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前沿讲座

2024-10-24

电子信息技术前沿讲座(精选7篇)

电子信息技术前沿讲座 篇1

《电子信息技术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姓名:廖如晟

学号:2012029130020

通过这一学年的前沿技术讲座的学习,虽然每节课都是由不同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但对于我而言,我上的这十一次讲座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这个学科的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令我对身边的生活细节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由于时间限制和我们有限的知识水平,老师们都从大处着眼,为我们大概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还简单向我们介绍这些研究将来的实际意义,以及和我们模具锻压专业的联系。总体来说,也许理论上逻辑上的很专业的知识,我们没有学到多少,但老师们利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基本上将一个新的领域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了出来,使我们这些只知在学校死啃书本的同学也有机会现实了一回,真正了解到与百姓的生活有直接联系的科学研究。各位老师不仅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使我们眼前一亮,也为我们介绍他们在工作学习中切身的体会及经验,提前向我们预警就业道路及工作生涯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子与信息技术前沿讲座是在2014年9月11日下午由我们学院的杨建宇教授为我们开展的第一次的前沿技术讲座。杨教授是我们学院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这一领域的大牛,能有幸听到他的报告,我感到十分荣幸。杨教授这次讲座的题目是《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讲座过程中,杨教授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的相关知识及原理,知识新颖,具有前瞻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听取了杨教授的讲座,使我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合成孔径雷达与微波成像属于遥感技术的一种,利用雷达等对地面目标进行扫描,通过计算回波特性来得到地面目标的物理特性,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雷达叫做合成孔径雷达(SAR)。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全天候监控地面目标,可用于侦查、导航、精确打击等多种任务。目前先进的飞机雷达均有合成孔径能力,很多作战飞机也装备了SAR吊舱,从而具备精确打击能力。近年来还发展出了专门的SAR飞机,例如美国空军的E-8“联合星”空中指挥机,就拥有强大的合成孔径能力,可指挥作战飞机对预定地面目标进行打击。它的基本原理是把很多小天线单元叠加在一起,构成一个长长的天线。由于雷达天线大小和分辨率高低成正比关系,所以天线一般做得很大,有的达10米长。于是,人们研制出了合成孔径雷达,它利用电子扫描的方式来代替机械式的天线单元辐射,让小天线也能起到大天线的作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SAR技术正朝着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广、更丰富的目标信息的方向发展。未来SAR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有:高分辨率和超高分辨率成像;多波段,多极化,可变视角和多模式;能够产生目标三维图像的干涉SAR;动目标成像;实时SAR成像处理器。其中追求更高分辨率成像是SAR技术发展的核心。这项技术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发展的。最后,再次感谢杨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座。学科前沿讲座课程已经结束了,通过多次的讲座学习,我在其中收获了很多,包括了电子信息与技术学科内许多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在最后一段的各个专业科研团队介绍讲座中,跟上入的了解到了许多的团队,包括团队的成员构成、主要的研究领域方向、研究的成果以及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方法。其中我对电子工程系的雷达与定位团队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团队方向和研究目标:雷达系统和无线定位技术。这给了想考研究生的我许多的方向和目标,让我有了想要加入他们的冲动与决心。十分感谢各位导师能够来开展讲座。

最后,我认为听取专业前沿讲座是我们学习知识和拓宽视野的一种途径,是导师们向我们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方式。导师们的讲解思路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有序,道理深入浅出,我们都被深深的吸引。通过聆听这些讲座,我了解到了自己未来的就业与深造方向,让我更有目标的进行学习,我相信自己的未来是精彩的,是有前途与希望的。虽然讲座活动已告一段落,但我不会停止学习探索的脚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断攀岩知识的高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电子信息技术前沿讲座 篇2

刘汝林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做了题为《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特点及热点简介》的报告, 讲到未来5到10年内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将处于一个平稳的发展期, 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显示、处理、传输和利用等要素很难分割, 并且会相互融合和渗透的更加紧密,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以应用为关键。

我国是信息产业大国但不是强国, 我们基础技术、关键设备、关键的原材料, 对外依存度比较高, 整体技术水平仍处于跟踪模仿阶段, 还未实现跨越式发展, 高端研究成果用于产业上还较贫乏, 科研与生产分离。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下一代网络都是当前发展的热点。

