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英文介绍

2024-11-21

功能对等理论英文介绍(共7篇)

功能对等理论英文介绍 篇1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谈日常用品广告英译汉的特色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雾都孤儿》中南希双重性格分析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On Carl’s Personality in Titanic 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紫色》的妇女主义浅析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

论马克•吐温的种族观--以《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为例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 公示语汉英翻译探讨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

从“绯闻女孩”与“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浅析中美青年婚姻爱情观的异同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 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孤独的灵魂—简评《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克兰德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分析

影响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报刊杂志词频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词频分析的比较 简爱——平凡而非凡的女人

论《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成长

An Analysis of Barack Hussein Obama’s Ethical Appeal and it Impact on Audiences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谈品牌翻译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 英汉”黑色”的隐喻的对比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剖析电影片名翻译

导入艺术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词汇教学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式菜名中的运用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海明威《雨中猫》的文体分析

陶渊明和威廉•华兹华斯两者不同的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中红色联想意义的比较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西游记神话人物称谓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浅析导游词的翻译策略

华兹华斯与阮籍诗作思想对比研究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浅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策略

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 像鲁滨逊一样在逆境中创造精彩

话语中的性别与身份:以《绝望主妇》为例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

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

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英语委婉语浅析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87 跨文化视角下动物寓意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策略 88 广告语篇的语用分析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 90 论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外语教师素质的关系 91 关于王尔德童话的研究 92 中西方文化面子观差异分析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 94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美国价值观 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7 论《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女性魅力在男权主义下的体现 98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99 英语教育产业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另类古典小说-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之畅销解读 102 基于《生活大爆炸》研究合作原则的违反 103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 104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灯谜翻译 105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106 《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107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

从鹿鼎记和唐吉诃德的主要人物的较对比来比中西方侠文化 109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111 霍尔顿形象解读

关于英语谚语翻译的一些意见

Angel’s Face, Devil’s Heart—The Degeneration of Dorian Gra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14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115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小人物的悲剧之源 116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分析

浅谈奥巴马演讲中的语用策略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119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 120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 121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23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社会变化对马克•吐温文学风格的贡献

The Influe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126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

A Study of the Personality of Emily from A Rose for Emily 129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130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133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34 清教思想在《失乐园》中的体现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 136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 137 《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

八十年代以来汉语中英语外来语及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紫色》汉译本对比研究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141 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42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爱情观 144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45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 147 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

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

浅析《喜福会》中母女冲突的存在与消融 150 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

151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 152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153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

154 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 155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56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性格

157 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158 英汉亲昵称谓语的语用及认知对比研究 159 汉英谚语的语意对比

160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161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 162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163 黑色幽默在《第条军规》中的运用 164 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策略 165 浅谈美国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其原因 166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其翻译策略 167 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与《傲慢与偏见》 168 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 169 《祝福》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170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 171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 172 从冗余理论浅谈翻译技巧之增译法与减译法 173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 174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175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76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177 《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探究 178 浅析隐喻在口译中的可译度 179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18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181 《警察与赞美诗》与《二十年后》中的警察形象比较分析 182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 183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18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185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86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187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浅析 188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 189 浅议英语广告的翻译

190 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珍妮—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阿甘正传》女主角 191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192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193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194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

195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196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

197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198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199 从文化角度看老友记的字幕翻译

200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

功能对等理论英文介绍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 英文电影已经成为国内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英文影视剧如《Avatar》、《Titanic》、《Friends》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除了影视剧本身极大的魅力外, 其精彩的字幕翻译也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文将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 分析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特点及翻译方法。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

1、时间局限性

由于电影字幕是不可能脱离画面和声音而单独存在的, 这就决定了字幕有瞬时性的特点。要想使目的语观众通过阅读字幕对电影情节有所了解, 那电影字幕必须短小精悍。否则不但观众要花长时间阅读, 影响对整个剧情的理解;而且会产生字幕与画面声音不一致的现象, 影响整个电影的效果。

2、空间局限性

电影字幕翻译一般是在银幕底部滚动出现, 所以从审美角度出发, 电影字幕的排版也是值得考究的。如果字数过多, 字体过大可能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 所以电影字幕翻译受空间影响也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字幕翻译者要在有限的空间内, 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 引起目的语观众和源语观众对同一部电影的共鸣。

