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整理教学过程

2024-12-03

第六单元整理教学过程(通用9篇)

第六单元整理教学过程 篇1

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整组教学 专题 走进田园 热爱生活

一. 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文章。都围绕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来叙事描写。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诗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田间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乡下人家

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牧场之国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分别写了乡村田园与水乡渔村的勤劳,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乡野生活的平静,安宁。在读中体会田园,渔乡的生活,或繁忙或闲适,或安宁,以读来体会理解,对诗歌展开想象,进行相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麦哨》

以生动有情趣的笔调抒写着乡村孩子快乐的童年,在声声麦哨里,孩子们勤劳地割草,快乐地嬉戏,嘴馋地吮吸,表现了乡村浓浓的欢乐。教学中了解作者 1 在写作的构思方面采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中间的叙事与写景,相得益彰地体现农家的快乐,以朗读来体现儿童的天真快乐。

二、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配合本组专题

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四、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生活”,在编排上,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采用了模块组合方式,其中“阅读”的结构如下:

第1课时,单元感知部分,单元导读课(导语+课文浏览)计一课时;

模块一:第2--5课时,体验学习一部分,《乡下人家》+阅读链接+《牧场之国》+资料袋+《语文园地---我的发现》共计四课时;

模块二:第6--9课时,体验学习二部分,《古诗三首》+《麦哨》+词语盘点+《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共计四课时;

模块三:第10--14课时,整体提升部分,口语交际+习作部分(指导和讲评)+单元总结课(含综合性学习)共计五课时。

五、学情分析

进入到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 2 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真、假,美、丑的辨别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们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 设计教学环节, 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 继续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 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 增强计划性, 减少盲目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努力使学生达到课内学, 课外用, 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好伙伴、成为学生前进过程中的挚友。

六、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第六组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

2.读中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抄写,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以致用。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位,启发学生想象,在读中想画面,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七、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八、单元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第六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浏览四篇课文,了解单元课文大意。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激发学生对乡村风光的热爱。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1.阅读整组课文。

2.搜集有关乡村风景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引入正题:

1.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今天能够在一起学习,这可以说就是一种缘分,希望大家珍惜这种缘分,把自己闪光的地方展现出来!

2.首先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播放)如果让你给它配个标题,你会配什么标题呀?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课本的第六单元,去了解一组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课文。

(二)初读导语,.揭示主题:

1.考一考大家,都知道“胸有成竹”的故事吧!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习课文也一样,在接触整组课文之前,我们应该对整个单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要我们上好这节课导读课,我们就会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做到胸有成竹!

2.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推荐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导读),自由说!

(如果说不全再读,再说,教师随机点课件,出示本组的主题;内容;目标分别是什么。)

3.那本单元都有哪几篇文章呢? 学生说教师一一点击课件出示!

(三)知识拓展,学法迁移

1.通过我和大家的共同归纳,我们知道本单元描写的是乡村田园景色,大家还记得我们这册书还有哪个单元课课文也是写景的呢?

2.谁还记的这一个单元的主题呢? 3.有那几篇课文呢? 单元主题 内容 学习方法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 《乡村四月》 《牧场之国》 《古诗词三首》 《麦哨》 大好河山 《古诗词三首》

《桂林山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

3.教师引导: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大好河山”内容有《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4.教师小结:这两个单元都是三篇写景的文章,加上一篇古诗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相似的,那么学习的方法也是相通的,大家先回想一下,学习第一组课文时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方法呢?

(学生预设:“读;体会句子中所含的意思;抓重点句等。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引导:当给我们一篇非常精美的文章时,我们应该首先做什么?学生说读。对美美的读。这就是一种方法,你还想到哪些方法?还可以看插图。品味句子。)

教师随机在课件上打出方法。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觉到大家都是非常会学习的人,这样很好!今天老师在给大家介绍两种新方法:

1.通过想像,把“话”变成“画”,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说。(教师补充:我们一边读一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让自己的感官进入文中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就会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语句所蕴涵的情感。(教师补充介绍: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

这节课我们就联系第一单元的方法,结合老师告诉你的方法,来学习第六单元。

(四)学法应用,巩固强化

1.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六单元,随意翻一翻,看一看你最想读哪篇文章? 在这三篇文章中你喜欢哪篇?学生自由说!

2.现在就结合老师告诉你的方法,用心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文章,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3.生读文!生谈感受!

