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民族宗教工作

2024-08-22

镇民族宗教工作(共7篇)

镇民族宗教工作 篇1

**镇民族宗教工作情况汇报

党委书记 *** 2018年9月

**镇地处***县东南**.6公里处,下辖**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人,耕地面积****亩。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政策,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宗教人士、宗教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使全镇的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为全镇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保持全镇的政治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辖区内共有**个行政村,**人,主要包括汉族、朝鲜族等,其中朝鲜族 人。辖区内道教活动场所一处,在永隆村辖区,名称为:**镇**宫,道长1人,道士4 人,信徒数百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始建于1923年,1996年开始重建经过10多年的建设达到 现在的规模。基督教会两处,均在**村辖区,一处为**镇中村基督教会,负责人:***、男,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为2007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信徒40人至50人左右。另一处为***县**村基督教会,负责人:***、女,发证时间为2016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信徒大约80多人。

二、落实主体责任,重要文件要求和建立三级网络情况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了确保我镇的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顺利推进,我镇先后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为成员的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副组长具体负责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的组织协调,成员负责联系村的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的具体落实工作。落实了民族宗教工作镇、村两级责任制,确保了层层有人抓、时时有人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处处全覆盖。

2、精心组织,稳步推进。镇党委、政府将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综合考核工作目标,切实加强了同党外人士、知识分子、创业带头人等的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协调关系,听取他们对镇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引导他们为全镇的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献计献策。整合了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关系,研究制定具体详细的活动计划,周密部署、精心实施,促进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宣传,建章立制。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加强了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信息宣传,加大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信息采集、上报力度,推动**镇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宣传工作上新水平。不断探索和深化对新时期、新形势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的研究,拓展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力求在推动非公经济发展、服务科学发展等方面有新突破,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实践的新发展。

4、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加强了对各村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的指导、督查和专项检查,确保了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认真落实县对我镇目标考核要求,将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完成情况纳入镇对村的年终目标考核。

三、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的情况

1、组织骨干培训。

日、日,由镇党委组织召开了全镇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工作会议及宗教政策培训班。参加人员有镇分管副书记、副镇长、镇直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村(社区)主任共30余人。这次培训组织参会参训人员对《宗教事务条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参会参训人员对《宗教事务条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执法水平,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2、宗教界人士集中学习。各村组织道教、基督教教职人员,集中进行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讨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月

日,镇党委组织召开了全镇宗教界代表人士和部分教徒骨干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座谈会,对《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和《条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宗教界代表人士就《宗教事务条例》进行了讨论发言,同时,对在全镇宗教界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拉开了全镇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的序幕。

四、当前民族宗教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基层干部看不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为宗教工作不是中心工作,抓与不抓、管与不管无妨大局。

2、信教群众发展过快。近几年来,信教群众较快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对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是在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转型期间,人民面对的各种挑战和竞争日趋激烈,来自各方的风险给人民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促使一些文化较低的群众信仰宗教去寻求安慰和寄托。

3、信仰危机有所抬头。潜宗教意识现象过热。目前,供菩萨、财神,烧香祈求平安、发财、升学、升官等潜宗教意识浓厚。

4、加强青少年世界观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迫在眉睫、不容忽视。近几年的圣诞期间,狂欢夜、平安夜、圣诞夜,参与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在全体党员干部、宗教工作人员、信教群众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党的宗教政策的学习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使广大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规范信教行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崇尚科学。

2、加强网络建设。要进一步健全责任机制,完善民族宗教管理的网络和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级网络,对非法活动场所,要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一线情况清、工作直接的优势,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3、加强人员管理。着力建设好两支队伍,一是抓好宗教干部队伍建设。确实提高宗教工作者的政策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起一支能征善战、敢管善管的队伍。二是抓好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外出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爱国感情、宗教学识、管理能力、个人修养;通过充实调整等办法合理配备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确实构建好宗教团体管理班子;通过经常性谈心谈话,引导宗教界知名人士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发挥骨干作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从而建立起一支遵守政策法规、信教群众基础较好、具有较高宗教学识和管理水平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4、加强依法管理。应本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帮助宗教场所建立健全议事决策、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大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检查督促力度,采取“回头看”等措施,确实防止“回潮”;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镇民族宗教工作 篇2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民族小学严重损毁,迫待重建。孝泉镇人口约4万,位于德阳市西北部,紧邻绵竹,是受地震破坏严重的地区之一。学校的灾后重建得到包括江苏太仓红十字会、广东四会六祖寺慈善普济会、清华—香港中文大学金融MBA四川项目援建组、北大汇丰商学院私募股权108基金、侨爱协会及四川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等社会各方的爱心捐助,建设内容包括18个班的教学楼及各种活动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共8 800多平方米。

项目的设计工作始于2008年6月,受重建捐助方委托,我们前往孝泉镇进行实地考察。镇上的房子或倒塌,或开裂成为危房,高度基本为2~4层;大多5m~6m宽的街道的格局转折而富有变化,具有历史古镇自然生长的空间特征。民族小学损毁严重的教学楼已被拆除,学校选择位于相距不远的一条老街上的新校址重建,校园占地面积1.69hm2,比原校址稍小,但需要容纳更多的学生(约900人)。学生人数众多且很多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需要提供足够的宿舍和食堂空间,所以实际上用地很不宽裕。为解决本校初中部学生上课的场地问题,场地西侧搭建了临时板房,将在小学建成后拆除。

思考

去孝泉之前,我们已经在思考关于重建的几个问题:重建对于灾区是一种跳跃式发展,因应大量资金、技术、意识的外部引入,当地现代化进程会突然加速。那么,重建对地域传统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大刀阔斧的焕然一新还是谨慎延续空间和生活的记忆?直接由对口援建地区输入工人、材料和建造手段会让灾区原来的地域特征消失吗?当地人会积极参与重建还是仅仅只要接受重建的结果?当地的建筑业会因重建而发展进步还是仅作为旁观者而停滞不前?另外,重建对效率的迫切需要必然会导致工业化和标准化的建造方式成为主导,这是否会使当地的建筑丧失多样性,一如当年的唐山?