云计算是在新形势下为广大用户提供社会化、集成化、专业化服务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一种新的技术体系结构, 一种新的服务手段, 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和升华。物联网实际上是因特网的一个应用, 把物和物之间连接起来, 并且可智能的连接起来, 这个应用将给我们的行业带来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其中传感器、传感网络是关键。下一代网络不同当前的因特网, 因特网是开放的, 不可控制, 完全的开放通讯交流的话, 信息则不能控制, 下一代网络则有别于因特网, 美国、日本正在进行下一代网络的研究, 我国也在研究, 但都还没有正式公开, 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Ipv6、光纤高速传输技术也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支撑技术。

孙丕恕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 在《共建智慧的“云"未来》报告中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 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 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这种资源池称为“云"。

云计算实际是把传统在机房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三个核心的资源通过虚拟化的技术搭建无边界的一个应用, 各种应用不用关心在哪个服务器上, 只关心业务的服务。云计算两个关键技术是虚拟化和服务器存储的容量。云计算的价值体现在可实现跨资源池动态调整计算资源, 减少计划停机时间, 设备故障系统可自动重启, 提高业务连续性, 新服务器“即插即用", 节省能源。

目前, 浪潮云计算发展实行1-2-3战略, 即一个目标:依托自主创新, 重点发展云基础装备、云操作系统和面向行业的云应用系统, 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领导厂商。预计到2015年营业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袁东风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在《中国虹计划——基于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新型信息化模式》报告中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新型信息化模式, 即瘦客户端+宽带网+云计算服务器架构, 云计算服务器中心同时具备“云中心+物联网中心"功能。瘦客户端主要完成输入、输出等基本功能, 可通过3G、4G无线网络或有线宽带等方式与云计算服务器连接, 同时充当物联网节点或者网关。

他认为当前我国信息化正处在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化的前夜, pc机内存不断增加, 速度不断提高, 但它的系统性能使用已经到了极限。而且个人电脑的使用目前有这种现象:真正专业人员不够用, 要到大型机器上运算, 但大部分一般人员电脑资源利用率极低, 却耗费资源、耗费电能、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这种单机pc运行模式产生两大不可克服的顽疾:病毒泛滥和盗版猖獗。所以PC是网络不发达的产物,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PC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后pc时代即将到来。云计算削弱了对终端的要求, “云服务器"和“云终端"互为依存。没有简化的终端就没有云计算服务, 所以一旦进入信息化新模式时代, 云端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输入输出设备, 这时所有计算存储全部退到后台, 信息传输主要采用无线传输方式。

李秀川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董事长) 就《移动改变生活》提出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他讲到, 互联网高速发展, 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一种生活方式之一。现在互联网一般是通过有线的方式接入, 随着手机的发展, 手机可以把各种功能做到手机里, 而且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连接网络, 因此移动互联网就应运而生了。目前, 全球移动数据业务飞速增长, 仅爱立信发布全球网络流量测量结果显示, 早在2009年第4季度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就超越了语音业务流量, 并呈加速增长态势。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也在迅速增长, 截至2011年6月, 国内手机网民达3.18亿户, 占手机用户的34.7%, 占互联网用户的66.3%。移动互联网用户预计2013年将超越桌面互联网用户。

移动通信以其个性化、即时性、交互性、娱乐性的特点适应了人们自由便捷的内在要求。移动网络具有比固定网络更高的价值和无限接入的合理性, 决定了未来发展将以无线接入为主导。通信技术支持数据流量正以数百倍的速度在增长, 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不断改善, 移动通信已经多途径的参与信息社会建设, 广泛应用于云计算、物联网, 移动视频业务也已成为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内容提供商关注的焦点之一。

TD-LTE是我国具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TD-SCDMA的演进技术, 性能全面满足移动互联网的设计要求, 是全球下一代移动宽带技术的主导技术之一。终端制造商、IT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制造商等都在积极向互联网应用内容等领域渗透, 价值链主体多元化发展, “智能终端+应用服务"、三网融合等, 将不断颠覆传统产业发展模式。

徐群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在《营造环境 拉动产业》报告中就园区建设及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园区不但有建筑物和配套设施, 还要有政策, 更重要的是有好的服务体系和优质的入园企业。建筑物和配套设施可以称为园区硬件, 政策和服务体系可以称作园区的操作系统是软件, 在一个好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中, 我们的入园企业作为一个应用系统, 才能顺畅的运行, 才能很好的发展。

