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案例分析(精选8篇)
农村工作案例分析 篇1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分析
摘要:学生德育工作是一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程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德育工作。这点在农村学校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结合自己的做法,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和各位同仁的指导,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也使学生的发展更为健康和顺利。
关键词:德育工作 农村 案例
我校地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御风村,是安定区比较偏远的次中心镇,人口共1.6万。当地农民主要靠种植马铃薯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很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我通过一则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张××,男,14岁,七年级学生。
二、案例分析
(一)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和与张××的多次接触,我发现他的性格比较内向,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陌生人面前从不开玩笑。在学习上,学习习惯养成欠缺,上课听讲容易走神,不认真,教师布置的课前课后作业和要求不能认真完成。这些导致他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总是排在全班的倒数,不能体会成功的兴奋和喜悦。这也让他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心理包袱很大,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
通过家访,我得知张××学生的父母均在外务工,监护责任落在了爷爷和奶奶身上。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留守儿童。作为留守儿童,他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加上父母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不能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辅助,对于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不会科学的分析。
(三)教师因素
由于学校教师自身精力有限,且大多数教师的房子在市区,很多教师在上完课后便开车回家,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学生有什么问题也不能和教师及时联系。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就不能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容易导致评价偏薄。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失落感:不能得到教师的帮助、表扬和肯定,又会受到同学的欺负和家长的数落和教训,从而在教师和家长面前变得胆小怕事,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张××学生目前最为缺乏的便是自信。这对他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作为教师的我,又该如何做以唤醒他的自信呢?
(一)通过对学生的激励,唤起他们的信心
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思考,我发现所有的学生在内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期望和憧憬,也会为这个理想世界而努力奋斗,希望成为教师和家长眼中的佼佼者。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句话过于绝对化,但是也不乏其合理性。为了消除张××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课间时间,我经常创造一些让他感觉无意的机会来和他进行谈话,如让他帮我抱作业本或在他自己下课后习惯去的地方遇见他。同时,我抓紧每一次能够表扬他的机会,在课堂上对他进行公开表扬,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当提问的时候,我总是用眼神来鼓励他,希望他能主动回答问题。还经常对其他学生说:“看,张××同学在课堂上表现的真棒,大家要向他好好学习哦!”“张××同学回答得很真确,能够独立思考,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张××同学上课开始举手发言了。”“张××同学很会讲故事。”通过上述努力,张××学生开始主动找我进行谈心,这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和努力没有白费。
(二)积极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学生自信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张××的自信心影响也很大。为了减少或消除这一因素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我主动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将他在学校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沟通和说明,期望能和家长共同商量帮助孩子改变的办法。如我建议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问题,多鼓励。为了提高孩子自信心,我建议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表扬他的闪光点。而我则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其他教师和学生,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张××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三)教师真心爱护学生,同学相互友爱
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灵极其简单、脆弱和敏感,所以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何,是他们判读老师是否关爱自己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去真心关心学生,不能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要更多地从精神上去帮助学生,做到“扶贫”“扶智”“扶志”“扶德”和“扶健”。同时,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和尊严。
四、辅导效果
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的携手努力,张××在性格、学习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能够静下心来听讲,课堂上开始积极踊跃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下课后能够与同学们积极交往,热爱班级活动,学习成绩由原先的班级倒数到现在的30名前后,成绩在逐渐提高。通过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家里也能够主动学习,喜欢通过电话讲学校和班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
五、德育结论
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用心将其做好。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的缺失极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因此,对于学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不能失去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自己是最棒的,最强的,不怕困难。
对于张××在这段时间里面的巨大变化,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激励对于一个学生具有的强大作用以及对于班级这个集体所赋予的力量。因而,当面对类似张××这样的问题学生,教师更要具有耐心和爱心,循循善诱,切记不可操之过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不良表现而放弃这个学生,要更多地去改变他们,要发挥他们的有点和特长,将他们的优点尽量放大,张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积极融入到这样一个具有爱心的班集体中去,感受同学之间浓浓的感情。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元化,通过各项活动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让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能得到发现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夏长平.浅谈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2009(8):47-48.[2]郑行宣.驾驭心灵笑迎明天――中学德育案例分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7):63-64.[3]王琰.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美德的基石――对几则德育案例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9(6):40-41.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142。
