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数学《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2024-09-21

苏教版四下数学《快乐假期,每日一练》(精选5篇)

苏教版四下数学《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篇1

苏版验科四级册

教实教书年下

主编: 张守才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日

一、快乐计算

630÷(21-12)×16(420-42×7)÷63 530+54×4÷2

4186-900÷(100-25)(630÷18-23)×250 168-48×16÷

32二、实际应用

1、果园里的苹果树和桃树共有840棵,其中苹果树有15行,每行24棵。如果桃树有20行,平均每行多少棵?

2、王师傅用3小时加工了105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王师傅再工作5小时一共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3、一把椅子售价55元,一张桌子的售价比椅子的2倍还多30元。买一套这样的桌椅需要多少元?

4、一把椅子售价55元,一张沙发的售价比椅子的7倍还多5元。一把椅子的售价比一张沙发便宜多少元?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2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120-(280-96÷16)(42+38)÷(473-457)

8509÷(1720×60-937)[(125-25×5)+35 ]×60

200÷25+120×11 516-(320+320÷40)

二、实际应用

1、一条裤子108元,一件上衣比裤子贵67元,买3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

2、给一个房间的地面贴地砖。如果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地砖,160块正好贴满。如果改用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多少块?

3、为“希望小学”捐图书,三年级捐152本,四年级捐的是三年级的2倍少12本,五年级捐的是三、四年级总和的2倍少12本,五年级捐书多少本?

4、公园里有菊花100盆,比月季花少35盆,郁金香是菊花和月季花总数的3倍还多15盆。公园里有郁金香多少盆?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3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500-1352÷13×8 [150-3÷(30-28)]×10

(180+160÷20)÷4 78×10+4228÷7

1980-(810+380÷19)(800÷[25×(26-18)]

二、实际应用

1、水果店运来香蕉180千克,梨120千克,苹果比梨多50千克,西瓜的质量与香蕉和苹果的总质量的和同样多。运来西瓜多少千克?

2、水果店运来香蕉180千克,橘子是香蕉的2倍,苹果比香蕉、橘子的总数少65千克,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3、植树节六(1)班种了47棵树,六(2)班比六(1)班少种12棵,六(3)班种的是六(1)、六(2)总数的2倍,六(4)班种的是六(3)班的2倍少34棵。六(4)班种树多少棵?

4、修一条长5400米的公路,甲队独修要36天,乙队独修要30天,甲队比乙队平均每天少修多少米?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4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324÷9+305÷5 75×(700-400÷25)

480-(48+48÷12)[48÷(75-27)+24]×1

5288+25×27×4(200-1239÷21)×50

二、实际应用

1、一辆客车,第一天行了54千米,第二天行90千米,第三天行78千米,这辆客车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

2、5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2千克、39千克、43千克、40千克和31千克,这5个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某玩具厂计划30天生产玩具840套,实际24天就完成了,实际比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套?

4、幼儿园买来苹果和橘子各10筐,苹果每筐32千克,橘子每筐20千克,买来的苹果比橘子多多少千克?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5日

二、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355+260+140+245 102×99 2×125

645-180-245 382×101-382 4×60×50×8

二、实际应用

1、某校一年级有学生96人,二、三年级有学生共280人,四年级有168人,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为学校捐图书,甲、乙两人共捐38本,丙、丁两人共捐70本,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为学校捐图书,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捐书29本,丁捐了21本。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

4、四辆大车运货,第一小时运货132件,第二小时运货155件,第三小时运货145件,平均每辆大车运货多少件?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6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35×8+35×6-4×35 125×32 25×46

101×56 99×26 1022-478-422

二、实际应用

1.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800千克,照这样计算,6台磨面机5小时能磨面粉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一堆煤共800吨,用5辆卡车,16次可以运完,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几吨?

3.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00千米,一列火车6小时行了600千米,火车比汽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4.向阳小学气象小组一周中,测得每天的最高气温分别为:31、31、34、32、33、30、33度.这一周最高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7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020+4050÷18)÷45 [(512-475)×200-37]÷37 672-36+64

600-(214+84×3)987-(287+135)478-256-144

二、实际应用

1、小红练习跳绳,前4分钟平均每分钟跳88下,第5分钟要跳几下,才能使平均每分钟跳绳的次数达到90下?

2、一只鸵鸟3小时跑162千米,自行车4小时行112千米,鸵鸟每小时比自行车快多少千米?

3、食堂上半年烧煤78吨,下半年的用煤量是上半年的2倍少52吨,食堂全年烧煤多少吨?

4、王师傅在一周的前2天平均每天加工零件730个,后5天平均每天加工681个。这一周平均每天加工两件多少个?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8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36+64-36+64 487-287-139-61 500-257-34-143

2000-368-132 1814-378-422 58

二、列式计算

1.96减去35的差,乘63与25的和,积是多少?

2.2727除以9的商与36和43的积相差多少?

3.一个数比96与308的积多36,求这个数.

4.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和与差的积是多少?

×101 8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9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9×99+89 155+264+36+44 25×(20+4)

88×225+225×12 698-291-9 568-(68+178)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乘法结合律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三、判断题。1、27+33+67=27+100()2、125×16=125×8×2()3、134-75+25=134-(75+25)()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5、1250÷(25×5)=1250÷25×5()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0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59-126-259 25×79×4 569-256-44

216+89+11 57×125×8 1050÷15÷7

二、你还记得吗?

1.在18÷3=6中,()和()是()的因数。在3×9=27中,()是()和()的倍数。

2.24的所有因数有(),从小到大15的5个倍数有()。3.7是7的()数,也是7的()数。

4.在15、18、25、30、19中,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既是2、5又是3的倍数有()。

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

6.在20以内的自然数中,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7.水果店运来苹果5箱,梨8箱,每箱苹果A千克,每箱梨B千克。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来苹果和梨一共多少千克。

(2)当A=10,B=8时苹果和梨一共多少千克?

8.用卡车运一堆煤,上午运了7车,下午运了8车,每车装a吨。(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天一共运了多少吨。(2)当a=12时,这一天运了多少吨?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1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19 ×99 37×98 76×46+78×54

169×123—23×169 370+150÷5×7 3500÷(900-893)×4

二、考考你

1、祖父今年75岁,3个孙子的年龄分别是17岁、15岁和13岁,多少年后3个孙子的年龄和等于祖父的年龄?

2、王雪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8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3页,最后一天读了32页正好读完。她一共读了多少天?

3、学校买来一些毽子,分给全校各班。如果每班16个,恰好分完;如果少给2个班,每个班多分1个,还剩10个。班级和毽子各多少个?

4、花店有菊花、玫瑰、郁金香共78支,其中菊花是玫瑰的2倍多4支,玫瑰是郁金香的3倍少2支。问这三种花各有多少支?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2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9×101—129 149×69—149+149×32 56×51+56×48+56

308÷[14×(985-974)] 780÷26×15+73(500-180)÷(17+23)

二、行程问题

1、两地相距90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两车在途中相遇后继续前进。从两车相遇算起,它们开到对方的出发点各需要多长时间?

2、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两人于相隔3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二人相隔144千米?

3、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后,哥哥以每分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的路程足够远,哥哥追上弟弟时还没到家)

4、幸福村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行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跑6米,晶晶每秒跑4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二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3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5×48 514+189—214 369—256+156

(45+38-16)×24 600-(240+38×6)[64-(87-42)] ×15

二、行程问题

1、南、北两村相距9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2千米,5小时后两人相遇。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2、甲每小时行9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少行3千米,两人于相隔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80千米?

3、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8千米,甲自南庄向南行,同时乙自北庄向北行,经过5小时后,两人相隔103千米。南北两庄相距多少千米?

4、解放军某部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目的前进,6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车以每小时78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多少时间后通讯员能赶上队伍?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4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4×18+52×60 200-(302+70)÷6(540-9×34)÷18

715+265+335+285(845-15×3)÷16 169+199

二、实际应用

1、做一套衣服用布2米,成本价86元,这套衣服卖出价格是120元。现在有300米布,全部做成这种衣服出售,全部售完可得利润多少元?

2、上层书架有130本书,下层书架有68本书,从上层书架取多少本放入下层书架,两层的本数就一样多?

3、宜城陶瓷厂生产了2400个茶杯,每12个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4、修一条长960米的水渠,每天修85米,修了8天,剩下的要在2天内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5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49-28)÷7] 125×(8×4)×5 7100-137-263+300

75×4×2×5 215+85÷17-12 109+(291—176)

二、实际应用

1、大瓷砖的边长是30厘米,小瓷砖的边长是20厘米,一间房的地面如果用大瓷砖铺,72块正好铺满。如果改成用小瓷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2、仓库里要砌一道墙。长14米,高3米。如果每平方米用砖185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3、14、一条环行跑道长400米,甲骑车每分行450米,乙跑步每分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两人相遇?

4、小明暑假看了两本书。一本书是84页,另一本书少12页。如果他每天看6页,这两本书一共要看多少天?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6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20÷(13+27)] ×12(45+38-16)×24 500-(240+38×6)

[64-(87-42)] ×15 25×125×32 450÷[(84-48)÷12]

二、实际应用

1、学校买来科技书240本,买来的文艺书比科技书的3倍少48本。如果把这些文艺书平均分给16个班级,每班分得多少本?

2、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6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成6段要多少分钟?

3、工程队铺一条柏油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铺完,实际18天铺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多少米?

4、工程队铺一条长1800米的柏油路,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10米,实际多少天铺完?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7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8+(43+122)+257 76×(576÷12+27)500÷[(477-27)÷9]

245-120+280÷35(845-15×3)÷16 56×25×4×125

二、实际应用

1、甲乙两人合做一批零件,甲每小时能做50个,乙每小时能做75个。甲先做1小时,乙再合做,又做了8小时才完成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长方形的长是32厘米,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3、大众电影院原有座位32排,平均每排坐38人,扩建后增加到48排,平均每排坐48人,扩建后可多坐多少人?

4、龙泉小学买回了3个足球和5个排球,一共用去420元,山城小学买回同样的6个足球和5个排球,一共用600元,你知道一个足球多少钱吗?排球呢?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8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58+64+142+236 400÷(120-20×4)25×7×4

156-78-22 24×73+26×24 24×25

二、实际应用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通道,在通道的一边从起点开始每隔12米放一盆菊花,共需放多少盆?

2、王师傅要加工658个零件,已经完成274个,余下的每小时加工32个,还要几小时能全部完成?

3、一壶麻油重1000克,把这些油倒入只能装80克的小瓶中,至少准备多少个这样的小瓶?

4、星火小学共有22个班级为灾区小朋友捐款,其中低年级捐了1800元,中年级捐了2650元,高年级捐了3250元,平均每个班级捐款多少元?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19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200÷24÷30 37×99+37 12×[(49-28)÷7]

158÷[(180-120)÷30] 840÷6÷70+630 16×98+32

二、实际应用

1、将一根51米的绳子在树杆上饶了18圈还剩15米,饶树杆的一圈长度是多少米?

