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的写作素材

2024-10-12

生态平衡的写作素材(精选8篇)

生态平衡的写作素材 篇1

有关生态平衡的写作素材

《狼和鹿》:人生路上需要“狼”

这是我今天听“同课异构课”时知道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听课中,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些胡思乱想。我想到了森里里需要狼来维持生态平衡,那么人生的路上也需要有“狼”在侧。

想到少年时,父母经常在家里议论:“这么多的地,累死了也要争气啊,你看庄上很多人家都盖了新房子,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新房子啊。”

想到童年时时,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啊,念书的学生这么多,而工作岗位那么少,如果不努力,就没有正规的工作,就回家刨那二亩田去吧。”

想到工作时,领导对我们说:“要好好干,要多学习,争取超过别人,要像那些名师学习,要做一个良师。

课文中的狼是鹿的对手,是敌人,是可以致对方于死命的人;人生中,也随时充满着对手,充满着竞争:儿时的竞争是学习成绩,青年竞争的是工作的成绩,中年往往竞争工作的岗位和机会。当森林里有狼时,鹿会充满着危机感,随时警惕、小心,随时准备奔跑、躲闪,不断的运动、聆听、观察,锻炼了鹿的机敏;当人有了竞争时,内心会有压力,压力会催生”内驱力“,让人去取得更大的成绩。

课文中阐述的至高道理是:自然本和谐,何必去干扰。我想,人生的环境中如果有了矛盾、有了对手,也不必过分担忧,要知道竞争是永恒的法则,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人生的路上很多时候需要有”狼“在自己的周身徘徊的。它激励、刺激或者说逼迫自己去拼搏。

---附励志故事《狼和鹿》原文:

狼和鹿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了六千多只。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的太快,森林也就不会糟蹋的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到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生态平衡的写作素材 篇2

一.写作素材创新运用, 有助于作文核心素材的创新积累

什么是素材?素材指以观察、体验和感受等方式, 从生活中直接摄取的, 尚未加工和提炼的原始性的材料, 自身具有朴素性、原始性和客观性, 但是, 在素材的挖掘方面有明显的主观性。在素材挖掘的过程中, 创作主体的内心有着复杂的活动规律。因此, 要在写作教学中, 研究素材的内涵, 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 依着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去疏理、评判、整合这些素材, 用心去体验与感悟这些素材, 将其内化为自己理解、相信、接受的资料, 从而为写好一篇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创新积累这种素材, 这就是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创新。而写作素材创新运用的教学过程, 有助于作文核心素材的创新积累。

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笔者十分注重语段训练。通过语段训练, 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作文半成品。而素材的创新运用, 正是在这些语段训练中完成的。通过平时进行的素材创新运用语段训练, 就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作文核心素材库。

比如“文采训练”中创新使用素材:

(1) 文采训练之一:歌词生辉

2008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a) 不要轻易说不, 是一种傲气面对万重浪的豪迈;不要轻易说不, 是一份去开天辟地地为我理想去闯的潇洒;不要轻易说不, 是一声男儿当自强, 强步挺胸做栋梁的呼喊。

b) 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第一名属于每个人》。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我要做到《问心无愧》;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壮志在我胸》;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我是《硬汉子》!只有不要轻易说不, 成功才属于我们。

(2) 文采训练之二:诗文增色

人与自然比邻而居, 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而看风景时, 看到的却往往是自己。

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 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至踪影全无时, 便是古来的隐者。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 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极难做到。威猛如魏武, 当月明星稀之夜, 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 月下访友, 看庭中积水空明, 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 竟也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寞。日落黄昏, 雨打梨花, 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或“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或“一树梅花一放翁”, 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 人总要面对自己。

……

素材创新运用的具体要求:学生在训练中, 每使用一个人物素材, 都要求带出与人物素材相关的诗文名句、名言、歌词等, 可以直接引用, 也可以化用、活用。

作文中恰当地引用诗文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同时也为文章平添一抹亮色, 提升文章档次。化用诗文除了以上的作用外, 还可使文章具有一种朦胧美与含蓄美, 更能引发人的遐思联想。

