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2024-06-29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实录、反思(精选8篇)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预设:

一、谈话激趣 教师介绍自己,与学生谈心里话:你最擅长什么?听说过射箭能手吗?你觉得能称得上射箭能手的是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位射箭能手。

二、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他决定向飞卫学习射术。引出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板书课题,指导读法和写法。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老师所给的提示说主要内容。最后,纪昌练的怎么样?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次练眼力。

① 自由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② 纪昌练到如此程度,让我们感到惊叹,佩服。下面,让我们去他家里看看他是怎么练习的?

③ 播放织布视频。了解梭子织布的轨迹。请学生亲身体验,谈体会。④ 练习生活理解“注视”,体会纪昌的坚持不懈和认真刻苦。⑤ 想象纪昌在两年的练习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⑥ 练习朗读。

⑦ 理解“相当到家”,情景对话,过渡到第二次练眼力。

2、学习第二次练眼力。

① 总结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所运用的方法,学生合作学习。② 学生谈感受,重点感悟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五、总结寓意,升华情感

1、回顾课文,进行小结:飞卫为什么让纪昌这样做?

2、讲《纪昌贯虱》的故事。

3、看来,想要练好射箭的本领,先要练好眼力的基本功。学生运用句式谈自己的体会。

4、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板书: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 认真刻苦 练眼力

聚精会神地盯 坚持不懈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认识我吗?我最喜欢大家能把心里话告诉我,我们来聊一聊吧!我知道咱们四(4)班的同学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告诉老师,你最擅长什么? 生:唱歌、跳舞、画画……

师:听说过射箭能手吗?你觉的能称的上射箭能手的是怎样的人? 生: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两位射箭能手

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纪昌的人,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猎人。但还不是天下最好的射手。当时天下最好的射手是飞卫。纪昌决定和他比试一下箭法。纪昌先射中了空中一只鸟,飞卫大笑。纪昌又射了一箭,射中了水中一条鱼。飞卫还是笑着摇头。世人都说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然而在飞卫眼里,这只不过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提起弓,不经意地射了一箭,射穿了一片正在飘落的树叶。那片树叶却没有改变它飘落的轨迹,只是在空中停了一秒钟,仿佛犹豫了一下,然后又慢慢落下来,纪昌的心中一阵刺痛。这一射朴实无华,然而却让纪昌彻底折服了,他决定向飞卫学习射术。

这就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板书课题)“纪”当作姓氏时读作ji(三声),昌由两价目扁日组成,上面的日写得小一些,下面的日写得大些。好一齐读题目。请同学们打开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 以后我们可以用上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文章最后提到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百发百中)你觉得他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生:他非常认真刻苦 生:他非常具有恒心 生:因为他练好了眼力

教师相应板书—“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练眼力” 师:刚才那位同学提到飞卫师傅并没出有一开始就教开弓射箭,而是先让他练眼力。文中写了纪昌几次练眼力?(两次)请同学位默读这部分内容。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师: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说说你的感觉。生:“两年以后……眨一下”我感觉到纪昌非常神奇,我太佩服他了 生:我觉得纪昌能够练到如此程度与他的认真刻苦是分不开的 师:能不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朗读)

能抓住关键句来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板书:抓关键句)纪昌能练到如此程度,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神奇,同时也从心底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那么他是如何练习的呢?找到相应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读)师:同学们看见梭子吗?(出示梭子图片),教师介绍:梭子是织布用的工具。形状像小船,中间是空心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织布的过程中梭子运行的轨迹。(出示视频)同学们注意看,在织布人左右手中倒来倒去的就是梭子。谁愿意当一回纪昌来感受一下梭子织布?下面的同学我们来当一回飞卫师傅,告诉他练习时有什么要求?

生:眼睛要牢牢的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睛

师:能不能把老师强调的重点更突出的读出来(学生读)问纪昌:明白你的练习要求了吗? 生:明白了,要牢牢的盯住不能眨眼

师:下面我来织布,你来盯。其他同学要注意观察他的眼睛。问纪昌: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 生:眼睛很累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观察到他刚才眼睛什么样子? 生:睁的很大,看上去很认真(睁大眼睛注视)

师:是啊,纪昌也是这样练习的。(出示纪昌练示的句子)抓住关键词来品读句子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板书:抓关键词)能不能抓住关键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平时有没有注视过什么? 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曾经很认真的注视过 生:玩游戏的时候我认真的注视过屏幕 生:魔术师变魔术的时候我认真注视过

师:那你觉得和纪昌的注视有何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们的注视时间很短,而纪昌一注视就是两年,我感受到了他的坚持不懈。生: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注视,而纪昌是为了练眼力,能感受到他很刻苦。师:刚才我们通过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板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理解,体会到了纪昌这种认真刻苦、坚持不懈,能不能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

师: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而纪昌也几乎天天这样练习,而且一练就是两年,想象一下两年时间都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生:妻子看到他练的很辛苦,可能劝过他。

生:他可能练到很累的时候想到过放弃,但还是坚持了下来。生:别人看他这样练习可能嘲笑过他

师:刚才我们通过 展开想象(板书:展开想象)猜测出两年之内纪昌可能遇到了各种情况,可一个坚定的信念使他坚持了下来。

A 当别人劝阻他的时候,他能谨记师傅的要求,在妻子织布的时候,读

B 当纪昌面对别人潮笑的时候,他还是能一遍又一遍地想着师傅的要求,在妻子织布的时候

C 当纪昌身心俱疲的时候,他仍然能一遍又一遍地想着师傅的要求,在妻子织布的时候

正因为纪昌这种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地练习,所以本领练的怎么样了? 生:相当到家

师:什么叫“相当到家”? 生:本领练得挺高了。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师傅说什么?

生:师傅我的本领已经练得很好了,你赶快教我射箭吧。

师:虽然你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到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听了之后,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回去继续练习。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纪昌第一次练眼力时,抓住了关键词句谈了自己的理解,根据生活实际体会到了人物的品质,还能展开想象,更加感受到了纪昌的恒心和毅力。下面让我们回到学习小组当中,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共同学习一下纪昌第二次练眼力,互相说一说你的理解。(学生小组交流谈体会)生:通过最后一句话我看出了纪昌练的很刻苦,他太了不起了。师:能不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同学们看见过虱子吗?它比芝麻还要小呢!车轮有多大?比划比划。古代的车轮可比现在轿车的车轮大多了,再来比划比划。神奇吗?佩服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通过纪昌练习的句子,我感受到了他很认真。

师:你是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板书:聚精会神的盯)

师:回顾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此时的纪昌不仅,还能(出示课件)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让我们抓关键词语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师:你知道飞卫师傅为什么非让他先练这些吗?这和射箭有关吗? 生:这是在培养他的注意力。生:这样能增大他射中的机率

生:师傅是想先让他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师:看来飞卫真是一个出色的老师 想不想知道纪昌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默读一遍,然后指名读,结合我们刚才运用那些方法,谈谈你的体会。

生:我平时在电视里也看见过射箭,但像纪昌这么厉害的还从来没见过。师:很好,能联系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生:通过蚕丝竹蔑绣花针可以看出这是一把特殊的箭,我认为他很了不起 师:能抓住关键词语来谈体会,你很棒。

师:看来啊,练好眼力是学好射箭的基本功,能不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经验(出示课件)要想学好 本领,必须先练好 基本功。生:要想练好游泳,必须先练憋气。

