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矿企业标准(通用5篇)
办矿企业标准 篇1
山西省煤矿办矿企业标准
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已圆满完成,全省办矿企业大幅减少,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为我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办矿水平,促进主体企业做实做强,实现煤矿企业规范化、制度化、秩序化运行,推动全省煤炭行业走上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促进我省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煤矿办矿企业标准:
一、设立办矿企业等级标准,提高办矿水平
1、按照创新办矿管理模式的思路,以办矿企业的规模、主要负责人专业技术职称及管理大中型煤矿经历年限、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安全培训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及企业所属矿井综采、掘进机械化程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率、现场管理和注册资本(或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等条件设立《山西省办矿企业等级标准》(以下简称“企业等级标准”,见附表1),对办矿企业按特级、甲级、乙级、丙级、丁级五个级别进行管理。
2、对我省境内已有办矿企业(指省煤矿重组整合办已批复的办矿主体企业及在省煤矿重组整合办备案的二级子公司、独立煤矿企业和正华实业集团公司)对照“企业等级标准”进行等级审核评定。对应企业规模档次,企业等级标准规定的条件全部符合的,评定为相应等级。对于评定达不到丁级标准的视为无等级企业。
3、严格新开办煤矿企业的准入条件。新开办煤矿的企业须符合《山西省办矿企业等级标准》的相关条件,主要负责人职称及管理大中型煤矿经历年限、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办矿企业注册资本(或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等条件至少达到丁级企业标准要求,否则企业所属煤矿不得开工建设。
4、对有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企业及新开办和兼并重组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和基本标准的通知》(国能煤炭〔2011〕414号)要求进行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经评估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办矿企业,不得新开办和兼并重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所属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立即停产、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所属煤矿由具备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治能力的办矿企业兼并重组。
二、建立办矿企业年审制度,实施动态管理
5、对全省已有的办矿企业在本标准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进行等级首次审核评定。今后每年第一季度对已有办矿企业实行等级审核评定,审核评定结果在省煤炭信息网等媒体进行公告,在煤炭厅备案。企业所属煤矿全部为建设矿井的,对照《企业等级标准》中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安全培训机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和所属矿井现场管理情况等条件进行等级审核评定。待企业所属煤矿建成投产后,办矿企业及时申报等级审核评定相关材料,省煤炭厅按照《企业等级标准》全部条件进行等级审核评定。
6、鼓励办矿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对经评定连续三年达到高于企业规模对应等级
标准条件的办矿企业,可不受企业规模档次限制,升级为高于企业规模对应的等级,一次只升一个级别,累计最多不超过两个级别。
7、对达不到企业等级标准条件的办矿企业实行降级。在企业等级审核评定时,对照“企业等级标准”每有一项条件不符合,企业等级降低一级,直至无级别。
三、积极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8、对资金、人才、管理、安全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办矿企业在资源配置、新开办和兼并重组煤矿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在对煤炭资源矿业权设置进行初审时,优先支持特级、甲级企业配置接替资源和新建煤炭转型项目所需煤炭资源,支持乙级企业配置矿井接替资源;支持特级、甲级企业在全省范围内新开办和兼并重组各类煤矿,支持乙级企业在全省范围内新开办和兼并重组矿井能力不高于本企业所属煤矿总能力的煤矿。
9、鼓励具有等级资质的企业间采取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办矿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转换经营机
制,提高管理水平。
四、明确职责程序,确保审核评定工作优质高效有序开展
10、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全省办矿企业等级的审核评定工作;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七大煤炭集团公司和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负责组织所属办矿企业等级审核评定申报材料的初审和上报工作。各办矿企业负责本企业等级审核评定材料的申报工作。
11、在企业等级首次或审核评定时,办矿企业填报《全省办矿企业等级审核评定申报(审核)表》。八大煤炭集团公司及其二级子公司等级审核评定申报材料由集团公司本部初审后统一上报省煤炭工业厅,其中: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和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二级子公司等级审核评定申报材料需由公司注册所在市煤炭工业局初审并加注意见;山西正华实业公司申报材料由省监狱管理局初审并加注意见后上报省煤炭工业厅;其他办矿企业申报材料由办矿所在地市煤炭工业局初审并加注意见后统一上报省煤炭工业厅;未在山西省境内注册设立管理煤矿子公司的省外办矿企业,其所属煤矿按独立煤矿企业申报等级审核评定材料。
12、对已有办矿企业经审核评定为无等级企业的,限期一年整改达标。对经过整改下一审核评定仍达不到丁级标准的,取消企业的办矿资格,停止其所属煤矿的生产、建设、经营活动,暂扣其所属煤矿的生产许可证及企业的煤炭经营资格证,所属煤矿由具有权限的办矿企业兼并重组;二级子公司经整改仍达不到丁级标准的,取消其办矿资格,所属煤矿由其母公司(或母公司其他具有相应等级的子公司)控股经营管理。
13、在等级审核评定过程中,办矿企业未在规定时限内申报等级审核评定材料的,按无等级企业对待。有提供虚假材料行为一经查实的、同一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受聘于两个及以上单位的,对企业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企业三年内不得升级。企业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等级审核评定工作中有违反规定和其他违纪行为的,将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任追究。
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煤炭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创新煤矿管理,推动煤矿企业走向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实现集约高效、安全人文、现代文明、生态和谐、科学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办的各类合法煤矿(含露天)适用本标准。
第三条 各级煤炭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本标准履行管理职责。
第二章 资源保护
第四条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对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禁止越层越界开采和乱采滥挖破坏煤炭资源的行为。
第五条 坚持合理开采顺序,不断优化矿井和采区设计,积极推广采煤新工艺、新技术,不得随意采厚丢薄、采易丢难、采肥丢瘦,提高煤矿资源回采率。不同煤质的煤层可进行合理配采;经严格论证并经省级及以上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进行“三下”开采试验;小窑采空区复采;历史上形成的小窑破坏严重区域,不具备井工开采条件的,经省煤炭厅组织论证并报请省政府常务会批准,可以进行露天复采;积极探索应用无煤柱、小煤柱开采、充填开采技术、大倾角煤层和0.7m以下极薄煤层采煤机械化开采技术。
