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优质说课稿(共8篇)
纪昌学射优质说课稿 篇1
《纪昌学射》说课稿
说教材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四年级语文阅读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妻、虱”两个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梭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
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的经过,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说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本课教学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解疑的方法。说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我用《惊弓之鸟》这个故事中的更羸引入课文,接着抓住课题,让学生从课题知道课文写的是谁,讲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课题是理解全文的着眼点,抓住课题解释让学生知道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课题入手去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学生读通课文做好铺垫。当学生读好之后,出示本课需要学生认读和要求会写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设计意图:初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检查帮助学生认读读音容易出错的字,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达到教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目的。)
3、深入课文,品读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
这是整节课的最重要的环节,这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纪昌练眼力的经过,从中感悟纪昌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纪昌学习射箭不但有认真、扎实的态度,而且有坚强恒心和毅力。
学生感悟后,再质疑:谁知道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眼力,而不是要他先练开弓放箭呢?既解决了课后的练习,又让学生明白了恒心和毅力练就的扎实的基本功是自己成功的前提。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找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读中理解,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目的。)
4、故事链接,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在学习了课文二、三两节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不想知道纪昌最后练到什么程度?然后出示《纪昌贯虱》。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去主动读通、读懂文本。然后说说对这段文字的感受,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就今天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寓言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
5、最后是结合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当学生表达之后,我结合学生身边的事,如练书法,虽说现在每天练得是拿笔姿势和坐姿,还有舞蹈,每天要压腿、拉肩,这都是基本功,随机教育学生只要有认真和踏实的学习态度,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上百折不挠地前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学生再次感受课文所包含的寓意。从而激励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
6、布置作业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节课下来,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有些学习方法的处理可能还不够准确和到位,课件操作和板书有些小小的失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和探索。
附:纪昌贯虱:
纪昌学射时,以一毛系一虱,反复观察,三年之后,视之如车轮大小。老师飞卫认为可以了。纪昌能射穿虱之心。
《列子•汤问》:昌以牦悬 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 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 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纪昌回去后,就在自己家的南窗下马尾毛挂一只虱子,自己每天都注视着这只虱子,在十天里,纪昌看见虱子慢慢变大了。这样过了三年以后,在纪昌眼里虱子已经变得像车轮那么大了。再看其他的东西,就好像山丘一样大。于是,纪昌就用箭向那只虱子射去,箭穿过了虱子的中心,悬挂虱子的马尾毛却没有断。纪昌赶快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了起来,拍着胸口说:“你已经把射箭的功夫学会了!”
郭彤彤
纪昌学射优质说课稿 篇2
我是通钢一中教师邹立明,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功”,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 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功”这一节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它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其一, 它属于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起点, 以教材内容为线索, 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其二, 它属于能量和力的结合点:阐明了能量和力的关系, 是进一步学习能量部分及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结合本课特点,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功的概念, 做功的要素, 功的计算公式, 以及能够理解正负功的意义, 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求多个力做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 进而学会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前的活动, 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 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 点拨法。通过讲授法, 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 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学法是阅读法、讨论法,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教学是概念课, 分析、推理成分居多, 因此依据新课程的要求, 在本节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 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新课引入
由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瀑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引出功的概念, 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片, 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 同时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有什么共性, 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即力的作用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由两个必要因素总结出做功其实就是力对物体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 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功的概念。这样引入功的概念, 兼顾到了学科间的综合。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 这种讲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因学习新课带来的懈怠感。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几点:谈到做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