三、奈达功能对等原则

20世纪50年代, 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 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标准, 减少了差异, 因此长期以来被当做电影字幕翻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在这一理论中, 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在1969年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 奈达又明确给出了“动态对等”的定义:

Dynamic equivalence is therefore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ceptors of the message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respond to it in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Nida, 2004: 24)

奈达的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所做出的反映基本一致”, 简言之, 就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四、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字幕翻译方法

为了创造出优秀的翻译作品, 字幕翻译工作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最大程度上将原汁原味的电影呈现给观众。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字幕翻译方法。

1、增减译法

功能对等理论告诉我们, 在字幕翻译中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 要追求功能上的对等, 要在目标语中选择具有相似功能的表达方式将源语信息再现出来。所以在翻译过程中, 那些违背目标语语言习惯的单元就可以省去不译。反之, 翻译出来会出现语义缺失信息缺失的,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能更完整地表达源语的信息, 需要添加一些语言单元来填补语义空缺。

电影《Forrest Gump》中有句话是这样的:“And I make his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every day.”这是影片最后阿甘在珍妮墓前说的话。这句话是非常简单的, 无非就是我每天给他做早餐、午餐和晚餐。这样翻译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有点啰嗦, 我们就不如将它翻译成“我每天给他做一日三餐。”一方面很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 另一方面也做到了简单明了, 符合字幕翻译的特点。

再比如《Friends》中Chandler说过这样一句话, “oh, my God. I married Fred Sanford”如果将其直接翻译成我竟然娶了Fred Sanford, 许多中国观众并不知道Fred Sanford是谁?Chandler什么时候娶了他?说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意义?所以在这里要增加语言单元让中国人能理解。Fred Sanford其实是美国热播的另一部电视剧《Sanford and Son》里面的主人公, 他和儿子一起经营着一个垃圾场。所以这句话如果翻译成“天哪, 我竟然娶了经营垃圾场的Fred Sanford.”这样中国人就能理解Chandler是想表达Monica整洁有序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才说的这句话。

2、意译法

在字幕翻译中, 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不能引起目标语观众对影片同源语观众对影片相似的反应的话, 那么要采用符合目标语语言习惯和文化习惯的意译来传达源语的含义和精神。例如《Forrest Gump》上有这样一句话:“But I didn’t care. It was like golden times. we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在这句话中阿甘把他和珍妮的关系比作豌豆和胡萝卜。这样的比喻在西方人来看是行得通的, 因为在西餐中peas and carrots是一道典型的沙拉, 同时也是一个习语, 用来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 而在中国说到peas and carrots, 人们不会联想到两个人的关系怎样, 中国人更习惯用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等成语表示两人关系紧密。所以根据功能对等原则, 这句话需要用意译法译成“但我不在乎, 像是回到了过去, 我们又形影不离了。”

再比如《Legally Blonde》中的校花Elle Woods向其男友询问分手原因时, 男友回答:“Elle, if I’m going to be a senator, I need to marry a Jackie not a Marilyn.”如果将此句直译为“Elle, 如果我要当参议员, 便要娶Jackie而不是Marilyn”, 中国人其实并不懂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话中的Jackie贵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 出身名门, 高贵优雅;而Marilyn则是名扬全球的性感明星。故这里利用意译法将其改成“Elle, 若我要当参议员, 便要娶名媛而不是花瓶。”“名媛”和“花瓶”都是中国人熟悉的词语, 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达到了功能对等。

五、结语

影视剧字幕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通过上述几个字幕翻译实例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灵活运用增减译法和意译法能达到功能对等, 创造出满意的译文。当然目前也存在一些功能对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我们理论研究工作者和翻译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

摘要:本文在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内容及原则基础上, 探讨怎样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 利用怎样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对英语影视剧进行字幕翻译, 最终达到功能对等。

关键词:功能对等,字幕翻译,增减译法,意译法

参考文献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功能对等理论英文介绍 篇3

【摘要】英语电影在今天充斥着国内的电影市场,而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特定文化信息因子,在此情况下,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喜剧尤为突出,而电影中喜剧效果的翻译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与其它类型的文本相比而言,比较特殊并且极富挑战。此项目在以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如何将电影中的字幕翻译同等程度地保留源语言中的喜剧效果,使中国的观众能拥有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观众同样的欢笑和视觉感官体验。本文以《银河护卫队》官方字幕作为个案分析和研究,对其字幕翻译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提出修改意见。

