教分均在90分以上,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同行专家以及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结束语

总之,“结构力学”是土建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习题课也是该课程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热情。为了更加优质、高效地完成“结构力学”教学任务,还需不断努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廉锟.结构力学(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灵晓,许丽萍.在高等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24-28.

[3]刘晓辉.水工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11,(3):57-59.

[4]侯景军.启发式教学法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体会[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8-89.

实践与探索二习题课 篇4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李玉香

125000)

摘要:

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选准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尤其关键,本文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搞好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最佳选择。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从设定情景“亲临”体验到开展主题活动引导体验、模拟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升华体验,不断丰富和完善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Abstract: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nstruction to become a college student“ sincere love, lifelong benefit, unforgettable” excellent course, choose th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particularly crucial, the article thinks the experiencing type teaching mode is to do well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best choice.The author with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set the scene from“ person” to experience developing theme activity guide experience, simulated Cosplay in-depth experience, thorough and actual social survey sublimation experience, and constantly enrich and improve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mode,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 体验式教学 实践教学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2010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选准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尤其关键。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结合高职学生实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高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搞好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最佳选择

1、实施体验式教学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教育的对象。”体验式教学法恰恰体现了教师职责的转变。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整个体验过程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必做过多讲解,但需要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最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提炼,使教学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

2、实施体验式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

思政课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完善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政课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实现知行合一。但思政课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加上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唱独角戏,结果是学生“学而不信,知而不行”。所以,思政课教师经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学生课堂上说的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一套;教师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但无法肯定他们已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教师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告诉学生,但不能保证学生就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可能懂得善恶,并且在课堂里、在试卷上作出正确的判断,但他未必能把它转化成行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改变这种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我们认为,思政课只有帮助学生完成从知到信(内化)、从信到行的转化,才能产生效果,其途径就是实施体验式教学。

思政课视野下的体验式教学,通过学生内在的知、情、意、行的经历和体验,通过师生互动,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实施体验式教学是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最佳形式

高职学生文化功底差,和本科生相比政治理论学习能力差、但动手实践能力好,主动学习政治理论意识差、但参与活动激情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性综合分析能力差,但对国际国内形势感性认识快。思政课视野下的体验式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实践活动为主要主要载体,通过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认知和实践 2 等复合交织的矛盾运动,引导学生在感悟、反思中提升对人与社会的认知,使他们把为人处事的道理转化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因此,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是一个认知能力和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道德实践的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所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应该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佳形式。

二、不断丰富和创新体验式教学形式,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在思政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政治理论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所以思政课体验式教学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和开展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效果比较理想的体验式教学常用形式有:

1、设定情景“亲临”体验

人的情感总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实施体验式教学,关键是教师要用“心”去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创设情境虽然是虚拟的,但通过语言文字描述或是多媒体播放的图片、课件、视频等,让学生借助以往的经验,在头脑中想象,把自己放入其中去感悟。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录像、案例分析等方式把学生引入设定情景中,亲临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如:我们在讲授《概论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专题时,播放《2012世界末日》视频,把学生设定成2012年正在度假的一家人中的某个角色,亲历2012世界末日。通过亲临体验,让学生谈2012世界末日带给你哪些感悟?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开展主题活动引导体验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我们思政课教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演讲、辩论赛、主题宣讲等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点燃学生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授《思品课》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专题时,我们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生应该怎样生活?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问,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合 3 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授《概论课》科学发展观专题时,我们开展“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主题演讲,学生积极踊跃报名,162名同学经过12场精彩预赛、复赛、决赛,不仅亲身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了深入学习,而且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3、模拟角色扮演深入体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棱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学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通过小品、模拟法庭、课前5分钟时事宣讲、大学生说法、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思政课内容,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甚至达到能“教别人”。比如:在讲授《概论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专题时,我们搞了角色扮演。以班级为单位,每组8-10人,学生全员参加。通过学生身临其境地再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进一步掌握毛泽东思想,进一步认清党的理论的正确性,进一步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既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继承爱国传统,又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美好大学生活,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每学期实践教学总结汇报会时都搞角色扮演红色专场,每一场都堪称学生精品活动。

