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编制规划(精选8篇)
企业标准编制规划 篇1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
说明
一、编制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推进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北京市‚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战略作用,对于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三个北京‛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为推进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实施,促进标准化工作有计划、有重点、科学合理地开展,按照‚三个北京‛建设要求,结合北京市标准化工作实际,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导未来五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工作从2010年3月启动,到2011年3月底形成《规划》报审稿,历时一年,分为五个阶段。
(一)成立编制组,启动工作
2010年3月,成立了由市质监局牵头组织,北京市各相关委办局、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城战略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规划》编制组,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发《关于开展北京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0】95号),并于4月8日组织召开了北京市各相关委办局标准化负责人员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明确了规划编制的要求。
(二)形成《规划》草案
2010年4月-2010年7月,标准编写组共收到本市12个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的本行业的‚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同时收集参考了《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征求意见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三个北京‛行动计划等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划》草案。明确了《规划》的框架结构由‚序言‛、‚ 展望回顾与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部分构成。
(三)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2010年7月-8月,共召集召开6次专题讨论会,对《规划》草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六易其稿,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四)全市公开征求意见
为使 ‚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发展规划能与全市其他各专项规划紧密衔接,保障各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及重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标准可依,于8月30日~9月1日分别召开4个征求意见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科委等40多个委办局、57个全市‚十二五‛专项规划主要编制人参加了征求意见会,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根据这些建议和意见的内容,编制组组织专家于9月15日-9月17日进行集中讨论,并对《规划》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调整。
2010年9月28日,编制组召开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专家讨论会‛,邀请国家标准委等行业内11名专家对修改后的《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各与会专家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宝贵中肯的意见。指出《规划》要配合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突出北京特色,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制定,内容结构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五)形成《规划》报审稿
2010年10月-2011年3月,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以及各行业陆续形成的各自行业领域内的‚十二五‛规划,参考10月底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整体思路以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借鉴国外先进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先进经验,参照英、德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工作思路,对《规划》的内容继续修改完善。2011年3月8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邀请行业管理部门及产业界代表共九位专家对《规划》内容进行论证,专家组听取了《规划》编制组对《规划》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的汇报,仔细审阅了《规划》送审稿和编制说明,就《规划》有关内容进行了质询,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规划》通过论证,建议编制组根据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并按有关要求和程序上报。
会后,编制组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邀请《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编制专家对《规划》整体内容进一步理顺,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报审稿)进行了内容对接,形成了《规划》报审稿。《规划》报审稿于2011年3月31日报市发改委审核。
(六)形成《规划》报批稿
根据市发改委的审核意见,编制组经征求有关行业的技术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次对《规划》报审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规划》报批稿。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的主要内容由‚序言‛、‚ 发展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部分构成。
(一)序言
本部分介绍了《规划》编制的背景和主要依据。本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首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首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11年到2015年。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本领域标准化发展规划,并参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二)发展背景
本部分主要对‚十一五‛发展成就进行回顾,并展望‚十二五‛面临的形式。
1、‚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首都标准化工作卓有成效,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保障了首都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截至‚十一五‛末,北京市现行有效地方标准达到812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数量达53000余项,涉及企业12000余家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1)全市标准化工作推进框架初步建立。
初步构建了全市标准化工作推进架构。在交通、环保、旅游、等12个领域建立了标准体系框架,为各个领域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规范的科技支撑。(2)标准化自身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立了‚首都标准网‛,收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各省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等标准题录36万多条,文本23万多件。筹建了4个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6个市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建立了本市标准化专家数据库,专家数量已超过1000人,(3)标准化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
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形成了标准化、地理标志保护和农资监管长效服务机制。建成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共1020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9个,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果蔬农残及有害金属监测合格率达到99.7%,保障了农产品安全。
工业标准化升级逐步开展。支持与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移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和数字电视五大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促进了北京工业产业升级。全市采标产品数已累计达到3323个,采标产品标志证书的产品累计达到1025个。组织开展了11家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成果显著。
服务业标准化领域不断拓展。积极推动运输服务、人才服务、会展服务、旅游业及其配套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实施一批家政服务、餐饮、洗染、物业服务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相关地方标准,实施了人文景观、城市管理、人才行业服务、养老服务等标准化试点工作。主导编制了服务业标准体系相关国家标准,推动了服务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4)标准支持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
标准制定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数量和质量均居于全国前列。现行有效国家标准23000余项,北京地区各单位参与制修定的国家标准超过50%,行业标准77000余项,北京地区各单位参与制定、修订超过30%。
自主创新成果标准化资助政策发挥作用。从2007到2010年,对符合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的590个标准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激励了更多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创制活动。
标准创新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中关村企业共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669项,其中国际标准68项、国家标准961项、行业标准581项、地方标准59项。涌现出了一批标准创新的典范,如天元网络制定了10项国际标准、闪联制定了3项国际标准,TD-LTE-Advanced技术方案正式被ITU列入4G全球技术标准之一。由企业主导制订的40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成立的产业技术联盟达到48个,产生了手机电视标准、OASIS标准等一批先进联盟标准。承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4家,在36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担任职务。
(5)标准化支撑城市建设管理作用明显增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北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了原材料的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物流配送、标识标注、检验检测和追溯等各个环节标准规范的全覆盖,保障了食品安全。
