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电视剧观后感

2024-10-19

改革开放电视剧观后感(精选8篇)

改革开放电视剧观后感 篇1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新生。

沐浴着30多年来的改革春风,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但是中国与世界前沿的差距一度拉大,这使我们清楚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中国已经站到了历史道路的十字路口上。中国的迅速成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失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等等。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国内难题,还要迎接世界的挑战。中国应该怎么做,改革开放就是最好的答案。历史证明,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要富民强国就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专题片中中央领导集体奔波调研的足迹,生动地镌刻于中华大地的山水之间,体察世情民意、触问基层所需。透过这一幕幕,解读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改革、带领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地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伟大的历史抉择,是坚持不懈的历史接力,需要攻坚克难的信心,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发展就要像愚公移山一样往前走。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要以“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勇气与决心坚定不移地改革,树立愚公移山志,将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电视剧观后感 篇2

该剧以相依为命的恩娇、珍娇两姐妹人生成长、恋爱婚姻为主线,不仅描写了韩国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韩国的社会现实。剧中通过一个个真挚感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深刻揭示了一个命题———人如何才能认识、探索人生的真谛?如何才能把握人生的航舵?

应该说,剧中塑造的不少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如:恩娇、珍娇的亲生父母、继母明子、弟弟民九、珍娇的初恋情人成彪…都是剧中不时闪现的“亮点”。正是这些甘当配角的绿叶的精彩表演,使剧情更加丰富多彩。

全剧中刻划得最成功、最典型的应该是恩娇、珍娇、秀衡和宇燮……恩娇是剧中着墨最多、性格最坚强的女性。恩娇那坚强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柔弱而善良的心。她在背后为妹妹珍娇流了多少泪,为人生迷途的宇燮流了多少泪,为对不起珍爱她的秀衡流了多少泪,为了能坚强地活下去又流了多少泪,可周边的人又有几个能真正读懂恩娇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应该说恩娇的坚强来自波谲云诡的不幸童年。是童年的各种变故使本就性格坚强的恩娇更多了一份异乎常人的不屈。母亲的自杀、父亲的不幸、继母的自私,使恩娇那颗女性的心中蕴藏着太多太多的深沉和坚强。无论面对怎样突如其来的打击,无论面临多少人生的挫折与磨难,她都是选择一个目标———活下去!坚强地活下去!即使在自己即将与他人结婚的前夜被宇燮强暴,但恩娇仍然强忍悲痛,战胜了死亡,顽强地回到现实。因为过去的成恩娇已砌底“死”了,而一个新的成恩娇又真正“活”过来了。这段细节的描写无疑是真实的、感人的,这正是编剧对刻划坚强的成恩娇性格一笔不容删减的细节!

珍娇是被刻划得最温柔、最善良、最懂事的妹妹。从小,珍娇一直是最崇拜、最爱姐姐的。恩娇与珍娇之间也常有误会与争吵,但只是姐妹之间的观点之争,彼此之间还是最在意、最爱对方的。珍娇自立、顽强、善爱、宽容一切人,不论姐姐、丈夫、后妈,甚至侮辱过她的“坏蛋”一一哲仁兄长。可以肯定,珍娇会成为屏幕上传统东方贤妻良母的一个典型。

秀衡,一个最感动的人物。尽管新娘———恩娇没有出现在婚礼上,但秀衡的执著让恩娇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发誓要一辈子真爱秀衡。绝望中的恩娇来到母亲自杀的悬崖边,此时此刻她的内心异常复杂,思想斗争异常激烈,正是听到秀衡真情、感人、毫不做作的心语,恩娇最终回到了爱人的身边。这就是坚强的成恩娇为什么能在她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她的最爱原因所在。

改革开放电视剧观后感 篇3

关键词:大陆电视剧产业;现存问题;改革思路

作为全球电视剧生产和播出大国,我国相继的推出了一系列较为优秀的电视剧作品。然而我国电视剧产业在数量庞大的播出数字以及生产数字之后,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本文针对大陆的电视剧产业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在仍然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改革创新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现在中国大陆电视剧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电视剧缺乏足够的产业链开发,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

