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2024-10-25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篇1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经过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已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技能,但是对信息这个概念理解模糊,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了解得还不是特别清楚。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为信息和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较少,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和数据的含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难点:信息和数据的概念。

3、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含义(2)了解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分清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及各种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全是理论性的知识,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在本节的教学中,应多引用实例,结合图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本课以游戏引入新课,利用实例说明信息处理的五个基本环节;再通过视频的观看,使学生对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2、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特警实用手势图”(学生看1分钟),1分钟后,教师关闭图形,用手势表达“我听到”,让学生说出手势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如下文字:“我看到你”,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文字作手势。观察“手势图”并根据教师的要求用语言或手势将所接受的信息表达出来。用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与数据引导学生说出刚才活动中师生之间使用了什么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手势、文字、语言、声音、图形),由些引出信息的含义,“信息是特定的载体所承载的消息。它可以是手势、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教师需强调信息是内容,而不是指传递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包含“信息”和“数据”含义的内容,要求学生找出数据与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通过游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信息的含义。学生在理解了信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很快就能理解数据的含义。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以“天气预报怎样得来”为例,结合相关图片,对从收集气象信息到形成天气预报的过程进行讲解。归纳实例中气象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实例,让学生自我归纳出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播放一段关于信息技术的视频 观看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结识点学生回顾

3、教学评价填空题:信息的获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资源

特警实用手势图、“天气预报怎样得来”的相关图片、视频

六、教学反思本课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要设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对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好准备。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篇2

教育部评估中心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为指导, 贯彻教育部对评估工作提出的“坚持、改进”的指示精神, 科学改进评估方案,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了教学状态数据库系统。各高校根据数据库的指标体系和各数据项要求, 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填报, 梳理整合与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相关的数据信息, 进行了一个自检、自查、自改的建设过程。评估中心利用数据库的信息查询与分析、生成数据分析报告等功能, 考查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检验评估方案的适用性, 强化了评估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诊断性, 践行了“为国家把关, 为学校服务”的评估宗旨, 引导被评高校明确办学定位, 以建设为主线, 以质量为主题, 加强教学建设, 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促使被评高校尽快进入《规划纲要》指引的发展轨道,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作为民办本科高校试点, 被教育部评估中心确定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单位, 我校按规定要求完成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数据库中包含了所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定量数据和非数据信息, 不仅适用于公立院校, 也体现了对民办高校的适应性, 指标体系中对部分指标进行了新的调整, 规范了民办教育, 充分体现了对民办教育的重视, 突出了民办高校的地位, 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2 高校教学数据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2010年, 我校圆满地完成了评估工作, 其中,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评估期间, 评估专家借助数据库, 结合现场考察对学校教学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判, 形成《数据分析报告》, 通过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分析和预测决策自动化, 提高了评估工作效率, 减轻了被评高校工作负担, 体现了评估工作的常态化。2011年, 我校进入评估后整改阶段, 通过2011年教学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和填报, 清晰的形成评估前后数据的对比, 使学校从整体上把握整改状况, 发现优势与不足, 着力整改, 规范管理, 提高质量。2012年至2013年, 我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已经成为一项教学基本状态常态监测手段, 为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自我诊断的数据分析与支持。

目前,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已经成为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状态数据的采集工作, 要求数据真实、按时完成, 这是所有监测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为此, 学校成立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领导小组, 数据的收集工作主要由职能部门完成。具体做法如下:

2.1 遵照教育部要求采集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按照教育部采集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要求, 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客观、完整, 提高数据库的使用价值, 必须加强各类规范建设。为此, 我校在进行数据采集前先组织数据库领导小组和各采集职能部门负责人培训、学习了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相关文件;在填报数据期间, 有一名专职填报人员负责数据录入, 遇到问题咨询专家或教育部评估中心;数据采集完毕, 校领导小组会对填报的整体数据进行浏览审查。学校高度重视评估中心根据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反馈的《数据分析报告》, 自我诊断与改进, 加大投入, 规范管理, 提高质量, 并推动信息化建设。

2.2 结合我校自身情况完成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2.2.1 采集状态数据库的组织机构

(1) 登陆上传 (一位工作人员)

(2) 网络链接 (一位工作人员)

(3) 信息审查、格式排版 (两位工作人员)

(4) 负责组织安排 (一位校领导)

(5) 所有信息复审 (一位校领导)

2.2.2 状态数据库采集工作管理

校数据库领导小组经过精心组织、明确分工、层层把关, 责任到人, 按照工作流程, 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防止错报、漏报。按时顺利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为学校准确把握教学基本状态、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 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校内工作会议, 根据教育部文件和数据库采集要求, 对学校中层职能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和填报工作的动员、培训、解读。

(2) 根据数据库各项要求, 分解工作任务, 确定任务第一责任人和协作单位。

(3) 责任人组织填报、审查数据, 最后由负责人签字审查, 确保数据质量和数据填报进度。

(4) 对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检查、修改, 对数据格式进行统一排版。

(5) 汇总数据文档, 修改、验收。

(6) 网上录入状态数据库数据信息。

(7) 信息全部采集完成后, 校数据库领导小组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最终核查、确认, 并正式上报教育部评估中心。

3 教学状态数据库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评估专家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全面审查, 对我校的办学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 对我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全面检阅, 对我校的办学过程进行了免费诊断, 是对我校发展的有力促进。