(责编 张宇)
农村工作案例分析 篇2
1.1 路基养护工作内容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基本条件, 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强度, 必须保持路基土的密实, 排水性能良好, 各部尺寸和坡度符合要求, 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农村公路路基养护应通过对农村公路各部分的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查, 发现病害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 消除病害根源。路基工程养护作业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1.1 整修、加固路肩和边坡;
1.1.2 疏通、改善、维修排水系统;
1.1.3 维护、修理各种防护构造物及透水路堤, 管理两旁公路用地;
1.1.4 清除坍塌方、积雪, 处理塌陷, 检查险情, 预防水毁;
1.1.5 观察、预防、处理翻浆、滑坡、泥石流等病害;
1.1.6 有计划的局部加宽、加高路基, 改善急弯、陡坡和视距, 使之逐步达到要求的技术标准。
1.2 路基养护操作规程
1.2.1 路肩、边坡、边沟、中央隔离带除杂草
杂草的高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高度。超过高度时, 必须进行修剪。人工使用打草机进行修剪, 修剪后的路肩及中央隔离带的杂草不得高于5cm, 边沟、边坡及护网平台不高于20cm。修剪下来的草叶, 由人工收集装车, 弃至指定地点。
1.2.2 路肩修整
养护作业人员对路缘石外侧路肩进行修整时, 先根据原线形标准进行施工放线, 然后人工进行修整, 恢复原路肩的线形及平顺度。
1.2.3 边沟疏通
每年雨季前和汛期中要经常检查边沟和截水沟是否堵塞, 特别是大雨后要立即检查边沟和截水沟的排水情况。若发生堵塞, 须及时进行疏通, 保证边沟和截水沟的正常排水。每年四、九月份要人工清除沟底的淤积物, 并装运至指定地点倾卸。
1.2.4 边坡修整
每年秋季人工对全线边沟、边坡进行修整。采用挂线、放样, 人工用铁锹进行修整, 挖高填低, 夯实土, 恢复原线形, 将清除的多余的淤积物装车, 并弃置指定地点。
1.2.5 泄水糟疏通
每年雨季前及雨季当中要经常检查泄水槽是否堵塞。若发生堵塞, 要及时地进行修复疏通。人工清除泄水槽内杂物, 保证泄水槽的正常排水, 清除的杂物, 泥土可弃置到破损的边沟处, 垃圾要装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倾卸。
1.2.6 泄水槽修复
泄水槽损坏时, 人工将修补材料运至修复地点, 现场在容器中进行配制、浇筑, 恢复其原有形状, 并进行洒水养生。如果条件允许, 应尽量使用厂制构件。
1.2.7 边沟护砌修补
受雨水冲刷变形或破坏的护砌, 需要人工及时进行修补。将片石 (块石) 运置修复地点, 现场拌制水泥砂浆进行护砌。护砌时, 边沟土要先进行夯实, 然后在上面加铺碎石垫层, 起到整平并增强其抵抗冲刷的作用。然后再用砂浆进行片石 (块石) 的砌筑, 砌筑完成后, 用砂浆进行勾缝。勾缝时参照桥涵锥坡勾缝的修补办法。
2 路面工程养护
路面是在路基上铺筑成一定厚度的结构层。由于它直接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 并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常常发生损坏, 影响公路行车的安全畅通。因此, 必须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修理措施, 以保持路面平整度完好、横坡适度、排水畅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能。根据农村公路路面的实际情况, 这里只对水泥、沥青类路面的日常维修养护作说明。
2.1 路面养护的要求
及时、经常的对路面进行保养和修理, 防止路面松散、裂缝和壅包等各种病害的产生和发展;保持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能力, 确保路面安全、舒适的行驶性能;保持和提高路面的强度, 确保路面的耐久性;防止因路面损坏和养护操作污染沿线环境;冬季要清除路面上的积雪, 在日交通量小于100车次的路段, 清除积雪有困难, 可将雪压实、整平维持通车, 但在陡坡、急弯、平交路口需撒布防滑材料;并做好融雪时的排水, 压实的雪面横向不要有坡度, 以防车辆横滑。
2.2 沥青路面路面常见破损的原因及其处治方法
2.2.1 裂缝
由于沥青材料本身的性质和大气温度的变化, 沥青路面常常出现裂缝。在农村公路路面养护作业中, 及时正确的处理裂缝, 对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修补裂缝时, 裂缝宽度在6mm以内的, 将缝隙刷扫干净, 并用压缩空气吹去尘土, 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缝宽在6mm以上的, 剔除缝内杂物和松动的缝边缘, 或沿裂缝开槽后, 用压缩空气吹净, 采用砂枚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 并用烙铁封口, 随即撒砂、扫匀, 也可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封。
2.2.2 麻面
面层沥青用量不足, 矿料级配偏粗或嵌缝料规格不当, 以及在低温、雨季施工时路面未能成型, 致使粒料脱落, 即形成麻面。如处理不及时, 往往由于麻面渗水, 沥青面层碎裂, 可发展成为松散。对于大面积的麻面路段, 可在气温上升 (10℃以上) 时将其清扫干净, 喷洒沥青后, 撒布石屑或粗砂, 扫匀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予以处理。在低温潮湿季节可用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修理, 小面积麻面可采用乳化沥青封层修理。
2.2.3 松散
松散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的初期, 其原因是使用的沥青稠度偏低, 用量偏少, 与矿料的黏附力不足;或沥青加热过高失去黏性;或所用矿料过湿、铺撒不匀以及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牢固黏结所致, 基层或土基湿软变形, 也可导致松散产生。如因采用酸性石料与沥青黏附性差而造成的松散, 则应在沥青中掺加抗剥离剂、增黏剂或用部分干燥的生石灰粉、硝石灰粉、水泥代替填料以及用石灰浆处理粗集料等抗剥离性措施, 以改善沥青与矿料的黏附力,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
2.2.4 坑槽
坑槽是由于路面松散、龟裂等破损, 或被犁铲、履带车、铁轮车砸伤后未及时进行修复, 在行车作用下不断扩展恶化而形成的一种路面损坏现象。仅面层有坑槽时, 可依如下步骤进行处置:按“圆洞方补”原则划出修补范围并开槽, 将槽开切成方形或矩形, 其纵横边线与公路中心线平行和垂直, 并保持槽壁直立。清理坑槽, 直至露出坚实稳定的底层, 并使槽内保持干燥。摊铺沥青混合料并压实, 混合料一般采用与原路面相同的材料, 但其最大粒径应与槽深相适应。摊铺厚度应使混合料压实后略高于周围的路面。压实方法应视修补坑槽面积的大小而定, 小面积坑槽采用小型手扶振动碾或振动夯板压实, 面积较大坑槽宜用压路机碾压。为使修补部分表面密实、均匀, 对较深坑槽, 可分两层铺筑, 下层用较粗粒径的混合料, 表层用粒径较细的混合料。
2.2.5 沉陷
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产生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通常可有三种情况:均匀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在自然因素和行车作用下, 达到进一步密实、稳定的表现, 这种沉陷不会引起路面的破坏;不均匀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不密实, 碾压不均匀, 在水的侵蚀下经行车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变形;局部沉陷是由于路基下原来有墓穴、枯井、树坑、沟槽或填土路基碾压不密实, 当受到水的浸透时而引起的变形。对于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路面裂缝和下沉, 如果路面和土基已经密实稳定, 可按前述处治裂缝的办法处理。对于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路面不平整, 如面积不大, 可在拉毛、扫净、洒布粘层沥青后, 根据沉陷的程度采用不同粒料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予以补平;如面积较大, 可采用罩面处治。对于路基和路基结构破坏引起的沉陷, 必须先将基层和土基妥善处治后, 再修复面层。对于路基下沉、沟槽等引起的局部沉陷, 应采用砂砾石、碎石、干砌或浆砌片石等将其重新回填密实。
摘要:农村公路养护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沿线设施、绿化养护等, 简要对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作进行分析。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篇3
一、农村人才观念滞后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由于地处农村,文化、经济相对落后的客观因素,人才观念上的差异与文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孩子们的祖祖辈辈生活在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的农村,他们很难想象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甚至不远的城市人的观念。尽管说现在有发达的通讯,世界有“地球村”的美誉,但由于区域观念局限和“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让他们的价值观、人才观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都存在偏颇。学校德育教育该如何突破局限?如何改变孩子们的观念?
