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_1647

2024-10-24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_1647(精选4篇)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_1647 篇1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本专科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科文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一三年六月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将建立健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途径。通过国家资助切实减轻困难家庭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国家资助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通过国家资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学生需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根据有关部门设置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以民主评议方式认定。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必须提交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见本简介插页附表),证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3.高校资助政策实施范围

公办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享受国家的资助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办学、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招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也可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

二、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

1. 资助标准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具体标准,中央高校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2.基本申请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⑤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3.申请、评审和发放

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国家助学金各年按10个月发放,高校按月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4.相关事项 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

三、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 每人每年5000元。2.基本申请条件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⑤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3.申请、评审和发放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等额评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0月31日前完成评审。高校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4.相关事项 同一学年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四、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 每人每年80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3.评审和发放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等额评审。各高校于每学年开学初启动评审工作,当年10月31日前完成评审。高校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4.相关事项

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

五、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支付,毕业后的利息由借款人全额支付。为鼓励金融机构承办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建立贷款风险分担机制,财政(高校)对经办银行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按照学生申办地点及工作流程不同,国家助学贷款分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种模式。

(一)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通过本校学生资助部门向经办银行申请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

1.申请条件

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具备以下条件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①家庭经济困难;

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6周岁的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 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 ⑤学习努力,能够正常完成学业。2.申请材料

学生在新学年开学后通过学校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①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

②本人学生证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未成年人提供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书面同意申请贷款的证明);

③本人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说明;

④学生家庭所在地有关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3.申请金额

原则上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4.贷款审批

学校学生资助等部门负责对学生提交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进行资格审查,并核查学生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银行负责最终审批学生的贷款申请。

5.贷款发放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授信、分期发放的方式,即学生可以与银行一次签订多个学年的贷款合同,但银行要分年发放。一个学年内的学费、住宿费贷款,银行应一次性发放。

6.贷款利息

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贷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贷款学生本人全额支付。7.还款期限

学生根据个人毕业后的就业和收入情况,在毕业后的1-2年内选择开始偿还本金的时间,六年内还清贷款本息。

8.违约后果

①国家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如未按照与经办银行签订的还款协议约定的期限、数额偿还贷款,经办银行将对其违约还款金额计收罚息;

②经办银行将违约情况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供全国各金融机构依法查询。对恶意拖欠贷款的违约借款人采取限制措施,不予提供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金融服务;

③对于连续拖欠还款行为严重的借款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将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公布其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毕业学校及具体违约行为等信息;

④严重违约的贷款人还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通过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1.申请条件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②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③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

④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市、区);

⑤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2.办理程序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申请、审批和发放。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向家庭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贷款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资格初审。金融机构负责最终审批并发放贷款。

3.贷款金额

借款人每学年申请的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6000元。

4.贷款利息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部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入)共同负担。

5.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其中,在校生按剩余学习年限加10年确定。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还贷期限。学生在校及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分期偿还贷款本息。

六、师范生免费教育

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国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1.享受条件

2007年开始,录取为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2007年起,新招收的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两年内,也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并由学校按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

2.履行义务

享受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3.优惠政策

①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 ②在相关省级政府统筹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教师岗位,确保每一个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在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③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④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提供便利的入学条件,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七、退役士兵教育资助 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根据本人申请,由政府给予教育资助。

1.资助内容

一是学费资助;二是家庭经济困难退役士兵学生生活费资助;三是其他奖助学金资助。2.资助标准

学费资助标准,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学费标准,原则上退役士兵学生应交多少学费中央财政就资助多少,最高不超过年人均6000元,高于6000元部分自行负担。生活费及其他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国家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

3.资助方式

学费由中央财政按标准和隶属关系补助退役士兵学生所在学校,生活费及其他奖助学金直接补给退役士兵学生本人。

4.资助期限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一个学制期。

八、赴基层单位就业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从2009年起,国家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生毕业后每年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金额不超过6000元,分三年补偿代偿完毕。

基层单位指:

①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乡(镇)政府机关、农村中小学、国有农(牧、林)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文化站等; ②工作现场地处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的气象、地震、地质、水电施工、煤炭、石油、航海、核工业等中央单位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九、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

从2009年起,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按照实际缴纳的学费或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一次性补偿或代偿。每学年补偿或代偿的最高金额不超过6000元。

