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制定流程

2025-01-18

企业标准制定流程(共12篇)

企业标准制定流程 篇1

制定企业产品标准的一般程序包括:

1、公司制定编制计划;

2、公司进行调查研究;

3、公司相关负责人起草一份标准草案;(也可委托代理机构起草)

4、公司向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征求意见进行初审;

(山东省质监热线12365,标准化处0532-83095580)

5、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修正;

6、专家评审;(一般标准化处3人,企业自己找2人)

7、批准;

8、编号;

9、发布;

10、备案。

产品企业标准起草单位提交专家组所需的审查材料: 1.标准文本(送审稿);

2.标准编制说明;

3.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资料; 4.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5.试验验证报告;

6.企业实施该标准在设备、检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说明。产品企业标准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企业产品标准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符合性; 2.技术内容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3.试验方法的科学性; 4.检验规则的可操作性;

5.标准编写与《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 系列国家标准的符合性。产品企业标准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复审备案申请表;

2.标准批准发布文件;

3.企业产品标准纸质和电子文本; 4.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

5.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单(会议纪要);

6.企业产品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符合性承诺,与相应的推荐性标准是否一致的声明;企业产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应当提供采标的相关说明和材料;

7.有效的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8.省市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企业标准制定流程 篇2

让我们考虑一下标准制定都涉及到哪些方面。一个机构如何制定免费的标准?如何支持一个机构及其员工管理标准制定过程?如何获得资金以维持现有标准的制定修订、获得电子设备及网络服务、维持网站运行、提供编辑服务、出版标准、发行标准以及将标准文件发布?换言之,你如何运作并销售产品?

这样做无疑也是可行的。在此类实际例子中,一个机构必须依赖会员收入来运行(假设它不是依赖税收而生存的政府机构或半政府组织),可观的会费、项目费、会议注册费和会员提供的其他收入都可以是供机构运行所必需的资金来源,这样标准可以是免费的。这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一种选择。

ASTM国际标准组织却选择另外一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原因在于:ASTM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没有障碍地参与ASTM标准制定过程——无论是国籍上,还是经济上。因此,我们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会费,因为付费会员可以免费获得一本ASTM的标准年鉴,从而也就抵消了会费。然而,我们是向全球250,000名客户销售ASTM标准。

这种商业模式有其特有的好处,最为明显的就是吸引了来自135个国家的30,000多名会员参与标准制定。这是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然而这些数字背后却有更深刻的含义,假如我们的会员费用很高,许多人或许由于高昂的费用而被剥夺了参与标准制定的权力。他们无法负担制定标准所产生的费用,这样我们所失去的不仅仅是会员规模、会员的才能和技术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热情。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更强大的力量,即可以有无障碍的参与机会、思想和经验可以无约束地自由表达。这个全网络系统即构成了ASTM国际标准体系。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即我们所坚持的原则就是:无障碍制定ASTM标准。

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将这种开放的原则同标准联系在了一起以便利贸易。显而易见,技术委员会越多样越公开,则其对贸易产生的技术壁垒越少,例如:一项标准可以用于限制和削弱竞争对手。公开会员制度对于ASTM的意义在于,那些参与制定标准的人更有可能去应用这些标准,而且也更有可能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标准。ASTM标准也为监管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所使用①,原因在于,这些标准的有效性和市场相关性②。这些标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源于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的制定过程——WTO/TBT委员会制定国际性标准的原则③。

将所有这些因素聚集到一起,ASTM国际标准体系在世界范围内设计到位,定位合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更为重要的是,坚守我们的原则、敞开我们的大门并保证持续开放,是我们做的最正确的事。

注释

1大约有5,165项ASTM标准被美国以外的75个国家所引用。

2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原则和方针所要求的制定国际性标准的两个问题。

企业应主动参与标准制定 篇3

几个月之前住在纽约的非洲作家Teju Cole在被问到哪里是家时,他说,哪里有好的Wi-Fi哪里就是家。这就是技术发展和标准制定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面对各种要求:企业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区域标准,而如果你想把产品卖到世界,不可避免地还有国际标准认证的问题。你有两个选择:要么被动地接受现有标准规则的内容,要么主动参与标准制定过程。IEEE标准协会的秘书长Konstantinos Karachalios先生显然支持后一种选择。他认为这一方面可以在标准制定中有一定发言权或将自有专业技术引入标准,另一方面也能更清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标准规范,优先推出符合要求的新产品。近日,围绕标准制定如何推动技术和企业发展以及制定统一标准的原则,Karachalios与《第一财经周刊》分享了他的看法。

C: 标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有这么多标准制定机构,怎样才是更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标准化?

K: 首先行业里的竞争者坐在一起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制造垄断的嫌疑。既然最大挑战是反垄断,那么标准制定的过程就要符合反垄断调查和国际反垄断惯例的审核。其次就是专利权保护,公司可能要把私有技术尤其是专有技术拿出来争取写入通用标准之中,需要标准制定协会考虑其专利保护的问题。第三,好的标准判断依据是产品最终性能,而不是包含具体的某个或多个技术设计特色。这相当于是以实现什么样的效果为先,而具体实现这种效果的方式则是开放性的。比如电插座的标准可能还有一点设计上的要求,但像Wi-Fi就应该以性能为准。最后就是需要各方妥协、达成共识。当然同一个行业里面有很多竞争者,不同技术标准背后是各大企业的利益,例如在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上有通用和日产为首的两大阵营,恐怕短期来看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充电站满足多样的技术。如果企业在连接器上不能达成妥协,那么就只能在充电站标准上想办法,建立一个通用的适配器系统。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关于技术的商业化和标准的争斗,不是每一次都可以达成共识,以全球电源插座为例,我们至今也还未找到统一的插座类型能够不妨害市场成长。

C: 企业都明白占领商业的标准对于获得未来利益的重要性,那么在构建行业统一标准时有哪些关键准则?阻碍各企业形成统一标准的真正分歧在哪里?