课前5分钟时事宣讲达到了“教别人”的良好效果,每次课的课前留出约5分钟时间,每班2名同学就国内国际热点问题进行宣讲,这既督促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又通过这个过程敦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深入体验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分享的过程又是相互教育的过程。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同学都能轮流一遍,学生反应的效果真不错。

4、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升华体验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传习录》中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所以教师觉得有必要通过学生亲自体验去解决的问题,不妨将课堂搬到社会生活中去,通过走访社会,目睹社会现象,间接体验真实的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一般可结合某一时期具体的社会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自己的调查与观察,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在调查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迅速处理材料及数 4 据,进行分析论证,还要将调查的情况进行总结交流,要让不同观点和见解进行碰撞,最后做出调查报告。

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五一”、“十一”长假或周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实践调查报告,调研报告连年荣获辽宁省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学生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既体验了生活、又服务了社会;先后到兴城四家村、辽沈战役纪念馆、葫芦岛市福利院、特教学校、广发证券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学生们走出校园开阔了视野,更好地了解了社会、认识了国情、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毅力、培养了品格。这就为加深对《概论课》理论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总之,近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大胆应用并完善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讲、读、听、谈、看、演、走、写多形式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作用,收获也较为显著:第一,体验式教学使思政课活起来了;第二,体验式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三,体验式教学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体验式教学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感和创新性;第五,体验式教学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严楠.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式教学探究[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

实践与探索二习题课 篇5

黄河颂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pài)

山巅(diān)

九曲连环(qǔ)

B.哺育(bǔ)

气魄(pò)

发扬滋长(zī)

C.浊流(zhuó)

宛转(wǎn)

一泄万丈(xiè)

D.屏嶂(zhàng)

豪迈(mài)

伟大艰强(jiā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文学常识填空。

(1)

《黄河颂》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词,谱曲。

(2)光未然,本名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家。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歌颂黄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黄河】

面对滔滔黄河,唐朝诗人李白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你再写出两句完整(含上下句)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2)【画中黄河】

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8.“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9.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0.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屏障”?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我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

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1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

1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练笔

15.《黄河颂》一诗运用比喻,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和“屏障”。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大海的景象。(不少于100字)

第二单元

黄河颂

1.B

解析:A项,“九曲连环”的“曲”应读qū,C项,“一泄万丈”的“泄”应写作“泻”,D项,“屏嶂”的“嶂”应写作“障”,“

伟大艰强”的“艰”应写作“坚”。

2.C

解析:气魄指气势。

3.D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冼星海

(2)张光年

诗人

文学评论

5.B

解析:“望”字统领到“劈成南北两面”。

6.(1)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李白《赠裴十四》

(2)示例: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旁侧的瀑布半掩半露,与主体瀑布相得益彰,再添一层气势。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艺术造诣。

7.是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来写的。

8.“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9.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10.把黄河比喻成“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成“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11.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

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12.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13.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现实到历史。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14.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激流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教材上的的定律和公式是基础的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要培养学生自学教材的习惯,在预习自学中把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等知识点进行全面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消化,预习自学时要注明不理解的问题,以期在教学时解决.其次,在理解公式,概念,例题的基础上,选择基础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逐步深入学习训练打下伏笔.

二、精心选择习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习题课的主要任务,初中生的课程较多,物理课的教学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良好的教学效益,精选习题十分重要.

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都可以编织成趣味性习题.

