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拜金主义的评价

2024-07-08

对拜金主义的评价(共8篇)

对拜金主义的评价 篇1

问卷编号:0xx

问卷时间:2013年 月 日

问卷单位:

大学(社科院、党校)

高校、科研机构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评价

调查问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发展,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为深入了解当前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和在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实践认同状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采取匿名问卷方式,征求对30个问题的基本看法。所有采集的数据样本只用于统计分析,并对全部参与调查者所提供的基本信息严格保密。题目的选项不设标准答案,请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衷心感谢您的热切关注和无私帮助!

“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评价研究”课题组

2013年5月

【填写说明】

[ ]填写电子版问卷,请将认同的选项涂成红色; [ ]填写纸版问卷,请在认同选项后面的“[ ]”中画“√;” [ ]除标明“可多选”、“限选”外,其余均为单选问题;

[ ]需要自述填写问题的回答,请在预留区域注明相应的文字。

A 个人基本情况

A1 您所属的年龄段:

[ ]25岁以下 [ ]25—35岁 [ ]35—45岁 [ ]45岁以上

A2 您的性别: [ ]男 [ ]女

A3 您的职业:

[ ]教师 [ ]科研工作者 [ ]学生 [ ]其他

A4 您的职称:

[ ]无 [ ]初级 [ ]中级 [ ]副高级 [ ]正高级

A5 您的学历:

[ ]本科以下 [ ]本科 [ ]硕士 [ ]博士

A6 您的专业:

[ ]哲学 [ ]经济学 [ ]法学 [ ]教育学 [ ]文学 [ ]历史学 [ ]理学 [ ]工学 [ ]农学 [ ]医学 [ ]军事学[ ]管理学

A7 您的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民主党派 [ ]共青团员 [ ]群众

A8 您的家庭背景: [ ]工人 [ ]农民 [ ]干部 [ ]知识分子 [ ]企业家 [ ]其他

B 调查问题

B1 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它是:(可多选)

[ ]一种从批判资本主义过程中产生的制度设想,其可行性与否尚待探讨 [ ]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在于消灭剥削 [ ]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社会制度 [ ]一种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

[ ]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好地促进民主、自由和公平

[ ]社会主义必然导致以人民名义的专制,实践证明其是通往奴役之路,应该反对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尝试 [ ]其他(可填写)__________

B2 最初接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您的感受是:

[ ]又一个政治宣传口号,没什么实质内涵,不会对解决中国问题真正起到推进作用

[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 ]不关心,直接从大脑中过滤掉

[ ]其他(可填写)_“摸着石头过河”的产物_________

B3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您支持以下哪些观点:(可多选)[ ]是对时代发展问题的积极回应,是确保国家和民族有序发展的思想条件 [ ]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的发展理念

[ ]正确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方向,抓住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实质 [ ]建构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精神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精神安置的场所

[ ]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凝练 [ ]其他(可填写)__________

B4 您认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应表述为: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说不清楚

B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改革开放前与后“两个30年”的关系是: [ ]前30年充满错误和失败,后30年才使中国迅速发展。[ ]后30年的实践是对前30年的彻底否定,是“另起炉灶”。[ ]两者前后相继,前30年为后30年的实践和成就奠定了基础。[ ]二者属于不同的历史发展时代,还是各说一段比较真实客观。

B6 主义和体系都不重要,真正改善民生、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才是重点,举什么旗帜、走什么路都行。您认为该观点:

[ ]正确 [ ]错误 [ ]可能正确 [ ]说不清楚

B7 从历史和比较政治的视野,您如何看待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可多选)[ ]社会主义是一种在大多数人眼中优于资本主义的制度

[ ]历史条件决定社会主义更适合中国,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 [ ]代表资本主义道路的政党由于腐败没有能力肩负起历史使命 [ ]由很多偶然因素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历史必然

[ ]社会主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脱离了世界文明的主流 [ ]中国如果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一定会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成就 [ ]其他(可填写)__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选择,但无法比较社会主义一定比资本主义好或者坏________

B8 对中国的改革前景,您的态度是:

[ ]非常乐观 [ ]比较乐观 [ ]比较悲观 [ ]非常悲观 [ ]说不清

B9 中国的发展应遵从“普世价值观”和走“普世道路’,您的看法是: [ ]“普世价值观”和“普世道路”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应遵循其具体要求 [ ]所谓“普世价值观”和“普世道路”实质是西方价值观和发展道路 [ ]说不清楚

B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意义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供别国复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没表明世界社会主义优于全球资本主义 [ ]其实所谓的世界意义并不重要,对中国自己的事情管用就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B11 您认为当前最主要的社会基层矛盾有哪些?(可多选)[ ]农村土地权属纠纷

[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问题 [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问题 [ ]困难群体社会救助问题 [ ]社会治安问题 [ ]民族宗教问题 [ ]教育公平问题 [ ]说不清楚

