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计划总结制度(精选11篇)
家长学校计划总结制度 篇1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对十二岁以下儿童的教育来说,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一学期来,我校重视了家长学校的办学,将家庭教育列入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
1、组织落实,构筑家长学校教育平台。
家长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走开放之路,育文明之人,充分发挥家长在提高人口素质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和生活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毕业生。这学期来,家长学校的领导者们常常在一起研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如有些家长建议增加家长座谈会的次数,便于学校经常地直接地了解社会、家长对办学的需求。通过座谈会,家长们也了了解到家长学校办学中的困难,他们会尽力帮助学校,为学校排忧解难。由于有强有力的领导,为我校家长学校筑起了坚实的教育平台。
2、措施落实,确保家长学校创成果。
办家长学校目的不是为了卸担子,推责任,而是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最佳切合点,使我们的学生成人成才的道路更宽广。利用全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从而主动配合学校搞好教育。我们要求家长学习,作为我们的教者就应该先学习,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学生家长,教师杨丽、陈益羽等老师能认真备课、查资料,分析研究寻找教育捷径,以热情、真诚的服务来建好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连心桥。家长学校一般每学期上课2次,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每次授课集中与分散交叉进行,老师们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参加学习的家长600多人次,获得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3、建立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让低年级老师在这次活动中担任授课,学校请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到学校进行听课,了解老师教的情况和自己的孩子学的情况,让学生家长给上课的老师评课。虽然大部分家长文化层次不高,评议能力还有待加强,但他们参与听课、评课的认真劲,以及在评课过程中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对我们办好家长学校很有帮助。我们观察到,家长们对开放日活动非常感兴趣,参与率非常高,有些家长是请假赶来参加活动的。一些家长对我们说:“这样的活动我们从未参加过,没想到在无锡这个城市还有让我们喜爱的家长学校,让我们开了眼界。我们宁可放弃一些赚钱的机会,也不丢失这样的活动。真要谢谢这所学校的老师,让我们学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本领。”
4、实行制度管理,不断提高办校质量。
我校家长学校工作目标明确,建立了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家长学校工作管理体系。制订了《金海里小学家长学校家长上课签到表》和《家长学校上课制度》的考勤制度,家长到课率超过90%;对每学期所学内容,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座谈、问卷、家访等)对家长进行调查,有了对家长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评制度;有教员认真落实学校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认真备好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的教员备课制度;制定征求家长意见表,定期发给家长,然后回收反馈的意见反馈制度,反馈意见让学校捕捉到了家长们的心声;制订《优秀家长评选条件》的评先表彰制度,每年逐步递增优秀家长的人选等,不断提高办校质量。由于学校狠抓了制度的管理,使家长学校工作在制度上有了可靠的保证。
5、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
一般来说,广大家长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有的文化程度应该相当高,他们对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有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比较敏感。但对于我们这所学校的家长来说,就没有这种优势。家长们大都来锡打工,脑子比较活,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把家长看成是战友,相互信任,诚挚合作,以商量、探讨的口吻来开办家长学校,真诚地尊重家长,使家长乐于接受学校的教育,主动积极地配合、支持学校的工作。学校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观摩活动,如开学典礼、五一庆典、“六一”节活动、课堂教学比赛等都请一些家长参加。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深刻体会到他们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并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
6、家长学校打破了传统的办学形式和做法,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形势、目标、任务上,使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我们还在部分家庭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的试点,努力营造“书香家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点放在加强家校联系和信息沟通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子女在校的思想、生活、学习表现,同时,家长学校的老师对创建活动的家庭上门指导,把现代科学育儿观和科学的家教方法及时传给家长,使学生和家长在参与创建中共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家校配合教育也更加密切。
一学期来,我们在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满意的成绩,但我们会发扬成绩,戒骄戒躁,不断摸索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新路子,新方向,新动向,把家长学校办得更好。
家长学校计划总结制度 篇2
关键词:公共领域,学校公共领域,学校制度改革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学校制度的改革无疑也应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当我们思考学校制度改革此一问题时,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并不是改革是否能展开,而是改革进程一旦展开,改革是否能最大程度地顺利发展,改革的成果是否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乃至发扬。 在笔者看来,作为对上述问题的回应,学校公共领域的创生无疑是关键。
一、学校公共领域:内涵与特质
1.学校公共领域的内涵