建立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在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使得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标准应用于首都建筑,出现‚鸟巢‛、‚水立方‛等一系列现代建筑精品。
实施了一批‚绿色北京‛相关标准。制修订涉及公共机构节能、建筑节能、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利用、取水定额、节水、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等方面的47项相关地方标准,完成了水污染排放标准的评估以及10个重点行业VOC排放标准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
另外在城市安全运行、交通、商业服务、民政、卫生、体育等方面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标准,为民生改善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6)有效保障了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
建立起13个类别4826项标准的北京奥运标准体系,保障了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
2、‚十二五发展环境‛ 《规划》的编制要正确分析现阶段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顺应北京市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未来五年合理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工作面临四大形势:(1)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经济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标准化来推动。(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需要标准化来支撑。(3)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标准化手段来化解。(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实现需要标准化手段来支持。
(三)总体要求
本部分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在‚指导思想‛中,突出了‚围绕两个‘率先’,坚持‘统筹、创新、服务’的标准化发展理念‛,指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保障、创新推动和技术引领作用,努力增强标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构建国际协作、央地协力、区域协同的首都标准化发展格局,全面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2、指导原则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工作开展主要按以下四大原则进行: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分工协作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近期规划与长期发展相结合。
3、发展目标
首先,从宏观层面提出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实现的愿景。‚将北京初步建设成为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区,城市管理标准化的示范区,高端标准化人才的聚集区,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活跃区。‛
其次,从标准化对首都创新发展的带动、对民生改善和政府精细化管理的支撑、对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引导等方面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最后,提出标准化基础建设方面要完成的目标。
(四)重点任务
配合‚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主要由‚促进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注民生,支持城乡社会服务改善‛;‚强化管理,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高效‛;‚搭建平台,实施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示范工程‛;‚注重实效,推动标准实施与应用‛;‚集聚资源,深化交流与合作 ‛六大任务构成:
1、‚促进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
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科技研发的支撑作用,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形成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自主产权标准。
配合物联网、云计算、电动汽车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促进北京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创新
扩大服务业标准化的覆盖面,加强标准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度。围绕拓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强标准研制,提高服务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在现代服务业中选择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会展服务、流通服务、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重点领域进行创新性标准化工作,构建现代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业精细化管理,支持‚北京服务‛品牌打造,驱动产业创新,规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拓展农业标准化领域
通过农业标准与科技、服务的结合,促进农业发展向产业融合方式转变,提升农业创新能力。支持农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延伸与融合,打造农业高端产业。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促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2、关注民生,支持城乡社会服务改善
顺应广大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标准化工作,运用标准化手段解决群众关切,强化标准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撑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有效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加快社区建设服务标准化。
加快社区服务标准的研究和推进,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加强标准化工作对社区服务的支撑作用,各社区服务站服务标准实现全覆盖。
(2)提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标准化水平。
在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优先制定一批促进就业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水平。制定社会保险基础标准,为促进社会保险工作的交流和完善建立统一平台。研究制定保障性住房的标准规范。
(3)推进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化
在文化教育方面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进文化改革创新,研究制定数字文化资源共享与传播标准,促进北京优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共享。加强标准化教育,将标准化教程引入大学课堂。在医疗卫生方面开展卫生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试点,建立电子病历标准,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全市范围内的应用。
在体育服务方面推进体育服务标准化,推进体育场馆公共安全、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等相关标准的建设,建立健全体育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和引领体育服务行业的管理和发展。
在社会福利方面开展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弱势群体保障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体现社会公共服务力量,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3、强化管理,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高效
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信息化、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和实施。为推进城市功能配臵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衔接,促进城市管理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精细智能提供技术保障。
(1)强化资源环境领域标准化
通过环保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支撑环保法律法规的技术要求,为环境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排放物控制、水土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和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减排,推动环保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体现绿色北京和宜居城市的要求,谋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格局。
(2)推动城乡建设管理标准化
结合北京市城乡建设与管理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村镇建设、城市建筑、共用设施、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等领域进行标准的研究和实施推广,加强标准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解决城市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提供支撑。
在村镇建设建设方面,重点关注村镇规划、农村工程建设、农村节能民居等方面标准研究制定,通过标准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建筑方面重点关注工程建设、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旧城改造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通过标准化工作推动城市建设进程加快。
在城市公用设施方面供水、供热、电力、燃气、环卫、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通过标准化工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城市交通方面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行业管理、交通科技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开展以公共交通安全规划、管理与处臵为核心的标准化试点,强化标准在轨道交通、交通快速通勤网络、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大力推进北京交通标准化工作。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编制经济运行、应急指挥、人口管理、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标准。加快研制和完善数字市政建设、网格化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研究 ‚三网融合‛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3)健全城市安全标准体系
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标准化,提高在治安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保障、灾害预警预防等领域的科学管理水平,确立北京在全国公共安全标准化领域的引领地位。
