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2024-10-17

县教育工作情况报告(精选8篇)

县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篇1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县20xx年的教育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切实落实“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投入,夯基础,重管理,提质量,抓改革,谋发展,全县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报告20xx年全县的教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xx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一)教育教学质量显着提高

兴教研,强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一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讲质量,求效益”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各级教研组织所形成的教研网络,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才智,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教师论文评比、专项课题研究、小学生文化素质测试、中考试题研究、中高考质量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制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奖惩实施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加强质量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xx年,全县受省、州、县各级表彰的三好学生有321人,优秀学生干部90人;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为99.9%;中考600分以上达343人,比去年增加225人,最高分672人,荣获全州中考状元;高考上线人数693人,比去年增加286人,其中,达到重点线137人,比去年增加63人,达到一般本科线271人,比去年增加130人,达到专科线285人,比去年增加93人;高考最高分612分,居全州文科第6名,荣获“红烟桃李奖”,中考、高考成绩均跃居全州第三位。

(二)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xx年8月调整充实了县属中学的领导班子后,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于今年7月,对全县乡镇中学和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选拔和任命;对全县140位中心学校校长、副校长和完小校长进行校长岗位业务培训。一支年轻有为、结构合理、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学校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为了提高师资素质,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县人民政府拨款30万元,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引、培结合的方式,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共引进语文、数学、英语本科生22人,招考聘用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88人;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2838人;选派5批629位教师参加省、州举办的新课程培训,推荐55位骨干教师参加州举办的英语、物理等6个学科的培训,举办计算机运用培训13期963人;邀请全国着名教育家魏书生等6人到我县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语文、数学、英语教师861人;组织中小学教师24人到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石林县学习考察新课程,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三基科”和文综、理综高中教师11人到全国名校湖北黄岗中学、武昌实验中学考察学习。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广大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维,提高了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的意识水平。

(三)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今年7月,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我县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许翔、副县长韩天识等6位县领导为副组长, 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询,反复研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中共天城县委、天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天城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中小学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与年薪制实施方案》及《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以指导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年内,圆满结束了在天城三中和西二中学试行的校长公选工作,在全县各学校启动实施了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

(四)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认真实施《天城县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意见》,在总结县内外校点调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撤校并点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校点布局调整的步伐。今年,县财政投入资金150万元,启动了天城二中、天城三中、朋普中学教学楼的建设,以扩大办学规模,为中学合并创造条件。教育局筹措资金10多万元,为朋普、江边、东山等乡镇10个村委会的集中办学点购置床架100余张,行李、洗漱用品300余套,电视机10台,办公桌椅50余套。年内撤销了中学7所,小学15所,小学校点56个,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计划,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空前

为了打牢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办学效益,认真贯彻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多方筹集经费,全面启动了校舍建设工程,加快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20xx年,全县规划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5000万元,对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中小学进行改造,扩建和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24幢,年内已开工建设的学校有4所,即天城二中、天城三中、西山民族中学、朋普中学,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学校有3所,即天城四中、新哨镇中心学校、弥阳镇古城小学,其它学校的建设项目也相继进入了地质勘探、场地规划和图纸初设阶段;年内还争取了省级危改项目6个,各级投入危改资金1536万元,完成中小学危改项目7个,新建校舍面积5489平方米;向州级争取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款30万元,远程教育设备补助款40万元,建成了远程教育卫星站6个,教学光盘播放点35个;西山民族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省级投资项目和民族团结示范校的国家级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申报项目资金共计390万元。

(六)高中“瓶颈”制约有所突破

积极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出、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压缩天城一中招生规模,向精品型高中转变,扩大天城二中、天城三中、天城四中办学规模,在职教中心尝试办好综合高中,同时引导、鼓励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高中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今年9月,天城一中完成高中招生10个班415人,天城二中完成高中招生6个班334人,天城三中完成高中招生4个班240人,天城四中完成高中招生7个班415人,职教中心完成高中招生2个班118人,庆来学校完成高中招生12个班384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 1906人,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高中招生任务。

(七)职成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规范和加强了对职成教育的管理,建立起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各乡镇中学为支撑,乡村两级成技校为补充的职成教育体系。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开展对在职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干部职工计算机培训963人,普通话培训1期1010人,输送职高中专生198人;各乡镇中学在开设好劳动技术课的同时,实行了初三年级的职教分流教学,对1160名学生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乡村两级成技校以扫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扫除文盲161人,扫盲提高班结业898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9184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八)民办教育生机凸现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了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管理。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对社会力量办学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在征地、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样的优惠待遇。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学籍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民办学校实行了年检审查制度,加强了对民办学校在办学方针、教育信息、课程标准、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形成了以庆来学校和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示范性窗口学校。20xx年,全县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完全中学1所,普通初中3所,普通完全小学6所,幼儿园41所;在校职高生7个班530人,普高生12个班384人,初中生23个班906人,小学生39个班986人,幼儿学生2412人;教职工309人。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九)企业办学改制移交工作基本完成

积极按照省州有关国有企业分离办学的意见要求,主动同辖区内的企业协调配合,做好学校改制移交工作,除东风农场所辖4所学校暂未移交外,东风氮肥厂、巡检司电厂、天城糖厂、朋普糖厂所办的4所学校已顺利移交,其学生全部安排到地方学校就读,学校教职工由企业安排,学校设施归企业使用,教学设备由政府接管。

一年来,我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由于县财力有限,学校自身创收少,实行校长年薪制条件还不成熟;改革打破了长期稳固的“铁饭碗”、“大锅饭”体制,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报有抵触情绪。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放松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忽视了自我教育,自律性差,教育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水平低。三是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大,全县还有20xx00平方米的危房面积,排危资金难以落实,基础教育设施的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四是部分地区的`群众对校点布局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之资金扶持力度小,校点布局调整还存在一定阻力。五是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政策把握不准,对改制后地方政府的责权不清楚,不能切实认真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

