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成功读后感

2024-10-15

成长成功读后感(精选15篇)

成长成功读后感 篇1

美籍华人刘墉曾经说过“用明天成功的快乐,去治疗昨天失败的伤痛”,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成长成功》是以刘墉对女儿的教育、教诲为题材,编写成的一部励志的小说。《成长成功》中刘墉以幽默的口气对女儿讲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要孝顺长辈,因为有可能长辈看你的是最后一眼;人的体力有限,但是脑力无限,只要肯用脑筋、工具,静下心,一步一步做下去,许多困难的事都能解决;“天助自助者”,上天帮助那些“先能自己帮助自己的人”,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说你没希望的时候,不要气馁,再试一次,就可能成功〃〃〃〃〃〃

看了《成长〃成功》后我发现刘墉与女儿真是无所不谈,小到女儿长的青春痘、学校里的新老师,大到遇到危险时的“自割”、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其中鲜活的语言、奇异的故事以及巧妙溶于其中的哲理,读来颇具兴味。而蕴藏其

中的是父亲对女儿成长的良苦用心和一份爱。《成长成功》中记录的大多都是作者与女儿之间琐碎的小事,然而在这一件件事的背后,刘墉发觉出更深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这样从平实之中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教女深省,教女奋进。作者的处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诫女儿的作用,又避免了父女之间的争端。这种先退后进,以理服人的“战术”可以说百战不殆。

教育是一门艺术,刘墉用自己精辟的文字、独特的处世态度诠释了这门困扰着许多家长的艺术。他用这本书唤醒了那些为教育儿女而彷徨无助的家长和“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们,让我们知道,我们都是长有两只翅膀的天使,可以自己成长、自己去成功!

成长成功读后感 篇2

1992年, 熊青云攻读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 她面临着选择:留校任教还是走向社会。大学教师是一份人人称羡的好工作, 既稳定又不累, 尤其适合女孩子, 但是骨子里的雄心壮志让熊青云一直向往着社会这个陌生复杂的环境。一次偶然的机会, 熊青云得到了到宝洁面试的机会, 机会一旦来临就要竭尽全力去争取。最终, 熊青云凭借自己优秀的能力和出色的表现博得了产品开发部面试官们的好评, 当宝洁公司向她伸出橄榄枝的时候, 这个胆大的女生却提出:“我可不可以试试其他部门?我对市场开发很感兴趣。”

宝洁公司灵活的用人制度使熊青云坐到了市场部考官的面前, 有勇有谋见真章, 面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你怎么说服别人?”熊青云从容答道:“我的朋友们要替我开生日派对, 可是场地已经被建筑系的人抢了先。我找到他们说, 咱们不如一起活动吧, 你们一方男生多, 我的朋友中女生多, 而且我过生日我还可以提供食品……”

就这样, 熊青云进入了宝洁, 成为P&G市场部的一名助理品牌经理, 参与宝洁市场部洗衣粉部门碧浪的上市工作。初入职场, 熊青云也经历了“新人”期的很多挫折。当时, 她不会看AC尼尔森的报告, 面对外国上司一句英语也说不出, 对生意几乎一无所知, 常常是花两个月的时间才写出一份合格的市场报告……然而, 成功都是从这样的磨炼中走出来的, 只要努力用心工作, 就会有所收获。

熊青云做助理品牌经理的最后一年是在舒肤佳度过的, 当时她的老板是出身哈佛的美国人, 热情执着并且很有决断力。舒肤佳沐浴露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 他坚持按美国方式在全国范围同时推广, 熊青云经过市场调研则认为应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先行推广。和老板意见出现分歧时最明智的办法是:用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的观点。熊青云明白, 如果想为自己赢得机会, 那么必须说服别人, 于是她委婉地对老板说:“能让我回去再分析一下吗?”两周后熊青云拿着完整的市场调研数据和详细的分析方案, 又面见了老板, 面对这个不屈不挠的女子, “固执”的老板最终也改变了想法。

机会有时是绝地逢生

“一线生机”可能是绝境, 但在熊青云这里却是值得把握的“机会”。

熊青云升任玉兰油品牌经理之初, 就要面对一场艰难的战役:当时售价仅3元的大宝占据了全国30%以上的市场, 引进中国不久的玉兰油非但没有增长, 还呈现出下滑势头。公司正在考虑玉兰油品牌还要不要做下去?玉兰油还能否有出头之日?

但是, 熊青云的字典里不会轻易出现“放弃”两个字, 这是一场战役, 有一线生机, 就是机会!那段时间里, 她和产品开发部、市场研究部的同事隐匿于全国各地消费者中进行调研, 不断从女性消费者那里打听“为什么觉得大宝好”,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调查的结果是:玉兰油太贵, 一瓶30元到50元, 大宝才3块多;对它的效果不了解;没有亲朋好友的推荐, 没想过尝试。

四个月后, 凭借实地调研的第一手信息, 熊青云决定改变玉兰油的销售方式———通过试用装推广新产品, 在各大商场设立专柜, 并且入乡随俗地在产品中加入美白防晒成分。短短一年, 初战告捷!熊青云带领她的团队创下了P&G的一个奇迹, 由此奠定了玉兰油在中国护肤品市场的领先地位。

熊青云在宝洁创造的另一个奇迹是佳洁士品牌的推广。佳洁士在1999年年初还是刚刚推向市场的品牌, 当时佳洁士面临高露洁和联合利华收购的中华牙膏围攻。熊青云需要考虑的又一个重点, 是怎样突出重围在市场中争取一片立足之地。如她自己所描述的:对佳洁士就像对待婴儿一样, 给予着特别的呵护, 看着它一天天茁壮成长。