2、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团体操训练,如果每列15人,需站28列。如果每列20人,需站多少列?

3、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团体操训练,如果每列15人,需站28列。如果每列20人,需站多少列?

4、筑路队计划20天筑路960米,实际提前4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筑路多少米?

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8月20日

一、快乐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61-19+58 382+165+35-82 65×35+35×35

155+256+45-98 236+189+64 512+(373—212)

二、实际应用

1、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种零件,4天完成248个,甲每天加工32个,乙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48米,小红绕操场一周走了150米,操场的宽是多少米?

3、某化肥厂计划9天生产化肥6300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85吨,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吨?

4、饮料厂生产了1200罐饮料,要将这些饮料每8罐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这些饮料共可以装多少箱?

苏教版四下数学《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篇2

但组内各位老师在这样日常性讨论的过程中却没有就此素材进行知识本身方面的挖掘,讨论的环节给我的感觉就是乘法分配律是一项很重要又很易错的内容,但对教师而言,这个素材的理解与认识已是不成问题,没有必要再在备课、思考上下多少工夫,做好适当的素材准备或者课件准备工作,就可以进入班级执教了。我认为这样较为浅表化的讨论无助于老师们深入认识乘法分配律这一独立于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之外的重要素材。这样的讨论虽能引起老师们主观上的重视,但对于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个富有营养价值的数学美食有可能无法起到推进作用。鉴于此,我在思考这节课时向组内的老师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乘法分配律中“分配”一词?话题一出,各位老师又开始七嘴八舌起来。平日里话语不太多的胡老师先提出,“分配”应该这样来理解,即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分配给括号中的另外两个数,比如(5+8)×9,就是把9分别分配给5与8,得到5×9+8×9。话音未落,顾老师即刻反对,不能这么认为,这里的9就是一个因数,怎么能够说成分别分配?应该说成把加数5与8分配给因数9,得到5×9+8×9;陈老师则认为,分配的要义是搭配,即5×9+8×9就是共有9个5共有9个8,然后1个5搭配1个8得到1个13,共能搭配9个13……办公室里热闹一片。

是夜,独坐书房,我继续回味白天的话题: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难道就像老师们在办公室里所讨论的那样,只从其字面意义理解成把算式中的一个数或几个数按规则分配来去?或者分配也可以理解成像陈老师所说的那样的搭配,那么既然内涵是搭配,那为何其名称不是乘法搭配律?难道这个精炼的词语所凝练出的定律名称不存有其他更为丰富的数学内在意义?难道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只能作为一词理解就不能分而理解成“分”与“配”两个不同之义?如果分开理解,那么何谓“分”、又何谓“配”?乘法分配律这个名称如何对应解释a×c+b×c=(a+b)×c这条字母表达式?

由于对“分配”这个词存有困惑,因此我决定从词典入手,看看平日里所熟悉的“分配”一词到底是什么意义。于百度词典中输入“分配”一词,检索出如下三种意义:1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分(东西);2安排、分派;3经济学上指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单位或把消费资料分给消费者。这样的三种意义更多的是解释“分配”一词在日常生产生活与经济学上的用途与安排,因此不能让我释然,无法从中获得数学的启示。转而目光下移,百度词典又将分配一词作分字理解。分:分区划开,分开,划分,分解。配:两性结合、配合,用适当的标准加以调和。

至此,我眼前一亮。这与我此前独自思考时把分配不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而是分而理解为“分”与“配”有些吻合,再重读品味——“分”意味着分开,“配”意味着结合,心中已然有了感悟。随即翻阅教材,参阅教师用书,慢慢地,就有了今天乘法分配律的备课思路:

如果有两个同样行数的长方形团体操队形,通过乘法运算,可以采用分开计算的办法求出各个队形的人数,从而得出总人数,也可以将两个队形合并为一个完整的队形,从而直接算出总人数;如果有两个同宽的长方形,可以通过分开计算的办法求出各自的面积,从而得出总面积,也可以将这两个长方形合并为一个完整的长方形,从而直接算出总面积;如果有几套共同的上装和裤子,可以通过分开计算的办法分别求出几件上装的价钱与几条裤子的价钱,从而得出总价钱,也可以将一件上装和一条裤子合并为一套衣服,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后再求出总价钱……而在这过程中,通过分开计算部分量再算总量的方法即是“分”,通过合并为一个整体计算总量的方法即是“配”,而“分”与“配”之间的关联即是长方形队形上相同的行数,是两个长方形上相同的宽,即是上装与裤子相同的件数……如此,字母表达式中的“a×c+b×c”即应该是乘法分配律“分”而求的方法,即是分开计算;“(a+b)×c”对应着的“配”而求的方法,即是合并计算。而此前陈老师所认为的搭配,其数学内涵也是合并,即a×c+b×c中,c个a与c个b相加,其中1个a与1个b合并得到1个(a+b)。

有了这样的思考与解读,即有了以下的教学组织实施。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研究的课题是——

生:乘法分配律。

师:课题中的“乘法”同学们都很熟悉,“分”,大家认为它的意思是?

生1:平均分。

生2:分离。

师:是的,“分”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分开的意思。那么,“配”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认为和“分”正好相反,可以理解成合并的意思。

师:张老师课前查阅了百度词典,大家看。

这个解释能否给今天的研究带来启示呢?咱们一起来看学习素材。

一、出示情景

师:同学们看到了怎样的信息?

生:黄衣服同学队形,每行13人,有8行。红衣服同学队形,每行11人,有8行。

师:围绕这样的信息,谁能提出相应的问题?

生1:黄衣服同学队形有多少人?红衣服同学队形有多少人?

师:可以一句话概括成两个队形各有多少人?

生2:两个队形一共有多少人?

生3:黄衣服队形比红衣服队形多多少人?

师:好的。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好的数学问题,为了研究的方便,咱们确定解决这个问题:出示: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谁有解决办法?

生:我的方法是:13×8+11×8。

师(板书算式):哎,别急着坐,你能对照情境图,说说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生:13×8求到的是黄衣服同学队形的人数,11×8求到的是红衣服同学队形的人数,再加起来就求到团体操队形的总人数。

师:好的。老师听出来了,你是把主题图中的两个队形分开思考求出人数后再求出总人数的。(板书:分)

许多学生踊跃举手。

师:这么多孩子高高举手,还有别的方法么?

生:(13+11)×8。

师(板书算式):哎,别急着坐,也来对照情境图,说说算式是什么意思。

生:13+11求出的一行总共有多少人,再乘8就求到总人数了。

师:嗯?这两个队形不是分开着么?怎么想到“13+11”?

生:我是把这两个队形结合起来了。

师:那这两个队形能否顺利地合并呢?(板书:合)

生(齐):能!

师:那为什么能顺利地合起来?

生:因为这两个队形的行数相等,所以能够合并起来。

师:在这里,正因为行数相等,所以我们可以说两个队形能一行一行匹配,合并成一个完整的队形。[板书:配(合)]

师:那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么?

生(齐):相等。

师:猜的。谁有办法来说明或验证为什么相等?

生1:因为分开求与合并求,求出的都是团体操的总人数,所以结果是相等的。

师:好的,你是结合主题图,两种方法求出的都是总人数,所以相等。

生2:我认为看两个算式是否相等,得要计算。

师:嗯,好的,那同学们都可以来算一算。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相等。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来验证刚才的猜想,这方法很好。我们以前学习过乘法,知道乘法的意义,还有谁有自己的方法来说明?

生3:我认为,13×8表示13个8,11×8表示11个8,13个8与11个8合起来就是24个8。而(13+11)×8也正好是24个8,所以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非常好。你站在乘法的意义角度来证明了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板书:乘法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用分与配这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咱们回头看主题图,分与配中什么是相同的?

生:行数相同,总人数相同。

师:那在计算时又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算式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

师:有没有括号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运算顺序不同,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括号的应该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二、深化认识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分与配这两种方法有了一些感悟。在数学上,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大家接着看屏幕。

(课件出示):张老师用两个长方形来表示刚才的两个队形。谁能根据这两个算式给这两个长方形配上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黄色长方形的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红色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宽是8厘米。

师:你的思维敏捷,信息补充得很不错。但考虑到这两个长方形表示的是团体操队形,张老师把单位改成“米”。(课件出示)根据信息,你想到的问题是……?

生1: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共是多少米?

生2:我不同意,应该求的是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同意哪种观点?

生3:我同意求面积,因为算式求到的是面积。

师:好的,那你来说说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3:13×8求到的是黄色长方形的面积,11×8求到的是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求到两个长方形的总面积。

师:可以继续说。

生3:方法2中的13+11求到的是黄色长方形和红色长方形的长一共多少米,再乘8也就求到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

师:那看起来,这两个分开的长方形也能够配成一个图形喽?

生(齐):能。

师:为什么能够配?

生:因为它们的宽是相等的。

(课件演示,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师:这两个算式相等么?

生(齐):相等。

师:这会儿两条算式表示的是两个长方形,怎么也相等啊?

生:是相等的。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13×8表示13个8,11×8表示11个8,13个8与11个8合起来就是24个8。而(13+11)×8也正好是24个8,所以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师:听起来很顺,但我有疑问。刚才团体操队形,黄衣服同学队形里有13个8,大家都很明白。但在这里,我就有些不懂:13×8求出的黄色长方形的面积,这里,黄色长方形不就是一个长方形么,哪来的13个8?

(生面面相觑)

师:大家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慢慢的,有学生举手。

生:我觉得可以把长方形横着分割。(边说边手势比划着)

生2:我认为还可以竖着分割。(也比划手势)

师:随意分割吗?

生:不是的,是1米1米地分割。

(出示课件)在大家的理解中是不是这个样子?

生(大声):是的。

师:那这里的1格表示的是?

生:这里的1格是1平方米。

师:我们把这1格叫做1个单位,这会儿大家理解13个8表示什么?

生:13个8个单位。

师:哎,好的。这会儿回过去看算式,你再来看乘法的意义,你们认为算式相等么?

生: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师:大家观察黑板上与屏幕上的这组算式。你们能照着样子在本子上也来举一道这样的例子么?

生1: 8×7+9×7=(8+9)×7

生2: 15×4+17×4=(15+17)×4

生3:12×5+18×5=(12+18)×5

师:张老师觉得刚才的一位同学所举的例子比较巧。你们觉得呢?

生:我听出来了,他中间12+18正好凑成整十数,这样算式就巧了。

师:你认为的巧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计算简便了。

师:就是啊。那这样的例子写得完么?那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共同的规律写出来?

生1:a×c+b×c=(a+b)×c

生2:甲×乙+丙×乙=(甲+丙)×乙

生3:○×△+☆×△=(○+☆)×△

师(分别板书学生的回答):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好,在数学上,我们确定字母表达式。大家读读。而且,这个规律还有一个新的名称。

生(齐):乘法分配律。

师:哎,大家怎么想到的?觉得为什么用这个词?

生1:因为这里的两个算式,一种是分的方法,一种是配的方法。

师:那为什么把它命名为乘法分配律而不是加法分配律呢?