首先,现在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具有较为单一的盈利方式,没有足够的衍生品开发力度,而且没有重视海外发行。一些电视剧虽然具有良好的出口潜质以及强烈的出口意识,然而也有一些重大问题存在于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当中;其次,不合理的产业利益分配。在电视剧当中一些著名的演员要价特别高,而其他的一些工作人员只有非常微薄的收入;整体偏低的电视台收购价格;制作方需要承担的风险过高;严重的暗箱操作;缓慢的回款速度,从而使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所有的这些问题已经使大陆电视剧的扩大再生产以及顺利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

(二)比例不协调的产品数量与质量,整体较低的核心竞争力与原创能力

大陆电视剧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生产数量,而且增长比例一直很稳定。但是总体上,电视剧产品的的质量与数量之间严重不成比例,优秀的作品具有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一般性的作品存在着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现象。与此同时,影视公司具有较低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原创能力。由于缺乏足够的开发人才,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所以很多企业普遍缺乏原创能力,只是进行跟风创作以及翻拍重拍。这样就严重地弱化了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政府缺乏力度的政策支持

尽管大陆电视剧产业已经受到了国家的各种政策支持,然而仍然需要继续加强支持的力度。特别是政府需要针对海外发行方面将更大的支持力度提供出来,从而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海外发行的不断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曲折发展,中国电视剧的制作主力已经成为了大陆的民营影视公司。尽管如此,太多太重的风险负担压在了大陆的民营影视公司身上,相对于国企影视公司而言,大陆民营影视公司在很多方面具有并不平等的地位;在面对电视台的时候,往往也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所以,政府必须要加强支持民营影视公司的力度[2]。

二、中国大陆电视剧产业的改革思路探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再与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现实相结合,可以采取以下思路对大陆电视剧进行改革。

(一)针对广电体制改革进行深化,将更有利的、更多的政策支持提供出来,最终将良好的产业环境营造好

首先要将公平的市场机制建立好,对产业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由于明显的不平等现象在电视剧市场交易当中非常的普遍,从而极大地影响到了大陆电视剧的精品生产以及扩大再生产。国家可以采用强制规定或者立法的手段针对制作方的利润额度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方面可以对影片票房分账的方式进行参考。同时以特定的比例为根据,针对各方的利润率进行规定,使大家能共享利润的同时,也能够共同的承担风险。

(二)针对制播模式进行改革,针对试播制度进行大力推行,防止出现巨大的浪费现象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制播双方的同步关系得以加强,在这一方面,可以对类似于美国电视剧的试播制度进行推广。同时也可以对以剧本为根据从而将播出合同确定下来的本先行制度进行强化,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巨大的浪费现象。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审查的权限下放,这样就能够更有效地整合电视剧产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针对民营影视企业进行整顿,针对民营影视企业的免税减税政策进行优化

经济发展行业在现行的政策规定当中可以享受着十年的免税减税政策,然而文化产业却只享有三年的免税减税政策。由于从开始运作到发行播出,电视剧产品总要面对的一个较长的周期,这个周期很可能就有数年之久。在现行政策的规定当中,往往民营影视企业还没有推出自己的产品,就已经过了免税期限,因此在实际上已经享受不到减免税的待遇。如果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延长影视企业的减免税期限,除了能够将分配不均在产业链当中带来的风险问题缓解之外,同时还可以使民营影视公司在融资等各方面的实力得以有效增强。

(四)针对编剧体制进行改革,致力于对原创力量加强,最终实现大陆电视剧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作为电视剧生产的第一步,编剧这一环节对于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有力地推动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针对编剧体制进行有效改革。现在个人创作是大陆电视剧编剧的主要方式,而且现在管理编剧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编剧的创作成果不仅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而且也无法有效的保障编剧的合法权益,要想使这一现状得以有效转变,就应该针对集体编剧制进行大力的推行,这样就能够将个人编剧艺术创造力有限的问题很好的解决掉,真正做到群策群力。

(五)对海外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致力于海外发行推广的不断加强,对走出去的战略进行积极的落实

电视剧的海外出口在现在并非单纯的与电视剧制作方的经济效益有关,同时还能够使我国的就业人数得以增加,对其他产业起到带动作用,并且与我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必须重视并支持大陆电视剧的海外发行工作。政府首先应该对国外播出电视剧的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随后全面实施大陆电视剧在政府指导下的海外推广,将特定的资金以及政策支持提供给大陆电视剧的发行方,从而向海外全面的推行中国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三、结语