例如,在学习路程、速度、时间关系公式解题时,我自编了这样一道题:张键同学家距离学校3 km,他每天上午要在7:30前赶到学校上早读课,如果骑电瓶车平均速度是5 m/s,问张键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解题后学生发现张键同学迟到了.这时教师提出如果张键不迟到最迟必须在什么时刻动身.这样习题从学生生活中来,有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事,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亲近物理,亲近科学的情感.注意一题多解.解题不能满足于一种解法,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和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以至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例如,在学习密度一节时,我选择了这样的一道题:诊所需要购买8 kg的酒精,现有容积为9L的塑料瓶够装吗?学生练习时,多数用求8 kg酒精占多大体积的方法来判断.见此情况,笔者进而启发:能否换种角度思考呢?如,9 L的容器能装多少千克的酒精?某种液体体积为9L质量为8 kg,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否是酒精密度呢?问题解答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解题的几种方法,重新回顾解题的思维路径和思考角度,比较出解题方法的优与劣.

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变能诱发学生解题思路,“一题多变”就是通过题目的变化,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不同的知识侧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训练,使知识链接成线或成网.

例1一列火车长300 m,以20 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8 km的大桥,需要用多少时间?

例2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用了150 s,那么这条隧道有多长?

很显然,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要求学生自编一道求火车速度的习题.进一步强化训练.

三、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练习是主线.习题课比较抽象,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主动引导,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解答问题.在学生思考、探讨,实验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引两个方面.

指是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或掌握不熟练,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教师应及时提醒,启发引导.提醒启发时要注意分寸,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到为止,不包办代替.

例如,一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托力是一对平衡力.(4)物体所受的重力较大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一定很大.

解答说明:(1)压力不是重力,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2)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压力是作用在桌面上的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4)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故这里只提到了压力的关系,但其接触面积没有确定,故压强不能比较;(3)物体的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支持力也是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该选项正确.

教师引导:压力与重力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力,有时甚至没有任何关系,只有在物体放在水平桌上时,二者的方向和大小才一致.

引是说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分设疑点,降低难度的方法,引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的解题路径,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较多,笔者就不细说了.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要宁精勿滥,讲究透彻理解题意,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习题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要得到充分的体现,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参考文献

[1]朱祥生.比较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浙江教育出版社.

“生物习题讲评课”有效性的探索 篇7

【关键词】习题讲评课;教学有效性;编制习题;引导探究;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失败是包办,而学生最大的悲哀是依赖。其实无论“包办”,还是“依赖”,都反映出人的“惰性”,这种“惰性”的教与学,其结果培养出的必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那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这种“惰性”教学呢?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性?结合省生物基地校课题《优化习题策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的研究,我进行了探索。

一、精心编制习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托《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按章节的知识点逐一编写习题。如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一知识点,依《教学要求》:①能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②能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进行相关计算,本人编制了以下难度梯度的习题,提高了训练的有效性。

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

A.YR和YR B.Yr和Yr

C.YY和Rr D.Yr和YR

2.基因型为RrYY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

A.3:1B.1:2:1 C.1:1:1:1D.9:3:3:1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aBb■1AB∶1Ab∶1aB∶1a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子代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A.①B.② C.③ D.④

4.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3)在杂交后代F1中,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是______,F1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若使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编题说明】第1小题要求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属于容易题;第2小题考查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属于容易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间(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易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混淆,错误率高,属中等难度题;第4小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属于难题。

二、耐心引导探究

布鲁纳曾指出教师教导学生时,目的不在增加学生对某学科的知识,而是鼓励他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共同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应主动去寻找知识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学生做错的习题,教师不要急于讲评,但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课本、图表或视频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解决。

