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流程图

2024-12-07

输血不良反应流程图(共11篇)

输血不良反应流程图 篇1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住院患者输血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

1、检验科血库输血申请决定输血治疗前,临床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医生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凡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手工分血小板等应ABO 血型同型输注,并要做交叉配血试验。机采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只要求ABO 同型输注。输血申请备血(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手工分血小板等):医生先开出输血申请单、处方,并注明准备输血日期,护士采血后将交叉单与血样本送血库登记。在预定输血日期带上处方、取血本、托盘、治疗巾到血库取血。当天输血:医生开出输血申请单、处方,护士采血后将交叉单、处方和血样本送血库登记,等候血库通知后,同时带上取血本、托盘、治疗巾到血库取血。输血申请血浆:原则上不备血,需要时直接送输血申请单和处方到血库,血库见处方溶解血浆,溶好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由于电话通知容易出错,所以血库以收到处方笺为准。除血浆置换治疗等,需要超过1000ml 用量,才需提前和血库约血。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医生开出输血申请单、处方,护士将输血申请单和处方送到血库,血库负责与广州血液中心联系血小板、冷沉淀等成份,血液送达血库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输血申请分院由于用血量较少和无法预计,所以分院血库贮血量有限,特别是AB 型红细胞。所以AB 型血、用血量超过400ml 或4U 以上均需和血库联系和备血。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护士按医嘱和输血申请单上输血成分要求,在采血管(红色帽的EDTA 管)上贴条码标签,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等,采集血样。抽取静脉血3 ~4ml。由医护人员(非护工)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填写受血者标本登记表。交叉配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取血交叉配血无禁忌后,血库通知医护人员到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C 冰箱,至少15 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输血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每单位红细胞悬液应在1小时内输完。输血流程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表1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即发反应迟发反应免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疫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性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反输血相关的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应急性肺损伤同种异体免疫细菌污染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非循环超负荷血栓性静脉炎免空气栓塞疫出血倾向输血相关性疾病性枸橼酸中毒反非免疫性溶血反应应电解质紊乱肺微血管栓塞临床处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特别是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血反应)时: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对侧肢体采病人血(血常规管和肝素抗凝管)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 送血库检测分析;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抢救填写专用的《广东省中医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式两份,一份送血库,一份科室留底,各科护士长将结果回报护理部。临床上常常忽略的问题: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影响了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检测;未留第一次尿,影响了血管内溶血的检测。检验科(血库)处理血库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立即检查: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复核患者ABO 和RhD 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样本);复核供者ABO 和RhD 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血袋中剩余血);患者输血前、后样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交叉配血试验,采用抗球蛋白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全血分析、肾功监测、游离Hb 测定等;患者输血后血标本和血袋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分别在4℃、22℃、37℃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热原检查:医院药检室检查。存在问题不论是何种输血反应,是否所有检查项目均做?有无必要?我们建议只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和尿游离Hb 测定、37℃血培养。是否要求医生开申请单?如何收费?* *

输血不良反应流程图 篇2

1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就是将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回输给自己。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输血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国外逐步应用于临床。自身输血有回收式、储存式和血液稀释式几种。①回收式: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自身输血是术中自体血液回输[1,2] , 这种输血法患者及其家属很少参与意见, 较易推广;②储存式:这种输血方式已被许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如: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约有60%采取自体储血, 美国择期手术用血的80%~90%源于术前自体储血。自身储血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也已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3,4], 由于自身储血是由患者体内采集血液, 并需要推迟术期, 所以需要临床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③血液稀释式自身输血:也是一条自身输血新思路[5]。总之,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病情采取多种自身输血方式, 这样既可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又可以减少异体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以及感染某些疾病, 对于Rh (-) 患者输血, 也避免了供血者稀有的困难, 同时患者也减轻了经济负担。