要想解决我国大陆电视剧发展的困境,就必须要不断的针对广电体制的改革进行深化;将良好的产业环境创造出来;加强对编剧体制的改革,致力于原创力量的加强;针对电视剧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不断的对海外推广发行进行强化,最终将我国大陆电视剧在海外市场当中的品牌效益打造出来,从而有力的推动我国大陆电视剧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广华.增强使命感 努力出精品 为繁荣儿童电视剧创作而奋斗———在全国电视剧创作观摩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05)

[2]蓝天.当前电视剧创作中的不良倾向[J].声屏世界,2012(03)

[3]李缨,庹继光.当前我国大陆电视剧的编剧创作现状分析[J].声屏世界,2010(02)

电视剧观后感 篇4

这讲的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女孩,因为不幸,在她五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而母亲又疯疯癫癫,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似的,老喜欢在地上爬,所以衣服老脏,一天就得换上好几次。由于妈妈的衣服又大又重,小女孩每一天洗衣服都得费上半天的工夫。但是小女孩从小就很懂事,她从来都没有埋怨父母。每天中午,小女孩都要烧午饭给妈妈吃,现在人们烧午饭很简单,只要把迷倒进电饭锅中,到一些水,盖上盖,摁一下就OK了!可小女孩家中唯一可以通电的东西就是一盏普普通通的灯,所以每天中午都要烧锅才可以吃午饭。

有一次,小女孩生病了,小女孩的邻居带她去看病。医生说要打一针,小女孩打着针看着别的孩子在哭,自己一脸的茫然。打完针之后,邻居问小女孩要不要买什么吃的东西,小女孩却只要了一袋方便面。在路上,小女孩一直没有动那袋方便面,但回到了家时,小女孩动了那袋方便面,我原以为小女孩会自己吃方便面,可她却递给了妈妈。看到了这里,我极为震惊: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女孩,自己忍着饿,将方便面给母亲吃,这是多么的有孝心呀!过了几个月之后,小女孩和母亲搬到了敬老院,生活有了保障,可家务事却还得小女孩干……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 篇5

篇一

《天道》——一部2006年拍摄,2007年上映的电视剧,恍然之间,至今已有十三载,观赏价值甚高,观众反响极好。

对于如此优秀的一部作品,我自信还没有达到可以对之评价讨论的境界,有文化造诣精深的朋友,从物质说、文化说、人性说、爱情说、生死说以及天道说六个方面出发,深入浅出的评价,让我无地自容,更失去了写这篇观后感的信心,之所以厚着脸皮想要围绕着文化属性来谈,姑且算作是见仁见智吧!

天道,亦即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女之间的一个情字。

作品对天道的理解达到了至简至纯的人生高度,正如从心理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大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每个人的文化属性决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不能靠自己。

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年前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变化,弱势文化就是以对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王庙村相对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救世主,这本就是文化属性的差异。

抛开丁元英在穷困潦倒中如何突破自我期间的是非黑白、酸甜苦辣暂且不论,人人都想做一个基于充裕物质基础的“后山人”,但大多数都属于叶晓明、冯世杰以及刘冰这样的市侩狡黠之人,在格律诗音响公司被乐圣公司起诉时,忌惮于林雨峰的实力和背景,加上疑罪从有的大众心理,他们在和谈无果后毅然决定退股以期达到避险的目的。

如愿以偿后,伴随着上海伯爵公司的表态和案件的颠覆性发展,叶冯的态度暂且还算符合常理,通过反省自身,自知眼界、能力等各方面都自愧不如,而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刘冰,丁元英已然看透了刘冰的秉性,屡次给尽他知错能改的机会,奈何天性使然,最终落个跳楼自杀的悲剧。

反观叶冯二人,基于有连接格律诗、乐圣和王庙村之间的纽带作用,冯最终的结局还算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而叶呢?更多的是回归世俗大众的生活,终究不能以自己对音响的情有独钟来作为余生的支撑,也终将成为路人。

在丁元英给芮小丹准备的这份“礼物”当中,丁采取的是“杀富济贫”的策略,最后传递出得救之道的思想,所谓“扶贫贫不离,杀富富不去”,所以丁早已断定自己的扶贫,最多只能是让他们趴在井岩上看一眼而已。

