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2024-06-10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共10篇)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篇1

****2011年度统战、民族宗教

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我乡民宗办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全乡呈现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是近郊乡,行政面积20.0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直属农场,21个村民小组。全乡常住人口1.5万人,流动人口4.5万余人,由维、汉、回、蒙、哈等8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95.7%以上。乡域范围内共有14所宗教活动场所,占地总面积2480.78㎡;14个清真寺寺管会,有68名清真寺寺管会成员;有14名宗教人士,其中在职宗教人士14名、宗教人士助理7名、退休宗教人士2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组织领导,加强宗教队伍建设。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战、民宗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宗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专门安排一名副书记主抓统战、民族宗教工作,一名统战干事进入乡党委委员,配备一名专职统战干事和一名专职宗教干事,在各村设置了一名统战干事助理员,牢固树立“稳定压倒 一切”的大局意识,把稳定工作放在首位,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制度,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我办按照《关于调整****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人员的通知》的要求,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工作。要求各村干部和联系清真寺干部必须每周走访清真寺2-3次,每两天走访一次,每周五把掌握的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给乡民宗办,及时掌握清真寺做乃麻子、社会稳定、社情和宗教人士思想认识等情况,进一步强化了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认真填写谈话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和清真寺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并按月上报谈话记录总结,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乡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底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审核;严格执行“谁主持,谁报告”制度,要求清真寺主持密切关注寺内宗教活动,凡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向民宗办报告,强化了情报信息资料的收集,积极预防了非法宗教渗透破坏活动和群体性事件。

(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5月13日下午,在2010年年底我乡部分信教群众的捐款中拿出3000元,对我乡范围的贫困生进行帮扶工作,为全乡困难群众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贫困群众很感动,他们感谢党、感谢政府为困难群体办好事、实事,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充满了信心。

乡宗教办利用宗教人士列会,组织全乡宗教界人士学习“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内容的学习活动。

乡综治中心的统一安排,我办与我乡流管办的配合下在我乡范围内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宣传 活动,通过宣传,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力度,巩固了综治宣传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地位,切实让干部、群众、流动人口了解和学习《办法》,为我乡今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次活动对我乡各族群众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了解、加强民族团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庆祝6月1日国际儿童节及为了加强我市教育系统的民族团结事业,我们组织和启动我乡范围的部分信教群众捐款500元,捐给库尔勒市第六小学。库尔勒市第六小学是位于在我乡哈赞其村的一所民汉合校。

我乡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和法制宣传教育月,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及各族群众的加强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深入我乡普法依法治理法制宣传工作,有效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2011年5月15日乡普法办与民宗办的组织下和同明律师事务所组成法制宣传小组,在万山红批发市场大门口大力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通过本次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我乡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发展及加强民族团结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我乡辖区内的爱国宗教人士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政策法规,带领我乡信教群众正确开展宗教活动,作为无党派人士,在党和信教群众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对我乡的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进一步做好维稳工作,结合5月民族团结教育月,组织宗教人士参观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经过本次活动他们亲身感受和体会到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给我市带来的好政策、好形势、大发展。并组织他们到汉族农民群众居住的28团等地,实地了解汉族农民的生产 和生活,互相交流意见,进一步搞好民族团结,让他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优越性,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

(四)加强“主麻日”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主麻日礼拜活动的引导和管理。联系清真寺干部每个礼拜主麻日活动时11点钟前必须到位。联系清真寺干部切实负起责任清真寺进行安全检查,做礼拜群众不能带各类管制刀具及危险品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做好宗教互动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合法宗教活动的有序开展,特别是要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排查和管理,掌握外来人员的情况。乡教育办和妇联要抓好对妇女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坚决杜绝其参与宗教活动。

(五)规范朝觐管理工作,坚决制止零散朝觐活动。把“零散朝觐专项治理工作”当作重要中心工作来抓。一是引导爱国宗教人士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充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非党基层干部的作用,向信教群众讲解有关朝觐政策,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朝觐问题。二是以村、组、清真寺为单位在全乡范围内进行有关朝觐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朝觐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核要求,全面贯彻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朝靓政策,切实保障信教群众合法宗教活动。

(六)打造平安宗教活动场所。一是每周开展宗教活动场所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综合检查活动,保障在清真寺人员密集地的治安、消防和用电安全。二是我们结合实际,对本辖区的14个清真寺,除在正在装修和拆迁区域的之外,我们已经在五个清真寺实现了电子监控。三是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国庆节前,为全乡各族人民欢度国庆节,对辖区各清真寺防 火、防盗及卫生情况等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更换了各清真寺的灭火器,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做好了我乡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防范工作。