(政府职能部门不够透明,导致群众的盲目猜忌)

B12 当前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 ]外资数量还太少

[ ]非公有经济发展受到政府权力的限制和侵害 [ ]政府对资源的垄断资本和腐败

[ ]说不清楚

B13 造成当前中国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

[ ]私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上升

[ ]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到位 [ ]行业垄断、腐败和市场化不到位 [ ]人们的能力差异和市场调节 [ ]说不清楚

(信息不透明)

B14 当前缩小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最重要措施是:

[ ]坚持和完善市场化改革方向 [ ]政府加大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 [ ]推动各种要素参与分配

[ ]继续做大蛋糕 [ ]调整公有制占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作基础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 ]说不清楚

B15 中国政治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实行西方的宪政体制 [ ]西方政治体制结合儒家治国理念 [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 ]根除严重腐败 [ ]说不清楚

B16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民主”,您同意以下哪个说法: [ ]真实的民主体现为权力制约,须以多党制、三权分立为政治保证才行 [ ]民主即人民民主,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民主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平等与政治团结 [ ]其他(可填写)__________

B17 对比中美文化差异,美国大片的场面宏大、技术含量高、蕴含强烈的价值理念。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只有以小见大学习美国模式,才能活跃中国的文化市场吗?

[ ]一定能 [ ]绝不可能 [ ]有可能 [ ]说不清楚

B18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已经30多年,未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战略和政策? [ ]继续实行开放政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和自主性,又能学习借鉴各国先进经验

[ ]门户大开为好,此前的开放谨小慎微,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不能大增

[ ]现在中国实力已今非昔比,应在扩大开放中形成合理的霸权 [ ]中国都成了发达国家的附庸了,还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比较稳妥

B19近期日本等国政府罔顾中国拥有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神圣主权,严重危害了中国国家利益,您觉得中国的“韬光养晦”外交原则还适应东亚新形势吗? [ ]这项原则导致了中国外交的软弱无能,早就应该废止

[ ]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们的综合国力很强了,不宜再提“韬光养晦” [ ]这是一项应长期坚持的外交原则,同时要处理好“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

[ ]“韬光养晦”只是暂时的外交策略而已,实际上该出头时就要出头

B20 中国倡导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您认为这可行吗? [ ]只是外交辞令而已,不要在意

[ ]和平和谐只是一厢情愿,人家根本不买账

[ ]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所在,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 [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B21 中国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承诺永不称霸。您怎么看? [ ]都是应付外国人的说法,哪个国家实力强了,自然就追求霸主地位 [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强大以后也不应该称霸,称霸后实质上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 ]外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威胁”、“中国危险”、“中国强硬”等言论就是证明

[ ]这是针对美国的话语而已,21世纪中国就是要与美国争霸

[ ]中国历史上遭受过百年屈辱,今天是扬眉吐气的时候了,有能力称霸为啥要退缩呢

B22 您曾读过马克思主义原著(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的著作)的情况是: [ ]读过30篇以上 [ ]读过20—30篇 [ ]读过10—20篇 [ ]读过1—10篇

[ ]没有读过

B23 您认为党员干部信仰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状况是: [ ]多数人在信仰和坚持 [ ]少数人在信仰和坚持

[ ]个别人在信仰和坚持 [ ]没有人在信仰和坚持 [ ]说不清楚

B24 在以下社会思潮中,您比较熟悉的是:(可多选)

[ ]马克思主义

[ ]新自由主义

[ ]民主社会主义 [ ]文化保守主义 [ ]历史虚无主义 [ ]新“左”派

[ ]民粹主义

[ ]新权威主义

[ ]其他(可填)__________

B25 您认为近30年来哪些社会思潮的话语影响力减小了:(限选3项)[ ]马克思主义

[ ]新自由主义

[ ]民主社会主义 [ ]文化保守主义 [ ]历史虚无主义 [ ]新“左”派

[ ]民粹主义

[ ]新权威主义

[ ]其他(可填)__________

B26 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

[ ]搞得不错,要进一步加强

[ ]不爱听、不爱看,很反感 [ ]内容很好,但方法需要改进 [ ]无所谓,怎么搞都行

B27 您认为哪些价值对中国社会的持久良性运行最为重要:(限选4项)[ ]富强 [ ]公正 [ ]民主 [ ]法治 [ ]文明[ ]爱国 [ ]和谐 [ ]敬业 [ ]自由 [ ]诚信 [ ]平等[ ]友善

B28 您认为对于社会主义而言,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可多选)

[ ]平等

[ ]民主

[ ]自由 [ ]共同富裕 [ ]消灭剥削 [ ]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 [ ]使人摆脱异化,回归本我 [ ]其他(可填写)__________

B29 您觉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途径是: [ ]电视、广播

[ ]网络

[ ]书籍、报刊

[ ]个人言传身教 [ ]组织学习[ ]其他(可填写)__________

B30 1933年《东方杂志》发起“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征文,展示了国人对“中国梦”的解读丰富多彩,五花八门。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再次说明:(可多选)

[ ]个人梦只有积极努力、健康向上,真实地折射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被社会所关注,才能会汇聚为中国人宏大的集体梦想

[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个人梦的完美实现

[ ]从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 [ ]个人梦与中国梦没什么必然联系,完全是个人努力成功的结果 [ ]说不清

C 其他意见和建议

请用最简短且直观语言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会是啥样子?您有何重要意见或建议?