而基于受过高等文化教育,毕业后留在北京并有机会在丁元英的公司做事,本就是对肖亚文的一生做出了一个诠释,在无依无靠的背景下,想要立足于北京,肖通过分期购房,到最后抓住机会成为格律诗音响公司的董事长,由此向着人生的巅峰一步步迈进!谁又能说这不也是我们多数人想要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呢?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属性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文化属性这个词在现在固然不陌生,而剧中的丁元英似乎是站在上帝的视角,俯瞰众生,殊不知,彼时,文化属性还是一个刚诞生的一个新词,王庙村落后的经济状况,脱离不了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的桎梏,这是时代的产物,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化属性无论是对个人还是民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光辉,是灿烂,对此我深信不疑,但如若传统和习俗能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也是一件好事儿,毕竟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沉积的时间长短而是要看他与客观规律的距离。

一直以来,我国推崇儒家文化,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这本没有错,但是不能说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中庸一词似乎更为恰当。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救世主,唯有文化自觉。

改变命运,扭转乾坤,不是寄托于希望和幻想,而是自己思维上的转变,对方法和理论的科学运用,把自己从传统的意识领域里摘出来,反观透视自己的经历,从而得以升华,才是致胜之道。

天道,一个太过于宽泛的词汇,“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基于电视作品,择其中一隅,就文化属性浅谈自己的感悟,也算不上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吧!

行走尘世间,不做无知人。

篇二

电视剧《天道》演绎了1995年丁元英(男主角)在柏林解散私募基金,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与年轻女警官芮小丹(女主角)结识。芮小丹被丁元英的个性和才华吸引,心生爱慕,两人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后,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神话礼物,丁元英以非常规的“劫富济贫”方式帮助王庙村扶贫,从而引发社会各色人等在同一文化属性下展现出来的不同人性的故事。

该剧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其剧情基本上沿袭了小说人物命运的脉络,故事情节张驰有度,剧中人物性格特色鲜明,加上演员精彩的演绎,是一部可看性比较强的电视剧。

《天道》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文化属性思考。文化属性是什么?引用丁元英的话,“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剧中透过丁元英的视角对文化属性的思考和解读,非常有深度,也比较耐人寻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丁元英看到了文化属性对人生命运的影响,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个影响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道观念的藩篱,成了他画地为牢的囚笼,他到古城隐居,他认为佛法“可悟不可修”,以及他对人和事的算计,无一不是这个影响在他身上的映射。

丁元英长年在德国留学及工作的经历,让他具有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即竞争意识,竞争的结果是强者胜。而丁元英作为一个强者,他参透了文化密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趋势,这让他具备了在股市巧取豪夺的能力,也有了力量去左右和影响他人的命运。这形成了他的强势思维,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征服和掠夺,于是他不遵守世间法则,利用文化密码在法律真空地带对中国股市进行屠杀性掠取;为了送给女友一份神话礼物,利用法律漏洞和农民急于脱贫的心态,设一个具有杀伐之气的扶贫局,把多人都网在其中;算准了人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考验人性,而最终导致林雨锋、刘冰的自杀。这也是丁元英未出场,就被评价为“可以是魔,是鬼,但绝对不是人”的原因。

丁元英喜欢谈经论道,但更像是坐而论道,他自认掌握了文化属性,却没有抓到文化之魂,他没有认识到正是传统文化之魂,推动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这个魂便是效法天地,唯道是从,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剧中丁元英、林楚风二人到五台山探访高僧时,丁元英谈到了对佛法的认识,他说“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他的一句“可悟不可修”就可以看出他的境界,他的认知仅停留在知的层面,不愿在行上约束自己。正是因为他不愿在行上下功夫,所以形成了他不管做任何事情,在任何地方都爱钻空子,喜欢走捷径,爱冒风险的行为模式。剧中五台山寺庙的平台上,韩楚风掏出烟给丁元英一支,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这一言一行无不透露出他的精明和算计。

丁元英似乎看透一切,包容一切,高高在上地看着众生在红尘俗世挣扎浮游,他把自己看作救世主,却不是真正的救世主,他的行为不含悲心,无关救赎。他在王庙村扶贫,不考虑整体和长远,不关心村人的命运,不关心扶贫的结果,甚至不关心王庙村的后续发展,他只关心文化属性与得救之道的讨论,因为这才是他送给芮小丹的礼物。他想游离于文化之外,却不能全身而退,他做私募,做扶贫,包括与芮小丹的爱情,最后的结局都是为社会所不容,讨来一片骂声。剧中借用芮小丹审理王明阳的对话,与其说是为王明阳找灵魂归宿感,不如说这也是丁元英这种带有灵魂负罪感的人性本能的需要。他到古城隐居,恰好是一种寻求避世求解脱的心理。剧中林楚风借用尼采的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来评价丁元英,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也正好说明丁元英的认知不落地,不究竟,所以他的灵魂无所皈依,其人生注定是飘浮不定的。

