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习题课

2024-08-09

机械效率习题课(共12篇)

机械效率习题课 篇1

1一个滑轮组经过改进提高了机械效率,把同一个物体匀速升高同样的高度,那么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的有用功减少 B做的总功减少

C,做的额外功减少 D,所用拉力减少

2、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对于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和s 都由尺测出

B、只需要用尺测出h,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s可由h算出来

C、h和s 都不需要用尺测出具体数值,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h和s 的比值是可以知道的,而知道这个比值,再结合测得的G、F就可以算出η

D、h和s 都不需要用尺测出具体数值,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h=s,而知道这个关系再结合测得的G、F就可以算出η

3、有甲、乙两辆车物重相等的汽车,正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甲车所受阻力是乙车的2倍,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则甲、乙两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做的功之比( )

A、1:1 B、2:1C、1:2 D、4:1

4、一个人将一个重196牛的物体拎到5米高的楼上,如果用定滑轮、动滑轮,将此物体提到同样高的楼上,不计摩擦和动滑轮的物重,对重物做功最少的是( )

A、人拎重物 B、用定滑轮

C、用动滑轮 D、三种情况都一样

5、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绳子的固定端拴在动滑轮上,用此滑轮组提起物重是200牛的物体,如果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动力是50牛,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80% B、65% C、60% D、85%

机械效率习题课 篇2

一、教师要精心选择习题。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 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一节习题课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习题的选择。

1. 例题的安排要有非常强的示范性。

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 体现通解通法, 以起到加强双基的作用, 再通过适当变式引申、变式训练, 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 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数学思想, 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教学过程中, 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 以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

2. 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

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 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 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 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 利于学生“步步登高”, 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当然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 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 习题课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更要重视计算过程, 注重思维训练, 让学生有所“悟”。

3. 习题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 可以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层层深化, 也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与不同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组合。关于变式练习和题组练习:这两种练习的形式都非常好。伽利略曾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在习题课的教学中, 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 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 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 而且可以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 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 深刻挖掘例题和习题的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对例题和习题的安排, 数量要适中。

不要搞题海战术, 但巩固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培养的必要的题目还是要有的, 要让每个题目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 并注意体现方法和规律, 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

二、在习题课教学中, 应结合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 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 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进一步总结出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 讨论—归纳法

对于一些问题, 学生解答时很容易出错, 这种情况下, 可以用“讨论—归纳法”进行教学, 即先让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 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 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 进行分析和归纳, 得出正确结论。

3. 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对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 边分析、边讨论, 逐步解决问题, 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如果问题有一定难度, 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这时可以用“分析—讨论法”。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 及时予以纠正,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板演—评议法

“板演—评议法”是教师选择典型问题, 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 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修改方法, 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 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 能及时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析和小结中及时地指导学生总结习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同时对题目类型, 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 总结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 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 启发新思路, 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 使学生通过评析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知识用活, 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 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题教学应遵循学生“学的规律”和“认知规律”, 制定教与学的双边目标, 建立目标实现激励机制。教师把数学教学的任务分解或转化成具体的教学和学习目标, 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各个目标不仅要是连续的,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而且都要有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可检性。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不断地产生责任感和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四、重视反思环节, 提炼解题方法, 升华解题技能。

反思环节是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一条捷径, 有了反思要求, 老师就不会出现一味强调反复操练的盲目性;有了反思, 学生就会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就很容易把数学过程对象化, 而不只是把数学看做是一些过程, 一些细枝末节;有了反思, 就不停留在把过程、法则, 当做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的认识上;有了反思,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不只停留在会算、会变形、会套公式的认识上, 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学, 那就是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语言, 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数学过程和自己的解题过程的反省上来”。反思环节的实施, 是消灭“题海战术”, 达到减负增效, 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强化错题反思, 将错题回收, 归类、综合分析、反思后再选好习题, 有针对性的解题教学是避开题海战术的最佳法宝, 往往事半功倍。我曾经在初三第二轮复习课时做过错题回收教学实验, 效果不错, 其中学生李明媛感受最深, 她到了高中仍一直使用“错题回收”法, 并告诉我, 读高中数学资料买得少, 花的时间最少, 学得最轻松, 数学成绩特好。

机械效率习题课 篇3

【关键词】变换;反思;拓宽

一、改编习题的功能

1.改编习题,变中求“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科学复习课中,教师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的方式,给学生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改编习题,变中求“同”,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

科学习题浩如烟海,变化万千,但其实还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因此在科学复习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应用能力。

3.改编习题,变中求“广”,培养学生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例如,将两个电阻R1=10,R2=5串联,接在电压为30V的电路上,求电路中的电流。

[变式题]将两个电阻R1=10,R2=5串联,接在电压为30V的电路上,通电1分钟,求电路中你能求出的所有量。

通过变式题在将电学中所有公式复习了一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改编习题的功能的常用方法

