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计划与思路(共11篇)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与思路 篇1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新思路
高一年级美术组林晖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创造新课程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本文探讨了当前人美版美术鉴赏课中的教学新思路,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新思路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它给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从课本到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美术课程的授课模式与授课秩序,使美术学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然而面对目前竞争仍旧激烈的高考,在艺术类院校的召唤下,传统的高中教育和高考模式依旧影响着几乎所有学校,使高中美术课堂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本质与特点,并且由于对美术的“轻视”,许多学生依旧在美术课堂做着其他科目的作业、看其他书籍,更有甚者直接在上课时间睡觉。长此以往,将导致高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艺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名存实亡。
二、构建高中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
1.教师方面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难免对非必考科目有所轻忽,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鉴赏课程,使其了解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赏画,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对其审美的一种提升,对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鉴赏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对所鉴赏的作品有正确认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鉴赏作品,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以及被提前利益化。
(2)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着教学方式。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的直观感受,直接的视觉刺激更能使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让课堂变“静”为“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教学难度。并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使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实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深化其对作品的理解。
(3)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教授理论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好的作品,更应该组织学生结合理论,进行绘画实践。同
时,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鉴赏,互相交流,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等,使他们不仅能掌握美术鉴赏理论和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能真正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值得鉴赏的作品。
(4)开发特色美术鉴赏课程。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学校情况的差异,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以及自身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美术鉴赏课程。
2.学生方面
(1)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有了学生的配合,老师的授课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美术鉴赏课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问题及讨论环节等,与学生形成积极互动,使学生真正了解、接受并喜爱美术鉴赏,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授课模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参与学习实践、课堂积极互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诠释、用心体会、动情甄别,真正理解并爱上美术鉴赏,抛却偏见,发自内心地理解并欣赏美术之“美”,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身素养。
(3)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老师多以理论授课为主,教给学生鉴赏理论、绘画技巧理论,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新课改后,在美育教育的指导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当有所改变,要教导学生走出理论课堂进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生、参观画展、进行鉴赏交流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实践方式。
(4)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美术鉴赏说到底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教育,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造型、构图、色彩、质材、肌理、线条等画面形式和内容进行自我体验,使其能够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美,能够深入发现并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进而提升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判断力和鉴别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德智体美劳成了教育改革中的重头戏,对于高中美术鉴赏在贯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成绩,我们有目共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就是要通过对美术的学习与欣赏,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通过对美的体验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与思路 篇2
一、利用课本目录, 建构知识体系
历史的课文目录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的, 利用目录进行复习, 可以帮助学生在构建起历史知识大纲的同时, 实现对历史专题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以必修一为例, 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全球政治的介绍, 全书共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第二单元则介绍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第三单元讲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单元是介绍中国自鸦片战争起至解放战争中人民的反侵略和解放历史, 第五单元主要以俄国为例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六、七两个单元可以统一成是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变革, 至第八单元就是总体介绍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可以看到目录的安排是遵循从古至今、从内而外、互相对比的结构, 第一、二两单元可以做中外政治制度的对比复习, 第三单元则可承接第二单元的民主政治进行复习, 即“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这一说法, 第四单元的中国反抗战争史则可以与第五单元的俄国社会主义相互联系, 第六、七、八则是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大背景介绍和对比, 尤以中国的改革为主。通过这样相互比较联系的复习, 既可轻松地完成知识的回忆, 也可快速了解专题的内容, 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打破原有格局, 对目录进行重新整理, 如第一、四、六、七可以串联起来当作是整个中国的政治史, 第二、三、五、八则安排成外国政治史, 如此一来, 线索也会更为清晰明了。
二、联系课本, 进行思维发散
高中历史的课本与课本之间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间的互相影响, 总结起来也可以成为学生复习的一个脉络。这种将课本拆开的复习方式, 可以称作是专题复习。
如从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三本的内容来看, 就可以拆分并重新整合为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外国古代、外国近现代这几个模块的内容。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必修二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还有必修三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就可共同构成整个古代中国全面的发展历史, 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演变发展, 这种复习的模块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并进行扩展思考, 从一个大的背景出发推断各种现象实际上的联系, 最终对整个历史了然于心。
三、细读课文, 重新回归课本
完成大体系的结构梳理后, 最终还是要回到课本, 通过课文的复习对建构起来的框架进行确认和填补。对课文的复习要细致认真, 教师可以按照总结大纲的方式进行每一小节的知识整理, 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定的历史规律。对具体单元小结进行知识要点的归纳, 一般要注意涵盖以下几个问题: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目的、结果, 以及经验教训和影响、作用。这样可以把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化, 并有效地抓住重点, 形成有条理的复习。