在素材创新使用过程中, 要求学生运用歌词或诗文来增加文采, 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新意也就有了。而同一个例子, 从不同角度去运用的训练, 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培养。除此之外, 我还使用“反复对比”法, “点例排比”法等方法去训练学生写作, 这些训练可以使学生储备大量的作文半成品, 对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创新素材库有很大帮助。

二.写作素材创新运用能提升学生作文创新表达能力

在写作套路上要善于借鉴, 大胆尝试, 不吝败笔;在写作素材上要勤观察, 勤搜集, 勤积累, 丰富写作素材资源库, 用时要避免重复, 尽量翻出新意来;在语言上, 要注意更新自己的语言外壳, 要广泛吸纳和不断充实自己的语汇, 尝试着用多种方法表达一个意思, 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所以, 我们只有以一种批判的精神来审视自己, 才不会心满意足, 孤芳自赏;相反, 我们就会超越自身, 脱胎换骨, 从而提升作文品质。

程咬金有三板斧, 罗成有回马枪。中学生作文往往是急就章, 特别是考场上, 时间紧, 任务重, 如果有属于自己的绝招, 能又快又好, 自可胜出一筹。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 笔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1) 新旧搭配法。有人戏说中学生写作:无爱迪生无作文。这主要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缺论据, 只会炒旧饭, 除了爱迪生就是居里夫人, 写来写去就是那几个人物。这几年, 更有苏轼通杀全国各地高考题的说法, 令人感叹。

作文中, 要求全部弃用老素材而采用新鲜事例, 对学生来说, 难度很大。其实, 老例子并非不可用, 只要有创意, 一样有很好的效果。比如,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的描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在作文训练时, 笔者借用句式“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来组织素材, 以做到新旧搭配。具体做法是前两个“不必说”用老素材, 后面“单说”用新素材;前面略写, 后面详写。举个例子, 证明观点“身残志坚”就可以这样写:

不必说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学习外语, 也不必说海伦凯勒失明失聪的情况下从事文学创作, 单说千手观音邰丽华就足以让人感叹。一个正常人跳好舞都不容易, 更何况是一个听不到音乐的聋哑人。试想, 她如何去踩上节拍?如何去跟上节奏?然而邰丽华做到了, 她用身体去感受音乐的振动节拍, 她用心灵去感悟音乐的节奏, 她用汗水去校正动作的不规范。她就是身残志坚的最好证明。

这样, “不必说”而又说了, 虽用了老素材, 却并没有给人老旧的感觉, 相反, 令人耳目一新。当然, 这种句式还可以随时变化, 比如“且不说……, 且不说……, 单说……”等。

(2) 正反对举法。

先看例子:

国家要兴旺发达, 也要靠自己的力量。二战后, 德国民生凋敝, 举步维艰, 但是这个勇敢的民族, 推行各种有力措施, 靠自己的力量, 成了一只腾飞的巨龙!但是, 回溯历史, 我们会发现, 古希腊城邦倒在一片残垣断壁中, 究其原因, 它在发展中依靠外来奴隶的力量, 而自身却不思进取, 最终被马其顿王国消灭。一个国家, 承载着无数人的生命与希望, 只有足够坚强, 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席之地, 因此更加要靠自己的力量。否则, 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强大, 到最后也会变得弱小, 受制于人。

正反对比, 多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篇章结构。其实, 在语段展开中, 正反对比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两个简洁的正反事例鲜明对比, 可使论说更有说服力。上面的例子中, 作者先以德国为例子, 正面论述德国在二战后依靠自身迅速崛起, 从而证明了观点。接着又以古希腊为例, 从反面论述古希腊不依靠自己, 最终落得被人消灭的结局。不同的做法, 不同的结果, 一正一反, 对比鲜明, 说服力不言而喻。

此外, 还有排例法, 妙用修辞法, 妙用成语法等等。在平时的作文或语段训练中, 坚持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学生作文时对素材的创新表达能力自然就形成了。

