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认识公顷(通用8篇)
人教版认识公顷 篇1
第一课时 认识公顷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内容及第36页练习六第2、3题。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由于本节课的面积单位较大,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是有困难的,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选取学生最熟悉的素材,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的表象。
(二)核心能力
在建立1公顷表象的活动中,积累初步的活动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熟悉的生活场景,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及其规定,初步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2.通过推算知道并理解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借助围一围,算一算,说一说的活动,建立1公顷的表象。
(四)学习重点
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五)学习难点 建立 1 公顷的表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认识公顷》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在操场上量出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计算出面积大小并感受它有多大。(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①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②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③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④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 4
(3)预习课本第34页内容,观察周围,想一想什么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二)课堂设计 1.导入(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汇报课前作业,交流选择单位的方法。(出示图片)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占地面积20平方米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一个比“平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公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2.问题探究
(1)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 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关于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
(2)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1)认识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 4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²表示。2)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平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尝试下列问题。(课本第36页第2题)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 3)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 1 公顷的大小。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可以结合自己学校操场的面积,想象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设计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
/ 4
象。】
填空。(课本第37页第3题)
①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②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平方米,约合()公顷。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3.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 4
人教版认识公顷 篇2
一、对选学课文的认识
1. 厚实单元主题。
人教版小语教材以专题组元,而附录的选读课文也基本与主题遥相配合。“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推荐孩子阅读相关文本,但寻找适切材料往往费尽周折。有的老师让孩子自己搜集阅读材料进行补充性阅读,可是良莠不齐的阅读环境又难以保证阅读质量。其实,选读课文就是补充阅读的“近水楼台”,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现成资源便捷引领,让孩子通过拓展阅读,对单元主题了解更全面,体会更深刻。
2. 补充训练载体。
教师通过一篇篇优秀的范文,对孩子进行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想象启迪、语言积累、文字表达等能力的训练。但有时教完一个单元后,我们对某一目标的达成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或稍欠火候的遗憾,此时选读课文就是补充载体。我们可以在充分解读文本后,从文本中科学建构出我们需要“训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或启发孩子关注作者写法的精妙,或发展孩子自我设疑解疑的能力,或检验学生边读边用工具的能力等等。这样,选读课文就成了我们单元知识的“整理场地”,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材的特点以及目标的设置,合理“修补”,逐渐“更新”,以期经过整理之后,以愈扎实的基础迎接新的挑战。从另一方面说,选读课文更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空间。它没有编写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正是教师摆脱条条框框,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努力形成自我特色的练兵场。
3. 提供营养元素。
学生是独立个体,新课改鼓励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孩子的“自我”成长。合理利用选读课文,学生能从里边汲取自己所需的“微量元素”,喜欢朗读的孩子读到了语言的美妙,喜欢思考的孩子得到了人文的熏陶,喜欢创作的孩子积累了佳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各练所需。选读课文还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实践的扶手,课本剧、诗朗诵、过关测试等,形式多样,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以丰实,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得以发展。
二、对选学课文的处理
1. 厚实主题,深化体验。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通过4篇课文的学习,一次春游的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建立起春天的概念。《语文园地一》提高了要求,让孩子说说春天发现,写写春天变化,收集春天词句,以期帮助孩子们对春天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学习时,我及时穿插了选读课文《春的消息》,通过“找春天——读春天——写春天——背春天”的流程,将选文整合进“多彩的春天”单元主题。第一步,在口语交际后请孩子自主阅读选读课文,找找你在哪些语句中找到春天,交流反馈。第二步,多形式朗读,读出春天带来的消息,并在音乐伴奏下读出春的快乐。第三步,结合展示台,摘抄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语句。第四步,背背自己喜欢的语段,鼓励用到自己的“写一写”里。这样的设计始终把握主旋律“春天”,将选文作为“扶手”有机教学,学生再一次体验了“听说读写”的成长,再一次解读了春天的美丽。尤其是第一步反馈后整理的板书“我们换春装,蝴蝶齐飞翔,雏菊竞开放,枝头吐绿苞,小草来瘙痒……”既厚实了单元主题,深化了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又让孩子经历了阅读再创造的愉悦,真是一举三得。
