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考答题技巧

2024-07-12

京考答题技巧(共8篇)

京考答题技巧 篇1

1、历史是一个比较死的科目,所以想要答好历史,首先要掌握历史的课本。最笨的方法就是一遍遍的看,即使不能完全的背下来,但是在做题的时候能够回忆起课本的知识点,就是关键。关于看书有几点小建议:首先是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其次是注意看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批注和说明等内容;最后是要注意整理笔记。

2、高中历史的答题技巧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都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放到大背景下来分析,不能主观的臆断,这样可以避免漏答很多内容。

3、另外在历史答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材料。历史试卷中有很多题目都是材料题,历史答题想要得高分,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答题技巧,就是把这段材料分点的概括出来,这样材料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也就可以拿到高分了。而往年直接利用在题目中所给材料中摘取答案的也大有所在。

4、很多高中生历史成绩不高,不是历史学习不好,也不是没有掌握好历史答题技巧。而是他们往往对历史术语的运用不正确,历史标准答案中很少有叙述性的,一般都是定义性的答案。所以高中生想要历史得高分,就要在答题时简练而到点,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更能提高自己的历史分数。

京考答题技巧 篇2

简答题, 顾名思义, 答案要简明扼要, 问什么答什么, 不必作过多的扩展。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发表我的一管之见, 以抛砖引玉。

一、为何类简答题

做这种题型要注意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 二是意义。回答原因可从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危害性等角度思考;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由经济到政治、由文化到哲学等角度来综合作答。

如: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社会地位,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劳分配的基础知识, 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性及其确立的原因。

答案: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第一, 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必然性)

第二,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可能性)

第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现实性)

第四,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

第五,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意义)

二、辨析类简答题

辨析类简答题中材料所包含的观点错对混杂, 尽管是简答题, 却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 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明确答题角度。了解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 并且要明确每一层意思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

第二, 回归教材, 确定答案所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认真审读题中的观点和设问, 从中找出其理论依据, 即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 结合设问组织答案。以课本理论为依据, 对每一层意思一一进行分析, 对的讲理由, 错的讲原因, 分析要事理交融, 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三、归纳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数据、问题创设情景材料,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是同方面的, 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此题型由材料到观点, 即从题目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一般是我们学过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生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原理、观点的熟练掌握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 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的层次, 在此基础上, 通过每层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确定答题方向。

第三, 对材料的归纳要注意材料的具体内容与观点的一致性。在表述观点时注意与材料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 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行业的资产达到11.4万亿, 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3.3%, 该比重比2006年的33.6%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邮电、通信等五大行业的资产为7.1万亿元, 占全部资产总额的33.3%, 比2006年27.3%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经济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要遵循以下顺序, 首先, 审设问, 明确要求。本题是要求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其次, 审读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体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再次, 回扣课本, 联系基础知识组织答案, 需要运用课本中关于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来作答。最后, 要做到规范化答题, 即“答案要点化, 要点层次化, 层次段落化, 段落序号化, 规范日常化, 语言科学化, 书写认真化”。

答案:第一, 材料反映了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第二,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材料中基础行业的国有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充分说明了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启示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首先要考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一点, 再根据材料回扣原理, 看材料体现了哪个原理结论或知识点, 答题时可从坚持什么 (正确的) 、反对什么 (错误的) 、避免什么 (失误的) 、注意什么 (经验教训) 、做些什么 (国家、集体、个人或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学校、社会家庭) 等角度考虑, 这种题型比前面几种要深刻一些, 透彻一些,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否则就不是启发。

例如:小王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位老爷爷在刺骨的寒风中下棋。他想, 要是老人们有一个安定的交流、娱乐场所就好了。于是, 他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关于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非常重视, 经过多方努力, 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 谈谈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分析:紧扣原理“民主管理”, 结合材料。

答案:第一, 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小王的做法, 正是积极尝试民主管理的做法。

第二, 通过参与民主管理, 我们可以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三, 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特别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 我们能获得很多机会,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大胆尝试民主管理的活动。

