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与廉政建设之浅议

2024-07-18

拜金主义与廉政建设之浅议(共4篇)

拜金主义与廉政建设之浅议 篇1

拜金主义与廉政建设之浅议

腐败的基本根源是拜金主义,狂热追求追拜金主义的巨大魔力来自享乐主义。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打倒享乐主义,才能有效地搞好我们党的廉政建设,腐败思潮才能得以有力的控制。

拜金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必然反映,是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借尸还魂,也是我们干部职工要敌过的“糖衣炮弹”。纵观历史,再省当今,腐败分子都会作茧自缚。在我们党的干部职工中总有那么一小撮腐败分子,忘记了党的誓词,淡然了命运的眷顾,辜负了党的培养,人民的哺育,“戏弄”了天赐的良机。他们坐上了党和人民给的“骄椅”,理应珍惜万分,但他们不听忠告,不服教育,敌不过“糖衣炮弹”的侵袭,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一、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享乐主义的泛滥,关键都出在“人”的身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任人为贤,选拔人才,古今之大事,某些领导干部跪倒在“金钱”与“美女”面前,买官卖官,属亲者用之,好朋者用之,“金钱”“美女”通达仕途。天地不能辩者,高矮不知度者,倒正分不清者,只要居上所列之一,就能飞 黄腾达,仕途坦荡,如此任人,安能执政附民?那都是些无能之之。“千里马”不能用,“小驴子”甚行;德才兼备者可闲,惟食只衣者可重。可谓当今无真伯乐矣,何时止鄢!眼穿盼明君。这样的“官爷”择干部,后者效仿前者,受禄为官,任人为亲,更替下去,重倒复辙,只能是腐败再腐败,可叹可悲!

一个国家能否政通人和,如何牢牢将政权巩固,防微杜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少数干部职工,少数腐败分子,犹如古人蔡桓公的“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成了少数腐败分子的不治之症,百姓甚盼现今的“扁鹊”来司命拿脉,拯救我们的干部,拯救我们的民族,乃至拯救我们的国家,安抚百姓,使得艰苦奋斗,廉政从政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毛泽东有言在先:“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本来行正之人就犹搏击苍海之海燕,艰难求索,寻求真谛。当今,少数腐败分子忘记了自己追求正义事业为之奋斗的艰苦历程,倒在拜金主义的旗帜下,千方百计的去敛钱。有了金钱,足下开始歪歪斜斜地划出通向深渊的人生轨迹,跌进金钱陷井里,泡在“美女”怀抱里,不能自拔。明目张胆地包养情妇,玩弄女性,形形色色地所谓的“洗头”“足疗”“捶背”,“暗渡陈仓”地干着极其下流的色情勾当。拿着人民的权利,挥舞着党和国家的“印把子”,挥霍着百姓的 血汗钱,大吃大喝,游山玩水,“潇洒人生”,此乃极端的享乐主义者。草民忠言相告:为官者应听听古人的呐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真正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实举,才能得到多助,才能富民安邦。

拜金主义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条战线,各个角落,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瞒天过海,“立项”套取国家资金,使国有地产、国有资源大大流失;架桥筑路,房地产开发,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时有时现;践踏国家法律,偷天换日,死刑买无期,无期改有期,有期到监外执行,滋长了犯罪,破坏了国家法令、法规的正常实施;制假造假,偷梁换柱,扰乱市场,谋取暴利,坑害百姓。诸如此类,皆是腐败之“温床”,拜金主义之行径。拜金主义者的表现形式虽千奇百怪,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见了“金钱”好似苍蝇见了狗屎。百姓恨之入骨。

二、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加强廉政建设之措施

首先,我们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廉政建设要有正确的认识,坚信共产党有修正错误的能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的一贯原则。建国不久,党的高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就病入膏盲,不可治之,毛泽东亲自签署了对二人的死刑命令,用“火药”“注射器”解决了他们罪恶的生命。这充分表明历来共产党对党内的腐败分子决不迁就,决不手软。这两声枪响,震憾了党、震憾了人民,给党的干部打了 一针“清醒剂”。极大遏制了腐败思潮的产生,加强了廉政建设的进程,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在中国的今天,XX原市委书记陈希同的倒马;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的覆没,都体现了党的伟大、英明,打击惩治腐败的力度之大。