学生写作素材的挖掘 篇3

老生常谈的写作素材积累的问题。笔者就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一、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的精选精编,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朱自清《背影》,让学生震撼,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特征来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课本里词汇最为丰富,而学生作文语句淡而无味,最缺乏的就是词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本丰富学生的词汇。

作为中学生学写议论文,学语文读课本,不仅仅是通过课文感悟素材的获得,而且要为寻求有表现力的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以便作为最有表现力的论据。如《论骨气》的三个事例,最能说明自古至今中国人最有骨气。文天祥以死明志,闻一多拍案而起,古人不受“嗟来之食”,都是写议论文的好素材。总之,要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现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书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的。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写作的精华。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

近年来,笔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名著导读方面的综合性学习,以学校开展读书节为契机,以学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积极鼓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笔者还将中考满分作文中的精妙开头与结尾打印给学生,将自己的“下水文”张贴在黑板旁以飨读者。还利用早自习让学生专门读学生自己的“妙文”。除此,笔者还将“知音精品屋”里的选文与《故事会》中的“三分钟典藏故事”有选择性地推介给大家。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

三、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觉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同时,培养学生做日记、周记的习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一记下来,作为鲜活的写作素材。

为了观察生活,从而捕捉素材,笔者每年至少要求学生“踏一次青”,郊游一次秋,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感受时下乡村的巨大变化。每周双休日,鼓励学生在做好家务和家庭作业的前提下,多看电视,捕捉新闻中的亮点,关注社会动态。每年漫长的暑假,建议有条件的学生走向外地探望父母,去观察都市生活,感悟民工丰采。每年的短暂寒假,更是捕捉素材的最佳时机,家长难得回家过春节,外面的精彩世界从他们的口中身上折射出来,一种新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综上所述,教师的作文教学,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让丰富的生活在学生的作文里激情燃烧,流光溢彩。

生态平衡的写作素材 篇4

曾有个密友问我,她说:“亲爱的,女生到底是应该嫁给爱情,还是嫁给现实呢?嫁给现实,无非就是自己少奋斗几年。而后用10数年的时间去后悔。不过这么说也算牵强,身边不乏些嫁给现实的朋友,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不仅慢慢习惯上了对方的存在,那种习惯略带些依赖的味道,并在长此以往的依赖中得了一种病,药石无医-懒癌晚期。”

她说自己最近认识了一个男生,对方有车有房有存款,只是自己对他不曾看对眼。

我说;“既然你不喜欢他,那为何要纠结呢。你有没有想过另一半是陪伴你走完一生的人。不喜欢不如直接回绝了人家,两不耽误,各自再找。而你又有赚钱的能力,嘴上总是挂着靠人不如靠己的字眼,既然不靠对方经济补给,那结果自然明了。后来我听说,她之所以苦恼,全因母亲的一席话。

“什么都比不上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不是么?感情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在我们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亲朋好友给介绍,见见面走个过场便走在一起水到渠成。哪有那么多矫情,见怪不怪的。甚至我的上一辈还是受父母之命呢,爱情有用么,穷苦夫妻百事哀。就算你们之间的爱情浓烈到坚贞不渝也终会为现实所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看你你表姐跟着另一半满世界的旅行,你不眼气么?”为人父母,大都喜欢这样教育子女。父母不是你感情经历的亲身体验者,因此他们有时候抛出的观点,直观理性但又武断片面。“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然而,对于爱情我从来都是借鉴些我认为对的地方,并不会全盘吸纳。

有房又如何?房子没法给我这种人安全感。现实世界中我很理性,我清楚自己要的什么。然而当我遇上喜欢的人,我是很感性的。没有爱作为精神纽带的婚姻我觉得索然无味。人活一世不过3万多天,人生苦短,不容后悔。

如果你是个“圣斗士”或许你的家人即便知道你心不属他,可仍旧会强撮合,只因这个对象他们看着还不错,又怕你错失了他“你找不着怎么办”。但我想劝叔叔阿姨一句:“古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我想对那些如闺蜜般夹杂其中,不停苦恼的女孩说一声:“你有追求幸福的权力,选择权只在你自己手里,别人的话只能是参考,如果你并不认为那是对的,让他如云烟般路过就好。别人不是你,不会有你的感同身受。当事人以外的人的话语多少带有些片面的意味。”

