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通用10篇)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 篇1
一、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员工养老待遇差异的现状
1.绝对额的差异。通过对某市历年职工总数与养老金额的计算和对比, 可以得出, 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额都在不断攀升, 但两者的起点不同, 提升额度和增长幅度也有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概括为:事业单位养老金额的起始点约为企业的两倍, 且增长幅度也较企业高。
2.养老金比率的差异。根据上述养老金绝对额的比较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由于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总人数是逐年增加的, 且增加数量远高于企业职工, 所以, 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额总比率大于企业的养老金额总比率, 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3.替代率的差异。替代率是指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其在职时领取的工资的比率。数据显示, 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约为企业的1.5~2倍, 且替代率的差异存在扩大趋势。
4.增长率的差异。根据企事业单位月人均养老等金数据显示, 虽然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都在不断提高, 但提高的幅度有所不同, 事业单位要比企业高出1.75%。
二、形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1.养老保险制度差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企业开始统一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组成,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标准为本人养老金账户储存额除以120, 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为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20%。事业单位则实行退休金制度, 退休金的来源是当期财政拨款, 个人并不缴费, 退休金金额以退休前的工资为基础, 按工龄长短计算和发放。以上是造成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的根本原因。
2.政策调整不同。企业实行退休养老金后, 企业根据员工工资增长和经济发展情况, 定期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基本养老金, 而事业单位按职级调整的幅度大概为90%, 由此可见, 政策调整的不同, 使养老金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3.退休前月工资不同。我国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由津贴和职务工资组成, 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 工资和养老金是稳定增长的, 而企业员工的工资是与企业的生产效益相挂钩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员工的工作效率逐渐降低, 这是导致企业职工退休金比较低的直接原因。
4.其他方面。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全部来自财政拨款, 而企业的养老金来源于国家、企业和个人, 具有不稳定性;另外, 企业年金作为职工养老金的补充, 因其不具有强制性在企业中并未普遍建立, 而事业单位的年金都是按时足额上交的。
三、对策及建议
1.保险制度层面。目前, 我国差异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是造成企事业单位退休员工养老待遇差别的根源。因此, 必须将两种不同的制度有效衔接起来, 以缩小并解决这种差异。首先, 要完善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 确保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可以足额按时发放, 并扩大企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同时提高其统筹层次;其次, 国家需要积极推行并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推进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进程。
2.政策层面。完善养老金的待遇调整政策, 提高企业退休员工的养老金待遇调整幅度, 降低事业单位的调整幅度, 最终达成统一的调整政策。目前, 国务院已出台相应的文件以保障政策调整的实现。
3.养老金制度层面。由于企业经济发展具有不稳定性, 因此如果要对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负责, 必须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 设立最低养老金金额, 以保障企业职工的利益。需要指出的是, 具体标准的制定需要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情况、消费水平等相协调, 而且要随着经济发展数据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 以不断保障企业退休员工的权益。
4.其他方面。扩大养老金的收入来源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也是缩小企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异的有效途径。增加政府对企业养老金的财政支出、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对养老金进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 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待遇, 缩小企事业退休员工的待遇差距。
四、结语
目前, 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员工养老金待遇的差异, 已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问题, 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 统一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安抚企业退休员工, 缩小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阳.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12 (3) .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 篇2
【关键词】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一、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现状的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对社会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下笔者将对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现状做出简单的分析,对更好的解决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问题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1.离休员工逐年增多,年龄增大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单位中的离退休员工逐年增多,而且离退休年龄也逐渐增大,平均年龄为85岁左右。随着离退休员工人数的增多和年龄的增加,对有效管理离退休员工的信息,以及更好的照顾他们的生活都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加之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子女无瑕照顾父母,这样一来更给企业的离退休的人员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所以说,有关部门有制定有效合理的管理机制,给企业离退休的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保证,不管从社会稳定的方面,还是其他的方面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迫切期望的。
2.离退休人员的身体情况普遍较差
企业离退休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普遍较差这也是目前在企业离退休员工队伍中普遍存着的一个现象。尤其是在精神方面的更为突出,有调查关于企业离退休员工对自己精神状况的描述显示,只有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充实,而认为一般甚至是不充实的人占到60%以上。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看电视的比例是最大的。有一部分人是独生的情况。由于缺乏必要的运动和锻炼,导致他们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差,加之精神状况的不好,导致大多数的企业离退休员工健康状况很是令人担忧。
二、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单位员工的离退休问题有很多,但从来都没有有效的解决过。主要的原因
在于,我国对企业单位退休员工的管理意识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是不重视对企业单位离退休员工的管理,从而导致了管理机构机制不完整,缺乏科学的管理,管理机构硬件设施太差,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离退休员工的基本需求等问题的出现。下文中笔者将从管理机构机制不完整,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管理机构硬件设施太差,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离退休员工的基本需求等这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如何解决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所帮助。