4.教师出示两组句子,学生读一读。

通过读加上想象,你能看见一个什么画面?(找一两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大公鸡”画面看画面,运用了很多修辞,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正如老师前面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走进田园” 综合实践 奏响一曲动人的田园牧歌

一.师导入: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走进田园这一组课文,之后同学们又满怀着欣喜与希望走进了田园,这次活动我们分成了四个乐章,它们是: 第一乐章 田园诗歌代代传 第二乐章 田园风光无限好 第三乐章 乡村生活趣事多 第四乐章 谁不说咱家乡好

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一乐章 田园诗歌代代传 余:首先有请第一组!请欣赏田园诗两首

第二组:同学们,现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浪费粮食的现象都非常严重。其实,每一米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请欣赏《锄禾》 第三组:请欣赏《渔歌子》

第四组同学们,不知你看过《白毛女》这部话剧么?我看了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旧社会农民没有地位,处处受人欺负。诗人张籍写了一首《野老歌》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同学们,自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请欣赏黄康睿同学自己创作的一首诗《翻身歌》

郑敏芳:黄康睿同学学习非常优秀,他创作的小诗也很幽默!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

最后请欣赏儿歌(全体起立)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二篇章 田园风光无限好 a在诗人笔下,田园总是那么富有诗意,(自己哼唱一节)在歌手口中,田园总是那么富有旋律

b那么在作家笔下,田园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欣赏《麦哨》(全体起立)c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牧场之国》,接下来请欣赏由麦路明、王奕琪和郑敏芳三位同学根据课文改编的一首小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d 同学们,可以拿出自己的日记本,朗诵自己创作的田园风景的作文!谁先来!(自由发言 朗读习作)

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三篇章 乡村生活趣事多

余:在乡村生活的孩子,可以随时随地的大自然亲密接触,每天踩着石子路上下学,可以和林间的小鸟对唱,可以追着牛羊奔跑。也可以在田野里玩捉迷藏,在草地上老鹰捉小鸡。杨:或许在他们眼里,玩耍可以缓解一天的疲倦,这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童年。是啊,这样的童年才是最有意义的!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打开记忆的天窗,来畅谈我们的所了解的乡村趣事吧!(自由发言朗读作文)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第四篇章 谁不说咱家乡好

山:家乡美,家乡好,家乡的水果蔬菜真不少!田园里果蔬飘香,酸甜苦辣应有尽有。芳:今天是个欢乐的日子,我们的果蔬们也按耐不住寂寞,走出了田园来到了现场,接下来让我们用掌声欢迎这些特殊的嘉宾!

朗读广告词(一人托起产品展示 一人朗诵)

自我介绍我叫——我的家乡在——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希望大家支持我!

主持人:下面我宣布奏响一曲动人的田园牧歌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会到此结束 师:同学们,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利用周末走进了田园,阅读了大量的田园文章,特别是积累了许多山水田园诗,更为可贵的是田园激起了你创作的欲望!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谱写了一首首田园之歌,尽管有些语言还不够成熟,形式还不够创新,但老师相信,只要你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极创作,你们必将会成为新世纪的作家!(配音欣赏图片)

单元总结课设计

第三部分:整体回顾

【学习目标】

1.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巩固识字、写字、背诵、积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简述学习本单元之后的收获,交流课外学习情况。

3.走进大自然,感受田园风光,表达对乡村田园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教学流程】

一、整体回顾

1.还记得单元主题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导语,齐读导语。

2.是呀,学了这组课文,使我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二、温故知新 1.词语积累

(1)学过的字词我会读

出示文中二类字所组成词语,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2)学过的字词我会写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字并组词,听写文中词语(3)词语积累

天高地阔 月明人静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鹅黄嫩绿

芽苞初放 此起彼落

镶嵌

2.语段积累

学完了这些课文,哪些优美的语句让你陶醉在田园风光里呢?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背诵相关句子。

三、走进大自然

1.小组交流看到的、听到的乡村生活。

2.指名学生上台表达对乡村田园地热爱、赞美与向往。3.教师小结

四、诵记田园风光的诗句

1.吟诵本单元的古诗词和日积月累的诗句 2.小组比赛吟诵以前积累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3.推荐王维的山水诗代表作《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整理展示

1.召开一次朗诵会,从本单元积累的优美句段中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背诵出来。

2.整理一下自己在课内外收集的图文资料,做一期“走进田园”的电脑手抄报。办一期以“魅力的田园风光”未主题的墙报。

第六单元整理教学过程 篇2

1.正确拼读和抄写音节词。

2.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 记住本单元15个要求会写的字。渗透性地学习“联系上下文猜字”的方法, 能够独立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文感悟, 培养正确的是非观, 感受美好事物。体会修饰语的好处。

4.听故事能转述。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能围绕“怎样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这一话题,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1.运用拼读音节、猜读、请教别人等多种识字方法, 认识30个生字, 会写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联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略)