二、20xx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总结我县20xx年教育工作的得与失,我们对如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中国若干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高度结合,这是我们抓好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谋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时,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兼顾一般;既要抓升学率,也要抓普及率;既要重视普通教育,也要重视职成教育;既要搞好硬件建设,也要搞好软件建设;既要正视当前的现实状况,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县的教育事业才会全面、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发展就会顾比失彼,失去平衡,大起大落,缺乏稳定。

(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20xx年,我们按照县委提出的“小学打基础,初中求巩固,高中提质量”的教育发展原则,确定了“软硬件并举,重视教育科研,突出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小学、初中基础,强力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狠抓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以农科教结合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综合教育,着力实施校舍建设工程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使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了逢勃发展,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经验总结就是从县委、政府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都有一个清淅正确的教育发展思路。

(三)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以质的提升为根本

教育事业的发展包含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我县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和主观意识的考虑不周,教育从整个面上来说,是量的发展大于质的发展。目前,我县尚有中小学校点541所(个),这在全州来说是最多的,这种粗放型的校点布局,使投入不能集中,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不能充分利用,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影响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必须以质的提升为重点。

三、20xx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天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抓改革、调结构、固师本、兴教研、强管理、创特色、保‘两基’、提质量”这一总体发展思路,团结率领全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教育硬件、软件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奋勇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一)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我县的教育质量要在20xx年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基础上,乘势而上,顺势而谋,要让“质量是生命线,管理是聚宝盆”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步入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竞争态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管理,紧紧围绕“有利于提高天城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全方位开展工作,在全力以赴抓质量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力争20xx年中考600分以上人数突破400人,高考上线人数突破800人,努力实现在全州(中、高考成绩)“争二保三”的目标。

(二)进一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是强化师德建设,抓好教师的教育法律法规学习,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教师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以德治教,依法执教。二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外出学习和聘请专家培训,建设一支既有精深专业水准,又有良好教育素质和能力的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三)搞活用人机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全面推行教师评聘分开、竞争择优、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的教职工聘任制,促进合理流动,激发教育活力。二是全面实行校内绩效分配制,坚持聘任看实绩,上岗看实干,考核看实效的原则,鼓励冒尖、激励竞争、绩效优先,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三是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对乡镇中心学校以上校长实行校长工作目标管理,通过对校长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对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校长,实行校长公选制。

(四)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继续花大力气,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危房改造,加大校点调整力度。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行一个村委会只办一所小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完成中学校点的调整布局和新建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充分利用庆来学校、滇南文武学校教学资源,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力争20xx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

(五)大力支持引导,促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对既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大力支持引导,鼓励尝试;将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培训,教研教改,评估表彰等工作统一纳入管理范围;以庆来学校,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重点,创建一批民办教育的示范窗口学校,促进“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教育投入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教育发展

天城三中教学楼、西民中综合楼、朋普中学教学楼于20xx年3月投入使用;天城二中教学楼、天城四中教学楼、新哨中心小学教学楼、古城小学教学楼于20xx年9月投入使用;其它在建工程项目20xx年底竣工。同时继续加强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危改专项资金支持,按计划排除农村小学危房。

(七)做好学校安全卫生和收费管理工作,促进教育有序发展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机构,健全制度,经常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开展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持亮证收费,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决不超项目超标准收费。对违规违纪乱收费者,坚决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总结过去,我们有得也有失,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希望和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提高我县的教育综合水平,更好地为我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县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篇2

关键词:网络素养,家庭教育,农村学生,留守儿童

1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随着移动电信网络在农村的大面积覆盖, 手机能上网等功能的升级, 农村学生持有手机率的增加, 上网对农村特别是偏僻山区的青少年学生也不再成为新鲜的事。网络对农村学生的影响同样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已成为农村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家长和学校视其为洪水猛兽, 家长见网兴叹, 学校谈网生气。

1.2 调查目的

进一步促进农村学生正确、健康地利用互联网, 大学生需要深入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实地感受和调查互联网对农村学生的影响,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身心发展, 分析原因, 探讨出相应措施应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舒家村学校为调查样本。舒家村学校地处该县舒家村乡, 是县教育局主管的完全学校, 有学生606人, 其中, 小学生376人, 中学生230人。此次调查随机抽取200学生, 发放2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初中生120人, 小学生70人, 其中, 留守儿童113人, 占59.48%;非留守儿童77人, 占40.52%。

2.2 调查方法

对学生采取调查问卷法, 对家长进行访谈法, 运用Excel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法。

2.3 问卷的编制

自编调查问卷, 主要涉及网络运用、上网投入 (或上网时间) 、网络内容、上网途经以及网络影响等上网情况调查问卷和家长对网络态度、引导应用方式等家庭教育状况问卷。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90份, 运用Excel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其结果如下:

3.1 上网状况与分析

(1) 上网人数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分析。被调查对象190人中上网人数为155人, 占81.58%, 其中, 留守儿童占53.16%, 非留守儿童占28.42%;不上网人数为35人, 占18.42%, 其中, 留守儿童占6.32%, 非留守儿童占12.1%。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上网人次多一些。

(2) 上网时长分析。在155个上网人数中, 上网时间较长的占21.94%, 其中, 留守儿童占20%, 非留守儿童占1.94%;3小时以上的占78.06%, 其中, 留守儿童占45.16%, 非留守儿童占32.9%。显然, 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上网时间更长一些。

(3) 上网途径分析。该校学生主要是通过手机进行上网, 约占80.16%;网吧上网的比例是17.25%;家用电脑上网的比例是2.59%。智能手机上网是当前学生上网的主要途径。

(4) 网络应用分析。网络娱乐类应用是学生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玩网络游戏在学生群体中的占比高, 占87.74%, 其中, 留守儿童占61.94%, 非留守儿童占25.8%;用于学习及其它的, 占12.26%, 其中, 留守儿童占3.23%, 非留守儿童占9.06%。显然, 被调查学生上网主要是寻求娱乐类活动。利用网络学习, 需要大力加强。