2. 反思得失,弥补强化。
一个单元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静心下来,反思一下教学得失:哪些知识、哪种能力是本单元或某一课的重点、难点,需要强化;哪些知识、哪种能力学生掌握得不好,成了教学遗憾,需要弥补。如二下第五单元“口语交际”是《奇妙的动物世界》,习作是“写一种熟悉的动物”,而选读课文《精彩的马戏》(二下),不仅内容充满童趣,表达更是值得借鉴。现在的孩子,课外生活逐渐丰富,观看各类比赛与演出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日记中,但是节目描述对二年级孩子来说确实有难度。于是,在学完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精彩的马戏》,在引领孩子把握整体后发现,每一段的开头都先介绍节目名称,然后具体描述动物的表演,最后写观众反映。其中表演的过程紧紧抓住节目的最精彩之处进行重点描写。学生明确后,我们可以出示课文提供的小插图,引领孩子对“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进行看图观察,想象说话,最后选一个节目进行写话练习。这样的设计,基于单元训练,从文本特点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紧扣“抓住动物的动作特点表现节目特色的表达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强化了《语文园地五》中的这一训练目标。
3. 自主阅读,自我检测。
《教师用书》指出,选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更有方向与效果,我喜欢根据学段目标与学情,设计几个练习,检测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如教学《特别的作业》,我设计了5道过关题,激励孩子在闯关中逐渐发展。
①我会选。
小朋友的课桌上,有用水碗盛(shen_chen_)的紫丁香。小丽的桌子上只有一幅画,画的是一朵盛(shen_chen_)开的玉兰花。
②我会查。
“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③我会读。
文章中“特别的作业”是什么?请用“——”画出来。
④我会填。
小丽的作业是(),小龙的作业是(),老师说他们完成得很好,因为()。
⑤我会做。
如果我来做这个特别的作业,我会()。
五道过关题既有熟练查字典的技能检查,又有联系上下文的语句理解;既有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共性要求,又有个性表达。自我体会的表达空间,能很好地吸引孩子深入阅读,在不断阅读中提升自读自悟能力。
参考文献
人教版认识公顷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71-02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2012年秋季起,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随后的几年里原有的实验版教材陆续淡出历史舞台,至今各个年级的新教材皆已出齐。下面,我们将选取人教版“周长的认识”这一节教学内容,从新旧教材对比中窥探异同,以体察课程改革的脉搏。
一、明晰新教材未变动之处
新教材在情境引入部分同样列举四个具体图形和四个几何图形,这种直观呈现方式的保留,旨在清晰、明朗地向学生引出本节即将学习的内容,颇有“先行组织者”的意味。在这种呈现方式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越发精细且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获得新知识。新教材继承了“直接给出定义”的编排策略。通过这种演绎式的概念呈现方式,学生在了解定义的内容后,把概念推及个别,使之前所学内容与定义达到极好的衔接与互通。新教材依然保留了旧版教材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图片,这种真实情景的浓缩恰好为学生找到了模仿的范本,生动而又形象,趣味十足。
练习部分的“做一做”与实验版教材中练习十第1题异曲同工,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消化之前的新授内容;练习题中依然保留了三名学生测量“三围”的课外活动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领会“化曲为直”的思想,活学活用,与日常生活更好地对接。
二、新教材新变化探微
(一)教材编排巧布局,挖掘学习深度
“周长的认识”这一节内容出现在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版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验版中“周长的认识”被安排在“四边形”这一章节,新教材将该单元的名称改为“正方形和长方形”。新教材调整了教学内容,将实验版该章节的“平行四边形”部分取消,并前移至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二)”。实验版中该部分在学习“测量”及“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之后就被引入,新教材在介绍了关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方面多个章节的知识之后,才被引入。
教材将“周长的认识”的编排顺序延后,将“平行四边形”前移,章节题目“四边形”精简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消化“测量”这部分的新知识,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建立测量同周长间的联系。教学中有一种思想亘古不变,就是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处,向学生越早渗透知识越好,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方面为日后更为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内容稍加点睛,锦上添花
新教材在原有实验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调,不仔细辨别甚至难以明察秋毫。
实验版的例1第二个图形国旗在新版教材中的例3已经换作三角板,这里的改动非常有必要,可以体现图形的多样性,既有不规则的树叶,又有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而旧教材中的国旗和教科书虽然是不一样的事物,颜色也不尽相同,但在所学知识体系中它表示同一含义,即长方形,这就无形中造成了内容的重复和教材版面的浪费。而且,笔者观察到一个细节,树叶中有一个细小的改动——多了一条柄,针对这条叶柄可以做一些文章:计算周长的时候是按照它的边缘来算还是直接把柄的长度加入到原有周长之中,这也是改编者有意无意的点睛之笔。
再者,下面四个简单几何图形虽然只变化了第三个图形,即去掉了长方形左侧部分的宽,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改动十分巧妙,为学生明确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埋下了伏笔,从反例入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习题精妙改动,思想深入渗透
人教版新旧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课后习题量的多寡,新教材在该节课习得之后即有习题的设置,实验版的习题则要在习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之后统一编排在其后。新教材习题部分布局的改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消化知识,另一方面增加的习题可以扩展学生的认知,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索。
下面具体到各题进行分析:
1.新教材的“做一做”看似把旧教材练习十移植过来,但却有更大的突破,实验版中练习十第一题中的“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例1中有很大的重复性,新教材的“做一做”中第二个三角形看似和例3中的三角形重复,实则绝非例题中所出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有一个角为30度的特殊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具有一般性的等腰三角形,这就是从特殊走向一般的变化,而第一个图形是类似三角形的“凹四边形”,这就从一般走向了特殊,拓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在他们的头脑里建构出了不同于凸多边形的凹多边形的表象。
