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规则评析

2024-10-25

检验规则评析(共8篇)

检验规则评析 篇1

我国现有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评析

时间:2012-7-31| 来源:华律整理 整理 | 浏览:373 次

我国最早的民事证据排除规则出现在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中。该批复指出,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制的谈话录音资料,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可以说,这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第一个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此后,在民事案件审理中,这一司法解释就一直为法官采信证据时所遵循。随着司法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这一解释逐渐显示出其不适应性。换句话说,由于该批复在绝对意义上排除了偷录材料的证据能力,就给当事人取证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某些案件的判决明显与案件客观事实不符。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判决的权威性。

正是为此,2002年4月最高院出台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该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该规定出台后,在民事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无庸置疑,该规定是在原司法解释上的一大进步,它第一次比较准确的界定了非法证据的概念并明确其不具有证据资格。但是,随实践的发展,这一规定很快就显示出其不足。简言之,从具体内容看,该规定实质是重复了非法证据的概念。而该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特点又决定了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规定所确定的非法证据“一律排除”的原则有明显移植美国早期证据排除规则的倾向,与我国现有诉讼制度如证据收集制度不相对接,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的实践。具体说,《若干规定》第68条包含了何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手段”和“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

1.关于何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手段”。

第68条规定,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手段取得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证据。笔者认为,“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的范围十分宽泛,简单地将此作为界定非法证据排除的基础是不科学的。具体地说,这一说法至少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第一,未能对“合法权益”作出界定,而简单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作为证据排除的基础,其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里所指的“合法权益”应主要是指宪法性权利以及诉讼法上的程序权利,而并非指所有法律、法规、规章里赋予公民的各种具体权利。因此,简单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概括,就导致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与合法收集证据行为之间的界限很难界定,并造成法院在适用上的困难,同时也很难起到对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明确指引作用。法律或规则的基本功能之一即在于指引和规范,不具备或实质上不具备这一功能的法律或规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价值。

第二、由于未能对合法权益作出界定,以“侵犯他人合法权利”作为证据排除的基础,其条件非常苛刻。因而,如适用该条规定,消除1995年司法解释所带来的取证困难的基本目的很难达到。有人认为第68条出台后,偷录的谈话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了。其实不然,未经允许拍了他人照片经常被认为是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违法行为而发生诉讼。偷录他人谈话尤其是进入他人私人空间的偷录又有何充分理由不成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呢?因此,虽然目前司法实践中已有了一些偷录、偷拍资料被法院认定为具有证据能力的实际案例,但严格分析,很多取证行为依然属于68条所规定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非法取证行为。因此,乐观地认为第68条放宽了对当事人取证方法的限制似乎说不过去。

2.关于“是否符合68条证据取得禁止规定的证据材料都要一律排除”。

根据68条,凡是属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所取得的证据都应一律排除。这一规定有不妥之处。

首先,任何具体民事诉讼制度或证据制度的设计都是为了保障民事诉讼基本目的的实现。虽然,强调程序观念和程序公正是当今中国民事诉讼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但实体公正无论如何都是作为民事诉讼的重要或最终目标而存在。既如此,在设计具体制度时,就应从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个方面来加以考虑。众所周知,在强调正当程序的美国,对非法取得证据的采纳都有一些例外规定,以让法官在非法证据的采用上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大陆法的德国,更是将许多非法证据的采纳与否交由法官结合具体案件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纳。这些都显示了各国在制定证据排除规则时,无不是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加以衡量。因此,简单一律予以排除的做法就很可能导致过于强调程序公正而不利于民事诉讼整体目的的实现。其次,与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证据收集制度的规定不能实现很好的对接。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是由当事人承担主要的证据收集责任,但是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却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在这种情形下,一味强调非法证据的“一律排除”,显然非常不利于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在美国,其民事诉讼法充分赋予了当事人发现证据的方法和权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却了非法收集证据手段的大量出现。德国与美国相比,虽然缺乏完备的当事人取证权利保障体系或制度,其对当事人取证权利的保障是通过法官依前者的申请调查取证或发出命令或裁定有关方作证或提交有关证据等方式来实现的。这种方式虽不如美国对当事人取证权利保障那样直接,但在对当事人取证权利的重视及有效保障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12〕因此,在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现状下,如此严格地排除非法证据是不符合现有制度环境的。

当然,不能因为我国现有证据收集制度尚存在问题,就要放宽非法证据排除的界限甚至取消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此论述旨在说明,任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都是和其他具体诉讼制度尤其是证据制度有密切关系的,忽视其他相关制度而单纯做技术层面的移植并非一种科学的态度。相反,只有综合考察整个诉讼机制才能制定出有生命力的、能切实解决现实问题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关于是否存在“没有违反第68条禁止取证方法的规定而需要加以排除的证据”。

德国法中,对于那些没有违反证据取得禁止规定而获取的证据,法官要斟酌“使用该证据本身是否已经侵害了有优先性的法律原则或其他权利”,〔13〕并决定是否采用。事实上,的确存在一些单纯从获取证据方法上看不具有任何违法性的证据材料,但如若使用该证据,就会造成对某些重要权利的侵犯。例如,在一起婚姻纠纷案件中,主要证据是“第三者”的好友交给原告的“第三者”自己记载其与原告丈夫私情的日记。“第三者”基于信任而将日记放在好友处,好友却主动将日记交给了原告。从该证据的取得上看,并无任何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也并未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但日记是属于纯粹私人领域的内容,因而如认定日记的证据能力,就会造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因此,对于取得方法并无违法之处,但对它们的运用却可能侵害某些宪法基本权利的证据材料,实际上也应有条件的加以排除。正如有学者所说,建立证据排除规则的目的并非“为排除而排除,”〔14〕其真正目的是通过为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公民的取证行为、以及司法机关在运用具体证据查明事实时设定法律界限,以避免在实现一个权利的同时又侵犯了公民其他的权利。很明显,只有国家机关包括司法机关都能切实保护和尊重公民人格之时,人们才会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得侵犯”的权利才可能真正实现。

检验规则评析 篇2

自我交易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 在各国公司运作中广泛存在。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关联公司、集团公司的迅猛发展, 自我交易在公司交易行为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自我交易一方面作为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 可以起到实现公司的规模化经营、节约交易成本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公司与经营者或控制股东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上的冲突, 不公平自我交易极易发生, 公司利益被侵占的潜在风险非常大。