衷心感谢您

热情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

对拜金主义的评价 篇2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批判现实主义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点可以从马恩对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和他的巨著《人间喜剧》的喜爱中窥见一斑。马克思的女儿、女婿拉法格夫妇曾回忆, 马克思“非常推崇巴尔扎克”, 并且多次表示要写一篇关于评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文章。因为巴尔扎克凭借其非凡的才华, “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而恩格斯在1883年12月写给马克思女儿劳拉·拉法格的信中说:“在我卧床这段时间里, 除了巴尔扎克的作品外, 别的我几乎什么也没有读, 我从这个卓越的老头子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多么了不起的勇气!在他的富有诗意的裁判中有多么了不起的革命辩正法!”恩格斯在这段话里, 与他的知己马克思不约而同的说出了喜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理由, 是“在他的富有诗意的裁判中”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正法”, 表现了“了不起的勇气”。马恩高度一致的评价虽然没有运用专门的文学理论术语来表述, 实际上却是“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原则的很好体现。“诗情画意的镜子”、“诗意的裁判”属于美学的要求;“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有多么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属于历史的要求。

要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来科学的批评文艺现象,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主张, 也是他们在进行文艺批评时的最高标准。例如恩格斯在评论卡尔·格律恩的《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书时就提出:“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 而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尔后, 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 又重申了这一观点:“您看。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可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人间喜剧》, 符合了这一“最高标准”, 既是“美的”, 又是“历史的”。1888年,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进一步谈到:“巴尔扎克, 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 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我从这里, 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 也要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马克思、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高度评价, 准确地概括出了《人间喜剧》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和巨大的认识价值, 这也是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特点的总结。

二、马恩对批判现实主义高度关注的原因

1、批判现实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批判现实主义是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产生的。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欧,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 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强化, 金钱成为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这种利欲熏心的倾向也波及到了文学。人们企图逃回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在自然风光中躲避尖锐的社会矛盾, 浪漫主义应用而生。可是残酷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认识到, 启蒙主义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 美丽却遥不可及, 浪漫主义无法规避更不可能解决现实矛盾。人们只得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进而形成了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对社会进行真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黑暗、展示人物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 代替了梦幻的浪漫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在不得已中生发了。

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过程上来看, 批判现实主义也是继承了文学注重批判的传统。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文学, 再到启蒙时期, 文学作品都曾不同程度地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强调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甚至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如实刻画自然风光和抒写真实感情等特点也给批判现实主义提供了艺术经验。

从批判现实主义自身的特点来看, 批判现实主义的无穷生命力来源于它自诞生以来所标榜的真实性和极强的社会参与功能与艺术精神, 即强烈的“批判性”。艺术历史学家豪泽尔曾说过, 文艺“是对人遭到贬低的生存状况的一种无言的批评”, “只有在具有抵抗的社会力量时才得以生存”, 因而艺术的本质应该是“针对社会”的“批判的”、“有助于变革社会, 尽管是以隐蔽、无形的方式”。批判性正是作为现实主义的灵魂, 而产生巨大魅力的。因此, “理性的批判”是“法国文学中最富活力、最有影响、冲击力最大、生命力也最强的部分”的说法。这种秉承了理性精神的“社会批判性”体现在从社会、道德和政治的角度, 不仅评价人的品德, 还评价社会状况、政治体制、国家制度以广泛地反应复杂的社会关系, 丰富的表现内容成就了丰富的表现力。纵观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无论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还是托尔斯泰, 都是通过“无情的真实”来揭示现存的社会弊病, 批判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批判现实主义作为刺破资产阶级虚伪面具的利刃, 与马恩在革命思想上极为契合, 与无产阶级革命目的有很大的一致性。

2、批判现实主义的政治立场与无产阶级发展的联系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推崇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 还与批判现实主义所表现的政治立场以及客观地反应现实的态度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 他们将毕生精力投注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及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 进而最终向共产主义发展等涉及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因此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探索和评价, 是建立在全人类幸福事业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理论, 贯彻着为实现人类理想社会而奋斗的总目标, 这与他们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是一致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的研究不仅仅是单纯的审美, 而是从历史、政治、社会制度等各个角度去观察文艺, 去思考作品及文学创作在政治、文化方面的意义, 力图去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 甚至通过深刻的文艺作品在人们的头脑中引发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使人们通过认识资本主义的虚伪残酷, 从而自觉走向进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