生:要想骑好自行车,必须先掌握好平衡。生:要想打好篮球,必须先练好运球。同学们,小学是我们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希望大家从现在起练好我们的基本功。同时也预祝大家将来能够成功。最后,徐老师希望大家能把我们今天学习的《纪昌学射》这个小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像《纪昌学射》这种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希望大家有时间能多读一读。《纪昌学射》教学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路北实验小学徐复生,下面我将这节课的设计和想法和老师们进行一下交流。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并没有把笔墨用在纪昌是如何学习射术,而是详细的讲述了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说明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十分明显。在处理教材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凸显“实践”,注重读中感悟

文中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一读,让孩子理解“注视”的字面意思。二读,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与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在纪昌的注视中含有的那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三读,通过想象,感悟只有认真刻苦还不够,还要有恒心,有毅力,让学生在品词读句中层深入的感悟纪昌的学习品质。

二、渗透学习方法,并贯穿课堂始终 首先,初读课文后我给学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目的是渗透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词语把语言组织的更有条理。学完全文后,我再次提供句式进行训练时,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语言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渗进联系生活的方法。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兴趣盎然,对词语的理解和对纪昌的学习品质的理解更加深刻,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用激发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力求把联想和想象内化成学生的一种能力。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引领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中,我适时的向孩子们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并放手让孩子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二次练眼力。给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我想通过自己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在课堂运用的各种学习方法适时给予肯定和提炼,力求学习方法从学生中来再到学习中去。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理解文章内容。

三、故事链接,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开头设计的故事导入,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质疑—理解,变演绎为探究。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去主动读通、读懂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就今天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寓言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由于本课容量比较小,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又加入了《纪晶贯虱》的故事作为拓展阅读。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孩子们深入体会打好基本功后的重要性;二是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实践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有些学习方法的处理可能还不够准确和到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篇2

全文总共400 个字, 读一遍就知道文意, 可以说是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 没有文字上的障碍。既然学生自己都能读懂, 那还有什么好教的呢? 40 分钟的课堂, 如果教师走上了一条“浅语文”之路, 原地踏步, 没有提升学生的认识, 那么这节课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课。寓言如何浅文深教呢?笔者结合《纪昌学射》的教学, 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紧扣文眼, 悟出“深”意

对于寓意的把握, 是寓言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很容易陷入说教的境地, 而且学生未必能心领神会。在本课的教学中, 笔者紧扣文眼“成功”, 辐射全文:通过读悟“功夫”, 引出“一万小时定律”, 感受纪昌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明白恒心与毅力对学习的重要性;紧接着, 聚焦飞卫的语言, 在品读鉴赏中获悉“基本功”的重要性, 从而引出“功到自然成”这一深刻哲理。课文教到此, 学生对于“成”和“功”的关系已经有所感悟, 内化于心, 一切都水到渠成。继而, 再以课文为生发点, 紧扣“成功”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 推荐他们大量阅读经典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在同主题阅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从而更深地体会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

二、品析词语, 培养“深”读

精彩词语是文字作品中的珍珠, 绽放光彩, 辐射全篇。词语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水乳交融、紧密结合的。在教学中, 笔者以“抓关键词读悟”为主线展开全文的研读过程:首先紧扣关键词“功夫”, 聚焦词语群“注视”“盯”“睁大”“两年”……深入、丰富地了解人物特点, 促进学生在词语鉴赏中理解寓意;接着通过品析关键词“牢牢地”“紧盯目标”“极小的”“很大的”, 让学生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然后, 紧扣关键词“成功”开展群文阅读, 将本课中习得的“抓关键词读悟”的方法迁移运用, 加以巩固。通过几个环节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深读”的能力。

三、体味语言, 促其“深”品

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语言表达, 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事情之一, 也是落实对言语作品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全盘吸收的一个原点。本课的寓言语言特色最明显的一点, 就是使用了夸张手法:“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课文运用极其夸张的语言, 表现纪昌下苦功夫练习眼力的效果。教学中, 笔者通过关键词语“相当到家”引出寓言“夸张”的语言特色的品读、仿说, 由体味寓言语言特色入手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密切接触, 深入文本语言的深处, 使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能更多地去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表达方式。

四、引发质疑, 唤起“深”思

读一则寓言故事, 能引发一段独立思考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向思维方式走向多元思维方式, 这就是寓言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地方。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并组织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本课的教学中, 在体会“基本功”的重要性这一环节, 笔者引导学生质疑:“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 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 他会百发百中吗?”“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 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 会成为射箭能手吗?”……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深入文本, 了解寓意, 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不仅提高了质疑能力, 也形成了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篇3

[摘 要]“2014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强调创新,鼓励教师在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有所创新。本课堂教学课前交流环节彰显智慧,令人耳目一新;其过程至真至简,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观摩活动 实录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11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大家好!于老师来自有着东方小巴黎、冰城等称号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你们生活在有着山水甲天下美誉的广西桂林。能在祖国的版图中,快速找到你们的家乡和我的家乡吗?

(出示地图,学生找)

师:看,我可是从这儿跨越了八九个省,千里迢迢来到这儿,和你们相聚在今天的课堂上。远吧?刚才同学们从祖国的版图中发现了我的家乡和你的家乡。这幅图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说)

师:看图有意思吧!刚才咱们在读这幅图的过程中,体验到不断发现的乐趣。读书同样能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大家都读过寓言吧!那你都读过什么寓言,发现什么道理呀?

生:寓言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你能说一个寓言故事的道理吗?

生:我知道《亡羊补牢》告诉我们有错误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

师:大家这么有经验,看来是读寓言的能手呀!那今天读《纪昌学射》,对大家来说是小菜一碟呀!有信心吗?在读这个寓言之前,先要交代一件事。这个“纪”是个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三声。不过,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当“姓”讲的时候,两个读音已经通用,所以按照习惯,我们还读四声。这是其一。其二,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问》,里面的人物不全是真姓名。比如,这则寓言中还有个人物,叫飞卫,他显然不姓飞!再比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肯定不是姓愚蠢的“愚”,智叟也肯定不是姓“智”。因此,我们确定“纪”不是这个人的姓,所以我们读四声。读读课题。好,上课!

教学过程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题——《纪昌学射》)

师:这则寓言会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把书翻开,自由地读一读,放开声音读。

(学生读)

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1:勤学苦练才会有收获。

师:他说“勤学苦练才会有收获”。谁和他有同样的看法?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勤学苦练的?来,你说说。

生2:“勤学苦练”的意思是说:人非常地勤奋努力地做一件事。

师:那你知道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能读一读吗?

生2:(读)“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好,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受到他的“勤学苦练”?

生3:(读)“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师:是吗?你看看,抓住了这样的语句,你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你们也把它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好吗?

师:谁还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了不一样的道理?

生1: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他在练习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东西的时候,每天都站在虱子旁边,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练习。

师:说得好,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说明了什么?

生2:说明他坚持不懈。

师:对吗?

(学生齐答:对)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你有同样的感受?

……

师:第一次练的是两年。告诉同学们,原文中写到他第二次又练了三年。用刚才那句话——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又发现一个道理,把它记在课文空白处。

师:同学们,有没有感觉怪怪的呀!课前交流时,每个寓言你们只说出了一个道理,这儿怎么读出两个来呀?怎么回事?

生1:因为他想要成功的话要勤学苦练,也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师:听清楚他的观点没?也就是说纪昌成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看来我们所悟出的道理正是纪昌成功的——

生:(齐说)原因。

师:那读出两个道理来,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有了这些就能成功吗?纪昌成功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如果再看书,你肯定能发现。不急着说,给同学们点儿时间,默读课文,换一种颜色的笔,把你的新发现记到书旁。看谁还能发现他成功的其他原因,一会交流。

(学生读书,勾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谁又发现纪昌成功的其他原因?

