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2024-07-03

经济法的平衡功能(共11篇)

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篇1

平衡问题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 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常伴随着较差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移动能力, 同时跌倒的风险增加[1]。平衡功能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的重点之一。了解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特点及相关的评估方法, 对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1 基本概念

1.1 平衡

平衡是指在支撑面或者稳定极限内保持一定姿势的能力[2]。平衡控制通常与以下3类活动相关: (1) 维持特定的姿势, 如坐或者站; (2) 自发的运动, 如不同姿势间转换; (3) 对抗外界的干扰, 如跌倒或者推物品时[3]。

1.2 平衡的分类

(1) 静态平衡:是指身体不动时, 维持某种特定姿势的能力, 包括坐、站时处于稳定的状态。 (2) 动态平衡:指身体移动时, 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动态平衡包括自动态平衡和他动态平衡。自动态平衡是身体在主动运动时通过不断的调整, 维持重心在支撑面之内的能力, 包括从坐到站, 步行、够物等主动活动时的平衡。他动态平衡是在受到外力干扰时, 身体主动调整重心至支撑面之内的能力, 如在被推、拉时的平衡。

2 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特点

2.1 半球性平衡障碍

半球性平衡功能障碍因病灶的不同而表现不一致, 一般症状出现在对侧的肢体。额叶损伤时, 出现步态不稳, 向后或者向一侧倾倒, 且伴有肌张力的增高、精神症状和强握反射等额叶症状。顶叶受损时, 平衡障碍常因深感觉障碍引起, 闭眼时症状明显。枕叶受损时, 平衡障碍常因视觉障碍引起。

2.2 小脑性平衡功能障碍

小脑的中线部位主要负责运动中平衡的调节。小脑中线部位的损伤可能会导致步行困难, 躯干不平衡, 异常的头部姿势及眼球运动障碍, 步行时可能向左右前后倾倒。坐位时, 患者表现为向一侧倾斜, 倾倒一般向病灶部位的方向。步态的异常被描述为步态共济失调, 表现为宽基底, 站立不稳, 步态蹒跚[4]。

2.3 脑干性平衡障碍

在延髓背外侧、脑桥被盖的卒中可能累及前庭神经核而出现平衡功能障碍, 常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等症状。

3 平衡功能的评估

3.1 姿势控制的系统框架

目前的姿势控制理论把平衡视为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 身体作为机械系统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 综合输入信息后的产物。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姿势控制的系统框架。此框架认为姿势的维持需要6个主要成分, 分别是: (1) 生物力学系统的限制:包括自由度、力量和稳定极限; (2) 运动策略:有反应性策略、前馈策略及自动策略; (3) 感觉策略:包括对感觉信息的综合和重估, 能够在输入改变时, 重新评价感觉信息 (视觉、前庭觉及本体觉) ; (4) 空间定位:感知重力和垂直度; (5) 动态控制:步态和主动控制; (6) 认知加工:注意力和学习。对这些成分的限制或者这些成分受损都会损害平衡功能。此框架强调对每个个体的各个成分进行评估, 并在个体的基础上进行治疗[5]。

3.2 平衡功能的评估

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有利于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平衡障碍特点, 是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基础。一个综合评估应该包括对患者个体情况的调查, 对患者功能性平衡的评估, 以及对平衡各主要成分功能的分析。本文主要综述目前较常用和较新的临床功能性评估量表及针对平衡主要成分的评估方法。

3.2.1 Berg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 [6]: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平衡量表之一。它包括14个项目, 需要受试者在一系列不同难度的任务中保持平衡, 例如从坐位到站立, 根据受试者动作的完成情况、需要的时间或者距离限制对14个项目进行0~4分的评估, 总分为56分。得分0~20分表示存在平衡障碍, 21~40分代表平衡能力尚可, 41~56分表示平衡能力良好。Berg平衡量表的测者间和测试者内一致性都很高, 同时和Barthel指数以及其他平衡量表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erg量表可以较好的预测住院天数、出院后的去处, 卒中半年后的运动功能, 中风3月时的残疾水平。但Berg平衡量表存在一定的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对于轻度的平衡障碍及卒中早期平衡障碍较严重时敏感性不高[7,8]。Berg平衡测试一般需要10~20 min完成, 为了节省时间, 目前有一个简略版本, 仅包括手臂前伸, 闭眼站立, 一足置前站立, 转头看后, 从地板上拾物, 单腿站立和从坐到站7个项目。现有的研究表明修正版和原始的Berg评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9,10]。

3.2.2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timed up and go, TUG) [11]:是临床上另一个常用的测试。TUG测试要求患者从一把带有扶手的椅子上站起, 行走3 m, 然后转身, 回到椅子处, 再坐下。测试的得分为时间。TUG的得分可以区分慢性卒中患者和正常老年受试者, 并且慢性卒中患者的得分与足部的力量、步态表现及步行的耐力等指标相关[12]。但是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老年人和伴有认知障碍的个体存在较大的地板效应[8]。

3.2.3功能性前伸测试 (functional reach test, FR) [13]:这项测试要求受试者靠墙站立, 同时身旁平行放置一把尺子, 受试者尽量将手臂往前伸, 测量手臂前伸的最大距离。测试简单易行, 准确可靠, 在国外常用于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评估。缺点是仅评估向前的能力。

3.2.4脑卒中患者姿势评估 (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SS) [14]:PASS包括12个项目, 评估卒中患者维持特定姿势和改变姿势时的平衡。姿势维持包括5个项目, 无支持下坐位保持、支持下站位保持、无支持下站位保持、非瘫痪侧下肢站立保持和瘫痪侧下肢站立保持。姿势变换包括7个项目, 仰卧位向患侧翻身、仰卧位向健侧翻身、仰卧位翻身至床边坐位、从床边坐位至仰卧位、从坐位到站立位、从站立位到坐位、立位捡起地板上的铅笔。其中姿势保持按保持时间进行0~3分的评分, 姿势变换按患者的完成情况得0~3分, 0分:不能完成;1分:需要较多的帮助;2分:需要少量的帮助;3分:独立完成。PASS和其它的功能量表如FuglMeyer量表及功能性独立评估具有很高相关性, 同时评估时间仅需要10 min左右, 便于临床使用。

3.2.5 Brunel平衡评估 (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 BBA) [15]:BBA由一系列层级的功能测试组成, 从有支持的坐位到步行。它包括3个部分的评估:坐位、站立位、步行, 每个部分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一起使用。每个部分被分为几个等级, 根据平衡能力的增加而等级逐渐增高。它包括了12个等级: (1) 上肢支撑下坐位静态平衡; (2) 坐位静态平衡; (3) 坐位动态平衡; (4) 上肢支撑下站立位静态平衡; (5) 站立位静态平衡; (6) 站立位动态平衡; (7) 双足支撑跨步静态平衡; (8) 支撑下单腿站立; (9) 双足支撑跨步动态平衡; (10) 改变支撑面:双足站立和单足站立交替; (11) 单腿站立保持静态平衡; (12) 进一步改变支撑面。

3.2.6平衡评价系统测试 (balance evaluation systems test, BES-Test) [16]:是目前最综合的一个平衡评估量表, 它主要用于帮助治疗师寻找可能导致平衡功能障碍的姿势控制系统。BESTest测试有36项测试, 分属于6个系统:生物力学系统的限制、稳定极限或垂直度、预期姿势反应、姿势反应、感觉定向和步态的稳定。BESTest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有望成为能用于临床的综合评估量表。

其他的功能性的评估还有10 m步行测试 (10-m walk test) 、Fugl-Meyer评估中平衡子测试 (balance subscale of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功能性独立评估、动态步行指数 (dynamic gait index) 、Rivermead运动指数 (Rivermead mobility index) 等。

