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共10篇)
《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 篇1
《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
一、教材分析
《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教材围绕“卵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认识卵石—质疑成因—分析资料—试验研究—总结成因”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变化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爱提问的科学态度。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得出大自然中卵石形成原因的结论。
五、教学准备
水槽(冷水)、镊子、酒精灯、火柴、小石块、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神秘的礼物,想看吗? 生:想看。
师:哦,都想啊,那得听我口令,每个小组的材料员到我这里领一个袋子,里面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礼物,先不要拿出来,先用手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好,开始摸……
师:谁来说一下,你摸到了什么? 生:“石头”。
师:“是什么样子的石头?” 生:“圆溜溜的、表面很光滑、有点圆、很硬。”
师:“好,下面把它们从袋子里拿出来,一见庐山真面目,真的是石头,你们都猜对了。知道这种石头叫什么名字吗?”
生:“卵石”
师:“为什么叫卵石呢?”
生:“因为它们圆溜溜的、像个鸡蛋,所以叫卵石。”
师:“恩,有道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卵石的一些知识,关于卵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们想知道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相继板书:卵石的形成)
师: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卵石? 生:河边、公路旁、建筑工地上……
师:对,这些地方都有很多卵石的影子,那么这些卵石又是从哪里来的? 生:这些卵石是从河里来的。
师:河里原本就有这么多卵石吗?出示课件(河道上、中、下游不同情况的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胆设想一下河流下游的卵石是从哪里来的? 下面小组交流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书中黄色方框中。
生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展示一下。
生一一展示,师总结:河道上游的石块被流水搬运到了河道的中游和下游。在搬运过程中,相互磨擦、碰撞到达河道下游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师:那么河道上游的大石块是从哪里来的?接下来,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资料,并结合书中的三幅图,交流讨论。
生欣赏视频资料,讨论:是哪些原因导致高山上的大石头崩落到河道的上游?
小组交流展示:
小组1:我们组认为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使岩石破碎。
小组2: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岩石的裂缝、水结成冰使岩石裂开。小组3:我们组觉得植物的生长加剧着岩石的解体。
小组4:我们组认为是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生长长期对岩石造成了破坏,使岩石解体崩落到河道的上游。
小组5:我们组认为由于太阳的照射,冰劈作用,动植物的关系,使岩石解体,滚落到河道中。
小组6:岩石白天受到太阳照射,外层受热膨胀,而内部是凉的,到了夜晚岩石的外部遇到严寒,遇冷收缩,而岩石的内部温度较高,这样反反复复,岩石就破裂了。
师:同学们的展示都很精彩,都很有道理,特别是第4小组的展示最全面,正是因为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生长长期对岩石造成了破坏,使岩石解体崩落到河道的上游。温度的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吗?我们能不能也来做一个模拟实验?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小石块、火柴、酒精灯、镊子、水槽、冷水这些实验材料,有哪位同学可以根据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
生:可以用酒精灯加热小石块,模拟白天受到太阳的照射而膨胀;将烧红的石块迅速放入冷水中,模拟岩石到了夜晚受到了严寒,遇冷收缩,反复加热放入冷水中,看看岩石有没有变化。
师: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实验设计的怎么样? 生:很好!
师:现在我们就动手来做一做这个实验。请各小组材料员到老师这儿领取实验器材。大家觉得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对,安全很重要。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请看大屏幕,你来读一下。还有不明白的吗?没有了。下面,各小组开始实验。
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大部分完成了,请组长熄灭酒精灯,其他同学不要再碰材料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反复的烧石块,在放入冷水中,在第三次时岩石破成了几块。师:实验证明温度的变化确实对岩石造成了破坏,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在大自然中,就是岩石的风化现象。正是因为有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很多岩石就会破碎,滚落下来,崩落到上游的河道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动手实验了解了岩石的风化作用,相信同学们收获一定不小,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在课下可以思考一下,今日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出示幻灯片)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 篇2
师:(边展示一组食物图片边说)看着这么美味的食物,同学们快流口水了吧?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5章第3节“合理的膳食”。(稍作停顿,又向学生提问)凭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什么是膳食?你的膳食合理吗?
生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就是膳食,我喜欢吃肉多一些,可能不太合理。
生2:我不太爱吃蔬菜,也不太合理吧。
师:看来,怎样的膳食是合理的,我们还得好好研究一下。百度百科上说“膳食是指日常吃的饭菜”,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除了饭菜之外,我们还会到超市里购买饮料、糖果等零食吃,因此,建议大家把“日常吃的饭菜”改为“日常吃的食物”。那么,食物要怎样吃才是合理的呢?