孝泉镇民族小学项目的捐助方同意由旌阳区教育部门管理重建资金以及重建工作的具体操作。因此,根据当地程序,项目将由德阳当地的施工单位来承建,而非全由外部地区输入;同时,新的孝泉城镇规划定位要求强调孝泉的历史古镇特征。这些外部条件促使我们必须思考项目与地域的内在联系。另外,地方领导没有对建成时间有强硬要求,使得项目不必因追求效率而忽视质量。刘家琨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地震把当地社会撕开了一个口子”。面对灾难,社会的内在机制就像建筑一样被撕裂而呈现出内里,重建时,建筑师不应对此有所回避,而是更多思考建筑与当地资源和文化更深层的关系,让建筑的重建真正对当地的社会重建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本项目的设计从建筑最根本的两个问题出发—空间和建造。

空间

传统的学校由于老师少、学生多,往往是以管理的便利为核心来考虑建筑格局(这个小学存在类似的问题,这种局面当然也与教育财政的投入有关),进而形成集体性、监狱式的空间。我们在考虑本项目的空间组织时,更多从保有儿童个性的角度出发,尝试通过创造多样、分散、有趣的建筑空间鼓励学生的交流和多元的行为模式,因为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体。设计将校园按照秩序、兴趣、释放三种行为特征分为三个区域—普通分班教室区、音乐美术等多功能教室群、室外运动场,为课内课外的多种活动提供不同的场所。

我们对于空间的另一考虑是将校园作为社会空间复杂性与历史延续性的物质体现,对纪念物式建筑造型的宏大叙事毫无兴趣。我们没有把学校仅仅视为一个建筑,而是将校园理解为一个微型城市,是一个集合学生和老师的小社会。因此我们营造出许多类似城市空间的场所—街巷、广场、庭院、台阶等,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不同尺度的游戏角落和有趣的空间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游戏中释放个性;另一方面,这些类型空间在尺度和形态上都与孝泉镇震前的城市空间相呼应,将有效地延续师生对城市空间的历史记忆。我们希望将基于自然生长形成的孝泉镇所特有的自下而上式的空间复杂性在建筑中得以呈现,并给予个体更多的环境选择,而非借重建之机将原来的城市肌理大刀阔斧般地粗暴抹去,简单覆盖重写式(overwritten)的建设对人的记忆和心理无异于又一场灾难。

在校园布局中,主体建筑布置于整个场地东侧,靠近面向老街的校门;西侧为运动场,因设计建设过程中一直被临时板房教室占据,这样布局也可避免施工对上课的影响;南侧新建宿舍楼与原有宿舍楼形成新的生活院落,食堂则布置在西南角,与原有厨房结合在一起。

主体建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东侧部分包括两栋基本教学楼和教师办公楼;西侧部分包括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阶梯教室、美术教室、社团活动室、游戏廊、音乐教室、两个自然实验室及其准备室等多功能教室群;中间是一条横贯南北、稍有曲折变化的连廊,将所有功能区联系起来,这个被我们称为“脊椎”的连廊空间既是交通、交流的空间,又起到导风和遮阳的作用。

东侧基本教学楼和教师办公楼的高度为3层,主要考虑形成的庭院空间尺度较为宜人,避免建筑过高产生的压抑感,且有利于疏散。两栋基本教学楼之间的庭院正对着校园主入口,利用这一具有仪式感的空间,可以举行升旗、做操等相对正式的集体活动。

西侧的多功能教室群的建筑形态高低错落,如同一个微缩城市,形成如街巷、台阶、檐廊、庭院等丰富的空间类型,成为教学楼和运动场之间的过渡地带。同时,可上人的屋顶平台也拓展了可活动的户外空间。

校园中原有的两棵大树被保留。将近20m高的皂角树成为正对核心庭院和大台阶的景观。大台阶既是联系教学楼和操场及食堂的通路,又是多种活动(游戏、读书、集体照相、看比赛等)的发生场所。大台阶下面是社团活动室,南侧为游戏廊,活动室内部有几个大小不一的角落,通过天窗与大台阶联系,这个小空间促发了很多学生活动(写作业、踢毽、捉迷藏等),建成后很受学生喜爱,被称为“石屋”。

通往操场的街巷空间一侧的阶梯教室墙面充分利用墙厚处理为凹入的窗洞作为“儿童家具”,容纳很多偶发的儿童集体游戏活动,使其具有了通过性之外的更多功能,而错落的窗洞在室内更形成了丰富的光影效果。

“脊椎”是一个联系所有功能区域的长廊,朝向操场一侧用连续的、1m进深的混凝土立柱序列形成一个3层通高的柱廊空间,遮挡西晒的同时,更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视觉层次。3部直跑楼梯联系上下楼层,几个“连桥”穿越高空间将二、三层的走廊和美术教室、自然实验室、大台阶以及屋顶平台连通。一层在柱廊与楼梯之间设置了条形水池,使空间更为活跃,在水池观鱼也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间活动之一。

教师办公楼的一层是阅览室,南侧设计了凹入较深的细窄长窗,减少阳光直射并可避免学生室外活动对玻璃的撞击,内部则形成阅读的角落。

食堂的设计考虑到通风和采光的需要,以一个中间有内院的方形体量与原有的厨房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内聚的坡屋面使庭院尺度相对亲切,在内部则形成了空间的高度变化,竹吊顶更加强了这一空间内聚的印象。立面窗户的设计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体尺度,在不同高度解决视线、通风、遮阳需要。

建造

与大量援建项目直接由外地输入工人、材料、技术不同,我们在这个项目中致力于实现高度本地化的建造过程。回应当地气候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艺、采用当地适宜的建造手段等成为本项目建造的核心内容。