生2:我觉得这两种方法能用乘法的意义说明相等,而不是加法的意义。

此次教学旨在提供简洁却有趣的学习素材,通过深入挖掘,让学生充分经历乘法分配律建模的过程,深入体悟乘法分配律的数学内涵与知识本质,从而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这一素材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智趣与理趣。

苏教版四下《鸟语》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鸟的世界,去聆听那美妙的——《鸟语》(生齐读课题)

1、复习文中的词语:(看看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分三组出示下列词语

美丽矫健

翩翩飞翔

飞行整齐

师:这三个词在文中都是描写鸟儿的什么——(鸟儿的飞行姿态)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着鸟儿飞翔的姿态,再读一次。(齐读)呢喃软语

亲切啼叫

充满深情 师:这三个词在文中都是描写鸟儿的什么——(鸟儿的叫声)师:鸟儿的叫声很亲切,很动听,一起读!(齐读)搏击风雨

终日忙碌

勇敢顽强 师:第三组词又是描写鸟儿的——?

师:写了鸟儿的品质(精神)谁来读好它。(齐读)

师:看,鸟儿多么可爱,动听的歌声,有美丽的身姿,还有可贵的品质呢!一起读好!

2、同学们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爱鸟,还随着作者听了公冶长通晓鸟语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

二、新授

学习4——7段

过渡:浏览4——7段作者具体写了几种鸟儿的语言?(2种)它们分别是——(指名答:布谷

喜鹊)

(一)布谷

1.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听,它正在欢叫呢!(依次播放图片、叫声)师:布谷鸟怎样叫的?你能不能学一学它的叫声呢?(指名学鸟叫)

生学声音。(清脆的布谷鸟叫声,害羞的布谷鸟……)2.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

布谷鸟在说什么呢?

指名对话。

师:多么有趣的鸟儿啊?想不想和布谷鸟交谈交谈?学着用布谷鸟的语气说一说!和你的同桌分好角色练一练吧。出示:布谷布谷

种田织布

布谷布谷

勤劳刻苦 师:我也喜欢和布谷鸟交谈一番

师生对话。

师:老师觉得和你们这群布谷鸟对话,真是自由自在,用文中的一个词,那是——什么?(无拘无束)

出示:就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多么有趣啊!谁还能读出有趣来。指名读。

3、猜猜看,布谷鸟还可能说什么?

出示:布谷布谷

()

生:(好好学习、快点上学、麦子熟了、春天来了、快快出工……)师:同学们真厉害!都能听懂鸟语了。

师:再自由读读第5自然段,你从哪里还可以体会到有趣的?(指名答)生:爷爷见我呆愣愣的。。(加点:呆愣愣)

师:我还会跟鸟儿呆愣愣地说傻话,如痴如醉,竟然忘记上学去了,是多么的有趣啊?谁来当一回爷爷,提醒小作者一下? 指名读(3)于是我——一出示: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师:在作者的眼里布谷鸟就像是他的良师益友。在他贪玩时,布谷鸟在催促他——(生:要认真学习)在他做作业粗心时,它在催促他——(生:要细心)

布谷鸟真是他的好朋友啊!

齐读第5段,体会作者和布谷鸟之间的亲密和谐!

(二)喜鹊

1.听,这又是什么声音?(播放喜鹊的声音)师:为什么人们喜欢喜鹊的声音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2.师:谁来学一学喜鹊的叫声?(再轻快一点!)指名读: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师:喜鹊是报喜鸟啊,所以它的叫声分明在说——点红:喜事到家,喜事到家!

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让我们高兴的喜事呢?(……)我们也来学着和布谷鸟对话的样子来和喜鹊对对话好不好?

出示:有什么喜事?喳喳喳喳,()!学生模仿喜鹊报喜。师:人们听到喜鹊的叫声——

生:倍感亲切。(点红:倍感亲切)

3、师:可是喜鹊的“话”常常不能应验啊,为什么人们还这么喜欢它呢? 生: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点红:希望

安慰)【板书:

希望安慰、增添乐趣

师:是的,喜鹊在我们中国一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喜鹊出现在贺卡上,祝福朋友,装点美好生活;喜鹊作为窗花印在窗户上,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这样的鸟怎能不喜欢呢?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齐读):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师:多么可爱的鸟,多么丰富的鸟语啊,催人奋进,给人希望,还给生活增添了乐趣。过渡:小作者还关注了——?(黄莺、百灵、画眉)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引读: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

师:是啊,鸟儿与我和谐相处。他们不但是我的知音,还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呢!教给我们哪些道理呢?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

出示: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师:从鸟儿那儿你们认识到了什么?(点红:勤劳

纪律

勇敢顽强)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段话。(男女生对读)师: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排比)

师:排比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在写作上可以运用。齐读 师: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 生:从其它鸟的身上学到的鸟的精神。

师:你还熟悉哪些鸟,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出示: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

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我_________________;

从(),我()。

师:如果说鸟儿的鸣叫是有声语言,这儿就是鸟儿们无声的鸟语了,它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启示。【板书:给人启示】因此,小作者从心灵深处发出了感慨——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齐读)

鸟语催人奋进,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鸟语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鸟语更可贵的是还能给予我们启示,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三、拓展

播放一组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画面。

鸟给我们带来乐趣、带来启迪,带来遐想,让我们爱鸟护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人鸟和谐的家园!

让我们把自己的心声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 出示句子: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齐读

四、布置作业

1、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写一句保护鸟儿的公益宣传语。

2、美文推荐:推荐阅读《人鸟之间》《鸟类》

板书设计

催人奋进

希望 安慰 增添乐趣

爱护鸟儿

和谐共处

最新苏教版四下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晓“提手旁”的形态特征与写法,探究“提手旁”在不同汉字中的书写变化规律,并通过练习掌握“提手旁”的书写方法,写好含有“提手旁”的“抱”“持”“授”。

2.培育正确的毛笔书写习惯,感受书法文化,初步感悟汉字的形态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提手旁”的写法。

2.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抱”“持”“授”这三个字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1.带有“提手旁”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带有“抱”“持”“授”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3.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看图猜动作

1.(抱)

2.(持,表示拿住,握住)

第 1 页,共 44 页 3.(授,表示给予,一般用在授奖、授勋章、授旗等方面)

(二)初识提手旁

1.咱们猜的这些汉字,都和手部动作有关,所以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偏旁——“提手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多宝塔碑》中“提手旁”以及含有“提手旁”的字的写法。

2.瞧(PPT出示)“提手旁” 由哪些笔画组成?属于哪种形态的偏旁?(PPT出示:“桃”中的“木”字旁为长方形(瘦长)、“盘”中的“皿”字底为长方形(扁平)、“河”中的“氵”为弧形)

(三)探究提手旁“基本写法”

1.要写好瘦长、挺拔的“提手旁”,就要先写好短横、竖钩、提画,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那么,短横、竖钩、提画的写法,你还记得吗?(PPT出示)

拿起笔,老师说,你来写。

先活动一下手腕:顺时针、逆时针画圈; 注意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握笔姿势: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播放音乐,学生写)

2.(1)这三个笔画组成了“提手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呢?读读课文第1页的“写法提要”,边读边思考边书空,疑惑之处标个小问号。

第 2 页,共 44 页(2)读懂了什么?(短横向右上稍斜——关注了倾斜角度;竖钩从短横的中间稍偏右处穿过——关注了位置;提画起笔比横略左伸,从竖钩的中间穿过)

(3)有疑问吗?(预设:竖钩为什么不在中间,而要从短横的中间偏右处穿过?)

(板书演示:如果提手旁是一个单独的字,竖钩本来是写在中间的。当它作为偏旁时,一般在左边,要给右边的部分让出空间,不仅整体变瘦长了,短横的右边也变短了一截,书写的时候,就变成了竖钩从短横稍偏右处穿过。你看,这是一个多谦让的提手旁呀。)

3.(1)让我们看看书法家书写视频——【播放视频】(2)看明白了么?

(3)老师写,你来看。【实物投影:教师范写】边写边说要点。4.(1)该你们写啦!还是要注意姿势哦!

(2)跟随老师的提示写“提手旁”:逆锋起笔,短横向右上稍斜;竖钩从短横的中间偏右处穿过;提画起笔略左伸,从竖钩的中间穿过。在空白米字格中练写3个。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圈点优秀。

(4)【实物投影:呈现学生作品,优秀、中等各选2张】与例字相比写得怎样?(围绕“写法提要”的要点展开点评。)

(5)就这样,将自己写的“提手旁”与例字比较,发扬优点,矫正不足,水平定能不断提升!试着再写1个。有进步,可以给自己画个圈。

(四)探究提手旁“因字而变”

1.刚才,我们研究了“提手旁”的基本写法,然而,在不同的字中,“提手旁”的形态并不相同——打开课本“观察与发现”栏目。都是含有“提手旁”的字,第一部分选自《多宝塔碑》,第二部分由不同名家书写。仔细观察,比一比,你发现了这些“提手旁”有什么不同?说给同桌听一听。

第 3 页,共 44 页 2.预设:(备注:学生能说到一两点,体会到“提手旁”不同即可)A.欧体:左尖横,竖画中间略细,提画左伸很多,且起笔较重,对比强烈。(欧体一般重心略偏左,平中见奇)

B.柳体:藏锋起笔,下笔略重,竖画直,钩画平直钩出。整个字看起来非常遒劲。(柳体吸收了欧颜优点,加以创造,有“颜筋柳骨”之称)

C.赵体:提手旁粗细均匀,圆润流畅,有连笔。

D.颜体:同是颜体的“授”,写法也不一样。因为颜真卿书写年龄不同,状态不同。

小结:不同的书法家,特点不同;即使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阶段,写的字也不同。如果你能去了解书法家的生平,在写字的时候,就更容易读懂笔画背后的故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再来观察这一组字“抱、持、授”中的“提手旁”,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PPT出示:

相同:“提手旁”都是形态瘦长。不同:

——抱:提画左伸。——持:提画让右不出竖钩。

——授:竖画略细,提画左伸,从竖钩中部穿过。

4.含有这三个“提手旁”的字,书写时又得注意什么呢?(观察,指名说)——整体:左窄右宽

——单个字来看:抱:右部横折钩省写钩。竖弯钩伸展,行笔由轻到重。

持:右部三横有长有短,间距大致相等。

授:右部上收下放,中部的左点避让提画。5.(1)每个字是怎么书写的?来看书法家刘有林老师的书写过程。

第 4 页,共 44 页(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看着要点,试着在练习纸第三、四竖列写写“抱、持、授”。各写两遍。(巡视,发现优秀)