4 平衡功能的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是脑卒中患者的基础训练之一。目前的证据表明每次1 h, 3~5次/周, 或者是每次30min, 3~5次/周的针对性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平衡和步行功能[17]。平衡功能训练的方式多样, 有常规的神经发育疗法, 也有利用各种仪器的训练。

4.1 运动干预

4.1.1任务为导向训练:任务导向的训练强调在自然的环境中练习目标明确的功能性活动, 进行一系列练习以帮助患者在解决运动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最优的运动控制策略[18]。在目标导向的训练中, 强调将注意力集中于目标的完成而不是动作本身。Kim等[18]的研究表明, 任务导向运动可以提高卒中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 平衡和步态功能。Wevers等[19]对以任务为导向的序列训练的荟萃分析表明, 以任务为导向的序列小组训练对步行距离、步行速度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的效应量显著高于其他训练, 但在台阶测试和平衡控制方面并没有显著优于其它治疗方案。而对于慢性期脑卒中患者, 基于现实环境的功能性训练比常规的室内任务导向性训练更有效[20]。

4.1.2躯干训练:Cabanas-Valdés等[21]把躯干训练定义为在治疗师的指导下, 以坐位或者是仰卧位进行的, 为了改善躯干功能和平衡功能的躯干部位的训练。目前有一致的证据表明躯干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改良的够物测试”3个方向 (前面、同侧和对侧) 的最大距离[21]。Saeys等[22]采用对评估者设盲的随机对照研究,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16 h的躯干训练和上肢运动 (安慰治疗) , 结果表明躯干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躯干功能、站立位平衡和运动能力。Karthikbabu等[23]的研究暗示, 在不稳定的表面比在稳定表面进行躯干训练, 对改善躯干控制和提高平衡功能更有效。

4.2 感觉训练

卒中后经常伴有感觉障碍 (10%~60%) , 下肢的感觉障碍会影响平衡和移动能力[24]。然而, 目前有关感觉功能对平衡功能恢复影响的文献很少。有研究报道采用鉴别足底橡胶硬度的感觉训练可以减少姿势摆动, 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25]。但其他的研究仅发现中风急性期后, 感觉功能和平衡功能随着病程增加逐渐改善, 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的平衡功能预后的差别不显著[26]。感觉训练对平衡功能的恢复的影响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4.3 基于仪器的训练

4.3.1运动平板训练:运动平板训练分为减重训练和速度依赖的平板训练 (非减重) 。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 减重运动平板对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速度依赖的平板训练对于改善姿势有效, 但是仅对慢性期患者有显著效应[27]。

4.3.2虚拟现实训练 (VR) :虚拟现实技术是可以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的人机接口, 给患者如同在真实环境中活动一样的体验。在治疗过程中, 它还可以给患者和治疗师提供患者在运动中表现的反馈, 增加患者的兴趣, 动态的调整训练的难度[28]。虽然有研究表明, VR可以提高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29], 但目前的荟萃分析没有发现其优于传统的物理治疗[30]。

4.3.3骑马机训练:骑马机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训练技术。它是一种重复性的节律运动, 引起重心在前后、侧方和上下方向的移动, 类似步行中躯干和骨盆的运动。由于其可以提高脑瘫患儿的姿势控制能力[31], 逐渐被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Baek等[32]将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骑马机治疗组和躯干训练组, 训练8周后, 骑马机组的平衡功能明显提高, 偏瘫侧腹外斜肌的厚度有改变, 而对照组没有这些变化。骑马机训练在减少重心移动轨迹及其长度、改善腹部肌肉的不对称性较躯干训练更加有效。

4.4 注意力的影响

根据Hughlings Jackson的平衡控制的层级理论, 对步行和平衡控制的神经可以分为3个层次:低级、中级和高级。从“低级”到“高级”对应着更加复杂的神经加工。在低级或者中级水平的姿势和移动出现困难时, 高级水平可能补偿, 以允许在低级水平的功能障碍造成的限制中仍能步行。在这些情况下, 大部分在潜意识水平的步行和平衡被提升至显意识水平, 因而需要更多注意力控制。当个体尝试在步行同时进行交谈或者搬运物品等任务时, 平衡和步行功能恶化。研究表明双任务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33]。Boyd等[33]的研究显示大量的直接指令并不利于运动学习, 而在目前的平衡治疗中往往提供大量的直接指令, 这可能并不利于平衡功能的训练。

老年人平衡功能锻炼方法 篇2

衰老通常会使人的平衡功能逐渐下降,从而影响平衡感。适当的运动可延缓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从而预防跌倒。不同运动项目对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有不同作用。

下肢力量锻炼可增强平衡能力

能够增加下肢肌肉力量的运动都有提高平衡能力的作用。除了单纯的力量训练之外,太极拳、太极剑等传统运动方式更受老年人的喜爱。太极拳虽然动作缓慢柔和,但强调以腰为轴和身体重心的转移,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姿势控制运动。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体的重心主要依靠单腿支撑或在两腿之间转换,重心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亦然,促进机体维持平衡的能力。再者,练拳中下肢经常处于半屈状态,股四头肌离心性等张收缩,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紧张、放松的循环状态,可以使腿部肌肉得到一定的训练,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自身的平衡能力。

全身性运动有助于增强平衡能力

扭秧歌、交谊舞、柔力球等舞蹈类的运动,都是全身性运动,动作幅度较大,节奏感强, 对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要求也比较高。长期练习可提高本体感觉的敏感性及神经系统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处理能力,因此也能起到提高平衡能力的作用。

多种运动相结合效果更好

多种运动项目结合可以较全面提高老年人身体的平衡能力。建议老年人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可以根据性别和个人喜好选择两种或以上运动项目。无论选择哪种运动方式,只要持之以恒都会有益于身体健康。

锻炼平衡感的方法

除了将平衡能力的训练融入到日常的运动锻炼中,还有一些针对性的小练习,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身体的平衡和控制能力。

1.闭目“金鸡独立”:站立位,两眼微闭,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试试能站立几分钟。

2.单腿站立练习:跨开双脚,与肩同宽,伸直双手,抬起左腿,并屈曲。坚持5秒钟。重复5次,然后轮换右腿。

3.脚趾触地锻炼:跨开双脚,与肩同宽,伸直双手与肩同高。向前伸出右臂和左脚,用脚趾触及地板,然后返回当初的姿势。再伸左臂和右脚,同样的锻炼至少重复5次。然后可逐渐将两脚向一起靠拢,以增加锻炼难度。

平衡能力锻炼注意事项

1.平衡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

2.加强安全措施。应选择与自己的平衡能力水平相当的训练,一般初始时应选择相对较低水平的训练,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先在睁眼状态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过渡到闭目练习。

3.训练环境中应去除障碍物(如家中的桌椅、地毯、路上的石子等),同时提供附加稳定的措施(步态皮带、他人的帮助、坚固的扶手等)。

4.锻炼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5.对于有骨关节炎、糖尿病足等影响下肢活动的老年人来说,要以临床治疗为主。在进行平衡训练时,要通过自己的感觉把握训练的难度,循序渐进。

6.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平衡功能的锻炼是老年人预防跌倒的重要措施。配合有氧运动和适当的下肢力量训练,能够达到良好锻炼的效果。贵在坚持!