要对公共领域的含义有深入理解,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此一问题。 在《 政治学》 开篇,亚里士多德就曾细致区分出城邦和家庭两大领域,家庭是一种生产后代和获得生活必需品的生活,城邦则是一种政治的生活。 而人在本性上,是趋向于政治生活的动物,即政治动物。[1]言下之意,人不仅应该生活在家庭中,更应该生活于城邦中,参与政治生活,而这实际上就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区分的雏形。 作为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当代回应,阿伦特也区分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在她看来,人的三种最基本的的活动是劳动、工作和行动。[2]而公共领域则是人的行动的条件和场所,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条件。 人若脱离了公共领域,丧失了共同的行动,无疑将失去全部意义。[3]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通过历史地分析公共领域的形态演变,概括性地指出“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 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 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 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这种政治讨论手段, 即公开批判的确是史无前例,前所未有。 ”[4]言下之意,公共领域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其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得以产生。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学校公共领域是作为国家和政府代表机构的学校管理机构与私人之间的,面向学校中所有个体开放的公众的公共空间,在这一空间中, 公众可以就他们关心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商对话、 批判等, 进而对学校生活的发展产生影响。
2.学校公共领域的特质
由上观之,学校公共领域并不简单,它必须是超越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的。例如:学生中的朋友群体体现着私己性的情感,故而其只属于私人领域。班级组织则是学校权力的制度设置, 也并不能作为公共领域的判断依据。由此,要全面理解学校公共领域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第一,学校公共领域以守护理性为价值立场。正如哈贝马斯所说“: 理性体现在有教养的人共同使用知性合理交往过程当中, 由于任何一种统治关系都对它构成威胁, 因此它本身也需要保护, 以防表面化”。[5]由此,学校公共领域也应反对此一统治关系,而以守护理性为价值立场。
第二,学校公共领域以对话协商为运作方式。在学校公共领域中,与私人领域相区别,交往是平等、自由、非暴力的,强调以对话协商为运作方式。 而正是在这样的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了一起,形成了公众。[6]而在这一形成公共意见的对话协商过程中,其并不受来自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强制。
第三,学校公共领域以全员参与为实践旨向。正如哈贝马斯所说, 公共领域原则上向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公民开放。[7]学校公共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它开放地面向学校中的所有成员。当然,当私人成为公众后,必须暂时搁置私人利益和特性,全面参与到公共性事务中。
第四,学校公共领域以自发形成为发展过程。学校公共领域产生于开放而富有弹性的公共交往,是独立于公共权力之外而自发形成的, 因而其必然不是公共权力的代言人, 而是一群拥有理性能力的公众形成公共意见的所在。例如:某些学生对某一公共事务产生兴趣,就可以自发地形成一定的组织,开展活动。
二、学校公共领域:学校制度改革的可能依托
1.学校制度改革的前提阐析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 学校制度的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神,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性弱点。因此,人为推动的学校制度改革总有着失败的可能。即便如此,这也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改革的缘由, 相反而应成为我们更加努力寻找改革成功基础的动力。在这里,我们将试图全面透析学校制度变革成功的可能基础。
第一,改革的实践参与基础。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迄今中外教育改革实践反反复复表明,改革的社会基础越是广泛、越是坚实,改革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代价也就越小。[8]学校制度改革也不例外,它最终将落实于学校中的具体教育实践,体现于学生、教师、家长等方方面面的体认。 因此,改革需要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而努力让学校中每一个体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这一改革进程中来, 也才能让人们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改革。
第二,改革的公众理性基础。学校制度的改革涉及到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因此,其成员对具体改革实践的理性认识、理解等,无疑决定着学校制度改革的合理发展和改革目标的达成。审思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因为缺乏政治参与的经验,文人乃至文人煽动下的、同样缺乏政治参与经验的大众,对改革实践茫然无知,缺乏改革实践所必需的理性程度。 正如托克维尔所说“: 民众的想象抛弃了现实社会,沉湎于虚构社会”。[9]正因为此,法国革命才走入歧途,成为了人的自由的坟墓。 因此,为确证改革进程的合理推进,公众的理性基础需要夯实。
第三,改革的舆论监督基础。在学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权力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涉及的。因为学校制度的改革涉及到传统学校秩序的重构, 影响到方方面面的传统关系乃至利益, 没有权力的积极作用的发挥,诸如改革方案的提出、执行与评价等很难顺利地开展起来。但是基于对人性真实的深刻洞察,亚里士多德指出:“ 人们要是其权力足以攫取私利, 往往就不惜违反正义”。[10]言下之意,权力总是极其危险的,尤其对于没有监督的权力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为保证学校制度改革的合理推进, 我们势必应该积极推动舆论监督的发展。
第四,改革的价值共识基础。 可以说,任何一种改革必然要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基石,否则,很难想象,人会被认为是“ 理性的动物”。 那么,改革所依据的价值理念从何而来呢? 改革所面对的是学校生活中的每一个体,这些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实体,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理念, 尤其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就更是如此了。因此,为保证学校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我们应致力于使各方达成价值共识,即使不同的主体对诸如平等、自由等价值理念达成一种一致或接近一致的看法, 从而使改革不致因价值的冲突而失去依凭、陷入困境,而是能够全面兼及乃至实现公共的福祉。
2.学校公共领域创生的改革价值