3.1 加强顶层设计, 着力凝练办学方向

在评估中, 我校的顶层设计和办学方向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精心指导, 使我们看到了学校的发展前景, 更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坚定了按照《规划纲要》要求, 立足于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办学, 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2 深入教学改革,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评估专家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和实际考察, 针对我校人才培养方案, 师资队伍建议等方面提出了整改建议。我校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数据分析报告, 召开各项专题研讨会议, 进一步梳理办学思路, 完善顶层设计, 分析薄弱环节并进行整改, 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

3.3 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根据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中评估体系指标和教育部评估中心反馈的数据分析报告, 学校不断地梳理教学工作思路,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大幅度增加了教学经费投入, 确保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完善了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全面规范教学和教学管理行为。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填报指南[Z].2013.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模式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4

“大数据”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围绕大数据的技术逐渐成为专业人士争相研究的焦点。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特定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目前我国政府尚未直接以专有名词对“大数据”给予政策支持。但是在2011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上提出的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中,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另外3项也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也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从培养标准、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大数据可分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等领域。大数据技术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工程指大数据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系统工程;大数据科学关注大数据网络发展和运营过程中发现和验证大数据的规律及其与自然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数据时代,目前通常认为有下述四大特征,称为“四V”特征:第一,数据体量巨大(Volume Big):数据量级已从TB(1TB=210GB)发展至PB(1PB=210TB)乃至ZB(1ZB=220PB),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第二,数据类型繁多:越来越多的为视频、位置信息、图像与图片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有价值的数据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第四,处理速度快,处理工具演进快:数据流往往为高速实时數据流,而且往往需要快速、持续的实时处理。

二、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2013年3月,IDC数字宇宙报告《大数据,更大的数字身影,最大增长在远东》预计到2020年数字宇宙规模将达到40ZB。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技术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在此情况下,对于大数据环境下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近年逐渐受到重视。未来对具有大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人才需求将快速增长,这些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系统分析和开发的能力外,还需要具备深度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一些和大数据相关的职位也会应运而生,例如数据分析师、数据架构师等。

2011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一份报告预测,美国到2018年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经理人才的需求量大约在150万人,此外,还需要14万~19万数据分析方面的资深专家。在我国,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金融机构、医疗卫生、零售、保险等行业及政府数据中心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现状

1 教材单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重点是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清醒认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功能作用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对于信息管理类的学生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实际操作能力上,让学生掌握开发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因为不同的专业对于教学要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有些教材虽然将适用专业标注在了教材封面上,但是教材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计算机基础薄弱的特点,很多学生认为这是门讲授软件开发的课程,与本专业关系不大,从而难以调动其学生兴趣。

2 理论教学没有结合实践操作

在教学方式上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仍停留在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上,课堂中很少引入案例讲解和实践操作活动,同时应用到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的完整的案例很少,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成了“空中楼阁”。

3 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

多数管理信息系统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匮乏。即便是参加过培训或者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很难将专业知识掌握到前沿水平,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存在局限性,影响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措施

(1)针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两个不同的专业,在进行教材设置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流程,管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能够很好地掌握。所以,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做到有所侧重,有详有略,同时做到不破坏整个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完整体系。

(2)教材编写要考虑专业特色,特别是对于案例选择上,应该针对学生专业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案例的选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融合了管理学、运筹学和信息学等很多学科,其理论知识具有涉及面广,难度系数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学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管理系信息系统的学习也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6 转变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

(1) 启发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过程告别“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时要先引入实际生产问题,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讲解分析问题,引入教材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 案例讨论法

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案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模拟日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全面性以及启发型的案例。经过学生、老师之间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实际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水平。尤其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清晰地对案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进行改革,要有针对性地编写出能够反映专业特点的课程教材,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阶段所占的比重,将案例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讨论的方式结合起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信管专业数据库类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给人拼盘教学的感觉,没有自己的核心课程,没有课程主线,就数据库类课程而言存在课程少,没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发展性。大多数院校的信管专业都只设置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选择的课本也大多是简单介绍数据库的基础和一些基本应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学生可能连数据库使用、SQL语句书写都不熟练,更谈不上能够设计应用系统的数据库。

另外,尽管多数高校认识到数据库类课程要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但是如何让两者互相配合达到良好的效果确实是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实验及实习效果不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缺少完整的实例,虽然教程及实验指导书中都围绕教学管理系统举了很多实例,但是缺乏一个涉及整个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的完整的案例,因而很多同学学完该门课程之后不知道自己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干些什么,和自己的专业有怎样的联系;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质量。

五、信管專业数据库类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想

针对以上分析的信管专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数据库在信管专业的重要地位,高校应重点建设数据库类课程体系,本着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突出专业特色。增加数据库类课程,加强实验和实习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数据库类课程的按照由浅到深、由基础到专业、由必修到选修的原则设置,既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又能照顾学生的兴趣,形成一个课程类体系,培养有扎实的数据库知识理论和较强应用能力,能够在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方面从事研究和工作的优秀毕业生。

六、信管专业数据库类课程体系结构

数据库课程体系应包括数据库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挖掘和数据库仓库、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其中数据库系统可以选用(美)埃尔姆斯里等著的数据库系统基础初级篇,该书的数据库知识比较系统完整,分两个学期教学。在教学中要选取一个完整的教学实例,依托常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SQL Server 平台开展教学和实践,使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将抽象的数据库原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对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上半学期重点是SQL语言的讲解和训练,SQL语句的掌握要靠大量的训练,目前,学生对SQL掌握的不够熟练主要原因是操作的太少,要熟练掌握SQL语句,就必须多加练习,如果一个学生一学期写上上千条的SQL语句,那么对SQL语句的掌握必然能达到熟练于心的地步。针对此情况高校要增加上机实验,且实验要有针对性、系统性,比如可以使用一个成熟完整的项目案例,让学生针对实际的需求写SQL语句或是做报表,可以强化学生对数据库的掌握程度。下半学期重点是数据库设计,可以以做项目的形式学习这门课程。模拟实际开发项目的流程,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融到项目当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项目当中,进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授课与考核方法设计