3.2 上网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调查发现, 虽然不少学生喜欢或者说沉迷于网络, 他们自己其实是知道网络对自身带来的一些弊端的。45.16%的人认为上网使自己学习成绩下降, 其中, 留守儿童占31.6%, 非留守儿童占13.56%;40%的人认为上网使自己无心学习, 其中, 留守儿童占12.26%, 非留守儿童占27.74%;11.61%的人认为上网让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其中, 留守儿童占10.31%, 非留守儿童占1.3%;3.23%的人认为上网影响现实人际关系, 全部是留守儿童。

3.3 家庭教育对学生上网的影响

(1) 家长对上网的态度。22.63%的家长禁止孩子上网,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15.79%,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6.84%;77.37%的家长允许孩子在假期或课余时间适量上网,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43.68%,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33.69%。

(2) 家长的文化程度。调查发现当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1.67%的家长无文化, 11.25%家长最高学历是小学, 46.74%的家长最高学历是初中, 36.78%的家长最高学历是高中, 3.56%是大专及以上学历。

(3) 家长的教育手段。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犯错误的时候, 42.11%的家长会耐心的讲道理,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26.32%,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15.79%;22.63%的父母会严肃批评, 偶尔也会打人,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21.05%,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1.58%;2.11%的家长则经常会打人, 全部是非留守儿童家长;33.15%的家长会放任自流, 其中, 留守儿童家长占31.58%, 非留守儿童家长占1.57%。

4 问题讨论与初步结论

4.1 网络对农村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一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面对手机或计算机屏幕, 导致青少年学生生理机能失调、神经系统正常节律被破坏、视力下降、失眠、免疫能力降低、焦虑等伤害。二是网络的不良信息容易导致青少年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三是荒废学业。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 上瘾不能自拔, 不少农村学生荒废学业, 逃课、旷课, 欺骗老师和家长。四是自我意识弱化。农村文化娱乐方式比较单调, 特别是贫困山区, 很封闭, 农村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容易弱化现实中的自我, 与他人缺乏交流和沟通。

4.2 农村学生上网率整体高, 特别是留守儿童上网率高

调查发现, 当代农村学生上网率整体很高, 舒家村学校上网率占81.58%。同时, 从统计结果分析中发现, 农村留守儿童上网占比高, 舒家村学校达59.48%。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自律能力差。二是家庭监管缺位。

4.3 导致农村学生上网失控的外在因素

(1) 学校缺乏引导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调研发现, 该学校的网络设施不足, 电脑设备落后, 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由于该校地处偏僻的乡, 属贫困山区, 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学校设有一个电脑房, 只有十几台电脑可用, 电脑设备几乎是要淘汰的电脑。学校没有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 学生缺乏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引导。

(2) 社会对网吧监控不力。网络监管机构对农村网吧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国家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及居民楼内不得开设网吧, 而调研发现, 在该乡镇街上开设的网吧基本上设在居民楼内, 离该校不足200米, 缺乏必要的法律手续和营业执照。同时, 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明文规定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网吧, 舒家村乡的一些机构虽多次对网吧进行检查, 但更多的是走过场, 未取得实际效果。

(3) 家长的教育方式欠妥。调查发现, 在当地, 家长怕网络影响学生的学习, 而家长最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的教育方式较粗暴, 不是循循诱导, 其中22.63%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会进行严肃批评, 偶尔也会动手打人。

5 对策与建议

5.1 培养农村学生的网络素养

调查发现, 80%的农村青少年学生网民希望老师教育他们一些网络使用技巧, 如利用网络便捷查阅资料、制作课表等。他们希望有技术教师指导他们正确上网, 明确上网的意义, 从而适当上网、安全上网、科学上网、绿色上网, 希望能成为网络的主人, 而不是网络的奴隶。因此, 农村中小学应开足、开好计算机基础课程, 配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老师, 有条件的学校设计和建立校园网。

5.2 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教师要从心理着手, 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要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外出务工父母要重视子女的教育, 加强情感交流, 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 建立寄宿制学校, 吸收留守儿童住校。

5.3 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1) 对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要对农村青少年学生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 规范网吧从业行为。重点在清理地下网吧的基础上, 严把四个关口:进门关、内容关、传播关和法规关。

(2) 建设绿色网络游戏环境。根据调查, 网络娱乐类应用是农村青少年学生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 然而, 较多青少年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对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严重危害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建设绿色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 指导家长正确认识网络和充分有效利用。贫困山区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 思想不开放, 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迟钝, 家长们很排斥网络, 见网生忧。“网络素养教育”不仅要面向青少年, 也应该要面向家长。家长关注、指导孩子使用网络, 是保证孩子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5) .

[3]王描玲.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 2011 (S1) .

[4]梁钧泉.手机上网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不良影响探析[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文集[C].2010.

县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篇3

摘要: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三级教育网络机制是培育新农民的主要方式。通过对首都郊区农业大县延庆县、乡镇、村三级农民教育网络机制建设的调研,摸清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现状,探索三级教育网络机制的优势与特点,总结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三级教育网络管理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三级教育网络 建设现状 优势特点 存在问题 管理建议

实现中国梦,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首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决定都市农业建设的成败,决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成败、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

一、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现状

延庆县是京郊农业和旅游大县,全县有376个行政村。28万常住人口中,有17万农业人口,其中绝大多数只有初中以下学历。由政府主导,教委牵头,本着构建大职教体系的工作思路,2011年延庆县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县、乡镇、村农民三级教育网络建设的工作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全县范围内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网络,要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办学体系,进而大力开展农民培训的工作要求。该意见实施两年来,产生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一)三级教育网络初步形成,新型农民培养步伐明显加快

延庆县教委在三级网络体系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在设备设施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全县从事农民教育的教师有160人,现已在全县设立了15所乡镇成人学校,在200多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成人学校。在管理机制上,县教委明确了延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职教中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地位,构建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纽带、村级成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培训网络。

(二)学历教育培训蓬勃开展,农民学历+技能需求得到满足

为满足农民“技能+学历”的双需求,切实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依托三级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培训。专业全部围绕各乡镇、各村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实际需要开设,目前中专班开设果树、蔬菜和药材、养殖、大田、花卉、文艺、综合七大类13个专业,各村开设的专业都各不相同,一村一个样。全县现有在籍农民中专学历班111个,学员5885人。