其次要弄清拜金主义形成的因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那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萌生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从外在因素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亡我之心不死,乘改革开放之机,用“糖衣炮弹”来实施和平演变计划,收买拉拢意志薄弱者作为他们的代理人;从内在因素来看,干部职工淡化了政治思想的自我改造,丧失了精神动力。少数干部职工思想空虚而无所寄托,钻在钱眼里不能自拔,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成为拜金主义的行尸走肉。再者少数干部职工盲目崇拜“大款”“大腕”,把他们那些无聊的“斗富”、“显阔”、纵欲称之为“实现自身价值”,追求“潇洒人生”,使少数干部扭曲了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对“金钱”的狂热追求。

要反对拜金主义,打倒享乐主义,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改革开的大潮中,国家提倡和鼓励一部分人用诚实的劳动先富起来,但是如果以“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的反动哲学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富了,那是损人利己的 “富”,祸国殃民的“富”,“如果让金钱的光环遮住了比它更美丽的精神世界,人类的文明将是残缺的,人格将是病态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观念,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在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中,则是以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实现人生价值,决不是以“金钱”作为唯一标准的,雷锋在世仅二十多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没有留下一分钱,但他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流芳百世,永垂青史。拜金主义者尽管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使出全身解数变成了可畏的“大款”,但对人类,对社会却毫无益处,无论谁都不可能承认他对人类社会创造了价值。

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买得活人倒吊起”,意为金钱无所不能,可以为所欲为。拜金主义者正是金钱下的俘虏。笔者认为“金钱并非万能”,拜金主义、腐败分子尽管猖獗一时,征服了一些意志薄弱者,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它最终会被法律与“正气”所扼杀。金钱是有价的,精神是无价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史就是用一种精神来延续的。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到共产党员夏明翰烈士的“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崇高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精神。黄继光视死如归,用胸口挡住敌人的枪口,谁给了他多少钱?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冲霄汉的“正义”之精神;董存瑞大义凛然舍身炸雕堡。他又得到了多少奖赏?这是一种“魂”,一种追求真理的民族之“魂”。这种气势磅礴,宁死不屈的献身精神,岂能用“金钱”来衡量,万金不可替矣。

要反对拜金主义,打倒享乐主义,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创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国家还处在创业阶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还需要几代人艰苦不懈地努力。如果一小撮腐败分子不顾国情,不择手段的“捞金钱”,奢侈浪费,大吃大喝,挥霍公款,贪图享乐,那就是对民族的犯罪。反对拜金主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极为重要,它激励着一切有志之士从“金钱”的怪圈中走出来,把少数腐败分子从赌场上,从“休闲娱乐中心”暗室里拉回来,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纠正对奢侈生活的向往,用劳动的汗水洗刷灵魂的污秽,扭转人生观念,成为党的好干部、社会有用的劳动者,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要搞好廉政建设,就要反对拜金主义,打倒享受主义。

拜金主义与廉政建设是一对尖锐的矛盾体,有“矛”则无“盾”、有“盾”则无“矛”,“矛”“盾”不可同在。所以,要搞好廉政建设,就要反对拜金主义,打倒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生腐败分子,他们假公济私,索贿受贿,被卷进了经济犯罪的漩涡,且犯罪的情况十分惊人,不是过去的“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这股风来得很猛,《吕氏春秋》里说:“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由一斑而窥全身,这不是好兆头。从这一小撮腐败分子身上似乎可以看到民族的命运。如果我们的党不严重注意,不刹住这股风气,将祸害于我们的国家与人民,这不是危言耸听,党的干部保持清政廉洁对我国深化改革的前途,对中华民族的命运关系极大。故此,我们必须立场坚定地反对拜金主义,扎扎实实地加强廉政建设。

