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2024-12-11

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通用11篇)

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篇1

输血反应处理报告制度

输血反应的报告处理制度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及时报告上级医生,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②尽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将血袋连输血器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

④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篇2

1临床常见症状

输血反应多发生于输血过程的中末期或输血完毕。患者可表现为轻度憋气、寒战、体温升高达38~39℃, 四肢、面部、颈部与腰背部常出现痒感, 随之成为荨麻疹.个别患者出现头痛与腰部不适。

2处理方法

发生输血反应时, 若症状轻微者, 可减慢输血速度。重者可停止输血, 更换其它液体, 保留输液管道, 以备静脉推注药物或病情变化时急救。同时立即吸氧, 流量为2~4L/min, 肌肉注射非那根50mg, 静脉推注氟美松10~20mg并增加盖被保暖。用药后5~10min, 患者憋气与寒战开始减轻, 30~60min症状消失。

3讨论

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篇3

(试行)

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二、为了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过程记录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例。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臵情况)。

2、对于患者的迟发性的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

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报至医务处。

4、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三、为了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

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臵于塑料袋中保存,及时送至输血科。

2、护士应及时、认真、完整填写血袋回收登记表。

3、输血科人员与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

4、输血科定期核查血袋发出和回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篇4

一、溶血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氧气吸入

2、立即予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

3、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以及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

4、保护肾脏。为解除肾血管痉挛,可行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血红蛋白,注意观察尿色。

5、密切观察病情,尤其血压、尿量,一旦出现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二、发热反应

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寒战时注意保暖,给热饮料,加盖被;高热时给物理降温,也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斯匹林。反应严重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严密观察病情。

三、过敏反应: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医嘱皮下

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治疗。有循环衰竭时用抗休克治疗。喉头水肿伴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需作气管切开。

四、细菌污染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利早期发现休克的先兆。

3、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

4、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5、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出入液量。

五、循环负荷过重

心脏负荷过重:立即停止输血,并按肺水肿处理。

六、枸橼酸盐蓄积中毒:

输血在1000ml以上时,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ml作静脉注射。

七、酸碱失衡: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范文) 篇5

一、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即发反应 迟发反应 免疫性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溶血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血后紫癜

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血小板输注无效

非免疫性反应 细菌污染反应 循环超负荷 空气栓塞 出血倾向 枸橼酸中毒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电解质紊乱

肺微血管栓塞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血栓性静脉炎 某些输血相关疾病

二、引起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1、非免疫性反应:能够引起发热反应的各种微量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药物中杂质、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杂质等。尤其是细菌性热源,其内毒素致热作用最强。

2、免疫反应:与多次输入HLA 不相合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抗体有关。有人发现54%的发热反应受血者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反应呈阳性,输血次数与阳性反应率呈平行关系。由于多次接受输血,受血者血中产生白细胞与血小板抗体,再次接受含有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输血,则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使白细胞、血小板溶解,释放热原,导致发热反应。其发热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输入血液成分中白细胞数量有关。

3、其他反应的早期症状: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等早期或轻症也可表现为发热,要加以鉴别。

4、目前血站提供的血液全部经滤除白细胞,发热反应明显减少。

三、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有何临床症状?如何治疗和预防?

1、临床症状: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畏寒、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部分受血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和头痛。血压多无变化,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渐缓解,7~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2、治疗:

(1)当有发热先兆,出现寒战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但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给予对症治疗,用镇静解热药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2)严重者进行物理降温,伴紧张或烦躁者可口服苯巴比妥。(3)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1次。

3、预防:采、输血器具和血液成分制剂的制备过程要做到无热原;采血和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要选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四、输血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与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1、原因:

(1)过敏体质的受血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尘埃、虾蟹、鸡蛋等,特别是输血时血浆中含有变性血浆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2)献血者对某些物质过敏,并已产生抗体,随血液输注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到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输血反应;或献血者血液含有高效价的HLA抗体,如将其血液输注给受血者,也可使受血者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3)多次输血使IgA缺乏的受血者对献血者血浆的IgA产生类特异性抗一IgA,当再次输血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