“用数字说话”是熊青云一贯奉行的准则, 理工科的出身使她对数字有极高的敏感度, 她认为数据往往科学地反映了市场。于是, 熊青云最拿手的, 就是深入市场第一线, 掌握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由此也掌握了成功的主动权。佳洁士牙膏获得中华口腔医学会验证, 佳洁士草本水晶牙膏、佳洁士含氟牙膏接连上市……好戏连台, 佳洁士成为中国牙膏市场的第一品牌, 熊青云是幕后的总导演。

在一个个品牌推广中, 熊青云不断把握着机会, 不断感受着接受挑战的乐趣。

机会有时需要发现的眼睛

热爱生活的人, 生活是门艺术;热爱工作的人, 工作是门艺术。熊青云使生活和工作两者完美结合, 处处发现机会。

有一次, 女儿告诉她, 有小朋友感冒了。然后女儿也感冒了。熊青云开始思考, 为什么感冒特别容易在小朋友间传染呢?原来感冒不仅仅通过空气传染, 接触也是传染源, 小朋友游戏时, 手、身体、玩具的亲密接触也会增加感冒传染的机会。于是, 熊青云将这些细节告诉了广告部的同事, 成了舒肤佳广告的创意———“用舒肤佳洗手可以减少感冒”。还有一次, 熊青云去山东出差, 在小餐馆吃饭时, 发现当地人吃葱蒜后, 用茶叶去除口气。回到广州便与产品开发部的同事们一起找出了茶叶除菌除味的科学依据, 一年后佳洁士推出了销售极佳的佳洁士茶爽牙膏。

她出差时在街边要一碗面条, 会边吃边和老板娘聊天, 了解她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在出租车上和司机攀谈, 了解他太太用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市场信息就是这样提炼的, 从生活中积累起来……

用心对待生活, 生活也会用心地对待你, 工作也同样如此。熊青云正是通过细心地生活, 用心地工作, 取得了事业上的节节胜利。

成功=机会+合作

成功除了需要机会, 还要求合作。一个分工明确、相处融洽的团队才能事半功倍地走向成功。熊青云在成功面前非常“低调”, 她认为, 之所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合作。宝洁的企业文化很看重团队合作精神, 对熊青云来说, 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大家共同花了精力和心思完成一项任务后, 亲眼看到成功的效果。

有一次, 熊青云需要策划洁白牙贴的广告, 这个产品在美国4年都获得好评, 但是最初在中国推出, 大家一时半会儿不能接受, 于是大家想到把它与当时风行的美白面膜的概念结合起来, 提出给牙齿做美白面膜的口号, 同时找到与这个产品形象十分吻合的代言人担任广告主角, 结果市场反应非常好。

熊青云喜欢将生活中的发现与公司的同事们分享, 她觉得人与人之间沟通会产生化学反应, 而自己就是催化剂, 她是公司中有口皆碑的“好人缘”。她新年的愿望之一就是帮助公司中资历较浅、业务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的成员成长进步……

陈艳:成长·成功·成家 篇3

人是不断成长的,而成长的动力源于自醒。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突破自我,让心灵加速自觉,让灵魂加倍自醒,都是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心态。这一点,在陈艳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曾经的陈艳,也是一个面对男生就会脸红、与人交谈从不敢注视对方眼神且交谈时间绝不会超过10分钟、腼腆内向的女孩;而如今的她在全国各地开会,站在讲台上面对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竟然也能够保持镇定自若、侃侃而谈。“是熊冬梅总经理给了我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勇气。记得第一次被熊总推上讲台时,我紧张得不知所措,但熊总说她相信我一定可以。尽管头脑中依然是一片空白,我还是勇敢地站上了讲台。长达两个小时的课,我坚持了下来。事后,我静心思索,勇敢尝试、挑战极限、突破自我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有的态度,而方向和方式方法也很重要。”说到自己的成长经历,陈艳还向记者坦露了一件“糗事”:曾被一名同事训斥做事无条理。“当时我觉得很委屈,自己已经这么努力地工作了,同事还这样说我。但后来我发现自己似乎真的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去做计划,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去实现;清楚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去克服,让自己一直保持提升的状态,这就是成长。”

成功缘于内需

在别人的眼中,陈艳进入雄泰公司短短几年,从初级美导做起,然后是讲师、技术总监、市场部经理,直到晋升为营销副总,一路平步青云,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但她笑言,这只是成功表面量化的结果。真正的成功,是内心所祈望的都能实现,是心灵的充实,是灵魂的升华。“我的成功源自雄泰能满足我的‘内需’,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雄泰不仅满足了我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我的事业不会背叛我)、尊重的需要,更满足了我爱与归属的需要(雄泰永远是我的第二个家)、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市场才能证明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这种由心而生的欣悦和满足,名利所不能比拟的平和、幸福、自信的感觉,就是成功。但人不能一直停留在一个所谓成功的状态,总觉得自己已十分成功的人很容易失去成长的动力;而停止成长的人,她的成功空间也是相当局限的。人只有在不断的成长中才能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成家缘于缘分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篇4

这个暑假我找到了一本书—《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很喜欢,而她也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作者凌志军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E学生”,既有很高的情商(EQ),能快乐、享受学习(Enjoy),并做到杰出(Excellence)。全书以“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和“大师在哪里”为主题,铺陈展开,一一阐述。

