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2024-06-15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精选9篇)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篇1

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切实增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效建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长效机制,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当或时机不成熟而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事前评估、预防为主,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区)有关维护稳定的指示和工作部署,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评估范围

全市范围内被国家、省、市、县(区)确定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在建、拟建工程。同时,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政府和社会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原则上都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评估内容

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项目选址、土地征用、拆迁安臵、资金筹集、周边社会治安秩序、工程管理等方面。同时,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作出评估。

(一)选址规划

1、项目选址要以保护耕地为原则,尽量利用荒山、荒地,少占或不占耕地。

2、项目选址要符合城乡规划,并尽量减少拆迁工程量,将项目建设对当地生产生活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3、项目选址要重视环境保护,避开生态和环境敏感点,尽量少破坏或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和文物古迹。如对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有无较大破坏,“三废”(废气、废渣、废水)、噪音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对传统文化建筑、文物古迹等是否会造成破坏等。

4、项目选址要尽量与项目建成后能提高当地群众收入相结合,实现项目效益和群众利益最大化。

5、项目选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尽量减少资金投入。

(二)征地补偿

1、征地补偿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收集整理意见制定方案并反馈群众,然后整理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方案。

2、征地程序要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如:征地是否报批,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安臵费用标准是否合法合规,安臵办法是否可行,征地拆迁安臵争议调处单位、人员和责任领导是否明确。

3、征地补偿标准就高不就低。

4、要制定群众易于监督的征地补偿款发放措施。

(三)占地拆迁补偿

1、拆迁计划要符合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求并按规定审批。

2、要切实维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

3、拆迁补偿标准要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4、拆迁补偿标准就高不就低。

(四)安置发展

1、安臵发展方案要切实贯彻中央及省、地和县有关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

2、要制定失地农民基本社会保障措施。

3、要制定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计划,帮助和指导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

4、安臵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制定报批安臵规划,安臵点要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安臵群众对安臵点表示满意,要制定后期扶持措施。

(五)项目融资

1、项目投融资方案要符合国家政策并切实可行。

2、资金筹措方式要具体落实,政府投资要有相应的证明文件,社会投资应在指定账户存入规定金额的保证金。

3、征地补偿和拆迁安臵资金必须提前落实到位。

4、制定详细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确保建设过程中不拖欠农民工工资。

5、项目建设监管落实到位,须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四制”管理。如:建设项目是否坚持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是否落实审批或核准管理、设计管理、概预

算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和劳务管理等措施,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管理上是否会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六)周边社会治安秩序

1、分析建设期和建成后可能出现较大的社会治安问题。

2、分析周边社会治安情况。

(七)工程管理

分析在坚持“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原则、落实“六项管理”(审批或批准管理、设计管理、概预算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劳务管理)中,尤其是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和劳务管理方面,可能出现哪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八)其他

除前7个方面以外,还可能出现那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四、评估主体

重大建设项目社会风险评估由项目主管单位负责,没有主管单位的,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

五、评估程序

(一)评估责任主体在同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社会风险评估方案。

(二)由评估责任主体成立以相关党政领导、专家、业主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根据有关规定,就重大建设项目,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根据风险评估内容,对每个重大建设项目进行逐项分

析预测,对是否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作出评估,并就评估结果进行论证和公示。

(三)由评估责任主体综合各方意见,对项目进行科学的预见和论证。同时,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认真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最后做出总体评估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项风险评估报告,报同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审查。

六、评估结果运用

(一)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二)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在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须同时报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评估报告和评估审查意见。

(三)项目审批部门按照安市办发„2012‟13号文件精神,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对项目进行审批。

1、风险等级为高风险的,不予审批。

2、风险等级为中风险的,暂缓审批;风险防范和化解方案经同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审查通过的,有条件审批。

3、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的,按规定及时审批。

七、责任追究

对应该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不组织评估或虽然组织评估但化解和处臵措施不力,导致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造成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对有关单位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按安市办发„2012‟13号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八、附则

(一)本办法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篇2

由于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比较单一、评估程序前后不衔接、评估结果实用性不强等原因[1],使得社会稳定风险时有发生。为保障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十分重要。笔者拟对近年来国内有关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主要观点及相关内容,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 社会稳定风险的界定

1.1 引起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

关于引起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最初,学术界认为是利益冲突和决策机制不科学导致的社会冲突问题[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陈晓正等[3]认为应将风险作为一个将来时态,引入预期概念,基于社会预期的视角展开评估。朱德米[4]认为政策不一致是引起社会矛盾冲突和社会稳定风险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政策缝隙的概念,从而可以实现源头治理。单飞跃等[5]在社会冲突问题的基础上,用社会的无序、失稳及动乱,与燃烧现象开展比较,提出了社会燃烧理论。

a.社会冲突视角。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引起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是利益冲突和决策机制不科学两个方面,其中,利益冲突是蕴含社会稳定风险的根本原因,决策机制不科学是直接原因[2]。中国社会稳定风险是由于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机制的失效,又尚未构建新的社会控制机制如法治造成的。这种失效有两方面原因:①旧的正义标准的失效导致原有制度设置的问题化和非正当化;②改革开放后所产生的新问题在原有制度设置下没有得到解决[6]。在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中,外部社会冲突可能增加社会保障系统的不稳定,从而导致社会稳定风险[7]。

b.社会预期视角。社会预期理论认为,风险和预期有关,风险的由来是由于人们对未来事物的“预期变数”,这些变数的重要性和意义随着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和威胁的增大而增大,呈正相关性。由重大决策导致的社会稳定风险,源于相关利益群体对该项目在利益性、安全性和合法性基础上的社会预期,此种社会预期直接导致它与社会稳定相关的行为或行为倾向[3]。目前,我国处在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时期,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态势,造成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很多:历史的和现实的,人为的和政策法律的,各种因素交错复杂,共同作用[1]。

c.政策缝隙视角。政策缝隙理论认为,在利益调整或再分配的过程中,政策文本出现了时间、空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现象,而这些政策的冲突导致了社会稳定风险的产生[4]。

d.社会燃烧视角。社会燃烧理论认为,不平衡性导致的社会矛盾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燃烧物质”,不对称性导致的社会舆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燃剂”,突发性导致的实际冲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5]。总体来说,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时期社会各种利益矛盾显现、激化和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由于各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