环节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 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 做功应如何计算?这样设问可以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lcosα.教材上的方法是采取力的分解。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 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 即把位移l分解, 同样可以得出W=Flcosα, 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 它能更好地开阔学生思路, 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好素材。在公式中, F——力的大小, l——位移的大小, 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因为公式中都是数值的乘积, 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公式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 针对变力做功今后要开专题讲解。在讨论公式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cosα可能取到的值, 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力对物体做功的三种形式, 教师只要注意更好地点拨正负功的意义, 重在让学生理解透彻就可以了。这样做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
环节3.多个力做功的求法
以教材例题为例讲解第一种方法, 而第二种方法就让学生自主探究, 借此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复习一下合力的求法, 然后由老师给出结论。
环节4.本章小结
最后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记忆的深度。
环节5.习题设计和作业布置
物理学科讲究学以致用, 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适当难度的课上习题。然后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释生活周围做功伴随能量转化的现象, 这样既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研究式学习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理清文章脉络, 突出重点难点, 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 清晰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优质课说课稿 篇3
优质课说课稿模板1
一、说教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实人教版也有录用,不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内容也略有不同,可见这篇文章文质俱佳。因为我们这儿使用的是苏教版,所以我主要从这个版本来谈。这篇课文是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三篇文章,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又不仅限于此,而是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由于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有些不情愿的放掉了鱼,但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能较好的表述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思考能初步解决遇到的问题,具有了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构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这一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这样的两种分离:其一,常常注重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而淡化了语言文字,谈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使得人文性与工具性分离开来。其二,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传导或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口说成人的话,使教师、学生、文本分离。基于这样的思考,对这篇课文,我想尝试一种新的教学路径,那就是体验式阅读,意在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体验式阅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做人的必须。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并认同“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初读,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验汤姆钓到大鲈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习课文的二、三两个部分,通过语言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体会汤姆从不愿放到放到牢记爸爸的话语这一心理情态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两个人物是两条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这两条线交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
这一部分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不管有没有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学生可能会赞成爸爸的观点,也可能同意汤姆的想法,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积淀决定着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的个性体验,对这种多元的个性体验,我们应予以尊重和珍视。但珍视并不等于认同,针对学生认识中的差异,我们应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适机适度加以点拨和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珍视。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叙述顺序,学习复述,内化语言。
2.聚焦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读懂父亲的话,明白时时处处自觉遵守规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回忆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七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生字,并且一起细读了课文的1~4自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把这件事分为两个部分,是哪两部分?如果每一部分都用一个词概括,你会吗?(板书:钓鱼放鱼)
二、学“钓鱼”--练习复述,内化语言。
我们已经学了第一部分?还记得汤姆钓鱼的过程吗?下面老师考考你们。看谁能把这个过程讲出来。
出示几组词语:
夜幕初垂一轮明月
套上鱼钩甩起鱼竿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察觉动静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拖出鲈鱼
三、学“放”--品味词句,明晰道理。
汤姆正在为自己钓了一条大鲈鱼兴奋不已,而这时耳边传来他父亲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读仅仅是低沉吗?还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还有哪个标点?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学习提示:自由读5至12节,将找到的答案划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两句话课件1:爸爸指指手表:“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1、同学们,从12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鲈鱼的禁捕期是几个月?
2、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难道就在乎这最后的两个小时吗?
难道这条大鲈鱼就一定会在鲈鱼禁捕期最后的两个小时里产卵繁殖吗?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3、爸爸对自己和儿子的要求怎么样?读出严格
还有哪句话也回答了必须放鱼的理由。
课件2: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说说这句话的理解。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4、面对父亲斩钉截铁的命令,汤姆愿意放掉这条大鲈鱼吗?
出示问题2:汤姆愿意放掉这条大鲈鱼吗?