2、症状:过敏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发生。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一般不发热;较重者可有发热,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面部和眼睑结膜充血,口唇增厚感;喉头粘膜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发生过敏性休克者,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IgA缺乏者如有高效价抗一IgA存在,仅输入4~8ml血液,即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3、治疗:(1)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用抗组胺类药物如非那根、苯海拉明或糖皮质激素等即可消退。

(2)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1.5ml。(3)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包括使用肾上腺素、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液等。如发生严重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须实行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

(4)IgA缺乏者输血过敏反应虽很少见,但这种反应发生迅速而严重,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4、预防:

(1)对有过敏史的献血者进行筛除。

(2)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在输血前30分钟,口服抗组胺药物。(3)IgA缺乏需要输血者,应选择洗涤红细胞。

五、什么是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其输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什么?

1、受血者接受不相容红细胞或对其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体的献血者血浆,使献血者红细胞或/和自身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2、溶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1)输入不相容红细胞的量。(2)血浆中抗体效价和激活补体的能力、补体的活性。(3)抗原的特性(红细胞膜上抗原决定簇的数目)。(4)抗体特性(IgM抗体多造成血管内溶血,IgG多导致血管外溶血)。(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6)输血速度。

六、如何判断受血者已经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受血者即可出现寒战、高热、腰部疼痛、面色潮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酒色,或手术全麻状态下受血者发生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手术野过度渗血或出血不止,应考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

七、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实验室应做哪些检查?

1、核对献血者的血样、受血者的血样和血袋标签的血型是否一致。

2、立即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观察血浆颜色,溶血后游离血红蛋白立即升高,1-2小时达高峰。

3、用输血前、后血液标本复查ABO血型与RhD血型、抗体筛查,并分别与血袋内剩余血液重复交叉配血试验。

4、收集受血者输血后第一次尿,肉眼及生化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及尿胆元。

5、血浆结合珠蛋白与间接胆红素测定。

6、溶血反应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

7、立即对受血者血样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8、立即将受血者血液做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红细胞碎片。

八、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一旦确定应迅速采取哪些救治措施?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率很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在治疗上,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抢救溶血性输血反应成功与否的关键。

1、发现和怀疑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路,密切观察受血者的脉 搏、呼吸、血压和体温,尿量和尿色,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等。立即采集受血者血样标本(抗凝和不抗凝),连同所剩的剩余血送输血科(血库)进行复查。

2、迅速补充血容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如发生肾功能衰竭应限制液体输人量。

3、贫血严重者,应输O型洗涤红细胞。

4、严重溶血反应,应尽早实行换血疗法,换血量的多少应根据病情轻重或误输异型血量多少而不同。

5、尽早利用利尿药物:如静脉注射利尿酸钠25~50mg或呋塞米20~40mg等,每日1~2次。

6、应用碱性药物:在利尿基础上加用5%碳酸氢钠溶液l00ml~250 ml。

7、预防DIC发生:除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外,可静滴潘生丁400~600mg,可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先静滴4000U,以后1500U/h,维持6~24小时,但有出血危险性。

8、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输血反应症状,防止过敏性休克,静滴氢化可的松300~6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

9、其他治疗:为预防肾功能衰竭可用扩张肾血管药物,如静滴多巴胺或苄胺唑啉。

九、什么情况下可发生非免疫性溶血输血反应?