K: 公司投入精力物力开发一项技术或产品,当然是想充分助益自己的发展。这在计算机操作系统、无线连接、电插座行业都是这样。还涉及公司策略和投资问题,甚至是文化差异。但最终,在统一标准基础上的互通性和可移植性才是促进行业健康向上发展的要素,才能使产业和更多的人成为受益者。在统一标准制定过程中,首先最基本的应该是开放性标准,允许每个普通个体和企业都可以参与到标准制定的过程,但目前达到这个要求的标准制定机构还很少。其次,要有一个严格的制定过程,从标准的概念立项到制定完成遵循统一流程。还有就是要保证利益的平衡,不能使一项标准倾向某一个组织或公司的利益。而企业规模不论大小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只有一票投票权,而不是越大的公司拥有越多的投票权。在探讨和沟通中让标准制定方、使用方、一般利益团体、学术界或政府机关达成共识。当然有时候有争议和竞争是好事,比如最早在网络通信方面我们有一个成功的标准“令牌网”,大家认为做得很好、效果也不错。但有人想去尝试做一个新的标准,我们也鼓励,这就有了现在常用的以太网标准。

C: 中小企业该如何参与到标准制定进程中来?

K: 希望企业可以重视标准,尤其是全球性标准的作用。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可能并没有能力参与到全球性的标准制定。但标准制定有很多层面,可以从参与行业性的、区域性的、国家性的标准制定开始,随着企业慢慢扩大再参与到国际标准制定中来。(采访:唐晚霞)

企业标准制定流程 篇4

我国是一个食用油料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严重的食用油贫油国,虽每年有1100万吨的产量,但每年还需进口大量油料和成品油,缺口达60%,已低于食用安全警界线,牡丹籽油的研发生产,可以有效缩小食用油供需缺口。尧舜牡丹创建《牡丹籽油》企业标准,引领行 业发展,做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国食用油领域做出表率,整合行业树立典范,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是力拔头筹,首创义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是世界牡丹的发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国,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牡丹根能用来制取中药丹皮,牡丹的茎秆和叶子也能做成工艺品,到了今天牡丹籽除了种植以外,还能够榨取优质的食用油。

目前全国牡丹面积大约75万亩,35万亩是在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曹州”的山东菏泽。其中尧舜牡丹成立于2012年,占地2000余亩,注册资本1亿元,总投资20亿。是菏泽市牡丹产业化的重担龙头企业单位;公司所有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创税收180亿;主要产品:牡丹籽油—“国色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是茶籽油的18.2倍,橄榄油的139.5倍,葵花油的9.3倍,玉米油的69.8倍,花生油的104.7倍,大豆油的6.2倍,菜籽油的4.98倍。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提供人体所需且缺少的珍贵能源,实现真正的保健养生目的。

菏泽尧舜牡丹制定的《牡丹籽油》企业标准系我国首部,全面规范了牡丹籽油的技术要求、生产流程、检验方法等各项指标,主要理化指标严于食用植物油相关国家标准,顺利通过山东省卫生厅登记备案,获得国家粮油行业标准立项,为今后牡丹籽油的生产树立了“标杆”。

企业标准制定流程 篇5

1、译收、办理电报.

工作标准:

⑴、报文接收清晰、完整。

⑵、认真填写接收登记,填写报号准确,内容清楚,准确。⑶、及时发送回执单。

⑷、及时、完整填写处理笺,时间、报号准确。⑸、报文装订整齐划一。

⑹、要根据报文等级急缓办理,不压误电报。

⑺、严格遵守电报办理规定。

⑻、严格按领导批示范围办理电报。

⑼、办理电报要嘴勤、腿勤,及时催办。

⑽、认真填写电报办理情况。

⑾、主送部门单位报文要有签收。

⑿、办理完毕后,及时归档。

2、发送报文

工作标准:

⑴、接收发文时,要审查是否符合签发手续。

⑵、发文是否清晰完整,明密、级别是否妥当。

⑶、认真填写发文登记,报号准确,内容清楚。

⑷、认真填写发报清单。

⑸、检查设备状态,并进入发报状态,严禁明密混用。⑹、发报要有回执清单,填写接收者。

3、电话会议汇接

工作标准:

⑴、明确会议地点。

⑵、检查线路,设备是否正常。⑶、提前半小时接通主会场。⑷、及时应答点名。

⑸、会场音响调节适当。

年度计划制定流程 篇6

项目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它也是项目的首要任务。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简明的步骤说明如何做项目计划,看完本文,希望您在以后的项目中可以有一套不错的方法论可以借鉴。

第一步 项目的目标

第二步 项目交付物

第三步 项目时间表

第四步 支持计划

项目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它也是项目的首要任务。很多项目倾向于马上展开工作,项目计划却被忽视,没有被认识到它在节省时间、节约资金和以及解决其他问题上所能起到的作用。 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简明的步骤说明如何做项目计划,看完本文,希望您在以后的项目中可以有一套不错的方法来借鉴。

第一步 项目的目标

项目干系人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项目的人。只有项目干系人的需求被满足,项目才能算成功。 一旦你明白谁是项目干系人,下一步是要了解他们的需求。 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去访谈。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真正能给他们带来收益的需求。但是多数项目干系人提到的需求,和项目不一定相关,或者不能带来收益。我们要记录下来所有的需求,并按照优先级排序。 第二,一旦你完成了访谈,构建了需求列表,并且实现优先级排序。你需要根据该列表,建立一套可以被度量的项目目标。当然,推荐你通过SMART方法来分析,该方法可以清楚分析哪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一旦你完成了清晰的项目目标,你要记录在项目计划中。如果在项目目标下,还能细分出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目标期望值,那就更好了。

