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2024-06-09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精选9篇)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篇1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作者]  陈福华

[内容]

广州市自93年起,在初中毕业会考英语试题中增加了听力考试。听力考试

对广州的英语教学起了积极的 反拨作用。这些年来,由于学校加强了听力的训

练,学生不但听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笔头能力也有较大的 提高。以今年参

加澳大利亚英语能力测试的学生为例,广州学生由于听的能力较好,测试成绩在

广东省名列前 茅,在初中组获一等奖的7名学生中,广州市占了5名,其中一

人获得特等奖:高中组6名一等奖的学生中, 广州市占了3名,其中一名获得

特等奖。

笔者一直参加广州市初中英语会考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下面谈谈我们的.

一些粗浅做法,请同行指正。

一、进行听力考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进行听力考试必要性的调查研究

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

与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在测试上也应相应地考查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1] [2] [3] [4] [5]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篇2

一、听力考试命题的设计思路探究

通过问卷调查, 结合平时听力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中考听力试题的设计思路正确合理, 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 起到了对学生听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作用。但作为英语教师,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秉承“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教学理念, 因此笔者认为听力试题的设计应不断创新改进, 紧跟时代。下面是笔者对听力试题设计的一些探索及建议:

1. 适当增加或变换题型

由于中考的“指挥棒”效应, 许多教师都只针对中考题型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给学生造成“听是为了考”的心理负担, 容易让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产生紧张和枯燥感, 不利于其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通过适当增加或变换题型, 让教师转变“听是为了考”的应试观念, 真正做到全面系统地给予学生听力训练指导。例如, “听句子, 选出相应的图片”这一大题可变换为“听故事, 给图片排序”, 也可变为“听句子, 画出相应的图片”等, 既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又增加了试题的趣味性。

2. 适当提高听力试题分值, 加强试题难度的区分度

听在英语四种技能中排在首位, 它是语言“输入—输出”的最主要也最重要的环节, 是语言交际作用的重要体现。目前中考听力分值为30分, 占总分的四分之一。笔者认为为了体现出听在英语中的重要性, 可适当提高分值。另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缺一不可, 在中考中由于条件所限, 暂不能考查说的能力, 但却可在听力考试中考查学生写的能力。因此在目前以客观性选择填空题为主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一些主观性的文字填空题, 例如听写题, 再如“听问题, 选答语”这一大题, 除设置相应的选项外, 可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答语, 这同时加强了试题难度的区分度, 可给予学生更客观更公平的评价。

3. 注重语境设置, 贴近生活, 尽量请英、美人士录音, 注意控制语速

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听到句子相关内容前先引导学生进入语境, 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更利于学生揣摩、理解听力内容。如打电话场景可先出现电话铃声, 送别场景可出现机场或火车站的喧闹声等。其次, 语音、语调、语速对听力的影响较大, 请英、美人士录音相对来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适应能力。

二、听力课堂教学的探究

1. 在课堂上应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给学生创造更多听、说的机会, 培养听说的习惯

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潜移默化作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首先要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 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感受:长期不听英语会话, 偶尔听一次, 再简单也不能完全听懂。这说明听少了, 单词记不清, 反应跟不上。教师用英语讲课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锻炼其感知能力, 培养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精心设计, 严密组织, 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创造课堂英语氛围。另外教师要熟练掌握上课提问的技巧, 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和情绪, 注意把握课堂节奏, 有张有弛, 提问时, 面要广, 又要有重复。问过的学生还可再问, 使所有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备答状态。课堂上千万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要选择合适的问题,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 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特别对有害羞心理、不敢开口的少数学生, 更要创造条件, 鼓励他们大胆开口。总之, 提问的技巧, 就是要争取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情绪,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使教学场面生动活泼,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活跃学习气氛。

2. 将听力训练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充分体现听说先行的英语教学特色

利用英语课堂有限的40分钟, 在复习→呈现→练习→巩固→应用这五步教学环节中都适当加入听力训练, 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听力水平。例如Duty report完全可以设计成书面表达和听短文理解相结合的形式。请做值日报告的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并在全班大声朗读一至两遍, 就短文提出相应的4-5个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 或要求其他学生对短文内容进行复述。这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又符合现代初中生乐于并善于彰显自我个性的心理特点, 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各有侧重的训练, 起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3. 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 帮助学生增加听的信心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 追求宽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沮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采取灵活多变的听音形式, 并把竞争机制引入听力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听音兴趣, 调动他们的听音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多采用比赛形式。初中学生喜欢竞争, 比赛能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为听力教学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有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可供参考选择。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常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录像进行英语听力教学, 创造声像并茂、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

5. 加强技能训练及学法指导, 提高听的效果

在听力教学中, 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在教学中笔者发现, 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做过很多的听力训练, 但是却未认真总结归纳过自己的错误。事实上, 许多学生在听完一套练习后往往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 这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笔者根据听力考试题型和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听力应试技巧: (1) 预览试题, 先看后听, 可适当进行听前预测。 (2) 听录音时要抓住语句或语段中的关键词, 特别是否定及转折词, 如no, not, few, but, however等。 (3) 听短文要注意文章的首尾句。首句通常阐明文章的目的或主要内容, 尾句通常是全文的总结。 (4) 短文理解题听第一遍时不要急于做题, 学会“大纲-细节”的听力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这些技巧变成学生的解题思考习惯, 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听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成功, 而应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相信所有英语教师如能长期坚持, 学生的听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学生的外语能力也定将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篇3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数学;命题