2.新教材的练习十八的第1题一如例3中继续作以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区分,以确定图形是否有周长。图形形状更加多样化,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而实验版的练习十仅仅是量一量,计算出几个在之前例题中有重复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3.新教材练习十八第2题出示一张公园的示意图,并且标明方向和每段路程的距离。虽然不用具体测量,但这一个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会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科书有限的纸张可以表示出几百米的距离,这对渗透比例尺和空间方位概念,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升空间知觉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实验版练习十的第2题,要求学生去量地图的周长,这时候就会使人产生歧义,是要量地图边线长方形的周长还是地图弧形加直边的周长,如果是前者显然已是重复的巩固练习,后者则可以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尽管在此题中出现了地图,有比例尺,但测量该图形周长时也仅仅需要利用尺子和绳子而已。
4.新教材新增的练习十八第3题,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注重帮助学生体会平移转化的思想,化繁为简,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受,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刷新了我们对以往“双基”的旧认知,给我们带来一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的清新空气,而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新教材的细微变动中感悟到。体察课程改革脉搏的同时,我们更能体会到教材编写者对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以及对数学与生活交融的能力要求的深入理解。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把这些数学实验田中的“养分”渗透到教学中,深入到学生思维更深更广的领域,是今后的教学工作需要探求的问题。
人教版认识公顷 篇4
我今天说的课是人教2013最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认识时间》我将从以下这几方面来说明这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流程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3、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5、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让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体验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观察、议一议、动手拨一拨的活动中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
2、说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小组合作:本课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典型时间,(如:1时15分、9时5分等)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动手操作: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表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3、说教学特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中来,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下面的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大,知识点多,同时根据新课程理念:“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因此我设计了5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时间大概18分钟。
活动一:
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课件: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 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让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并学生说出时针是指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不同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60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有60个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所以很会学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5个5个相加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法,得出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
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 是本节课的重点,出示钟面(1时15分)(课件9时55分)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2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
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2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指过9,是9时多,分针是指向11,是55分,和起来就是9是55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2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2种书写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10时40分。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钟表图 钟表图
5时25分 9时5分
(5:25)(9:05)
【设计理念】
认识公顷教案 篇5
江都区邵伯中心小学 李月萍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书后“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精选现实素材,引出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主动地关注自然与社会。接着,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活动,使学生认识1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最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公顷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建立事物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板书:cm2、dm2、m2)
2、那么,边长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多少的正方形又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好,谁来介绍一下?
3、师:说得非常准确!1平方厘米和我们的指甲面差不多大(课件出示1平方厘米模型)。师: 真好!1平方分米要比开关面板稍大一些(课件出示1平方分米模型)。师: 好的,(课件出示1平方米模型)和你们记忆中的一样吗?
4、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但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还清楚地知道三种面积单位该 用多大的正方形表示,真不错。
二、感受需要大的面积单位
1、不过,既然已经有了这些面积单位,为什么还要研究面积单位呢?(生1: 可能有没学过的面积单位。生2: 可能有一些大一点的面积,用这些面积单位不合适。)
2、看来,同学们认为现有的面积单位还不够用,尤其度量大的面积时,这些面积单位 就可能嫌小了。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一块地方,度量时用平方米嫌小呢?