(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斋月宗教活动的有序开展。2011年斋月期间,为进一步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维护宗教界领域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各类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斋月期间宗教活动的有序开展。一是斋月前,召开了联系清真寺干部专题会、宗教人士例会,全面准确研判情况,及时进行安排部署,传达了上级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并我乡清真寺联系干部签订了斋月期间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管理责任状。二是各清真寺“过海提曼”的人员公安部门提前在进行审查备案,针对各清真寺的硬件设施,即防火,防盗、寺内外环境及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三是每晚斋月礼拜活动期间,除了各村(场)干部及大学生村官之外,安排3-4名专职执勤人员,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巡查,对寺内外、礼拜殿等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及时掌握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情况,负责检查宗教活动场所通风、防火、防盗、卫生等情况,乡民宗办干部分成两个组每天晚上将各清真寺的执勤情况进行督察,保证了斋月宗教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坚决杜绝在校生、儿童及妇女进入清真寺,确保了辖区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稳定。

今年斋月期间我乡各宗教活动场所执勤保安人员分别为:清真寺联系干部有16名,清真寺执勤的乡机关、站所、村工作队干部有70余名。

(八)坚持宗教人士列会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宗教领域的维稳及安全防范工总,紧紧围绕《加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主题,坚持每月集中全乡宗教人士及联系清真寺干部召开座谈会,经过例会一方面传达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安排工作部署,一方面与宗教人士进行座谈,及时掌握信教群众的思想动态,确保了我乡宗教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我乡是流动人口的聚集区,人员形形色色,复杂多样,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量大,给“两教”信教群众登记造册造成一定困难,也导致我乡统战、民族宗教工作量相对较大。

二是我乡位于城乡结合部,以纳入城市规划,个别清真寺大门比较窄、低,因此做礼拜进出比较拥挤存在着安全隐患。

三是个别宗教人士年龄较大,接收能力较低,宗教工作水平受到限制,不能有效满足信教群众的要求,有待于加大培训力度。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当前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发扬好的工作方法,解决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宗教事务工作的新形势,为我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稳定局面。

****统战、民宗办 2011年11月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篇2

一、当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面临的挑战

1.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显著增加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进高校学习, 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生总数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他们以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意识也在增强, 这强化了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同时, 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又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从而造成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之间由于文化特征、风俗禁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 成为造成校园安全稳定隐患的重要因素。

2. 宗教对大学校园的影响和渗透有所抬头

根据国内各大高校有关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显示, 我国大学生的信教人数明显增多, 有的高校信仰宗教或有信教倾向的大学生比例已达到或接近10%, 而且大学生往往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清, 还有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组织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涉世不深等特点, 对大学校园的传播和渗透也有所抬头。

3. 地区发展不平衡增加了民族宗教工作的难度

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原因, 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基础薄弱, 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不但与东部发达省份存在差距, 而且在同一地区与汉族群众也存在差距, 这种差距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因素还可能不断拉大, 从而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理解, 而且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的差异, 也会带来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隔阂, 这无疑加剧了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难度。

4. 大学生获取民族宗教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和通畅

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便捷, 来自不同方式、站在不同角度、真实程度不一的民族宗教信息涌到大学生面前, 而大学生往往缺乏相关民族宗教知识, 又受到民族感情的影响, 极易对民族宗教信息产生误判, 从而酿成严重后果, 这就亟待高校民族宗教工作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宣传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前提。高校应专门制定符合国家政策、适合本校发展的规章制度, 并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到高校推动自身改革发展的工作中, 使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 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避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随意性, 同时, 利用学校网站、校报、电视台、广播站等宣传媒体, 尤其注重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 多方位、立体式地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普及民族宗教理论, 报道民族发展先进成果, 使广大师生员工真正明白“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的含义和道理, 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重视, 并正确对待民族宗教问题。

2.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夯实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基础

要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首位, 注重常规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在常规教育中,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积极开展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要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讲团结进步, 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特殊教育中, 一方面要针对特殊时期、特殊事件对少数民族师生进行政治理论和民族、宗教方面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使他们认清形势、明辨是非。另一方面可聘请有关民族宗教界权威人士担任学校客座教授,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爱国爱教的热情, 引导培养他们树立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念。

3. 利用高校教育优势, 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民族宗教工作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鉴于此, 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优势, 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在对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过程中, 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 更要加强唯物主义世界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引导, 尤其对于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学生要采取重点培养的原则, 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成为高校乃至整个国家民族宗教工作的中坚力量。高校还应设立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人员奖励机制, 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性, 这对做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三、积极探索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新途径

高校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对于维护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对于推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健全和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机制、体制

要做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 首先要高度重视, 不断健全和完善民族宗教工作的机制、体制。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构, 制定总体规划, 对全校民族宗教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并定期对全校党政干部和辅导员进行民族宗教理论的培训。同时吸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作为成员,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评估考核机制, 通过评估考核,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校在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2.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推动民族团结教育