1.2 社会稳定风险的定义

根据社会稳定风险的来源,可在狭义和广义上定义社会稳定风险。狭义的社会稳定风险[8]是与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相对应的一种风险,是指所得分配不均、发生天灾、政府施政对抗、结社群斗、失业人口增多引起社会不安、宗教纠纷、社会各阶级对立、社会发生内争等因素从而导致的风险。而广义的社会稳定风险[9]是指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对社会大系统的依赖,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风险都有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使得社会不稳定,最后成为社会稳定风险。

现有研究认为,社会冲突是引起社会稳定风险的根本原因,其中,社会预期是导致社会冲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社会冲突发生,而政策调整与利益分配不平衡时,容易导致政策调整不到位,使得矛盾激化。同时,又由于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社会舆论的助燃,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发社会稳定风险。根据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对社会稳定风险的定义为仅包含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的狭义风险和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广义风险。具体思路见图1。

2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1 评估主体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评估主体,是指能够影响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团体及其个人[10]。一般而言,作为评估主体的可以为政府、公众和第三方等。政府作为决策者,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主体。公众是指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影响的公众,其参与到评估中,有利于保障评估的成功率,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三方是独立于政府和公众之外的主体,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专业服务。

a.政府(决策者)。当进行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一般由政府主导。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11]。评估实施主体是各级党委、政府;责任主体是政策起草部门、项目报建部门和改革牵头部门[12]。此外,还可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媒体共同参与,确保评估的客观公正性[1,6]。但是,政府主导的评估存在着缺陷。一些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认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挑毛病”[13]。当评估主体和制定重大决策的部门为同一个主体时,最后得出的评估结论容易得出肯定的“正反馈”,造成“做形式”、“走程序”等不良作风,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并无益处[14]。

b.公众,是指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影响的公众[10],特别是与移民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公众参与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度越高,社会风险越小。因此,作为受重大工程项目影响对象的公众,理应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多元主体评估模式中的重要主体,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10]。目前,我国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存在着公众缺位的问题。一些群众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凡是重大决策均须接受风险评估”的意识尚未在社会公众中达成共识。不少群众对风险评估机制的程序、内容知之甚少,对政府风险评估的公信度尚存疑问,构建良性互动的风险评估机制任重道远[12]。为了有效地防范社会稳定风险,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关注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益相关的移民问题,应增加民主参与主体[15],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2],从心理、行为、舆论等方面开展工作。

c.第三方。具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委托给由专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公众代表等构成的第三方主体。受委托的第三方通过它特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负责对重大决策进行评估,得出专业评估报告,切实保障评估的专业水平[10]。第三方评估着重进行风险评估主体的独立性和超脱性评估,自始至终贯彻“管办分离”的宗旨,防止造成新的“政事不分”[14]。但是,目前我国的专业评估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评估独立性不足,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10],在评估信息的搜集、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指标的构建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得出的评估结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16]。因此,有学者提出应逐步明确独立第三方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体,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提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权威性[11,15]。

总的来看,目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由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第三方为评估提供专业意见。但是,这种评估仍存在一些问题:政府主导具有强制性,但容易造成“政事不分”,容易做形式、走程序;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评估的成功率,但公众成熟度和参与程度不高;第三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但目前我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还不成熟,参与程度也不高。

2.2 评估内容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移民风险是最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区域的社会稳定。移民风险是指在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移民个人和社区带来的损失、不确定因素和破坏性后果[17]。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移民问题中,利益分享是防范社会稳定风险的经济基础,社会整合是防范社会稳定风险的社会基础,因此,评估内容中应考虑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中的利益问题、群众利益受损后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18]和移民心理问题[19,20]。

学术界针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评估内容主要从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两个角度展开。“外部环境”包括移民问题、环境问题、政治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经济问题和制度问题[12,21]。项目本身包括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可控性[11,21,22]。

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这两个角度的评估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①区别:外部环境评估是对外部的评估,考虑了各种外部因素对评估的影响,项目本身评估是对内部的评估,考虑了运行过程中内部因素对评估的影响。②联系:如社会治安问题影响外部环境的评估,也对项目本身安全性的评估造成一定的影响。若只考虑外部环境而忽略项目本身,容易导致项目运行不合理、项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若只考虑项目本身而忽略外部环境,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周边群众不满、社会治安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结合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考虑两方面的内在联系,更全面地考虑各项评估内容。