第二步 项目交付物

基于你在第一步中已经定义了的项目目标,创建实现这些目标所要完成的交付物清单。要说清楚每一个交付物何时提交,如何提交。将交付物清单添加到项目计划中,每一个都要有粗略预估的交付时间。不用担心,更准确的预估将在下一步完成。

一旦你为每个任务预估了工时,你可以根据该公式计算完成每个交付物所需要的工时和工期。这样你可以对上一步骤交付时间的预估进行更新。这一部分工作,可以使用现成的软件来辅助完成,例如用Microsoft Project来完成项目时间表。你可以使用现成的Project模板,录入任务列表,工时和资源即可。

创建一个沟通计划文档,说明不同的项目干系人需要了解项目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将获得。 最常用的机制是建立周例会(月例会)的机制。大家在例会上汇报项目状态,明确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工作。

企业标准制定流程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标准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有较强实际技能的职业人才, 本人从本院建经专业08级《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课程开始进行教学改革试验, 在制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标准时, 改变了传统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的做法, 精选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转化知识的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 提高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程标准立足于以任务为趋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指向、以岗位为培养目标的实践性教学设计。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尽可能地培养其专业素养, 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内容和机会, 培养学生深厚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本课程围绕建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命脉-资金来展开论述, 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过程划分为六个学习情境, 包括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入门、建筑企业筹资管理、建筑企业投资管理、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建筑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和建筑企业财务分析。每个情境都有若干项任务, 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具体的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 每堂课都从引入一项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任务开始,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小组围绕本次课的任务展开分析, 教师逐步引出为解决该项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完成该项任务, 并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进行汇报, 每个任务后面还配有一定数量的实训题、案例分析等内容, 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动脑分析能力。

现将本人制定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公布如下, 供全国高职院校的同行切磋、交流, 并提出宝贵意见。

1 课程开发思路

以实际财务管理案例为对象, 结合企业和行业岗位 (群)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突出以技能 (能力) 为核心, 以素质为本位, 构筑和创设《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学习领域情境。

2 课程特色

以实际财务管理案例为对象进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学习领域情境设计, 情境取材于国、内外实际财务管理案例。以培养岗位工作能力为重点, 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程目标

本学习领域课程以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对象, 使学生了解建筑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营运活动及分配活动的内容, 掌握筹资、投资、资金营运活动及分配活动的方法, 为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

3.1 掌握货币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

3.2 掌握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及利润分配管理理论。

3.3 掌握财务分析理论。

专业能力目标:

3.3.1 能够根据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等理论, 对企业各种筹资方案做出最佳决策。

3.3.2 能够根据资金成本等理论, 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做出最佳决策。

3.3.3 能够根据相关财务管理理论, 对企业证券投资做出最佳决策。

3.3.4 能够对企业利润进行恰当分配。

3.3.5 能够灵活地运用财务分析方法, 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作出正确判断及评价。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3.3.5.1 树立创新和创业意识, 能独立完成财务筹资、投资等任务。

3.3.5.2 培养学生敬业和团队协作精神;

3.3.5.3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遵守规则。

4 课程内容和要求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学习领域 (64学时) (16×4) (见表1)

5 考核评价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终结性评价, 另一部分是学习过程评价, 其中: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分数占50%, 其中:出勤占10%, 学习态度占10%, 学习成果占10%, 团队合作占20%。学习态度和出勤成绩由教师评定, 学习成果和团队合作分数由学生自己互相评定, 教师进行监督。

平时考核时分A、B、C、D四个等级, 期末统计本学期总共完成任务数, 用本项目总分数除总任务数即A级分值, 如本学期共完成20个任务, 学习态度项目总计20分, 则A=1分, B级为A级分值的80%, 即B=0.8分, C级为A级分值的60%, 即C=0.6分, D级为A级分值的40%, 即D=0.4分。

考核方案设计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总评分表

课程名称:学生姓名:班级:

以上内容就是本人对高职院校《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标准的制定, 因本人的能力及经验不足, 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难免有很多不当之处, 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能力素质标准制定探析 篇8

首先,“能力是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所表现出来的效率和效果”。其次,“能力是素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相对“能力”而言,“素质”更具有基础性、潜在性。第三,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能力(Ability)、个性特征(Personnel)是个人能力的基本构成。第四,“冰山模型”“洋葱模型”形象地描述了能力素质的构成。第五,能力素质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因素”。第六,“胜任力模型”与“学习型组织”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能力素质评价、开发的工具。第七,岗位、组织、社会需要是能力素质标准制定的基础。第八,政治因素会影响能力标准制订与实施。第九,能力素质标准制订中的标准与多样性。第十,人才选用机制对能力素质标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结合上述要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谁来制定标准

目前,有关能力素质标准的制定主体有政府、行业组织和用人单位。如:教師职业资格标准、公务员通用能力框架、医师执业资格标准、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标准等等,就分别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务员局、卫生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修订工作也是在国务院综合管理部门协调下,由相应职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来主持制定的。这些标准走的不是国标或行标的制修订程序,但都冠以“国家标准”。由于“政出多门”使得职业能力素质标准难于规范统一。这些职业资格标准虽然都冠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但却没有相应的国标号,即GB/T XXXX-XXXX,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并没有与现行国家标准体系相融合。国家需要在职业大典基础上,结合职业特点,制定统一规范的职业资格标准。