丁元英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足够的悟性,他以“觉者”自居,但他既不能把握“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一天道规律,也没有超越文化中惟命是从的价值判断体系,很明显,他不是真正的“觉者”。智玄大师说他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我的理解是,这一步之遥,就是佛与魔的一念之差。丁元英掌握的文化密码就象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社会。但丁元英却把它当作掌控他人的武器,他在王庙村设扶贫局,算定了格律诗公司的发展,算定了乐圣公司的命运,但当格律诗公司面临被起诉困境,叶晓明等人对他心生疑虑之时,他故意不将自己的全盘计划告诉他们,其真实的意图就是考验他们的忠诚和信任程度。最终三人因为忠诚和信任度不够强而离开公司,只有自始至终对他深信不疑欧阳雪成了最后的受益者。在这个扶贫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丁元英骨子里是喜欢唯命是从的人。他的强势思维让他不顾及他人感受,随意摆布他人的命运,让人敬而远之,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以“觉者”自居的丁元英必然是孤独的。

电视剧《超越》观后感 篇6

电视剧《超越》讲述我国三代短道速滑运动员为了祖国荣誉而奋斗拼搏的故事。它以新颖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在聚焦中国短道速滑发展的同时,展现了国家快速发展的时代风貌,生动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电视剧《超越》从1989年的黑龙江短道速滑队创建和2014年青岛短道速滑队招新同时起笔,在两代教练员和两代运动员群像中,以第一代运动员转换为教练员为纽带,串接起三代人在短道赛场上和人生历练中的跌宕起伏。《超越》所关注的“超越”,首要的不是对对手的超越,不是对计时器刻度的超越,而是对自我的超越,对内心局限的超越。这种对内心局限的超越,如陈敬业在选拔赛领先的时候“让位”给郑凯新后所说“我让的不是你,我让的是我的队伍、我的祖国”;如郑凯新之所以愿意离开故土、执教青岛,是因为这样做可以给侯思源、徐朵朵换来不再窘迫的生活。而陈冕最后战胜严秀晶的决定因素,是她剪掉了长发,重拾快乐滑行的自在。“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超越》正是以自胜为表现重点,进而深刻诠释中华体育精神。

《超越》是一部写给青春的励志剧,不只一代人,而为每一代人。在《超越》中,陈敬业、江宏、郑凯新与陈冕、向北、罗竹君是两代人,陈敬业的“大哥”形象与侯思源的“大姐”形象何其近似,郑凯新的“恃才”神态与罗竹君的“傲物”神态异曲同工。十

七八岁的黑龙江队喊出的口号是“龙江速滑、奖牌全拿”,十六七岁的青岛队以“青岛短道、舍我其谁”与之相应。

改革开放电视剧观后感 篇7

关键词:电视制片人,发展走势,市场观念,属性,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随着电视剧事业的规模发展壮大、日渐成熟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完善, 电视剧被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商品在人们的业余生活中得到了普及。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下, 电视剧行业中制片人体制的操作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有计划经济模式的电视剧制作规程, 而且势如破竹般地竞相问世。近几年, 我国各省市电视台和一些电视剧艺术制作中心相继采用了“制片人制”, 而且他们发挥的作用日渐显赫。目前广播事业的改革步伐逐年加快, 电视剧的制作管理等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 电视剧制片人对电视剧本身属性的理解认识

对于电视剧的制作管理, 制片人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先进的电视剧制作理念, 首当其冲的应该对电视剧本身的属性有一定的认知程度。