1.课前准备:错题统计,错因分析,设计练习,明确目标

做好习题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现在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以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这不是说教师就轻松了,我们的功夫应花在课前准备上。在评讲习题之前可以找不同类型的学生面对面交流,以便获取关于学生对习题感受的第一手资料,如学生的主要错因等。如果我们不去分析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评讲时就没有针对性,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好的收获。同时也应把握好试题评讲的深浅度,对典型题和常规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只有认真做好了课前准备,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完成;哪些问题学生需要合作讨论完成;哪些问题需要老师重点讲解;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总结方法等。在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讲评重难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会让习题讲评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堂活动:合作交流,展示分享,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讲评课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自主性,避免“一言堂”,多一点启发和鼓励,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讲评课中,并提供给学生自己总结、自行讲评的机会,要求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说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理由,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大家共做一道题、共评一道题,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学生讲评结束后,一定要有恰当精要的总结和点评。有时教师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并总结方法、规律。互动不只是师生你来我往的问答,更是思维碰撞激发出的火花。这样教与学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例1: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

B.如果A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A>TC

C.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

D.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在讲评上面这道选择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正面讲评其对与错的原由,可先就装置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①水珠移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与CO2气体有关吗?②种子消毒与否有何区别?③小麦种子与花生种子在组成物质含量上有什么不同?接下来,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选出正确答案C;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①NaOH溶液的作用有二:一是调节酸碱度;一是用于吸收CO2;本实验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于吸收CO2,所以水珠移动是由于O2被消耗引起的。②O2消耗的多少取决于呼吸作用的强弱,由于消毒的种子中不含微生物,其总体呼吸较弱,耗氧量较少,故VA

3.课后反思:构知识网,建错题本,写教后思,提师生能

通过错题反馈和展示分享环节,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点、解题思路及错误原因),从而为今后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生要建立错题集,反思答错题的原因,并且能补充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琢磨科学的解题方法,以便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其总结规律,提高解题效率。

例2: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

A.2B.3C.4 D.前三项都对

到第一个班上课,我在讲评时,是让学生画图进行辨析,得出正确答案D就了事了。我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相反,此种教法是科学的,因为对于初次接触这道题的同学来说,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在于就题论题,而没有上升至规律来提升。通过课后反思,我在到第二个班上课时,还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带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有几条?②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无论复制多少次,带有放射性的DNA始终有几条?③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相比,有丝分裂后期有什么特点(套用前者的话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④子代细胞中最多有几个细胞带有放射性,最少有几个细胞带有放射性(最多4个;最少2个)?⑤对于任意一个子代细胞而言,最少有几条DNA带放射性,最多有几条DNA带放射性?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核DNA(全部用15N标记)为2N的细胞,无论复制多少次,带有放射性的DNA始终有4N;子代细胞中最多有4N个细胞带有放射性,最少2个;对于任意一个子代细胞而言,最少有0条DNA带放射性,最多有2N条DNA带放射性。最后再设计拓展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探索讲评课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1.与过去的课堂相比,虽不能说“颠覆”,但至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根据错题反馈情况,分析错因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展示分享以达成共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每节课总感觉是那么的短暂,意犹未尽。

2.困惑

①由于课堂开放,生成性资源较多,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由于学生差异较大,编制的习题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教、学要真正走出“惰性”,提高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精心编制试题,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其次要充分了解学情,提高讲评引导的针对性;第三,要设置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思维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及时反思,总结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改道路上,我们仍需不断地探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在讲评上面这道选择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正面讲评其对与错的原由,可先就装置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①水珠移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与CO2气体有关吗?②种子消毒与否有何区别?③小麦种子与花生种子在组成物质含量上有什么不同?接下来,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选出正确答案C;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①NaOH溶液的作用有二:一是调节酸碱度;一是用于吸收CO2;本实验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于吸收CO2,所以水珠移动是由于O2被消耗引起的。②O2消耗的多少取决于呼吸作用的强弱,由于消毒的种子中不含微生物,其总体呼吸较弱,耗氧量较少,故VA

3.课后反思:构知识网,建错题本,写教后思,提师生能

通过错题反馈和展示分享环节,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点、解题思路及错误原因),从而为今后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生要建立错题集,反思答错题的原因,并且能补充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琢磨科学的解题方法,以便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其总结规律,提高解题效率。