二、依据什么制定标准

职务要求是能力素质标准制定的基本出发点。职务的基础是职业,三百六十行都会归属于某个职业分类中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9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颁布并实施,2004年8月起,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对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开发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并通过信息发布制度,系统介绍新职业名称、定义、主要工作内容及从业人员等情况”。①大典将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这其中,制定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约1000多个。

从国内外实践看,根据职务要求制定能力素质标准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一)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

(二)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三)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

(四)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

例1 教育部2011年12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规定: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的要求。

例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车工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规定:职业道德、机械加工基础知识、钳工基础知识、工作过程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例3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明确规定:第十一条 色弱,口岸现场旅客检查岗位、海关货物查验职位、测绘及地图印刷方面职位等不合格。

例4 《公务员通用能力框架》明确规定:政治鉴别、依法行政、公共服务、调查研究、学习、沟通协调、创新、应对突发事件和心理调适等九个方面的能力。

结合上述两点,需要指出的是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最大的目标就是满足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向德国学习它的“二元教育”和英国的“NVQ(国家职业资格)”。两者都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每个职业不同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重视实际操作,在国家引导、雇主需求、学校培养、商业机构服务等环节建立了各得其所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链,学校学的课程是社会需要的,雇主需要的也是学校教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融为一体。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面对就业压力,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都十分巨大,但是看到的却是大量的“所学非所用”“教育的盲目投资”,我们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体制,无论是针对个人职业发展还是针对各类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还是人力资源开发标准没有真正反映社会需要,也没有真正得到一体化的贯彻。

三、标准与多样性的关系

同一职务,不同单位、不同领导、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下,其内涵将有所不同,尤其是管理岗位,个人与单位的文化融合度十分重要,这类岗位只适合做企标,而不适合做国标、行标。同一职务,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单位发展水平,其内涵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专业技术岗位,其高级、中级、初级的条件是有所不同的,这类标准也不适宜做国标、行标。尤其是将等级与薪酬挂钩时。

具有单位内部管理性质的岗位,其标准不适合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上述情况,一般的方法是职务+比较,即在职务要求基础上,通过比较,进行能力评价。这些因地而异的标准,也反映了此时此地该组织的文化和竞争力。在多样化中竞争着,最终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选贤任能何其难,公平性是从政治角度说的,效率性是从科学角度说的。能力标准的政治性因素表现在各级组织的高层管理者的任用。用人环境的复杂,使得“对公平性的诉求往往超越了对科学性的诉求”。需要警惕表面上的程序公平、实际操作中的漏洞、用人的“服众”对公平和效率的损害。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显示了表面上的程序公平,也大大减轻了选人用人部门的压力,但谁对选择的人是否真正适合所从事的工作负责?尤其是这种结果需要长期积累和观察时。

“资格+考评”成为目前大多数单位选人用人的主要形式,资格标准+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决定了一个人的任用。资格标准某种意义上已经具有了资源分配功能和利益关系平衡功能。资源稀缺,但争的人很多,如何分配这些资源?你也能干,我也能干,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身份区分(资格标准)和考试区分(评价标准)了,可是,这样的机会分配,那些得到机会的人真的适合从事这份工作吗?“会考试不会做事”,“适合的人要么可能资格不够,要么可能考评不过,而资格考试都通过的又不见得那么好用,或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再培养”,这类资源浪费十分惊人,远远超过了“舌尖上的浪费”。

结合上述两点,需要指出的是 “挖掘职务内在对拟任者的能力素质本质要求”是关键。Lyle M. Spencer在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一书中,总结40多年的研究成果指出:“才能是一个人潜在的特质,隐含着表现力或思考力,这种力量可以类推到个人工作或生活上各种不同情况,并且能一直停留在身上一段相当长久的时间。他进而指出才能的五种形态:动机: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念头;特质:身体的特征以及拥有对情境或信息的持续反应;自我概念:关于一个人的态度、价值及自我印象;知识:一个人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技巧:执行有形或无形任务的能力。”②其中,知识、技巧是冰山以上可以看见的部分,而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是冰山以下用一般方法难以看到的部分,Lyle M. Spencer正是在这些方面进行了颇具影响的实践性探索,并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方法。

知识不够可以学、经验不够可以积累,但是特质等却往往具有与生俱在、长期难于复制环境下的成长经历,因人而异的特征并对所从事职业有更加深刻、长远、根本的影响,这些因素恰恰是目前能力素质标准制订中没有得到更具可操作性的、更加准确体现的部分,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但是,起码有些是可以操作的,比如:副主任临床医生评审中的资格标准就应当体现临床医生必须具有一定年限的临床病例经验为资格条件,而不是博士毕业后即有资格申报;比如:招聘高校教师的标准就应当体现其对教学工作的喜爱,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及善为人师的特质,而不是其“本科是否毕业于‘211’院校”;比如:销售人员更重要的是看其对市场和客户关键需求的把握并有办法抓住客户,实现销售目标并乐此不疲,而不是他是否大学本科毕业,或从事过某类产品的销售工作,虽然这种经验很重要。

五、能力素质标准与选人用人机制的关系

我们很难具体制定苹果公司CEO的标准,也很难制定领袖人物或大师级科学家的标准,也很难制定最适合某个阶段的某单位一把手的标准,在这里“标准难定、难测”,有些像海森堡的“不可测原理”,但很显然,这个标准是存在的,只是不能笼统地用“德、能、勤、绩、廉”和“考试面试”决定而已。这里,机制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和关键了。“自己要行,要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行”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机制。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能力素质标准的解决之道。我们不去具体描述这个标准了,而是从能够让胜任者、杰出者“脱颖而出”出发去解决選人用人的难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何是好?解决之道就是:根据不同组织的性质,制定符合组织根本要求的选人用人制度。