当然, 简答题还有很多题型, 但不管哪种题型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把握命题材料, 明确命题主旨。即“材料引路联实际, 分析说明考能力”, 其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第二, 明确答题范围, 折射教材内容。

第三, 理清思路, 列出提纲。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篇3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一般长短不一,图文并茂,要求能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2.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

(2)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如: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北纬46°)B.肯尼迪(北纬28°)

C.酒泉(北纬40°)D.库鲁(北纬5°)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故纬度越低,越有利于发射。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如:下列产业中,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是

A.食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煤炭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4)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都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

如:6月22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未达到最大值的是

A.北京B.新加坡

C.悉尼D.莫斯科

(5)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考生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如: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是

A.尼罗河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的时期

B.南极大陆全部处于极夜的时期

C.各地地中海气候区正处于少雨的时期

D.北印度洋洋流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这里的同一事实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即指“6月22日至9月23日”。

3.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1)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②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③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④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⑤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②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4)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如: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②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③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④首都都是单一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⑤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沿海⑥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A.①④ B.②⑥

C.③⑤D.③⑥

选项中①④⑤不符合自然地理特征。

(二)运用科学方法

1.直选法: 题干中含有明确的解题条件,根据题干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直接判断正确答案。

如: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A.砂岩 B.板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本题是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类型知识的题目,主要靠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时重现知识予以解答,不需要更多的思考。

2.排除法:先淘汰和题干要求不相干的或选择项本身叙述就有错误的,然后根据条件再作正确选择。

如: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应全流域综合考虑,这样就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

3.转换法: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说法,考察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转换视角。

如: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看起来,题干与选项无必然联系,如果把题干“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那么,就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小麦为冬小麦,夏季收割。

4.图像法:把题干的要求转换成示意图,根据示意图来辅助答题。

如: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时间是7月初。可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趋向的相关知识转换为教材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5.逻辑推理法: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如: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6月 B.7月C.8月 D.9月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要知道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

二、综合题答题技巧

由于地理综合题跨度大,涉及面广,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特征,试题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答案要求概括能力强,能联系实际,关注生活联系热点,结合历史背景和政治现象,往往涉及多本教材多个章节的内容,而且要将各种内容进行归纳处理,还要进行知识迁移,才能全面正确地完成答题。因此,答题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搞清题目所问,要求以图为纲,将文字系统与图象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心中有图,抓住要点。要注意图中的关键信息(图例、方向、经纬网、河湖、坐标轴数据、单位),以及题中要求回答的内容,问啥答啥。

(二)知识定位和材料选择要正确,一定要根据题意来选择材料,不能答与该题无关的内容。

(三)观点要明确、言简意赅,不能模棱两可。回答要有条理,把每一个要点都标上序号,做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四)要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进行论述,因果都要回答,比较题还要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回答,比较项目较多时可采用表格。

(五)思路要开阔,根据题意,看清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还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看清是经济作物还是粮食作物等关键词语。

(六)正确组织材料答题,答题要用地理专业术语,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思路开阔,合乎逻辑,详略得当。

(七)字体要规范,大小匀称,排版清晰亮行,不能胡乱写。

(八)处理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高考地理试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九)处理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自露马脚。如下题:台湾为什么多地震?如果你不清楚台湾位于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模糊答法如下“台湾在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定“台湾位于印度洋与亚洲板块之间,……”。

(十)处理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综合题的一般模式,由于地理试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具体试题中应该学会变通,认真审题,根据题意要求准确作答。

京考答题技巧 篇4

语文写作文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0分以内,并且要写完整。宁愿结尾写得不是很好,也要把它给写完,不然会扣分。

想一个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标题,要有到一定的新鲜感,不能照搬话题当成标题。

基础不是太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写一些比较短一点的句子,基础好的同学应该多调动脑中的文章库,使文章的内容充实。但不可堆积辞藻,要求把握好一个度。

数学

拿到试卷以后,先整体阅览一遍试卷。最主要的还是看看选择题的前5题,填空题的前3题,和解答题的前两道,这些题往往都是送分题。考生们在这些题型上最好不要丢分。

可以先挑自己会做的题,再做要有一定思考时间的题型。如果觉得某个题目太难,先放下来做下一道题,不要为了一道难题而耗费太多时间。每道题的平均时间最好控制在2分钟左右为最佳。