2成分输血

全血中细胞种类多、成分复杂, 故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如:过敏或类过敏反应、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热反应、枸橼酸盐中毒等。成分输血不仅可以一血多用、“浓缩”血液某种成分, 而且可以减少某些副效应。例如:反复输血或妊娠可以使患者体内产生白细胞凝集素, 凝集大多数供血者的白细胞, 当再次输血时就会发生严重的发热反应, 对怀疑或诊断有此种凝集素的患者, 若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就可以避免这一副效应的发生。再如:血浆存在使全血容量增大, 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 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 重则死亡。临床医生应根据病情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症输血, 减少输血反应, 提高输血效能。

3减少非必要用血

“窗口期”的存在是世界性难题, 目前的检测手段尚不能将威胁输血安全的病原微生物完全检出, 而且巨细胞病毒、T细胞病毒、疟疾等项目的检测并未在采供血系统全面开展, 因此输血具有一定的风险, 临床医生在决定给患者输血前一定要权衡利弊,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可有可无的用血, 抛弃过去“促恢复血”和“安慰血”的做法。

4不用所谓的“新鲜血”

在 (4±2) ℃冰箱中保存72 h以上的血液, 可以灭活梅毒螺旋体, 从而防止了梅毒的传播。如果这种“新鲜血”还未来得及检测, 传播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就会更多。

5加强医院输血科工作管理, 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

ABO血型不合的输血会引起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反应, 短时间内就可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上述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工作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 错贴标签、弄错患者床号等[6]。针对上述现象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 培养输血相关医护人员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同时保留配血管以备回顾性检查。

6取缔非法私自采血行为

尽管国家强令禁止非法采血, 仍然有些医院视国家法律不顾、视患者安全不顾而私自采血, 2004年内蒙某医院多次非法采血致使多人感染艾滋病, 当事人已经受到严惩, 但其行为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国家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使非法采血无容身之地。

参考文献

[1]江晨, 王永文, 薛嵩, 等.外伤性肝破裂内出血自体回输体会.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103.

[2]杨尚伦, 李德福.外伤性脾破裂自血回输79例.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1) :37.

[3]江群英, 吕先萍.自身输血在RhD阴性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97-98.

[4]徐贵全, 黄星.储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5 (6) :411.

[5]张曙, 韩滏同, 王厚强, 等.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应用于手术的临床观察.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102-103.

输血不良反应流程图 篇3

【关键词】输血; 不良反应; 悬浮红细胞; 去白细胞红细胞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2-01

临床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其对挽救生命的作用是其他药物所不能代替的。近年来虽然血型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较常见[1]。由于人类的血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2个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2]。成分输血是指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把有效成分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目的的补充患者所需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方法[3] 。为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输注成分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调查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输血后有输血不良反应时由临床医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卡,填报送输血科,输血科统计后上报给医务科。

2. 结果

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

为0.2%。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

3.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急诊病人的重要医疗措施。由于人类的血

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而人类自身的血液是有限的,以现在的科技手段还不能进行人工合成,只能来源于自身,因此,人的血液是很宝贵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4]。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的密度不一样,采用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临床上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输注治疗,避免了有效成分以外的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5]。本文中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为0.2%。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输血去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可见输注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制品会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因此,进行成分输血只是输注患者所需要补充的血液成分,降低了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治疗的针对性强,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成分输血输注的量与输全血相比大大减少,从而减轻了心脏和血管的负荷,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也节约了血液资源。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和冷沉淀等5大类。

综上所述,输注成分血进行治疗的优点主要是:(1)高效: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高、针对性治疗效果好。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制剂在制备的过程中都是经过分离、提纯、浓缩的容量很小,但是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纯度很高,可以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2)安全性高:全血的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成分输血可以避免将不必要的血液成份输入患者体内所致的不良反应。由于病毒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血液的各种成分中,因而各种血液成分传播病毒的危险性不同,病毒通过白细胞传播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小。而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就能够降低因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和性传染病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6]。(3)使用方便节约血液资源:血液成分制剂的稳定性好,易于保存和运输,全血白细胞中的粒细胞不容易保存而血小板只能保存在(22±2)℃且震荡条件下与全血的储存条件不相同而且相对全血的需要量少很多,使用方便,例如:白细胞、浓缩血小板、血浆等几种血液成分的制品,可以分别输给几个需要不同血液成分的患者,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又能充分利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节约了血液资源。(4)价格便宜,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要重视成分血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和应用。在医院临床的各个科室树立成分输血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血液的利用价值,提高临床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8—664.[2]劉备叶,覃灵芝,曾凡萍.临床输血情况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3(20):2752~2753.[3]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吴彩霞,吴岩.浅谈成分输血[J].中国社区医师,2007,9(I):3~4