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经MRI及CT确诊,且无精神疾病史及智力障碍,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年龄41~77岁,平均58.20±3.25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7.01±4.52小时,脑出血30例,脑梗死20例;对照组年龄40~76岁,平均59.20±4.25岁,男性25例,女性25例,发病至治疗时间7.11±4.42小时,脑出血28例,脑梗死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予常规治疗,如改善脑循环、脱水等。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给予患肢按摩,实施患肢易化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坐位、站位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常规能力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具体如下。

1.2.1 卧位训练

医疗人员双手放置在患者季肋部(双侧),随患者呼吸运动逐渐下压患者胸廓;手掌放置于患者腹部,根据患者呼吸运动由上部向下逐渐按压;患者双手交叉相握,并向前伸,身体上部进行左右旋转运动;患者进行屈膝、屈髋靠拢运动,带动骨盆旋转。

1.2.2 坐位训练

患者双手抱住膝盖,行摆动训练;医疗人员双手控制患者躯干,使其盆骨进行前、后倾训练,可同时指导患者行躯干侧屈和伸展运动。患者保持双膝髋屈曲状态,之后通过下肢脱离地面的运动训练自身躯干平衡能力。

1.2.3 站位训练

医疗人员一手控制患者胸廓,另一手推住患者臀部,帮助患者进行躯干伸展训练。医疗人员一手置于患者腹部,另一手置于患者臀部,帮助患者行骨盆运动。医疗人员指导患者双手平举,进行躯干伸展、旋转训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干控制能力、下肢功能、平衡功能评分;躯干控制功能满分100分,下肢功能满分34分,平衡功能满分14分[3]。1.4统计方法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躯干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障碍,影响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躯干、前庭、视觉系统是维持人体平衡的基础[4],脑卒中偏瘫患者低位神经中枢较少受高位神经中枢控制,患者平衡能力相应减弱,导致患者肌群间协调能力及紧张反射能力丧失。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躯干重心向健康侧偏移,患者不能合理的进行重心分配以及姿态控制[5],从而影响患者躯体平衡能力。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与治疗前相比,②P<0.05

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治疗(更换体位、按摩、易化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结合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可以快速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6]。本文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躯干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康复治疗结合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可以明显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贵云,王文清,杨晓莲,等.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0):794-795.

[2]高春华,黄晓琳,张威,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4):207-211.

[3]朴明爱,王剑.强化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骨盆控制能力训练的重要性[A].第四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C].2009:15-17.

[4]缪亚萍,扬红专,许继旭,等.强化骨盆与躯干功能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4):285-287.

[5]钟陶,赵凤珍,唐秀梅,等.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26-27.

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篇4

植物光合结构与非光合结构的功能平衡:来自三种亚热带乔木树种的实验证据

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存在功能性平衡现已十分清楚,但植物的地上部分是否在其光合结构(叶组织)和非光合结构(枝和茎)之间也存在功能性平衡尚不明晰.本文提出两个研究假设并检验之: 1) 植物地上部分在其光合与非光合结构之间存在功能性平衡; 2) 此功能性平衡的维持依赖于对光合和非光合结构生物量分配的调节.为验证此假设,采用枝叶修剪的方式(连续两年修剪,四个修剪强度:0,20%,50%,70%)对3种亚热带乔木树种榕(Ficus microcarpa)、黄桷树 (Ficus virens)和樟 (Cinnamomum camphor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剪使所有树种地上部分的光合与非光合结构生物量比率(P/NP)立即下降,下降程度随修剪强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不论是首次修剪还是第二次修剪,修剪处理一年后,修剪株地上部分的光合与非光合结构生物量比率升高,且此生物量比率不低于非修剪株的光合与非光合结构生物量比率.此研究结果证实了植物地上部分光合与非光合结构间存在功能性平衡的假设.与假设一致,植株的生物量分配在修剪后发生了改变:修剪株加大了对光合结构(叶组织)的生物量分配(大量的.新生产地上部分生物量被分配到光合结构),同时却减少了对非光合结构(枝和茎)的分配.此分配格局的改变保证了光合与非光合结构功能性平衡的恢复与维持.可以认为,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格局以维持光合与非光合结构功能平衡是植物抵御外来干扰和/或损伤的一种有效策略.

作 者:曾波 ZENG Bo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Department of Plant Ecology, Utrecht University, P.O.Box 80084, 3508TB Utrecht, The Netherlands 刊 名:植物学报  ISTIC SCI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SINICA 年,卷(期): 45(2) 分类号:Q948.1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   功能平衡   非光合结构   光合结构   乔木   biomass partitioning   functional equilibrium   non-photosynthetic structures   photosynthetic structures   tree  

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篇5

【关键词】骨盆运动训练;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指数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5-01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患者存活率大大增加,但致残率也显著上升,其中因平衡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较高,容易给患者造成新的外伤[1]。骨盆在身体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人体的平衡功能有著重要作用,加强骨盆运动训练可使偏瘫患者的平衡及运动能力有明显改善。李德权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骨盆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2]。我院为了进一步验证和观察骨盆运动训练的效果,特对30例偏瘫患者增做骨盆运动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脑卒中住院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伴有偏瘫,且经CT或MRI检查确诊;②患者病情平稳无进展至少72h且病程<1个月;③GCS评分>8分,认知能力正常,神志清楚,查体合作;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承诺配合各项检查评定。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系统性硬化及肌肉萎缩等疾病者;②平衡功能障碍由小脑-前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起;③未按要求完成全程治疗,或有痴呆、精神病史不能配合医师完成量表评定的。患者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63.5±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骨盆运动训练,每天2次,每次50分钟,每周训练5天,连续训练8周后评价康复效果。具体方法如下:(1)骨盆相对躯干的运动训练:①骨盆前屈、后伸训练:患者侧卧在治疗床上,在治疗师辅助指导下患者反复做双下肢并列最大限度的屈髋屈膝或伸髋伸膝动作,同时骨盆前屈或后伸作为协同运动相应完成;②骨盆左右倾斜训练: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足并列固定在床面上,治疗师一只手固定患足,一手固定同侧髂嵴,协助患者做骨盆左右扭摆;③骨盆左右旋转训练:患者侧卧位,双下肢并列并屈髋屈膝90°,在治疗师的辅助下借助臀部软组织曲面向对侧旋转骨盆。以上每个动作训练10分钟。(2)骨盆相对双下肢的运动训练:①骨盆左、右移训练:患者双足并列站立于防跌倒架内,治疗师一只手放在患者肩部,一手放在对侧髂嵴,引导患者躯干、骨盆一起做左、右移动的动作,移动范围3~4cm;②骨盆前、后倾训练:治疗师双手固定在患者双下肢中上1/3处,嘱患者躯干、骨盆一起反复做后伸和前屈动作,每次10分钟。治疗前后由我院康复科同一名治疗师评定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患者治疗效果以平衡、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定结果进行判定。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进行功能评定,此量表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级,分别取0、1、2、3、4分,总分5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平衡功能越好;患者运动功能以简式Fugl-Meyer评分法评定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为观察指标,每项取0、1、2分,上肢评定总分66分,下肢34分,总共100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包括10个日常生活必须动作,总分100分,均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比较

经过2个月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骨盆运动涉及多个关节,人体通过骨盆相应的运动形式调节重力平衡、维持身体稳定,对人体的运动具有重要功能。脑卒中患者偏瘫后,一侧肌张力及肌力下降,导致人体失衡,行走不稳。常规康复训练只注重肌力的训练和恢复,很少顾及到平衡的训练[3]。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强化骨盆运动训练,通过对骨盆各个方向的运动训练,重新帮助患者找到重心和恢复平衡能力,从而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做骨盆运动训练的观察组患者其BB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充分表明骨盆运动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效果较好。这与华东等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但本研究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BI低于华东等报道的观察组患者8周时的平均值,这可能与其选择的患者年龄偏小(其患者平均年龄51.5±8.4岁)有关[4]。

综上所述,骨盆运动训练可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康复训练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春华,徐乐义,黄杰,等.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8):725-728.

[2]李德权,杨传东,张秀萍,等.骨盆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185-187.

[3]李岩,顾旭东,姚云海,等.早期骨盆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1):1046-1047.