说到这,我同那位朋友的观点默契的达成一致,好的感情,你是我的,我是你的。而我们又都是属于自己的。感情在于沟通,沟通的首要前提便是有话聊,你们可以有不同的爱好,但尊重、接受便好。你们之间的交流是否可以由浅入深,是否带有营养。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统一,这才是关键。三观不同的人同处同一屋檐,你们对周遭审度不同,再好的感情基础也是白费。更何况你们也不具有共同的感情经历。好的感情是彼此间的信任、是我们之间有同进步共患难的决心,而不是空有一个能够躲雨的巢穴,心与心之间毫无交流。即使你终究败给现实,想象一下当你每天对着一个无话聊的人,那种尴尬叫做无奈。

有温度的才叫家,没温度的叫住所。说的难听些,你走后就连这个住所中的一砖一瓦都带不走,还跟我谈什么曾经拥有。

你是嫁给爱情,还是嫁给临时住所呢?对相爱的人来说婚姻是神圣的殿堂,而不爱的,那叫坟墓。

二、我爱你,更爱与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通读过后,我为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深深折服。这是一对恋人,他们结婚的时候没有车、房,吝啬的就连仪式、亲朋间的祝福都没有。然而女孩并没有后悔,她说:“年轻的时候反而不懂爱情,只是想简单找个对自己好的人。他对我好,所以我嫁了。

“刚刚恋爱的那段时间,他们住在廉价的出租房,挤狭小的卫生间,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她说:”最难熬的日子,我们都一起度过了。“结婚十年,她事业稳定,她老公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两个人不光在市区买了房子,男人得到了女人家里的认可。其实幸福从来都来得好不容易,两个人在一起十多年,早就把两个人的生活过成了一个人。

女人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男人却说:“为了心爱的人再苦再累都无所谓,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看着她系着围裙站在厨房面带微笑的做着晚餐,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男人时常觉着自己欠妻子一个仪式,于是偷偷的在十周年那天精心布置了一场迟来的求婚仪式。

她未曾想这场惊喜这么突然,虽然这一天在她意料之中,结果还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然好事刚过。坏事便接踵而来,婚后不久她经历了一场严重车祸,这次车祸给她造成了片段式的失忆是永久性的。包括她的父母,朋友,这些张熟悉的面孔一一从她的世界彻底删除。那些天只要她清醒过来,便不断向身边人求助,“我要找我老公”本能的情感依赖,其实就是一种深爱。

这份深爱是我忘却了世界,唯独忘不了你。你看我即使忘记了我们的一二事,我还是绝对信任你啊。他说:“只要她能醒过来,忘记就忘记吧,不管她变成什么样子,我依然爱她。大不了,我们重新开始,从我叫什么开始。

只要她还活着,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足够我们再好好爱一回。“那之后,他日夜守在医院里陪伴她,这期间他的朋友不是没出过劝他再找的主意,他狠狠的说:”再说这样的话,绝交。世上好女孩万万千,我爱的只有这一人。“

好的爱情大抵就是这个样子,不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欣然接受,依然爱你。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在好的爱情面前这条定理并不受用。

三、阿娇结婚:谢谢你出现,我还以为遇不到你了

好的爱情会迟到,但它从不曾缺席。在不爱你的人面前我懂得了生活艰辛、学会了迎着风雨奔跑。在爱你的人面前,你明白了爱的真谛。可能爱情就是,有人曾深深地伤害过你还一笑而过。于是,你失望了,你觉得好像整个世家都抛弃了你,你觉得自己存在的本身就是天大的笑话。然而直到另一个人的出现,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他爱你,他不在意你有怎样的过去,就算你很糟糕,他爱的恰好就是此刻站在眼前那个最糟糕的女孩。你不用很好,我爱你便好。