对于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的,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公司所属煤矿要报集团公司总部审批,其他煤矿报所在市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条 加强煤矿资源回采率管理。建立、健全煤矿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工作,制定提高回采率的相关措施,生产煤矿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三章 生产建设
第七条 新建、改扩建矿井要严格按照批准能力进行建设改造,不得批小建大。未经省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通过增能扩建擅自提高矿井生产能力。
第八条 新建井工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最高规模不得高于500万吨/年,高瓦斯矿井最高规模不得高于800万吨/年,瓦斯矿井最高规模不得高于1500万吨/年;露天煤矿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
重组整合矿井应严格按照省煤矿重组整合办批准方案的矿井能力(或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组织建设、生产。
煤矿建设项目投产后5年内不得申请改扩建,要按照批复生产能力均衡组织生产,严禁随意增大矿井生产能力。
第九条 煤矿生产和建设应坚持集约高效原则,大力推广“一矿一井一面”生产模式。产能在90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属于薄、厚煤层配采,高、低硫(灰)煤层配采,开采薄煤层或开采解放层的,原则上可以布置“一井两面”;300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原则上可以布置“一井两面”。
对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井,不论能力大小,要严格按照“一井一面”进行设计和组织建设、生产;高瓦斯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一个采区只能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矿井符合布置“一井两面”条件的,两个工作面须布置在不同采区。
露天煤矿要严格按照“一矿一场(采掘场)一线(工作线)”组织生产。
现有生产矿井井下工作面布置个数超过以上规定要求的,应在本标准发布3年内完成设计优化和改造,在上述时限内仍达不到标准的矿井要重新进行生产能力核定。
第十条 大力提高矿井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建设矿井要坚持科学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验收,所有矿井投产时全部实行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现有生产矿井要加大提升改造矿井技术装备力度,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井下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设备及工艺。推广应用综采、综掘生产工艺,厚煤层推广应用一次采全高工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改造提升。
第十一条 煤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现行的建设程序,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严格审查设计、施工、监理队伍资质,严格落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责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有序推进工程进度,不得随意压减工期,不得盲目赶超进度,也不得故意拖延工期。
露天开采矿井须按规定征用土地或签订土地使用和补偿协议。按照所属市、县政府意见质押土地复垦保证金,不得将矿田切块分包或转包。
第十二条 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新建、改扩建矿井和重组整合建设改造矿井投产时要达到省最低规定等级及以上
安全质量标准,否则不予竣工验收、不予发放煤炭生产许可证;现有生产矿井在本标准下发1年内达到省最低规定等级及以上安全质量标准,达不到的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十三条 生产矿井必须按核定生产能力制定和安排生产计划,做到均衡生产,并严格按照劳动定额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煤矿应当安装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维护、值班和技术人员,保证系统正常联网运行。
第十四条 加强基础技术资料的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煤矿要按规定开展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瓦斯涌出量预测、编制矿井地质报告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完善各类技术资料,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各种图纸和报表。
第四章 安全保障
第十五条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家标准和行
业标准,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依法依规生产建设。
第十六条 煤矿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生产技术、安全、“一通三防”、地质及防治水、机电运输管理、调度及应急救援管理等机构,并按规定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与经济利益挂钩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安全举报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安全操作管理制度、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及认为需要制定的其它制度。
第十七条 煤矿安全生产设施和条件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新建及改扩建矿井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经有关部门审查、验收通过。
第十八条 煤矿要加强现场管理。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技术作业规程》、《工种操作规程》),落实瓦斯、水患等重大灾害防治机构、队伍、资金及安全措施;落实生产过程管理领导责任,严格领导带班下井和下井人员数量核查制度,带班下井领导和当班下井人数要在井口明显位置挂牌公示;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推行“人人都是班组长”的班组管理经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九条 加强煤矿瓦斯防治。煤矿应严格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健全瓦斯防治机构,确立“人人都是通风员”的瓦斯防治理念,建立完善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机制。
煤矿要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系统要与主体企业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联网,确保信息畅通,未实现联网或不能实时上传数据的,要立即停产整顿、限期整改;强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系统建设,凡应建未建瓦斯抽采系统或抽采不达标的矿井,要停产整顿,经验收达到相关标准后方可恢复生产。在建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揭露煤层前及应建地面抽采系统的高瓦斯矿井进入采区施工前,要建成地面瓦斯抽采系统并投入使用;落实煤矿瓦斯区域性防突治理措施。对未落实区域性防突治理措施或区域治理效果不达标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责令停产整顿,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活动。第二十条 煤矿应健全防治水管理机构, 配足管理和技术人员,建立“探测超前、预报准确、防治达效、管理到位”的防治水工作体系,落实防治水责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探后采”防治水原则,采取“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综合探测手段,摸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严格执行“探掘分离”等井下探放水规定,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第二十一条 煤矿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和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及矿压观测工作,推广顶板在线监测系统,掌握基础资料。