学习提示:划出有关句子,读读想想从这些句子,你读出了汤姆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品读、交流。
5、师生合作表演:让我们再次走进父子俩,分角色朗读读他们的对话。同桌互读。
刚才汤姆讲了哪么多理由,却没能让父亲改变决定。汤姆带着无限的遗憾,放走了哪条大鱼,从哪以后,他再也没有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但是他后悔了吗?读最后一节。找答案
哪句话?--再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用四个字概括:(板书:遵守规定)
四、关注生活,学用链接。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少不了各种规定。想一想: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自觉遵守哪些规定?用“不管……都……”写话。
全班交流
优质课说课稿模板2
一、本课教材
1、技巧:肩肘倒立(第一次课)——水平三;
2、游戏:角力
二、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设计首先考虑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以教材为载体,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课堂中创设积极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选自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中的《肩肘倒立》。它在本年级共安排五次课,本次课是肩肘倒立的第一次课,主教材肩肘倒立是《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其动作方法是: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前屈,胸部靠近大腿,两手触脚面;然后上体滚动后倒,两腿上举,两臂压垫同时腿上伸、迅速屈肘内收,手撑腰的上部(拇指向腰侧,其余四指托背),展髋、挺腹、脚面绷直向上方伸,成肩颈和上臂支撑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势。它是在以前各种滚动、滚翻基础上进行的静力性为主的练习,它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和对自己身体的自控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
本课的另一教材为角力,它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是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一项内容。它发展的是学生上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两个教材都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做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运动保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运动基础知识、技能,但都是侧重于感性方面的。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运用直观示范法的同时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五、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班实际,我制定本课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肩肘倒立和角力的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90%左右的学生初步学会肩肘倒立的基本动作方法,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肩肘倒立和游戏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想象力和活泼、上进、善思、团结、合作、友爱等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方法
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指导。根据主教材要点(展髋伸腿向上,两臂屈肘撑腰和肩成三角支撑,保持平衡),为此,我设计了“游戏、律操准备活动---自我尝试--讨论、点拨--小组练习--相互评议---舞蹈放松”这一教学程序。此程序是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练的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个体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他们的创新创造了学练空间。围绕本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我根据学生“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法要求,在课的基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尝试教学法”。首先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通过自己的观察,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实践,尝试的过程是学生探索、创新、理解新知和体现自我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着学法。我以此为媒体,诱导学生主动去自学、尝试、探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他们的学法沿正确的方向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的习惯。与此同时,我根据学生技能形成规律泛化阶段的特点,及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思维特点,穿插运用了:分解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直观演示法。最后以教学比赛来结束主教材的学习,通过比赛使学生的技能得以充分展现。
优质课说课稿模板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11册新编的略读课文《向命运挑战》,下面将我与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上课的这位教师的合作上课,作以下三个方面的说明。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向命运挑战》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浓浓的情感讲述了英国大科学家霍金向恶运挑战,最终成为科学巨人的故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记叙文,同时也是一篇按新课标理念安排的美文,突出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好教材。面对这样的好教材,是远程教育资源让我们边远山区的孩子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在资源中心上课教师的引领下,我班学生实现了美文美读。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资源中心上课的教师和我都将注重学生个体对文本中主人公精神品质的深切感悟,使学生在心灵的撞击与震撼中,领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被编排在11册的第七组课文中,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我认真观看了光碟,领悟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的特点,我班学生已有阅读水平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在利用“模式一”上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专注倾听和集中注意力观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练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受到学习策略的启迪。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到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并受到精神的洗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在看光盘,倾听,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霍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为:走进文本,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并受到精神的洗礼。
二、针对实际,说策略
为了在有限的40分钟里,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和我采取“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如下:
(一)说教法
我利用“模式一”上课,以“重点句切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辅之信息技术手段和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看、倾听、参与阅读、品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说学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要受到学习策略的启迪,本课时我仍然立足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师生互动,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激情谈话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的是激情谈话导入:用我班学生熟知的教师身患尿毒症,被病魔缠身,眼看就要离开心爱的讲台,要告别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在他焦虑、痛苦、无助、绝望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了霍金来北京作报告的感人场面。是霍金的精神让这位教师没有倒下,至今仍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孩子们想认识这位科学巨人吗?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用学生了解的教师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习兴趣,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2、本班学生与电视里的学生互动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前面语言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想了解霍金、探究霍金的兴趣,这时我播放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一个交流课前自主收集霍金资料的平台,通过学习伙伴(包括电视里的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振动,接着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霍金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又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情入境,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想深入了解霍金的强烈感情。