书中讲的是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我认为事实上“他们”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同样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学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词,一个严肃而亲切的词,却将伴随我们一生。人生在成长中度过,在成长中绽放光彩。成功固然令人骄傲,但没有哪一朵盛开的鲜花不是在风吹雨打后绽放的,没有哪一次成功不是在摸爬滚打的磨砺中堆积起来的!而我们的知识、经验哪一点不是在成长的浇灌下开花结果的?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成功就像一张证书,仅仅见证你的成长。成功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回首走过的风风雨雨,你满意,就证明你成功了。其实所谓“成功”,不是说你一定要得到“第一”、“第二”,而是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你的潜力。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成功是目标,成长是到达目标的道路。但这条曲折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会让我胸有成竹,有时会让我没精打采,甚至迷失自己,在挫折面前选择最多的是软弱和妥协。读完《成长比成功更要》这本书,我茅塞顿开,书中质朴、平凡、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帮我理清了思绪,让我悟出了如何做最好的“你自己”。没有能够更优秀,不是因为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聪明,而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使用自己的聪明,即使优秀了还是不快乐,是因为总认为“最好”的含义是战胜别人,而没有想到真正最好的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做人做事,道理是有一样的,不应该总是跟着别人走,也没有必要看别人怎么评价你。做你自己!就会发现心里有一块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激情一定就在那个地方。熟悉到自己的激情所在,不要压抑它,把它开发出来,就可以看到价值就在那里。

看完这本书,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将来也有很大的意义。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不再软弱,想想“微软小子”的成长历程,我会更加坚强。因为我知道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的过程。可能会有人会妨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努力改变自己,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坚定信念,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会越活越出色,因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为“最好的”,但我会成为“最好的我自己”。更知道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篇5

刘墉是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他还是一位画家和演讲家。同时,他还养育出了一对优秀的子女。看他写的文章,你会感觉到一种温暖和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文中提到:不重形式,重内容,这必然是时代的趋势。许多年轻朋友,问我怎么把文章写好,我总是这样回答。

这是个重效率的时代,你能用三百字讲清楚的事,何必用六百字去说?你能用人人可懂的文辞说明的事,何必用艰深的词语?你文章再长、辞藻再美,如果不能感人、服人,又有什么用处?

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你可以用简单的词汇写清楚的事情,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语句。同时,这句话也给了我一些信心。我以前总是认为自己看书少,所以写出不来辞藻华丽的文章。结果,畅销书大师却说在当代文章要用最简单的语句来写清楚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顿时,我大受鼓舞。

在你对别人说之前,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信不信你说的那些道理。

在你写完文章后,你应该自己先读一遍,看一下你想说的事情说清楚了吗?

在你想用文章感动别人之前,你应该自问:有没有先感动自己?

如果你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认为自己实在写不好,那么我问你:如果你用说的,能不能把心里话说清楚?

这段话,提醒我在与人交流之前,自己要先想清楚如何说、如何做,要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做事情、与人交流前,自己都要有个腹稿。

一个人不可能被考试打到,只可能被考试打得自暴自弃,如果他因为没考取,而在未来的人生失败了,绝不是被考试淘汰,而是被他自己的“沮丧心”所淘汰。

我们可以不跟别人争,但不能不跟自己争。只有“超越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成功。

这句话我非常赞同。人生有几十年。你如果高考失败了,这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次小挫折。你不能因为这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那样的话,你如何面对今后更大的挫折?人只要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成长。你要从一株小草最终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求学最忌躁进,为学最忌随俗,处世最忌盲从。我非常欣赏美国人常说的 I know what I am doing.

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可以人云亦云。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别人做的事情,你看不懂,不代表他做错,而是肯定有他背后的原因。为人处世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当你开动脑筋多方面看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你自己也是一个聪明人,只是没有看问题换角度而已。求学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万丈高楼平地起。你只有弄懂一个知识点,才可以去学下一个知识点。同时,在学了一些知识后,你要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你要由1想到2,由2想到3,再从3想到1.你只有做到这样的程度,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同时,书本知识也要和实际联系起来。光学不动脑去想,不去理论联系实际,那就是死读书,学而不思千万要不得。

无论多么不上路的人,总有他值得被肯定的地方,你愈肯定他,他愈觉得你是一个可以谈的`人,他也愈对你有好感。所以,肯定是另一种解除武装的方法。

以前自己为人处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你抱着向身边的任何人学习的态度,你就会成长的很快。以前自己认为只要和身边的同事有话题聊,和他们达成一片就可以了。现在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简单了。你只要吸收身边同事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利用价值,你才可能在职场上走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与人交往的关键一点就是你要肯定自己身边人身上的优点,同时把这个优点学习到自己的身上。你要汲取营养,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读后感 篇6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要靠自己的头脑而不单是体力做事。因此,员工的敬业精神,职业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潜在竞争力,甚至进而影响国家的竞争力。读了《让企业成功让自己成长》这本书让我颇有感触。

一、作为一名刚到公司不久的员工,这本书给我很多启发,和深思,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转变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认为,一个追求成功的人一定要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依靠,推动企业走向成功。每一个成功人物,都依托着一个成功的团队。英雄寓其功于团队之中,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伟大的团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要用心去做,尽力去做,我相信与同事们一起努力下我们会成长,企业也会成功。只有抱团才打天下,想不成功都难。

二、要选好属于自己那把“椅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儿不懈努力,你才能够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和进步。在企业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坐标,并时刻为去也发展做积累,为自己的进步做准备,你总有一天会有发挥潜能的机会的。

三、书中强调:“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员工,应该把企业看做是自己开的一样,虽然我们不是老板,但我们都是企业的一员,都要依靠企业来生存。虽然岗位不同,但我们共同享受企业的荣誉,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少说多做,业绩定位。不论在企业里,还里在社会现实中,找到自己定位,体现岗位价值和意义,你就找到了自己的发光点。

四、我们工作并不是仅仅为了薪水,还有比薪水更无价的,就是让顾客满意,让领导满意,实现自己人身的价值。只有认识到工作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时,对工作才会有激情,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激情是工作的灵魂。”只有热爱工作,对工作充满激情,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最好。

五、变压力为动力,把工作当享受。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普通面临着生活的和工作上的压力。如果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工作会越做越好,如果你能找到工作的乐趣,那么,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的。这不仅仅是工作而是收获了一份自信,收获一份喜悦,这是用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成长成功读后感 篇7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 学校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打造精彩课堂。同时, 信息化资源成为了培训教师的良好教材, 教师可以随时观看数字学校上的相关课例、校园网上的优秀课例, 学习名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