【关键词】电影 功能对等理论 喜剧 字幕 翻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介绍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的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所提出的,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有一个转换标准,为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字幕翻译旨在目标语言观众对电影的欣赏与理解,及在观众看完电影后应与源语言观众的發反应一致。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目标语读者的反应与感受与源语言读者一致,这正好与电影字幕翻译的要求相吻合,基于此种契合,功能对等理论十分适用于电影中喜剧效果的字幕翻译。

二、《银河护卫队》电影及其官方字幕翻译介绍

《银河护卫队》是一部由迪斯尼出品,漫威制作的超级英雄电影,于2014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五个宇宙公民一起联手打败邪恶势力拯救宇宙的故事。然而由于国内字幕翻译的疏忽和误译,《银河护卫队》的中文版字幕翻译则令英文语言中的喜剧效果大打折扣。美国主流媒体《好莱坞日报》甚至则说“《银河护卫队》的字幕翻译影响了此片在中国的票房”。

此次《银河护卫队》的官方字幕翻译员为贾秀琰老师。贾老师自2011年就开始接触译制影片,目前翻译作品有《黑衣人3》、《环太平洋》等。但是,她的作品都饱受争议。《黑衣人3》中她因归化策略使用过度而遭到抨击,而此次《银河护卫队》的字幕中明显误译太多。

三、《银河护卫队》官方字幕分析

《银河护卫队》官方字幕受到很大的关注,影院的观众都能很直接地感觉到翻译得并不到位,字幕翻译与源语言在功能上并不对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银河护卫队》中存在的翻译问题。

1.误译。

例1.Drax: He killed my family

翻译分析:字幕为:他毁了我的家庭,实际意思为:他杀了我全家。按照大家的普遍逻辑思维,第三者插足才叫毁了家庭。而此处德拉克斯分明就是说罗南杀光了他的家人。因此此处误译导致整个语境都变了,让中国观众啼笑皆非。

例2.Ronan: My father and his father shall finally know vengeance.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我父亲和祖父酝酿了这次复仇。然而实际上的意思是:终于能给我父亲和爷爷报仇了。字幕翻译显然把复仇的主语宾语都颠倒了,罗南是说他终于能给父亲和爷爷报仇了。此处很明显感觉贾老师没有弄懂此句的语法关系。又是一处并不等值的翻译。

例3.Terra

翻译分析:影片中把地球称之为“Terra”,而字幕直接译为“特蓝”。其实Terra一词在拉丁文里就是earth(地球),land(陆地),ground(地表)的意思,同时terra也是许多单词的词根词缀,例如Mediterranean地中海。所以该片用Terra是为了显得古雅有内涵。其实可以翻译为“地星”。而字幕无视编剧的苦心,直接译为“特蓝”,丧失掉了其古朴韵味。

2.漏译。

例1.Peter: They killed a little frog that aint done nothing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他们杀了一只小青蛙。实际的意思为:他们杀了一只无辜的小青蛙。官方字幕没有把后面的that从句翻译出来,意思不完整。无法体现出杀了一只无辜的青蛙的残暴,观众也并不能从中理解到他们的残忍。

3.过度异化。

例1.Gamora: Rodent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小浣熊。实际意思是:鼠辈、耗子。rodent这个词实际指耗子,是贬义词,而官方字幕将之翻译 “小浣熊”。“小浣熊”是很可爱的萌宠。观众于是对此也会感到疑惑,火箭为什么要对“小浣熊”这么可爱的名字感到生气呢?原本此处是要表达卡魔拉对火箭的讽刺和轻视。

4.过度归化。

例1.Peter: Well,I come from a planet of outlaws,Billy the Kid,Bonnie and Clyde,John Stamos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我的星球上,不法之徒多着呢,比利小子,邦尼和克莱德,约翰斯塔莫斯。前两者都是传奇罪犯,在美国都是家喻户晓,但中国人就不知道了,所以如果只是给出名字的直译就等于没有翻译。John Stamos是80年代著名电视演员,他曾扮演了一个放荡不羁的混小子,他并非罪犯,而从现在的角度看,基本上属于非主流杀马特了。星爵拿杀马特和史上最著名的罪犯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是件很搞笑的事了。而字幕没有将此表现出来。