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 建设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和互助关系。例如, 新生入学, 通过组织观看校史剧、校史展, 拜访老校友等形式, 积极开展学校历史传统教育, 增强广大学生的荣校情怀, 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高校可在追求校园活动内容、形式不断创新的同时, 着力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工程, 并积极融入民族宗教元素, 诸如举办大学生民族文化节、民族团结月、民族宗教知识系列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不仅鼓舞和激励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而且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3. 充分利用新媒体, 创新开展民族宗教工作

新媒体正在成为90后大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搭建好、利用好新媒体, 已经成为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在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就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学生爱听爱看, 易于接受, 而不是排斥和反对。民族宗教工作者可以建立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报等, 将民族宗教的相关理论知识、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通过新媒体上传, 和学生实现共享和交流, 以真诚的对话消除教育主客体之间的隔阂和戒备, 从而大大拉近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距离, 将刻板的说教变成生动时尚的“网言网语”, 将枯燥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变成“生活化”的社会热点问题, 在探讨、辩论与互动中, 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 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上, 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观。

以新媒体为媒介的民族团结教育可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育模式, 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双向互动的情景化教育, 在相互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一个深度沟通、理性反思的教育平台, 这种互动式的双向教育模式有利于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教育需求, 因材施教, 按需施教, 受教育者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心声, 及时向教育者提供建议, 指出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大大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对性和实效性。同时, 教育的主客体都完成成了身份的转变, 他们不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而共同成为民族宗教工作的““参与者”, 在这个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教教育平台上, 将以往抽象化、教条化的民族族团结教育途径, 代之以平等的方式、生动动的事例、亲和的语言, 最终起到“润物细无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9-9-30 (2) .

[3]康春英.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大学和谐校园[J].中国民族教育, 2006 (2) .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民族文学研究;综述;民族性

一、身份与认同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性研究”

中国少数族裔在自然状态中大多没有边界明确的地理划分,甚至没有边界明确的共同体,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使得少数民族获得了从属主体的地位,少数民族文学与政治话语紧密相联,少数民族文学理论逐渐转向文学人类学的“民族性研究”,其中“民族性”指一个群体形成意识的根源,其基础是文化认同,包括语言、文字、历史等。张裕禾在1992年首次将“身份与认同”理论引入大陆,这不失为一种抵制全球化焦虑的策略,近年来,文学人类学方兴未艾,并将“身份与认同”纳入研究视野,注重从民族文学文本中探究民族情感、民族记忆。其根本原因就是源于对民族文学乃至民族文化传承的忧患意识。在2014年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研究”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在《民族文学研究》第4期还专门发起了“文学的民族性”笔谈,探讨普遍性原则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一般关系。

《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开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的民族文学”专栏,刊发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意义的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这无疑激励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对政治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的关注。刘大先在《文学共和: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少数民族文学》一文中,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提出的“五族共和”,到“民族自决”,“民族自治”,强调人民大众的主体性,少数民族作家主体主动依附于社会浪潮,民族文学是人民共和的历史产物,是“文学共和”。

如徐志伟的《锻造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建国初期民间艺人思想改造运动述评》则主要探讨了对民间艺人的改造问题,解决了对民间艺人多头领导和歧视民间艺人的问题,发动艺人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进行自我反省与政治学习。文章更多的是陈述那个特殊时期民间艺人依附于政治权利的事实,确立民间艺人话语的主体性的同时,也揭示出民间艺人思想上主体性的丢失。

学者们不仅是在少数民族文学的内容上探讨民族性的问题,而且在形式上也多有讨论。姚新勇和孙静在《“民族形式”谁主沉浮——20世纪50年代初内蒙古文艺“民族形式”讨论考察》中则就20世纪50年代初内蒙古文艺“民族形式”的一场讨论进行了考察,作者深入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丢失的同时,汉民族文学亦受到的冲击,从客观的角度阐释了当时所行的并非是“大汉族主义政策”,从更全面的角度考察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和民族性弱化的问题。

二、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究

作家作品的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传统方法,放诸少数民族文学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在深挖经典作家作品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作家作品。

席扬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对老舍与赵树理再度解读,在《“转折时代”的“持守”与“弃斥——“十七年”时期老舍与赵树理文学行为共同性及其意义的考察》一文中,比较了二者的共同之处,二者的相互认可,以及在“十七年”期间二者选择的文学为人民服务的文学创作道路,显示了权力主体与民族主体的复杂的关系。

侯姝慧和侯丽媛在《新型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与中国新故事家研究——以1950-1980年代中期产生的第一批新故事家为例》一文中,从文学史的角度回顾了随着新故事讲演活动的开展,中国第一批故事家的产生,他们创作的作品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即要遵循人民的立场并探讨了民族性文学的文体形式。