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强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开展火灾防控等级、消防管理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提升首都消防安全保障水平。重点研究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及控制技术标准,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和监控标准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防范能力。
在生产安全方面贯彻实施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化工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机械安全生产、烟花爆竹安全等方面标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保障北京安全环境。
在食品安全方面建立农业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加快流通领域标准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分类、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重点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技术等标准研制。在防灾应急方面建立完善应急标准体系,关注抗震、防火、减灾、防汛、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等综合应急领域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提高城市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4、搭建平台,实施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示范工程 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标准科研、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等方面的创新试点示范工程,支持企业标准化试点、培育标准联盟试点、打造‚中关村标准‛。探索标准化促进中关村自主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促进中关村成为世界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辐射区。
5、注重实效,推动标准实施应用
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和协调,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结合北京市重大专项,围绕重点领域的应用需求和试点工程,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加强标准的实施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推动标准成果的应用。推进企业标准战略实施,通过标准研究、制定、实施的协调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对标准实施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加强标准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实际作用。
6、集聚资源,深化交流与合作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强与标准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在标准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国内外标准化机构和人员搭建平台,发挥首都优势,汇聚国际标准化服务资源,增强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能力,打造国际标准化服务平台,并不断探索首都经济圈标准化协同发展、加强央地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
(五)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发展规划主要任务的完成,在工作机制、政策法规、人才建设、经费保障、基础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旨在促进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打造标准化服务新模式,鼓励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为‚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企业标准编制规划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工艺、新方法生产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我国正式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更新速度已远远不能满足新产品的创新发展, 这就需要生产企业编制符合其新研制产品的企业标准。本文就企业编制企业标准所应关注的要点加以说明, 供各方探讨。
什么时候, 什么样的产品需要编制企业标准呢?这就需要了解现行情况下我国标准的等级。按照我国《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 现阶段我国的标准分为四个等级, 按照级别高低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 统一审批、编号、发布。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 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 组织草拟, 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 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 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
由此可见, 企业标准的制定, 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 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 由企业组织制定; (3) 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
企业标准作为企业指导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验收检验和判定产品质量的依据, 从其内容上就需要完整地对这些要求予以规定和说明。企业在编制企业标准时, 着重应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
1 标准编制的统一格式
无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还是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其格式都有统一的规定, 该格式在我国正式颁布的国家标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有详细的规定, 该标准规定了标准编写的主要架构、相关内容要求、字体大小等。各级标准的编写制定, 都应该符合该标准中的规定要求。一般来说, 一份完整的产品标准, 应有以下内容:标准编号、产品名称、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型号规格定义、产品使用的原材料要求、产品的指标要求、检验试验方法、判定规则、包装运输贮运等要求, 涵盖这些内容要求的产品标准, 才能是一份格式完整、正确的企业标准。
2 标准对于产品的适应性
产品的标准, 对产品的原材料验收、组织生产、产品质量验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产品标准的编制, 必须依照产品特性的指标, 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这里, 首先就要明确一个概念———质量。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量的总和。产品标准的制定, 必须包含产品明确或隐含需要的各个指标及其要求。产品指标的确定, 必须了解产品的使用特性、使用环境、使用要求, 还要包含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特性要求。产品指标的确定, 不仅仅是出厂把关或交货验收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 还要考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要求。把产品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个方面因素全部考虑到之后, 所制定的标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适应产品的各个方面要求。
3 有关产品特殊术语的解释
每一种新产品的诞生, 一般都会随之产生一些新的, 有关产品的特殊术语, 这类术语一般都应在产品标准中予以说明或明确, 避免产品在交货、使用过程中产生理解的偏差和歧义, 造成产品的误用或错用。同时也能使产品从生产到交货使用过程中, 及使用之后都能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说明, 其实, 这就是标准化的一个体现。
4 产品指标要求的确定
确定某一指标的要求, 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环境、使用范围、使用场合、误用可能性等方面的因素。产品指标的确定, 应尽量参考和采用同类产品国际先进的指标要求, 或者与国际先进同类产品的指标进行比对, 确定产品的先进性。例如, 宾馆使用的床垫的指标要求就要高于一般家庭所使用的床垫, 书桌抽屉的耐久性要求就要高于大衣柜抽屉。还以书桌抽屉耐久性举例, 如何确定书桌抽屉耐久性次数呢?首先, 应该进行使用情况分析, 从而确定每天的使用次数;其次, 确定书桌的使用年限, 用每天使用的次数乘以使用年限的天数, 确定出初步的使用次数, 再乘以可能出现的多使用次数的一定安全系数 (一般可根据使用场合确定为1.2至1.5之间) , 从而确定出耐久性的试验次数。产品指标的确定, 必须基于科学、客观、适用的原则, 综合考虑产品从材料、加工、制作工艺、加工精度、使用要求等方面因素, 还必须考虑到使用环境对产品可能造成的影响, 充分地进行分析和论证, 制定相应指标的要求。再有, 产品指标的确定, 还应考虑有关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作为强制性指标条款或推荐性指标条款的建议。
5 各个指标的检测方法
确定了产品的各个指标, 就需要对每个指标的检测方法予以确定。在这里, 笔者建议, 检测方法尽量使用国家或行业正式颁布的检测方法标准中已有的检测方法。因为, 已正式颁布的检测方法, 都会有相应定型的检测设备, 很方便企业购置检测设备进行产品相应指标的检测。并且经正式颁布的检测方法, 都是经过各方面专家论证过的, 符合当前阶段该类检测项目适用特征的, 故建议参照使用。若没有类似的检测方法, 制定的标准中, 就必须明确检测方法, 包括检测环境条件、检验样品环境处理条件和方法、实施检测的设备制作参数要求、检测条件和方法、检测步骤、检测结果处理方法等。并且, 这些检测实施相关的内容, 都应经过技术专家进行研究论证, 确定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检测方法。
6 产品可能发展方向的探讨
编制一份企业标准, 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复杂的程序。对产品本身技术要求的制定, 对检测方法的确认, 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这个耗时一般都比较长。标准编制完成之后, 还需要提交当地标准主管部门审核, 标准主管部门初步审核完成之后, 需要组织专家对标准进行评审, 提出修改意见, 再对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之后, 才能通过标准审定, 备案后, 方可实施。一般来说, 一份企业标准的有效期为三年。所以, 标准的制定, 应该考虑产品本身的发展方向和可能出现的产品改型, 对这些方面进行充分地考虑完善后, 尽可能在产品指标要求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将有可能的产品发展和出现的改型考虑在标准的制定中。诸如型号规格的更替, 二代或三代产品的生产, 产品外观的更新等。这些对产品本身为发生本质改变的情况, 都可以在标准的编制中加以充分地考虑, 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对产品的标准进行编制, 从而编制出一份完整、可靠地, 至少在三年内不会出现需要从本质上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的标准。
以上探讨的是企业标准在编制过程中, 应注意和考虑到的主要问题, 不同的侧重点, 还会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和应该考虑的问题, 请各界专家共同进行深入探讨, 以促进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摘要:新产品的出现, 同时伴随着新标准的编制, 企业标准的编制必须要符合产品的实际要求, 符合产品特性的要求, 对格式的统一、标准的适应性、规范术语的解释、指标的制定、检验方法的确定及可能的发展方向都应建议考虑, 这样才能使制定的企业标准有效地对产品从原材料验收、产品指标特性检测、产品验收等方面起到实际的指导与把关作用。
关键词:企业标准,编制,产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标准化法.
