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数学活动方案

2024-09-13

玩转数学活动方案(通用13篇)

玩转数学活动方案 篇1

关于玩转自然角里的数学的活动方案

自然角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场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为此,我从自然角入手,引导幼儿学习分类、测量、排序等抽象的数学知识。

活动一:给种子找朋友

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来各种各样的种子,在自然角里开了个种子公司。我告诉孩子们:“在种子公司里每个种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想不想为自己喜欢的种子找到好朋友呢?”“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接着,我给孩子们定下了给种子找朋友的依据——颜色、形状、大小、种类相同或有其他共同特征。很快,孩子们都为自己喜欢的种子找到了好朋友。如俊俊小朋友说西瓜籽和葵瓜籽是好朋友,因为它们都能食用;又如玲玲小朋友说水稻种子和小麦种子可以做朋友,因为它们都比较小;再如芊芊小朋友说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是好朋友,因为它们都是黄色的,等等。(在给种子找朋友的过程中。幼儿既认识了种子的颜色、形状等特征,又掌握了分类、对应等数学概念。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事先给予幼儿颜色、形状、大小、种类等的概念经验,这样幼儿才可能有的放矢地给种子找朋友。)

随着孩子们对种子认识的深入,我延伸了“给种子找朋友”的套圈活动。我在活动区地面上用数字卡片1~9贴出一个田字形,并在每个数字上放置不同的种子。然后,我让孩子们根据数的组成、分解以及相邻数等知识经验,为数字上面的种子找朋友。比如,西瓜籽在数字5上面,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原理可知,数字2和3以及1和4上面的种子都是它的朋友。当我指数字5时,就应套数字2和3以及1和4上面的种子。又如,花生种子在数字7上面,根据相邻数的原理,6和8上面的种子都是它的好朋友,孩子们若要给花生种子找朋友,就应套数字6和8上面的种子。(在套种子的过程中,幼儿理解了数的组成、分解以及相邻等抽象的数学概念,增强了规则意识。)

活动二:给小苗量身高

种植在自然角里的种子迫不及待地从土中探出小脑袋来。饱饱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孩子们观察着日渐生长的植物,对它们的高矮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制作测量尺。为了使测量尺形象鲜明,我提示孩子们制作了活泼可爱的动物尺。比如。为了帮助皓皓小朋友测量小麦的身高,我将一个饮料瓶剪成长颈鹿的形状,并把小麦移植到长颈鹿的身体里。然后和浩浩一起按照一定的间距在长颈鹿长长的脖子上粘上即时贴做刻度,这样小麦的身高就一目了然了。另外,我还引导孩子们制作了小兔子尺、螃蟹尺、喜羊羊尺以延续孩子们对测量的兴趣。(活泼可爱的动物足成了孩子们进行测量的有效工具。孩子们在探究和测量过程中。不仅发现了植物的变化,而且还获得了许多实用的数学经验。)

但芋芊小朋友别出心裁,她说:“老师,我想用雪碧瓶为小蒜苗制作一个宝宝测量尺,你能帮帮我吗?”既然孩子有了新的制作要求,我当然予以支持了。我先帮芊芊将雪碧瓶口剪掉,把雪碧瓶从中间剪开,后面剪掉一半,前面剩下的一半做娃娃的身体,然后我用即时贴剪出娃娃的眼睛、头发和扣子,最后我引导芊芊为宝宝贴上眼睛、头发和扣子,并用扣子做刻度。当把小蒜苗移植到宝宝的身体里后,芊芊很容易地测出了它的身高。(当幼儿出现新的探究兴趣时,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尝试,让幼儿在尝试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活动三:给花儿排排队

自然角里的花争奇斗艳,孩子们总在不知不觉中被花儿吸引。既然孩子们对花如此感兴趣,我何不因势利导、将其运用在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呢?我指着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些花儿各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的、紫色的、蓝色的……”孩子们将他们熟知的颜色统统说了出来。(花的颜色是幼儿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得出来的结论。事实上,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是他们用已知经验在自己头脑中对事物的数、形、时、空等知识建构的结果。因此,如何调动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并将之升华成新经验是活动的关键。)在后续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黄、紫、蓝等颜料,让他们和这些花儿做比较,看看是否符合他们所得出来的结论。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基本上能分析归纳出各种花的颜色。(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幼儿将花的颜色和颜料做比较,其中蕴含了幼儿对“一一对应”数学概念的学习。)