2014年6月11日,在京举办了“《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成果出版座谈会”,十几位专家学者对由关纪新承担完成的《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一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曹顺庆、徐新建、李怡、逢增玉、李红雨、李玲等人指出了这本书所带来的对满族作家身份的体认,这对于理解满族小说创作至关重要,比如满族作家所具有的“悲剧意识”是不同于汉民族的乐天精神的。无论是这本书的出版还是此次讨论都可以看作是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讨论的个案。

三、文学史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欧阳可惺在《“杂语”的意义:文学发展史视角下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一文中,欧阳可惺指出不仅要从纵向的本民族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更要从横向的多种文化交流的历史空间考察少数民族文学,作者以维吾尔文学中小说的发生发展来说明少数民族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多种语言和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呈现一种“杂语”的形态,在作者看来,“杂语”是一种历史趋势,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马梅萍则专门针对民族文学研究的标杆《民族文学研究》杂志,对其所刊发的理论探讨类文章做了文学史上的梳理,《边缘的跋涉——<民族文学研究>理论探讨类论文30年轨迹寻踪》以十年为界点分为:国家统辖下的具有政治性特点的80年代,处于转型适应期的去政治化的90年代,以及新世纪跨界法和“多民族文学史观”笔谈等栏目开创的时期,“十七年”时期由于国家的重视,民族文学史书写达到了一个高潮,受政治规约影响较大。作者从纵向的时间沿革中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的变迁,以小见大地提示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亦采取与时代相同的步调这一事实。

综上,2014年度在继续进行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的探讨,这可能是源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危机感,以及少数民族主体性的觉醒。在文学史视野下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研究仍然是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但总体而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还是处于边缘的位置,仍需要学者们进行持续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大先.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

[2]《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总目录[J].民族文学研究.2004(04)

作者简介:解玲洁(1990.11-),女,内蒙古锡盟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郑思莹(1989.01-),女,山东淄博人,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民族团结进步年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党忠诚教育活动的精神,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整个施工的各个环节,在全体参工人员中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引导全体施工人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二、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断筑牢创建活动的思想基础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 同进步。广泛开展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政策观、宗教观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我部将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出活动方案。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组织全体参工人员认真开展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为使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我部将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各族干部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以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

(三)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按照项目部党支部的要求,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克艰难、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使项目部全体参工人员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倍加珍惜当前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四)经常对全体参工人员进行民族常识教育,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施工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篇5

授课教师:陈琼芬

2010年度以来,我校按照本市禁毒委、市教育局的安排部署开展禁毒工作,把禁毒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及时落实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顺利完成本年度的各项禁毒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了禁毒工作专门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禁毒工作宣传小组、创建无毒学校领导小组、涉毒人员帮教小组等组织机构。学校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其他行政人员任副组长,所有班主任为成员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各项禁毒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及时传达各次禁毒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禁毒文件,并按文件精神对学校的禁毒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三、禁毒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制度健全,措施有力。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宣威市民族中学禁毒工作计划》等方案、措施,并严格按方案开展工作。

四、签定责任状,落实责任制。学校与教职工签定责任书,与家长签定责任书,与学生签定责任书,做到禁毒工作,人人有责。全校师生员工人人知禁毒。

五、加强禁毒宣传、教育,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加强与校外机构的联合,使全体家长和师生员工人人知禁毒,人人参与禁毒。本年度中,学校利用春、秋季开学典礼、家长会等集会和黑板报、宣传栏、校园之声广播站等途径对禁毒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教育。

1、学校出黑板报(宣传橱窗)期,班级每班4期。使全体家长和师生员工人人知禁毒,人人参与禁毒。

2、开展以“珍惜生命,拒绝毒品,预防爱滋病”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两次:(1)2009年3月25日下午举行启动仪式和全体师生员工签名仪式,提高全校师生员工防毒、拒毒意识。(2)2010年5月27日,学校与市辖街道联合举行禁毒知识竞赛宣传系列活动。开展了禁毒知识竞赛、禁毒宣传

演讲、禁毒征文评选、禁毒宣传小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全校师生参与,受教育面广,教育效果较好,受到来到现场的领导和家长的好评。(3)组织学生参加禁毒游行1次。

3、每天课间操后组织学生进行禁毒演讲,通过校内闭路电视网络向学生播放禁毒节目,全学期共播放达10课时;组织初

一、初

二、高

一、高二的学生写禁毒活动感想,并展出15篇优秀征文。

4、加强对各班禁毒教育工作的检查,禁毒教育做到“四落实”。要求各班每月开展一次禁毒教育主题班队会,并按时向学校上交活动资料。组织学生进行禁毒教育考试,测试的平均成绩均在90分以上。从检查结果来看,各班禁毒教育效果良好。

5、学校制作宣传标语5条。

六、建立健全了禁毒工作档案,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禁毒工作资料。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篇6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