学校积极搭建适合孩子们个性成长的舞台。校内, 在落实国家课程、规范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校外, 利用数字学校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学生在家就可以上网观看数字校园相关视频, 并通过班级微信群交流问题, 分享收获。此外, 学生还可以把参与校本课程、各种社团中的国学诵读、艺术、科技、综合实践的作品上传, 与小伙伴们一起交流、提高。

学校使用陪育100、和教育等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让家长感受孩子的成长, 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 家长、学校协作配合, 形成教育合力, 和学生共同成长。

通过不断努力, 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教科研先进校”“教师基本功竞赛先进集体”“北京市网络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 多节课例被收入数字校园资源库。教师在参加市区级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等课例、论文评优中屡屡获奖。

体验成功 快乐成长 篇8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智能的课程。此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作为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实验教师,我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好活动主题,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實践活动主题的选择上,应当涵盖自然领域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紧密相关,在每一个主题的设计上都应着力体现主题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更多的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传统的“你听我讲”的束缚中走了出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带着探究的目光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去调查、去访问、去分析、去思考。

二、注重科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教学中,我在教学生初步掌握了方法、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牢固地掌握各种知识。

如教学《恼人的生活垃圾》一课时,根据活动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垃圾给人类带来危害性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调查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探究创新的思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相关的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垃圾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因势利导,让学生深入家庭校园、小区,调查统计。在活动中,学生亲自去感受生活垃圾无处不在的现象,给学生以切实的震撼。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注重了学生的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

三、因势利导,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活动主题确定后,教师必须引导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活动的实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我,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在“课题实施”阶段,开展各种调查与采访活动,安排学生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调查活动,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收集和整理好活动的资料,包括录音、照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养成活动前的准备充分,事前考虑周到的好习惯,并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和别人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与此同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着眼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新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四、总结汇报,在认可中体验成功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是更值得关注的。在“课题总结汇报”阶段,各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各自的特长、采取绘画、电脑制作、摄影、办手抄小报等多种方式,把课题活动成果展现出来。还可以在班级里举行新闻发布会,然后举行班级评奖会,评选出优秀小组,表彰激励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让学生在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的氛围中,找到各自的优缺点,互相取长补短。

如在《制作贺卡》活动中,学生就采取互评方式,评价有的贺卡制作得很漂亮,有的贺卡制作得功能多……瞧着凝聚全组成员智慧的作品,听着全班同学由衷的赞赏,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和互助,同时也学会了交往。

五、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快乐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在具体评价时,教师可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用成长记录袋记录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调动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与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激励孩子快乐成长。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400字 篇9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之下,中国的教育便千篇 一律的盯上了分数,而孩子自然而然便成为一个个由学校和家长一起打造的精美零配件,同时都寄希望于这些零配件予以走向成功。孩子们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的同时,倍受煎熬。于是乎,青少年儿童轻生的、离家出走的、仇视父母师长的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都浮出了水面。于是乎,儿童心里专家多起来了,学校心里诊室增设了,医院呼吁必须给孩子解压了……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罗列了一个个普通孩子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成为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家的成功案例,以此来说明在人们眼中的神童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孩子,他们许多都出生在贫寒的家庭,没有显赫的身世,与我们大多数孩子一样拥有着正直朴实的父母的爱。同中求异,他们拥有极高的情商,他们的童年都很自由、快乐,他们都有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他们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想要什么。

在此,又回到我们的教育话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后的孩子,他们在做什么呢?

早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必须完成每日的胎教;幼儿园里,父母们争先恐后,上午音乐、下午舞蹈、周六钢琴、周日英语,孩子们每天像赶集一样,而家长则不遗余力。小学了,书包基本不用背,得用两个轮子在地上滚着走,瘦小的双肩无力承爱沉重的书本负荷。八、九十年代里那些个美好的童年已被老师和家长们剥削得所剩无几。放眼一看少年宫,培训社,双休日、寒暑假必定成为最热闹的一隅。

“我的童年有一个梦想,能像白天鹅般舞动在台上,我想让我的孩子完成我未能实现的梦想……”

“我家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能完整的唱好些歌,我想让她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同样的三岁,张家的孩子能背唐诗三百首里好些诗了,我家孩子也要赶紧学了……”

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了自由!为着这些父母们的梦想,父母们的喜好,他们得不到尊重,更不能向权威呐喊:我想要!我决定!我喜欢!

自古代起,科考成为我们所谓的国粹后,分数,也便决定了每位孩子的命运。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广州一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因考试考了98分,极度郁闷,家长也称压力大,我不禁为孩子抱屈。分数,当然能代表一孩子在书本上的学习成绩,我想问,综合素质呢?思想品德呢?孩子的情商如何呢?统统都没有,唯有分数高,便能博得父母、老师的莞尔一笑。

凌志军先生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跨过了未必万事大吉,未过的并不代表着失败。”就拿现在的高考来说,每年六月份,整个中国就像应对一场早已备好了的仗,这场仗的参与者不仅仅是高考生,更多的是父母,老师,同时也包括国家的一些行政职能部门。家长们更是摩拳擦掌,陪考到最后一科。所以有社会评论家们说:高考,不知道是高倒了孩子还是考倒了父母!