在孩子们熟悉了各种花儿的颜色后。我和他们一起为各色花儿制作了相应颜色的标签,并将这些标签分别贴在大小分明的盒子上。然后,我请孩子们根据标签颜色排列盒子。比如,我请孩子们按照紫、红、白、蓝、黄的顺序排列标签,排完后再按照白、黄、红、蓝、紫的顺序排列标签,依次类推。(排序是相当难的一个知识点,要想让幼儿掌握,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材料的功能、创设有趣味的情境,使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建构数学经验。在孩子们对按颜色排序兴趣不浓时,我又引导他们按照盒子的大小排序,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张弘)

玩转数学活动方案 篇2

一、走进乡土发现美, 齐心协力收集材料

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物产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好自然资源。秋天到了, 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收集枯树叶;到附近的农田问农民伯伯收集稻穗、稻杆;让孩子走进田野收集狗尾巴草、种子、果壳等。泥土、石头、木头、沙子、蛇皮袋、瓦片、虾篓等非季节性的自然物也都是能让幼儿发挥的最好学具。另外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我们让家长欣赏一些利用收集的乡土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教玩具, 从而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

二、多彩乡土环境, 营造艺术氛围

美术是视觉艺术, 视觉是审美感知最主要的器官。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感知素材, 为幼儿营造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氛围, 则是培养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第一步。

1. 装扮公共大环境, 显现乡土艺术美

走进我们幼儿园, 第一眼就能看到大大一面水幕墙倒影着翠绿的竹子, 几只小乌龟优哉游哉地在水池里游来游去。大厅的转角处陈列了“家中有宝”里面都是我们农村家庭里常见的器皿如:淘箩、煤油灯、汤婆子等。墙角边我们在竹篮子、水缸里种了花草。我们还将农家用剩的废旧篾席剪成菱形方块,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浓彩在篾席上作画, 用彩绳串连, 下部挂上穗子, 悬挂于楼道的转角处。

2. 美化班级小环境, 增色艺术小天地

班级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能经常广泛地影响和教育幼儿。在班级环境布置中, 我们以家乡文化为切入口, 并且融入主题教学活动中。如大班在开展《家乡的特产》这一主题中, 老师带领幼儿欣赏了梁丰食品、双山草鸡蛋、拖炉饼等, 还让幼儿欣赏了张家港著名景点等。在环境布置中让幼儿进行绘画、拼贴、设计《我眼中的最美家乡》并且在班级中布置出来, 孩子的创意充分展现了每位幼儿不同的审美取向。在这样的创造中, 幼儿的审美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多种美术活动, 享受艺术情趣

如果说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 那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资源为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乡土资源的特点开展各类美术教学活动。

1. 主题教学活动, 融入乡土艺术

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插花》中, 我们收集了麦秆、枯树枝, 野花等这些农村随处可见的乡土材料采用浸、染的方法进行上色, 然后将几种材料组合创作, 并且插放在收集来的酒瓶、小缸里。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高, 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大班美术《瓦片画》让幼儿和家长收集了废旧的瓦片, 幼儿在瓦片上画上喜欢的图画并且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 既让这些原本丢弃的东西有了价值, 也让幼儿的动手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是“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且大胆表现”。孩子对色彩比较敏感, 而且能进行想象创造从而成为彰显自己的独特特色。在小班美术活动《水果变变变》中, 孩子首先选择各种各样的水果, 用塑料道具切开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将其有序地摆放在盘子中, 成为一幅漂亮的作品。活动中有的孩子把水果变成了小船、大森林、小娃娃、小动物等, 他们的心中无比的高兴。还有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拓印》中, 我们选择了青菜、藕、胡萝卜等蔬菜, 还有不同形状的树叶, 让孩子蘸上颜料进行大胆的拓印, 不仅感受到了拓印游戏的乐趣, 而且孩子们还把各种工具进行组合拓印, 变成了一副完美的作品,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限创造力与想象力。