3、老师也找到一些。(课件出示图片:邵伯甘棠广场、瘦西湖、邵伯船闸、龙川广场)熟悉吗? 度量这些地方的面积时,用平方米作单位就———
三、“比较”定义公顷
1、听说过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2、你是怎么知道的?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研究其中 的一种———公顷(板书)。
3、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哪些问题?(1公顷有多大、进率、应用)
4、那边长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 公顷?我们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一起读一读。(板书 定义)公顷用字母hm2。
师:你们觉得1公顷会是多少平方米? 为什么? 生1: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0 乘100,10000平方米。(板书: 1公顷=10000平方米)师:1公顷是1万个平方米,你们觉得1公顷怎么样?
四、“比较”感知公顷
1、新知就像新朋友,光知道名字还不够,需要深入地了解它。比较是我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我们不妨就用比较法来看看,1公顷到底有多大。(1)100平方米和公顷比。
师: 咱们换个大正方形比比。上周五老师请28个同学围了个正方形(出示照片)。师:有1公顷吗?猜一猜?提示一下:每边7个同学,五年级学生手臂张开大约1.4米,边 长大约多少米? 看成10 米,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课件出示:100 m2)
师: 这个正方形有没有1公顷? 多少个才有1公顷呢?怎么想的?
师: 其实这么一个正方形,按理说也不小了,但1公顷有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想感受一下吗?(课件将图缩小,排列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2)校园和公顷比较。
①换个再大点的面积来比? 为了让大家感受得更清楚,薛老师找来了我们学校的鸟瞰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你熟悉的地方吗? ②估计一下,我们校园有没有1公顷?(出示资料:1.5万平方米)③真好!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一个标准正方形的1公顷。想看吗? 那得想法子创造出来。告诉大家,南门到北门的距离约是100 米,以这个100 米为边可以画 一个正方形。(课件依次出示正方形四边)这个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我们再看一看,四周都经过哪些地方呢?(师指图,学生集体说明路径。)(3)甘棠广场、邵伯中学和公顷比较
①这就是我们身边的1公顷,有了它作比较,就能判断其他较大的面积了。想不想试试? ②这是你们平时喜欢去的甘棠广场,它的占地面积有1公顷吗?(出示图片)③怎样才能将甘棠广场与我们身边的1公顷放在一起比较?(出示卫星地图)④要想判断它的的面积,咱们得从图中找到1公顷大小的地方作比较。
5、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比较具体地认识了1公顷,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丰富对公顷的感知
师: 看来大家不但认识了公顷,还学会了比较的方法。到底掌握得如何,老师想测试一下,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完成练习十四第1小题。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判断:下面哪个面积不可能接近1公顷?(出示图片:一个停车场,一片树林,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标准足球场)(1)篮球场到底有多大呢?(出示相关资料)420平方米和1公顷比怎么样?大约多少个篮球场大约是1公顷呢? 估算一下!
(2)想象一下。刚才有同学提到了足球场,我们一起看看,足球场是否有可能达到1公顷呢?(课件出示足球场的资料)计算一下!
3.师: 让我们再回到邵伯镇区,估计一下邵伯镇区到底有多大呢?(出示卫星地图,框出邵伯镇区)(出示1公顷的方块)
《认识公顷》教案 篇6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前面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你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指甲盖,粉笔盒,电视机屏幕)
师:我们在学习它们的时候都是借助什么图形研究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是多大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板书:边长1厘米,边长1分米)师: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是多少?100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100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课件出示面积单位的填空题,揭示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里的填空:(指名学生回答)
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2()。
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5()。
师:你觉得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有1.5什么呢?这里能不能用“平方米”作单位?为什么?(不能。太小了。)
师:1平方米还没有我们的教室大,这里用平方米显然太小了,所以需要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明确告诉学生这里填公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认识公顷)
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师:那关于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1:我想了解1公顷究竟有多大。生2:我想知道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生3:它跟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4: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1公顷。)
师:带着这些问题,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吧。
二、合作探究,认识1公顷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一看。
师:齐读文字信息。
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觉?这些地方的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公顷)(板书:公顷)
说明“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广泛应用的,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会用到“公顷”这个单位?(面积较大的,公园、森林等地方。)
师:在计量较大土地面积的时候,用平方米就不合适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在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的时候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课件出示: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师:公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hm2.(板书:hm2)
过渡语:看来公顷是一个很大的单位。究竟有多大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今天也借助正方形来研究公顷。
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大屏幕出示)介绍校门位置
课件演示:从校门往西到西边栏杆大约100米,接着向北走到一年级底楼办公室后墙大约100米,继续向东走到停车场西面大约100米,再向南到校门口,又是一个100米,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形状,(正方形)边长是多少?(100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课件插入:1公顷)
现在,你们知道1公顷有多大了吧,请同学们现在闭上眼睛,沿着刚才老师带你们行走的路线在脑子里再走一遍,可以边走边说。
师:在数学上,我们规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板书:边长100米)那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你能算出1公顷有多大吗?
