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齐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10-21

《战国策·齐策》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0篇)

《战国策·齐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

《战国策·齐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燕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左右嘿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①,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糅罗纨,曳绮縠②,而士不得以为缘③。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餍(yàn):本义指吃饱。②绮縠(qǐ hú):绫绸绉纱之类。丝织品的总称。③缘:边缘。

19.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 (2)连然流涕

(3)谓其左右曰

20.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士不得以为缘”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责士以所重事君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将以攻宋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

22.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管燕的左右没有人愿意与他“赴诸侯”?(2分)

19. (1)谁,哪一个(2)眼泪 (3)告诉(对……说)

20.而且(何况)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21.C

22.因为管燕未能善待别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利益。(不肯把他所看轻的财货送给士人,却要求士人以他们所看重的死为他效劳。)

战国策燕策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2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问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切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

(2)秦王以为然而遣之。( )

(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

(4)臣切为王患之。(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是( )

A.且臣之使秦 北有愚公者,且年九十

B.无妨与赵之伐燕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C.国小而无地所取 忌休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

D.乡为深思而不受 臣切为王患之

3.将文中划线句句子翻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燕使和足迹讽齐王纳谏有何不同?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顺服,顺从,服从(2)释放,使离去(3)通“拒”,抗拒(4)忧虑,担忧

2.C

3.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我带千金来祝贺。

4.燕使从对方角度舍身处的进行劝说。

《战国策》阅读答案 篇3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①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造:到,往

B.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说:说话

C.王之走狗已具矣 具:具备,完备

D.宣王谢曰 谢:道歉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B.焉能有四焉 然力足以至焉

C.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不知东方之既白

D.斗趋见王为好势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4.文中加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B.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C.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D.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斗说齐宣王拥有先王的四种爱好,是为了赞扬齐宣王具备了先主那样的优良素质,同时也缓和了当时紧张的说话气氛。

B.王斗对齐宣王直言正谏,批评他“好马”“好狗”“好酒”“好色”而“不好士”,并

且一针见血地戳穿了他自己标榜的所谓“忧国爱民”的谎言。

C.对于齐宣王而言,九合诸侯的先主齐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与宣王作对比,找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即宣王的不足之处。

D.齐宣王终于承认自己“有罪于国家”,并改正了错误,“举士五人任官”,因此“齐国大治”,这反映了王斗高超的进谏技巧。

16. 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4分)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4分)

参考答案

12.B【解析】说,通“悦”,高兴

13.D【解析】A.顺承/转折B.怎么/那里C.助词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是

14.C【解析】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15.A【解析】 “赞扬宣王”错。

16.(1)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

(2)出来之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随着别人一起出来,不能尽情享受畅游的乐趣。

(3)张衡一上任就从严治理,整治法令制度,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国政治理得好。

【参考译文】

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王斗说:“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传达汇报王斗的话。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宣王说:“我继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批评呢?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他纠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宣王说:“我愚蠢寡闻,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王斗说:“不。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騄,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赛过狡兔东郭俊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世上没有象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宣王说::“我忧国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爱一尺绉纱。”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战国策·齐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4

叙曰:刘向给此书作序,说周的祖先,明确了教化,修整了法度,所以天下得到大治;到后来,谋划欺诈的`作用,仁义的道路阻塞了,所以出现了大乱,这个说法是很正确的。到后来说此书是由于战国的谋士,审度当时的君王能办到的,不得不这样;就可以称为被流俗所迷惑,而不执着自己的学说了。

孔孟所处的时代,离西周初年已经几百年,文王武王用过的法令制度已经散失,原先传承的风俗薪火已经熄灭很久了;这二人竟特别阐发先王的治国体系,告诉我们(仁义)是不可变更的,哪里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后人做不能做的事呢?也不过是要根据他们遇到的时代特点以及与以前不同的情形,来制定当代的法令制度,使之不违背先王的旨意罢了。

二帝三王的统治,他们的变化固然很大,他们的方法自然不一样,但是他们治理天下的愿望,处理事务的主次、始终、先后关系的方法,不曾有什么不同啊。孔孟的学术门径就是这样。法令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来建立国家的根本的,不能不保持一致,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所以孔孟捍卫这个,那里是喜欢发表不同的见解呢?只是不肯无原则的附和,取悦他人罢了。可以说是不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并且确信相信自己判断的人。

战国的游说之士却不这样。不懂得王道可信,却乐于说其易合。其用心措意苟且为权时之计,不作长久打算。因而讨论欺诈的好处,而对弊端避讳不谈;强调战争的好处而不谈论其中的忧患。一个接一个得听言行事者,并非没有益处但比不上带来的害处;得到的比不上失去的。像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样的谋士,因此而丧生,而诸侯和秦国因为施行了他们的政策而遭遇灭国之灾。多么明显,这是世界的一大祸害呀。但是俗世仍然没有醒悟过来。只有遵循先王正确的法度,积极适应时代,做出改变,虽然法度不同,但是检查不出瑕疵,实行起来也没有弊端。所以古代的圣贤,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阅读练习及答案4 篇5

