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棒游戏教案(通用11篇)
火柴棒游戏教案 篇1
火柴棒游戏教案 一级部
李白
教学内容:火柴棒游戏。教学目标:
1、通过用火柴摆一摆,移一移,训练观察能力、口头表述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
2、通过活动,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教学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活动。
教学准备:火柴棒游戏幻灯片课件,学生各自准备20根小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谜语导入:我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会猜谜语,今天呢老师就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请你猜猜是什么?“头戴乌纱帽,身穿白龙袍,走过黑墙头,立刻火星冒。”
学生可能有猜出来的是火柴,点击出火柴的实物图片。
2、现在火柴很少用了,可你知道火柴有什么用途吗?总结孩子们的发言,(火柴主要用途:擦火,是人类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就与火柴交个朋友,玩一玩火柴棒游戏。板书课题:“火柴棒游戏”领着学生齐读。二: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手上都有小棒,那么现在我们把小棒当做火柴棒,试着用我们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我们所学的0—9的数字,(大屏幕出示:摆数字)电脑出示数字的实际样子。板书:摆数字 让学生动手摆出0,在0上添一根小棒变成8 让学生摆出数字2,挪一根小棒变成数字3 让学生摆出数字5——6——9 同学们就像魔术师一样把数字都摆出来了,接下来老师给你们换一个角色,让你们再当一次聪明的医生。你看这个算式是用火柴棒摆成的,可惜这个算式不能成立。那你们能不能通过移动其中一根火柴棒,使等号两边相等呢?
把1+6=8+3 改成1+8=6+3 2:你们已经成功的摆出了数字,接下来我们看看怎么摆图形(板书:摆图形)。来看大屏幕(出示图),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生说)如果要用火柴棒来摆这些图形,要用几根呢?(分别让学生说)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说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那么摆两个呢?(8根)谁能用7根摆出2个正方形呢?
先数出7根小棒,再动手试一试。摆好的做端正,看一下你们摆出的是不是这种形状呢?出示课件
再出示对比图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少用了一根小棒? 如果要摆出3个正方形,需要增加几根小棒?(3根)要再接着摆一个需要增加几根小棒呢?(3根)大家数一数:摆这样4个一样大的正方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13根)
师说:谁能用12根摆出4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呢? 学生动手摆
(2)同学们顺利的解决了第一题,我想这个问题也难不到大家,开动你的脑筋去想一想。提醒学生先数出12根小棒b:教师巡视,并找同学在实物投影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并让其说出摆动的过程c:单击出答案,并再次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了12根?
注意:多提问几个学生,让他们自己说,教师不要代替)
3:时间过得可真快,同学们一定累了吧,让我们一起听一段关于火柴的音乐,放松一下接着挑战!穿插音乐!
(1)用3根火柴棒可以摆一个△,5根火柴可以摆出几个△?(2个)先数出5根小棒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2个三角形共用了一根小棒(2)用12根火柴最多可以拼出多少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先数出12根
学生摆出后有说:3个、4个、5个、6个的,让他们挨着展示一下,从而得出结论:共用的边数越多,省下的小棒越多,摆出的图形就越多
(3)用12根小棒摆成1个田字形 ,请你移动3根火柴棒,变成3个正方形(这个题要是处理不完,就说这是思维乐园上的题,让学生回去做)
4:同学们看到的是用火柴棒摆成的图形,是不是非常漂亮啊!你们以后要多动手,多动脑,争取摆出更加漂亮的图形!三: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 1:那么你们大家觉得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呢?有谁愿意告诉老师呢?
2:回家后我们可以试着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玩今天的游戏,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能感受到它的乐趣,好吗?。
四、课后反思
火柴棒游戏教案 篇2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目标.其中还具体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操作、观察、模仿、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所以说“动手实践”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实验目的
通过动手操作与思考活动,提高对一些基本图形的认识能力,并渗透对“图形运动”的理解,帮助同学们直观感受几何图形.
三、实验准备与要求
准备火柴棒(或等长小木棒)若干.本课实验需要同学们按要求搭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在操作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并与同学交流.实验活动过程中不可以将火柴棒折断,或者部分使用.要用完整的火柴棒达到实验要求.
四、活动过程
在我们小的时候,会用火柴棒搭一些象形的图案,从中我们享受了无穷的乐趣.在小学里,我们又用火柴棒搭一些有趣的算式,如: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你知道该怎么移动吗?