高中美术教学中油画教学思路探索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 油画 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12-01
在高中教学课程中,美术教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尤其是作为美术教学的一部分,油画教学,不仅是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对美术知识等相关素质的培养。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已经成为综合性教学体系的一个部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学习它之外,关于美术的相关知识素养也得到了相应大发展。所以、油画教学很有必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起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美术知识以外,也是对油画的一种延续方式。
一、油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油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相对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相比有着各自先关的优越性。油画在创作过程当中,绘画者要很好的对其进行光线的阴暗,结构形态的做出很好的把握。简而言之、油画是一种较高水平艺术创作。当前、油画作为美术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我国多数学生只有在大学期间才能接触和学习它,这就导致了许多人欣赏油画,对油画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疑问,基于这样的原因,为了满足现实的教育需求,在高中美术教学科目当中,展开油画教学。一是美术教学是当前高中教学科目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美术教学应该包括美术领域的各个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让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知识也了解的更为全面。二是油画相比传统水墨画来说,色彩比较鲜明,有着更加丰富的美感,学生在学习绘画过程当中,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1]。
二、油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思路
(一)学习油画的氛围
要在高中教学当中进行较高层次的油画教学,对教学工作中制造相关的油画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在目前我们国家教学体制里面,高中学生很少有几乎接触油画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绘画技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油画变得很难接受和理解[2]。如何做?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讲解相关油画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油画的创作背景和国外油画的教学当中的实际情况,用理论知识吸引学生的对油画的热爱。二是教师可以通过户外的教学活动,比如室外绘画制作、参观博物馆名画欣赏等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和指导,用实际行动提高学生的油画兴趣。
(二)提供油画创作的机会
让学生在油画实践过程中得到切身实际的体验,才能真正找到对油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油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不断为学生提供亲手创作的机会,如果光是理论说教、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性就会降低。一是教师要制定出一套与高中学生能力相匹配的油画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增强油画学习的信心。二是相关的画室要对学生进行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绘画空间。
(三)油画创作意识
在高中教学当中,所涉及的科目非常的多,美术课程的教学相当有限,在油画的学习过程当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对油画的练习和创作。所以短时间的绘画创作很难保证学生的创作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油画创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对色彩进行观察和创新。另外教师在油画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对油画教学工作进行创新,让油画在教学过程当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而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四)提升油画的发展空间
提升油画的发展空间,能够更高层次的在美术教学工作当中展开油画教学。一是教师要在学生绘画创作课之前,帮助学生准备好相关的绘画材料,让油画教学工作具有基本的课堂绘画条件。二是在绘画材料成本高额的问题上,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绘画设施,在经济基础上减小学生在绘画材料方面的经济负担。三是教师要加强用户学生家长的交流,让学生家长明白学生学习油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关心到学生油画学习当中来,鼓励学生创作的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物质上的帮助。
三、结语
高中美术教学课程当中开设油画教学,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美术油画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色彩、美学方面的创造性。教师要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的总结相关教学经验以外,为学生提供更多油画自主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油画创作于创新两方面相互促进。另外、提高学生油画的创作空间的基础上,促进美术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秋玉.高中美术抽象艺术欣赏教学的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9):13-13.
[2]贾文平.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油画鉴赏课的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2):242-243.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与思路 篇4
论文摘要:高中美术欣赏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型艺术情操,在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基于此,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并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个性形成的学习机制,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关 键 词:美术欣赏 创造个性 创新素质 学习机制 创新教育
(一)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于美术欣赏课界定在“欣赏”,不能像初中、小学美术课那样“动手”,而有很大的发挥、创造余地。其教学方法不外乎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授受型”教学法。大量的教材内容,众多的名词术语,古今中外,纭纭流派,所涉五花八门,教者常常不得已而拼命“灌输”,学生也只得“全盘接受”。这种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接受型的教学方式,虽然学生能学到不少“审美知识”,但毕竟束缚了师生的手脚,阻碍了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更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展。人的创造性的审美意识与活动常常建筑在兴趣的基础之上,把审美教育局限在几幅插图和几段解说的文字上,势必限制了学生的兴趣扩散,阻碍了学生创造审美兴趣的勃发。因此,我觉得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其时其地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内在的审美要求随时随地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与发展的需要。
创造型的审美教学,不以“灌输”为主要手法,而是以“启发”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而重在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的创造美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具体的技法,构成了美的实体;而后者是通过若干美学知识构成美的精神,美的理念。美术欣赏所创造的美,不但是一种艺术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它能陶冶人,改造人,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创造型的审美教学的教学结构常常有异于授受型,并不完全依据预先教学设计,不以是否能完成本次教学任务为标准,而是以学生是否有效发展的标准来时刻调整课堂结构。凡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的教学行为就强化与肯定,当学生对某个教学环节发生特别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就应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培养,引导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总之,无论教师有多好的教学形式,也要服从创新的内容。