2. 造型类美工活动展现幼儿美术创造才智

“对于儿童来说, 艺术是一种游戏, 只有儿童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 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要。”如:大班美工《果蔬娃娃DIY》, 前期孩子带来了许多各种形状的水果和蔬菜如土豆、茄子、香蕉、芋头、番茄等。在制作果蔬娃娃时, 幼儿两两合作一起为自己的果蔬娃娃添上头发、眼睛、帽子、手、衣服等。当孩子们看着一件件的实物通过自己的切、拼、雕刻、塑造成一件富有艺术感的作品时, 孩子的心中是无比的愉悦。

四、“土”材料增色美工创意区

《指南》研究表明, 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 也就是说, 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因此, 教师应非常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1. 植物资源的利用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我们在幼儿园的莱宝休闲农庄里, 种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而且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我们还把收获的各种种子如:芝麻、黄豆、绿豆、菠菜籽等放在美工区, 让孩子给种子进行种子贴画;收获的水果蔬菜一部分在生活区进行蔬菜水果沙拉的制作, 一部分在美工区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 塑造一些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绳、鸟窝等。

2. 自然物质的利用

在活动的天地里玩转数学 篇3

一、在“玩”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习得更离不开人类的生活实践。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参与的空间,让活动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身边的问题息息相关,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超市购物”一课中,课始,便以“小小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采用模拟购物的游戏活动开展对“元、角、分”的实际运用。首先,由学生4人一小组作为一个商店,选出售货员、顾客、记账员、小老师(评判),由学生轮流扮演这些角色。其次,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商品,标出价格,让学生用模拟人民币进行买卖活动。学生在讨价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加深了对元、角、分的认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单位间换算,而且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二、在“玩”中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内涵

任何学科的教育只有深入到学科的文化层面,才能获得真正的学科素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在数学学科活动的实施上作了大胆尝试,力图把数学文化融合到数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的本质,去探寻数学的内在规律以及文化本性。

例如,在“自制年历卡”的活动中,先用课件演示各种精美的年历,学生在欣赏年历的过程中不断发出欣喜、感叹的声音。接着,教师介绍:这些形形色色的年历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更是一座座丰厚的知识宝库,它们记载了历法,蕴涵着文化,传递着信息。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份年历?在这一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对年、月、日有关知识的回忆和探讨中。学生在对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分别有多少天,一年一共有几个星期等问题的编排中,特别是通过对平年、闰年的产生以及“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一知识的天文学背景的拓展,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年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和数学的博大与精深,感悟到数学的深刻与美丽,领略到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数学活动从“符号游戏”的“弱”文化状态提高到“数学文化”的层面,真正使数学活动展现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三、在“玩”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小学数学学科活动中,我们坚持以活动(即“玩”)为主线,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现实活动中提升思维,发展品质。

之后,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后减少了原来几个面的面积”与“拼的次数”及“正方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教师又用挑战性的语气提问:“如果用6个、8个、100个拼是个什么情况?”此时,学生很快就能从发现的规律上推算出结果。此时顺势把拼正方体向拼长方体推进,创设现实情境“包装火柴盒”,鼓励学生有序地把10盒火柴拼成不同的长方体,在具体操作中探索不同的包装方法,并思考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拼的拼、算的算、讨论的讨论,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玩”出了规律,而且“玩”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玩”活了数学思维。学生在玩中思考、玩中发现、玩中体验、玩中提高,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小学数学学科活动,活动是载体,让学生玩转数学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深信数学学科活动将会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生命历程。

(责编 金 铃)endprint

新课改提倡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让儿童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终身发展的数学思想。然而,如何在现实的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情趣,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终身发展的数学思想?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又如何展开?这些都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回忆童年,“打陀螺”、“华龙道”、“链条枪”、“跳格子”、“滚铁圈”等游戏历历在目,至今仍回味无穷。于是我们把目标聚焦于孩子的天性——玩。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如果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内容穿插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孩子在“玩”中习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那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一、在“玩”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习得更离不开人类的生活实践。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参与的空间,让活动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身边的问题息息相关,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超市购物”一课中,课始,便以“小小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采用模拟购物的游戏活动开展对“元、角、分”的实际运用。首先,由学生4人一小组作为一个商店,选出售货员、顾客、记账员、小老师(评判),由学生轮流扮演这些角色。其次,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商品,标出价格,让学生用模拟人民币进行买卖活动。学生在讨价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加深了对元、角、分的认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单位间换算,而且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二、在“玩”中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内涵