建造主要利用的当地材料包括页岩青砖、木材、竹子。作为基本建材的砖在灾区非常紧缺,来自德阳附近的数个砖窑,每一批质地都略有不同,恰好由于建筑体量分散,实施效果也比较自然,且可分期施工;木材加工是孝泉的传统工艺,有很多资源可用,采用实木门窗,固定扇为玻璃,开启扇为木头,立面效果整齐干净;竹材也来自当地,主要用在外墙面及吊顶,起到隔热和丰富视觉作用;震后回收的旧砖也被用于景观工程中的地面和座椅等,获得象征性的再生意义。

建筑主体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体系,外露的梁柱和混凝土墙体以清水方式处理,填充墙为外层清水砖墙和内层保温砌块的复合墙体。上述元素在主体建筑立面上均清晰体现出交接关系,反映出建构体系的逻辑。宿舍楼则完全采用砖混承重以节省造价,外部用青砖包裹,构造柱、窗过梁、楼板等构件在立面上均清晰可见,也是希望体现建构的清晰性。

项目于2009年4月动工,2010年9月竣工。施工方华西鲁艺建筑公司来自德阳当地,在建造中非常尽职尽责,对保证建造质量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的浇注,在并没有太多经验的情况下,施工方通过现场对模板支护细节和混凝土标号的几次实验摸索,总结出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了最终的效果。当然混凝土施工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失误和缺憾,例如最初的浇注时间控制不当导致的墙面肌理不匀、模板分格的错误以及局部浇注时出现暴模等。为了弥补上述问题而对粗糙表面进行的打磨处理,在局部形成一些特殊质感,均得到保留和呈现,这种施工的痕迹倒也体现出当下建造的一些特征,反而丰富了材料本身的叙事性。整个项目最终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1 500元/m2以下,很好地实现了整体预算控制。

重建后的孝泉民族小学已于2010年10月投入使用。■

附:孝泉民族小学的小学生们对新学校的一些描述

走进学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教学楼。我像进了迷宫似地到处乱窜,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总找不到路。一想到自己以后就要在这里读书了,就兴奋得一蹦八丈高,到处参观。

—六年级五班李欣

一个个窗子都被改造成了一个个乘凉的木板房,舒服极了。阅读室旁边有很多小台子,我们可以在那里坐着看闲书,很舒服。

—五年级一班李竺蔓

我们学校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防空洞”,其实那只是几个用水泥做的休闲台,下课了,我们都在里面看书、做游戏……里面还有几个瞭望口,我们做游戏躲在里面还可以通过瞭望口看到外面—音乐厅。走廊的中部有一个从教室到操场的楼梯,这是个高高矮矮、错落不一的楼梯,同学们像小兔子一样,在矮的楼梯上蹦蹦跳跳地玩耍,还有的同学在高的楼梯上坐下看书。

—五年级二班陈佳宇

新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觉得我们校园里应该有图书馆,可以了解课外的奇怪和美丽。

—四年级一班蔡思琪

来到教学楼前,你一定会百般疑惑,这该怎么走呢?对啦!教学楼是迷宫式的,每走一步就会思索一会儿。

—六年级六班万瑶

到新校园之后,就出现了“新”同学,以前同学们的活动空间都是较小的,现在增大了,同学们的“野心”也增大了。常常是一玩儿就必须玩儿过瘾,而且满头大汗,上楼梯都还有时头重脚轻;来到新校园,许多同学心中都充满了好奇心,书包一放下,脚就发痒,硬是约上几个同伴,兴致勃勃地探访校园。哪一处都要走过,每一处几乎都要摸过。之后心情才舒畅,得意洋洋的样子,欢跃的心情,每一次转完校园,每个人都会这样。

—六年级五班杨凉

往楼上走,那墙上还有大大小小的形状,什么正方形、长方形都有。有时,坐在那里聊会儿天也好,可有的同学看了,却说:“这些人教书都教疯了,数学图形都弄到墙上来了!”

—六年级三班朱俊禅

学校给我的第一印象—大!这所学校,不知有多么大,像一座迷宫以的,第一次独自去玩的时候,走在一个觉得很深的地方,上课了,也找不到回教室的路了,感觉烦。但在我与母亲交谈后,慢慢地把找路变为了我的兴趣!

—五年级四班谭鑫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孝泉民族小学

建设地点: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

业主:孝泉民族小学

重建社会捐助方:江苏太仓红十字会,广东四会六祖寺慈善普济会,清华—香港中文大学金融MBA四川项目援建组,北大汇丰商学院私募股权108基金,侨爱协会,四川省光彩事业促进会

设计单位:TAO·迹建筑事务所

项目功能:教学楼,多功能教室群,办公,学生宿舍,食堂等

建筑面积:8 800m2

建筑层数:4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工程造价:约1 400万元

施工单位:四川华西鲁艺建筑工程公司

合作设计: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总负责:华黎

设计团队:华黎,朱志远,姜楠,李国发,孔德生

结构专业:马志刚

设备专业:吕建军,连康龙

施工单位:四川华西鲁艺建筑工程公司

设计时间:2008年~2009年

建成时间:2010年9月

图纸版权:TAO·迹建筑事务所

镇民族宗教工作 篇3

[关键词]汉代;镇墓兽;民族文化;图腾崇拜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25-03

汉代文化是由众多地域文化圈相互融合、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大文化系统,如楚文化、秦文化、中原文化、羌巴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等。汉代始兴厚葬,大量使用镇墓兽,用以趋吉避凶、辟邪镇妖、助人升天。保存至今的汉代墓葬建筑中,常见的独角镇墓兽有麒麟、天禄、獬豸、犀兕、飞廉等。这些独角镇墓兽作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虚构出来的艺术意象,同时出现在汉代墓葬中,这一现象必定根植于多元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有着不同文化来源的独角镇墓兽形象,其造型必然有各自独特的发展轨迹,也必然被赋予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功用。