“党政干部要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要行业认可、企业家要市场认可”就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机制。尽管关键人物、公司大股东开始并不喜欢和接受乔布斯,但是他们是“不得不”接受他,因为此时此地此刻只有他能给公司带来希望!在这里,越是完全市场竞争环境,越是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真才实学,组织的机制也越是能够使胜任者、杰出者“脱颖而出”和不断地“优胜劣汰”;越是非市场竞争性环境,越是能够体现一个人“为各种不同利益集团接受”的背景、政治意识、与各类利益群体打交道的智慧及一定的境界和魄力,组织的机制也越是能够使适合者“胜出”和不断地“传承”,前者的机制比后者将更加透明和法制化。

在这里,选人用人机制对“能力素质”标准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心照不宣”的标准,引导着一些人的成长,使他们按照这一“标准”或“规则”去适应社会。如何避免“培养乖巧之人,非常懂得如何攫取社会地位和利益,在他们看来,什么理想、担当都是过于单纯的想法,如何顺着现在的选用标准获取地位是真实的意愿,有利益,无担当”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把某种职业或岗位的能力素质标准制定好取决于对该职业或该岗位对能力素质的“内在本质特征的挖掘”,这些已经有较为有效的方法了。而对于“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大师?更多的就是机制问题了。这些大师级人物是非常之人,培养非常之人可能是自我、社会实践的结果,很难在学校里培养出大师来,衡量是否为大师也往往是结果性评价,即他们在所从事职业的领域内作出了公认的杰出贡献。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高级蓝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也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我们需要的是“有境界、敢担当、讲真话、做实事”的人才,如何让这些人越来越多,得到尊重和应得的利益?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就是要让这些人才脱颖而出、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能力素质标准问题,这是中国梦的百年大计,更关乎人的价值实现!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7)增补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5月。

②莱尔·史班瑟.《才能评鉴法》,魏梅金译,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年会抽奖流程制定v2.0 篇9

1、幸运奖:占全体与会人员的20%

2、三等奖:6名

3、二等奖:2名

4、特等奖:1名

抽奖流程:

1、先抽取幸运奖

2、再抽取三等奖

3、然后抽取二等奖

4、最后抽取特等奖

抽奖方法及分配人员:

所有与会人员在进入会场前,都会领到一张奖券,此奖券为2联券,入场时,将副券撕下,放入事先由会场入口安排好的抽奖箱内,主券自己留下。

1、幸运奖:将编号0—9的10个兵乓球放在一个抽奖盒里面,首先由公司赵红

宇副总裁上来,从抽奖盒里面抽出个1乒乓球,奖票上所有尾数与抽取乒乓球上的数字相同者即为中奖。下面再由杨绘宇副总裁上台抽取另一个号码(如,抽出的乒乓球号码为:3号,那意味着所有奖券上号码尾数为3的人即为获奖人员)

2、三等奖:由会场指定人员将盛有副券的抽奖箱搬上表演台,袁新升副总裁根

据主持人指示,从该抽奖箱中依次抽出6张副券,与该副券号码相符者,即为获奖人员。所抽出的副券不再放入抽奖箱内,避免重复。

3、二等奖:方法同上(获奖名额为2名),由公司胡晓龙高级副总裁上台抽奖;

4、特等奖:方法同上(获奖名额为1名),由公司总裁石浩文上台抽奖。

5、每次抽完奖,当主持人宣读完获奖者名单之后,获奖人员凭主券根据主持人

指示上台领奖、合影。10秒内获奖人还没有出现,则视此人放弃获奖机会。

优秀教师评定标准如何制定 篇10

一、不是所有学科都适用。我觉得这个应知必会应该是提纲式的。或者是知识点式的而不是单纯的题。比如给乘法口诀而不是给100道四则运算的题。对于有些基础课,与其给一堆题还不如给几个实验,增强动手能力。

二、应知应会如果继续采取考试的方式,建议提前考,与正式考试分开。

三、应知应会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学习,在这其中,班主任的作用是不容乎视的,其实,方法可以稍微灵活一点,任课教师应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生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给题不如给提纲,班主任的责任在于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创建班级文化,从组建班级开始,抓纪律、抓内务管理等虽必不可少,但抓学习才是硬道理。

四、之前曾提到过关于班级评比与学生成绩相联系,有一个不容乎视的问题,同一学科,在每一个班级的授课时数不同,如何评比,例如:A学科,在一班是68学时,在二班是58学时,在三班是100学时,在四班是60学时,这样如何进行评比。

优秀教师评定标准如何制定

一、要强调教师的品格、师德师风,团结务实,善于调节人际关系,有良好的社会反应。

要有大局观,在学校发展等大问题上,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为学校承担困难,不做有损学校及教师形象的事情。

要有集体主义观念,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同志,不制造事端,不传播流言蜚语,不打击报复。要有广博的胸怀,热爱本职工作,愿意为教育事业做出奉献。(建议可以一票否决)

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进修,有过程,有结果。

三、计算机水平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够开发使用多媒体课件等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四、内教学常规检查和基本功训练考核结果为良好及以上。

五、内有1—2堂指导性较强的示范课或公开课。或者参与了校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并有相关论文或经验文章。

六、考核为同学科教研组前两名。

七、曾经担任三年以上社招班班主任或正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或教研组长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考核结果为良好。

八、应该学无止境、对知识有不断更新的能力。

优秀教师更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的人,是一个了解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九、学生要认可。

学生不记名打分要公开公平公正,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确定人选后,要进行全校公示。

十、圆满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日常工作任务,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不推委不扯皮,积极应对临时性,突发性的工作。