[5]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6.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篇4

NCXMYZYYYSXK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

192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孕产史;疾病诊断、用药史、本次输血成分名称、输血量、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与临床科室仪器确定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

(三)对于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及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理疗效。并把处理情况汇报给医务科,如怀疑血液质量及细菌污

193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染,应及时报告昆明市血液中心。

(四)处理完患者后,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血袋仪器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将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登记,每月汇总分析后,报医务科保存备案。输血科及输血安全委员会要定期做分析及整改,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输血反应的处理:

1.急性(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

(1)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

a、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b、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

c、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d、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e、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194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a、迅速补充血容量; b、应用速效利尿剂; c、应用多巴胺; d、碱化尿液;

e、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f、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g、DIC的防治。

(2)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a、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b、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c、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e、一旦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1)、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 2)、加强支持疗法; 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3)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4)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

195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者,协助医生作器官切开。(5)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的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2.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完毕数天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受血者如果发现或怀疑为迟

发性输血反应,应有以下注意事项:免疫性的迟发性输血反应属于血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反应,在检测和确认后,记录于受血者的病历中。其处理步骤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3.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处理:

输血后如果受血者出现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医护部门应汇同采血机构仔细调查,验证受血者是否确因输注供体血而传染疾病,受血者如确诊感染HIV,应迅速报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输血相关传染病所涉及的献血员,由采血机构按有关政策处理。

浅谈临床输血的不良反应 篇5

1输血的不良反应

1.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患者0.5%-3%发生该反应,尤其常见于多次输血者。发热反应大多发生于输血后15分钟至1小时以内,患者常有颜面潮红、畏寒、脉率增快,也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常可达到38℃-41℃左右,血压多无变化。

1.2循环超负荷反应常见于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老年、幼儿和低蛋白血症病人。输血过量或输入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心脏负荷能力,就会导致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一小时,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加快、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肺内可闻及大量湿啰音,胸片可显示肺水肿影像,严重者可致死。

1.3输血溶血反应输血中的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是因为误输入与血型不匹配的红细胞所致,也可因输入变质血,输入rh因子不同的血,输入红细胞被破坏溶解的血所致。典型临床表现为:输入异型血l0-20ml后病人出现全身不适,高热、寒颤、呼吸急迫、脉搏细速、心前区压迫感,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及异常出血,甚至休克。

1.4输血过敏反应如果患者是过敏体质,体内有反应素,输血时轻者可出现瘙痒、红斑、荨麻疹、关节痛、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可有支气管痉挛、哮喘、呼吸困难、低血压,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1.5细菌污染反应当采血和输血用具消毒不严格,血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采血时无菌操作不规范,采血用具放置时间过久,血液储存温度过高,献血者皮肤消毒不严格时,输血者可能出现细菌污染反应。临床表现取决于细菌、病毒的种类和进入人体的数量及患者自身免疫力,可出现头胀、面部潮红、剧烈寒颤、高热、脉弱、血压下降,也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症状、急性肾衰竭、肺水肿,短期内致病人死亡。

2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2.1备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输血史、疾病史、妊娠史等,如实地填写在备血单上,以便及时掌握患者信息。

2.2采输血器具应用一次性合格产品,采供血时严格按照流程在无菌环境下操作,严格执行各项采血、储血、输血规章制度,确保血液及制品在低温状态下贮存和运输,保证血液及制品的质量,最大程度下避免受到污染,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供血安全。