一、“减负增效”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提出了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有效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减轻中小学作业负担。但是学校与学生面临的中考一直都存在压力,因此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展开初中考试命题技术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数学考试命题的特点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考数学命题趋向于下列特点:

1.重视知识的梳理与规划。

2.侧重知识的运用,探究性更强。

3.注重思维过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中学考试每一年都在变,近几年的考试更加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感与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考查的层次也有深浅之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想。

三、初中数学考试命题需要遵循的原则

1.水平性

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水平,不能超范围考查,也不用淘汰的知识点,例如书本上删去的知识点、公式、定理等。

【例1】已知点P(m,a)是抛物线y=ax2的一点,并且点P处于第一象限,回答下列问题。

(1)求m=?

(2)如图所示,直线y=kx+b过点P交x轴于A,交抛物线于点M,求:①当b=2a时,∠OPA=90°是否成立,请证明;②当b=4时,△MOA面积为S,求的最大值。

问题②的解答应该求出点P、M的坐标,需要用到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而这部分知识已经不是课本上要求的内容了。

2.科学性

科学性要求考试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不能有违数学原理,否则命题就是错题,会造成条件与结论自相矛盾。

【例2】如图,△ABC,∠ACB=90°,AC=8,BC=6,D、E、F在三角形的边上,求△DEF的周长最小值是多少。

这道题的答案是这样解的:固定点D,找到D的对称点D′和D′′,那么两点与AC、BC的交点就是E、F,因为D′D′′=2E′F′,E′F′=CD,所以当CD是AB上的高的时候△DEF的周长最小,此时CD=E′F′=4.8,所以△DEF的周长最小值是D′D′′=2E′F′=2CD=9.6。

从答案中可以看出,D′D′′是可以过C点的,因此达到最小值时,实际上根本不存在△DEF。

3.导向性

初中数学考试命题的导向性有利于提升中学生数学素质,让学生免受题海战术之苦,打破教师的应试教学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3】如图,在?荀OABC中,A在x轴上,∠AOC=60°,OC=4cm,OA=8cm,点P为一动点,从O出发沿OA→AB运动,速度为1cm/s,Q从O点出发,速度为a cm/s,沿OC→CB运动,有一点到达点B,另一点就停止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

(1)点C的坐标是?OB的长度为?

(2)当a=1时,设△OPQ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关系,当t等于多少时,S最大。

(3)当P在OA上,Q在CB上,PQ与OB交于点M,△OMP与△OAB相似,求a与t的关系,t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这道题设置巧妙,三个问题难度层次逐渐加深,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这道题中学到知识,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化归转化等内容,发挥出了考试的选拔与导向作用。

4.公平性

公平性的意思就是出的题不能让一部分学生占便宜,而让另一部分学生感到吃亏。例如有的题需要用到课本上没有的定理解决,这就是不公平的。

【例4】如图所示,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与A、B两点。求:(1)A、B的坐标;(2)AB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是中点坐标公式和垂直直线的特殊知识,属于高中数学知识。这道题显然有鼓励教师补充课外知识的意图,不符合“减负增效”的命题理念。

5.原创性

尤其是最后的压轴大题,不能套用往年的旧题,一定要体现出原创性与新颖性,例如同一个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考查,如选择题、应用题、证明题等,有效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1)设计阅读分析题型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2)设计实践操作题型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画图、测量等);(3)根据实际情景设计题目,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4)设计开放性题目考察学生的创意思维,例如一道题中有多个条件,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作答等。

6.规范性

考试命题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叙述规范,不能有太多废话,试题篇幅控制好;(2)运算规范,不能出现复杂的、学生看不懂的数据,例如企业内部发票、开支表等;(3)书写规范,题目中的条件描述要规范。

四、命题方法

命题的基本就是教材,将教材内容赋予不同的形式、功能等,使之成为新颖的试题。一般做法有以下几种:(1)改变题型。将陈年旧题进行压缩、升华或从另外的角度提问,使其变成一道全新的题型,例如把问答题变成简答题或反过来改变等;(2)重新整合。将不同形式、不同结构的题目在一个题型中加以整合,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3)改变考查目标。

五、“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数学考试命题趋势

1.数与式的试题抛弃繁、难、偏,转而向全面化发展

在将来的考试命题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命题会越来越多,以及从变化的图形中发现规律,如何运用数学模型等,都将成为主要的考查内容。

2.空间与图形内容难度会有所降低

中考中不会再出现特别复杂的几何论证题目,而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将会考查學生的空间视图、几何体平面展开图等较为简单的空间知识,总之会更加贴紧教材。

3.统计与概率依然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新课标规定:发展中学生统计观念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与统计相关的命题依然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统计一般以大题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有意地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将来的统计命题中,答案的开放性会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解题方式去回答问题,不能被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所束缚。

4.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考查将会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综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观察、归纳、探究等类型的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老师的青睐,尤其是探究类和应用类,所考查的内容非常灵活,旨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许多压轴题目都是此类型。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数学命题要以教材为基础,紧扣教学目标,确定命题思路,追求试题的精简,以质量取胜。在考查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灵活创新,激发起学生做习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体现出“减负增效”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江山中学课题组.高中生“减负增效”对策的研究与实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04).