加强巷道支护管理,合理确定顶板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加强井巷维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井巷维修制度、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露天煤矿要高度重视边坡管理、排土场管理和爆破安全管理工作。加强边坡工程、水文地质勘查、测绘工作,掌握边坡稳定的基础资料。建立岩移永久性观测线(网),定期观测。定期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并制定边坡稳定措施,定期进行排土场安全状况分析并制定排土场排水及安全措施。爆破作业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煤矿要建立完善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未完成六大系统建设的新建、改扩建矿井不予竣工验收;现有生产矿井未按有关规定期限完成六大系统建设的,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矿井应具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一回路或电源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或电源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第二十四条 煤矿要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和维简费用提取使用规定,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第二十五条 煤矿要按规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定救护协议,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储备救援物资,每年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
第二十六条 新开办或兼并重组煤与瓦斯突出或高瓦斯矿井的煤矿须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经评估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已开办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立即停产、限期整改,或由具备
瓦斯防治能力的企业兼并重组。整改期满后经评估仍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煤矿企业,所属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被兼并重组的,地方政府应当予以关闭。
第二十七条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以及采用放顶煤开采工艺的,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专项规定要求。煤矿必须针对自然发火、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隐患,编制开采设计和综合防治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露天煤矿在采空区上方作业(穿孔、爆破、采装)前,应制定安全措施,探明采空区并进行处理后方可作业。
第五章 生态环境
第二十八条 煤矿要认真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提足用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第二十九条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矸石山治理、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矿区绿化和生态综合整治等要纳入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井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煤矿要加快绿色矿区建设,按考核目标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第三十条 新建大中型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选煤厂,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应建立群矿选煤厂,提高原煤洗(选)率;矿井水防治坚持“防、治、用”相结合原则,煤矿应建立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站;配备锅炉脱硫除尘设施;不断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抽采瓦斯的矿井,抽出的瓦斯要按规定予以利用;应建设原煤筒仓或者其它封闭式储煤场,转载落地煤应当采用挡风抑尘网或者其他有效防尘设施,所有污染物排放要达到国家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露天煤矿的剥离工程要分别设置表土排土场和岩石排土场。环境治理工程不得滞后计划治理进度。绿化、恢复植被不得降低原生态等级。煤矿资源枯竭闭坑时,土地复垦工作必须全部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所在地县级政府方可全额退还煤矿质押的土地复垦保证金。煤矿未全部完成复垦任务、或复垦验收不合格的,保证金不予退还。
第三十一条 煤矿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煤矿建设项目要按照规定进行节能评估。
第六章 从业人员
第三十二条 煤矿从业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专业学历和执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煤矿“六长”(矿长及安全、生产、机电、总工程师或技术副矿长、通风区队长),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矿建、采掘、机电、运输、通风、调度(监测)、防治水和地质测量及火工品使用管理等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及其它从业人员,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符合相关准入标准,审核合格后,持《从业人员年检手册》等相关证件方可上岗。
第三十三条 煤矿应当具有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煤炭相关专业学历的管理、技术人员数量不得少于以下最低标准:
煤矿规模达到1000万吨/年及以上的,不少于150人,煤矿规模达到300万吨/年及以上的,不少于120人,煤矿
20万吨/年及以上的,不少于100人,煤矿规模120万吨/年以下的,不少于50人。煤矿管理、技术人员中30%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管理、技术人员数量达不到以上标准要求的限期三年内达标,否则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煤矿“六长”和副总工程师, 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炭主体专业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矿长(经理)还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或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矿建、采掘、机电、运输、通风、调度(监测)、防治水和地质测量及火工品使用管理的部门负责人须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和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达不到以上标准的要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达标,否则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
煤矿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以煤矿为单元按照隶属关系在市级以上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注册, 并在省煤炭厅备案,同一人不得在两个及以上煤矿同时任职。
第三十五条 煤矿应当根据生产实际和安全要求,配备足够的、经依法培训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特种作业工种人员。
2015年底,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及班组长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煤矿特有工种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或经过中等职业(含技校)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初级以上职业技能。
办矿企业标准 篇2
关键词:标准,标准化,现代企业,标准零部件,模块化,生产系统