(二)重点句切入,自主感悟
1、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通过前面的环节和一次通读课文,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霍金的事迹,但怎样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怎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情感互动,答疑解惑的场所呢?于是我这样引导了学生:(资源中心上课教师:“读了一遍课文,我想大家都对霍金有了更多的了解,每一次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再默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了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你可以划出关键的语句多读几遍,你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你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读书,交流找出了重点句“霍金向命运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创造”。
2、我们就抓住这一个关键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品析课文,让学生自主感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力求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霍金能够活下去,还有霍金的创造两个方面来谈谈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我班学生和电视里的学生以及我和资源中心上课的教师,我们组成了学习伙伴,就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去理清文思。在阅读过程中我通过合理播放电视里的学生的阅读感悟,与我班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对比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研读了语言文字,还让霍金感人的事迹慢慢深入心理,逐渐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主人翁的钦佩之情,真有“春风细雨润无声”的感觉。
3、孩子们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找出来的关键词句,我要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感悟。通过播放电视里学生的朗读,让我班学生体会、感悟,达到用朗读为霍金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而喝彩的目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文字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导”的作用不容忽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和我想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引导,顺其自然的朗读指导,准确到位的互动评价,来为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激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品味精神
孩子们抓住生活和创造两方面进行了自读自悟,对霍金的事迹有了更深地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又播放了资源中心授课教师设计的这一环节:(资源中心上课教师:“那从霍金创造的奇迹中你们都体会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探究去内化文本内容,品味霍金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该环节的设计就希望达到这一目的,通过与文本、与教师、与本堂课的合作伙伴的对话交流,在探究启示的过程中使学生掀起情感波澜,接受一次向困难、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洗礼,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1、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霍金,品味了霍金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我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开始播放的录像资料,拿到这时播放,并说:“大家读了这篇文章,被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非常想见见自己钦佩的人吧,瞧,这位科学巨人来了……”这样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们通过阅读文本,每个人都开启了想象的闸门,每个人的内心都在为这位科学巨人画像,想看看霍金是怎样在工作?如果一开始就展现了这段录像资料,没有为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不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当身体严重残疾,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伴随着音乐、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孩子们一定更加钦佩霍金,一定把霍金当作了学习的榜样。
2、看完录像资料,我又播放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创设的聊天场景:(资源中心上课教师:“霍金的事迹给了我们这么多的启发,我想你们一定想了解更多关于霍金的事迹,假如现在我们可以和霍金爷爷在网上聊天,你准备向科学巨人问些什么问题?如果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将问些什么?请你们想一想,在纸上列一列,问哪三个问题?”)这一环节既反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观点的感悟,又顺应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最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上网聊天,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使之成为语言和精神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师生创造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走进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跨时空地与霍金进行心灵对话,入情入境地想象,发展了语言,升华了情感。
(五)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这节课上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因此,我设计了课外阅读作业:
1、继续查阅有关霍金的课外书籍,认真读读,进一步了解霍金。
2、课外选读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选最感动你的一篇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就是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
这样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心灵、情感和想象自由飞翔,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的目的。
优质课说课稿模板4
我们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今天我要说的《荷花》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
【依据课标说教材】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书中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多方位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旨在从语文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学定教说目标】
本课是《荷花》教学的第二课时,根据课标要求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如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立足教材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以人为本说学法】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比较学习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语言文字,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2、自读自悟法:通过读中想象、角色换位、音乐渲染、比赛背诵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语言积累。
