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与“适用、经济、美观”(精选2篇)
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与“适用、经济、美观” 篇1
S P E CI A L C O L L E CT I O N新焦点:适用・经济・美观
多么不便,求助政府和司法救助的很多为老弱病残的社会弱势群体,这种设计很难体现亲民政府的形象。有一些设计虽然在底层考虑了坡道式入口,但由于审判厅类建筑多数层数不高,一般不设电梯,这样一来,即使从底层入口进了门,又如何到达二层的审判法庭呢?还有许多政府大楼也几乎都采用了同一手法。我们电视媒体的电视剧中出现的政府大楼和公检法大楼的外观形象也几乎都是这种“雄伟”的大台阶形式,为助长这种风气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要取得建筑的宏伟造型,还有许多设计手法,那种“高不够,台阶凑”的作法,既反映了“以人为本”理念的淡漠和对“适用”的忽视,也反映了设计手法的匮乏。
现象二:严重忽视建筑朝向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纬地区,众所周知,在北纬地区最好的建筑朝向是坐北朝南,对于大多数民用建筑而言南北向布置,可获得充足的日照,夏季太阳高度角高,阳光几乎不进窗台,冬季高度角低阳光可深入房间较多,这样冬暖夏凉,光线充足,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环境。而近来笔者所见到的许多学校教学楼建筑,其中有不少把教室布置为东西朝向,如果说受地形限制,只有一条南北长向的地块如此布置也还罢了,而笔者见到的这些教学楼建筑大多并非地形不允许,而仅仅是为了取得所谓围合感的需要,而将建筑设计成“┏┓”形布局。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本意是要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而新建的教室却建成了东西向布置,与投资者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驰。某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楼就是一个极端例子,且不说整个教学楼按90班教室设计的规模超大问题,单说由于“┏┓”形布局,中段作为学校行政办公和门厅及少量几间实验室以外,将全部90间教室均设在两翼作东西朝向布置,而该项目建设场地十分宽松,东西长八九十米,南北长一百六七十米,在这样一块地形当中如果采用“工”字形布置,南北“两横”作教室和实验室,中间“一竖”作交通、教学辅助用房、卫生间等,不是也很理想吗?该建筑正对的还并不是学校主入口和学校主轴线,而是面对
教工住宅前的一块绿地而已。笔者询问设计意图,答曰:为了取得围合感。笔者说: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的孩子上三年中学,即使按每学年有机会调换教室考虑,三年之中不是东晒就是西晒,作为家长作何感想?笔者坚持要改,答曰:学校设计规范中哪一条规定教室要南北向布置?上学读书是人生的美好经历,如果变成在东晒西晒中煎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何存?“适用性”又从何谈起。还有一些学校设计将教学楼设计为东西朝向,仅仅是为了使建筑长边面对街道,容易取得沿街立面效果,避免南北向布置形成山墙临街的局面。这种布置危害更大,除朝向不好外,还有教学楼长边面街带来交通噪声干扰过大的弊病。“建房买房,坐北朝南”是普通老百姓人人共知的金科玉律,在专业人士中受到如此漠视,只能说明“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近来在少数设计人员头脑中确实淡漠了,其实《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5.2.2条早就规定“东西朝向不宜布置主要房间”。《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都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学校建筑当然也应该遵守,特别是作为主要房间的教室用房的设计朝向更应遵守《通则》的规定。
现象三:忽视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是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而眼下许多建筑却把它视为可有可无。主要表现在不恰当地滥用玻璃幕墙、彩色玻璃和异形窗户之上。有一次笔者为了评选优秀设计的事情去对某建筑进行工程回访,从效果图和建成立面看,该建筑确实还不错,立面处理、虚实对比、构图比例、材料质感、条块布局等在附近大片建筑中显得都很突出,但走进建筑进入房间却一下感觉仿佛到了傍晚,大白天都必须开着灯才能办公,原来是建筑的窗户全部采用的是深兰色的玻璃,询问使用者对该建筑的设计有什么看法时,使用者说了一堆对造型的赞美之词后,碍于情面吞吞吐吐地告诉笔者,就是对大白天都必需开灯才能办公很不习惯,有一种日夜颠倒的感觉。日起日落是自然规律,昼行夜宿是人类千万年来形成的习惯,由于建筑设计的疏忽,使人长年在昼夜颠倒的环境中工作,严重打乱人类自身的生物钟节奏,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人的感受可想而知。我们的作品连人们生活工作最起码的条件都不能提供,哪能谈到什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许多中小城市的建筑,争先恐后地使用玻璃幕墙、异形窗户,由于地处北方,又无钱使用完善的空调系统,为
了追求玻璃幕墙的轻巧、透明、开启扇少之又少,在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们夏天被烈日晒得汗流浃背,无法开窗通风,冬季即使整间房子外墙长度内布满了暖气片,仍然感到很冷,还有一些房间窗户的位置或偏于一侧,或开于一角,有的仅有从邻间延伸过来一小段窗户,房间内光线很不均匀,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不舒服,长此以往,必会让人身心疲惫,工作效率就更无从谈起。联想到各级校对、审核、审定近年来也很少有人注意采光窗的窗地比是否符合规范,可开启窗扇面积是否符合通风要求等基本使用条件的现象,觉得很有必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设计。莫因善小而不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我们并不一概否定玻璃幕墙、彩色玻璃和异形窗,只是应该注意不要滥用,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经济条件和使用功能来精心设计,该用、可用则用,不该不可则不用,这才是人性化的设计,才能体现建筑设计的“适用”性。