1.变换习题条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改编习题条件指的是依据学生的知识、智力的不同水平,对构成习题的条件要素进行变换,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

1.1关注关键词

如果变换习题中的重要词语,则结论会大相径庭。

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去掉题中“斜”字变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包括垂直入射)。

去掉关键词“斜”,结论就完全不一样。

又如“由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肯定是化合物”去掉题中“纯净物”变为:“由二种或二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是单质(包括混合物)。

去掉关键词“纯净物”,结论就不同了。

1.2增和减习题条件

将习题条件进行增减,在细微差别比较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变式题]增加“3.2克”、 “8.8克”、 “7.2克”变为: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增减条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到差别,培养学生细心习惯。

1.3互换变量

在电学中,学到的科学量有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等,已知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其它量。

如: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1A”,乙标有“15Ω、0.6A”,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题中控制了两个变量电流I和电阻R,由此而确定的因变量有电压U和电功率P也随之确定,因此,只要I、R、U、P中任意控制两个即可确定另两个,可以对上题进行改编。

[变式1] 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10V ”,乙标有“15Ω,9V”,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变式2] 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V,10W”,乙标有“9V、5.4W”,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变式3] 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A,10W”,乙标有“0.6A,5.4W”,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是多少?

习题改编后,学生感到新鲜,同时将电学中的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复习。

2.反思习题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1结论的正确性

反思结论的正确性是指在依据习题条件得出结论后,思考这些结论是否符合有关规律及客观事实,有无遗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如:在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25克食盐溶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很容易求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事实上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8克食盐,结果不符合实际。

2.2结论的可能性

反思结论的可能性是指依据习题条件考虑多种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烧杯中装有水,在水中放人一木块,静止时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大多数学生得出答案为B,他们只考虑烧杯中水未装满情况,未考虑水装满情况。学生未从多个角度反思答案的可能性。

3.拓宽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

3.1提倡一题多解,增强解题能力

学生在运用一种解题方法得出结论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对习题进行一题多解,改变传统解决问题的单一性和单向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电阻是12欧的小电灯,正常工作时电压为6伏,若把它接在8伏的电路上,需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分析一:从欧姆定律分析

R2=U2/I2

U2=U-U1

I2=I1=U1/R1

分析二:从串联电路电阻

特点分析

R2=R-R1

R=U/I

I=I1=U1/R1

分析三:从串联电路电压分配特点分析

U2/U1﹦R2/R1

U2=U-U1

分析比较后发现,第三种方法不需要求电流最为简便。

3.2简单化处理习题,使学生解答问题简便、省时

简单化是指除了用常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之外,可恰当地运用“特殊规律”、“特殊公式”来解决问题,使学生解答问题简便、省时。

例: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上经过一桥时, 船上一小木块掉进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

分析一:如果以桥为参照物,过程很复杂,学生不易分析清楚。

分析二:以水为参照物,则水可看作不动。因为船顺水追赶用了1h,则说明从木块落水到船上的人发现也花了1h,总共用了2h。木块在这两小时内走了5400m,速度为水速。

代入公式v=s/t=5400m/3600×2s=0.75m/s

显然以水为参考物将问题简单化,学生易理解。

三、改编习题应注意的问题

1.改编习题要有典型性

改编习题是重要的,但是变式的成效不取决于其运用的数量,而是在于其是否具有典型性,能否使学生在理解概念与原理时摆脱感性经验片面性的消极影响。

2.改编习题要抓住科学本质

所谓“万变中识宗”,是针对学生认识现象形成概念得出规律而言的;所谓“万变不离宗”,是针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而言的。设计不同的变式练习,以显示其科学本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增强思维变通性,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改编习题要有层次性

进入复习阶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能一下到位,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规律开始设计一些稍简单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采取增加条件的方法,也可采取变换条件的方法,逐步加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

在复习课上将习题经过种种处理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题能力,提高科学复习课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3

[2]孙张尧:习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物理教学,2003,(11)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第八中学)

SQL习题课 篇4

1.现有以下关系:

Student(no,name,sex,birthday,class)Teacher(no,name,sex,birthday,prof,depart)Course(cno,cname,tno)Score(no,cno,degree)(1)列出student表中所有记录的name、sex和class列(2)列出教师所有的单位(不重复)

(3)列出student表的所有记录(以学号、姓名等)(4)输出成绩在60-80之间的所有记录(5)输出成绩为85,86和88的记录

(6)输出班级为95001或性别为‘女’ 的同学(7)以class降序输出student的所有记录

(8)以cno生序、degree降序输出score的所有记录。(9)输出95001班级的学生人数

(10)输出score中成绩最高的学号和课程号(11)输出‘3-105’号课程的平均分

(12)输出至少有5个同学选修的并以3开头的课程号的平均分。(13)输出最低分大于70分最高分小于90分的学生学号(14)输出所有学生的name、no和degree(15)输出所有学生的no、cname、degree(16)输出所有同学的name,cname,degree(17)输出’95001’班级所选课程的平均分