一、麒麟、天禄

汉代墓葬壁画和石造像中以“鹿”为原型的是麒麟(天禄)。天禄就是独角的麒麟,麒麟有时也被认为是独角兽。古礼初用全鹿,后用麟趾代之,这种麒麟崇拜实际上是鹿角崇拜的发展。鹿角因其能够“脱落-再生”,所以代表着生命的循环;而且在巫文化的世界里,它还是登天的“刀梯”,能沟通人神。①对鹿角崇拜是古楚人原始巫术顺理成章的产物,长沙战国楚墓和湖北江陵楚墓中,广泛使用鹿角镇墓,还出现了四鹿践蛇造型,反映了楚地文化的鹿角崇拜对汉代镇墓兽兽角形象的影响。饶宗颐先生认为,楚墓中的鹿角镇墓是使用鹿原有之角稍加修削,安在基座上作为装饰,并且“施于墓葬厌胜”。②秦灭楚后,吸收了楚地的鹿角崇拜,汉承秦制,故而鹿在汉代墓葬礼制中也具有崇高的地位。马王堆汉墓曾出土“鹿角神兽升天”漆棺画(见图1),从中可以看出楚文化对汉代壁画和石造像艺术造型的影响,麒麟、天禄等镇墓兽应是受到楚地鹿角崇拜文化习俗的影响。

汉代古籍有记载的西域的独角兽造型是桃拔,又名天禄。《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引孟康:“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由此可知,天禄是来自西域的动物。汉代古籍记载天禄形象作为镇墓兽使用的是宗资墓(见图2),《后汉书》卷8《孝灵帝纪》:“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锤四及天禄、蛤蟆。”李贤注:“天禄,兽也……今南阳县北有宗资碑,旁有两石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汉有天禄阁,亦因兽以立名。”《水经注》:“……汳水经其南,汉熹平君所立,死因葬之,刻石树碑以族厥德,隧前有师子、天鹿,累砖作百达柱八所,荒芜颓毁,凋落略尽矣。”麒麟、天禄这类鹿形独角镇墓兽具有外来文化的基因,即吸收了西域文化和艺术造型的元素,是结合本土鹿角崇拜思想构造出的艺术意象。

二、獬豸

汉代流行的獬豸冠揭示了汉文化和荆楚文化对独角羊崇拜习俗的相互吸收融合。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崇拜獬豸,楚国国君曾经捕获到“獬豸”,仿照“獬豸”的形象制作了衣服和帽子,后人称之为“獬豸冠”或“楚王冠”。《淮南子·主术训》:“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后汉书·舆服下》:“法冠,一曰柱后……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③《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集解》引蔡邕:“法冠,楚王冠也。秦灭楚,以其君冠赐御史。”由此可知,原本在楚地流行的獬豸冠,秦灭楚后被朝廷用作使节和执法者所戴“豸冠”,一直延续到汉代。汉代南阳地区原属楚地,故而在南阳一带出土的汉画像砖石多有獬豸的形象出现(见图3)。牛大伟等认为,若从民俗文化的区域性与传承性来看,南阳汉画中的独角神兽形象,应是楚人獬豸崇拜观念在南阳一带民间丧葬习俗中的一种遗绪,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征。④

汉文化与羌文化中羊图腾的融合也是独角兽羊角崇拜的文化根源。按古文字理论,“zhi”、“chi”等古音,读为“di”等,故独角兽“廌”之发音,大抵与“氐”、“羝”同。“氐”与羌通,同为羊图腾之族。“羝”即是羊。⑤羌文化在中国上古时期显赫的历史地位,汉晋史家皆有此论。《后汉书·西羌传》有载:“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左传·哀公九年》记载:“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炎帝族名称之“羌”,姓氏称之“姜”,以羊为图腾。羌人以羊为图腾的信仰和独角羊崇拜至今还保留在的民间习俗中,如青海河湟谷地社火仪式的“老羊歌”的妆扮,藏传佛教中喇嘛们头戴的法帽,陕西略阳县江镇新、老江神庙板绘彩画人物形象等,以独角羊“獬豸”形象为特征的羌文化得到延续和传承。陈荣认为,以独角羊羊角帽(獬豸冠)为标识的羌人文化,在青海、西藏、甘肃、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都有所表现。⑥羌人羊图腾最重要的遗存就是图腾柱——“羊柱”或“羊角柱”。陆思贤认为,羌族的图腾柱立于地面上,构成了最古老的观测天象的地坪日晷;伏羲氏的观象画卦,也是从羊角图腾柱上开始的。⑦羊角和羊图腾所具有的神圣力量是汉代镇墓兽獬豸形象备受推崇的根源,獬豸造型直接来源于荆楚文化的獬豸崇拜、羌文化的羊图腾。

三、犀兕

汉代墓室壁画中肩生双翼、头生尖利独角的神牛——犀兕的造型(见图4),是源于楚巫文化的牛角崇拜。⑧犀兕画像往往被刻画在木门的下限石上,常表现为与人或熊虎前抵相斗。据犀兕画像所处位置和基本特征,符合楚地的地府冥神——土伯“其角觺觺、其身若牛”的神象。原属楚地的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土伯手持鹿角”漆棺画(见图5),说明手持鹿角和生有牛角的土伯具有助人升天的能力。南阳曾属楚地,汉画像石刻受到楚巫文化的影响,最为常见的就是将一根牛角(号)作为发号施令的法器,其辟鬼的巫术意义是显而易见的。⑨

牛角崇拜的符号特征是从良渚文化时期对于“农业之神”形象的构想开始初步形成的,“神农牛首,结绳而治”,牛角代表中原农耕文明的土地崇拜。《述异记》记载:“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蚩尤是三苗九黎部族的祖先,其牛角形象具有南方苗文化发源特色。⑩而今黔东南的苗寨仍在使用牛角杯盛酒招待贵客,这是源自兕角能验毒清污的功用,说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叫做兕觥的酒器,并被苗文化传承至今。