(三)开办农民文艺中专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农民在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追求。2010年我们依托三级教育网络在全市第一个开办了社会文化艺术中专班(简称文艺班),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文艺知识和文艺技能学历培训。2012年为满足农村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让更多的村、更多的农民受益,我们和文委合作,对每村一名的群众文化组织员进行系统的中专学历教育培训,让他们把各村的文化活动组织起来。现已在15个乡镇开办了48个文艺中专班,注册学员2152人,跟班学习的农民有1500多人,其中群众文化组织员中专班有15个,学员涉及全县376个行政村。

(四)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明显提升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三级教育网络体系内,现有在籍农民中专学历班111个,学员5885人;有田间学校24所,共有学员856人;有大专学历教育10个批次,学员286人;每年开展各类短期培训达10000人次以上。这个规模在北京市是最大的。

办学效益显著提升。首先是帮助农民致富,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的挣上了工资;在家从事种养殖业生产的,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田间学习,他们的农业管理技术得到提高,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同时生产的盲目性得到改善,实现了增收。其次,培训提高了农民文化水平和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认识水平,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我们的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百姓对教育的认知度、信任度、满意度,在北京市对各区县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延庆县连续四年排名第一,我们认为这里面有我们的功劳。

办学影响力明显增强。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和信赖,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几年来延庆的农村成人教育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延庆职教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级校”“中国职业教育工作突出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30多项。先后有联合国发展中国家中的9个人口大国教育专家、新疆农广校、吉林农广校等到我县考察学习。我们延庆的农民成人教育的办学情况,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20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上过新闻联播。

二、三级教育网络机制的优势与特点

开展农民三级教育网络建设两年来,我们充分的感受到,这个机制有着旺盛的的生命力。

(一)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有效联动,优势互补

在三级网络教育体系中,各级学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职教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业务指导、师资培训与提供、学籍注册与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技能取证及办理毕业手续等工作,既要依托乡镇成人学校和村校,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又要负责统筹、指导、安排乡镇、村校培训工作,对乡镇、村校的管理和师资队伍有培训和指导职责。乡镇成人学校的主要职责是进村了解需求,帮助职教中心招收学员,负责协调提供教学场地,负责组织村校的教学组织,上对职教中心负责,下对村校起指导作用。村校一般由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负责管理,上对职教中心和乡镇成人学校负责,下对村民负责,主要职责是了解村民教育需求,收集整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技术问题,及时向职教中心和乡镇成人学校反馈,协助上课教学组织、教学场地提供和后勤保障。三级网络中的每一级学校都缺一不可,有分工,更多的是密切合作,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教育机制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较之以前显著增强。

(二)在教育范围上,实现了充分辐射,覆盖全县

延庆县下辖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现在我们的农民教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绝大多数村都有培训班,每个村都有学员参加学习。

(三)在学习形式上,实现了工学交替,双轨同步

三级教育网络下的农民教育培训,充分考虑了农民实际。在办学模式上,采取“两校合一”模式开展农民培训,该模式把农民中专学历教育与农民田间学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知识面较广、专业理论内容丰富的农民中专学历教育优势和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田间学校教育优势都得以充分发挥。针对农民教育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教学比例不低于总课时的50%,实现了“教学——实践——再教学”的循环互动,成功地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获取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为使农民不出门就能学到知识,农闲时间或晚上在村校上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农忙时围绕动植物生长周期上专业实操棵,所以很多课堂就在田间地头。这种办学形式和学习形式,帮助农民学员解决了工学矛盾,使农民学员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操技能。

(四)在教学形式上,实现了专兼教学,双师施教

现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和教学组织的专职教师有160人,另有100多人的外聘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双师合作”教学模式,所谓双师合作培训模式就是每节课都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两位教师一位叫资源人,一位叫辅导员,二人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培训模式在保障机制要求上课前必须有学员需求调研和分析,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求依据农民现有起点,台阶要小,以绝大多数学员努力能会为目标,内容以有用、实用、好用、能用为标准,教学中让学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业评价方式上注重多种形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这些模式和方法为农民学员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提供了有效保证,学员享受了更多的学习乐趣,教师也体验到了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五)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模块教学,双纲并举

现已开设的13个专业都建立了“文化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素质提升模块+职业资格取证”的课程体系,每个专业课程都同时制定了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大纲,并编制了相应的专业实操课程教学计划。为解决教材问题,由职教中心牵头,开展校本教材编写,现在每年都有10来本校本教材面世,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民教育教材体系初步建立。

(六)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了学历能力,双证齐备

对学员来说,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够取得一种技能证书,就增加了就业、增收的机会与可能。在三级教育网络体系下,职教中心的龙头作用得已充分发挥,通过协调劳动、财政、教育考试等部门,帮助学员在进行学历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技能证书考证学习。“双证书”制度,推进了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增强了学员的职业竞争力。

三、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级教育网络的机制建设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成人教育蓬勃发展,现在延庆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已经走在北京市的前列。但通过实践与调研,我们发现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很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由政府牵头,全县一盘棋的农民教育联动机制建立问题

现在的农民培训工作中很多部门都参与其中,比如文化部门负责文化类的培训,农口负责技术推广类的培训,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监督和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转岗技能培训等等,各个部门各自为战,没有一个统一协调部门,由于缺乏质量监控,培训质量没有保证。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在三级教育网络体系下,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教师,多数是从普教转过来的,既没有涉农专业知识,又缺乏给农民授课的教学组织管理经验,因此很多教师只能是参与教学组织和管理,不能任课。

为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师资,职教中心一方面依托大专院校对本校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另一方面把区域内各行各业的专家教授、行业能手组织起来,成立了100多人的外聘教师师资库,为农民的培训工作提供师资和智力支持。外聘教师多一方面涉及到大量的课时费,增加教育成本,另一方面乡镇成人学校教师不能任课,出现资源浪费。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调动成人学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教师能够胜任农民教育的课堂,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保障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一直没有固定经费给予保障。由于现在开展的各种培训全部是无偿的,所以公用经费根本就不够,职教中心能够确保培训工作正常开展,靠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申请项目争取的资金。各个乡镇成人学校由于没有固定经费支持,又缺乏项目资金支持,所以培训所需费用只能靠乡镇政府支持,乡镇政府领导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培训工作开展的好坏。