企业标准编制规划 篇3
出席会议的有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共22人。中国机械政研会秘书长邵乐利汇报了《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组成情况以及课题研究进度安排。工作小组副组长王超阐述了《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研究》课题大纲。与会人员围绕《大纲》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课题撰写的框架和内容达成了共识。
于清笈、赵驰在会上分别就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出,《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是机械工业“十三五”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之一,是今后五年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指导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位领导和同志能参加《规划》编制工作是件很光荣的事情,希望所有参加规划编制的同志增强责任感,积极工作,为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 直)
企业标准编制规划 篇4
企业标准
Q/XJGH1002-2009
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kid-mounted Fueling Station for Liquefied
Natural Gas(LNG)Vehicle
编制说明
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09.6
《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前言
为了规范并进一步推广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的应用,统一技术要求,确保企业生产的撬装式LNG汽车加注装置和建设的此类LNG加气站的安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提出制定《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近年来国内诸多小型LNG项目的蓬勃发展,也培养了大批LNG相关设备制造、相关建设项目设计、建设和管理人员。国内有关设备厂家和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也在不同领域和程度内,收集、研究和大力推广LNG技术、产品和相关标准,这些都为研究、制定我国LNG标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天然气汽车被称为绿色环保汽车,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迅猛。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拥有天然气汽车,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达1000余万辆。截至2008年底,国内超过120座城市已经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拥有天然气汽车约40万辆,天然气加气站1000余座。
相比CNG汽车,LNG汽车由于更加安全环保、续驶里程长等优点,近年来异军突起。与燃油车相比,LNG汽车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综合降低82%以上,LNG汽车被业界公认为是天然气汽车发展的理
想途径。国内近期已有北京、乌鲁木齐、长沙、贵阳、杭州等城市建设LNG汽车加气站,开始推广使用LNG汽车。这些加气站中,除了常规的各设备分别于现场安装组成完整系统的加气系统外,事先将加气站各种设备在工厂集成安装在一个或多个撬块上运往现场的撬装式LNG加气站,以其建设周期短、现场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等突出优点,正越来越受到加气站建设方的青睐。
与LNG汽车相比,LNG汽车加气系统国内规范缺乏,相关研究工作滞后,给LNG汽车产业的推广特别是加气站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使LNG汽车加气产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在消防报批、验收方面遇到困难很大。为此,在国内规范空缺、研究工作滞后的情况下,研究采集有关国内外LNG 汽车加注系统方面的的标准规范,开展对撬装式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规范的制定工作,对于满足我国LNG汽车加气站等项目对建设规范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标准的思路
基于对LNG相关标准严重滞后的共识,近年来我国在LNG相关标准的制定方面业已迈出可喜的步伐。以GB/T20368-2006《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为代表的一批全局性标准已陆续制定,LNG相关全局性标准的框架已经确定。在LNG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方面,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主制定的汽车行业标准QC/T 755-2006《液化天然气(LNG)汽车专用装置技术条件》已于2007年开始实施。在LNG汽车加气站方面,受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托,有
关单位目前已开展制定《液化天然气(LNG)车辆燃料加注系统规范》的工作,该推荐性国家标准目前已完成起草,正在进行送审前的修订工作。
《液化天然气(LNG)车辆燃料加注系统规范》修改采用原美国标准NFPA57-2002《液化天然气(LNG)车辆燃料系统规范》(该标准现已被NFPA52-2006《车辆燃料系统规范》取代),如能顺利成为国家标准,将极大促进我国LNG汽车及加气站产业的发展。但是,该标准对于目前的LNG汽车加气站建设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方面,作为国家标准,其审批过程较为漫长,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批准,对于近期的建设项目难以起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该标准以常规LNG加气站为对象,没有对撬装式LNG加气站作出相应规定,而撬装式LNG加气站在技术上有其特殊的考虑,需要特别予以界定。