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2)无明显认知障碍者;(3)经颅脑影像学确诊;(4)无其他严重脏器衰竭者;(5)均签署治疗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有其他脏器功能衰竭者;(2)有认知功能障碍者;(3)未签署治疗同意书者;(4)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4~81(67.4±4.8)岁;试验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46~83岁(67.6±4.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康复锻炼,应用Rood、Bobath等技术对患者进行异常姿势、体位转移及扶持站立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动态及静态的功能锻炼,组合肩、肘等关节的运动和锻炼,主要以旋转对角线运动。采用手指分离板、纸卷筒等锻炼关节,挛缩手指处于拇指外展位。利用写字、键盘练习等来提高手指精细动作,10~40min/次,1次/d,共4w。还可对患者进行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60min/次,5次/w,共4w。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上肢可选择肩髑、天泉、尺泽、曲池、外关及合谷,在上述穴位得气后捻转60圈/min,幅度为480°左右,每个穴位操纵2min,15min后取针,1次/d,每周治疗五次,共针刺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治疗满意度情况。Fugl-Meyer评分[4]评价运动功能,BBS量表测定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同的级别代表不同程度的独立能力,最低级,最高5级,满分100分.治疗满意度采用本科室自编的满意度调查表。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两组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平衡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两组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Barthe指数显著提高,其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89.4%高于对照组70.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该疾病发病率高、进展快、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临床治疗脑卒中的方案较多,如手术清除血肿、内科保守治疗等,虽能及时抢救患者生命,但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降低,患者肌张力及肌力也相应降低,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往常采用康复锻炼进行治疗后康复,较多患者在早期康复锻炼中具有较好的预后[5,6]。然后早期康复锻炼尚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脑卒中偏瘫常伴有运动障碍。运动康复锻炼对患者预后较好,其可通过再学习的过程来改善患者失语和偏瘫,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自行改善。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最佳时间为最初3个月[7]。临床常采用Rood、Bobath等技术进行异常姿势、体位转移等训练,还可加强患者动态、静态的功能锻炼,组合肩、肘等关节运动,主要采用旋转对角线运动,利用写字、键盘练习等来提高手指精细动作,同时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等活动。针刺治疗在传统医学治疗中具有其特殊的地位。针刺可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畅达机体气血以活血祛瘀,同时还可增加脑皮质电活动[8],进而提高四肢外周感觉的信息传递,激活运动及感觉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探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显著提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显著提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显著增加,其也高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89.4%高于对照组70.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一致[9]。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优势:(1)操作相对安全、简便。(2)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3)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4)平衡功能也较好。(5)患者治疗满意度评价也较高。然而关于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康复的效果仍未达到共识,部分学者认为其对脑卒中康复无促进功能[10]。

综上所述,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远红,王俊华,李海峰,等.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2(7):120-121.

[2]朱咏梅,张田宁,田千慧,等.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6(3):576-579.

[3]潘锐焕,杨志敬,郭友华,等.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3):618-622.

[4]李芳.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30例[J].河南中医,2015,8(5):1818-1820.

[5]刘永刚,王东雁,席栋兵,等.针刺与康复技术对脑梗死上肢瘫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22(7):35-36+38.

[6]Sterr A,Freivogel S,Sehmalobr D.Neurobehavioral aspects ofrecovery:assessment of the learned nonuse phenomenon in hemiparetie adolescent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2,83(8):1726-1731.

[7]谢凌锋,闫勃,许涛,等.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4(1):250-252.

[8]杨小燕,李云,李妙玲,等.MOTOmed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6):55-57.

[9]林强,陈安亮,程凯,等.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9(7):898-901,906.

论经济法的平衡理念 篇7

一、经济法平衡理念的产生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调整市场中的静态的财产占有、归属关系和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市民社会以民法为基本法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以私权神圣、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为特征,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思、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依据任意性规范,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可以说,从市民社会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国家、政府一般不干预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

长期以来,民法制度处于均衡的状态。所谓制度均衡,就是行为主体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制度均衡就是意味着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和谐统一的制度状态。本来,制度是在解决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冲突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总是会赞同别人的有利于自己的行动,而反对和抵抗别人的不利于自己的行动,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在多次重复和博弈之后,就会形成对大家都有利,或至少不损害任何人的制度安排,这样的一种制度状态出现即被认为是制度均衡状态。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制度非均衡,即某项制度过分强调社会公共利益而抑制个体利益或过分突出个体利益而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可以说,处于制度均衡状态下的民法制度,其调整的市民社会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长。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往往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失灵与失效。以社会为本位基于克服市场失灵的经济法与制度均衡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民法制度对自由主义、个体利益最大化行为所带来的微观无序、宏观失调、资源破坏、道德沦丧等消极影响无法有效规制或克服,从而致使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无法达到和谐统一,最终出现制度的非均衡状态。这就产生了新的利益需求,需要为经济的健康运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于是,基于克服市场失灵的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的适时诞生与发展使国家与市场的互动、自由与秩序的统一、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高度整合成为可能,从而也实现了制度从非均衡状态到均衡状态的演化,最终有利于实现制度均衡的最高级形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经济法平衡理念的理论基础

经济法是属于公私有机融合的新法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社会法的特别法[2]。社会整体利益是经济法立身之本,是经济法的起始和核心[3]。经济法作为经济社会化、现代化、法律社会化过程中的产物,它站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平衡协调各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经济关系,以追求社会整体利益为自己的宗旨。可以说,经济法是社会整体利益本位法。

但是经济法在价值取向方面,既不同于行政法的国家利益至上,也不同于民法的个体利益至上,而是为了社会效益、社会公正、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经济安全,同时又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4]。换句话来讲,经济法在具有自由、平等、安全、效率、秩序等法律价值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独有的价值取向,并且这些价值取向都与经济利益有关。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从经济法的目的性价值来看,经济法追求建立在社会整体利益基础上的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法以社会为本位,强调主体的社会责任,具有追求社会正义和实质公平,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效益的天然价值取向。在经济法的视野中所追求的在社会整体利益基础上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是现代经济法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的性价值,是当代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法价值中最显著、最生动的根本性、集中性反映、本质性要求和具体体现。

其次,从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来看,经济法追求的经济安全、实质公平、经济自由和社会整体效益等工具性价值,无不与经济利益有关。国家在制定经济法律规范时,目的在于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以实现和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利益是个体利益的有机构成体,个体利益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整体利益也相应增加,只有站在共同利益之上,才能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而个人利益至上必然破坏利益的平衡与和谐,因此,以整体利益作为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的基点,是经济法区别于传统民法的特质所在[5]。

三、和谐社会下经济法平衡理念的内涵

理念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基本观念,是支配人们思维和行动的精神指南。所以,制度设计的最大缺陷莫过于正确理念的缺失。一般来讲,任何一项现代制度的背后都要有与之相应的价值理念作为支撑,假如没有与之对应的理念支撑,该制度往往只能用来解决问题,而很难形成学说和体系化。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需要理念的建立和重塑,经济法的制度理念契合了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但要充分满足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经济法平衡理念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一)平衡协调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都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就公平这一价值而言,法律往往通过保证机会公平或缩小贫富差距来实现公平。正如约翰·罗尔斯所言:“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6]效率也是法的基本价值,法律通过确立和保障市场经济制度来保证经济效率,通过解决市场失灵来提高经济效率;通过法律的可确定性为经济效率提供动力,通过确立和保障市场经济制度来保证经济效率,通过降低市场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率,通过确定科学的方法(如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经济效率[7]。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但本质上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即二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适应,在和谐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亦然。换句话来讲,公平与效率之间在主要存在异向负相关变化的同时,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也存在同向正相关关系的变化,即效率的增加伴随着公平程度的提高,公平程度的提高伴随着效率的增加。