学术界还有独角兽的兽角源于犀角、独角兽文化源于草原文化之说。金刚从语言文化学角度考证神化动物独角兽之称[kiat]及其诸变体和异称,独角兽可视为犀角虎身的动物,或称之曰犀虎综合图腾,属古老的龙虎文化之组成部分,独角兽文化源于蒙古族祖先“乞牙特”(乞颜)氏及其先人。11从语言学角度证实了犀兕造型的草原文化血统。

翦伯赞先生在论述武氏祠的汉画像石时说:“像这样的画像,特别是有翼的天使之出现,显然不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传统……天马、灵犀、狮子、三足乌、傅翼虎、一足牛、比翼双头鸟之类均为外来的图案。”12按照翦伯赞先生提到的灵犀与犀兕应属于同类,即独角镇墓兽犀兕造型是受到西亚文化影响的艺术造型。由此可知,汉代墓室壁画的犀兕形象来源于南方巫文化的牛角崇拜、草原文化的犀虎图腾、西亚文化的有翼兽形象。

四、飞廉

汉代文献《三辅黄图》:“飞廉,鹿身、雀头、有角、蛇尾、豹文,能致风号呼也。”孙新周认为,“飞廉”与阿尔泰语中的“风”音同,二者有语源上的同一性。还有学者认为,“飞廉”(音“风”)最初是大风、暴风的意思,甲骨文里风、凤、鹏是一个字,鸷鸟又名大风,后来鸷鸟才变成暴走的公鹿。13鸟鹿合体造型的飞廉的产生根据大风有关的两种动物——鸷鸟、公鹿的组合,飞廉也代表风神的形象。1978年洛阳金谷园村王莽时期的壁画墓中,曾出土“风神飞廉图”的彩绘,大部分漫漶损毁。汉代保存完好的飞廉形象的画像砖石不多,从目前出土的画像石上的飞廉形象看,确乎为鸟首鹿身有长角,多处于奔跑状态,伴有后肢上翻的姿态和云气纹(见图6)。

据孙新周考证,鹿本是属于草原文化信仰和崇拜的图腾,后来和信仰鸟图腾的秦的先人结合,于是产生了新的信仰物——飞廉,统一中国的秦帝国就是这支飞廉后裔的族人。14朱学渊认为,秦人祖先飞廉及其后人的名字中,如“飞廉”、“恶来”、“太几”、“大骆”、“百里奚”等,皆胡名也。15所谓的“汉承秦制”不仅是政治制度的继承,也包括文化的承袭。比如,汉代武冠中的力士冠上装有独角,是对秦文化崇力尚武精神的继承。镇墓兽飞廉鸟鹿合体造型融合了草原文化神鹿图腾和秦文化的鸟图腾,正是草原文化和秦文化两种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独角神兽早在先秦就已经有古籍记载,其造型的形成和演变起源于图腾文化和自然崇拜。汉代镇墓兽造型的独角形象的形成和演变与当时社会思想和文化传播融合的历史大背景密不可分。融合了秦文化、荆楚文化、羌巴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西亚文化等多元民族文化元素的独角镇墓兽造型,经历了从自然界动物造型向艺术意象造型演化的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注  释]

①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年,第106页。

②饶宗颐:《荆楚文化》,《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下册),1969年,第278页。

③范晔、李贤等注:《后汉书·志第二十二郡国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368页。

④牛大伟、金爱秀:《汉画神灵图像考述》,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

⑤董彦斌:《论独角兽是羊图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第4版。

⑥陈荣:《獬豸冠与羌人图腾崇拜》,《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第116~120页。

⑦陆思贤:《神话考古》,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第149~159页。

⑧张紫晨:《中国巫术》,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44页。

⑨王峰:《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巫文化现象》,《南都学坛》,2005年第9期,第19页。

⑩刘亚虎:《中华民族文学关系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8页。

11金刚:《图腾动物独角兽原型考》,《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23页。

12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40页。

13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14孙新周:《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茨芭镇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加强对全镇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提升全镇民族宗教工作水平,积极推进和谐茨芭建设,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的组成联席会议由镇党委主持召开,由镇民政所、镇教育办、镇妇联、镇派出所、镇工商所等部门组成。视工作需要,可邀请镇直相关部门参加会议。

二、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的工作职责

负责研究、协调、处理全镇民族宗教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信息沟通。具体包括:

1、组织学习和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传达学习上级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研究确定贯彻落实的措施。

2、负责对民族宗教工作进行政策性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情况交流,了解和掌握全镇民族宗教工作动态,研究工作对策和预防措施,向镇委提供政策性建议。

3、负责研究、协调、处理全镇民族宗教工作中出现的重大突发事件。

4、完成中央、省、市、镇委交办的关于宗教领域的重

要工作。

5、研讨其它与民族宗教工作相关的议题。

三、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

1、镇党委:负责民族宗教方面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在重大方针政策上把好关,并做好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工作。

2、镇派出所:要及时掌握民族宗教方面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进行渗透活动的信息和动向,依法严厉打击利用民族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外民族宗教渗透活动,查处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查禁封建迷信活动。要注意发现掌握与敌对势力有联系的境外民族宗教组织、个人的背景和活动情况,密切掌握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的策略及动态,并对其利用宗教从事危害我国安全的活动进行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

3、镇民政所:负责本镇内民族宗教工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维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负责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培训教育工作,抓好“两支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所引发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拒绝邪教。

4、镇教育办:负责做好少数民族教职工、学生及信教职工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5、镇总工会、镇妇联、镇团委:负责做好各自所联系群体少数民族、信教人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6、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互通信息,加强协调,充分发挥本单位在民族宗教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形成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的工作制度

1、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2次,亦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成员单位的要求适当增加。

2、报告制度。每年要将全镇民族宗教工作情况向镇委常委会汇报一次,并向镇人大、镇政协进行通报。

3、交流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涉及敏感性的、重要的工作情况应及时提供给联席会议交流与研究。顺来