批判现实主义把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制度、冷漠的人际关系, 拜金主义、虚伪的道德和苟延残喘的封建贵族。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们勇敢地面对社会现象, 深刻而广泛地探求罪恶的缘由, 无情地打破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幻想。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所表现出对现实强烈不满和反抗的精神, 指引和鼓舞着无数被压迫剥削的底层人民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顺因了无产阶级形势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看到了文艺作品对人们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 因而更加推崇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希望它能为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人们带去光明。

3、《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喜爱还体现在他认为《人间喜剧》原著本身体现了现实主义全面而真实的表现生活、客观逻辑战胜了主观倾向的品质。他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说:“现实主义甚至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这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切自然主义无法达到的高度。恩格斯在信中具体的阐释是:“不错,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 但是, 尽管如此, 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 他的嘲笑是空前尖锐的, 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的人物, 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 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 这些人在那时 (1830-1836年) 的确是代表人民群众的。这样, 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 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从恩格斯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巴尔扎克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所描写的真实生活, 与他本人的世界观是矛盾的, 可是他突破自身的局限, 勇敢地展现了客观真实的世界。陆贵山教授认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中的真理观和认识论具有强大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成分, 驱使他在观察生活时具有忠于现实, 膺服真理的精神;反过来, 使他世界观中的唯物主义成分更加强化和扩大, 因此, 我认为‘现实主义的胜利’应理解为作家用唯物主义世界观或作家的世界观中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和成分观察和表现生活的胜利。”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在谈到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时, 也曾经说过, 像巴尔扎克那样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所以伟大, 就在于“他的构想出来的场景和人物的内在发展跟他们所珍爱的偏见, 甚至跟他们认为是神圣的信念, 发生了矛盾, 那末他们将毫不迟疑地抛弃这些偏见和信念, 去描写他们实际看到的东西。”又说:“使巴尔扎克成为一个伟大人物的, 是他描写现实的至诚, 即使这种现实正好违背他个人的见解、希望和心愿, 他也是诚实不欺的”, 所以“他在这部小说里实际做到的, 恰恰和他准备要做的相反;他所描绘的不是贵族庄园, 而是农民小块土地的悲剧。正是这种主观意图和客观实践之问的矛盾, 这种政治思想家的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作者巴尔扎克之问的矛盾, 构成了巴尔扎克的历史伟大性。”卢卡契认为, 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 这就是巴尔扎克的伟大。我们认为, 卢卡契的分析是基本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中, 关于现实主义创作中作家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

另一方面, 从现实主义的典型论来看,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据我看来,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典型的制造上。巴尔扎克自己说过, 要写出一部完整的历史, 就必须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我常常用这样的一句话说明我的计划:‘一代就是四五千突出的人物扮演的一出戏’, 这出戏就是我的著作。”而要“绘写出时代的广阔风貌”, 就要写出这个“时代的主要人物”。 (《<夏娃的女儿>和<玛西米拉·多尼>初版序言》) 塑造典型人物便是巴尔扎克再现时代和社会的主要手段。《人间喜剧》中出现的人物高达两千四百多人, 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类型的人物都包罗其中, 有资产者、贵族、官吏、野心家、政治家, 有律师、军人、教士、艺术家、科学家、作家, 有农民、工人、职员、警探, 甚至有妓女、流氓、强盗等, 其中最多的是资产者、贵族, 这里面蕴含了典型意义的人物就有上百个。《人间喜剧》的创造达到了巴尔扎克自己认为的“描写出两三千个人物就能反映整个社会”这一目的, 这些栩栩如生的文学人物也为巴尔扎克赢得了“巴尔扎克社会”的称誉。巴尔扎克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塑造典型, 正如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所要求的, 典型环境决定典型人物, 有什么样的典型环境便有与之相适应的典型人物。环境决定人物性格。巴尔扎克认为, 正是不同的环境“把人类陶冶成无数不同的人”, 形成“千殊万类”的性格。马克思说:“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因此, 他们从环境对人物的决定和制约作用出发, 主张人物塑造要同环境描写结合起来, 联系起来。《人间喜剧》的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就是紧密结合和联系的。恩格斯正是从巴尔扎克为首的一批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 总结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现实主义原则的。由此可以看到巴尔扎克创作的巨大成就, 这巨大成就也正是《人间喜剧》“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的重要体现。

《人间喜剧》在创作手法和社会、政治、审美意义上处处与马恩的文艺思想相契合, 简直可以作为其在理论行文中的典型实例, 为马恩的理论诠释起到了支撑作用, 这正是马恩不断地兴奋地表达他们对巴尔扎克无比喜爱的由头。可以想象, 马恩在遇到《人间喜剧》时那种如获知音的心情, 因此, 《人间喜剧》注定会成为马恩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焦点。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了马恩对批判现实主义及其文学现象高度关注的原因:第一, 批评现实主义的诞生和文学特征, 紧密联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虚伪残酷, 使人们能直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第二, 批判现实主义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耻罪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 以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符合马恩一贯要求和提倡的文学主张。

关键词:马恩,批判现实主义,巴尔扎克

参考文献

[1]梅林.马克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70.