[2]郑逸农,徐须实.高中生“减负增效”对策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科学,2000(02).

初中物理考试命题研究 篇4

命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它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政府的诚信。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命题的感受。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整个命题过程中,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新教材,以充分发挥试题的引导作用、选拔作用为原则,切实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新课程理念。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引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面推广新课改的理念,克服以往过分强调知识的倾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2.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规范和常态化。在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分析概括、灵活运用等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注意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增加了新课程中倡导的探究性试题。

3.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水平。适当体现试题的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留有自由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强调实践性、探究性、实用性,注意以学生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解决具体问题,使试题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5.有利于高中学校对学生的择优录取。实现选拔和甄别功能,为高中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是中考的重要作用之一。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大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指导、规范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教学工作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做引导,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命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探究,引导教师改进初中物理教学。命题应遵循《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确定的考查内容和要求,不可任意加深难度和广度。

2.基础性原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始终是基础教育的主根系,是具有科学素质的必备条件,是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生的保障。命题严格遵照现行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紧贴教材,不超纲、不打擦边球,起点不高,坡度适宜,难点分散,难易程度符合广大城乡考生的实际,让各种程度的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客观地反映出平日教学质量和学生日常学习的真实成绩。

3.全面性原则。试题对初中学生就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进行了较全面落实的考查,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力求从三个维度对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查。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关注物理实验、关注科学探究、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提倡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做物理实验,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交流合作,做出有效判断,从中体味探究过程、领会探究方法、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清楚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述能力考核成绩的考查,重视试题选材的社会和文化取向,对教材中的力、热、光、声、电各部分知识做到合理配置。学业考试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命题,应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和应用程度,尤其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努力渗透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等。不能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一维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应从三维教学目标上衡量学生的目标达成度。

4.科学性和准确性原则。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纰漏,避免人为编造脱离实际,出现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试题以学生熟悉的教材内容和生活背景为载体,考察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试题的变化,促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重视联系实际生活,重视科学实验探究,强调应用,拉近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距离,学会用科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科学工作者的观点看待世界,提升学生们的科学修养。试题表述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术语准确,使学生感到亲切。试题 内容 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物理学科的规范。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应合适,所选题型应合理,适当设置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试题的表述要严谨、科学、问题 明确、图形清楚、布局合理。试题的语言简明易懂、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利于学生发挥真实的水平。赋分、评分标准应科学合理。. 公平性原则

中考命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问题。不能误认为联系实际的题目就一定是好题,比如:自动干手器、玻璃幕墙、斧头劈木材等,虽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见过。有些东西是城市学生时空见惯的,但农村、海岛学生却没有见过。也有些东西是农村学生天天都接触的,而城市学生却从未没见过,这些一点是要认真考虑的。另外,使用过多的陈题也会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对没有做过这道题的学生不很公平。因此,应尽量新编、改编考试题。

6.时代性原则

试题的素材应恰当反映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反映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反映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强试题素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意试题素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特点的联系,注意试题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7.区分性原则

为了能让试题在升学考试中体现出区分度,在整套试题的设计过程中还注意到了试题对各类不同学校选拔学生的区分度。为了给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营造一个平稳的心理环境,在难点的设置上并不是从某一道题入手,而是细化为从题中的某一个问题入手,通过试题的考查,充分体现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试题的理解。通过所考查的内容将学生化分为不同的能力层次,为中考录取工作做出贡献。

三、常规题型的命题技术

中考命题应合理选用题型,发挥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的题型有所创新,出现诸如探究方法题、探索设计题、阅读探究题、设计制作题、应用联想题、问题解决题、推演题、开放题等。这些创新题一般都是按照试题的考查功能和考查内容来命名的,又都仍以物理的基本题型加以表现。物理基本题型按其评分标准把握的难易情况,通常划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填空题、判断题、配对题等;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简答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不同题型,有不同的考查功能,命题就是要努力发挥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实现有效考查的目的。

下面仅对六种基本题型谈谈命题的技术规范。、选择题的技术规范

选择题最大的特点是:可使用大的题量;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评分标准明确、评分客观;能使用机器阅卷和非专业人员阅卷。选择题可以 考查 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但却无法体现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不利于综合、论述等较高能力的测量。同时,选择题具有可猜测性,即使不会做,也有 25%的得分率。因此,选择题所占的比例并非越多越好,应适可而止。

选择题通常包括题干和四个备选项,要求学生从中选出正确的备选项。命题时应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题干应表述清楚,并以一个确定的问题予以呈现,尽量不使用否定式的题干。如实在要用否定式的题干,应在题干的否定词下方加注着重符号(如 不正确的是)。

(2)各选项在形式上应基本相似,避免有的选项是文字概念,有的却是字母或数字的演算结果等。各选项的长度也应尽量做到基本一致。

(3)干扰选项应是实际中因错误解答可能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地拼凑,要具有迷惑性,要切实起到干扰选项的作用。在完全不会做的情况下,学生就已有四分之一的得分率。如果题目所给的选项还出现重复,比如把“甲比乙的速度大” 和 “甲比乙的速度小” 分别设为两个选项,那么这两个选项实质上只等于一个选项,学生靠胡乱猜对的几率就更高。因此,在选项的设置上要认真考虑备选项的干扰性。、填空题的技术规范