(4)师生共评:(点评围绕“提手旁写得怎么样?”“字形把握怎样?”)(5)再写一个,老师给进步的同学画圈。

(五)感受书法文化:《等慈寺碑》

除了《多宝塔碑》《勤礼碑》,唐朝还有许多著名的碑帖流传下来。《等慈寺碑》,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后,在作战处修庙并为阵亡将士祈福的事。虽然不知道书写者是谁,但书法规整俊秀,结构严谨,也是初学楷书的同学的范本。里面也有“提手旁”的字,同学们可以比一比,和颜体字的“提手旁”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节书法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提手旁”及含有“提手旁”的三个字的写法。(PPT再次出现本课写的字)“提手旁”在不同的字中形态也各不相同。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勤于练习,细细揣摩,课就上到这,下课。

2.左耳旁与右耳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写法,初步掌握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形体特征。2.通过观察探究和描红仿影练习,感悟左耳旁与右耳旁在具体碑帖中的位置和笔画的细微变化,初步掌握典型例字“降”“階”“邪”的书写方法。

3.继续培养对比观察、先关注共性再关注细节的读帖习惯。

4.了解“笔断意连”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中强化运用。

第 5 页,共 44 页

二、教学重难点

写好“左耳旁”,写好带有“左耳旁”的字。

三、教学准备

1.带有“横撇弯钩”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带有“降”“階”“邪”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3.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唤起手感

1.猜谜:两只小蘑菇,长在山两边,声音听得着,互相看不见。谜底:耳朵(PPT 出示)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偏旁就和“耳”有关,却又不完全一样。出示课题“左耳旁和右耳旁” 复习旧知,唤起手感。

(1)笔画分解。左耳旁和右耳旁形态相似,由两个笔画组成——横撇弯钩和竖。

(2)练习写横撇弯钩。还记得横撇弯钩怎么写吗?咱们给小手热热身。提醒姿势:

正确执笔:指实、掌虚、腕平、管直。调整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老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起笔与横画同。行笔至转折处,先向右上轻提笔,然后向右下按笔。回锋向左下行笔,边行边提。至弯处,向右下边行边转,带有弧度。至钩处回峰向上,然后提笔出锋钩出。

第 6 页,共 44 页 学生练习写两个。

(二)初识形态,了解写法

1.了解左耳旁和右耳旁的位置及含义。PPT出示左耳旁、右耳旁的演变过程。

左耳

好似盘山的石阶,现在含有左耳旁的字多与山中石阶有关。例如降、险等。

右耳

表示民居、村镇,含有右耳旁的字多与都城、城镇、地名有关。例如邪、邻等。

2.了解左耳旁的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左耳旁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反馈写法提要:

◆左耳旁上部笔画紧凑,形体窄长。◆弯钩不宜写大。◆竖画为垂露竖。

(2)PPT显示辅助线,又发现什么? 反馈:左耳旁的横撇弯钩上宽下稍窄。(3)教师范写。

边写边讲解(适当减缩):从米字格左上格中间位置偏左藏锋起笔,向右上略倾斜方向行笔,笔画不长,大约占左半格的三分之一。然后稍顿笔调转笔锋折

第 7 页,共 44 页 笔向左下轻轻撇出,撇尖应该在横起笔的右侧下部,不可以太长。笔断意连写弯钩,先露锋向右下略行笔,然后向左下轻顿笔,轻巧向左上出钩。整个弯钩小巧玲珑,要为左部竖画的书写留有余地。笔锋在空中继续自然行走至竖画的起笔处开始藏锋写竖。竖画要稍长,末端略向左上提锋再向右下轻顿回锋收笔,是垂露竖。

(4)学生在空白米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提醒执笔和坐姿要正确。

(5)呈现作品,根据要点反馈。

(三)探究含有左耳旁汉字的写法

1.我们知道了左耳旁该怎么写,下面我们来看看含有左耳旁的汉字该怎么写。

观察、交流书写要点。

出示“降”,降:右边部分是倒写的“步”,本意从山顶往山下走。

2.思考:书写“降”时应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3.交流总结:

降:

避让 :“降”左窄右宽,左耳旁上部两笔横撇弯钩偏上,以给右边部件腾出 充足的位置。

穿插 :右部折文的长撇穿插到左耳旁的弯钩之下,撇捺舒展。回忆左耳旁要点:

左耳要点:左耳旁上部笔画紧凑,形体窄长。弯钩不宜写大。竖画为垂露竖。我们发现,左右两边,互相配合,浑然合一。

4.范写。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适当减缩):

第 8 页,共 44 页 左耳旁写完后,笔锋空行至右上与左耳旁起笔相同高度,从竖中线略偏右处藏锋起笔写短撇,短撇指向左耳旁横撇与弯钩中间的空隙处,形成穿插。然后笔势回转,从短撇的起笔略偏下处搭笔写折文的横撇,横短撇长。撇画略带弧度向靠近左耳旁的弯钩稍下方向撇出,笔锋顺势空中流转,至短撇的中间处写捺画。捺画角度和长撇基本对称,行笔稍重,至横中线略偏下处出捺脚。笔锋回转从折文下部竖中线偏左处露锋起笔写短横,横短而细,基本斜跨在横中线上。接着写下部的短撇和横画。最后下笔略重写悬针竖。注意悬针竖的位置应该偏在两横画的右侧,处于右旁部件的重心线上,且不宜写长。整个字注意穿插避让,富有整体感和变化美。

5.学生在空白米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6.反馈学生作品。

(四)探究左耳旁因字而变,学习书写“階”

1.我们学习了含有左耳旁的字的基本写法。但是,在不同的字中,左耳旁的形态又各有不同。出示PPT “陈、附、階”。

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交流归纳:

相同处:三个字都是左耳旁的字,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且左耳旁的横撇弯钩都偏上,而垂露竖劲挺有力,左挺。

不同之处:左耳旁在笔画粗细、连断、横撇弯钩内的留白等方面略有变化。3.学习写“階”

让我们再来写一个含有左耳旁的字“階”,这是“阶”的异体字。仔细观察“階”。(PPT出示)

(1)你觉得在书写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階”的左耳旁写法大体与“降”相同。但起笔横撇与第二笔弯钩间的空隙略大。右部的“皆”上大下小,“比”左低右高,左轻右重,竖弯钩省略钩。注意笔断意连,布白匀称和谐,错落有致。

第 9 页,共 44 页(2)教师范写。

边写边讲解:

左窄右宽,长短相当。左耳旁写法与“降”字相同,右上部左低右高,两竖的起笔略有不同。上部紧靠左耳,下部的“日”略微右倾。“阶”与“降”的左右两部分都有相互支撑之势。

(3)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书写。

(4)互相欣赏。圈点优秀。

(五)探究右耳旁写法,学习书写“邪”

1.右耳旁与左耳旁有什么区别呢?怎样才能写好右耳旁的字呢?

(1)出示书上“观察与发现”下方四个含有右耳旁的字:邪、部、都、郎。对照左边,说说右耳旁的用笔和形态特点。

交流总结 :

右耳旁在字的右侧,书写笔顺和左耳旁相同,但在偏旁形态、位置高低和竖画收笔方法上都有变化。右耳旁比左耳旁在整个字中所占位置偏大,横撇弯钩内部的留白位置因笔画略长而显得比左耳旁舒朗,最后一笔多用悬针竖。

(2)出示书上提示:

右耳旁和左耳旁一个居右,一个居左;一个是悬针竖,一个是垂露竖;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

再看辅助线,发现什么?和左耳相反,右耳旁上稍小,下大。2.学习写“邪”。

(1)出示“邪”,读帖。

观察“邪”,读一读“一点通”,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2)小结要点。

左右宽窄相当。左让右,竖折、撇笔画向左伸出。右耳旁弯钩向右下伸。

第 10 页,共 44 页(3)教师范写。

边写边讲解:

左右宽窄同,左高右低。左部的牙第一笔为左尖横,竖折、横画与撇画向左伸,竖钩不可过长。右耳旁弯钩部分向右下伸出,与左边的撇对称,显得字更为充实。竖为悬针,力送锋尖。右耳悬针最低。

(4)学生练习。

(5)交流反馈。将自己的字与范字比较,保留优点,找到不足,再写一个。如果写得好,给自己画个圈点赞。

(六)书法文化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有意思的书法常识——“笔断意连”。“笔断意连”素为行草书的形质、楷书的性情所在。(出示文字PPT,图文配合)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左耳旁和右耳旁的书写,左耳旁写得短、高,右耳旁写得长、低,希望大家课后多多读帖、读读练习。

3.立刀旁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立刀旁”的运笔方法及结构特征。

2.通过观察“立刀旁”的构造,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写字兴趣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对书法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第 11 页,共 44 页 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立刀旁”的写法。

2.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利”“判”“前”这三个字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

1.带有“立刀旁”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

2.带有“利”“判”“前”三个字的勾线填墨米字格纸。3.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走进名胜书迹:《天下第一关》欣赏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去山海关看看。(播放山海关PPT配乐)2.边看照片搭配文字,解说。

3.怎么样,大饱眼福吧!有机会可以去走一走,接下来我们准备上课。

(二)复习笔画,初识立刀旁

1.同学们,我们先来练习一下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基本笔画的书写,拿起毛笔做做热身运动,握笔书空画圆,再画画三角,下面老师说笔画,你来写笔画。注意坐姿(学生齐说要点: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握笔姿势注意(学生齐说要点:指实、掌虚、腕平、管直)听仔细了!(学生写,老师简单点评书写)

(1)竖画:短竖

垂露竖逆锋起笔

悬针竖直落笔

(2)竖钩:逆锋起笔,行笔,钩平出

(3)横画:左尖横

写完提醒学生:收笔,坐正

第 12 页,共 44 页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偏旁——“立刀旁”,“立刀旁”就是由上古兵器刀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盘古斧图片)瞧,“立刀旁”就像这把大刀一样锋利而孔武有力,所以刀字旁的字多和兵器有关,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立刀旁”是怎么写的呢?(生观察)

3.师评价:注意短竖上移,最有力的部分在头上,竖钩写得还很挺拔,对呀就像大刀的刀柄一样,直直的,这样才有杀伤力呢!

4.我们来读读“立刀旁”的要点。(老师和学生配合读)

5.想着这些要点,来看看书法家是怎样写这个字的?(播放视频)6.老师也来范写一个:(师范写)首先是逆锋起笔,短竖靠上,竖钩粗壮有力还要挺拔。

7.下面请你们来试试,写之前自查是否调整好坐姿(生齐说):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执笔姿势(学生齐说):指实、掌虚、腕平、管直。写的时候头脑中可要有威风凛凛的大刀形象啊!好,开始,在米字格中练写两个“立刀旁”。

8.点评两张(一张优,一张良)。

(三)比较和探究含有“立刀旁”汉字的写法

1.“立刀旁”写得不错了,那把它放在含有“立刀旁”的字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出示“利、判、前、烈”)

同学们,看看上面两个字的“立刀旁”和下面两个字的“立刀旁”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先看看字形,长、短、直、曲,笔锋藏还是露呢?发现了吗?