教学过程:

《特别的作业》 (2~3课时完成)

一、激趣揭题, 导入新课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大家交流一下, 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小丽也和大家一样, 把她找到的春天带到了课堂上, 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

二、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一边听, 一边看课文, 想想小丽的作业特别在哪儿。

2.自由读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 自己想办法解决。 (教师巡视, 注意个别指导。)

3.小组内互相听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学听, 不正确的地方要互相纠正。

[在这里提出这样的识字方法, 正是整合考虑“语文园地”中提到的“联系上下文猜字”及“问一问别人”, 把学习能力的习得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初读课文时, 教师先提供范例, 让学生模仿, 在此基础上,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足时间, 应加强初读, 延迟开讲。因为感受语言, 理解内容, 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四、读文识字, 学词学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生字 (包括自己不认识的字) 的读音, 对照一下刚才自己练读时是不是把生字的音读正确了。

2.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段序, 再把生字在课文中标出来, 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句子读通顺, 读正确。

3.反馈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 解决本课15个生字的读音。

4.齐读全文。把课文读通顺, 不随意加字、减字。读后评价。

[本课出现的15个生字, 都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高频字, 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 通过自学, 学生既运用了已掌握的技能 (如多种识字方法, 个性化识字) , 同时通过游戏反馈, 教师掌握了本课生字的难点所在, 有针对性的进行识字指导, 避免了课堂上机械认读生字的情况, 达到高效低耗的效果。]

五、读文感悟, 内化情感

1.指导朗读课文第二段。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带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与课文对照一下, 你有这些作业吗?

指导读好“嫩嫩的桑叶, 红红的桃花, 细细的柳枝, 青青的小草”。

[穿插整合语文天地“填一填”内容。学生课前预习中如果有拍照片、画画的, 在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上这样的形式, 说说练练, 以此达到迁移认知形成能力的目的。]

2.同桌练读小健和小丽的对话。教师巡视, 加强指导。

3.反馈练读情况, 内化学生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使用恰当的语气, 读出两人的内心想法。

4.评价讨论, 引导明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小丽的作业好?我们班上哪些同学的作业最好呢?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语文天地“拼一拼, 抄一抄”中的音节词, 练读后正确抄写下来。

[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有抄写音节的练习, 整体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将这个内容放在课文学习中, 避免重复抄写、加重负担、浪费时间的问题。]

2.比较“昨”“作”。指导书写练习。学生一边写字一边记字形, 教师加强巡视, 注意个别辅导。

七、课后延伸, 迁移练说

教师带领学生布置一个展示台, 把评选出来的好作业, 展示给大家看, 大家交流一下, 做得好的地方。 (主要展示照片、图片、学生绘画、搜集的好词佳句。)

《珍贵的纪念》 (2-3课时完成)

一、启发谈话, 导课揭题

1.课件演示小动物围着亭子高兴地唱跳的情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表情。

[将语文天地中“照样子说词语”的练习放在课文中用, 通过换词, 既便于学生理解, 又丰富学生词汇。]

2.揭题板书:珍贵的纪念 (读题)

看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1.听录音范读课文, 一边听, 一边想象故事情景。

2.自由练读, 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把它们在文中标出来。

3.同桌练读, 读文过程中互相帮助识字, 纠正读音。

[此环节主要是在学生识字上下工夫, 为下面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本课要求认识的15个字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字是比较生僻的字, 可能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均不能独立完成, 因此, 通过自读, 同伴互助, 就能找出难点, 以便教师有重点的指导。]

三、读文感悟, 随文识字

1.继续播放课件。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2.朗读课文第二段。借助画面想象人物语言。

小猴、小兔他们一边写名字, 一边会说些什么?把他们说的话放在课文里试着说一说。

练读梅花鹿和小刺猬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以多种形式的读, 促进学生的自我感悟, 获得自我见解。让学生在读课文, 认识新字新词的基础上, 再次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同时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言语形象的刺激,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

3.读3~4段, 讨论明理。

继续播放课件, 观后读文讨论:这样的景象美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请愿意朗读这两段的小朋友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体会“珍贵”在文中的含义。)

小组讨论:小刺猬回答梅花鹿后, 到第二年春天, 她做了什么?小刺猬为什么只是“在一旁甜甜地笑”?