正如上文所说, 学校制度改革的基础在于实践参与等四个方面,但反观当前的教育现实,这些基础往往是缺失的。为重建此些基础,我们应该诉诸学校公共领域的创生,其缘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第一,推动实践参与基础的进步。通过历史的审思不难发现,在以往的学校制度改革进程中,其往往采用的是“ 自上而下”的形式,即学校制度的改革更多依据的是行政的指令, 较少当事人自发、 自主而为。 例如: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广泛存在的班主任制度,其根本上源自于俄国“ 班主任制度”,只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开始,参照俄国经验建立的,其发展的过程基本上由行政主导,从初期的《 小学暂行规程( 草案)》 及《 中学暂行规程( 草案)》 ,到1979 年的 《 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 草案)》 ,再到1988 年的《 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 与《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 ,在行政权力的直接指导下, 经历了一个从初生到完善的过程,深深扎根于学校生活中。而当我们积极促进学校公共领域的发展,我们势必能为个体以讨论、协商等形式参与改革进程提供一个空间, 而不是仅仅作为无声的改革结果“ 消费者”出现,为学校制度改革造就更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二,强化公众理性基础的发展。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没有公众的理性作为基础,改革往往会被引入歧途。而这一理性基础的症结,在于公众对公共领域的参与。 因为,只有通过公共领域的参与,大众才能有机会在协商、辩论中明晰自身的利益,提升自身对改革的理性认识,抛却改革中的幼稚病,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学校制度的改革。 但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都保持着“ 家国同构”“ 皇权至上”的社会格局。 在这样的境遇中,类似“ 焚书坑儒“” 文字狱”等形式的对民间舆论的打压不时发生。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总体性体制逐步宽松,公共领域开始缓慢生长,一种更具有现代特征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公共领域也有了生长的空间。若我们能积极推动它的发展, 势必能强化学校制度变革所需的公众理性基础的发展。
第三, 促进舆论监督基础的实现。 正如上文所说,学校制度改革依赖于权力的执行,而对权力的舆论监督则是权力合理运用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学校生活中,对权力的舆论监督往往是缺失的。具体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公众往往无法进行舆论监督。而当公众推动了合理的舆论监督,甚至还会因此遭受到打击报复。在笔者参与的某次调研中,就曾发现过类似的案例。某校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出台了一些新规定,如校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的电脑联网,而教师办公室的电脑一律不联网;教师每天要在考勤表上签到,中午不得离校,而校长、主任因工作需要可以外出,等等。[11]这种因人而设的制度难免会让普通教师觉得这些规定只是用来约束他们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舆论监督机制, 他们的质疑往往只能停留于个人的“ 抱怨”,不能形成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 以致阻滞了学校制度变革的更好发展。 由此,当我们积极推进学校公共领域的发展时,我们势必就会在学校中培育一个强大的公共舆论空间,从而为对公共问题的协商乃至由此而生的舆论监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保证价值共识基础的落实。在以往的学校制度改革实践中,我们往往也会重视“ 价值共识”,即强调改革过程中的价值统一。 这种以“ 价值统一”取代“ 价值共识”的趋向根植于1949 年后的历史发展现实。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 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更成为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依马克思,价值多元是经济生产方式转变的后果,对于价值多元的情况,作为先进阶级的无产阶级的价值理念应占据支配地位。[12]在此境遇中, 发生于国家之中的学校制度变革自然难以恢复到“ 价值———意义”的一神状态。因此,在学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 我们往往就会借助于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渗透的方式,单向地、强制地来实现价值统一。 其不仅不能保障公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会使改革侵犯到公共的福祉。
3.学校公共领域的现实构建
第一,确立扩展限度。人的生活不仅包括公共领域,也包括私人领域。 无论对谁来说,私人领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阿伦特所说:“ 有许多东西无法经受在公共场合中他人始终在场而带来的喧闹、刺眼光芒;这样,只有那些被认为与公共领域相关的,值得被看和值得被听的东西,才是公共领域能够允许的东西, 从而与它无关的东西就自动变成了一个私人的事情”。[13]言下之意,人的生活不能仅仅依赖公共领域的参与, 对人来说许多至关重要的东西都只有在公共领域之外才能幸存下来,例如:经历公共领域中讨论、对话的喧嚣之后,我们需要一个私人的空间冷静、沉淀,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不为世俗所裹挟。 因此,学校公共领域的扩展应以私人领域为限, 尤其对于发展中的学生更是如此。 阿伦特就很担忧公共领域的强光会伤害到未成年的儿童。
第二,构建制度保障。学校公共领域涉及到其中每一个人,是公众共同参与的。由于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人性并不能被寄予过高的期待,因此其中的制度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全面控制个体的生活, 而是旨在提升个体的福祉。 因为,排除了制度的规训,人的生活将陷入无以复加的混乱之中。 正如康德所说“: 未受培养的人是生蛮的,未受规训的人是野性的。耽误规训是比耽误培养更糟糕的事情, 因为培养的疏忽还可以后来弥补,但野性却无法去除,规训中的过失是无法补救的”。[14]在这样的情境中,公共福祉的提升就只是一种奢望。只有确立学校公共领域的制度保障,个体乃至公共的福祉才能得到真切的保障。
第三,夯实组织基础。学校公共领域的展开总是倚赖于一定的组织,如各类的学生社团、教师的教研小组等,它们是学校成员自发形成的,旨在就他们所共同关心的公共问题展开对话。 但在当前的学校生活中,此类组织往往是非常匮乏的。 即使存在,由于行政权力的过度干涉,其自主性也是非常成问题的,并不能体现出公共领域的应有本性。因此,学校应在制度、指导、经费、场地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引导学生乃至教师自主地、积极地发展各类公共组织,这对于个体乃至学校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尼采的中学时代, 他就与同学成立过由少数同学组成的小团体, 目的是为大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爱好寻求一种稳固的、有约束力的组织形式。[15]尼采后来感慨道“: 我们觉得, 我们应该无比感谢那个特别的小团体。……在它的氛围中,我们把我们的中学也只当做服务于我们的一般教育努力的个别手段”。[16]
现代学校制度下家长学校实践探新 篇3
一、“主题学习班”,丰富家长学校课程
顾名思义,家长学校是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对家长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家长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需建立在充分研究家长的家庭教育困惑和需求、学习动机和期望的基础之上,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内容,才能吸引家长主动走进家长学校。广东是家长学校的发祥地,新华四小早在1990年就建立了家长学校,致力于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在长期探索中,学校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总结不同类型学生家长的需求特点,形成了主题化的系列课程。