【入情入境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部分进行: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情境。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条“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还需要外力的推动,就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如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于是在课开始时,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件)大家看,这“风吹蓬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初读课文,并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所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该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以读助解,描绘情景。
本节课中,我力求突出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读的实践过程,强化语言实践,注重语言积累,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孩子在初步感情课文情感并为之动情时,情绪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契机,并顺势推进教学过程,从初读进入精读。精读时力求做到:
1、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入:作者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那他是怎样用文字描绘这美景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少数重点语句,要重视学生的感悟情况,并做出多元解读。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解读: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它美,学生会模模糊糊地知道“冒”字用得好,但他可能说不清到底美在哪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能察觉‘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蹦)
老师:“那么请你用心默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
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争先恐后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
接着,再出示多媒体课件,说:“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它想到外面来透透气!它想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它想和我们交朋友!她还想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像这样,通过多元解读,学生一定能更深地理解语言,并使情感移入对课文描写的对象上。
2、在读中展开想象
课文第三段并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要学生做出荷花的姿态,并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有的
_______,还有的______。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3、在读中表演、背诵、积累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他们会不可遏制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此时,让他们同桌互读第4小节,并采用老师和学生比赛背诵的方式,将他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想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定会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孩子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学生的情感。
三、角色换位,感悟情景,突破难点
我认为,《荷花》这篇课文最精彩的一处,莫过于第4自然段“我忽然……”,它的精彩,就在于此时作者已不是人群中的一个,而是荷花中的一朵,看荷花到了忘我的地步。设计时,我受此启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孩子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整个教室的孩子就成了一池的荷花。
在第二段中,品味了“冒”字之后,让学生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此时的学生俨然一朵白荷,可能有的会低着头,有的可能会翘着嘴,有的可能还会展开自己的双臂……老师顺势说:“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到底是谁画出了这么一大幅活的画?”面对这个难点,可能有同学认为是大自然,也有的同学认为是画家,答案不一。那到底是谁呢?大家再看看,再次出示课件,让学生又一次身临其境,真切地感悟荷花的清香与美丽,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此时,他们一定会清楚地知道,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又如:在学生背诵第4段之后,趁他们还沉浸在情景之中时,顺势问道:“可爱的白荷花,你听到小鱼对你说了些什么呢?”这种角色换位,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避免了教学的模式化,效果应该会很不错!
四、音乐渲染,升华情景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我打算将音乐搬到语文课堂上。舒伯特的《摇篮曲》舒缓而优美,与《荷花》一课配合正合适。我想学生有了前面的感情积淀作基础,然后听到这支摇篮曲,不仅仅会身临其境,而是整个身心都会浸到荷花池中去了。此时让学生在音乐中自主选择学习活动方式,此时的学习
效果也应是最佳的。说不定,他们会和着音乐再读读课文,说不定他们想闭上眼睛想象那一池的白荷舞动的景象,说不定他们会与蜻蜓、小鱼展开对话……
【紧扣重点说板书】
闻 一阵清香
看 叶:挨挨挤挤 碧绿
花:冒 展开 活的画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用箭头表示文章的思路,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
【关注发展说效果】
我预设的效果是:
1、通过朗读、交流、感悟,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丰富了语言积累,发展了语文能力。
2、构建了一个情景交融,富有诱惑力的课堂,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懂得热爱大自然,懂得追求美好。
初中体育优质说课稿 篇4
(1)知识目标:
初步体会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
(2)能力目标:
1、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2、培养学生们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跨越新的障碍(可喻为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学难点:
五个班学生们年龄都在13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说教法
将教学内容溶合在游戏中,使学生们乐于参与、易于参与的游戏中无形间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由于学生们的感性思维较强,而理性较差,宜多做示范,以让学生们模仿练习,当学生们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做技术性指导,以提高学生们的技术质量与兴趣。
一、游戏参与法
将教学寓于“跳球游戏”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法
利用青少年学生们模仿能力强,好动及爱表现自己,但体质较弱的心理、身理特征,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原地起跳模仿教与练: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稍屈在前,起跳腿自然弯曲在后,动作开始摆动腿蹬地,起跳腿向前迈出,并积极下放,模仿踏板、缓冲和蹬伸的起跳动作,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积极向前上方摆动,要求身体各个部分协调配合,重心迅速前移。
2、助跑3-4步结合起跳教与练
三、指导、纠正错误法
在学生们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们学习规范优美的动作。
四、障碍练习法
运用助跑3-4结合起跳的方法跨越一定的高度。
说学法指导:
一、水平段练习法
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与学习新事物的接所能力可做完整动作练习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二、大胆尝试练习法
美术优质课说课稿 篇5
1、《宗教壁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四课第二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美术鉴赏的知识和方法,这位本课题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另外学好这个课题为学好以后的《古代雕塑》打好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本课题在《美术鉴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文化意义与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
情感目标: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体现的宗教意义。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更客观欣赏评价现代雕塑。
教学难点:对宗教壁画的理解。以佛教为主难点的依据: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过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宗教壁画》是一门培养人的鉴赏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欣赏作品,还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鉴赏方法讨论评价宗教作品。
考虑到高中年级学生不重视美术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宗教壁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