小小的火柴棒可以帮助我们学数学、增见识、长智慧.
1. 搭正方形
(1)我们知道用8根火柴棒搭2个正方形;用7根火柴棒能搭2个正方形吗?你是如何想到的?
通过思考不难回答,要面积不变而火柴棒根数变少,必须让这两个图形共用某个边,即从图1变为图2.
(2)把1根火柴棒的长度记为1,用12根火柴棒能搭出面积分别为4、5、8、9的正方形吗?
经过尝试可以搭成面积为4和9的正方形(如图3、图4),但是面积为5和8的正方形是搭不出来的.
那么把问题(2)的要求稍做变化,用12根火柴棒能搭出面积分别为4、5、8、9的图形吗?去掉了正方形的限制,稍作思考即可知道,这是可以做到的,如图5、图6.
这两个图形还可以从计算上去验证:
图5中,面积为:5×1=5,周长为:(5+1)×2=12;
图6中,面积为:4×2=8,周长为:(4+2)×2=12,故而均满足要求.
从另一个方面来想,既然已经可以搭成面积为9的正方形,而面积为8、5的图形没有形状限制,那么是否可以用减少其面积,但不减其周长来实现实验目的呢?容易得出把图4变为如下图7—图13,其面积从9依次减少到3.
思考以上移动火柴棒的实验,其本质是线段的平移,因此其长度不变,但所围成区域的形状及面积却发生了改变.
2. 搭三角形
(1)用9根火柴棒分别搭5个三角形、4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其答案如图14、图1 5、图16.(注意其中有部分是叠合在一起的)
(2)用6根火柴棒能搭2个三角形,如图17,那么能搭3个三角形吗?稍作思考可知不能,也不能搭出更多的三角形.但是如果允许火柴棒交叉显然就可以实现,如图18中共有3个三角形、图19中有8个三角形.允许交叉是思维上的一次突破.
3.数学思考
如果允许火柴棒搭成空间图形或者交叉,显然问题将更灵活、更发散,搭4个三角形最少只需要几根火柴棒呢?如图20,搭成一个空间里的正四面体,每个面都是三角形,但是只需要6根火柴棒;搭5个正方形最少也只需要6根火柴棒,如图21,注意其中有重叠哦.
火柴棒游戏 篇3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目标.其中还具体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操作、观察、模仿、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所以说“动手实践”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 实验目的
通过动手操作与思考活动,提高对一些基本图形的认识能力, 并渗透对“图形运动”的理解,帮助同学们直观感受几何图形.
三、 实验准备与要求
准备火柴棒(或等长小木棒)若干. 本课实验需要同学们按要求搭出符合条件的图形. 在操作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实验活动过程中不可以将火柴棒折断,或者部分使用. 要用完整的火柴棒达到实验要求.
四、 活动过程
在我们小的时候,会用火柴棒搭一些象形的图案,从中我们享受了无穷的乐趣. 在小学里,我们又用火柴棒搭一些有趣的算式,如: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你知道该怎么移动吗?
小小的火柴棒可以帮助我们学数学、增见识、长智慧.
1. 搭正方形
(1) 我们知道用8根火柴棒搭2个正方形;用7根火柴棒能搭2个正方形吗? 你是如何想到的?
通过思考不难回答,要面积不变而火柴棒根数变少,必须让这两个图形共用某个边,即从图1变为图2.
(2) 把1根火柴棒的长度记为1,用12根火柴棒能搭出面积分别为4、5、8 、9的正方形吗?
经过尝试可以搭成面积为4和9的正方形(如图3、图4),但是面积为5和8的正方形是搭不出来的.
那么把问题(2)的要求稍做变化,用12根火柴棒能搭出面积分别为4、5、8 、9的图形吗?去掉了正方形的限制,稍作思考即可知道,这是可以做到的,如图5、图6.
这两个图形还可以从计算上去验证:
图5中,面积为:5×1=5,周长为:(5+1)×2=12;
图6中,面积为:4×2=8,周长为:(4+2)×2=12,故而均满足要求.
从另一个方面来想,既然已经可以搭成面积为9的正方形,而面积为8、5的图形没有形状限制,那么是否可以用减少其面积,但不减其周长来实现实验目的呢?容易得出把图4变为如下图7—图13,其面积从9依次减少到3.
思考以上移动火柴棒的实验,其本质是线段的平移,因此其长度不变,但所围成区域的形状及面积却发生了改变.