1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现代企业标准化的重点并不在于企业内部是否要刻意比照标准化组织的方法把企业专有的技术方案都转化为企业标准,而且要解决如何把市场竞争作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着眼点,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有3个重要方面,第一是企业内部要大力推动执行国际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第二是要重视企业内部标准零部件的正确应用、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以及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或服务单元;第三是企业要走出去,紧密跟踪与企业产品有密切关系的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的标准动向,同时大力争取把本企业中对自己有利的专有技术方案推荐到标准化组织制定为国际标准。
本文重点回答现代企业标准化的几个问题,包括企业内部执行国家、国际以及协会层面的标准问题;产品零部件级的标准化,以及产品模块设计和标准化问题;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系统和服务单元问题;企业参加各级标准化组织的问题;企业标准化部门的设置问题等。
2执行国际通行的标准
对于绝大部分现代企业来说,执行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已经不是问题。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 执行国际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文化。
(1)在大学工科基础课中有很多都会把国际通行的标准写进教材。在典型的机械工程学教材和电工学教材中都能够找到ISO、IEC标准的有关内容。工科毕业生进入到企业之后自然会认为执行国际通行的标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2)如果企业不执行国际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 那么就无法融入产业,无法和其他企业交流。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也会因此在技术部门里坚持采用国际通行的产业基础标准。当前市面上流行的产品设计、工艺规划、产品数据管理等企业软件都会把国际通行的工业标准纳入到软件当中。软件供应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们肯定会被市场淘汰。
然而即便如此,对于现代企业的技术部门和标准化部门来说,都应该把执行国际通行的标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国际通行的标准已经把工业化过程中成熟技术解决方案固化在其中,让后来者只要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就可以轻松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把眼光放在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工业标准化发展到今日,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再创新。
当然,任何一个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如果它没有被政府的法规所引用,那么都是自愿性的。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都有权自主决定是否采用某一项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一旦企业决定采用某一项标准,那么在企业内部就会被强制执行。或者说,企业就会把一项自愿性的标准转化为企业内部强制执行的技术指令1。
关于企业需要实施的某些重要的国际标准,如ISO 9000、ISO 14000等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赘述。
3标准零部件和产品模块化
工业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出很多标准化和系列化的零件标准,例如:机械行业大量使用的螺钉、螺母等各种紧固件标准,电工行业大量使用的电阻、电容等标准,以供企业在产品设计中使用。在市场中也有很多非常成熟的企业负责供应高质量的标准零件。在传统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一般都会把机械设计手册或电工设计手册放在手边,随时查阅并选取其中的标准件应用到新产品设计当中。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任由设计人员随意选用也是错误的。这可能给企业采购和库存造成很大困难,造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正确的方法是,企业要用国际标准ISO 3《优先数方法》,以及ISO 17《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应用指南》、ISO 497《优先数和优先数化整值系列的选用指南》作为基本原则,根据企业产品族的需求把企业产品设计所允许采用的标准零部件数量减少到最少,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企业采购和库存以及装配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现代企业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允许设计人员选用的标准零部件建立成数据库,以方便设计人员查询并选用。
产品的标准化模块设计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方法学,也是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标准化方法之一。如果企业的产品模块设计得当,就可以很容易通过不同模块组合形成能够满足适用于不同用户需求的系列化产品。李春田认为,模块化是现代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其特征包括:现代模块化对象是更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模块)通常也是一个复杂系统;模块自身的复杂化是与信息技术共同进化发展的;模块化的整体系统是通过设计规则事先规划好的;(模块化是)自下而上的系统改进和整体创新;模块化系统是创造选择价值的系统;(模块化包括)开放式接口和决策分散化等。产品的模块化对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成为形成产业集群的催化剂(李春田,2008)。
软件工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软件模块化设计、接口设计方法,同样实现了复杂系统的快速实现和产品迭代。例如:安卓操作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智能手机。
一个现代企业产品模块化的案例:Intel公司在1991年开始研发并推动电脑行业采用PCI总线结构,从而确立了电脑的体系结构,让Intel公司能够一跃成为电脑行业的平台领导者。PCI2总线也成为了电脑所有功能模块的标准接口。换句话说,它可以让电脑的所有功能模块都能够通过PCI总线链接起来,也包括Intel公司自己生产的CPU等芯片。Intel公司的明智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通过PCI总线的创新进行垄断,而是把它拥有的专利全部贡献出来,让所有模块提供商的产品都能够免费与PCI总线相连接。Intel公司的创新极大推动了电脑产业的蓬勃发展,其结果也让Intel公司的芯片销售获得了极大利润 (Gawer, 2002)。
4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或服务单元
现代企业有一种趋势,就是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机构单元,如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标准化的服务和销售单元等。这样做能够让企业大大提高效率和产能,快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企业扩张的时候, 或者在布局企业生态系统的时候,能够轻而易举地复制出这种机构单元,达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快速占领市场的效果。
4.1标准化的生产系统
工业革命之后,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流水装配线一直引领制造企业的标准化,带动了工业的规模化和高效率。在上个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生产方式的出现被视为美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其流水线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标准化的生产线极为容易复制,也能够加速企业的规模化扩张。但是,由于工人操作的标准化和简单化,使得工人无法具有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再加上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想方设法让生产流程不断提速,工人和雇主的矛盾最终是不可避免的。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方式崭露头角,描述标准化的丰田生产系统(TPS3)读物于1978年开始出版。到1985年已经是第35次印刷,跻身于日本畅销书行列。丰田生产系统成为了事实上的企业标准, 该读物也成为了丰田生产系统的标准范本。丰田生产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上个世纪80年代丰田生产系统在国外建立分厂和合资企业中的发展,90年代丰田生产系统在日本国内建立的工厂中的发展,以及丰田生产系统在合资伙伴通用汽车公司建立的工厂中的发展(Clarke , 2002)。