生:第一段说他很喜欢学箭。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他很“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师:谁听出他的观点了?哟,看来同学们没有听清,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请你再讲一遍,他成功的原因是——

生:他喜欢射箭。

师:是不是啊?

(学生齐答:是)

师:同学们,恭喜你们!又发现一个成功的秘密,但是用“喜欢”这个词儿好像程度不够,成为一个射箭能手是他的——

生:梦想。

师:这样,对不对?你看,又发现一个成功的原因。有梦想,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师:其实,在刚才这个同学的观点里,你还能明白一个道理。谁最用心啊?这个同学来说。

生:我觉得他成功的原因还是用一句名言来表示。

师:请说——

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是的,你的观点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勤学苦练”。他的观点里还有一个,你自己读这一段中的这句话,你也能像他一样发现。来,说——

生:我发现了,“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了起来”,这句话说明了纪昌听了飞卫的话马上就行动起来。

师:哦,他说的“听飞卫的话”,这个老师的话就那么值得相信吗?哦,从哪儿看出来的?大声说。

生:因为他想成为能手,所以“射箭能手”说的话他总是会听的。

师:他关注到一个词——“射箭能手”,圈出来。“能手”两个字漏掉了,一个成功的原因也差点没有发现。我们把教师中的能手称为名师,所以要想成功还得找——

生:名师。

师:对,你看,有名师的指点,你就能就少走弯路,更快地达到成功的彼岸。拿起笔,记下来。

师:你们还能发现他成功的其他原因吗?

(学生没有说到位,重复上面的观点)

师:看来,要想发现更多的成功的原因,我们还得去看看这师傅是怎么教的?给你们点时间,读读飞卫师傅的话,看你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生:飞卫的指导要求很高。

师:哦,他指导他干什么?

生:指导他射箭。

师:是吗?再读读。

生:师傅让他下工夫练眼力。

师:你是来学射箭的,让你练眼力。练眼力有这么重要吗?说说你的理解。

生:如果不练眼力话,射箭就不能瞄准目标。如果敌人来了,眼力不好,很容易射不中敌人。

师:哦,如果练好了眼力,飞禽走兽都逃不出你的眼睛。那把小的东西看大,有这个必要吗?

生:就是如果很远的猎物也能看得到,那他就可以射到它。

师:百步穿杨,这样他才能够想射哪儿就射哪儿。你这回又发现他成功的什么原因了?

生:飞卫教他练了两年的眼力,还是不满意;又练了三年的眼力,一共练了五年的眼力,飞卫才满意了,才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师:是吗?也就是说练眼力很重要。那你发现了没有?这练眼力和射箭是什么关系?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

生:关键。

师:还有个词儿?

生:基本功。

师:听清楚了吗?通过读书,你又发现了成功的秘密。快记下来:要想成功,还得练好基本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书,发现了纪昌成功的这么多原因,每一个成功的原因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第一遍读书我们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二遍读书又明白了这么多个道理。如果再读,还有吗?

(学生齐说:有)

师:可惜课堂上的时间没有了,你们还可以在课下接着读,接着发现,相信你对纪昌成功还会有更深的了解,还能明白更多的道理。我们下面来学学这则寓言的语言,给你点儿时间,请你快速地浏览这篇课文,看看哪些语言写得特别生动,特别形象,让你读起来都有些不可思议。拿起笔来,把它画下来。

师:好,谁愿意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来,这位同学,读一读。

生:“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练到后来——”再读读。

生:“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好,请坐。你们看,这个句子到底好在哪儿?

生:我觉得他写得好,是因为这是个很夸张的写法。

师:就让我们感受到纪昌练的效果好,是吧?哦,你还想说。

生:“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师:哦,那么这个句子好在哪儿啊?

生:他说得特别夸张,就感觉到纪昌的水平特别高。

师:技艺高超。

生:用他学习的成果来衬托出他学习的努力。

师:说得好,你看,理解了文章内容,再看看这个句子,你们体会就深刻了。如果我把后面的去掉,你们再看看。

生: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师:噢,就这样……自己读一读。

(学生读)

师:噢,我听出惊叹了。谁再来读?

(学生读)

师:我听出佩服了。给你们一点儿时间,你们自己再练读一下。

(学生读)

师:后面那个句子,再读读。

生:(齐读)“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佩服他吧!你们看看,刚才我们发现了描写学习效果的句子。这篇文章表示学习效果的短语有很多。于老师就积累了两个,一起读。

(出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

师:类似表示学习效果的短语还有很多,你能找到吗?

生:“取得了那样大的进步。”

师:没错,还有吗?

生:“你就要成功了。”

师:非常正确。

生:“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来看屏幕,是这些吗?来,一起读。

(出示:学得差不多了;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就要成功了;练得相当到家了;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

师:再仔细看这些短语,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是有不同的。你们看看哪个短语表达的学习效果最好?

生:我觉得“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表现的学习效果很好。

师:再想想。其他同学呢?

生:“练得相当到家了”表示效果很好。

师:是的。

生:还有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

师:嗯,最厉害的是——

生:“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

师:对,一起来读。

生:“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再看剩下的,哪个是表示学习效果比较好?

生:“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

师:来,一起读。

(学生读)

师:剩下的就是学习效果一般的了,一起读。

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学的差不多了。”

师:只是积累还不够,如果你能用一用,你就是了不起的语言运用能手。自己试试看,来——

(出示:二年级,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小组,参加了几次活动后,我——)

生1:二年级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小组,参加了几次活动后,我感觉学得差不多了。

师:刚参加几次活动就“学得差不多”了?你们觉得呢?

生2:二年级,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小组,参加了几次活动后,我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填错了不要紧,你可以接着说。

生1:“又练习了一段时间,我学得差不多了。”

师:练习了一段时间,又觉得“学得差不多了”?还有什么想法?来,这位男同学你来说。

生:我觉得应该改成“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

师:你们觉得呢?

生:嗯,很好。

师:接着说。

生1:“两年,就这样,两年过去了,我的书法——”

师:技艺。

生1:“技艺练得相当到家了。”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你接着说。

生1:“就是爱好书法的爷爷也赞叹不已,老师高兴得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就要成功了!’”

师:对吗?

生:对。

师:好的。

生1:“后来我成了——书法的——书法的能手。”

师:掌声送给他。同学们你们看,归类积累词语,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比较词语的细微差别,你的运用、你的表达就会更加准确,给自己掌声吧。

师:文章还有一类表示“看”的短语。大家一起来读。

生:“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不会眨一下”“睁大眼睛”“注视”“聚精会神地盯着”。

师:课后将这两类短语,分别摘抄积累下来好吗?

生:好。

师:本篇课文中有两个要求会认的字。不许看书,看谁在读寓言的过程中就认识了。第一个,会读的请读。

生:“妻子。”

师:好,第二个。

生:“虱子。”

师:换个词你还认识吗?你看——

生:“视虱如轮”。

师:文章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找到的同学快读——

(学生读)

师:这就是——

生:“视虱如轮。”

师:本课还有三个要求会写的字。第一个,我们二年级就学过“歌唱”的“唱”。那不用学,大家都会吧?

生:会。

师:第二个,妻子的“妻”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来说。

生:它的一竖不要出头。

师:对吧?

生:对。

师:注意一竖的收笔。最后一个字读什么?