加强廉政建设对党的干部要靠教育,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三个代表”指导我们的工作,教育干部反对拜金主义,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打击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腐败行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党的干部职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已的行为。

加强廉政建设,必须搞好干部制度的改革。《吕氏春秋》里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大公无私地选拔党的干部,这是加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本着择优录用的原则,提拔什么人,不提拔什么人,一定要有透明度,越透明越公道。只要公开,公平、公正,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群众就满意。越神秘,透明度就越差,“关系网” 就无法打破,就易滋生腐败现象,就有受禄为官之嫌,就给拜金主义者可乘之机。

反对拜金主义,打倒享乐主义,加强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清醒头脑,勇于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勤政廉洁,艰苦奋斗,自我改造,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反腐斗争进行到底。

拜金主义与廉政建设之浅议 篇2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上代表们也重点对庭审中心主义与审判中心主义展开了讨论。而庭审中心主义与审判中心主义两者区别在何?两者间有何联系?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如何加以实行?笔者将在本中围绕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二、庭审中心主义与审判中心主义之间差异

根据第六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的精神, 所谓“庭审中心主义”, 是指审判案件以庭审为中心, 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 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 裁判结果形成于法庭, 全面落实直接言词原则, 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1]。

审判中心主义指审判 (尤其是第一审法庭审判) 是决定国家对于特定的个人有无刑罚权以及刑罚权范围的最重要阶段, 未经审判, 任何人不得被认为是罪犯, 更不得被迫承受罪犯的待遇。审判中心主义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整个刑事程序中, 审判程序是中心, 只有在审判阶段才能最终决定特定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侦查、起诉、预审等程序中, 主管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罪责的认定仅具有程序内的意义, 对外不产生有罪的法律效果。二是在全部审判程序当中, 第一审法庭审判是中心, 其他审判程序都是以第一审程序为基础和前提的, 既不能代替第一审程序, 也不能完全重复第一审的工作[2]。

由此可见, 两种制度实质上有着鲜明的对比:

第一, 两者关注范围不同。庭审中心主义强调“审判案件以庭审为中心”, 强调未经庭审的案件事实不予承认, 证据材料不予采纳, 裁判结果无效且不予执行。而审判中心主义则将刑事审判程序放在了整个刑事诉讼过程的中心地位, 其强调刑事审判阶段相对其他诉讼程序的中心地位, 强调审判外的侦查、起诉, 甚至庭后的判决执行等其他程序均主要为刑事审判提供服务, 审判中心主义关注范围较之庭审中心主义关注范围更大。

第二, 两者适用范围不同。由于庭审中心主义的性质要求, 严格意义上的庭审中心主义应仅适用于一审程序, 只有在一审程序上才能充分地在法庭上对案件的事实、证据进行详尽调查与核实、控辩双方对定罪量刑充分辩论。倘若在后续程序中再次严格实行庭审中心主义, 不但繁琐地重复了一审法庭程序流程, 延长二审、再审庭审程序的时间, 加重诉讼负担以及司法成本,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同时司法效率将会受到影响, 折磨被告人、被害人等多方利益相关人的心智, 实是不宜适用也无必要适用庭审中心主义。

第三, 两者适用的案件类型不同。严格实行的庭审中心主义仅适用于较为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以及被告人不认罪等较为棘手的案件中, 而在案情简单、社会危害性小且被告人主动、自愿认罪的案件中, 实行庭审中心主义则将再次费时耗力。但对于审判中心主义而言, 不论案件的简易繁杂影响, 审判中心主义均可对其诉讼进行指导。

第四, 两者对诉讼各阶段程序的影响不同。庭审中心主义强调于在庭审的作用, 通过开庭对案件事实调查, 而审判中心主义则由侦查阶段开始, 至公诉程序、法庭审判程序、上诉程序、重审程序都会产生影响, 以至于庭后的刑罚执行程序等阶段, 其都会产生影响。