同时园区是企业聚合的地方, 园区有很多企业, 但赚钱的企业占15%, 不赚钱的企业占15%, 其余则是能吃上饭的企业。如果依靠15%的企业来支撑产业快速发展是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变园区企业分配结构, 让赚钱的企业达到30%, 让亏损不赚钱的企业减少到5%以下, 中间部分的企业平均利润率能够有所增长, 这样园区就不用光靠招商引资来发展, 园区才能够健康的成长。

齐鲁软件园从创建至今已经16年了, 在园区建设方面逐渐形成了五大支撑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金融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无忧生活环境。园区搭建的IT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2004年建成使用, 每年保持1000万元以上的投资, 已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 已成为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领域有特色、有实力的优秀产业园区。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 篇3

摘 要:科技的发展带来人类的进步,在科技发展的背后有三个推动力:社会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国防建设,以及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人类自古以来就睁大眼睛观察者外面的世界,探索者日月星辰的运行。“二战”以后,世界维持了大范围的和平,使得人们有条件去开发更多的科学探索活动。经济迅速的发展,人们进入了高速信息化时代。

关键词:雷达;电子;信息技术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兴起了第三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无论从涉及的领域,卷入的地域,到变革的深度和对现在生活及未来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二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如果说,前两次技术革命都是动力革命,那么第三次技术革命则是一次信息化的革命。在此之前,即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起,兴起了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这次革命发现了电子,放射性,激光,建立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原子能物理学,为后续的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二战”后诞生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横断科学则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技带来进步,改变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进了现代经济发生重大的结构性转变以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此后人类社会从机械化,电气化时代进入了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第三次技术革命中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而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末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成败关键所在。

人类进入了一个无线网络系统的高速信息化时代。

说到“二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雷达”就是个很好的代表。它就是个典型的“二战”催生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战前夕,诞生了电子新系统——雷达。

雷达是集中了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各种成就的高级系统。众所周知,雷达已成功地应用于地面(含车载),舰载,机载方面,这些雷达已经在执行着军事和民用任务。近年来,雷达应用已经向外层空间发展,出现了空间基(卫星载 航天飞机载宇宙飞船载)雷达。同时雷达也想向空间相反方向发展,出现了各种探地雷达,它已经用或将要用于探雷,资源勘探,地下构造“窥探”,地面危险物品侦查等方面。

雷达的基本原理是: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如正弦波短脉冲),有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向许多方向再辐射。向后再辐射回到雷达的信号被雷达的天线采集并送到接收机。在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以检测目标的存在并且确定其位置。当雷达波形为重复脉冲序列式,通常采用一部天线以时间分割基础进行发射和接收。通过测量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到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距离。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窄波束宽度雷达天线所指的地方而获得。如果目标是运动的,由于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漂移。该频率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也成径向速度)成正比。多普勒频移被广泛用于雷达中,作为将所要的运动目标从自然环境,如陆地,海面或雨反射回来的固定“杂波”回波中分离开来的基础。雷达也可提供有关正在被观察目标的特征信息。

雷达通过将能量辐射到空间并且探测到由物体或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来工作。返回到雷达的反射能量不仅表明目标的存在,而且,通过比较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和发射信号,就可确定其位置和获得其他与目标相关的信息。雷达可以在远或近距离,以及在光学和红外传感器不能穿透的条件下完成任务。它可以在黑暗,薄雾,浓雾,下雨和雪时工作。其高精度测距和全天候工作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属性之一。

雷达的种类也分为很多种:连续波雷达,单脉冲雷达,边扫描边跟踪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数字阵列雷达,脉冲压缩雷达,天基雷达(SBR)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双基地雷达,超视距雷达,超宽带雷达,毫米波雷达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过它的主要运用领域依然是以下几种:

第一,空中监视(远程预警,地面控制的拦截,武器系统目标截获,测高和三坐标雷达,机场和空中航线监视)。

第二,空间和导弹监视(弹道导弹告警,导弹截获,卫星监视)。

第三,表面搜索和战场监视(海面搜索和导航,港口和航道控制,地面测绘,入侵测试,追击炮和火炮定位,机场飞机跑道控制)。

第四,跟踪和制导(高射炮火控,表面火控,导弹制导,靶场测量,卫星测量,精密进场和着陆)。

第五,气象雷达(降雨和风的观察和预测,气象回避,晴空湍流探测,云能见度指示器)。

第六,天文和大地测量(行星观测,地球勘测,电离层探测)。

雷达虽然发展得非常迅速,但是随着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也具有局限性。面临着以下问题:快速应变的电子侦察及强烈的电子干扰;具有掠地掠海能力的低空,超低空飞机和巡航导弹;使雷达散射面积成百上千倍减少的隐身飞行器;快速反应自主式高空反辐射导弹。因此,对雷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雷达界已经并在继续开发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不止有雷达,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发现,涉及了众多的领域 ,可以说是电子信息技术带动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就我们身边而言,现在我们在家看到的电视,电脑,音箱……出门看到的大大的广告电子屏都属于电子信息技术。它包围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渗透到我们日常中的点点滴滴。

这是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全世界都在致力于发展科技,我们也不能落后。在古代机械的发展中,中华民族曾有过辉煌的纪录。但在近代的工业文明中却不见了我们的踪影。在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崛起了大不列颠和德意志。“二战”后美国独占鳌头。曾经的我们落后了别人,现在就要迎头赶上。一个民族在凄风苦雨中要振奋精神,在振翅高飞是要保持清醒。

我们的生活随着科技进步变得丰富多彩。高新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电子信息技术是联系各行各业的一个桥梁,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加大了科技的投资力度,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研究。就目前而言,在各行各业我国科技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应该进一步加大它的变革和完善,从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奇雯,刘忠义.浅谈认知雷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0).

[2]杜吟吟.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作者简介:秦铭洋(1995—),男,辽宁沈阳人,沈阳理工大学学生。

武侠(1996—),女,辽宁朝阳人,沈阳理工大学学生。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讲座稿 篇4

富源中心学校 高照鑫

(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应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基本国策,开展深入持久的教育改革。各国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遍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信息素质的养成,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生个性的发展。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01月20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讲:“为使美国在21世纪能继续走在世界最前列,必须建立第一流的教育制度,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到2000年,要使每一个8岁的儿童能顺利阅读,每一个12岁的儿童能利用互联网学习,每一个18岁的青年能上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取得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在纲要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21世纪的中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呼唤现代教育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主动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造人才。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当今的教育对教育者提出了必须掌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估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而真正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时代发展需要的差距越来越大。首先,过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规范统一的教学和权威评价,忽视学生这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对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个性作用发挥。学生被动地学,为老师、为家长学习。其次,片面夸大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间的交流协作与相互启发,以及其他环境对于学生的潜性影响。另外,忽视或排斥现代教学媒体在改善知识显现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和提高课堂效率等 方面的巨大影响。教学过程的呆板,教学内容的单调,教学手段的落后陈旧,教学情感的冷落,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就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改革和实践,老师们的视线已逐步地从“传道解惑”转向“研究改进教法、努力体现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求发展”的方向上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其最佳效能,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呢?教师虽然有所认识,但研究和应用不足,在长期的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学习环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起的重要性,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当代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图拉在他的“交互决定论”中认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是一个交互决定的过程,行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是相互联结着起作用的决定因素,人的心理机能是由人、行为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所决定。这对于我们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学习的心理机能也就是认知的、行为的和环境的诸多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可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学生、教材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素,而与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基本要素同处第一层面的是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美国的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知解释,认知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使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呆板、严肃的教学环境则使人思维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力可言。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三者间的关系和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高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呈观的形象化的学习材料使教学过程更具生动性,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深刻性。不仅给学生指导、提示,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反映作出反馈,从而营造出愉快的、合作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实现教学环境的整体优化。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研究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指课堂物化环境(即外部环境)、心理化环境(即内部环境)。通过研究和分析,进一步认识课堂教学环境各要素的构成和作用,逐步实现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物化环境与心理化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从而提 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现代教育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制作的研究

开发和制作现代教育媒体需要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研究过程应该是一个教育科研的过程,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更是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转变的过程,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制作的研究,逐步形成一支教育科研、教学人员、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三结合高素质的队伍,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教育资源的合理配制,达到优势互补。