2.3有妊娠史及输血史的患者输血前应做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不能只用盐水介质配血,要用他方法交叉配血,短期内多次输血者,输血前还应再次做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

2.4掌握输血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在需要输血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提倡输入成分血意识和自体输血,这也是减少输血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2.5输血时要仔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早期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2.6当发现血袋内血浆混浊、有絮状物,血浆呈粉红色或黄褐色及血浆发现较多气泡者均应认为有细菌污染而不能使用。

2.7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能滤除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及微聚体,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

2.8使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可去除血浆蛋白、微聚体、细胞因子等,有效降低发热性荨麻疹及其他过敏反应发生。

3总结

输血不良反应流程图 篇6

(试行)

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二、为了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过程记录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例。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臵情况)。

2、对于患者的迟发性的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

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报至医务处。

4、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三、为了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

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臵于塑料袋中保存,及时送至输血科。

2、护士应及时、认真、完整填写血袋回收登记表。

3、输血科人员与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

4、输血科定期核查血袋发出和回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50例调查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病例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9~76(55.3±5.8)岁。其中上消化道大出血11例,淋巴瘤7例,白血病9例,失血性休克5例,阴道出血6例,恶性肿瘤4例,骨折8例。所有患者根据自身相关疾病符合并达到输血指征,输血前签署了相关文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输血前抽血化验血型并进行交叉配血。严格按照输血操作流程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遵照医嘱选用合适的血液制品,尽量选用粗直血管进行输血。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输血学》诊断标准[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血不良反应类型

13 789例临床输血患者中有50例患者发生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36%,其中过敏反应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60.0%(30/50),发热反应占30.0%(15/50),溶血反应占2.0%(1/50),其他占8.0%(4/50),见表1。

2.2 血液制品种类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25例,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5例,输注红细胞的患者5例,输注冷沉淀的患者5例,不同血液制品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见表2。

3讨论

通过本次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所有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主要比例,其次是发热反应。不同血液制品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均较高,而新鲜冰冻血浆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最多,这与血液制品中含有的白细胞有关系。

临床上通常为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一般在输血前给予患者口服抗组胺类药物预防反应;不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者;献血者在采血前4h内不宜食用富含高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以免血中含有致敏物质[3];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医嘱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抗过敏治疗,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治疗[4];有循环衰竭时用抗休克治疗;喉头水肿伴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需作气管切开。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用过滤白细胞血液制品,以减少输血反应[5]。当有发热先兆,出现寒颤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但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给予对症治疗,用镇静解热药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严重者进行物理降温,伴紧张或烦躁者可口服苯巴比妥。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1次。发热反应预防:采、输血器具和血液成分制剂的制备过程要做到无热原;采血和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对于其他输血不良反应,都要密切观察和分析病情,在第一时间给与相关性处理,严格按照输血不良反应流程进行上报,记录并分析原因。输血前严格查对血液制品,给予相应的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输血中,严密监视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征兆给予处理。输血后,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避免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6]。

临床医护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从志愿者采血到分离血液制品,储存,运输,输注到患者体内等每一个步骤均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标准执行。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以及应用滤除白细胞的技术等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其次,对输血不良反应要有充分认识,应该在充分评估输血对患者的风险和利益的基础上作出输血的决定,同时具备识别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知识和技能,积极避免、及时正确处理输血不良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综上所述,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循合理科学用血原则,大力提倡自身输血和新的输血技术,按要求执行输血操作标准流程,认真查对,采用科学手段和药物预防或减轻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有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胡丽超,刘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12(10):132.

[2]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8-255.

[3]雷俊梅.输血不良反应51例情况调查[J].基层医学论坛,2014,14(22):345.

[4]王从刚,陈靖,包建国,等.近3年输血不良反应回顾分析[J].安徽医学,2016,23(4):445-446.

[5]唐若腾.36例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4,8(6):539.