任何学科的教育只有深入到学科的文化层面,才能获得真正的学科素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在数学学科活动的实施上作了大胆尝试,力图把数学文化融合到数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的本质,去探寻数学的内在规律以及文化本性。

例如,在“自制年历卡”的活动中,先用课件演示各种精美的年历,学生在欣赏年历的过程中不断发出欣喜、感叹的声音。接着,教师介绍:这些形形色色的年历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更是一座座丰厚的知识宝库,它们记载了历法,蕴涵着文化,传递着信息。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份年历?在这一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对年、月、日有关知识的回忆和探讨中。学生在对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分别有多少天,一年一共有几个星期等问题的编排中,特别是通过对平年、闰年的产生以及“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一知识的天文学背景的拓展,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年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和数学的博大与精深,感悟到数学的深刻与美丽,领略到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数学活动从“符号游戏”的“弱”文化状态提高到“数学文化”的层面,真正使数学活动展现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三、在“玩”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小学数学学科活动中,我们坚持以活动(即“玩”)为主线,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现实活动中提升思维,发展品质。

之后,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后减少了原来几个面的面积”与“拼的次数”及“正方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教师又用挑战性的语气提问:“如果用6个、8个、100个拼是个什么情况?”此时,学生很快就能从发现的规律上推算出结果。此时顺势把拼正方体向拼长方体推进,创设现实情境“包装火柴盒”,鼓励学生有序地把10盒火柴拼成不同的长方体,在具体操作中探索不同的包装方法,并思考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拼的拼、算的算、讨论的讨论,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玩”出了规律,而且“玩”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玩”活了数学思维。学生在玩中思考、玩中发现、玩中体验、玩中提高,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小学数学学科活动,活动是载体,让学生玩转数学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深信数学学科活动将会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生命历程。

(责编 金 铃)endprint

新课改提倡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让儿童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终身发展的数学思想。然而,如何在现实的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情趣,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终身发展的数学思想?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又如何展开?这些都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回忆童年,“打陀螺”、“华龙道”、“链条枪”、“跳格子”、“滚铁圈”等游戏历历在目,至今仍回味无穷。于是我们把目标聚焦于孩子的天性——玩。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如果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内容穿插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孩子在“玩”中习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那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一、在“玩”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习得更离不开人类的生活实践。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参与的空间,让活动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身边的问题息息相关,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超市购物”一课中,课始,便以“小小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采用模拟购物的游戏活动开展对“元、角、分”的实际运用。首先,由学生4人一小组作为一个商店,选出售货员、顾客、记账员、小老师(评判),由学生轮流扮演这些角色。其次,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商品,标出价格,让学生用模拟人民币进行买卖活动。学生在讨价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加深了对元、角、分的认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单位间换算,而且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二、在“玩”中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内涵

任何学科的教育只有深入到学科的文化层面,才能获得真正的学科素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在数学学科活动的实施上作了大胆尝试,力图把数学文化融合到数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的本质,去探寻数学的内在规律以及文化本性。

例如,在“自制年历卡”的活动中,先用课件演示各种精美的年历,学生在欣赏年历的过程中不断发出欣喜、感叹的声音。接着,教师介绍:这些形形色色的年历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更是一座座丰厚的知识宝库,它们记载了历法,蕴涵着文化,传递着信息。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份年历?在这一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对年、月、日有关知识的回忆和探讨中。学生在对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分别有多少天,一年一共有几个星期等问题的编排中,特别是通过对平年、闰年的产生以及“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一知识的天文学背景的拓展,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年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和数学的博大与精深,感悟到数学的深刻与美丽,领略到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数学活动从“符号游戏”的“弱”文化状态提高到“数学文化”的层面,真正使数学活动展现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三、在“玩”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小学数学学科活动中,我们坚持以活动(即“玩”)为主线,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现实活动中提升思维,发展品质。

之后,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后减少了原来几个面的面积”与“拼的次数”及“正方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教师又用挑战性的语气提问:“如果用6个、8个、100个拼是个什么情况?”此时,学生很快就能从发现的规律上推算出结果。此时顺势把拼正方体向拼长方体推进,创设现实情境“包装火柴盒”,鼓励学生有序地把10盒火柴拼成不同的长方体,在具体操作中探索不同的包装方法,并思考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拼的拼、算的算、讨论的讨论,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玩”出了规律,而且“玩”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玩”活了数学思维。学生在玩中思考、玩中发现、玩中体验、玩中提高,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小学数学学科活动,活动是载体,让学生玩转数学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深信数学学科活动将会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生命历程。

如何玩转房地产活动营销 篇4

活动营销一直是房地产发展商惯用的一种营销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名利双收”,如果运用不当,只能是“赔本赚吆喝”甚至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活动定位是决定活动营销成败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活动定位呢?