与选择题相比,填空题没有 选择题选项那样的提示或暗示,减少了猜测成分,可以比较好的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填空题一般由不完整的陈述句构成,要求学生填入简单的物理词句、数字或符号。填空题多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涉及一些简单计算,但不要设置过高的难度。命题时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1)避免直接引用教材上的陈述作为填空题的基础。即不要把教材上的某个物理概念、定律原封不动的般到试卷上,只从中抽去几个字让学生去填。这样单纯的考概念和定律的表述形式或公式,容易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命题应努力通过各种形式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是否真正掌握概念和规律的运用。

(2)避免出现歧义和含糊不清的语言,要求学生填写的答案应明确、具体、简洁。即使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也不能漫无边际或模棱两可。

(3)填空题中所设置的计算不要太繁琐,不要有意在计算上设置障碍,应侧重于考查物理的思想和方法。如果要求填的是数字答案,一般要标明所使用的单位(专门考查单位除外),必要时还应写清楚要求的精确程度,如“请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等。、简答题的技术规范

简答题能较好的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语音文字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等。常见的有解释、推断、评价、论述等类型,一般可以是给出陈述某一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的短文、展示一幅蕴藏物理知识的图片、提出一个与物理相关的问题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后,简要阐述其中的物理原理。也有让学生列举某些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简答题等。

简答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答题的离散性也就带来阅卷的难度。因此,设置简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考虑评分标准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命题时注意以下三点:

(1)不宜直接选用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作答,要 避免设置答案就在书上的简答题,以免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应力求从生活、生产中选找恰当的物理问题加以命题,使所命制的试题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设置的问题不宜过于复杂,要以适合初中学生回答和方便阅卷者评判为标准。(3)提倡以科普类的文字信息或生活中常见的图片信息,来展示物理问题的形式,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作图题的技术规范

作图题可以用来考查学生的基本作图技能以及读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作图题一般是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完成作图,比如力的图示、电路图、光路图或者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象等。

命题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所给的图示要清晰,图形和标注的字母都要规范。对插图上的字母规范问题,比如物理量的字母要用斜体、物理单位的字母要用正体,以及字母的大小写等,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2)要明确指出作图要求,并在试卷中安排好图形的位置,留出足够的作图空间。(3)所作图形要具有实际的意义,要让学生容易看懂,不要脱离物理实际。5、实验题的技术规范

实验题实质上不是一种独立的题型,而是按内容划分的。但考虑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物理试卷一般都将实验题单独设置。这一特殊的题型一般又是以填空、选择、作图、简答或计算等形式出现。用于考查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对用过仪器的使用情况;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在命题中,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考查课本内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也可以考查不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课本以外的实验。但要注意试题的公平性,要么选用学生都熟悉的实验,要么选用学生都没做过的实验题,这样既公平,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2)避免考查死记硬背的东西,要努力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正确使用仪器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努力使试题能够区分动手做过实验和只是背实验的学生。

(3)所创设的实验情景要真实,所给出的实验数据要符合实际,有效数字应统一。(4)实验题的实物图要清晰,仪器的符号要符合标准,操作过程图要符合实验操作规范,仪表读数的指针位置要明确。、计算题的技术规范

计算题是最能体现学生物理能力的题型之一,它以应用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题的解答,可以充分表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学生处理问题和表达问题的条理性、展示学生运用文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和图象语言的能力,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才华和科学素养。

在命题中,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1)题目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条件让学生去套公式,而应从生活、生产中寻找具体的物理知识应用事例,来创设一个物理情境。这样即可避免学生去死记硬背,又可让学生体会物理在实际中的运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2)题目的表述要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语言要简明、易懂,避免无关或容易误导的线索,插图要清晰,布局要合理。

(3)不刻意追求题目的难度,避免人为编造不符实际的数据,避免繁琐的数学计算。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篇5

目前,一些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存在“一刀切”现象和缺少自主性,简单硬性地给学生布置成堆枯燥无味的课外作业,这样,必然会有学生疲于应对而产生厌学情绪,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校对《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县“十一五”集体重点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良好态度,从而全面实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特点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具体说来,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符合以下特点:

1、生活性: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阵地。因此,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要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如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可让学生:①写出你出生的年月日?②你出生的那一个月有几天?③从你出生到现在,你碰到过几个闰年?分别是哪几年?④算一算,从你出生到现在已经活了几个月?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兴趣做,更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

2、综合性: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同时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是数学问题,它是科学问题还是化学问题已不再重要,这正是综合的具体体现。

3、趣味性: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如学习统计知识后,根据书上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调查,你家

去年一年共用水多少吨?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再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一定是低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

二、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具体形式

一些学生常常把课外作业视为一种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兴趣、见闻、理解、情感、思维、认知、身心特点等,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课外作业中。通过课题研究,笔者认出为小学数学课作业设计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

1、游戏类作业: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能够让学生从枯燥的操练中解放出来,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从而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但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互助性与探究性。要让学生玩得热热闹闹,学得实实在在。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扑克牌游戏,让学生玩扑克游戏算24点,可以几个小伙伴一起比赛,也可以跟家长比赛,看谁算的既对又快。“扑克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让孩子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在成功中增强自信。算24点也可在乘车时看汽车牌照算。