当然教师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够运用知识欣赏评价宗教壁画艺术。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ppt。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解的方式,介绍敦煌壁画与永乐宫壁画,教授欣赏墓室壁画艺术的方法并给学生做个示范。这能够使学生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更好欣赏评价宗教壁画艺术,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3、集体讨论法:运用问答式,师生交谈法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由于本课题与作品的欣赏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了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欣赏宗教壁画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的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接受学习向思考学习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我首先会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导入新课主要我会提出“世界上有多少宗教,你对敦煌壁画了解多少?”这一问题。这是开放性题目,应该对学生没有难度。我预见学生会给出“佛教等。场面恢弘,色彩绚丽等似回答。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我会花费35分钟的时间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学校设备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生动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结合讲授法,讲授敦煌和永乐宫壁画的作用以及艺术价值。帮助学生对墓室壁画的理解欣赏。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以题目进行引申,讨论。如画像石与画像砖的区别等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大概花(2―3分钟)我会扼要简洁的总结一下宗教壁画的代表性壁画以及艺术特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墓室壁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在板书设计方面,因为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
5、布置作业。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分层训练,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课堂作业是选择一副你喜欢的壁画进行赏析?
五、我为什么这样说课
首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无减。
其次对于教材策略的选用,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缺乏宗教壁画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运用组织学生活动,进一步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还有我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入手,运用示范法,使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我根据高中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力求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美术鉴赏的能力,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校本课程优质课说课稿 篇6
课
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居与地理环境》,节选自校本教材《身边的地理》。下面我将从说课程纲要、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课程纲要
1、编写理念
该教材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新课改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注重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能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开发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主要内容
身边的地理主要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重点描述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下,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和民居文化。
3、意义和作用
该校本教材通过展现身边的地理事象,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地理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另外,也可以在教学之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潜意识中认识到地理无处不在。
4、课程目标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民居与地理环境》是校本教材《身边的地理》的第四单元,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描述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下,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文化。通过特色民居展示,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根据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我将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典型民居的建设特点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材料、教材等多种途径展现各地民居信息,并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
3、从重难点及突破上看,应该把重点放在“地理环境对民居特点的影响”上,在突破教学难点“分析民居是如何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特点的”时,我展示合作探究中的问题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和回答所准备的问题。
三、说学情:
1、知识基础:高二的学生对一些自然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2、学习能力: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不强。
3、学习动力:本节课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说教法和学法:
民居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上课所需的图片、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落实到图上,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途径,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并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
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
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将展示我国民居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上。
环节
2、落实基础,回顾前情:通过几幅风格迥异的图片,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内容。
环节
3、讲授新课
1、北京的四合院
先向学生介绍: 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以北京最为典型。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通过观看北京的四合院视频和山西乔家大院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并且完成合作探究一。
2、黄土高原的窑洞
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房屋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直立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学生阅读图片和教材,自主完成合作探究二。
3、展示其他典型民居图片:
完成合作探究三和四。
在完成这四个合作探究题目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纠正完善。
环节
4、总结归纳:
本节课通过自主互助、小组探究和合作的方式,对我国各地极具特色的民居进行了分析,突破了地理环境对民居特点的影响这一教学重点和各地民居所映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身边的地理现象和事物相联系。
环节
5、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来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果。
环节
6、课后作业
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说教学反思: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的差异,导致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各地住房更是风格迥异,怎样把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很好地呈现给学生呢?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和上网搜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非常直观形象地了解了不同地域的住房及其特点,明白了区域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不仅了解了各地的住房,还培养了搜集资料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还提醒我要重新审视我们创编的校本教材,不能只满足于教师的使用,要从趣味性、直观性、知识性、实践性、参与性上入手不断修订、完善校本教材。