(1)左右结构的字和上下结构的字中“立刀旁”是不一样的。

(2)(利、判)立刀竖钩写得长而粗壮有力,甚至比左边部分还要长些,左右结构中“立刀旁”有支撑整个字的作用,所以不仅竖钩要粗壮有力而挺拔,连短竖都要写得粗壮有力而挺拔呢。(前、烈)上下结构的字,“立刀旁”虽然也写得粗壮,但是却没有那么挺拔,因为没有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是和其他部分配合支撑整个字的,所以上下结构的字中“立刀旁”要短一些。

再来看看“立刀旁”的笔画有什么变化呢?

第 13 页,共 44 页(3)还要注意起笔有变化了,(前、烈)“立刀旁”起笔直落因为有上部笔画,来,咱们试试,跟着老师练一练(练竖画直落)。而(利、判)“立刀旁”是逆锋起笔,更有力量。

师总结:瞧,我们中国书法可真有意思呢,同样的部件在不同字形结构中就会发生变化,在左右结构的字中,“立刀旁”撑起了整个字,所以该有担当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在“前”和“烈”字中立刀作为配角,藏起了锋芒,该谦让的时候就要谦让啊!有趣吗?汉字书法藏着许多道理呢!

2.“利”和“判”都是左右结构,左半部分都要写得左放右收,下面我们来看看书法家是怎么写的。(播放视频)

咱们写字的时候就要多观察,一看字形,二要看如何落笔,如何运笔。注意了细节的变化,你就把握了毛笔书写的真谛。

3.好,带着你们的火眼金睛,开始书写,在空白米字格中练写2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

4.(张贴黑板:呈现优秀、中、良共3张)与例字相比他们写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围绕两个方便展开点评:1.“立刀旁”的书写。2.字的整体间架结构)谁愿意当小小书法点评家?

5.就这样,将自己写的“利”和“判”与例字比较,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不好的地方咱们改正过来!试着再各写1个。如果有进步,不要谦虚,给漂亮的字画个圈。

6.带着观察的眼光自己写“前”字,生书写,(结束张贴)老师点评(关注字形、细节写得好的同学,关注学生的竖画起笔写得要低调,没有逆锋起笔,头部没有大大的墨团):小小的方块字,隐藏着大乾坤呢!

(四)探究立刀旁“因体而变”

1.刚才,我们研究了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立刀旁”字的写法,不同书法名家“立刀旁”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看看这组字。

2.(PPT展现欧体“利”、颜体“判”、柳体“利”、赵体“利”)谁来说?同

第 14 页,共 44 页 一个“立刀旁”,在欧体中是瘦腰,在颜体中变成宽腰、暗钩,在柳体中是宽腰,竖钩变垂露竖(力到笔尖,仿佛插地的刀柄一样),在赵体中是瘦腰,重心下移,我们也发现四个字体中“立刀旁”的短竖在字中位置决定重心。

有趣吧?书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课后可以自己找到不同的字体再去探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4.欠字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欠字旁”的写法,初步掌握“欠字旁”的书写要领。

2.通过描红、仿影、临写,体会“欠字旁”在汉字中不同位置的形态变化,写好“欲”“资”。

3.初步了解张旭的书法风格,感受书法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欠字旁”的书写要领,体会“欠字旁”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准备

1.课件、笔墨纸砚。2.“欠字旁”练习纸。

3.“欲”“资”描红、临写的作业纸。

四、教学过程

(一)欠与欠字旁对比,学习“欠字旁”

1.认识“欠字旁”

(出示:欠字)师:这个“欠”字由哪几笔组成的?当“欠”作为偏旁时,会变成这个样子(课件:欠字旁),“欠”字变为“欠字旁”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第 15 页,共 44 页(整体变窄,捺画变长点)

过渡:咱们来学写“欠字旁”,先来观察一下写好“欠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总结要点。

(1)学生观察(指导学生由整体到部分观察),总结要点。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上收下放,撇勾平行,捺变长点。(3)咱们来一起欣赏书法家是如何书写“撇折”的(播放书写视频),提醒:学生左手当纸,右手当笔书空,注意体会运笔时笔尖方向的变化和提按的变化。

3.学生练写,感悟“欠”字旁的写法。

师:请你拿起笔也来练一练“欠字旁”。“练字先练姿”,学生做好写字的姿势,强调:头正、肩平、臂开、足安;指实、掌虚、腕平、管直。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1)播放音乐,学生描红、临写各1个。教师巡视提醒:描红盖红不露红。

(2)评价学生作业,根据写法提示评价。针对描红、仿影只要看学生是否做到了:描红盖红不露红,仿影重影不出影。

临写的评价要点:a.上收下放做到了吗?b.两个笔画平行了吗?c.捺画变点做到了吗?还有什么建议吗?

4.学生再临写一个。

5.再次评价学生作业。(根据口诀评价,重在表扬进步之处)

过渡:在不同书法家的笔下“欠字旁”的书写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二)观察与发现,强调“欠字旁”书写的一般规律

1.出示:四种书体的“欠字旁”,学生观察,思考:“欠字旁”的书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指名回答,总结:欧体的欠字倾而不倒,颜体的欠字方正厚重,柳体的清瘦娟秀,赵体的灵动活泼。赵体竖撇起笔位置与颜体、柳体、欧体不同。这四种

第 16 页,共 44 页 书体在书写欠字旁时都做到了“上收下放,撇勾平行,捺变长点”。(课件出示)

(三)学习“欠字旁”的形态变化

过渡:欠字与其他部件组成汉字时,可能会出现在汉字的哪些位置?指名回答。

1.出示“欲、资”,学生观察。你发现欠字在右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当左侧笔画少时则欠几乎保持原形,注意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当左侧笔画较多时,欠变窄小,末画变长点。

2.师:欠字在右上部时,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总结:欠字在右上部时,变得宽扁,是哪些笔画发生了变化?(竖撇和点画,竖撇变斜撇,捺画变得稍平)为什么要这样变呢?(为下部让出空间)

过渡:我们先来学写“欲”。3.学写“欲”。

(1)读帖。(师)欠字在右部时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字形窄小,捺画变点)古人云:意在笔先,字居心后,说的就是读帖的重要性,读帖要有顺序,从整体到部分。写好“欲”整体上注意什么呢?(左宽右窄、穿插避让)写好“欲”字还要注意什么呢?

观察“欲”,总结写法:左宽右窄,穿插避让,点画粗重,左右平衡。

(2)咱们来一起欣赏书法家是如何书写“撇折”的(播放视频),老师提醒:学生左手当纸,右手当笔书空,注意体会运笔时笔尖方向的变化和提按的变化。

(3)播放音乐,学生描红、临写各1个。教师巡视提醒:描红盖红不露红。

(4)评价学生作业,根据写法提示评价。(同位互评,在你认为写得漂亮的笔画上圈上圈。)。

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要点进行评价。

(5)学生再临写一个。

第 17 页,共 44 页(6)再次评价学生作业。(指名根据口诀评价,重在表扬进步之处)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欠字旁”在右上部的字。(课件出示“资”字)。4.学写“资”字。

(1)指名回答。(师)欠字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书写这个字还要注意什么?

(2)引导观察,总结要点:欠在右上形趋扁,撇缩点展让空间。上宽下窄横画匀,撇点舒展是支点。

(3)学生描红、临写。

(4)评价学生作业。(师:展示作业,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资”字优点和缺点,着重评价“欠字旁”的书写)相信有了悉心的观察与比较,同学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的,还有一个“欢”字,课后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己练写。

(四)欣赏名家名帖,完成对书法文化的传承

1.师:写累了吧?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幅传世佳作(课件)。你们知道这分别是什么书体吗?(指名)这幅草书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采飘逸;这幅楷书端庄严谨、笔力精湛。你们一定想不到,这两幅风格迥异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人之手。(课件)他就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一位极有个性的书法家,被历代书法家尊称为“草圣”。

2.欣赏。张旭为什么能在草书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苏轼说:“自古未有不善正书而工于草者。” 可见,张旭的楷书功底是他草书的坚实基础。作为初学者我们要从写好楷书入手。

(五)总结

同学们,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一种追求美的艺术。只要我们用心书写,汉字也可传情达意,一幅书法作品可以有诗的意境、画的色彩、舞的节奏、歌的旋律,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成功就是比别人多坚持一点!

第 18 页,共 44 页

5.反文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反文旁”的写法,初步掌握“反文旁”的书写要领,写好含“反文旁”的字。

2.学习合理安排笔画,养成观察揣摩的习惯。3.了解书法名胜兰亭,培养热爱书法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反文旁”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2.纸、笔、墨汁、砚台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文”,它和哪个偏旁看起来比较像?出示“攵”,仔细观察,哪里长得像?学生交流。

其实“攵”和“文”只是单纯外形相似,因此得名。二者读音和意思完全不同,反文旁,读作Pū,是手中持物敲击的意思。现在多作为偏旁使用。

2.《多宝塔碑》中,有很多带有“反文旁”的例字。如:教、敞、散(出示)。观察“攵”多出现在例字的哪边?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总结出示:形体窄长、收左放右,两撇形态方向各不相同,捺画更加舒展有力。

3.进一步总结:由独体字变为偏旁使用,突出合体字的主体部分,偏旁的书写要做到穿插收放,左右呼应,使合体字重心平稳,结构和谐。

(二)学习“反文旁”的写法

第 19 页,共 44 页 1.下面我们就来写写“反文旁”,先来描红两个,体会“反文旁”的形态变化。

2.讲评,通过描红练习,你们有没有发现写好“反文旁”的诀窍,那就是每一笔的起笔位置很重要。观察每一笔的起笔位置,交流一下。

3.师总结。再来仿影两遍,反复感受“反文旁”的书写诀窍。

4.我们来看一看书法家老师是怎样书写的,伸出手一起书空。(播放视频)5.下面我们来试着写一写,把“反文旁”临写一遍。6.讲评,再来写一遍。相信这次你一定有所进步。

(三)练习“教”字的写法

1.写好“反文旁”,我们再来试着写一写带有“反文旁”的“教”字。出示“教”,整体观察“教”的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

出示:左高右低、左右宽窄相同。

2.再来局部观察“教”字的左边哪一笔与右边哪一笔形成了呼应关系? 出示:左部撇画长、右部撇画展。

3.再整体观察例字的收放关系,左半部左放右收,右半部左收右放,中间笔画穿插,使整个字:字心紧凑、重心平稳。

4.下面同学们就来描红一个仿影一个,体会“教”字的结字规律。5.看书法家是怎样书写的,出示视频。6.下面我们就来试着临写一遍。7.有针对性地讲评。

(四)比较欣赏

1.“反文旁”的书写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例字的特征来书写,如“变”字的繁体字,上下结构,“反文旁”出现在字的上部,它的形态就不是形体窄长,而是变得宽扁了。(出示“变”)因此我们学习书法要学会仔细观察,用

第 20 页,共 44 页 心比较,找规律求变化。

2.出示欧、颜、柳、赵体中带有“反文旁”的例字。

总结:尤其是不同书家书写的“反文旁”的字,更是体现了鲜明的个人特色。欣赏例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师进一步总结:欧体俊秀,颜体厚重,柳体刚劲,赵体灵动。