四、表演读文, 内化感悟, 丰富情感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由组合, 表演课文内容。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情节、人物的语言, 也可以直接按课文内容演。

3.汇报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一边汇报一边评价, 及时指导。

[设计表演环节, 以演促读, 活跃课堂气氛。一方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另一方面, 表演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让他们动脑想, 动身演, 动口说, 激活了思维, 丰富了其对语言的感受。]

五、指导书写

1.比较“该”“刻”的异同。

2.认真写好田字格中的字。

第六单元整理教学过程 篇3

一、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单元整理课的特点之一是“整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学生的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条理清晰。其基本程序为:梳理——沟通联系——建立网络,注重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对只是从横向、纵向进行归类,将分散的单个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网,做到依纲扣本理网络,有的放矢促统一。

1. 注重引导

我认为在第一阶段中,应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来确定。因此,教师在第一阶段中应多通过小故事、小游戏、小汇报、小竞赛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和积极交流、思考的氛围,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在第二阶段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单元整理课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尝试让学生用文字、图表、网络结构等形式,自我整理,教师加以指导,对此,肯定学生的做法,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2. 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是单元整理课的重要内容。在单元整理课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录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课前,先回顾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与问题,再针对学生总结知识中的缺漏与知识的重难点进行训练。这样,可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单元整理课的预期效果。

二、巩固知识,拓展提高

单元整理课的特点之二是“练习”,即对整理的知识点及时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联系反馈,更好的进行知识梳理。复习中要处理好“整理”与“练习”的关系,不能只练不理,更不能只理不练,我倡导“理中有练、练中有理、理练结合”的做法,让学生在边理边练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益。

1. 巩固知识,以练习为主

单元整理课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单元整理课的课堂效率。

首先,单元整理课的练习不能简单复习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机械重复造成无效的劳动;

其次,单元整理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再次,单元整理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兼顾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提高,以思维为主

单元整理课,因其内容“多”而“杂”,要解决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这样就给了学生思维的广阔空间,通过创设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教学素养。

例如,在“审题”的单元整理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份“综合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小明带着小狗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这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克。)

(7)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我匠心独运地设计一个个陷阱,让学生大呼上当的同时,积极反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意识、对数学积极的情感就在一次次的犯错、纠错中得到发展,思维也在一次次的对话、互动、思辨中得以深入。

又如,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工程应用题。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这道整数工程应用题的解答,得出分数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但是这两者如何来转化,这就需要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我设计如下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式计算,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例10,学生根据整数工程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的列出30÷(30÷10+30÷15)=6(小时)。当学生说出算理后,我又将题中的“30米”这个条件先后换成45千米、60千米、90千米、600千米。让学生解答,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感到奇怪,疑惑,为什么这段公路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最终答案都是6小时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切中了新知的要害,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为探索分数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得到培养。

3. 回顾反思,以方法为主

通过对单元整理课的回顾与反思,一是帮助学生提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前后知识系统整理、求同存异、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网络体系,开发学生复习整理的潜能;二是开发隐含在知识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提炼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内化。

三、积极评价,评价到位

1.评价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2.单元整理课中如何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評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认为:

(1)在整理知识中,对学生所获得的成功或创新做法,要给予及时的评价;

(2)在对比练习,或是综合练习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要给予适时的评价;

(3)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成功的合作经验,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更要给予充分的评价。

3.评价的多样化

(1)教师评

教师对学生整理复习中好的做法,完整的口头表述,严谨的计算过程等给予肯定性或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和提高单元整理课的质量。

(2)学生评

学生间通过对他人复习中的方法、计算过程或是口头表述,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正确的或是有建议的评价。

(3)组评

小组交流后的汇报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的复习经验和个别同学的口头表述、计算过程给予不同的评价。

(4)自评

这是学生对自己所复习知识的情况的一个简单汇报。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小结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又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等等。

第六单元整理教学过程 篇4

郑永珊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带领学生走近名著,初识五彩缤纷的文学园地。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五篇课文中,《将相和》《赤壁之战》《老人与海》是精读课文,《奴隶英雄》《鲁滨孙造船》是略读课文。每篇课文都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将相和》是根据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故事改写的,赞扬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思想行为。

《奴隶英雄》是根据意大利优秀作家、历史学家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的相关片段改编成的独幕剧本,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

《赤壁之战》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杰出的作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记叙了周瑜采用“火攻”妙计大败曹操于赤壁这一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老人与海》是根据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获得者、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改编缩写的,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个令人敬佩的硬汉形象,赞扬了主人公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鲁滨孙造船》节选自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通过描述主人公在荒岛上造独木船的故事情节,表现了面对困境不后退、敢于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