2、创作类作业: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如《千克、克》一课可让学生写关于重量的数学小故事,说说生活中碰到的有趣的事,或者是重量单位的小知识的收集整理。从而养成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设计类作业:数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让学生自由 2

组合学习小组,设计作业。然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性作业: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去量出自己房间的长和宽,若要你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5、探究性作业: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分数的意义部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我们经常会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你能说说吗?学生能从分数应用题,按比例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甚至加减法、乘除法关系等方面体现数学类比的思维。又如,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材中多有体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归纳、总结,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这不正是一个课题研究吗?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精彩的数学小论文了。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资料搜集、延伸阅读、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数学活动等。同时,这些类型的作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包蕴的。只有善于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让精心设计的数学课外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外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课外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外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数学课外作业的时间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每学期可考虑

一、两个需要花一番艰苦努力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作业。

(4)数学课外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篇6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着力解决当前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陕西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体〔2007〕4号)、《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陕教基一〔2013〕41号),按照西安市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总体要求,切实加强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组织管理工作,提高条件保障、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公正、准确、公平、公开,强化体育与健康考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的作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二、考试对象

凡参加2014年初中毕业(即升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学业考试的考生(包括往届生、在外地就读回我市参加中考的考生和所有应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凡无故不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的考生,不得升入高一级学校。

三、考试报名

体育与健康考试报名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报名同步进行,统一编号,统一在考生报名区县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

四、考试的内容、项目和测试办法

体育与健康考试由过程考核和体质健康测试组成,满分为50分。其中过程考核满分为15分,体质健康测试满分为35分。考试结果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呈现,原始分计入中考总成绩。

(一)过程考核

1.应届生过程考核:满分为15分,其中体育课成绩占9分,平时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情况考核占6分。

具体划分比例为:第一、二、三学年的体育与健康课成绩各学年按0-3分计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第一、二、三学年评定成绩各学年按0-1分计算;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包括参加大课间活动、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参加冬季长跑、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体育竞赛等)考核第一、二、三学年各学年按0-1分计算。

各校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控制优秀生的比例。对初中阶段参加市级及以上体育比赛的考生可酌情给予加分,原则上过程考核不超过15分。对体育与健康课考核不合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及格,不参加平时体育锻炼的考生,过程考核总得分不超过8分。

2.往届生、同等学历考生的过程考核得分,由区县招生办公室按过程考核满分的80%(即12分)直接记入。

3.我市在外地和跨区县就读的考生,由就读学校出具过程考核得分证明,报区县招生办审核记入成绩。

(二)体质健康测试

1.测试项目:

(1)1000米(男)、800米(女)跑,满分为100分;

(2)立定跳远,满分为100分;

(3)坐位体前屈,满分为100分;

2.测试方法: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测试方法及操作要求,并结合最新田径比赛规则。

3.计分方法: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查询各单项得分。换算公式为:总分35分= [1000米(男)、800米(女)跑(满分 100分)+立定跳远(满分为100分)+坐位体前屈(满分100分)] ÷3×35%。

4.测试器材:统一使用标准化电子器材测试。

(三)测试办法

按照《西安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另文下发)执行。

五、免试与缓试

(一)免试。考生因病(心、肺、肝、肾等主要器官有严重疾病)、身体发育异常、肢体残疾、畸形(严重影响功能者)可申请体育与健康考试免试。

其中,肢体残疾达到一、二、三级残疾的考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和学校证明,经区县招生部门审批后,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按满分50分记入升学录取总分;其他免试的考生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按30分记入升学录取总分。

以上两种情况的考生在考试成绩登记卡“残疾或病免栏”加盖“残疾”或“病免”印章。凡申请免试的考生,应在报名时凭证明材料(残疾证或区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学校证明、考生申请)办理免试手续。

(二)缓试。因突发性疾病(或伤病)、女生例假不能按期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的考生可书面申请缓期考试,经区县招生部门批准后,方可缓期考试,但必须在各区县体育与健康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各区县不另设补考专场。

六、考试的时间和地点

考试时间 : 2014年4月5日至4月30日

考试地点:城六区(含沣东新城原未央区学校考生)在标准化考点进行,三区四县(含沣东新城原长安区学校考生)暂按2013年考点进行。

各区县务必于 2014年4月 1日前,将考试日程安排报市教育考试中心。区县统一建立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库,并打印成绩册。成绩库按考生准考证号顺序排序。各区县考试成绩光盘、成绩册于5月15日前分别报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市教育考试中心。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体育与健康考试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考试科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一项重要科目,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各区县教育局和考试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强化对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考试工作万无一失。为了适应考试项目的调整,各区县教育局、学校要做好考生考前适应性锻炼。考前适应性锻炼要与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相结合,把基础工作抓实抓牢。

(二)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的组织工作。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由市中招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教育考试中心与区县招生办具体组织实施。各区县教育局要成立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科(体卫艺科)及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本区县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各区县要做好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的经费保障,确保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督促招生办和学校认真做好考务准备、考试组织及测试人员的选聘和业务培训等工作。

(三)完善过程考核。为了确保过程考核的公正、准确,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各区县、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过程考核的科学性。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过程考核的具体办法,并及时上报区县领导小组审核、公示。市中招领导小组将每年组织对各