生:cì。

师:这个字背后是有故事的,你们看,左半部分,你知道念什么吗?

(学生试着读)

师:也念cì。甲骨文是这样写的——“■”,你看,像不像带刺儿的植物?

生:像。

师:哎,发展到金文是这样的■,发展到小篆是这样■,后来又发展成了我们学习的楷体,凡是用“朿”作形旁的字,都跟带刺儿的植物有关。比如说我们常吃的。

生:大枣的枣。

师:对,枣树的树枝上就带刺儿?再比如说,荆棘的“棘”。“朿”加上一个立刀就变成了左右结构的字,注意观察,捺要变——

生:点。

师:嗯,要谦让。这三个字要写得漂亮,那是有规律的,你们来看。多横多竖,要注意疏密匀称,别光看了,拿起笔来,选一个你觉得最难的写一写。

师:注意头正身直脚放平,两臂张开略挺胸。

师:注意“女”字的一横是最长的,要做到主笔突出。好的,你做到了结构疏密匀称。是的,“刺”的一点儿要注意谦让。

师:好,同学们坐好,今天我们学了《纪昌学射》,不断读书,不断发现,收获了这么多道理,同时我们又积累了两类短语。《寓言两则》中还有一则叫《扁鹊治病》。注意不要只读出一个道理就满足了呀。如果你也能像今天读《纪昌学射》一样,不断读书,不断发现,你就会从治病的过程,病人对病的态度,病人对医生的态度等方面得到很多启示,同样你也就会积累到与看病有关的短语。课下可以找来读读,咱们下课。

实录点评

“2014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以“创新”为核心词,鼓励教师们在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有所创新。

“创新”固然可以推陈出新,探寻更多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新路,却也容易出现“总要弄出点名堂来”的形式主义和“自我折腾”,因为教育不是演出,也没有神话,它要求教育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标,而不允许教育者一厢情愿地去“创造”。令人欣慰的是,本次活动中就涌现出这样一批年轻的教师,他们遵从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研究和继承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为观摩者展示了他们新的思考、新的教学方法。于东老师执教的《纪昌学射》便是其中很好的一个案例。

认真学习于东老师的课,我有如下体会:

一、课前谈话彰显智慧

按比赛规则,执教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进行几分钟的交流。如何运用这宝贵的几分钟,为自己的教学做铺垫,历来是参赛选手们用心思考的事情。

于东老师与学生的“课前谈话”至少实现了三个目标。

1.文体先行,凸现语用。

《纪昌学射》是一篇寓言,教师在课前谈话中引领学生明确“寓言”就是用一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并且让学生利用自己读过的寓言《亡羊补牢》《坐井观天》《守株待兔》等去验证这一文体特征,为接下来的掘“寓”学“言”明确了学习的方法。这种自然的文体联想,在凸现语用的教学中极为重要,于东老师以他敏锐的文体意识做到了文体先行,凸现语用。

2.体验成功,激励发现。

课前“看图找人脸”的游戏,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发现的快乐,更让学生知道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没有一种快乐比不断“发现”更能激励一个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了,发现人脸的过程与之随后学习课文的过程是多么的相似、相通,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也让学生明白了学无止境、学而不厌的道理。

3.以身作则,严谨治学。

关于“纪”字的读音,于老师没有采用简单的“告诉式”,而是呈现了不同的说法以及自己的研究结论。第一,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当“姓”讲的时候,两个读音已经通用,按照习惯,可以读四声;第二,《列子·汤问》里面的人物不全是真姓名,《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不姓愚,智叟也不姓智,《纪昌学射》中的飞卫不姓“飞”,“纪”也未必是姓,所以可以读四声。想想看,如今有多少语文教师这样备课,有多少语文课能够呈现教师的学习过程示范给学生?于东老师的课,一开场就彰显智慧,令人耳目一新。

二、学习过程至真至简

阅读教学,多少年来我们都是按照字、词、句、篇的顺序带领学生学习,也有人呼吁为了顺应学生阅读的兴趣尝试过解读在先,识字写字在后,但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成功案例。于东老师的课,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先得义,再得言,得言中再得新义,如此在课文中反复几个来回,字和词也达到了不教而得的目的。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于东老师的课“创新”在此,大智在此,这是具有颠覆性的教学设计,值得语文教学同仁好好研究。

在于东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心怀梦想”“名师指点”到“练好基本功”,学生一次次读文后这一个个惊奇的发现,每一处都令人惊喜,都源自于教师肯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思考,交给他们去交流。而在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又见教师不露痕迹的点拨、激发和引领,比如,由“想学射箭”到“心怀梦想”的提升;由“听飞卫的话”到“听射箭能手的话”,再到“名师指点可以少走弯路”;由“练眼力”,到“练眼力与成为射箭能手的关系”,进而到“练好基本功”的概括。可以说,教师强烈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让他的课堂朵朵花开。主导、主体的关系,在于东老师的课堂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受?能读读吗?”这是于东老师在课堂上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语言的重要提示。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每一次“得义”必先读言,近而“得言”,并从中学到作者表达的技巧与智慧。这是一种强烈的语文意识使然,它让于东老师的课始终关注语用,重视语用,以学生语言的发展为目标,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

三、语言运用独辟蹊径

为了彰显语用,很多语文教师都在挖空心思设计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内容补白、拓展想象、续写仿写……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却极少出现从课文中挖掘语言要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现学现用,一课一得,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于东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也彰显他研究教材,充分使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工夫。

于东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表示学习效果”的短语找出来,比较其程度,并在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中尝试运用。课堂里,学生的表达让所有观摩的人听到了他们生命拔节的声音。可以说,这样的语言应用练到了实处,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是最有实效的教学。

不仅如此,于东老师还列出了课文中表示“看”的短语“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不会眨一下”“睁大眼睛”“注视”“聚精会神地盯”等让学生积累下来。这些短语,又一次让学生眼前一亮,似乎发现了新的秘密,这样的发现多么神奇,这样的作业多么有趣这样的设计,无疑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拓展到了课外,激发了学生更多探究的好奇与学习语文的乐趣。

于东老师的课,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只能略谈一二。总之,《纪昌学射》一课,令人娱心悦目,有种身处雾霾忽见久违之晴空般的感觉,仿佛日丽风和,令人舒爽。

《纪昌学射》教学反思 篇4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在教学本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环节。

一、以“读”为本,注重读中感悟

文中有两处描写纪昌练习眼力,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首先自由练读纪昌练习眼力的句子,再圈一圈纪昌动作的词语,接着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注视”,然后请同学拿笔试验一下:一人拿笔摇晃一人盯不眨眼,看谁能坚持住,做完后动作后谈谈体会。最后引读: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而纪昌也几乎天天这样练习,而且一练就是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可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齐读);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可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齐读)。引导孩子从中感悟纪昌的认真刻苦。

二、以“生”为根,渗透学习方法

初读课文后我给学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目的是渗透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运用。用上“先、后、再、最后”这些词语能把语言组织的更有条理。学完全文后,再次提供句式进行训练时,便能水到渠成。其次,迁移品读纪昌第一次练习眼力的方法,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第二次练眼力。孩子在课堂中表现得兴趣盎然,既习得读书方法,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品质。

三、穿越时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在课堂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我化师生小结为学生与文本主人公对话,出示关于刻苦勤奋的名人名言,引导孩子想象自己穿越时空见到纪昌,借助名言和自己的体会,写下想说的话。教学中有扶有放,让孩子在思考回味和语言表达中结束本课,延伸本课。