丰田生产系统在福特生产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增加了日本人的创新。通过丰田生产系统改进成本、数量、质量以及对于人性的尊重,一方面在工作过程中让工人能够有某种程度的自动调节、介入和参与的互补性,另一方面基于复杂的社会融合和社会控制系统的互补性。丰田生产系统内部的标准被认为是不固定的,而是处于持续的改进过程中。标准的这种动态性质称为持续改进过程的基础,通过鼓励工人持续完善和改进标准而进行持续学习。因此,标准化、学习和持续改进过程(CIP4)是丰田生产系统的核心。丰田生产系统标准化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操作的标准化(标准操作程序和标准操作表)和“看板系统5”促进的生产流程的标准化(Clarke, 2002)。
Constanze A. Clarke认为,“当今汽车工业引入标准化的生产系统明显展现的趋势,是各家汽车公司纷纷基于丰田生产系统打造自己的生产系统。到目前为止,丰田生产系统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参考模型。……被模式化了的丰田生产系统,实际上已经被认为是最佳方法,今天已经成为西方汽车制造商们建立标准化生产系统的参考模式(Clarke,2002)”。在上个世纪末,奔驰公司就开始研发梅赛德斯—奔驰生产系统(MPS),奥迪公司则研发了奥迪生产系统,而沃尔沃公司研发了乌德瓦拉思想型生产系统。笔者在参观西门子公司在上海的一家家用电器子公司的时候,发现这家公司的生产线上就应用了起源于丰田制造系统的看板管理系统。
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普遍出现了产品设计和组织生产相脱离的现象。例如:苹果公司把具有高度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产品设计保留在美国的本土公司,而对于组织产品的生产则要寻找像富士康这样的公司进行代工。富士康公司在中国大陆显示出快速建立工厂,快速培训工人、快速产出产品,以及产能的快速扩张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标准化可复制生产线的基础上,加之中国农村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同样可以让企业能够赚取可观的利润。
建立可复制的企业标准化生产系统,首先要对该系统进行详细的标准化描述,包括总的系统框架,各个分系统的功能和要素,生产流程,物流和信息流,各个岗位的操作,分系统之间以及功能和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发挥工人的能动性,做到持续性改等等。企业标准化的生产系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完善的。其次要提出对系统运行是否符合标准的评价方法,确保评价过程能够查明真实情况,发现系统运行当中与标准的差距,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且还要发现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等。
标准化的生产系统也是一种工业社会系统,因为它必须依靠操作系统的工人在其中协调一致的工作才能够发挥作用。这种系统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确保能够激发工人的责任心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每一个人都能够促进系统持续改进都是极为重要的。
4.2标准化的服务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今日,服务行业也可以发展出跨国型的巨无霸企业,所依靠的是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服务单元。例如:麦当劳的各个分店就是这种标准化服务单元。从公司的LOGO、店铺的门面和装修风格、生产食品的设备、食品饮品分类、口味和价格、店员的服务等等,都是标准化的。当你走进无论是全球任何一个麦当劳店,所吃到的东西和得到的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本土化的食品除外)。
沃尔玛零售业公司在最初成长壮大的过程中, 为了避开其他强势的零售业公司的竞争,首先在相对偏远地区布局“标准化的超市”,逐渐形成自己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 标准化的超市也能够有快速培养顾客消费习惯的效果。当沃尔玛的发展具有相当优势的时候再进军城市,最终打败了对手。本案例显示出,标准化可复制的超市是沃尔玛公司能够快速进行扩张,建立牢固的商业生态系统的一项有效手段(Moore , 1996)。
5参加各级标准化活动
现代标准化组织,特别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EC、ITU以及一些协会或联盟性质的标准化组织已经成为协调企业技术的平台和竞争的场所。任何一个标准化组织都希望一个标准的制定都是经过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并且得到协调一致的结果。
产业链中有很多技术需要协调,如零部件之间、 部件整机之间的机械、电器接口和通信接口,电器零件的尺寸、外接引脚排列和电器特性及接口,软件的数据格式和接口、通信接口等等。由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中各个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提交到标准化组织的提案也花样翻新, 而且很多都是传统标准化领域所始料不及的。
另一方面,在标准化组织中任何一个参加制定标准的企业都会认真考虑该标准与自己企业切身利益的关系。一个产品的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都不是唯一解。在没有制定标准之前,不同的企业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能是不同的。如果某个企业已在产品中使用的技术方案没有被一个为解决相同技术问题的标准草案所采纳,这个企业肯定会极力反对该草案。这是因为,当这个标准草案将来成为了正式标准并在工业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时候,该企业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原来的技术投入就会付诸东流。
标准化组织中建立的机制在本质上是技术民主, 所以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中总会看到人们都在争先恐后发表见解,而且经常会出现互相争吵的情况。每个成员都要为自己代表的公司争取最大利益。 利益相关方在面对技术分歧的时候都不会礼貌相待。在会议休息期间也经常会有成员在私下里利用政治手腕互相拉票。欧洲国家之间在标准化会议之前总会进行协调,争取投票立场的一致。而美国就希望在亚洲国家之间互相支持,联合对抗欧洲国家。 利益相对一致的成员经常利用吃饭小聚的机会互相交流,既增进感情,还可能会讨论敏感的投票问题。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可能会积极参与到各个国家标准化组织中,并且极力争取代表该国参加与之利益相关的标准会议。结果就会出现在一个国际标准化会议中,各个国家派出的参会代表竟然其中若干人都来自同一个跨国企业,从而形成该企业在投票的时候能够占有相对较大权重。
面对市场中的各类标准化组织,企业如何跟踪和参与则需要很好斟酌。例如:与华为公司自身业务有关的标准化组织就有100多家,其中包括国际组织ITU,欧盟标准化组织ETSI,也有美国协会组织IEEE,以及联盟组织IETF、3GPP、W3C,等等。华为的策略是,把这些标准化组织与企业自身业务的技术相关性分为三类。对于第一类标准化组织,华为公司仅仅作为试探性参与的组织,能够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就够了,例如:W3C、OASIS就属于这类组织。这类组织的标准化领域相对较窄,也不涉及企业的利益问题。企业只要及时了解情况,执行他们制定的标准就好。对于第二类标准化组织则是要阶段性重点参与,如Open IPTV Forum、MPEG-ORG等组织就属于这一类。这类组织的标准化领域相对较宽,它制定的标准中有一部分与华为的业务利益相关。所以只有当其制定的标准对于华为公司来说非常重要的时候才重点参与。 不仅仅要参加会议,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把华为的专有技术提交到标准化组织,争取制定为该组织的标准。第三类标准化组织是华为公司需要长期重点参与的组织。这类组织的业务范围相对更宽,而且所制定的标准大都与华为公司的业务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华为公司不但要把自己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方案作为提案争取制定为国际标准,还要争取承担组织的领导职务,让自己的企业在其中能够占有更大的权重。例如ITU、IEEE、ETSI、ITEF、 3GPP等组织属于这一类6。