二、趣味实验
师:(边展示实物边问)同学们都喝过可口可乐,那大家吃过曼妥思糖吗?(许多学生说吃过)
师:有没有试过在可口可乐中加入曼妥思糖?(学生都说没试过)要不,我们来试一试。(学生表现出期待的神情)根据生物学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我准备了2瓶可口可乐和1份曼妥思糖,哪两位同学来试试?(学生踊跃举手,教师任意选择两位学生)
(两位学生上前演示趣味实验,每人各拿1瓶可口可乐,同时打开,其中1人在1瓶可口可乐中快速加入曼妥思糖。当全体学生看到“加入曼妥思糖的可口可乐很快就喷洒出来, 不加曼妥思糖的可口可乐却没有喷洒出来”时,一下子沸腾起来了。 )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精彩演示。猜测一下,如果这个“瓶子”就是我们的消化系统,结果会怎样?
生1:可能会打嗝。
生2:可能会呕吐。
师:今后你们还会同时吃这两种食物吗?
生:不会。
师:那你们觉得,合理膳食贵在———
生:合理搭配。
三、概念形成
师:膳食要合理搭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大排面是常吃的食物,我们一起来分析图中这碗面的搭配方式。
生1:大排骨是荤菜,青菜是素菜。
生2:面是主食,大排骨、青菜是副食。
师:很好,同学们指出来两种搭配。现在请阅读教材P79-82,继续思考,合理搭配膳食,还要做到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
师:同学们已阅读了教材,你觉得膳食要做到哪些方面的合理搭配?
生: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
概念1. 主副食合理搭配
师:很好。那我们先讨论第一种搭配:主副食合理搭配。请告诉我,主食与副食一般指什么?
生:谷类是我们的主食,包括稻谷、麦子、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副食一般指除谷类之外的食物,如肉奶蛋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师:(出示大米和小麦粉中有关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及能量的数据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这些主食中哪种成分最多?这对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生:大米和小麦粉中糖类最多。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70%以上来源于糖类,多吃主食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师:(出示豆腐、黄豆、牛肉、猪肉、鸡和鲫鱼中有关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及能量的数据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这些副食中哪种成分含量最高?这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好处?
生:除猪肉外,这些副食中蛋白质含量最多。蛋白质能为人体生长发育、细胞修复及更新提供原料,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多吃这些副食,能促进生长发育。
概念2. 粗细粮合理搭配
师:现在讨论第二种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请告诉我,粗粮与细粮怎么区分?
生:粗粮主要指大麦、玉米、小米、高粱、燕麦、荞麦等粮食;细粮主要指大米和小麦面粉等粮食。
师:除此以外,两者还有什么区别?
生:粗粮与细粮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有所不同。如粗粮中纤维素、维生素B1的含量比细粮中多。粗粮富含维生素B1,可预防脚气病。
师:你知道脚气病是怎样的病吗?(学生齐说不知道)患脚气病,有的人会出现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症状,甚至会瘫痪;有的人会出现心动过速、胸痛、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脚气病不同于脚湿气,脚湿气是足癣的俗称,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患足癣的人,脚会起水泡、发痒、糜烂等。
师:粗粮富含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及时排除肠道的有害物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概念3.荤素合理搭配
师:现在讨论第三种搭配:荤素合理搭配。(出示含有6种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以及人体对这些食物吸收不足时会出现的症状的数据表)请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食物所含维生素种类最多?若要同时获得下列6种维生素,至少还要添加哪类食物?
生:奶制品中所含维生素最多,含有维生素A、B2、B12、D。
师:我们常吃奶制品,可同时获得4种维生素,但还缺少哪两种?
生:维生素B1、维生素C。
师:若要同时获得6种维生素,除奶制品外,至少还要添加哪类食物?
生:可从豌豆、菜豆、扁豆、猪肉、花生中获得维生素B1,可从新鲜的柑橘类等水果和蔬菜中获得维生素C。
师:可见,若要同时获得6种维生素,还得做到荤素搭配。
师:(出示一份套餐图片)如此一份有荤有素的午餐,荤素搭配合理吗?
生:猪肉多,蔬菜太少。
师:荤菜、素菜各多少,才算搭配合理?