第五, 两者适用要求和实现的效果不同。根据庭审中心主义的要求, 在法庭上还要适用“全面落实直接言词原则”, 为保障此原则的有效实施, 即必须充分保障被告人、证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等诉讼参加人和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而在司法实践中要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全面落实直接言词原则”确有难度, 尤其是对于被告人而言, 试想被告人坐在特殊的位置, 面前是身穿制服、神情严肃的法官、检察官、律师, 身后坐着旁听人员, 其一般都会感到心理压力巨大, 从而导致无法表达出被告心里真实想法, 因此在庭审中心主义下实行严格的直接言词原则, 不利于保护被告人的陈述权、诘问权以及辩论权, 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庭审的质量。

相比之下, 审判中心主义在侦查、起诉、审判乃至后续的执行程序的刑事诉讼过程中, 均围绕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案件事实来推进, 庭前的侦查、起诉均为审判做准备, 在开庭之前即将已较为完整、充分地收集好证据资料, 使得庭上的质证环节也可进行得相对顺畅。审判中心主义强调了庭审的中心地位, 同时也对庭前侦查、起诉两个阶段做了严格要求。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 起诉全部案卷移送制度得到恢复, 庭前会议程序的设立, 这些措施也大大地促使法庭环节更好地进行。

两种制度的区别也可总结为, 审判中心主义是“整个刑事司法活动的公正价值最终通过公正的法庭审判来实现”, 而庭审中心主义偏向于一种“法官审判独立的方式”[3]。

第六, 两者中心问题不同。庭审中心主义强调“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审判结果形成于法庭”, 由此可见庭审中心主义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存在于审判法庭上, 属于审判内部问题。其要求法庭上必须包含事实证据调查、定罪量刑辩护以及审判结果的得出这三个必要程序, 以及要求在这三个必要程序中均必须严格实行直接言词原则以及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而审判中心主义是坐观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上, 庭审是中心, 庭前的侦查、起诉两个阶段都是为了为后续的法庭审判做足充分准备, 也即审判中心主义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庭前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之间关系的外部问题, 其强调的是庭前准备程序是为庭审程序服务, 强调庭审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三、庭审中心主义与审判中心主义之关联

实质上看, 庭审中心主义的内容实际上包含在审判中心主义之中。实质上, 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刑事审判制度。一者致力于完善庭审内部结构, 强调事实证据需要当庭出示, 并进行辨认与质证, 相关必要的证人也必须出庭作证;强调控辩双方辩论, 尊重控辩双方对定罪量刑的意见;同时裁判形成于法庭上, 一方面防止法官庭前未审先定、形成错误预断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防止庭后裁判忽视采纳庭上重要证据的情况发生。

而另一者———审判中心主义, 在其指导下, 刑事诉讼程序从最开始涉及涉案人员的权利的侦查程序开始就应得到重视, 从获取证据的方式必须合法, 当事人诉讼权利应得到充分保障;到公诉阶段, 检察院要对公安机关提交上来的案件证据资料进行审查, 并决定是否需要提起公诉, 在此阶段也当事人也应及时行使自身诉讼权利, 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为后续庭审做足准备;庭审阶段与证据采纳上, 审判中心主义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其一, 其要求证据必须具备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客观性;其二, 依据公认的无罪推定原则, 在未经法院依法确认为有罪之前, 任何人都应当被视为无罪。而为确认被告人是否有罪而进行的法庭审判, 原则上必须公开进行, 以此增强庭审的公开性、公正性以及公平性。

四、我国现状及刑事诉讼模式发展态势

由现今我国刑事审判司法实践可观,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尚未确立一个较为鲜明的诉讼制度, 同时一些传统的诉讼理论仍有遗留。

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将庭审置于诉讼制度的中心, 从法院系统开始操刀, 改革主力将庭审制度严格化, 同时配合司法改革的进程, 处于庭审中心之位的法官的质量得到保证, 法院系统率先完善, 从而使得庭审更具效率与质量。庭审中心主义逐步得到推进和实行。