(四)乡镇、村级成人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教育需求问题

虽然这几年成人学校建设的速度在加快,但是和基础教育还是有很大差距,现在的乡镇、村成人学校依然存在场地不固定,甚至没有场地的现象,培训设备设施也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教育需求。

(五)乡镇成人学校的干部教师管理问题

对乡镇成人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管理在机制上存在问题,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干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成人学校的教育职能发挥不足。各乡镇成人学校虽然针对乡镇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了相关培训,但基本没有针对性地制定长远的农民培训规划和教学(开班)计划,对于乡镇范围内的所有培训工作的协调组织和管理有一定局限性,教育职能的发挥还存在很大空间。

(六)农民教育培训的课程安排和设置问题

目前的农民教育培训课程安排和设置主要是围绕农民实际需求进行的,围绕着乡镇、村的主导产业进行的,已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主,农民素质综合提升的课程比重不足。因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来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上,为将来农民成为市民做准备,目前这方面的课程非常缺乏,也没有这方面的教材。

四、进一步完善三级教育网络管理机制的建议

解决以上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破管理瓶颈,才能实现农村成人教育可持续、内涵发展。

(一)由政府牵头,建立全县一盘棋的农民教育培训联动机制

延庆县委、县政府要重视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要把每年农民成人教育的培训任务都要纳入政府的折子工程,要对各乡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要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联动机制,要确定一个牵头部门,建立一个培训组织管理、质量监督体系,把各种培训资源整合起来,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需要政府牵头,把各行各业的专家教授、技术能手组织起来,为农民培训提高师资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机制,提高资金支持,对现有成人学校教师大力开展专业培训,要为每位教师确定2~3个专业发展方向,要依托农职院等大专院校对教师开展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要为每位教师专业实操训练提高支持,要让他们拜外聘教师为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训练。力争用3~5年使所有专任教师成为专业的技术能手,能够独立开展实践教学。

(三)确保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保障

建议政府能够对农民教育经费给予支持和保障,人均教育经费不低于5元/年,是一个最低标准,建议政府要对成人学校给予办公经费支持,乡镇政府每年也应拿出固定经费支持培训工作。

(四)加大成人学校的硬件建设投入力度

建议按照北京市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标准开展成人学校建设。

(五)加大乡镇成人学校的管理力度

把乡镇成人学校的人、财、物进行整合,实现统筹管理。

1.人力资源的统筹。将现有成人学校的干部教师的人事关系调整到职教中心,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或兼课,纳入教师管理系列。

2.管理运行的统筹。由职教中心根据乡镇产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研究办学方向,统一制定规划、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培训。

3.硬件设施的统筹,乡镇成人学校资产变更到职教中心,由职教中心负责财产的调配和管理。

乡镇成人学校要主动发展,要积极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公共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使自己成为乡镇成人教育的主阵地,使乡镇成人学校成为当地的社区教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科技示范与推广中心。

(六)要逐步加大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比重

要对现有培训课程模块进行调整,要逐步加大综合素质提升类的课程比重,要逐步加大现代市民的意识、市民文明要求、城市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等内容的培训。要组织人员加大综合素质提升类课程研发力度,为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延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延庆县“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课题类别: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名称:三级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课题批准号:AEA12077

保亭县远程教育验收整改情况报告 篇4

建设项目整改情况的报告

省远程办:

根据省远程办2011年11月18日对我县远程教育平台及终端站点开展工程技术竣工验收工作,我县远程教育工作未能达到规定要求,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1月18日对我县远程教育平台及终端站点开展工程技术竣工验收工作,抽查4个卫星站点1个电信站点,其中一个卫星站点信号强度中九65%、亚六25%,无法点播直播频道,信号为能达标。在验收市县平台时,管理员操作不够熟练。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人员变动,工作衔接不好。我县远程办主要负责人黄广同志2011年10月到乡镇选举任乡镇副职领导,新的负责人对远程教育工作不够熟悉,对所管辖的站点情况掌握不够。

二是县远程教育平台管理人员对自身业务不够熟练,管理意识不到位。

三是乡镇换届新上任的组织委员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未能受到系统的培训,对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

题。

二、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部领导高度重视,及时作出整改。一是制定方案,落实整改。县远程办结全县远程教育当前工作,为做好迎接全国远程办对我县远程教育工作的整体验收准备,针对我县远程教育站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二是责成电教中心即刻组成巡查小组深入各终端站点巡查,对所有站点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完好,能正常使用。

三是加强县远程教育平台的管理和使用,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水平。

四是举办一期培训班,12月6日邀请省远程办的王康平主任、谢振秀等同志到我县全面培训所有终端站点的管理员(包括村支书、管理员、大学生村官、乡镇组织员和组工干部),再次强化操作和管理使用的知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人员培训,优化管理队伍。

3、制定定期巡查工作制度,努力做到“三个一”(即: 每月全面巡查一次,有重点检查一次,随机抽查一次)。

4、做到“五定”。

一是定人员。县远程办负责对全县远程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监督和管理,同时承担相应的开发、制作和提供教学资源的任务;县委组织部的全体组工干部负责对我县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与监督;乡镇远程教育管理员,由党委组织委员兼任,党委书记为远程教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终端站点的管理员由大学生村官和符合条件的村“两委”成员兼任,具体负责站点的设备操作和维护、教学组织、信息反馈等工作。

二是定单位。县委组织部的每位组工干部负责对两至三个终端站点工作的指导,每位干部在下村检查工作时,应将远教工作纳入检查范围,查看设备是否齐全、使用是否正常、收看记录是否完整。每位大学生村官负责其所在的村委会的远教工作,大学生文化程度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只要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定能更好的服务于远程教育工作。