二、隔代教育现象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为地处西部的农村也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更多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家庭教育重任就留给了年迈的老人,由于老人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差异,使“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之间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思想鸿沟——老人说孩子不听话,孩子说老人思想顽固守旧。孩子缺少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增添了教育的难度。如何消除占学生总数的40%~50%的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的代沟?让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思考的大问题。
三、由学校独立承担德育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是最好的教育。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它却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学校面对本应由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德育思想教育,让孩子成为合格的新人已有些力所不及了,可以说学校独立承担德育工作不堪重负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从小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学后,在学校接受教育(小学、中学),学校有专门的思想教育课程,还有学科配合思想教育,但离开学校由谁来承担这段时间的教育?孩子离开校门就在社会中走着,他们无时无刻不受社会的诸多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
四、形成合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了要求,学校必须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方针,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境界,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为争创德育达标学校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1.重抓德育主阵地
把课堂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
2.加强宣传阵地的建设
“广播站”是学校德育活动的主要阵地。(1)学校建立起“红领巾广播站”,从而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增长学生课外知识。(2)培养一批优秀的小主持人、小记者,使之成为学校宣传的生力军。(3)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台宣传校园文明佳事,树立榜样,宣传校园新风尚,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4)利用墙壁张挂教育標语,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3.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
(1)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之成为我校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大有力支柱,组织好一年级新生、六年级毕业生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2)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经常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导航。为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要矫正偏颇的家庭教育,要消除社会的不良影响,要以楷模为榜样,对工作对象要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孜孜不倦。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白庙小学校)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2009 篇4
以上所获得的成绩只是我七年努力工作的一个见证,而这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给我的更大的收获是懂得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从班级管理的真实案例中总结出的教育方法。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些想法及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作法:
伯克曾说:“教育之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格”。我也非常认同这一点。我想现今社会更需要的是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而不是学富五车却不知道德为何物的“学者”。而在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在正确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欠缺,娇惯、溺爱,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冷漠、霸道的个性,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荣誉感、不懂得合作等等现象在学生中屡见不鲜。因此我认为农村小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爱,学会爱。
案例一:我所带的第一个班是三年级,是全校最头疼的班,学生品质较差。带班不久我便发现在这个班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每天家长背着书包接送学生上下学,给学生大量的零花钱,学生用这些钱买零食、买玩具,而家长稍有一点没顺学生的意,就会出现大吵大闹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班于伟身上尤为明显,于伟同学爸爸早逝,妈妈一个人靠给别人打工挣钱,辛苦得养活他,打他却不能感受妈妈对他无私的爱。一天,他妈妈送他到大门口,他要5元钱,妈妈问他:“你要这么多钱干吗?”他说:“你管我干嘛,快点给我,不给我就不上学。”他妈妈一听,马上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他。我看到这一幕,感觉到这种现象非常严重,必须让学生懂得去感受父母给与他们的爱,并学会回馈父母。我便在班级开展一系列感恩活动,就以于伟为突破口,用录像机把他妈妈一天的生活录了下来,早上送完他上学,妈妈便去替别人打工种地,晚上他妈妈用辛苦一天所挣来的30元钱买来鱼、肉、水果做给他吃。之后我把录像放给学生看,当于伟看到妈妈在太阳下辛苦的种地,汗珠一滴一滴的滴落到地上时,他渐渐的低下了头,在看到妈妈把鱼、肉一劲儿的往他碗里夹,自己却只吃咸菜时,他掉下了眼泪,此时我知道了,他已经感受到了妈妈对他深深的爱,以及妈妈的辛苦。这是我关掉画面,望向全体学生,学生们也都一眼含泪水,我说:“老师录下了于伟航妈妈的一天,而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妈妈、爸爸他们为了供养你们上学,让你们穿好的、吃好的,他们的一天都是怎样过的呢,探们给你们买吃的、穿得的钱是怎样辛苦挣来的呢?”教室里一片寂静,我知道学生们在深深的思索中已经渐渐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爱。我又抓准时机,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给妈妈洗一次脚。于伟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抚摸着妈妈那充满裂痕的双脚,我知道了那代表着妈妈为我付出的无私的爱,我会用我的爱回报妈妈------”学生朴实的语言正表明了他们心中的爱以及对爱的理解。
案例二: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一名叫嘉桐的内蒙古小姑娘,因患胸椎结核,来哈市医大一院就诊,姥姥卖了房子还不够支付医疗费。第二天,我把这件事在班上讲给学生听,当听了小嘉桐的事,看了混身插满管子的小嘉桐照片时,他们流下了同情的眼泪。纷纷提出要为小嘉桐捐款,在班长的倡仪下,学生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自发组织了“救助小嘉桐、捐款爱心活动”。孩子们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家长和全校师生,大家纷纷捐款,最后总捐款546.5元送给小嘉桐。看着那一双双真挚的眼睛、一双双热情的小手、一颗颗充满爱的心,我知道我的学生已经懂得了去爱别人。
懂得爱,学会爱,使他们变得不再自私,对事情不再冷漠,使他们学会了宽容,班级里充满了爱。