区县、学校的过程考核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努力规范,逐步完善体育与健康考试标准化考点。配备标准的现代化电子测试仪器、确保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由市中招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按照《西安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实施意见》(见附件),市教育考试中心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验收工作由市教育局体卫艺处会同监察室、稳安办等相关处室联合市教育考试中心、市教科所等部门,在考试前统一验收,验收合格者方能投入使用。各区县教育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各区县标准化考点的建设工作。

(五)明确责任,确保考试期间学生人身安全。各区县教育局、考点、学校要制定安全预案,落实责任。参加考试的学校要明确学校各部门、带队人员责任,切实做好考试期间考生往返交通、食品卫生考试过程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认真落实考生的考前家长告知、体检和医务保障、责任保险等工作。各区县要加强考试器材和考场的安全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各考点要配备必要的有临床急救经验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确保考试过程安全。考场实行封闭式管理,考试工作人员一律持证上岗,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确保考生有一个安全良好的考试环境。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篇7

【关键词】英语  阅读教学  学生兴趣  设计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75-01

基于学生兴趣的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结合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状况等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英语学习技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这对学生学习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兴趣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期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良好的学习兴趣下,学生会主动投入到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在阅读中积极探索、学习和挖掘,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这对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充分把握学生兴趣,结合学生需求,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够真正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水平的全面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关键,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上述学习态度下,学生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够保持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升了英语阅读教学的落实状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上述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已经成为新时期英语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基于学习兴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英语阅读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强调,在学习兴趣基础上形成针对性教学内容,形成层次化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够实现阅读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合理把握兴趣,树立正确目标

阅读兴趣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在上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坚持学生需求和学生发展,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自身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把握好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构建相应的阅读背景,对阅读体系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把握,设置相应的悬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进行文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取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见面礼仪进行课前导入,确保学生理解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文化差异不同可能导致那些状况吗?”,再让学生阅读文化差异的文章,让学生带着疑问对阅读理解,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教学体系,实现对学生阅读的提升。

(二)构建阅读背景,优化阅读环境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阅读背景,通过相应的英语阅读材料构建一定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英语阅读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Talking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这篇短文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开放性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read this article?”让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挖掘文章内容等,再阅读文章中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回答“What people are doing”,对“Talking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正确把握文章内容。这种提问式背景的构建让学生带着问题了解文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优化教学方式,把握多元要素

传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进行满堂灌,整体教学效益较为低下,学生主观能动性较低,严重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新时期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把握,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型教学元素,如多媒体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等,利用上述要素构建立体化、多维化课堂环境,给予学生开阔的学习空间,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音频等形成动态的课堂教学内容,将死板的英语知识转变为灵活的英语视频,让学生直观理解、记忆,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与此同时,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为了符合学生需求,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笔者还对分层次教学进行把握。通过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要求,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进步,增强阅读的愉悦感。

(四)优化教学评价,实现双向检测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公平、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要确保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能够正确、科学地看待学生发展。要鼓励实现双向评价,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检测,让学生与教师一同构建英语阅读课堂,实现新时期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全面改善。

三、结语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篇8

河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物理教研组

2012年11月13号上午,物理组的全体老师在高中楼307进行了组内教研活动。

按照学校工作进程及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计划,在10月底物理组不同年级老师开始对期中考试的命题做准备。学校提出的标准是:“自主命题”试卷“要科学规范,注意难度、效度、区分度,同时也要兼顾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作用”。在考试之前,组内还提出对“自主命题”试卷要检查校对、试答,另外,包括全市统考的试卷,应对学生可能的答题情况做预测估计分析,考试之后再进行比较。

上周高中初中都进行了期中考试,在各年级阅卷分析基础上,举办了这次全组的关于“命题及考试”的教研活动。

一 活动形式:每个年级一位老师代表发言,其他老师做补充;发言顺序,高三初三年级优先发言,起始年级最后发言。

二 交流集中的话题:

(一)关于编制试卷

不同年级试卷的结构一般不同,此外,大家从各自年级面临的教学任务及学生情况,介绍了各自的编制试卷的理念出发点。高三年级做法是,部分平时训练过的典型作业集中在这次考试制卷中,以期学生重视及落实“考后100分”;初三年级编制卷子的初衷是“不打击一大片”“贴近学生生活”而又不易拿准分数,以“让学生有科学的态度”,有的题目设置陷阱让学生跳进去,以期克服学生的负定势思维,训练做题严谨性;高二理科卷出题“跨度大”基于平时教学中总是随时有机地伸展带出相关知识运用,让学生总在不断地使用当中温习提高;与高二理有相似的是,在初二统一考试的试卷中,出现中考式的题目,经过与区教研员沟通,回复是“提前出,提前练”;高二文科试卷从会考科目特点出发,突出基础性和覆盖面,不出偏怪难。

(二)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大家都谈到审题问题;实验题,有的是死记硬背式地学习,遇变型答错;有的年级学生对于实验操作要领只会正向使用而不能逆向灵活运用;也有的基本型实验题经过多次讲练后,得分率明显提高;特别提出“实验探究题”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但因对命题的表述文字吃不准如何回答合适。3 计算能力,这也是很普遍的,计算能力偏低答题的规范性问题

三 对教学的思考

考试的评价,激励功效,及所具有的诊断性,都对教学研究有用。从上述交流,可以想到教学中,如何重视落实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何训练学生的变通灵活的思维,如何从细处着手来训练学生的规范性。