但笔者认为, 审判中心主义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制度最具联系性与全面性的诉讼制度, 其明显优势在于将公检法紧密联系起来, 在严格要求三家司法机构完成其独立职责的同时更加强调了三者相互合作性, 促使刑事诉讼程序中各个环节都以查清案件事实真相、完善案件证据、使得犯罪人获得与罪行相当的刑事惩罚、保证当事人合法合理的权利与义务为根本目的, 以刑事诉讼法为法律准则指导公检法各家各阶段的独立工作, 从而增进了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合法性。因此, 笔者认为,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应往审判中心主义方向发展。

而如何推进?笔者有以下几点鄙见:

第一, 进一步完善庭审中心主义制度。做到这一点, 必须要保证庭前准备与法庭审判之间有一个很好地衔接, 保证程序合法, 要求相关证人必须要庭, 同时也要求法官对案件的审判必须是“所判即所听”, 强调由事实证据都由法庭中得出, 定罪量刑充分聆听双方当事人的辩词后再下定论。

第二, 保证公检法三司法机构独立职能的优质履行。在庭审外部上, 侦查阶段、公诉阶段都会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查明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侦查阶段公安必须合法地收集第一手证据资料, 保证关键证据的及时、合法获取;公诉机关在充分审查公安机关移交的案件材料后决定起诉与否, 不可以罪轻而不起诉、罪重而过严定论;而对于法院内部, 则是强调法官对案件的独立审判, 防止受外界或相关其他部门的干扰导致法官对案件的独立判断受到影响。

第三, 保证侦查、起诉、审判及后续的刑罚执行几层程序的相互合作性。笔者认为, 此点是庭审中心主义走向审判中心主义的关键, 因此加强公检法的相互联系、便利三个司法机关合作通道、快捷相互事务的处理机制是必要措施。

五、结语

我国正不断探索适用于我国司法现状的刑事诉讼制度, 笔者认为,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应先从庭审中心主义步入, 再逐渐向审判中心主义迈进, 由此进一步促进我国刑事审判程序公平、实体合法的发展。

摘要:庭审中心主义强调审判案件过程中应当以庭审为中心, 而审判中心主义则强调了审判程序相对于其他程序的中心关键地位及决定性作用, 两种主义内容相互交叉但实质又有所不同。另, 我国现阶段的刑事诉讼模式尚未有明确的定位, 其所含现代诉讼模式特点不明显, 且遗有陈旧的纠问式诉讼模式特点。而要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 首当其冲的即是要充分认清庭审中心主义与审判中心主义的实质与内涵, 同时明白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更好地完善我国刑事审判制度。

关键词:庭审中心主义,审判中心主义,区别

参考文献

[1]顾永忠.试论庭审中心主义[J].法律适用, 2014 (12) .

[2]孙长永.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J].现代法学, 1999 (4) .

加强公路施工与养护之浅议 篇3

关键词:公路 施工 养护 管理

0 引言

公路路基、路面及其相关构筑物的施工和养护的协调发展,已为大家所共识,现就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作以下简述:

1 加强公路施工

1.1 施工准备工作在公路的施工与养护中,其准备工作是贯穿于施工或养护全过程的工作内容,而且也是一项先行的工作,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织落实、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施工准备工作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大致分成3个阶段:工程开工前准备工作;工程施工期间准备工作;竣工验收前准备工作,掌握并落实好各阶段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

1.2 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恢复定线、路基施工放样和小桥涵施工放样等。

1.2.1 就恢复定线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对中心线控制桩进行复测与加密,对路线高程进行复测与增设水准点,横断面进行检验与补测,同时对设计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其工作程序为:查验原有控制桩的存在情况、现场验证原有控制桩的位置是否正确、改正原有控制桩存在的错误或修正其误差、加密水中心线控制桩固定正确的中心线控制桩等。