五篇课文中都编排了插图,共8幅,都是对每篇课文的一些重点文字的形象体现,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温故知新”安排有“运用关联词语连句”“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积少成多”四项内容。“运用关联词语连句”练习,是认识具有转折、因果、递进、条件等关系的简单复句。“拓展与交流”采用了三个同学对话的方式来谈论学完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以吸引大家参与讨论。”“阅读平台”选编了三个著名作家的三部经典作品的三个精彩片段,供学生阅读与鉴赏。“积少成多”选编了一组(16个)四字成语,都是描写人物外表神态的,意在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这是高段系列名篇赏析中的第三次口语交际活动。在前两次欣赏人物描写和情节记叙的基础上,本次的侧重点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确定,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用普通话交流表达认识的能力和主动参与交流评价的能力。

“习作”要求写“我和书的故事”。这是话题作文,与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名著之旅”紧密配合,以引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理解到表达,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本单元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是两小段话:第一段话推出了本单元所读名著的几个主人公,简明地介绍了那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宽宏大度的丞相,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坚韧不拔的鲁滨孙,顽强勇敢的老渔夫……;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导语的背景图描绘了异国的风光和人物,寓意本单元的“名著之旅”将是一次奇妙的巡游,吸引学生快快踏上阅读的行程。

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7个。

二、教学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领悟到欣赏。阅读本单元课文,要在领悟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写作特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赏析名家作品中的妙语佳句和精彩片断。这样,开始进行鉴赏文学作品的启蒙训练,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从理解到表达。通过自我阅读,学生对经典名著有了自己的感受、领悟、欣赏和评价,吸取了一定的营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收获和认识倾吐出来、表达出来,或在名著赏析会上用口语进行交流,或在读书笔谈会上展示读书心得笔记。

3、从课内到课外。本单元课文多为名著的片断摘录,有的进行了浓缩,有的进行了改写,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使学生领略每一名著的精华。课后,可建议、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著、整本书(或整篇文)进行直接的阅读,深入而全面地去吸收名著的丰富营养。

三、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知主人公的品质特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4、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7个。

5、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著、整本书(或整篇文章)进行直接的阅读,深入而全面地去吸收名著的丰富营养。

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回顾看过的书籍内容,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四、学习状况分析: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和默读,把握主要内容,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去感知人物的鲜活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风貌,体会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5

20.《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该篇课文两首诗皆为送别诗。教学开始,自然而然的就导入送别的话题,创造一种离别情绪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进入诗境,体会情感。

具体来看,本科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来疏通诗意,体会情感;二是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融入诗境。第一首诗由教师去引导学生去诵读、想象、体会、给学生展示学习诗歌的方法;第二首诗则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由学生,让他们根据兴趣自由结组,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诗歌,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同时,拓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搭石》教学反思:

该篇课文以“寻找美”统领全文,以“欣赏美”感知全文,以“发现美”延伸课文,将“美”作为这片课文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美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好。”本文以“搭石”为媒介,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十分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文字虽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可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学时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说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课文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深刻。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就此题目展开设想,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逐步去完成这些目标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6

本着“不但要教,还要教会”的原则继续狂奔,开始落实课堂书面笔记的检查。一年级要求跟着指令走,到三年级确实应该开始培养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了。再加上这个班写字的速度慢,所以要把上课时写字的量与质都抓上来,对“画风”懒散的班级,真不能让他们闲着,就得一个一个抽起来问问题,一个一个巡查看笔记,终于做到尾巴上的同学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已经花了两个课时了。教写字的时候提前区别了“楚”和“定”,重点指导了“孤”和“帆”,另外花了几分钟一起练了练不同的字里横折弯钩的写法。“抹”和“未”的书写也是需要强调的,但是讲讲都会,一写就废,学生还是要多练习、多区分,才能写好字里的长短横。半包围的字写起来是个难点,我也还没摸索出来怎么能把这样的字教好。听课的时候学到老师教三点水时出示扇子的图片,教小朋友根据扇形来写三点水,这个办法很不错。我以前教小朋友把三点水写成一个三角形,没有扇子这么直观,以后可以改一改,见贤思齐嘛。那么半包围的字可以像什么呢?我苦思冥想,还没想到,慢慢想吧。

第六单元《爱护》的教学设计 篇7

本单元《爱护》有两篇课文和语文天地,第六单元 爱护。课文《特别的作业》和《珍贵的纪念》描写的都是爱护大自然、爱护周围事物的,语言文字简单优美,要在读懂课文内容和进行语文天地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1、认识30个生字,学会写15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怎样做才是有意义的、文明的,培养学生爱护公物。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4、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注意句与句联系与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朗读、默读等各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并使学生受到各项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

投影仪、录音机、生字卡片

3课时

学习课文《特别的作业》

一、导课:

同学们,春天来了,你能说说春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吗?