(二)创造性的美术欣赏教学,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创造个性。所谓创造个性,主要是指实现创造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具有创造性审美心理的人,常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审美对象有浓厚的兴趣,对美有执着的追求,自信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等等,个性越突出,创造力越强。在整个的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创造能力,教师首先得具有创新的素质。教师的创新素质是能运用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一个创造性的教师,要具有创新观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要以教师的创造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要做到教学创新,就必须把握教育科学发展的形式,积极汲取本学科的知识。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材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自己教学的特色,巧妙地加以运用,创造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我教《建筑艺术的特点》一课时,我着重介绍了“悉尼歌剧院”本来只是一张即兴素描草图,历时17年才完成,突出了“创造是一个过程”的思想;而讲“美国流水别墅”时,则插进了一个小故事:当时的工人在完工时害怕结构支持不住,迟迟不敢拆除支撑平台的模板,还是莱特亲手举斧砍断支撑木。意在说明,任何创新精神都必须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是创造的基石。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过程中进行创造教学,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求异性,新颖性。数、理、化的创造教学,是“殊途同归”,而美术欣赏教学却是“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审美对象,完全可以有,也完全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在讲《现代环境艺术》时,我组织学生以无锡的典型建筑为例,进行评论,各抒己见,哪怕是“离经叛道”,只要言之有理,都予以肯定。不必固守程序与模式,根据其时其地其人其情其景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过程,灵活机动地采取学生认可的新的方式方法,将自己的创造性贯穿于教学过程。
其次,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个性形成的学习机制。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地学习。以往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给一张“图纸”,一堆“材料”,让学生按图施工。创造性教学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蓝图,自己施工。书本不是唯一正确的。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独立地提出一个与课本不同的思想,一个与权威不同的见解。这种思想,这种见解或许目前还不能被承认,但是它却是一种智慧的火花,无数的这样的火花,创新教育才可能有燎原之势。有时学生独立见解的提出,可能引起哄笑,但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对不完善的见解,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挖掘。逆向思维,放射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诱导学生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把所学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营养,转化为创造的动力。
美术欣赏的本质就是对自然的欣赏,对社会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它的目的在于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生活。因此,在创造教学的过程中,在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个性形成的机制中,教师的一切行为,始终不能离开这个目标。
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能提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见解。美术欣赏,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非上了书本就是唯一正确的。学生可以针对书本,针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同老师争论。如果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那么,创新教学才大有希望,教师要善于启发,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于平常处设问,于无疑处生疑,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审美创造教学的一般过程。
(三)《美术欣赏》课是书本知识,它是美术实践的认识和经验,是静态的。作为美术欣赏是一种能力,是运用静态知识获得新的知识,欣赏是一个过程,一种思维方法。欣赏的特点是个性化,这种个性的视角、过程如果具有了独特性、新颖性,这便是创新。创新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的能力,就如我们的祖先,用石头打制工具,这就是能力,一旦打出了火花,并用它点燃了火炬,这就是创造。创造是由于量的堆积而引起质的飞跃。
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看,审美知识就是信息,学生的大脑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学生大脑中的审美信息起码有两大类:一大类是材料式的——静态信息;一大类是方法式的——动态信息,前者直接或间接从书本获得,后者则从传授或经验中获得。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常常不是由于外因的推动,外因最多是催化剂。审美经验,审美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就是创新。离共性越远,离创新越近。美术欣赏课除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之外,参考书指导下的教案,文字众多的教材(文字多到一堂课也难读完),习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结构,太“共性”了,学生的思维就如同磨道里的驴子,虽有快慢之分,却无法摆脱一个圈子。
要解决教材内容多授课时间少的矛盾,将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把握教材,提供学生思维自由翱翔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也要敢于打破教材的束缚,实行教材“重组”。美术知识“重组”,在达到由美术欣赏进而思维创新。
美术欣赏中的创新教育是将创新和创造力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心态教育。或者说是一种创新和创造的意识教育,是一种创新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它是通过一系列具体方法营造创新环境,实施创新教育的教育。因此,美术欣赏的创新教育更侧重于创造心态的培养和具体创新方法的常规性运用。在授课方法上也应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高中的美术欣赏课,也同样担当起这个任务。不可否认,目前的应试教育是重理、轻文,无视艺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美育,理所当然地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福楼拜曾由衷感到:“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虽然科学主要是在知识的领域里探索,而艺术主要是在感情的领域里探索。但是艺术常常给科学插上双翼,予其一个更广阔的天空;科学也常常给艺术注进新的血液,予其更加的勃勃生机。达·芬奇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结合起来,把绘图表现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作为科学家,他在地质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领域里,都作出过创造性的贡献。他作为工程师和发明家在军事、建筑、水利、土木和机械等方面都有建树。他还是雕塑家和音乐家。甚至是最早的男高音歌唱家。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是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创造者,他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第四位,又是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的文学家,同时为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审美的洞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同样是创造力的基础。美术欣赏的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多角度、多侧面地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创造性复述等;并引导学生猜想、联想、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以及个体的思维独特性,宽容学生离经叛道的异乎常理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创造美好的世界,追求理想的生活。审美是创造美的前提,而美术欣赏则是审美的第一个台阶。那么,“艺术鉴赏力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通过掌握真或善(以及使真或善成为美的情景)的反复实践而取得的,能立即为美的事物所深深感动的那种气质。”(《狄德罗美学论文选》)艺术精神在于求美,人文精神在于求善,科学精神在于求真。美,离不开真与善。艺术鉴赏力是一种创造力,是在审美实践中的一种创造力。美育的实施离不开艺术美和现实美两大领域。艺术美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他对提高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人的进步审美理想有重要意义。这样,从一般意义而言,中学美术欣赏课也担负着弘扬创新精神、启迪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任务,但更为重要的是美术欣赏创新应该新在让欣赏成为激发创新的动力。
用心
爱心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与思路 篇5
高雁
【摘要】通过解决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成为学生“放松课”这一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一个有着良好情操和艺术品位的现代人。基于高中美术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现状,本文对教学方式进行了三方面的探索和改进:第一方面是快乐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第二方面是情境感染式教学,强化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第三方面是综合式教学,使学生真正鉴赏和“读懂”艺术作品。总之通过以上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敏感性,是实现高中美育的目的之一,更是全民素质提高的根本要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课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的美育尽管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应以艺术教育为主,作为“艺术教育”学科之一的美术教学,应充分发挥美术鉴赏课对高中生的审美教育主渠道作用。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就是要通过美术鉴赏培养学生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的成为一个有着良好情操和艺术品味的现代人。