二、董事自我交易的法律界定

(一) 董事自我交易的分类

自我交易的一方主体是公司, 另一方主体是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

1、从交易主体上划分, 自我交易可以分为:

(1) 董事与公司之间的交易。 (2) 控股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交易。 (3) 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之间的交易。交易主体不同, 自我交易的规制方式也有诸多不同。围于篇幅有限, 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董事自我交易。若无特殊说明, 下文所称自我交易, 仅指董事自我交易。

2、根据交易形式的不同, 自我交易可以分为直接自我交易和间接自我交易。

(二) 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及其完善

要理解董事自我交易, 首先要看法律怎么怎么规定。新《公司法》第61条规定, “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从事上述营业活动的, 所得收入应归公司所有。董事、经理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 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其中第2款是规制董事自我交易的专项制度, 从该规定看, 我国公司法对自我交易界定范围不够科学, 尤其是界定范围过窄, 大量的间接自我交易未能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笔者建议我国公司立法以概括法和列举法相结合的方式界定董事自我交易。

概括法, 是指用抽象的意思总结某一类行为或观点, 但概括法容易造成对法律的理解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 其结果势必影响到法律的适用。

列举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 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 但是列举法过于机械容易挂一漏万, 很难周全地穷尽外延。因此, 好的概念界定办法是以概括法界定自我交易的内涵, 以列举法划定其外延, 可以扬长避短、统筹兼顾。

三、董事自我交易的强制披露机制

虽然沪深两市的《上市规则》对董事披露义务作了初步规定, 但由于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 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因此有必要在《公司法》中作出全面明确的规定。

然而, 新《公司法》关于董事自我交易披露机制的规定几乎是空白,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要完善我国公司法中的董事自我交易规制制度, 披露机制的建立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公司法应当对董事自我交易披露机制予以明文规定

公司法中应明确要求利害关系董事承担披露义务, 并将利害关系董事履行披露义务作为自我交易的生效要件之一。

(二) 公司法应当确定利害关系董事披露义务的内容和范围

笔者建议我国公司立法中, 应当规定利害关系董事披露义务的内容和范围, 包括利害关系董事是否享有利益, 享有利益的性质和程度, 以及利害关系董事知道足以影响董事会或股东会决策的有关交易的所有其他重要事项.

(三) 公司法要规定利害关系董事履行披露义务的时间和程序

一般应当要求董事在知道存在利益冲突时即应披露, 但最晚不得迟于在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就此交易投票表决之前披露。

(四) 公司法应当规定董事披露的形式

原则上应当以书面形式等易于股东或非利害关系董事获得并存档的形式进行披露。

四、董事自我交易的审批机制

我国新《公司法》第125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 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 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 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 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 应将该事项提交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新《公司法》第149条规定, “董事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 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新《公司法》针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分别在第125条与第149条区别规定了不同的审批机关。笔者认为此区别规定似乎意义不大, 并且容易造成新《公司法》规定前后适用的矛盾, 建议统一审批机关。参照各国立法, 立足我国的现实, 笔者建议我国采用“董事会批准为主, 股东大会批准为辅”的审批模式, 原因有三:

1、我国公司结构中的监事会权限有限, 难以担此大任。我国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不高, 公司法授予监事会的权力微乎其微.“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 监事会只能提出“罢免的建议”, “当董事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 监事会只能要求“董事予以纠正”, 无权要求其赔偿公司损失.可见, 监事会不可能担当起监督董事经营行为的重任, 自然也不适合充当自我交易审批机关的角色。

2、股东会是非常设机构, 一般一年举行一次, 临时召开又受到时间和费用的限制, 如果由股东大会作为所有董事自我交易的审批比关, 势必延误商机, 抑制公司活力.再者, 加上交易成本、集体行动问题等因素, 所以各国往往都没有规定股东会作为自我交易的主要审批机关。

3、董事会作为董事自我交易审批机关的优势十分明显。董事会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来监控利害关系董事的行为, 同时又没有股东会的局限, 所以, 将董事会作为自我交易的主要审批机关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 某些特定类型的自我交易, 例如交易数额巨大的自我交易, 还是应当交由股东大会批准。同时, 立法应当充分尊重公司的决策权, 允许公司自由选择是否追认自我交易, 并赋予其相应法律效力.

此外, 笔者建议在公司法中, 将董事会批准和股东会批准的法律效力明文规定下来。将董事会批准或股东会批准作为自我交易的生效要件, 未经批准的自我交易不产生效力。另外, 还应当确立董事会或股东会追认权, 未经批准的自我交易, 董事会或股东会有权追认。至于我国是否要借鉴英美等国家关于‘责任豁免效力, 的规定, 对我国司法实践施加一定影响, 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现实国情, 笔者建议暂不引入。

五、董事责任追究机制

“唯法不足以自行”, 倘若只有义务规定, 没有责任承担, 仅仅停留在条文和字面上, 再多再好的法律都只是一纸空文。新《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公司董事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 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是董事的损害赔偿责任。我国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相比较而言, 民事责任应当是董事责任最合适的责任形式.但是, 仅有损害赔偿责任这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是不够的.它的违法成本过低, 惩处力度太弱, 其威慑力不足以遏制利害关系董事转移公司财产的欲望.笔者认为, 除损害赔偿责任之外, 我国公司法还应当要求董事返还不当得利;此外, 为了增强法律的威慑效果, 对于某些特别严重的违法行为, 应当要求董事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8年。

[2]施天涛:《关联企业法律问题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8年。

[3]吴越:《企业集团法理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8年。

[4]张开平:《英美国家董事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8年。

[5]何美欢:《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 (上中下)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6]罗伯特.C.克拉克著, 胡平等译:《公司法则》, 工商出版社, 1999年。

潜规则的内涵、特征和价值评析 篇3

摘要:潜规则是游弋在社会正式规则之外、或隐或现地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具有存在普遍性、范围私下性、尺度模糊性的特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的大量潜规则,既有正在生长的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新观念、新规则,也有违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的旧观念、旧习惯。分析和研究潜规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潜规则;正式规则;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志码:A