1.2.2 路基放样。公路路基分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和不填不挖等几种类型,其放样的内容包括:第一,在地面中浅桩处标定填挖高度;第二,按设计图纸定出横断面的各主要点,如路真正的边缘和坡脚,路堑的坡顶半填半挖断面的坡脚和坡顶;第三,边坡放样,按照设计的边坡坡度、高度确定边坡位置;第四,移桩移点,即交施工过程中难以保存的桩志移设于施工范围以外。

1.3 路基施工

1.3.1 路基施工的主要内容。路基施工的主要内容为:路基的填挖施工,路基综合排水、防护、加围及路基整修;冬季为雨季的施工;取土挖与弃土堆选择,护坡道及碎落台以及由于修筑路基而引起的改沟或改河工程,土石方的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

1.3.2 路基施工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公路的使用效率,需对路基施工做以下要求:第一,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第二,满足设计强度;第三,保持足够的水温、稳定性;第四,必须精心施工,即在施工中另采用透水性比较好的填筑材料,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同时要注意路基的整体压实及路基排水构造物的施工质量;第五,除在条件极其困难的。

1.4 路面施工 主要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等,下面只对沥青表面处治加以阐述:沥青表面处治是用沥青裹覆矿料,铺筑厚度小于3cm的一种薄层路面面层,其主要作用是保护下层路面结构层,使它不直接受行车和自然固定的破坏作用,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改善行车条件。

沥青表面处治适用于半等交通量(300辆/昼夜~2000辆/昼夜)的碎(砾)石沥青路面,旧沥青路面表面空隙较多,加铺表处层起防水作用,旧沥青路面表面因不断磨耗而过于光滑时,加铺带有棱角的硬质矿料做成的表处层,以恢复和提高路表的抗滑能力,交通量有适当增长,而旧路面结构强度不相适应时,应先进行补强,然后加铺表面处治,改善路面使用状况。

2 加强公路养护

2.1 了解公路路面病害及病害产生的原因 公路路面在车辆行驶的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很多公路病害,最常见的有:坑槽、车辙、波浪、松散、沉陷、啃边、翻浆等几种。

2.1.1 路面坑槽和车辙是各个季节中路面时常出现的现象,原因是除平时养护不够,或路面铺筑时操作质量不好,经过行车碾压发生变形。这两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按工序处理。

2.1.2 路面波浪是由于路面铺筑质量不好,养护不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有规则的起伏,形似“搓板”,不但影响车速,而且加快车辆结构厚度过薄,路面材料颗粒偏细,粘结料不足,施工时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等情况都容易产生。

2.1.3 路面松散是在天气干旱时发生,主要是由于铺筑路面时粘土料含量少,塑性指数低,材料拌和与分布不均匀,碾压不实,或平时养护工作做得不够造成的。此外,由于冰冻翻浆,经和车碾压,路面隆起开裂也将形成松散。

2.1.4 沉陷是路基本身强度不足引起的,当大型车辆行驶到路面上,如其强度不足就会出现坑槽,车辙既深且多,或破坏面积很大且深达基层;或路面沉陷过剧,路基翻浆严重等情况,须进行局部或整段大修。

2.1.5 路面啃边是由于养护不周,路肩缺土或路肩被水冲刷,车辆碾压沉陷和没及时填土养护,经车辆先靠边行驶、碾压造成的。出现啃边后应及时补救以免扩大,否则将来既耗材又费力。

2.1.6 公路路基翻浆的形成是因公路大多都建在靠近农村和团场的农田地带,就是不靠农田的公路,农田冬季灌溉渗入路基底部,随着毛细水的上升,路基土层受水浸透而冻结。待春暖化冻时,路基土层内的水由上而下化解,化解的水继续向下渗透,如果路基土层属于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对路面不会产生在太大的影响,但在盐碱地带的路基,如果材料的透水性不好,在行车反复碾压下,路面出现“弹簧”现象,这种状况大部分出现在每年的2月——4月,严重阻碍交通,导致翻车、阻车,给公路运输造成的危害极大。