[2]恩格斯.致劳拉·拉法格 (1883年12月13日) [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6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77.

[3]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257.

[4]恩格斯.致裴·拉萨尔[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347.

[5]阿诺德·豪泽尔.居延安译.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7:68.

[6]艾珉.法国文学的理性批判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2.

[7]恩格斯.致·哈克奈斯[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63.

[8]陆贵山.列宁论列·托尔斯泰[A].马列文论研究 (第二集) [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

对拜金主义的评价 篇3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体育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388-01

引言: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股文化思潮,这种文化思潮对现代主义和现代性在众多理论方面的合理性提出了深深的质疑,众学者纷纷提出各自观点强烈地冲击着人们旧有的习惯性思想观念、话语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提出,对于我们研究新形势下的中小学的评价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建立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视角下的体育学习者的评价机制,为重新审视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有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后现代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体育学习评价的启示。

一、后现代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

(一)关注学生生存与发展后现代主义认为,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浓郁氛围的学习环境是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我们教师职责就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对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不盲目遵从,做到“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正从知识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充分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所提倡以“人的发展”为基本点、对知识权威的消解和对人的全面关怀上。

(二)追求知识的多元融合性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是人性化、充满爱的智慧和终极关怀的,它把生命世界和知识世界融合在了一起;重点在使用价值和人文价值两方面对知识进行了强调,同时特别强调知识的实践理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一贯主张教学不应该是静态、封闭的体系结构,而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更主张知识不应该只是量的积累,而应该要注重质的提升,这就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所提倡的知识多元整合性、转换性和建构性特点。

(三)倡导对话与交流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强调不同个体间的对话和交流,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各抒己见,通过沟通达成理解,建构多元化知识。学习者的个性、人格、尊严得到了平等对待,他们的理解、体验、感悟、情绪得到了尊重,师生间的紧张对立关系被解构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不断变化,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

(四)差异性是平等后现代主义所崇尚的,在教育评价方面,特别是对评价的对象,丰富性、多样性、差异性是平等后现代主义所注重的。即要求我们在评价个人时应该摒弃一切歧视,用一种公平、公正的眼光来评价我们的评价对象,即强调个人之间的差异,在评价我们的评价对象是更要放弃追求共识和统一的标准,接受一切差异,正视一切差异。承认和保护学习者的丰富性、多样性,大力提倡教育者应把关注的视线投向具有无限发展潜能和各具独特性的受教育者个体。

二、后现代主义对体育学习评价的启示

(一)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做到“长其善而救其失”。那么全面评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研究综合自己的和其他研究者的观点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在评价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运动知识和技能情况的同时,还得评价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既评价体育学习者学习的结果,还得评价学习者学习的整个过程;最后还得把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能力因素和其情感因素等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通过对体育学习者全面的评价,我们在提高体育学习者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同时,也完善和健全了体育学习者人格品质。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既要注意其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也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即在某些评价内容(如运动技能等)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使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对话与交流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时,我们不仅仅只关注教师对体育学习者进行外部评价,更要关注体育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同时我们应该让体育学习者之间相互进行评价,甚至让体育学习者的亲属也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的相互结合来实现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又有利于让体育学习者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进而了解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尊重体育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体育学习者在学习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主要包括体能、技能、兴趣等。在对体育学习者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在关注体育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的同时,尤其要关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较为低下的学生,要选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引导体育学习者的积极性。

(四)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什么,如何评,关系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在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尤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体育分数和名次的竞争,强化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继生,杨麟.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N].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5.

[2]李艳.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问题探析[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307-308.

拜金主义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篇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迅速崛起,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在这些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中,拜金主义思潮尤为严重。所谓拜金主义思潮是指把拜金主义为核心价值观,一切从金钱出发,以金钱为重,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思想潮流。由于拜金主义思潮的出现和传播,致使当代一大部分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在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部分当代青年出现了消极、庸俗、现实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正确认识拜金主义思潮的本质以及对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抵御拜金主义思潮的不良侵蚀,已成为当前社会良好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使命。

当代青年的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的成长,更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首先,盲目追求奢华,追求享乐。当代大多数青年都认为名牌代表着“品味”和“尊贵”,能够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增加自己内心对虚荣感的极大满足。以当代大学生为例,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在每月购买衣服上的花费占到了全部生活费用的一半以上,而86%的大学生每月购买学习资料的费用则是基本控制在50元以下,可见,多数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更重视的不是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学业,而是自己的虚荣感,产生了盲目跟风,把勤俭节约视为抠门、没面子等扭曲的思想观,这正是拜金主义思潮所导致的当代青年不健康的消费观和思想观。