输血不良反应流程图 篇8

[关键词]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31-03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HUANG Yan  LIANG Ruohu  CUI Xiaocen

Maoming Blood Center in Guangdong Province,Maoming 5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how to reduce and prevent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linical transfusion, by retrospectively analyzing the cases of the 2 AAA-class and 6 AA-class hospitals which persistently get the blood supply from Maoming blood center. Methods By making the segment stat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the adverse-reaction cases in the clinical transfusion of the 8 hospitals.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ansfusion mostly appeared as the non-hemolytic fever and the clinical white blood cell filtered-out blood producted transfusion can greatly reduces th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leucocyte filter,the produc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prevention of transfusion.

[Key words] Clinical transfusion;Adverse reaction;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输血治疗是人类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其特殊性是药物不可替代的。从全血输注到成分血的推广应用,输血疗效更加显著,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下降。探讨各类成分血输注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既是对本站血液制品质量的事实确认,也是血站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血液制品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力依据。为此,笔者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茂名市8家医院用血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统计2006年1月~2009年12月2家三甲医院和6家二甲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反馈记录,将2006年1月~2009年12,即未开展血浆、汇集血小板滤白技术前的2006年1月~2007年12月及开展滤白技术后的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统计对比2个时间段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及2008~2009年各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滤白制品使用前后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

表1显示,2006~2007年输注全血及成分血共126 635 U,39 884人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1 303例,主要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01%,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26%;2008~2009年输注全血及成分血127 674 U,43 609人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755例,主要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12%;其次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1%。2个时间段均未发生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P>0.05),而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2,P<0.05),临床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x2=204.3,P <0.05)。

2.2 同类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输注全血、悬液红细胞、冷沉淀、机采血小板输血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5,0.035,0.131,0.032,P >0.05)。而血浆和汇集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4,8.87,P <0.05)。见表2。

2.3 2008~2009年输注各类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

2008~2009年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的99.8%。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73%。病毒灭活血浆、机采血小板、冷沉淀与悬液红细胞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5,4.46,7.14,P<0.05),汇集血小板与悬液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0.51,P>0.05)。病毒灭活血浆发生输血反应明显低于非病毒灭活血浆的报道[1]。在反馈的输血不良反应中,以发热反应多见,过敏反应次之,构成比分别是64.5%、35.5%。见表3。

3 討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并且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者[2]。常见的有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大量快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功能损伤等较少见。2006年1月~2009年12月,8家医院均无溶血、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反馈,2008~2009年与2006~2007年比较,输血反应类型构成比发生了变化(2006~2007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38.5%,过敏性反应为61.5%;2008~2009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64.5%,过敏性反应为35.5%),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3,P<0.05)。这一结果主要是2008年1月中心血站开展了白膜法制备手工分浓缩血小板技术、汇集血小板滤除白细胞技术和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冷沉淀原料血浆经2次离心制成。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悬液红细胞WBC、PLT均显著低于按常规方法制备的悬液红细胞[3];汇集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达到一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质量要求;病毒灭活血浆滤器的特殊结构,在吸附滤除亚甲蓝分子物质的同时,滤除了99%以上的白细胞和白细胞碎片,吸附大分子致敏蛋白,从而大大降低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而经二次重离心能明显降低血浆中WBC、PLT的含量,使经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所含的WBC、PLT减少。滤除白细胞技术的应用,是输血反应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茂名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有全血、悬液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机采血小板、汇集滤除白细胞血小板。洗涤红细胞、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蛋白清除率≥98%,4年输注486人次,至今无一例输血反应反馈。2008年1月~2009年12月,各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中,全血输注占0.99%,低于悬液红细胞输注的反应率。分析认为,全血用量少,仅占红细胞类制品的5.36%,且80%为新生儿、婴儿用血,新生儿因自身抗体未产生[4],免疫应答系统未完善,输血反应的症状、体征不明显。血小板输注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比率最高,可能是血小板室温振荡储存导致白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浓度增高[5]。输注悬液红细胞与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站尚未开展红细胞滤白技术,8家医院也未使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输血。长期输血的患者,体内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再次输入未经滤白的悬液红细胞易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6]。