2.3 指标体系构建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有助于防范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学术界主要从风险源、逻辑结构和评估理论三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

a.按照风险源构建。构建社会稳定风险指标体系要对其社会稳定风险源进行细分,按照其内因、隶属等逻辑关系对可能造成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从经济领域、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和制度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21]。其中,经济领域指标包括预期居民收入变化率、资金到位率、预期新增就业率、工程征地拆迁损失补偿等;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对生态、环境、水资源、人文景观的影响程度等;社会治安指标包括预期产生的交通风险、流动人口增长率、拆迁安置率、移民与安置区居民融合度等;制度指标包括信息公开程度、民意征询程度、管理制度完善程度、问责制完善程度等。还有学者将指标体系分为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和相应的管理状态两方面,其中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包括政策执行偏差、合法利益受侵者、较大规模的失业、社区解体和弱势群体对社会问题的态度;相应的管理状态包括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应急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23]。

b.按照评估内容构建。指标体系可由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两大部分构成[12,24]。其中,外部环境指标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价值观;而项目本身的指标包括社会性、协调性和可行性[12]。也有学者按照项目本身的评估内容将指标体系分为五大类,即安全性指标、合法性指标、合理性指标、可行性指标和可控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包括生态环境、群众认可、配套政策;合法性指标包括政策依据、审查批报程序和法定程度;合理性指标包括评估程序公开、利益分配公平和公众参与公正;可行性指标包括评估方案、资金投入和出台时机;可控性指标包括事后隐患、预警预防措施和应急预备[25]。

c.按照社会燃烧评估理论构建。在社会燃烧三要素的基础上梳理评估内容,可组成社会稳定风险三要素评估法的指标体系图[26]。指标体系包括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三部分。其中,燃烧物质包括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助燃剂包括社会舆论、利益诉求、文化习性和沟通渠道;点火温度包括正当性、互动性、规范性、保障性和可控性。

从现有研究来看,按照风险源构建的指标体系针对性较强,对具体的风险点进行评估,有利于评估中重点项目得到重点评估。此类指标体系适用于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置保障、环境改变等问题。按照评估内容构建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评估体系,适合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按照社会燃烧评估理论构建的指标体系从制度和文化角度展开,分别对助燃剂、点火温度和燃烧物质展开评估,重点评估燃烧物质要素,横向上拓宽了评估范围,纵向上促进了评估深度,实现了社会稳定风险的动态评估。此类方法适用于房屋拆迁等评估。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指标体系的动态修正完善,进一步拓宽评估的范围,扩展评估的广度和深度,把群众满意度和公众信心等因素纳入指标中。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2.4 评估方法

在评估方法上,我国目前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综合评估法3种,3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见表1。

在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方面,目前通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12]。各地一般在系统的社会风险分析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方法[16]。此外,有学者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提出层次分析法,对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水平、防范社会稳定风险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前,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在实践中运用较广。层次分析法可对于一些难以得出客观数据的社会稳定指标采用主观赋值法,在多目标评价中应用广泛;模糊评价法解决了数据难以定量化的难题,如公众满意度等指标,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在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

2.5 评估流程

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中,四川遂宁摸索出五步工作法。当前各地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基本上都遵循五步工作法[11,16,21]。①确定评估对象,明确责任主体;②制定评估方案,收集社情民意;③编制评估报告,制定维稳预案;④审定评估报告,落实维稳措施;⑤跟踪评估事项,做好后续评估。五步工作法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评估程序,确保了评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五步工作法充分考虑了风险控制环节,进行事前评估,有利于从源头控制风险,防范于未然。流程中还包含了风险预案,有助于及时化解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五步工作法虽然包含了民意调查,但民意表达渠道相对不畅。目前的民意表达渠道主要有问卷调查、座谈走访和听证会等形式,但这些形式仅限于特定地区范围,具有现实性。而社会舆论等非现实性的一面,则很难做出预测[15]。

为完善评估流程,针对社会舆论等非现实性难预测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从网络舆论评估方面出发,将重大水利工程决策信息在网上公布,网民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相关决策者做出合理修正。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增加公众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对完善评估流程、合理及时反馈信息、防范社会稳定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研究展望

从评估内容来看,目前虽有学者提出要从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但就目前评估的现状来看,大多数评估都只限于项目本身的内容,对外部环境的内容考虑较少。未来研究可以结合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估,考虑两方面的内在联系,更全面地考虑各项评估内容。

从评估指标体系来看,目前大多数从风险因素展开评估,如:经济领域、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和制度方面等。但目前的指标体系中考虑公众参与因素的较少。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加入公众参与指标,如公众的参与程度、公众的成熟度等,这些对完善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评估方法来看,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综合评估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应用广泛。但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层次分析法的定性成分较多,缺乏客观性,而模糊评价法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使得评价不够全面。对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来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十分重要。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等,取长补短,运用于实证研究中。

摘要:从评估主体、评估内容、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等方面综述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由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引起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和社会稳定风险的定义界定社会稳定风险,因此认为未来应更全面地考虑各项评估内容,更多地结合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两个方面,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加入公众参与指标,选取评估方法时,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等几种评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些对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篇3

【关键词】社会事业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方法与实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我国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增多,正处于社会矛盾的易发期和高发期。重大社会事业领域作为社会稳定风险高发区,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社会矛盾突出、风险不确定因素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随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推进,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亟需建立一套系统、高效、可行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价体系。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体系的构建。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关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办法的法规和文件,但这些法规文件规定的过于笼统,不便于具体操作。正是基于上述风险分析方法实践方面的需要,本文专门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作一些研究和探索,作为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的一种尝试。

一、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范围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是指关系社会公共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在建、拟建公用事业项目,并且符合地方政府关于重大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要求的项目,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体育、旅游、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设施和社会领域产业项目。

二、开展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1.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事关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加强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和预警,有助于全面排查掌握影响发展与稳定的各类隐患因素,有利于标本兼治综合推进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

2.是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坚持以民为本,深入广泛地体察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是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手段。在那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判定和预警,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