如果说生活曾带给你各种各样的亏欠,那么请相信总有一个人会弥补生活带给你的全部亏欠。

即使世界荒芜了,也要相信总有一个人会是你的信徒。不论你是好是坏,也不管你是谁,你都是我的信仰。

阿娇结婚了,穿着抹胸婚纱的她,光彩照人,那一天她是这个世上最美的女人。她也终于验证了自己歌里的那句话:最后变天后,变新娘,都是理想。

想起阿娇曾经唱过的那首《下一站天后》,里面有一句话跟她的爱情观很契合:“其实心里最大的理想,跟他归家为他唱。“

阿娇曾说,她要找一个很帅的男人结婚,艳照门事件后,她开始忽略颜值。阿娇曾失声痛哭的说,再没有人会娶我。在那段时间里,仍旧有人喜欢她、慢慢爱上她。只是,从未有人想过给那个看似坚强而内心深处总是敏感而受伤的女孩一个未来。

对于一个相信爱的女孩来说:我可以接受你的不完美,我可以接受把我仅有的面包分一半给你。但我最怕的是无论我付出多少,怎样付出。都打动不了你。你描绘的那个未来很美,只是多余一个我。

时间兜兜转转,27到37,一个女人最好的黄金年龄已然过去,如果换作意志不坚定的女孩或许早就不等了,可这个人偏偏是阿娇,我曾看过一期阿娇的专访,30多岁的她谈及那场遭人唾弃的爱恋,她的眼圈还是会泛红。泪水的含义或许更多的还是放不下吧。

我给了你一颗心,一颗纯粹赤诚的爱你的心,后来你走了,我发现我的心空荡荡的。好像少了点什么。

今年五月,阿娇结婚的消息一度上了热搜。阿娇找到了一个很帅的男人,没有复杂的情史,也不会计较她的过去。只是单纯的想和她走完一生。他给了她一场浪漫的婚礼,让她如愿做上最美的新娘。婚礼上,致词讲到:“走到今天好不容易…”时,阿娇哭得很厉害,然最先流泪的不是阿娇,而是那个很爱她的男人。

他笑着告诉她,娶到你真好。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有放弃。

关于诚实的写作素材 篇5

一千句谎言盖不住一个事实。

臧克家《自已的写照》

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陶行知文集《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要除去虚伪的脸谱。

鲁迅《我之节烈观》

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

《新唐书.陆贽传》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

明.薛宣《读书录》

至诚则金石开。

康有为《乱后罪言》

同心可断金,首要重然诺。

董必武《答徐老延安赠别》

延陵轻剑,季布重然诺。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

宋.林逋《省心录》

(2)事实论据

不知为不知

孔子一辈子勤于学习,知识渊博,后人尊称他为圣人。其实他本人还是很诚实,很谦虚的。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早上太阳距亢我们远,中午太阳靠我们近吗?”另一个争辩道:“不对!早上太阳又大又贺,就像车顶上的篷盖那么大;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顶多也不过菜盘那么大,近的东西大,远的东丁小,这是普通常识。”两个孩子争得不可开交时,抬头看见两个大人站在现前,就问那位年长者“你是谁?”年长者回答:“我叫孔丘,是鲁国人。”一个孩子高兴地说:“噢,原来是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就请你评一评,看谁说得对。”孔子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理角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呀!”孔子望着笑着离去的孩子,对身边的学生子路说:“在学习上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这种诚实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知识。”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

裴度诚归玉带

裴度是唐代政治家,曾做过三朝宰相,虽其貌不扬,个头矮小,但为人诚实。

他从少年是规范就立下做人的宗旨:“只要自己不欺心,不欺人,诚实、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在裴度十五六岁时,有一年秋天到城外香山寺游览。来寺院烧香的一位中年妇女丢失了一个绸布包,被裴度拾到,他一连两日在寺院门前等待失主。当那位妇人两日后从裴度手里接过自己绸布包后,一下子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您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啊!”妇人打开包裹,里面是两条镶满珍珠的玉带。原来这位妇人是准备用这两样东西去官府赎她父亲性命的。国灰其你正蒙冤被判成死罪。