社会生活秩序的建立与维护离不开一定的行为规则。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规则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尤其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行事规则,否则市场就会出现信用危机,经济建设无法健康地开展,各种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滋生蔓延,将严重威胁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人们把规则解释为“规范”,解释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某一事项制定的规章制度”,解释为“整齐,合乎一定的方式”[1]。应当说,规则既包括大范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文化制度,又包括小范围的家庭规则、公司制度等。正是无所不在的规则引导着我们生活。但是,当按照制定出来的规则行事的时候,人们却免不了遇到一种窘境和困惑,——在规则下面似乎还隐藏着另一种制约,它们所起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正式规则的制约力。这就导致不按正式规则行事,另一种规则驾御着人们的所作所为。这样的窘境和困惑在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存在。而这种隐藏着的、驾御着人们所作所为的规则,就是潜规则。

一、潜规则内涵

对潜规则的认识一般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是没有成文却有着实际约束力的制约。二是认为潜规则是背离了正义观念及其引申的正义制度的,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正义制度有所违背的约束。[2]三是认为潜规则可以使得行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冲突,带来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有人将潜规则概括为:“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而且暗中还有不可告人的交易”。不论怎么概括,潜规则都是不同于社会主流意识所认可、统治阶级所主张的规则。

笔者认为,潜规则是相对于社会正式规则而言的规则。它游弋在社会正式规则之外,或隐或现并实际支配人们的行为;是人们在利益互换过程中以实际权力最大者为中心为双方利益最大化做出的资源重新调整。通常,潜规则表现为对正式规则的变通与解释,或是对空白规则的约定俗成的填充,是“圈内”人员实际认可的行事规则。所以,潜规则亦可称为“暗规则”、“隐规则”或“行规”。

首先,潜规则是人的行为规则与社会发展变化互动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正式规则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的正式规则的效用随着新问题新状况出现而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不能继续发挥原有的作用,在相应的正式规则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规则空洞”。二是正式规则本身表现为不断健全、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过程,当新的正式规则跟不上变化了的需要,就会出现“规则延期”。这两种现象给潜规则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可见,潜规则的出现是适机的。正式规则与它所对应的社会状况的变化不能做到完全契合导致潜规则的出现,具体表现在:其一,在旧的正式规则没有被完全根除、新规则没有完全契合社会发展的时候,潜规则会作为一种替补方式产生于人们的行为之中;其二,正式规则不完善时潜规则会作为正式规则不足的补充而产生。其三,正式规则随意性大、过于灵活的时候,潜规则会作为对正式规则的注解而产生。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常可看到,正式规则立意过高的时候往往不具有现实操作性,很容易诱发潜规则。人们根据实际情况自发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规则,使潜规则成为大众默许并接受的实际规则。

其次,潜规则始终都是相对于社会正式规则而言。社会正式规则包括明文规则和非明文规则:法律、规章制度、条例等属于明文规则,通过权力者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方式来实现,通过对违规者作出惩罚加以保障;道德、风俗等软性规则属于非明文规则。非明文规则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其下统领着诸如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价值信念等“软规则”,这种规则缺少强制力,依靠人们内心信念和舆论监督等来保障。而潜规则往往既与法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相违背,也与正式规则所延伸的精神相违背。前者是触犯法律,后者则是违背公认的道德。应该指出,社会上倡导的非明文正式规则往往都蕴涵着社会道德的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潜规则就不完全如此。当利用这样的软规则(潜规则)不损害公平公正的时候,无可厚非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合理性;当利用这样的软规则损害公平公正的时候,潜规则就失去正面价值甚至产生严重危害。社会上反对的潜规则多是后一种情况。

最后,潜规则是双方在利益互换过程中,以权力最大者为中心、为双方利益最大化做出的资源重新调整。有的学者指出:所有规则的设立,说到底都遵循一条根本的规则,那就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2]黄光国在论述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时也认为,权力的存在是中国社会潜规则运行的根本保证。他认为:权力是社会交往过程中,一方以社会道德的说服或群体的压力加诸另一方,使其改变态度、动机或行为而表现出顺从的力量。[3]他引用国外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论证,个人以权力影响他人的过程,基本上也是一种“社会交易”的过程,很多时候潜规则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权力始终是相对而言的,权力最大者并不是单单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是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的利益。这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潜规则之所以能够运作,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实施者获得对方所能支配的某种社会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样,对方之所以愿意接受实施者个人的影响,也是因为他预期这样做能够给他带来某种报酬或帮助他避免他所不喜欢的某种惩罚。而在这样的“社会交易”过程中,能够支配某种社会资源或所支配的社会资源多少,成为了决定谁是实际权力拥有者的唯一标准。实际权力成为了潜规则运行的根本前提,而实际权力拥有者则成为了左右潜规则运行的关键。

二、潜规则的特征

与社会的正式规则相比,潜规则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对潜规则特征的把握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清其本质,对其后评析潜规则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普遍性。和社会正式规则相比,潜规则的普遍性是指它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且隐藏于正式规则之后而独立起着作用。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篇4

1.对于分散的点腐蚀,如果腐蚀深度不超过()不影响定级。

A.2mm B.腐蚀裕量

C.壁厚(扣除腐蚀裕量)的1/3 D.壁厚(扣除腐蚀裕量)的1/2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2.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压力容器,应当监控使用,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A.2年

B.4年

C.3年

D.6年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3.以下()检测方法可以判断缺陷的活动性。

A.射线检测

B.超声波检测

C.脉冲涡流检测

D.声发射检测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4.()以上的设备主螺柱在逐个清洗后,检验其损伤和裂纹情况,必要时进行无损检测。重点检验螺纹及过渡部位有无环向裂纹。

A.M30 B.M36 C.M42 D.M48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10

5.下列哪种情况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不需要缩短。

A.介质或者环境对压力容器材料的腐蚀情况不明或者腐蚀情况异常的

B.具有环境开裂倾向或者产生机械损伤现象,并且已经发现开裂的

C.服役10年的超高压水晶釜

D.使用单位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检查的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6.为检验而搭设的脚手架,对离地面()以上的脚手架设置安全护栏。

A.1.5m B.3m C.1.2m D.2m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10

7.小型制冷装置中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项目中必须包含()。

A.液氨成分检验

B.材料分析

C.强度校核

D.安全附件检查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8.不等厚度板对接接头,未按照规定进行削薄(或者堆焊)处理,经过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的,定为()。