2. 搭三角形
(1) 用9根火柴棒分别搭5个三角形、4个三角 形、3个三角形.其答案如图14、图15、图16.(注意其中有部分是叠合在一起的)
(2) 用6根火柴棒能搭2个三角形,如图17,那么能搭3个三角形吗?稍作思考可知不能,也不能搭出更多的三角形. 但是如果允许火柴棒交叉显然就可以实现,如图18中共有3个三角形、图19中有8个三角形. 允许交叉是思维上的一次突破.
3. 数学思考
如果允许火柴棒搭成空间图形或者交叉,显然问题将更灵活、更发散,搭4个三角形最少只需要几根火柴棒呢?如图20,搭成一个空间里的正四面体,每个面都是三角形,但是只需要6根火柴棒; 搭5个正方形最少也只需要6根火柴棒,如图21,注意其中有重叠哦.
19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德· 摩根有这样一句名言: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 而是想象力的发挥. 本实验从用火柴棒搭符合一定条件的正方形开始,到搭满足要求的三角形以及其他图形,再到数学思考,从平面视角到空间视角,我们能感受到小小的火柴棒蕴含着大智慧.善用数学实验,变“听”数学为“做”数学,通过做数学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感悟数学真谛,在发展数学思维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相信同学们以后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中班语言游戏教案《五盒火柴》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讲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认识货币,知道货币的作用。
3、能简单复述故事。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课件—人民币
2、故事角色纸偶:鼠、河马、黑熊、山羊、鸭、猫。
【活动过程】
一、认识货币
1、师:我们到商店买东西要用什么?
让幼儿知道钱就是货币,中国的货币是人民币。
2、课件:人民币
认识硬币和纸币,认一认不同的票面。
二、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1、师:我们人可以用钱买东西,可是动物没有钱,它们怎样买东西呢?
你们想听听动物买东西的故事吗?
2、幼儿听故事《五盒火柴》
听完故事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出示故事角色纸偶,引起再听故事的兴趣。
1、提出再听的要求:
记住小老鼠先找的谁后找的谁?说了什么?用什么换什么?
2、教师操纵角色纸偶讲故事,教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四、谈话
1、师:你用钱买过东西吗?在哪里买的?是怎样买的?
2、让幼儿谈谈自己使用货币购物的生活经验,知道使用货币很方便。
同时向幼儿进行节约用钱的教育,知道乱花钱不好。
附故事:五盒火柴
小老鼠家的火柴用完了。鼠妈妈拿出块花布,让小老鼠到市场上去换火柴。鼠妈妈说:“快去快回,我还等着做早饭呢!”
小老鼠一边走一边看手中的花布。他心里想:妈妈的手多巧呀!这花布织得真漂亮!
来到市场,小老鼠看见了又高又胖的大河马,大河马的手上托着五盒火柴。
“大河马,大河马,我用花布换你的火柴。”
“不换!不换!我要花布没用。”
小老鼠把花布展开,又说:“瞧,这花布多漂亮!是妈妈织的……”
“多漂亮我也不换。火柴还留着换烟斗呢!”大河马昂起头,不理睬小老鼠了。
看来,要想换到火柴,先得去找烟斗。
小老鼠在市场上找呀找呀,找到了黑熊。黑熊的嘴里叨着一只烟斗。
“黑熊,黑熊,我用花布换你的烟斗。”
“不换!不换!我要花布没用,烟斗留着换眼镜呢!”
看来,要想换到烟斗,先得去找眼镜。
小老鼠找呀找,找到了山羊。山羊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山羊,山羊,我用花布换你的眼镜。”可是,小羊不换,他留着眼镜要换鸭蛋呢。
小老鼠找到了鸭子:“鸭子,鸭子,我用花布换你的鸭蛋。”可是鸭子也不换,他留着鸭蛋换鲜鱼呢。
小老鼠找呀找,找到了正在河边钓鱼的小猫,小老鼠说:“小猫,小猫,我用花布换你的鲜鱼。”
“哇,真漂亮!”小猫正想做件花袄,他一下子就看中了这块布。
就这样,小老鼠用花布和小猫换了鲜鱼。
用鲜鱼和鸭子换了鸭蛋。
用鸭蛋和山羊换了眼镜。
用眼镜和黑熊换了烟斗。
最后,用烟斗和大河马换上了五盒火柴。
小老鼠拿着火柴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了。他对妈妈说:“用东西换东西真麻烦!”