三、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特点

1.公众诉求日益多样化

社會事业重大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诉求与项目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涉及利益相关方广、社会影响大、社会稳定不确定因素多,民众的诉求心态更加复杂多变,诉求导向也更加多元化。部分群体除表达物质利益诉求外,一些权利的诉求、安全的诉求也被激活,呈现出物质利益诉求、权利诉求与安全诉求相互交织的态势。

2.分析范围及调查内容广泛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布范围广,涵盖了项目前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全过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内容包括项目合法性、社会环境、征地拆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安全控制、经济利益等方面。这些风险既关联项目本身、相关利益群体,又涉及社会及环境容纳问题,风险分析内容广泛,而且需要搜集大量的基础资料,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

3.分析指标多样复杂

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指标繁多,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按量化性质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按重要性分为约束性(绝对性)指标和参考性(相对性)指标,还可按时间发展分为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这些指标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机构认真加以选择和确定。

四、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

本文以投资10亿元的“某国家考古遗址旅游公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为例阐述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分析流程:成立项目小组→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风险等级评价→提出分析结论及建议。

1.风险调查

(1)风险调查内容。根据项目的实际,结合项目建设方案,运用适用的方法,深入开展风险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项目的合法性;项目所在地周边的自然环境现状、社会环境状况以及项目实施可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利益相关者态度;当地政府、社会组织态度;媒体态度;同类项目曾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等。(2)风险调查范围。根据项目风险调查内容结果,确定项目的风险调查范围,见表1。

(3)风险调查方式与方法。风险调查的方式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项目采用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的风险调查方式。风险调查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小组进行了广泛调查,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诉求,对前置文件、合法性文件资料的采集采用文献法,对社会环境调查组合应用公示公告、问卷法、走访座谈、网上调查等多种方式和方法。

2.风险识别

在项目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利益相关者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等方面,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识别一般选用对照表法、专家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案例参考法、项目类比法等方法。项目采用对照表法识别项目的特征风险因素(对照表省略)。通过对照表法,对项目风险因素和社会互适性因素进行了仔细识别和分析,归纳出了项目4个主要风险因素,见表2。

3.风险估计

(1)风险估计方法。风险估计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逐一对风险因素进行多维度分析,估计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选取的维度通常包括:可能产生风险的项目阶段、地域、群体以及风险的成因、影响表现、影响程度等特性。主要风险因素的估计,可对风险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判,也可根据专家经验确定。根据风险程度进行排序,揭示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2)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

1)社会稳定风险单因素分析(见表3)

2)主要风险因素程度汇总(见表4)

4.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為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的风险,根据项目建设特点,针对主要风险因素,提出综合性和专项性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见表5。

5.风险等级

(1)主要因素风险变化情况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成果预测措施前后每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风险的变化趋势和结果,见表6。

(2)风险指数计算。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指数计算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选用专家直观判定法、专家打分法确定措施后每个主要风险因素风险权重。项目风险指数计算见表7。

(3)风险等级评判标准。参照国内部分地区的做法与经验,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符合行业实际的风险等级评判标准,见表8。

(4)项目等级综合评判。经过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后,项目4个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中,有2个较小、2个微小,项目措施后综合风险指数为0.1。对照表8,综合判断项目措施后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等级(C级)。

6.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

(1)风险分析结论。1)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为:被征地农民就业及生活风险、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标准风险、水土流失风险、噪声和振动影响风险。2)项目措施后综合风险指数为0.1,综合判断项目措施后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等级。(2)风险分析建议。1)针对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和拆迁安置落实的问题,尽快提出修订方案。2)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价值观、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度、对某一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偏好等,以最适当的方法进行沟通,力求取得最佳的实际效果。

五、结束语

以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方法适用于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风险调查、识别、估计、防范以及风险等级确定,同时也可适用于其他项目领域。一般来说,在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中,社会稳定风险一般不涉及严重污染、民族矛盾等问题,主要集中在规划和审批程序、征地拆迁、生态和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在风险识别、估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项目时间紧迫性、影响范围大小、项目风险调查难易度等特点,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当前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方法综合运用,得出客观、科学、可靠的分析成果,不仅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阶段提供直接依据,而且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建一.《公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概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03月

作者简介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篇4

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辽发改投资[2013]734号

第一条为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辽宁省范围内建设实施的,需要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省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简称“项目”,下同),适用本办法。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项目,如果外部性影响非常小、社会稳定风险非常低,可经省发展改革委同意后简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简化程序方案另行规定。

第三条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是开展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础。项目单位在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应当依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在项目可行性

1研究报告(实施方案)或项目申请报告中,单独设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

第四条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三级: 高风险:大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风险: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

低风险: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

第五条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的相关评估主体对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论证,并依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编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该人民政府应在评估结束后对评估报告及其结论出具意见,该意见是评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论证必须实事求是。评估主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公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综合分析判断和全面准确评估。评估报告及其结论应作为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管理的依据。

第六条省直相关部门、市(县)发展改革部门和省属企业向省发展改革委或者通过省发展改革委向国家发展

改革委报送项目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或项目申请报告阶段的申报文件中,应当包含对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意见,并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第七条省发展改革委在委托工程咨询机构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时,可以根据情况在咨询评估委托书中,要求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提出咨询意见。

第八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是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项目的重要依据。评估报告的结论认为项目存在高风险或者中风险的,省发展改革委不予审批、核准或者核报;项目存在低风险但有可靠防控措施的,省发展改革委可以审批、核准或者核报,但应在批复文件中对有关方面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要求。

第九条省发展改革委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对不提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或者评估报告及结论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予以审批、核准或者核报的,引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评估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估导致决策失误,或者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引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十条各级发展改革委、相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在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中知悉的秘密,必须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规定。

第十一条各市(县)发展改革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本地区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篇5