3.作业纸上还有两个带有“反文旁”的例字,课后按照先整体再局部的观察方法,讨论总结出书写要领,并自由练习书写。

(五)文化渗透

1.同学们,你了解这件作品吗?出示《兰亭序》。

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他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圣地“兰亭”创作的。

2.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兰亭,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就像兰亭序中描述的那样,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流觞曲水,映带左右,虽无丝竹管弦之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有时间大家一定要去这美丽的书法圣地看一看。

6.提土旁与王字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提土旁”的写法,初步掌握“提土旁”的书写要领。2.通过描红仿影,比照土部在不同位置的细微变化。

3.对照学习“提土旁”的方法自学“王字旁”,学习举一反三的习字方法。4.了解古代灿烂的书法作品以及它们经历的劫难,培养热爱、传承祖国文化

第 21 页,共 44 页 的良好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提土旁”和“王字旁”的写法。2.观察和体会“提土旁”和“王字旁”在不同例字中的细微变化。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2.纸、笔、墨汁、砚台等。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提土旁”写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土”与“提土旁”)

1.外在形态上的区别(出示PPT1):

(1)变化最大的笔画是:“提土旁”末笔是“提”,“土”末笔是“长横”。(2)外形变化:“土”外形扁方,“提土旁”外形窄长。2.笔画细节:

(1)观察横与竖的位置关系:竖画从横画的中部穿过(出示PPT2)。(2)观察提画的收笔位置:提画收笔与横画收笔做到“右齐”(出示PPT3)。3.师生共同总结提画的书写要领(出示PPT4):(1)竖画从横中间穿过;(2)提画右部收齐。

4.观看书法家如何书写“提土旁”(出示PPT5):(1)观察第一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书写要领。

(2)观看第二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通过手部的动作体会用笔的提、按。5.练习书写“提土旁”:

第 22 页,共 44 页(1)描红、仿影、临写各一个。

(2)师提示双姿,并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重点关注:外形窄长、竖从横画中间穿过、提画右部收齐等三个方面是否做到位。(对书写优秀的及时用红笔画圈,及时表扬)。

(4)再练习一遍。

(二)学写“地”字

1.选美比赛(出示PPT6,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找出书写最漂亮的一个“地”字)。

2.说一说其余的两个为什么不漂亮。

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提土旁”作为左偏旁在与其他部件组合成汉字时,应处在右面部件的中上部书写,靠上或者靠下书写都会影响字形美观。

分析“地”的整体结构(出示PPT7)。

(1)通过观察明白“提土旁”与“也”占位大小,同时注意“提土旁”笔画相对较粗壮。

(2)通过观察、对比明白“也”部左上笔画紧凑、竖向笔画分布均匀,同时明白竖弯钩向右伸展、出钩指向正上方。

4.总结“地”书写要领(出示PPT8):

(1)左窄小右宽大。

(2)“土”部笔画粗,短横向右上斜。

(3)“也”左上紧收,竖弯钩向右伸展。

5.观看书法家如何书写“提土旁”(出示PPT9):

(1)观察第一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书写要领。

(2)观看第二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通过手部的动作体会用笔的提、按。

6.练习书写“地”:

第 23 页,共 44 页(1)生描红、仿影、临写各一遍。

(2)师提醒书写要领并巡视做好个别辅导。

(3)展示学生作业并结合书写要领师生共同点评。

(4)再临写一遍。

(5)同位交换,认真观察,在你认为临写的最好的“地”字下面做上标记。

(6)展示学生作业,及时用红笔圈画优秀作业。

(三)学写“王字旁”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提土旁”,如果再给大家一个横画,你能把“提土旁”变成哪个偏旁?(生:王字旁)

1.观察“王字旁”形态(出示PPT10)。

结合提土旁进行比较分析,王字旁的书写要领:首横中间起笔写竖,其余笔画书写与“提土旁”类似。

2.生自行描、临“王字旁”师巡视作指导。

(四)学写“现”字

1.分析“现”的书写要领(出示PPT11):

(1)告诉学生“現”是“现”的繁体字。

(2)观察“王字旁”与“见”部的位置关系、大小占位。

(3)观察“见”部撇画的起止,知道笔画的穿插。

(4)总结“现”字书写要领:

①左窄小右宽大;

②王字旁横短,略向右上扬;

③“见”撇画与王字旁形成穿插,竖弯钩行笔舒展,向上出钩。2.出示PPT12,观看书法家书写“现”的视频。

第 24 页,共 44 页(1)观察第一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书写要领。

(2)观看第二遍书写视频时,师提示通过手部的动作体会用笔的提、按。

3.学生练习写“现”,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作业整体情况适当点评。

(五)观看“三希堂”相关视频资料(出示PPT13)

(六)出示PPT14 1.观察“提土旁”“王字旁”提画的方向。2.得出结论:提画指向字心。

(七)出示PPT15 展示含有“提土旁”“王字旁”的例字,告诉学生:偏旁是构成汉字的精灵,他们会出现的不同的位置,课后请同学们翻阅字帖、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含有“提土旁”“王字旁”的汉字,并加以练习。

下课。

7.戈字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戈字旁”的特点和写法,写好含有“戈字旁”的字,做到运笔准确,结构合理。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分析与比较的能力。让学生在习字的过程中做到认真临摹,细心书写。

3.不断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第 25 页,共 44 页 掌握、运用“戈字旁”的结字规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发现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相约在书法课堂,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戈字旁”的字。

1.出示:“戒”字。

“戈字旁”是用“戈”字做偏旁的称谓。含“戈字旁”的字多与兵器或战争相关。在一个字的右半部分出现时,“戈字旁”通常是一个字的主要部件,其中的斜钩是这个部件的主笔。

2.想一想:你认为要写好“戈字旁”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回答)

(二)讲解示范 1.出示“戈”字。

想一想:戈字看起来是斜的,但是要想在写的过程中做到重心平稳,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

2.观看“戈”字书写视频。学生练习写4个。小结:

(1)“戈字旁”应注意斜中取正。

(2)横画轻灵,斜钩是主笔,较长,要稍带弧度向右下方行笔,不可过斜。(3)撇画右上端与横画距离比较近,点画靠近横画。

(三)分析指导

第 26 页,共 44 页 1.出示“或、战、戊”的碑帖拓片,比一比三个字中的“戈字旁”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各抒己见。3.小结:

“或”字中的“戈字旁”首笔横画较短,斜钩斜度较大,点画在横的右上方,横画与撇画中间留有较大空间;

“战”的戈字旁斜度小,基本是直立形态,横撇相距较近,点画紧靠横画; “戊”字中的“戈字旁”横画较长,撇画的收笔较长,点落在横画右端,斜钩的收笔在整个字的最低位置。

(四)习字指导

分别观看视频后练习写4个,强调重难点。

每个字的“戈字旁”分别处在米字格的什么位置? “戈字旁”与字中的其他部分是怎样搭配的?

小结:三个字的“戈字旁”的首笔横画都是左低右高的形态,斜钩的起笔在竖中线或稍偏左的位置,收笔在右下格的斜线上向上出钩,整个斜钩稍带弧度。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同时注意讲清笔画的运笔过程及笔画之间的搭配要领,然后

第 27 页,共 44 页 指导练习。

(五)比较发现 1.出示图片:

观察欧、颜、柳、赵四体中的“戒”字,感受楷书四大家对“戈字旁”的不同处理。

小结:

欧体的“戒”字中“戈字旁”斜钩倾斜度较大,撇较短,最后一点变成短撇; 颜体的“戈字旁”比较端正,钩画较长,点比较大,落在横画的右端; 柳体的“戈字旁”显得精干,钩、点较小,斜钩的弧度较小;

赵体的“戈字旁”显得灵动飘逸,钩、点也比较小,但看起来笔墨味浓厚,能够显现出笔画之间的书写连带关系,行书的意味较浓。

2.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字来练习,写出不同书体的“戈字旁”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大家要认真练习,将我国的书法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第 28 页,共 44 页

8.木字旁与禾字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木字旁”的特征及写法,并以“木字旁”为例,归纳出“禾字旁”的写法。

2.练习写好含有“木字旁”和“禾字旁”的字。做到运笔正确,结字合理。3.欣赏我国的传统书法文化,感受《礼器碑》的艺术美。

二、教学重难点

练习写好含有“木字旁”和“禾字旁”的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木字旁与禾字旁》。

2.你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让我们通过一种有趣的方式来给“木”找朋友(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材”字的构字)。

3.这些“木字旁”的字基本上都与树木、木材有关系。

(二)学习“木字旁”

1.学习书法,“读帖”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以“材”字为例,一起来“读”它的用笔(板书:读用笔)。

2.写好“木字旁”的笔画,你有哪些建议?(技法略)

3.说得好不如做得到,谁有勇气来写写这个字?(指名书写、师生共评)4.读帖,不仅要读用笔,还要读结体,看看这四个字,你有哪些发现?(师生共同总结:木字旁在左窄长、在上扁宽)

第 29 页,共 44 页 5.临帖练习。

(三)学习“禾字旁”

1.“木字旁”与“禾字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谁来说说它们的异同?(师生共同总结)

2.范写“程”。

3.师生共同总结:“禾字旁”在左窄长,在上扁宽。

(四)主题练习1.读帖、临帖。2.作品展示,师生共评。【板书设计】

木字旁与禾字旁

读帖

读用笔

读结体

在左窄长、在上扁宽

读异同

9.走之底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走之底”的特点和写法,写好含有“走之底”的字。

2.通过描红练习,把握“走之底”与其他部件的搭配规律,在书写时能够做到间架合理,字形美观。

3.通过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欣赏,感受行书的美。提高对书法的审美能力。

第 30 页,共 44 页 4.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细致分析、用心书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走之底”的特点和写法,把握“走之底”与其他部件的搭配规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若干、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猜字,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你们可以猜到这个字是什么字吗?怎么发现的? 这个字就是“近”。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和“近”部首相同的一类字——走之底。出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活动一:揭示“走之底”

观察第37 页的“近”字,想一想“近”是什么结构的字?“走之底”是由哪个字变化而来?含有“走之底”的字大多与什么有关?书写“近”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指导总结:“近”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走之底”。“走之底”由“辵chuò” 字变化而来。含有“走之底”的字大多与移动、行走相关。在书写时,“辶”的平捺起笔高度与被包围部分的底部大体齐平,出捺舒展有力。

2.活动二:师范写“走之底”

边写边口述要求,请学生练习四个,反馈。

“走之底”由三个笔画构成,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点画顺锋稍向右上起笔后折笔轻顿,调整笔锋向左收笔,要写得圆润饱满。

(2)横折折撇的起笔与上点相同,轻顿后顺势往下作折弯状。横折折撇与

第 31 页,共 44 页 点之间的距离较大。

(3)最后的平捺向右伸展,逆锋起笔后稍向右上倾斜,行笔至横折折撇收笔处再向右下方行笔,带有波势。出捺脚时要驻笔轻回再顺势出锋,捺脚不能上翘。“走之底”平捺的起笔要比前两个笔画起笔的位置稍往前。

