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共11篇)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1
表内除法
(二)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表内除法
(一)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认识了除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表内除法
(二)在计算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解决问题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1、除法计算练习:准确、快速
在学习表内除法
(一)时,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各部分名称以及计算都比较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学习表内除法
(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不需过多的学习除法计算,重点放在理解主题图图意上,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找到计算方法。在计算上,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可高一些:看到除法版式,马上想到乘法口诀,报出商。再根据口诀想想还能不能有其它的除法算式。工练习时,可大多采用师生口答的形式:老师说一句乘法口诀,学生快速说出除法算式;老师说一个除法算式,学生立即说出乘法口诀,报出商,并列出另一个除法算式等。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口述。对反应比较慢的同学,可先用2-6的乘法口诀引导练习,再用7-9的乘法口诀练习。经过多种形式、多次重复练习,学生基本的除法计算能力都能熟练掌握。
2、混合计算练习:审题、分步、仔细计算
学生对乘除、加减同级的两步计算,没有困难。但对加减乘除混合两步计算接触不多,在这类题目的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与计算习惯的培养。先练习同级计算,明确计算方法与计算顺序。后进行混合计算练习:乘除优先,加减紧跟。一定要进行练习的强化,充分利用题,先审题,说出运算顺序(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后计算。最后再进行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包括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
3、解决问题:创情境、观主题图,重表述、说思路,最后列式:分步-综合
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主题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从“观察主题图,看事情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从条件中明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学生充分观察,说明条件,学生的表述要准确,一定要学生自己说:说条件、提问题。再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分成两步。分步计算掌握后再尝试练习将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多说精练,重交流与反馈。
浅谈表内除法的教学探索 篇2
【关键词】表内除法 动手操作 学以致用
新课标对表内除法的要求:改进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教学的一致性,加强除法的探索性,明白平均分的含义,会根据表内乘法口诀进行求商,能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认清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引导学生由此及彼
在教表内除法时,教师要以乘法为教学跳板,用九九口诀作为表内乘除法运算的主体结构,进行教学。一道口诀即可以解决乘法问题,也可以解决除法问题,用“乘”来促“除”,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加强学生的理解,符合小学生由此及彼的认知特点。把乘除结合起来教学,能够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乘法时,就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为下一步除法做准备。比如:3x7=21中,当学生对此很熟练,教师就可以随意遮住一个乘数,让学生回答。遮住3,就是几乘以7等于21,或3乘以几等于21。在教学除法时,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加以利用,有助于调动了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鼓励动手操作,体会生活中进行运算的乐趣
新的教学大纲鼓励学生要多动手,自主探索,在实践中提高数学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激起学习的兴趣,发现规律,在脑海中形成准确的数学模式,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表内除法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的去探讨除法的规律、法则,操作直观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实现除法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1. 操作要普遍性。动手操作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体现其公平性原则。学生们进行操作、体验操作、感悟操作,对于平均分、除法、倍数就有了初步的理解。比如:把6进行平均分,学生们可以用6个三角形、6个积木、6个五角星、正方形、糖果、饼干等等教具进行不同的平均分,有的学生分错了,教师正好适时地讲解,什么是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达到全体学生都理解的标准。在操作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把每一种分法都反复操作,鼓励学生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并适时地表扬,把学生的潜能激发起来,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化抽象为直观。小学生年龄小,身心不成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不能理解,教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把难懂的除法问题,变成简单的操作,能帮助学生对数学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在“倍的认识”中,谁是谁的几倍,学生初次接触很难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教具,第一排摆4个星星,第二排摆12个星星,鼓励学生说出第二排里有几个4,这就是第一排的几倍,让学生感悟出,12里面有3个4,那么12就是4的3倍,多次反复、用不同教具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建立倍数的初步概念,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浅显的展示出来。
3. 彰显学生个性。操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操作模式,不拘一格,彰显个性。
三、分阶段练习除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循序渐进的。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学生学习除法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 我们把学生表内乘除法能力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能正确地用口诀进行运算,能按照运算方法一步一步清晰地进行思考。每做一道题都要顺着口诀探寻,比如36÷9=4时,学生经常是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的推断,才能找出答案。做题速度比较慢。在这个阶段,学生练习时做题不要过多,做题速度不要求很快,要保证练习的准确度。教师在引导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白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务必使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
第二个阶段是对口诀比较熟练,不再都从“一”开始,想口诀的时间短了,速度稍有提高,比如72÷9=8,学生可能从七九六十三想起,或者倒着来九九八十一,当学生进入这一阶段时,应适当增加习题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并针对错误频率 高的算式进行重点练习。多采用如听算、口算、笔算等形式,还可以 让每个学生仿照乘法表自制除法表,尽可能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建立起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的联系。此阶段对那些速度缓慢的要找出原因,加强练习,争取赶上其他的同学。
第三个阶段是能熟练的作出判断,不用刻意地去背口诀,当一个运算题读完,潜意识里口诀就出来了,能马上说出得数,达到非常熟练的的程度。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从有意到无意,口诀已经运用的出神入化,做题速度也非常的快,此时运算的形式、练习量、练习次数、练习时间都要尽心设计,每天都要练习一定时间,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采用分布练 习法,先是隔日练习,再是隔周练习等等,直至学习多位数乘除法。这样遗忘可以减少,已形成的运算能力也 得到了巩固。