A.3级

B.4级

C.2级或3级

D.3级或4级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9.强度校核中的剩余壁厚为实测壁厚最小值减去()。

A.至下次检验周期的腐蚀量

B.壁厚裕量

C.腐蚀裕量

D.腐蚀裕量的两倍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10.母材存在与自由表面平行的分层,安全状况等级位()。

A.不影响定级 B.定为2级或3级

C.定为3级

D.定为4级或5级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11.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首次定期检验日期时,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情况,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批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

A.三个月

B.六个月

C.1年

D.2年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12.TSG21-2016规程适用的压力容器,其范围不包括()。

A.压力容器本体

B.安全附件

C.仪表

D.伴热管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10

13.焊缝布置不当(包括采用“十”字焊缝),或者焊缝间距不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经过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可以定为()级。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14.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首次定期检验的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MPa(表压)的第Ⅲ类压力容器,检测长度不少于对接焊缝长度的20%。

A.1.6 B.3.2 C.10 D.15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15.对于Cr-Mo钢制压力容器,表面缺陷检查长度不少于对接焊缝长度的()。

A.30% B.10% C.20% D.25%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16.检验照明用电电压不得超过()。

A.48V B.120V C.220V D.24V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10

17.选用压力表时,设计压力小于1.6MPa压力容器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得低于()级,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6MPa压力容器使用的压力表的精度不得低于()级。

A.2.0,1.6 B.2.0,1.0 C.2.5,1.6 D.2.5,1.0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18.压力容器内、外表面不允许存在()。

A.腐蚀

B.裂纹

C.凹坑

D.错边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10

19.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压力容器,一般每()检验一次。

A.2年

B.3年

C.3年至6年 D.6年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10

20.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鼓包,应当查明原因,判断其稳定状况,如果能查清鼓包的起因并且确定其不再扩展,而且不影响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的,可以定为()。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21.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检验工作结束后,检验机构应当在()工作日内出具报告。

A.45个

B.30个

C.10个

D.20个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10

2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进行紧固件检查时,对M36以上(含M36)的设备主螺栓应当逐个清洗,检查其损伤和裂纹情况,必要时进行无损检测。重点检查螺纹及过渡部位有无()裂纹。

A.轴向

B.环向

C.斜向 D.横向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10

23.材质为Q345R的压力容器表面缺陷检测应当优先采用()。

A.射线检测

B.超声检查

C.磁粉检测

D.渗透检测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24.检验机构应当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的()负责。

A.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

B.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

C.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

D.完整性、有效性、真实性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25.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不允许有咬边。

A.Q245R制压力容器

B.Q345R制压力容器

C.低温压力容器

D.CrMo钢制压力容器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26.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结构和几何尺寸等检验项目应当在首次全面检验时进行,以后定期检验仅对()压力容器进行。

A.承受疲劳载荷

B.III类容器

C.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

D.有机械损伤的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27.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定期检验时,下列哪种情况的压力容器应当进行硬度检测()。

A.材质不明的

B.有材质劣化倾向的

C.结构不合理的

D.盛装介质毒性为极度危害的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10

28.()等检验项目应当在首次全面检验时进行,以后定期检验仅对承受疲劳载荷的压力容器进行,并且重点是检验有问题部位的新生缺陷。

A.结构和几何尺寸检验

B.外观检验

C.隔热层、衬里和堆焊层检验

D.埋藏缺陷检测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29.关于压力容器强度校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强度校核时的壁温取设计温度或者操作温度,低温压力容器取操作温度

B.剩余壁厚按照实测最小值减去至下次检验日期的腐蚀量,作为强度校核的壁厚

C.校核用压力不得高于压力容器允许(监控)使用压力

D.壳体直径按照公称直径选取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10

30.真空绝热压力容器除进行宏观检验外,还应当检验()的真空度。

A.夹层

B.内胆和夹层

C.外壳

D.内胆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31.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介质腐蚀速率每年低于()、有可靠的耐腐蚀金属衬里或者热喷涂金属涂层的压力容器,通过1次至2次定期检验,确认腐蚀轻微或者衬里完好的,其检验周期最长可以延长至12年。

A.0.05mm B.0.08mm C.0.1mm D.0.12mm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32.压力容器本体中的主要受压元件,包括M36以上(含M36)螺柱以及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的接管和管法兰。

A.150mm B.200mm C.250mm D.300mm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10

33.安全状况等级根据压力容器检验结果综合评定,以其中项目等级()为评级等级。

A.最高者

B.最低者

C.平均值

D.由检验人员判断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10

34.一圆筒形容器的平均半径为1000mm,实测壁厚15mm,至下一次检验周期的腐蚀余量为1mm,筒壁上有一缺陷,打磨后凹坑长轴长70mm、短轴长30mm、深3.8mm,依据TSG21-2016的要求,凹坑的无量纲参数G0为()。

A.0.06 B.0.08 C.0.10 D.0.12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1.30

35.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强度校核时,壳体、封头直径按照()选取。A.实测最大值

B.实测最小值

C.实测平均值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36.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剩余壁厚按照()减去至下次检验日期的腐蚀量,作为强度校核的壁厚。

A.实测最小值

B.实测最大值

C.实测平均值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得分:2.10

37.TSG21-2016规程适用于()大于或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A.工作压力

B.设计压力

C.计算压力

D.试验压力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1道题】

1.下列损伤模式,()属于材质劣化现象。

A.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B.蠕变 C.脱碳

D.石墨化 正确答案:[BCD]

用户答案:[BCD] 得分:2.10

2.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压力容器的改造包括改变压力容器的()。

A.主要受压元件结构

B.运行参数

C.盛装介质

D.用途 正确答案:[ABCD]

用户答案:[ACD] 得分:0.00

3.下列()情况,需要对压力容器进行强度校核。

A.存在材质劣化倾向

B.名义厚度不明

C.结构不合理但未发现严重缺陷

D.腐蚀深度超过腐蚀裕量 正确答案:[BD]

用户答案:[BD] 得分:2.10

4.下列哪些情况的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可以适当缩短()。

A.介质对压力容器材料的腐蚀情况不明或者腐蚀情况异常的

B.有环境开裂倾向,并且已经发现开裂的

C.材质劣化现象比较明显的 D.使用单位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检查的 正确答案:[ABCD]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10