评估机制的主要做法

某 街道党工委书记 单葆英

(2012年9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某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前来参加会议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创新和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去年以来街道的重要工作,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尚有很多不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近两年,我街道在作决策、定政策、上项目以及征收补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问题上,组织和实施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各种矛盾纠纷,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初步形成了由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稳定转变的良好局面。

一、创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背景

某 街道地处某 区西北部,下辖7个行政村,34个居民小组,拥有世界级深水良港双岛港(0-40米水深水域面积430635亩),2座国家二级鱼港(XX鱼港、XX鱼港),海岸线长39公里,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87人,是某 区加快发展的黄金地带。

2011年初,街道班子调整后,我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抓经济发展、项目推动上,正当我们全神贯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一连 串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连续发生。初步统计,仅2011年我们受理的群体性上访案件就达5起。如始建于2007年的张家村设施农业管护房业主,多次多人上访,其中,一次最多达到40余人。这时,我们不得不放缓了推动项目建设的步伐,转过头来处置涉及群众利益纠纷的群体性上访案件和各种历史遗留的问题,通过信访代理会办、班子成员接访等途径,先后解决了26起信访矛盾纠纷等问题,使某 街道又重新回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实践证明,党工委、办事处在面对经济快速推进、各类矛盾凸显的新形势,如何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快一方发展与维护一方稳定有机统一起来,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双岛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2011年4月,街道党工委针对在组织实施重大事项过程中酿成群体性事件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包案、应急处置、分级备案、联席会议、目标管理、风险评估等多项制度。2012年4月,党工委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把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制定出台了《某 街道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意见》,研究细化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和职能部门的各项职责,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列入党工委、办事处及其职能部门的决策程序,大力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在各个领域广泛覆盖,逐步实现分级分类、深化细化,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风险评估长效机制,促进了街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常态化和规 范化。

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党政齐抓共管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必须建立和完善职能明确、责权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体制,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因此,如何理顺参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层级、功能、结构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是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破解这一难题,某 街道建立了党工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各职能部门纵向垂直领导、横向分工协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增强了其在指导、协调、督促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的权威性,各职能部门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在党工委统一领导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了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评估标准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合法性评估、合理性评估、可行性评估、可控性评估4项重点内容,为提高评估的可操作性,我们街道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评估标准:

一是合法性。决策机关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党和国家政策;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规定。二是合理性。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三是可行性。重大事项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本级财力能否承受;是否超过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已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并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接受和支持。

四是可控性。重大事项的实施是否存在可能影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可能影响稳定的连带风险和隐患;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否能够有效化解和解决;对可能发生的涉稳事件,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三)规范评估流程

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中,我街道注重规范评估流程,不断摸索总结,逐步形成了“四步工作法”:

第一步:申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项。实施评估工作的责任主体填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申报表,明确呈报单位、项目名称、类别、简要情况、评估要点。

第二步: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经确定列入社会稳定风险重点评估的重大事项,责任部门及时制订评估工作方案,明确领导责任、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步:开展评估工作并制定风险评估报告。责任主体组织评估小组成员通过专家论证、社会各界座谈、群众听证、走访群众、部门会诊、问卷调查、公示公告等方式,按照评估工作方案 的要求,对可能引发的不稳定风险要点进行综合评判,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做出等级评价。并根据不稳定的各种风险要点,制定应对措施,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第四步:评估领导小组提出审批意见。评估领导小组在综合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出被评估事项或项目是否能组织实施的审批意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向评估工作责任主体提出防控指示。并下达评估领导小组审定审批意见书。

(四)严格问责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由党政齐抓共管,解决了“赋权”问题,但需要严格的“问责”制度与之相配套。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问责制度。一方面,明确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责任主体。另一方面,实施目标管理。我们将责任部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之中,对发生逾30人群体性事件或辖区群众赴省10人以上、赴京3人以上集体上访等情况的,由主要负责人向街道党工委作书面检查;对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实施“一票否决”,取消责任部门和主要领导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对应评估而未评估,或组织实施评估流于形式,以及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对评估责任主体的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三、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提高了党工委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水平。我街道实施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合法权益保障机制。近两年来,我们共对14件重大事项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群众拥护顺利实施和分步实施9件,占64%;暂缓实施3件,占21%;被否决不准实施2件,占15%,均未发生因决策失误而酿成的涉稳重大问题。实践表明,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实现党工委、办事处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的有效载体,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是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制度保障,是依靠群众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举措。

二是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有机统一。我街道开展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将改革发展稳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提供了实践载体,克服了抓改革发展与抓稳定“两张皮”和以牺牲稳定为代价追求所谓“发展”的倾向,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力的推进了我街道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今年上半年,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两增一保”达标指标的52%,奋斗指标的50.9%;财政收入完成3160万元,同比增长111%,全区排名第一;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13.4亿元,同比增长66.7%。上半年,全街道新增在建规模企业7家,街道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是增强了维稳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街道的实践表明,任何一个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带来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如果因此浅尝辄止、望洋兴叹,就会丧失发展良机,如果严格落实该机制,就能对存在或潜伏的稳定隐患胸中有数,主动将其降低到社会可承受的范围,更好地预测、提示、规避和化解稳定风险,切实增强维护稳定工作的实效。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东部回迁区建设和临港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中,我街道征收企业12家,居民住宅96户,建筑面积(含临建)5.3万平,涉及居民563人;迁坟277盔,平整坟地4平方公里,做到了和谐拆迁、和谐建设,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同时还成功创建大连市平安街道、7个村获得了大连市平安村建设荣誉称号。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篇6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重大工程廉政建设,确保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廉洁高效,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咸阳市国家建设工程审计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结合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是指经过各级发展和改革部门立项审批、在我市辖区内实施、受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投资总额市级在叁仟万元以上(含叁千万元)、县级贰佰万元以上(含贰佰万元)的各级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国债资金投资项目、政府贷款或采用其他方式融资的建设项目、国有控股企业或合资企业项目,以及各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援建项目等。

