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和谚语的区别

2024-12-09

格言和谚语的区别(精选5篇)

格言和谚语的区别 篇1

关于格言和名言的区别

格言、谚语、名言和警句如何区别?

定义不同

1、格言:含有劝戒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精练,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名言:著名的话。如至理名言。

3、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警句:简练而涵义深刻动人的语句。

相同点:四者都是有一定涵义的话……

格言和谚语的区别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谚语;格言;区别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谚语、俗语、格言的概念不清、关系不明是造成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这也难怪,翻开《现代汉语知识》教材,打开《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对此的解释,因角度不同,概括的范围有宽有窄,有互相交错和分歧的现象。这种交错与分歧在一般语言运用上没有太大影响。但作为普通话中一种定型的语言现象,有必要也应该有个清楚的认识。无论是对今天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可以说都是有益的。

谚语、俗语、格言及歇后语、惯用语都属于熟语(成语,八十年代以后,一般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定型短语从熟语中分离出来)。它们都是定型的短语,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俗语所含范围较宽,凡是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定型短语都属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是俗语,成语中有一部分也是俗语。格言虽也属熟语,但它不是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所以,它不是俗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会出现好多谚语和格言,他们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探讨。歇后语、惯用语绝大部分形式上特点较明显,区分较容易。而谚语、格言的界限就难以确定。既然是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也总该是有的。为使分析方便我们不妨先列举几例:

谚语:

①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马到悬崖勒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②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

鱼找鱼,虾找虾,泥鳅专找癞蛤蟆。

③糖食坏齿,甘言夺志。

腐肉不割,好肉难生。

大河水涨小河满,大河水消小河干。

格言:

①轻于诺者必寡信。有志者事竟成。

②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③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如上所举是大家熟悉的,虽只是谚语、格言宝库中的沧海一粟,不过管中窥豹也能略见一斑。下面就谈谈谚语和格言的区别。

一、从来源和语言风格看

谚语直接来源于生活,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口耳相传,并不断加工而成,形式活泼自然,用詞多口语化,简明通俗,生动形象又寓意深刻。这种清新平易、晓畅自然的语言风格,正是多数谚语具备的基本特色,也是它和格言在风格意味上区别的基本点。即使有些谚语看起来文文雅雅,它多是从古书中流传到社会上来的。

格言来源于古代思想家,属思想家语录,是一人创作,以文言为主,风格上文雅庄重,近似成语。当然也有口语化的格言,如上例格言③。这是在辗转引用过程中,被人们熟知后,口耳相传的结果。

二、从结构形式看

格言是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它和谚语有着直接的联系,同谚语一样是完整的句子,在结构方式和句法功能上与谚语没有多大的差别,不过谚语是集体创作,格言则是出于名家之口,即大都是名人、名著的语录。表述内容更显得深刻,多能作为人们行为指南。谚语多是复句形式,且多采用双句排比,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协调、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像“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样的单句毕竟是少数。

格言重视的是可以为人效法的内容,强调对人的言行具有指导意义或教诲意义,形式上有单句,也有联句,如上例格言①、②,谈不上以哪种形式为主。

三、从语义和使用目的看

谚语直接来源于生活,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但从使用目的看,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规劝忠告别人,如上例谚语①;二是讽刺,甚至斥责别人,如上例谚语②;三是表现经验、知识,如上例谚语③及生产谚、气象谚、风土谚等。捷克词典学家兹古斯塔在其所著《词典概论》中说:“谚语主要在于表达某种积累起来的经验或概括化的观察,或者给人以忠告。它通常以隐语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意思。在上下文中的地位同隐语一样。”其实谚语不仅仅是以隐语的方式表达这种意思,它虽都离不开比喻,但大多数是直喻明言。

格言是可为法则之言,使用格言的目的就在于规劝和忠告,这一点上和有些谚语相同。但它们又有区别,格言是从正面忠告、规劝多,从反面讽刺、斥责少,让人觉得是郑重其事地摆事实、讲道理。它很少用比喻的方式,大多是直叙明言,让人一听就知道它的涵义,不与其他熟语一样“绕弯子”。

四、从引用上看,谚语和格言也有区别

谚语属群众集体创作,引用谚语常用“俗话说”“常言道”“谚语云”等提领,在不影响整体意思的基础上,适当增减、易字是允许的。如“远水解不了近渴”也可说成“远水救不了近火”。格言属一人创作,一般都能查出出处。引用格言时,常用“古人云”或“××说”等提领。引用时不以引用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一字不易地原文照搬。

谚语、格言都有悠久历史,在长期使用流传过程中,有互相转化的现象。有语言学家认为格言是谚语的一个分支,一个类型。准确一点说,有一部分格言是事理谚中的一部分。现代汉语一般认为格言不属特殊语汇,所以现代汉语教材也未提及。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格言的存在,否认格言在语言实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格言和谚语一样,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相当广泛,可以说,无论是文化人写文章,还是一字不识的人谈家常,都用它们来表情达意。在广阔农村,老一辈对下一代传授经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常借助这个工具。作为人类思想、道德、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中介——教师,有必要对这普遍存在,而又向来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的语言现象予以充分重视。

【责编 齐秋爽】

关于路的格言和谚语 篇3

车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滩头自有沟(桥到船头自然直)上山容易,下山难。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大路无边,各走一边——俗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古诗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谚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

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篇4

1、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起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2、看出谬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的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也是可以克服的;而真理藏在深处,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

3、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约束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约束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4、人不会被别人欺骗,他只会欺骗自己。

5、我们的忠言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他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倒,不受时行的观点所牵制,也不被时尚所迷惑。

6、人类是受需要制约的。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焦躁不安;而在得到满足时,他们又表现出漠不关心。

7、最足以显示一个人的性格的,莫过于他所嘲笑的是什么东西。

8、我做错事时,人人都看得见;可是我撒谎时,却并非如此。

9、暴风雨袭来之前,尘土最后一次猛然地飞扬起来,而正是这阵尘土将被永远按捺下去。

10、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

11、把恩惠作为至高权力的一个象征,就往往被无能之辈所用。

12、雪是虚假的纯洁。

13、大胆的见解就好比下棋时移动一个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却是胜局的起点。

14、美永远不能真正了解它自己。

15、我能保证做到诚实无欺,但不能保证不偏不倚。

16、人的错误正是使他显得真正可爱的东西。

17、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18、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

19、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20、傻瓜和聪明人都是同样无害的。最危险的是半傻不傻和半聪明不聪明的人。

21、提示出人类天性的是弱点,而显示出个人特色的则是优点;人人都有共同的缺点和不幸;而美德则各个不同。

22、赞美别人就是把自己放在同他一样的水平上。

23、容忍一个人无异于侮辱他。

爱国格言和古诗句 篇5

2、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3、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4、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5、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6、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7、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秋逢甲《春愁》

8、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0、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1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4、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15、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6、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17、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18、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9、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上一篇:光伏产业发展前景论文下一篇:2011新生入党志愿书填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