例2: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

A.2B.3C.4 D.前三项都对

到第一个班上课,我在讲评时,是让学生画图进行辨析,得出正确答案D就了事了。我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相反,此种教法是科学的,因为对于初次接触这道题的同学来说,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在于就题论题,而没有上升至规律来提升。通过课后反思,我在到第二个班上课时,还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带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有几条?②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无论复制多少次,带有放射性的DNA始终有几条?③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相比,有丝分裂后期有什么特点(套用前者的话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④子代细胞中最多有几个细胞带有放射性,最少有几个细胞带有放射性(最多4个;最少2个)?⑤对于任意一个子代细胞而言,最少有几条DNA带放射性,最多有几条DNA带放射性?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核DNA(全部用15N标记)为2N的细胞,无论复制多少次,带有放射性的DNA始终有4N;子代细胞中最多有4N个细胞带有放射性,最少2个;对于任意一个子代细胞而言,最少有0条DNA带放射性,最多有2N条DNA带放射性。最后再设计拓展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探索讲评课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1.与过去的课堂相比,虽不能说“颠覆”,但至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根据错题反馈情况,分析错因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展示分享以达成共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每节课总感觉是那么的短暂,意犹未尽。

2.困惑

①由于课堂开放,生成性资源较多,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由于学生差异较大,编制的习题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教、学要真正走出“惰性”,提高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精心编制试题,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其次要充分了解学情,提高讲评引导的针对性;第三,要设置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思维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及时反思,总结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改道路上,我们仍需不断地探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在讲评上面这道选择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正面讲评其对与错的原由,可先就装置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①水珠移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与CO2气体有关吗?②种子消毒与否有何区别?③小麦种子与花生种子在组成物质含量上有什么不同?接下来,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选出正确答案C;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①NaOH溶液的作用有二:一是调节酸碱度;一是用于吸收CO2;本实验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于吸收CO2,所以水珠移动是由于O2被消耗引起的。②O2消耗的多少取决于呼吸作用的强弱,由于消毒的种子中不含微生物,其总体呼吸较弱,耗氧量较少,故VA

3.课后反思:构知识网,建错题本,写教后思,提师生能

通过错题反馈和展示分享环节,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点、解题思路及错误原因),从而为今后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生要建立错题集,反思答错题的原因,并且能补充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琢磨科学的解题方法,以便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其总结规律,提高解题效率。

例2: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

A.2B.3C.4 D.前三项都对

到第一个班上课,我在讲评时,是让学生画图进行辨析,得出正确答案D就了事了。我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相反,此种教法是科学的,因为对于初次接触这道题的同学来说,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在于就题论题,而没有上升至规律来提升。通过课后反思,我在到第二个班上课时,还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带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有几条?②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无论复制多少次,带有放射性的DNA始终有几条?③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相比,有丝分裂后期有什么特点(套用前者的话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④子代细胞中最多有几个细胞带有放射性,最少有几个细胞带有放射性(最多4个;最少2个)?⑤对于任意一个子代细胞而言,最少有几条DNA带放射性,最多有几条DNA带放射性?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核DNA(全部用15N标记)为2N的细胞,无论复制多少次,带有放射性的DNA始终有4N;子代细胞中最多有4N个细胞带有放射性,最少2个;对于任意一个子代细胞而言,最少有0条DNA带放射性,最多有2N条DNA带放射性。最后再设计拓展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探索讲评课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1.与过去的课堂相比,虽不能说“颠覆”,但至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根据错题反馈情况,分析错因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展示分享以达成共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每节课总感觉是那么的短暂,意犹未尽。

2.困惑

①由于课堂开放,生成性资源较多,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由于学生差异较大,编制的习题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教、学要真正走出“惰性”,提高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精心编制试题,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其次要充分了解学情,提高讲评引导的针对性;第三,要设置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思维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及时反思,总结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改道路上,我们仍需不断地探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上一篇:支行XX年一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