第三条

市委、市政府安排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监督的项目和依据《咸阳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察办法》由监察机关、审计部门立项监察审计的项目不受投资总额限制。

第二章

派驻监察组的派出

第四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安排情况,按照政府的要求、本机关的决定及项目建设单位的邀请向其派驻监察组。派驻监察组按照本办法行使监督检查和服务保障职能。

第五条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派驻监察组一般由3-5人组成,其中设组长1人,组员视情况而定。

第六条

派驻监察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党性原则性强;

(二)具有三年以上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

(三)熟悉工程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纪检监察机关一般工作程序;

(四)清正廉洁,忠实履行职责;

(五)其他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七条

派驻监察组组长除具备监察组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副县级以上(县市区副科级以上)纪检监察领导干部;

(二)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监督检查能力;

(三)熟悉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督检查业务、具有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

(四)其他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八条 派驻人选一般从本级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中产生。派驻监察组为非常设机构,实行轮换制度。

第九条 派驻人员的派出实行回避原则。对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派驻人员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第三章 派驻监察组的职责权限

第十条 派驻监察组应当正确履行职责,依纪依法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和有关人员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况、廉政勤政情况及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派驻监察组不干预派驻项目建设单位的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 派驻监察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检查项目建设单位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情况;

(二)对工程概(预)算情况进行评审;

(三)对招标投标、合同履行、工程变更、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及决算审计等重要环节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四)监督检查各有关单位落实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各项政策措施情况;

(五)配合派出机关调查涉及项目建设有关人员的违法、违纪和违规行为;

(六)参加项目建设单位关于该工程的有关会议,根据监督检查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七)定期向派驻机关报告监督检查情况,根据派出机关的意见、建议,督促项目建设及相关单位抓好整改;

(八)项目决算审计后,向派出机关、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反馈监督检查工作;

(九)完成派出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派驻监察组根据派出机关的授权,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查阅、复制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及会计账目;

(二)向有关部门了解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有关情况;

(三)要求派驻单位和有关人员报送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和会计账目等。

第四章

派驻监察组的工作程序

第十三条

派驻监察组对工程建设实施监察,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二)通知驻在项目建设单位及有关单位(施工、监理、中介、业主等)提供监督检查工作所需的各种文件、资料和会计账目;

(三)检查施工现场,查阅文件资料,对项目资金概算(预算)及管理等情况进行监察、审计;

(四)对发现问题登记备案,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情况,征求派出机关对重大问题的整改意见;

(五)根据派出机关的整改意见下达整改通知;

(六)对整改事项进行检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好整改工作;

(七)向派出机关报告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八)项目结束后,对监督检查工作资料归档,移交派出机关业务室存档。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自觉接受派驻监察组的监督,及时向派驻监察组报告项目审批和实施进展情况,重要问题、重点环节、重大活动要主动邀请派驻监察组监督,及时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条件。

第十五条 被派驻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派驻监察组应及时报告派出机关,并配合做好调查工作:

(一)项目建设中有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应实施责任追究的;

(二)在重点环节和重大活动中有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等行为的;

(三)有挪用、侵占、截留项目资金的;

(四)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

(五)妨碍派驻人员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其他违纪、违法和违规行为应当追究责任的。

第五章

对派驻监察组的领导

第十六条 派驻监察组向派出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般由执法监察室负责其日常管理工作,干部人事管理机构(干部室或办公室)负责做好配合工作。

第十七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执法监察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1、根据机关的安排查阅项目立项的各种文件,审查项目的合法性,提出派驻意见、建议,报委局机关审批;

2、协调召开会议,向派驻监察组明确各个阶段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重点和纪律要求;

3、提请审计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对项目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

4、根据派驻监察组反馈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重大问题的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报委局机关审查通过;

5、检查指导项目建设单位的整改工作,向委局领导反馈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6、定期召集会议,组织各派驻监察组向委局机关汇报工作;

7、其他应当履行的职责。

第十八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做好派驻监察组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派驻人员工作中不称职的,及时予以调整;对工作失职渎职、违纪违法的,实施责任追究。

第六章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认为派驻监察组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违反有关国家法律、法律和制度规定的,可以向派出机关提出异议;派出机关应当在三日内作出答复。派出机关维持原意见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认真落实。

第二十条

派驻人员办公场所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供,必要的经费一般由派出机关安排协调解决。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咸阳市纪委、咸阳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篇7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运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估计影响程度时需要考虑:该风险因素可能涉及的利益群体的,项目的敏感性及社会、媒体的关注程度,可能引发的()等。

A.信访 B.上访 C.封堵交通 D.风险事件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风险评价的含义:将估计后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准则(风险评判标准)进行对比,来决定项目整体风险的严重性(评判项目初始风险等级)、研究提出防范化解措施及进行措施后()分析,评判措施后风险等级的过程。

A.合法性和合理性 B.全面性和完整性 C.可行性和有效性 D.针对性和容忍性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3.2+7=?