师:谁来说一下,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为10000平方米。)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100×100=10000平方米。)(课件出示:100×100=10000平方米)
师:1公顷为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课件显示)
(一起来,把我们得出的结论读一读。)
追问: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7公顷呢?反过来,10000平方米等于几公顷?那30000平方米等于几公顷?90000平方米呢?
师:反应真快!那你能从中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吗?一起告诉我。
(板书:10000.)
1.练习十四第二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我们来进行小组比拼,看看哪一组反应最快。
6公顷=()平方米70000平方米=()公顷
0.8公顷=()平方米9000平方米=()公顷
每道题目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在做公顷和平方米的单位转换时,你怎么想的?
生: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就×进率,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就÷进率。
师: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掌声送给他。
小结:把平方米数改写成公顷数,只要用平方米数除以10000就可以了,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把公顷数改写成平方米数,只要把公顷数乘10000就可以了,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
三、联系生活,体会1公顷大小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了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下面让我们到实际中去体验一下吧。
1.算一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经过科学分析发现,我们双臂伸直的距离和我们的身高基本相同,我们班大多数学生的身高都在1.4米左右。那么7个这样的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呢?(课件出示示意图)(有9.8米。)
师:约等于多少呢?(约等于10米。)(课件出示约10米。)
师:(课件出示图片)这个由28个同学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有多大呢?(100平方米。)
师: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呢?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
师: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100=100(个))
师:说的真好,掌声送给他。
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0个这样的大正方形才是1公顷。1公顷大不大
(2)师:好,(出示图片)介绍教室长约9米,宽约7米
快速口算一下我们教室的面积是多少?那么1公顷大约有几个教室的面积呢?用计算器来算一下。(1公顷有159个教室面积大。)
师:1公顷有159个教室面积大。1公顷大不大?
(3)出示舞蹈房图片。
学校舞蹈房的面积大约是200平方米。大约多少间这样的舞蹈房的面积是1公顷?
师:1公顷有50个教室的面积那么大。1公顷大不大?
(4)出示停车位图片。
一个车位的标准面积是16平米,大约多少个这样的停车位的面积是1公顷?
师:1公顷有625个停车位的面积那么大。1公顷大不大?
(5)出示学校食堂图片。
学校食堂的面积为400平方米,大约多少个这样的停车位的面积是1公顷?
师:1公顷有25个教室面积大。1公顷大不大?
四、巩固练习,掌握单位换算
1.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一般用米作单位长度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指明学生读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师:这一题,我请一个同学来把题目读一读。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先求?自己做。指名学生板演。
由学生板演列式计算。
250×160=40000平方米
40000平方米=4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4公顷。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
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你是怎样把40000平方米换算成以公顷为单位呢?
说的真好,掌声送给他。同学们都做对了吗?做对的举手。
会了吗?填一填。
2.一个足球场,长110米,宽7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有一公顷吗?
师:会列式的同学举手?直接口答。
110×75=8250(平方米)
8250÷10000=0.825(公顷)
0.825<
1答: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8250平方米,不到1公顷。
3.(让学生说说单位间换算的步骤。)大家都说的非常好,下面我就来考一考大家。
(1)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占地面积是40公顷,合()平方米。
(2)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平方米。
师:如果是你,你选什么单位表示这些建筑的占地面积,为什么?
练习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用公顷作单位计量较大的面积的好处。
4.在○里填上“>”、“<”或“=”
8公顷○7500平方米
50000平方米○5公顷
300平方米○0.3公顷
学生说说每题是怎么做的步骤。
5.一个占地1公顷的平行四边形苗圃,底边长80米,高是多少米?(用计算器计算)
师:全体学生把题目读一读。
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你会做吗?