西门子标准部退休官员歌特勒认为(Guertler,2011),在一个产业当中,企业中的老大一般不会关注标准化,因为它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优势,所以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技术再与标准扯上关系。而在市场中的弱势企业就会促成他们联合起来,在标准化组织中用制定技术标准的方式与老大竞争。一个有名的案例是(Wang, P., 2014),微软公司在市场中的强大造成它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注意标准化,其桌面办公软件数据格式成为了行业中的事实标准。而美国Sun Microsystem、IBM、Google等多家软件公司为了与之竞争,提出了开放标准的概念,并且成功制定了与微软的办公软件数据格式竞争的国际标准ISO/IEC 26300。其实微软公司在开始的时候对此也是不屑一顾。但是,当很多国家的政府宣布了要把“符合ISO标准”作为政府采购软件产品的一个重要条件之后,微软公司才感受到了极大压力。它绝对不能忽视政府强大的采购能力。 如果它再置之不理的话其老大地位都可能受到影响。从此,微软公司改变了态度,积极推动把它的办公软件数据格式方案推荐到ISO/IEC JTC 1,最终制定成为了国际标准ISO/IEC 29500。
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如何参与外部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需要有自己的战略,要分析哪些标准化组织与自己企业的业务利益相关。对这些标准化组织要进行分类,确定哪些标准化组织是仅仅需要跟踪的,哪些是需要重点参与的。要学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为自己企业争取权益。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标准化战略布局,积极争取把确实对自己有利的技术方案提交到标准化组织中制定为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积极争取重要组织的领导位置,如技术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职位,工作组的组长,以及标准主笔人等职位。
企业要培养企业的标准化专门人才,要学会在标准化组织中进行周旋的技巧。企业派出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人应该是既懂技术,又善于交际, 还能为企业争取利益的专才。如果经常换人,人家都不认识你,不同的人提出的想法也不一致,会议上的其他人也就不会理睬你。
6企业标准化部门
现代企业的标准化部门可以是一个专门的部门,也可以与专利部门或政府关系部门合并在一起。 企业的标准化部门应该首先是一个标准化的情报部门,其职责主要是密切注意有关标准化组织的动向,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类标准化会议。这个部门要把企业外部有关的标准化信息及时准确反馈到企业内部的领导部门和有关的技术部门,为企业的标准化战略布局以及针对外部标准化重要动向企业如何做出反应提出建议方案,并且还可能负责为企业的技术部门采购各类必需的外部标准。
企业直接参与外部组织制定具体标准的人一般都不会指派标准化部门的人,而是让技术部门的工程师参加。这是因为技术部门的人对于企业自身的具体技术有深入的了解,他们对于外部组织正在制定标准的技术细节是否与自己企业的利益有冲突也会了如指掌。指派这样的人有利于在参与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为企业争取利益。企业标准部门的人可能对具体的技术不会深入研究,但是他们所在的位置能够掌握技术发展的总体情况,掌握企业自身的总体技术现状和标准化战略布局,所以他们更适合在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中争取承担其中的领导职务。
7结论
本文对现代企业标准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
(1)现代企业开展标准化要首先严格执行在产业中通行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以及协会标准等; 企业要尽可能地减少标准化零部件的使用以提高企业效率,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已经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企业标准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2)现代企业标准化有一种趋势,就是建立一种标准化可复制的机构单元,如标准化的生产系统, 标准化的服务和销售单元等。这样企业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快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企业扩张的时候,或者在布局企业生态系统的时候,能够轻而易举地复制出这种机构单元,达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快速占领市场的效果。
(3)企业应积极参加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 包括国家、国际、专业协会等各个层面的标准化活动。一个现代企业参与外部组织的标准化活动需要有自己的战略布局,要分析哪些标准化组织与自己企业的业务利益相关。对这些标准化组织要进行分类,确定哪些标准化组织仅仅是需要跟踪的, 哪些是需要重点参与的。
(4)要学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为自己企业争取权益,积极争取把对自己有利的专有技术方案提交到标准化组织中制定为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积极争取重要组织的领导位置。要特别注重培养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模块化研究[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82.
[2]Clarke,Constanze A.,Forms and Functions of Standardization in Production System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The Case Study of Mercedes-Benz,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Doktor der Politikwissenschaften”(Dr.rer.pol)at the Freie Universitaet,Berlin,November 2002.http://www.diss.fu-berlin.de/diss/servlets/MCRFileN odeS ervlet/FUDISS_derivate_000000001108/?hosts,访问时间2014-01-19.
[3]Gawer,A.,Cusumano,M.,Platform Leadership:How Intel,Microsoft and Cisco Drive Industry Innova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2002,26-30.
[4]Guertler,G.,Standardization—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Austrian Standards Publishing,2011,1st Edition,19.
[5]Moore,James F.,The Death of Competition:Leadership&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New York,Harper Colins Publisher,Inc.,1996.
[6]Vries,J.de Henk,Standardization,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155-157.
办矿企业标准 篇3
9月29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规范》《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等7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国家标准,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据介绍,企业信用建设相关标准包括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规范、企业信用评估报告编制指南、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指标、企业质量信用报告编写指南、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规定了企业诚信管理的原则和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从策划、支持过程、管理实现、检查与分析和持续改进几个方面,阐述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从构建、实施、运行到审核的实现方法,是企业诚信制度建设的基础。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相关标准则规定了开展企业信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指标构成,为企业信用评价和改进自身的诚信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遵循,适用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针对企业信用进行的评价活动,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规范主要应用于企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与客户信用档案,实现不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指标从价值观、竞争力、社会责任3个维度建立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指标,将有效监督职业经理人履行个人职业信用,践行个人职业承诺,为职业经理人提高其信用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监督。