凌志军先生说:“并没有发现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孩子与日后的成才有必然的联系”。可是在我们父母和老师的心中,排队文化与状元崇拜是几乎每个家庭乐于谈及的一件事,甚至有些家长总会这样要求孩子,如果考不到第一名,你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学习已经让很多孩子都觉得,我不是为自己学,我是为了我的父母和老师而学。

我们强烈呼吁教育的多元化,按部就班的过坎制度让孩子苦恼,让他们不堪重负。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千篇 一律,在一条流水线上教育出来的孩子,被习题、试卷、分数、名次紧紧的包围得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想,也便丢失了特性。

多年前,80年代的我们这批人,在经过家长和老师严历的教导后,有部分便在高考这个坎上成功的跳进了大学校门。回头发现,大学不是我们所想的伊甸园,想学的东西没有学到,于是惶惶不可终日,消磨了4年宝贵的青春,也耗费了父母含辛茹苦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现在想想,用四年读大学的时间来学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或许比现在更有用处!这就是我们一成不变的教育所留下的诸多遗憾。

一个八岁的男孩,在他四岁的时候,父母便发现其模仿能力很强,对音乐节奏挺有感觉,并能跟着电视上有些音乐起舞,其母说:“让这孩子学舞蹈吧”。其父说:“男孩子,学啥舞蹈,这是女孩子做的事,要学就学蓝球,游泳”!孩子本人挺喜欢跳舞的,有时随便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我们都觉得娴熟至极。后来,这孩子被少年宫的舞蹈老师相中,并表示可以破例收一名男孩,然而,父亲的话已根深蒂固深入他心,再感兴趣也还是放弃了。

成人 成长 成材 成功 篇10

“致以六月的春之礼赞”是学校送给高三学生的第一份成人礼:一幅幅跳动的高中生活瞬间,记载着孩子们美好的回忆;一声声教师和同学对十八岁的理解及勉励的高考祝词温馨暖人;来自各地重点院校的学长们在镜头前热烈召唤,让人心潮澎湃。

家长的一封信是家长送给高三学生的第二份成人礼。在这个网络时代里难得收到父母亲笔书写的信件,孩子们真真切切的读到父母的心声与殷切期盼,也大声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与热爱,郑重许下承诺。现场孩子们和父母拥抱在一起,场面让人感动。

高三班主任们的朗诵和全体教师的誓词是送给高三学生的第三份成人礼。随后各班级学生代表发言,他们感恩于父母多年来含辛茹苦的养育;感恩于师长们孜孜不倦的培育,承诺肩负起身上的重任;各班代表向母校、老师、父母表达了自己备战高考决心的誓言此起彼伏,台上台下互动不断。

最后佘坤珍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校长满怀激情且又意味深长,前瞻性寄予了每位成人学子担当、自信的重托,期待6月高考沙场捷报频传!

高三一班张同学带领全体高三学生郑重宣誓,铮铮誓言响彻会场,也久久弥散在五中上空。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篇11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人过四十天过午”。但在今天这样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人到六七十,难道就不要学习新的生活方式吗?如果一位80岁的老奶奶能够跟孙子学着玩游戏,能够试试孙女的新裙子,能够跟孩子出去郊游,这个老人一定是幸福、快乐的,因为她仍然保持着成长的力量。

成长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就是尊严和自由。其实人这一辈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无论多好的职业和感情,一旦侵犯到尊严和自由,就会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新的选择。

我相信尊严与生俱来。女儿5个多月的时候,周围堆着各种玩具,但是她爱玩的只有一样——空药瓶子,她喜欢“咔啦咔啦”起劲地拧瓶盖。从她小手里抢过瓶子跟她说“这个不好玩,你还是玩电动娃娃吧”!可是我女儿把电动娃娃推到一边,顽强地去抓那个瓶子,继续痴迷地拧瓶盖。我后来去咨询儿童心理学专家,他说那个阶段正是孩子的手指开始学习精细化动作的时候,拧瓶盖这个动作对孩子小肌肉的发育大有益处,可比玩电动娃娃好多了。所以,我们认为昂贵的电动娃娃更好,这只是成年人的标准。

除了尊严,还有一个成长指标是“自由”。很多人问我,你这么主张自由,那你教你的孩子背诗词吗?我说我当然教。可我不是让她手放在背后一本正经地背诵,而是她在踩着滑板车跑时,我们俩大声地背诵;是她在浴缸里泡着、打着水花时,突然饶有兴趣地提议说:“妈妈,我们背首诗吧!”

她背詩,我从不限制她如何使用和想像。我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使用诗词是在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差回来,问她:“你想妈妈吗?”她冷不丁地说了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她背诗居然能“活学活用”!她喜欢把我们的大床当蹦床,有一回她爸爸说:“你别蹦了,都把我们的床单蹦破四条了!”谁知她一边蹦,一边高声说:“人生得意须尽欢!”把她爸爸噎得瞠目结舌。

女儿从小就在解构经典。但是我从来没有纠正过她一次,因为我觉得,她可以胡说八道的年华还有多少呢?

让一个人能有尊严、自由地成长,这是我们的一种期许。

“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我们今天并不是鲜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我们越来越失去了一种审美的眼光,而把这个世界看成是同一种功利标准的筛选。我们越来越成功了,但是我们失去了成长的力量,失去了那种在漫山遍野的鲜花中漫步时心灵上的愉悦。

成长成功读后感 篇12

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孙安民为恺王颁奖

晴空万里, 清风拂面。当我们走进恺王国际集团的总部时, 立即被它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这个知名的服装集团总部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在见到恺王国际的董事长王灿平之前, 那典雅时尚的办公楼, 干净整洁的办公区, 彬彬有礼的工作人员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是从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 我们开始感受恺王国际优秀的企业文化。

这些年, 恺王攻城掠地, 发展迅猛。如今, 在全国许多大商城都可以见到“恺王”的身影, 并已先后获得了“北京著名商标”、“北京知名品牌”、“北京十大时装品牌”等荣誉称号。

恺王的下一步会怎么走?见到了王灿平, 他立刻给出了答案:打造时尚创意产业基地。王灿平说:“现在北京的设计室很多, 但都是各干个的, 我们要做的是集成。”他要打造一个时尚设计师之家, 使之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时尚创意的中心。“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水里, 波浪会围着圆心一层一层地扩展。”王灿平形象地比喻。当然, 服装是王灿平的老本行, 他并不打算放弃, 而且时尚设计也与服装密切相关。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环境下, 王灿平要成为这股大潮中的探索者、实践者。