1.1 电视剧的艺术属性

一种表现形式能否被认定为艺术, 一方面要看它能否作为艺术家心灵的载体而存在;另一方面要看它的外在表现可不可以呈现出美感。不可否认, 任何一项艺术, 当它与艺术家的内心建立沟通并且成为艺术家展现自己内心想法的载体时方可称为艺术。在电视剧的创作过程中, 制片人、导演、编剧、摄影师、化妆师都被认为是创作的主体, 他们的思想情感多多少少都倾注在作品中。一部电视剧的整个创作团队可以比作为一支乐队, 导演则是其中的总指挥, 其他成员虽然可以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想法体现, 但这种体现有一定的限制, 它们不能超越影片内容所规定的范畴, 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导演手中的指挥棒, 否则整个乐队会乱作一团。此外, 电视剧呈献给观众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而这种活动主要通过演员的肢体表演和语言来诠释, 这种表现虽然直观生动, 但往往受到限制, 因为在把握人物内心的细小变化方面, 远远赶不上剧本变化来得轻松自如, 正因为这样, 电视剧往往被人们定义为通俗化的艺术品。

1.2 电视剧的商品属性

电视剧是艺术家们所创作出来的劳动产品, 能够满足普通大众的精神需求, 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可以被交换, 因此,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电视剧就是商品, 这种劳动产品含有高智力和高附加值在其中;它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心灵, 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对于制片人而言, 对电视剧属性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创作理念, 这种创作理念直接影响着创作的心态, 同时也决定着所创作品的品质和质量。电视剧被看作是特殊的商品, 它承载着人类的心灵和灵魂, 同时它是一件艺术品。从这种意义上而言, 它既是艺术化的商品, 同时也是商品化的艺术, 这可以看作是电视剧的双重属性, 它们之间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艺术的品质取决于创作者对理念的把握深度, 也就是对人性的挖掘程度, 对人性挖掘的程度愈深, 其艺术品位相应的也会愈高;从商品角度来看, 商品在市场上需要流通, 消费的人越多, 其市场就越大。但就电视剧来说, 品位的高低与市场的大小是相互矛盾的。艺术品位越高, 欣赏的人就会越少, 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怎样把握好电视剧的双重属性, 这需要每个制片人费劲心思来协调, 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2 电视剧制片人对制作管理类型的认知

现如今, 我国电视剧制作管理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第一种是电视剧生产单位属于电视台的一个下属部门。比如, 电视台之下设立的新闻部、文艺部、专题部等部门与电视剧部都属于同一个平台, 完全并列;第二种是设立电视剧制作中心, 由中心从头到尾地负责电视剧的制作、管理、销售和市场调查等, 这就使得电视剧制作中心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不受其他部门的约束, 但同时它隶属于电视台;第三种是设立完全独立的电视剧制作部门, 它与电视台没有任何牵连, 自主经营, 单独运作, 自由空间更加宽泛。在当前的时代大背景下, 这3种类型同时存在,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电视剧制作管理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 这也凸显了电视剧制作管理的历史沿革。目前, 第一种类型仍处于主导地位, 但这种管理体制被深深地印上了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 我国的电视剧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在电视剧行业起步时, 一直用的是电影化的生产方式。对于刚刚起步的新型行业, 这种借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国电视剧行业自20世纪70年代逐步复兴以来, 电视剧的生产仍旧沿袭的是电影化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拍摄资金低, 速度缓慢, 这对迅速增长的电视剧需求而言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另外两种类型是在电视剧市场经这个激烈的环境下应用而生的, 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理念, 加入了更多的创新理念, 保持了与时俱进, 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理念。由此看来, 电视剧制片人在制作管理体制的改革上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引起广大电视剧制片人的高度重视。

3 电视剧制片人在制作管理上的改革

3.1 电视剧业务的外包

电视剧的业务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电视剧的前期选题和相关策划;电视剧的制作和生产;电视剧的发行和销售。每个电视剧制作企业在不同的业务上有不同的运作理念和方式,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 一方面加强自己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将不是强项的业务进行外包。比如, 像那些中小型的电视剧制作企业, 由于人力资源上的缺乏, 将自身非强项的电视剧制作业务, 外包给专业精通的制作团队来接手, 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制作优势, 达到双赢;如果自身不具有发行优势的电视剧制作企业, 可以将发行业务外包给那些影视剧发行中心, 企业自身则将精力集中在电视剧的策划和制作方面, 使其核心竞争力更加凸显。