师:(出示《青少年每天摄入各类食物量表》) 青少年每天摄入各类食物的量一般是:主食400-500g,肉、禽类100-200g,豆制品50100g,蛋50-100g,蔬菜350-500g。此外,还需吃一些水果和坚果类,以及海带、紫菜、香菇、木耳等食物。
按照这样的标准,假设我们只吃肉类,不吃禽类,那么,我们一天可以吃200g肉、100g蛋、500g蔬菜,同学们能想象出到底是多少吗?(学生摇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200g猪肉(教师展示猪肉样品),100g蛋(教师展示2个中等大小的鸡蛋样品),500g蔬菜(教师展示青菜样品)。
(当教师进行展示时,学生一脸惊诧,有的说,要吃那么多蔬菜啊;有的说,肉只能吃那么少,看来平时肉吃多了。)
师:看来,做到荤素合理搭配也不容易啊。如果荤素搭配长期不合理,就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症。请阅读教材,完成练习,将维生素A、B1、B2、B12、C、D与其缺乏症一一对应,用线连结起来。
(学生阅读并完成连线)
概念4.三餐合理搭配
师:现在讨论第四种搭配:三餐合理搭配。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想一想,“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晚饭少一口、能活99”等俗语,说明一日三餐该如何搭配?
生:全天热量分配以早餐30%、中餐40%、晚餐30%为宜。
师:你怎么判断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符合上述要求?(生摇头)
师:(出示一位初中生一天的食谱)我们以这位学生一天的食谱为例,借助教材信息库中的食物能量表来计算一下,他的三餐热量分配是否合理?
(学生计算)
生1:早餐:鸡蛋100g,牛奶200g,热量1105kJ。
生2:午餐:面包100g,鸡肉条100g,牛奶200g,热量2590kJ。
生3:晚餐:猪排75g,面条150g,热量2159kJ。
师:按照早餐、午餐、晚餐能量之比3:4:3,他的三餐符合要求吗?如果不符合,请给他提些建议。
生4:不符合能量要求。建议他早餐最好添加面包和水果。午餐、晚餐要添加蔬菜。
师:谢谢你的建议。一日三餐,也应该做到主副食、荤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概念5.正餐零食合理搭配
师:(出示学生在课间到小超市购买零食的照片)同学们,如果我们把一日三餐称为正餐的话,那么,老师还想补充一个搭配,那就是正餐零食合理搭配。为什么要补充?大家看这张照片就知道了。(生笑)
师:所谓零食,就是正常的一日三餐以外的零星小吃。可口可乐是同学们爱喝的饮料,请看一个与可口可乐有关的趣味实验。
(生观看实验视频)
师:有什么启示?
生:不能再喝可口可乐了。
师:为什么?
生:在可口可乐里放了一年的鸡蛋,蛋壳全部碎掉了。我想,长期喝可口可乐的话,可能会使我们的骨质疏松,牙齿发软。
师:为了健康,我们要在保证正餐定时定量的前提下,选择健康的零食。同时,补充的零食要适量,如每天吃一些坚果等。
四、概念图式
师:请完成概念图,对刚才所学的知识加以小结。
(学生完成概念图)
五、概念应用
反思活动:评价小组成员的一日三餐计划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评价自己的一日三餐计划。这是学校食堂提供的一份菜单,你们在课前已点好菜,并根据《一日菜单主要配料表》,计算出其中“1米、面等主食;2肉、禽类;3豆制品;4蛋;5蔬菜;6水果;7其他”的量了吧?(生点头)
师:请一位同学交流一下。你准备一日三餐吃什么?
生:早餐我选了鲜肉大馄饨;午餐我选了红烧狮子头、茄汁鸡条、炒菠菜和米饭;晚餐我选了劲爆鸡排、番茄炒蛋和米饭。
师:三餐中各类食物的量是多少?
生:米、面等主食540g,肉、禽类265g,豆制品0g,蛋50g,蔬菜225g,水果0g,其他10g。
师:(出示《青少年每天摄入各类食物量表》)这是青少年每天摄入各类食物的建议量,如果按照有6~7项符合为“合理”,4~5项符合为“较合理”,其余为“不合理”这一标准,你觉得自己有几项符合?
生:只有一项,蛋50g。
师:哪些不符合?