从2011秋季学期起,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等学校在校生,按照实际缴纳的学费或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一次性补偿或代偿。退役后复学的原高校在校生按照应缴纳的学费实施资助。每学年补偿、代偿和资助的最高金额不超过6000元。

所有参军入伍的高校学生必须上网登记报名(网址:http://zbbm.chsi.com.cn

或 http://zbbm.chsi.cn),填写打印《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应征入伍高校在校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或《应征入伍高校复学生学费资助申请表》,办理相应的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或学费资助申请。

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设立了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资助项目,用于一次性补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校报到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1.资助范围与对象

中西部地区每年高考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

本项目所指中西部地区具体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资助标准

省内院校录取新生每人500元,省外院校录取新生每人1000元。

3.申请条件

①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③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④参加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高职)录取; ⑤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入学资助项目优先资助孤残学生、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烈士子女、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和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学生等。

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可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办理。

十一、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1.活动管理 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向学校提出勤工助学的申请,接受必要的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再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内或校外的岗位上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校不得安排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以及超过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健康的劳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学校同意,不得聘用在校学生打工。

2.时间安排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不应当影响学业,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

3.劳动报酬

学生参加校内固定岗位的勤工助学,其劳动报酬由学校按月计算。每月40个工时的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适当上下浮动。学生参加校内临时岗位的勤工助学,其劳动报酬由学校按小时计算。每小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8元人民币。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的酬金标准不低于学校所在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数额由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协商确定,并写进聘用协议。

4.权益保护

学生在开始勤工助学活动前应当与有关单位签订协议,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生在进行校内勤工助学前,应当与学校的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服务组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学生在进行校外勤工助学前,应当与代表学校的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服务组织、用人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三方协议书。协议书应当明确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以及争议解决方法。

十二、其他资助政策与措施 1.学费减免

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具体减免办法由学校制订。

2.辅助措施

各高校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等,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对发生临时困难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

3.“绿色通道”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附: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使用说明

本简介附带《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简称《调查表》),一式两份。《调查表》是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必须提交的证明材料。请学生如实填写该表,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申报家庭经济困难时,向学校提交一张盖章的《调查表》原件;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向学校或经办银行提交另一张盖章的《调查表》原件。

本简介中的《调查表》可复印使用,也可登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http://)下载获取《调查表》。

本简介内容及相关文件可登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http://)查阅。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_1647 篇2

一、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价值主体

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分为教育政策决策主体、教育政策实施主体和教育政策利益主体。教育政策决策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官员、教育组织或个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和教育组织;教育政策利益主体包括政府、教育组织和个人。由于教育政策价值主体的多样性和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教育政策的价值问题本质上就是价值冲突和价值平衡的过程。价值冲突与价值平衡体现在政策活动的全过程。[1]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作为一项解决教育领域问题的教育政策,政府是主要的决策主体,高校是政策的执行主体,政府、高校与学生是政策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各方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政府要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高校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并激励学生学习与身心发展,学生则希望获得外部的支持,降低受教育成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平衡的达成需要政府、高校、学生各方在资助政策活动中共同实现。需要指出的是,在能够查阅到的现有公共政策层面的学生资助政策的文本表述中,不难发现,决策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看不到高校和学生的影子,这就使得高校和学生在政策决策过程中角色缺失,不能在公共政策层面有效表达自身的诉求。

二、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价值选择与政策问题

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在自身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集体选择或政府选择。教育政策价值选择既包括政策价值目标的确定,也包括政策方案和手段的选定、政策评价标准的确立等。自实施高等学校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的成本由政府和学生个人与家庭分担,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学费成为很大的困难,这就影响到社会的教育机会平等。给予经济困难家庭某种形式的资助,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的是教育公平。《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指出,“国家建立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这一表述很明确地体现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价值选择。新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关切,一是教育内部的结构与公平,二是社会的公正与和谐。教育的公平影响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获取,进而影响社会公正。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必定影响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所解决的政策问题是教育问题和政治问题,是通过解决教育内部问题的方式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解决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问题,社会的公正是最后的落脚点。理论上,这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教育问题的解决应该充分尊重教育的规律,如果没有高校等教育组织参与政策活动,没有充分考虑教育的规律,那么教育内部的问题就有可能解决不好,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实质价值