除了每年的入学和毕业主题课程,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梳理各年级家长的学习内容,分低高中年段,形成了阶梯递进的学习序列。
家长成长阶段一:“做懂孩子的父母”。此阶段设有系列学习专题“体会教子成功的幸福感”“了解孩子成长的标准”“如何做一个智慧型家长”“给孩子构建一个爱的能量场,懂得爱”“信念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孩子”等,帮助家长转换角色,顺利适应小学新生活,用更好的心态教育孩子。
家长成长阶段二:“做优秀的父母”。设有“具有赏识思维,拥有阳光心态”“新生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两大学习专题,引导家长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家长成长阶段三:“做杰出的父母”。设有“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志愿军”“如何让孩子认识习惯的重要性”两个学习主题,从学习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社会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等方面帮助家长掌握与更新家庭教育技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特殊学生教育是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难题。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必须包括特殊学生,他们的家长也更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为此,学校积极吸收“融合教育”理念,根据本校特殊儿童的状况与特点,定期举办特殊学生家长学习班,设立了“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特殊学生的类型及对策”等专题。同时,学校跟踪学习班家长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家校沟通。一方面,培训本校心理咨询师,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跟踪;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社区、社工资源,开展家校社区联动的辅导及慰问活动,为特殊儿童家庭带去温暖。同时,学校聘请儿童心理学专家、法制副校长、律师等,定期为特殊儿童家长群体送去科学有效的育儿经。
二、“成长工作坊”,创新家长学校形式
家长委员会作为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1]学校依托校级、年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分别成立家长成长工作坊,每周一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就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研讨,寻求解决方法与对策。工作坊通过各级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征集话题,由校级和年级家委会商讨后确定每期讨论主题。多年来,成长工作坊就“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孩子不懂与人合作怎么办?”“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孩子不讲卫生怎么办?”“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话题源自家庭教育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强,家长积极报名参加并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在这样的讨论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家校合作渠道更加顺畅。
在家长成长工作坊的带领下,家长们利用网络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和Q群“简易工作坊”。教师在群里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家长则在群里交流经验,提出问题。由此建立起即时、高效的沟通机制,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智慧也得到很快提升。
随着家长成长工作坊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学校的这一创举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家长对问题的探索也逐渐深入。为此,家委会与新华街道通力合作,建立了“优化家校沟通”高端工作坊。这一工作坊由学校心理咨询师黄永平老师担任督导,邀请班主任和新华街的社工团成员担任助理,家长通过自由报名参加讨论。每周五下午,高端工作坊围绕“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从家长、学校和社区的等不同视角,展开交流探讨。
“家长成长工作坊”的多样探索,为家长创设了聚焦家庭教育问题、互动交流经验的平台,丰富了家长学校的学习形式,也进一步激活了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
三、“天天家长会”,拓展家长学校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日益成熟的数字技术为家长学校提供了更加便捷、高速、互动的学习平台。学校变革家长会等家校沟通传统渠道和载体,利用短信、微信、论坛、Q群的传播功能,构建了“天天家长会”平台,开设“智慧家教”系列学习主题,拓展家长学校的教育渠道。
其中,新华四小微信平台“hdxhsx”是“天天家长会”主要基地,开设了多个栏目,根据教育实际选择主题,每天推送家长学校的相关学习资料。
例如,“开学篇”推送学习资料《开学第一天,家长必读:“从此刻起,我要……”》《孩子,学习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样!(送给刚开学的孩子们)》等,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开学综合症”,愉快走进新学期。
“教养篇”推送学习资料《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七大妙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三个方案,解决给孩子立规矩的教养难题》《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给女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从家庭教育面临的诸多小问题入手,引领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天天家长会”平台深受家长欢迎,目前,微信平台用户已逾4000人,超过了在校学生数,每条推送栏目信息点击数过千。学校借助这一平台向家长群体和社区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而老师们也从中不断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家庭的教育需要,由此促成了高质量的家校合作。
学校的创新探索,让家长学校焕发了新的活力。它促使学校更好地发挥了家庭教育指导作用,也促动了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增进了家校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鹿永建,赵怀进.现代学校制度视角下家长委员会的本质、特征与功能定位[J].中小学德育,2012(5):19.