圆梦, 从三十元钱开始

王灿平是江苏靖江人。靖江有许多人擅长裁缝, 他们不仅传承着祖辈延续的精湛手艺, 而且发扬了细致入微、兢兢业业的优良传统。王灿平就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

上世纪80年代, 许多靖江裁缝走出家乡到外地闯荡, 这其中也包括王灿平。他到过常州, 到过上海, 走家串户给人家做衣服。1984年, 22岁的王灿平来到了北京。当他走出北京站时, 眼前一片茫然, 分不清东南西北。而此时, 他口袋里只有30元钱。他想, 热闹的地方缝纫活儿才多, 于是便向人打听北京哪里最热闹。有人告诉他前门最热闹, 好, 那就奔前门!

2009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CHIC) 上, 恺王独辟蹊径推出国风系列

恺王店面形象

王灿平找到一个居委会, 一位大妈十分热情, 把他直接带到了自己家里, 给他腾出一间3.5平方米的小房, 找来一块木板当裁衣板, 还借给他一台缝纫机和一张折叠床。从此, 这里就成了王灿平在北京的安身之地, 也成为了他圆梦的起点。

那时, 很多人的衣服都是找裁缝来做。凭着娴熟的手艺和诚恳态度, 王灿平很快就把自己的名声打了出去, 找他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据王灿平回忆, 他大概曾为30万人量体裁衣, 现在如果一个人站在他面前, 他目测就能知道这个人有多高, 应穿多大的衣服。

两年后, 他在前门大街春光绸布店摆了一个柜台, 加工场地扩大到了30多平方米, 缝纫机增加到了26台, 从老家招来裁缝, 形成了一个小加工作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王灿平的生意越做越火, 他的口袋也逐渐鼓了起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国外品牌服装不断进入中国市场, 王灿平的作坊受到了冲击。他产生了回老家的想法, 这些年赚的钱足可以让他全家过上富裕的日子。这时, 一个朋友劝他, 不要小富即安, 洋品牌可以进来, 你为什么就不能创造自己的品牌!王灿平心头一震, 对呀, 不能回家养老, 一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做民族品牌, 让它走向世界

1998年, 王灿平在北京东城成立了恺王服饰有限公司, 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恺王”商标, 主要产品是高档男装。

将公司和商标定名为“恺王”, 王灿平经过了一番思考。恺, 意思为欢乐、和谐;王, 天地人三通, 意思是成功者。“做民族品牌, 让它走向世界”成了王灿平的梦想。王灿平明白, 决定企业生命力的是产品, 支撑企业发展的也是产品。“服装行业的门槛很低, 但要做好却有很大学问。”王灿平说。产品的用料、款式、花色、做工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着产品的成败, 只有善于思考、勇于开拓、踏实苦干的人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

对此, 王灿平提出了从高起点做起的生产战略, 而这个高起点就是设计研发。“现在全球一盘棋, 为什么一提男装就想到意大利, 一提女装就想到法国?其实中国也有外国没有的东西, 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王灿平对恺王品牌核心设计理念的定位是“将中国元素融入国际市场, 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对产品风格的定位是“典雅而不奢华, 高贵而不张扬”。

如何更好地把民族性与国际性、时代性融合在自己身上?在恺王集团的宣传册的首页上, 印着“服章之美为之华, 礼仪之大为之夏”。随着发展, 王灿平的品牌战略越来越清晰。他将自己的品牌分为四个子系列, 并用中国传统的五行文化加以诠释;恺王建立了VIP顾客档案, 为顾客提供形象服务;成立了时尚设计师组成的研发团队, 紧盯世界服装潮流, 紧跟大众消费方向, 努力将中西方的服饰文化融于一体。

在恺王的发展过程中, 有一个问题困扰了王灿平好几年:为什么北京的一些品牌在南方遭遇冷落?有人说你把自己的半壁江山做好就行了, 但王灿平就是要把不明白的事情弄明白, 哪怕两年三年也要找出答案。这是王灿平的一个特点, 也是他的一大兴趣。有一次王灿平去上海, 看到了上海世博会的建筑, 与北京的一对比, 他顿悟了。中国之大,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都有自己的文化。服装业如果不尊重地域文化, 就算把意大利、法国的服装拿过来, 也未必就受欢迎, 只有把当地的文化元素设计到服装上才能在当地站住脚。现在, 王灿平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设了生产分中心, 增加了附加品牌。王灿平说, “恺王的品牌战略是以北京、上海为发展中心, 将恺王品牌延伸发展至大江南北, 逐步实现品牌国际化, 使之成为全中国的骄傲。”

近年来, 恺王与国际服装界紧密合作, 完成了企业的整体升级。先后从德国、意大利、日本引进了百福、杜克普、三菱重机等世界一流生产设备, 并全面采用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品质控制。

做品牌, 人才是关键。2010年, 恺王启动了归国留学人才孵化基地, 引进归国优秀人才, 推进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 以保证企业具有旺盛的设计研发能力。恺王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管理团队, 为产品品质提供管理保障。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王灿平还在文化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

成就梦想, 活在明天

经过王灿平的努力, 恺王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目前, 恺王的产品分行政装和商务装两大类别, 包含衬衫、T恤、西服、茄克、毛衫、风衣、大衣、尼克服、休闲装、领带、配饰等男装系列。现在, 恺王新店迅速扩张, 预计2013年全国大中型城市覆盖率可达到80%。

走到这一步, 王灿平已经从成熟迈向成功。现在, 他的企业是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和中国服装协会理事单位, 已经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并荣获了中国优秀企业、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守信企业、北京市工商联系统文明单位、北京市工商联质量纳税先进会员企业等称号。王灿平个人也荣获北京市第六届优秀创业企业家光荣称号。现在王灿平是北京东城区政协委员。