(19)输出选修3-105课程的成绩高于109号同学成绩的所有同学

(22)列出与108号同学同年出生的所有学生的no、name和birthday。(23)显示‘张三’教师任课的学生成绩

(24)显示选修某课程的同学人数多于5人的教师姓名(25)显示95033和95031班全体学生的记录。(26)列出存在有85分以上成绩的课程编号

(27)列出“计算机系”教师所教课程的成绩表。

(28)列出“计算机系”与“电子工程系”不同职称的教师的name和prof(29)列出选修编号为‘3-105’课程且成绩至少高于选修课程编号为‘3-245’的同学的 cno,no和degree.(33)列出成绩比该课程平均成绩低的同学的成绩(34)列出所有任课教师的name和depart(35)列出未讲课教师的name和depart

(1)输出至少有两名男同学的班级编号、(2)输出student中不姓王的同学

(3)输出student中每个学生的姓名和年龄(4)输出student中最大和最小的birthday日期值

(5)以班号和年龄从大到小显示student中的所有记录(6)输出男教师所上课程名称

数学习题课教学小记 篇5

提到习题课,旁观者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教得怒火冲天,“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正如温校长所说的,任何一学科的教学都分为知识学习和解决问题两部分,那么如何带着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呢?一共分为五段: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

展示、总结归纳,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习题课中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主动性。

首先,我们要给小组内的四个成员分配好相对独立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促使他们必须积极角色互赖才能取得成功。这些角色的分配有利于培养成员间的合作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四人一组,组员角色分配:

组长——负责在小组在学习中的组织者和发言时的主持人;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在讨论中所发表的观点;

纠正员——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和讲述结论和答案时的任何错误;

点评员——负责向全班同学展示或表达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在上习题课时,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可以是这一章节重要的,也可以是学生没有理解的),然后学生独立思考三到五分钟,紧接着由学生开始小组讨论,讨论时各个组员各负其责,各抒己见,每个人都要角色定位,做好自己的事,这个环节大约五到八分钟(同时在此过程中由老师临时指定一个小组到黑板上写出其思考过程,由组长指派),第四步是全班展示时间,由各组自愿上台对黑板上的过程进行讲解说明或纠正补充,共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由组长和点评员同时上场,第二个:先由点评员展示或表达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第三个:组长发问:“我组已经展示完毕,请问其它小组对我们的解答有什么异议吗?”

第四个:若没有,直接进入”总结归纳“环节;若有,其它小组可以上台纠错,并由纠错者进行讲解;

大型养路机械考试习题 篇6

1.什么是耽误列车?

答:系指列车在区件内停车;通过列车在站内停车;列车在始发站或停车站晚开、在运行过程中超过图定的时间(局管内)或调度员指定的时间;列车停运、合并、保留。

2、大型养路机械无火回送或远距离转移施工点时,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应编挂在列车尾部;严禁大型养路机械溜放、通过驼峰;严禁作为动力对货物列车进行调车作业。

3、在电气化区段,机组各车及各种附属车辆应加设警告标志内容?

答:在电气化区段,机组各车及各种附属车辆应加设“有电危险、禁止攀登”的明显警告标志。

4、线路捣固作业一般应配备哪些车辆?

答:捣固车、动力稳定车、配碴整形车、还可配备边坡清筛机。

5、大型线路机械在封锁区段独自运行时的运行速度和间隔有什么规定? 答:速度不得超过40km/h,续行间隔不得少于300m;并应随时做好停车的准备。

6、捣固车捣固镐异步夹持有什么优点?

答:内外两侧的捣固镐的夹持移动距离,因道床阻力的不同而不同。当某侧枕底石碴较疏松时,夹持阻力就较小,捣固镐的夹持移动距离就大,直到夹持阻力达到设定的油压力时,夹持动作才能停止,所以捣固后的石碴密实度是一致的。

7、大型养路机械在库内动车时,有什么规定?

答:要检查并确认各工作装置的位置正确、车上车下有无障碍物,就位后要放置止轮器。

8、大型养路机械出车前的检查项目是那些?

答:各机械车驾驶员及操作人员应按分工对车辆的走行、制动、油路、电路、工作装置、锁定装置及车内备品、信号用品等进行全面检查。

9、铁路视觉信号包括那几类及其意义?

答:视觉信号的基本颜色为红色、绿色、黄色。 意义:红色注意或减低速度; 绿色-按规定的速度运行。

10、空线和尽头线调车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答:在空线上调车牵引运行时,速度为40km/h,推进运行时为30km/h;在尽头线调车时,距线路终端应有大于10m的安全距离。遇特殊情况必须小于10m时,应严格控制速度。

11、大型养路机械连挂运行时,在满足其技术性能、施工作业需要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其编挂数量和编排顺序有什么要求?