总之,在对表内除法进行初步学习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通过已有的乘法知识来感知除法,并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中领悟除法的意义、规则,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目的分阶段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人人都能熟练运用。教学方法要多样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把表内除法和实际生活运用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能再熟悉的环境中温故除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中民.“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建议[J].辽宁教育,2013(Z2).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3
(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张家湾中心小学
颜慧
在本次连片研修活动中,我上了《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的内容。我是这样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复习了6-9的乘法口诀以及6-9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回忆了前面的6-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题的计算方法。因为学生都会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欲望。
二、创造性的引入例题,引出新的问题
1、从本班学生李冬冬要拿自己的零花钱买玩具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因为学生都有零花钱而且都喜欢玩具。从而出示例题。
2、在解决问题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种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预设:一个地球一8元,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元?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平均分)自然应该用除法解决。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让学生继续下面的问题自行解决并说出这样计算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自行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自行解答。
三、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没有板书,也没有口头阐述本课要上的新课内容是什么。总结全课时也比较草率简单。一节课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本节课要上的新内容是什么。
2、在阐述用除法计算的原因时废话较多,反复重复同一个意思的理由,使得学生不能听到简单而正确的计算理由。让学生潜意识李觉得这样的题很难解答。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副作用。
3、整节课堂中我的速度较快,留给学生思考问题互相讨论的时间较少。一部分学困生根本跟不上课堂的节奏,一节课下来这些学困生基本还是不会做类似的习题。本来应用题就对小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如果速度太快学生根本接受不了新知识。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4
(二)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于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教学难点】
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师: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
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6
1.使学生知道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并知道这种分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该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理解除法含义.学会操作第二种分法分的过程.
3.使学生通过参与“分”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感悟到“普遍的联系”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实物演示,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对比做好准备)
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1)复习回顾P40、例1
①出示P40、例1(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
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8÷4=2)
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8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
⑤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8除以4等于2.)
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2)复习回顾P40、例2
①出示P40、例2(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有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个.
②请一个学生道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的步骤同例1的第③~第⑥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移动例1的板条得到例4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有8个小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也就是每2个正方体为一份,每次就拿出2个小正方体,没分完,再拿出2个正方体放1堆,直到分完为止.)
(5)问:“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4堆.(板书:4)
2.教学例5.
(1)出示例5,移动例2的板条得到例5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盘?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提问:“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2个放一盘,就是说每份是2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4)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在分桃子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
(5)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桃子的全过程.)
师生小结:6个桃,每2个放一盘,放了3盘.(板书:3)
(6)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6÷2=3(盘)]
(7)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8)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3.对比感悟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篇7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数学思考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7至第46页共3节内容安排3个例题。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二),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解决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一),学生已经熟背乘法口诀表,初步学习用表内乘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下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读写,意义,以及用2-6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感受平均分的用法,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
重点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难点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并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数学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背诵乘法口诀,抢答口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师:观察主题图片,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小组合作讨论:一共有多少面小旗?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每行有7面小旗,一共有8行,七八五十六7×8=56(面)
生2:每列有8面小旗,一共有7列,七八五十六8×7=56(面)
师总结:不论是先数行还是先数列,结算一共有多少面小旗都用的乘法口诀是七八五十六。
师:有56面小旗,平均挂8行,每行挂几面?这是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生:56÷8=7(面)
师:把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这就是平均分,根据七八五十六求出商。
师:有56面小旗,每行挂7面,能挂几行?