鉴于国内外LNG加气站相关标准的现状,本企业标准《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主要参照美国标准《车辆燃料系统规范》NFPA52-2006、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规范》GB50156-2002、行业标准《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2000、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标准进行编制。
目前,国外液化天然气汽车行业已经积累了多年实践经验,有关国家、行业/专业技术委员会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促进了LNG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美国消防协会制定颁布的NFPA52-2006《车辆燃料系统规范》是目前最具针对性的专业标准,已为世界各国LNG汽车加气系统所采用。国内前期建设的几个LNG汽车加气站也主要依据此规范以及先前的NFPA57-2002《液化天然气(LNG)车辆燃料系统规范》设计。
NFPA52-2006《车辆燃料系统规范》标准内容涵盖LNG车用燃料系统、LNG加注设施、储罐的设计要求和安全规定,内容先进合理,对LNG汽车加气系统设施的设计、建设、操作维护和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我国《标准化法》及《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国家鼓励采用先进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规范》是针对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虽然该标准的制定基本上没有考虑LNG作为汽车燃料的特性,但在本企业标准的制定中,仍尽可能采用该标准的相关规定。
此外,标准条文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直接引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接、电气等相关标准,使制定的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工作进程
2008年7月,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科技部申报863项目“移动式LNG撬装加气站研究开发”并获得批准。该项目规定了制定撬装式LNG加气站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2008年10月,该项目正式开始实施。项目研发工作进展顺利,首套撬装式LNG加气站制造成功。截至目前,富瑞特装已生产撬装
式LNG加气站装置3套,在业界成为撬装式LNG加气站装置的先锋。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购置了该装置,并建设了相应的撬装式LNG加气站。
与此同时,富瑞特装和新疆广汇整理了撬装式LNG加气站的设计技术条件,制定了撬装式LNG加气站操作规程,为编制撬装式LNG加气站技术规范做好了准备。
2009年4月,为提高标准编写质量,加快标准编写进度,富瑞特装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参与标准编写工作。利用先进完善的数据文献系统,上海交通大学收集整理了大量国内外标准规范,对NFPA52-2006《车辆燃料系统规范》进行了翻译,对国内有关标准中的重要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甄别。
2009年5月,考虑到撬装式LNG加气装置必须要在特定的区域内建成能够为LNG汽车加气的加气站,富瑞特装邀请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并将制定出的标准作为双方共同采用的企业标准。此外,加气机生产单位南京新冶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和在燃气与LNG工程设计领域具有一定经验的上海伊洛燃气工程有限公司一并参加本标准的制定工作。参加此项目组工作的人员均为工作在LNG项目特别是LNG汽车加气项目建设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高校科研人员。项目组人员做了大量调研工作,翻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以各自的专业特长为标准的制定做出了共献。
企业标准编制规划 篇5
—企业总体情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表
企业性质、企业法人、行业类型、经营管理方式、员工人数、主导产品、产值及销售额等。
2.主要股东。3.对外投资项目
4.子、分公司及其他分支机构
二、组织机构(组织机构、部门设置,相应的职责)1.组织结构框图
2.企业布局图(企业地图和主要部门位置)3.职责(含子、分公司)
三、经营管理
1.连续三年工作计划、总结 2.各种规章、考核制度 3.战略、规划 4.发展前景预测 5.各种经营情况 6.风险管理
7.原材料采购政策
8.主原材料供应是否稳定(主要供应商、价格和供货地点是否稳定)9.生产体系
1)设备、厂房
2)主要工艺、技术、生产线
3)主要成品生产能力及开工率
4)生产过程控制管理
5)产品情况 10.研发体系
组织机构及人员
运作方式企业的其他部门的关系协调
科研成果与企业外其他机构的合作 11.质量保证及控制体系 12.营销体系
组织及人员 成品销售情况 广告及促销情况 营销渠道及网点
管理控制及奖惩措施等
13.信息化规划的近期目标 14.信息化规划的远期目标 15.信息化规划的投资目标
四、外部环境
1.所属行业(行业政策、产品政策、技术情况及发展前景、市场、竞争)2.在行业中法人地位及优劣势分析(SWOT分析)3.主管部门介绍及公司与主管部门关系
五、各业务部门详细情况调研提纲
1.各业务部门反而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和职责;规章制度
2.主要业务和业务流程(母子流程图、子流程描述和业务活动描述)3.收到哪些报表,从哪里收
4.送出哪些报表,送到哪里去,每张报表的数据来源(来源于哪些单据、报表或其他数据源)
5.收到哪些单据,从哪里收 6.送出哪些单据,送到哪里去 7.对单据做什么处理
8.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希望信息系统解决什么问题
企业信息化规划调研提纲 —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情况
1.2.3.4.5.6.标准化的端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及其工作内容
请详细介绍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建立情况? 现在执行的标准有哪些?(包括国标、企标、行标)现在标准的保存及查询方式是怎样的?(手工或计算机)
请简要介绍各部门对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执行情况?
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工具、设备、部门、员工等是否实现标准化统一编码?如果有,请介绍其编码规则,并举例说明?