基础部文化二教研室

怎样制定和编写服务标准 篇11

首先,要充分识别服务对象的期望和需求。不同的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不同,需要根据特点进行分类,比如,在公共服务领域就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再比如:作为服务对象的妇女中又会有孕妇、在职职工、城镇居民、在校学生、应届高校毕业生、残疾人、下岗失业者、家庭特殊困难群体、企业经营者、高级管理者等不同的分类,体现着不同的需求,需要本着需要与可行平衡的原则,分类制定服务标准。我们在制定服务标准时,从服务对象出发是基本的出发点。

其次,要充分识别服务提供过程及要素。服务提供过程一般包括:服务项目、费用支付、适用对象、服务方式、服务标准的告知;服务提供方与接受方的沟通确认是否;接受某项服务并形成口头或书面的服务合同;服务提供方按照合约的内容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对服务结果的认可与接受;服务结束后的质量保障及发生投诉时的处理等。人力资源服务一般是按照业务流程制定服务标准的,比如:培训就是按照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和评价培训结果四个阶段制定服务标准,以确保服务质量的(参见ISO10015-1999、[GB/T19025-2001])。需要指出的是,比较ISO10015-1999、[GB/T19025-2001]和人力资源服务地方标准,可以发现它们有所不同,虽然两者的“范围”不同,但无非是为内部顾客或者为外部顾客的服务,应当遵守共同的标准制定准则,只是应当体现服务提供方在不同服务方式下服务标准的不同特点。

第三,要合法合规并采用相应的国际先进标准。服务标准的制定依法合规是基本要求,在采用相应的国际先进标准方面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已经加入WTO,并承诺我国的标准要符合《WTO/TBT协议》的规定:“当国际标准已经存在或即将完成时,各标准化机构应以它们或其有关的部分,作为正在起草标准的基础,除非这些国际标准或其有关部分是无效的或不适用的。”

第四,要便于理解便于操作。服务标准从操作层面讲,应当包括:谁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何时做、何地做等基本内容,从这个方面看,我们有些服务标准还是有些空泛,看到“标准”也无法操作。

第五,服务标准制定和编写。根据GB/T24421.3及[GB/T1.1]和[GB/T15624.1]对服务标准和其他要素编写要求的编写规定,服务标准的构成包括:资料性概述要素,即封面、目次、前言、引言;规范性要素,即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服务要求;资料性补充要素,即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服务要求是服务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服务规范

规定服务应达到的水平和要求,宜描述服务提供过程、结果的质量要求,质量要求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期望或要求。

例1 国家标准 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 [GB/T28915-2012]

5.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要求

5.1 服务行为

5.1.1 诚信服务:招生简章、广告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信息真实、准确等。建立定期评审其服务提供的程序,定期开展的评审应明确相关文件、记录与提供的服务相一致等。

5.1.2 制度规范:管理体制、内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顾客管理制度等规范及制度执行情况。

5.1.3 服务条件:确保教室、实训场地设施与培训教学内容、规模相适应,能满足教学要求。

二、服务提供规范

规定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宜考虑服务流程、职责、预防性措施和与顾客沟通的安排等。

例2 国家标准 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 GB/T19025-2001

4.培训指南

4.1 培训四阶段

4.2 确定培训需求:培训过程应在已完成了组织需求分析并就有关能力的问题形成记录后开始进行。

4.3 设计和策划培训:应列出满足培训需求的各种可能的培训方式。适当的培训方式将依据所列出的资源,制定条件和目标而定。

4.4 提供培训:培训前、中、后对培训对象的支持。

4.5 评价培训结果

5.培训过程的监视和改进

三、人员资质

应从教育与培训、技能与经验及健康与素养等方面规定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

例3 北京市地方标准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8部分:培训服务

从业人员,除应符合[DB11/T494.1-2013]要求外,还应具备如下条件:

1.熟悉培训项目流程;

2.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

3.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四、运行管理

规定对各项运行管理活动的要求,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例4 国家标准 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 GB/T28915-2012]

5.4 组织内部管理

5.4.1人力资源管理

5.4.2财务管理

五、安全

应制定与服务结果及服务提供过程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

例5 北京市地方标准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8部分:培训服务

nlc202309011814

3.2培训机构

3.2.4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a)组织机构和责任人;

b)对自然灾害、设施设备故障处理预案;

c)对伤病处理预案;

d)其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六、环境

为保证向顾客提供适宜的环境及保护环境、文化和人类遗产,应制定环境相关要求,规定组织应具备的环境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

例6 北京市地方标准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8部分:培训服务

3.3培训场所

3.3.1场所面积应满足培训项目要求,并与参训人数相适应。

3.3.2场所设施应符合安全、消防要求。

3.3.3场所的照明和通风良好,远离噪声等干扰,温度适宜。

七、设施、设备及用品

应规定设施、设备和用品相关的购置、验收、使用、存放、维护保养和报废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例7 北京市地方标准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8部分:培训服务

3.7设施设备

3.7.1配备与培训项目要求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3.7.2设施设备应有专人保管、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4421-2009]是完整的服务体系标准,它包括基本要求、标准体系、标准编写和标准的实施与评价等四个部分。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应当在此基础上融入行业和地方特点、规律和要素。本文仅就标准的制定与编写进行讨论,其他部分也很重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标准部和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写的《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一书。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我们选取了三个相关的标准为例,说明服务标准的制定和编写,由于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 GB/T19025-2001系ISO10015-1999的采标,故这三个标准也可以说是国标、地标、国际标准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国标、地标在服务提供的“质量方针”、“组织战略需求”、“顾客需求”方面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重视不够之处。在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等方面也存在模糊、难于操作的地方,需要提供更详细的附录,对操作性程序和标准加以说明。如,GB/T19025-2001( ISO10015-1999)就提供了详细的附录,对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等做出了细致的描述。最后,服务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对服务项目本身的内在规律有所体现,其实,这也是服务标准制定的基础和主线,否则,服务标准的制定就会形式化、雷同化、空洞化。