生:56÷7=8(面)利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算出答案。
小试牛刀:完成课本第38页做一做1、2小题。
教师巡视,大家完成后请一位同学订正答案。
总结:用乘法口诀求商都是利用以下公式
总数÷每行的个数=行数
总数÷行数=每行的个数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39页做一做的第3小题。教师巡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板书
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复习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
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复习除法的意义。教师呈现教材第26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2、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让算得快的同学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是怎样想的。
(3)任意指一句口诀,让学生说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4)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有快。
3、补充练习。
(1)看图,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3)通过列式,你觉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4、完成教材第26页的思考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懂题目。
引导:4个□等于8,一个□等于2。12等于3个○,那么一个○是4。
三、巩固迁移
1、开火车口算。(完成教材“练习六”第1题。)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和除法练习题 篇9
1.36÷4=9,这个算式读作,其中除数是(),被除数是(),商是()。
考查目的: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答案:36除以4等于9,4,36,9。
解析:除法算式的读法要注意“除以”和“除”的区别;要灵活理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切不可机械记忆,将除数和被除数弄混淆。
2.42减7,连续减( )次,差是0;63连续减( )个9,差是0。
考查目的:除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6,7。
解析:42连续减多少个7,差是0,其实就是求42里面有多少个7,用除法计算;后一题解法与前一个题相同。
3.计算54÷9=()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考查目的:表内乘法口诀。
答案:6,六九五十四。
解析:做除法想乘法口诀,想()九五十四,所以商为6。
4.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里。
35÷742÷67×772÷836÷6
()>()>()>()>()
考查目的:根据口诀计算。
答案:7×7>72÷8>42÷6>36÷6>35÷7。
解析:先让学生根据口诀计算,将结果写在算式下面,再根据结果排列大小。
5.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考查目的:先根据语言描述列算式再计算。
答案:64,1。
解析:已知两个因数都是8,列出的算式是8×8=64;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就是1。
6.35天有()个星期。算式:。
考查目的:除法的意义,一周的天数。
答案:5,35÷7=5。
解析:求35里面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这里隐含的条件是一周有7天。
二、选择
1.与计算7×8用同一句口诀的除法算式是()。
A.8×7B.56÷7C.65÷8
2.12÷4=3,读作()。
A.12除4等于3B.4除以12等于3C.12除以4等于3
3.()×4<30,()里最大能填()。
A.7B.6C.8
4.42÷7=6,这道算式表示()。
A.把42分成7份,每份是6
B.42里面有7个6
C.把42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
考查目的:表内口诀、除法算式的读法、意义。
答案:1.B;2.C;3.A;4.C。
解析:第1题的关键词是除法算式,不要把A选项也选了进去;第2题的读法要注意区分“除”和“除以”;第3小题要注意关键词“最大”,不要错选了B选项;第4小题主要考查除法算式的意义,要体现平均分的思想。
同步更新: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10
(二)教学导航
本单元教学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除法,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安排的。本单元内容分成五段,前三段依次是7、8、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1.(1)让学生编乘法口诀,帮助记忆口诀。7、8、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线索是: 在现实情境中提出具体的问题,利用加法解决问题,为编乘法口诀作铺垫;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相同数相加的数学问题,并用乘法计算;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
思维,三道例题的编写是有变化的。
(2)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一是利用题组沟通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二是利用“几个9相加的和比几十少几”的规律,记忆9的乘法口诀,三是经常要求背口诀,像滚雪球那样,把新教学的口诀积累在已有的口诀上。四是指导学生把学习的所有乘法口诀填入预设的表格里,整理出乘法口诀表。五是适量设计开放的计算题,如7×□=□,在方框里依次填1、2、„„7,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在□×□=16 的两个方框里分别填2和8或4和4,在36÷□=□的方框里分别填4和9或6和6,都在复
习得数相同的口诀。
2. 引导学生主动地用口诀计算。
学生在学习1~6的乘法口诀时,形成了用口诀算乘、除法的经验。本单元教学7、8、9的乘法口诀,要运用已有的经验,主动进行计算,从 而获得新的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 在计算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应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以前教过的。教材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几乎每道例题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教学计算知识,还在练习里应用教学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里编排的实 际问题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选择了一些新颖的素材,充分体会现实的数量关系。如利用一星期7天算3星期的天数、63天是几个星期、根据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算停车费等。新
颖的素材促使学生把现实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培养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体会总数、份数和每份数量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如第69页第8题根据同一幅情境图分别解决一个乘法问题和两个除法问题,从中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第9题在解答已有问题之后,还要提出另一个除法计算的问题,体会已知剪的段数能求每段的长度,已知每段的长度能求剪的段数,这是对平均分的又一次体验。
第三,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85页第13题里24人乘船过河,先回答坐哪种船的只数少,再分别求都坐大船和都坐小船所要的只数。这就要求用估计的方法回答前面的问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估计,还能初步感受函数关系,即一只船里坐的人多(少),需要船的只数少(多)。
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0、71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7得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2.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回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挂图、卡片、小三角形
一、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4条小鱼。△△△△△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提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你能用7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学生摆一摆,再集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刚才小朋友都用7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1个几?