输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篇6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的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按如下要求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受血者,并积极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卡后送血库,并及时调查处理。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输血反应的研究。 篇7

【摘 要】 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及并发症非常常见, 而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可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发热、溶血等反应, 了解这些反应特别重要, 可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其发生。

【关键词】 输血反应 免疫防治措施

【正 文】

输血反应,是指输血或某些血液制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供、受者间血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型别不同所致,常见于红细胞ABO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输血反应,是输血或某些血液制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供、受者间血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型别不同所致,常见于红细胞ABO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除了溶血性反应还有非溶血性反应。

一、溶血性不良反应

溶血性不良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过量破坏,即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

(一)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 DIC 表现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管内溶血。该类溶血的原因有:①供、受血者血型不合(ABO 血型或其亚型不合、Rh 血型不合);②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③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处理该类溶血应及时、周全,如:立即终止输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利尿,保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压,防治肾衰竭和 DIC,必要时行透析、血浆置换或换血疗法等。

(二)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又称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多见于稀有血型不合、首次输血后致敏产生同种抗体、再次输该供者红细胞后发生同种免疫性溶血。处理基本同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二、非溶血性不良反应

良反应的发生和降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 需要所有参与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不懈努力和紧密合作。

四、输血的反应类型

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血常见表现, 发生率各家报告不一, 随着输血器1致热原泛指能够引起具的塑料化和一次性使用, 发热反应率有所下降。原因: ○发热的蛋白质、死菌和细菌产物等,细菌毒素是一种可溶性多糖类, 随输血进入2由于多次输血而产生抗白细胞或抗血小板抗体, 与受血者人体可引起发热;○相应细胞抗原相结合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进行处理后再释放至外周血成为致3 配制血液保养液的化学品不纯, 其杂质随输血进入体内;○4继续使用老热原;○式输血用具者, 应注意清洗粘着在输血管或采血器管壁上的血凝块等, 避免成为致热原。

临床上部分病人输血后有发热现象, 主要原因是因为多次输血后, 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抗体, 此抗体与供血者白细胞发生作用, 产生凝集反应, 凝集的白细胞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后, 释放出内源性致热源, 作用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3】。

1受血者为过敏性体质,平素对多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占1% ~ 3%。原因: ○种物质如花粉、尘埃、海产品、蛋类、药物等过敏。当供血者体内有某种抗原, 而受血者体内有IgE 时即可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紧密结合, 并促其释2由于多次输血使受放组胺、慢反应物质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而出现过敏反应;○

3多次输血可产生免疫球蛋白抗血者产生抗IgA 抗体, 主要是IgA 缺陷患者;○体, 常见者为针对IgGFC 段的GM 抗体和针对免疫球蛋白轻链的InV抗体。

其原因主要是患者血液循环内有IgA 抗体与供血者体内的I gA 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导致临床过敏反应发生。

溶血反应: 是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者, 以ABO 血型不合溶血反应多见1免疫性溶血反应以血型不合输血多见, 且较严重, Rh血型较轻。病因: ○ABO 血型抗体属IgM, 易激活补体, 使红细胞迅速在血管内破坏。一部分吸附了补体2Rh阴性人接受Rh阳性血后可产生C3b致敏红细胞而被单核噬细胞吞噬;○抗体,以后接受Rh 阳性血时可发生溶血。Rh抗体作用较弱, 属IgG, 溶血反应3 血液库存时间久, 保存不当,运输途中红细胞发生机械损多在血管外发生;○伤, 或血液中混入低渗液体, 使红细胞在体外发生非免疫性溶解。【4】

者中提倡自身输血。在一般输血前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过敏史、受血史及妊娠史, 有无不规则抗体, 必要时做特殊配血。详细了解受血者疾病状况, 有无心、肾方面问题及肝炎等【7】。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配血工作, 特别是ABO 血型和Rh(O)血型。如条件许可, 优先选择输用洗涤红细胞, 避免输血反应。临床输注前严格“ 三查七对”, 输注后的30分钟内严密观察受血者生命体征, 如出现输血反应, 及时终止输血, 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应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病原体检测技术, 尽早发现血液中的病原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许多新的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中。病毒的核酸扩增技术(NAT)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NAT 可以大大缩短HBV、HCV和H IV 的检出时间, 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8】。