四、功能对等理论在喜剧电影字幕中的应用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中重要的三点就是“受众”、“反应”、“对等”。喜剧电影的字幕翻译之后,是直接呈现给广大观众的,因此能够直截了当地从观众的反应和评价中了解字幕的翻译是否与源语言功能对等。因此,这也能证明功能对等理论是可以在喜剧电影字幕翻译中应用的。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是以“内容”为导向的。所表达的内容直接影响沟通交流,因此有些时候逐字翻译会给受众带来误解和困惑。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求保留源语言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在跨文化交流中是非常重要的。语言风格可以体现说话人的个性与特色。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当保留其风格。正是这不同的语言风格让每个角色饱满起来。因此在喜剧电影字幕翻译中,也应该保留源语言的语言风格。

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对等”在翻译中其实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完全地对等。因为语言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差异性,我们做不到百分之百地对等。同样的,在喜剧字幕的翻译中,我们也无法做到完完全全地对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能力来保留源语言的幽默性,来让观众感受。

五、喜剧电影的翻译策略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喜剧电影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对于如何将国外电影中的喜剧元素原汁原味地传达给中国观众需要影视译制片人员携手努力,将最好的翻译作品呈现给观众。在此,针对对《银河护卫队》字幕翻译的研究,本文总结出几条应对英文喜剧电影的翻译策略。

1.注释法。英文喜剧电影不仅是语言本身的幽默,还携带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而中国观众由于没有处于既定的文化环境中,则必定缺少相应的知识去理解电影中出现的幽默桥段。那么,在电影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时候,注释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观众才能充分理解。

2.增译法。增译法是把源语言中存在,但是目的语中表达不清或是找不到对应成分但是又不可获取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表达出来的喜剧效果更好。

3.内涵化译法。对于好的译制片来说,如何能做到让观众充分理解电影的内涵是成功的标准,因此,字幕翻译就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和背景知识,直接翻译电影的语言表达不如将语言中携带的幽默文化知识翻译出来。

4.文化归化法。在英语喜剧电影中如若能找到与之有同等效果的文化等值物,在不影响观众对剧情发展的理解下,可以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来表达电影中的喜剧元素。

六、总结

翻译是件苦差事,而电影翻译不仅要求文字功夫,还设计到文化因素差异,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某种具体类型的电影尤其如此。根据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好的翻译应该是在不同母语者之间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在做英语喜剧电影字幕翻译时,译者不仅要遵从原台词,避免过度异化,还要做好电影里面出现的笑料背景文化调查,做好相应的注释和解释,避免过度归化。最后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吴永强教授。谢谢她对我们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2]赵春梅.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中国翻译,2002.

[3]梁爽.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经贸教育.2012,(9).

[4]兰学群.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J].影视翻译.2012, (18).

*作者简介:

张小芳(1993-),女,汉族,湖南怀化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本科在读。

浅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篇4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归, 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理论。他把翻译看成是种跨语、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交际的目的是清楚地传递信息, 使得交际双方能够沟通, 因此, 翻译首先要译意。由于不同的语表示形式各异, 因此译意必须改变语的表达形式。奈达的所有翻译理论都是围绕这基本思想展的。

关于翻译的性质, 他先是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 具体来说, 就是“从语义到语体, 在目的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传统的翻译方法是以形式为标准的翻译, 运用这种方法的译者认为, 各种语大致是相似的, 译者可以从种语直接转换成另种语, 这种方法般被称为“形式对应”, 也就是重点要放在原文或源语的表达形式上, 译者尽切努力从种语的表层结构直接转换成另种语的表层结构。奈达认为个称职的译者, 应该经过个分析、转换、重组和检验的过程, 把重点放在原文的内容上, 力求使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趋于致, 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中心。他说:“衡量个翻译作品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检查译文读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然后将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加以比较。换句话说, 要判断某个译作是优还是劣, 是合格还是不合格, 我们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 而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感觉为衡量标准。”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基本相等, 那么便可认为是合格的翻译。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的表现形式, 而应当是译者对译文的反应, 并应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加以对比。