对不同层次学生要求不同,这种不同既体现在知识点的要求上,又直接体现在任务的难易性程度上,这都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不同要求情况下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并使学生清楚自己需要掌握的程度。对于高级算法和实现部分,通常可以选择一到两章内容采用专题探讨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某个基本教学单元为专题,学生自主研究作为知识传递的基本形式,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到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根据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以及对学生调研的情况,实践环节比较适合选择成熟的商务智能工具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多维数据建模,也就是直接使用现成的;或者使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建模,完善数据挖掘算法。可以针对学生管理基础课与IT基础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为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实验中给出部分操作步骤,并在实验后期仅给出数据与工具,让学生自己设计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

八、大数据时代下信管专业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在大数据环境下,重新定位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以适应“大数据”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是信管专业建设的首要议题。我校信管专业突破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强调 IT技术,弱化了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二是强调管理又过于弱化了IT 技术;三是 IT技术与管理相融合,但实际效果不理想),强调学生不但要掌握现代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维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更要具有现代管理科学思想和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我校信管专业还制定了全新的培养标准矩阵(如表1所示),从五大方面28个小方面更为详实地阐述了信管专业学生需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并为课程的设置提供了依据。

2.课程设置体系

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我校信管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不仅设置了国内高校信管专业常设的管理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等课程外,还设置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商务智能与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理解新兴数据处理模式的同时,智能化数据分析处理及决策支持能力得到训练。与此同时,还设置了基于移动终端的APP开发、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仿真、电子商务平台架构设计等课程,使信管专业的学生成为拥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大数据时代下新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校信管专业还设置了工程实训、软件实习等实践项目,以及为期10周的IM&IS应用实践环节,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拓宽实践渠道。

九、基于模块化方法的课程内容分析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它是在既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的重新组合。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取向在不同模块之间进行选择和搭配,从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模块化教学本质上是以知识点与实践的细化为出发点研究的。商务智能方法本身非常丰富,实践应用也是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十分适合使用模块化的知识分解方式。本课程的知识点模块管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宏观角度设计课程的基础内容模块和高级主题模块;二是从微观角度针对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的知识点划分。

1.课程主要内容模块化分析。目前该课程包括十章理论内容,分别为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基本知识、数据仓库的OLAP技术、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系统的结构、概念描述:特征化与比较、挖掘大型数据库中的关联规则、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复杂类型数据挖掘和序列模式挖掘。根据模块化管理的宏观角度分类,课程内容的第一至五章属于基础理论部分和简单数据挖掘技术的介绍,可以作为基础内容模块;第六至八章为数据挖掘的核心算法,其中既有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又可深入到较难的方法和复杂的应用,因此介于基础内容与高级主题之间;第九、十章可以算做课程的高级主题模块;另外,课程的实践模块既包含数据仓库的建设又包含数据挖掘算法的应用,难度也介于基础内容与高级主题之间。

2.复杂知识点的模块化管理。从微观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设计主要针对的是上述的高级主题、以及难度介于基础内容与高级主题之间的章节,由于这些章节知识点在难度上有一定层次,讲授内容弹性比较大,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明确一定课时量所要达到的难度。以商务智能技术中的分类算法为例:首先一般的入门课程都会介绍分类算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接着开始介绍分类算法的基础算法――决策树,而决策树算法中又包含ID3等多种算法,并且除了决策树外,还有其他更高级的分类算法;在真正使用分类法进行预测时,还要分析预测准确度;最终要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结构清晰、难度循序渐进的知识点模块的层次关系。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授课方法与考查方法的研究,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当前流行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Sybase、SQL Server、DB2等。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系统(一般是Oracle),通过学习一个完整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安装配置、备份与恢复、安全性以及事物管理等,让学生系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知识和内部实现机制,既能巩固之前所学的数据库基础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就业增加了筹码。这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目前高校教学中缺少的课程环节。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门技术,专业性比较强,也是数据库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方向作为选修课学习,不做过多的要求。

信息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是综合了管理、财务、计算机技术多方面知识的课程,要以实验课为主,以学生做的课程设计为该课程的评分依据,让学生独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这几门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孤立的学习各门课程无法使学生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所以要把这个课程体系综合、系统起来学习。

十、数据库类课程教学方法

以实例为依托:数据库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两门理论课要依托具体的DBMS和一个完整实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有个清楚明了的认识,而不是灌输一些抽象的理论。

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把学生思维引到矛盾的焦点上,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有很重要的规律,可以说每一种新技术的诞生都是需求在推动,即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某种问题, 这就给启发式教学方法一个很好的发挥空间。

教学严格:限于大多数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后习题是必须要做的;实验阶段不能采用“放羊式”的方式,每次实验课都要有目标和实验要求;课程设计和项目演练阶段,每个人要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且要严格监督抄袭已有的设计的系统充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制定相应评断标准以及奖罚方法。

十一、总结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跨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专业,具有适应范围广、发展变化快等特点。大数据时代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和发展机遇,信管专业能否灵活应对、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创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尔维恩,肯尼斯·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孙金凤. 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7.

[3] 陈如明.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价值与应对策略[J].移动通信2012,(17):14-15.

[4] 闫娜. 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1):9-11.

[5]赵志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4):183-184.