(二)平衡协调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长前以来,人们往往强调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实际上,这一认识存在错误,危害性也是很明显的。我们都清楚,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社会本位思想应坚持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果忽视这一指导思想,社会本位必将是短命的观念。我们应认识到:社会本位应是个人本位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个人为获取更大、更高、更好、更持续的个人利益而进行的有针对性、有原则的理想抉择,所以,社会本位应受到严格的限制,应存在严格的边界,应与个人本位进行必要的平衡协调,从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最终服从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的社会法应是追求个人私利和公众福祉的平衡之法,而以人为本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

(三)平衡协调权利与权力

权利和权力是现代法学的重要概念,是法律规则的核心要素,贯穿于所有的法律部门之中。平衡协调权力与权利,也是经济法平衡理念的目的,因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是冲突中的主导性冲突。从历史起源看,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本源;从发展看,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有一个从不和谐到和谐的过程。在具体处理两者关系时,我们要认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辨证关系,即权利是权力产生的本源,权力是权利实现的保障;二者共同存在于法律之中,是一种内在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和谐的权利与权力关系作用十分明显,可以在权利增加的同时,增强权力;在权力增加的同时,增强权利。

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协调就是要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和谐,经济法制度安排中存在需要平衡协调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例如,在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中,一方面,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的权力与市场活动主体的权利之间就存在一个平衡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市场活动主体对国家经济管理主体行使权力的监督等问题也需要进行平衡协调,从而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和谐。

(四)平衡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每一种社会经济关系首先都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早期社会,个人利益往往被作为一种绝对利益而被法律自始至终地推崇和保护。亚当·斯密提出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为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亚当·斯密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边沁认为:社会是一个个人的总和,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只有每个人真正在追求他自己的最大利益,最终才能达到社会的最大利益。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人们对社会利益的更加关注,以及庞德、耶林等为代表所提出的社会利益理论的推动,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利益不但包括而且高于个人利益。法律的目的就是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法律的唯一根源,所有的法律都是为了社会利益这个目的而产生的。社会利益理论的迅速崛起为法律或国家限制个人自由、干预个体行为创造了理论基础,制止纯粹利益取向的市场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已成为法律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和谐社会主义下,以经济法平衡理念平衡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让个体对利益的追求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同方向进行,从而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对个体利益的可持续及最大化的追求,是经济法等部门法立法活动展开的基础。

(五)平衡协调自由与秩序

自由与秩序是存在冲突的,一些学者通过对经济法中自由与秩序关系的研究得出结论:自由优于秩序或秩序优于自由。但经济法强化秩序,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一般地,我们用自由与秩序来衡量法律制度的进步与落后,但如果我们在自由与秩序这个两维坐标中加上安全这一维度时,自由与秩序的关系就没有谁优于谁这么简单了。当主体之间的自由意志相互协调时,社会秩序自然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相对稳定的、连续的状态。而在一个无序的社会中,主体的自由意志往往被各种因素所扭曲,使得自由无法现实化。

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要发挥经济法平衡理念的作用,我们在安排经济法制度时应做到:平衡协调自由与秩序,使二者兼顾。正如庞德所说:“一种文明的理想,一种把人类力量扩展到尽可能最高程度的思想,一种为了人类的目的对外在自然界和内在本性进行最大限度控制的理想,必须承认两个因素来达到那种控制:一方面是自由的个人主动精神、个人自发的自我主张;另一方面是合作的、有秩序的(如果你愿意这样说的话)、组织纪律的活动。”[8]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需要进行协调,从而使和谐社会中的自由成为有秩序的自由,秩序成为有自由的秩序。在此意义上,经济法正当其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29.

[2]程宝山.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08.

[3]程宝山.经济法基础理论精要[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72.

[4]程宝山.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02.

[5]何文龙.经济法理念简论[J].法商研究,1998,(3).

[6]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96.

[7]李龙.法理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42-250.

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6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 男女不限, 年龄34~55岁, 体重35~65 kg, ASAⅡ~Ⅳ级, 心功能Ⅱ~Ⅳ级, 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评分>23。肝、肾、肺功能及凝血功能未见异常。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及有心肌梗死病史者;②风湿活动及有免疫性疾病者;③术前有脑梗死等神经系统或精神病病史;④长期服用镇静药、抗抑郁药者;⑤因受教育程度低或严重视力、听力障碍不能完成神经精神功能测验者;⑥术后出现低心排、循环功能不稳定或24 h内再次手术者;⑦术后24 h未拔管脱机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超滤组 (CUF组) 和负平衡超滤+改良超滤组 (S+M组) , 每组各30例。

1.2 方法

1.2.1 麻醉与体外循环

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 mg, 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 (ECG) 、心率 (HR)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 O2) , 开放外周静脉并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6 ml/ (kg·h) 。在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Drager监护仪监测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 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基本相同,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使用STOCKERTⅢ型心肺机和DIDECO膜式氧合器, 常规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CPB) , 降温至30℃时阻断上下腔静脉及升主动脉。主动脉根部冷血灌注, 心脏停跳后心包置冰以保护心肌并保持灌注流量2.0~2.8 L/ (min·m2) , 使转流中MAP维持在60~80 mm Hg。

1.2.2 超滤方法

CUF组自微栓过滤器出口端接Terumo超滤器入口, 超滤器出口接氧合器贮血罐, 于复温后开始超滤, 转流结束前停止超滤;S+M组按NAIK等[5]报道的方法采用经典MUF连接方式, 晶体液预充, 排气后矿置, 转流开始10 min后行SUF, 根据贮血罐平面补充复方林格液以维持适当的液面, 停机后即行MUF, 当静脉压下降致血容量不足时由动脉泵将储血罐内液体补充到体内, MUF时间15~20 min。CPB期间用a稳态处理电解质及酸碱状态, 降温速度为0.5~1.0℃/min, 复温速度控制在1℃/4~5 min。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e-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的测定

于转流前 (T1) 、转流结束即刻 (T2) 、术后2 (T3) 、术后12 (T4) 和术后24 h (T5) 取动脉血标本11 ml, 留取1 ml分别用i-STAT 300血气分析仪做血气分析, 其余10 ml分离的血浆置入-70℃冰箱保存在, 然后统一检测。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6, 试剂盒由北京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为排除CPB中血液稀释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测定结果均予以校正 (校正值=实测值×转流前红细胞压积值/采样时红细胞压积值) 。

1.3.2肺功能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分别由Drager麻醉机的监护系统记录患者在T1~T5时间的气道峰压 (Ppeak) 、呼吸停顿压 (Ppause) 、潮气量 (TV) 和吸入氧浓度 (Fi O) 2。根据记录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的结果, 按下列公式计算:肺静态顺应性 (CLst) (ml/cm H2O) =TV/Ppause-PEEP;肺泡-动脉氧分压梯度 (A-a DO) (mm H2g) =[Fi O2× (P大气压-P水蒸汽压) -PaCO2/R]-Pa O (P2大气压=760 mm Hg, P水蒸汽压=47 mm Hg, R=0.8) ;氧合指数 (OI) =Pa O2/Fi O2。记录两组患者超滤量、清醒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

1.3.3 认知功能的测试与评判

于麻醉前24 h、术后24、48和72 h时用MMSE量表分别测试患者的认知功能, 该量表问卷由20个问题组成, 共分30个小项, 主要为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语言5个方面的内容。每小项回答正确记1分, 回答错误或不知道记0分, 各小项记分之和为MMSE总分, 其范围为0~30分, ≤23分为发生了POCD。测试者由专门受过MMSE量表测试培训且不知分组的同一人员执行。观察术后72 h内POCD的发生, 记录其发生率。