安全输血是指临床用血来自低危献血人群(定期自愿无偿献血者),并经采供血机构进行严格的输血传播病原检查和加工处理,临床应用时根据病情需要,合理进行成分输血[7]。本站严格按《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管理采供血过程,供应的血液100%来自无偿献血,临床成分输血率达到98%以上,2006年1月~2009年12月无一例经血传播疾病的报道。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医院管理规范化,临床因血型不合导致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发生,但其他类型的即发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还是存在[7],输血的有效性、风险性评估往往被忽视。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中心血站接受医院退回的血液制品56袋,冷沉淀出现微聚物的48袋。这些微聚物均匀分布,量多,能通过孔径为170 μm的标准输血器。全血及悬液红细胞中的微聚物因制品为红色而难以发现,大量输血时大量微聚物进入体内循环到肺可广泛阻塞肺毛细血管,发生肺栓塞。施行体外循环时,输进的血不经肺处理,微聚物直接到脑更危险。微聚物导致的肺、脑毛细血管栓塞主要在于预防,患者在大量输血时采用微孔滤器(20~40 μm孔径)可除去微聚物。

输血是临床一种重要的救治手段,但输血也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医务工作者必须更新输血观念,增强现代输血意识,完善血液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输血指征[8],熟悉和了解当地采供血机构对血液采集、制备、筛查等情况,对有多次输血史的患者,选用滤除白细胞血制品,或者加用白细胞滤器或微孔滤器进行输注,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江朝富,汪传喜.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72-77.

[2] 杨成民,李富增,李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4-455.

[3] 徐传国.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悬浮红细胞质量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2):127.

[4] 林霞,李琴儿,江建华,等.新生儿异型输血无输血反应原因分析[J].實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8):666.

[5] 杨慧,赵建平.输血不良反应62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5):443.

[6] 李桂英.输注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红细胞悬液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09,27(5):443.

[7]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48.

[8] 范凝芳.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J].基础护理研究,2007,21(8):2222.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篇9

演练内容:输血反应 演练时间:2017-07-17 演练地点:病房 参加人员: 全体医护人员

患者,男,张三,50岁,于14:50输入悬浮红细胞2个单位,16:00患者出现寒战、胸闷憋气、呼吸急促、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头痛。立即启动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应急处理流程: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通知医生并报告护士长→一般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重反应:配合医生立即抢救,吸氧→安慰病人,减少焦虑→按医嘱及时给药→保存输血袋及余血送输血科,必要时取病人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处理并记录。

演练过程:1.责任护士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关闭输血通道,通知护士甲携带生理盐水及新的输液装置至床旁。护士甲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通知护士乙推抢救车并报告医生。

2.护士乙推抢救车至床旁,回去继续拿心电监护仪及吸氧设备至床旁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及吸氧。通知护士长及科室主任。给患者加被服保暖后负责其他病房的治疗,维持病房秩序。

3.护士长进入病房,安抚患者及家属,督导抢救工作。4.16:10护士甲测得患者T:37.0摄氏度、P:105次/分、R:23次/分、BP:90/60mmHg.告知医生,医生口头下达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滴,责任护士大声复述一遍医嘱后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滴。护士甲遵医嘱予以采集患者血样送检,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16:30测患者T:38.0摄氏度、P:106次/分、R:22次/分。BP:85/56mmHg,医生口头下达生理盐水250ml+多巴胺100mg静滴(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责任护士大声复述一遍医嘱后予以生理盐水250+多巴胺100mg静滴。尽快采集患者尿液测定尿血红蛋白,注意观察患者尿液颜色,正确记录尿量。16:45测得T:39.0摄氏度、P:110次/分、R:24次/分、BP:96/65mmHg。遵医嘱予以物理降温。医生口头下达地塞米松5mg静推,责任护士大声复述一遍医嘱后予以地塞米松5mg静推。17:00测得T:38.5摄氏度、P:100次/分、R:21次/分、BP:100/66mmHg。17:15测得T:37.8摄氏度、P:92次/分、R:21次/分,BP:101/65mmHg。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保留血袋剩余血。