三是定时间。组织部的干部每月应定时间下村检查,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每月20号查看收视情况,对于收视率不达标甚至本月无开机记录的站点要了解情况,及时督促,月底前争取所有站点都能达到收视要求。每位同志在下村时,不仅要检查,更应积极帮助和教导,站点管理员的流动性可能较大,组工干部应帮助站点管理员熟悉设备的操作,以便远教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定期通报。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抓远程教育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将远程教育建设、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作为农村党建责任考核、“五星阵地”评选、先进基层组织评选表彰的一个考核条件。定期将各地远程教育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于工作不力和管理监督不到位的,如果责任在组织部门,要在组织系统内进行通报;如果责任在站点自身的,要进行通报,并对所在村委会的“五星阵地”作降星处理;如果问题是非客观条件造成的,站点内应对责任人作出通报批评。

五是定责任。有岗必有责、守岗必担责,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每位干部、管理员、村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其帮扶对象要积极了解、主动帮扶。对于所帮扶的对象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应及时上报。如在上级或单位进行检查时发现站点不合格,负责指导和管理的干部、管理员、村官要层层追究责任;对于出现问题又未及时上报的,负责指导和管理的干部、管理员、村官要深刻反省,对于此类行为要严肃处理。

保亭县远程办

县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篇5

XX县教育局 2014年12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和壮大,突出前瞻性、预见性和发展活力,县教育局、职教中心组成专门调研组,对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在摸清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就加快我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诸方面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XX县职教中心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公立中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原XX县技工学校、XX县农职高中、XX县电大合并而成。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XX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XX县职教中心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学校在编教职员工116人;在校生共1306人,其中职高269人,技校37人,电大1000人。

学校共设教学班16个学校设有40座台微机室3个,70座台微机室1个,共有微机280台;阶梯教室1个,卫星地面接收系统2套。实训车间(室)19个,其中,焊工车间2个,内设各种焊机110台;钳工车间1个,内设实习钳台15台套;电工车间1个,内设实训设备10台(套);汽修实训室3个,内设示教板、划,科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教学,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三年来,累计为高职院校输送357人,三年来升学率均为100%,升本率始终超出全省平均升本率30个百分点。2012年升本率为72.2%(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升本率100%),2013升本率56.3%(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升本率100%),2014年升本率59.5%(其中:护理专业升本率100%)。

(三)电大教育

电大教育主要任务是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的成人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现开设本科专业有中文、法律、财经、英语、计算机、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等17个专业;专科涉农专业有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园艺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5个专业。电大教育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在春秋两季毕业。三年来,累计毕业808人。目前,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186人。

三、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

目前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轻视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忽视职业教育,许多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造成职业招生困难。

(二)办学条件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品牌专业为龙头,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把我县职业教育打造成为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全省一流职业教育,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创建“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办学综合体 为进一步推进职教中心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招生、升学与就业等工作水平,应在结构、办学、链节、保障四个方面做到“三位一体”,形成职教中心的办学特色。

1.结构“三位一体”,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技能教育。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必要的文化知识。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职业学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稳步输送高职人才。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科学管理,规范化教学,紧盯就业市场,稳定招生工作,突出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护理、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工艺美术、电子技术应用、畜牧兽医、种植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为高校稳步输送优质人才。

三是电大有力补充职业教育。按照《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

多重保障。

三是扩大学生就业准入空间,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积极与相关上级鉴定培训机构合作,对学校培养后获得中级技能证书的学生进行再培训,经鉴上级培训部门考核和鉴定,获得更高一级的技能证书或特色技能证书,同时学生的专业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更大程度的满足市场需求。与有关高职院校联合,实施贯通式培养,确保中职学生学历证书及技能证书顺利向高职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

(二)优化学校教育管理,实行集团式经营。

为使职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参照企业管理运营模式,采取集团化管理。依据“三位一体”模式,职高、技校、电大的教学管理实施塔式管理、独立运行的方式,校长兼任董事长,设置若干个部,下设经理、副经理。根据学校办学模式,确定相应职责,引入企业的竞争淘汰和科学评估机制,奖勤罚懒,优胜略汰。

(三)打造职业教育专业板块,注重品牌专业社会效益 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局面,打造职业教育专业板块,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把现有学校专业分成五大板块,在每板块中打造品牌专业。

1.工业板块。工业板块主要设置焊工专业、汽车维修专业,将汽车维修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加强该专业的投入力度,进行实训基地改造,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产品,教学目标对准企业需求,达到“做中学”。基地课堂化就是生产实习基地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产品生产,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以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达到“做中教”。三是改变传统纸质试卷考试的教学评价方式,将考场搬进基地,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水平测试考核。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技能等级考核认定执行训考分离制度,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考核参照行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而不是根据教师传授的具体内容进行。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教学技能质量。

(五)“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教师队伍多元化。为解决县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理顺现有长期聘用优秀教师的工作关系,稳定现有师资队伍;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实施政府行为,在事业单位中选聘专业技术较强的人才到校兼职任教;到高职院校聘请优秀的专任教师,把职教中心建成相关专业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让高职实习学生作学校兼职教师,补充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基础教辅设施提升。根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需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食用菌栽培)专

县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篇6

建设总结报告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从手段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机制的一个有效载体,是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我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紧紧围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坚持建、管、用并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胆创新,培树亮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上级补贴、县镇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 万元,全县目前共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305个,其中组织部机关站点1个,镇、场中心站点18个,村级站点 286个。远程教育辐射全县18个镇、场,262个村,24个居委会,构建起以“市远程教育中心为指导,县远程办为中心,镇组织办为主体,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重点”的四级远程教育网络组织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全覆盖。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委成立了随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等18个相关单位任领导协调小组成员。按照《随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也相应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组织委员为具体负责人,将各项职责任务落实到人。各乡镇都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和富民强镇的战略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抓典型,扎实推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县委书记陈德贵、县长张健都非常关注远程教育工作,多次对远程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做出批示,提出要抓好远程教育的机遇,集中精力解决山区部分村收视难、通讯难等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厉山镇党委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原则,先后共投资11万元,修缮党员活动室,所有站点均按照“扩展型”标准建设,率先在全县完成建设任务,并为部分居委会配备了投影仪等电教设备。高城镇、殷店镇、小林镇等党委对所辖站点进行逐点摸底,统一建设标准,始终保持工作步调一致,顺利完成了各村党员活动室的环境建设和站点开通工作。