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篇9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高职高专类行政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主要测查应试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包括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等。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个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用来测查应试者阅读、理解相关资料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等。

数量关系题用来测查应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断推理题用来测查应试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图形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常识判断题用来测查应试者是否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规则、定律、规律、是否能够运用最基本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资料分析题用来测查应试者是否能通过数据、图表、文字等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关系,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思考和分析。综上所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测查的主要是与做好一般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影响面较广、稳定性较高的潜在的能力,也正是这些能力决定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结构与题型类别。

国家机关行政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数字推理与运算能力,较广的常识面,以及面对大量信息时筛选和提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只有拥有了这一系列能力,并且当这些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得到一定知识经验的支持后,才能形成综合判断、组织与人际协调能力以及资料分析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

因此,最理想的测验考题应当涉及最广泛的知识,但又不依赖于具体的知识点,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与素质。

什么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各级国家机关遴选初级公务员的标准化考试之一。在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地方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时,它与申论考试一起,构成两个入门考试的公共科目;在许多地方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时,它与申论考试和一门专业考试一起,构成三个入门考试科目(专业科目笔试的内容、方式由各招考部门确定)。这就意味着,它是公务员入门考试的“坚定成员”和必经门槛,是无论想做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还是地方国家机关的公务员,都必须参加并成功通过的一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实质是一种根据从事公共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设计、实施的综合性测评。一方面,它从多个层面检测考生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数学知识、逻辑知识、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人文知识、科技知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它借助或结合知识测试,很多情况下以独立形态来检测考生的基本技能,包括阅读理解技能、辨词会意和选择表述的言语技能、理解数量关系和心算笔算的数理逻辑技能与应用计算技能、脑筋急转弯和处理考试压力的应变技能、根据形象体来辨析相同点和内在关联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像推理技能、确定事物特征和寻找事物规律的判断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界定事物和概括事物的概念形成与运用能力、根据已知因素来进行剖析推知的联想能力和形式逻辑技能、根据经验和常理来理解现实情况或过程关系的应用性理解技能和推理能力、基于历年所学所积或所见所闻而辨知某种常规信息的记忆能力和判断能力、熟悉社会运作数字和文字的数据解读能力与常规性理解能力等等。

这就是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仅是注重测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考试,还是测查能力和技巧的综合性心理测试。考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良好、全面的技能训练,才有可能成功通过这门科目的测验。从大量实践案例来看,考生要想成功通过这一测验,还必须有一个能够确保自身所储知识技能在考场中得以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的基本心理保障;这个保障只要存在一定的缺陷,就可能影响知识技能的良好发挥和充分展示,进而影响到具体解答每一个测验题的质量和整个应试效果。所以说,这种测验实际上就是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很全面的一种初级公职人才考评。

其实,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就是国家人事系统依法进行初级公职人才遴选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运用了心理测评理论和技术来设计考卷并对公务员候选人进行检测与筛选的笔试之一。这就是说,作为公务员入门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按照原《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暂行规定》以及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来组织实施的,具有十分突出的严肃性、专门性和权威性。

就公务员制度,特别是“凡进必考”原则探索实施十多年的情况来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一直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其基本主干却变化甚微。这说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主体部分是过硬的,有着非常显著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构成了整个测验的核心基础和重要支撑,而且还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逐步成熟和稳定下来,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点和显著功效的公职人才选拔考试形式与模式。

根据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考试大纲以及相应的考试实践可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出发点到归宿都基于用人单位在最大概念上的区别与划分。为招收2006年的公务员和其他领域的公职人员,2005年就开始把用人单位划分为两个基本大类:第一类是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按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第二类是中央垂直管理机构地(市)以下所有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一般来说,从事政策和法规制定、检查实施、文字综合的职位属于综合管理类,机关层次越高,职位越多;而从事具体政策实施以及为机关运行服务的职位属于行政执法类。所以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取向就有一些差异。这样的划分表面上是着眼于用人单位在整个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而实际上则是根据不同单位所处位置、所担责任、所起作用和运作的基本特点而进行的。也就是说,这种分类较好地分清并把握住了两大类型用人单位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工作特点及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比以前对用人单位基本类型的划分要更切实,也更科学。

依据这一最新的划分,招考公务员人才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也就相应地呈现出两大类,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二)”。两者在题型、题量和内容上也都有一些差别;而这些差别则主要表现在配套、难度、侧重点和目的等测评指标的设计和确定上。这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就不再划分为A类和B类而是开始以新的面目出现,更好地发挥人才测评的作用。从已经实施的考试情况来看,这样的测验出现了新的变化,提供了公务员考试的新动向、新趋势等重要信息与提示。对此加以了解和把握,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二)”,虽然与以往一样都由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等五部分内容和135道左右的选择题构成并同样也要求在120分钟内完成,但是每年的试题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体现在测评目的和侧重点上,而且在测评内容和题型结构上乃至题量和分数布局上存在显著的差别。

从测验应用的实践和现实运作趋势来看,公务员法律法规中确立的公务员“凡进必考”的原则已经远远超出了选拔行政人员的范围,扩展到了党务系统和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一些重要的非政府公共部门。这就是说,任何想从事政府工作或其他重要公职工作的人,基本上都要经过这道门槛、接受这一测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实际已经开始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测评效能和价值的通用性考评工具,只不过仅针对和适用于录用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选拔需要而已。一般而言,这样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有如下五方面的特点:

第一,目标、功能和特性界定明确,旨在选拔公职人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查一个人的行政管理潜在能力的考试。其作用是通过

测量一系列的判断题目预测考生在公共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其实,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就是为了考查考生从事公务员工作以及其他重要公职工作的一般性实力和潜能。这里所说的“实力”虽然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整个实际行政能力,但却是很好地应付并通过这种测验的实际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即所谓的“双基”;“潜力”就是基于这种“实力”的考试结果相对于未来工作需要的一种推断性预示,而这正是潜能的实质。事实上,它的主旨就是发现和选拔那些适合从事公务员的工作、特别是政府等部门工作的人才,以充实、更新和优化公务员队伍。

第二,考试客观化、标准化,使考生得到一个较为公平的平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部为客观性试题,共135题左右,考试时限为120分钟。事实上,即使要测查考生的主观态度,它也都采用客观化、标准化的试题;至于其他客观性考试内容就更是如此了。考试一律设计为考卷与答卷(即计算机机读的答题卡)分开;考卷上的考题全部设计为一个问题、四个选项,大多数是单项选择题,但在常识测验中有时则还有不定项选择题即四选二、三或四的多项选择题;考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选项序号代码上涂黑来答题。这些都极大强化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试卷设计到评卷出成绩都是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没有直接的主观试题,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严谨性和可信度。这不仅使考试内容都依托于一样难度的考试形式表现出来而使所有考生都获得一个同等、公平的基础,而且还使改卷与考试结果同计算机结合,避免了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最终确保了考试的客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使这种通才考试在公平、公正、客观、可信方面具有很高的公信度和权威性。

第三,试卷内容非常丰富,面宽量大,知识要点很多,直接构成数量上的考试压力与难度;知识与技能结合成一体的考题,构成了需要较高智力、较大精力才能解题的考试

从历年的考试实践来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单纯的心理测验内容、公共基础知识、数理计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公共管理日常面临的实际问题或情况的资料性分析与处理能力等等。

但是,就2005年以来的考试情况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集中到五方面的内容上,这五个方面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不过,个别地方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保留着“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测验。

无论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五方面内容,还是某些地方上坚持进行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测验,其考试内容实际上都是从事公共管理所必需的最基本教育与训练,是整个行政能力体系中的最基础部分,仍然可以归结为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即所谓的“双基”。这样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本质上就是一种“双基”考核与测查。

第四,考试形式灵活多样,考试题型变化多样,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不拘一格,设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以拉开应试距离

从大类上看,考试形式主要有文字、图形、数字和表格等四种基本形式。但从具体种类来看,考试形式主要有知觉测验、速度测验、准确性测验、听力测验、语法测验、修辞测验、逻辑测验、词语测验、句子测验、段落测验、篇章测验、数字推理、数学计算、图形推理、机械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事件排序、常识判断、文字资料分析、表格资料分析、图解数据分析等。

这些不同的考试内容有不少是彼此调整和交相替换的,甚至还有一些考题会隔年再用、隔卷重用。因此,旧的考题考卷不仅能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应试经验,有助于我们摸准这种考试的脉络,而且还能给我们提供与将来考试相同或相似的考题和考试类型,有助于提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应试能力。

第五,考试结构经常变化,每年都有不同,甚至连考试类别及其名称也在不断变化

有一段时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公共基础知识并列,各自独立为一门专项考试,后来则将公共基础知识转变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常识判断;但时至今天,还有的地方公务员考试仍然单独进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直到2001年都没有分类,从2002年才开始进行了分类。从2002年到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A类和B类,2005年开始又将其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二)”两类。

一般来说,每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的结构,均由当年的考试大纲确定。大纲非常重要,决定着当年试卷的内容、题型,决定着测验形式与测验内容,决定着具体的考试内容和题型将如何组合。

事件排序在2001年前常考,然后一直过了三年,即到了2005年公务员考试中才又重新出现。机械推理则在2002年的B类试卷中突然出现,之后则嘎然而止。听力测验在2004年突然冒出,之后也被其他内容取代。片段和篇章的阅读理解一直持续了三四年,看来几乎是基本定型了,可是到了2005年公务员考试却只留下了片段或曰短文的阅读理解了。在上述各种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中,只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图形推理、常识判断、文字资料分析、表格资料分析、图解数据分析等算是比较成熟而定型的,但具体的题量仍然有变化;其中常识判断的变化要算最大了,不仅题量增减较为剧烈,而且内容范围也缩扩巨大,特别是单选、多选的考试形式在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出现和消失最为典型。

然而,在2006年的考试中,事件排序却又突然被类比推理所取代,而类比推理原本只是在很少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应用过。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

试中使用这一测验题型则是头一次。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试卷类型,从内容和题型的组合、考试的难度和侧重点、题型和题量以及分数布局等等,都随、层次、行业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存在较大的不同。其实,在不同年份的不同类型试卷中,这些考试内容的前后排序也是不一样的,数量关系有时摆在第一部分,有时则摆在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原来摆在最后一部分或者倒数第二部分,而近一二年来却放在了第一部分;其他内容的调整、变化幅度也是很大的。

上一篇:边坡处治毕业论文下一篇:我发现了小蚂蚁的秘密3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