为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中共毕节市委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毕节市2018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毕市民宗发〔2018〕9号)及《织金县2018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八步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在2018年3月至11月底利用九个月的时间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师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素养,激发了各民族师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激情,提高了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现将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

八步小学成立了以校长萧家祥同志为组长,李家勇、罗忠能同志为副组长,李龙林、孙东林、陈国亚等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直接抓,全体老师共同抓的良好格局,以保障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为了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及时制定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内容安排、工作步骤、工作要求,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做好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要求切实维护民族团结。我校就近些年来全国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案例,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专题讨论活动。使全体教职员工更深刻的认识到案例中事件的危害性,使我们认识事件中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欺骗性以及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三、开展师资培训,确保民族团结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把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列。今年秋季开学后,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有关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学习材料以及上级文件等;师生共同观看了《我的梦,中国梦》爱国教育光碟。通过培训学习,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通过观看爱国教育光碟,全体师生深受感动,进一步树立了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

四、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文化。

学校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教学中,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时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要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利用班会、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主要做法是:

1、低年级学生以《民族常识》教材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民族常识》读本中认识各民族和他们的生活风俗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知道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历史宝库中的一块耀眼的瑰宝,它吸引着世界各方人士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

2、高年级学生以《民族团结教育》教材为主,通过教材的阅读,让学生从《民族团结教育》读本中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了解我国国情,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们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精神。

五、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了解民族,学习民族的历史文化,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在了解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拓展了天地,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1、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少数民族人物事迹”演讲活动。

2、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歌咏比赛。

3、开展“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4、开展“我的梦想”的主题班会。

5、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竞赛”活动。

6、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款活动。

7、开展党员教师与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结对子”帮扶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载体和窗口,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组织开展了“56个民族是一家”国旗下讲话、“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开设民族知识专题讲座2场,各班级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出好二期黑板报,组织学生观看“贵州今昔”专题片。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绘画、书法及手少报评比等活动,在音乐课上开设民族舞蹈技艺学习。在班级少数民族同学之间开展手拉手互帮互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做到普及面广、了解的人多。三是活动落实到位,使师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全体师生将在校长的领导下,继续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维稳、教学并重,为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不懈努力!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篇7

会议由学会秘书长孙荣主持。张居平在迎春致辞中回顾了2010年通信信息业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两化融合”的形势下,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转型步伐, 在建设下一代网络、推进3G发展、进行“三网融合”试点和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通信运营业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成绩。总结了省通信学会为促进四川通信科学技术的繁荣和推动四川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他指出, 今年学会要坚持宗旨, 继续团结广大通信科技工作者, 以学术技术为工作重点, 紧密围绕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问题, 以及四川通信业重点、热点和难点, 积极开展各种学会活动。坚持民主办会, 以人为本, 以会员和广大通信科技工作者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作用和专家民主办会, 积极进行学会改革发展的探索。通过搭建开放的学术活动平台, 营造适宜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 努力为通信事业发展服务, 为广大通信科技工作者服务, 促进通信科技普及, 促进通信科技与经济结合, 不断增强学会的影响力、凝聚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孙荣代表学会简要汇报2010年的工作, 提出了2011年在拓展学会活动领域、加大学术交流力度, 树立大开发大联合理念、进一步强化学会服务职能和坚持民主办会、不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方面的初步设想。副秘书长阮裕楣汇报了学会2010年的财务收支情况。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篇8

关于申报2010年度省级民族贸易企业

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

有关市财政局:

为更好地支持我省民族贸易企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省财政专项资金有关规定,现将2010年省级民贸企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请2010年省级民贸企业专项资金,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广东省境内少数民族地区注册的民族贸易企业;

(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营业执照;

(三)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四)信誉及财务良好,运营规范;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二、支持方式

(一)对2009年1月1日以来直接获得银行贷款或通过担保机构担保获得贷款的企业给予一定金额的贴息支持。

对已获得其他省财政专项资金贴息的银行贷款,本专项资金不再予以支持。

(二)对难以取得银行贷款、盈利性弱的企业项目,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

三、申报材料

(一)市级财政部门出具的专项资金正式申请文件。

(二)项目申报单位的申请报告。主要包括。

1.工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上年度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

3.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提供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有效文件;通过担保贷款的一并提供担保合同。

4.申请直接补助的项目提供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名称、类别、内容、技术水平与主要特点、产业化路线、市场前景分析、风险分析、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在建项目的进度、申请理由、现有研发与生产条件、项目目标与效果、预计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情况。

四、申报程序

申报企业根据本通知要求,提供必须的申报材料,向所在地的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地级市财政部门对行政区域内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核,择优上报省财政厅。

五、申报要求

(一)各地财政部门应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及相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申报项目符合规定要求。