教育政策实质价值即是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价值,主要是指教育政策所选择的、所追求的、并在政策活动中时时处处体现出来的价值内容,是政策价值主体通过教育政策活动所追求的、所实现的一种主体的目的状态,它表征着教育政策过程结束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它既是教育政策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政策活动的归宿。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刘复兴教授的研究,教育政策的实质价值标准包括“以人为本”“分权”“教育平等”“效益优化”“可选择性”和“多样化”。我们可以从其中几方面来了解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所关注的实质价值。[2]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教育政策的任务自然要关注人的需要、利益、发展规律和特点。在教育政策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中,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做到以人为尊、以人为重,注重个人的和谐发展。学生资助政策为经济困难学生个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但在政策的执行上,无论是公共政策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都使这一标准的实现变得困难。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发起并决策,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逐级落实的教育政策,高校负责具体执行与落实,分权的思想在决策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只是在执行阶段,许多高校探索了有学生组成的评议小组参与认定。

“教育平等”是资助政策的首要价值,也是资助政策的目标,资助政策的依据就是不平等的补偿或者是弱势补偿。这种平等是一种承认差异的平等,是真正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在执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由于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在政策对象的选择上出现了困难,学生家庭之间的经济状况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困难与不困难之间是模糊的,家庭经济状况相近的学生,如果有人被认定为经济困难学生,有人没有被认定,这就会出现新的不平等。

对于“可选择性”,对资助政策的基本要求应该体现为经济困难学生在选择助学途径和方式上有多种选择。目前,助学政策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和高校的教育经费,缺少其他途径的资金来源,助学政策提供的选项主要就是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以及勤工助学等。

“效益优化”则意味着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发挥最大效能,使教育效益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资助金在使用方式上起到最佳的帮助与激励作用,资助最需要的人。

四、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形式价值

教育政策形式价值是教育政策的手段性价值,是指教育政策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的一系列确定的程序和原则,是教育政策活动的顺序、范围、方式等程序性价值要求。教育政策活动的程序价值标准体现为教育政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3]其中,民主的基本理念包括参与、自由表达、多数原则、制约权力、制度化;科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合乎理性。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高等学校学生资助的内容、对象、范围、种类与标准、申请、认定与发放等做了具体的规定,使得学生资助政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提高了资助政策的科学化水平。政策活动是一个“圆圈”,包含了决策、执行、监督评估与调整的循环,如果在实施中发现政策的不足,应当在下一个循环中进行修正与完善。当前资助政策的实施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如执行缺少监督与评估,民主参与不足,权力制约不够等,影响了政策实施的效果。以助学金为例,正如名称所体现的那样,这部分资助是服务于学生学习与学业的,现实中不乏通过伪造经济困难证明假冒经济困难的学生冒领助学金的,还有虽然经济的确很困难,但是所获资金并没有发挥助学的功能,而是用于请同学大吃大喝,买名牌手机与衣服等其他消费,而这样的行为又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这就使得资助政策的价值目标偏离初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助长了学生中间的攀比、虚荣、欺骗等不良心理和行为,进而使教育原本价值目标的实现带来负能量。

五、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有效性

教育政策的有效性表征的是政策结果对政策目标的转化状态,表明理想的教育政策价值目标的确立和政策目标完整转化为政策结果所需要的条件和规范。[4]判断教育政策有效性的标准是政策价值目标和政策结果之间是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要考察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有效性,根本标准就是看资助政策的结果是否实现了资助政策的价值目标。

如果从政策活动全过程考察政策活动的有效性,就要考察政策制定过程的有效性和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制定过程的有效性,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目标的合法性,二是政策问题认定的准确性。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则取决于合理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这些都是保证政策价值目标不失真的手段,而恰当的政策手段和全过程的价值监控是政策不失真的两个基本条件。资助政策的合法性在于资助政策体现了社会公平的思想,通过弱势补偿的方式实现教育平等。对于政策问题的认定,必须遵循教育内部规律。要遵循的内部规律之一就是以人为本,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目标群体是经济困难大学生,而对于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认定缺乏明确的标准,只是规定了认定的程序与方法,而这些程序与方法在实施中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因此导致资助目标群体不确定性。在政策执行中有的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公开演讲、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使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和痛处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很显然,这样的机制缺乏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关怀,并且侵犯了学生的基本权利,[5]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恰当的政策手段和全过程的价值监控是保证政策价值目标的必须条件。