一、活动营销定位流程

活动定位就是在活动策划期间对活动主题、目标、原则、性质、策略和活动参与者等各项事宜明确。客户定位受楼盘类型、楼盘规模、项目自身资源、项目定位、客户定位、销售状况和销售期等因素影响,因此,进行活动定位首先要认真分析活动背景。活动定位分析难免存在偏差,并且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影响活动的新情况、新事件,所以,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活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分析活动的成功点和不足点,以此及时地对活动定位进行修正。

二、活动营销如何定位

应结合楼盘特色 物业的差异化决定营销活动的差异,活动营销必须结合楼盘自身特色,这样,才可以在活动中突出体现楼盘主题,更好的向消费者和社会宣扬楼盘的个性化形象。例如万科的金域蓝湾,不定期举办的活动都是围绕项目“尊贵、优雅”的生活方式特色展开的,提高了楼盘的品牌影响,使得金域蓝湾成为高雅的代名词。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活动营销切忌盲目性,除了活动主题应结合楼盘特色之外,活动内容还应与楼盘的自身资源 包括自然资源和发展商的社会资源 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楼盘资源特色,另一方面,有利于控制活动成本。在这方面,阳光带?海滨城主题活动月的活动堪称典范。

坚持“以人为本” 活动营销的对象是人,“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活动、如何使参加活动的人满意”是活动的重中之重。

因此,活动营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思维贯穿活动的始末。首先,活动的发起必须以活动参与者 主体包括业主和目标客户群 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其次,活动的安排应从参与者角度着想,多开展一些大家都乐于参与的活动,钱不一定会花得更多,关键在于让业主感觉到发展商的细心和体贴。

统一性、延续性原则 一个楼盘的活动营销往往不只一次活动而已,为了配合销售常常会举办数次间断性活动或短期内的系列活动。各个活动都是针对特定时期销售工作,具有特定的目的,因此存在活动定位的差异性。但是,各个活动的主题和原则定位应具有统一性和延续性,这样,可以产生“1+1>2”的活动效应。与楼盘档次相匹配原则 不同档次的楼盘具有不同的居住群体和目标客户群体,活动定位应与之相匹配。高档社区举办高品质活动,才显尊贵和具有吸引力,例如阳光带?海滨城举办的系列海归居住文化研讨活动。再如一个豪宅项目,针对豪宅客户对名牌汽车的需求,举办名车展也许更加能够吸引他们的参加。

三、活动营销的定位选择 引导预热期 在此期间,最主要的销售工作是提高和加强楼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因此,活动目标应定为“造势、聚揽人气”,活动参与者应定位为以目标客户为主,面向广大市民,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要求具有轰动性。

公开发售期 因为在引导期的活动宣传,楼盘在公开发售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此期间的活动营销的目的在于加强楼盘对目标客户的吸引力,促进销售。因此,活动目标应定位于展示楼盘特色品质,打造社区文化;活动参与者应具有针对性,应定位为业主和目标客户;活动形式可定位为在社区内 会所或售楼部或园林景观带等场所 的文化艺术活动。

强销期 强销期是销售目标量最大的时期,活动营销的目的在于如何点燃消费者的购房置业热情,加快楼盘的销售进度。在此期间的营销活动往往是多种营销方式结合的组合营销,如果活动营销占有较大的比重,最好定位为短期内的系列化活动。一个楼盘优秀的社区文化往往可以成为楼盘的“附加值”,在强销期楼盘品质已成为共识的情况下,活动营销应着重宣扬社区文化特色,活动参与者定位为业主和目标客户。

趣味数学活动方案 篇5

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 智慧展示自我

指导思想: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

数学活动方案 篇6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各式各样的称,并学会看电子台秤。

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3、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通过此次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时间:10月中旬

三、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全体二年级师生(鼓励家长参与)

五、活动准备:(9月22日~10月10日)