生:主食、肉禽类偏多,蔬菜偏少,没有吃豆制品和水果。
师:给自己打个分。
生:膳食不合理。
师:看来还得改进啊。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与分析,合理、较合理、不合理的各有多少?谁的最合理?最不合理的计划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
(学生分组交流、统计和分析)
师:因为小组较多,我就选2个小组进行交流,哪个小组先来?
生1:我们小组4人,1人合理,1人较合理,2人不合理。最合理的是某某(姓名保留),最不合理的主要是主副食、荤素搭配不合理。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适当减少主食和肉、禽类。
生2:我们小组4人,0人合理,1人较合理,3人不合理。最合理的是某某,最不合理的有主副食、荤素搭配不合理,还有粗细粮的搭配不合理。要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些粗粮,少吃些肉、禽类。
师:看来同学们平常吃的肉、禽类偏多一些,蔬菜、水果偏少。请逐步改进。
师:如果你是一位寄宿生,由于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吃,那你会对食堂提些什么建议?
生1:提供营养均衡、品种丰富的食物。
生2:要提供水果。
生3:要提供粗粮。
师:谢谢同学们的建议。请各小组组长在课后继续完成统计工作,并把“活动:评价小组成员的一日三餐计划”表格交上来。
六、拓展行动
同学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给予我们最多关怀的是父母。学习了有关合理膳食的知识,请利用信息库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制作一份建议父母关注自身健康的小贴士,向父母宣传合理膳食的知识。如果你的家人患有某种疾病,也请提醒他们在饮食上应该注意的方面。
《我们的生命》课堂实录 篇3
1.通过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知识,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人的爱和期望。
2.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
教学难点
知道生命是美好的,生命的成长承载着许多人的爱和期望,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习资料(每对同桌一份)。
学生:完成课前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体会生命的美好
(课件播放画面:小草在破土而出,鲜花在竞相开放,小鸟在枝头欢唱,小朋友们在追逐嬉戏……)
师: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我们的生命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神秘的话题。
二、了解生命的孕育
1.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
(课件播放:受精过程)
师:神奇吧!我们的生命就是从这个受精卵开始的。那么小小的受精卵是怎么长成白白胖胖的小宝宝的呢?答案就在这个神秘的信封里。
2.了解胎儿成长发育过程。
(1) 同桌活动,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同桌一起打开信封,仔细看看里面的四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把这四幅图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了,你行吗?
(一生展示)
师:你为什么这样排呢?
生1:我是把胎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
师:是的,这就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经历多长时间呢?
生:十个月。
(2) 了解一、三、六、十个月的胎儿的发育特点。
师:请大家猜一猜,第一张图片上的宝宝有几个月大了?
生1:两个月。
生2:一个月。
师:真厉害,第一张图片上的宝宝的确是一个月大了。让我们来仔细看看他吧。(课件展示)能看清楚吗?
生:太小了,看不清。
师:是的,一个月大的宝宝实在太小了,他只有一厘米长。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生:只有这么一点大呀?
师:你觉得他像什么呀?
生1:像蚂蚁。
生2:我觉得像一只小猴。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他呀,还很像海里的一种动物——海马。我们编一句儿歌记住他:一月宝宝像海马(生齐读)。
师:时间过得很快,宝宝三个月大了,和一个月大的宝宝比,有什么变化?
生1:宝宝变大了。
生2:宝宝好像有人的模样了。
师:三个月大的宝宝手、脚、头已经很清晰。这时,宝宝还会玩耍了,在妈妈肚子里踢脚、握拳、转头、眯眼睛。你能给三个月大的宝宝也编一句儿歌吗?
生1:三月宝宝会玩耍。
师:我们把它记录下来。(教师输入电脑,生齐读)
师:哪一张图上的宝宝是三个月大的呢?
生:第二张图片上的宝宝。
师:你真会观察。不知不觉,宝宝六个月大了。(课件展示)
生(齐喊):哇!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六个月大的宝宝长出了头发。
师:不仅长出了头发,眉毛、睫毛也都长出来了。
生2:身子也变长了。
师:宝宝越来越强壮了,最可喜的是他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时候,妈妈会轻轻地抚摸着他,和他说一些悄悄话,或者让你听优美的音乐。你能用一句儿歌来说说六月宝宝的特点吗?
生1:六月宝宝听音乐。
师: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教师输入电脑,生齐读)
师:又过了四个月,宝宝几个月大了?
生:十个月。(大家再次感叹:这么大了!)