诚实的门德尔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杰出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来访。

署名门德尔松的《伊塔尔兹》曲子演奏以后,女王对他称赞道:“单凭这一个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平静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芬妮亚的作品。”

关于观察的写作素材 篇6

不审不聪则缪《谬》,不察不明则过。

《管子宙合》

经验是一点一点观察得来的结果。

[英]莎士比亚《爱的徒劳》

不愿看的人,比瞎子更看不见。

[英]布尔德《祈祷书》

仁慈的上帝赐给我们两耳和双眼,为的是世上发生的一切,我们应该耳闻目见。

[前苏联]高尔基《关于埃莱娜德库尔西伯爵夫的叙事诗》

智慧素以千眼观物,爱情常以独目看人。

[前苏联]高尔基《克里姆萨姆生的一生》

一只眼看不到全部。

非注入谚语

相信眼睛比相信耳朵强。

日本谚语

观察是得一切知识一个首要的步骤。

李四光

科学是指:不分过去与现在,对具有可能性的事物所做的观察。

[法]达?芬奇

不会观察的人,即使有眼睛,也和盲人一样,看不到身边出现的奇迹。

[俄]巴甫洛夫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吕氏春秋?察传》

你们要给自己的热心找到一个不可分离的伴侣,这个伴侣就是晋严格的观察。

[法]巴斯德

观察是生活中一种最为持久的乐趣。

[英]梅里狄斯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多观察,多经历,多研究,是学习中的三大栋梁。

[英]锹斯雷利

(2)事实论据

张衡观测天象制作浑天仪

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在任太史令时,专心研究天文历算。在当时,有种比较先进的天文学说叫浑天说,认为天是浑圆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壳,地像卵黄,在天的中间,日月星辰在“卵壳”上不停转动。张衡认为这样的结论不完善。于是他天天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恒星运动的资料并对恒星运动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制成了浑天仪,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说。浑天仪用铜制成,主体是一个球体模型,上刻着恒心、南极、北极、经度、黄道、赤道。仪器上表现的情况同天空中星象出没完全相符。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完全由于张衡坚持观测天象的结果。

法布尔一生观察昆虫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让亨利从幼年起就经常观察昆虫。他数十年如一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对一种昆虫的观察研究往往经经历几年,十几年,甚至40年才下结论。

他对昆虫的观察极为专心,仔细,为了研究松毛虫的生活规律,常常把眼睛都看肿了。手指也被松毛虫的毒刺刺肿了,他也毫不在乎。在观察中发现狩猎蜂刺穿昆虫的神经节加以麻痹,用作幼虫食料,他兴奋不已。

晚年还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将观察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十卷。

左拉什么都要看看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他的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通过描写一个家族五代人的盛衰兴亡史,反映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的社会生活,暴露当时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腐配和荒淫。由于左拉认真注意观察当时社会中各色各样的人物,所以才能在这部巨著中刻画出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现象。

左拉非常注意观察生活,他什么都要看看。走在路上,遇到妓女和警察打架,他就挤进围观人群,仔细观察各种人的情态。在商店里磁巧遇到几位女顾客与老板讨价还价,他就驻足观察,直到女顾客们离开柜台。他常到煤矿去与矿工一道采煤;到洗衣房和女工聊天;到集市上看商贩做买卖;酒吧、舞厅他都去,目的既不是自己跳舞取乐,也不是饮酒消愁,他是借机观察人生,观察社会。

弗兰明发现青霉素

弗兰明是英国细菌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22年他发现溶菌酶。1928年他又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他在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毓盘时,发现盘里长了青绿色的霉,再细心观察,这种青绿色霉的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证实这种绿色坶是杀菌的物质。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葡萄菌克星。经过进一步研究制成了青霉素这种高效抗菌素。以后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肯定了它的治疗价值。青霉素的出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为此,他荣获诺贝尔奖。著有《青霉素——它的实际应用》。