教师示范时应特别让学生注意观察“走之底”第二、三两笔书写的连贯性,体会“走之底”富有动感的笔画特点。

3.活动三:观察与发现

出示《多宝塔碑》中带有“走之底”的“道”“迁”“造”三个字。观察:三个字的“走之底”在造型上有什么异同?再指导学生感悟“走之底”与其他部件的搭配规律。

总结:“道”与“造”的“走之底”有两个点,“迁”的“走之底”有一个点。平捺都向左右伸展,收笔处的捺脚锋芒毕露。“走之底”与另外部件的搭配要做到疏密得当,穿插有致。

4.活动四:学写“走之底”的字

(1)观察三个字,写好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近:左下包右上。“斤”收小。“走之底”的点离横折折撇稍远,横折折撇向右下斜,平捺一波三折。

道:左下包右上。被包部分向中心线靠拢。“走之底”多加一点。“首”两点左低右高,下部两边竖较直。

造:左下包右上。“走之底”多加一点。“告”的第二横向左伸,下面的“口”两侧内收。

(2)练写三个字 5.活动五:欣赏与发现

出示欧体、柳体和赵体中的“道”字,欧体的“道”字比较平正,平捺较平;柳体的“道”字显得刚劲,棱角分明,平捺的捺脚尖细锐利;赵体的“道”字给

第 32 页,共 44 页 人柔美的感觉,笔画灵动,连带明显,转折圆润而富有笔墨气息。

6.活动六:碑帖欣赏

了解《兰亭序》笔法精妙,运笔流畅,字法灵活多变,同字异形,姿态各显,气象万千等诸多特点。由于《兰亭序》的真迹已经失传,我们所见到的都是唐代或以后的摹本或临本。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大家要认真练习,将我国的书法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10.心字底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心字底”写法,初步掌握“心字底”书写要领。2.通过描红、仿影练习,体会“心字底”在字中的形态、位置以及卧钩与点画之间的关系,感知“心字底”的线条美。

3.通过观察,了解“心字底”在不同字中、不同书家笔下的细微差别和明显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了解浯溪碑林,欣赏部分石刻,感受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思考和练习,初步掌握“心字底”的写法。2.观察和体会含有“心字底”的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练字纸等。

第 33 页,共 44 页

四、教学过程

(一)碑帖欣赏

1.出示图片,欣赏。

2.简单介绍《大唐中兴颂》的艺术特点:刚正雄伟,气度恢宏。

过渡:这么美的字,怎么带回家?以前没有相机,就用“拓碑”的方法,做成拓片、拓本,这样就便于人们临摹学习了。

(二)认真读帖

现在技术更高了,把这些拓下来的字放到了米字格里,更方便我们学习了。1.出示图片“心”和“思”,观察心字和“心字底”的区别,“心字底”长什么样儿?

引领学生观察第 43 页上半部分的“思”字,想一想 :“心字底”由哪几个笔画构成?“心字底”在这个字中占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读帖中明晰 :“心字底”一共有四笔,分别为左点、卧钩、挑点和右点 ;“心字底”一般出现在字的底部,属于地载型部首。

2.“心字底”和汉字“心”有什么区别?

“心”因为独立存在,所以平衡稳重 ;而“心字底”因为要与上面的部件和谐组合,需要压扁自己,降低中点,使得三点形成一条斜线,如一行飞上蓝天的大雁,动感十足。

结合交流,随机出示心字底“写法提要”:心字底形状宽扁。卧钩为主笔,起笔后顺势向右下作弧线行笔,向左上出钩。三点左低右高,在一条斜线上,相互呼应,笔势连贯。四个笔画形成的空隙基本均匀。

(三)习字指导

1.怎样写好“心字底”?

“心字底”中卧钩的弧度难以把握。强调尖锋起笔,强调右边出钩前向上翘起,钩稍长。

第 34 页,共 44 页 出示:首点卧钩起笔收笔平。三点左低右高均匀空。2.怎样写好“思”字?

交流,围绕例字书写要点:①思:上部偏左,扁小,心字底宽大,能承载上面的部件。

卧钩笔画粗重,三个点画基本处于一条直线,左低右高,互相呼应。出示:上紧下疏写紧凑。心字舒展稍偏右。3.学生描红一遍。表扬书写正确的。

4.教师示范书写。讲解书写要点,提醒学生注意“田”偏左,中间一竖在竖中线左边。观察越仔细,书写才能越到位。

5.学生书写练习2遍。教师巡视指导。

6.实物投影点评,用红笔标注,强调注意字里的空白处。7.学生再次练习1遍,表扬优秀。

(四)巩固练习书写特点

怎样写好带“心字底”的其他字呢?

1.出示“忽”“忍”。写好带“心字底”的字,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上下部件间的和谐组合。让学生借助“一点通”自己观察、自主发现,自我总结例字的书写要点;然后,教师通过将上下部件分别连线成四边形,帮助学生明晰上下部件为了整体紧凑和谐,都作了细微调整。

2.“忽”字强调上部居中,笔画向左倾斜,“心字底”卧钩向右下弯弧较大,三个点画排在一条向右上的斜线上,右点收笔出锋。字的重心在“心字底”的挑点上。

出示提醒:第二撇起笔、横折钩收笔、“心字底”第二点,基本都在竖中线。3.“忍”字上部部件稍窄、居中,下部部件较宽。上下部件应注意避让与嵌合,“心字底”的挑点不易太往上,右点稍往右上占位,收笔出锋,填补上部部件留下的空间。

第 35 页,共 44 页 出示提醒:第一撇起笔、横折钩收笔、“心字底”第二点,基本都在竖中线。4.看视频,教师示范书写“忽”。

5.看投影,教师示范书写“忍”,提醒学生要一笔写成,笔笔到位,不要反复涂写。

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实物投影点评,用红笔标注。表扬优秀。

(五)比较发现

学会观察,学会读帖,这是写好字的重要一步。

1.出示教材第 44 页上半部分提供的“感”“忽”“忍”“應”四字。观察“感”“忽”“忍””中的“心字底”有什么不同?

这四个字都有“心字底”,但形态各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心字底”的大小、宽窄,笔画的粗细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 :“忽”“忍”字的“心字底”宽大,笔画相对比较粗重,能够承载上面的部件 ;“感”“應”的“心字底”相对扁小,占位靠下,笔画较细,整体被上面的部件覆盖。

2.出示教材第 44 页下半部分提供的欧、颜、柳、赵四大名家书写的“息”或“恩”字。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笔下的“心字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 :教材呈现的欧、颜、柳、赵四大名家笔下“息”或“恩”字的心字底形状扁宽,都属于“地载式”部首,占字的高度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左右,三点均可以向右上连成一线,中点向右上出锋,与右点相呼应。

不同点:欧体、颜体“心字底”笔画较粗重,柳体、赵体“心字底”笔画相对纤细;欧体、颜体“心字底”左点与卧钩起笔齐平,柳体“心字底”左点略低于卧钩起笔,赵体“心字底”左点高于卧钩起笔;欧体“心字底”左点重心略倾斜往左下,颜体、柳体、赵体“心字底”左点重心几近垂直向下 ;欧体、颜体、柳体卧钩弧度较大,赵体卧钩弧度较小。

(六)布置作业

第 36 页,共 44 页 1.完成练习页上的练习。(出示)

2.在《多宝塔碑》中找找其他带有“心字底”的字,仔细观察后练练。

11.皿字底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皿字底”结构和书写要领,初步掌握“皿字底”字的写法。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皿字底”字的结构。3.养成仔细观察基本笔画写法的习惯。4.初步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皿字底”结构和书写要领,初步掌握“皿字底”字的写法。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皿字底”字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习字纸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音乐:轻入座,纸毡平;使用砚,要细心;水先加,墨调匀;沿内侧,笔掭定;搁好笔,气息宁。

(一)欣赏

中国书法魅力无穷。瞧,这些字写得多俊秀呀!现在老师考考小朋友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这些字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出示板书:(皿字底)

第 37 页,共 44 页

(二)教学“皿字底”

1.举例“皿字底”

(1)孩子们,你们还能说出哪些“皿字底”的字?

(2)孩子们举例:盘子的盘,盆子的盆,盒子的盒。

(3)教师小结:是的,在中国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是“皿字底”的字,这一类字写出了汉字的庄重广博。

2.分析“皿”的字形

孩子们,下面我们来分析下“皿”的字形特点。

(1)学生观察分析“皿”字形特点。

(2)同桌互相分析“皿”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皿”字纵向笔画相对较短,横向笔画相对舒展,呈现出外围扁方的字形。字呈扁方,两边竖画内收,中间笔画分布均匀。

(4)教师示范:下面看老师范写“皿”字,教师在投影仪上书写范字“皿”字。学生看演示。跟着书空,这类字不是绝对的方形。

观察、比较、思考,这就是我们读帖的方法。仔细读帖是写好字的第一个秘诀。现在,看老师来写一写,要一边观察一边揣摩。

(5)现在请同学们看准字帖临摹。描一个写一个。

(6)师生点评。

3.总结写法提要

(1)孩子们,“皿”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点呢?

(2)孩子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形体扁宽、间距均匀、上开下合、底部较长。

教师顺势示范上下结构“盖”字。

第 38 页,共 44 页 学生书写,并点评,投影仪展示。

(三)比较与欣赏 1.比较四种字体

(1)下面这几个字都是“皿字底”的字,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简单介绍欧、颜、柳、赵四种书体。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颜是颜真卿,柳是柳公权,赵是赵孟頫,欧是欧阳询。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柳体用笔斩钉截铁,骨力遒劲,有“颜筋柳骨”之誉。世人评述他的《神策军碑》“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

欧书于平正中见险绝,形态端庄刻厉而不板滞,紧密刚劲而不局促,是从汉隶及魏晋楷书推陈出新的结果。

元代赵孟頫,独创赵体书法,其风格圆润绮丽,后为清乾隆帝所推崇。明代书家以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享名最盛,其行书风格透逸。

2.欣赏字体,学生说说不同。

3.小结:欧体撇画洒脱,颜体折画粗壮雄健,柳体清瘦俊朗,赵体则显得润泽秀美。

(四)习字指导 1.分析字形

盖:上部窄小,下部变宽。皿字底的四竖间距匀称。底横较长,向右上斜,收笔重顿。

第 39 页,共 44 页 温:三点水旁窄长,笔断意连,右边日小。两边竖稍内收,皿扁宽,托住上部。

盛:横折钩变为横撇两笔。成的左撇稍长,斜钩最长。皿字底较小,藏在成字里。

2.观看“温”“盛”的书写视频。

3.学生临帖描红,练习。描两个,写一个。描红时尽量描写重合,一笔写成。4.根据笔画位置,结构关系来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主要看“皿字底”字的特点有没有做到?