5.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过程中,壁厚测定的测点一般选择()。

A.液位经常波动的部位

B.物料进口、流动转向、截面突变等易受腐蚀、冲蚀的部位

C.制造成型时壁厚减薄部位

D.接管部位 正确答案:[ABCD]

用户答案:[ABCD] 得分:2.10

6.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部分或全部拆除压力容器外隔热层。

A.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

B.衬里层脱落的

C.隔热层破损

D.堆焊层存在裂纹的 正确答案:[AC]

用户答案:[AC] 得分:2.10

7.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当无法进行压力容器内部检验时,可以采用()可靠的检测技术从外部检测内部缺陷。

A.声发射

B.金相检验

C.内窥镜

D.超声检查 正确答案:[ACD]

用户答案:[ACD] 得分:2.10

8.测厚可能会发现以下()损伤。

A.腐蚀

B.分层

C.高温氢腐蚀

D.球化 正确答案:[ABC]

用户答案:[AB] 得分:0.00

9.资料审查发现使用单位()情况,可以不像检验机构应当向使用登记机关反映。

A.未按照要求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查

B.更名使压力容器的现时状况与《使用登记表》内容不符,而未按照要求办理变更

C.无设计资料

D.无竣工资料 正确答案:[CD]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10.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母材与自由表面夹角为8°的分层,可以定()级。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C]

用户答案:[BC] 得分:2.10

11.以下()检测手段可用于材质分析。

A.化学分析

B.光谱分析

C.金相分析

D.硬度分析 正确答案:[ABCD]

检验规则评析 篇5

1990年8月2日,劳动部

现将《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和《气瓶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以下简称两个规则)发给你们。自一九九一年七月一日正式执行,请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已承担监检工作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单位(下称监检单位),应按照“两个规则”要求,从本单位实际业务能力和技术力量配备出发,对监检工作质量,按受检单位逐个对照自查,并写出书面自查报告,列出存在的问题、监检工作的适应程度、整改措施,报送监检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劳动部门和省级劳动部门。

2.地市级劳动部门应根据监检单位的自查报告,对本地区受检单位的监检工作情况,逐个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报省级劳动部门审批后执行。省级劳动部门也可统一组织核查和审批。核查时应严格按照“两个规则”要求,把监检工作质量放在首位,凡需要监检单位内部调整力量,以适应监检工作需要的,应严格掌握不影响在用锅炉、压力容器的检验任务;目前技术力量不足,内部调整困难较大,短期内又难以充实力量的,应缩小监检覆盖面,从事与之相适应的监检工作;确实不具备监检工作条件的,应暂停监检工作。3.省级劳动部门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可制定监检工作实施细则。

“两个规则”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附: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为了加强压力容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统一监督检验(以下简称监检)内容和要求,保证监检质量,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 本规则适用于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制造(含现场组焊,下同)的压力容器产品和液化气体汽车槽车、液化气体铁路罐车的槽、罐体部分安全质量的监检。接受监检的单位(以下简称受检单位),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第3条 监检工作应在压力容器制造现场,且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监检是在受检单位质量检验(以下简称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压力容器安全质量进行的监督验证。监检不能代替受检单位的自检。监检单位应对所承担的监检工作质量负责。第4条 监检的依据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和《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现行的有关标准、技术条件,以及设计图样。第5条 监检内容包括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涉及安全质量的项目进行监检和对受检单位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的检查。

第6条 在监检过程中,受检单位与监检单位发生争议时,应提请受检产品所在地的地市级劳动部门处理。必要时,可报请上级劳动部门仲裁。

第二章 监检项目和方法

第7条 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检项目和要求见附件一《压力容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项目表》(以下简称《监检项目表》)和《压力容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项目表说明》(以下简称《监检项目表说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情况应进行经常性检查,并按附件二《质量管理体

系运转情况检查项目表》(以下简称《检查项目表》),每六个月向地市级和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填报一次,填报的具体要求,由省级劳动部门确定。第8条 对压力容器的监检项目分为三类:

A类:监检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监检,并在受检单位自检合格,经监检确认后,在受检单位提供的相应的工作见证(检验〔试验〕报告、表卡、记录等,下同)上签字。

B类:监检人员一般应到现场进行监检,并在受检单位自检合格,经监检确认后,在相应的工作见证上签字;如监检人员未到场,则应对受检单位提供的工作见证进行审查确认后予以签字。

C类:监检人员到现场抽查或对受检单位的工作见证等进行审查,必要时予以签字确认。第9条 《监检项目表》所列项目是对压力容器安全质量监检的通用性要求。按照受检压力容器的材质、结构及制造工艺等特点,若附件一中内容不能满足监检要求时,监检单位应根据受检单位提供的设计图样、工序、工艺过程资料和检验要求,作适当调整;若附件一内容不适用,则监检单位应从有效控制受检产品的安全质量要求出发,会同有关单位制订压力容器安全质量专用监检提纲和监检项目表,并经省级以上(含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在实施监检前通知受检单位。

第三章 监检单位、监检人员及其职责

第10条 承担监检工作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单位,应由省级以上(含省级)劳动部门进行资格认可和授权。监检单位所监检的产品,应符合其资格认可批准的范围,并符合受检单位《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所规定的品种、范围。第11条 监检单位根据受检单位生产的具体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监检人员,并结合监检工作的需要组成监检组。监检人员名单应由监检单位正式通知受检单位。监检单位应为监检人员配备必要的检验和检测工具,对监检人员应进行培训和定期考核。第12条 从事监检工作并有签字确认权的监检人员(以下称监检员),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含省级)劳动部门颁发的具有相应检验项目的检验员资格证书。

第13条 受检单位发生质量管理体系运转和产品安全质量违反有关规定的一般问题时,监检员应向受检单位发出《压力容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附件三,以下简称《监检工作联络单》);发生违反有关规定的严重问题时,监检单位应向受检单位签发《压力容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附件四,以下简称《监检意见通知书》)。

第14条 监检员应根据《监检项目表说明》进行监检工作,并填写《监检项目表》(必要时附相应工作见证);监检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填报《检查项目表》。《监检项目表》和《检查项目表》应存档备查,保存期不少于七年。

第15条 监检人员必须履行职责,严守纪律,保证监检工作质量。对受检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等应妥善保管,并予以保密。

第16条 经监检合格的产品,监检单位应及时汇总并审核见证材料,按台出具《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附件五,以下简称《监检证书》),并在产品铭牌上打监检单位的监检钢印。