师(课件展示):宝宝又有什么变化?
生1:宝宝的眼睛都睁开了。
生2:宝宝的身体倒过来了。
师:九个月以后,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宝宝开始头朝下了,这样妈妈更容易把宝宝生出来。十月宝宝各方面都已经发育成熟了,准备出生了。我们可以编一句儿歌吗?
生1:十月宝宝要出生。
生2:十月宝宝头朝下。
师:你们喜欢哪一句呢?
生(齐):十月宝宝头朝下。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啊。(教师输入电脑,生齐读)这个过程真奇妙啊!我们把自己编的儿歌读一读,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生边拍手边念儿歌)
3.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辛苦。
师: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整整十个月,这十个月里妈妈会有哪些感受呢?
生1:我妈妈刚怀孕的时候,胃口很差,一点也不想吃东西。
生2:到后来,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连站起来都很困难。
师:同学们,你们站起来困难吗?
生:太轻松了。
师:在你们眼里如此轻松的事情,妈妈为什么会觉得很困难呢?
生:因为肚子太大了,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师:做哪些事情特别不方便呢?
生1:弯腰捡东西很不方便。
生2:上下楼梯也不方便。
生3:特别是洗衣服要弯腰,妈妈就非常吃力。
师:正因为这么不方便,所以妈妈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磕磕碰碰伤到你。孩子们,接下来,我们要来感受一下,用心体会,注意保护好肚子里的宝宝,千万不要让他受到伤害。
(学生反背书包做捡钥匙、系鞋带等动作,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急着想把书包放下了)
师:这么快放下了,为什么不再背会儿呀?
生1:太累了!
生2(敲着背):弯腰的时候,书包特别重,腰都酸了。
师:你们才背了这么几秒钟就喊累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要呆上整整十个月啊!和妈妈比比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1:妈妈怀孕的时候真的很辛苦!
生2:我觉得当妈妈真是很不容易!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感受吧。
(听一位孕妇谈怀孕后的感受)
师:谢谢这位老师。让我们一起祝福她生一个和你们一样健康、活泼、可爱的宝宝。
三、感受生命的诞生
1.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
师:当妈妈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祝福,但确实又很辛苦。经过十个月的漫长孕育,小宝宝终于发育成熟。小宝宝要出生了。(课件播放:分娩过程)
2. 抒发感情,真情诉说。
师:听到你响亮的啼哭声,妈妈巨大的疼痛、满脸的汗水都已经忘记。此时此刻,同学们,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1:妈妈,您辛苦了!
生2:妈妈,我爱您!
生3:妈妈,……感谢您给了我生命,我要……好好报答您!
(一些学生的声音开始哽咽,还有一些学生在偷偷地擦拭泪水……)
师:老师从你们晶莹的泪珠里,看到了大家对妈妈的爱。是的,我们的妈妈用爱甚至是生命换来了我们的诞生。我们的生命多么来之不易!
四、体认生命的成长
1.感受自己长大了。
师:当护士阿姨把你抱到亲人怀中,看着你粉嘟嘟的小脸蛋儿,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其他亲人,心里肯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
生:希望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师:的确。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调查表,和刚出生时比一比,看看自己有什么变化?
(四人小组活动交流。略)
……
师:同学们的变化真大!大家看,我们从小小的婴儿长成四年级的小学生,经历了多少年?
生:十年。
师:在这十年里,谁在关心、照顾我们?
生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还有很多的亲人。他们是怎么照顾我们的呢?
生1:我爸爸以前从来不做饭,但妈妈怀上我以后,他就会做一些有营养的好菜给妈妈吃。
生2:我有一次发高烧,妈妈陪我挂了好几天的盐水,等我好了,妈妈却病倒了。
生3:我三岁的时候去超市玩,和妈妈走丢了,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我,后来等找到我的时候,妈妈流着泪,声音也喊哑了。
……
师:这样动人的画面不仅出现在我们的家里,也出现在学校。在学校里又有谁在关心爱护我们?
生:有老师、同学。
师: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默默付出着,你想到了谁?
生1:交警叔叔,他指挥交通,让我们每天平安回家。
生2:医生阿姨,为我们治病,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生3:环卫工人,他们每天打扫街道,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
师:看,一个人的成长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凝聚了多少人的关爱,我们就在这爱的世界里快乐地成长着。
五、认识生命的意义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位特殊的同学,他也在爱的世界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一位脑瘫儿的日常生活录像)
师: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这位同学的父母很爱他。
师:老师相信你的父母也是如此地爱你。
生2: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
师:面对站都站不起来,更不用说生活自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为什么还要到处借钱为他治病,而不放弃他?
