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党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基本实践与启示
十六大以来党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基本实践与启示 篇1
十六大以来党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基本实践与启示
理论武装工作,指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的工作。它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以来,党把理论武装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首要任务首先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确保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确保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十六大以来,党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开展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和普及
2002年12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一次会议,研究的主题就是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会议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还对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按照六个要求,中央下发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按照在深人人心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的要求,切实抓好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工作。
在深入全面学习十六大精神的基础上,中央及时把理论武装工作引导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的轨道。2003年6月8日,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6月15日,又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要求全党充分认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着眼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继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落实。7月1日,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组织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深刻阐明了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
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全党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集中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6年8月,《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13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要求全党充分认识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潜心研读原著,把握精神实质,真正学通弄懂。还要求各级干部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学习的领导,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务求实效;各地区各部门要作出周密的学习安排,把学习纳入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培训计划,重点抓好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要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学校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班,推动干部的学习。8月15日,中央召开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对《江泽民文选》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作出了“21个关于”的概括;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出了“10个关于”的概括。他指出,《江泽民文选》为我们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并要求全党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着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着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
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会变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理论又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才能被群众接受。理论的宣传和普及,只有增强针对性、启迪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战斗力,才能取得掌握群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十六大刚结束,中央即组织十六大精神宣讲团,奔赴各地宣讲十六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各地依托讲师团等单位的理论骨干组成宣讲团,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开展宣讲活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2003年7月下旬,中央又组织宣讲团赴各地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泛宣传和普及的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开展了对广大干部和党员的集中培训。2003年9月3日,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班。胡锦涛出席开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对如何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进行了全面部署。紧接着,中央连续举办了10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对全国150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进行轮训。各省市区党委按照中央的范式,层层举办研讨班、培训班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真研读十六大报告和江泽民的一系列重要著作。中央和各级党委还派出督查组到各地了解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情况。从中央到地方层层组织的、从上到下的大规模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互动式的宣讲、培训、督查,既保证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十六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理解,也推动了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的形成,推动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兴起。
二、抓好十六大后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学习和教育
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先进不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能不能与时俱进地提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理论。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时代和实践要求我们党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的同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新军事变革、和谐外交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以来,党在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同时,集中抓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的学习和教育。
2003年8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提出,全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3年底,“中国科学家人文科学论坛”邀请曾培炎到会,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专题讲演。2004年2月,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温家宝和曾庆红在研讨班开始和结束时发表重要讲话,分别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要求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2004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2004年,胡锦涛在多次会议和各地考察时,对不同领域怎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帮助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2006年,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下发各地。
从2004年到现在,全党广泛开展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研究,通过百度搜索,目前相关网页约有6,400,000篇。广泛深入的学习和教育,使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认识。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的观念开始确立。注意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各方面,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作风开始形成。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广泛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和教育的同时,全党还开展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的学习。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号召全党,要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5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2005年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并于2006年2月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高层的研讨班,对全党的学习起了极好的带动和推动作用。仅网上调查,目前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网页约有11,500篇,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网页约有10,600,000篇。
三、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共同为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而奋斗。胡锦涛多次强调,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04年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下发,文件把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重要内容提出。4月底,中央召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胡锦涛会见参加会议的代表并指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我国改革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情况、新课题。我们党就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005年11月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胡锦涛主持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思想魅力和发挥指导作用创造了广阔舞台。他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善于从人民群众火热的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善于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努力回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求瞄准当今世界的学术前沿,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努力形成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吸收当代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不断深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扎实推进,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势头良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工程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界高扬马克思主义主旋律,促进了在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共识,整合了理论研究资源、创新了理论研究机制,开拓了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了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带动作用。
工程实施三年来,一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的研究集中编译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并将其基本观点分为18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进行了集中系统的研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二是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逐步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一级学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二级学科,以哲学社会科学分领域研究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启动了9本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并提出要在今后7年左右的时间,陆续组织编写150种左右教材。三是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7门调整充实为4门课,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重大项目组织力量进行编写。四是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工程成立了20多个课题组,将国家人才培养重点计划中的优秀中青年学者纳入到工程中。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有 500多人,间接参与的有5000多人。
四、十六大以来党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启示
十六大以来的理论武装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对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对加强党的建设在认识上达到新水平,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成效,对理论武装工作的方法进行了新探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不断高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为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氛围正在形成。党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成功实践给我们三点重要启示:
一是理论武装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越是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越是面对艰巨的历史任务,越要发挥党的思想理论优势,把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着力点,越要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方针政策,及时充分地反映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举措,着力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引导干部群众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理论武装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才能正确研究和认识党在新的形势下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决策,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把握形势、找准位置、选准坐标,奋发有为,进位争先。
二是理论武装工作必须纳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有健全的制度来保证。胡锦涛多次强调,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努力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中央从2002年12月至今,政治局先后举行了38次集体学习,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党的学习。中央还先后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江泽民文选》等专题研讨班。使参加研讨班的高级干部在学习中掌握了理论,在交流中形成了共识,在讨论中明确了方向。近年来,各级党委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注重学习实效,坚持围绕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围绕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学,围绕解决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学,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是理论武装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在方法和载体上不断创新。新形势下的理论武装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创新。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不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理论武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理论武装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理论武装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努力使理论武装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理论武装工作做实做深做活。
理论武装工作的实践发展无止境,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无止境,我们党对它们的探索也将永无止境。
【十六大以来党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基本实践与启示】推荐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经验10-07
党的十六大以来大事记06-08
十六大以来06-22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综述06-10
改革十年 中国探索——十六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历程述评11-29
建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10-28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07-02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07-01
自参加工作以来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报告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