《穷人》教学实录与反思 篇5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课改也进行得轰轰烈烈,我们在教研教改中不断地学习、探索。我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对《穷人》这篇课文已熟练成诵,执教也不少于十次了。直至最近的一次执教使我意识到:只有教师的观念彻底改变了,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回想以前《穷人》这一课的教学,我从教学要求出发,紧扣教学目标,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分析桑娜、西蒙两家的贫穷,以及品析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的内心活动,由此赞美渔夫、桑娜善良的品质。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引导学生一段一段地分析,虽然也有分角色朗读,也只不过蜻蜓点水,图个形式罢了。结果因课文篇幅长,不但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学得很累,整个课堂索然无味。随着新课程改革,最近我又执教这一课,这次我另辟蹊径,调整教学策略。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感悟人物性格品质。在学习8-27自然段,我先让学生画出最能体现桑娜矛盾心理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交流,要求他们思考桑娜当时是怎样的心理感受。学生在合作中读读、说说、议议,体会到桑娜当时担忧、害怕、坚定的心理。而后,我又抓住句中的省略号,引发学生联系当时情景进行想像,让学生设想自己如果是桑娜,当时会担忧什么?害怕什么?后来为什么那么坚定?结果沉寂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请看实录

(一):

生1:假如我是桑娜,我会担心丈夫负担太重,把身体累垮,以 1

后的日子会更加贫困。

生2:我会担心丈夫不理解,不同意我这样做。

生3:我害怕自己未曾得到他的同意,把孩子抱过来,会揍我一顿的。

生4:只要能帮助西蒙,就算挨一顿打也值得!

生5:既然孩子已抱过来了,他们那么小,真可怜,做人要有良心,挨打也要这样做!

„„

在分析人物品质时,学生非常踊跃,争论不休,请看实录

(二): 生1:桑娜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宁可挨打,也要把邻居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

生2:桑娜非常勤劳,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把食具洗得闪闪发亮,把屋子收拾得温暖而舒适。

生3:我觉得桑娜很知足,她说没什么可抱怨的。

生4:我觉得桑娜胆小怕事,把孩子抱回来后里总是忐忑不安,怕丈夫打她。

生5:我不同意桑娜胆小的说法,反而觉得她很勇敢,明知道丈夫会揍她,她也坚持这么做,多勇敢呀!

师: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感悟很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桑娜和渔夫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齐答:乐于助人

师:我们的同学也是乐于助人,如以前的捐款活动就让老师深刻

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可桑娜和渔夫的乐于助人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是拿零用钱捐款,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而桑娜和渔夫收养西蒙的孩子,就要受一辈子的苦。

生: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师:对这一点你们的看法呢?

生:同意。

在这节课里,整个课堂活跃、生动、有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神采飞扬。

这次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师,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经过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而前几次的教学,教师仍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教师是主宰,主宰着学生和文本。师生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的关系。没有平等、真正的对话。因此教师教得非常辛苦,收效却不大。但最近的一次教学,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师能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还能鼓励学生超越教师,敢于向老师挑战,向教材挑战,实现创造性阅读。

二、学习方式从“他主”向“自主”转变。

在最近一次的教学中,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允许学生随时站起来回答或向老师、同学质疑、评价,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体现更多的是“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问题设计,细化的章法讲解。”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教师则“顺乎其天性”,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进行教学。让学生耳听、眼看、口诵、手写、脑想„„“全频道”地参与,“立体式”地感悟。只有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自己的人,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师生对话的平等。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迟缓、心灵封闭,毫无创造性言。因此,在课堂上,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在以上品析桑娜、渔夫人物的品质时,师生的对话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而是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在平等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在这里,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触发情感,既促进了学

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体会,又促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篇6

首页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课件 | 下载 | 作文频道 | 英汉词典 | 淘宝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语文 > 人教版 > 三上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险峻的山峰就是天都峰,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三课,一起来读课题,《爬天都峰》,老师要先请同学来自学课文,自学课文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词语的读音,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还要把课文读正确,同学们自读课文,师:好,现在我们来读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词语是由要认的词语组成的,笔陡,铁链,发颤,攀着,鲫,笑呵呵

师:这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请谁来提醒大家一下,生1:颤字是翘舌音,很容易读错,很大家跟我读一读,颤,发颤.生2:鲫鱼的鲫是第四声,请大家跟我一起读鲫,鲫鱼 师:攀着的着,要读轻声请大家再读一遍

师:课文当中还有一些多音字,请大家看屏幕,这几上特别难读,谁能带大家来读一读呢? 请这位同学来读一读,她读对了,我们跟他一起读,他读错了,我们帮他指正 领读:照相,似乎,假日,白发苍苍

师:读得很好,老师把大家刚才读过的词语连在一起,请大家地认真的读一读

自读词语:笔陡,铁链,发颤,攀着,鲫鱼,照相,假日,似乎,笑呵呵,白发苍苍 师:词语读得很认真,课文也发读正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轮流读课文吧,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生轮流读课文,师:谁能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师:接下去想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生1:课文主要写了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师:我爬上天都峰了吗?我又是怎么爬上去的呢?谁能把这件事情说得更清楚些?请你们先练着说一说吧

师:谁能来说给大家听,生2:课文主要写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陌生的老爷爷一起互相鼓励,最后一起爬上了峰顶的事情,师:说得真清楚,非常好,那么我到底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吧这节课我们还要写生字呢请大家看屏幕这些词语当中带有很多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

爬山,天都峰,山顶,似乎,咱们,奋力,辫子,勇气,居然,仰起头,白发苍苍山顶的顶要读后鼻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师:非常好,请大家再把课文翻到第11页,我们一起来看看田字格中的生字,你能说说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生1:勇气的勇和白发苍苍的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苍写的时候上扁下宽,而勇气的勇两部分都是差不多的, 师:对比着观察,说得非常好.生2:辫子的辫和花瓣的瓣很像,只要把中间的瓜改成纟就可以了.写的时候要注意三部分要紧凑一些.师:能用学过的字来记新字,这是很好的识字方法, 生3:仰起脸的仰,右半部分和我们以前学的柳树的柳右半部分很相似,只是和了一撇,我们写时候可不要画蛇添足.师:说得可真好,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一个了,爬山的爬字不太容易写好,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写, 师:先写一个爪子的爪,一捺要长一些,再写一个小小的巴.师:你们看清楚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写字吧.请大家打开田字格本,每个生字各写一遍.写完以后再把大屏幕上的词语也抄写一遍.开始吧.师:这节课大家都学习的很投入,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吧.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我们先来听写一个句子,我们要听写的句子就在课文里面,翻到第九页,请大家看第一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我们待会儿来听写,请大家认真看一下,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生自看第一段

师:请大家打开本子,我们一起来听写老师把这句话读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请大家不要写,认真听一听,记一记,第二遍读的时候,再把它写下来 师读句子“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生默写

师;这段话很清楚地写了什么时间,谁跟谁到哪儿去干什么,请大家对照着大屏幕上的句子,自己批改一下,批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 生自己批改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好,让我们一起所自己听写的句子读一读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还有很多同学没有去过黄山,想看看天都峰是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天都峰景致

师:谁能来说说,你看到的天都峰是什么样儿的? 生1:天都峰顶特别高,在云雾上面哩

师:这个词语用得好,天都峰的确很高,师板书:高

生2:我觉得天都峰特别险,山路很陡又很窄,要爬上去不容易

师:天都峰不仅很高,而且还很陡呢,师板书:陡,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描写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或词语,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师:那些词语或句子能看出天都峰又高又陡呢? 生1:我找到了这一句,“啊,峰顶这么高„„” 云彩是在天上的,天都峰顶在云彩上面,那可真是太高了

生2:我也找到了一句“再看看笔„„发颤”这一段话中的笔陡和挂用得真好,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而挂下来简直就是垂直的了,师:说得可真清楚呀,生3:刚才他们读的两个句子,都用上了感叹号,这也能说明天都峰真是又高又陡,师:天都峰又高又陡,令人发颤,怪不得小作者要问自己“我爬得上去吗?”让我闪一起来读好第二自然段,再次来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吧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师:这么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是怎么爬到天都峰顶的呢?