学校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制度 篇4
为了进一步贯彻《两法》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和关计划生育法规,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我校的计划生育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成立校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第一把手亲自抓,由女工委主任主管计生工作,每年与全体教师签订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书。
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婚晚育,推行优生优育。
三.凡我校的招聘的校职工必须具备计划生育的相关证明,如未婚证.结婚证.和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并在户籍所在地开据有效计生证明(盖章),才能办理入职手续
四.学校自觉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与文明科组创建相结合。
五.女工委主任定期对未婚及新进人员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
六.杜绝计划外二胎,反对和制止教师未婚先孕、早孕、大月份引产,并按市计划生育条例处理。
七.教师未婚先孕、早孕、大月份引产与文明科组及精神文明奖考核挂钩。
八.对育龄教师不落实避孕措施造成计划外怀孕的作事假处理,所在的科组不参加先进科组评选,个人学期考核不得评优。
九.提倡晚婚晚育,确保计划生育率达到100%,晚婚率达到100%,晚育率达到98%,并与师德挂钩,未达到要求者,当年不评先进,两年内不得参加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带头人评选。
十.经常保持与县计生办,街道办及居委会密切配合。积极主动与他人一齐共抓计生工作,同时不定期的向领导汇报工作。
十一.对违反制度的教师,由学校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开除等处分。十二.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民丰二小
西湖花园小学绿色学校总结制度1 篇5
为了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总结、完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使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特制定此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一、每月月底,各教研组组长对教师收集的有关环境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问题进行汇总、整理。
二、每学期末,各教研组组长对本学期教研组开展的有关环境教育的活动、环保兴趣小组活动进行期末总结。
三、每学期末,教科室对学生、家长、老师的环境论文进行总结、表彰。
四、大队部定期结合环境保护的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后及时做好分析、总结,学期末做好期末总结。
五、每月由校长室、德育办、大队部、各年级组长对学生日行为规范检查进行汇总、分析,评估结果与班级星级评比、期末评估挂钩,各班级、部门针对考核结果进行总结、反思。
六、每月由学校总务处、学校工会组织有关考核成员对各办公室进行检查考评,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做好记录。
七、总务处要分每周、每月针对学校绿化维护、设施损坏、后勤供应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及时做出、整改方案,做好台帐记录和总结。
八、德育办、大队部每学期定期对班级的环保黑板报、学生的环保小报、环保小制作进行检查、收集,并进行评比。每学期进行一次班级文化、五星学生、绿色宣传标语、五星班级的评比、总结。
中职学校内控制度建设 篇6
(一) 内部控制是确保中职学校财务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中职学校财务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涉及教职员工、教学设施购置等方方面面细致的工作。因此, 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离不开中职学校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因此, 内部控制为中职学校财务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 已经成为确保中职学校有效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性环节。通过严谨的内部控制, 才能使中职学校的发展步伐实现合理化规范化, 进而保证工作效率, 促使中职学校经营管理中各项工作及时顺利的完成。因此, 内部控制是实现中职学校财务高水平发展的最佳通道。
(二) 实现高水平经济发展是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
优质的内部控制关系着中职学校的对外形象和内部认同, 更关系着一个中职学校财务效益的及时实现。因此, 就目前发展情况看, 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已经是中职学校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搞好内部控制建设, 学校的发展才能真正出现转机, 才能为学校带来更加崭新的动力和活力, 以便实现学校财务效益目标。同时, 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才能使学校提升自身形象, 赢得社会各界的极大认可。
(三)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战略关系
中职学校财务效益是内部控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预期效果的实现得益于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中职学校的财务效益是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二者的战略关系就在于, 将内部控制贯彻于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 做到时时控制, 处处控制, 实现中职学校各项管控工作的齐头并进。可见,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是密不可分, 无法割裂的。
二、内部控制在中职学校财务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护佑着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步伐和发展水平。可见, 通过高效的内部控制才能减少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风险, 我们必须格外强化内部控制的落实, 使其为中职学校指明正确的方向, 使其发展呈现顺利运行的状态。否则, 中职学校的发展将停滞不前。因此,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具备极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保证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的方向
中职学校的发展必然会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并为这个目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因此,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管理手段, 其保证了财务管理的水平, 使中职学校财务发展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作用, 会使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清晰。因为,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与中职学校财务效益存在密切的联系, 通过内部控制确保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的正确方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举措。可见, 在中职学校寻求高水平财务管理进程中, 内部控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有效节约中职学校的成本资源
中职学校的发展依赖于雄厚的资本。然而, 如果无法进行有规划有目标的内部控制, 中职学校的成本资源必然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这与我国的优良传统不符, 更是与中职学校财务发展目标相悖。通过内部控制, 可以使中职学校的经济成本实现良好的控制, 杜绝了毫无根据的流失现象, 使中职学校成本资源实现了有据可循, 有据可查。节省下来的资本资源可以为中职学校拓展各项技术提供方便条件。因此, 内部控制为中职学校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的对外竞争优势
中职学校若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获得胜利, 并有效巩固胜利成果, 离不开科学的内部控制,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使学校发展目标达到稳定和谐的状态, 使中职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其他管理工作, 促进中职学校全面崛起, 最终提升并扩大自身在同行竞争中的优势。
(四) 加强内部控制, 有利于中职学校更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
中职学校不单单是在追求自身发展, 也应当通过发展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 这种社会效益的实现往往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比如中职学校在从事公益事业时更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内部控制能够使中职学校成本实现优化配置, 使资金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及时充分的发挥作用, 并利用合理的资金为社会慈善事业等方面贡献应有的力量, 以使自身树立其应有的威信,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为社会责任的及时承担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三、提升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建设水平的措施
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使学校充分受益。只有使学校实现受益, 学校的发展才能真正有所保障。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大幅度提升。为此, 中职学校应当明确学校发展目标, 结合学校目前的“校情”, 采取各种合理妥帖的措施, 确保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一)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将内部控制有机融入到学校文化中