参考文献:

[1]白殿一等著:《标准的编写》,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9月。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标准部和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写:《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年11月。

[3]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等编:《标准化工作导则国家标准汇编(第三版)》,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年6月。

[4]北京市地方标准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DB11/T494.8-2013(征求意见稿)。

[5]国家标准 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 GB/T28915-2012。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开发标准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标准制定的协调 篇12

1.1 协调问题的由来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现代标准化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所要制定的成千上万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不应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要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即标准体系。

凡是系统都有结构,这里的结构是指构成系统的骨架,它反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和适应的关系。一个系统能否有良好的功能输出,能否发挥应有作用,首先取决于该系统内部是否具有良好的结构。因此,能否有效发挥标准的作用,达到标准化的目标,不但要考察单个标准的功能,而且还要考察标准体系的结构。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为的偏差,使得标准体系在结构上总是存在着不尽合理、相互矛盾等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要靠统一和协调。统一强调系统的共性,协调则照顾各部分、各要素的个性。

《2009~2010年标准化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说:“现代标准化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从个体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联系上升到复杂系统。这就要求建立起以科学方法论——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最优化为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进行最佳协调。”

但是实际上,当前标准制定时的协调存在很大差距。这首先表现在对协调的意义认识不够;其次是缺乏开放式协调理念,即:标准编制者在研究和起草标准草案、处理与其他相关标准关系的时候,缺乏主动协调意识,有的甚至是只顾本标准“闭门造车”。

1.2 协调的内涵

“协调”一词的本意是“配合得适当”。它指的是两个部分及要素或多个部分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对系统而言,协调可理解为“对系统进行人为的干预,使其中各组成部分或相关因素之间建立起相互适应、相互衔接的关系”。可见“协调”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词语。而本文所述的协调仅指标准制定时有关诸因素之间的协调。

按协调的本意和对标准的要求,标准制定时的协调应在两个层面上进行。

(1)各部门、各方面在管理层面上的协调;

(2)各标准之间和标准内部各部分、各因素之间在具体内容上的协调。

这两种协调既有密切的联系,相互支持,又各有其特点。

第一种协调的主要目标是使有关方面对标准认可,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害关系,为标准的实施奠定基础。协调工作的主体是与标准有关的各部门、各方面。

第二种协调是以系统的观点正确处理各标准之间和标准各部分具体内容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保证相关要素之间相互适应和衔接,保证标准符合客观存在的规律性,提高可实施性。协调工作的主体是标准起草单位和相关单位。

1.3 协调的意义

综上所述可见,协调的意义在于:

(1)支持标准体系构建有序的结构,有效发挥其整体功能;

(2)保证标准内容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经验综合成果之上,做到切实可行;

(3)保护各方面的利益,保证标准能被各方面接受,有利于标准的贯彻实施。

因此,有关标准化的法规都规定“制定标准应当协调配套”,并且把协调和处理标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作为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2 部门之间的协调

2.1 协调的内容

部门之间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1 标准制定立项的审查协调

标准制定立项的审查协调就是要求制定的新标准不但是必要和可能的,而且在相关标准体系中具有一定占位,既是标准体系规划中要求制定的标准,又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产生重复、交叉和矛盾。

正确的立项审查协调可以避免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杜绝标准制定中难以为继而终止现象的发生。

2.1.2 重大问题的磋商协调

主要是针对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编制组与有关单位间,以及标准审查过程中,相关单位之间未能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涉及先进性与经济性的矛盾;涉及技术要求与现实条件的矛盾等。

2.2 协调的原则和方法

协调的原则应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表为依据;要以有关方面协商一致,保护各方利益为前提,要保证标准体系的合理性。

协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进行立项查重

在进行标准制定立项论证前进行相关性查询,确认无代替标准后才进一步进行新标准制定立项论证。

2.2.2 详细的立项论证

标准立项论证报告通常有“内容与范围”一栏和“国内外相应标准现状分析”一栏。认真研究、填写这些栏目内容并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严格执行和检查,就能使标准之间在具体内容、适用范围上相互衔接,避免重复和矛盾。

2.2.3 磋商和综合权衡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总是存在各方面的矛盾,要完全满足某一方的绝对要求往往是不可能的。处理这些矛盾的最好方法是按照一定原则磋商和综合权衡。有时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以求一个各方都能接受且相对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于重大问题的磋商和协调,美国国防部予以充分重视,并在DoD 4120.3-M《国防部标准化政策与程序》中对协调的要求、路径、负责单位、协调时间、实质性意见的处理都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它将标准化文件分成协调文件、有限协调文件和临时性文件,并且对新制定文件、重大更改文件和作废文件采取不同的协调程序。

2.2.4 逐级裁决

如果磋商和综合权衡还不能解决重大问题就要启动逐级裁决程序。DoD 4120.3-M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3 标准内容之间的协调

标准内部和标准之间具体内容的协调是标准制定时协调工作的主要任务,贯穿于从标准起草到审查全过程、各方面。它不但要求标准编制者深刻掌握正在制定的标准,而且还要了解相关的标准和标准体系。

3.1 协调的目标

3.1.1 保证标准相关因素之间的一致性

例如:飞机压力加油涉及多个国家军用标准。它们之间不但要对流量、加油时间和环境条件等性能方面的要求进行协调,而且要在安装或操作空间等几何要素上相互协调。

3.1.2 保证标准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一致性

例如: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及其允许范围应与该类产品所要采用的原材料、元器件的性能指标相适应,与可能采用的试验方法、试验设备及标准协调起来。