4、调研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成员单位就全镇民族宗教领域的重点工作进行联合调研,了解、分析情况,提出建议,为镇委决策提供参考。

5、协调制度。对于涉及民族宗教工作的政策性问题,积极沟通、协调镇直有关部门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和措施。

五、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的日常机构

茨芭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按照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的要

镇民族宗教工作 篇5

伯乐集镇宗教活动场所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从即日起至2021年12月底,在全镇宗教活动场所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决策部署,认真对照国务院事故调查报告指出的八个方面突出问题和省、市、县整治工作方案,坚持聚焦重点与全面覆盖相统一、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条块结合与各负其责相统一、过程与结果相统一,坚持标本兼治,把排查整治与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把学习提高与狠抓落实贯穿全过程,把压紧压实责任与细化实化措施贯穿全过程,把动员全民参与强化社会监督贯穿全过程,按照“属地管理、部门配合、全面排查、集中整治”的工作要求,在全镇宗教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严格、规范、科学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能力。坚持“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其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履行安全管理和教育职责。

(三)排查整治范围

全镇宗教活动场所。

(四)整治目标深入开展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和整治全镇宗教活动场所各类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防控措施,建立健全镇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完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最大限度地增强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防控能力,坚决有效防范遏制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排查整治重点

1、治安安全方面:(1)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安全培训教育、安全责任不到位的问题。(2)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和教职人员身份信息核查不到位的问题。(3)宗教活动场所落实流动人员居住证制度情况不清,收留身份不明、过期居住证件人员,规定时间内没有向当地公安机关、民宗部门报告流动宗教教职人员情况的问题。(4)宗教活动场所发生违犯宗教禁忌等伤害信徒宗教感情、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事件以及利用邪教、封建迷信活动扰乱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的问题。

2、消防安全方面:(1)消防器材、设施配备不足,且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2)未配备专职消防安全员的问题。(3)消防通道难以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的问题。(4)违规停车及摆放物品造成消防车道堵塞的问题。(5)违规存放烟花爆竹、燃油燃料的问题。(6)房屋建筑使用可燃性隔板顶板的问题。(7)违规燃烧大香及对明火管控不严的问题。(8)防火门关闭不严不紧的问题。(9)消防水源不足的问题。(10)出租房疏于安全管理出现火灾隐患的问题。(11)厨房烧饭使用柴禾柴油不当及抽油烟机管道清洗不及时不彻底易引发火灾的问题。(12)天然气与液化气混放混用、罐装液化气瓶摆放不符合要求、液化气罐软管开裂等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13)消防制度、防火巡查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3、建筑安全方面:(1)房屋墙体和梁柱开裂的问题。(2)房屋屋顶透漏的问题。(3)房屋地面沉降的问题。(4)建筑体周边排水管沟不够通顺的问题。(5)房屋外立面瓷砖饰片和屋顶瓦片坠落伤人的问题。(6)房屋维修改造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问题。(7)建筑主体屋面违规使用彩钢瓦的问题。(8)紧邻河道(湖泊)建筑未采取防洪措施的问题。(9)新建场所未经建设部门审批的问题。(10)在建(含改扩建和维修)场所承接工程单位无资质、未签合同的问题。(11)建筑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防护责任不明、消防设施不足、安全巡查不够的问题。(12)危房未检测未鉴定的问题。

4、疏散安全方面:(1)疏散安全通道被人为占用的问题。(2)疏散安全出口数量难以满足疏散人群要求的问题。(3)未设置安全疏散标志牌的问题。(4)应急指示照明灯具损坏的问题。(5)室内桌椅板凳过于密集不利于人群快速疏散的问题。(6)教职人员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欠缺的问题。(7)对老弱病残人员如何快速疏散谋划不多、考虑不全、准备不足的问题。(8)疏散场地难以满足疏散要求的问题。

5、电气安全方面:(1)配电柜损坏严重的问题。(2)配电间无警示标志、无防鼠门,且存放与配电设施无关物品的问题。(3)电源开关外罩损坏的问题。(4)电源线路套管防护不够的问题。(5)电源接口不能完全绝缘的问题。(6)乱拉乱接电气线路和电源插板的问题。(7)未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及电气线路短路保护装置的问题。(8)用电安全制度落实不够的问题。(9)电表箱设置位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10)电器电线使用及容量不符合安全规定的问题。(11)室外电源线路受树木枝叶碰刮的问题。(12)电梯运行维护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问题。(13)宗教节庆外挂彩灯电线漏电的问题。(14)教职人员电气火灾预防和扑救方法缺乏的问题。

6、技防安全方面:(1)监控探头未能探测探清相关目标的问题。(2)监控录像储存时间达不到30天的问题。(3)安保人员对技防录像数据不会存储调取的问题。(4)监控录像室和相关设备未按规定维护保养的问题。

7、交通安全方面:(1)宗教活动期间易引发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问题。(3)重大宗教活动人员车辆管理不够的问题。

8、食品安全方面:(1)厨房、素菜馆落实《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餐饮具清洁消毒制度》《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件处理制度》不严不细的问题。(2)餐饮工作人员未健康体检无健康证明的问题。(3)食品加工间和食材储放间卫生状况脏乱差,以及未采取防鼠措施的问题。(4)面向社会提供的食物未经食品检测部门检测的问题。

9、防雷安全方面:(1)避雷设施缺乏的问题。(2)避雷设施未按规定年检的问题。(3)避雷设施“带病作业”的问题。(4)雷击事故多发地防雷措施手段针对性不强的问题。(5)废弃线路清理不及时易“引雷入室”的问题。

10、宗教活动安全方面:(1)安全组织未成立,且安全工作责任人未明确的问题。(2)对活动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思考不多、预想不足、谋划不够的问题。(3)未建立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的问题。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2月)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橱窗宣传、图板展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传单、网络传输等手段,在全镇宗教活动场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务院事故调查报告指出的突出问题、整改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作出动员部署安排。