1.管理机构机制不完整,缺乏科学的管理
管理机制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中老生常谈的问题,这当然也是管理中很核心的问题。有了
好的管理机制才能做好管理,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国企业员工离退休的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大多数管理机构没有完整的管理机制,缺乏科学的管理。致使很多有关企业离退休员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给企业的离退休员工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
2.管理机构硬件设施太差,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离退休员工的基本需求
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管理中存在另外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硬件设施太差,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离退休员工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平均退休年龄都比较大,他们日常生活简单,不怎么锻炼,身体较差。他们需要锻炼,但管理机构硬件设施太差,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离退休员工的基本需求。
三、如何解决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管理问题
如何解决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管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但这个问题从来
都没有解决过。企业单位员工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离退休给他们带来了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的巨大空虚和不便,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不仅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本文中笔者将从加强服务意识,注重细节,完善管理机构,科学管理等方面对如何解决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管理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对能提早解决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管理问题做出贡献。
1.加强服务意识,注重细节
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问题管理属于社会服务性质的行业,就目前我国的服务性行业来看,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作人员,对服务的意识远远不够。所以说,想要提前解决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管理机构人员的服务意识,只有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才能把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其次在服务工作中要注重细节的问题,因为离退休的老员工的家庭条件比较特殊,他们普遍年纪偏大,对有些问题比较敏感。比如丧偶,丧子,离异等问题应该避免。
2.完善管理机构,科学管理
机构的完善也很重要,管理机构不仅要解决问题,而且要有效率,有质量的解决问题。关于企业员工离退休的问题时时不能解决,主要的是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机构,在有效的时间段内解决问题。加强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问题管理的管理机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利用科学的手段,科学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说,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问题管理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前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所以说企业单位员工离退休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也很重要的问题,解决它,是每一个社会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 篇3
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标准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3、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2012事业单位退休改革最新消息
昨天,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前启动的5个事业单位改革全国试点,目前仍在试点阶段,并未停滞。
他也表示,事业单位改革在制度设计上会有合理安排,不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地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没必要因此提前退休。
改革试点并未停滞
京华时报:国家层面近年来屡推事业单位改革,但据了解,2008年开始试点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试点地区没有细化的实施方案,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你对此如何看?
吴江:这并不是有没有细化方案的问题,可以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涉及全社会、涉及公务员,情况比较复杂。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事业单位没有为纳税人提供最完美服务产品。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当然是非改不可了。2008年国家启动的这项改革在全国5个城市进行试点,目前仍然在试点阶段,现在也并不是停滞,国务院还是决心将这项改革试点好。现在的情况是,要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放在前面来做,实现事业单位聘任制、绩效工资和岗位管理,由此来推进改革。
京华时报:你刚才提到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江:首先是事业单位分类的问题,分类不清楚,就很难确定哪些事业单位是要加强它的公益性,哪些要进行改制推向社会,无法分类清晰就无法将改革推行下去。
此外,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我国还存在大量的民办事业单位,如民办的公益
单位、公共服务机构,民办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机构,其中一部分也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公共服务,这类事业单位在经过明确分类之后,也需要与公办单位一样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公务员改革也是必然
京华时报:很多人认为在公务员改革按兵不动的情况下,对事业单位大刀阔斧地改革有失公允。
吴江:确实,我们现在很多人老跟公务员比较,其实,客观来讲,公务员是一个运用行政手段的执法单位,我们很难评价公务员个体的绩效。当然,从长远来看,公务员也要打破“铁饭碗”,也要引入竞争机制,也要“有上有下”,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要实现聘任制,这一条路也是必然的。
急需引进竞争机制
京华时报:你刚才讲了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一些弊端,那么,目前推进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
吴江:事业单位目前存在这些突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缺乏竞争机制造成的,因此,迫切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这就是在事业单位内部推行绩效工资、绩效考核机制的原因,通过你对纳税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质量,来评定你的职称,这样一来双方都有个约束,结果就会不一样,因此绩效在事业单位非常重要。
进一步来讲就是,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一定要端掉!不能够拿“铁饭碗”,这个饭碗谁来给,需要纳税人老百姓来给,大家认可你,你就有饭碗,你服务得好就有好饭碗,反之就没有好饭碗或者失去饭碗。
但是,需要明白,这种通过竞争机制来提高对老百姓的公共服务质量的方式,并不是“甩包袱”。在设计改革路径上,不能简单化地对待,既不能把他们全部推向社会,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也不能回归到公务员队伍,而是走一条既要使他们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又要使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的中间路径。
提前退休没有必要
京华时报:北京市目前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规划尚局限在国家的制度设计范畴,仿佛没有细化和突破。你怎么看北京在这方面的举动?
吴江:步伐不一样,大的指导思想是中央定的调子,只是有的地方走得快一点,有的走得慢一点。但是,有些内容是坚定不移,有些路径从长远看早晚都得走。比如下一步的操作路径可能就是养老、工伤、医疗都要社会化,对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采取“新人有新办法,中人有中办法,老人有老办法”的方式,国家都有不同的制度设计安排。
京华时报:你刚才提到的养老社会化的改革在一些试点地区出现了提前退休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进行吧?