1.3.4 血浆胶体渗透压 (COP) 和红细胞压积 (Hct) 的测定

于转流前、超滤前及超滤后取动脉血液适量, 用德国胶体渗透压仪Osmomat 050测定患者各时间的COP, 用i-STAT300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各时间的Hc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组内比较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以频数 (率) 检验, 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预充液量、预充液晶/胶比, 转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与T1比较, 在T2~T5时两组患者CLst和OI值均降低, Aa DO2值升高;与CUF组比较, 在T2~T5时S+M组患者CLst和OI升高, Aa DO2降低 (P<0.05) 。见表2。

与T1比较, 在T2~T5时两组患者血浆内TNF-α及IL-6的浓度均升高;与CUF组比较, 在T2~T5时S+M组患者血浆内TNF-α及IL-6的浓度均降低 (P<0.05) 。见表3。

(n=30, ±s)

(n=30, ±s)

注:1) 与T1比较, P<0.05;2) 与CUF组比较, P<0.05

(n=30, ±s)

注:1) 与T1比较, P<0.05;2) 与CUF组比较, P<0.05

与CUF组比较, S+M组患者超滤量明显增多, 术后患者的清醒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减少, 术后72 h内POCD发生率降低 (P<0.05) 。见表4。

与术前24 h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24、48和72 h的MMSE评分值均降低;与CUF组比较, S+M组患者术后48和72 h的MMSE评分值增加 (P<0.05) 。见表5。

(n=30, ±s)

注:覮与CUF组比较, P<0.05

两组患者血浆COP和Hct在转流前、超滤前,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超滤后S+M组患者血浆COP、Hct与CUF组比较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血浆COP、Hct在超滤后与超滤前比较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6。

注:1) 与术前24 h比较, P<0.05;2) 与CUF组比较, P<0.05

注:1) 与超滤前比较, P<0.05;2) 与CUF组比较, P<0.05

3 讨论

CLst反映肺组织的弹性, 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肺组织受损、功能下降时, 可表现为CLst降低。Aa DO2和OI是反映肺换气功能的主要参数, 受通气/血流比值、解剖分流及弥散等因素的影响, 当肺换气功能有障碍时, 可表现为Aa DO2增大和/或OI降低[6]。MMSE评分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评价认知功能的方法之一, 评价准确且简便易行[7]。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T1比较, 在T2~T5时两组患者CLst和OI值均降低, Aa DO2值升高;与术前24 h相比, 两组患者术后24、48和72 h的MMSE评分值均降低;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POCD发生, 提示心脏手术CPB后患者出现肺功能下降和PCOD。

在心脏手术过程中, 手术、麻醉和CPB均有可能引起组织器官损伤, 其中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引起损伤的一条重要途径[8]。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T1比较, 在T2~T5时两组患者血浆内TNF-α及IL-6的浓度均升高, 其中TNF-α的浓度在T2时达到最高值, CUF组和S+M组分别较T1时增加303%和232%, 提示CPB可刺激机体释放相关的细胞因子, 引发患者的肺组织损伤和脑细胞功能受损。CPB过程中血液和异物的接触、血液破环、低温、手术创伤、麻醉、缺血再灌注等作用均有可能引起体内补体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激活, 释放大量TNF-α、IL-6等细胞因子。TNF-α是由单核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 在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释放最早, 起始动作用, 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PMN) 产生氧自由基直接对组织细胞产生破坏[9], 也可通过刺激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或趋化分子, 介导PMN引起炎症损害[10];CPB期间激活的单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6, 又可激活内皮细胞、PMN和巨噬细胞而形成恶性循环, 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11]。IL-6是另外一类细胞因子, 能易化白细胞之间/之内的信号传递, 具有控制炎症反应的功能。该细胞因子和补体激活产物, 共同作用于内皮细胞使其受损, 并激活内皮细胞使其合成和分泌ICAM-1等黏附分子。内皮细胞表面的ICAM-1和PMN表面的CDll B/CDl8 (Mac-1) 结合后, 促进PMN与内皮细胞黏附, 进而脱颗粒释放出脂质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化酶、β葡萄糖醛酸酶、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和弹性蛋白酶等, 使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损伤, 通透性增强, 导致SIR和脏器功能受损[12]。

炎症反应会导致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造成细胞液外渗、肺间质水肿, 表现为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13];炎症反应还会使部分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使大脑皮层功能区细胞水肿、功能下降, 表现为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POCD[14]。本研究中患者术后肺功能受损的时间和POCD出现的时间与炎症因子释放时间基本一致, 提示术后肺、脑功能受损可能与CPB中大量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因此, 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并增加其排出量, 是减轻组织炎症损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超滤是CPB中的一个辅助装置, 其原理是通过一个半透膜, 将血液中的水分和可溶性小分子物质滤出。本研究使用的Terumo血液超滤器, 可滤除分子量小于65 000 D的物质。研究表明, 大多数炎症因子的分子量在6 800~5 000 D[15], 所以部分炎症因子随水分有可能被滤出。本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两组患者血浆中TNF-α的浓度在停止转流后最高, 但在术后2、12和24 h内逐渐降低;血浆中IL-6的浓度虽然在术后2 h时最高, 但在术后12和24 h内逐渐降低。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手术完成、CPB停止后机体所受刺激减少, 因此引起的TNF-α和IL-6生成减少。②有研究报道, 胃肠道及肺脏在CPB期间可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16], 超滤本身可改善机体胃肠道和肺脏的功能, 进而使炎症因子的生成减少。③两组患者均使用超滤技术, 滤出较多的TNF-α和IL-6。

临床上常用的超滤方法有3种:常规超滤 (CUF) 、MUF和零平衡超滤 (ZUF) 。CUF的目的是提高Hct值, 一般在复温后进行;MUF是NAIK等[5]1991年在伦敦儿童医院首次应用, 原理与CUF相同, 多在停止CPB后实施, 达到停止转流后能继续浓缩Hb的目的;ZUF即滤出多少液体的同时加入等容量的液体, 实际上相当于“洗脱”的作用, 其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循环, 滤出炎症因子。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 张涛等[17]在ZUF的基础上提出SUF的概念, 其在保证灌注流量和适当灌注压的前提下, 在大量滤出液体的同时加入适量的晶体液或胶体液, 使体内液体总量 (包括体内原有的体液和CPB中液体的加入量) 和滤出量达到一种较为稳定的负平衡状态, 即滤出量多于体内液体总量, 达到既能降低炎症因子的浓度, 又能浓缩血液的目的。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病史长、病情重, 心脏相对扩大, 心功能较差, 多并存体肺循环淤血, 体内潴留大量水分, 加重各脏器功能的负担[18];加上预充液、心肌保护液和冲洗液, 转流结束时患者体内水分仍较多, 使容量负荷加大, 加重受损心脏的负担, 同时加重肾脏的负担。如果能在术中排除过多的水分, 使术后机体容量负荷减轻, 必将对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对此类患者很有必要实施SUF。但是, 单一的超滤方法常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特别是对重症风湿性瓣膜病患者, 很难使患者术后内环境达到较理想水平, 而SUF+MUF则有可能更好地解决该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CUF组比较, 在T2~T5时S+M组患者血浆内TNF-α及IL-6的浓度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①S+M组加入大量的液体, 使TNF-α和IL-6被稀释的程度大于CUF组, 表现为转流过程中S+M组TNF-α和IL-6的浓度在各时间低于CUF组;②S+M组患者从CPB开始后早期一直到停止转流后连续超滤, 从时间上保证有更多的TNF-α和IL-6随水分被滤出, 而CUF组患者只是在复温后至停机前进行有效超滤, 时间上可能无法达到滤出更多TNF-α和IL-6的要求;③S+M组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6的量较少, 反过来减少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 减轻恶性循环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CUF组比较, 在T2~T5时S+M组患者CLst和OI升高, Aa DO2降低。与CUF组比较, S+M组超滤量明显增多, 术后患者的清醒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减少, 术后48和72 h时MMSE评分值增加, 术后72 h内S+M组患者POC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其原因可能是S+M组患者滤出量大于CUF组, 使更多的TNF-α和IL-6随水分被滤出, 从而减轻由炎症因子所介导的肺组织和脑细胞的损伤程度。