3.2 电视剧衍生品牌的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在最近几年才兴起来的一种经营方式, 是电视剧衍生品的开发和品牌上的延伸。电视剧生产发行之后, 可以在后期制成音像、图书, 拍成电影;可以开发成动漫、游戏以及其他增值的手机业务;还可以授权生产相关的产品进一步扩大它的市场价值。比如, 国产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喜羊羊与灰太狼》播出之后, 其相关产品如服装、文具用品等相继上市, 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 再比如说电视剧《闯关东》播出之后, 山东文艺出版社立即出版了《闯关东》的音像作品。

3.3 企业间确立战略联盟

电视剧制作企业与电视台进行战略联盟, 一方面可以降低制作企业投资上的风险;另一方面, 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电视台可以根据地域特色与电视剧制作企业联手推出适合当地群众口味的电视剧。比如, 上海高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江西卫视定制的电视剧《爱情公寓》等等, 就取得了不错的反响。电视剧制作企业之间的联盟, 可以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 从而扩大双方的知名度, 实现双赢。比如, 著名时尚体育用品商KAPPA (卡帕) 与华谊兄弟在2009年2月24日进行了战略联盟, 双方在社会公益方面的想法不谋而合, 有很多相通之处, 实现了强强联手的跨界合作, 取得了优势互补, 打造出两个品牌更高更响的知名度。

3.4 影视剧融资渠道的拓展

根据业内人士调查分析, 接近70%~80%的中国电视剧生产投资都是来源于社会资金, 而社会资金又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得, 一个是个别私人公司;另一个是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鉴于融资渠道的有限性, 我们应该多方渠道来筹集资金。第一, 通过影视产业股权融资。在证券领域, 影视界的相关大型企业就可以用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等时机成熟之后进行上市, 并且借助于市场的监督体系, 使得企业行为规范化, 从而实现影视产业真正产业化的目的;第二, 发行影视产业债券融资。现如今, 我国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还十分小, 只有些许AAA级的企业才有相关的资格来发行。这就可以考虑那些有雄厚实力的电视台以广电集团为背景发行债券融资;第三, 发行影视产业基金融资。这是通过向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发行资金受益凭证, 筹集资金;第四, 拓展海外融资渠道。通过积极引入海外战略投资商, 从而引入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宝贵的经验, 而且可以借助投资商的名誉提升公司的形象;第五, 向电视剧制作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融资。如果电视剧制作机构处于资金匮乏期, 可以另辟蹊径, 注册一些电视剧的部门公司, 由电视剧发行的平台、音像公司等合作入股, 实现风险与利润的共担共享。

综上可知, 电视剧制作人群体的应运而生与中国电视剧生产产业化在新时期新时代的发展同步前进, 良性互动, 是电视剧制作过程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我国未来电视剧的发展脉搏与方向, 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制片人的手中。作为多种边缘学科的承担者——制片人, 他们统领着电视剧制作的整个过程, 同时也对电视剧的艺术效果和商业价值负有全责, 这就需要他们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操作能力, 广博的知识背景、深厚的美学素养以及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只要具备了上述的才能, 相信现如今以“制片人中心制”为发展方向的电视剧市场定能开启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组委会, 等.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 (2003-2004) [J].华夏出版社, 2004.

[2]夏初.本子、班子和票子——制片人谈制片.一书即将出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1, 5.

[3]果青.制片人的苦/辣/酸/甜/——与《阿信》制片人冈本由纪子一席谈[J].当代电视, 1987, 1.

网络时代下电视新闻改革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电视新闻;改革模式

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网络新闻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崛起。网络新闻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由网络这一媒介的存在,网络新闻也具有传播速度快、存储内容大、检索方式简单、互动性好、具有多媒体的表现形式等特征。其中网络视频新闻的方便快捷、非线性传播的特性使得网络新闻受到广大网络用户的热烈欢迎。

中央电视台网站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向网络领域迈出了历史的步伐。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大型的网站也都建立起了视频新闻频道,加上现在的微博、微信都增添了视频播放功能,可以说视频新闻已经在互联网上全面绽放,展示出了巨大的魅力。

一、网络视频新闻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视频新闻的采集和编辑工作可以由网络用户来进行,通过视频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它的新闻碎片化形式的传播和大众点评的互动功能,是网络视频新闻与电视新闻最大的区别。它的传播特性表现如下:

1.全球范围传播性和非线性化传播手段。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媒介是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介表现方式的综合。它同时具有了报纸媒体的页面非线性浏览特点,又具有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线性信息流的特点。