[6]李守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2(25):28-29.

[7]胡晶,何泽恒,耿文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无边界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2(26):157-160.

[8]肖海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研究,2011.

[9]张艳.财经类院校“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1).

[10]陈晓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J].课程教学探讨,2007,(6).

作者信息

信息与信息处理 篇4

信息与信息处理

课题信息与信息处理课型新授课班  级高一级1234班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掌握信息、信息技术教学重点信息、信息技术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教    具无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综合归纳法、启发式课    时1课时教师活动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前沿科学的发展及应用 正    课    讲    授讲    解    提    问    出示课件一、信息信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号表示、传送的实际内容(消息)。特点:1、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2、是可通讯的3、是知识。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信息革命: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过了语言的形成、文字的产生与应用、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电报电话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标志的五次信息革命。信息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二、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等过程。三、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扩展技术,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实现了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存储、加工、处理,其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支柱。 阅读总结    观    察    举手回答小  结回顾本节主要内容。练 习见课本作  业1、信息是指________________其具有__________特点。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2、信息处理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次信息革命。课后记 

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篇5

时间:2003/12/7 作者: 点击率:1762

(一)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1.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发布的信息。国家有关就业的方针和政策、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招聘活动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最新信息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校园就业网或公共栏准确、及时、可信地公布,是目前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信息源。

2.高校组织的校园“双选”招聘会。它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双选”招聘会上,毕业生可供选择的机会比较多,相对于社会上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供需双方面对面交谈的机会更多一些。

3.通过国家主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获得信息。这些部门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比较了解,对社会劳动力、人才需求情况比较清楚,获得的信息比较可靠,有较强的指导性。

4.通过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获得信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将成为毕业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之一。

5.通过媒体获得信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是毕业生就业巨大的信息源。

6.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网上求职是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诞生的收费低、速度快、针对性强的一种求职方式。它查询方便,信息量大,选择面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是今后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不可忽视的一个渠道。

7.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调查获得信息。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参观调查不仅能巩固毕业生所学知识,加深对职业及用人单位的了解,还可在第一时间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8.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获得信息。家人、亲戚、同学与社会上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人际关系网,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好渠道。

9.通过信件、电话或拜访获得信息。通过信件、电话或拜访等形式获取信息,其盲目性很大,命中率也很低,但在就业信息量少、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二)就业信息的鉴别和处理

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由于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的方式不同,良萎不齐,真假难辨,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认真的辨别处理,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可信性,去伪存真,从中筛选出有利于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有用信息。

1.充分了解用人单位情况

(1)用人单位的准确全称。

(2)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市属单位要搞清上级主管部门(指人事管理权限),中央单位应搞清主管部、委、总公司等情况(人事档案管理关系)。

(3)用人单位的企业性质。诸如国有、私有、股份制、合资、外商独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设计单位、部队、其他等。

(4)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层次、使用意图、具体工作岗位。

(5)用人单位的规模、发展前景、地理环境、经营范围和种类等等。

(6)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包括薪金、福利、保险、奖金、住房、培训、休假、工作时间、提薪机会等)。

(7)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如人事部门联系人、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E-mail等。

2.综合分析自己的实力

(1)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在择业方面比其他非专业人员更具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2)技术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毕业生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毕业生第二外语的掌握程度,毕业生在财会、法律、管理、驾驶等方面的能力等等。除此以外,社会还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事业心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历年就业工作经验,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各种能力证书的获得者,都是受到社会青睐的毕业生。

(3)兴趣爱好是一个人工作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了解自己属于哪类人,所追求的是什么,擅长做哪类事,喜欢做哪类事,是职业策划的关键。加强自我了解,有助于你去设想哪些职业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理想。

(4)性格特征也与职业选择具有很大的关系。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来选择自己适宜的工作。

(5)特定素质的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特有的能力来选择适合的工作。特定素质包括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反应速度等方面的能力,例如,经济头脑强、反应速度快的学生,可以从事外贸、进出口、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可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等等。

3.明确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乔家大院启示:信息与危机处理 篇6

最近来,中国大陆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民营企业 的现象,其原因往往都是资金链绷得太紧之后,因某一个对企业不利的信息被披露,于是引来媒体的核裂变式的信息扩散,紧接着迅速引发市场尤其是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的恐慌,

往往在一夜之间,企业就被捆住,甚至被肢解得毫无动弹之力,根本无从去请救兵,陷入灭顶之灾。当然,最终的结果热闹是热闹,但事后却没有人是赢家,有多少人和机构因这样的热闹而血本无归,却几乎没有人去关照。

总之,应对企业危机,既是一个包括信息处理的微观问题,也是一个市场宏观环境的问题。在企业遇到危机时,社会如果能更理性一些,给予一定的宽容,给企业家以资产处理的时间,这不论是对于利益相关的“相与”,还是对整个社会应该都是有好处的。

危机应对虽然重要,却是术,不是道。只有大质不亏,仅因一时不慎而陷入危机的企业才有望靠危机应对脱险。乔致庸能力挽狂澜,根本原因还在于乔家尚大势未去。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篇7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气象探测数据、预报预测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各项业务开展对气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气象信息传输的全面监控、实时报警、及时处置对于提高信息传输及时率,保障预报预测业务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依托历年自主研发、课题项目以及新一代通信系统的本地化,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全省各类气象信息传输的监控、报警以及应急处置等功能,但仍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足。

(1)监控系统数量多、形式多,且大部分系统没有实现报警功能,在实际业务使用尤其是在处理传输突发情况时,调用起来较为麻烦,不能快速的定位故障来源,降低了应急处置速度。