(二)有民族自治县、民族乡的地级市财政部门统筹申报项目数量,其中清远市限报4个,其他每个地市限报2个。

(三)所有申报材料需用文字材料(纸张规格为A4尺寸)和电子文档同时报送。电子文档贴标签,注明申报单位和项目名称。

(四)各项目申请材料应独立装订成册,于12月10日前报送。所有材料须按规定时间一次性报送齐全,逾期不予受理。

六、联系人:

省财政厅(工贸发展处)邓玲玲电话:020-83170279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七日

主题词:申报民族贸易贴息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室2010年11月18日印发(共印5份)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篇9

管理部年度总结报告

一.上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管理部紧紧围绕“诚信、卓越、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创建“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工作重点,注重发挥管理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确保后勤保障的顺畅与稳定,为配合公司圆满达成各项任务作出了相应的贡献。现将上年度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完善部门建制,确定工作范围,明确工作目标

在公司上层领导的决策与筹划下,管理部于2006年开始成立,并规划相应的职位,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制定作业流程及相关制度,截止2006年底,管理部已经行使公司上级主管授予的管理公司人事/办公用品/安全卫生/设备维修/网络及电脑维护/车辆/环保/伙食等工作,同时由于生产二部的成立,将管理部分为行政一组和行政二组,由管理部经理统筹管理。截止至今,整个部门运行正常,能完成公司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2.完善内部作业流程,加强资料建档

由于管理部人员流动较大,造成部分工作脱节,计件人员人事档案不全,内部职员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整体作业较为混乱,针对这一状况,首先完善人事招聘/录用/奖惩/考勤/异动/离职作业流程,并将人事工作重新划分,界定工作范围,确定工作职责。

面对当时员工人事档案不全的情况,采取查阅员工登记表和车间资料员提报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完成了员工个人资料的补办工作,同时加强其它资料的建立与管理;

在生产旺季来临时出台了请长假延发工资和月薪人员合同期内离职扣除培训费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月薪人员的流失率;

办公用品的管理控制进一步加强,实行每人每月定额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办公费用;

3.强化保安训练,确保工厂安全

保安队是保护公司人员/财产安全,维护生产秩序,应对突发事件,消除安全隐患的队伍,保安员自身的素质是决定这支队伍是否能出色完成任务的关键。由于部分保安员没有爱过军事训练,因此管理部每周通过早会/军体训练等对保安员进行思想和体能训练,同时要求保安早班站岗,中晚班巡逻,并严格要求值勤保安员对人员、货物、车辆出入进行检查与登记,另要求保安队长不定期的对夜班保安查岗,稽核保安日常工作。

4.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保障后勤供给

管理部除了为各部门输送人力外,同时也提供运输/设备维修/ 资讯/保险及工伤事故处理/伙食/环境卫生等服务。

a.管理部上年度有司机三名,车辆四台,在移转机器设备和椅台及其它磷化件到生产二部的过程中,面对业务/采购/财务和其它部门都急需用车时,采取一车并用,穿插利用,紧急事件立即处理,夜间发生突发状况临时调度等方式,确保车辆基本满足了生产和其它部门的用车需求。

b.管理部现有维修人员共5人,生产一部安排3人,生产二部安排2人,主要负责车间的生产设备和全公司水电设施安装维修工作。采取分工协作,相互 【年度总结】更多资料请进http:///p/sanshenglu?from=wenku 支援,并根据生产需要而作班别调整,以及时为现场单位服务。

c.公司网络工程师一人,负责公司一部、二部以及联强的网络、电脑及周边设备维护;管理部设专人管理月薪人员小灵通,员工全灵通工作。

d.办理月薪人员养老/医疗保险,全员办理工伤保险,为工伤员工就医/申报/医疗费索赔,和致残员工订立赔偿协议,全年未因工伤事故产生劳务纠纷。

e.针对伙食供应质量差的状况,管理部寻找多家伙食供应商前来恰谈,由于公司采取的是自由就餐的方式,加之就餐人数较少,淡旺季明显等原因,寻找新供应商较为困难,但经过努力终于在年后更换厂商,现在的伙食、卫生较之前略有改善。

5.坚持5S检查与评比,现场物料分门别类,按照规定的区域,摆放整齐,为目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减少了材料的误用和损耗;各通道畅通,地面干净,员工按照规定着装,使公司的形象进一步地提高。公共区域在清洁工不足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干净整洁,使公司的形象进一步地提高。;废水处理也由原来的做做样子变为每天都在处理,但仍有几项指标不达标,由于是结构性的错误,无法通过技术处理得到改善,现已进行结构性改造。

6.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对管理部各人员服务意识培训,使人人都能树立以公司的利益为重,以部门的利益为重的思想。