奈达这思想引起了不少误解, 很多人认为翻译只要翻译内容, 而不必顾及语的表达形式, 所以奈达后来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 认为翻译不仅包括思想内容, 还包括语形式。功能对等的翻译, 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 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在某种程度上, 形式也表达意义, 改变形式就改变了意义。奈达对翻译时改变形式提出五个条件: (1) 直译会导致意义上的错误; (2) 引入外来语形成语义空白; (3) 形式对应引起严重的意义晦涩 ; (4) 形式对应引起作者原意没有的歧义; (5) 形式对应违反目的语的语法或文体规范。其实, 奈达初对“动态对等”的定义, 即“从语义到语体, 在接受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 已经对“语体”这种形式因素作了规定, 它要求目的语文本在不同的语结构里尽可能完满地再现源文本旨意, 与传统的“自由翻译”或“活译”是不同的, 因为自由翻译没有此种要求, 往往是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

奈达对“功能对等”做了进步的阐述, 认为“切近的自然对等”的说法是不够的, 可能有几种译文都达到了功能对等, 但没有种译文可以称得上与原文是完美的对等。因此他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翻译对等这概念, 即“高层次的对等”和“低层次的对等”。所谓“高层次的对等”, 是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 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作出反应, 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致”。所谓低层次的对等, 是指“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 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在这两种对等之间, 还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对等, 因此允许翻译中存在定程度的差异。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评价与影响

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重点放在语的表现形式上, 强调对原文的忠实、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较多地强调处理语中的特殊现象, 如修辞、格律等形式上的东西, 而往往忽略译文读者的反应。然而, 由于汉英语的差异, 汉英修辞格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 英语中的押韵就很难用汉语表达。除此之外, 汉英中有些修辞格虽然名称相同, 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差别很大, 在翻译时, 很难寻求目的语中对应的形式, 因而, 用传统的翻译理论很难评判并指导某些具体的翻译实践。

奈达主张更多地从译文读者的角度考虑译文的成功与否, 尽量使译文流畅自然, 甚至可以针对层次不同的读者由一种原文译出不同的译文。这种理论在翻译及翻译理论上引起的结果是革命性的, 产生了深远影响, 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在美国本土, 至少有两本较有影响的教科书, 一本是约翰·比克曼和约翰·卡洛合写的《翻译圣经》, 一本是米尔德里德·L·拉森的《意义翻译法:语际对等指南》, 都是运用奈达的翻译理论写成的。从上世纪50年代直至今日, 在美国《圣经》翻译领域, 译者一直普遍遵循。奈达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他是在中国介绍得最多的一位西方翻译理论家, 在我国产生了极大反响, 并引发了不少争论, 在我国的翻译实践中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的影响通过介绍其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功能对等的评价与影响, 使读者对尤金的翻译理论有更明确的把握。

关键词: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翻译

参考文献

[1]申雨平.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商务印书馆, 200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 篇5

【关键词】字幕翻译 字幕特点 功能对等理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多。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环节。除了美国电视剧,韩国电视剧之外,越来越多的西班牙语影视作品进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而目前,国内引入西班牙语影视作品数量相对较少,影片译制体系尚不成熟。大多数影视作品是通过字幕翻译的形式译制的。字幕翻译成为主要的译制方法。但能够指导字幕翻译的理论却很少,可供参考的资料屈指可数。因此,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人人字幕组译制的西班牙电视剧《伊莎贝尔》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字幕翻译的定义及特点

字幕翻译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本文中仅限于讨论语际字幕也叫作译入语字幕的翻译。李运星教授认为“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即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由此可见,影视作品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大众艺术形式。字幕并不是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过程中需要欣赏的全部内容。因此,与其它翻译形式相比,字幕翻译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字幕翻译中需包含文化元素。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语言不可能和另一种语言完全对等,包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元素也不尽相同。而影视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中包含文化元素。影视字幕在帮助观众理解外文作品的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色彩斑斓的外国文化。

其次,字幕翻译中应采用通俗词语。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所涉及的受众范围广,社会阶层多。而因此语言要通俗易懂,要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

第三,字幕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从李运星教授对字幕翻译的定义可以字幕必然受到屏幕大小的限制。字幕翻译需要简洁凝练且与观众的阅读速度同步。如果字幕过长或意思晦涩,那么将影响观众对于影片的欣赏。

二、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电视剧《伊莎贝尔》中应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功能对等理论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作为评价翻译质量的标准,并强调翻译应不仅仅是字词的翻译,也应在语义、语体、文化等方面实现对等。

1.语义对等。简单来说,语义就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但人们说话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传递信息,往往还需要表达其它的情感。这些感情往往会通过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途径传递出来。因此,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在语义的选择上要谨慎。

① Ordenad a vuestro lacayo que salga.