(2)监控业务管理信息化较低,很多业务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纸质化、人工化的阶段,数据记录不统一规范,可用性较差;此外,在后期的管理和对信息的应用时,会出现重复劳动,增加业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且容易出现错误。

(3)目前监控系统在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以及人机交互性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各系统间的协调运作以及调用还不完善,对提高响应时间、提升处置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基于以上现状,本文将结合中心现有业务系统以及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设计一套集约化的气象信息监控与处理平台,并对其关键技术的实现进行阐述。

2 设计思路及原则

依托新一代通信系统的监控数据库,结合现有的各业务系统,遵循以下设计原则,通过整合、研发,建立一套满足业务需求的气象信息传输监控与处理平台。

2.1 集约性

通过集约的界面,对现有的气象资料传输进行集中监控以及对现有监控系统的集中调用。

2.2 模块低耦合性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将平台分割为若干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加强模块功能的内联性,同时减少模块间的耦合性,方便开发和维护。

2.3 人机交互性

在界面接口的设计上,充分考虑用户的操作便捷性,在保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简化操作流程,提升业务开展的效率。

2.4 稳定及可靠性

在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功能模块的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模块自身的稳定性,加强系统的容错能力,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2.5 可扩展性

通过预留扩展接口、采用可自定义的配置文件等方式,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使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3 系统结构设计

不同于基于B/S结构的信息发布系统或信息管理系统,气象信息传输监控业务相对来说更具专业性,设计到的业务人员范围较窄,因此该平台采用C/S结构作为系统的架构,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平台主要由业务平台主程序、应用软件工具集、后台业务处理进程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如图2所示。

4.1 业务平台主程序

业务平台主程序是整个业务平台与用户主要交互的人机界面,它相当于业务平台的信息显示和各子功能模块调度的平面,其主要功能包括应用程序调度控制、监控信息监测报警、详细监控信息显示等功能。应用程序调度控制: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应用软件工具集中的子程序模块订制成快捷按钮,集成显示在主程序上,方便用户快速调用,提高操作速度和便捷性。

4.1.1 集中监控报警

按照监控业务的流程,将各类资料的实时传输情况以及关键信息(时次、到报率、收发情况等)以动态图示的方式进行分别显示,在某类资料传输出现问题(缺报、收发异常等)进行实时的声光信息报警,提醒值班人员及时处理。

4.1.2 监控信息调用显示

值班人员能够在集中监控报警的界面中,直接调阅查看某类资料详细的传输情况,包括已有的监控页面、后期开发的数据查询表格等,无需像以往那样在收藏夹中手动打开相关网页或调用监控客户端查看监控信息,提升工作效率。

4.1.3 处置情况记录

系统能够自动或通过值班员手动调用电子日志工具,提供标准规范的数据录入接口,对报警或突发情况的处置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后期对处置情况的查询取证以及值班日志的自动生成。

4.2 应用软件工具集

应用软件工具集将业务工作中较为独立、主要用于辅助监控业务开展的相关功能,以独立的应用软件实现,并在业务平台主程序中集成快捷调用的接口,提升整个业务平台软件的运行效率,减少将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程序中带来的不稳定性。应用软件工具集主要包括以下子应用程序模块。

4.2.1 交接班管理

实现值班人员信息管理,值班人员交接班登录、前班沿革信息记录传递等功能,规范值班流程。

4.2.2 快速拨号工具

通过USB电话盒,通过电脑软件直接控制座机电话,实现一键快速拨号,并记录拨号信息,减少值班员查找号码信息、手动拨号耗费的时间,提升处理响应速度。

4.2.3 资料补调传输工具

在台站无法上传资料或出现省级故障时,为用户提供手动补调或录入相关数据并上传的功能,保障传输的及时率。

4.2.4 电子日志工具

实现过去纸质日志的电子化,值班员能够选择设定好的故障及处理结果选项快速录入值班处理记录,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手动输入值班处理记录,相比纸质记录,电子记录具有更规范的日志格式,方便用户查询检索;此外,通过电子日志记录工具,能够实现每日值班报表的自动生成,提升报表信息可读性,减少手工填写报表造成的失误,并能通过内置的NOTES模块直接快速发送至指定联系人,使业务流程更加集中和流畅。

4.2.5 统计分析工具

根据数据库中的电子日志记录,能够按照用户的查询条件,对日志记录进行检索,能够快速的定位某一条日志,或者统计某段时间内的相关统计分析数据,方便业务人员查找错情、分析总结问题。

4.2.6 值班管理

实现对值班员信息及权限的管理;实现班表制作、夜班费统计等功能,进一步减少业务管理人员重复、手工的工作。

4.2.7 其他外接工具

能够通过配置文件,将其他外接工具挂接之业务平台主程序,方便调用。

4.3 后台监控进程

由于监控业务对实时性的需求,需要业务平台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由于对各类资料的监测需要消耗较多本地运行服务器及数据库端的资源,且很多监控的时次都较为集中,如将所有监控都由主程序实现,将会带来主程序进程负载过重而导致整个业务平台操作卡顿甚至软件无响应的情况,因此对每类资料的监控,均采用单独的后台业务处理进程来实现,各业务进程对新一代通信系统监控的情况进行定时查询,将查询到的监控情况实时发送至业务平台主程序进行显示。采用此方式的好处包括:

(1)某一个资料的监控进程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其他进程和主程序的运行,减少单点故障导致全局崩溃的风险;

(2)只用对出现问题的监控进程进行处理修复,减少故障排查的时间;