其次,学校风气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学校本应该是以学习为重,以学生良好健康发展为导向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开始出现“找后门”、“送礼”、“找熟人”等花钱就能进校,花钱就能保过,花钱就能买证书等等不良的风气,从而导致很多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由以往的比学习、比进步变成了现在的“拼爹”、“拼人脉”,比的是谁家更富、更有钱,人脉更广。同学之间再没有以前纯粹的情谊,家里有钱,人缘就好;家里没钱,就没有真心可靠的朋友。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向有利可图的方向倾斜,这种庸俗而现实的金钱关系在青年的人际交往中逐渐蔓延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再次,择偶观和婚恋观的扭曲。在当代,不少青年人尤其是女性,择偶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房”、“有车”、“有票子”,带出去能“有面子”的新时代“四有”青年。如果自己姿色出众,那更是要发挥自己的所有本领以“钓到金龟婿”自身的终身奋斗目标。所以现在的大学生被“包养”、当“二奶”等社会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错误的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导致了更多的青年将自己的感情甚至自尊自爱作为换取物质生活的筹码。

最后,择业观现实。有调查显示,有62.7%的大学生将经济收入作为自己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这种过分重视就业的物质待遇,而不考虑是否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是否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的错误择业观,不仅导致了很多青年自身能力与工作本身性质的不契合,更是当代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当前青年中拜金主义盛行的现状,个人从社会理论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社会历史的影响。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更迭,拜金主义思潮随之产生并盛行于资本主义诞生期间。因为资产阶级的本性就是无休止地聚敛财富追求资本的增值。拜金主义表面上是对金钱的崇拜,而其实质就是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作祟。新时期条件下,我国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不断

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资金、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拜金主义思潮也被传入中国。再加之,一些传统思想的糟粕,例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等错误文化的影响,使得青年在面对拜金主义思想的冲击时,思想防线被冲塌,随波逐流,陷入拜金主义泥潭无法自拔。

二、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青年多为“90”后,出生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变革的剧烈转型期,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能力和财富不断得到积累。而这些青年同时又是计划生育的受益者,从一出生就注定受到全家人的重视和关爱。吃穿用度无一不是最好的。所以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家人的呵护使得他们更简单的通过金钱的花费来证实自身独一无二的身份和地位,以满足自身的自豪感和虚荣心。

三、社会媒体的影响。网络信息的开放和渠道的多样化也使得青年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各种诱惑。互联网、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纷涌而至,各种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青年容易受西方物质生活方式的影响,逐渐接受并追求拜金主义,而放弃了自身的信仰。更为严重的是,青年盲目追星,以一些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为行为准则,而有一些公众人物却通过传媒给社会带来了拜金的负面影响,而媒体更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仅不批判这些不良行为,反而是大肆宣传,博人眼球,过度炒作。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不知不觉的就会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

青年的拜金主义的思潮危害的严重性不容小觑,为了促进当代青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个人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社会各界应正确宣传和引导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对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今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社会各界应该承担起惩恶扬善,传播正能量的责任。不仅要揭露拜金主义的假恶丑,揭示拜金主义带来的严重危害,还要传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的真善美。引导全社会形成鄙弃拜金主义,以人民和集体利益为重,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良好思想氛围。

二、家长监督和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的言行身教会对子女的良好行为举止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必须通过严于律己,通过自己的良好德行对子女做出示范,并且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子女的自律性,对子女进行正确教育,使他们更加清晰地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钱。

三、青年自身选择和确立正确的信仰。

对拜金主义的评价 篇5

——浅谈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危害的认识

通过我局党支部组织学习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我对此次全国掀起的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同时,也期待能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干部的作风问题。

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作风,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为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问题,处理事情态度蛮横、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对百姓不关心、不维护,才会出现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广东乌坎事件、四川什邡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一系列群体性攻击事件。

要从根本上来改变干部的作风,首先就要去除“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四风”的滋长是在腐蚀党的基体,会对党的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我认为在“四风”中,杀伤力最大的就是“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它们两者是相互关联、沆瀣一气的,官僚主义导致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了官僚主义,根子其实还是个人主义,是个人的功利心与权力欲。

毛主席曾经在大会上这样说:“形式主义害死人。”有人可能会认为,这话说得有点重了。其实不然,许多官员搞形式主义,弄出很多乌龙事件,搞得啼笑皆非,更有甚者,为秀一下自己的政绩,延误时机。在看看政府部门文山会海的情况,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却只是为了开个会,而会议的内容又有多少是真的落到实处?“形式主义”是必须要杜绝的,百姓要看到的实实在在出的政绩成果,不需要面子工程。

毛主席曾经这样评论过官僚主义:“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官僚主义导致出现“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这样对政府的形象有严重的影响,久而久之,百姓不会相信政府,从而脱离了群众。

习总书记提出要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来转变干部作风。我只希望广大领导干部在转变作风的路上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持之以恒。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篇6