生:因为他也是妈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所以不能抛弃他。
师:为了让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父母还送他去上学,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为什么不放弃他?
生:因为他也是班里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帮助他才对。
师:那么,医生和护士为了他,一年做了7次手术,还不成功,他们为什么不放弃他?
生:因为他也是社会的一员。
师:他的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大家的,属于所有关爱他的人的。
师:让我们到诗中再去回味生命历程中这点点滴滴的爱吧!
从小小的细胞到成熟的胎儿
从嗷嗷啼哭到张开小嘴牙牙学语
从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到成长为一名小学生
……
我们的生命寄托了多少人的期待
我们的生命凝聚了多少人的关爱
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
让我们一起呼唤
珍爱生命吧
(师生深情朗诵)
六年级科学卵石的形成教学反思 篇4
一、在理念上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得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在内容方面,我发现:
1《卵石的形成》是一堂难度较大的逻辑推理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由于卵石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卵石走过漫长的“道路”,学生无法直接感知。若用传统教学手段,采用挂图,用语言讲解,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种时空限制,使学生通过观看来直接感知卵石的形成,恰当设置问题,以激发启发思维,并结合实验,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内容。科学课的主要内容,不仅综合了科学课的主要内容,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内容。这样做更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1、在上课时,教学方法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灵活多变的运用;教学环节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由于文本提供的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我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考虑到文本的内容,还考虑到文本延伸到的内容,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
3、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
4、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促使学生学好科学课的积极性。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实录 篇5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进一步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及六年级圆的面积与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可见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但知识和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 对图形的转化、公式的推导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 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剪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框架。
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尺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梯形。
2.师:在这些图形中, 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同时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点击课件出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唤起学生的旧有的知识, 为下面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铺垫。)
3.师:这是一个方格图, 一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不数方格会求下图的面积吗? (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
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15平方厘米。
师:根据什么算出的?
生: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还是一个长方形吗? (课件出示:一个不规则图形。)
生;不是。
师:这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它的面积怎么求呢?
生:把右边的一个小正方形割下来补到缺的地方, 正好补成一个长方形, 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它的面积也是15平方厘米。
师:变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 但是面积没变。
师:还能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课件出示另一个不规则图形。)
生:它的面积也是15平方厘米, 也是把右边的小三角形割下来平移到缺的地方正好补成一个长方形。
师:变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 但是面积没变。
师:同学们, 我们在求这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 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师:这个方法, 这种过程叫转化。 (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想到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教师在这个地方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点, 渗透转化的思想。)
4.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课件出示一个带网格的平行四边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数。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然后去掉方格又怎样来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以此来过渡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顺理成章)
师:同学们, 你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我数了有24个整格, 8个半格,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如果去掉方格又该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不想知道?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同学们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生1:和它的底和高有关系。
生2:和它的边长有关系。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的猜想, 想不想亲自来验证一下?那你打算怎么来验证呢?
生1: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正方形, 因为我们学过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生2: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因为我们学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转化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先来看一下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学生汇报, 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
生:我们小组先画一条高, 然后沿着高剪开, 把剪下的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 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 它们的形状变了, 但是面积没有变。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展示不同小组的剪拼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刚才同学们的剪拼方法主要有这几种 (课件演示) , 无论哪一种剪拼方法, 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那么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我们继续来探索好吗?我们先来看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转化成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小组活动, 教师指导) 。
师:谁愿意来汇报? (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把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正好是转化后长方形的长, 平行四边形的高正好是转化后长方形的宽,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我们一起来看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 学生认真地观看。)
师:同学们, 你们刚刚经历了两次合作探究:第一次合作, 同学们想到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第二次合作, 同学们找到了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转化的过程中, 图形的形状变了, 但是面积没有变,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
师:因为字母间的乘号可以省略,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ah。
师: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很容易地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底和高。
师:和它的周长有关系吗?
生1:没有。
生2:有。
师: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教师手拿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架进行演示。)
师: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变了吗?
生:没有。
师:面积呢?
生:变了。
师:怎么变了。
生:变小了。
师:为什么变小了。
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变短了
(教师向相反的方向演示再次问学生的变化情况。)
师:由此看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周长没有关系, 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
三、巩固练习
(一) 基础练习
师:我们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个好吗? (课件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1:8平方分米。
师:说说为什么?