答:应尽量将功率大、轴距大或较重的机械编排在前部。

12、无缝线路养护维修作业中,当发现什么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及时采取防胀措施?

答:当发现轨向、高低不良,起道、拨道省力,枕端道碴离缝,必须停止作业,及时采取防胀措施。

13、防护中使用的移动信号有哪几种?

答:停车信号;减速信号;减速防护地段终端信号。

14、大型清筛机在收放工作装置时应注意哪些?

答:应选择线路比较平直的地段进行,在复线地段要与防护员联系,当确认邻线无列车通过时方准收起和放下工作装置。

15、大型养路机械运行时执行的“十六字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彻底瞭望、确认信号、高声呼唤、手比眼看。

16、对大型养路机械押车人员在列车运行时有什么要求?

答:必须在驾驶室内关好车门,身体不得探出车外,并注意倾听走行系统有无异响,动车时观察是否缓解,发现问题用无线电话及时通知押车负责人,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17、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使用激光时,有什么规定? 答:严禁目视激光,不准在激光准直光束中穿行。

18、对负责列车中车辆的连挂人员是怎样规定的?对已编入列车的大型养路机械,其押车人员能否自行摘挂? 答:列车中车辆的连挂,由调车作业人员负责。押车人员无权自行摘挂。

19、大型养路机械摘车时的作业程序是什么? 答:一关折角塞门、二摘风管、三提钩的作业程序。

20、在有碴桥上,进行捣固作业对枕下道碴厚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在有碴桥上,枕下道碴厚度不足150mm时不能进行捣固作业。

21、大型养路机械在区间如遇制动机故障,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施工负责人应组织机组成员拧紧全列手制动机,以保证就地制动,采取安全措施,并向列车调度员报告,请求救援。

22、大型养路机械在区间运行时发生热轴应如何处理?

答:司机应采取常用制动,停车后下车检查,确认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确认安全无误时,方可继续运行。

23、大型养路机械在车站停留不进行调车作业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应连挂在一起,并须拧紧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或以铁鞋(止轮器、防溜枕木等)牢靠固定。

24、捣固车激光接收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捣固车激光接收器的作用是柱面镜将接收到的垂直条状激光束还原成圆形光斑,经过窄波滤光镜,投射到光电接收屏上;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由接收电路板转换成控制电信号,输出给司机室内的接收控制电路板。

25、传动轴的裂损原因有哪些?

答:(1)连接焊缝处,因焊接热应力产生裂纹:(2)花键轴、花键套材质不良,引起传动轴折断;(3)所受扭矩过大:(4)传动轴安装位置不合适;(5)传动轴不平衡量过大。

26、养路机械设备除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满足运行安全的要求之外还有什么规定?

答:设备应专管专用,加强日常检修和定期检查,经常保持良好状态。状态不良的,禁止上道使用。

27、大型养路机械在无缝线路地段作业时,作业轨温条件? 答:(1)一次起道量不小于30mm,一次拨道量不小于1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20℃;

(2)一次起道量在31-50mm,一次拨道量在11-2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20℃-+15℃。

在高温季节作业时,作业中机组人员应监视线路状况,发现胀轨迹象应立即停止作业。

28、大型养路机械一级保养对发动机及其他工作装置的工作时间如何规定? 答:发动机每工作100h和200h进行一次,其它工作装置每工作50h进行一次。一级检查保养时需先完成日常检查保养工作。

29、机组运行,乘机人员应遵守哪些安全事项?

答:机组运行时,严禁任何人抢上抢下,或将身体探出车外。需要了望时,要抓紧扶牢。不允许在车梆上或架空物上坐卧,不允许将头、脚、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上打闹。

30、捣固车作业中应注意事项?

答:(1)捣固车作业中,数据输入要正确,下镐位置要准确,避免镐头挤碰轨枕或钢轨。

(2)必须在机器完全停稳后方准下插捣固装置。

31、线路大修作业封锁前的准备作业和开通线路后的整理作业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答:封锁前的准备作业和开通线路后的整理作业,均应在施工慢行条件下进行。

32、大型养路机械运行前,各车司机长应对本车进行哪些检查?