(3)在新增资料需要监控时,只需按照与主程序间通信的格式,开发新的监控进程即可,方便后期的升级维护和二次开发。

5 关键技术实现

5.1 开发及运行环境

5.1.1 开发平台

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开发工具使用Visual Studio 2010。

5.1.2 数据库平台

采用My SQL数据库,其具有体积小、速度快、使用免费等特点。

5.1.3 报表软件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作为报表数据的格式。

5.1.4 操作系统

采用Windows 7(32bit)作为系统运行平台。

5.2 数据库热备

由于My SQL数据库不同于Microsoft的SQL SERVER,其没有增量备份机制,因此为了保证整个业务平台稳定持续的运行以及相关数据的可靠存储,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双数据库热备,其主要原理是把主数据库的所有的数据同时写到备份数据库中,以保证两个数据库的热备同步。双数据库热备的主要操作如下:

(1)确定主从数据库版本均高于3.2,并配置好两个数据库各自的环境变量;

(2)设置主数据库配置文件“my.ini”,并重启组数据库服务,如图3;

(3)设置从数据库配置文件“my.ini”,并重启组数据库服务,如图4;

(4)执行热备同步命令(IP、用户名、密码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图5;

(5)检查设置状态,查看Slave_IO_Running、Slave_SQL_Running两项状态为“YES”即表示设置成功。

5.3 前后台进程间通信

由于平台设计了后台监控进程,其定时将监控信息发送至前台程序进行解析显示,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通信机制用于两个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在综合分析了通信所需的及时性、稳定性、实现难度等方面,没有采用数据库共享、文本共享、Windows自定义消息以及Microsoft提供的MSMQ队列消息机制,而是通过编写自定义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通信控件,来实现进程间消息的通信。

虽然UDP是一个面向非连接,不可靠的通信协议,但是考虑到监控平台是在局域网内运行,具有稳定的网络环境且传输的消息体积小,传输抽样较高,可以满足系统功能的需求;此外,通过将设置IP、监听端口、消息发送和读取等相关通信方法封装成一个自定义的控件“UDPSocket”,在开发前后台进程时,直接将控件拖入窗口,进行基本设置后,即可方便的调用,极大的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5.4 多线程编程

由于主程序界面是用户与系统交流的主要人机交互接口,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及用户体验性,过去单线程编写的程序,在程序进行较大量数据处理时,会出现暂停响应的情况,用户体验感较差,因此主程序在调用方法时,使用多线程编程来保证与用户交互的流畅性。

开发过程中使用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提供的“Background Worker”多线程控件来实现多线程的调用。通过加载该控件的实例,可以实现后台异步方法的调用、线程进度的显示、后台进程的操控以及线程运行结果的反馈等功能,有效的解决了数据库读取、并发报警等操作对用户前台交互的影响。

5.5 报表生成

平台相关的报表,如每日值班电子日志等,采用的是Excel表格格式的输出。首先建立报表Excel格式模板,规划好标题、表头等基本属性,然后在程序中通过加载COM组建的引用(Microsoft Office 11.0 Object Library),调用相关表格编辑的方法,加载并填充报表模板,对格式进行调整,然后输出做好的报表至指定目录,以实现复杂报表的自动生成,规范统一报表的格式。

6 结语

本文简要阐述了湖北省气象信息传输监控与处理平台的研发背景,介绍了其设计思路及平台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模块,并就研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说明,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将以往分散的监控资源加以集成和优化,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建立起稳定、便捷、可靠的业务系统,将有效的提升气象信息传输监控处理的时效性,为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钟静,李赟,陈海涛,杨宏宇.基于SMS技术的气象报文监控设计与实现[J].贵州气象,2011(04).

[2]郭振武.基于SOCKET及SMS技术的远程信息传输系统的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2004.

[3]李德泉,何文春,阮宇智,刘一鸣.气象实时数据库服务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02).

[4]华连生.省级气象探测资料集成系统设计[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5]富元,吕建新.基于UDP的可靠传输协议的研究与实现.光通信研究,2009(05).

[6]高东日,魏海平,杨建功,王福威.基于UDP协议的内外网通信实施方案[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04):75-78.

[7]梁海河,孟昭林,张春晖,李雁.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J].气象,2011(10):1292-1300.

[8]张宇.成都气象数据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01):86-89.

[9]杨涛,徐光耀.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监控报警软件[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3(02):84-86.

中文信息处理与汉字表征码 篇8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华兴初认为,这些难题是方块中文字独有的、不可避免的固有技术问题,不必大惊小怪。凭中国现有技术水平,解决以上问题并无难度可言,是人们思想上千百年根深蒂固的“中文难”的阴霾,影响、阻碍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前进的步伐。

退休后的华兴初倾全力于解决中文信息处理难题上,经十余年艰苦努力,他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终于得出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矛盾是民族化、大众化、规范化、国际化,而解决“四化”问题的关键在于编码的结论。也就是说,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四化”问题,而四个化的问题都可以用编码来解决,编码是所有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这一理论,华兴初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汉字键盘输入法,并以“汉字表征码、编码方法与键盘”为名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获专利技术交易会特别金奖。可以预期,这项崭新的技术,将以其独特的理论、卓越的性能,开启中文信息处理的全新时代。

背景复杂 要求高远

经华兴初研究发现,中文信息处理一直存在六个问题:第一,中文信息处理没有民族特色,汉字还原率低,加上人们忽视汉字的排序功能,使得中文难学不仅得不到缓解,反而又增加了汉字信息处理难题。把用于教人识字的汉语拼音用来进行汉字信息处理的做法,没有产生预期的对汉语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汉语走向世界的促进作用,全世界只有很少的人能掌握汉语拼音。