第四章 受检单位

第17条 受检单位应对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负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受检产品未经监检单位出具《监检证书》并打监检钢印,不得出厂。

第18条 受检单位应向监检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下列文件、资料: 1.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管理手册;

2.从事压力容器焊接的持证焊工名单(列出合格项目、有效期、钢印代号等)一览表;

3.从事压力容器检验的人员名单;

4.从事无损检测人员名单(列出持证项目、级别、有效期等)一览表; 5.压力容器的设计资料,工艺文件和检验资料,以及焊接工艺评定一览表; 6.压力容器的生产计划。

上述文件、资料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监检单位。

第19条 对监检员发出的《监检工作联络单》或监检单位发出的《监检意见通知书》,受检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处理并回复。

第20条 受检单位应确定联络人员。需到现场监检的项目,应提前通知监检人员。第21条 受检单位发现监检单位或监检人员,在监检工作中有失职行为时,可向各级劳动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反映,并有权拒付与其有关产品的监检费。

第五章 监督和管理

第22条 地市级或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应对监检单位和受检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抽查一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必要时报告上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

第23条 监检员有下列问题之一的为监检失职,应予以批评,通报批评或吊销检验员证: 1.受检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转存在严重问题,在监检过程中未发现,或发现而未提出意见; 2.受检单位存在超出《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所批准的单位名称、机构建制、生产场所、地址或产品类别、品种范围等制造压力容器的情况,监检中未发现或发现未报告; 3.经监检认定合格的项目,安全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4.未按本规则规定进行监检而签字确认或签发《监检证书》、打监检钢印; 5.既无正当理由又未事先通知受检单位,因监检原因而影响受检单位生产或耽误产品出厂。第24条 省级以上(含省级)劳动部门对监检单位的下列问题,应令其限期整顿、暂停部分监检工作或撤销其监检资格:

1.经常发生监检失职,不及时进行处理,不采取切实措施纠正失职行为; 2.监检力量不足,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充实,难以按本规则规定执行监检; 3.监检工作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4.向无《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单位,或向超出许可证批准范围非法制造的压力容器产品提供监检证明文件。

第25条 地市级或省级劳动部门对受检单位的下列问题,应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报上级劳动部门处理: 1.不执行本规则第四章的规定;

2.向监检人员提供不真实的情况和资料; 3.设置障碍阻挠监检工作;

4.采取不正当手段要求监检人员出具伪证; 5.多次提出监检意见但改进不力或拒不改进。

第26条 受检单位应为监检员在执行监检工作中签署工作见证提供方便条件。监检单位应与受检单位联合制定签署工作见证的具体办法,并报地市级或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27条 复检单位应向监检单位缴纳监检费用。监检收费应按省级劳动、财政、物价等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28条 本规则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检验规则评析 篇6

(1988年10月14日)劳锅字〔1988〕5号

为了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质量,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我们制定了《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在贯彻执行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各地应先组建省级资格鉴定考核机构,该机构由5至7人组成,其中应有一定资历的监察员2人,其余均是与考核要求相适应的教员和有较丰富检验经验的、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机构成员名单,应报我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备案。

二、各地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对检验员进行培训、考核和发证。

三、对现有持证检验员,按以下办法过渡衔接:

(一)现有证书中规定了有效期的,该证书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但不得超过3年;

(二)现有证书中未规定有效期的,该证书自《规则》生效之日起,3年内有效,3年后停止使用,旧证作废;

(三)考核机构重新登记持有效旧证的检验员,并按《规则》陆续进行复核换证。复核不合格的检验员,应对不合格项目补课、补考。补考合格后,换发新证。

贯彻执行《规则》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质量,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凡从事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的检验员(以下简称检验员)必须按本规则进行资格鉴定考核,并取得相应检验项目的检验员证。

第三条 检验员从事的检验项目分为:

G1额定蒸汽压力≤2.45MPa(25kgf/cm2)的蒸汽锅炉和额定供热量≥0.06MW(5×104kcal/h)的热水锅炉检验; G2额定蒸汽压力>2.5MPa(25kgf/cm2)的蒸汽锅炉检验;

R1 第一、二类压力容器检验;

Q 气瓶(包括无缝气瓶、焊接气瓶、溶解乙熔气瓶等)检验;

R2 第三类压力容器(包括汽车槽车、铁路槽车)检验。

取得G2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可从事G1项的检验业务;取得R2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可从事R1、Q项的检验业务。

第四条 检验员的基本要求为:

(一)具有与所承担检验工作相适应的技术水平;

(二)熟悉并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

(三)能熟练使用常用检测工具、仪器;

(四)能发现和辨别缺陷,并能提出处理意见。第五条 检验员的职责:

(一)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专业知识和检验技术,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二)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确保检验工作质量,注意安全防护;

(三)在检验员证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相应项目的检验业务,出具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四)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注意保密。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报G1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锅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锅炉专业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参加检验锅炉50台次以上或从事锅炉运行、修理等方面2年以上;

(二)具有锅炉专业中专学历或锅炉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并参加检验锅炉80台次以上或从事锅炉运行、修理等方面3年以上;

(三)具有理工科(非锅炉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任职资格,受过劳动部门锅炉检验班培训,并参加检验锅炉100台次以上或从事锅炉运行、修理等方面5年以上;

(四)具有高中学历,受过劳动部门锅炉检验班培训,从事锅炉安全监察、检验工作满3年,并参加检验锅炉120台次以上。

第七条申报G2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锅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锅炉专业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从事锅炉安全监察、检验工作满2年,并有从事G2项检验的经历;

(二)具有锅炉专业中专学历或锅炉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从事锅炉安全监察、检验工作满4年,并有从事G2项检验的经历;

(三)具有理工科(非锅炉工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受过劳动部门锅炉检验班培训,从事锅炉安全监察、检 验工作满4年,并有从事G2项检验的经历。

第八条 申报R1、Q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化工机械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化工机械专业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1年半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1年、检验工作1年以上;

(二)具有化工机械专业中专学历或化工机械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2年,检验工作1年以上;

(三)具有理工科(非化工机械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任职资格,受过劳动部门压力容器检验班培训,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3年、检验工作2年以上;(四)具有高中学历,受过劳动部门压力容器检验班培训,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4年、检验工作2年以上。