让你的小跟班出去。

Lacayo 一词有两重意思一是随身侍从,二是含有贬义的走卒、走狗的意思。该句子出自关系剑拔弩张的帕切科和西班牙国王恩里克的对话。显然,在这个句子中使用“侍卫”不符合对话的情景,使用“走狗”一词又不符合帕切科侯爵的身份。而“小跟班”一词既体现了帕切科不恭敬的态度又维护了他侯爵身份从而达到了语义层面的对等。

2.语体对等。奈达认为在翻译中内容居于第一位而语体则居于第二位。在翻译中,我们不能错把说明文当成应用文对待,也不能把散文当做诗歌对待。由此可见,在字幕翻译中,把握人物性格,身份,从而实现语体对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②-Tengo ordénes de no dejar a pasar a nadie Alteza.

卑职奉命不得让任何人入内, 公主殿下

这句话选自伊莎贝尔和侍卫的对话。伊莎贝尔作为西班牙的公主,身份地位要比普通侍卫高出许多。但在原文中并没有出现可以表示地位高低的词语,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了 “卑职”、“奉命”等词语,用来表明两者身份地位的不同,让观众一目了然。从而达到了译文与原文语体上的对等。

3.文化对等。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一种语言的背后是一种文化。如果源语同译入语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小,则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少,反之,则困难较多。而西班牙语和汉语正属于后一种情况。在西班牙电视剧《伊莎贝尔》的翻译中,应用了大量的成语、俗语、或是谚语。这不仅使得译文通俗易懂,也在文化层面上与源语达到了对等。

③Cuatro ojos ven más que dos.

人多力量大

“Cuatro ojos ven más que dos”是西班牙语中的一句谚语,直译为“四只眼睛看到的比两只眼睛要多”。如采用忠于原文的直译,就会显得过于笨拙,且不易懂。译者使用中国谚语“人多力量大”完整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且达到了文化层面的对等。

综上所述,功能对等理论以译文读者的反应为标准,强调要在语义,语体文化等方面的对等。这使得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等多方面的内容使译文更加顺畅易懂。功能对等理论为字幕翻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4).

[2]钱绍昌.影视翻译一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3.

功能对等理论英文介绍 篇6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公司简介;翻译策略

一、公司简介及其特点

公司简介属于实用文体,并属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概况、发展状况、公司文化、主要产品、销售业绩及售后服务等。其功能是宣传公司,树立良好形象,最终实现自己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其英文文本必须具备与中文文本相同的功能。

从词汇方面看,公司简介的词汇富有中国特色,带有政治宣传词语,并且多使用四字格结构,对仗整齐,辞藻也比较华丽,多使用大词,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适合汉语受众接受。从句法层面看,公司简介的句子多使用主动语态,采用一些固定句式,如“是最大的......”, “秉承着......的经营理念”。从篇章层面上看,汉语文本的公司简介很少使用逻辑连接词,多由无主句构成,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靠句子间的意思或表时间的词语来连接。

二、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人尤金.奈达提出来的, 1959年奈达在《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但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了完善这一观念,奈达用 “功能对等”理论替代了“动态对等”。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指出翻译不仅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文体等方面的对等。翻译所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奈达对动态对等做了解释,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翻译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映基本一致。奈达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使读者看了译文就能一目了然。这就要求在翻译中尽可能少地搬用生硬的外来语,尽可能多地使用属于接受语的表达法。

三、公司简介翻译策略

(一)词汇

因为公司简介的翻译属于外宣文本,所以在选词时必须具有鼓动性,这样才能吸引外国读者,达到宣传的目的。另外,在公司理念方面,汉语多用一个词或短语表达,这样既简单有醒目,因此在英译时也要达到相同的功能,通常情况下,会进行词性转换。因为,汉语注重使用动词,而英语注重使用名词。如“公司已形成了‘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跨越发展的运营管理思路。”不能翻译为“the company has set up the wa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as ‘be based on reality, promote innovation and seek for development.”而应将其翻译为“the company has developed th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idea of ‘being grounded on realities, being enterprising and innovative, and pursuing leap-frog development.”这样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二)句法