《学会请教别人》优质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场合中请教别人的方法及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教者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明确请教别人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性,要通过练说和分角色表演,来培养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听说态度,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不同场合中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说、讨论、角色体验、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请教别人时要讲究文明礼貌,并能把意思表达准确、清楚。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教法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采用动画导入、创设情境、自选角色、动画配音、师生共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愿望,并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来培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创设多种交际情境,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口语交际。
(二)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不同形式的练说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形成技能。根据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让学生采用同桌互说、小组合作、角色体验、全班交流等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1播放两个动画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镜头一:一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向别人请教,由于没有把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结果,他没有收到预期的目的。
镜头二:一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没法解决,向别人请教时因为说话不得体,结果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讨了个没趣。
2提问。
3让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师相机板书: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得体、有礼貌。)
4师小结,揭示课文标题,(板书课文标题:学会向别人请教)
评点该环节由动画引入,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强烈愿望,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二)指导点拨激情促说
1课件出示书上的四幅插图及每题的文字,启发学生想像: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2以第一幅图为例,指导学生练说。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合理想像请教的内容、神态、语言等。
(2)指名读图片下面的文字。
(3)以同桌为一组,互相练说怎样向英语老师请教。
(4)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三对同桌到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台上的同学表达的意思是否清楚明白、说话是否得体、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5)组织学生评议。
评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有助于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课件显示余下的`三幅图及有关文字。要求学生从这三幅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场合来具体说说怎样向别人请教问题,先在小组内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1)小组内练习。
(2)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评点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身上的各种闪光点并加以扶持和激励,促使学生能大胆地与别人交流、沟通。
4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胜小组。
教者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做到人人参与。既有小组讨论,又有全班汇报;既有师生交流,更有生生互动,使交际活动生动活泼。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增强竟争与合作意识。
(三)角色配音积累热情
由学生推荐优胜小组中意思表达准确清楚、说话得体、有礼貌的同学,让其自选角色再作表演,给课件动画配音,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其说话成果。
(四)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1课堂总结。
实验优质课《摩擦力》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摩擦力》。下面我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几方面说一说我的教学构思: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过程,理解在实验探究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法”。
2、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注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设计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实验方法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实验法有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拿一条光滑的木棒,一端涂上油,一端不涂油,请两个学生出来进行“拔河比赛”。理所当然的,拿着涂油一端的同学输了,这时,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说出摩擦力的概念。
(二)、引出概念、自学指导
这时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当然是不全面的,可以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拉近摩擦力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有关摩擦的例子后,大屏幕再展示一些有关摩擦力的图片,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三)、实验感悟、提出猜想
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步骤。然后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但是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一般和教材上的很相似或相同,这时候老师对学生的设计给以肯定,然后让学生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结果发现很难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导致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不容易读数。这一点是这个实验中的不足之处,然后询问同学们针对这点不足之处有没有好的改进方法。让组内对此进行讨论,在讨论不出结果的情况下,老师用课件出示经过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边说边演示)
1.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细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住木块。2.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读出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
3.木块上分别放上一个和二个钩码,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 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读出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
4.取下木块上的钩码,在木板上分别铺棉布和毛巾,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读出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三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整个科学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不但启迪了智慧,而且解放了老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前沿阵地。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纪昌学射优质说课稿】推荐阅读:
《认识钟表》优质说课稿07-23
八年级英语优质说课稿08-19
高中优质《音乐剧》说课稿11-24
老人与海鸥优质说课稿07-24
实验优质课《摩擦力》说课稿08-15
体育优质课说课稿10.110-06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质课12-06
读纪昌学射有感06-04
课文纪昌学射教案06-26
《纪昌学射》读书心得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