答:大型养路机械运行前,各车司机长应对本车的制动系统、折角塞门、安全锁(链)、油位等有关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试风试闸,各工作装置、检测装置锁定到位、可靠,安全链拴挂有效。

33、施工结束后,机组返回车站如何进站? 答:当正方向返回车站时,凭信号机显示进站。

当反方向返回车站时,凭站方手信号引导或调车信号进站。

数学习题课教学初探 篇7

一、复习巩固三角公式 (约5分钟) , 导引主题

教师启发:请大家写出你经常用到且印象较深的三角公式 (让两位学生到讲台板书, 其余学生在下面默写, 教师巡视) 。直奔主题:今天用这些公式解决三角变换——求值问题。

二、热身训练 (约5分钟)

打开幻灯片, 让学生做热身训练小题:求值 (1) cos (-27600) (用诱导公式) ; (2) 已知tana=3, 求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3) cos2150-sin2 150 (二倍角公式) ; (4)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 ; (5) tan150 (半角公式) 。

三、范例讲解 (8分钟, 讲解要充满激情)

例1:求的值。教师讲解:一慢 (审题) , 二看 (看结构) , 三通过 (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解答) 。

四、学生课堂训练 (约12分钟)

演算题 (请3位学生板书) 。 (1) 已知cos780≈0.2, 则sin660_ (考查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 ; (2) 已知a、b为锐角, 且a+b=450, 求 (1+tana) · (1+tanb) =_ (考查和角公式) ; (3) 。讨论题 (任选其一) 。 (1) 求值cos200cos400cos600cos800 (考查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 。 (2) 求值 (考查半角公式) 。教师总结:变角、变名、变 (运算) 方式。

五、学生考老师 (约10分钟)

请学生到黑板板书题目, 要求别太烦琐, 且与本节课内容相符。一般不多于6道题, 教师解答不少于2道, 视题目难度和时间而定。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信心、解题能力、水平、熟练程度, 做完后, 叫学生到黑板上给教师“阅卷”, 必要时可故意“出错”, 锻炼学生眼力。

六、教师“反击”——考学生 (约5分钟)

只出一道题:此题难度中等, 学生解答方式为“现场竞赛”, 谁先正确做出, 谁就是“解题王子”或“解题公主”。

七、时间到, 及时下课, 力戒拖堂

习题课怎么上 篇8

认真备课,精选习题

在数学教学中,习题是教师训练学生的思维材料,是教师将自己的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载体;因此,组织、配备习题是上好习题课的前提和基础。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中心和主题,习题课也不例外,教师所配备的习题必须围绕本节课的中心去解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习题课中的习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同时还要“难易适度”。

处理习题的方法要灵活多变

习题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以及学生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讲—练结合法;分析—讨论法;讨论—归纳法;板演—评议法等。

习题课是学生耳闻目睹老师的审题、分析求解问题的全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不可缺少的一课。因此,习题课的精髓和实质就是教师对习题材料的处理。能否发挥习题的功能、能否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参与,将所学知识“外化”,并通过“外化”达到知识新的“内化”,这是一节习题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认为,按照下列几个步骤对习题材料进行处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审题、感知题意、寻找解题思路。在大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今天,这个步骤是基础和前提。只有让学生仔细审题,感知题意,明白需要求证或求解的问题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思考需要运用哪些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目前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寻求解题思路。

教师应充分暴露自己的解题思维。教师对习题进行分析时,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这样便缩短了师生的思维距离,学生听起来倍感亲切,同时又感到成功近在咫尺,让学生在对比思维的过程中,感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是教师处理材料的重点。

寻求思维落差,搭建思维桥梁。习题课教学不仅让学生会做几道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寻求解题思路,并把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对比,寻求师生的思维落差,看看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又是如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缩短思维差距,自觉搭建思维桥梁,全面系统地理解知识,迅速而准确地联系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这是习题课教学中学生的总结提高阶段,也是习题课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如能一贯坚持,定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及时总结。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如解题思路、方法、规律和体会等,使他们通过对类似问题的练习,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类比、联想、迁移或延拓,挖掘习题中的潜在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严谨和创新精神。

防止题海战术。习题课教学中,要精讲精练。防止把学生引入“题海战术”的死胡同,要引导学生通过适量的解题训练,逐步总结出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禁止只对答案。习题课决不能只提供答案,不讲思路或者就题论题。要讲清习题的内在规律,知识的纵横联系,纠正错误概念,进行正本清源;要讲那些容易阻塞思路,容易设“陷阱”、诱人“上当”的地方;要帮助学生把不易被察觉、隐藏在习题中的潜在条件或成果挖掘出来,并能掌握、利用和发展所获得的成果;要随时向学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观念。

重视必要的复习和规范解题步骤。

重视课堂互动和反馈,可以开展小组互评、小组代表发言或上台演练等。当然到底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关键看课堂反馈和效果。

初一语文习题讲评课教案 篇9

常乐镇初中 焦 敏

一、激情导入

师:第一次见面,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三句话。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你同伴的的肩上说)第三句:“我们真的很棒!”(咱们大家一起大声说)

(生练说,设想课堂会顿时热闹起来。)师:咱们把这句话也送给听课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师生齐说,听课老师鼓掌.如果不鼓掌,师接着说,听课老师在默默地为你们鼓掌呢。你们听到了吗?!)生:听到啦!

师:老师给你们掌声,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很自信!生:很温暖!