3.探索和研究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新模式。

探索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前提的,以互动教学模式为基础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质疑、解疑能力的新模式。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①努力探索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 根据教育媒体的特点、功能,学科教学特点以及教师的实践,努力探索教育媒体的如下最佳作用点:突出、强化教学重点处,突破、化解教学难点处,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处,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处,显示过程、形成表象处,举例验证、建立概念处,提供示范、正确操作处,演泽原理、启发思维处,设难质疑、引起思辨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媒体最佳作用点是针对教学的具体环节、具体内容而言的,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则是对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而言,寻找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换时、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时、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时、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时、满足表现能够胜任的欲望时等最佳作用时机。

②分析现代教育媒体与常规媒体的关系,在合理继承传统媒体的同时,恰当引进现代教育媒体,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比实验等研究形式,对相关因素(实验变量)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反复尝试和研究,明确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握时机与结合点,形成“课眼”。如实验课《蚂蚁和蝈蝈》中,一上课即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夏天,耀眼的太阳,知了在鸣叫,花草树木都显得无精打采,在如此炎热天气下,蚂蚁在挥汗苦干——搬运粮食,而蝈蝈在树下乘凉,还嘲笑蚂蚁“傻”,让学生对“热”有强烈的感性认识,仿佛身临其境,同时,通过对蚂蚁和蝈蝈两者行为的对比分析,理解课文的前一部分;然后花大笔墨重点渲染季节的变换:秋天,树叶飘落,跟着,冬天来临,北风呼呼直吹,天气越来越冷,渐渐地,下起大雪,天寒地冬……学生从“热”到“冷”,强烈的环境渲染深深地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紧紧抓住了孩子们。这时,教者巧妙地设计“空白”——多媒体打出:“天气这么冷,蚂蚁和蝈蝈又分别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练习表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投显蚂蚁和蝈蝈冬天在洞穴中的生活场景:一边是围着火炉载歌载舞,粮食丰富,一边是又冷又饿……不但理解课文的内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实 现了课堂教学多元目标,特别是那种“情绪场”的创设与转换,更是其他媒体及手段的不可替代性在此得以充分体现。课文《听潮》一课,介绍了钱塘江涨潮时那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壮丽景观。教师只在课堂上将课文内容介绍给学生,学生有多少能够体会得到那种景象呢?,教师在讲授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钱塘江涨潮时的多媒体课件放映出来,边教学边让学生感受理解其效果就不言而欲。小学一年级课文《菜园里》,要求学生识字,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利用课文里的拼音进行识字就行了。那末,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忽略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菜市场去感受一下,蔬菜的种类,形成直观的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到菜园去认识各类蔬菜。这样既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了,又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也使学生认识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课题实验组老师及有关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通过学习及研究活动,初步掌握了省教育厅规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自觉地将先进的理念指导平时课堂教学实践和相关的研究课中。并积极总结,科学地进行资料的积累和分析,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心得体会。

电子信息技术 篇5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学科领域能力

【正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通信与广播电视、厘米波与毫米波技术、传感与自控、雷达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超导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微电子技术、电子离子光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显示、光电子技术和真空微电子学、传感技术与应用系统等方向。

专业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语言、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

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当然不能缺少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方面的人才,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前景也是不错的。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使以它们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所有国家概莫能外。展望未来,电子产业(包括方兴未艾的光电子专业)还将继续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一如既往的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信息技术与微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未来10年是我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而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及用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无疑是国家加速结构重组进程的重要手段。现在电子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也逐步提高,邮电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就由1994年的1.10%上升到1998年的3.03%。电子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所以也形成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本专业也成为了最热门的专业,每年录取分数最高的就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毋庸置疑的是,信息技术无论是在国防还是国民经济中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据我比较了解的通讯行业和信息产业来说,人们常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在通讯行业中,十几年前手机还是人们炫耀的资本,计算机还是不为人们所熟识的陌生物,但是今天,手机和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期间,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系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光令人们诧异,更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没有任何人可以精确地做出预测,因为发展的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而信息产业可谓是国家鼎力支持的一个产业,几年前部委改革时就单独成立了一个信息产业部,而且信息产业部的地位一步一步地在提高,这当然不是国家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政府积极适应市场的一种行为。国家已经预见到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且预见到信息产业在未来经济地位中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积极调整政策,以顺应这种发展的趋势。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持可以说就是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最大鼓励与帮助,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市场做大了,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多了。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自发运作的结果,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也是功不可没。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来说,人才可说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同样的,迅速扩大的信息产业市场也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毕业后从事任何与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大,可以成为:

通信系统设计工程师——各种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电路设计工程师——各种电子电路、设备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计算机开发人员——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软硬件开发

信息技术已是经济发展的牵动力量,而在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电子工业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代战争越来越向高技术、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战已经成为杀伤敌人的一种强大手段。任何国家都不想在全球的信息战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比较有“实力”的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都非常大,即便是非常“烧钱”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也不惜重金投入,以期在新时代经济及战略争夺中居于主动地位。下面我就谈谈本专业在当代军事高技术中的应用。

当代军事高技术主要可分为六大类: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主要在信息技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军用微电子技术,其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是使电子元器件及由它组成的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的集成电路芯片也越来越小,集成度和性能越来越高,这使军用电子设备水平不断提高,更加小巧,灵活和精确。除此之外,由于在各种现代武器系统中,雷达仍是信息获取和精确制导领域中最重要的装备。特别是在广大的作战地域内,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各种目标信息,雷达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破坏了雷达工作,也就破坏了整个武器系统的重要信息来源,很可能使其成为“聋子”、“瞎子”,这对于取得军事的优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高科技的优势,从战争开始前数周到战争结束,对伊军整个地区进行了连续不断的电子侦察和强大的电子干扰,不仅使伊军所有的雷达都无法正常工作,通信中断,指挥失灵,甚至成为各种反辐射武器直接攻击的靶源,损失惨重。这场战争仅持续两个月,双方的人员损失分别为百余人比数十万人,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充分展示了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威力。

1.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获得计算机、电子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初步的工程实践训练;本专业教学重在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应用技术和实际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具体几方面:

(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学好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译、听、说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3)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方法、实验技能与方法;

(4)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较宽技术领域内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相关工作。掌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初步的软、硬件的开发能力。了解国家有关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初步的编程能力;

(7)了解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9)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 科学素质,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备一定的美育修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信息技术电子辅助教材研究 篇6

一、信息技术电子辅助教材现状

我们对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电子辅助教材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堂上,除考试外,几乎每节课我们都要使用到电子辅助教材。在所有的电子辅助教材中,文字、图形、图像使用率很高,文字类占53%,图形、图像类占41%。在所有教材形式中PPT使用率很高,占83%,而网页、CHM占12%。

1. 电子辅助教材类型单调。

信息技术教学中电子辅助教材率达到100%,但是以PPT结合文字、图形和图像等简单形式为主,其他类型的电子辅助教材很少。

2. 电子辅助教材质量不高。

信息技术教师技能水平相对较高,但大多由于平时工作任务重,课件制作钻研时间少,导致制作的电子辅助教材质量不高。

3. 电子辅助教材不成体系。

信息技术变化发展很快,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变化相对较慢。对于中小学而言,很多基础知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变化,这部分知识可以制作成体系。但是现有的电子教材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二、信息技术电子辅助教材分类

信息的传递依赖于传播媒介,教材是信息的载体,电子辅助教材同样离不开存储媒介,它的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下面将从存储媒介和呈现方式来进行分类并加以讨论。

1. 按教材媒介分类

文字。文字作为最原始的方式,与常规书面印刷教材相似,但电子教材优于书面印刷教材。电子文字教材通常采用超文本形式呈现,把教材内容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建立索引、目录,加上超级链接,读者输入关键词,点击目录即可快速查找到相应的知识点。

(1) 图形、图像。图形、图像在常规印刷教材中也有,但电子教材也优于书面印刷教材。首先,电子教材可以做到足够大、足够清晰,彩色黑白完全根据需要而定,无任何限制。其次,电子教材可以进行任意倍数缩放,且保持高清晰度。

(2) 视频、动画。视频和动画在常规印刷教材中是无法实现的。常规教学中通常需要借助于电视等媒体才能弥补,而使用电子辅助教材,则无任何限制。视频播放可以随意进退、暂停、快速定位。微观物体可以无限放大观察,宏观世界可以无限缩小纵览。

(3) 音频。音频在常规印刷教材中是无法呈现的。常规教学中通常借助于磁带、CD等实现,在电子教材中则可以随意插入音频。音频的种类很多,码率不同音质也不一样,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2. 按呈现方式分类

(1) TXT, Word, PDF。TXT是最原始的无格式的纯文本。Word是最常用的电子文档格式,其中可以插入图形图像、超级链接、目录等。PDF格式则是后来居上,已经成为电子文本的事实标准。文本格式还有多种,以上3种为最多。