(二)因地制宜,把握关键。为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工作方法上既坚持原则又灵活施策,分批分层次开展工作。在区域上按照山区、平原区、城区三个层次,在建设中分常规、重点、难点三个方面。一是常规求高效。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初期,县远程办就组织专人对全县宽带网覆盖率和所有的行政村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将 个各项条件都基本具备的行政村确定为首批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在建设中,县远程办提出“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高效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四个同步进行”,即:线路整体检测和设备安装同步进行;活动室硬件设施的配备和规章制度的完善同步进行;督促工程进度和基础检查验收同步进行;站点开通和组织培训学习同步进行,成熟一个,安装一个,开通一个,验收一个,使用一个,见效一个,确保了各项工作紧张有序,稳步推进,仅用了30天时间就完成了首批 个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任务。二是重点抓攻坚。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县把贫困村、混乱村、班子不团结的村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为保证接收设备的安全,避免留下后遗症,县远程办严格按照“先整治,再建设,求稳定,见成效”的原则,把远程教育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中整治工作、驻村帮扶工作紧密结合,充分依靠驻村工作队搞好站点建设工作。对于一些没有活动室的贫困村,采取“乡镇拿一点,社会捐一点,村里筹一点”的办法,建好活动室。对混乱村和班子不团结的村采取先开通站点,由驻村工作队员代为管理,及时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培训,使终端接收站点在驻村工作和集中整治工作中发挥作用,帮助搞好班子整顿和乱村治理工作。三是难点求突破。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之初,县委书记陈德贵就强调,要借远程教育的东风,切实解决好山区部分农村的收视难、通讯难问题,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针对山区面积大,自然条件差,部分行政村长期不通电话,看不到电视,没有宽带等难点问题,县远程办多次与县电信公司技术人员深入山区调研,共同研究,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建管并举,强化机制。站点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中,随县提前谋划,超前考虑,围绕“建”“管”“学”“用”等关键环节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严格的学习培训制度。各乡镇和各村级终端接收站点要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有关要求,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科学规划学习时间,合理确定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已经建好的站点,及时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安居镇、洪山镇对各站点详细制订站点学习计划,利用“三会一课”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目前受训人群已经达到2500多人次。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站点以及各类人员对学习的不同需求,把组织集中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兴趣,比如,理论政策学习集中组织,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将从事不同项目的党员群众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块组织,确保他们坐得住、学得懂、用得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终端接收站点的作用,提高远程教育站点的组织收看率、设备利用率和知识应用率,提高培训效果。三是抓好教学活动的开展。督促指导各个站点严格按照远程教育播放记录簿的要求,建立学习收看、交流讨论以及培训效果反馈等各项制度做为记录,使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有章可循。

(四)加强宣传,注重实效。全县各级党组织和远程教育站点按照“边建、边管、边学、边用”的要求,建好一个,用好一个,管好一个,采取多种形式,力求学出效果、用出效益,使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实实在在地利用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学到知识、获得信息、得到实惠。围绕远程教育工作科学发展和如何服务科学发展两大课题,突出重点,关注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开展调研活动,集中研究解决好关键问题,努力形成一批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成果。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对远程教育学用成果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远程教育工作社会影响。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远程教育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有部分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如:工作经费不足。我县财力薄弱,远教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少,运行管理经费短缺,许多想办的事情还不能办,恳请省、市远程办在远教设备配备或资金匹配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受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计划内有个别村网络信号覆盖不到,尤其是山区和丘陵地区,需要重新建设网点来扩大覆盖范围;教学资源规划工作难度大。教学资源课件制作对大多数课件承制单位来说都是新工作,采录编技术人员较少,加上缺乏制作设备等硬件设施,在具体操作中感到困难比较大。

四、远程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县远程教育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远教站点开通以后,通过借鉴沿海省市的先进经验,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受教育程度,使每名党员干部成为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增强了基层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号召力。二是切实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在远程教育开通以前,乡村干部和群众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读书、看报,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辅导和讲解,因此对很多政策理解起来很费力。自远程教育开通以后,乡村干部和群众学会了利用远教站点资源学习知识、了解政策,他们表示,远程教育平台学习起来更加形象、生动,比较容易理解。三是切实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致富本领。在远程教育工作中,针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各站点始终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因人制宜,合理设置内容,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他们坐得住、学得会、用得上。四是切实提高了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了站点点击通报制度,要求站点工作日必须开放、节假日尽量开放、党员干部群众需要时随时开放,积极提供“自助式”、“定单式”、“分散式”学习服务。通过远教平台,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只须观看节目就能做到“足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同时还可以随时来远程教育站点查找信息和相关政策解答,为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阜新县沙化草原治理效果监测报告 篇7

1 监测时间

2011年共开展3次草原治理效果监测, 开始时间分别是4月25日、6月25日和8月25日。

2 监测内容

在实施草原治理项目地块内设固定样方, 在非治理区域选有代表性的地块设固定对照样方。主要监测草原植被盖度、高度、产草量及植物种数变化等情况。

3 监测物资准备

监测共需准备1平方米样方框4个、刻度测绳或卷尺2个、剪刀4把、枝剪4把、便携式天平或杆秤2个、野外记录本8个、GPS2台、数码相机2台、计算器2个、样品袋 (25×30cm) 和标签若干、调查表格和生活用品、1台监测用车。

4 监测区域和布设样方

根据项目区工程措施、工程量和草原类型的不同, 监测区选在了七家子乡毛岭沟村毛岭沟山、紫都台乡宝合堂村双庙西沟、化石戈乡化石戈村西沟南山和二色村鸡冠山、于寺镇扎兰村上扎兰西山和他本改村王道山、太平乡大道村丁家店北沟和四家子北山、阜新镇八扎兰村北沟和同乃村后山、苍土乡上石土村北山、八家子乡果树村三家子南山和乌兰木图西山、红帽子乡好四村荆条洼和扎兰北山。