7.部门工作的不足之处:

a.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周边现有的人才市面场及劳务市场资源无法满足公司的需求,生产旺季无法招到足够员工,以满足生产需要。

b.保安队伍的不稳定:在旺季所有月薪人员支援现场的过程中,部份保安员抵触甚至拒不执行命令,照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c.环保工作进展不大,废水处理工程式从2005年至今仍未通过验收,部 份检测指标一直不能达标。

d.部门运作未能体现职能部门的特色,缺乏自主的规划能力,依付性较大。e.服务意识不够,部份人员在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同时也存在服务态度较 差的现象。

f.工作仍未细致到位,整体运作仍有缺陷,主要表现在生产旺季,全体人员投入到现场支援时,个别人事资料遗失,以上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新年度规划

1。加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风气

服务是始终贯穿管理部工作的,管理部工作的核心就是搞好“三个服务”,即为领导服务、为员工服务、为企业服务。服务工作搞得好与否,能不能让领导、员工满意,是衡量管理部工作的基本标准。在新年度,我们力争在服务工作方面做到主动服务,周到服务,细致服务。

2.做到三个突破:一是在主动服务上有所突破。突出一个“早”字、体现一个“快”字、做到一个“好”字。“早”就是改变领导不交不办、不说不干的被动倾向,对公司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力求考虑在前、服务在前;“快”就是提倡马上就办的精神,进入角色快、深入实际快、反馈信息快,体现管理部工作的高效率;“好”就是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办事效率,【年度总结】更多资料请进http:///p/sanshenglu?from=wenku 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3.拓展人力资源渠道,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未雨绸缪,做好人力储备,由于今年家具上线,人力需求大幅度上升,所以准备在7月份开始招聘品管、采购等月薪人员,利用淡季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员工部份将根据订单状况计划在7月下旬或八月初进行大批量招工。

4.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制订员工手册,让新员工在报到时就能了解公司的概况,相关的规章制度。

5.编制工作说明书,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权限范围。即使人员变动,新人也会在新的岗位很快了解到各自的工作任务。

6.利用淡季的有利时机,对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改造,并招聘专职废水处理人员,确保各项检测指标都能达标,尽快通过环保局验收。

7.加强对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如生产设备、叉车、汽车、以及消防设施。建立设备保养卡,切实维护公司资产。

8.加强对部门内各职员的督导,做好教育训练工作,切实提升部门素质与整体运作的效率。

9.制定《薪资管理规定》,使薪资的核定、发放更为规范。

年度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篇1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的历史特殊性和民族心理特殊性两个方面, 这两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 少数民族的历史特殊性

由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存在于远离汉族的偏远地区, 有的少数民族长期从事渔猎经济, 有的长期从事封闭的畜牧经济, 有的虽然从事农业经济, 但生产技术十分落后, 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耕作方法, 因而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持着封建农奴制或是奴隶制, 有的地区甚至还保有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3]正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性, 使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大多受大汉族主义影响, 轻视并剥削这些所谓的“蛮夷之地”, 即使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少数民族仍然遭受到巨大的剥削和压迫, 因此, 少数民族一直以来对外来民族具有排斥性, 特别是对汉族统治者或政党更是保持敌对和怀疑的态度, 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少数民族建立统一战线设下了巨大的障碍, 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就必须以消除该障碍作为突破点。

2. 民族心理的特殊性

少数民族群众长期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下, 必然会产生其固有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有极其显著相关, 在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们, 其观念保守、求稳怕变, 不易接受新事物, 缺乏冒险、创新意识, 需要层次低且狭窄, 心理承受力低等心理特征比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更明显。[1]3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具有封闭落后的环境特点, 因此, 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也具有以上固有的复杂心理特征, 与这些心理特点相伴而生的往往还存在强烈的宗教意识和神学祭祀观念。所以要想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和拥护, 就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考虑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特点。同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等先进的思想观念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求稳怕变、宗教神学意识浓厚等民族心理特点。