B、师:那么每次都加1个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14、28、42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2、摆一摆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 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如果我们要摆2条这样的小船要几个三角形?摆3条、4条„„7条呢?你们能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2条小船是几个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卡片出示。
要求:其它小组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介绍吗? 学生进行介绍,教师板书。1个7 7×1=7 一七得七 2个7 7×2=7 二七十四 3个7 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5、揭题
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6、熟悉口诀
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并小组讨论思考: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表示什么?第2个数呢?最后一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 B、集体交流。
C、师: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D、师生、生生对口令。如:一七()()七四十九
7、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 生:三七二十一 可以计算7×3=21,还能算出3×7=21 „„
小结:在乘法里,由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积。
三、巩固提高
1.做教科书第70页上面“想一想”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提问: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什么?想想理由是什么? 2.做教科书第71页上面“想想做做” 第1题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上下有什么联系? 3.完成第2题
4.读口诀编乘法算式。“想想做做”第3题。5.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
6.看图写算式。“想想做做第5题”,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正确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评评自己学得怎么样?
五、作业布置: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6、7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2.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20÷5=
36÷6=×3=×7= 7 ×4=
24÷4=
18÷3=×7= 3 ÷3=×7=
30÷6=
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2.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
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3.引入新课。
教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 28÷4=
(4)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2的空格里填数。
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8÷4=7的过程。(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所以28÷7=4、21÷7=4。)
教师板书: 28÷7=4 想:
(四)七二十八 28÷4=7 想: 四
(七)二十八(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师: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2.做教科书第7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
2、做想想做做5、6题时,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总结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十一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一第1—6题。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图片。教学过程:
一、乘除法练习
1、练习六十一的第1题 学生集体背诵口诀。
2、第2题。
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
3、第3题
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
4、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 出示:7×()=()
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
出示(1)÷(7)=7 ?让学生辨析,纠正。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练习十一第5题。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十一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的练习十一第7-10题。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
2、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对比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区别?并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3、第9题。
着重引导学生学生理解“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这一条件的含义。借助实物演示加以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10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重点搞清楚右边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数一数。
二、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6—77页。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 在四人小组里相互合作完成。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
完整,尽量自己填。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
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
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记住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1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指名在班上交流。
2、想想做做2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
3、想想做做3。
谈话:看看题中的两个小朋友,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要求吗?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订正。
5、想想做做6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6、学生独立填写想想做做第7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4题。教后小记:
第六课时:用8的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8的口诀求商,教材第77—78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重难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的图,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 师:这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第段长多少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小组交流后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时间两分钟。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2.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完成后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我们在口算8的除法时,可以利用什么来计算?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教材79页的练习十二。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1题。
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
二、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完成第3题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四、完成第4题,学生观察图,独立填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完成第6题。
读题审题。问题:(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 面包车6元 货车8元 让学生再提出问题。
六、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二第5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图片、小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2、引导思考。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
10少几?
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填表。(第80页)(1)学生尝试填表。(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得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课智慧星。
8、填口诀。
9、集体订正。
10、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三、尝试练习
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四、巩固练习
1、游戏: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的练习十三。教学三维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4、第2题,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二、综合练习
1、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联系情境图中的信息进行思考,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完成后组织学生比较这几道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三第3题。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进行计算。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你知道这些信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最出色!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1、让学生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这幅图,想一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
2、小组讨论:怎样填写比较快?
3、学生独立填完口诀表。
4、独立思考: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
6、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牌游戏
(1)规则:同桌各出1-9中的一个数,一起说出这两个数相乘的的积。(2)学生活动,完成第1题的填空。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
3、学生同桌进行比赛,完成第3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
二、新课
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
2×3×4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讨论。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48÷6÷2=
8×3÷6= 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
3、小结。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讲讲每组三道题比较后发现
了什么?
2、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5题,女同学做右边的5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愉快的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棒了。谁来讲讲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2题。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练习十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的练习十四。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过程:
一、揭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二、口诀
1、指名背。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三、乘、除法口算练习
1、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采用游戏方式完成。
3、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引导学生结合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4、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5、学生口答第6题,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在计算时要用准口诀,平时要多加练习,把表内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四第3题。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1)学生背乘法口诀。(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1)学生独立完成。(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
四、作业布置:第5题后面的两行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时:复习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教学三维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篇11
1、教材首先引进了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我先让创设一个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然后评价分的是否公平,再次拿出分的同样多的一组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
2、教材引进第一种分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把自己的学具分一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并且通过交流知道怎样分,而且原来一部分没有平均分的同学也学会了平均分。
3、接着教材介绍第二种分法,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我运用了教材所创设的具体情景,让学生自己来安排乘船的方法,最后同学们知道了,先确定每份多少个,通过一份一份的确定,等全部分完,那么份数随之知晓。
4、在已经明确理解了平均分和怎样平均分的条件下,教材引人了表内除法,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习。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例如,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 ÷ 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0-24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10-08
表内除法数学教学设计09-22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06-01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06-19
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研究01-03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回顾与整理教案05-12
2024北京版数学二上《六、表内乘法和除法》word教案.doc01-02
《表内除法》教案07-23
《表内除法1》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