生1:小作者在山脚下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两人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师: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要来爬天都峰,真了不起,他们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请大家再读读六七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要爬天都峰不容易 生自读六七自然段,师: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找到的词语,生1:奋力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用尽了力气

生2:这两个一会儿也能看出小作者在爬山的时候用了很多方法,生3:这一个省略号也能说明小作者用了好多其他的方法爬,而且爬了好长时间呢 生4:爬呀爬也有说明爬了很长时间,生5:从终于这个词体现出小作者和老爷爷爬天都峰不容易,他们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爬上峰顶的

师:你能找到带有终于这个词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5读带有终于这个词语的句子

师:要爬上天都峰顶,真不是件容易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自齐读六七自然段,师:我和老爷爷奋力向上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到峰顶以后,我和老爷爷心情特点高兴,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1生2读小作者与老爷爷的对话

生1:我有一个疑问,课后也有这个问题:小作者为什么要跟老爷爷相互道谢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也来看看这个问题,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页,我们来看看课后的第二道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问题

师:是啊,小作者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顶后为什么要相互道谢呢?请你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同讨论

师:谁能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如果小作者和老爷爷不互相鼓励,他们是爬不到天都,峰顶的,所以他们要互相感谢 师:说得有道理

生2:是的,文中的爸爸也说道,我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对方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我们要互相道谢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请大家一起再把小作者说的话和老爷爷说的话来读一读吧,请男同学读读老爷爷说的话,女同学读读小作者说的话 男女生角色读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把课文连起来自己再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自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呢?

生1:我觉得遇到困难时,我们大家应该互相鼓励,生2:我体会到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师:是啊,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同们之间能相互鼓励,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今天的课文,大这学得很不错,上次,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让大家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已经有一位同学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这位同学所做的记录,这位同学是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那么用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呢?

生1:我已经用照相机把课余生活拍了下来

生2:我家养了几条金鱼,我已经写好观察日记了师:你们真能干,还没有做好课余生活记录的同学在课后可要抓紧呀,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来自费尔教育。点这里回到顶部

上一篇: 着力读书训练着眼思维发展——《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与评析 下一篇:《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相关课件爬天都峰课件PPT版 爬天都峰课件 爬天都峰ppt课件7 爬天都峰ppt课件6 爬天都峰ppt课件5 爬天都峰ppt课件4 爬天都峰ppt课件3 爬天都峰ppt课件2 爬天都峰ppt课件1 爬天都峰人教版免费课件 Flash 三 3爬天都峰 课文朗读mp3 人教五册

着力读书训练着眼思维发展——《爬天都峰《爬天都峰》难点突破实录《爬天都峰》教学案例《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3课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与反思《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爬天都峰爬天都峰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7

师导入:同学们, 这梦幻星空, 群星璀璨, 令人神往。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 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就是一个喜欢仰望星空的人。“五四运动”高潮过后, 郭沫若曾几度彷徨, 在茫茫的黑夜里, 他经常独自仰望着浩瀚的星空, 想从那闪闪的星光中寻觅他心中的理想。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 感受他与星空的私语。

一.体味诗的音乐美

师:有人说, 诗歌是凝固的音乐。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诵读体味诗的音乐美。那么, 如何读出诗的音乐美呢?一要读好节奏, 二要读准重音, 三要读出感情。

师:我范读第1节。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朗读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范读后学生纷纷鼓掌)

师: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朗读全诗, 把握好重音和节奏。 (生朗读全诗, 师巡视, 提醒学生大声诵读)

师:哪位同学自选一小节朗读一下?

生:我朗读第2小节。

师:好, 老师想为你的朗诵配点音乐, 你看哪一段音乐更合适?”

(师提供两段配乐音频:一段是激越高昂的土耳其进行曲, 一段是轻柔舒缓的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星空》。)

生:我选择第二段音乐。

师:为什么呢?

生:通过阅读预习材料, 我了解到郭沫若写作这首诗时的情绪有些忧郁, 但他又向往着美好生活, 所以应该读出向往、忧郁的感情, 第二段音乐非常适合。

师:的确,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所以节奏不宜强, 语速不宜快, 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完第2节)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读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生:我认为读“缥缈”这个词儿的时候, 节奏应该再舒缓些, 要读出对“美丽的街市”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师:再请一名自选一个小节朗读。 (一学生抑扬顿挫地读完第3节)

师:哪位同学再来点评一下?

生:她对节奏、重音把握得很好。

师:下面, 我们一起来朗读第4节, 力求读得声情并茂, 抑扬顿挫。 (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小节。)

师:同学们读出了诗的音乐美, 把流动在诗歌里的感情真切地传达出来了, 用有声的语言传达出了无声的美!

师:接下来, 我们再听一遍完整的配乐范读, 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把握好朗读的情感。 (师播放视频)

二.想象诗的图画美

师:这首诗的韵律是美的, 这首诗的画面也是很美的, 几乎每句话都是一幅美的图画。接下来, 请同学们任选一节, 放飞想象的翅膀, 抒写一幅美丽的画卷, 神游一番天街, 感受一下这首诗的图画美!

(同学们兴趣盎然, 纷纷动笔书写。4分钟后, 全班基本写好。)

师:好, 下面请大家展示自己的想象, 展示时请其他学生美美的闭上眼睛, 随着展示的内容, 展开遐思, 做一番身临其境的神游。

生:天空云雾缭绕, 繁华美丽的街道, 一条条玉路整洁平坦, 一间间店铺招牌林立, 顾客如潮, 摩肩接踵, 吆喝声此起彼伏, 那孙悟空在大声的叫卖自己的新品种———猴桃, 太上老君也在街上推销仙丹呢!店铺里的各色奇珍异宝, 琳琅满目, 玲珑剔透, 花样繁杂。这富饶的街市真是美丽的天堂!

师:多么繁华的街市!多么美丽的天堂!多么丰富的想象!

生:广袤的星空, 有一颗流星划过, 哦, 那不是流星, 那是牛郎与织女提着的灯笼。他们缓步慢行在美丽的天街, 微风吹过, 浅浅的天河在他们身后柔波粼粼, 把他们的欢声笑语传出很远很远……

师:写得真美, 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真甜美, 真幸福!