英语

英语考试和语文差不多。在作文方面上,字数是个门槛。只要字数达到要求的话,就能得3分。

中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 篇5

中考历史的复习要循序渐进,但也要配合适当的答题技巧,才能事半功倍。

一、开卷考试命题要求

加强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联系的能力。

二、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

①以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测试理论和教学过程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②以学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体现课改精神。③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重新整合,在试题中创设新的情境或场景,降低学生记忆难度,加强对学生体验、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历史的考查,避免死记硬背。在命题特点上体现知识的广泛性,选材的借鉴性,题量的适当性,试题的开放性,形式的灵活性,设计的新颖性,答案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发散性等。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 篇6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8.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优能中学初中英语优秀教师 主讲:初中英语尖子班系列课程、新概念英语系列课程 英语专业八级

篇五:散文阅读分析文章思路

理解小说·散文

一、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1、小说的主人公。

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和用的笔墨的多少,而是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所谓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所谓典型意义是指人物的性格所具有的广泛的代表性。

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因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语行动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入手,不难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肖像、心理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分析时也不能忽视。而对那些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主题的关系去分析其典型意义。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节就是人物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过程,小说一般都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即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过程。划分情节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人手:

(1)依时空的变化划分(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

(2)依场景的转换划分。

(3)依相关材料的角度变化划分。

(4)按描述内容的角度。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

(6)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分析情节还要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即线索。线索有明暗之分,作正面描写的叫“明线”,作侧面描写的叫“暗线”。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轨迹,分析情节结构要和人物性格的分析结合起来,看它是否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4、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描写环境有两种:一是自然环境,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地理风貌等,这些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衬托人物心境,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积极作用。一是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家庭陈设、社会风俗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反映的社会情况和人物关系,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趋势。分析环境描写要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起的强化作用,对主题所起的暗示作用。

5、分析和归纳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通过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在分析小说主题时,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要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形散神不散”,是人们用来概括散文特征的常见说法。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采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

散文的“神”就是散文的主旨,即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所谓“形散神不散”,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但一经布局谋篇,其“神”始终不散。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线索,如抒情散文一般都是以某种感情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应抓住所托之“物”、所借之“景”进行分析。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人手,它们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钥匙。这样的句子往往由作者直接点明,常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关联过渡的地方,形式上多为议论抒情句。它是作者对所描述内容的直接评价,是散文的“文眼”。

三、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线索是将文章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整体的脉络。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①以中心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为线索。

②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③以物(或物的特征)为线索。

④以人物的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

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①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②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题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前后照应。

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常见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

3、散文在行文上不仅就事论事,就人写人,就物写物,就景写景,它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写情。这种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的方法就是联想。充分地层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分析联想的原由,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体味散文的感情。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联想常常贯穿全篇,起重大作用。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物而在人或精神。

4、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句子的赏析。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作用或意义”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3)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

(4)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5)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有:

(6)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7)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埋下伏笔、作铺垫等),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

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5、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记叙(或叙述)的作用。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描写可使人、事、景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抒情可使文章具有感人力。

恰当的穿插抒情、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作用是深化主题、感情升华、点明中心,照应题目等。

6、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作者在生活中对某些事物有所感触而借助记叙、描写、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描写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运用象征手法(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赞扬的事物上的写法)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抒情散文多用这种写法。

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把握此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即先托物后言志物+情意托物寓意,或象征体+象征意义托物言志。其次要分析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格。托物言志的文章往往把大量笔墨花在对所托物的外在的形和内在的质的描绘上,以使所托之意有依附。然而这又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的目的还是“意”,即与“物”相应的精神、品质。分析时要从“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人手,揭示其象征意义。第三要抓住“物”与“意”之间的类比点即相似点,看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的。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7、修辞手法的运用。