师:同学们,找到感觉了吗?什么感觉。温暖中觉得很棒。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开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二、本次测试情况小结

本次测试满分40分,分两部分,(一)基础20分,(二)阅读20分 本次测试我接到的卷纸共35份

成绩分析:

(1、)其中优秀有14人,优秀率40%

他们是 张梦荷37分

令狐鹏飞35分

邵 晗35分

魏宁34分

申艺璇33分 李京谕33分

蒋 煊 33分

李耀坤33分

徐琳33分

申栋32分陈惠敏32分

崔媛32分

解淋如32分

魏凯然32分

(2、)及格有10人,及格率28.6%

(3、)不及格有11人,占31.4%

(一)基础(20分)得满分的有4人

他们是:张梦荷

申栋

柴伢妮

段骁芳

(二)阅读(20分)

得分最高的是:张梦荷17分

令狐鹏飞17分

邵晗17分

申艺璇17分

葛戈珲17分

得分较好的还有: 李京谕16分

煊16分

解淋如16分

魏凯然16分

高天荪16分

魏宁15分

陈惠敏15分

崔媛

15分

琳15分

周洲15分

李耀坤14分

另外,我非常想认识我们班这几位学生:

张庚

胥盼盼

张园赵格

赵欢

乔媛

因为他们的字写得很漂亮哦。

三、明确学习目标

1、明确记叙文标题的含义;

2、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第一环节 自主纠错 夯实基础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纠正错误,分析出错原因、改正并强化基础知识。

各小组选代表把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按组顺序完成1——6题 找共性问题

教师预设:

出错率较高的题及原因分析

第④小题 原因分析:12人格式不合要求; 1人没得分;4人没动笔。

第⑥小题 原因分析:概念糊涂,不明白常用的病句类型。7人选错,7人未选。

第⑦小题 原因分析:学生不明白标题的作用,题型及答题的技巧。有8人得1分,三人不得分,3人未动笔。

第⑨小题 原因分析 :学生不明白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第⑩小题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不全面,没有体会到眼睛“湿润“的复杂原因,只分析出了一个方面原因。

第⑾小题 原因分析: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第二环节 方法引领 典例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

第①、②、③、⑤四个小题分别考查字音、字形、名著知识积累、象征手法的运用。学生做的都还不错,因此不占用太多的时间。抽几个学生展示,然后教师点评就完全可以。

第④小题考查仿写句子,12人得1分,1人不得分,4人未动笔。

原因分析 :句式不统一,内容雷同

学法指导:

(一)仿写的基本要求:

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

修辞手法相同

仿内容:语义切合语境

情感色彩统一

(二)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第⑥小题考查病句的辨析。7人选错,7人未选。

原因分析: 概念糊涂,不明白常用的病句类型。

学法指导:

1、掌握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表意重复 句式杂糅 不合事理(逻辑)

2、修改病句的原则:保持愿意,对症下药,尽量少改。修改病句的方法:在辨清病因的前提下对病句进行“增”“删”“换”“调”。

① 增(残缺成分); ②删(多余字词);③换(用词不当);④调(词语顺序)。

第二部分:阅读

学情分析

本篇阅读共设计5道阅读题,考查的知识点有:题目的含义,筛选信息,侧面描写,内容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学生做最好的是第⑧小题,考查信息筛选找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只有个别学生做的不准确,其次是第⑩、⑾两小题,考查的是内容的理解和正面刻画人物形象,学生相对第⑧小题来说做的稍差些,但相对⑦、⑨两个小题来说就好多了,存在问题最大的是第⑦、⑨小题,因此我吧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题目的含义和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上。

方法引领

第⑦小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一)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标题的理解

•《背影》——贯穿全文的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邓稼先》——表明写作对象 •《阿长与〈山海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最后一片叶子》——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慈母情深》——透露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的主旨;

此外还有制造悬念、烘托、形象生动、富有哲理、引人思考,一语双关等作用。

小结:理解标题的作用

要熟记标题常见的作用

学会从联系内容主旨、不同角度思考,一篇记叙文的标题常常不止一个作用

(四)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

(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 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 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典例分析:本次测试第⑦小题

多媒体出示学生答案,然后让学生点评,最后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

第⑨小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

明确侧面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相对于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而言。它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从侧面间接表现特定人物形象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典例分析

多媒体出示学生答案,然后让学生点评,最后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

第三环节

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做学案拓展应用练习题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生点评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或补充点评或重点强调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讲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的妙用。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一把小小的钥匙,它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开启相应的所还是很管用的,不知大家有没有收到?

学生齐声:收到!