吴江:我们改革就是要形成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在改革过程中,如果想要国家全都包下来是不现实的。但是确实也产生了一些恐慌心理,怕政策变动之后,对自己的退休收入有所影响。退还是不退,首先要看是不是符合国家规定,实际上国家制度的设计是没有空子可钻的,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的办法不同,对于有条件退休的这部分人,国家会对他们考虑
补偿,换句话说就是待遇不会降低,因此也需要对制度设计有信心,没必要提前退休。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 篇4
一、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现状
1、退休待遇差距日趋明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企业与事业单位实行相近的退休金政策, 退休待遇差距不大。1990年, 我国企业、事业单位年人均离退休费分别为1664元、1889元, 差距并不大。1993年以后, 企业与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 企业职工完成了由单位退休向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渡, 实行了基本统一的社会化养老金制度;相比之下, 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并没有太大变化, 而且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与在职人员的关联度还得到了强化。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随之逐渐拉大, 据统计到2001年, 企事业单位年人均养老金 (退休费) 分别为6573元、11324元, 企业退休人员的年均养老金仅相当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年均退休金的53.8%, 差距加大;2004年, 我国企业、事业单位年人均退休待遇分别为8081元、14911元, 企业退休人员的年人均养老金仅为机关退休人员的48.8%, 差距十分明显;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提供的资料显示, 到2006年底, 全国平均水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高出企业2倍多, 随着津贴、补贴改革的到位, 待遇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2、退休待遇的替代率差距大。
养老金替代率, 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 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根据1995年到2002年的资料显示, 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替代率在103.03%和92.11%之间波动, 机关单位的退休金替代率由94.46%上升到104.56%, 企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由1995年的77.3%下降到2002年的59.28%。到2004年, 我国企业、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52%、90%。这与发达世界平均水平 (60%左右) 相比, 我国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的替代率明显偏低, 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明显偏高。
二、待遇差出现的原因分析
待遇差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 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不同, 资金渠道不同, 而制度不同产生的根源又在于事业、企业单位制度改革的不同步。
1、养老金制度不同。国务院38号文件规定了新的计发办法为:1996年1月1日及以后参加工作, 缴费年限 (含视同缴费年限) 累计满15年及以上的职工, 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 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不再执行1/120的计发办法, 改按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不同年龄退休计发月数不同。
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都由国家财政负担, 个人无需缴费, 退休金水平以退休前工资为基础, 以工龄长短为计发依据。其中, 国家机关公务员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均按原工资的100%计发, 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一定比例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发放, 计发比例均根据工龄划分为不同档次。因而, 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拉开差距。
2、调整机制不同。在国家目前实行的“双轨制”的社保体系中,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以享受国家财政提供的比企业职工更丰厚、更有保障的退休金。从1995年起, 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 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从2000年到2005年的6年间, 事业单位退休金年均增长11.48%, 同期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有6.92%.据人事部统计, 2006年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增加工资169元, 而同期退休公务员人均增了工资414元。
3、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增长不同步, 是拉大两者之间养老金待遇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3年以后, 由于政府对工资增长制度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由国家按指令性文件精神逐年增长;而企业职工工资是采取由企业根据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来决定是否增长, 从而造成了十多年来, 企业职工工资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的不同步, 工资差距也越来越大。大多数企业职工工资是跟不上国民经济增长步伐, 不少企业职工工资仍停留在1993年的水平;加上大批国有、集体企业关停并转, 造成了大批职工下岗、失业, 这些人的工资增长更无从谈起。由于两者的退休待遇都与在职时的工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说, 工资增长的不同步也是形成养老金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4、企业年金制度并未普遍建立。企业职工的养老金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两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分别为58.5%和20%, 但实践中, 企业职工养老金大部分为基本养老保险金, 本应该作为基本养老保险金有力补充的企业年金, 并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2006年底, 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共2.4万个, 参加职工964万人。覆盖率只占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7.04%, 而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 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 而且我国企业年金目前的替代率约为5%, 距离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20%~30%还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而且单纯依靠基本养老保险也难以提供比较充足、体面的退休保障。
5、企业内部原因。我国大多数企业把工资分为两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企业既要根据职工的基本工资代扣代缴各种保险费用, 还要根据职工的工资水平, 对他们的其他社会保险承担一定比例的缴费义务。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会尽可能压低职工的基本工资, 增加绩效工资, 使职工工资在表面不受损的情况下, 往企业这一方倾斜利益。这样, 企业把自己的负担减至最小, 降低了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相比之下, 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直接领财政工资, 其社会保险的各种费用也由国家财政来承担, 所以基本工资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并随着其工龄的增长逐步提高, 使他们的社会保险费用也更有保障。