我们过去的教学过多考虑的是教学的效果,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完全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兴高采烈,学生在台下却昏昏欲睡,激情演讲变成了催眠曲。这是因为我们未能在教学中将自我兴奋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链接,而只是让学生记住我们教学规定的作品的理论评价,用固定的美术欣赏方法去欣赏,由于我们强加给他们过多的程式化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习惯人云亦云,而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美术课自然就没有了想象,没有了创造。因此我们的课堂只能成为学生们的休息课,也难怪高中生在那么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不在高考范围的美术鉴赏课自然成了他们难得放松身心的“放松课”。基于高中美术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现状,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种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与改进。
一、快乐互动式教学
正因为学生容易将美术课当做枯燥学习的调节,因此也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是一个很好的前提,有了乐中学的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何把握快乐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产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其次我们要知道兴趣培养与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甚至互相转化,有了兴趣,枯燥的方法也能够为学生所接受;而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原本没有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二者的互动性。
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而每个学生又都是不同的个体,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艺术敏感性,“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把判断的权利还给每个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述的能力,不可独断专行,在授课时,教师应该避免作过多主观化的所谓的艺术评价,要把畅所欲言的机会留给学生。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都是不相同的,艺术没有恒定的答案,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通过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让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都得到挖掘和施展。比如,在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侧重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去引起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直觉。可以这样问:当你看到这件艺术作品时,第一个感觉是什么?能让你联想到什么?试着猜想一下画家是在怎样的心情下创作的这件作品?提出问题后学生便可以分析研究,讨论甄别,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较合理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被动接受位置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气氛活跃,实现教学一体,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二、情境感染式教学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时为了深化主题,突出作品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特征,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情境式教学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结合。多媒体教学声情并茂,能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质感、空间视觉等的再现,易于营造高质量的鉴赏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这种情境可以根据某一主题,在欣赏活动开始前或中间有意识的营造一种氛围,为即将鉴赏的作品作必要的情绪铺垫,让学生身临其境似的对作品展开鉴赏。如鉴赏抽象艺术专题时,可把音乐与抽象画相结合,例如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的同时播放一段抽象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视觉音乐”与听觉音乐的联系和区别。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专题时,借助于《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民族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溯上思古的心境。也可适当的穿插影视讲述,比如利用《探索与发现》栏目中的《解密达芬奇》让同学对达芬奇及他的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充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鉴赏更现实、更立体、更生动。
三、综合比较式教学
有比较才会有鉴赏,利用比较式教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其一可把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会从宏观上加深对被欣赏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比较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的相关题材的作品,不同画派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民族、国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体会不同时空下艺术作品所各具的艺术魅力与风格特征。例如徐悲鸿的作品课本中介绍的很多,但并没出现在同一课内,我们可以把他抗战时期的作品《愚公移山》和解放后的作品《奔马》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艺术家要表现的精神和审美理想了。再例如通过对中外人物绘画、山水绘画的比较鉴赏,我们会发现,由于绘画材料工具、人文观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等的区别,其人物画、山水画所体现出来的画面结构、艺术美和形式美也各不相同,一个含蓄深沉,重在表现,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艺术观,积淀了太多传统的民族情感;一个率真质朴,重在再现,充满了人文科学的理性。其二加强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比较,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索性的学习。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并不神秘,他们的创作意图同样来自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当时创作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还要了解艺术家个人的个性、思想等因素。这些知识都是综合的,其中包括历史、政治、文学、哲学、地理等学科知识,所以只有综合的探究、比较才能真正意义的“读懂”艺术作品。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与思路 篇6
湖北十堰市东风教育集团第一中学 范海洋
关键词:新课标 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 整合
提要:在新课标指导下,课程改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着不断的探索。课堂教学是实现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平台。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乃至美术课程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和冲击,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初步尝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正文: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体现了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逐渐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健康的身心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新课标在课程设置理念上注重科学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课程设置上极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了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进行了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尝试与探索,使课程有了多样化,为学生个性发展拓展了空间,满足了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发展作好铺垫。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正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