现象四:无障碍设计流于形式
近年来由于全社会的进步,无障碍设计在建筑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但许多建筑的无障碍设计由于设计人认识的偏差,造成了许多无障碍设计流于形式,为应付审查而设。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有的把无障碍坡道设于建筑的山墙次入口,甚至设在建筑物的背面,坡道的起步不是迎着人流来向,而是背着人流来向,为的仅仅是不影响主入口的美观和宽敞大方。有的把主入口人为抬高到1.8米高甚至整个一层高,有的虽然设了无障碍坡道,但坡道起步前无平段而从车行道上直接接坡道,还有的无障碍坡道不连续,坡道之前还需上台阶等等。仅从坡道设计这一最简单的无障碍设计内容来看,便可看出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在许多人头脑中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本来设无障碍坡道就是为了使老弱病残能方便地进入建筑物,上述的设计让他们无法从醒目易找的主入口直接进出,要绕很远的路到侧入口去上坡道,或者干脆找不到建筑侧面或背面的坡道入口,这些不说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和歧视,最起码也是不方便他们使用,与无障碍设计的本意是相背的。再比如以汽车坡道当作轮椅坡道也是许多设计常见的,试想共用一个坡道,当汽车驶来时,作为行动不便者的轮椅人员如何能快速、安全地避让汽车呢?眼下还有一种住宅设计将电梯设于楼梯平台之处,虽然底层入口也设了无障碍坡
建筑学报80
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与“适用、经济、美观” 篇2
从维特鲁威写出《建筑十书》到中国的“建筑方针”时隔2000多年, 建筑的基本原则精神没有变, 后人只是根据时代的需要重新排列顺序, 随着社会的进步, 在最朴实的语言中进一步细化阐说。
一、适用
无论是多少年, 我们可以发现, 对建筑而言, “适用”是第一位的, 只有保证了最基本的功能, 才可以加入时代的风格。“适用”即适合使用、舒适享用。但是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文化背景, 建筑的“适用”度会有相对于时间、空间、文化的不同标准。维特鲁威说:“当正确无碍的布置供使用的场地, 而且按照各自的种类朝着方向正确而适当的划分这些场地时, 就会保持适用的原则。”该话笼统的概括了不同的人对建筑不同的要求。林徽因说:“实用者, 切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 适合于当地地理环境。”此话说的直白易懂, 但都同时强调了适用性必须顺应环境。我国的建筑方针又进一步的将适用性细化:建筑的适用性指恰当确定建筑的规模, 布局合理, 确保良好的卫生、保暖、隔热、隔声条件。为了保证适用性的实现,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坚固
我国的建筑方针将坚固细分为安全、经济。安全是指建筑要具备结构坚固、防水疏散等能力, 经济是指建筑的经济效益要避免片面的强调低造价, 节约主材。两者是相辅相承的, 即要保证承重结构的坚固性, 也要强调材料使用的合理性。“不过度节约”决不意味着浪费, 如果建筑的功能、规模、结构、材料之间, 有着基本的最佳配合关系, 如砖混结构适合多层民用建筑, 纯框架适合10层左右的办公建筑等, 如果不考虑结构体系的适用性进行建筑设计, 导致的结果肯定是于经济或不坚固。当代中国的建筑标准、经济指标、建设质量与物质供应贫乏的年代相比, 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是社会进步在建筑上的体现。但这一现象并不能给一些有关人员在建筑上的奢靡之风找一个好的借口, 现代的建筑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建筑师是在用项目业主的投资在进行设计创作, 把建筑物变成建筑师个人的名片, 广告的招牌, 任意地把项目业主的资金本末倒置了。
三、美观
1953年我国的建筑方针是“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 而今我国的建筑要求必须注重美观, 由此而定:不论在任何年代任何时期, 建筑必须是美观的, 维特鲁威说:“当建筑物的外貌优美悦人, 细部的比例符合正确的均衡性时, 就会保持美观的原则。”林徽因说:“美观者, 具有合理的权衡, 要呈现稳重、舒适、自然的外表, 更要诚实的显示其功能, 不事掩饰、不矫揉造作, 勉强堆砌。美观在原则中之所以排列第三, 充分说明了建筑物本身是靠科学技术支撑的, 具有免遭自然力侵害的功能体, 以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生活空间为主要目的。美观, 是综合适用、坚固两类之自然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充分享受建筑的适用、坚固后, 对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由水平, 这是社会的进步、人们精神追求的必然结果, 无可非议。而我们很多建筑师和项目主观一味地追求建筑的“美观”, 而逐渐放弃了建筑的“适用”与“坚固”的本质, 这种倾向不知不觉地发展成潮流, 一发不可收拾。
四、总结
【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与“适用、经济、美观”】推荐阅读:
油田经济适用房设计07-01
建筑空间中的情感设计10-30
建筑经济与管理08-08
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教育07-01
建筑设计中的抽象艺术08-18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09-15
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应用10-10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10-24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内墙面、顶棚等的裱糊工程10-01
房屋设计中的建筑结构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