美国翻译学家奈达指出翻译并不是把一种语言的表层结构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表层结构,而是应该对源文本进行分析、转换、重新组合,以期达到概念上的等值,应追求功能对等而不是形式对应。汉语句式多样且灵活,多短句、散句,而英语注重形合,句子间结构和逻辑比较紧密。在进行翻译时,很多译者往往注意不到这一差别,对汉语句子进行生硬的翻译,并未注意到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因此翻译出来的英文文本逻辑混乱,让英文读者很难理解,这样的企业简介根本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在翻译汉语文本时,对信息进行整合非常重要,译者要对原文结构进行改编,有效的把信息分类,便于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重要信息。英译时也要突出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弱化或简化与主题关联不大的文字。如“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总部设在澳门。”在进行这句话翻译时我们不能按原文的顺序逐字翻译,如果翻译成“Nanguang(Group)Co. Ltd is an enterprise that is directly under the control of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its headquarter is located in Macao. ”信息比较混乱,主次不分明,会造成理解困难,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在对其进行翻译时,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如果翻译成“Namkwong(Group)Co. Ltd. is an enterprise directly under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hose headquarters is located in Macao.”因此,翻译时要适当的使用从句,这样会使句子主从分明,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也可以一目了然。

源语文本在源语文化中是好作品,其信息全部移植到目的语文本中,不一定能使目的语文本成为目的语文化中的好作品。所以在英译时,我们要适当的进行省略,以更精练的文字传达源语文本的信息。如,“百年企业”是指企业要追求基业长青,追求长远利益。这句话中,追求基业长青和追求长远利益其实是一个意思。翻译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直译,将其译成“Century enterprise means the company peru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profits. ”就显得啰嗦。应把信息进行整合删减,翻译成“Centennial enterprise stands for the companys pursuit of sustainable growth.”这样既简练,又达到了实际的目的。

(三)篇章

“汉译英基本上表现为意合向形合的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汉语流水句式往往需要对信息进行层次化处理。”(冯庆华,刘全福,2011:174),因此,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结构间及语段之间的衔接。如“安邦集团为了保证企业文化的传承、传播、贯彻、执行,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中心,基层公司配备专门企业文化专员,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制度,保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经费有预算,培训有考核。”这是一个长句,翻译时我们要理清逻辑结构及各个信息的关系,翻译时要重新构句。将其翻译为“This includes annual plan, year-end summary, budget and trainings with evaluation. Wanda Group companies all have at least one corporate culture messenger, ensuring that the corporate message is consistently spread on a group wide level.”

另外,还要注意各语段间的衔接,要适当使用一些衔接词,如 “so, however, but, thus, from above we can see that”等。这样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使目的语读者能够和源语读者获得同样的信息,使译文达到相同的宣传目的。

四、结语

本文以公司简介翻译为例,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公司简介翻译时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并不能达到完全的对等,译者可以尽量向目的语读者靠近,以期达到宣传的目的。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对公司简介翻译的了解尚不全面,希望以后的译者多加改进,提出更多更好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程人坚,贾晓庆.公司简介翻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技巧的探析[J].金田,2014(11).

[2]凌晟昊.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公司简介的汉英翻译[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马秀兰.从信息整合看公司简介汉英翻译中简洁原则的实现[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

[4]阮利东.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国50强企业英文简介翻译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5]王浩萍.公司简介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J].衡阳师范学院,2008.