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的效果,帮助学生体验现代科技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学会用新兴视觉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新的突破。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提高了对艺术观念的认识和美术术语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学生在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中,培养了欣赏和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发散了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创造能力。下面是我们对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几种教学模式的尝试。
教学模式一,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的运用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轻松灵活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给人们带来了的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发展思想。例如,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大为改观。教师在多媒体电脑中把做好的课件打开,授课中欣赏经典著作时,轻点鼠标,作者及其代表作以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眼前,如欣赏雕塑作品《青铜时代》,就可以了解法国印象派雕塑家罗丹的生平、作品评论和其他作品如《地狱之门》等。还可以利用网络链接到美术网站浏览,让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艺术海洋里遨游。这相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有效率、有滋味、有吸引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当然,课件的设计要灵活,要适应教学过程中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尽量避免如固定程序、定型情节、封闭等一些课件教学的局限性,体现人的主体性、教学资源可重组性、开放性等原则,使课堂多元化,更科学,更灵活,更人性化。
教学模式二,电脑绘画和设计。电脑的引入,只是作为一
种先进工具,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应用电脑的图形语言开拓新的视觉领域。例如平面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凡是这样:由教师课堂授课,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然后以作业形式表现出来,由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能熟练掌握手工绘制工具。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准备材料要有的一定花费,增加教学负担;手工制作费时,使教学时周期拉长;部分学生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手工绘制上,忽略了对造型的研究与探讨,使一张作业虽然历时较长,其结果却不十分理想,且不便修改,不适合教与学的快速互动。而电脑辅助设计教学模式与之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节省制作时间,扩大学习范围,有效地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与动手操作上,而这正是设计课程的宗旨所在。用计算机进行绘画和平面设计,适用于这个阶段学生的现实状况、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之《禁烟广告》的设计一课中,先欣赏有好的创意的作品,然后让学生构思创意,一个或多个,然后根据需要在素材库和网络上寻找素材,在电脑里用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软件进行构图,文字安排,色彩处理等画面构成设计,比较快捷、对比选择地对图片和文字进行变形、翻转、渐变、滤镜特效等操作,能快速地抓住灵感,心情轻松愉悦,而不会因为绘制时间过长而使灵感消磨殆尽。比起传统设计制作工具及手法,既方便又省时,还可以方便修改和进行多种方案的尝试,同时适合各个学生层次,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象传统手工制作那样部分学生不敢动手或动手能力差,收效甚微。
教学模式三,计算机网络美术研究性学习。即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美术素材,完成美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体现了新课标课程改革多元化、开放性特点。美术是视觉艺术,具有可视性、传播与
交流的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提高了课堂质量。例如给出如自然灾害、和平、人类的生存环境、青少年的生存状态等课题或其他学生自己关注的课题等,让学生分组分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图片、文字素材(以图片为主)、案例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以补充素材,然后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筛选、利用所学平面设计软件如Adobe 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reehand等处理图片及文字,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片在电脑上播放,老师提出指导性建议,修改完成。也可以有条件的时候在校外用电脑喷绘技术打印出来,做成宣传板、宣传册进行展示、学习交流等等。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有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经验,成就感和持久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模式四,综合能力实践。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高一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在以上几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如尝试各种作品的设计制作,参与研
究性学习和进行美术欣赏,体验丰富的视觉心理活动,丰富了审美经验。其中美术欣赏能让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审美方法,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电脑绘画、设计有利于思维拓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美术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关注环境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发展架宽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当然,电脑虽然有其优势,但它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的主体是人,它代替不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脑,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它。我们利用它,为新课标下美术课教学服务。它对美术教学有很大帮助,很大冲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为教师要转变思路,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更好的“备教材”、“备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美术教学的新发展。同时要提高认识,加大教师自身的学习,扩大知识面,不断获取营养,才能适应学科整合的要求。
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教学准备。要根据时间季节、地域环境、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有效地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不能盲目、泛泛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对象毕竟高中生而不是大学生,也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要因人施教。如电脑美术设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要注意课时比例,它需要学生有一定时间循序渐进地学习设计软件,才能有基础、有条件进行“实战练习”,要让学生尝到“甜头”,力所能及而不知难而退,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要求过高。同时,教师要进行教学准备,如认真备课、预备素材、积累资源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有头有尾的上好课。
三、科学教学,注重不同学生层面,能力的差异性。在教
学设计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标准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与不同程度的评判标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使得全体学生都能激发学习热情,学有所获;课后教师要进行课堂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等,以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科整合质量。
四、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学生每完成一件作品,都是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勤于动手的结果。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发挥潜能,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开拓型、有较高实践能力型等现代人才的需要。
五、实施开放性、多元化、愉快性教学。教学设计要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灵活多变,体现多元化。要让学生肯学、乐学,利于身心发展地参与学习。同时,要融洽师生间关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促进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及学生参与美术体验活动。
高中美术教学与德育渗透 篇7
一、鼓励学生表露情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学生是美术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大胆地表达所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内驱动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分,这些成分造成了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了评价难以统一。对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表象的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自身的思想情感表达应该与作品的表现主题相一致;(2)允许学生有独到见解和主张,鼓励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认识;(3)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即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基础上增强信心。