片区规划编制大纲 篇6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编制大纲
序言
主要介绍规划目的、依据、特点和期限。规划的依据主要包括《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发[2010]46号)、《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等相关重要文件。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一、基本情况
(一)规划范围
本片区涉及的县(市),片区国土总面积,2010年末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片区内世居少数民族的情况等。
(二)自然条件
本片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概况;片区的主要特点。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经济发展 2.社会事业
3.民族文化 ……
(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片区内贫困程度、深度;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面临的特殊困难。
(五)发展机遇
阐述本片区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机遇以及各方面有利条件。
(六)重大意义
阐述打好本片区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雪中送炭、突出重点”的原则,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加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2.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 3.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4.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与跨省(市、县)协作相结合 ……
(三)战略定位
根据本片区的特点和规划要求,阐述本片区的战略定位。
(四)发展目标
按照到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分别阐述经济发展、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区域协作等方面的目标。同时,用专栏的形式明确相关的主要发展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城镇化率,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四项支出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比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森林覆盖率等。
三、空间布局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本片区实际,阐述区域划分方案,明确各区域的类型和功能定位。同时,明确区域内城镇布局、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
四、基础设施建设
(一)交通
1.交通主通道:重点介绍本片区内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大项目,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等。
2.区域内交通网络: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主要项目。……
(以专栏形式列出片区内的交通主通道,以及铁路、公路、航运、机场等重点交通建设任务。)
(二)水利
1.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3.加强水环境安全监测 ……
(以专栏形式列出拟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江河治理、城乡供水、重点灌区改造、城镇防洪等。)
(三)能源 1.完善能源供应体系 2.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
(以专栏形式列出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农村能源等能源重点工程。)
(四)通信和信息化 1.加快现代通信网络建设 2.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五)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供排水、供气、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项目内容。
……
五、产业发展
(一)特色农业 1.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2.完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3.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
(以专栏形式列出片区内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二)旅游业 1.重点景区和线路 2.旅游设施建设 3.旅游产品多元化开发 ……
(以专栏形式列出片区旅游组团和精品旅游线路)
(三)加工制造业 1.农林产品加工业 2.生物医药产业 3.机械工业 4.矿产资源加工业 ……
(四)现代服务业 1.现代物流业 2.商贸服务业
3.家庭服务业
4.金融、科技和信息服务业 ……
(五)民族文化产业
1.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与保护 2.民族文化精品工程
3.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 4.发展民族工艺品 ……
(以专栏形式列出片区内的民族文化发展重点)
(六)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协作发展 1.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 2.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 3.促进产业园区集约发展 4.建立产业协作发展机制 ……
(七)产业化扶贫
重点阐述如何建立健全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利益联结分享机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途径和措施,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等。
……
六、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一)小城镇与村庄建设 1.小城镇建设 2.中心村规划建设 3.移民搬迁 4.贫困村整村推进 ……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乡村道路建设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3.土地整治与农田改造 4.小流域治理 ……
(三)改善人居环境
重点阐述针对贫困农户的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
七、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一)就业促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1.就业结构调整 2.拓宽就业渠道 3.完善就业服务 4.促进农村转移就业 …… 等的建设任务。
(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1.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 2.乡土人才培养 3.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
八、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
(一)教育 1.统筹发展各类教育 2.改善办学条件 3.健全教育资助制度 ……
(二)医疗卫生 1.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3.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和救助制度建设 4.改善计划生育服务水平5.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
(三)文化体育
重点阐述文化、体育方面的建设任务目标、重点项目和具体措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族特色体育发展重点。
(四)科技服务
重点阐述科技服务方面的任务目标、重点项目和具体措施。
(五)社会保障
重点阐述社会保障方面的任务目标、重点项目和具体措施。
(六)社会管理
重点阐述社会管理方面的任务目标、重点项目和具体措施。
(七)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跨区域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和区域相关应急保障体系等。
……
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一)重要生态功能区 1.生态安全保护区 2.地貌多样性保护区 3.动植物保护区 4.水涵养保护区 ……
(二)生态建设 1.生态林保护与建设
2.石漠化、沙漠化、荒漠化治理
3.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
(三)环境保护 1.城乡环境保护 2.水环境保护 3.工业污染治理 ……
(四)防灾减灾 1.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
十、改革创新
(一)深化体制改革 1.行政体制改革 2.经济体制改革 3.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
(二)扶贫机制创新 1.扶贫投入增长机制 2.扶贫攻坚瞄准机制 3.大扶贫工作机制
4.扶贫攻坚与跨省(市、县)合作的协同机制
5.扶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的共赢机制 ……
(三)区域协作机制创新 1.区域内协作机制 2.与片区外的合作机制 ……
十一、政策支持(市县规划主要从落实政策和对省建议角度)
(一)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二)投资、产业政策
(三)土地政策
(四)生态补偿政策
(五)社会帮扶政策
(六)特殊扶持群体和扶持措施
(七)重大政策和项目贫困影响评估 ……
十二、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与协调监督 1.各级政府职责
2.跨省(市、县)协调机制 3.行业部门分工 4.基层组织保障
5.考核评价体系
(二)规划管理
阐述各级规划管理体制,明确规划审批程序以及与其它规划的衔接关系。
(三)监测评估 1.规划的监测体系 2.规划实施的评估与调整 ……
十三、附表
片区范围内的县(市)名单。
企业标准编制规划 篇7