小丽的老师看到这美丽的景色,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作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爱护》。

二、学习课文

1、放录音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说说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2、请同学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画出来小组讨论,并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3、检查朗读。正音:布置、桑叶、代表、爱护、奇怪。

4、出示投影仪:

读一读、找一找老师布置的特殊作业是什么?读 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都完成了吗?他们是怎样完成的?读二、三、四自然段。

5、请同学读课文,小组讨论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

6、请同学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小结:学习课文以后,你觉得春天的景色美吗?你应该怎样爱护这些美丽的景色?

把美丽的春天带回教室。

第二课时

学习本课生字8个

一、复习:

做游戏读生字:

作业 课桌 爱护 奇怪 代表

昨天 一幅 院子 指指 带来

二、学习生字表里的8个生字

1、出示生字:昨、作业、桌、画、玉、兰、让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字,看看哪些字你会写,把会写的字在桌上练写,并说说你是怎样写的,小组讨论。

3、请同学上黑板上来写,并说说你是怎样写的,怎样记住的,同学点评,教师小结。

4、教师教学剩下的字。说说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你是怎样记住的,并用书上的词语组词。

5、比较词语:昨------作 请同学说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组词。

6、请同学反复读字词。

在作业本上每个生字写2个,组一个词。

学习课文《珍贵的纪念》

一、导课:

同学们,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你们喜欢听吗?教师讲故事。

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给小亭子留下了什么样的纪念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珍贵的纪念》。

二、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让同学说说课文里有哪些小动物?

2、学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画出来,小组讨论并读课文。

2、检查朗读。

正音:珍贵、纪念、亭子、应该、刻下、留下、刺猬、蜜蜂、周围、甜甜、台阶、名字、鲜花。

3、请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说说谁为小亭子留下的纪念最珍贵。

4、出示投影片,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5、请同学带头饰分角色表演课文,学生点评。

6、小组讨论说说为什么“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

珍贵的纪念

刻――写――留

第六单元整理教学过程 篇8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有《雨后》、《谁的本领大》、《蜗牛的奖杯》、《狐假虎威》和练习3组成。安排了61个生字,其中39个是要求能正确书写的。本单元属于“哲理篇”,意在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学习第5课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第6课让学生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蜗牛的奖杯》让大家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路。而《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教学理念:

利用自读、朗读让学生从中感悟一些人生哲理,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从中学会观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61个生字,其中的39个要求能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要求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思想内容。教学重点:

学习本单元61个生字,能把字写正确、美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教具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录音机 课时安排:

5、雨后„„„„„„„„„„„„ 2课时

6、谁的本领大„„„„„„„ „„3课时

7、蜗牛的奖杯„„„„„„„„ 2课时

第六单元 《百分数》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安全教育:雨多路滑,注意防寒保暖,走路时小心摔倒。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同分数的异同点;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区别和联系。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答。

5是7的几分之几? 6厘米是几分之几米?

10分钟是1时的几分之几? 六年级1班有52个同学,其中已通过体育锻炼标准的有48人,已达标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比较下列每组的大小。

4/5和5/6 7/9和10/13 7/100、13/100和37/100 哪一组容易比较大小?为什么?

二、新授

先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百分数的意义。(1)出示例题。

某小学六年级100个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200个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成分大?

(2)提问:

①为了容易比较,说明哪个年级“三好”学生占的成分大,用什么数来表示好?

②怎样用百分数来表示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的成分,五年级“三好人数占学生人数的成分?

根据回答,老师板书如下:

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17/100。五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15/100。

①从上面看出哪个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成分大? ②上面的两个分数表示谁和谁比?(3)老师归纳。

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和五年级“三好”学生人数都是表示一个数。六年级全体学生人数和五年级的全体学生总人数都是表示另一个数。17/100和15/100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让学生阅读课本,巩固所学概念。

1、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及其区别。

1、出示。

(1)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15/100。(2)面粉的重量是大米重量的86/100.。(3)一根电线长90/100米。

(4)实际比计划节约了6.8/100。(5)黄花是红花的7/8。

2、提问。

(1)上面各题中的分数哪些是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哪些是表示具体数量的?