二、精心备课,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德育意识
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备好课前的材料,如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典故等。这些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鉴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同时,课堂指挥技巧、语言技巧和设计技巧都很重要。教师对教材作品还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以此设计教学,美术鉴赏教学就不会千篇一律。教师对于收集到的美术鉴赏作品要事先选好题材内容,引导学生发掘作品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欣赏教学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学生环绕这些进行被动学习,看图片,听解释,记特点,这是局限性学习、接受性学习。而现代教学欣赏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充分体现出现代信息社会的特征,学生的知识不能局限在教科书与教师单一的、偏向的传达之中。信息技术能为艺术欣赏教学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提供多种形式的评价意见。美术欣赏的重点从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检索、获取、选择、阅读信息,对艺术作品做出自我的判断评价。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要求方法与途径,营造气氛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通过过程性的学习,掌握处理艺术信息的方法,提高鉴赏的能力,构建自我艺术认知体系,并解决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信息过剩、价值判断混乱等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生动化、形象化、结构化。应用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可以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改变“图片+讲解”的授业的方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欣赏情境。动态的图片与相关资料的链接,资料及影片的欣赏与问题思考的链接,网络检索与教材的链接等,都给受教育者带来全新的视听领域。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让“小课堂”拓展成广阔无限的大课堂。在课内运用信息技术,肯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视感效应,优化课堂学习进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交往。
四、正确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途径。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学生作业是学习成效最快而直接的反应途径,是教学有效性的外在体现,也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诊断依据。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根据学情,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考虑学生的“双基”,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作业动机,使学生所习得的美术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要鼓励学生多种渠道地收集生活中的美术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逐步养成从生活中认识美、感受美的习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除当堂展示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壁报、展示宣传栏、教室外走廊及举办作品展方式进行。当然,展览学生的美术作品,不等于就展示了他们的全部学习成果。
五、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李泽厚先生认为:具有宗教特征的这种“伟大人格的建树及各种道德行为的可能,并不是凭一时的勇敢、情绪、意气,而是从小处做起的长期锤炼的成果。真正崇敬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集体是人类成长的园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目前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的只知被爱,不知去爱。我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有意加强对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知道我们生活的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都是集体,集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样,在良好集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团结协作意识、个性和特长才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对我们从事的活动有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现代高中学生的兴趣大多集中并偏向于媒体音乐、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高中美术课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接纳艺术作品的载体,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与美术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 篇8
关键词:高中美术 美术欣赏 美术审美评价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养成对美术的终身爱好,前提是会欣赏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美术的美,什么是美术的丑,能够鉴别美术作品,如果连什么是好作品都不知道,那怎样评价一幅美术作品?怎样确定创作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更谈不上养成对美术的终身爱好。所以,要把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必须加强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欣赏,怎样欣赏。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局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涉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
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
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从中我们看到,减弱客体媒介中所粘附的非审美信息和压抑主体的非审美情感是评价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倘若欣赏材料选择不当,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让他们欣赏人体艺术,可能使教学无法开展。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抽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2.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们了解到哪些是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诚然,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在教学中表现为一种灌输性。但任何评价都是对客体价值的主观选择和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灌输”是疏通走向人性中共同的自由本质和理性精神的渠道。一种培养审美鉴赏力的教学,离开主体从个别至一般的评判过程,任何定性的灌输有可能造成学生在欣赏上的“伪敏感”,即缺乏主见的泛泛而谈和人云亦云的假象。这是教学另一个偏颇之处。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与思路 篇9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稍微归纳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发现最难的莫过于无东西可写,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都吃过蜂蜜,也知道它是蜜蜂遍采百花才酿成的,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得象蜜蜂一样,那就是要先博采百花——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文时才会做到下笔如有神。那么,学生的作文素材该如何积累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便可使写作有水到渠成之效。
一、看
我们常说:太阳光每天都是新的,意即每天都有新变化。然而,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而对于那些善于写作的同学而言则不尽然,他们对生活中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尽收眼底,他们有意识地打量生活,通过自己眼睛的仔细观察生活来积累知识,这样积累得多了
只要一见到作文题目,各种生活场景尽奔笔下,文思泉涌,手到擒来。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训练自己的眼睛。例如:关注生活环境——天空是不是每天都在变蓝?小河里的水是不是逐日在增强?关注季节变化——花草树木四时不同,田间道边随季节的变化,穿着也在更新;关注周围人与事——朋友、同学,他们每天也都会有丰富的内容。因此,积累写作素材的第一步就是睁大我们的眼睛,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前几年,一篇学生作文中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星期上学前,母亲都要忙着炒菜,一边往瓶里装,一边叮嘱:这菜上半瓶可以给别人吃,下半瓶可要自己吃啊!小作者奇怪地问母亲,母亲解释道:油都流到下半瓶了,菜全都被油泡着,多养人啊!