三、怎样才能缩小退休人员待遇差
1、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
确定各地区的“最低养老金标准”, 以保障退休人员的最低生活为基准, 使他们不致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最低养老金标准是全社会除去个人之间的差别之外, 共同认可的对社会所有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的保障线, 这道保障线相对于贫困线或者最低生活保障线要高一些, 其保障水平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有所区别。由政府确定一个最低养老保险的底线值, 底线以上的靠市场来调节, 底线以下的要靠公共财政政策来调节。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养老金过低人群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 在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后, 市场、企业和个人可以再进一步自我保障。
2、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资料显示, 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为59.5亿元, 而目前已远远超过千亿元, 涨幅高达20多倍。可见, “滚雪球”的财政负担使得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势在必行。由国家财政全权负责的养老方式不但加剧国家财政困难, 更不利于整个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还会影响到人员之间的自由流动。
到上世纪末, 我国人口结构就已进入老龄化行列, 同时,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最新数据显示, 2008年末企业月人均养老金仍只有1080元, 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 造成了新的不和谐的社会现实, 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3、统一待遇调整机制, 逐步实行全局平衡。
待遇差距问题是全国性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待于国家出台整体协调政策。造成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悬殊的一大原因, 就是退休金调整机制还有待完善。首先要合理选择基本养老金调整参数。既要与社会平均工资相联系, 也要与物价指数相联系, 这样更能保障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二是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行高收入者低替代率、低收入者高替代率的政策, 以做到低有保障、高有调节, 防止出现大的差距。三是应按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确定基本养老金调整水平和最低保障水平。
4、从总体上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要充分发挥所谓“三支柱”的积极作用, 即:第一支柱就是三年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 这是法定的。第二支柱就是企业年金。第三支柱就是商业保险。这几个支柱共同发挥作用, 才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总体水平。同时, 还要从完善机制的角度考虑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的问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差的问题要解决, 侧重点还是要通过改革计发办法, 建立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缴费激励机制。
摘要:由于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等诸多原因的存在, 使相近学历、工龄、年龄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低得多。
退休族玩转事业第二春 篇5
退而不休目标指向更广
这是一个“非典型退休”的人群,他们大多年龄还不算大,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和技能。他们一个口袋怀揣的是社会基本养老制度给予的基本养老金,另一个口袋装着自己谋得的第二份收入、事业和精神寄托。
据相关统计和调查,200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53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1.6%。预计到2010年,我国老龄人口总量将突破1.74亿,2026年超过3亿,2041年将达到4亿。而在我国现有的1.6亿左右退休老人中,约有30%左右已经想到要继续充实自己退休后的另一个口袋,以满足自身养老在经济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需求,同时甚至可能补贴一部分给子女用于买房、子女教育等。
相比年轻人和中年人,虽然已退休人士的年龄较大,但是他们本身也有一些天然的优势。比如经验足、阅历深、人脉广、性格稳当、办事牢靠等。
以下我们通过几个案例,给准退休族和已经退休的老年朋友们一些参考和借鉴,看看怎样在自己的健康状况可以承受的基础上,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成为自己职业生涯和事业上的“第二春”。
技术型老人继续发挥余热
家住北京的穆太太,退休前在中科院地理所工作,主要搞环境保护。参加过北京市东郊、北郊的环境评价和国家课题。2001年退休,当年退休金2100元,这两年又涨了不少。
但是不服输的穆太太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当时我想着,反正也没人要我带孩子,与其在家闲待着,还不如继续发挥余热呢,既是对社会做点贡献,也可以增加自己的退休收入。我退休后,国家大项目还拿了三两个,像内蒙古河套灌区配套改造环境影响评价。给我带的课题组经费50万元,还有海南岛、云南等地的项目。经费中的10%是奖励给我的,所以每年也能有几万元这类收入。有了这些钱。我和老伴都挺高兴的,女儿在欧洲,我和老伴去玩了8个国家,我们还去了新、马、泰、俄罗斯,因为有额外挣得的收入,所以我俩没动国家给的养老工资。老伴比我早退一年,他拿科学家终身成就奖,他也是退下来不闲着,参加了数字化海淀的课题,比我还挣得多。这部分钱,我们主要买些保健品,一部分还能留下来做储蓄、买国债。另外我们喜欢看书。每年书报费都上千元。”谈起退休后的工作和生活,穆太太笑得眼睛都眯了。
事实上,中老年人求职虽然受到年龄、身体等条件的限制,但他们丰富的经验无疑也是一块金字招牌,只要有一技之长,通常就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比如原单位返聘或加入其他公司。因为银发族丰富的阅历和技能水平是企业最为看重的,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只要身体尚健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就能够胜任相关公司的工作。另外,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使其养成了踏实、诚信的良好品德,这也是不少企业需要的。此外,中老年人才还能指导年轻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很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战斗型”老人:下海当上老板
除了利用技术上优势,退休后获得第二份收入,一些精力充沛、有一定技术、人脉等资源的退休人士,还下了海,自己做老板,知识转化为经济收入。
1998年退休后,搞了一辈子天线的肖教授建成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中国一些小城市出现了市内移动电话热,肖教授开发了30多种规格的天线产品,而国外品牌供应中国的只有2-3种规格。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肖教授就从国外厂商夺得90%以上的PHS基站天线的市场份额。到2001年海天产值跃上6000万元以上。肖教授在退休以后成了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
另一个例子出现在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副研究员陈荣梁教授退休后,发明了“四防”眼镜,还开办了自己的眼镜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其实,创业之路,年轻人可以走,老年人也可以走。
有人说,60岁就是第二次40岁。在告别了房子贷款、孩子的大学学费等沉重的负担之后,拥有养老保险保障,足以让不少退休族有胆量释放压抑已久的激情,尝试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因此,最有创业激情的往往不是大学毕业生,而是部分刚退休的“白领”。