(一)年级层面

1、召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会议,以年级本学期的主题周活动“缤纷水果秀”为抓手,共同商定活动方案。

2、备课组长统整并确定活动方案和相关活动记录单等。

(二)班级层面

1、各班宣传发动,明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2、各班学生上网搜索或实地了解各种称,重点认识一种称并准备介绍词。

3、各班学生在绘品课上通过阅读《数学帮帮忙!》、《韩国数学绘本》及《你好,数学》系列中有关“质量”的故事,事先了解有哪些质量单位。(二年级的绘品课都由数学老师上,确保了前期准备的实效。)

4、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对1千克重量的东西的手感,包班老师可以和学生先在本班内进行称书本或者其他1千克东西的练习。

5、每组队员要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同类水果(如:第一组全部准备苹果),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并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

六、活动要求:

(一)小组赛:(每一轮会依次PPT呈现活动要求)

1、第一轮:每组在3分钟内从果篮中拿出1千克的水果放入暗袋中,由小组所有队员依次掂量确定,组长上交。

2、组长用公称称一称,最准的组获胜,公布获胜组暗袋中的水果数量,并填写在黑板上总表中。

3、第二轮:各组依次轮流(如第一组到第二组,第二组到第三组),再次比赛。

4、称重,评出获胜组,填写水果数量。

5、第三轮:各组再次进行轮流,比赛。

6、称重,评出获胜组,填写水果数量。

7、获胜组分享胜出理由,初步感受个体重量和数量的关系。

8、其余没有拿出1千克的水果,由暂时落后的小组再用分享的方法去拿一拿,再次感受1千克。

(二)个人赛:

1、每组推选出一名参赛人员,在2分钟内拿出1千克不同的水果放入暗袋中。

2、称重,评出最准的一人。

3、其余人员继续第二轮个人赛。

4、评出冠亚季军。

七、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前每组准备好水果篮,并把本组水果全部放入其中,编号的暗袋放桌上。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回顾前面有关称和质量单位的认识,并重点了解本次活动的公称——电子台秤

3、公布小组赛比赛规则,开始比赛。

4、请获胜组上台,及时对每次比赛进行小结。

八、注意事项:

1、活动要求全体二年级师生人人参与,并发动部分家长参加,感受童心。

2、活动中安静有序,文明比赛。

让学生在游戏中玩转智趣数学 篇7

打开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发现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不少的数学游戏活动,但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少教师怎么也舍不得把时间花费在游戏过程中,往往将这类游戏活动题当成普通的数学练习题而简单处理。实际上,儿童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更能积极地探索与思考,会更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

例如,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材中安排了这样的练习,实际上是一个“找朋友”游戏。

不少教师让学生看书说一说,或用笔在书中连连线就完了。笔者在课堂中把10张数字卡片发给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中有两个5),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过程中遇到这样有趣的小插曲:一个孩子举着数卡2问:“谁是2的好朋友?”一个孩子举着数卡7跑上来说:“7是2的好朋友。”一个孩子举着数卡8跑上来说:“8是2的好朋友。”一见上来俩人,笔者随口就问:“谁是2的真朋友?谁是2的假朋友?”全班孩子边指边喊:“8是2的真朋友,7是2的假朋友。”举着数卡8和数卡2的两位小朋友手拉手成了一对好朋友。举着数卡7的孩子有点不知所措,笔者随即追问:“谁是7的真朋友?”孩子们笑着大声回答:“3是7的真朋友!”孩子们在辨别“真朋友”与“假朋友”的过程中,明晰并有效巩固了10的分与合。虽然这只是个简单的游戏,但学生玩得不亦乐乎,铃声响过依旧不肯下课,直到每位孩子至少玩过一次后方肯罢休。

数学教师不仅应该让学生玩转教材中提供的游戏,还应该将教材中的一些题目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提高。例如“认识乘法”时,教材中有根据“方阵图”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和乘法算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练习到这一题时,笔者请出15名学生,5人一行,站成3行。同行学生手拉手,依次高举过头顶向大家说:“我们是5。”这样,每个学生能都清楚地看到“3个5”,用加法算是“5+5+5=15”,用乘法算是“5×3=15”或“3×5=15”。接着,让方阵中的学生都向右转,再请同行学生手拉手,依次高举过头顶向大家说:“我们是3。”这时,每个学生又清楚地看到“5个3”,用加法算是“3+3+3+3+3=15”,用乘法算是“5×3=15”或“3×5=15”。