体外循环中常采用血液稀释的方法, 其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改善组织和微循环的灌注, 但在稀释的同时也降低Hct和血浆COP, 使部分组织器官在单位时间内的氧供减少, 并且由于COP降低, 使水分由血管内移向血管外的速度增加, 从而加重肺和其他脏器的水肿程度, 所以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如不能迅速提高Hct和血浆COP, 可能会加重患者肺组织和脑细胞的损害。本研究结果显示, 超滤后S+M组患者血浆COP和Hct与CUF组相比均明显升高, 提示SUF+MUF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浆COP和Hct, 相应地减轻组织间隙水肿和增加血液的携氧能力, 保障机体各器官的氧供, 这也可能是S+M组患者CLst和OI在术后恢复较快以及该组患者术后清醒较快的原因之一。

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篇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现代火灾呈现突发性、危险性、复杂性和残酷性, 消防职业已成为全社会最危险的职业之一。现代社会各种复杂形势下的火灾扑救工作对消防员的体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良好的平衡能力又是提高救灾效率和防止伤害的关键素质。传统体能训练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消防员的各方面身体素质,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方法枯燥、训练效率不高、与实战结合不够紧密、带来大量伤病等。尤其是训练伤病已经成为影响消防员身体健康, 降低消防作业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问题, 使训练效果有效地转化为消防员专项作业能力。随着运动训练理论、方法迎来新的时代, 特别是功能性训练在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理念, 对传统的平衡能力训练模式与方法带来深刻的变革。

对于消防部队而言, 良好的平衡能力是各项素质训练的基础, 伴随着训练的始终, 功能性训练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传统体能训练的弊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消防部队也将面临很多新问题, 新挑战, 这也无形之中对消防员的核心战斗力提出了新要求。所以, 如何改进陈旧的训练模式, 切实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山西省晋中两个消防中队的全体消防员战士进行训练, 以中队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中队 ( 21 人, 年龄22. 3 ± 3. 5) 和对照中队 ( 22 人, 年龄21. 9 ±2. 7) 。

1. 2 研究方法

试验班采用功能性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对照班采用消防中队传统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两个中队的训练周期均为三个月, 训练周期内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密度相同。然后采用SPSS19. 0 对训练前后的平衡能力素质进行统计学分析。

1.3训练内容

1. 4 测试内容与方法

1. 4. 1 静态平衡能力: ( 所有测试两次, 取最好成绩)

(1) 强化Romberg: 受试者采用两足一前一后, 足尖接足跟的站立姿势, 闭眼所持续的时间。

(2) 闭眼单足站立: 受试者自然站立, 当听到“开始”口令后, 抬起任意一只脚, 开表计时, 当受试者支撑脚移动或抬起脚着地时, 测试结束。

1. 4. 2 动态平衡能力:

(1) 前庭步测试: 在地面画一条横线, 再在横线的左端画一条垂线。受试者左脚放在两条线的直角内, 后跟抵横线, 左脚的外沿抵垂直线, 右脚齐平站立。受试者按平常的步态, 闭眼向前走10 步, 体制以左脚外延为标志。测量10 步后, 左脚外沿偏移垂线的距离。

(2) 起立- 走测试: 受试者坐在椅子上, 测试者发出“开始”口令后, 受试者以最快的速度起立、向前走至5m处横线再立即返回椅子前横线处, 记录受试者所用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 1 对静态平衡能力影响

注: ﹡表示p <0. 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强化Romberg和闭眼单足站立反应消防员的静态平衡能力。由表2 可知,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 无论是实验中队还是对照中队, 两项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均略有提高, 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 p >0. 05) 。

2. 2 对动态平衡能力影响

注: ﹡表示p <0. 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前庭步测试和起立- 走测试反应消防员的动态平衡能力。由表3 可知,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 实验中队两项动态平衡能力指标都有明显提高, 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 ( p < 0. 05) , 而对照中队两项动态平衡能力指标也有相应提高, 但未到达统计学水平 ( p >0. 05) 。

2. 3 核心肌力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

八级腹桥、侧桥和背桥三项指标反应消防员的核心肌力水平。从表4 可知, 三项核心肌力指标与起立- 走测试和前庭步测试两项动态平衡能力指标有较高的相关性, 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而与强化Romberg和闭眼单足站立两项静态平衡能力指标相关性较低。

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简称核心肌力, 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1]。核心部位强有力的肌群还通过产生和控制不同关节的肌肉力量来维持身体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郭广越研究认为,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特质在于加强神经肌肉控制系统的控制能力以及核心区域深层肌群稳定性力量的增强, 使得身体在高速运动或不稳定状态下, 通过人体运动链的平衡控制作用以及运动链的不同部位和环节力量的衔接、传递和整合, 来提高力量输出的效率[2]。这种高效的输出可能主要是动态性的力量输出, 功能性训练在较好地提高核心肌力的同时, 对涉及到核心肌力作为运动链环节的肢端平衡能力水平的提高同样具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尤其是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因此训练一段时间后前庭步测试和起立- 走测试两项动态平衡能力指标提高比较明显, 而对强化Romberg和闭眼单足站立两项静态平衡指标的训练效果较差。肖春梅等学者也认为静态平衡测试偏重于前庭功能, 而对于动态、视觉和躯体感觉的功能反映很少[3]。这种提高同表4 研究结果所显示的一致, 机体的核心肌力与动态平衡能力有较高的相关性, 而与静态平衡能力的向关性则较低。即功能性训练在提高机体核心肌肉力量的同时, 提高机体的动态平衡能力。以此来保证消防员在消防作业或训练中避免过多的重心不稳所产生的一些伤害。

3 结论

1. 功能性训练能较好的提高消防员的动态平衡能力, 对静态平衡能力影响较小。

2. 动态平衡能力与核心肌肉力量相关性较高, 功能性训练之所以能提高消防员的动态平衡能力, 应该与其功能性训练过程中获得的核心肌肉力量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要:消防作业环境恶劣, 训练与实战转换频繁, 经常转换放松与紧张状态, 而且持续时间长、作业强度大, 要求士兵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储备。本研究采用一套功能性训练方法对晋中市某消防中队消防员进行训练。通过三个月的训练周期后, 对消防员功能性训练前后的平衡能力指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功能性训练能更好地提高消防员动态平衡能力。

关键词:消防员,功能性训练,平衡能力

参考文献

[1]黎涌明, 于洪军, 资薇, 等.论核心肌力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 2008, (4) :20-24.

[2]郭广越, 传统力量训练与功能性训练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 2013.