生:你看, 天河浅浅, 微波荡漾, 牛郎和织女不再隔河相望了, 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往来了, 只要骑上牛儿, 他们就能够随时会面。这一刻, 他们提着灯笼, 并肩漫步, 微笑挂在他们的脸上, 美丽的街市, 一路洒下他们的欢声笑语。

生:她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的展示真棒!用你们的奇思妙想, 让我们神游在这美丽梦幻的天国乐园。

三.赏析诗的语言美

师:刚才, 大家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是啊, 语言是诗歌美丽的外衣。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诗歌的语言美。

师:请同学们前后桌4人一组, 将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加以评析与同学分享。

(学生们小组合作探讨, 大约4分钟过后, 讨论的声音渐止。)

师 (出示投影) :请同学们用“我认为 (词语) 用得真美 (好) , 美 (好) 就美 (好) 在”这样的句式来评析诗的语言。

生:我认为“我想那缥缈的空中”一句中“缥缈”这个词用得真美, 美就美在“缥缈”写出了天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特点, 隐隐的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愿景感到渺远、迷惘的感受。

生:我认为“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一句中“点”这个词用得真好, 好就好在一个“点”字既照应了前文的“闪”, 又巧妙回答了街灯为何能明。因为点灯必有点灯人, 有人就有世界, 有世界就有生气。

生:“不信, 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朵”字用得真美, 美就美在“朵”写出了那一闪而过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绚烂美丽。

生:我认为“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两句中“定然”这个词用得真好, 好就好在本诗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 却用“定然”这样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 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 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师:请你将本诗中的五处“定然”、“定”的句子遴选出来, 单独朗读一下, 读出诗人的那一份坚定的信心, 好吗?

生: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宽广……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定然在天街闲游……

师:刚才巡视的时候, 我听到有小组组员就“浅浅的”“不甚宽广”提出了疑问, 现在, 请这位同学来讲一讲小组的疑惑。

生:我们小组在讨论时, 一致认为:天河, 是深不可测, 无边无际的, 为什么却说“浅浅的”呢?“浅浅”能否改为“深深”呢?

生:不能。因为“浅浅的”是诗人希望牛郎织女不因天河阻隔, 能自由的来往, 过着甜美而幸福的生活, 它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师:可是, 在我国民间故事中, 他俩的生活情景和处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迢迢牵牛星》。

学生齐读: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师:这首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和《天上的街市》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呢?

生:我从“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中看出, 牛郎织女, 天各一方, 隔河相望, 饱受相思之苦, 过着哀怨愁闷的生活, 这是一出悲剧!

师:说得太好了。由此可见, 《天上的街市》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被无情的分隔在天河两岸, 而在本诗中, 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一个是喜剧, 一个是悲剧。诗人彻底颠覆了传说故事, 化悲为喜, 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四.探究诗的情感美

师:好个“颠覆”, 好个“化悲为喜”。那么, 请问, 诗人郭沫若为什么要这样改编, 颠覆流传千年的传说呢?诗人的这种大胆想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一同来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师 (出示投影) :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解读一下诗人思想变化的心路历程。

师激情朗读:1921年, 五四运动高潮已过, 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 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 他在五四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徒然归于破灭, 诗人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了苦闷伤感。

师:诗人面对黑暗现实, 有没有就这样一味的痛苦、愤怒下去呢?后来, 他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师 (出示投影)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 在黄海之滨, 诗人放眼苍穹, 心胸突然开阔敞亮, 内心变得柔和而坚定。在美丽遥远的星空中, 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借以表达了。

师:在我们已学过的赵丽宏老师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优秀的文学作品, 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 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那么, 这首诗传达了郭沫若怎样的憧憬和理想呢?

生:诗人翻新故事, 化悲为喜, 是借以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师总结:诗人以天上的美好光明, 反衬人间的丑恶黑暗;他以天上的恬静富饶, 反衬出人间的污浊贫穷;他以天上的自由幸福, 反衬出人间的冷酷痛苦。总之, 这首诗用和谐优美的韵律, 令人神往的图画, 清新自然的语言, 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 同时, 也让我们的心灵跟随着诗人在天空中漫游, 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下面, 就让我们在音乐的陪伴下, 重温诗人的这份梦想, 品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师生声情并茂地背读诗歌一遍)

爱心献给你教学实录反思 篇8

晒书城小学 郭风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第一单元《爱在身边》第2课《爱心献给你》

教学目标:

1.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文明行为,乐于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爱.3.尝试用不用的方式探究、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文明行为,乐于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爱.教学难点:尝试用不用的方式探究、解决问题.教具准备:配合教学内容的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在爱的阳光下,我们幸福的成长!你们能跟老师说说,在生活中你都是得到了哪些人对你的关爱呢? 生甲:爸爸、妈妈(你能具体谈谈吗)生乙:老师帮我解难题

生丙:同学,他们陪我一块做游戏

„„

师:有那么多的人爱你们,真幸福!那么,我们也应该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把爱心献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人。教师边说边板书:爱心献给你

【设计理念:课堂从如诗般的语言入手,很快把生带入美的天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积极参与,轻松引出课题《爱心献给你》】

二、深刻体会,落实行动

活动一:听故事,明事理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生活中你都是为别人做过哪些事情? 生甲:老师,我帮妈妈扫过地

生乙:有一次,同桌摔倒了我把他扶起来 生丙:我帮老师发过作业 „„

【设计理念:活动从体会别人的爱心奉献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都是为别人做过哪些事情,过渡自然,亲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帮家人做家务,帮助同学解答难题,都是爱心的奉献.可是老师却认识一对双胞胎兄弟,叫宝宝和贝贝,虽然它们长得很像,可是做法完全不同。请同学们看:

教师依次点击课本11页宝宝和贝贝的故事”六幅插图(不带文字)同时给同学们声情并茂讲述讲述图片内容。点击图片一

师:双胞胎兄弟宝宝和贝贝都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宝宝有许多好朋友,可是贝贝却没有。点击图片二

师:贝贝很苦恼,回家悄悄问妈妈:“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妈妈想了一会儿,说:“明天看宝宝怎么做,你就明白了。” 点击图片三

师:第二天,宝宝和贝贝一起去上学,在路上看到一位盲人叔叔过马路,宝宝连忙去搀他。盲人叔叔笑呵呵地对他说:“真是一个好孩子!” 点击图片四

师:走进校园,一位同学摔倒了,贝贝在一边偷偷笑,宝宝却连忙跑过去,扶起那位摔倒的同学。同学对他说:“谢谢你。” 点击图片五

师:下课了,宝宝在教室帮明明解难题,看到明明还没明白,宝宝耐心地说:“没关系,听不明白我可以再讲一遍。”明明高兴地说:“有你的帮助,我就不怕难题了。” 点击图片六

师:放学回到家,贝贝只会大叫:“妈妈,我肚子饿!”宝宝总是悄悄地走进厨房,帮妈妈刷碗、烧水,做妈妈的小帮手。师:故事讲完了,告诉老师你是喜欢宝宝还是贝贝呢? 生甲:喜欢宝宝,因为他乐于助人 生乙:喜欢宝宝,因为他帮助盲人过马路 生丙:喜欢宝宝,因为他帮妈妈刷碗 „„

师:看来,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大家都会喜欢他。如果贝贝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甲:贝贝,你应该向宝宝一样去关心别人 生乙:贝贝,你应该向宝宝一样去帮助别人

生丙:贝贝,当看到别人摔在地上的时候,你不应该偷偷笑,应应该象宝宝一样把他扶起来 „„

师:现在我们就给贝贝一次机会,让他也成为有爱心的好宝宝,可以吗? 生:可以

【设计理念: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一边播放图片,一边声情并茂地讲述教材中“宝宝和贝贝”的故事,去感染学生。故事提供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后让学生说说喜欢宝宝还是贝贝?通过对两个角色的辨析比较,让学生明白事理:愿意向宝宝一样献爱心的人,才会人见人爱,这样学生就能用愉快的心情学习和进步。】 活动二:情景模拟 师:点击文字:宝宝变贝贝

师:现在,贝贝就碰到了一些事情:

点击视频一:(公益广告:让爱撒满世界片段)

师:课外活动时间到了,贝贝和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做游戏,一个陌生的女孩小芳只能远远地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他们,她多么想

也能成为游戏中的一员啊!游戏中的贝贝看到了小芳,他该怎么做呢?