A.9 B.6 C.5 D.4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风险分析(估计)是指系统地运用相关信息来确认风险的来源,并对各主要因素风险的()进行估计。

A.发生概率 B.影响范围 C.风险程度 D.发生时间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为(A.评估主体作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B.项目单位组织编制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 C.工程咨询机构提出的评估咨询意见 D.社会安全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开展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目的是()。

A.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B.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C.加强政府部门的审批监管 D.完善投资项目建设程序 E.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0.00

2.对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从()方面进行评估。

A.合法性 B.合理性 C.可行性 D.可控性 E.安全性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3.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B.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C.建立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D.规范项目审批 F.控制投资成本

A.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B.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C.建立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D.规范项目审批 E.控制投资成本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4.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进行总体评估,其评估的内容包括()。

A.风险调查 B.风险识别 C.风险估计 D.风险等级评判 E.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5.开展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把握的原则是()。

A.为了保障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其建设和运行的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的稳定

B.要融入投资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成为项目管理所有过程整体所必须的一部分

C.要基于最可用的信息,以最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 D.需要考虑人文因素

E.需要适应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的风险评估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3道题】

1.风险调查可以采用所有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一般需要组合应用,同时需要考虑到各种调查方法获得信息的局限性。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2.通过风险调查需要重点表达清楚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评估的范围,项目建设的具体方案,项目选址及其周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3.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应当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备案报告的重要内容并设独立篇章。

Y.对 N.错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篇8

甬规字〔2009〕18号

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合理有效地配置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保障城市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省建设厅省公安厅关于对重大建设工程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建规发[2007]166号)的要求,决定发布《宁波市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编制与管理办法》,原《宁波市交通影响分析(评估)编制与管理暂行办法》(甬规字[2007]70号)同时废止。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宁波市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编制与管理办法

二OO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

宁波市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

评估编制与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合理有效地配置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保障城市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省建设厅省公安厅关于对重大建设工程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建规发[2007]166号)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其他区域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编制交通影响评估应以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等为依据。建设项目编制交通影响评估除应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 交通影响评估主要分析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对策,使建设项目的交通设施配置与内外交通组织符合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要求,减小项目开发对周边道路交通产生的冲击。

第五条 交通组织较为复杂、对周边城市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建设项目,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估,一般包括:

(一)重点控制区域内,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建项目(如商业、体育馆(场)、影剧院、展览馆、会议中心、游乐设施场所、旅馆餐饮、医院、学校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项目,并且配建机动车停车泊位150个以上的建设项目。

(二)外围控制区域内,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建项目(如商业、体育馆(场)、影剧院、展览馆、会议中心、游乐设施场所、旅馆餐饮、医院、学校等),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项目,并且配建机动车停车泊位250个以上的建设项目。

(三)大型城市交通设施(如铁路客货站场、公路客货站场、码头、社会公共停车场、公交枢纽、轨道交通设施、港口、物流中心等)。

第六条 重点控制区域内,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建项目,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项目;外围控制区域内,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建项目,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项目;大型城市交通设施(如铁路客货站场、公路客货站场、码头、社会公共停车场、公交枢纽、轨道交通设施、港口等);各类大型市场、游乐设施场所、物流中心(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以及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对城市交通有严重影响的其它建设项目需要对交通影响评估的内容进行深化。第七条 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估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项目背景、项目性质、规模等要素的说明;

(二)分析范围: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和路网条件,分析项目对道路交通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明确分析范围;

(三)分析年限:分析年限可分为近、远期,近期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2~5年,远期为路网规划目标年;

(四)现状分析:对于分析范围内的用地现状、路网现状、停车设施以及公交设施现状进行分析,对分析范围内道路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进行定性分析;

(五)规划分析:根据相关规划,对研究范围内用地、交通设施规划情况进行描述分析;

(六)交通影响评价:对项目对外交通衔接、项目内部交通、停车设施、行人交通设施、公交设施以及其它与交通有关的设施进行评价;

(七)交通改善方案:根据影响分析结果,对周边道路设施、内部交通设施、项目出入口以及停车设施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八)结论:着重说明对项目总平面图布局包括出入口、停车等的评价,明确强制性改善措施,明确由建设单位承担的改善建设项目周边交通环境的内容;

(九)建议:提出非强制性改善建议,包括需与周边地块协调的内容和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承担的改善建设项目周边交通环境的内容。

对需要进行深化的交通影响评估除以上全部内容外,还需建立交通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第八条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应包含以下图纸:

(一)区位图;

(二)研究范围示意图;

(三)用地及道路交通设施现状图;

(四)用地及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图;

(五)改善前项目总平面图及地下车库相关图纸;

(六)交通改善措施示意图;

(七)改善后总平面图;

(八)改善后交通组织图。

第九条 承担编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任务的单位,必须具备乙级以上(含乙级)城市规划设计资质,且交通影响评估项目组中至少有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交通工程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 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估的项目,应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步认定的规划方案基础上,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并结合规划方案技术审查同步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 需要进行深化的交通影响评估应在规划方案会审前,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建设和城管等有关部门或邀请专家进行专项会审。

第十二条 经过审查的交通影响评估的结论,是规划设计方案优化和审批的重要依据之一,建设单位应在规划设计方案中认真予以落实,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第十三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交通影响评估,是针对城市土地开发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等对周边城市交通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预测、分析,定性评价建设项目开发并投入使用后对交通通行、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的影响效应,研究所能采取的改善对策,将其对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确保交通环境在基础设施、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控制区域,由三江片中心区、镇海中心区和北仑中心区三部分组成。其中,三江片中心区由机场路-北环西路—中官西路—甬江-聚贤路-通途路—福庆路-鄞县大道-同三高速-鄞州大道所围成的区域;镇海中心区:由中官路—世纪大道—北外环—东外环所围成的新城南区,及由世纪大道—329国道—北外环—镇骆路所围成的新城北区和由俞范东路—北外环—甬江所围成的镇海老城区;北仑中心区:中河路-恒山路-闽江路-庐山路所围成的区域。