1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2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4“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5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6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其中第(3)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2)

2.把最后一段缺少的标点在文中补齐。(2)

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又瘦又小很难过),它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花朵),孩子们夸小花苗(真勇敢)。(12)

4.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4)

温暖——(寒冷)难过——(高兴)

5.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2)

《四知》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6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 杨震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茂才 举:推举

B.四迁荆州刺史 迁:迁移

C.暮夜无知者 知:知道

D.后转涿郡太守 转达:调动官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

B.当之郡 无丝竹之乱耳

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密愧而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子孙常蔬食步行。

译文: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4.请概括杨震的为官之道。

答:

[参考答案]

1.B

2.A

3.参考答案。(1)子孙常常吃蔬菜类食物,步行外出。(2)把这个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百合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7

李汉荣

那天我在南山游荡,在一个长满艾蒿的坡地,我被一股浓郁的草木香气迷住了,我停下来,让脑子里什么念头也没有,只让鼻子和肺专心工作。我闭着眼睛深呼吸了一会儿,像做了一个梦似的睁开眼,竟看见一束雪白的光灼灼地、然而又很温柔地在面前闪着,是一株野百合开了。刚才我来到这艾蒿地的时候,只看见它还是含着苞的,我被草木苦香所陶醉而忘情地闭目呼吸——就趁我走神的时候,它悄悄地完全地绽开了自己。这之前,我知道站在我面前、害羞地躲在艾草身旁的这株美好植物,是会开花的,如一个女孩儿出嫁是迟早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想到它这么快、这么奇妙地开了——趁我闭目呼吸的时候,它开放了自己。

你可想象我该是怎样地惊喜以至于狂喜,是那种透明的狂喜。心灵被纯粹的美、圣洁的事物打动,连心灵里那些皱褶的部位,藏着细小阴影的部位,都被这突然降临的神一样的光芒完全照亮了。我们这些成人,即便是善良的人,也早已被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们过于复杂地重塑,心,已经成为一团交叠的欲望或一种混浊的冲动的代称;而透明的心,更是我们日渐远离,终于不知为何物如上古神话一样陌生的东西了。我们似乎懂事了,懂得了钱、官职、名声、市场、名牌服装等等的无比重要,除此之外,那些与心灵有关的事物,比如美德、彩虹、上帝、屋顶上方专注地凝视着我们的那颗星星、旷野上一位散步的老人投给我们的那一瞥善意的眼神,等等,都是不重要的,因为这些东西都不能存入银行产生利息,或投进官场赚取暴利。我们是真正地成熟了,成熟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我们荒废了感动,却学会了盘算,而且成了一把快速演算的算盘。我听见一个市侩曾经认真地教导一群孩子:像我这样,每一根头发都想着“发”,每一个表情都知道向权力微笑,你们就快成熟了。啊,都成熟了,都懂事了,你指望浩浩荡荡的市侩的洪流,造出一个怎样的海?

多么可叹,我们慷慨地将心灵弃置于黑暗中,并生怕它跑出来干扰我们去赴魔鬼的筵席,所以我们在埋于暗处的心上再压上砖石覆上灰土让它长出毒菌,这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吃肉、喝酒、猜拳作乐了。在市侩安排的晚筵上,必须是没有灵魂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快感。

多么可叹,谁还怀疑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没有道理?我们已经进化到不需要灵魂也能快乐生活的境界。我们只崇拜利益的灯盏,而抛弃了心灵的信仰之光;在池塘里我们争夺每一条鱼每一只虾,甚至想刨挖出池塘最深处、据说在地壳附近深埋的盘古老先生的化石,然后盗卖给和你一样贪婪的人。池塘就是我们全部的乌托邦,在池塘之外,我们失去了壮丽的精神的天河。

没有了星星,天空可以无限地黑下去,没有了灵魂呢?人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想的似乎远了一点。总之,荒废了心,荒废了感动,我们失去了透明的情怀,我们不再或很少能够领略那种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那种为心灵显现的事物,我们看不见也看不懂了。

我就这么站在这株野百合面前,感动着,忏悔着。我感到我不配面对这么洁白、纯真的礼物。我的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我真想把人类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领到这株野百合面前,在清澈目光的注视里,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灵魂。