姓名:### #####学院: ##############班级:###########日期: ################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他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包括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长达90年的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胜利。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经济政治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应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马列主义大旗继续谱写新的华丽篇章。作为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边缘化坚定信念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通过参加在天津城建大学开展的第二十三期业余党校,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组织给予我这几次党课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积极参加讨论,悉心聆听了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彩报告。下面我就马克思主义论述一下我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当中提到: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与马克思恩格斯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的态度的不同情况是,现在有一些人根本没有学习拟或是接触马克思主义读物,就发表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没有时代意义的论断。我们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在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

一、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化

21世纪的今天,资本主义社会日趋成熟走向顶峰,而社会主义社会还在成长探索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受到资本主义物质功利思想的侵蚀,尤其是在当下,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出国深造机会的增多,和一系列西方文化潮流来袭,青年一代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再愿意学习其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主导地位、影响范围、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理论学习上,一些领导干部更多的关注出国考察和经济增长指标,很少学习马列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等经典著作,甚至在有些大学中课程中马列主义原理已被作为选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西方政治学等宣扬资本主义优势的著作代替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理论研究中,有些人千方百计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的对象,以博得“理论创新”、“观点新颖”的名号。在学术的认同标准上,有些专家学者盲目地以西方标准为标准,照搬照抄的生拉硬拽的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为参照物。从培养干部来说,各级党校在着力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思想指导下,在经济增长指数作为政绩的评价标准之后,大量的实用性课程代替了马列经典著作,充斥培训班的内容规划中。新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和广大大学生村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程度和实际掌握的水平大大降低。

这些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是新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不再熟悉马克思主义,他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不再将马列主义作为引领国家发展的旗帜。基层干部不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势必作风败坏,纪律涣散,安于现状不再奋斗思进取。

以上这些马克思主义边缘化所引发的后果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期望的,亦是他们对中国不断进行意识形态破坏的根本目的。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韬光养晦的外交原则指导下,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坚持在互利共赢的前提条件下建设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为建设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在一心一意加紧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不断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一些国家插足中国国内事务,他们花样繁出,用各种形式对我国进行丑化、妖魔化,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国家内部有些领导干部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客观上对马克思主义边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也不乏一些处心积虑地推动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的人存在。

二、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

有些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某一个特定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结论,拟或是在现实改革过程中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不能提供解决的药方,就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做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过时论调。这些刻意宣扬“过时论”的人,最大的失误在于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与时俱进。这种品质来源于: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一个理论的出现必然是迎合现实环境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和发展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当时时代和实践的需要,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应运而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的继承前人的成果。科学理论的形成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并非超然象外,他们是在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基础上,是在吸收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性地吸收和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形成的超越前人的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创立发展。毛主席曾经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任何经验、理论均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在同工人阶级解放运动中得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中,在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三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自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世界上第一支无产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一大批真正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

命斗争,经历了无数考验,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其中建立了众多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东欧、古巴、中国等等。20世纪发生的最为震惊世界的事情莫过于柏林墙倒塌、东德与西德合并及其前苏联的解体,正是由于前苏联的国家领导人及其国内学者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致使引导苏联的社会主义走向了歧途,最终断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而与此相反的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致力于从理论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遇到现实问题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对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问题作了正确的合适宜的判断。正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才使得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可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

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评价研究 篇7

1.1、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模式化

传统的评课标准, 往往强调教学进程要安排合理, 教学环节井井有条。许多公开课上, 教师为了迎合听课教师的心态和要求, 选择一些陈旧而且不容易出错的项目, 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进行练习, 努力引导学生形成预定的技能, 学生机械地完成任务。体育课变成了表演课, 演员是教师, 学生是观众, 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无任何收益, 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1.2、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迎合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促进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不能传递的, 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 谁也不能代替。因此, 学生体育课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以保证对健身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以人为本, 以学为主, 注重实效, 提出了评价一节体育课的效果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参加锻炼、是否获得对体育运动成功的体验与情感、是否形成对健康知识真正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提高教学质量, 以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2、体育教 学评价

2.1、体育教学评价的本质

评价, 《辞海》中对它的解释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平常我们对人或事物做出主观的“是好是坏”的判断, 实际上就是一种评价行为, 而“好”与“坏”, 就是进行价值判断所获得的结果。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及教学效果作全面的价值判断。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 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教学的要素、过程和效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2.2、体育教学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对象分, 有专业成绩评价、智力评价、能力评价等;按评价目的分, 有预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难度评价等;由于涉及方面不同, 教学评价可分为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由于参与教学活动有师生两方面, 教学评价还可以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从运用评价的方式上讲, 有以评价者通过听课、谈话方式而做出的主观性评价和以测验为方式而做出的客观性评价;还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以及由于标准选择不同而分类的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2.3、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