企业信用系列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健全信用监管体制,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全面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作用。
ITSS:中国标准,企业主导 篇4
组织参与ITSS关键工作的企业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沙龙,就推进ITSS和其他相关话题深入交流,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支持ITSS工作的一贯思路——把企业请到前台,由企业来主导ITSS工作。正如陈伟司长常常说的:“在ITSS系列工作中,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史惠康副处长、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简称中电标协ITSS分会)执行会长、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一兵、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颜琰处长、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李祥林高级副总裁、广州市金禧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秦湘军董事长、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王卒总经理、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朱烨东董事长、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中阳副总裁、上海北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王俊董事长、武汉烽火信息集成技术有限公司印钊常务副总经理、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赵国祥主任、中电标协ITSS分会李东梅副秘书长和马洪杰副秘书长、本刊熊伟副总编辑等出席了沙龙。沙龙由ITSS分会副秘书长、北京神州数码锐行快捷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洪杰主持。
企业的主导性也体现在中电标协ITSS分会的组织结构上。分会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标准研制,一是应用推广。标准研制由基础标准专业组、咨询设计专业组、运行维护标准专业组、集成实施专业组、服务外包专业组、服务管控专业组、云计算服务专业组等工作组构成。应用推广由IT服务成熟度组、IT服务TAG组、IT服务方法论组、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组等工作组构成。这些工作组的成员绝大部分是企业。
本次ITSS企业家沙龙主要讨论了如下话题:为什么举办ITSS企业家沙龙;如何办好ITSS企业家沙龙;沙龙对参与企业有何价值;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广ITSS。
为什么举办ITSS企业家沙龙
软件服务业司本着主要由企业家推动的思路开展标准化工作。这个思路体现在机构设置上,一方面是由参与标准制定和推广的企业组成各种工作组,一方面是邀请企业家进入中电标协ITSS分会的执行委员会。但目前执委会的成员超过了30人,难以经常召集起来开会,这就需要一种非正式的替代机制,因此考虑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ITSS企业家沙龙。
企业家沙龙和执委会不矛盾。沙龙讨论的话题,如果需要执委会投票,可以由秘书处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执委会成员,做了必要的信息沟通工作之后,召集执委会投票。
另一个考虑是为了更好地把I T S S市场化,希望通过沙龙的形式,请企业家更多参与。沙龙还邀请一家支撑媒体,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中国信息化》杂志(即本刊),也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把ITSS推向市场的方法。
如何办好ITSS企业家沙龙
与会者认为,首先,要为沙龙设立合适的目标。沙龙是为了促进ITSS的研究和推广而组织的,沙龙的话题也应在这两个方向展开。ITSS的市场化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比如把ITSS纳入政府采购的标准体系。沙龙可以就这些关键的话题进行讨论,找到办法。
其次,沙龙可以成为ITSS分会向业界发出声音的平台。为了扩大ITSS的影响力,沙龙要经常保持活跃,深度结合杂志,并有自己的网站。
再次,沙龙应该对参与的企业家有价值,这样可以保持参与者的热情,不至于出现企业派出的出席者层级越来越低的情况。因为有价值,参与其中的企业家也会主动召集沙龙,轮流坐东。
沙龙对参与企业有何价值
成功推广ITSS有助于中国IT服务企业提升竞争力,参与沙龙的企业家都是业界主要企业的领导者,竞争力提升效应会更加显著。
政府有关机构的领导也会参与沙龙活动,这就为企业家带来另一种机会,即得到更多的来自政府的认可。
由于沙龙工作结合了多种媒体方法,参加沙龙的企业还会获得大量的曝光机会,用于自身理念和产品服务的推广。
在沙龙平台上面对面的交流,还会为企业家之间分享信息、彼此合作带来方便。
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广ITSS
政府层面,有关部门的扶植非常关键。扶植至少有两种有效途径,一是用ITSS设立准入门槛,某些政府采购要求供应商通过ITSS认证;二是激励企业提高自身水平,满足标准要求,直接给通过ITSS的企业现金奖励。
市场层面,要让ITSS切实有效。在IT服务的用户企业中树立一种口碑,通过了ITSS认证的IT服务供应商的能力强、服务质量好。口碑建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把ITSS的口碑放大,以便获得更多企业的认可,无论用户企业还是IT服务供应商。
6月12日·北京ITSS专家评审会
6月1 2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5次《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符合性评估专家评审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陈伟司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来自地方主管部门、用户单位、承担ITSS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等单位的10名评审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部分地方评估机构代表列席会议。专家认真听取了18家参评企业的陈述和答辩,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询问和讨论,最终14家企业获得评审通过。
5月28日·长沙ITSS宣贯会
5月28日,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关于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应用推广工作的安排,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长沙市组织召开了ITSS宣贯培训会。
宣贯培训会由湖南省经信委杨宪法副巡视员主持,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以下称ITSS分会)会长林宁,湖南省经信委陈松岭副主任,ITSS分会执行会长、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一兵到会并讲话。
湖南省170多家系统集成企业和省直机关、14个州市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260多名代表参加了ITSS的学习。
链接●什么是ITSS
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简称中电标协ITSS分会)工作组研制的一套IT服务领域的标准库和一套提供IT服务的方法论。
ITSS标准体系是我国IT服务行业最佳实践的总结和提升,也是我国从事IT服务研发、供应、推广和应用等各类组织自主创新成果的固化。
ITSS充分借鉴了质量管理原理和过程改进方法的精髓,规定了IT服务的组成要素和生命周期,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如图所示。