二、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案例三:这个班级的学生还不懂得竞争、合作,所以导致这个班级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漠不关心,并不在意自己考多少分,对学校活动就更是能不参加就不参加。面对这种现象我利用现有的条件,尽量为学生组织有特色的竞赛和课外活动。比如班内朗诵比赛、作文竞赛、历史地理知识竞赛、书法绘画比赛以及民俗民风知识竞赛等等。为了给学生正式的比赛感觉,竞赛中我特意请了校长、主任以及学生喜欢的老师做评委,评名次、发奖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各方面能力,还为他们创造了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机会。
案例四: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拔河比赛中,我们班级输了,学生们就开始互相埋怨,都说是别人的错,尤其指责末尾的郭弘,说他没压住,郭弘委屈得流出了眼泪。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什么也没说,而是在周五召开了一次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的中队会,通过这次队会学生明白了,团结合作。接着我便又组织了一场足球赛,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队,由我和副班主任各带一队进行比赛。比赛前学生能全队进行合练,商量对策。比赛中,大家相互配合,相互鼓励,为了一个进球拥抱欢呼。当我们队最终在点球大战中失败后,许多学生哭了。当时我就想,还有什么方法能比这种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呢!更为可贵的是在我们赛后谈感受时,徐甜甜同学说:“我们输球了很难过,但我想守门员一定更难过,我们应该给他更多的安慰。我要对他说,我们输球不怨你,让我们一起努力练习球技,相信下一次比赛时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孩子的一番话使我流泪了,孩子的话不正说明了他们已懂得了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和爱护吗?
在我不断的努力中,这个班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在四年级时被评为区优秀班集体。
农村工作案例分析 篇5
[作者:塔城:唐宏斌 点击数:436 录入日期:2008-3-16 22:46:56 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大批集体、民营经济实体出现,经济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然而,与这些大好形势相比,当前农村的消防工作还相当薄弱,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农村消防工作已于其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那么,农村需不需要消防工作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农村面积大,人口多而素质相对较低,农村的火灾应该是比较突出的,只是因为不易统计等缘故,才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消防安全保障,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日益凸现。
一、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
消防法明文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指导和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消防工作与消防法的规定有很大差距。
一是农村消防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农村消防工作分为乡镇级和村级。但据笔者了解,大多数乡镇和农村并没有成立消防组织,尤其是村级,成立村级防火安全领导小组的几乎没有。即便少数乡镇和村成立了防火安全委员会,也是形同虚设,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无”:即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业专职人员、无业务经费、无组织活动,仅能起到应付上级检查验收的务虚作用。担任防火安全委员会领导职务的乡镇长和村长忙于应付农村基层的一些繁杂事务,如农副业生产、财税收入、计划生育等等,相比之下,他们大多认为消防工作显得次要。作为具体实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乡镇派出所,工作重点实际上放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面对具有较强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和技术性的消防工作则显得力不从心,而且个别地方存在责任心不强和警力少质弱等现实问题。而作为村级的消防组织,则无论从组织上还是工作上都几乎是一片空白,至于如何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则更是无从谈起。凡此种种,说明要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农村消防社会化管理体系,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是消防规章制度未建立健全。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建章立制抓落实是搞好农村消防工作的重点。而目前农村防火制度几乎没有或没落实。一是表现在防火安全责任制方面,责任制签到村级的几乎没有,防火安全责任制在农村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二是表现在具体的管理制度方面,未能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制订包括防火灭火常识的村规民约、防火安全公约和其他有关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如农村建房规划制度、护林防火制度、野外用火制度等等,致使村民的生产生活缺乏必要的行为规范,失去制约,难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查自改的自觉行为。而现实中正是由于一些人的责任感不强,或是行为的盲目性、随意性遗留火灾隐患,引起火灾贻害自己、他人和社会。
三是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十分薄弱。消防宣传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社会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在广大农村被忽视,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知识缺乏,法制观念不强。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消防宣传工作,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是,由于广大农村地处偏远,居住分散,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外加基层消防管理滞后,宣传工作无人管,无人抓等原因,致使消防宣传活动难以落到实处,在一些地方甚至还存在宣传“死角“,很多群众不知道“消防”为何物,更有甚者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竟认为受火灾是天作孽,还有不少不法之徒,消防法制观念淡薄,为打击报复泄私愤,故意放火或是趁火打劫,企图将恶行隐匿在浓烟烈火之中。实际上,有多少火灾,多少幕惨剧由于人们的消防意识淡薄或是对消防知识的无知而导致的。
四是自防自救能力亟待加强。农村多数远离城市,一旦发生火灾,公安消防队很难及时赶到火场,往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小火即能成灾,这就要求农村必须立足自防自救,而目前从火灾的自我防范要求来说,农村消防安全知识贫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查自改还远未形成自觉行为,许多地方的农村受到经济落后的制约,生活贫困,走进农村,留意观察一下,上下左右,火灾隐患处处可见,比比皆是,如建筑物耐火等级低,可燃物多,生活用火、用电违章等等,火灾危险性突出,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现象,从灭火自救方面来说,受物质条件限制,扑救方式原始落后,相形见拙,外加农村消防社会化管理基础薄弱,民办消防力量单薄,大多数地方是空白。
二、造成农村消防工作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是受农村经济落后的制约。农村一般经济欠发达,长期以来积贫积弱,消防工作作为一项需要大量投入的社会公共事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农村经济基础这一前提的制约,由于投入不足致使消防工作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缓慢,有的农民知道存在火灾隐患,有着
不安全因素,可是由于收入微薄,仅能解决温饱,只好视而不见,得过且过。除这种对隐患无力整改的情况之外,还存在一种由于生活贫困诱发的新隐患,如仍有不少农村用不上电,用不起煤,只好点起油灯,烧起柴,这类生活用火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火灾危险性,滋生出火灾隐患,可以说贫穷极大的制约了消防工作的发展。