据国外研究,37-90岁是一个人出成果的时期。老年人拥有年轻人没有的丰富的工作经验、人脉关系和广阔的市场、客户资源。如果老人有人脉,有网络,有较强的创业热情,那么在退休之后尝试一下自己当老板是个什么滋味,也不错。可以说,老年人创业有先天的优势,比年轻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退一步讲,老年人创业即便失败了,还有一份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本养老金可以继续领取,不像年轻人没工作了就没饭吃了。
另一方面,老年人创业,非但不抢年轻人的饭碗,相反如果老人开一家公司,势必要招收年轻人来工作,等于还能为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
兴趣型老人:赚钱公益两得益
钱女士今年61岁,她原来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法语讲师。2003年5月,退休后的她组织小区和公园里的伙伴们成立了一个“俏老太合唱团”,在北京“五月的鲜花”歌唱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并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针对老年人的发声培训法。于是找她的人越来越多了,最后她们建议收点费用,开始一人一个月5元钱,后来是10元、20元,因为教了好几个地方,这样她一个月竟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后来她把一部分钱用来请专家来给大家上课,另外还和团友们一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儿童和患白血病的孩子。
钱女士这样的情况在社会上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大部分老人退休后主要是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社区里的一些公益活动。
而在国外,老年人更是将慈善和公益活动作为自己退休人生的主要目标,而且还搞得有模有样,甚至成为一个大项目、大组织。比如。美军海军陆战队退休人士创办了全美最高效的食品救济分发项目,自行车越野退休教练致力解决美国低收入成年人肥胖问题,有着30年经验的资深商业广告人创办专为社区大学募款的服务中心。更多的退休专业人士则创办各种针对中小企业、社区慈善机构的创业孵化器,或成为机构的顾问。多数老年人创立的商业顾问公司每小时顾问费为100-500美元,而这些资深人士开设的顾问机构则往往对社区服务机构免费开放。
在我国,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大城市中的退休人士,有83.5%都有再就业、参与社会服务、从事家务劳动等愿望。其中34.9%的老人是出于经济目的,希望在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满足个人和家庭物质生活的需求,提高晚年的生活水平;有21.3%的老人是为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个人的兴趣;有18.2%的老人是为了寻找精神寄托;25.6%的老人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可见,老人对于退休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多想法的。
避开“第二春”的绊脚石
虽然大部分老人有再就业、参与社会服务、从事家务劳动的愿意,但是,老年人开创事业第二春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不利因素,需要家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比如,退休老人的创业之路颇为艰难,家人的反对、舆论的压力,政策的缺失,成了他们创业路上的“绊脚石”。
比如,前面我们曾提到的上师大退休的陈教授开眼镜公司,家人的不理解却一直困扰着他:“儿子说我退休了还继续工作,别人会认为他没本事赡养老父。我只得遇人就打招呼,办公司是我自己的兴趣,儿子待我蛮好的。”
对于老年人再返职场,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支持还不多,特别是因为60岁以上老人到企业或机构上班,没有纳入工伤等基本保险范围,一旦出事后赔偿问题很容易产生纠纷,也没有地方可以积极给予恰当的补偿,是个较大的难题,还需要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司法部门、老年维权部门等给予通力协作和支持,比如尽快出台与《劳动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配套的措施,尽快建立和完善在老年人自愿及量力情况下“再就业”的权利保障问题,让老年人在老有所乐、老有所求的情况下,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 篇6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与企业养老“并轨”,实行同样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此前,机关事业单位长期实行退休制度,退休费主要与退休前工资挂钩,退休费的调整也主要跟着工资调整。“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
2016年统一安排、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首次上调,也是上世纪90年代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次一起按照统一的调整办法调整待遇。这消除了两者在待遇调整安排上的不平衡,迈出了统筹各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第一步。
人社部社保所金维刚表示,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统一调整有利于平衡地区差。此前,经济发达、财政状况好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幅度相对较高、调整频率较快,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可能多年不调一次。有的省份,相邻的两个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幅度和频率有很大差别。今后,这种状况将得到改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更有保障。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未到位,意味着这些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暂时还按原有水平领取养老金。不过,这段时间不会很长,预计待遇调整将在年内到位,届时所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将按调整后的待遇领取养老金,并补上从2016年1月1日起未领的调整部分。
此外,今年国务院部署的“6.5%”左右的调整水平,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总体水平,不是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分别以各自养老金水平为基数,都按照6.5%的比例调整,更不是简单地每个退休人员都按6.5%增加养老金。实际调整将实行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三结合”,定额调整体现公平,挂钩调整体现“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机制,可以与缴费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挂钩,适当倾斜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范围:
可以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日渐成熟的结果,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启动实施,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却一直未能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和公务员的退休待遇实行两个政策,企业干部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其退休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多少及缴费年限长短,由国家统筹发给基本养老金,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则按照其退休前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退休金,全部由财政负责。机关事业与企业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就这样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延续至今。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不缴纳养老保险,而且退休金水平高于城镇企业职工。而企业职工要想拿到更高的养老金,则需多缴养老保险费,因此“社会不公”等争议如水如潮,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所以,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双轨制”和“待遇差”成了推动本次变革的最大动因,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就成了本次改革的重点对象。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思路:
一统一、五同步
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询问时提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这次改革,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一个统一”,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单位和个人都开始缴费,并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形成与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行的制度平台,可相互衔接,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避免单独改革事业单位引发的攀比。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在优化保障体系结构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四是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五是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不再搞局部试点,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
马凯认为,“五个同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综合平衡前后左右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怎么计算
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构成:
(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三)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 篇7
【关键词】 单位;离休人员;思想问题
一 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应该把握新形势下的思想工作,掌握当下社会的思想规律和特点,改变离休干部职工们的总体思想。要在把握新形势下把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年轻干部工作的时代感,把思想工作真正地做到实处。及时地把握离休人员思想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社会发展掌握当今退休人员的思想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退休干部职工们真的能适应离休生活。如今我们国家的政治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只有在了解离休人员的思想状况后才能把离休人员的思想工作做好。首先应该要加强的是工作上的突出性、决定性、针对性,把握新形势下的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二 关于离退休人员思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加强对离退休职工思想的认识
退休人员大都是老年人,很多离休老人思想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不懂现如今政府的具体政策。显示出在当今社会中对于离休人员的思想工作还是不够深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现在企业有很多年轻的干部,并没有很多社会经验,两代人在思想问题、沟通交流思想问题上,做不到一致。也由于很多老同志岁数越来越大,对组织的依赖性也变得越来越强,这使得他们变得更需要组织上的关心和呵护。而企业部门缺少的恰恰是管理政策的创新,使得我们与离休老人们在思想上的交流变得不顺畅。我们应该改变沟通的方式,把节假日的集中看望变为经常性的上门拜访。经常询问离休同志还需要改善什么问题。沟通上没有问题了,离休老人们从思想上才会真正的放心。尤其是很多家里条件困难的离退休职工,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推卸责任,要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并建立起统一的网络管理,以便随时了解离休老人遇到的问题,协调各级相关部门解决。
当今形势在发展,只有不断研究新的情况,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更好地为离休人员提供服务。首先要有积极的进取心,树立大局观念,我们要用大局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来看待对离休工作人员的思想管理问题,牢记离退休工作也是大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把工作扎实的做好,与时俱进,服务大局,按照党的要求做事,把工作稳扎稳打的干下来。树立要为已退休职工服务的观念把工作做好。老同志的思想问题就是高于一切,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对离休人员们生活上的关心,还要有精神上的关照。由于当前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离退休人员就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这关系着全社会发展的问题。很多离退休人员也是新中国革命的奠基者,是老功臣,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满意。要用满腔的热忱来努力让离休人员们知道现在国家的形式,关心社会改革的发展,开阔他们的眼界,把握好退休人员的动态,可以增强教育退休人员的思想建设,及时的知道国家的最新改革政策。
2离退休人员工作要与干部思想工作一致
人是由思想而支配行为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为的活动规律的。从原本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的离休人员们思想上难免会产生有一种失落感和孤独感,因此,思想工作就要靠党员群众来做,要靠党小组来做,这需要大家一起统一思想工作。每个退休人员由于生长环境,学识程度的不同所以在思想上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很多,这就是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和多种形式的思想工作。
3应树立好政治榜样并和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我们应当树立一个正面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要拿一个正面的典型来教育离休人员,打动他们、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在宣传正面力量时,也要总结好经验工作,因为正面的典型就像一个方向盘来把握着离休人员们的思想动向。如果宣传好榜样典范,就能保证离休人员的思想可以健康发展。退休职工们应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自己身在什么地方,还是否在岗位上,都要把党的纲领要求放在第一位。
我们党的一贯政策也是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思想和生活质量,保证按时发放工资并把根据政策所产生的医疗费给予报销,有了基本的生活保证,离休人员们的思想建设才会进步发展。而社会上也应对离休人员给予尊重,要有起码的物质保障,如果生活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那么说的再多,离休人员们也不会真正的相信你是真正的在关心他们,因为离休人员是把自己的幸福程度与党的政策挂钩的,所以说,基本的物质保证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心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保障。
三 离休人员思想建设的发展趋势
要深化社区服务,可以在社区的帮助下,使离休老人的退休生活变的多样化。同样也可以在社区的帮助下为离休老人开展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或社区人员深入离休人员的家里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并且做好解疑解惑化解问题的工作。使离休人员思想工作的时效性得到增强。但这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经费的赞助,这也就为有关部门履行好为离休员工服务增加难度,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生活上,可以通过学习来让离休人员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让离休职工们采取几人一小组,让他们有事做,同样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余热。对于身患疾病不能参加的老同志,要以电话方式来沟通思想,或上门探望、谈心等开展工作,使每一位老同志不因年龄大、身体弱而感到组织上对他的关怀减少。