生2:因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分米, 高是2分米,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底乘高可以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
生3:……
师:同学们, 你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本领, 现在你会求刚才我们去掉方格之后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会。
师:同学们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 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动手测量, 并认真计算。)
师:谁想说说你的测量方法?
生:我先测量出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 又测量出了它的高是4厘米,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底乘高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老师还想出道题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判断练习题。)
师:通过这个题目, 我们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用底乘相对应的高。)
(设计意图:基础练习题是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判断练习题是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式中的底和高是相对应的, 并不是任意的底和高。)
(二) 提升练习
师:我们教学楼后边有塑胶跑道和绿色的草坪, 如果在草坪上建一个花坛, 要求花坛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面积是12平方米, 为了施工的方便, 要求底和高都是整米数, 有几种方案? (课件出示绿色的草坪。)
(学生设计方案。)
师:谁想想说说你的方案。
生1: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米, 高是4米, 它的面积是12平方米。
师:他的设计符合要求吗?
生:符合。
师:谁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生2:我的设计是底2米, 高6米, 它的面积也是12平方米。
生3:……
师:如果现在草坪上正好有这样一个空地, 在这些方案中哪种方案更合适呢? (课件出示带有空地的草坪。)
生:我认为底是12米, 高是1米这个方案比较合适。
师:相信有了同学们的智慧和努力, 我们的校园会更加美丽。
四、拓展延伸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平行四边形, 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变成一个三角形。)
师:平行四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变成了一个三角形。
《鱼市场的快乐》课堂实录 篇6
主题:快乐
步骤:
1. 怎样快乐——所见
2. 为什么快乐——所思
3. 传递快乐——所享
4. 感悟快乐——所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二、三自然段。
2. 借助批语理解课文,感受鱼贩们的快乐,感悟快乐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鱼贩们快乐的生活源泉——把苦日子过甜
教学过程:
(一)扣住“快乐”质疑——从“快乐”出发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鱼市场的快乐》。(板书:24、鱼市场的快乐)
师和学生一起读课题
师:题目的中心词是——
生齐答:快乐。
师:围绕“快乐”你有哪些疑问?(在“快乐”下面画着重号)
生:在我的印象中鱼市场就是个卖鱼的地方,又臭又脏,十分杂乱,怎么会快乐呢?
师:哦!想寻找鱼市场快乐的原因。(板书:为什么快乐?)。
生:这个市场是怎样快乐的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吗?
师:嗯,这个场面,真让人期待。(板书:怎样快乐?)
生:鱼市场自己不会快乐,是谁制造的快乐?(板书:谁?)
师:真好,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我们就带着思考,从“快乐”出发, 在文中寻找是谁快乐,怎样快乐,为什么会快乐?(梳理质疑,快乐引线)
(二)借助批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寻找“谁”快乐
师:默读课文,借助批语,找找鱼市场里谁快乐?
生:默读、圈划
生:鱼贩、上班族、还有买鱼的顾客快乐(生依次说出(师顺势板书:鱼贩快乐、顾客快乐)
(三)精读课文,重点批注——感受“快乐”的场面
师:(课件出示: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鱼贩和顾客的快乐?
要求:勾画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体会或想问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批。)
生:学生自主阅读,结合问题,重点批注。(大约5分钟)
师:巡视指导,展示补充原文批语的批注,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批语理解课文。
师:谈谈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鱼贩和顾客的快乐?
(生汇报、交流批注)
生:我勾划了“他们面带笑容……飞来飞去”这句,我从鱼贩的“面带笑容”,把卖鱼说成是玩棒球,看出了鱼贩的快乐。
师:呵呵,快乐已写在了脸上!就这一句你们还批注了什么?
生:这一句中“在空中飞来飞去”抛鱼的样子,特别有趣。我也划出了“像棒球一样”。
师:抛鱼像玩棒球一样,作者多会打比方,让我们不由地联想到那些快乐的场面。
生:从“飞来飞去”可以想象当时他们抛鱼很有趣。
师:你们真会读,也会批,从鱼贩们的表情,抛鱼的动作,想象他们抛鱼的样子体会到了他们的快乐!你们还找到了哪些语句?