体育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评价时, 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 (2) 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评价时, 必须采用一致的标准, 不能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 (3)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评价标准中不宜过分地突出或强调某一项目, 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偏听偏信, 没有充分收集资料和信息时, 就进行评判。 (4) 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 从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 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评价。 (5)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就是对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侧重于事物的量的方面。 (6)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静态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已经达到水平或已经具备的条件进行判断。动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 (7) 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3、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评价

3.1、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评价基本理念

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的基础之上, 贯彻以学为主的评价思想, 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3.2、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1)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用建构主义观点看, 一切教学信息, 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将这些信息变成认知结构中的知识, 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他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 因此, 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程度如何, 是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 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和发展运动认知结构过程, 也是经验内化的过程。整个过程完全靠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实现,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广度﹑深度, 是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3) 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学生必须通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以实践为基础, 以积极参与为前提, 以个人体验为终结。学生通过实践而建构知识, 并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实践空间如何将纳入教学评价范围。

(4) 师生间的互动性。

建构主义强调的交流, 不是师生之间简单提问﹑流于形式的表面交流, 而是积极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中教师能否把学生要学的知识, 与一定的任务情景结合起来, 让学生合作解决情景性问题, 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5) 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教学过程离不开师生间人际交往, 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 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能否对教学行为实施有效的调控,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因素。

3.3、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评价的特殊功能

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评价为体育教学评价开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制定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向全体, 关注个体, 使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体, 强调理解和尊重学生, 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4、结论与 建议

4.1、结论

(1)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 具有诊断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作用。

(2)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只是让学生纯粹地接受教育中固有的知识, 不适用于对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

(3) 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贯彻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 , 以学生为发展的主体, 强调理解和尊重学生, 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体育教学评价开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4.2、建 议

(1) 体育教学评价是评价体育教学的重要工具 ,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 而不是束缚教师施展教学的枷锁。因此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让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不同教育时期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观相差甚远。因此, 体育教学评价应在多元融合、多向发展的文化理念引领下, 根植于教学的“高效率”与“思维发展”之上, 科学的运用评价方式, 以达到最优化地调节体育教学, 保障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建构主义观下的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体育课学习的有效性, 主要体现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以保证对健身知识的主动建构。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从学生是否主动参加锻炼、是否获得对体育运动成功的体验与情感、是否形成对健康知识真正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摘要:在全面深化实施教学改革期间, 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评价, 建立完善的评价理论体系, 探索其科学的评价方法与技术, 是今后体育教学改革应十分关注的问题。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内容简单﹑形式单一, 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混淆。如何有效改进体育教学评价,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将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应用于体育教学评价, 重视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以人为本, 以学为主, 注重实效, 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教学,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4) .

[2]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19.

[4]刘星亮, 陈兴胜.体育测量与评价[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长沙:1997.

对拜金主义的评价 篇8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

一、建构主义认识论

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传统教育领域里占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客观主义的超越,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1)从 “实在”性质方面来看,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真实存在的状态。(2)从知识性质方面来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而非外部世界中。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知识是心灵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和对事物不断理解的过程,也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获得新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建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建立新的学生评价观的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的问题。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针对传统 “选拔性”教学评价弊端提出的。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具有很强的选拔甄选性。而后随着心理测验引进,教学评价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但选拔依然是其主要的功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扩大间的矛盾;另外,社会普遍对于优秀人才在看法上持有片面的观点,忽略了学生的发展。

1.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标

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有和作用。支持传统评价观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可简单的输入到个体心灵,并产生无差别的作用。对此,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不是诊断和选拔“优智”学生,而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性教育评价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发展服务,支持和促进发展。这里的发展指的是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有教材,课程和环境。

2.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容

受到建构主义理论中对教学中的整体性,过程发展性,反思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整体性发展及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反思,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传统教学评价局限于智育结果方面,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性发展。对此,发展性教学评价就不仅仅是要关注对学生智育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传统教学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对此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把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但注重教学结果,而且注重教学过程性评价。

3.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

受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发展性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更多的关注的是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最大受益。同时,发展性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增加了自评和互评,使得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方积极参与的交流活动。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向的,学生通过教学更新和发展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评价也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除教师对学生学习予以评价之外,学生也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评价者。

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方式

(1)仿真评价即创建相应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衡量学生的能力的发展。仿真评价克服了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仅仅是通过笔试考试来完成对于学生能力的评定的缺陷,在考察知识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2)档案袋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况的记录,以便日后审视学生的发展情况。

(3)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此模式中,学生一方面会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评价,通过他评价客观的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积极反思和预测在将来的学习中将会遇到问题,为其长远发展其到导向作用。

5.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保证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必要的,但凡是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为了保证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从三个“有利于”出发。具体而言,三个有利于包括如下内容:

(1)“一切有利于评价对象”即要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情况,灵活地使用观察法、访谈法等不同的评价方式。

(2)“有利于一切评价对象”即需要教师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目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评价对象。

(3)“有利于评价对象的一切” 即需要教师本着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鹄的,对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彭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安葬仪式主持稿下一篇:建设局工会工作目标责任自查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