[6]徐贺.目的论视角下公司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7]余小星.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D].吉林财经大学,2011.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篇7

关键词:广告翻译,功能对等,指导作用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普及, 广告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广告语言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国外的商品、服务要打进中国, 国内的商品、劳务要进入国际市场, 都需要广告, 需要翻译。可以说, 广告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产品在另一国的形象以及市场。众所周知, 广告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盈利。因此, 广告翻译不能生搬硬造, 必须起到好的宣传作用, 达到促进盈利的目的。

长久以来, 不管中国还是西方, 也不管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 翻译的理论很多都相似, 即基本的“忠实”、“通顺”, 其他的也不过是对原有理论的拓展与细分。对于大多数翻译来说, 这样的理论为其制定了基本的准则, 但广告翻译作为非文学翻译的一种, 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文本。造成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告的目的——盈利。中外文化、语言差异很大, 用一国语言作的广告, “忠实”地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 或许就达不到源语在本国的效果, 甚至译文会触犯译入语国家的忌讳, 影响宣传效果。因此, 我们必须了解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翻译。

二、广告的语言特点

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产品, 提升形象, 最终开拓市场,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 广告要能轻易地引起人们注意, 使之关注产品。对于很多广告来说, 语言成功就意味着广告成功。在进行广告的翻译中, 我们不能忽视广告的语言的点及其目的性, 这样才能做好广告翻译。

基于广告的目的, 不论源语广告还是译入语广告, 都必须坚持目的性原则。即广告翻译也必须能够起到和源语广告在本国一致甚至更好的效果, 必须传达产品信息, 提升产品形象, 促进消费, 最终能够获得利润。

其一, 广告一般都短小精悍, 言简意赅。这是因为广告一般都会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和时间,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宣传, 赢得最大的利润。比如央视广告是以秒计费, 商家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用画面和广告语言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如若追求“忠实、通顺”, 则很可能占据较大篇幅和较长时间, 成本也增加了, 而且在如今广告满天飞、广告花样层出不穷的情况下, 广告篇幅太大、时间太长不利于消费者短期记忆印象的建立, 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如MINI的广告Let’s MINI.

其二, 广告语言可以是不完整句, 常用省略句、祈使句甚至单个的单词, 力图以精确简洁的文字使消费者印象深刻。如DHL快递的广告就只有一个单词:URGENT!

其三, 很多广告好用修辞, 常用拟人、比喻使形象生动, 用双关、重复、押韵使广告易记。例如通利琴行的广告“Think Music Think Tom Lee”, 既用了祈使句, 又使用了重复, 朗朗上口, 简单易记。

三、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前面提到广告语言具有目的性、简洁性的特点, 并且可不过分拘泥于语法。因此, 若按照传统的“忠实、通顺”原则对广告语言进行翻译, 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虽也有其局限性, 但他认为, “所谓翻译, 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这一点对于广告翻译是完全适用的。因此, 接下来将具体阐述其对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首先, 奈达认为:“语言之所以互不相同, 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各自互不相同的形式, 因此翻译中如果要保持原作的内容, 就必须改变形式。”在广告英汉翻译的过程中, 不应拘泥于原广告语的语言形式, 更不应该逐字逐句地死译。如:Taking you forward (Ericsson) , 这则广告如果要追求词义、形式对等, 译为“带你向前”, 就无任何特色。译为“以爱立信, 以信致远”则更好, 虽然打破了形式, 但寓意更为深远, 且一语双关地展示了品牌名称, 无形中加深了人们的印象。

其次, 英汉语言表达不同, 因此源语与广告译入语差别也大, 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用功能的对等。如雷达牌驱虫剂:蚊子杀、杀、杀。译文为Mosquto bye bye bye.没有讲求字词的对应, 但同样使用重复进行强调, 并达到语用功能, 即该驱虫剂的作用表现出来了。再比如Choose The“White”Way, 译为“美白有法”, 巧妙地翻译出了原文的双关, 并展示了产品的功效。

另外,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 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社会文化的对等。由于广告的目的性, 很多源语广告在本国可能效益很好, 但翻译后所表达的意义可能会发生不好的变化, 让人误解, 甚至会涉及译入语国家的禁忌, 翻译时若是不注意译入语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 轻则损害产品形象, 无法拓展市场, 重则损害公司形象, 影响长久的信誉。例如“银耳”汤被翻译成“white fungus”soup, 表面上是对的, 但实际上在英文中, “fungus”还可以用来表示“other species which are inedible and perhaps distasteful”。无疑这样的翻译会带给人不好的印象, 影响产品形象。

四、结语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行为, 目的性是广告最大的特点, 这也就要求广告翻译要坚持其目的性, 而不是“忠实、通顺”,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在翻译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功能对等即达到目的, 再兼顾其他, 这样才能真正译出好广告。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Taber, 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69/2004.

[2]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理解带来信任下一篇:各高校考古学历年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