PDCA循环(PDCA Cycle),又叫“戴明循环”(Deming Cycle),简称“戴明环”。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Dr.W.Edwards Deming)首先提出的,起源于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概念,戴明后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发展为:计划-执行-检查/学习-处理(Plan-DoCheck/Study-Act)。
戴明循环有时也被称为戴明轮(Deming Wheel)或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
P (plan)-计划或策划:确定改进项目或目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计划并提出具体方案。所采用的步骤有:(1)分析现状,找出原因;(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3)找出主要影响因素;(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图、控制图、关联图。
D (do)—实施(做):实施改进计划。这是很重要的一环,任何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案如不认真实施,就是一纸空文,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C (check)—检查:跟踪验证改进计划的效果,及时发现实施计划和整改方案的经验和问题。
A(action)—处理(改进行动):就是把成功的经验或不足的教训加以归纳总结,并纳入相应的管理规范。否则,就不可能巩固成果,防止教训的重复产生,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PDCA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也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而且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每经过一次循环,都能够解决一批问题,质量水平也会有新的提高。
2 在企业标准编制过程中的PDCA浅析
目前我国的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和促进技术进步,国家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明确了制定对象,除涉及法规性、安全性、通用性、互换性、基础性方面的要求/方法的标准外,都由企业自行制定企业标准。因此,企业标准编制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基础性工作。由于企业对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同,导致目前企业标准的编制过程控制有的严谨,有的随意,标准质量良莠不齐。笔者认为,严谨的企业标准编制过程应遵循标准制定的程序,即:编制草案-征求意见-标准审查-批准和备案-标准复审。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在编制草案的过程中PDCA循环的应用。
案例:某食品生产企业开发一种含有蛹虫草粉末(以下简称“虫草粉”)的快熟面产品(以下简称“虫草面”),在编制虫草面企业标准的过程中,设定了“虫草素”和“虫草多糖”两项技术指标。由于虫草面所用虫草粉由该企业自己生产并有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所以确定上述两项指标时,标准起草小组直接按照面粉与虫草粉末比例换算数值,但完成试产的产品检验该两项指标时,结果与草稿相距甚远,不能以检验误差解释。标准编写小组意识到,标准草案的编写,不仅是考虑收集技术参数和(或)理论计算,还应考虑产品形成过程和产品检验中的各种因素,于是我们按以下步骤开展了草案的重新编写。
·P (plan)一收集与标准制定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标准的各构成要素,起草标准草案初稿(即计划)。
计划是PDCA循环的起步,无论是从零起步还是从上一循环的终点起步。吸取了上次的失败教训,本次我们收集信息采用了(4M1E)法,从人(Man)、机(Machine)、物(Material)、法(Method)、环(Environment s)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人:这里是指起草标准草稿的参与者。在标准起草的过程中,人是决定标准草稿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为保证标准草稿的专业性和可行性,产品标准的起草人员应该包括产品的设计(或开发)者、生产者(一线熟练生产工)、检验员和决策者(老板、最高管理者或主管)。以上四者分别以不同的角色参与标准起草:设计者负责保证标准草稿中主要技术指标符合产品开发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生产者负责保证主要技术指标在生产过程中的可实现性;检验员负责保证标准中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决策者则负责保证技术指标符合产品的成本效益。
机:这里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能够达到的技术水平,生产设备必须与产品的生产工艺相适应,不同型号的设备,其加工过程技术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对加工后的产品技术指标(如有效成分、安全指标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企业标准中技术指标的要求必须与现有的设备条件相匹配。另外,检测设备也是属于“机”的范畴,它决定了企业标准所采用的检测手段以及检测部门的技术水平,从而决定了企业产品标准中的检验方法的选择。
物:这里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半成品、辅料等产品用料。在一般工业品的生产过程中,它与生产工人的素质等一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水平。因此必须在企业产品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将其作为制定产品主要技术指标的其中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而且不同等级的原料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加工方法,从而决定了所需的机械设备。
法:这里主要是指产品标准中技术指标的检验方法和生产过程的工艺方法。前文提到过,检验方法是由人的素质和机器设备双方共同决定的,只有选择符合这两者水平的检验方法,制定的标准才会具有可行性。而且考虑到目前国内产品质量行政监管体系的实际情况,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尽量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现行有效的检验方法,不要使用罕见的检验方法,以避免在标准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生产工艺方法可导致不同的产品结果,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适宜的工艺参数,可使产品的质量指标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从而奠定产品标准中技术指标确定的基础。
环:这里就是指环境。环境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分为自然环境和法律环境,而自然环境还应细分为产品使用环境、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试验环境。所谓法律环境就是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还有监管体系相互交织而成的人文环境,国内生产产品的标准自然要符合这一人文环境的要求。所谓使用环境,就是指设计开发者设定产品能够稳定工作或正常使用的自然环境,它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某些产品(如酶制剂、化学催化剂等)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很高,稍微不符合也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所谓生产环境,就是指产品生产现场的环境,一般产品标准中是作为生产条件出现,如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粉尘量有极其严格的规定。最后是实验环境,它是一个量化的使用环境,它应当是易于满足产品的质量水平却相对稳定,有助于考察产品的质量水平的环境,它的选定往往有赖于产品设计者或生产者长期的经验,也决定了标准所应选用的检验方法。
综上所述,4M1E在标准的起草过程中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必须将五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不应割裂。
·D—按标准草案实施,就是按照已制定的标准草案,通过生产/试运行认真扎实地去实施,以验证标准的项目、指标的专业性、充分性和可行性。这是很重要的一环,任何标准如果未经实际生产或检验(试运行)验证其专业性、充分性和可行性,就是一纸空文,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生产和试运行是实际标准制修订过程中采取的两种实践手段,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往往由管理者根据标准草稿的成熟程度和实践过程中的风险作出取舍。成熟程度高、风险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入生产流程,为PDCA循环下一步的结果分析提供更贴近真实生产的数据;反之,成熟程度低、风险大,则应在小范围先做试运行,完成一次PDCA循环后,形成一个更成熟的草稿,视情况再判断是否进入生产流程。但无论是生产还是试运行,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便结果分析。
本案例中,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以便更好地进行结果分析,我们严格按照生产规范试制了一批虫草面,并按照原标准草稿展开实验室检验结果对比,详细记录所有环境数据和检验过程中的中间数据,汇总后交到标准编写小组。
·C一把生产/试运行的结果与标准草案的项目、指标一一对应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标准草案的优势和问题,否则,就不可能提高产品标准的水平。
结果分析是一个量化生产/试运行的记录,发现问题和寻找对应解决方案的过程,是实施PDCA循环的重要步骤。结果分析主要任务是验证P过程中制定的标准草稿与实际生产情况的配合程度,因此也应对照生产/试运行的记录,从4M1E的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查找生产/试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然后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案例中,标准编写小组通过查阅各项记录后,发现虫草面生产过程中经历了高温蒸煮和快速烘干的过程,使得虫草素在热加工过程中发生降解,导致其检测结果低于按生产配方计算的理论值。而虫草多糖检测结果由于受面粉中淀粉和糊精水解产生葡萄糖影响,造成检测结果的虚高。编写小组最终确定根据试产结果更改上述两个项目的指标。