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巧将生活素材变为写作素材 篇7

一.组合式处理

组合式处理形式多样:一是时间组合, 即把发生时间相隔较久的事放到一起;二是人物组合, 即把发生在几个人身上的事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三是事件组合, 即把没有关联的事联系在一起;等等。

如一学生在三篇随笔中分别写到了这样三个素材:⑴父亲的电瓶车车胎被路上的玻璃碎渣扎破;⑵上了高中, 学校离家远, 为了安全, 父亲决定骑车接送我。⑶弟弟把玻璃瓶随手扔在路上。这几件事, 很难单独成文, 即便成文内容也很平淡单薄。笔者引导学生将这几则材料组合起来, 改写成了这样一件事:中午, 父亲送我上学, 在路上电瓶车车胎被玻璃碎渣扎破;修车师傅拔出车胎上的玻璃碎片, 随手扔到路上, 父亲仔细找了好—会儿, 把那块玻璃碎片又拾了起来, 放进上衣口袋。看, 把这几则材料组合、充实后, 事件便有了意义, 也显得感人了。这种组合素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在积累的大量的生活素材中, 选其所需为我所用, 组合式处理必不可少。

二.添加式处理

如果生活素材只是事件过程, 我们可以给它添加背景, 这样一来, 文章就会显得充实、感人。例如, 有学生写《我的邻居》这篇作文, 写“我”和父母回家时, 看见邻居王奶奶正在给“我”家的花浇水。这则材料体现了邻里之间的真情互助、和谐友善, 但学生只是叙述了耳闻目睹的事情过程, 情节平淡, 不能感染读者。经过笔者引导, 学生给这件事添加了这样的背景:当时正是暑假, 虽然天气十分炎热, 但我和父母还是出去旅游了十天, 王奶奶担心我家的花会枯死, 天天傍晚给花浇水。还回忆了去年王奶奶家的小狗跑到“我”家花坛乱踩踏花, 被父亲看见, 他气上心头, 从地上捡起拖鞋就砸, 结果把小狗砸伤, 为这事两家还发生过不愉快。这样的添加不但不失真实, 反而大大地提升了素材的价值, 人物形象鲜明感人了, 同时也使文章有了波澜。作文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但不能脱离生活。适当地加工素材是提升作文质量的突破之处。

三.细节式处理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很多时候, 学生作文的细节描写还不到位, 以致缺乏表现力。有一学生在随笔中写到了这样的一个真实素材:打扫卫生时, 手上不小心弄了个刺, 疼死了, 可我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还是妈妈细心, 她帮我挑出了刺。文章主要是描写妈妈的细心, 但在细节上处理还不够。笔者指导学生继续充实了这些内容:妈妈的细心是通过挑刺体现的, 要用微妙的描写感染人。后来学生改成了这样:“……妈妈让爸爸紧紧捏住我手指的两侧, 她看准刺的部位, 沿着刺的周围拨开皮层, 露出藏在肉里的刺儿。妈妈小心翼翼地一针一针地挑, 一针一针地拨, 刺终于露出了头, 妈妈手上的汗也露出了头。她用针尖朝上拨一次, 我便咬一次牙, 眉头拧成了疙瘩……。”亲身经历的生活素材, 通过这种细节式的处理, 描写将生动感人。

四.深化式处理

很多学生写到的生活素材, 常常只是事态发展中的某一阶段或过程, 如实写进文章中, 大多挖掘不够, 过于肤浅。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往下深入。如有篇题为《我是一个大傻瓜》的文章, 内容梗概是:别人都叫我傻瓜。一次店主多找了一百元, 我返身还给了他, 当我出店时, 听到顾客说我傻。在路上, 只要遇到乞丐, 我就会把身上的钱都给他, 同学们都说我傻。我后悔了, 决定以后要学聪明些。一次坐车, 见车上有个座位, 就连忙挤过去, 想当一回“聪明人”, 不料却坐在了一块口香糖上, 被旁边一位姑娘当“傻瓜”笑了一顿。此文生动有趣, 但实写到这里, 文章显得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经过笔者引导、启发, 学生延伸了这样一个结局:走下车, 我想到了一些事情, 那店里的顾客, 那围拢上来的同学, 那大笑的姑娘, 难道他们才算聪明?我真的是傻吗?唉, 人为什么要扭曲自己纯真的本性, 去获得些许“好处”, 甚至伤害他人图得几丝“快慰”呢?我并不傻, 想到这, 我轻松多了。这样主题就深刻了, 表现出对生活的内省与感悟, 表现出对美的积极追求。对审美价值取向的矫正, 使这件小事有了积极的意义, 文章也就不再小气浅俗了。学生的许多作文, 虽然素材来自生活, 但不懂得如何处理才会提升作文的价值。这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引导, 特别是那些大众化的素材, 常写的素材, 更要帮助学生“深入一层”, 在深入中有所创新。