二是受思想认识水平的影响。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加速中小城镇发展,加快发展乡镇工商经济,在一些地方农村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尤其是消防安全工作,一些干部认为搞不搞,搞不好,或者认为搞不搞好关系不大,一是认为农村体制改革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集体不复存在了,都是一家一户单干,独立经营,难以协调组织,消防工作只好放开;二是农户各项农业生产任务重,乡村干部工作繁多,消防工作缺乏干部的组织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参与。一些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认为农户家业不大,万一失了火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不会对社会造成太大影响,而且农村消防工作搞得好坏与否不为政绩考核的指标,没有硬指标,不结硬帐。
三是日常监督管理不落实。一是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位置偏远,不便管理;二是派出所消防监督人员警力素质不适应,难以胜任消防监督管理职责,消防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很强,如防火检查,消防宣传,火灾查处等,缺乏必要的消防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的,同时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也是不可少的,可是消防监督人员的素质往往被忽略了,量少质弱的问题很突出。再就是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监督管理不力,农村消防工作无人抓,无人管,漏管失控现象严重,有的仅限于发生火灾向消防机构报告,协助调查,各项社会面上的事却少有问津,没有充分发挥职能机构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几点设想
一是制定农村消防工作的专项消防法律法规。目前消防法制比较健全,但针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条例还不多,甚至几乎为空白,就连消防法上也只是点到为止。这充分说明对农村的消防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列入议事日程,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因此,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立法,是开展农村消防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是强化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就目前我国的消防管理体制来看,公安消防部队编制的消防监督员深入农村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管理工作还很不现实,因为警力十分有限,应付城市日常消防监督管理都人手不够,农村的消防工作只有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扎
农村工作案例分析 篇6
创建学习型家庭 培育知识型农民
一一记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村民读书活动
申报单位: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活动范围:全村186户农户 案例综述:
蒋巷村围绕村党委提出的“加快发展蒋巷经济,致力提高村民素质”这一工作目标,以满足全村村民、家庭求知、求美、求乐需求为立足点,把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和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头戏”来唱,在全村掀起轰轰烈烈的家庭读书学习的热潮。
从2000年至今,村民读书活动已成为蒋巷村民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提供致富信息、交流生活经营经验的重要抓手,合理配臵学习时间,做到基本理论深学、科学知识精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文明知识多学,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读书活动也成为了蒋巷村培训新型农民的主要抓手之一。
一、深入调研,抓准活动切入点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村党委常德盛书记曾说过:“思想是灵魂,学习是根本。村党委十分重视,把提高村民整体素质确定为加快发展蒋巷的重点工作来抓。村党委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开展深入调研,摸清群众思想脉搏。为了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村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到全村家庭之中,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和心声。村党委专门召开“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座谈会、研讨会,研究确定活动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把它作为开发智慧、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阵地,作为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终身学校。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和调研,蒋巷村党委确定以开展村民读书活动的形式作为培训新型农民的切入点。
二、广泛发动,掀起活动新高潮 蒋巷村于1997年成立了村读书协会,号召村民以读书活动为手段,努力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到了2000年,村党委全面发动全村186户家庭参与读书学习活动,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而且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构建学习型家庭夯实了基础。蒋巷村通过召开动员会,利用村有线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目的、要求,并将计划、要求、标准印发给每家每户,让他们对照要求和标准自觉参与读书学习。在读书活动中,绝大部份家庭还自购书橱,同时村里对一些经济条件相对差的家庭赠送了书橱。村图书馆、阅览室每天开放,专人负责,提供村民免费借览,深受大家欢迎,有些村民还采用互借的方法或自发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全村186户家庭都准备了读书心得记录本。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读书活动进一步深入人心,三、精心组织,开展活动求实效
蒋巷村通过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立足“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依托”,努力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引导广大村民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学法律,切实提高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参与主体上,以青年为主,全面推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真正做到人人是学习之人,家家是学习之所;在设施建设上,建办蒋巷文明村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成立“读书学习交流协会”,开通有线电视、更新有线广播、添臵摄像摄影机、电视机、VCD、文体活动器材等设备,自办广播电视信息窗栏目,赠送“四报一刊”《苏州日报》、《常熟日报》、《姑苏晚报》、《苏州广播电视报》、《婚姻与家庭》,并由专职的邮递员每天送到村民家中。赠送书橱,村图书馆购进了千余册各类实用技术书籍,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创建标准。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激励先进,提高活动创建水平