2.交互式传播方式和实时的传播内容。在网络社会的传播中,人既是媒体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媒体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传播内容,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信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3.传播受众的小众化与主动化。传统的媒体受到数量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媒体的接受者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因此聚集在某一传统媒体之下的媒体接受者的数量比较多。而网络媒体网站数目众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用户可以随意进行新闻的搜索。可以对新近的新闻进行阅读,也可以搜索出以往的旧新闻阅读。因此媒体接受者的选择范围非常广,形成一种媒体小众化传播的形式。同时,网名对新闻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评论,或者转发新闻视频,所以媒体接受者又称为新闻媒体主动传播者。

二、电视新闻与网络视频新闻的传播特性比较

传统电视媒介存在时间较长,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很高,受到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身份的人的普遍欢迎。这两种形式的新闻媒介都具有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传播及时的特点,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两种信息传播工具。

1.较网络新闻而言,电视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更高。电视媒介存在的历史较长,并且新闻的采纳、编辑、播放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可信度和权威性都非常高;而网络新闻是近期新型的一种新闻形式,过于注重娱乐文化,编辑、审稿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网络新闻追求快速的发布速度,对于新闻真实性审查不严。并且网络用户都有一定的交互权,可以在网上发表一些自己的言论。这都导致了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降低。

2.民众对于电视新闻的认可度较高。据调查得知,六成以上的观众对于电视新闻形式比较认可,他们认为电视新闻比较符合自己的新闻获取习惯。所以到目前为止,电视新闻还是社会新闻的传播主流。

3.电视媒体的普及程度相对较高。因为因特网适于需要用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好多老年人,或者是偏远农村用户来说不是很适用。而电视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覆盖了全国范围。所以从规模和受众人数来说,网络媒体与同级别的传统媒体无法抗衡。

三、网络视频时代电视新闻的改进策略

网络新闻的出现,给传统电视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视新闻可以参考一下几个策略,对自己的发展战略做出及时的调整,以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1.充分发挥专业编辑记者的作用,保持电视新闻媒体的高度权威性和专业性。网络视频新闻无序化、碎片化和守门人缺失的特点,这既是网络视频新闻的优点,同时也是它致命的弱点。电视新闻媒体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继续加强自己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采编队伍,经过专业化的处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体现出正确地舆论导向,以保持自己在受众心中的权威地位。

2.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新闻的内容,挖掘出其中的价值进一步跟踪报道。网络视频新闻的内容具有用户生成的特点,这使得电视新闻记者能够不用亲身走入社会,就能听到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声音,所以说网络视频新闻就为电视新闻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线索。电视媒体记者可以进行精细筛选,深入跟踪报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精心采访,进行深入的挖掘,加强与观众之间的沟通,电视新闻的基础就是采访,因此,采访也是做好深度报道的一个必备条件。作为新闻记者,要亲自到现场进行观察与核实,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让整个新闻报道具有深度和思想。在新闻报道选题上,应该从老百姓的视角着手,多报道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配合党与政府的工作重点,避免硬性材料的介绍,寻找出百姓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让报道达到真实可信的效果。

3.创新报道形式,尝试杂志化新闻风格。电视传统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积极吸取网络视频新闻的优点,进行形式、和风格的改进。可以邀请专家或者评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讨论点评,让观众更深层次的了解新闻的内容。此外,要使宣传报道有一定的深度,就必须提高宣传艺术水平。而宣传艺术绝不是单纯指新闻写作的水平和拍摄技巧,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可视性问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新闻宣传艺术是指通过新闻手段,对各种复杂矛盾的把握、驾驭和调节,使新闻宣传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面对比过去更为复杂的情况,如果仍然单一地采用简单化的、说教式的宣传方式,把电视观众放在受教育的地位,显然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传媒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促使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发生了转变,为了积极迎合网络时代的要求。新闻记者需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变传统新闻报道方式,从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报道的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冉荣,卢存. 媒介融合视野下广西高校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探究[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2]赵云,王馨苒,张铎. 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特征与发展趋势[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4) .

[3]张筱筠,吕元.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的创新——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为例[J]. 青年记者. 2015(21) .

[4]邵梓捷,张小劲,孟天广. 政治传播视角下《新闻联播》的宣传模式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上一篇:新入手采购工作总结下一篇:消防设计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