组成要素 : I T服务由人员(People)、流程(Process)、技术(Technology)和资源(Resource)组成,简称PPTR。
生命周期:IT服务生命周期由规划设计(Planning & Design)、部署实施(Implementing)、服务运营(Operation)、持续改进(Improvement)和监督管理(Supervision)5个阶段组成,简称PIOIS。
沙龙观点精要
史惠康:
▲我们正在做“上位法”的工作,和国标委协商ITSS的行动计划。
▲正在和财政部协商,把ITSS加入政府采购的要求清单里,但要符合WTO的协议条文。
▲需要加速咨询和设计标准的制定。
周一兵:
▲要建立ITSS的认证体系,对组织和个人的体系都要有。
▲必须打通企业管理和技术知识产权的市场化道路。
▲可以引导用户加入分会,支持国产化替代过程中的用户。
李祥林:
▲政府组织我们先把环境搞好,是对的。
▲ITSS的声势大了,下一个问题就是生意在哪里。生意是企业都关心的。
▲沙龙的成员,乃至协会的成员,常常交流,就有可能促成合作。
朱烨东:
▲企业关心政府的扶持措施,前补贴后补贴形式都可以,补贴多少不重要,但有没有补贴是性质问题。
▲沙龙刊物可以包括来自政府的、协会的、企业的、资本的、第三方的信息,很丰富。
谢中阳:
▲国外公司的标准不见得适应客户的服务需求,我们可以弄得比他们“接地气”。
▲要用好媒体平台,找到推ITSS的商业模式。
王卒:
▲ITSS的时机很好,一是政府转型,组织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一是中美在信息安全方面正值冲突。
▲ITSS有助于提高IT运维服务的地位。
▲要有顶层设计,把各个参与角色的作用设计好。
印钊:
▲协会和标准的意义,都是要促进企业能力的提升。
▲要让参与的企业有好的体验,有投入,有产出。
赵国祥:
▲ITSS和其他标准的玩法不同,是行业做的,是有用的。
▲为了推广ITSS,要通过媒体持续总结标准的积极作用,数字说话,把积极作用“显性化”。
▲解决分会内企业参与度的问题,也要持续总结参与分会的回报,把回报“显性化”。
秦湘军:
▲小企业重视在协会平台上快速成长的机会,包括专业度、管理能力、资本三方面的成长。
浅析航空企业标准复审工作 篇5
为更好地适应我院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发展需要, 更好地发挥标准在产品设计、试验、生产中的作用, 2010年, 我院标准化部门对需要复审的232项技术标准组织了清理、复审, 为后续标准制修订工作及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中, 笔者结合复审工作的体会, 探讨如何开展好企业标准复审工作。
1 企业标准复审的原则
1.1 周期性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标准应定期复审, 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当有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后, 应及时复审, 并确定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因此我院明确企业标准的复审周期为三年。
1.2 有效性
企业标准复审的主要目的是确认企业标准的有效性。随着技术进步, 企业标准内容不可避免的要不断更新, 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废除技术内容陈旧, 落后于技术发展现状, 无使用价值的企业标准,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纳入标准中, 才能保持企业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1.3 协调性
同一技术内容, 原则上在不同企业标准中应避免出现交叉、重复。因交叉、重复使其在不同企业标准中的规定不一致, 产生矛盾、冲突, 应予统一。
1.4 准确性
企业标准中有关技术内容的界定和表述不确切, 执行过程中容易引起歧义的, 应予明确。
2 企业标准复审的流程
2.1 建立复审工作机构
开展企业标准复审工作首先要成立或明确复审工作机构。企业标准复审工作涉及部门多, 协调任务繁重, 要求仔细准确没有牵头部门工作很难开展下去。标准化处作为我院标准化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复审工作由其牵头组织进行, 各相关部门配合。
2.2 制定企业标准复审方案
复审工作机构建立后, 标准化部门制定了标准复审方案, 对整个复审工作统筹规划。初步按照周期性原则, 对企业标准体系中标龄满三年的列出复审清单, 共计232项。
2.3 征求复审意见
征求复审意见是最重要的环节, 复审意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标准的有效性、协调性、准确性。企业标准复审要收集可靠的意见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 要搜集科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数据和资料, 为标准复审提供大量真实、可靠信息。其次要收集与企业标准相关的各种国内、外同行业的情况资料, 把握发展趋势。第三, 要注意收集同类标准的国家、行业和国际标准等的有关信息, 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我院标准化部门下发了企业标准复审通知, 列出待审标准项目清单, 明确标准复审涉及到的单位和责任人, 提供企业标准复审建议表, 要求相关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对每一项标准对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进行重新审核, 给出明确的理由和结论。
2.4 作出复审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十三条规定, 复审应做到“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试行) 》的规定, 标准的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修改、修订或废止。因此我院标准化处针对每一项复审标准, 在经过专业人员对其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科学分析和讨论后, 分别给予以下几种结论。
(1) 确认有效。
在标准复审中, 对技术内容和管理水平仍能适应当前技术发展、生产需要的企业标准, 且标准的内容和文字不作任何修改, 确认其继续有效。我院对此类标准, 不做标记, 在企业标准体系中仍按原顺序号及年代号列出。
(2) 修改。
在标准复审中, 对技术内容不够完善或须对标准的部分条款, 图、表等作少量修改或补充的标准, 则下发“标准修改通知单”, 对原标准进行修改。
(3) 修订。
经过标准复审, 若确认总体内容有多处不适用之处、必须对其作较大修改才能适应当前科研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就要进行修订。这时需要将标准修订项目列入标准制定、修订计划, 按照标准的制定程序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 其编号不变, 仅把年代号改为新修订时的年号。
(4) 废止。
经过标准复审, 认为对现今生产及管理已无指导意义, 或者已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所代替的企业标准予以废止。
经各单位、有关专家认真审查标准内容, 我院标准化部门共收回有效复审建议表358张。标准化处对复审建议表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审查, 尤其对不同建议意见的标准进行了重点审查, 并与标准起草人共同分析、讨论、协调、审议, 给出了初步复审结论。
2.5 复审结果公示
复审结论明确之后, 应对复审结果进行公示, 防止出现纰漏, 确保复审结果的正确性、客观性和严肃性。我院标准化部门以标准化通知的形式发布了公示通知, 将标准按有效标准 (含修改) 、修订标准、废止标准分别列出清单, 结果一目了然。通知中明确公示期为10天, 还提供了复审结果异议表, 作为最终裁决的依据。
2.6 发布复审结果公告, 编写复审工作总结
复审结果公示后, 我院标准化部门发布了“关于公布院技术标准复审结果的通知”, 将最终结果敲定。此外还编写了企业标准复审工作总结, 对复审工作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我院继续有效的标准占大多数, 也侧面说明企业标准编制的质量较高。企业标准的复审结果为下一步开展有关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了依据。
3 企业标准复审工作建议
3.1 提高对复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保证标准的时效性和先进性是确保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顺利进行的一项基本要求。开展标准复审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更有利于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使产品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3.2 复审制度化
【办矿企业标准】推荐阅读:
行业企业能力标准05-22
企业标准资料管理08-30
企业产品标准论文06-21
企业标准编制规划08-19
企业产品标准的管理10-15
企业质量标准化08-06
企业能源标准化08-12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09-12
陕西建工集团企业标准07-18
三级建筑企业资质标准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