那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是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说得真好,我希望大家用这把钥匙能打开语文学习的一扇门,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篇10

成都市川化中学 黄荣锋

引言 2008年4月,成都市川化中学举行了“教学建模月”活动,其中重点探究了“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等三种模式课型的建模。我在其间承担了一节《组合习题课》的公开课的教学,结合这节课的教学,我谈谈对习题课的再认识。

波利亚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 “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课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形式.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教学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习题课教学中,师生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及其运用有进一步的理解,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在对例题解题策略的思考和解题方法的探求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挑选例题:

1.例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例题的安排难以达到示范性,习题的安排也缺少典型性,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也有困难.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不仅有盲目性,还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2.例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即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选择,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要把握好“度”。要注意题型的划分,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我们坚决反对把难题放在前面,坚决反对把整套习题安排得太难,要避免打击学生做题的积极性。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习题的安排,既要体现知识与方法,也要体现能力培养与积极性调动.3.例题选择要有研究性,典型性,要克服贪多、贪全,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选择例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质量,以期“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挖掘共性;多题归一,归纳规律”。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法通解,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二、重视问题分析:

1.传授波利亚《怎样解题》的解题观: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总结。在每次习题课前要向学生强调解题的一般步骤。针对具体习题,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道题都有问题。老师就应让他们暂时停下来,帮他们分析解题思路,找出入手点,可以用那些具体的解题方法,中间可能用到那些具体的知识点。题目解完后,应该进行回顾总结: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用到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采用了那些常用技巧,还可以解决那些类型的问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分解目标,进行知识点定位,寻找问题突破点,选择解题方法。在习题课中,对每个问题,老师要尽量让学生来说明他们的思路和解法。遇到学生回答有错误的地方,尽量让其他同学来给其指出。例如本节课的一个引申题: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顶点四棱锥有多少个?有个学生就首先站起来说应该是八个顶点中选五个顶点的组合数。我就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把那位学生的错误原因展现出来,并给出了正确的解法。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节课的大部分问题,基本都有两种以上的解法,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我也注意让同学们把每种对应的解法都展现出来,注重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4.注重思维方法和品质的培养,如逆向思维,正难则反,类比思想等,要求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切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三、注意反思引申:

1.注意对同一知识点的题型的归纳。在习题课当中,针对组合应用题的特点,老师要把它归纳成为几何问题、抽样问题、分组问题三种类型,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更加条理化的理解。

2.注意对同一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归纳。比如这节课中反复强调的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最常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等。

3.注意对特殊问题一般化的追求。比如这节课中的问题二,我就对三个不同的题目归纳到一起,采取了类似的处理方法。

如果能够把以上三方面的处理措施落实到平常的习题课教学中,我们就能少走许多弯路,真正提高课堂效益,也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其解题能力大有裨益。

附件 《组合习题课》简案

组合习题课

(教材分析)

一、组合应用题一般也分两类,即无限制条件和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常见的题型有:(1)抽样问题;(2)分组问题;(3)几何问题。

二、解组合应用问题的注意点

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分析事件是什么?

是哪类的组合问题?有无限制条件?通过怎样的程序来完成?(2)弄清限制条件,注意特殊元素,优先考虑特殊元素(3)恰当分类,合理分步

三、解组合应用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见方法:(1)基本思路是直接分析和间接考察两类

(2)常见方法有:特殊元素、特殊位置法,间接法,分类记数法等

(例题讲解)

第一部分 几何问题

问题一:平面内有10个点,其中有某4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此外没有3个点在一条直线上(1)可以确定多少条直线? 直接法:C26CC140

241614CC140间接法

(2)可以确定多少个三角形? 间接法: 3C直接法

3C104116210(3)可以确定多少个四边形? 直接法 42231C6C6C4C6C41854431CCC间接法1044C6185

问题二

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定点的三棱锥有多少个?

C1258

变式

(1)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顶点的四棱锥有多少个?(2)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两两连线中有多少对异面直线? 第二部分 抽样问题

问题三

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其中有一名班长,一名副班长,现选派5人参加一个游览活动,至少有一名班长参加(正副均可),共有 n 种不同的选法,其中错误的是(C)A B

48nC1C4C2C3248248nCC55054814249问题四,有6名儿童,其中3名会唱歌,2名会跳舞,1名既会唱C nCC歌也会跳舞,现从中选出2名会唱歌的1名会跳舞的去参加文艺演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方法一 CCCCC2312131223 方法二 CCC122423第三部分 分组问题

问题五

8本不同的书,按以下方式,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1)平均分给甲乙丙丁四人。(2)平均分成4堆。

问题六

4个不同的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子,把球全部放入盒内,恰有2个盒子不放球,有几种放法?