总之, 临床输血工作一定要按照规范及输血技术操作常规进行, 严格把握适应症及禁忌证, 积极防范输血反应发生, 对高危人群进行评估, 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保证输血安全。输血是临床上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安全、快速、有效输血, 输血之前认真检验血型、交叉配血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然而, 除了慎之又慎, 把好检验血型、交叉配血这一重要关口之外,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还经常遇到以下临床输血反应, 同样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加以研究。

六、科学合理用血

目前输血的发展趋势(即输血的新观念)由全血输注到成分血输注;由替代性输血向治疗性输血发展;由异体输血向自体输血发展;由人源性血液制品向基因工程技术制品发展【9】。

七、输血反应及并发症

输血反应分类: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又分为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反应和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并发症。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反应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并发症有: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晚期为疾病传染有: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黑热病、回归热、布氏杆菌病等。

(一)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常见。多发生在输血后1 h~2 h 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达9~40 ℃,伴有皮肤潮红,心搏、呼吸加快,头痛,多

血,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进行临床输血治疗

【11】。

总之, 无论哪一种反应都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一定把好献血员的筛选和交叉配合这些环节, 对反复输血的病人血清标本不能供多次配血使用, 更不能因输过同一献血员血液就免去交叉配合检测, 要尽职尽责,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成民, 李家曾, 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 【2】 陈方祥, 林武存, 曾旭升.白细胞过滤器临床研究进展[ J].中国输血杂志,2001, 14(2): 168-171 【3】 赵树铭, 林武存, 刘景汉.白细胞去除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2, 10(5): 478-482 【4】 C.V.Rao.Immunology.Harrow:Alpha Science International Ltd.Harrow,U.K.Chapter 18 : Hypersensitivity , 2005 【5】 朱自严, 等.提高输血疗效必须首先完善输血前血液的相容性 试验.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9, 2: 134136.【6】 计惠民, 徐归燕.输血的观察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5, 14(1): 67.【7】 B.J.Sotton and H.J.Gould.The Human IgE network.Nature,1993;366:421-428

【8】 牟君成, 罗德生, 罗海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 1(5): 707.【9】I Roitt ,J.Brostoff,D.Male.Immunology.6th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篇8

1、目的:为了加强对经营药品的安全监管,严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

作的管理,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期,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3、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管理。

4、职责:质量管理部门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⑴ 药品不良反应(英文简称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主要包括药

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⑵ 各部门全体员工应注意收集所经营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及时填写

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质量管理部。

⑶ 质量管理部应定期收集、汇总、分析各部门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

表,按规定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报告。

6、相关文件及记录:

⑴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程序

1、目的: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3、范围:适用于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rDrugReaction 简称

ADR)的监测、报告、处理及跟踪。

4、职责:业务部、质量管理部对本程序实施负责。

5、程序:

⑴ ADR的处理原则

A、质量管理部在接到不良反应投诉信息反馈后要立即填写《用户投

诉记录》,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并按批准的工作程序

及时处理。

B、根据检验情况确认属对方保存不当或其他原因引起产品质量问题的,用户投诉负责人要发书面形式向用户解释清楚,语气要委

婉,意见要明确。

C、根据检验情况确认属产品质量问题的,提出处理意见(退货或换货),总经理批准签名后书面通知用户,协商解决。

D、根据业务部调查,药品存在严重毒副作用的,总经理应召集有关部门(质量管理部、储运部、业务部等),必要时请有经验的医生参加,迅速磋商,做出药品紧急回收决定。

E、根据业务部调查,不良反应是由于临床用药方法不当或医生指导用药不当的,应及时与病人和医生进行沟通、解释。

F、属于尚未发现的不良反应,就采取紧急的补救措施,一方面禁止该药品流入市场,另一方面应从各方面查找原因,杜绝类似问

题再次发生。

⑵ ADR的处理程序

A、不良反应(ADR)的反馈及登记

a、公司员工收到用户的ADR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信息以书面

形式或电话、电传反馈到直接领导和质量管理部,反馈的ADR

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药品名称、规格(包装规格和药品规格)、批号。

◆、用药医院(经营单位),应具体到医生、医生的联系电话。

◆、ADR的临床表现与过程。

◆、病人的用药情况。

b、质量管理部在6小时内完成对ADR的确认及登记。

B、不良反应(ADR)的初步调查,填写《药品不良反应调查表》。

a、由业务部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用户意见的初步答复。

b、业务部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ADR的初步临床调查:

◆、向用户索要样品,必要时专程取样(必要时封样)。核对和确认包装完好、封口严实、确认为本公司药品且在有效期内;

◆、向用户了解情况,询问用药、发药、复核情况,索要致使发

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实物或包装残盒。所有调查、取证,全部

记录在案,不得遗漏;

◆、调查用户单位或医院基本情况;

◆、仓库条件符合该药品贮存条件、购进量、库存量,药品分发

复核检查制度,不良反应百分率;

◆、主治医生情况:学历、从医年限、使用该药历史;

◆、患者: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用药病因、病史、病程、给药剂量、合并用药、过敏史、临床不良反应表现。

c、不良反应(ADR)的评估、分类

◆、质量管理部根据业务部初步调查结果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估,进行分类,并将分析、分类结果在1个工作日内通知业务部、副总经理及总经理和生产厂商。

d、不良反应(ADR)处理方案(措施)的制定

◆、各部门根据各种调查文字资料做出决定,或主持召开由生产厂商、业务部、质量管理部(必要时请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加的专题会,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方案(措施);

◆、各部门根据ADR的调查结果或专题会的讨论结果在1个工

作日内提出详细的处理方案(措施);

◆、各部门将处理方案(措施)提交副总经理及总经理批准(审

核批准应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

e、处理方案(措施)的执行

◆、各执行部门根据批准的处理方案(措施)按时间要求处理,并将处理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质量管理部、行政经理及总经

理;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各执行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及协调、指导;

◆、时间要求:与用户、病人和医生进行沟通、解释应在3个工

作日内完成;退货或换货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紧急回收

决定下达后,业务部立即执行公司《售出药品退(换)货程序》,不得延误(在4个工作日内完成);

◆、尚未发现的不良反应的紧急补救措施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f、记录(内容同《质量查询、投诉管理程序》)

g、不良反应(ADR)样品及资料的归档、处理

◆、处理结束后,各执行部门将相关样品统一交质量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收集整理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及处理的全部资料,并填写《质量查询、投诉记录》,编号归档。

⑶ ADR的监测及报告

A、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B、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C、质管部每季度向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书面报告;

D、一经发现可疑不良反应,需进行详细记录、调查,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编制的表格要求填写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调查表

表格编号:

LEK-JL.08-21-2003序号:

查询单位(盖章):

贵单位在经营或购买本公司所经营的药品中,是否发生以下不良反应:

说明书所载明的不良反应:□ 严重□ 一般□ 未发生

说明书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严重□ 一般□ 未发生

如发生说明书所载明的不良反应列为严重、或发生说明书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请继续填写以下内容: 药品情况

药品名称剂型商品名规格

生产企业批号有效期

患者情况

处理情况

处理结果

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电话/传真填报日期年月日

请贵客户填好此表并在一周内传真或寄回本公司,多谢合作!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表格编号:LEK-JL.08-17-2003

企业名称:电话:报告日期:年月日

患者姓名性别:

男□女□出生日期:年 月 日民族体重(kg)国家药品不良反应: 有□无□不详□

病历号/门诊号工作单位或住址:

电话: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有□无□不详□

原患疾病:不良反应名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不良反应的表现:

(包括临床检验)

不良反应处理情况:

不良反应的结果:治愈□好转□有后遗症□

表现: 死亡□直接死因□死亡时间:年月日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明显□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导致后遗症□导致死亡□

关联性评价省级ADR监测机构: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大可能□未评价□无法评价□签名: 国家ADR监测中心: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大可能□未评价□无法评价□签名:

商品名国际非专利名生产企业批号剂型进货渠道生产日期 怀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

并用药品

曾在国内、外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报刊杂志报道情况)

国内:

国外:

其它:

报告人单位:职务: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急演练 篇9

时间:2016年3月24日

地点:成都第十一人民医院

外二科病房 参与人员:

护士:黄廷英、廖春华、罗慧娟、李丹、朱丹;护士长:李春艳;医生 :谢林峰;主任:杏建东

演练目的:通过本次模拟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明确自身不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加强学习,以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内容】

演练场景及记录:

模拟场景:一患者在输入A型红细胞悬液时发生全身瘙痒、胸闷,责任护士在巡视时发现。记录: 1.责任护士廖春华、李丹双人床旁查对后遵医嘱予以10床患者静脉输入A型红细胞悬液后在巡视病房是发现患者异常,经询问诉感胸闷,全身瘙痒,观察全身皮肤局部有皮疹,观察输注液为A型红细胞悬液,立即关闭输血器,立即通知在班护士,护士罗慧娟立即通知值班医生谢林峰。2.护士李丹推抢救车到床旁,护士廖春华立即为患者更换生理盐水和输液器,保留原输血器和所输注的A型红细胞悬液,护士李丹立即予以建立第二静脉通道备用,保持输液通畅。

3.护士罗慧娟立即予以患者氧气吸入,心电监护,报告医生患者生命体征示:T 36.6摄氏度;P 120次/分;R 24次/分;BP 123/72mmhg医生谢林峰查看患者反应,考虑静脉输血反应的可能,遵医嘱静脉给药,护士朱丹通知黄廷英及李丹立即执行。

4.护士朱丹配合医生给予急救处理,规范执行医嘱,做好用药记录及病情观察。

5.15分钟后,患者诉不适症状缓解,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士廖春华向患者健康宣教,讲解相关知识,解除患者焦虑情绪。

6.护士长立即报告护理部,填写《输血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护士长对演练的评价:

1.优点:参与演练人员态度积极;分工明确,抢救流程熟知,关爱病人,了解病人心里动态。2.缺点:演练操作无总指挥,演练流程不熟练;护护之间配合默契度不够;医生参与度不足,医护沟通欠缺。

整改措施:

1.熟练演练流程,明确总指挥,全过程应由护士长总指挥组织抢救,护士长不在时由最高年资护士组织抢救。

2.提高医护、护护之间的默契配合度,抢救过程应有条不紊,忌慌乱。

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制度 篇10

预防接种后 :无其它原因腋温≥38.5℃;主诉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 过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3小时以上)哭闹;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

免疫接种后5天内发生 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

免疫接种后15天内发生 :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过敏性紫癜。免疫接种后3个月内发生 :急性弛缓性麻痹; 臂丛神经炎;血小板减少。卡介苗免疫接种后1-12个月发生 :淋巴结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炎/骨髓炎;无时间限制:任何引起死亡、住院治疗和医生或公众认为与接种有关的其它严重或罕见的健康损害。

二、建立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登记本,专人负责。

三、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后,应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城镇应在6小时,农村应在12小时内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同时填写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

四、如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副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篇11

1.目的:预防药害事件发生,促进人体合理用药.2.范围: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处理。

3.责任人:质量管理员、执业药师

4.内容

4.1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在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4.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是

1)对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须报告其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2)对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引起的严重的、罕见的和新的不良反应

4.3 质量管理员为药房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

4.4 药房应注意收集由本院售出药品的不良反应

4.5 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后,由执业药师负责记录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详细载明顾客姓名、性别、年龄、所用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用法、用量、与其它药品配伍情况、顾客的身体状况、用药原因、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症状以及顾客联系电话,上报质量管理员

4.6 质量管理员应对顾客用药后产生的反应进行细致的分析,是否属药品不良反应,如经确认为监测报告范围之内的药品不良反应,质量管理员必须将有关情况上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上一篇: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下一篇: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讲稿Lesson_2 Building and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