·A—就是把成功的经验或不足的教训加以归纳总结,对标准草案予以修订,以巩固成绩、解决存在问题、吸取教训,进入新的PDCA循环。标准的修订很重要,否则,就不可能巩固成果,防止教训的重复产生,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标准修订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步,根据分析得到的结论,对标准的草稿进行修订。如果C的结论是发现的全部问题已经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则经过本步骤的标准草稿就可以提交审查,审查通过后交由决策者决定实施的日期;反之,发现的问题还有未解决的,则应重新启动PDCA循环,而本次循环的A步骤完成的稿称为送修改稿,将成为下一循环的P中标准草稿的基础。
3 结语
PDCA循环是为质量管理而生,但它的发展和应用却能够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文仅就一个案例讲解了PDCA循环的实际应用,管理者可以灵活地应用这一思路解决企业日常管理的许多问题。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在一次次的PDCA循环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造福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瑞丹.创新过程PDCA循环运用初探[J].标准科学,2009
[2] MBAlib(www.mbalib.com)戴明循环
长株潭试点国土规划编制 篇8
我国国土规划的发展和“长株潭规划”的来历
在中国,“国土规划”在不同时期,甚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名称和内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的国土规划中,曾出现国土规划、国土总体规划、国土综合规划、综合国土规划、国土开发整治综合规划等名称。
1984年12月,国家计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搞好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一半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在20多个地区开展了国土规划试点工作。但总体上看,规划内容涉及范围广,重点不突出,即涉及资源开发利用,以牵扯到人口、经济、城镇、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与布布局。但由于规划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84年启动编制的国土规划对摸清国土资源家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没有起到多少规划的指导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因宏观背景和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和突出,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变化更加剧烈,粮食安全、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拉大等影响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现,亟需通过科学的国土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先后批复实施一系列区域性规划,国土资源部也在福建海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河南中原城市群、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实施区等地部署国土规划试点工作。在全国层面上,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联合28个部委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的编制工作。当前,《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正在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2010年9月正式启动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以下简称《纲要》)根据《全国国土规划工作方案》共设置了国土生态安全建设、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国土空间合理组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国土综合整治等9个方面的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48个,在专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形成。
在全面分析国土资源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纲要》提出了规划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从开发引导和分类保护两方面对全国国土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同时结合国土资源分类提出了农村地区、城市化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的国土综合整治。根据全国国土资源分布特点对陆域国土和海域国土进行了分区,不同的区域提出了不同规划发展略。最后从土地政策、矿产资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提出实施的保障措施。
《纲要》立足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围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国土资源、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和改善国土生态环境,统筹提出了国土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并制定了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政策措施,对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国土规划的主要内容
为推进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工作,国家启动了包括“长株潭”城市群在内的多个区域国土规划试点。
因为全国尚未关于国土地规划的统一规程和标准,各试点规划通常针对试点区域的各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编制规划。如“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突出“两型社会”建设,突出“构建两型、绿色低碳、和谐高效、富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主题;而福建海西岸经济区国土规划则突出国际国内广域合作的主题。
试点区域规划主要解决几个核心问题:有效配置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空间开发,统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整治国土空间,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内容则一般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评价;国土规划目标与任务的确定;重点产业带与城市体系的优化与布局;泛区域国土开发合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重要能源、资源保障;国土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
应该说,区域规划与全国规划最大的不同在于:区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面临的不同时间和问题,重点突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划。
国土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国土规划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国土规划编制工作日益重视,2009年国家组织了28个部委编制《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但国土规划体系尚未建立,建立健全的国土规划体系对落实国土规划指导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考虑到国土规划的宏观性和中长期性的特点,国土规划不宜以行政辖区隶属的特点建立体系。而应在国家、省级体系的基础上,以重点区域为重点建立规划体系,重点区域可以是跨省域界线的,也可是省内重点地区编制国土规划,形成国家、省级、重点区域的三类国土规划价框架体系。
其次,需要理顺国土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划的关系,在国土规划的定位上应当加强研究,其应当与主体规划区规划一样,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的层面,而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部门规划均应依其为依据进行编制,全面提高国土规划的战略意义和落实宏观规划作用。
此外,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为各类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国土规划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我国编制各类国土规划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除规划理论和内容上自身不足外,规划实施手段的也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包括《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在内的各级国土规划要达到规划编制初的目标,应该加强对其法律法规、实施的机制和政策体系的研究。应推进国土规划立法,以确保国土规划的法律地位,深入研究国土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劃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重点研究明确国土规划实施的主体,明确规划实施主体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从行政方面、经济方面广泛吸取国外类似我国国土规划的空间规划实施的经验,研究确保国土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手段,确保我国国土规划能真正得到有效实施。
(作者系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兼土地资源规划部主任,高级工程师)
【企业标准编制规划】推荐阅读:
速溶咖啡企业标准编制说明06-05
行业企业能力标准05-22
企业标准资料管理08-30
企业产品标准论文06-21
办矿企业标准07-17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10-15
企业质量标准化08-06
企业能源标准化08-12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09-12
陕西建工集团企业标准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