5.学生展示书写作品,教师小结。

(五)拓展书法常识

碑帖欣赏:黄庭坚《松风阁诗》 故事分享:黄庭坚《荡桨与书道》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仅学会了观察“皿”字的字形特点,还学会了书写“皿字底”的字,学会了临帖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要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这需要我们仔细琢磨,坚持练习,才能把字写得更加漂亮、美观。

(七)板书设计

11.皿字底

形体扁宽 间距均匀 上开下合 底部较长

第 40 页,共 44 页

12.火字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火字旁”字的结构和书写要领,初步掌握“火字旁”字的写法。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火字旁”的字形结构。3.养成仔细观察基本笔画写法的习惯。4.初步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火字旁”字的结构和书写要领,初步掌握“火字旁”字的写法。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火字旁”字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习字纸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音乐:轻入座,纸毡平;使用砚,要细心;水先加,墨调匀;沿内侧,笔掭定;搁好笔,气息宁。

(一)谈话导入

中国书法魅力无穷。瞧,这些字写得多俊秀呀!现在老师考考小朋友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这些字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出示板书:(带有“火字旁”的字)

(二)教学“火字旁”的字

1.举例“火字旁”的字

(1)孩子们,你们还能说出哪些“火字旁”的字?

孩子们举例:烧、灯、火、灰、炒、灿、烟、烦、炭、炖、烂、煤、烁„„(2)教师小结:是的,在中国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是带有“火字旁”的,第 41 页,共 44 页 这一类字写出了汉字的修长优美。

2.分析“火字旁”字形特点

(1)孩子们,“炳”就是典型的字,咱们以这个字为例来分析下“火字旁”的字形特点。

(2)学生观察分析“炳”字形特点。(3)同桌互相分析“炳”字形特点。

(4)教师小结:“炳”字左窄右宽,火字旁上紧下舒,左放右收,右部“丙”略宽,横折钩方正有力。

(5)教师示范:下面看老师来范写“炳”字,教师在投影仪上书写范字“炳”字。

学生看演示。跟着书空。

观察、比较、思考,这就是我们读帖的方法。仔细读帖是写好字的第一个秘诀。现在,看老师来写一写,要一边观察一边揣摩。起笔与竖画相同;行至竖画末端,微微向左下行笔;稍顿,回锋向左上行笔,边行边提;出锋收笔。

(6)现在请同学们看准字帖临摹。描一个写一个。3.总结写法提要

(1)孩子们,“火字旁”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点呢?(2)孩子交流讨论。(3)教师小结: ①注意字形特点。②横向笔画布白均匀。③两侧竖画竖直内收。④中竖在竖中线上。

(三)比较与欣赏

第 42 页,共 44 页 1.比较四种字体。

(1)下面这几个字都是火字旁的字,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

(3)简单介绍欧、颜、柳、赵四种书体。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颜是颜真卿,柳是柳公权,赵是赵孟頫,欧是欧阳询。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

柳体用笔斩钉截铁,骨力遒劲,有“颜筋柳骨”之誉。世人评述他的《神策军碑》“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

欧书于平正中见险绝,形态端庄刻厉而不板滞,紧密刚劲而不局促,是从汉隶及魏晋楷书推陈出新的结果。

元代赵孟頫,独创赵体书法,其风格圆润绮丽,后为清乾隆帝所推崇。明代书家以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享名最盛,其行书风格透逸。

2.欣赏字体,学生说说不同。

3.小结:欧体撇画洒脱,颜体折画粗壮雄健,柳体清瘦俊朗,赵体则显得润泽秀美。

(四)习字指导 1.分析字形。

火:“火字旁”是由独体字“火”变化而来。带有“火字旁”的字多与火相关。“火”字结构能力很强,可作左偏旁,也可以放在右、上、下等部位。牙:竖折的横笔外伸。竖钩粗壮,略偏右。撇画劲挺,不超出上横。

2.观看老师示范书写过程。

第 43 页,共 44 页 3.学生临帖描红。描两个,写一个。描红时尽量描写重合,一笔写成。4.根据笔画位置,结构关系来评价。主要看“火字旁”字的特点有没有做到。5.学生展示书写作品,教师小结。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仅学会观察了“火字旁”特点,还学会了书写带“火字旁”的字,学会了临帖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要写一手漂亮的字,可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这需要我们仔细琢磨,坚持练习。

苏教版四下数学《快乐假期,每日一练》 篇5

读读背背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鸡鸣狗盗 对牛弹琴 声名狼藉 杯弓蛇影 鸡毛蒜皮 指鹿为马 鹤立鸡群 抱头鼠蹿 亡羊补牢 狗急跳墙 如鱼得水 六字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 可望而不可及 百思不得其解 风马牛不相及 化干戈为玉帛 有志不在年高 出淤泥而不染 有眼不识泰山 百闻不如一见 含有动物名称的三字俗语: 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替罪羊:待人受过、替人受罪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埋头苦干的人。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丧家犬:没有依靠、无处投奔的人。教你一招

对比是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重要的表现手法,所谓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比较、对照,使所要表达的事物内容更加鲜明,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文中变色龙外表看起来似睡非睡,一副迟钝的样子和动作的迅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变色龙捕食快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你能用上对比的手法写一写吗?

1.妈妈在家时一切井井有条,生活有序,餐桌上有,房间 ;而妈妈外出几天,家里变得,一片狼藉。(突出了妈妈的辛劳和她对家的无私奉献)

2.小时候家乡的路,旁边是矮小的房屋,夜晚,只听见,十分沉寂。而现在,脚下踩的是平坦宽阔的大道,路两旁,每当夜幕降临时。(突出家乡巨大的变化)。小试身手

课文第9自然段抓住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按照先整体后部分,从头到尾的顺序,刻画细致,形象鲜明。课后仔细观察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其外形。

7金蝉脱壳

读读背背 三十六计:

金蝉脱壳 抛砖引玉 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 擒贼擒王 趁火打劫 关门捉贼 浑水摸鱼 打草惊蛇 瞒天过海 笑里藏刀 顺手牵羊 调虎离山 李代桃僵 指桑骂槐 隔岸观火 树上开花 暗渡陈仓 假痴不癫 欲擒故纵 釜底抽薪 远交近攻 反客为主 上屋抽梯 偷梁换柱 无中生有 借尸还魂 声东击西 假道伐虢(guó)围魏救赵 连环计 空城计 苦肉计 反间计 美人计 走为上计 写蝉的名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唐)骆宾王《咏蝉》 关于观察的名言:

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罗丹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教你一招

“(蝉)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蝉儿五彩缤纷的颜色写得生动形象。根据蝉的生活特点,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写你心中的蝉: 蝉又像,; 蝉还像。你能运用同样的手法,写一写其它的小动物吗?

像。像。小试身手

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既传神又逼真。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还有很多,用你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如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动作特点进行描述。

8成语故事

读读背背

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南辕北辙 黔驴技穷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买椟还珠 狐假虎威 郑人买履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背水一战 完壁归赵 望梅止渴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指鹿为马 三顾茅庐 退避三舍 悬梁刺股 图穷匕见 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八仙过海 火眼金睛 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 哪吒闹海 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 齐天大圣 后羿射日

大闹天宫 教你一招

形象鲜明,对比揭理

成语故事短小精悍,往往以形象感染人,以对比揭示道理,效果强烈。《自相矛盾》中的那个楚国人既夸盾坚固无比,又夸矛无坚不摧,遭到旁人的诘问,他 的形象多么可笑,在前后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需要说明的道理。《滥竽充数》中齐宣王在位时,南郭先生 的丑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齐湣王继位后,他,前后对比,发人深省。《画龙点睛》通过对“点睛”前后 的对比,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张繇。小试身手

当齐湣王要求吹竽者独奏的消息传来,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续写故事,题目自拟。

9推敲

读读背背

形容人谦虚的成语: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抛砖引玉 不骄不躁 屈己待人 礼贤下士 以礼相待 不耻下问 表示“想”的成语:

苦思冥想(苦苦地想)静思默想(静静地想)深思熟虑(想得周全)胡思乱想(想得混乱)痴心妄想(想的荒唐)异想天开(想得离奇)朝思暮想(想了又想)奇思妙想(想得奇妙)关于思考的谚语: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米靠碾,面靠磨,遇到问题靠琢磨。

愚蠢的人多花时间解释,聪明的人多花时间思索。超级链接

一字师——郑谷

说起诗句炼字,在晚唐的“苦吟”派诗人那里,表现得很突出。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孟郊:“夜学晓未休,苦吟鬼神愁。”李贺:“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已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最后认为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开得早。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齐已的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小试身手

汉语言词汇中的一些词语来自某个典故,“推敲”就是典型的一例。了解这样的典故或来历,是语文学习中非常有趣的事情。借助《推敲》的学习,可引出其他词语或说法的来历,自己搜一搜,说一说,写一写,也是一大乐事。

10嫦娥奔月

读读背背 AABB式的词语:

郁郁苍苍 挤挤挨挨 淅淅沥沥 弯弯曲曲 叮叮咚咚 隐隐约约 层层叠叠 热热闹闹 ABAB式的词语:

琢磨琢磨 打扮打扮 清醒清醒 研究研究 孝敬孝敬 考验考验 沟通沟通 修理修理 有关“月”的成语:

月明星稀 花好月圆 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花容月貌 闭月羞花 镜花水月 有关“月”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教你一招

叠词的妙用

文中的“飘飘悠悠”、“碧蓝碧蓝”形象地写出了嫦娥奔月的姿态美和夜空的场景美,从而衬托出嫦娥的心灵美。适时地使用叠词可以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春天是一幅画,田野上、公园里,小河边,家前屋后处处有迷人的景色和欢乐的人们,那是一个充满色彩和生机的世界,你能用上叠词描写一段春天的景色,把它的生机充分展现出来吗?

小试身手

后羿、嫦娥,为民着想,深受百姓爱戴。百般无奈之下,嫦娥吞下仙药,升天成仙。遥居月宫,嫦娥定是无限思念人间。熟读故事,发挥想象,叙写嫦娥在月宫遥望人间的内心活动。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读读背背

表现读书勤奋的成语:

孜孜不倦 手不释卷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废寝忘食 通宵达旦 夜以继日 锲而不舍 牛角挂书 韦编三绝 争分夺秒 十年寒窗 关于读书的名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小试身手

查一查字典,扫除下面的“拦路虎”吧!(温馨提示:不要忘记理解它们的意思哦!)

干涸 “涸”读 回溯 “溯”读 裨益 “裨”读 粗犷 “犷”读 “ 觊觎” 读 “ 剽悍” 读 瞠目结舌 “瞠”读 觥筹交错 “觥”读 暴殄天物 “殄”读 喟然长叹 “喟”读 超级链接

名人读书方法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12伊索寓言

读读背背 动物安家:

猪——圈 鸟——巢 蛇——洞 龙——潭 虎——穴 牛——棚 鸡——笼 马——厩 蚁——穴 狗——窝 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话中有话 日复一日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为所欲为 精益求精 见所未见 蕴含道理的俗语: 吃一堑,长一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教你一招

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仔细品读《蚂蚁和屎壳郎》,体味其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小试身手

上一篇:一年级环境教学计划下一篇:爱人 春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