成立伯乐集镇宗教活动场所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安排时间,深入分析全镇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全面部署安排。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

对全镇宗教场所进行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坚持边排查边整治,边治理边完善,确保场所见底、隐患亮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重点把握三个时间节点:

1.2021年3月底前,对自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防止和克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变成严重性问题。对当场解决不了需要一定时间整改的,提出具体办法,倒排时序进度,限期整改到位。对短期内解决不了的非重大安全隐患,要做好长期整改、持续整改的准备。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短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采取关闭场所、疏散人员、现场值守等方法及时阻断安全隐患,综合施策解决问题。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牢记“人命关天”“人民利益至上”,严格履行相关报批手续,该关闭的立即关闭,该停止活动的立即停止活动,该搬迁的立即搬迁,从源头上彻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2021年2月中旬至3月底,结合岁末年初宗教活动场所大型活动多、人员聚集多、用电动火多等特点,聚焦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开展集中整治,确保宗教节日、中国传统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3.2021年4月至8月底,完成对本镇宗教活动场所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覆盖,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持续开展整治。各宗教活动场所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排查出来的每一个隐患,要拍照记录、登记在册,要组织力量自行整改,按照清单销号制原则,整治一个销号一个。

镇统战科紧盯住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梳理宗教活动场所自查存在的问题,全面细致地开展逐个场所的整治督查工作,对隐患清单内的隐患整治情况要实时更新,对整治完成的隐患要有前后对比的照片,直至全部整治完成。对问题集中、整改难度大的,要组织“会诊”协同发力。

(三)督查落实“回头看”阶段(2021年10月至12月)

对宗教活动场所安全专项整治情况开展督查检查,对底数摸排、方案制定、隐患排查、问题整治、长效机制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通报。对督查发现排查整治工作落实不力、隐患整治弄虚作假等行为,将现场责令整改,视情下发整改通知书,特别是对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的整改实施跟踪督办管理,推动问题隐患整改落实,建立有力有效抓落实的工作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整治成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整治工作组织领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宗教方针政策,依法依规治理宗教事务,加强宗教领域的安全工作,确保宗教领域的长治久安。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主要领导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宗教安全工作格局。

(二)夯实工作责任,强化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担当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宗教工作安全责任制,制定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宗教工作安全职责任务清单,定期分析研判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形势,研究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强化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场所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为场所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履行宗教活动场所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安全。宗教活动场所重点要在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应急救援和安全防范能力上“六到位”。

(三)分类分级指导,实行安全等级防控管理

各宗教活动场所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主体,排查安全隐患。切实加强对具有危险程度较大高等级场所的管控,能整改的尽量整改,在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情况下依法采取约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关停并转等措施,坚决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四)强化安全培训,提升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防范能力

制定完善宗教工作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开展应急演练。加大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投入,重点完善寺观教堂安全监控设施,及时更新各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设备。宗教活动场所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次对所属信众安全警示教育,举办一期安全工作培训、开展一次安全演练。落实培训制度,加大对宗教干部、教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提倡社会专业机构介入,多途径、多渠道、全员额、全方位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各级安全能力水平。

(五)加强值班值守,落实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巡查督查机制

纠正部分宗教活动场所长期无人值班值守问题,落实宗教活动场所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职责,加大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报告。教育各类值班值守人员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值班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认真落实宗教管理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完善宗教场所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强化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以问题为导向,将常态化督查贯穿宗教活动场所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始终,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工作小结讲评。

中共伯乐集镇委员会

伯乐集镇人民政府

镇民族宗教工作 篇6

一、学校基本情况

柯渡镇位于寻甸县西南部,东距县城72公里,与本县先锋乡为邻,南离昆明85公里,同嵩明县阿子营乡、昆明市官渡区相连,西与富民县款庄乡、本县鸡街乡交界,北面与本县倘甸镇、六哨乡接壤。全镇国土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38277人,辖13个村民委员会,居住着汉、回、彝、苗四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1%。

2005---2006学年全镇学校有教职工299人(公办教师234人,代课教师65人),在校学生5457人。现有初级中学一所,教职工84人,在校学生1660人,少数民族学生524人,占总人数的31.6%,其中回族433人,彝族86人,苗族5人。村级完小14所,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9所,本学年在校学生3797人,少数民族学生1405人,占37%。

二、近三年初中少数民族教育情况分析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我镇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不均衡,回族学生2003年被高中录取26人,占录取人数的48%,2004年录取76人,占48.1%,2005年录取106人,占48.6%;而彝族、苗族学生的录取率和巩固率却令人堪忧,彝族学生每年录取人数不超过4人,巩固率徘徊在92%—94%之间;苗族学生巩固率在逐年下降,升学率三年均为零。造成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除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程度有差别外,还有区域位置,以及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三、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建议

少数民族地方经济要发展,必须提高人口素质。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这一课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对在初中就读的民族贫 困学生,除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外,学校还多榘道筹措资金给予补助,保证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每年都安排民族教师给民族学生(主要是彝族、苗族)办讲座,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一些历史和文化,以此激励民族学生爱国、爱家、爱校、爱学习。另外学校还安排班主任、任课教师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通过这些方式来减少民族学生的流失,尽管采取了一些办法,效果仍不容乐观,彝族和苗族学生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仍然很少。学生家庭贫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单靠“两免一补”和学校补助还不能解决学生在校的一切费用,二是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偏远落后的山区,村落较为分散,距离完小较远,三是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仍然落后,认为让孩子识几个字就行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的建议是:一是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管民族教育的机构,以发展民族教育为使命,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二是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教师的队伍建设。三是在经费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以适当倾斜。四是在高中录取中适当降低民族生,特别是彝族和苗族学生的录取分数。五是采取定向招生的办法,把县民中办成真正的民族中学,增加民族学生的比例。

