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核查核对制度

2024-10-16

临床输血核查核对制度(精选3篇)

临床输血核查核对制度 篇1

临床输血核查核对管理制度

本制度为医院临床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及血液成分接收与入库、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接收、配血、发血、血液及血液成分临床输注前等关键环节的核查核对与监督管理,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一、血液成分接收与入库

输血科工作人员入库时核对血液及血液成分入库汇总信息是否与供血方出库单信息一致。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血液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储存条件。禁止将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

护(士)师遵照医嘱,将条形码贴于《交叉配血单》上,床旁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无误后采集血样。送检时再次核对血样标签、血样质量完整无误后送至输血科。

三、血液标本的接收

输血科工作人员检查标本是否合格,输血申请单是否按要求填写准确、完整。标本标签上的条形码与贴于《交叉配血单》上条形码是否一致,同时核对:病人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标本性质等内容并进行登记。

四、配血

输血科由二人核准病人标本、供血者标本、血型、所需品种、血量、(一人值班时自己复核),核对无误后进行配血。配血后输血科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

五、发血

输血科工作人员与取血医护人员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通过电话核对或面对面共同核对病人与供血者相关信息:三查: 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血袋有无破损, 十对: 科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供血者条形码、血液种类、血液数量,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名取血。禁止将不合格血液发放临床。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篇2

符合用血条件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4 严重烧伤病人。

成分血的适应症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4 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VII因子、XIII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量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输血前评估 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及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去,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各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四

输血后评价 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3 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医务科和输血科每个月抽查部分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个月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分内容。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输血效果评价

术中情况:

实际用血量:红细胞------ML,血浆-------ml,血小板-------人份,其他------

输血后相关检查:

临床输血及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篇3

为了规范、指导本医院临床输血科室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执行日常工作。

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严禁输安慰血、搭配血、人情血,严格控制3单位以下少量红细胞制品的输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本医院应使用山西省卫生厅正式批准文号的单位供血,根据临床输血申请情况,定期向供血方报送用血计划,保持一定的储备血量。

三、临床医师和输血科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临床医生给患者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临床病情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

四、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利弊,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行输血治疗。

五、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应涵盖RBC、HbPlt)、ABO正反定型、RhD血型初检与确认及RhD阴性患者的RhD阴性确认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有输血史、妊娠史和短时间内多次输血)、凝血功能、乙肝五项、丙型肝炎抗体(HCV)、梅毒抗体(RPR)、艾滋病抗体(HIV)和谷丙转氨酶(ALT)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家属)。

六、交叉配血需两种以上方法,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

七、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严格执行临床输血审批制度,经审签后至少首次申请应连同血样本一起提前送输血科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血量少于800ml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备血量在800-1600ml的,由中级以上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的,应具备以上条件并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八、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紧急输血外,应至少提前一天向输血科递交输血申请单,特殊血液成分供血如洗涤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等,须提前预约。

九、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输血相关医护人员必须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输血科标本接收、输血相关检测结果审核前、血液及血液成分的接收、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与领取前、临床输注前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十一、用于检查的血标本及受血者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标本一般以三天为限。每次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标本必须密封或盖紧,保存于2~8℃至少7天。

十二、输血科接收标本时应认真核对申请单上病人姓名、血型、性别、床号、年龄,严防采错标本,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立即与相关科室联系,重采血样。

十三、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十四、由医护人员领血,血液发放与领取时双方应认真核对输血申请单、输血配血记录单、血袋标签及血液外观,正确无误后,双方办理血液领取登记及领血专用凭证签字手续,并使用符合血液储存条件的血液专用运输工具运送至临床使用科室。

十五、勤工人员、家属一律不许代替医护人员领血和代替医师签字、填写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

十六、临床输血科室在血液运送至输注前应避免血液强烈震荡、破损、污染。临床科室血液领回后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遵循慢后快的输注原则,除了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及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加任何药品。

十七、输血期间和输血后,必须严密监护患者,以便及时察觉可疑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连同血袋一并送输血科保存。

十八、发现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及输血科,按规定程序对可疑的不良反应迅速调查和治疗处理,并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处理记录表后送输血科保存。如果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采供血机构有关,必须书面报告采供血机构。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还必须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输血科应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资料并上报医务科。

十九、临床用血科室必须将输血后血袋统一登记回收,并按院感要求包裹封贴标识后由专人送输血科于2-6℃下保存24小时,如无输血不良反应,按医疗垃圾处理相关规定由专人运送至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

二十、血液领取后,原则上不得退回。除非有特殊原因,但出库时间也不得超过半小时,而且血液未经冰冻或加温,保存完好,经输血科检查合格后可酌情退血。

二十一、医院血液及血液成分不得发生责任性报废与退库,如遇血液及血液成分有其他不明原因需查证的、血液血型不符的、有质量问题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的及紧急调配的等情况可行退库手续。

二十二、输血科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完好,全血、红细胞、代浆血冷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应当控制在20-24℃,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

二十三、输血病历首页上输血类型、数量必须与医嘱、输血配血记录单相符,输血病历中输血配血记录单三查十对与执行记录完整且输血记录时间与输血实际时间相吻合,输血病程与监护记录内容完整、详实,应包涵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品种,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有否输血反应,输血疗效评估等内容。二

十四、大量输血和紧急输血,若医院血液库存量紧缺,供血方又不能及时调配的可按血液应急管理制度启动应急用血机制,给予配合型输血。

上一篇:中国大学各专业介绍下一篇:鲤城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