后来,有一回小老鼠到城里去,见城里人逛商店时带一个钱包,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小老鼠惊奇的说:“用钱买东西真方便。”
火柴棒游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专心、细心的好习惯。
2、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长短不同的游戏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
1、利用游戏棒拼图形。如让幼儿在一定时间里,用游戏棒分别拼搭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想象中的栏杆、滑梯、秋千架、房子、飞机、机器人等。每次可拼一个,或几个,最后以拼得对、拼得快为胜。
2、两人一组,每人有10根游戏棒,先用猜拳来确定玩的次序(先A后B)。A先将20根游戏棒握在手中,然后将棒垂直立于桌面,双手松开。用单手去取桌上的游戏棒。在取棒过程中,每次取一根,不能碰到其他棒,否则,让B进行。游戏以取棒多者为胜。
【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风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动手折风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只注意折风车,而忽略了老师让他们通过折找长方形和正方性的边的特征。但在整节课的开头正是由于我导入设计的不够好,导致了在折风车时大多数同学只管自己做,根本没有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一部分学生体会出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自己没有很好的处理好知识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没有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真正地学到知识,做到学有所进步。还有就是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有效规范,怎样有效的规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游戏棒作文 篇6
这个游戏棒十分好玩,虽然好玩,但也是有难度的,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集中注意力和一定的耐力。
于是我和哥哥一起玩。先是哥哥撒游戏棒,我拿游戏棒。我先观察了一下游戏棒的布局,发现了最上方有一个十分的棒子,但是难度有点大。我小心翼翼的把手放在棒子上,再轻轻一拿,那个时候我连呼吸都不敢大口,眼神就紧紧盯着。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拿下了这个十分的棒子。过了一会儿,等哥哥拿完了棒子之后,我发现竟然有一个二十分的棒子正向我发光,于是我很轻松地拿下了这个二十分。哥哥看到了,不停地懊悔说:“早知道就拿这个二十分的了……”
火柴棒游戏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专心、细心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长短不同的游戏棒若干根。
三、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棒拼图形。如让幼儿在一定时间里,用游戏棒分别拼搭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想象中的栏杆、滑梯、秋千架、房子、飞机、机器人等。每次可拼一个,或几个,最后以拼得对、拼得快为胜。
七根火柴教案 篇8
姚集中学
翟从贤
教学目的
1.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教学设想
1.本文故事性感人,易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时,要注意让他们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
2.在提问时,要避免杂而碎,而应紧紧抓住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这条主线,从整体阅读出发,全面、准确地理解小说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内容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和词句,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4.充分利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5.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烘托和映衬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篇小说所以写的感人至深,除了立意深刻,用多种描写方法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之外,还采取了有效的写作手段。
二、分析写作方法
1.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师提示:火柴虽小,人们也习以为常,但作者却赋予它深刻的意义,从而表现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品质,这就是以小见大。
教师提问:小说是怎样写火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小说中有六处写到火。
“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像一簇火焰在跳”→“一个通红的火堆”→“一簇簇的篝火”→“熊熊的野火”。
前四点写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使“火”的意义逐步扩大:由个人到战友再到部队。这就启示我们:这“火”由火柴点燃,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那颗赤诚的心,“火”就是革命事业的象征。
2.紧扣七根火柴这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
“七根火柴”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火”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突出了火柴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提问:请把小说中直接写到火和火柴的地方找出来,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卢进勇需要
无名战士
无名战士
点燃篝火
卢进勇
有堆火烤
需火堆
托付火柴
用上火柴
交火柴
由此看出本文构思上的特点:火柴这条线索由隐而明,前两次突出对火,对火柴的渴求,第三次出现火柴,体现火柴引出的人物崇高内心世界,后两次强调火柴的价值与作用。