第九条 申报R2项检验资格的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化工机械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化工机械专业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2年、检验工作1年以上;

(二)具有化工机械专业中专学历或化工机械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4年、检验工作2年以上;

(三)具有理工科(非化工机械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受过劳动部门压力容器检验班培训,从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4年、检验工作2年以上。

第三章 考核组织

第十条 省级或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申请考核的检验员进行资格鉴定和考核工作,考核机构由省级或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组织。

第四章 考核程序

第十一条 申请资格鉴定考核的检验员所在单位,应向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提交《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考核申请登记表》(见附件一)和申报人的技术工作自传及学历证明材料,经审查同意后,报省级或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考核申请登记表》格式由劳动部统一制定。

第十二条 按本规则第三章组成的资格鉴定考核机构依据本规则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的要求对申报人进行资格鉴定和分项考核。

第十三条 经资格考核合格的检验员,其检验员证由省级或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审核签发。省级发证,应报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备案。检验员证由劳动部统一印制(见附件二)。第十四条 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定期统一公布取得检验员证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及合格项目。

第十五条 已取得检验员证的检验员,需新增检验项目时,应按本规则的要求进行新增检验项目的资格鉴定和考核。

第五章 考核内容、方法及评定

第十六条 检验员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其中理论知识考核分为基础知识考核和专业知识考核。

(一)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占总分的20%):

1.力学知识(占总分的5%);

2.金属学及热处理(占总分的6%);

3.金属工艺(占总分的6%);

4.化学(占总分的3%)。

(二)专业知识考核内容(占总分的80%):

1.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大纲(占总分的15%);

2.有关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占总分的15%);

3.缺陷评定及处理措施(占总分的20%);

4.锅炉或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占总分的30%)。

(三)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时,应试者应检验一台与考核项目相应的锅炉或压力容器,要求做到:

1.正确选择检测规范;

2.正确选择检测项目、方法;

3.正确使用检测工具、仪器;

4.检测数据准确;

5.识别缺陷、判断损坏程度;

6.分析缺陷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7.准确填写检测报告;

8.提出改进产品质量和检验工作质量的意见和措施。第十七条 检验员的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项均采用百分制评分,两项考核的平均成绩达70分为合格,单项成绩不得低于60分。如上述两项平均成绩不合格,可在一年之内任选一个单项补考一次,补考后,与另一单项成绩平均达70分时,即为合格。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有权监督检查检验员的检验工作。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或“暂时收回检验员证”,情节恶劣的,应报请发证机关“吊销检验员证”:

(一)转让检验员证者;

(二)弄虚作假,降低合格标准者;

(三)严重漏检、误检等不能保证检验质量者;

(四)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违法乱纪造成严重责任事故者。

被吊销检验员证的人员一年以内不准参加资格考核。

第十九条 检验员调离检验岗位或离退休时,其检验员证作废,并交回发证机关。发证机关应及时向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备案。

第二十条 检验员由原检验单位调入另一检验单位从事同项检验工作时,须向发证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定期公布检验员证吊销、作废名单。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由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一)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考核申请登记表(略)(附件二)

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检验 篇7

其中:it表示名义联邦基金利率, r*表示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 πt表示前四个季度的平均通货膨胀率, π*表示目标通货膨胀率, πt-π*表示通货膨胀缺口, yt表示实际GDP偏离潜在产出的百分比 (产出缺口) 。在这个模型中, 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上升到高于其目标值或者当实际GDP超过其目标水平时, 联邦基金利率就会上升;当实际通货膨胀率和GDP都等于其目标值时, 名义联邦基金利率将等于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之和。

一、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检验

1. 模型及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检验我国1996~2006年利率的泰勒规则值与利率实际值之间的分化情况, 以及通货膨胀系数与产出缺口系数的大小。同时, 对考虑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进行单独检验, 从而比较考虑汇率因素前后货币政策的变化。

为简化表述, 泰勒规则的基本模型又可表示为:

其中:δ=r*-απ*。根据实际利率rt=it-πt, 上式的等价形式为:

式中的参数值反映了货币当局的偏好, 是稳定经济的条件。很明显, 假如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导致实际利率的下降, 那么会刺激产出增加。这也表明, 名义利率规则中的通货膨胀系数必须大于1才能保持经济稳定。尽管泰勒将参数和的值 (都设为0.5) 作为一个合理的基准, 但是这些参数的最佳值最终都是由模型结构本身所决定的。

下面对各种利率的选取进行说明:1996~2006年选取7天同业拆借利率;通货膨胀率为平均CPI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yt为真实产出超出潜在产出的百分比;r*、π*分别为长期均衡利率和目标通货膨胀率。

考虑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模型为:

其中:eer表示人民币均衡汇率, 本文假定人民币均衡汇率不变;et是我国t期真实有效汇率, 真实有效汇率是一个综合汇率指数, 是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某一国用于贸易的产成品和初级产品数量与其伙伴国或竞争国之间的比值, 具体计算公式为:reeri=’j≠i[ulciri/ulcjrj]·Wij。ulci和ulcj分别代表i国和j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j国是i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或竞争国;r为市场汇率;Wij是j国的竞争力权数。

本文使用的真实有效汇率以1995年为基期, 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月出版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2. 回归结果。

我们选取1996第4季度~2006年第4季度的数据进行检验, 主要分析利率的规则值与利率实际值的拟合优度以及泰勒规则中各变量系数的大小变化。本文分两种情况进行检验, 即未考虑汇率因素与考虑汇率因素。

与泰勒规则检验有关的数据如表1所示, 回归结果见表2和表3。图1、图2表示两种情况下利率的实际值与规则值的走势。

3. 考虑汇率因素与未考虑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比较。

从本文的图和表可以看出, 1996~2006年我国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是在下降过程中依然存在利率的实际值与规则值之间的分化。从图2可以看出, 考虑汇率因素后, 利率实际值只在2000年第3季度~2002年第1季度以及2003年第3季度之后才小于泰勒规则值。这再次说明我国1996年以来多次下调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利率下调不到位, 利率实际值仍然高于经济对其要求值。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 1996~2006年考虑汇率因素后利率的泰勒规则值与利率实际值的拟合情况要好于未考虑汇率因素的拟合情况, 这从R2的数值也可以看出:考虑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的R2为0.874 597, 未考虑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的R2只有0.754 314。与不考虑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的通货膨胀系数相比, 考虑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的通货膨胀系数上升了0.03, 变化不大, 货币政策仍然不稳定;而产出缺口系数下降0.2。但考虑汇率因素后各系数的标准差比未考虑汇率因素时的标准差小, T检验结果更加显著。这至少说明我国考虑汇率因素的货币政策的回归效果比不考虑汇率因素的货币政策的回归效果好, 比较符合目前国内理论界一致认为将汇率因素纳入货币政策的观点。这段时期的汇率系数为0.471 702, 汇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 利率就要上升0.471 702个百分点。这说明汇率变化对利率的影响比较显著, 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逐渐协调。