村党委意识到,村民读书活动是一件新生事物,培植典型,抓好示范,宣传表彰,也是提高创建活动水平的关键措施。蒋巷村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评比表彰先进两种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广大村民读书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热情。一是树立读书成才、读书致富的典型。村党委将一些学习较认真,并能做到学以致用,起到带头表率作用的村民群众组织活动,进行经验交流,谈心得体会,然后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这些典型的先进事迹,在先进典型的带动影响下,都能积极投身到读书活动的行列;二是评比表彰发挥示范辐射。为提高读书活动的成效,村里成立专职小组进行定期检查学习情况,对学习的记录、心得、体会、合理化建议等8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家庭成员的现实表现,进行考核评比,并进行总结表彰,全村186户2000年受表彰的家庭有111户,表彰率达65%,2001年受表彰的达147户,表彰率达80%。2002年和2003年的表彰率逐年递增。2004的获奖户除了实物奖励,还获赠了一份新华日报,2009年7月份,蒋巷村召开第十届村民读书活动表彰大会,共表彰学习型家庭165户,发放实物奖励共计10多万元。通过此举,达到了不断提高创建活动水平的目的。
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的开展,使村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伴随一生是创建活动给他们的启迪,极大地推动了全村村民好学上进的风气,增强了村民奉献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化了家庭美德建设,同时也带动了村里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民的争创活动的开展。
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技术工作分析 篇7
1领导高度重视、目标明确清晰是做好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的关键
土地调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文山州政府应高度重视。1成立工作机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并在文山州国土资源局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全州的二次调查实施方案,明确了“二次调查”的指导思想、目标和要求,各县认真落实了土地调查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1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州、县二次调查办公室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3保障工作经费,在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下,州政府安排了相应的“二次调查”配套经费,为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资金保障。4宣传到位,为全州“二次调查”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州委宣传部和州国土资源局制定了文山州“二次调查”宣传方案,州、县“二次调查”办按照方案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对“二次调查”的目的、意义等进行宣传,为全州土地调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做好二次土地调查的关键。
2组建一批精干熟练的作业队伍,是保质保量完成土地调查任务的基础
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要求,二次土地调查须成立领导小组,小组长由相应的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建办公室。办公室抽调土地规划、地籍管理、农业、水务、林业等相关技术人员,负责本辖区二次土地调查的指导和检查工作,为二次农村土地大调查工作的开展做好组织准备。培训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二次土地大调查技术规范和相关知识的专门培训。在作业队伍的选择上,引入竞争机制,将具备资质、技术过硬有相应作业人员的单位,选定为二次土地调查作业单位,以合同的形式约定双方职责、项目任务、成果质量及项目进度。推进项目监理管制,择优选择技术强、信誉高的单位作为项目监理单位,保证调查成果质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行之有效、效果明显,文山州8个县的农村土地调查,土地调查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而相应的抽查、督促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了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3外业调绘员熟练掌握调绘技术规范,实地准确判读地类是调查的重要环节
参加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的作业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测绘、制图、面积量算、计算机操作、识图等相关技术技能外,还必须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调查条例》、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土地更新调查技术规定》等技术规程和规范,在外业调查时熟练地运用。
调查的方法最好采用综合调查法。农村二次土地调查包括地类调查和权属调查、基本农田调查。综合调查是在室内对直接影像判读、判译、预判、判绘后形成影像资料,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确认的地类和界线,无法确译的影像,分别不同的颜色、线划、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然后由外业调查人员分区块按走到、看到、问到、记到的原则,逐块进行复核、记录。形成反映被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作为最终数据库建设的依据。采用这种方法,凸出了内外业调查的优势,外业调查人员在图像模糊、地类复杂的地点,加强核实就可避勉差错。在我们调查砚山县稼依镇阿旷村时,该村内约50亩建设用地,影像图上为耕地,通过实地核实为村庄建设用地。砚山县平远镇阿三龙村约120亩蔬菜大棚,影像图上为村庄,实地核实为耕地。这样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调查精度得到了保证。
新征地物补测。根据影像和实地新征地物,特别是征而未利用或再建地物情况采用判读法、目视内插法、距离交绘法、直角坐标法、GPS定位法,将新征地物补测在底图上,对新征建设用地,将坐标转换成1980西安坐标、高程转换成1985国家高程基准,放到底图上,满足平地、丘陵不得大于图上±0.4毫米、山区不得大于图上±0.8毫米的规范要求,我们对丘北、砚山两县新征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就是按此方法处理,成果较为精确。
对最小上图面积小于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物区分要准确。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0平方毫米,耕地、园地6.0平方毫米,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15.0平方毫米以上的必须上图,在一个图斑内,零星建设用地的面积总和大于100平方米的要实地丈量,按规定扣减总面积,才能保证总面积的精确性。
4使用新资料、采用新技术是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调查成果质量的途径
从全州情况来看,民政勘界工作已全面完成,并且形成包括纸质和电子等较为完善的成果,勘界比例尺有1:10万、1:5万、1:2.5万、1:1万,其中80%以上和土地调查使用比例尺一致,与该地区现有的基础地形图比例尺一致,各种比例尺勘界成果矢量化通过技术处理均能满足土地调查的要求。这样“二次调查”可以直接以民政勘界成果中的矢量界线成果作为调查的控制范围线,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土地调查离不开坚实的技术支撑。“二次调查”充分运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GPS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等手段,改变土地调查的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的事中跟踪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动态、重复探测、成像周期短等特点,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地面信息的变化,为大范围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全面更新提供重要信息源。
“二次调查”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采用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将获取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国家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数据库里调查的数据、图件、实地互相联系,避免了人为的干扰。数据库不仅包括现状图,还包括影像数据库。
5对成果资料的最终复核及其它建议,是做好农村二次土地调查的根本保障