内部控制应当上升为规章制度层面, 并将发展理念及其详细规则原则写入中职学校文化。优质的中职学校文化能够调动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员工的节约意识, 使内部控制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 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注意成本控制。此外, 中职学校领导更应当以身作则, 充分发扬表率作用, 使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从我做起, 从细节做起, 最终落到实处。
(二) 加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确保内部控制质量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需要人力的推动。不过, 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更新专业知识, 使其效益分析能力及成本管控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同时, 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 避免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因道德因素而导致的不良现象。当然, 学校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合理运用, 因此, 领导应当督促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中树立创新意识, 使中职学校在创新思维的指引下, 使内部控制实现高水平高质量,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三) 通过会议形式对工作进行总结, 倾听员工心声
中职学校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 领导应当利用一定时间组织工作总结会议, 定期倾听员工者的心声, 关注教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看法和想法, 并进行讨论。在会议中, 可以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将发言内容落实到纸面, 并拿给领导进行研究, 以便掌握内部控制动态, 便于与员工及时沟通。教职人员感受到自身在内部管控中的重要地位, 会更加努力工作, 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四) 加强学校会计管理理念, 帮助内部控制实现规范化
学校要确保内部控制价值的充分实现, 必须重视会计方面的各项工作, 将会计工作的科学理念落实到中职学校发展进程当中。因此, 学校应当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规范会计工作程序, 促使会计树立严谨慎行态度, 通过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好必要的发展步骤, 实现学校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审慎设计和有效实施。科学可行的会计管理理念, 才能使中职学校内部控制流程迈向规范化合理化, 才能确保学校内部控制有一个明朗的运行状态, 利于中职学校的健康长远发展。
四、结语
内部控制在中职学校发展进程中具备非常实际的战略意义。因此, 中职学校应当结合各方面因素, 采取稳妥态度, 从长计议, 搞好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切实做好学校内部控制工作, 才能使学校内部控制进入一个健康运行的状态, 打开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当然, 学校应当在整体上对内部控制给予一个高度的重视态度, 并积极采取措施, 将这种重视态度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从学校文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投资管理规范化、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开展, 通过内部控制提升学校发展水平, 确保学校健康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冯铁鹰.高等学校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点[J].西部财会.2006 (6)
[2]崔慧宇.关于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经界 (学术版) .2012 (8)
家长学校计划总结制度 篇7
一、起步与发展
育才学校以体育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早在1986年9月,育才学校就试办体育班,1988年至1989年度先后招收小学和初中一年级体育生,并于1988年5月定名为“东山区育才体育运动实验学校”。连续多年的探索,育才学校根据体育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任务,制定整体改革三年规划的目标:德育领先,体育突出,各育并进,愉快乐学,全面发展。坚持“以学为主、以训为辅、以学带训、以训促学、全面发展、各有侧重”的办学特色,调整体育班的课程设置,注意处理学与训关系,采取半训、半读的形式,保证体育班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同步提高。
二、调整与转型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教育招生政策的调整及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理念的提出,育才学校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特色。近年来,育才学校招生地段辖区内新住宅楼盘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新生入学的压力。学校原来每年招收体育班每班二十多人的招生模式,已不能适用于周边市民对教育的需求;学校先进的体育训练场馆设施设备,原来主要是为体育班学生体育竞技训练服务,现在已不能适应于周边市民对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资源共享的渴望。因此,越秀区教育局及时调整育才学校招生模式,于2008年秋季开始学校不再招收体育班学生,转而招收更多的普通班学生。这使得学校要在办学特色的探索之路上寻求新的突破口。
“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它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以及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精神品质。育才学校坚持了20多年的体育办学特色,竞技体育、学训结合教育模式已深入人心。这种深植于学校文化的体育办学特色不能因外部环境变化而放弃,理应继续传承,不断深化。在新形势下,育才学校果断提出“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办学理念,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体”体育,坚持“竞技”与“群体”并进,从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三、传承与创新
育才学校“以体育人,以体促全”的办学理念,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而提出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育才学校抓住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途径的这一中心,把学校体育有机地融入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传承与创新学校的体育办学特色和制度管理。
1. 以体促质——开展群体体育,增强学生体质
育才学校积极开展具有本土特色、有利于全体学生增强体质的体育校本课程研究。近年来学校师生共同开发出《民间体育活动》《群体体育活动》《武术自编操》等一批体育校本课程,有机渗透在体育课堂教学,融合于课外活动拓展,应用在“大课间体育活动”。
育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涵,提高了群体体育工作的水平;也让每个学生掌握增强体格、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为学生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全面普及的前提下,育才学校坚持加强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学校建立田径、足球、篮球、游泳、羽毛球、艺术体操、健美操、棋类等校运动队,认真抓好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形成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实力雄厚的体育师资队伍、行之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培养一批批拥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为国家、省、市、区输送大批体育苗子,校运动队连续六年获越秀区小学生田径比赛省一级学校团体总分第一名。
2. 以体辅德——以活动为载体,培养良好品德
育才学校积极探索以体育辅助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的实践。以体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即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育才学校以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训练、体育比赛、校运会等为载体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困难情景、障碍情景,要求学生不断挑战个人生理极限,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精神,积极向上、挑战自我的心态,自我约束、服从指挥的行为。把从体育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意志品质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精神上就有了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保障。同时,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增进学生人际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安全感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学生养成社会规范行为,即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3. 以体益智——普及围棋运动,人人学弈增智
自2008年起,育才学校新开设少儿围棋培训活动。学校以“普及围棋知识,开发儿童智力”作为开展围棋活动的目标,时时把握“普及”这一支点,使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学弈气氛。学校各班级每周开设一节围棋兴趣课,选派围棋业余教师上课,把好普及围棋知识的第一关,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围棋这一传统运动项目的艺术魅力。
4. 以体育美——体育美育结合,感受审美情趣