3.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师提问:小说有两个人物,卢进勇贯穿全篇,但无名战士是主人公,那么卢进勇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卢有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①卢进勇的所见,使读者历历在目、身临其境;他的所闻,使读者觉得无名战士衰竭的生命与顽强的意志之间的反差是那样巨大;他的所感、所想,时时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波澜。这样,小说的真实性、艺述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第一部分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第二部分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交替描写;第三部分再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卢进勇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饱满而丰富,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③卢进勇是红军部队中的普通一兵,他同无名战士一样,是千万红军战士中的一员。他对战士充满阶级爱、同志情,他对火的渴求同样表现在无名战士身上,他对战友的救助也出于牺牲自己为战友的崇高思想。因此,这就明确地启示我们:无名战士所以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正是以阶级情谊和团结奋斗作为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的。
4.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师提示: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既是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起到了烘托作用。
第一部分中第二自然段是客观描写,第三自然段通过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草地气候变化异常、遍地潮湿的特点,烘托出卢进勇处境恶劣和他的苦恼、焦急与盼火的内心活动,烘托出火和火柴的无比珍贵。结尾写篝火,烘托出红军战士的欢乐情绪,烘托出部队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说明火柴的巨大作用,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
三、小结
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是赋予司空见惯的事物以不同寻常的意义,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七根火柴”是小说的线索,线索的延伸就是情节的构成和发展,就是小说主题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小说采用的不同写法各有不同的作用和体现,但目的是一个,就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画画火柴人的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画出不同动态的火柴人并组合成富有情趣的完整场景图。
2.了解场景组合的要素,能根据一定的场景发挥想象添画出完整的图画。
3.感受绘画的乐趣,培养小组合作的绘画模式,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人物动态与环境背景的场景组合描绘。
2.描绘富有情趣的火柴人动态、能给火柴人添加道具和简单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1.师:同学们好,我是黄老师,很高兴能来到西彭一小给大家上一节美术课。接下来我要请出我的特别来宾(师从口袋里拿出两根铁丝,然后变成一个人)
2.师:大家不要小瞧它,它的本领可大了!它可以做操(弯弯腰、踢踢腿)、然后跑步、、它太累了躺在地上休息了。(边解说边变化手里的铁丝小人)
3.师: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小人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
4.生:头 手脚 身体…….5.师小结:人的身体由头、身躯、四肢组成(边画小人边板书,解说用哪些线条形状画小人哪些部位)
6.师我觉得这个小人很可爱,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看它身体像小木棍,干脆叫它“火柴人”吧!
7.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画画火柴人》(黑板出示课题)
二.美的发现
1.师:我的火柴人不见了!它跑到哪里去了?我们来找找(电脑出现视频)
2.(师解说视频里小人的动作,和火柴人打斗)师:黄老师要被火柴人们打败了,我们暂时关闭对话框!
3.师:刚才的打斗真精彩!你观察到火柴人做了哪些动作?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身体怎么变化的?(生回答)现在请大家把刚才观察到的动作画在白纸上(组长发纸)比一比谁画得多!谁画得快!
4.(师巡视学生绘画,提醒画大!画快!)
5.同学们画好了吗?现在请大家收笔!
6.展示两个火柴人的动态,提问:“这个火柴人是什么动作?第二张,师问:做的什么动作?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看大家都画得这么开心,黄老师想跟小朋友比一比,我也画火柴人。(师在投影仪下画4个火柴人动态)你们认为谁画得更好?为什么?师小结:老师的火柴人画得更好,因为他的身体弯曲了,这样看起来动作更明显(黑板出示:弯曲)
7.这还不算什么,黄老师还能让这几个动作更生动!(师在刚才的火柴人动态上增加简单的背景或者道具)
8.师小结:我们给火柴人增加以下简单的道具或者场景能更生动的体现人物的动态。
9.师:现在请对坐的小朋友们交换修改或者添画场景道具,丰富刚才画的火柴人。
10.(收笔)展示1—2个修改完的动态。恩。画得真丰富!
三.美的升华
1.师:小朋友们,这些火柴人不仅跑进了黄老师的电脑,他们还去了很多地方,我们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图片)师:你看他们先去游泳,然后去滑雪,滑完了雪太累了去餐馆吃饭,吃饱了去工地工作。
3.师:今天黄老师准备了更有趣的场景,(黑板出示图片)咦,这些画面里的火柴人到哪里去了?(ppt出示要求)先想一想你们准备如何添画?(组长发纸)
4.师巡回指导。准备好的小组坐端正。
5.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点击大屏幕看看是哪个场景出现了,请他们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出示2个场景)
6.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精彩,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画在自己的小纸片上吧!(课件出示要求)
四.美的延伸
1.学生自主完成火柴人创作
2.师巡回指导
3师展示较好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师:小朋友们画的火柴人小故事都很有趣,我们来看看这几个作品,请给我们讲一讲他画的火柴人小故事吧!