5.责任护士负责做好抢救记录,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交护士长,上报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输血科。

输血不良反应流程图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为干预组, 男52例, 女38例, 年龄18岁~77岁。再选择同时间段内接受输血治疗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 男50例, 女40例, 年龄19岁~80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根据我国卫生部于2000年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标准, 若患者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 医生需要如实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并将其及时送至输血科。对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收集, 并结合患者的病历, 包括输血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输血史、个人过敏史、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及主要类型等, 进行总结分析。

1.3 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方法

观察患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主要是指患者在接受输血之前体温正常, 但是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1 h~2 h甚至更长时间后体温会出现上升, 至少上升1℃以上, 并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体温上升。过敏反应主要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瘙痒、荨麻疹、呼吸不畅、胸闷、休克等。此外, 对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 见表1。

2.2 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对照组患者输血在2次或2次以下者为54例, 而干预组患者为11例;对照组患者输血3次以上者为36例, 干预组患者为79例, 对比后χ2为44.524, P=0.000;对照组患者发血至输血间隔时间超过半小时者为22例, 而干预组患者则为52例, 对比后χ2为20.653, P=0.000,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此外, 对照组患者输入血浆例数为19例, 干预组为37例, 对比后χ2为8.399, P=0.004;对照组患者输入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例数为47例, 干预组为25例, 对比后χ2为11.204, P=0.001;对照组患者输入冷沉淀24例, 干预组为28例, 对比后χ2为0.433, P=0.511。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救治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血液成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且患者的个体差异相对较为显著, 给输血安全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增加了输血风险, 也给患者的个人生命安全带来威胁[4]。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指患者接受输血所带来的输血前未能预期的意外反应, 因此, 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学处理能力十分重要[5]。

输血患者出现发热, 主要是受到同种异体的白细胞带来的免疫反应的影响, 导致患者产生白细胞抗体, 这样, 在接受输血后会出现相应反应, 加速了白细胞的溶解, 导致热原被大量释放, 患者就会出现发热。而过敏反应主要是有患者本身为过敏体质, 而所输入的血液有包含患者所敏感的过敏原, 如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及其衍生物等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此外, 伴随患者输血次数的不断增加,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这是因为患者接受多次输血, 机体会产生同种异型抗体, 若是再次输入的血液包含有抗原, 患者就会出现相应反应, 进而出现过敏。伴随血液储存时间的不断延长, 患者输血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血液在离开冷链环境之后, 白细胞在血液贮存期间会出现活化反应, 进而释放出大量的白细胞介素等因子, 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 干预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此外, 干预组患者接受3次以上输血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且发血至输血间隔时间超过半小时的数量也要多于对照组, 输入血浆的例数明显较多, 输入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例数少于对照组, 2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在输血不良反应中, 最为常见的就是发热反应与过敏反应, 此外, 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与输血类型、输血的次数、输血时间等有关。医护人员需对上述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尽量避免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确保患者人身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特点及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为干预组, 再选择同时间段内接受输血治疗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 对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并分析干预组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与发热反应, 未见溶血性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此外, 2组患者的输血类型、输血次数及输血时间等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临床输血有一定的风险, 医护人员需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把握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以此降低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罗虎成, 高烽华, 于艳文, 等.创伤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 2015, 21 (2) :361-362.

[2]鲁岚, 马淑红.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16 (6) :774-776.

[3]孙小纯, 欧兴义, 林伟强, 等.100例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 (1) :66-67.

[4]刘红超, 王斌.输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临床特点观察及控制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 (58) :272-273.

预防输血反应及措施 篇11

(一)发热反应

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制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二)过敏反应

预防: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 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易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处理:1 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三)溶血反应

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处理:1 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 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衰竭处理 出现休克症状,即按抗休克治疗

(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大量输血一般是指在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常见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构橼酸钠中毒等

上一篇:高二以孝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数字化税收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