(2) PPT。PPT全称是PowerPoint,意为重点、要点,通常用来演示作文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率几乎达到100%。在PPT中可以直接嵌入和编辑视频文件,可加入各种样式化效果,具有常规教材所没有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制作PPT不必具有专业的设计能力,使用PowerPoint自带的功能就可以创建高质量的演示文稿。

(3) Flash。Flash是互联网上非常流行的技术,从简单动画(SWF)、到Flash视频(FLV)、再到屏幕操作录像,Flash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Flash格式文件小,支持无级缩放,支持交互,常用来制作网络游戏、交互教学课件等。

(4) 网页、C H M。网页作为电子教材,应用非常普遍。网页本身并不神奇,但它可以包罗万象,其中可以加入很多格式的多媒体资料。CHM (Complied Html Help File),意为编译了的HTML帮助文件,它经过压缩处理,把若干零碎文件打包在一个文件中,便于交流分享。它通常带有目录、索引,检索非常方便。

(5) 软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不同的模块可能牵涉到不同的软件。利用这些软件,我们可以制作相应格式的电子文件,分发给学生使用。

三、信息技术电子辅助教材制作

信息技术电子辅助教材种类很多,制作工具也很多,它们各有所长,在各自领域独霸一方,本文无意也不能穷尽所有,只重点介绍笔者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常用的几种。

1. 制作工具介绍

(1) Flash工具。Adobe Flash、Adobe Captivate是Flash动画的制作工具,由Adobe出品。BB FlashBack、Adobe Captivate是屏幕录制软件,不过BB FlashBack软件非常小。在录制屏幕操作时,BB FlashBack会把鼠标的运行轨迹忠实的记录下来,而Adobe Captivate则是采用关键帧技术,只记录鼠标单击、双击、右击操作,鼠标运动轨迹由软件自动产生。其余功能两者相似,综合对比,Adobe Captivate制作的产品质量更高,但BB FlashBack更方便。

(2) CHM编译工具。Help&Manual是CHM格式电子书制作工具中功能较强、兼容性较好的一款, 它可以用来制作非常专业的使用手册、Html页面及RTF格式的文件。

(3) Office文档工具。Office是微软的办公套件,家喻户晓,其中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主要制作工具。

2. 制作工具对比(见表1)

四、信息技术电子辅助教材使用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有很多的操作性技能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能需要教师重复演示多次,学生才能够较好的掌握。然而这些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非常枯燥乏味,我们可以用Adobe Captivate、BB FlashBack等软件将操作过程屏幕忠实的录制下来,制作成Flash录像,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这些动画可以一次制作,多次使用,不断积累,形成体系。

在网络技术模块的网络知识学习中,我们常借助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将网络设备、传输媒介、路由交换原理等抽象知识轻松讲清楚说明白。学生则可以借助于这款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而无需昂贵的物理设备。这些模拟软件的实验场景可以保存成文件,供以后重复使用。

在信息技术学科新知识教学或者综合复习时,我们可以先将教学内容结合文字、图形图像、Flash视频动画等制作成网页,然后通过Help&Manual工具将网页制作成C H M文件,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学生通过C H M文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但又不必拘泥于教师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CHM文件完全可以替代且其效果远远超过印刷教材。

五、信息技术电子辅助教材推广意义

首先,电子辅助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使用电子辅助教材,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控制学习进度。其次,电子辅助教材有利于实施个性化特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使用电子辅助教材,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让知识学习更全面。最后,电子辅助教材有利于优质资源共享,最大化教学效果。优质的电子辅助教材,可以公开发布,大家共享,从而最大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丽珍.“电子教材”进小学课堂称有走红趋势[EB/OL].http://info.edu.hc360.com/2009/12/310830207791.shtml, 2009-12-31.