(2)上面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百分数?为什么?(3)归纳小结。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是特殊的分数,它们之间

(1)相同: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不同:分数除了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外,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数量。因此,分数可以不带上计量单位名称。

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因此,百分数后面是不带计量单位名称的。

4、百分数的特征。

(1)百分数的分母固定是100,这样容易进行比较,因而能约分的不约分。它的计算单位是1/100。

(2)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和分母相等或大,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3)采用百分号“%”来表示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3、百分数的读写法。

(1)书写百分数时,把分母和分数线去掉,换成百分号,写在分子后面。如例题中的20/100写作20%,15/100写作15%,1/100写作1%。

写百分数时,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小些,以免和数字混淆。(2)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05页,巩固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练习写百分号。

(3)读百分数时,只要把“%”看作分母是100,百分号前面的数看作分子,按分数的读法来读,如:

20%读作百分之二十 15%读作百分之十五 1%读作百分之一(4)练习

百分之八十刘六写作___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___ 64%读作___ 100.5%读作___

三、巩固

1、课本第“做一做”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怎样读、写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第二课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安全教育:不放火烧山,不乱放火烧路边农户堆放的材草,以免引起火灾。教学内容: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互化的方地,而且能正确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百分数。

27% 99.3% 205% 0.03%

2、写出下列各百分数。

百分之七十 百分之四十七点一 百分之三百 百分之一百二十八点九

3、把下面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9/100 35/100 213/100 1.8/100

4、把下面各分数改写成小数。

3/100 80/100 1 17/100 156/100

5、把下面各数扩大10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是多少?

6、课本第107页“复习”中的题。

二、新授

同学们你能判断出4/

7、57.1%和5.7的大小吗? 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有时候要把分数或小数化成百分数,有时候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者小数,因此,我们要学好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今天,我们先学习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

出示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1)启发学生思考:百分数有什么特点? 我们知道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我们怎样利用这个知识很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完成例题板演。(1)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2)把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100倍。(3)去掉分母和分数线,加上百分号。(3)引导学生观察。

0.25――25% 1.4――140% 0.123――12.3%

总结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课本第107页“做一做”中的题。

2、百分数化成小数。

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那么,反过来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呢?(1)先引导学生反向观察例1中的3个式子。

出示例2:把27% 124% 0.4%化成小数。(2)启发学生逆向思维,得出:

(1)把百分数看成分母是100的分数;(2)把它们的分子、分母缩小100倍。(3)引导学生观察。

27%――0.27 124%――1.24 0.4%――0.004 总结方法: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练习:

课本第108页“做一做”中的题。

3、师生共同进行全课总结。

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点移动时,遇到位数不够怎么办?

学生读课本第108页倒数五――第七行的结语。

三、巩固

1、把下列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15% 121.7% 0.01% 200%

2、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0.89 1.25 3 0.006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第三课时: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安全教育:注意用煤、用电安全,经常开窗透气。教学内容: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百分数和分数进行互化。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2/5 3/4 7/8 9/25 1/3 11/20 5/6 4/7

2、把下列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60% 4% 130% 2.6%

3、把下列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2.8 35.9 8.88 0.02 1.001 回答:(1)分数怎样化成小数?有几种方法?(2)怎样判断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指名回答: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新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和分数、小数互化中的百分数和分数互化这个知识。(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分数互化)

1、分数化成百分数。

出示例3:把3/

4、1/

6、1 3/5化成百分数。(1)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运用学过的旧知识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完成下列板书: 3/4=075=75%(2)遇到不能化成不限小数的分数该怎么办?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后,继续板书: 1/6~0.167=16.7%(3)学生尝试,教师订正。

3/5=1.6=160%(4)练习。

课本第109页“做一做”中第1题。(5)小结。

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是把分数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2、百分数化成小数。

出示例4:把17%、40%、125%化成分数。(1)让学生作尝试练习。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17%=17/100 40%=40/100=2/5 125%=125/100=1 1/4(3)引导学生总结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4)想一想:2.5%怎样化成分数。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2.5%=2.5/100=25/100=1/40 教师指出: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3、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33页倒数第6行――9行方框中的结语。

三、巩固

1、课本“做一做”中的第2题。

2、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八第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怎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第四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安全教育:不随地吐痰,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以免感染流行性疾病。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确定合理的算式。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0.38=()% 1.02=()% 0.16=()% 3/4=()% 1 4/5=()% 4=()%

2、口答:

(1)2是5的几分之几?

(2)3厘米是10厘米的几分之几?(3)10是15的几分之几?(4)15是10的几倍?

3、列式解答:

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解答后,指名回答:(1)为什么用除法?

4、小结。

二、新授

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之后,我们知道要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什么形式?如果把复习3中的几分之几,改成了百分之几,就能成为一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出示例1。

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有,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1)提问。

(1)例题中,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1”的量相比较?(2)改题前后对比,数量关系有没有改变?解题方法有没有改变?哪里改变了?