这一细节,写出了贫困的农村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爱心,非常感人。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是写小作者有一次到厨房看母亲煎鱼,看到那只鲫鱼在锅上拼命地拱着身子,好使肚子不贴着锅底,母亲把它翻了几次都是这样,母亲奇怪了,把鲫鱼拿到案板上,剖开肚子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
剖开一看,呆住了:这是条母鱼,肚子里面全是鱼卵!母亲哭了,没有吃那条鱼,把它埋了。这一细节,表现了动物界中尚有伟大的母爱,令人类感叹不已。这些动人的细节是编不出来的,是小作者用眼睛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的,这样的生活情景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
可是能写进作文中去的又有几人呢?由此可见睁开明亮的眼睛,观察精彩的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二、思
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而且要用心去想。生活纷繁复杂,让我们迷惑不解的事要多进行思考,让我们喜悦、愤怒、忧伤的情境也要思考,通过思考才能加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所在。前些时我看到一篇习作:秋天,枣子都还没有红的时候,总看到自家院子里的枣树权梢有一些枣子红得透亮晶莹,小作者便嚷着要吃
可姐姐总是说,孩子,别看它多么红,它不是熟透的红,而是这些枣子里面有虫子吃心,是坏枣才红的,可他不信,非让打下来吃不可,结果,打下后剥了一个又一个,真有小虫子正在里面蠕蠕而动。原来这些枣子正如奶奶所说,是被虫咬心后才变红的。
由此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看待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有致判断失误,通过这一件小事,认识了一个道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思考的力量。有了缜密的思考,主题的开掘才有深度,所以观察生活不仅要用我们的眼睛,还要带上敏感多思的心。
三、问
今年暑假,我读到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父亲是个平和慈爱的人,但有一次,小作者做题错了一个小数点,父亲竟大发雷霆。作者认为父亲太小题大做了,为此,父子俩产生了一些隔阂,后来与她妈妈谈及此事
才解开谜团,原来父亲大学毕业后在研究所工作,在参与一项研究工作时,因他负责计算的数据点错了一位小数点而导致实验失败,国家遭受了巨大损失,,他也因此被发配到地方上班。这时,小作者才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培养孩子严谨的学风,不让孩子重蹈覆辙。
这个情节给了我们的写作以启发,我们平时看到的、平常的或者反常的现象背后,说不定就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对此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发掘出平常现象或者反常现象背后的秘密。比如,现在许多家长对子女要求又严又高,弄得子女颇多反感,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
凡是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的家长多半是因为想在子女身上弥补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缺憾,让子女有一个较为完美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够与父母沟通一下,就有可能读懂父辈人生中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痛楚——这样珍贵的素材是很难用眼睛看到的,也是凭空想象不出来的。
因此积累写作素材不能停留在看、思的层面上,还要问,要多与人交流,发掘表面现象背后的故事,以弥补看和想的局限,为我们的作文增添一份厚重的内容。
四、记
常言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到的,想到的内容都要记下来,这也是作文高手的成功之道。其实留意一下我们自己作文的成功体验,不少精彩的细节和思考很多来自于自己秘不可宣的日记。记的方法不同,有的用日记、周记的,有的用材料手册或作文手册的。
我倾向于用日记的`方式积累材料,每天一记,可长可短,可严谨或随意,当然留下的都是当天最有意义最精彩的江西,周记因周期矿长,难免要遗忘一些精彩的细节,至于材料手册与作文手册,虽然目的明确,但在记录时有些事件我们可能因暂时没有发现它的价值而传诵了,等到有朝一日重新认识这一材料时,当时的情境又成了过眼去烟难以追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我清楚地记得一篇习作中的一件小事:小作者与父亲进城卖西瓜,中午酷热难熬,小作者口渴了,叫嚷着在吃瓜,父亲左挑右挑找出一个小瓜,剖开后小作者吃了个精光,忘了给叫卖了半天的父亲留下一块,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亲却在啃他扔掉在地的瓜皮上残留的红瓤
小作者哭了,他幼小的心灵从此懂得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与那朴实感人的父爱。这则材料就出于小作者平时所写的日记里。可见,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迹还是很多的,它需要我们一双敏锐的眼睛与一双勤劳的手。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 篇10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通常在上课快要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反思《高中美术教学反思》。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美术所涉猎的范围很大,像历史、地理、生物、音乐、语文、数学等各学科,尤其是历史,每次我在讲美术作品欣赏课时,我都要让学生好好学历史,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画家们的绘画特点、绘画风格及当时时代的背景。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谈性格气质与高中美术教学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式;性格;绘画
一、把脉异彩纷呈的性格花园,在美术教学中依据自身的特点,缔造积极的教学态度和合理的教学方式
法国作家让·吉罗杜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从我们的幼年开始,我们每个人身上就编织了一件无形的外衣,它渗透在我们的吃饭、走路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之中,这件外衣就是我们的性格。然而,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它没有固定的公式与方法,它的形成与发展更多地取决于人的因素,取决于学生对绘画的理解。作个比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表现在诗歌上,突出一个“大气磅礴的意境”,在他的精美绝伦的诗句里,通常让人身临其境、感慨万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宋代的苏东坡对绘画的热衷也正是他政治上颇失意之际,所以这时期产生的绘画及绘画理论,完全取决于人格,也就是说性格对他的绘画及绘画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术有这样的功能,图式语汇。而在如今的教学环境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高中美术教师画画的越来越少,讲空话的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教学现状,如果你要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要通过内化与外化的过程,需要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操作呈现出来。我们教师必须要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教师示范画与交流训练等方式来实现。如果一个美术教师连个示范画都没有的话,那还能教美术吗?教师当场作示范画,也是在给学生传递一种信号、一种激情。如何把脉异彩纷呈的性格花园,缔造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教学习惯非常关键。