真的,我感到惭愧,我感到不配。我什么也没有做,而它,野百合,却送给我奇迹般的礼物。我真正感到植物的伟大了,植物站在任何能够存活的地方,哪怕潮湿、光线不足,只要能与土地和天空发生联系,植物都会把绿色、把鲜美的花、把芬芳的果实拿出来,以这种美好的方式证明自己有一颗美好的灵魂。而我们,占有了多少阳光、雨水和历史的土壤啊,我们能拿出多少绿叶、花朵和思想的氧气呢?即使我们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心里也常常充满黑暗;即使我们的根须扎进本来还算肥沃的土里,我们也难得抽出青翠的枝条。贫瘠的灵魂使我们既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岁月的期待。我们站在植物面前,太像一个阴影。

在我的惭愧之外,百合花却一直微笑着。

1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1)我们是真正地成熟了,成熟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我们荒废了感动,却学会了盘算,而且成了一把快速演算的算盘。

(2)池塘就是我们全部的乌托邦,在池塘之外,我们失去了壮丽的精神的天河。

15.文章第七段中说“我就这么站在这株野百合面前,感动着,忏悔着”,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我”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忏悔”?(4分)

16.第八自然段中作者说“即使我们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心里也常常充满黑暗;即使我们的根须扎进本来还算肥沃的土里,我们也难得抽出青翠的枝条”结合全文,你觉得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抽出青翠的枝条”?(6分)

17.开放的“野百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14、(1)将追逐利益的人们比喻为算 盘,揭示了人们工于算计的市侩特征(1 分);将荒废了感动只追求利益的行为用反语称作“成熟”(1 分),表达了对当世人丧失了灵魂的否定和不满(1分)。

(2)充满市侩气息的社会(1 分),让我们变得市侩也刺激我们更多的世俗欲望(1分),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我们丧失了圣洁的灵魂和纯粹的精神。(1 分)

(意思对即可)

15、感动是因为开放的野百合以其纯粹的、圣洁的美,照亮我内心的阴影,给我以透明的情怀和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2 分)忏悔是因为作为一个成人,我的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已不再或很少有领略这种幸福的能力,这让自己感到不配面对这么洁白、纯真的礼物。(2分)

(意思对即可)

16、作者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的心早已没有了感动,已经被世俗经欲望和市侩气息所染,灵魂有太多的不洁和阴影,所以即使身处优越的环境,也难以展示灵魂的纯净和美好。(2 分)要“抽出青翠的枝条”,就要努力摆脱市侩气息,不要让心被交叠的欲望所掩盖,(2分)找回自己心灵的信仰,更多的关注并努力保持一个纯粹透明的灵魂。(2分)

(意思对即可)

17、开放的“野百合”象征(1分)纯粹、圣洁的精神世界,代表着作者的美好梦想和追求(1分)。作者以“野百合”的洁白、纯真与我们的市侩和庸俗进行对比(1分),表达出对充满市侩和庸俗气息的社会的否定(1 分)。以开放的“野百合”引出下文深层的议论,并在结尾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圆转自如。(2分)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8

8.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本诗开篇以设问提起,写出了诗人远望泰山雄奇壮阔生发的感慨。“青未了”突出了泰山苍翠、连绵不断的特点。

B.“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使大自然似乎有了感情;“阴阳割昏晓”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写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荡漾,归鸟进入视野,时已薄暮,诗人顿觉眼界大开。

D.“凌”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极顶,远望“众山小”时的豪迈之情,体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成就伟业的远大抱负。

答案:

《出还》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9

出还

韦应物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

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

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

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

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

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出使富平归家时哀悼亡妻所作。

(1)试分析“今还独伤意”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试赏析“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一句的写景特色。(4分)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亡妻之痛的。(4分)

参考答案

(1)点扣题目;与前句构成今昔对比,抒发了妻亡后孤独凄苦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每点1分。)

(2)通过多感官(听觉、视觉、内心感受)、以动写静、叠词等手法的运用(2分),营造了凄寂的氛围(1分),含蓄表达了诗人凄苦寂寞之情(1分)。(手法只要写出两点即可得两分)

(3)直抒胸臆:通过“独伤意”“衔哀”“空垂泪”等来表达吊亡之情。(2分,点出手法1分,简析1分。)

《残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0

25.①清洁神性的东西正在被驱逐。大地上,已很难留得住雪了。作者追求的纯洁神性的东西逐渐消失。②因为梦境中的白再也无法找到,作者感到悲哀。③在这个社会里,天然纯净的东西无法生存,作为纯洁的事物本身为自己无法立足而感到悲哀。(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26.不能虚无地对待一切,看到不满的现实没有理想,没有反抗,没有冲动,没有激情,感官又聋又瞎。(3分,“怀有理想,追求理想”)要冷静地面对现实,要有追求和梦想,要耐得住寂寞。(3分)在沉默中反思,在寂静中孕育能量,要饱满冲动。在冬天里孕育春天的希望。(3分,“追寻生命的意义”亦可)

上一篇:“六一”义卖活动方案下一篇:北京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