证监会:坚持投融资功能平衡等 篇10

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会上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坚实,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郭树清指出,今后一段时期,证监会将坚持从新兴加转轨的基本实际出发,坚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坚持放松管制和加强监管紧密结合,坚持严格执法和完善法制有机统一,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坚持近期举措和长远目标统筹兼顾,加快建设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强大的资本市场,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上发挥直接金融服务全局的作用。会议还指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发行和退市制度改革。

IPO放缓影响券商直投退出回报

根据投中集团统计,全年券商直投IPO退出案例数量达到25起,达到直投试点开展以来最高水平;但2012年下半年A股市场新股首发节奏的明显放缓以及资本市场疲软状态依然对其回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账面回报规模及回报率相比2011年均有所下滑。2012年券商直投IPO退出后,其总账面回报金额达20.29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78倍。其中,回报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例是国信弘盛在隆基股份中的退出,账面退出金额为2.1亿元;账面回报率最大的一起案例为平安财智在兆日科技中的退出,回报率为9.9倍。从回报金额看,券商直投在中小板及创业板分别获得账面回报6.86亿元和7.32亿元,在上交所获得账面回报为5.10亿元。

中青宝IPO募投项目延期

与中青宝同属李瑞杰控股的宝德科技集团近日发出公告,称已接受财务顾问就其可能在A股上市所进行的辅导。但其兄弟公司中青宝自2010年上市以来,不仅业绩和股价表现都不佳,即便IPO募投项目也一再延期,至今未完成。其2010年登陆创业板时,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三个募投项目:第一是4款游戏开发项目;第二是网络游戏研发技术平台项目;第三是苏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三大项目募集资金投入合计3.5亿元。按照当时预计,4款游戏进入公测的最晚时间在2011年5月,后两个项目在2012年一季度之前也应该达到预定目标。而根据中青宝2012年三季报披露,上述三大IPO项目完成进度最快的也只有54.85%。

广州港上市申请材料递交证监会

广州港集团的董事长、广州市人大代表陈洪先1月21日透露,现在广州港的上市申请材料已经递交证监会,但具体上市时间现在还不能确定。广州市南沙区委书记丁红此前表示,南沙是出海口,有对外开放的动力,所以今年海的文章要好好做,港口的文章要好好做。对此,陈洪先表示,今年主要把已经投产的南沙港一期、二期、粮食码头、汽车码头等的生产经营做好,使得量和效益都有一个提升;另外,抓紧建设已经确定的项目,如总投资70个亿的南沙港三期。

机械化工或成退出IPO高危行业

IPO在审企业财务核查启动半月有余,已有9家公司选择“退场”。市场人士表示,化工、机械类拟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可能性较大,或成撤回IPO申请的高危行业。有投行人士的摸底调查发现,船舶、光伏企业亦危机四伏,民营企业更是自查重中之重。业界普遍预计,恐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将退出排队序列。证监会网站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周申报创业板上市企业中,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终止审查,主板名单暂无变化。至此,半个多月以来已有9家拟上市公司申请终止审查。

企业境外IPO和增发申请材料简化

证监会1月21日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公开募集股份及上市(包括增发)审批申请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下称《示范文本》)。与2009年11月公布的规定相比,《示范文本》取消了境外投资银行出具的上市可行性分析及承销意向报告、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公司境外上市的文件、发改委关于申请人申请到境外上市的意见函、有关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明等文件。此外,到境外主板、创业板上市须提交的材料均取消了按境外会计准则调整的财务报告及其审计报告(草稿)。

创维机顶盒业务弃IPO转借壳

接近900家公司等待上市,而IPO开闸的时间表仍遥遥无期,这让企业开始选择其他方式登陆资本市场。近日,香港上市公司创维数码透露,创维可能收购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ST公司,如果收购能进行,创维拟将若干资产及业务(其中可能包括集团的机顶盒业务)注入目标公司,以促成后者的重大资产重组。这也意味着,创维已放弃机顶盒业务独立分拆IPO的途径,转向借壳上市。创维数码的公告称,包括收购代价和资产重组的收购条款正在谈判中,截至目前,还未就收购事项达到最终协议,收购也有可能达不成协议导致无法实现。创维新闻发言人李从想则指出,创维一直在谋求机顶盒业务上市。

优衣库拟年内赴港冲刺IPO

受中日关系紧张影响,一度推迟赴港上市的日本大型连锁休闲服饰零售商优衣库(UNIQLO)今年卷土重来。据香港信报报道,优衣库母公司Fast Retailing(迅销)有意把这家休闲服饰连锁店在港分拆上市,且年内成功的概率很高。优衣库隶属于日本首富柳井正生家族,该公司作为亚洲最大的快时尚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扩张迅速。其拟进军香港资本市场的举动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不过截至目前,优衣库中国公司暂时还没有针对这一消息给予正面回应。据悉,优衣库预计2012年销售额将首次突破1万亿日元。迅销公布的2012年9月~11月的季报显示,优衣库销售额为3181亿日元,较2011年同比增加了16.7%;净利润同比增加23.5%。

农产品增发缩水调减投资额

由于募集资金距离之前的方案大幅缩水,农产品不得不缩减募投项目投资。1月22日晚间农产品发布公告称,公司此次增发最终发行股份3.1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7.13亿元,扣除发行相关费用之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6.71亿元。按照此前的增发预案,农产品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期间还曾下调过增发价格。公告同时显示,公司决定调减向天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的投资。按照其此前的公告,该项目原计划募集资金投入额为不超过16亿元。经调整后募集资金投入额缩减至7.71亿元,按此计算,缩水幅度达到51.81%。

丹邦科技增发6亿投PI膜项目

丹邦科技近日公布增发预案,公司拟通过定向增发募资6亿元,投入“微电子级高性能聚酰亚胺(PI)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丹邦科技此次增发不超过5300万股股票,增发价格不低于11.3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为6亿元,全部用于电子级PI膜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资料显示,国际上,电子级PI膜市场主要厂商有杜邦(美国)、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日本)、东丽-杜邦(日本)和SKC(韩国)等五家公司,这五家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丹邦科技预计,上述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产PI膜300吨,每年新增营业收入约3.02亿元,新增净利润约1.5亿元。

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收治的2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5~16岁;辅助下能够自行行走,能理解医师指令,具有一定认知能力;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

1.2 训练方法

1.2.1 常规训练:

对照组常规训练全程分为三阶段,隔天进行,1周3次,每次45 min,维持12周。①配合降低肌张力治疗,进行关节力量训练;②展开平衡与步态训练;③进行大幅度,大运动量训练。

1.2.2 运动平板训练:

采用DP一130电动平板,1周3次,持续12周。患儿在治疗师指导下首先进行慢速度训练,掌握要领,再根据康复进程逐渐加速;训练时躯干务必直立;迈步时,足部先着地;步行时,髋关节保持伸直状态。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 Berg平衡功能:平衡功能测试包括起立、坐下、转身、站立、拾物、踏台阶等在内的14个项目。将最低分设置为0分,最高为4分,满分56分,所有项目务必在20 min内完成,患者全程赤足;每一项目测试时在一定时间内需要保持同一姿势;某一项目如果经过多次测试,则取最低分。

1.3.2步态分析:患者以粘贴地面2 m×20 cm为标准,赤足行走;跨步长主要测量着地时两足距离;步宽测试以足与中点投射为标准,测量两足间的横向距离;步速测试时空参数[2]为u2-,根据视频时间和地面标准线比例,测量每秒距离(m/s)。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发现,观察组Berg平衡功能与步态评定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8.4796,P<0.05)。见表1。

3讨论

活动平板训练应用于脑瘫患儿治疗中主要以实际操作为根本依据,利用悬吊装置减少对下肢重量,对促进患儿步态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以基线[3]无差异性的42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常规与平板训练、步态训练,比较两组康复程度与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平衡功能与步态对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学龄期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平板训练方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存在一定推广与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训练对学龄期脑瘫患儿平衡功能与步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4例学龄期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运动平板训练。治疗期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步态与平衡功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平板训练应用于学龄期脑瘫患儿治疗过程之中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学龄期脑瘫,步态,平衡功能,运动平板训练

参考文献

[1]陈天聪,叶一卫,程佩锋,等.运动平板训练对学龄期脑瘫患儿平衡功能与步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7):633-636.

[2]袁俊英,曾宪旭,孙二亮.活动平板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与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6):557-559.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法律下一篇:全血生化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