(1)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

②化深奥为浅显。

③化抽象为具体。

④化冗长为简洁。

(2)夸张的作用。

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3)对偶的作用。

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4)排比的作用。

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5)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②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8、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类型,然后再来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五、常见题型。

1、感情变化或是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

一般要求字数相等,答题时要注意在文中定位,并寻找关键词语。

2、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要说清楚理由。(要崇尚美)

3、用一句话概况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和表达的主题。语言要简洁。(注意只要求写故事,则不要写自己的感想之类的话)

(1)从分析标题入手、从分析材料入手、从分析首段入手、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从分析篇末入手、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概括主题的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告诉人们、激励或鼓励人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3)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①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②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③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

(4)文章要抒发的感情,主要有赞颂、热爱、喜悦、愤怒、忧愁、哀伤、悲痛、憎恨、同情、感激、指责等。

4、写景状物的散文要能抓住其与人的共同点,特别是精神方面。赞美物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同的精神。

5、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记叙文的人称是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第一人称;如果叙述人并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对方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二人称;如果叙述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三人称。一般地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如: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第一,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表达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之意。第二,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6、注意散文会以描写物的美,到赞美,到落实到具体行动。如:

“我也愿做一只小鸟”。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向往自由、赞美生命等的思想感情。

7、给文章拟题目,一般就以文章的线索(关键性的“物”)为题。

8、亲情类。要注意常规性的词语。如:

母亲是怎么的一个人?(勤劳、善良等)

9、原因类。如:为什么流泪?

(1)到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2)原因如感动,或是因为思想感情变化,由理解到不理解等。

10、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掌握答题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篇7

一、借助暗示

暗示包括题干暗示和设题角度暗示。命题人通过题干提出答题要求, 题干中必然包含一些答题信息。如答题角度、答案重心, 甚至是答案内容。利用好这些信息就容易找到答案。例如:

2009年全国一卷14题: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 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题干提供的信息有:答案区间在第一自然段, 描写的对象是戈壁滩。写作常识提供的信息有:文章第一段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可以是:引起下文、与下文对照, 埋下伏笔、铺垫烘托等。至此, 我们结合文章就会很轻松确定答案。第一问: (1) 戈壁滩环境的恶劣; (2) 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 (1) 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 (2) 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3) 先抑后扬, 激发读者兴趣。

学生即使答不出“先抑后扬, 激发读者兴趣”, 但至少可以答出其他三个方面, 得3分, 从阅卷情况看这也是很出色的了。

设题的角度也可提供好多信息。比如句子或段落作用的试题, 思考角度有三个, 分别是:内容、结构、写作技法。赏析的试题思考角度主要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视角等。

二、相互借用, 变化角度

现代文阅读往往是针对同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命题。尽管题目差别很大, 可是无论怎样, 文章主旨是一个、体裁是一种。因而各个答案之间必然有一定关系, 利用好这些关系就可以更容易确定答案。例如:

2008年全国Ⅰ卷《阳关古道苍凉美》的两题:

1 4. 根据文意, 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 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两道试题的重心是一个, 即阳关古道。这样两道试题的答案也会有一定联系。16题的答案为: (1) 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 如今已是平沙千里, 广袤雄浑; (2) 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 如今已是红沙渺渺, 苍凉悲壮; (3) 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道尽人间沧桑, 凄凉悲惋。

“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在文章中具体体现在:“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 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道尽人间沧桑, 凄凉悲惋”在文章中具体体现在:“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这些恰好是第14题的答案。16题答案和14题答案之间就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

借用答案相互做答可以提高做题准确度, 更可以用答案相互印证, 进而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当答案之间出现矛盾时必然有错误之处。

三、抓住核心, 猜测答案

一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文章的主旨思想, 而试题也有自己的核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命题, 往往会有一个试题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 其他试题都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小部分或者侧面。将这个核心试题解答完整, 其他试题可以通过这个试题进行猜测。例如:

2008年全国II卷《马缨花》的设题:

1 4. 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1 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 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 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 即使是在黄昏时候, 在深夜里, 我看到它们, 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 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16.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

比较这几个试题, 不难发现17题就是试题的核心, 这个题关乎文章的主旨, 其正确答案为:

(1) (1) “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 (过去的马缨花是影, 是底片, 现在的马缨花是光, 是照片) ; (2) “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 充满生机和活力; (3) “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 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 (1) 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 (2) 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 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找到这个答案后, 其他题的答案均是这个答案的某一方面。

“作者为何‘有孤寂之感’”、“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 我住的地方就到了”两处的理解, “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都与影中的马缨花有关;“即使是在黄昏时候, 在深夜里, 我看到它们, 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 同浴在阳光里一样”的理解与光中的马缨花有关。

四、运用写作知识

虽说文无定法, 但是文章在总体上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利用这些规律、结合具体文体, 对于解答试题还是大有裨益的。任何文章都有切入角度、层次脉络、前后照应等起承转合的问题。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对答题很有帮助。例如:

2009年高考全国Ⅱ卷14题:

第二段中, 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 暂时中断叙述线索, 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完整, 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

如果学生掌握了插叙的相关知识, 再结合文本就很容易概括出答案: (1) 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 (2) 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除此, 还要结合具体的文体知识, 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读懂散文要:找线索, 理思路, 明确文章主旨;明感情, 悟意境, 把握文章风格。思考答案要向中心主旨靠拢。小说的特征是以情节塑造人物。读懂小说要通过情节分析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将人物放在环境中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 用形象来分析探究主题。解题时要考虑小说的三个要件:人物、情节、环境。戏剧的特点是以冲突来塑造人。鉴赏戏剧要从戏剧的矛盾冲突、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情感纠葛等方面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从人物的动作 (舞台说明) 、语言 (对话与独白, 尤其是人物的言外之意即“潜台词”) 所体现的人物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生活习惯、社会地位来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与思想感情。利用这些文体知识可以很快读懂文章, 也更有利于找到题目的答案。

主旨题答题技巧 篇8

①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6分)(2014年浙江卷)

②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2010年广东卷)

以上两问考查小说主旨(主题),①要求“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②要求“结合全文分析”。可见,高考对小说主旨(主题)的鉴赏考查,总是会涉及小说的其他元素。下面我们结合高考题,对这一类题做一应对分析。

例题 阅读王伟锋的小说《走眼》,回答: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6分)(2014年浙江卷)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看过,沉吟片刻,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当众说明,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小说通过对赵老板的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的刻画,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道理。

学生答案 小说塑造了一个眼力好、经验丰富、业务娴熟、观人精到、办事沉稳的商人形象,暗示经商即做人的道理,歌颂了真善美,鞭笞了假丑恶。

分析 答案能“结合赵老板这一形象”写,而且对人物形象概括也较准,前一半可以得3分,但主题概括为“歌颂真善美”太笼统,且没有结合赵老板的形象写真善美的具体表现,后面只能得1分,总得分为4分。

点拨 “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的要求,表明答题角度是由人物形象切入,且与李老板无关,与小说的经商环境和暗中争斗的情节无关。而“人物形象”仅仅是分析主旨的一个依据。所以,答题的主要部分在分析主旨。赵老板的意义在于:诚信、宽厚、与人为善,而不是宽泛空洞“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标签。

示例 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3分)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3分)

归纳 鉴赏小说主旨题的出题特点以及答题技巧

1. 高考对主题的考查常从人物、情节、环境、标题等角度入手,本题是从人物形象的分析切入的。

2. 把握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①主要人物的特点;②故事的再现形式;③寓言寄寓的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所反映的生存状态、心理诉求、精神境界。

3. 记住常用答题模式:通过歌颂(批判、反思)了……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道理/哲理,深化(升华、突出、凸显)主题等。

练习阅读《锄》(文本见P12~13)回答:请从情节和人物的角度,概括小说《锄》的主题。

示例 小说《锄》讲述了百亩园即将被工业征用时主人公六安爷的复杂心理和执着的行为,揭示农业耕地被工业生产挤占的现状,通过六安爷这一人物形象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眷恋与不舍,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工业化社会到来的深沉思考。

上一篇:文控专员工作职责下一篇:那次我努力了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