生:举手交流

点击视频二:公交车从远处慢慢地开过来,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要上车了,坐在车门口的贝贝看到了,他会怎么做呢? 生:举手交流

点击视频三:在敬老院生活的王爷爷,虽然居住环境不错,但是一想到儿女不在身边,他就会感到多么的孤独啊!贝贝听说了这件事,他又该怎么做呢? 生:举手交流

师:老师知道还有许多同学相帮贝贝说,现在就给你们一次机会,把刚才说到的或者是还没机会说的表演出来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选择其中的一件事进行表演,等一会儿推选代表演给在场的每一个人,行吗? 生:行 师:好,开始。

小组之间模拟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推选代表台上表演,教师及时点评,老师以记者身份采访老奶奶:请问老奶奶,你对贝贝的表现满意吗?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师:看来,爱心可以给人带来感动)现在,你最想对贝贝说什么? 采访贝贝:请问贝贝同学,听了老奶奶的夸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看来,一声“谢谢”,也是爱心的传递,也会让对方感到开心)采访王爷爷:请问您现在还感到孤单吗?(师:看来,奉献爱心可以传递亲情)采访贝贝你以后还会到王爷爷这里来吗?(师:看来,爱心献给别人,还可以转化为一种动力)

采访小芳:请问小芳,你现在开心了吗?(高兴)(师:看来,关心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采访贝贝:看到小芳脸上的微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师:看来,关心别人会让自己更快乐)师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现在的贝贝了吗?为什么? 生:贝贝变了,他变成了一个有爱心的好宝宝,我们喜欢他.【设计理念:学生扮演贝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落实了行动,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活动三:联想反馈,拓展延伸

老师:现在,宝宝和贝贝都是好宝贝,你们是一群爱帮助同学的好孩子,你们也是好宝贝,想一想:除了可以把爱心献给故事中的这些人物,生活中你还可以把爱心献给谁? 生甲:可以献给爸爸妈妈(具体谈谈)生乙:可以献给老师同学

生丙:可以献给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

师:其实,生活中我们除了可以把爱心献给这些身边的人(指着板书),还可以把爱心献给花草动物(板书:花草动物),献给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板书:全世界)

师点击课件图片一:我们可以:给花浇水

图片二:我们可以:把歪倒的小树扶起来 图片三:我们还可以:把笼子中的小鸟放回大自然

点击课件,出示:我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花草树木和动物,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内容层层推进,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把爱心献给身边的人,继而扩展到帮助周围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延伸拓展到爱心可以献给花草动物最后将目光锁定在爱心可以献给全世界,让学生的感知不断提升,达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把学生献爱心的情感推向了一个高潮】

三、教师小结 升华主题

虽然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我们做的很微不足道,但是事情不分大小,点点滴滴都是爱。

点击课件:事情不分大小,点点滴滴都是爱!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边说边画爱心圈起板书)

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最后老师就送给你们一首优美的爱心歌,就让我们在这首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我提议,让我们全体起立,小组之间手挽手,心连心,在歌中感受一次爱的传递。

点击课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画面内容:(公益广告:晨跑篇)【设计理念:一堂成功的品生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因此,在最后,我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把课的主题融

入歌曲,学生在欣赏中思考、想象、联想,主题得到升华。】

《爱心献给你》教学反思

《爱心献给你》这节课结束了,我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其中不乏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记下来便于我有更大的进步。先来谈谈我认为还算成功的地方:虽然是第一年执教低年级品生课,但是由于课前我认真学习了《小学品德课课程标准》,研究了《肥城市小学课堂教学品德课教学模式》,观看了很多优秀视频课,我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此基础上我精心设计了这堂课。教材只是联结师生活动的媒介,我没有被教材所局限,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又把教材还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实效性、生动性,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从课堂上学生们的课堂气氛、学生们的参与程度来看,我觉得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教师语言优美,过渡语比较自然有感染力。

课前在设计教案时,我对课堂上自己说的每句话都进行了仔细揣摩,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切磋,反复修改,整堂课尽量运用亲和力强的语言和语气,在导入本节课时,我这样说:“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在爱的阳光下,我们幸福的成长!”既简洁又具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进入优美的情境,积极的参与到“你们能跟老师说说,在生活中你都是得到了哪些人对你的关爱呢?”的交流中。学生回答后,我又自然地过渡到:“有那么多的人爱你们,你们真幸福!那么,我们也应该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把爱心献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轻松点出课题《爱心献给你》。

一堂成功的品生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因此,当拓展完“生活中我们除了可以把爱心献给这些身边的人,还可以把爱心献给花草动物,献给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之后,我放慢语速,降低语调,深情地说:“虽然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我们做的很微不足道,但是事情不分大小,点点滴滴都是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再次激起了学生们的激情将整堂课推向一个高潮,主体得到升华。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明事理。本堂课我主要是为生创设了以下情境。

<1>、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倾听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教材中“宝宝和贝贝”的故事,去感染学生,接下来让学生说说喜欢宝宝还是贝贝?在辨析角色中明事理:像宝宝一样去帮助故事中的人物,这些都是爱心奉献的表现。

<2>、虚设情景,在完成上一环节后,我虚设:“如果贝贝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让生进一步明白给别人提建议也是一种爱心的表现。

<3>、拓展教材故事,模拟表演、创设情境。如:让学生观看三个视频后,表演视频中贝贝的做法,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表演,进一步强化了爱心的正确表达。

三.充分利用课件资源优势,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教材“宝宝和贝贝”的故事中,有六幅彩色插图,虽醒目但不很直观,我就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做成flash课件,提高了学生的

认知能力。在活动三的拓展环节中,我又运用flash让水桶中的水流动起来;让小树被风刮得摇晃起来;让小鸟的翅膀动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在课堂结束的环节中,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时,运用我还用搜到的公益广告:晨跑篇作为背景,再次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了他们的爱心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升华。

四、板书设计新颖美观、紧扣主题

当说到:“虽然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我们做的很微不足道,但是事情不分大小,点点滴滴都是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时,我边说边用红色粉笔画爱心圈起板书,进一步突出“爱心献给你”这一主题。

由于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当结束课堂任务的时候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多数学生嚷着对我说“老师,我感到还没上完课就结束了!”虽然他们还不会合理地表达对本堂课的喜欢,但我确实感觉到了他们对本堂课的认可。

虽然本堂课有不少成功之处,但是有几个环节还是让我感到了遗憾:

首先,就是导入部分。如果在导入语“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在爱的阳光下,我们幸福的成长!”后,加入生活中接受别人关爱的视频或图片,再引出问题“你们能告诉老师,在生活中你都是得到了哪些人对你的关爱呢?”,如果这样我想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我认为自己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拓展教材故事,而在此

处由于我低估了学生的水平却给这节课留下了些许遗憾。在让学生们选择性地进行情景表演时,全班学生选择的都是老奶奶上车的情景。现在反思来看如果注意这两点会更好:一是,先让学生选择一件事进行表演,再让其他学生说说贝贝还可能怎么做?就会把学生导入正途。二是,当学生小组间表演,教师巡视的时候,我应该尽量引导全班同学把三件事都表演出来,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行测数学运算练习题下一篇:关于小学交通安全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