(1)对成果资料的最终复核。调查成果是“二次调查”成果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我们对丘北、砚山县“图斑一致性核查记录表”中所有记录进行核查对比,对内业无法确定的,以外业核查为准。并拍照片加以论证,丘北县修改疑问图斑51个,面积4304.3亩,占核查总数86%,未修改图斑9个,面积686.1亩,占核查总数的14%。砚山县修改疑问图斑82个,面积8552.1亩,占核查总数的90%,未修改图斑89个,面积3721.7亩,占核查总数的30%。主要原因为三个方面:1影像资料模糊不清,无法判续。2内业人员判读错误。3图斑出现地类综合。通过核查得到了纠正。进一步保证了农村二次土地调查浅的质量的真实性、准确性。
(2)对农村二次土地调查中地类认定的几点建议。农村二次土地调查中,对地类的认定原则上必须按国家土地分类规定办理。但在实践中对特殊问题建议作适当调整:(1)按规定被认为人为撂荒的耕地,应确定为耕地。因移民、自然撂荒的土地不能确定为耕地。但在实地调绘中,还得依图斑结合实际情况来定。如富宁县田蓬镇上农村民小组,2500亩耕地放荒了近10年,影像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认定地类时,应确定为现时地类。(2)对三七种植地的认定。文山州是文山三七的生产地,丘北县境内种植面积达30万亩左右,应对三七种植地判定为旱地。(3)对水库范围的确定。按规定江、河、湖、水库常水位线以下的土地不能确定为耕地。但我们在核查砚山县稼依水库时,情况就比较特殊。对该水库的调绘我们是采用影像资料,配合土地使用证坐标成果表来确定范围界线。但因为影像摄制是在枯水季节摄制,原来的老土地使用证又不准确,在我们核查时水位也淹没到323线公路,实际上也是水库的蓄水常水位线。我们拍摄了影像资料,将约10000亩土地划为水库用地。所以对水库范围的确定,要多加核实、以免出错。(4)对水浇地的确认。按规定一般年景能够保证灌溉的土地确认为水浇地。外业调绘人员在调绘、判读时、特别应注意识别原来是旱地,但近年来国土、烟草、农业、扶贫等部门投入资金改造后,具备水浇条件的土地应调绘为水浇地。仅丘北县辖区类似的土地就达3万亩左右。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N].1986-06-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土地调查条例[N].2008-02-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N].2009-06-17.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TD/T1014-2007.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S].2007-12
农村工作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教师 工作满意度
一、问题提出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尤其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的提高,而教师对工作是否满意又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感受与看法[1]。教师工作满意度不仅是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参数,而且与教师的职业承诺、工作主动性、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等有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教师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选择的稳定性与流动性。工作满意度越低,教师跳槽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则越强[2][3]。
由于生活环境、待遇、工作负担等城乡差异的存在,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四川某县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教师管理的决策依据。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在参考明尼苏达满意度调查量表及冯伯麟、陈云英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样本地区现状,自编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4][5]。问卷包括性别、学历、教龄三项内在人口学变量和工作性质、工资收入、进修晋升、同事关系、领导与管理、发展环境及整体工作满意度7个外在环境变量,共设计25个问题,题项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形式,1-5分别代表很不满意、不满意、无所谓、满意、很满意,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计分法一般以3、3.75、4.25为对被试得分高低进行判断的临界点,评分3以下为低,3-3.75为一般,3.75-4.25为较高,4.25以上为非常高。本研究主要从农村小学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及工作满意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两个方面分析。
本研究以四川某县农村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个乡镇的24所农村小学的240名教师(包括行政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教师128人,女教师112人;大专学历97人,大专以下65人,本科及以上78人。教龄1-5年79人,6-15年72人,15年以上89人。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38份,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为99%。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工作满意度整体情况
(1)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低
如表1,样本县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的满意度整体得分为2.937,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低。
(2)各层面工作满意度存在差异
如表1,各层面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同事关系(3.524)、工作性质(3.475)、领导与管理(2.907)、进修晋升(2.671)、工资收入(2.625)、发展环境(2.587)。
①工作性质和同事关系满意度相对较高。调查表明,农村小学教师对工作性质满意度较高。72%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富有挑战性,65%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富有乐趣,69%的教师喜欢上课,78%的教师认为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够体现自身价值。
同事关系是本研究涉及6个因素中满意度最高的一个。88%的教师赞同“同事之间经常互相关心”,82%的教师比较赞同“与同事在一起令人愉快”。访谈表明,因农村小学教师较少,相互沟通机会较多,加之基本相同的生活背景,共同话题多,彼此之间的关系较和睦。
②领导与管理、进修晋升方面满意度较低。教师对“领导对待教师的方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率分别为62%和36%,对学校现有规章制度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率分别为45%和42%,对“学校领导的待人公平度”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率分别为38%和43%。
教师对进修晋升方面满意度得分均值为2.671。其中66%的教师认为缺乏培训和进修机会,43%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公正。
另据调查,近一半教师对领导工作不是很满意,认为教师缺少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表达意见的机会,领导处事不公平,缺乏对教师的赏识;在管理制度方面,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管理缺位,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教师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年终考核等缺乏制度依据。
③工资收入和发展环境满意度最低。66%的教师感到工资收入较低,76%的教师认为工资报酬与付出不相称。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当个体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后,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往往将自己的投入和报酬比值与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进行比较,以获得公平与不公平感。调查表明,样本学校教师工作任务重,报酬与城区小学教师相差较大,因而产生不公平感,满意度下降。
教师对学校发展环境在6个因素中满意度最低。82.5%的教师对学校的教学设施配置感到不满,76%的教师对学校的文化氛围感到不满。据调查,样本学校缺乏图书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以及体育器材等基本的教学设施,教师办公和住宿条件艰苦。在文化环境方面,教研活动少,教师间探讨教学和工作经验的机会少,造成教师对发展环境的不满意。