体育不仅是运动和竞赛的集合,更是体现审美的有效途径。育才学校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吸纳了广播体操、自编操、拳操、功夫扇操、匕首操、体育游戏、集体舞、放松操等,在每一环节的活动中同步编排一些或轻松舒展,或节奏明快的动作,配以或磅礴激昂,或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形体之美、韵律之美、舞蹈之美,从而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美术科举办“运动之美”摄影展,展出学生拍摄的操场上同学们的矫健身影、运动英姿,欣赏运动场上的形体之美、拼搏之美。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使体育的内涵和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家长学校制度 篇8
学员登记制度
1、对辖区内0-18周岁儿童及散居儿童家长学员分班、分组登记、建卡。
2、学校每年对辖区内新生儿家庭予以认真登记建卡。
3、登记内容包括:家长姓名、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子女姓名及出生年月。
学员考勤制度
1、学校以面授为主。学员在校期间要遵守各项制度。
2、家长学员必须坚持按时到校上课,保证一个月一次课时的学习,出勤率达95%以上。
3、上课时,每个学员认真听讲,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或缺席。凡无故缺席3次以上者,视为不合格学员。
4、学员要认真听讲做笔记、勤于思考、努力实践。
教师备课制度
1、每所家庭教育学校有5名以上专兼职教师,教师必须受过区以上家庭教育专业培训。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以《家庭教育》为基本教材,做到课前有教案,教学有要求,课后有回访。
3、教学目的明确,讲授方式要灵活,教学效果要明显。
4、教师课后要虚心听取学员意见,不断改进教学。
教学活动制度
1、校委会负责拟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做好教学的组织工作及教学活动登记工作。
2、学校配合教学组织咨询服务、知识竞赛、节目表演、健康检查等丰富多彩活动,广泛深入普及家教知识。
3、按照不同层次家长需要,采取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对家长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每年教学不少于6课时。
4、每次的教学活动要有记载,活动效果要明确。
5、每学年结合学员特点,开展一次以上学员心得体会交流等特色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6、学校本着“以校养校”的原则,适当收取听课费,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优秀学员、教师评比制度
1、优秀学员、优秀教师的评比工作按照评比条件每一学年进行一次。
2、通过综合考核评比,对完成学习任务者发给结业证书。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效果明显的学员予以评优。
3、采取召开学员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检查备课教案等形式评选优秀教师。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1、学校必须有完备的原始档案资料。
2、档案中应充分体现本校及分校组织机构建设轨迹,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及社会效果。
检查总结考评制度
1、不断总结教学活动的经验和不足,家庭教育学校工作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2、区妇联和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每年对家庭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及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并将此纳入区、街妇联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3、市妇联、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每2年对先进家庭教育学校进行一次表彰。
家长学校家访制度
1、每所家庭教育学校的校长或校委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家访。
2、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听取家长意见,接受家长监督,校委会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用上门家访或打电话等形式,虚心听取他们对社区家长学校工作的批评和建议。
4、社区家长学校校委会对家长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整改措施。
5、认真记好家长联系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家长学校计划总结制度 篇9
度汇编
教代会职能 教代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制度,使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教代会的指导思想 教代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
考 绩 制 度
一、按三个平行班计算: 一、二年级:及格率为95%,人平85,优秀率80%,巩固率100% 三、四年级:及格率为90%,人平80,优秀率70%,巩固率100% 五、六年级:及格率
为85%,人平75,优秀率65%,巩固率100%
1、达…
老城街道办事处新村小学 教代会工作制度
1、教代会三年一届,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应向上级教代会提出书面申请。
2、一般在当届第一次教代会选举产生学校教代会委员会,推举产生教代会民主管理专门委员会(由党组织成员、行政干部、教代会干部、教代会…
长辛店学校党建工作制度汇编
目 录
一、领导班子建设
1、党建工作制度
2、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
3、学校行政会会议制度
4、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
5、领导班子集中学习制度
6、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7、民主评议校级领导干部制度
8、党务、校务公开制度
二、党员队伍建设
1、党员活动日、党员学习制度
2、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制度
3、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
4、关于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党员教师的暂行办法
5、党费收缴制度
三、群团组织建设
1、教代会工作制度
2、工会工作制度
3、共青团工作制度
4、妇代会工作制度
5、少先队工作制度
四、师德建设
1、师德建设工作制度
2、师德建设组织管理制度
3、师德教育学习培训制度
4、师德建设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制度
5、教职工师德考核办法
6、教师师德考核量化测评表
中共长辛店学校党支部委员会编印
2016年12月
2016年6月修订
党建工作制度
1、落实领导职责。将党建工作列入学校工作大局通盘考虑,制定出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其他支委成员按照部门、工作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2、健全工作机构。学校党支部为党务工作机构,支部委员会由五位支委组成。下设三个党小组。
3、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出全校党建工作规划,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同时,结合教育领域的特点和党员队伍现状,分制定党建工作具体计划,明确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措施、责任人和时限。
4、建立专题议事制度。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党建工作,针对本单位党的
建设出
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5、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和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民主化、公开化、规范化。
6、党支部委员会按期换届,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选举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
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
1、“三会一课”制度是指学校党支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2、党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向党员报告工作,听取意见;讨论决定支部工作的重大问题;向党员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等。
3、支委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订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决议的措施;
研究确定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支部工作事项;听取党小组工作汇报;分析、研究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讨论研究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总结前期工作,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安排等。
4、党小组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党员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研究如何贯彻执行支部决议;汇报交流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映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讨论党员的奖惩意见,研究落实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措施等。
给学校制度以文化支点 篇10
支点之一:赋予制度“民主”元素
学校作为文明的场所,更应该时时处处渗透一些人性的关怀。在现在教育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始终不忘满足人的多元需要,如情感、兴趣、意志、欲望、价值选择等。同时还要确保所有学校成员的基本民主权利,学生、教师以及其他成员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权获得相关校园信息,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过程。
例如我校发挥工会组织和民主生活会的作用。学校的各项制度修订,必须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每学期的民主生活会上,组织金点子的评选活动。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必须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只有教师们群策群力、广泛参与,制度建设的内容才会更健全,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制度实施的过程也才能得到教师的支持。
支点之二:赋予制度“校本”元素