四 总结
总之在当今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就需要团结一心,努力为退休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让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娱,老有所乐,老有所求,同时我们也要要务实求真,与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树立正确的老年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把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提高上去,为和谐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秀芳,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现代商业,2011,(7)
[2]张金娥,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科技信息,2010,(15)
(作者单位:大庆技师学院)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 篇8
一、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内容
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内容比较琐碎, 笔者将这些服务内容进行归类整理, 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常管理
离退休职工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离退休办理、离退休职工花名册更新、离退休职工日常接待、矛盾处理、纠纷调解、申诉反馈等, 日常管理工作比较繁杂, 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工作能力等都是一个考验。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人员需要在工作中恪守职责, 切实履行制度要求, 从而做扎实日常管理工作,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2. 医保工作
离退休职工群体年龄普遍比较大, 疾病发生的概率以及频率比较高, 加上地勘单位很多离退休职工年轻时都在荒野中工作, 因此落下了很多职业病、慢性病, 使得医保工作比较繁重, 很多离退休职工腿脚也不是很灵便, 这都给工作人员医保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切实维护好离退休职工的利益, 做好医保工作, 笔者在工作中积极做好各类医保工作, 申报各种慢性病, 按照政策进行离退休职工医疗费用报账等, 力争每一个离退休职工都能够病有所医。
3. 关爱慰问
关爱慰问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离退休职工逢年过节进行慰问, 给家有红白喜事的离退休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于困难职工给予帮助, 对于有疾病离退休职工进行看望等, 地勘行业目前还是事业单位, 离退休职工依然对单位比较依赖, 加上地勘单位一般在离退休职工服务方面设有专门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拨给专项费用, 因此关爱慰问活动比较多。通过关爱慰问活动的开展, 让离退休职工感受到单位的关怀和温暖, 从而更加支持、维护地勘单位。
二、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存在的不足
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中依然存在较多不足, 主要集中体现在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单一、文娱活动较少等方面。这些不足的存在拖累了离退休职工的服务水平, 具体阐述如下:
1. 服务理念落后
目前, 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在服务理念方面比较滞后, 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对于离退休职工新的诉求反馈不及时, 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人员自我封闭, 没有树立起主动服务、自主管理、以人为本的工作服务理念, 导致工作服务水平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 服务内容单一
从目前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内容来看, 离退休职工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以及地勘单位单一的服务内容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目前, 地勘单位在离退休职工服务内容方面拓展不够, 没有充分地把握好离退休职工差异化的服务需要,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一群体的服务满意度。
3. 文娱活动较少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 很大一部分离退休职工退休以后, 陡然从忙碌的工作状态停下来, 心理层面会有很大的不适应感, 加上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匮乏, 子女忙着工作没有时间陪伴, 离退休职工经常感到无聊、空虚, 严重影响到了其生活质量。地勘单位从各方面因素考虑, 也并没有多开展一些文娱活动来丰富离退休职工的退休生活, 因此影响到了离退休职工对退休服务的满意度, 很多离退休职工都抱怨文化活动较少。
三、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水平提升策略
离退休职工服务本身是一项烦琐的群体性工作, 做好这一群体的服务工作可能没有表扬以及掌声, 但是如果服务不到位, 就很容易让离退休职工不满, 从而给单位带来很大不良影响。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树立良好服务理念
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是要树立起良好的服务理念, 在服务工作开展中, 树立主动服务、换位思考、真诚以待等理念,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 来更好地开展各项服务管理工作, 从而全面提升离退休职工的满意度。
2. 不断拓展服务内容
从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内容来看, 需要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 结合离退休职工的服务要求, 积极拓展服务内容, 推出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来给离退休职工提供服务, 从而尽量满足离退休职工各方面的服务要求。
3. 积极开展文娱活动
地勘单位需要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丰富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这一群体去交流, 从而有效填补离退休后的空虚感。举例而言, 地勘单位可以在离退休活动中心经常举办一些跳棋比赛、棋牌、太极拳、太极剑等比赛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让离退休职工锻炼了身体, 提升了其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还充实了其离退休生活, 实现了“老有所乐”, 推动了离退休生活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服务工作与每一个离退休干部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面对离退休干部对于离退休服务工作提出的更多要求, 需要地勘单位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 给予这一工作更多的支持, 形成一个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离退休职工服务人员更是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去, 对待老同志要倾注真情, 千方百计提升服务水平, 从而赢得离退休职工的更多满意。
参考文献
[1]杨德发.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文化 (中旬刊) , 2015, (3) :95-96.
[2]王晶.关于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重点与解决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22) :49.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 篇9
关键词:军转公选,张为臻,军转面试,事业单位,退休潮,养老金
如何看待近期因为养老金并轨改革而出现的部分事业单位提前退休的情况?