指名学生说说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报解题过程,教师课件出示正确答案规范书写。
6.改错:
早上,小李离开了面积是90(平方分米)的家来到学校,上楼走进教室,坐到了桌面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课桌旁,拿出了面积是200(公顷)的课本开始早读。下午4:40,伴着放学铃声,李扬迈着欢快的步子离开了占地面积约5.4(平方米)的学校向家走去。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1公顷的实际大小,进率)
(1)知道了:1公顷=10000平方米.(2)学会了:公顷和平方米的互相改写
六、板书
认识公顷
平方厘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米10000公顷
边长1厘米边长1分米边长1米边长100米
人教版认识公顷 篇7
一、避免传统教学方式, 加大学生活动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中少了教师讲授的部分内容。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 老师一味教, 学生一味学, 学生学习过程很被动。初中地理教材是一本实验性比较强的教材, 它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激发学习乐趣, 这也是我国如今地理教材的发展趋势。举个例子, 在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节约和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之类的常识问题进行调查的时候, 学生们能够提出自我约束和一起保护国家自然环境资源的意见, 同时也可以收集近年来全国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特别要注意了解的是国家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当然, 问题提出和实施的过程, 细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在某些地区的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陈旧教学方式, 不能够把学生本身作为课堂学习的中心, 使得教材编制变得没有意义。在新教材的编写上, 更注重学生合作活动的重要性, 让每一个问题和活动的目地更加明确也更加具体,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材发挥它本身的作用, 加强学生的动手、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地理中常识案例的分析增多
初中地理教材当中的案例讨论不同于其它版本教材, 它的优势是不仅仅能把案例与学生活动变换使用, 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还可以把案例与学生的活动联合起来进行应用, 这种优势能够准确、系统的阐明地理教学里所存在的一定规律。举个例子, 在美国的商品农业里, 要适当的引申出当地能够适应谷物商品发展所必须的自然基础和条件; 或者是在澳大利亚农业里所存在的农业混合的一些现象; 当然也能够突出美国硅谷工业生产里所体现出的地理优势和一些人文因素等。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都是要有一定的决策性、要能够反证式的, 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的思维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一定要相应的进行增加, 尽管案例数量增加, 但是案例质量还是要保证的, 高质量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知识面更广阔, 效率更高。
三、教材内容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感性资料相应增多
所谓感性资料分很多种, 可以是图像, 或者是户外实践, 又或者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等。
( 一) 地理图像
地理图像中涵盖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初中地理教材里图像明显比同类的其它教材多很多, 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后, 能够发现图像在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养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大胆地进行设想: 新版地理教材的编排里用大批量的、直观的图像来代替原来书里的传统理论文字, 老师们的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老师被动传授转换为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老师起到引导的效果。
( 二) 进行地理户外实践
地理作为一种了解地球各类环境转变的学科, 户外的实践学习当然是少不了的, 让学生们到户外做实地的考察是一种更为有效果的学习方式, 不单单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实践, 地理教材里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在户外做实地考察是未来教材编排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 三) 多媒体的配合地理教学
众所周知, 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更具有直观性, 每一个教学的内容都会应用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直观教学里, 教学的中心围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开展, 这种配合教学方式,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也活跃了课堂当中的气氛。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最大的发掘, 地理教材对教师和学生起到一个指导性效果。所以, 在地理教学当中, 要尽可能地多做课前准备, 使用多种教学模式, 从中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 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帮助作用。
四、地理教材功能的改革更新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是这样认为的: 教材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之所在, 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基础特征, 所谓教学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文明的精华传授给学生, 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就是把这些知识进行累积的一个阶段, 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作为主要步骤, 是相对单一的传输过程。教学的核心是以教材为本, 教师要理解教材从而进一步做教学, 学生要掌握教材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然后随着时代的更新交替, 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质疑。新地理教材的产生使教学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了, 它还涵盖了学生们对学习这个过程的理解、学习方式的了解掌握, 还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养成熏陶。学生们对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 它直接地体现在教材当中; 然后态度、情感还有价值观念是相对隐性的、更具动态性的, 它是活的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在教材当中进行研究挖掘, 然后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教学, 这样就使得教学活动从单向传输过程转变为双向的互动, 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革, 而是有深刻的内在动因存在。
五、结语
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中, 初中地理教材也要紧紧地跟随国家新课改的脚步, 做出一定的突破, 初中地理教材 ( 人教版) 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 作为最基本的教材引导了地理教材编排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在新一轮的地理教材的编写里, 要在此基础上加深每个教学内容的深远意义, 增大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地理是一种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更直观的学习方式是教材里要求重点中的重点, 不要死记硬背理论, 要掌握方法, 向更深一步迈出, 在这方面, 初中地理教材的进步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我国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也做了初步的尝试, 希望在这个良好的开头下地理教材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凤.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文字系统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06) :107-109.
人教版认识公顷 篇8
版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人教版认识公顷】推荐阅读:
人教版分米的认识教案05-19
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案12-03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人教版07-24
小学科学认识水教学设计人教版05-2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钟表06-30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认识时间课件10-1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时间教案设计05-31
乘法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11-11
1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教案设计)11-1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