采用什么方法去处理生活素材, 只是一个技巧, 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领会到:作文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但不能脱离生活。适当地加工素材是提升作文质量的突破口。

摘要:高中生具备了一定量的生活素材, 但往往缺乏将这些素材进行思维加工, 将其转化为写作素材的能力。如何巧将生活素材变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如何捕捉到写作的素材 篇8

【关键词】情感体验;触发;素材;捕捉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至世界社会,小至学校家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个时而变换时而涌起感情波澜的生活领域。但是,学生提起笔来,还是觉得头脑空空,没有东西可写,原因是许多可供他们写作的材料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老师就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细细寻找闪烁的“珍珠”,使一件极其细微的事情,一次真情实感的交流,一缕生活浪花的冲击而触发的感情,都变成学生写作的素材。

一、畅游广阔的生活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的留意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捕捉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学生春游,野炊,游泳,采集标本……,使他们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绝妙情韵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认识,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静物,可以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表及里;观察一处景观,可按空间顺序观察;观察动态事物,可分阶段描述。

2.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才不至于千人一面,万人一腔。

3.观察时,还要调动全身各个器官,不光用眼看,用耳听,还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比如你来到海边,用眼睛去看海水,看沙滩,看海鸥,看一切于海有关或无关的东西;用耳朵去听海涛,海风,海鸟的呼唤;用整个身心感受大海给你的那种凉爽,清新和快意。还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日后即使能回忆起来,也是朦胧的。所以在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要让学生写好观察日记,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变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无拘无束的写进日记里。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练就一双锐利的眼,一个灵活的脑,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勤奋的手。

二、捕捉生活的瞬间

当写生对生活的闪光点视而不见时,教师可帮助学生捕捉住生活的瞬间。如一次劳动课结束后,我了解到学生在劳动课上做的是手工,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节课小制作都很漂亮,老师也想学,谁愿意教我?”同学们纷纷举手。我说:“同学们都太热心了,我一时不知道该跟谁学好了,这样吧,同学们把你的做法详细的写下来,老师慢慢的看,慢慢学着做好不好?”同学们兴趣盎然,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句子通顺。学生上体育课,我喜欢透过窗口看他们欢蹦乱跳的身影。一次,同学们在上完一节跳木马的体育课后,兴致很高,我趁机引导学生回忆:“体育老师是怎样讲跳马的要领的,咱们班谁跳得最好,他是怎样助跑,怎样起跳,怎样分腿,怎样落地的?当你自己跳时你怎样跳的?心情如何?”讨论后以《跳木马》为题写篇作文,大部分学生写的生动具体。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素材。

三、挖掘深化主题

沙子经过磨砺才能成为珍珠,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对主题挖掘、深化。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目为《喜事》的文章,内容是写她家邻居结婚的场景的。她写的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彩车的装饰,新娘,新郎的装扮,热闹的婚礼仪式都写的生动具体,传神,但最后的结尾去大煞风景:结婚的场面真热闹,我多希望再看一看结婚啊!我问她想通过这件事表现什么,是想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呢,还是像批评铺张浪费,讲排场的不良风气呢?文章没有中心等于没有了灵魂。这篇文章稍加修改,就成了篇很优秀的作文。

上一篇:教师工作坊激发教师学习共同体下一篇:爱情不是牵手就能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