王灿平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成功者, 因为在他的心中还有比成功更高一层的梦想——成就。这个成就不是成就自己, 而是成就社会。王灿平认为, 越成功就越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精神。在别人眼里他是大款, 但他仍然保持低调、谦虚的态度。他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我是一个幸运者。当初, 我作为一个外来打工者, 北京接纳了我, 后来又给了我荣誉, 我已经很感恩了。”对创业初期那位居委会大妈给予自己的帮助, 王灿平念念不忘。一次, 他还特意把那位大妈全家请来, 共同参加恺王的庆祝活动。

在王灿平的带领下, 恺王集团认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5.12”汶川大地震后, 迅速为灾区捐款;2010年8月, 捐助贵州毕节试验区建设;2011年5月, 捐助红十字博爱之星;2011年8月, 捐助首都爱警助困活动;从2012年起, 每年向呼伦贝尔大学生提供捐助。

当前, 北京正在大力建设世界城市、文明之都、文化之都, 而王灿平创建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设想则正好与北京的脉搏相吻合。

在成长中成功 篇13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期待用成功的奇迹来点缀生命,却不去关注自己的成长。许多人不知道成功其实是向某个目标前进的成长过程,而成长又是成功的蓄势待发的渐进精神。

一个人的成长就相当于是孕育的过程,而成功便是一个新生命的呱呱坠地。人们看到成功者的辉煌,却看不到成功者成长过程的艰辛,其实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当年在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举行庆功的宴会上,袁隆平突然“失踪”,人们到处寻找,最后在试验田的田埂上发现袁隆平正坐在那里发愣,面对沉甸甸的稻穗,袁隆平心潮起伏,上千次的试验,几十年的劳累,数不清的失败,如今的成功其实是讥讽、白眼、劳顿、辛酸堆积而成。成长过程的每一步都在向成功挪近一点,而其中任何一步的放弃,都会前功尽弃,成功也就擦肩而过。

在杨澜职业生涯的前15年,她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她就请求导演:是不是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再问导演:可不可以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又问主任:可不可以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还想: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更想能不能办个频道?杨澜在其人生中一直这样在做加法,“加”到阳光卫视,“加”到成为一个传媒巨头的当家人。成功只是人生的一两个节点,表现于外在,由别人去评论;而成长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内在,在内心体验存在。

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成功,却忽视了成长。其实成长这个过程中你会经历很多,感悟很多,收获很多。珍惜自己的成长过程,才会让自己变得成熟,变得优秀,乃至走向成功。

当媒体记者采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崔琦,询问成功时的心情时,崔琦出人意外地说,“我其实并不在乎,如果我留在农村,也许我的父母就不会饿死。”崔琦的父母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活活饿死的。此前,崔琦远离父母,远离农村,去异乡求学。

崔琦对成功的体验让人唏嘘不已。当他成功时,他想到的是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片断。

成长与成功作文 篇14

每个人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盼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李开复所谈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凭着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的自信,当然也离不开他们的家庭教育,他们每个人都饱受挫折,但他们站起来了,使自己更坚强,更“聪明”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岩石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想想自己,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环境,让他充满自信,让他向“E学生”发展。从“微软小子”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只要找对了方向,自己的孩子一样也会有出息。反思自己,作为老师如何在成长的路上做最好的“你自己”为什么在成长的路上过的如此艰辛?没有能够更优秀,不是因为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聪明,而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使用自己的聪明,即使优秀了还是不快乐,是因为总认为“最好”的含义是战胜别人,而没有想到真正最好的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做人做事,道理是有一样的,不应该总是跟着别人走,也没有必要看别人怎么评价你。做你自己!就会发现心里有一块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激情一定就在那个地方。认识到自己的激情所在,不要压抑它,把它开发出来,就可以看到价值就在那里。

成长成功读后感 篇15

河南工业大学自2010年起, 以机关团委为依托, 以“工大青年沙龙”为载体, 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 紧紧把握青年思想脉搏, 创新活动形式, 丰富活动内容, 成功开展了一系列青年沙龙活动, 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工的交流与发展, 也实现了以人才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 得到了学校领导和青年教职工的认可。河南工业大学机关团委的成功经验对于高校工会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工成长成才,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工大青年沙龙”的创建与发展

近年来,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河南工业大学的青年教工数量逐年增加。目前, 全校仅非教学单位35岁以下青年教工就有148人, 其中28岁以下42人, 28~35岁106人。各教学单位尤其是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院、系和教研室, 青年教工所占的数量与比例更大, 很多学院35岁以下青年教工人数已占单位教工总数的50%以上。这是一个庞大的、充满朝气的、特殊的群体, 他们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为了进一步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教工, 促进大家相互交流与共同进步, 充分发挥青年教工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为学校改革与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按照有关文件精神, 学校于2008年10月成立了机关团委, 机关团委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全校青年教工的关怀和期望。机关团委以教工团员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工为服务对象, 是青年教工自己学习研讨、聚会交流、开展活动、互助提高的地方, 为青年教工构筑了学习园地和活动平台, 是青年教工之家。

机关团委成立后, 为了方便开展活动和进行宣传, 设立了8个联合团支部, 设计开通了专题网站, 并策划推出了“工大青年沙龙”这个活动品牌。“工大青年沙龙”是在学校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 经机关党委和校团委同意, 由校团委主办、机关团委承办、各团总支协办, 以全校青年教工为服务对象的各类活动名称的总称。“工大青年沙龙”包含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十分丰富, 有学习沙龙、文艺沙龙、体育沙龙、服务沙龙、其他沙龙等。全校青年教工借助这个平台, 交流学习, 共同提高, 共同建设, 铸造品牌, 致力于把“工大青年沙龙”打造成学校青年教工乐于参与并愿意依赖的温馨港湾和美好家园。“工大青年沙龙”创建以来, 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工代表恳谈会、野外自行车拉练与联谊、2009年青年教工新年联谊会、青年教工义务植树、选调生考试专题讲座、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等多期主题活动。沙龙活动深受广大青年教工欢迎, 参与活动的人数一期比一期多, 可谓有声有色, 红红火火。