将一些数学练习题改为游戏活动的形式,不仅学生喜欢玩,而且效果更佳。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认为数学是好玩有趣、增智益趣的,而且会越来越喜欢玩数学,并能玩转这样的智趣数学。

二、让学生玩转创编后的智趣数学游戏

数学课堂不应是枯燥演练的代名词,应是数学思维的运动场。一些教学环节不妨设置成鲜活有趣、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玩,在玩中愉悦地思考,用生动的游戏来演绎抽象的数学,让抽象严谨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传统的扑克牌游戏是一种易改编也易组织的数学游戏。教学低年级时,笔者让每个孩子准备A至10的10张扑克牌,每天放在抽屉里,数学课上,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拿出来玩。在练习“1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将传统的“9点半”的游戏改成“找10点”游戏:同桌两人或前后四人为一组,将几人的牌放一起洗好后反扣桌上,几人依次摸1张,再根据需要加摸第2张、第3张或第4张,等大家都确信不再加牌后比各自手中牌面上数字的和(超过10的为“爆炸”,结果为0),手中牌面数总和大的为赢,输家则要将手中的牌给赢家。等桌面上的牌都摸完、比完后,谁手中的牌多,谁就是最终的赢家。再如练习“9加几”时,将同桌两人的20张牌洗后反扣桌上,两人依次翻牌,每次翻出后谁最先说出此牌与9的和,这张牌就是谁的。20张牌翻完后,谁手上的牌多,谁就是赢家。以此类推,练习其他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乘法,都可以这样玩。一开始,游戏的规则可以由教师制订,等到学生玩出经验,游戏规则基本上由同学们自己商议得出。

拍手游戏的道具就是一双手,学生随时随地都喜欢“拍手唱歌笑呵呵”。一些数学内容就可以编成拍手歌谣,让学生随时随地拍着玩。例如,100以内的质数很难记住,为方便记忆将之调整为:2、3、5、7、11;13、19、17;23、29、37;31、41、47;43、53、59;61、71、67;73、83、89;79、97,这样就编成了便于吟唱的拍手歌谣:二三五七一十一,一三一九一十七,二三二九三十七,三一四一四十七,四三五三五十九,六一七一六十七,七三八三八十九,还有七九九十七。游戏时可以双人对拍,也可以多人围成圈互拍,拍手规则、节奏由学生们自编自导,约定而成。有了这个拍手歌谣,课间不时看到学生们三五成群地玩这个拍手游戏,玩的次数多了,100以内的质数自然熟悉。

报数游戏也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玩的传统经典游戏。例如,在学习“认识20以内的数”时,可以让学生玩“抢20”游戏:从1开始,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一个或两个数,不能不报,谁先抢到20谁就获胜。随着认数范围的不断扩大,游戏可以改编成“抢30”“抢50”“抢100”“抢200”等,规则也可以改成从某个数开始,每次可以报一个、两个、三个数等。抢数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的顺序,并能让学生尝试思考获胜的策略,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另外还有遇到特定数只能做动作的报数游戏,这也是同学们喜欢玩的游戏,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改编后用在教学中。就如几个学生从1开始轮流报数,遇到某数的倍数(事先规定好),只能蹲下,如果出声就淘汰出局,这样的报数游戏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倍数的认识。让几名学生从1开始轮流报数到100,但遇到质数时只能蹲下,如果出声就淘汰出局,这样的报数游戏则可以加深学生对质数的认识。

除了上述扑克牌游戏、拍手游戏、抢数游戏,还有下棋游戏、扫雷游戏等形式,都是学生乐此不疲的传统游戏。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将这些传统游戏创编成合适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转智趣数学。

其实,让学生玩转智趣数学并不难,关键是教师要努力关注这三个方面:一是数学教学形式能否使学生觉得数学智趣好玩?二是有没有为学生提供了适宜的材料方便学生去玩智趣数学?三是舍得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玩智趣数学吗?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篇8

目标:在观察活动中寻找不同特征学习6的组成,初步了解交换律。

准备:不同特点的积木共六块、数字若干

过程:

1.寻找

通过观察积木,寻找积木中的不同特点来学习6以内的组成

学习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看到的

2.讲述

幼儿将自己发现的积木不同特点,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讲述。例如:六块积木中有2块是红色的,4块是黄色的,6分成2和4,2和4合起来是6。(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和归纳)

3.操作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 篇9

一、活动的准备过程及具体的实施过程:

经过全体小学数学教师讨论,小学数学口算、笔算、估算竞赛于4月13日下午2:30开始,活动按年级组来竞赛,每位教师拟定50道左右算题,在班中进行比赛。具体安排如下:

一年级数学教师监考二年级,二年级监考三年级,以此类推,轮换监考。

时间安排是1-2年级10分钟,3-4年级15分钟,5-6年级20分钟内完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各班科任或任课老师监考。负责人要记好收试卷的时间以及评卷的工作,到时候统一交给组长。

二、本次活动主要针对目标

以研讨“人文计算”这一课题作为动力,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口算、简算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教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三、组办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效

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数学用数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整个活动开展得紧张而有序。根据学期工作计划的要点,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

2、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没有接触过的题,没有很好的思考,导致出错。

五、通过本次的竞赛,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务实每一个知识点。

2、加大练习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决定在2016年12月举行数学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三、参赛对象

一至六年级每班选派5名学生参加竞赛。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1.竞赛时间: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下午第一节 2.竞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五、竞赛形式

笔试,60分钟内完成一张竞赛试卷。

一、二年级口算竞赛,三、四年级思维竞赛,五、六年级综合能力竞赛。

六、竞赛标准

根据卷面分数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按年级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数学五年级活动方案 篇1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和人文性。数学是知识海洋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有助于启迪智慧,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我是小小数学迷”数学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去获取和发现新的知识,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形式多样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手抄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3.进行数学小论文的评比,促使促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来研究问题,进而展示学社的数学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

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切身体会到数学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形成校园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活动时间:

XX.10——XX.11

四、活动参与对象:

全体学生及数学教师

五、活动安排:

1.一本课外书

阅读数学家的故事,汲取数学家的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促使学生爱上数学,逐渐形成理性精神。阅读数学家或者数学科普作家的书籍,如李毓佩、谈祥柏的书籍,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并进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然后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读书交流会。

2.一份手抄报

教师首先在内容选择和版面设计上进行指导;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独立的方式进行手抄报的设计;其次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展评,并评出一(2人)、二(3人)、三等奖(5人);最后挑选出最精美的手抄报进行张贴展示。

3.一则小论文

让学生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关注一道问题的解决,实现解题方案的多元,写一篇数学日记。教师在学生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润色,让学生二次作文,形成较为成功的小论文。每班上交5到10篇数学小论文,形成《数学未来星》的小册子。

4.一次小竞赛

我们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结合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数学组竞赛活动方案 篇12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教育示范学校而努力。本组积极配合学校教研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全校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身上数学学习的潜力,增强自信心,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深入推进数学的应用,熟练地掌握这门数学工具,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特此开展此次数学竞赛活动。

二、参赛人数

5—6年级学生(各班选4人)。

三、工作人员

本组全体教师。

四、竞赛内容

以五、六年级数学知识(填空、选择、判断、操作、应用题等)为主,采取年级抽题形式。必答题,也可以求助学生回答等形式,必要时可以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本学科老师自己命题,同年级老师讨论制定后上报给组长。

五、竞赛时间1、2011年11月24日下午第二节课开始。

2、颁奖时间:2011年11月29日。

六、评选方法

评出一、二等奖,其余三等奖,以总分为准。

七、奖项设置

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5—6年级奖项共有:

一等奖4名奖品10元共40元

二等奖4名奖品8元共32元

三等奖8名奖品5元共40元

一共合计112元

八、教师补助

数学活动策划方案 篇13

1、复习上和下的位置。

2、培养幼儿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各种小动物若干。

3、教具:大树。

4、录音机,磁带。

活动建议:

一、导入

播放音乐《山上山下》,幼儿演唱。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讲述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重复动作数次,请幼儿移动树熊并告诉老师树熊的位置。

3、教师出示教具(大树),通过粘贴小动物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上”和“下”。

4、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放置高低不同的小动物,巩固“上”和“下”的位置关系。

三、结束

播放音乐,幼儿把小动物送回“家”,在欢快的氛围中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上一篇: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西南交大选课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