第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难度大,门槛高,别说是小孩,就连大学生也不能普遍接受,而至于外国人,那就更无可适从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及其产品基本上只占领了国内一些具有汉语拼音条件的地方、单位与部门,国内市场正是因其自身的原因受到了限制,手机芯片知识产权92%在外国企业手中。国际市场更难拓展,中文的信息处理技术产业自然也就无力继续对国民经济形成明显的拉动作用。

第三,到目前为止,几千个有关中文信息处理的专利个个远离“四化”,中文计算机输入技术仍然处于低级无序状态,无法统一规范,直接阻碍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信息化以及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一切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第四,汉字信息压缩技术还没有使中文信息的输出问题彻底解决,看不到中文字能像英文那样随意进、出电脑的可能性。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整个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向现代化、国际化前进的步伐。

第五,英文不需专门建个字库,可我们却是建不完的字库,说明中文信息处理落后到何等地步。

第六,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从无到有,一直处于探索之中,理论的缺失和错误是产生各种问题的主因,纯技术的“万码奔腾”式的研究方法反而使问题的解决离“四化”越来越远,主要理论错误是:

1.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定位不当,人们没有认清它必须与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工程学既密切结合却又互相区别的特点及必须赋于面向全球大众的特点,使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始终远离全球最大的用户群。

2.盲目渲染汉字的笔画,不能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科学地认识部件,把笔画和部件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地位完全搞了个颠倒。

3.对编码的重要性没有认识,使中文信息处理技术长期走弯路,出现技术倒退。

4.对中文信息处理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不用解决系统工程的办法分析与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讳疾忌医,对创新理论与技术叶公好龙,甚至错误打压。阻碍和延误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进程约20年的大好时光。

5.滥用智能技术有损中华文化的神圣与尊严,有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技术先进 方法简单

中文信息处理与汉字表征码从理论上和技术上科学、辩证地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诸多弊端与问题。

首先,“表征码”把中文的部件按外形特征分类。它们绝大多数与我们天天见面因而是为人熟知的600多个部件,使人能在浩如烟海的数十万个汉字中见了任何一个字都不陌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表征码”又把部件分成26个类型,并与26个键盘字母在音、形、义三方面相符。使中文信息处理达到了犹如英文一样的优异性能。因方块字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此顺理成章地迎刃而解。

这样的汉字信息输入技术使中文信息处理变得只要像英文要背26个大、小写字母那样理解、背熟26个表征符就能让世界上每个大约9岁以上视力、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学会进行中文信息处理,如同不懂英文的人打英文字母一样。

中文信息处理有重码字,怎么能说中文赶超英文?因为中文信息处理码长只取4位,而英文单词一半以上在8个字母以上。消灭重码,并不很难,无必要盲目追求,只要满足信息处理质量的需要即可。

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质量,表征码的键盘输入技术,只要几条一听就懂的规则,就能达到见字就查字典,见字就敲键盘进行中文信息处理的效果。

功能卓著 涵盖极广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信息处理与汉字表征码在众多方面都能体现出超越性的功能,以及极度完美的技术链接。首先,“表征码”具备中文排序和信息处理两大功能,而且都超过英文,足以扛起中文走向世界的重任。其次,“表征码”将部件形状、部件外形特征符号(表征符)、键盘字母三者在音、形、义三方面直接进行对应,使汉字能够见字直接翻字典;见字直接敲键盘进行中文信息处理,速度远比英文快;见字就能正确地、迅速地确定任一个汉字在规范化的字库,以及计算机内部码表中的位置。最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核心是民族化,而民族化的核心是编码、编码的核心是汉字的部件、部件的核心是它们的外形特征。这五个核心环环相扣,就能确保汉字表征码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化、大众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编码,是真正属于汉字自已的编码。汉字表征码技术能确保中文信息处理能够涵盖古、今、中、外、繁、简所有汉字;所有视力、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学会并掌握;涵盖所有汉字信息的应用与管理领域;尚未发现以往所有汉字编码存在的缺点。

影响深远 意义重大

中文信息处理与汉字表征码的发明,破解了千百年中文的种种难题。具备了在全世界推广应用的优越条件。

该项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IT行业、计算机、电子字典的键盘技术、中文信息的查、检、管理系统等众多领域,还可打破我国手机芯片知识产权基本由外国掌控的局面,对我国手机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该项专利技术的出现,不仅市场前景可以遍及全世界,可节约国家巨额不必要的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足以再一次拉动我国GDP的明显增长。还能实现中华文化向国际化的大步跨越,大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加速中文成为又一个国际化的文字与语言的进程。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是小学信息技术的开篇,也是本教材学习的基础。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能够说出信息接收和传递的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对每个人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从而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和重视,并能够真正的理解信息,正确的分析和使用信息,主动有意识的培养个人的信息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入小学校园,绝大部分学生没接触过电脑,对信息的概念更是知之甚少,本节课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了解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概念;从而了解所学的课程,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并对信息技术产生积极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

从身边简单的现象谈起,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身边关于信息的现象、关于信息接收的方式、信息传递的方式、以及常见的信息的处理工具,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渗透,让学生对信息、信息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的愿望。又由于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身边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老师引导下激发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参与中水到渠成,走近信息技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老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发现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载体,明确信息的涵义,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知道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方式;

3.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4.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信息?

对话引入:这节是什么课呢?