二、善于发现性格的独特性,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利用性格的亮点
乐嘉依据“性格色彩学说”把性格分成红、黄、蓝、绿四种基本类型,红色性格的学生“行动者”意识特别强烈,这种学生就像电视剧中的石光荣那样惹人爱、惹人忧,典型特征就是脾气大、不稳定。
红色性格的学生的思维敏捷、有一定的艺术创新能力,但画的时候缺少稳定的情绪,从而造成画面的不够深入,或是画面比较混乱。那么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画些长期的素描或色彩作业,多追求画面的生动感与细腻感,从而提高画面的层次性。性格气质与绘画始终相互作用着,在教学中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有一天我在画室里请来三个学生,一个学生显得很有自信,但感觉又非常的急躁,而另外两个学生则与之相反显得很害羞,容易受到别人的行为与话语的影响,但优点是耐性比较好、有一定的韧劲。我让几个学生同时画一组素描几何体写生,自信的学生很快就画好了,最后检查下来他的画面整体感很好,线条显得粗犷有力,画面整体显得很潇洒。而另外两个相对胆小的学生却只画完了一半,素描用线则显得很拘谨、很小心,最后画面让人感觉比较局部,但是很细腻。两种不同性格的人,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表现结果。这样一个小实验的结论表明了性格气质与画画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针对性地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取向,定能发挥学生的美术学科优势。
蓝色性格的学生是一些可以系统地、全面地解决问题的学生,他们会非常重视思维的一般过程。这种性格的学生,通常在整个画画过程中都非常严谨,但是他们也会过多地描述一些细节的、琐碎的东西,把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刻意地放大化,从而看不出画面的主心骨,那么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多让学生临摹体会西方大师的素描或色彩,从大师作品中体会绘画的意境以及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发现自己作品中所缺失的东西。
黄色性格的学生做事情会让人感觉很快、很直接、很爽快,并且还非常细心,这样的性格很招人喜欢。而他们在艺术创作的时候,通常要求画面很严谨,但是明知道画面的一些错误的地方,卻很少主动去修改,那么教师就应该多给他分析画中不足点,让学生知道画面如何做精细的调整和持续的深入。
三、培养优秀的美术研修习惯,充分发挥美术学科优势
如何在美术学习中培养性格与习惯,其实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和环境相互影响下的结果,是性格中的一部分习以为常的言语、行为。在美术学习中若对学生的性格、习惯加以正确的引导,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着手:
1.培育好心境,修得好性格
性格的形成与人们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受教育的层次密切相关。人的一生是自我塑造的一生,自我完善的一生。性格塑造的重要目的就是克服不良性格,从而使自己的命运改变。在遇到各种复杂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能力表现出来,分别是涵养与修养。多读好书、多从书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学识。如,我们可以通过学校阅览室,订阅专业书刊。提倡学生多逛逛时下流行的网上书店,也可以选择性地买些自己喜欢的专业书籍和文学著作,多看好书是培养好心境、好性格的好办法。
在我校高一与高二年级都开设了素描课,从素描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耐心、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每个学生的基本功水平,最为关键的就是能够看出每个学生的心境。能不能独立思考问题,能不能独立解决问题都可以在素描教学中看出来,高一、高二年级又通过校本课程开设了装饰画、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科目,在各种课程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适当地接触一些写意性强、现代感强的作品,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意识的好途径。
2.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锻造好性格
高中生性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每个不同性格的学生会遇见顺境与逆境,我们要告诉学生的是,当你面对阳光明媚时要懂得珍惜,不能让自己飘飘然;当你处于逆境时不要轻易地堕落,告诉自己坎坷也是笔宝贵的财富。对容易自卑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多多鼓励,让他们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从而提升他们的信心。而对那些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我们就要敢于指出他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自身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结合不同的性格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画画风格。不同性格的学生画画时线条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不能按照同一种模式要求他们画一样的东西,所以我是很不赞同学生没日没夜地做些枯燥的临摹练习,多进行人物写生或户外写生更能磨炼出优秀的美术个性面貌。
3.学会整体地看问题,学会用智慧去教与学
在画画中整体的观察非常重要,这是你理解绘画的一种基本方式。任何局部地看待问题,都会带来一些画面上的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整体地看问题,真正地用智慧去教与学。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耐心都是相当重要的,在长时间绘画过程中千锤百炼、不断提高自己的毅力、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并且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独特的你。
作为教师,我们理应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气质,因材施教,做到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绘画的过程中,性格的张扬和浮动都会对其绘画及绘画理论有深刻的影响。画是线条的流动,线条是画家情感的折射。在我们常规的美术教学之中,更多地了解性格,更多地发挥性格的特殊性,对我们的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雅格.性格左右你的命运.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12.
[2]王定祥.走向成功的九种性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09.
[3]乐嘉.人之初,性本色:乐嘉性格色彩笔记.中信出版社,2010-08.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与思路】推荐阅读: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07-17
高中美术绘画教学计划11-14
高中美术教学总结08-26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反思05-31
高中美术班教学06-05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07-04
高中美术教学原则07-27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08-16
高中美术课教学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