2.教师工作满意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发现,样本小学教师总体工作满意度较低,但单变量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教龄和学历的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存在差异。
(1)性别与工作满意度
如表2,从整体上看,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略高于女教师;从各层面看,男教师在进修晋升、领导与管理、同事关系、发展环境方面满意度高于女教师;女教师在工作性质、工资收入方面满意度高于男教师。
访谈表明,样本学校男教师大多年龄大、职称高,且76%的男教师有一定行政职务,因此,在晋升进修、领导管理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女教师。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对家庭承担更大的责任,对经济收入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较低。而女教师更希望有稳定的工作,对工资收入和工作性质比男教师满意度略高。
(2)教龄与工作满意度
如表2,在整体满意度方面,教龄与工作满意度成“U”形关系,即教龄在1-5年和15年以上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较高,而教龄在6-15年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较低。这是因为,教龄在1-5年的教师基本上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工作热情高,对教师职业的精神需求远大于物质需要,因此满意度较高。教龄在6-15年的教师,面临家庭、工作、经济等多重压力,因而满意度下降。随着教龄的增长,工作经验、地位、知识水平、工资和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也相应提高,工作满意度又会逐渐提高。
从各影响因素来看,教龄在1-5年的教师多为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对发展环境有更高的期待,对工作性质的满意度高;但农村小学环境艰苦以及涉世不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对发展环境和同事关系方面的满意度低。而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为人处世更加成熟,且职称相对较高,工资福利待遇相应提高,因而对同事关系和工作待遇方面满意度相对较高。
(3)学历与工作满意度
调查发现,学历与工作整体满意度呈负相关,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教师工作满意度最低,学历为大专及以下教师工作满意度最高。从各影响因素来看,在进修、晋升和领导管理方面,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教师工作满意度最高;而在工作本身、工资收入、发展环境方面,学历为大专以下教师工作满意度最高;在同事关系方面,不同学历教师间工作满意度差别不明显。
访谈表明,在农村小学本科及以上教师相对较少,更容易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和赏识,因此对进修晋升和领导管理方面满意度相对高。但学历高的教师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期望相对也高,而农村学校相对难以满足其期望,因此总体上工作满意度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能够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工作本身、工资收入、发展环境方面满意度相对较高。
四、建议
1.建立农村教师工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随着国家各种教育政策的实施,教师工资福利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工资仍然偏低,且因城乡差距,农村教师的收入更低。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教师平均工资在19个行业中居第10位,2014年则居第11位。为此,迫切需要建立农村教师工资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制定保障教师工资不断增长的参照指标。设立并监督实施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实现梯度工资制度,加大奖励力度,逐步缩小教师工资收入的城乡差距及校际差距,让绩效工资分配与教师的实绩和贡献挂钩,以提高农村教师对工作的满意感。
2.逐步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首先,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教育教学硬件、软件设施,改善陈旧的办公设备,适当添加教育教学图书资料,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同时尽可能解决教师的住宿条件。
其次,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以及知识竞赛活动,加强教师间教学及工作经验的探讨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成长,获得满足感。
3.践行人本化和民主管理
首先,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组织氛围。领导应以教师为本,尊重、信任、爱护、理解、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以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鼓励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一方面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提升教师的成就感、责任感,满足教师自尊及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领导深入了解教师,使管理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融洽上下级关系,有利于学校决策的顺利进行。
4.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价、晋升机制
在教师评价方面,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方法,评价应围绕德、能、勤、绩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在教师职位选拔、职称评定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公正、公开,以实际教育教学业绩、贡献作为晋升的客观依据,充分听取民众意见,尽力使全体教师认同。
5.为教师提供更多进修和培训机会
完善培训进修制度,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培训和进修;校本培训与定期脱产学习结合,培训内容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突出课改目标与理论、教学方法与策略、学科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Rodgers-Jenkinson,F.&Chapman,D.W.Job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1990.
[2] Amundson,N.E.Perspectives for assessing career development.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1994.
[3] Towse,P.Kent,D.Osaki,F.& Kirua,N.Non-graduateteache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some 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Tanzania.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4.
[4] 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6(2).
[5] 陈云英,孙绍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1994(3).
[作者:段晓芳(1974-),女,甘肃庆阳人,内江师范学院教科院讲师,硕士。]
【农村工作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浅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分析08-13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案例09-06
农村工作06-29
做好农村工作06-07
农业农村工作06-09
农村地区工作06-20
农村档案工作06-21
农村财务工作09-30
农村工作汇报06-03
农村财会工作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