5.小朋友们,火柴人的画法既简单又有趣,我们可以用火柴人的方法来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PPT展示)你看激烈的亲子运动会、快乐的课间10分钟,都可以快速的记录下来。
卖火柴的小女教案及反思 篇10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这些幻觉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小提纲的形式: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长篇童话这种形式的文章是一个创新。老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思路清晰,一下就把握了课文的整体。
在处理“卖火柴”的部分时,提出中心问题: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的部分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联系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由。焦老师引领学生从字词句入手,在紧抓文本的同时,让学生提升了自己的感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了小女孩的可怜,为以后故事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感情基础。
在处理“擦火柴”的部分时,重点讲解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境,抓住了小女孩看到火柴燃起时惊喜的心理,及火柴熄灭时巨大的失落,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小女孩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带来的深切的痛苦。然后让学生以自读自悟的形式仿照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老师的学习方式自己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讲到课文的高潮部分,擦然火柴看到奶奶的场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种情境。把学生带进了彷佛奶奶就在眼前的意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带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在孩子们深情的呼唤中,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处理“冻死街头”的部分时,课堂里面久久回荡着哀婉的音乐,用音乐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以轻声朗读的方式处理的这段,和小女孩同悲同泣。小女孩走了,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幸福,她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这里紧抓住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帮学生体会到了安徒生老爷爷在写下这 两个幸福时那种对小女孩的祝福、同情,对现实的抨击,对当时社会的愤怒„„,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学生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使学生及在场的老师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教师又机智的引导学生和当今社会的对比,激发了孩子内在的真善美,唤醒他们对别人的爱,对弱小的爱,对社会的责任„„
在作业设计中,利用学生学习这则童话的激情,趁此推荐了许多安徒生的童话,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十四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景,进而感
受小姑娘内心的幸福感
2、总结全文,体会情感,学习作者采用想象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乐观豁达的胸襟,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词句,悟情感
教学难点:
1、感受作者用最美的表现形式,把忧伤的故事变得很凄美
2、理解小姑娘的死是一种“幸福”
教学方法:读、思、议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
2、出示课件(小女孩卖火柴的画面)师解说: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
团圆的日子。街上飘来一股烤鹅的香味,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
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一辆马车飞快的冲过来,撞倒了她
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捡起小女孩跑掉的,既大又破的的鞋,羞辱
她,嘲笑她。风呼呼的刮着,雪纷纷的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可她
又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3、师生共回味,: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小女孩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残酷的社会折磨得她极度痛苦。(板书:现实:冷酷 痛苦)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关心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命运吧!请翻到课本十四课。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1、请大家看看课文哪里点明了小女孩的命运结局呀?在文中勾出。生回答,师出示课件:“第二天清晨„„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生齐读)师质
疑: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新年的幸福中
去”(生齐读)
3、她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怎样看到的?她活得那么痛苦,为何还说她是幸福的呢?
三、品读感悟:小女孩的“幸福”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的第5——10小节,边读边思考:她看
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让她感到幸福,并用笔勾下来。
2、生自由读课文,(配乐:桑圣的《天鹅》)
3、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小女孩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冰河
奶奶一起飞走。(出示相应的课件,板书:美丽)
4、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小女孩看到的美景感受女孩的“幸福”。(出示动画片)
5、小女孩看到了那么多美景,哪部分美景你觉得最令她感到幸福,给大家
读一读,读出她的美,并读出小女孩的幸福感。
6、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最令小女孩幸福的幻景,练习朗读。(说到哪次幻景,就学习哪次)
(1)大火炉(第一次幻景)
A、生读幻景内容
B、小女孩为什么从这里感受到了幸福?(因为她看到了火炉,感受到
了温暖。)
C、让我们一起读读吧,与小女孩共享温暖。(女生读前一句,男生读后
一句,老师也想与你们一起共享女孩的温暖,就读中间部分吧。)
D、在这寒冷的冬天,有这么大的火炉烤着,幸福吗?(板书:幸福)
还有哪些美景让小女孩感到幸福?
(2)烤鹅(第二次幻景)
A、生读
B、这只烤鹅为什么令小女孩幸福呢?(烤鹅可以让女孩解饿,让她
饱餐一顿)
C、这部分作者写得真有意思,把烤鹅写活了,烤鹅自己从盘子里跳下
来还摇摇摆摆的像女孩走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大家能给我们模仿一下烤鹅的动作吗?注意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
果和梅子的烤鹅啊,它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摇摇摆摆的向
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呢?“可以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做动作
(生朗读配以形体动作,体会“摇摇摆摆”的样子)
E、小女孩在极度饥饿时,看到这美味佳肴,幸福吗?还有哪些美景令
小女孩感到幸福呢?继续交流。?