【参考答案】
军转首席教育专家张为臻认为,如何看待****类问题,也是“怎么看”类试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回答:破题表态(点明主题);具体剖析;深化主题 破题表态
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临近退休的人员,咨询了解相关养老金并轨政策情况是对自身权益关切的正常反映,并没有形成所谓“退休潮”。具体剖析
每项改革都有一个妥善处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问题。对于“养老金并轨改革”问题,中央标准的提法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说这个制度并到那个制度里面。总的方向是各类群体实行大体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同样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公平,在规则上实现公平,不存在将哪类群体并入其他群体的设计,更不是把各类不同群体的待遇拉平。从这个角度看,在这个词上用“改革”可能比“并轨”更准确一些。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对职工过去参加工作而没有实际缴费的年限,做了视同缴费年限的处理,改革总体运行是平稳的。这个可以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同类问题的一个思考。
养老金并轨改革,是对养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方向是前进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进居民生活水平,不存在改革,生活质量下降的可能。深化主题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 篇10
1 事情经过
2013年5月, 重庆市巴南区一养殖户从外省引进生猪, 经两天两夜长途汽车运输到达新建的饲养场地后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而引进前未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引种备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接到申报立即到场进行检疫, 发现有3头猪精神萎靡、不食, 建议畜主对其单独隔离饲养, 并密切观察其它生猪的精神和食欲状态。两天后, 3头发病猪相继死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监督畜主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此后猪群中陆续出现生猪体温升高、气喘等发病症状, 当地兽医人员初步诊断为因长途运输造成生猪应激反应、水土不服, 因此对猪采取了普通病的治疗方式。一周后, 猪群中更多生猪陆续不断发病, 且大多体温高烧至41~42℃、呼吸困难、腹部皮肤及耳尖出现发绀发紫现象。后畜主向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申请对生猪进行采样监测, 经两次监测结果显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呈阳性。最后经专家组确诊该养殖场生猪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因畜主引入的生猪全部都饲养在一个独立的养殖场, 为避免对周边饲养场户造成威胁, 当地政府立即决定对该猪场的猪进行全部捕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由此对该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养殖户因素分析
此事件不单是对该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也对当地的养殖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分析此事件中养殖户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盲目投资
畜主以前从未从事生猪养殖, 也没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殖技术培训和行业考察, 只是听说国家对养猪有优惠补贴且近年生猪行情较好, 就盲目投资养猪业。
2.2 盲目引猪
畜主不懂也未学习国家的动物防疫、检疫等法律法规, 引猪前没有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 没有对引种场进行仔细鉴别选择, 随意就从外地仔猪市场挑选引入, 不知道引种场所应在国家畜牧兽医部门划定的非疫区, 场内兽医防疫制度要健全完善, 动物卫生行为操作规范, 管理严格;要尽量选择新建种畜禽场, 建场时间最好不超过5年, 所引品种群体数量越大越好, 所引场家应有职能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法定售种畜禽资格证照, 场家生产水平要高, 配套服务质量高, 有较高的信誉度等。
2.3 缺乏技能
畜主事前没有经过一定的技能培训学习, 引猪后发现猪发病也无力预见病势的发展趋势, 只请一般的兽医人员按普通病进行治疗, 结果耽误了最佳的防治时机, 造成猪群全体发病, 无奈只有接受猪群全部被捕杀的结果。
3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任分析
在这个事件中, 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畜主引入后发现有发病猪就应立即向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申请, 尽早对该猪群进行采样监测, 以诊断或排除重大动物疫病。但国家对异地流动监管则无特别的规定, 导致对异地引进动物事前监控行为无法可依, 而只能是事后监督。异地引进活动特别是引入商品用饲养畜禽的随意性很大, 防疫机构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经营者的具体行踪, 其结果往往是被动的。在未发生疫情时没有违法责任, 一旦发生了疫情只得采取控制措施。即使是处理了肇事者, 但为时已晚, 危害已经造成, 后果难以挽回。如上述养猪场, 或早监测出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或许采取保守治疗能控制疫病的蔓延, 若一旦控制不了也只能进行捕杀处置, 对养殖户一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对周边养殖场户同样会构成疫病威胁。
4 建议
(1) 当地人民政府应建立功能齐全专门的引进动物隔离场所, 配备专职人员管理, 引进的动物统一投放到隔离场, 经隔离观察无疫后方可投入使用。
(2) 成立疫情风险评估专家组。一是专家组对动物疫情每年进行评估和分析, 指导当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引进动物时, 对调出地的动物疫情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引进动物的具体地区, 就有关引进动物等事项做出指导性的意见。
(3) 养殖户要学习养殖技术, 仔细考察养殖行情, 熟悉国家对养殖业的法律法规, 遵照专业技术要求饲养畜禽, 按国家规定进行引种、防疫、检疫等。
【企业调入事业单位退休】推荐阅读:
调入申请报告05-27
区外调入 申请11-13
异地人才户口、档案调入广州问答08-22
调入深圳户口人员社保转移程序10-04
会计证调入介绍信10-24
未按规定核对调入现金的案例11-07
新调入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例06-07
核应急中心某年拟调入人员工作方案06-18
南水北调调入调出区的问题09-14
企业退休职工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