二、民族心理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分析

1. 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意识到了转变群众态度的重要性

“态度”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态度都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以过去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基础形成的, 一经形成便会使人们对态度对象采取相应的行为反应模式, 使人们趋向或回避某一对象, 影响人们对人、事、物的选择。[1]24当对某个群体持认同、肯定、喜欢的态度, 人们则乐意接近或加人这个群体, 为其效力。态度具有相对稳定性、持久性的特点, 但态度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由于历史上的长期压迫, 少民族群众对外来人群持有怀疑和防备的态度, 对汉族统治者更是怀有怨恨之心。在这样的态度指引之下, 少数民族群众也不会轻易的信任和接纳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认清改变少数民族态度是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 于是, 在与少数民族群众接触时一方面强调民族平等, 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的贯彻了这一政策, 不仅教育官兵尊重少数民族, 而且用少数民族的语言与之进行沟通, 使得少数民族群众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另一方面注重协调关系, 不仅与少数民族上层结为同盟兄弟, 而且与少数民族普通群众建立同胞之谊。如1935年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后进入中甸藏族地区, 贺龙、任弼时等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通过对藏民家访、开茶话会, 使得一些藏民消除了防备心理, 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和藏民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 而且促使藏族同胞们自愿为红军指引行军道路, 还帮助红军购买粮食, 从而保证了红军北上的顺利进行。[4]通过协调关系, 使得少数民族群众感觉到在与中国共产党接触时没有受到压迫和蔑视, 充分感受到周围民族平等的氛围, 从而逐渐的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原有的敌视和排斥心理, 甚至出现许多少数民族群众主动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现象。少数民族的态度改变了, 这样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更加容易把先进的马列主义思想和革命救国理念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开来, 为全民族共同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意识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态度是可以改变的, 同时也意识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态度具有相对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需要秉持着循序渐进, 慎重温和的方式向前推进, 切不可操之过急。

2. 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把握了群众的心理需要

需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它是在不足之感 (缺乏什么) 和求足之感 (希望得到什么) 这两种体验下形成的心理状态。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它的产生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个体的生理状态, 二是个体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1]人更多的更高层次的需要是由外部环境引发的。外部环境对人的需要产生起着巨大的诱发作用。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环境越开放, 人们接受的信息刺激越多, 外界的刺激越强烈, 人们的需要内容就越广泛、越深刻, 需要的层次就越高。根据需要产生的这种特点, 可以通过了解人的个性特点和调控外部环境来调控人的需要的具体定向或给予合理的引导, 以增强刺激来扩充人们需要的内容, 提高需要的层次。需要是产生动机的直接诱因, 在动机的推动下, 产生目标行为, 从而实现需要的满足。

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充分体会到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受剥削压迫的状态,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少数民族群众最大的需要就是摆脱压迫和剥削, 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共产党充分把握少数民族心理需要, 尊重少数民族, 不剥削不压迫少数民族群众, 与少数民族群众和平共处。同时, 为了使少数民族群众更加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 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少数民族教育时也不断的开阔少数民族群众的视野, 减少原有由于少数民族环境封闭而产生的信息闭塞的弊端, 通过艺术表演、演讲宣传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教育形式, 向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当时中国的局势和状态, 同时采用“挖苦根”的方式让少数民族群众了解受剥削受压迫的真正原因, 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是解放民族的唯一政党, 号召少数民族人民共同来反对国民党的民族压迫与欺骗政策, 同时使群众知道, 人民群众仅仅免受剥削和压迫是不够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是要自己当家作主的, 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 坚定不移的走共产主义道路。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 扩大少数民族的需求范围和层次, 使少数民族意识到作为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要活着, 还要有尊严的活着。通过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下, 使得少数民族群众潜藏在民族心理中的自治意识被激发出来, 在这种强烈的心理需要下, 产生了巨大的为实现民族自治而努力的行为动机, 怀着这样的动机, 少数民族群众在加入全民族统一战线时就更加具有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其中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 就是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协商之下,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 该联合会是代表内蒙古各民族、各阶层利益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5]33成立该组织是实现内蒙古自治的必由之路, 也为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从而提高了内蒙古人民的革命热情, 最终使内蒙古自治运动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重视了群众的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中最基本、最本质的部分, 是一种综合反映和认识民族的属性、交往和发展特点的民族社会群体意识。民族意识的实质是对自身民族生存、交往、发展的地位、待遇和权利、利益的享有等的认识和评价。[1]民族意识能产生把民族成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巨大精神凝聚力, 使民族成员产生亲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因而不管民族成员走到哪里, 处于何处都能意识到自己所属的民族身份, 抵御环境的同化压力。但民族意识同样具有的一定的狭隘性、保守性、排他性和利己性, 因此也具有带来的阻滞或破坏民族正常发展和正常交往的社会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 遇到的最大的阻碍莫过于少数民族的排外意识, 使得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思想无法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可。这样的困难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民族意识的巨大作用, 它既可以凝聚本民族的力量也可以使其他外来文化排除在本民族之外。基于此, 为了和少数民族建立互助互利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选取一部分“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 并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先进革命精神的教育, 然后派回少数民族群众中去, 通过少数民族干部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少数民族群众对内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性, 这种本民族教育本民族的形式更能够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可和接受, 使得少数民族群众逐渐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逐渐的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少数民族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重视民族意识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和成功经验。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数不胜数, 其中在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始在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和藏族青年中发展党员, 培养了大批的党员干部, 壮大了革命的队伍, 荣耀先、云泽、多松年、奎璧、李裕智等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5]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在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志清.西南少数民族心理特征嬗变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6.

[2]崔运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3.

[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1:2-4.

[4]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76-77.

上一篇:学骑自行车的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防雷检测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