二、“工大青年沙龙”对高校工会工作的启示

总结“工大青年沙龙”的创建与发展经验, 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主要原因在于它定位准确, 形式新颖, 抓住了关键, 突出了重点。

第一, 职能定位准确, 服务对象明确。

“工大青年沙龙”以促进全校青年教工健康成长为己任, 以全校教工团员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工为服务对象, 定位准确, 目标明确。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直接或间接地为广大青年教工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进一步增强了青年教工的凝聚力, 促进了青年教工的健康发展, 较好地履行了职能, 发挥了作用。

第二, 抓住了关键, 突出了重点。

“工大青年沙龙”开展活动, 没有面面俱到、贪大求全。它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 紧紧把握青年思想脉搏, 突出做好了“能够传递党委关怀、体现党委意图的事”和“青年教工最关心、最喜欢的事”两大重点, 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青年教工的关怀与期望, 真实地搜集并反映了青年教工们对学校的合理诉求和建议。

第三, 搭建了活动平台, 创新了活动形式。

“工大青年沙龙”通过举办各种活动, 积极为广大青年教工搭建了沟通、交流、联谊、进步的平台。它创新活动形式, 丰富活动内容, 通过举办青年教工各类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讲座、业务比赛、文体比赛、联谊会、歌舞晚会、派对、节日庆祝、社会实践服务等, 实现了青年教工之间的感情联络和业务交流。

第四, 促进了个人与学校的双发展, 实现了领导与教工的双满意。

“工大青年沙龙”系列活动的成功开展, 有效丰富了广大青年教工的学习生活, 有力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它在促进青年教工健康发展的同时, 也实现了以人才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 达到了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和青年教工满意度显著提高的双重愿景, 得到了学校领导和青年教工的双认可、双满意。

三、高校工会如何帮助青年教工健康成长

高校工会在加强青年教工工作方面, 也要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创新形式, 丰富载体。也只有如此, 才能切实帮助青年教工健康发展, 并以青年教工的发展促进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最终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双发展。

第一, 要抓住关键, 帮助青年教工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的生命源泉, 师德师风则是学校的灵魂所在。青年教工应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 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高校工会加强对青年教工的师德师风教育, 也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来实现。比如:工会可以在每年纪念“五·四”青年节期间, 通过召开中青年教工经验交流会、青年教工与学生代表座谈会、青年教工“三育人”工作研讨会和系列主题纪念活动等, 交流教研工作体会和经验, 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与友谊, 同时向青年教工通报学校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和美好前景, 引导他们立志在学校建功立业。通过在全校广泛开展“十佳青年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等, 为青年教工树立学习榜样, 激励广大青年教工爱教乐教、爱生如子、刻苦专研、奋发进取的精神, 进一步推进青年教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第二, 要突出重点, 帮助青年教工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

青年教工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 促进青年教工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升, 对于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方面, 高校工会应该多为青年教工搭建平台, 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以促进青年教工自我提升并实现职业理想。比如:可以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类“争先创优”活动、举办“青年教工教学基本功竞赛”等, 为青年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平台, 引导和教育青年教工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苦练教学基本功,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在教学方面, 建立“一帮一”制度, 为每一位青年教工安排一名教学功底扎实、有良好师德修养和丰富教学指导经验、热心于青年教工培养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培养和引导。在科研方面, 适度扶持青年教工开展科研工作, 在省、校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中, 适度向青年教工倾斜, 以锻炼其科研能力。

第三, 要履行职能, 帮助青年教工排忧解难、合法维权。

青年教工正处于人生最艰难的创业时期, 事业尚未成熟, 收入待遇不高, 住房条件不好, 既要赡养老人, 又要抚育孩子, 工作任务繁重, 生活十分艰辛。高校工会要积极主动给予青年教职工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关心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实际困难, 了解他们的情感变化与合理诉求, 坚持为他们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真正做到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激励人、凝聚人和帮助人, 努力传递党的温暖。要满腔热情地服务于青年教工, 采取切实措施, 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营造鼓励青年教工脱颖而出的发展氛围, 满足教师的成长需要, 做到事业留人。要认真履行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 切实推进校务公开, 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青年教工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合理建议, 并在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 切实维护好青年教工的各种合法权益。

第四, 要以人为本, 帮助青年教工缓解压力、增进健康。

青年教工是高校教工队伍的骨干, 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学及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 诸如学历学位、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年终考核、末位淘汰、按劳付酬等等。这些超长的压力不断威胁着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 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工的发展, 关系着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高校工会应切实关心青年教工身心发展, 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并努力为青年教工创造良好的健康条件。比如:成立教工健身休闲活动促进委员会, 制定教职工健身休闲活动方案, 坚持每年为教工做一次健康体检, 为教职工创造健康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引导教工学习保健知识,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还可以经常组织青年教工开展篮球、足球比赛, 举办趣味体育运动会、青年教工联谊舞会、青年教工卡拉OK大赛, 组织青年教工旅游观光等, 搭建交流平台, 营造和谐氛围, 增进身心健康。

摘要: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工大青年沙龙”的成功创建为例, 对高校工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帮助青年教工在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合法维权和增进健康等方面, 作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高校,工会工作,青年教工,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东.高校工会对加强青年教师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2) :199.

[2]王淑芳.高校工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6) :75~77.

上一篇:村会计的述职报告下一篇:学校依法治校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