非工程地块内只有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植物, 每个地块内设置3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样方;工程地块草原地势平坦, 且有数量较多、分布均匀的灌木或高大草本植物, 每个地块内设置1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样方。全县工程区内共布设样方54个。样方多为正方形。在各工程地块外选择有代表性的草原, 相应设置对照样方54个。样方均匀分布于地块内, 样方间隔大于250米。有51个样方为每个1平方米, 3个样方为每个100平方米, 对照样方相应设置, 满足了样方是工程地块缩影的要求。我们对每个样方分别进行了编号, 并利用GPS记载了样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5 监测内容及方法

⑴植被盖度

方法:1平方米和4平方米的样方采用样线针刺法。每个监测地块沿不同方向取3条样线。选择了30米刻度样线, 每隔30厘米用探针垂直向下刺, 有植物, 记为1, 无则记为0, 计算其出现频率, 累加计算盖度。对100平方米的样方采用丛径法, 用刻度尺测量灌丛直径, 按圆形计算覆盖面积。

⑵平均高度

用刻尺测量样方内草层叶片或植株枝条集中分布的平均自然高度。

⑶产草量

方法:1平方米和4平方米的样方采用了齐地面剪割样方内全部草本, 灌木只剪割当年枝条, 称量并记录剪下的植物鲜重。以样方为单位装袋, 风干后称重, 记录风干重。对100平方米的样方采用了按照大、中、小株型分类, 选定标准株, 分别剪取不同株型当年枝条的二分之一, 称量并算出标准株产量, 分别装袋, 风干后称量风干重。

⑷植物种数

对样方内所有植物种类及名称做了细致调查和记录。

6 监测结果

⑴植被盖度

利用样线针刺法植被盖度= (按触植物的探针次数/探针总数) ×100%, 丛径法植被盖度= (样方内所有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样方面积) ×100%的计算方法, 得出本县草原治理区植被盖度为80%, 对照区植被盖度为29%, 植被盖度增加51%。

⑵平均高度

平均高度由各样方所测高度和与样方数的比值得来。草原治理区植物平均高度为36厘米, 对照区植物平均高度为12厘米, 植物平均高度增加24厘米。

⑶产草量

通过对样方产草量的调查, 分别得出工程区与对照区产草量, 我县草原沙化区内干草产量为每公顷6770千克, 对照区内干草产量为每公顷5039.5千克, 工程区内产草量增加25.6%。

⑷其他监测项目

通过工程效果监测项目区内增加植物种数5种, 促进了草原植物多样性, 对增加产草量和牧草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国贫县教育化债路 篇8

在推行化债伊始,长阳结合自身特点明确了此次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目标、确定了先审计认定再偿还债务的化债工作程序。

理清债务

2011年7月,湖北省审计厅派专门班子深入乡镇、村组、学校调研,对2005年12月31日以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清理,摸清了债务形成原因、债务偿还情况、现有债务余额以及化债资金直接拨付的相关信息。

2011年8月,审计、教育、经管等部门人员组成验收核查组到各个乡镇进行核实,采取重点检查和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其他债务(含村级“普九”债务)进行审计认定,并落实到每一个债权人。

按照省综改办的统一要求,在本次上报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中,只能认定债务的本金,对债务人和债权人不合格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了删减,实行了偿债销号制度,逐笔登记债务偿还信息,做到偿还一笔、登记一笔、销号一笔,解除债权债务关系。最终经省综改办的核实录入农村义务教育监管系统上报债务1495笔,债务总额440万元。县综改办对每笔债务由村级和认定组按政策具实认定,做到债务关系清楚、人账相符、账据相符,杜绝发生“还糊涂账”、“水份债”、“人情债”和借新债还旧债等问题。

双方在债务余额无异议的情况下,由债权单位或债权人出具机构代码证(身份证)、开户行及银行账号,与原债务单位(甲方)及县财政局、教育局、经管局(乙方)签订《长阳县村级义务教育其他债务剥离偿还合同书》,共签订了584份合同书。合同签定后,凭此合同办理了债务剥离,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

同时,各乡镇建立公示制度,做到程序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资金筹措

按照中央、省确定的以县为单位先行自主化债为主。长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借助化解“普九”的模式,通過压缩其它支出等筹措了化债资金,共集中解决资金400多万元,其中:通过增加收入200多万元,譬如培植税收、签订合作契约来增加税收。大力压缩县级非生产性支出,降低县级组织运行成本,尽可能减少支出,压缩行政经费、公务经费等支出共200万元。这些资金全部划入偿债专户,确保化债资金按期完成。另外,省财政厅也下发了对长阳县奖代补资金,为化债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兑付偿债资金,是化债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数据的基础上,2011年12月,各级政府安排的偿债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分账管理。对偿还的债务资金由县财政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债权为单位的,把偿债资金直接支付到债权人银行账户;债权人为个人的,借助一卡通平台,通过乡镇信用社直达个人一卡通账户,并严格遵守支付审核制度,健全了相关资金支付手续,确保不留隐患,整个程序规范有序,操作严密。

截止2011年12月27日,44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偿债资金全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全部拨出,完成了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化解。化债后的相关财务资料和资产信息,装订成册,分类归档,以备核查。

长期监管

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偿还以后,长阳县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锁定其他债务数额,坚决杜绝新增债务。长阳县率先启动政府性债务监管,探索出了一条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的措施和制度办法,制订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八条》规定。

新办法着眼于农村义务教育中长期发展,切实防范农村义务教育新债,同时,注重财政、教育、经管等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级组织的协调配合,加强农村中小学资产的管理,减少资产闲置,避免毁损和资产流失。在妥善处理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把闲置校舍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成人文化继续教育、村级公益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盘活闲置资产,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达到遏制新增教育债务的目标。

另外,县人民政府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其他债务化解工作纳入了乡镇目标考核范围进行奖惩;对不按规定完成化债任务,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造成资金损失及继续盲目搞建设、上项目、借新债的行为,将追回补助资金,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上一篇:金融英语阅读理解下一篇:《水浒传》偏难知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