(总结)

解答组合问题的总体思路是:(1)整体分类(2)局部分步(3)考查顺序

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篇11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例题的安排难以达到示范性,习题的安排也缺少典型性,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也有困难。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有盲目性,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探求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开拓思路,勾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

三、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探究问题所含知识的系统性

解题之后,要不断地探究问题的知识结构和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地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的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

四、整合知识,创新设问

要让学生明白,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许多表面上看似无关的问题却有着內在的联系,解题不能就题论题,要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要质疑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他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地设问?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和中,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大有裨益。

五、回顾与反思是解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目,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環节,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解题后改进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解题后继续飞翔。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初探 篇12

高中数学课除了新授课、复习课等, 还应该有习题课, 毕竟, 最终数学高考要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俗地说, 就是解题能力.在日常教学中, 每隔一段时间, 我都要给学生上习题课, 而且每次效果还不错.现将我讲授习题课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备课

习题课的备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 它强调的是解题、做题, 因此选题是关键.选题的指导思想是:数量较少, 难度适中, 有代表性, 且围绕一个主题知识点.所选题目主要有两部分, 即教师要讲解的和学生要练习的, 其中教师讲解的题目难度要高于学生的练习题, 这样在学生做课堂练习时, 不至于因做不出而失去信心.例题部分预备至多3道题, 而且未必全讲;学生练习部分题目数量可以稍多, 上课时视学生现场解题情况而定, 题型一般为选择题、解答题.

注意事项:为提高习题课效率, 建议最好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流程 (共45分钟)

现以习题课“三角变换——求值问题”为例予以说明.

(1) 复习巩固三角公式 (约5分钟) , 导引习题课主题

教师启发:请大家写出你经常用到且印象较深的三角公式. (让两名学生到讲台板书, 其余学生在下面默写,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检查结果:多数学生写的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二倍角公式, 少部分人又写出了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个别学生还写出了半角公式、万能公式甚至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教师课堂评价:都很好!但艺多不压身, 掌握公式越多越好.

教师直奔主题:今天用这些公式解决三角变换——求值问题.

(2) 热身训练 (共约5分钟, 其中2分钟浏览题目, 3分钟口答)

打开幻灯片, 让学生做热身训练小题——求值:①cos (-2760°) (用诱导公式) .②已知tanα=3, 求sinα+cosαsinα-cosα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③cos215°-sin215° (二倍角公式) .1+tan15°1-tan15°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 .⑤tan15° (半角公式) .

(3) 范例讲解 (8分钟, 讲解要充满激情, 调动学生情绪)

例1 求tan20°+tan40°+3tan20°tan40°的值.

教师讲解 一慢 (审题) 二看 (看结构) 三通过 (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成功解答) .

例2 求tan20°+4sin20°的值.

教师讲解 方法1:原式=sin20°cos20°+4sin20° (切割化) =sin20°+2sin40°cos20° (必然之路) =sin20°+2sin (60°-20°) cos20° (以退为进) =sin20°+2 (sin60°cos20°-cos60°sin20°) cos20° (变则通) =sin20°+3cos20°-sin20°cos20°=3.

方法2:原式=sin20°cos20°+4sin20°=sin20°+2sin40°cos20°= (sin20°+sin40°) +sin40°cos20° (优化组合) =2sin30°cos10°+sin40°cos20° (和差化积) =cos10°+sin40°cos20°=cos10°+cos50°cos20° (统一函数名称) =2cos30°cos20°cos20° (和差化积) =3.

教师课堂感言:条条大路通罗马!

(4) 学生课堂训练 (约12分钟)

演算题 (请3名学生板书) :

①已知cos78°≈0.2, 则sin66°≈. (考查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

②已知a, b为锐角, 且a+b=45°, 求 (1+tana) · (1+tanb) =. (考查和角公式)

sin7°+cos15°sin8°cos7°-sin15°sin8°=. (考查差角公式、半角公式)

讨论题 (任选其一, 可以分组, 气氛要热烈, 解决方式随意) :

①求值cos20°cos40°cos60°cos80°. (考查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

②求值 (tan5°-cot5°) cos70°1+sin70°. (考查半角公式)

教师总结:变角、变名、变 (运算) 方式.

(5) 学生考老师——学生出题, 教师现场解题 (约10分钟)

请学生到讲台板书题目, 要求别太繁琐, 且与本节习题课内容相符.一般不多于6道题, 教师解答不少于2道, 具体解答数目视题目难度和时间而定.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信心、解题能力、水平、熟练程度, 做完后, 叫学生到黑板前给教师“阅卷”, 必要时可故意“出错”, 锻炼学生眼力, 但最后必须给出正确解法.教师解题时, 也可边做边讲.

(6) 教师“反击”——再考学生 (约5分钟)

只出一道题:此题难度中等, 学生解答方式为“现场竞赛”, 谁先正确做出, 谁就是“解题王子”或“解题公主”.

示例:求值1-tan7°-tan8°-tan7°tan8°1+tan7°+tan8°-tan7°tan8° (考查审题、变式、驾驭公式的能力) .

(7) 时间到, 及时下课, 力戒拖堂

因学生上习题课用脑较多, 故一般不留或少留课后作业或思考题, 以免学生负担过重, 厌倦习题课.

上一篇:《千手观音》观后感900字下一篇:七年级必读名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