市辖各区可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及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适时调整重点控制区域范围。

(三)外围控制区域,指除重点控制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

市级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篇9

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为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科研项目,我司决定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采用招标制,以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效果,确保科研规划的实施。为保证招标工作顺利进行,使其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二、工作原则

第二条 为选择最有研究基础的科研人员承担重大项目,并给所有投标者创造公平、合理的条件和均等的机会,招标项目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范围内打破重点学校与一般院校、重点研究基地与一般研究机构的界限,以公开竞争为前提,充分体现“择优、平等、公正、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 招标工作按照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保证招标工作的公正性,切实维护招标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招标项目实行合同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课题组责任制。

第四条 科研项目的招标投标属于法人之间的经济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和监督。投标者须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高等学校)担保,不受理自然人的投标。

三、招标投标的管理

第五条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以下简称教育部社政司),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主持部门,其职责是直接主持、组织和协调招标工作。地址:北京市 西单 大木仓胡同35号。邮编:100816。传真:010-66053098。电话:010-66096895。

第六条 严格执行招标的规定程序和保密原则,尊重投标单位的合法权益。

四、招标范围

第七条 招标项目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1、重要性原则:实行招标的重大项目必须是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重大应用价值的课题。

2、必要性原则:实行招标的重大项目必须是与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方向一致、与重点研究基地五年科研规划一致的课题。

3、科学价值与社会效益原则:实行招标的重大项目必须在国内、国际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或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4、现实与可能的原则:实行招标的重大项目必须是在充分利用我国高校科研人力、设备资源和现有基金的情况下,集中力量有可能突破的课题。

第八条 根据重点研究基地的实际情况,招标项目在同一级别(即: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XX重大项目)划分为两种类型:

1、教育部或主管部门拨款与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学校配套经费的重大研究项目;

2、各重点研究基地自筹经费的重大研究项目。

第九条 招标项目的来源:由各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根据本基地五年科研规划,于每年3月10日前提出招标项目。

第十条 各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根据五年研究规划提出招标项目,由项目招标主持部门进一步组织分析论证、修改补充,最后确定招标项目。

五、招标方式

第十一条 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招标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公开招标:即由项目招标主持部门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介公开发布招标公告。

2、邀请招标:通过邮寄等形式向具有相应研究能力和条件的科研单位直接发出招标邀请(即招标工作主持部门的项目申报通知)。邀请招标至少在三个以上单位进行,必要时可邀请非高校科研单位参加。

3、公开招标适用于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邀请招标适用于委托重大项目。

六、招标程序

第十二条 由项目招标主持部门在适当范围内发布招标公告或通知。招标公告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招标的主持部门;

2、招标的范围;

3、招标项目的内容;

4、招标文件的索取;

5、投标的截止日期。

第十三条 投标

1、投标条件:凡属普通高等学校教授,或由教授牵头组成的课题组,有法人担保,并具有完成招标项目能力者,经资格审查确认后,均可参加投标。投标者须保证在重大项目3年左右的研究周期内,项目第一负责人至少8个月驻所研究(第一年驻所研究6个月),第二负责人至少5个月驻所研究。以上驻所研究证明,在项目评标通过后、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前,按《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开具。

2、招标文件包括:⑴《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招标课题》;⑵《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五”规划汇编》、⑶《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申请评审书》(即《投标书》);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⑸《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⑹《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招标投标办法(试行)》。

3、招标文件的索取:投标者见到招标公告或通知后,向项目招标主持部门委托的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研究管理咨询服务中心索取招标文件。地址:北京市 新街口外大街 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研究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邮编:100873。传真6220 0103。电话:6220 7911或 6220 0112。联系人:范立双。部分招标文件亦可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信息网”下载。

4、投标办法:投标者必须按招标课题投标,不得自行改动招标课题名称。投标者应实事求是地按招标文件要求填写《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申请评审书》(即《投标书》),由法人担保单位(学校)盖章后,将原件一份面交或邮寄至项目招标主持部门委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研究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同时用电子邮件发送到下列地址:jybxm@sinoss.net。网上申报地址:。

5、资格审查:投标者在见到招标公告或通知后,在规定时间内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向招标主持部门提出投标申请,接受资格审查。经资格审查合格的投标者,交纳公告和评审费用。(每项投标交纳评审费500元;收款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研究管理咨询服务中心)”(不要简写)。银行帐号:090890026-82。开户行:“工商行新街口支行新街口分理处”。

6、招标截止日期:每年5月25日。《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申请评审书》(即《投标书》)须在规定期限内投送,超过截止日期者,项目招标主持部门有权不予受理。

七、评标

第十四条 评标是同行专家对投标者投标方案进行审查评议。评标是关系招标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保证评标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第十五条 项目评审标准:

1、项目论证充分,创新性明显,拟突破的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2、项目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该课题有研究基础, 有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较充分的资料准备。

3、项目申请人有完成任务的时间条件,能够在重点研究基地保证一定时间的驻所研究。第十六条 项目招标主持部门组织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对所有投标书进行秘密通讯评审,按项目招标数额1:1.5或2的比例,将通讯评审分数较高的标书发放至各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经学术委员会委员讨论(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方为有效),最后以无记名投票、出席会议委员的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办法,确定中标者。

八、项目批准及签约

第十七条 经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确定的中标者,须按有关要求开具驻所研究证明,并与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签订聘任合同,并将上述学术委员会决议、聘任合同、驻所研究证明一起报送教育部社政司。按合同法规定,签订科研合同,违约者须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上一篇:给员工的拾金不昧感谢信下一篇:电力公司节能减排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