2.2 根治病害的办法

2.2.1 必须做到经常保持路面平整、坚实、整洁,对路面的本身变形,要事前做好预防、及时修理,使路面没有破损、裂纹,提高路面质量,延长使用年限,一般常做以下工作:①经常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消除路面上的碎石、砖块、垃圾、粪便等杂物;②路面出现坑槽、裂纹、啃边应及时进行养护、修补,路面损坏严重时应进行被强、罩面或翻修;③边坡遇雨水冲刷坍塌时要进行及时培土和维修;④路肩经车辆碾压和牲畜踩踏出现下沉时要及时进行填土,保持油路不啃边;⑤有边沟的路段要保持边沟清洁以便畅通。

2.2.2 对路面翻浆的处置。当路面出现翻浆时,采取的根治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换土法”,一种是“打砂桩”。

2.2.3 对路面坑槽、松散、破裂、啃边等病害的处理。可挖去路同的损坏部分,将路基下部垫入砾石、洒水、夯实后,洒上冷底子油,将钳缝处刷入沥青,将沥青料拌合好后进行修补碾压密实,一般分为两层,下部为0.5~2.5cm沥青拌合料,厚度2.5~3cm,上部为中粗砂和0.5cm,绿豆砂拌合料,厚为0.5~0.8cm,通过修补、碾压成形即可通车。

拜金主义与廉政建设之浅议 篇4

从宏观上讲,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了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的思想,并接纳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将实现社会主义看作是无产阶级追求的目标。但是实现真正社会主义,是一个长远而艰难的过程,与前苏联相比,中国是在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前苏联基础上实行农村、城市各有全民与集体的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各有侧重,这在当时是适应中国国情,但是,无论是从接下来的1958年大跃进,还是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来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现实生产力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就会犯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种损失,则是巨大的。另外,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违背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片面希望生产力加快发展来巩固生产关系,否定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有益探索,结果反而使生产力停滞不前。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即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实现共同富裕;三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接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从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其中之一即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使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党的十五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江泽民在十五大中提出了几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指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些观点在十六大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十六大还特别强调了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统一性,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报告还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另外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七大报告中更是坚定指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回顾历史长河,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时间和实践不断的历练与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从以全民、集体这样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变为包括全民、集体、个体、私营、三资企业、混合所有制等在内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及共同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价格形成的机制发生巨大显著的变化。市场体系从开始的不完善到逐步发育成长;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固定资产投资体制从以国家为主体高度集中的一元化投资格局转变为国家、企业、个人、外资的多元投资格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方式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令人惊叹也是欣慰的;随着时代的推进,新时期我们仍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是改革开放的要求,更是理论的重大创新。

邓小平说的好,发展是硬道理,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进一步加快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环境来说具有紧迫性,除了以通过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市场管理和服务、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深化农村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法制、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作为基本构架之外。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政府积极发挥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金无足赤,我国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占主体地位,经济发展是以大量资源消耗为代价取得的,如果经济增长继续采用这种模式,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深化改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为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在宏观层次上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微观层次上要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举个例子,右图为1997年我国汽车行业平均每人一年生产的汽车数量,不难看出,我国汽车工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最根本原因在于汽车行业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而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就必须加快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

科技领先,是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快速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要求,增长方式不转变,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经济发展,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强化全民教育,用科学力量武装每一个人。离不开政府发挥职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离不开环境保护,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也离不开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进步。

刚才说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甚,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我们的领导者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民生问题的发展上也是同样!建国60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是非常英明的举措,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巩固政权都起了相当重大作用。首先稳定了人民生活,保护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二是调动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第三是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了社会安定。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实现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生问题,相辅相成。在新中国诞生初期,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到“要在企业中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为在我国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确立了法律依据,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于1953年修订,到1956年劳动保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企业职工实行劳动保险和福利制度的同时,党和国家也逐渐建立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保障制度与福利制度。至到1986年之前,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许多内容均做了调整和修改,86年之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布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通知》,至到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八五计划与十年规划》明确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95年扩大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范围。

上一篇:十直中学初中部教导主任工作汇报下一篇:作文 我的初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