校本教研制度与网络链接。为了突破校本教研的时空限制,我校充分挖掘数字化校园的创建成果,在校园网站上开通教师论坛,同时在扬州教育博客上开辟博客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育问题、共享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教研的质态和效能,实现了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互补。
校本教研制度关注教师主体。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只有当学校全体教师以钻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首先应提高教师的参与水平。教导处会同教科室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并以此为标准,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详实的培训。
校本教研制度与课堂相融。“课堂有效教学”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关键词。为了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流程规范化,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校领导通过听课,参与研讨等途径,比较真实地了解到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及工作态度。这样有利于学校制定教学目标和调整工作思路,将校本教研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为校本教研制度提供平台。“一人一课”、“每月一课”制度,是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教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校本教研具有现实的意义。
支点之三:赋予制度“特色”元素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办出学校特色,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学校特色的彰显必须以相关的制度作保障,特色建设背景下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为导航尤其重要。
农村中小学无论是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还是外部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色学校的建设也相对困难些。作为一所农村实验小学,我们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工作上,确立了“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思路。并且制定了一整套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制度,建立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全校形成为创建特色积极奋斗,勤奋工作的风气。让数字化校园创建成果服务与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师生成长。
学校立足实际,达成“制度至上,完美执行”的制度文化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现代制度体系。管理的成功源于我们对教师的信任,源于刚柔相济的学校管理模式,源于学校制度文化的建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修订导读 篇11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修订,财务管理
一、《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修订的背景
原《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 对规范高等学校财务行为,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实施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 原《制度》已不能适应要求, 需要进行修订。
1. 从2000年开始, 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
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改革陆续实施, 不断深入推进, 这对高等学校预算编制、执行及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 近年来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强化基础
管理和基层建设工作, 在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统筹使用结转结余资金、推进绩效考评、加强财务监督等方面, 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
3.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等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
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重点, 因此迫切需要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
与原《制度》相比, 新《制度》着重从10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调整了《制度》的适用范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不再作为适用主体。
2. 明确了总会计的职权职责。
高等学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 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 协助校 (院) 长管理学校财务工作, 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3. 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
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预算调整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 重点增加了决算管理的有关规定。
4. 调整了收入和支出分类与口径。
根据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的要求, 将财政补助收入规定为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明确界定科研事业收入不包括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
5. 增加了收支管理的内容。为适应公共财政改革要求, 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支出绩效和票据管理等内容。
6. 完善结转和结余管理的规定, 继续设置学生奖助基金等专用基金。
7. 强化资产管理。调整了固定资产分类和价值标准;要求高
等学校严格控制对外投资;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资产,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投资收益及出租、出借收入, 应纳入学校预算,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8.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要求高等学校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 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具体审批办法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
9. 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
费用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而发生的当期资产耗费和损失, 高等学校应当在支出管理基础上, 将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 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 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成本核算, 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 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根据实际需要, 逐步细化成本核算。
1 0. 完善财务监督的制度。
要求高等学校对财务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自觉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三、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内容。
1. 合理编制学校预算, 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高等学校应按照“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 积极稳妥, 统筹兼顾, 保证重点, 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学校预算, 将学校各项事业活动所发生的财务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
2. 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 加强经济核算, 实施绩效评价,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等学校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及时制定或修订校内各种财务规章制度, 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同时, 学校还要科学配置各种经济资源, 努力节约支出, 加强经济核算, 建立绩效考核和追踪问效制度,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 加强资产管理, 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使用状况, 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 防止资产流失。
4. 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防范财务风险。
【家长学校计划总结制度】推荐阅读:
家长学校家长培训制度06-07
家长学校学员奖评制度10-23
薛店一中家长学校制度07-04
凉州家长学校管理制度10-11
东风小学家长学校规章制度09-04
后湖中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09-30
富路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制度06-14
社区、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监督、评价制度05-21
家长学校办学章程、工作职责、制度等11-04
家长学校年度总结计划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