反之,低层次标准的技术要求或指标,如:原材料标准应考虑标准使用的需要。

3.1.3 保证标准之间的衔接性,具有清晰界面

标准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相互关联的内容,如:物理参数接口和机械几何接口,它们应匹配衔接;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其他内容也应有清晰的界面。只有界面清楚,标准才能相互衔接,标准体系才能有序。

3.2 协调的内容

不同类型的标准包含完全不同的内容,每个具体标准又都有其独特的内容,所以标准协调的内容多种多样。

3.2.1 产品功能性能参数间的协调

例如: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指标、高低温工作温度等耐环境指标应与采用的元器件的失效率指标、耐环境指标相协调。

3.2.2 产品或零部件几何参数间的协调

例如:相互联接的产品、零部件之间的外形和联接尺寸,各种机电产品标准中与外部联接的法兰盘、伸出轴、安装基座等联接尺寸必须与相关产品标准相协调。

又如:螺纹、齿轮、花键等结构要素标准与相关的加工工具、检验工具标准等在尺寸范围和几何精度等方面的协调。

3.2.3 技术要求与其相关内容之间的协调

标准中存在大量定性阐述的各种技术要求,它们与相应的试验方法、质量控制和检验要求、缺陷规定等都要协调起来。

3.2.4 管理要求与相关内容之间的协调

管理标准可能涉及以下协调内容:

(1)过程、服务等事项的程序性及其管理要求;

(2)过程、服务等事项的监督、控制、测试、评审要求;

(3)各种信息、文件、文档编制和管理要求等。

3.2.5 术语、符号、代号标准间的协调

实际上,由于标准及其内容的多样性,协调内容可能会超出上面所列举的几个方面。

3.3 协调的若干方法

各类、各个标准的内容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协调方法和步骤也可能多种多样。

3.3.1 对比法

即:将某一协调因素与本标准或另一个、几个标准的相关因素做直观对比和分析,做出是否协调,以及如何修改的结论。

它适用于具有数量关系的诸因素之间的协调。这里的“数量关系”主要是指简单的相等关系或比较关系(大于或小于,倍增或衰减等)。

最简单的例子如:“扳手口尺寸”标准应与钢或铝等金属六角棒材标准规定的横截面尺寸协调起来。

对比的结果,相关诸要素之间一般不能达到完全一致,但只要它们之间数量上的差异处在合理范围之内,就应认为是协调的。

3.3.2 解析法

当一个标准内或几个标准中规定的若干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可用确定性数学公式表示时,则它们之间的协调可采用解析法,对相关参数进行定量计算。

例如:螺旋弹簧标准规定了各种压力弹簧压力P的制造误差ΔP。ΔP与相关要素之间应相互协调。

弹簧的压力取决于绕制弹簧用的钢丝直径d及其弹性系数E,以及弹簧外径D等要素。可写作:

螺旋弹簧标准中规定的弹簧压力偏差Δ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它通常会影响到活门或机械部件动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要在标准中对ΔP规定准确量值并协调时,就可以用解析法:此处可忽略D和E的误差,视其为常数,对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一次微分运算得:

这样,对一定弹簧外直径D、钢丝直径d和材料弹性系数E,弹簧标准中规定的ΔP应与材料标准中规定的钢丝直径偏差Δd按上式关系协调起来。

3.3.3 分配法

李春田教授在《标准化概论》中提出了正协调和反协调的概念。正协调是指按事物产生的自然顺序,由过程的组成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综合得出最终结果,并以此规定或协调各标准的技术指标。

例如:各种模压零件的尺寸误差Δ取决于:

(1)模具的制造误差Δ;

(2)材料的收缩率变化Δ2;

(3)模具活动部分的间隙Δ3;

(4)模腔的磨损Δ4;

(5)其他可能影响的误差Δn。

这些误差都是独立变数,模压零件的尺寸误差

这样模压件标准规定的尺寸偏差应和模具制造、使用标准规定的各种允许偏差按上式协调起来。

反之,有时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如:安全)需要在标准中规定一个特定的技术指标。这时,该标准的指标又要合理分配到相关标准中去,以做到相互协调。

3.3.4 综合权衡法

标准制定过程中总是存在各种因素的矛盾,处理这种矛盾的最可行的方法是依据一定原则、参照有关资料和信息进行综合权衡。例如:对于军工产品标准,便是在保证基本作战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使用风险、全寿命期限、研发、生产效率诸多因素,选取一个相对最优方案,平衡各种因素的关系。

3.4 改进协调的若干途径

3.4.1 计算机辅助协调

有时表征参数关系的模型非常复杂,不能用一个解析公式简单表示,而且还存在相当多的边界条件。此时,在符合相应模型和边界条件的前提下,采用计算机对多方案进行优化便是达到预定协调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

3.4.2 建立标准数据库辅助协调

标准制定立项审查协调和具体内容协调都要查阅大量相关标准及其有关内容,工作量非常大,建立标准全文数据库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例如:ISO/TC 145负责所有图形符号国际标准的审查和协调,ISO/TC 145秘书处不但建立和管理着一个图形符号数据库,并且规定和执行《制定图形符号国际标准的程序》。该程序所规定的审查和协调的流程如图1所示。

摘要:本文在首先分析协调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标准具体内容之间的协调两方面探讨了标准制定时协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部门协调方面提出了立项查重、立项论证和综合权衡,以及逐级裁决等方法;在标准内容协调方面提出了对比法、解析法、分配法和综合权衡等方法。最后简要提出可采用计算机和数据库辅助等途径改进标准制定的协调工作。

关键词:协调,系统,有序

参考文献

[1]李春田主编.标准化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2]张纯主编.标准化系统工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

[3]中国科协主编.2009-2010年标准化科学技术发展报告[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标准的制定(送审稿).

上一篇:防溺水安全监管责任书下一篇:环保读后感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