结合柯渡实际,一是加强长箐、木克等少数民族地方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认真开展少数民族地方的双语教学。三是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配合学校培养学生。四是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民族教育,帮助中小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以上观点尚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在座的领导和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柯渡镇中心学校

镇民族宗教工作 篇7

一、村民自治组织运行困难的原因分析

N村委会作为当地的“五村、两规范”示范村创建单位, 曾荣获市级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其组织成员也曾受到自治区和国家的表彰, 在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组织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调查发现, N村委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保障机制不健全。

首先, 工作报酬过低。N村委会成员5人, 日常为村里办理大量的事务, 有不少时候工作强度不亚于基层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然而, 他们的工作报酬却相当低。2008年10月份以前, 他们每个月拿到的最高报酬是160元。自此之后, 每个月报酬是330元。多年来, 他们所得电话、交通等补贴相当少。其次, 缺乏社会保障机制。村委会成员没有养老、工伤保险等基本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再次, 报酬分配机制不合理。N村支书P曾被评为自治区级劳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 在村委会工作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 其所得报酬跟其他村委会委员一样。工作成绩与报酬不挂钩, 很容易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效能。

2.缺乏职业生涯发展机制。

对于连任两届以上的村支书或村主任, 尽管地方政府提到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 但实际情况是, 由于村支书或村主任学历、精力、机遇等各方面的原因, 很难去与长期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待编的编外工作人员竞争。因此, 村委会委员缺乏政治地位, 没有被选拔晋升的机会, 缺乏配套的职业生涯发展机制, 往往使得他们无法看到自己的前景, 削弱了他们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3.经费严重不足。

N村没有任何企业等较大的村级集体经济体, 只有一个小农场和两个早已废弃的水电站可以对外承包, 每年收入总额还不足7 000元。每年的经费除去会议费、党员学习培训费、生产队长工作部署费等开支外, 剩下一部分当作村委会成员的电话、交通等补贴。由于缺乏经费, N村委会在“五村、两规范”示范村创建规划中的许许多多方面诸如“聘请专家学者为村民作技术培训”、“办好村委会图书阅览室”等便成为了空话。由于缺乏经费, 村委会委员也无法外出考察和学习, 知识水平和眼界难以得到提高。

4.工作量大、难度大, 工作机制混乱。

首先, 村委会承担着村中政治、经济、文化、计生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工作量非常大。由于村民受传统思想影响, 缺乏正规教育, 往往对村委会所要开展的工作不理解, 甚至对着干, 给村干部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其次, 由于工作性质难以分清, 地方政府各部门往往过多地把工作推给村委会来具体操作和完成, 形成多头指挥、“上级一个电话, 支书走遍天下”的现状。再次, 由于上级政府部门互相竞争或推诿等, 造成工作思路不清、方法不科学、事情没人管等, 而让村委会去执行或去收拾烂摊子, 村委会与上级政府部门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5.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困难。

首先, 村委会委员自身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N村委会5个委员中, 只有两人是高中或中专学历, 其他三人均是初中学历。其次, 村委会成员面临老龄化的挑战。据T镇政府部门统计, 全镇村干部平均年龄是49岁。而N村委会委员平均年龄是40岁, 村支书P本人已年过60。再次, 接班人出现困境。由于地方经济落后, 农业创收低等原因, 村中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 他们不愿意担任村干部, 把太多的精力消耗在村委会的事务上。他们普遍认为, 一个月两三百块钱的报酬, 跟他们在外地打工每个月一两千甚至更多的收入相比, 对他们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小了。最后, 在党员发展方面, 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影响, 村民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村委会人才资源匮乏, 缺乏农村带头人。

6.缺乏上级部门关心和指导。

因为经济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上级政府没有给村委会下拨办公经费, 除每年3—4次工作部署会议, 很少关心到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使得村干部处于“工作有人安排, 生活无人搭理”的窘境。

二、解决村民自治组织运行困难的对策

1.加大投入,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只有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才能充分调动村委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才能解决无人接班等组织发展问题。因此, 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缺乏集体经济收入的情况下, 相关部门一要加大对村民自治组织的经费投入, 关心村干部, 同时大力推动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推进“经济强村”、“公司—协会—农户”等工程,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的基本养老、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不断提高村干部工作酬劳, 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

2.明确和完善村干部职业生涯发展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组织选举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报酬制度、培训制度, 加大对村干部的学习培训, 完善考核制度, 完善村干部退休养老等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村民自治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度, 并不断吸引和吸收年轻力量的加盟。

3.理顺上下级关系, 理清工作职责, 拓宽村民自治权利救济渠道。

要从法律和规章制度上理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充分发扬基层民主, 明确村委会的工作职责, 减少并消除上级部门多头指挥、工作下推等不负责任的现象, 保证村委会成员有足够的精力处理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四) 加快社会团体的发展, 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

N村委会下辖7个自然村、19个生产队, 1 420户, 总人口6 000人。然而, N村严重缺乏各类社会组织, 全村只有唯一的一个自然村自发组织成立的一个农村经济协会, 且规模小, 没有正式注册, 作用相当有限。因此, 只有充分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组织, 充分依靠社会力量, 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才能减轻村委会的负担, 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组织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 与发达地区的村民自治组织相比, 有其发展的特殊性和滞后性。村民自治组织能否真正有效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工作条件、干部素质、工作机制等。因此, 要加快修订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加大对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组织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保证其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 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摘要:村民委员会运转良好与否关系到村民自治活动效益的发挥, 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发展。N村村委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尚存在着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费紧缺、工作开展难度大、人力资源匮乏等多方面问题。因此, 只有加大投入,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才能保证村委会的良好运转, 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村民自治,运行难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高立恒, 龙立.和谐社会背景下村民自治组织运行机制建设研究——以会泽县乐业镇罗布村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 .

[2]郭红东, 韩玲梅.中国新农村建设——基于村官和村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3]刘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3) .

[4]刘增禄.规范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 (6) .

上一篇:18年度收费站工作总结下一篇:加拿大留学:大学选择主客观参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