预设:电脑课或信息课。

师:对,电脑课,也是信息课。我们同学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A.谈话: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谢,谢谢你的谢。同学们听到老师的介绍就知道老师姓谢,这就是一种信息,是声音的信息。上课铃响了,告诉我们要上课的信息,这也是声音的信息。

师:声音的信息还有什么?

生讨论作答。[预设:声音的信息还有广播、电视、录放机发出的声音等。]

师:除了声音,还有其他方式的信息。

B.谈话:路边的桃花开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预设)。桃花开了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也是信息。

拓展:闪电也是一种自然现象,闪电出现了告诉我们„„要下雨的信息。下雪也是自然现象,下雪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已经是冬天的信息。

C.谈话:人行道的红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D.问:生活中的信息还有哪些?

生讨论后作答。

书上文字,街上广告牌的文字,电视节目里的文字和各种图片都向都我们传递着信息。

E.小结得出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片传送的消息。

我们就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2.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A.信息的接收

师:用耳朵可以听声音,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师:用眼睛可以看文字、图片、自然现象,眼睛也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问询获得学生的反馈:

①手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用手摸一摸,你可以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

②鼻子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闻出气味是香的还是臭的;

③皮肤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知道是凉的还是热的;

④舌头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尝出甜、咸、苦的味道。

问:你是怎么接收信息的?

①听广播;

②看电视;

③接电话;

④听老师讲课;

⑤听别人说话;

B.信息的传递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信息的接收方式,那么同学们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探究作答:

①写信;

②跟同学讲话;

③打电话;

④发电子邮件;

想一想:从早上到现在,你用什么工具接收或传递了什么信息?

3.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有哪些呢?处理信息的工具包括收集信息的工具、存储信息的工具、传递信息的工具。

师分别展示相应类型的图片,或自行讲解或请学生发言。

A.处理信息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收集信息,比如它可以把我们看到的风景拍下来让其他人看。

[预设:摄像机、录音机。让学生发言并说明原因。]

B.存储信息的工具:磁带、磁盘、光盘、闪存盘等可以用来存储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解释和总结。)

C.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电视、电话、收音机、手机等。

D.计算机。

4.什么是信息技术

知道了什么是信息,那么你知道是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重点解释传感技术:以小故事的形式叙说传感技术的应用。参观科技馆时,里面有一个机器人,用手遮住它的眼睛,它会说:“呀,谁蒙了我的眼睛,真黑呀!”摸它的手,它会说:“谢谢你这么欢迎我。”摸左脚说左脚痒痒,摸右脚说右脚痒痒。

这就是对传感技术的应用。

5.练习

你接触过哪些电子设备?它们为你带来了方便了吗?

你希望发明什么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方便?

你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6.总结与评价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起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学生的见识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引导你可以挖掘和发现学生所蕴藏的能力。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教学,积极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听到了学生精彩的发言。

课堂教学中的适度引导是重要的,引导是学生从已知知识走向未知知识的桥梁,是从形象世界走向抽象世界的纽带。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篇10

论文摘要:现代社会,计算机已经应用在各个方面,信息的处理,以及在网络中的信息处理和网络的信息安全都成为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就网络信息处理和网络安全方面涉及的内容,探讨计算机在这些方面的应用问题。

论文关键词:信息处理 网络安全 计算机 应用

信息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和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比如,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就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对输入数据的处理,可获得不同形态的新的数据。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采集和输入、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存储和信息的输出等处理工作。

小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小学低段数学问题解决

小学低段数学通俗来讲就是儿童的启蒙数学课程,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尽管小学的数学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些能力是以后很多能力的基础。解决问题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心理学,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数学中,就是指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紧贴数学的相关问题。小学低段数学的问题解决,通常都不是只为了解决一些小的问题,而是为了使小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环境中得到一定的锻炼和增长。

二、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数学中的信息收集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仅能直观地观测到相关信息,而且必须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能力从各种繁杂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信息。比如,小学生要能够通过对报刊、媒体、书籍等资料的阅读提取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的处理能力就是指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开展合适的分类与整理,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分析与处理,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三、培养小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建议与措施

1.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环节中,假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具体情况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同时,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数学信息无处不在,而小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其努力学习的最佳推动力,老师可以适度的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引导,提升学生对生活中数学信息的关注度,进而增强其自主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2.培养小学生问题发现的能力

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基于数学的角度挖掘问题,这样,小学生才会学着利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如何解决发现问题,也就是说,让小学生从现实中发现数学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收集并处理相关的数学信息,最终解决问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已经习惯于选用教材中已有的问题或由老师向学生提问问题,问题是直接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他们不需要考虑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只需要思考怎样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这种模式缺乏由学生发现及提出问题的环节,所以也就无法对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培养。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授课方式,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来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合理的引导小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数学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进而使其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经常向学生提问“你们通过看这个××有什么发现”,这样具有启发性的授课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小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措施

(1)适度地拓展教材中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虽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会通过纸质材料、网络媒体、人际交流等形式表露出来,通常为文字信息与画面信息并存,大多表现形式杂乱无章,人们想要从中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筛查和挑选。在设置小学数学课本的内容时,我们应该向其中添加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作为素材,重视对图案、文字以及漫画等表达形式的运用,引导小学生从杂乱的信息中选取自己需要的,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老师可以加强和小学生的互动,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加入数学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2)鼓励小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参加合适的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低段学生解决问题必须拥有的基础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和提升这样能力的关键阶段。传统的小学数学低段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只能非常被动地接收老师和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培养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欲望,提升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基于问题解决的视角来探讨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盼望能够对提升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起到一定作用。

上一篇:党章学习小组主题会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手臂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