(3)圣诞树(第三次幻景)
A、生读
B、你为什么觉得这部分景致令小女孩幸福呢?(在这孤寂,寒冷的也
晚,能看到着棵既大又美得圣诞树,她应该觉得幸福)用你的朗读
告诉我们吧(生回答并朗读)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
得圣诞树。
C、圣诞树上那许许多多的美丽画片,不就是圣诞节时,我们送给别人的贺卡吗?瞧!他们正向小女孩眨眼睛呢。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啊,假设那些画片是你们送给小女孩的祝福,你们会送去什么祝福呢?
哪位同学愿意扮演这位小女孩呀?请大家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这位卖
火柴的小女孩吧!
D、生送祝福语
E、小女孩,你听了他们送给你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呀?(小女孩谈
感受)给我们中国的小朋友说声谢谢吧!
F、同学们,你们的祝福,让那个小女孩得到了友情,享受到了生活的幸福。但她更渴望亲情来抚慰她孤苦的心灵啊。她唤来了亲情吗?
(4)奶奶(第四幻景)
A、在她几次擦燃火柴中,唤来了亲情。大家把那句话读一下。(生读)
B、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温和慈爱的奶奶,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
孩就不再孤独了,她该多么(激动),多么(高兴)啊!请大家高兴
激动的呼喊“奶奶”(生齐声呼喊)
D、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又该用怎样的语气给奶奶说呢?(请求、乞求、恳求、撒娇)(生采用各种语气读,师出示课件)
E、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
女孩当时的感受,那就让我们双手放在胸口,静静聆听着心灵的呼
唤吧!(配乐静听,课件朗读)
5、和奶奶一起飞走
A、小女孩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了,她获得了亲情,享受到了快乐。奶
奶把她抱走了!带到一个没有----------(出示课件)大家把这温馨幸
福快乐的时刻朗读一下吧!(生读)
B、小女孩飞到了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这个地方
究竟是哪里呢?文中有提示呀,找到提示句。(上帝)言外之意,跟
上帝在一起,就摆脱了一切痛苦,就能让你幸福,快乐。
四、理解“幸福”的含义,感悟主题。
1、小女孩真的看到了这些美景吗?(生讨论交流)(小女孩并没看到这
些美景,是她在极度虚弱中产生的幻觉,是作者想象的)想象是童
话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板书:想象)这种在想象中看到的景象叫
幻景(板书:幻景)
2、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小女孩看到的幻景呢?从文中找出火柴熄灭后的现实情景,读一读。(生读)
师小结:第一次火柴熄灭后,只剩下火柴梗,第二次熄灭后,只
剩下厚冷的墙,第三次熄灭后,只剩下孤寂的夜空、闪烁的星星
陪伴可怜的小女孩。世上也没有什么上帝,人死如泥呀!作者把
幻景与现实放在一起,形成什么?(板书:对比)这种以喜写悲,使悲显得更悲。
3、小女孩真的感受到了幸福吗?为什么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出示课件)
(生讨论理解幸福的含义)小结:第一个“幸福”至小女孩临死前是
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至小女孩死了就
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4、同学们,是不是死了就真正的幸福了呢?死了能不能和爸妈、老师、同学、朋友等说话呀?能不能享受他们给我们的关爱。当时的小女孩
享受不了人间的温暖、幸福,她冻死了,饿死了。作者这样写,表达
了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对旧社会的憎恨!
5、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新中国,幸福吗?所以我们要珍惜幸福生活,好好活着。假设,小女孩在天堂看到我们生活的这么幸福、快乐,她
也想重活一回,加入到我们中间来,你们会怎样对她呢?(生讨论交
流)
六、结束
同学们,请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吧!即使
我们遇到什么不幸,也不要轻言放弃!阳光总在风雨后!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残酷、痛苦
想像、对比
【火柴棒游戏教案】推荐阅读:
移动火柴棒游戏07-18
一年级数学火柴棒游戏08-25
中班综合教案:火柴棒拼小人12-16
巧移火柴棒周记06-12
启新教育三年级奥数第十三讲火柴棍游戏一10-17
六年级周记:巧移火柴棒01-16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12-09
初中语文《七根火柴》教案设计12-15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6-11
8幼儿园中班智力游戏活动:游戏棒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