六、对于资助政策价值分析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篇3

面对占我校学生人数20%左右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校把帮困工作和育人工作相结合,实现了广大学生“经济自立”和“人格自强”和谐共进。学校构建了“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奖助学金为激励方式,以助学贷款为重要渠道,以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为辅助措施”的全方位帮困助学体系,并且实现了对贫困学生100%覆盖,也就是说,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均能通过各项资助政策解决经济困难,切实履行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2010年,除去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本科生获得学校直接发放的各类资助人均约6000元/年,最高可达到18000元/年。

一、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面向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发放,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的贷款。每人每学年最高可申请贷款金额为6000元。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2年内任一个月开始偿还贷款本金,六年内还请贷款本息。毕业后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或入伍服兵役的学生,其贷款本息由国家财政代为偿还。继续在我校攻读学位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展期,继续享受国家贴息政策至下一学位结束。学校保证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对享有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优先考虑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优惠措施。2010年,共为2124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175万元。

二、勤工助学

学校在校内外开展各种类型的勤工助学岗位,并提供勤工助学生涯规划以及相关指导,为每一名有勤工助学意愿的困难学生提供岗位。2010年我校为4800余名本科生提供勤工助学活动,发放酬金700多万元。平均每人1400多元,最高5000多元。

三、奖学金、助学金

奖学金、助学金是由国家、学校以及社会各单位、团体、个人设立的具有激励和资助的双重性质的专项基金。目前,全校每年有超过50%的本科生获得各类奖助学金。2010年,我校为8000多人次学生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达4100多万元,人均6800多元,最高超过12000元。

四、减免学费和临时困难补助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给予学费减免。因家庭经济突发变故,或遭受自然灾害等突发原因,导致经济压力增大的学生,可以申请临时困难补助。为450名学生减免学费110余万元,平均2600余元/人;为1832人次学生发放困难补助约57.71万元。

五、新生绿色通道

资助政策_伴我成长_助我飞翔 篇4

六(3)班 李梦圆 辅导老师:方世生

我是一名农村女孩,在我们这个贫困的村子里,乡亲们只能靠务农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我的家庭很普通,是那种典型的庄稼户,几代全是以种地为生,没有多少储蓄,“屋漏偏遭连夜雨”是我家最形象的写照,上有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下有就读小学的弟弟妹妹,诺大一个家只能靠父母每年种下的一亩三分地的收入来支撑。

升入六年级,本应是梦想起航的新起点,可我看不到希望,残酷的现实带给我的是迷茫和无助。父亲的长吁短叹,母亲疲惫的身影,弟妹们天真的欢笑„„,看着父母头上渐渐多出来的白发,不在挺拔的身影。唉„一声叹息,我心开始揪疼,眼中的泪水,不停在眼眶中打转,可是我倔强的不让它落下。我也想着,如果能早点挣钱帮上他们的忙了就好了,在村子里,许多孩子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了,但是,我必须将目光放得更远,只有上好学才有更好前途。

可是,我无法忘记那次父亲为我的学校生活费四处奔波,母亲用她的瘦小的个子,去地里做农活,也明白,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已经无法再为我花费太多,而且我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前途,去自私要求我的双亲为我付出更多。

就在我决定去放弃我的梦时,国家助学金犹如一颗启明星,照亮了我眼前的路,使我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激情,我怀着无以言表的心情再次迈入了那个记载我的梦的学校,进学校那天起,我无时都在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对贫困生的关怀和支持„

资助政策像及时的春雨,让我走出迷茫和无助,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我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班级和社团工作,锻炼自己,让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不断提升。资助政策像冬日的阳光,重新唤起了我学习的热情,让我坚定了继续完成学业的决心,让我学会自强,让我变得自信。

古人云:“仁以知恩图报为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资助政策的受益者,我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和帮助。父母也常常教导我,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真诚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并鼓励自己用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在几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中,我珍惜每一分时光,用心做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人,收获了诚挚的友谊和信任。

上一篇: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下一篇:朝读经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