(3)请学生说出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120÷160=0.75=75% 答: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75%。

2、应用练习。

绿洲糖厂今年十月份计划生产白糖600吨,实际生产670吨,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

(1)组织学生讨论:(1)怎样判断单位“1”的量和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

(2)让学生列式解答,完成后,再请个别学生说出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670÷600~1.117=111.7% 答:完成计划的111.7%。

3、引导学生小结。

三、巩固

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2页例1,巩固所学知识。

2、解题思路训练。

下面各句中,谁看作标准量,谁看作比较量,再列出算式。(1)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2)已完成了这批零件的百分之几;(3)自行车速度是汽车的百分之几;(4)现在所用时间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3、大田乡前年生产花生10万千克,去年生产花生11万千克,去年的花生产量是前年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五课时:百分率的应用

安全教育:不在学校及回家路上追逐打闹,注意交通安全。教学内容:百分率应用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掌握求百分率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求百分率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百分率的意义。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发芽的种子占试验种子总数百分之几?

2、指名回答。

(1)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作什么?(2)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1)出示下面三句话,让学生观察。(1)今天我们班出勤率是100%。

(2)我们班数学第三单元考试成绩合格率为98.5%。(3)六年级同学体育达标率为97%。(2)提问。(1)上面句子中的出勤率、合格率、达标率跟什么数有关系?

(2)既然跟百分数有关系,为什么不用百分之几来表示,而用百分率来表示?

(3)教师指出。

出勤率、合格率、达标率都是百分率。像上面复习题中,求发芽的种子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也可以说求发芽率,怎么求发芽率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百分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求百分率应用题)

2、新授。

(1)出示例2。

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2)提问。

(1)什么叫发芽率?根据发芽率的意义,怎样求发芽率?(你所说的公式与课本上的有什么不同?课本上的公式是怎么写的?(教师板书)

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2)为什么要写上“×100%”呢?

教师指出写上“×100%”是把 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 这个分数形式转化成百分数形式,强调结果是用百分数来表示。这是求百分率应用题的特点。

(3)根据公式列式计算。

288/300×100%=0.96×100%=96%

答:发芽率是96%。(4)发芽率会超过100%吗?为什么?

3、练习。

以导入新课部分三句话为例,让学生表述出勤率、合格率、达标率的意义,用公式表示。

4、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如:出米率、出粉率、出油率等,它们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三、巩固

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3页例2,巩固所学知识。

2、课本第113页“做一做”中的题。

3、课本第114页练习三十二第2――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怎样求百分率?

第六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安全教育: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玩危险游戏。教学要求

在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及分数应用题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7 0.044 1/4 3/5 7/20 5/8

2、解答下面的应用题,并导入新课。“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订正时教师板书下面的线段图和算式。14÷12=116.7%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要求学生分析出从问题“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可以看出是求实际造林数与计划造林数的比,要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2公顷)作为单位“1”,求14是12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提问:从题目看,原计划造林多还是实际造林多?如果把这道题的题改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教师将复习题问题改变后成为例3。

二、新授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1)指名学生读题。

(2)提问:例3的问题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你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句话?(3)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完成下面线段图。(4)启发学生想,“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

2、讨论算法并列出算式。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14-12)÷12 让学生计算出结果,老师板书并写出答案。

3、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把原计划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 14÷12-100%

4、将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1)提问:从问题看,哪两个量比较?把谁看作单位“1”?解答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14-12)÷14 如果有学生列出14÷14-12÷14也是允许的。(3)观察比较:

4将例3的第一种列式及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列式进行比较。不同点在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5、引导学生观察例3的问题及变化后的问题,提问:“谁能概括说明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新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巩固

1、提问: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解题方法是什么? 解答此类应用题必须先知识什么?

2、独立解答“做一做”题目。

第七课时: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并由此类推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1)化成分数。

20% 25% 40% 50% 75% 5%(2)化成小数。

72% 12.5% 24% 80% 5% 0.1%

2、口答:(说出算式及计算结果)

30的1/6是多少? 45千克的2/9是多少克? 2 1/4的2/3是多少? 300米的11/100是多少米? 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解答: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数学测验有4/5的同学成绩在八十分以上。八十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

4/5是什么意思?在这道题里谁是单们“1”的量?谁是4/5相对应的量? 学生列式计算后教师评讲。

二、新授

1、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要表示八十分以上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用百分数表示。把4/5改写成百分数是多少?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测验有80%的同学成绩在八十分以上,八十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1)提问:把4/5改写成80%之后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没有发生变化?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80%相对应的量?这道百分数应用题实际上是求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

(2)学生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45×80%=45×0.8=36(人)45×80%=45×4/5=36(人)

三、巩固

1、课本第119页“做一做”的题目。

2、课本第120页练习三十一第1、3、7题。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一篇:中美小学数学教育差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