电子信息技术安全问题探究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安全问题;研究探讨

一、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主要就是使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基本的通信设备实现信息的收取、传播、存储、整合、显示以及分配等的相关电子技术。就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上看,涉及到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比较现代化的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智能家具等方方面面,其中会应用到电子通信、计算机、电子光纤等方面的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就其应用范围不难看出,电子信息技术就是人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识和改造自然一个重要手段。电子信息技术对于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和整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而通过管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信息技术又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说,电子信息技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都体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二、我国信息化中的电子信息技术安全问题

电子信息技术就像一枚硬币,有其正反两面性,它在帮助人们通过认识和改造世界获取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电子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共享不受限于地域,其信息资源具有公有性、分散性和兼容性等特征,极大的体现了信息交流的平等性和民主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所以电子信息所形成的“网络社会”会出现很多相应人文和社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为了避免这些矛盾和冲突就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让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以健康的方向发展不仅需要从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着手,还要从人们的认识和道德法律建设方面上着手。

(一)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极大普及应用,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网站,尤其是“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实行之后,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建设起自己的网站,只是很多网站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安全设备和安全审计系统,很多网络病毒和外来监控的入侵会使得整个网站的工作处在一个比较危险的网络环境,不仅系统的功能会受到影响,而且其信息的安全也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在全球互联网安全状况来看,我国也是网络黑客攻击的最大受害国之一。可见,信息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还急需提高。

(二)对引进的国外设备和软件缺乏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科学技术发展至今,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虽有发展,但是其先进设备还需要从国外引进,这种进口设备的状况不仅会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硬件系统模块的发展受限,而且还会出现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入外来监控系统的情况。

(三)我国基础信息产业薄弱。就目前我国基础的信息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信息网络所使用的网络管理设备和软件大多依赖国外引进。使用外国的技术会让网络运行得更加高效,但是使用引进的技术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缺乏技术支持,网络信息就会更容易遭受入侵和监控。我国的网络要摆脱这种被监视和干扰的安全威胁就得积极地研发自己的信息技术产品。

(四)信息犯罪在我国有快速发展趋势。我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在遭受境外黑客的入侵、监控和干扰的同时还受到了境内不法分子的网络攻击,除了境外黑客对我国信息网络进行非法攻击,比如,国内也有部分人利用网络传播有病毒的软件,通过盗取他人的私人信息窃取网络银行账号骗取钱财等。

(五)电子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形势和滞后的技术研发工作的推进两者存在矛盾。电子信息技术的建设无法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我国在信息行业的投入不足以及全民的电子信息安全意识不到位。就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而言,研发经济投入是基础,自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提高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识是减少病毒的重复传染的必要措施。 当然,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情况也和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输出进行控制有很大的关系。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公众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网络意识淡薄是信息安全问题出现的首要原因。很多公众在涉及到现代信息安全方面都了解甚少,很多时候都是以局外人的态度对待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实际上,一旦出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大众是无法避免的受害方。大到国家信息安全,小到个人账号被窃,信息网络安全无小事,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是保护自身的利益,也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配合网络信息专业人员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执法力度不够。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比道德舆论更加有效,网络信息安全的加强需要利用法律的手段,没有明确和强硬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法规下,很多网络犯罪事件的惩处就无法有效的执行,当立法执法力度到位之后,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更加有依有据,触犯网络信息安全的不法分子才会及时的被绳之以法。加强网络信息的立法工作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确保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教育措施。(1)提高人们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有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心,有的时候是根本不了解相关的信息安全常识。所以有关政府部门要采取一些教育措施为公众普及基本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公众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得到增强也是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步骤。(2)培养更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培养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是提高信息安全水平的有效措施。在各个大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增加有关信息安全相关的内容,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培养具备网络信息管理能力的学生将为各个行业机构提供信息管理人才,是整个社会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政策措施。在治理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国家政策是最具指导性和宏观性的手段,信息安全政策是指由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认证规范的总和,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也是保障信息安全的、科学的方法,指导其他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三)法律措施。制定颁布合理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可以让信息主体的行为有所规范,可以及时惩治信息安全犯罪分子,随时给公众警惕:制定网络使用法律法规,制止非法硬件、软件的使用以及各种非法信息数据的传播;制定完善知识产权,防止侵权和非法使用信息技术行为的出现。

(四)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根本途径。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管理手段、软件和硬件技术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主要的技术措施有:屏蔽网络病毒的防病毒技术,阻隔外网非法访问的防火墙技术,阻止个人信息被窃取的的认证技术,以及防止信息被盗的加密和防伪技术。

结束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日益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发展信息安全技术显得十分迫切。我们要认识到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的诸多威胁,积极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保障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宏愚,欧明籼. 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J]. 中国信息导报. 2002(06)

上一篇:小学教师发展规划书下一篇:班干部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