二、结论

首先, 1996~2006年这段时期泰勒规则检验的结果非常理想, 不仅R2的数值有了显著提高, 而且各系数也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出缺口系数有了较大的提高, 说明利率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作用逐渐凸显的表现。同时,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利率作为我国未来货币供应量的中介目标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 泰勒规则能够为我国实行利率调控提供一个基准。

其次, 汇率系数也有重大变化, 系数的绝对值有了较大的提高, 利率对汇率变化的反应日益敏感, 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也日益协调。

最后, 按照泰勒规则, 经济中实际利率应该与泰勒规则值比较接近, 否则现实经济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从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羁绊。根据公布的数据, 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依然是投资和出口。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投资和贷款增速过快、货币供应量相对较高, 以及对外贸易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当前阶段, 经济运行很明显出现了过热的势头, 货币供应量的超目标增长是银行贷款恢复增长的原因。根据前面的分析, 如果经济高速增长, 通货膨胀率较高, 我国就应该相应调高利率, 也可以对实际利率进行调整, 使其高于泰勒规则值以抑制经济过热。从本文图中可以看出, 2003年第3季度~2006年第1季度利率的泰勒规则值高于实际值, 按照泰勒规则, 我国应该调高利率。实际上, 我国于2007年连续五次调高了基准利率, 我国现阶段的政策调整与上述结论相符。

由以上分析可知, 泰勒规则能够为我国实行利率调控提供依据, 并能判断货币政策的松紧, 这也说明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运行而言, 泰勒规则确实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摘要:本文选取1996年第4季度~2006年第4季度的数据, 分两种情况运用泰勒规则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检验, 以期为我国实施利率调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泰勒规则,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

参考文献

[1].陆军, 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经济研究, 2003;8

检验规则评析 篇8

【关键词】尿液检验;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82-01

1.前言

尿液检验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无痛苦,还能很好的起到辅助诊断以及对疾病进行监测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当中。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先进仪器开始在临床尿液检验中得以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尿液检验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但同时,临床尿液检验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尿液检验质量受影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积极加强对临床尿液检验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

2.1尿液的采运不规范

影响临床尿液检测结果的首要因素其实主要是尿液采集、保存以及运送过程中极易出现的污染问题[1]。一般情况下,临床尿液采集、保存及运送过程中,如果出现盛装尿液的容器受到污染,极易导致尿液中的蛋白质光照氧化和分解,细菌迅速繁殖,导致尿液细胞开始出现溶解,进而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而对于已经采集到的标本而言,如果运输超时,即完成两小时后仍未进行冷藏,也会对检测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2.2仪器的使用不当

在对尿液进行检验分析时,常会用到尿试条或尿液分析仪,这对提高尿液检验的准确性以及精确度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检验人员在行尿常规检验时,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当或者操作熟练、不规范,也会给检验的结果造成较大的差异。

2.3检验员的分析失误

临床尿液检验过程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医生个人的错误分析,尤其是在进行尿液的化学检验时,出现分析错误的概率相对更高。具体体现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如使用过氯丙嗦或者酚噬嗦,那么医生在对其胆红素及尿胆原进行分析时,结果就很可能会显示假阳性;而在对患者的隐血、葡萄糖、胆红素以及亚硝酸盐等进行检测时,如果其抗坏血酸的浓度较高,结果亦很可能会显示假阴性。

2.4细胞形态的变化

检验人员在对病人的尿液沉渣进行镜检时,其尿液中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检验人员的判断。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表现为中央薄,边缘厚,圆盘状,且两面轻微向内陷;白细胞则为单个分散,呈颗粒状,没有形态缺陷;脓细胞浆的内部有粗大的颗粒细胞,且结构模糊,一般外形也没有规则[2]。同时,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在进行临床尿液检验时,因其阴道口分泌物的干扰,也会影响到检测的最终结果。

3.解决影响临床尿液检验因素的有效对策

3.1尿液采集、运送及保存的规范化

尿液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尿液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等操作,确保其每个环节的标准化运作。具体包括:采集尿液时,应安排专门的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如何留尿;对于尿液的收集器物和运送器物等,严格进行防漏措施,并确保其清洁度;尽量加快尿液标本送检的时间,以防其尿液中的蛋白质变性;低温冷藏标本[3]。

3.2仪器和试纸条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临床尿液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正确使用和维护好尿试纸条及相关仪器,具体体现在:正确使用尿试纸条,并且严禁使用已失效的尿试纸条;不随意更换尿液的保存容器,并做好相应的密封保存工作;做好尿试纸条的保存工作,避免其被阳光直射或放置于潮湿的环境里;将存放尿试纸条的容器小心密封,并放置在合理的温度环境中。此外,对使用过的试纸条,严格杜绝将其回收再用,同时保持化学反应模块的洁净,防止其与异物有接触。

对于检验仪器的使用,检验员应采取正确的仪器使用方法,规范操作流程,并重视其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具体体现在:在进行仪器操作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规定进行操作;定期清洗试纸条的槽板,使其保持干燥卫生,以保持尿液的干净和新鲜;定期对仪器其进行检修,确保其使用准确率;除此之外,检验人员还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尽量提高自己的相关操作水平。

4.结束语

尿液检验过程中,尿液采集、运送、保存不妥,仪器的使用不当,分析出错以及细胞的形态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其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要努力加强尿液采集、运输及保存的规范化,正确使用和保管好检验所需的试条和仪器,并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水平,最大程度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从而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参看文献

[1]徐慕艳.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影响因素与对策论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9):282-283

[2]林士海.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影响因素與对策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4):83-84

上一篇:在建党90周年表彰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宁明大学生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