生:我发现批语中写“卖鱼像玩棒球,真是有意思”也可以体会到鱼贩很快乐。
师:(投去赞许的目光,肯定地说)从批语中得到启示,这是学习批读文的重要方法。
师:请你读读,把你感受到的快乐告诉大家。
生:“他们面带笑容……”(内容略)
指名朗读。
师:让我们在朗读中去感受鱼贩们卖鱼的快乐吧!
生:齐读。
生:我勾画了“一个创意接着……和马戏团演员相媲美”我从“人人身手不凡”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快乐,而且是长期快乐,才可以和演员媲美!(很激动)
师:嗬,“长期快乐”,多么重要的发现,抓住重点词,批注了自己独特的体会。还有补充吗?
生:我勾画了“大家互相唱和……”这一句,我从他们唱和中感受到了鱼贩们卖鱼时的快乐。
师:喔,那他们是怎样唱,怎样和的呢?
师:(对着这位学生做抛鱼的动作)唱:“啊,五条鳕鱼飞到明尼苏达去了。”
生:一边向老师抛鱼一边和:“8只螃蟹飞到堪萨斯。”
师唱,生齐和(学生兴奋地做抛鱼的动作)
生齐唱,师和;男生唱,女生和(大家边抛,边唱和。在师生、生生一唱一和中体会鱼贩的快乐!),
师:像这样的此唱彼和,相互呼应,就是唱和。这样唱和着卖鱼的场面无不让我们融入到鱼贩的快乐中!就把这份快乐送进文字中。
生:齐读二自然段。
师:再次反复引读,唱和的部分
师:这是多么——
和谐、充满乐趣、充满欢笑的生活……(生补充)
(四)感受顾客的快乐——分享传递“快乐”
师:这样的改变,不仅鱼贩们获得了快乐,还感染了上班族和顾客。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顾客的快乐?
生:我从“即使是……意犹未尽”体会到顾客的快乐,因为怕鱼腥味的人都乐意参加接鱼游戏,而且一试再试还没有玩够体会到的。
师:哪个词看出他没有玩够?
生:意犹未尽。
生:从“一试再试”,可以看出,顾客玩了很多次,却还想玩,看出接鱼游戏很快乐。
师:是呀,谁能抗拒买鱼送快乐呢?
生:我从“鱼贩们已经习惯给不顺心的人排忧解难,……手中还提满了情不自禁买下的鱼”从“愁眉不展”到“笑逐颜开”体会到了顾客的快乐。
师:真好,抓住这对反义词,从愁到笑前后鲜明的对比,体会到顾客的快乐。
生:这可多亏鱼贩的排忧解难!他们才会笑逐颜开!
师:看!快乐就是这样传递的。
生:读四自然段
师:读者写了这样的批语——
学生读: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在这里买鱼是一种享受。
(五)感悟道理———快乐生活
师:顾客在得到快乐时还悟出了一点道理,那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把你的理解批注在句子的后面。
生:写下自己的批注。
展示批注汇报:
生:我悟出了我们要快乐的对待每件事,不要抱怨。
生:要想办法,把苦日子过甜,才会得到快乐!
生:要有快乐的心情去工作。
师:作为学生你们要——
生:快乐的学习。
生:人越抱怨就越不高兴,越苦,快乐了日子就很甜。
生:如果我们快乐了,还要传给别人,其他人也会快乐。
师:是啊!这就是快乐传递,传递快乐呀!我们要快乐面对生活,传递快乐,生活中就处处拥有快乐!(师板书:快乐生活)
师:下课!
作业课件出示:课后针对你的批注和问题继续阅读、交流,并试着用这样的句子写下你的感悟。
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
与其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
板书:24、鱼市场的快乐
快乐生活苦日子过甜——鱼贩快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篇7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
劳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骨髓移植对小钱生命的重要,了解捐献骨髓的经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最宝贵?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生命。不错,当你看到一个脆弱的生命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你会做些什么,你又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关于生命的真实的故事中去。导出课题。
2.归纳问题
(1)生命桥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跨越生命桥呢?
(3)怎样跨越生命桥?
(4)谁的生命遇到危险了?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是谁?
生:小钱。
师: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或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自己解决。
(1)生读课文
(2)出示生字新词
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
(3)指名学生读词语并领读。
(4)找出描写花的词,这些词在文中指什么?
(5)再读词语,巩固记忆。
2.初读课文,理解“生命桥”一词。
生初步理解:台湾青年为大陆小钱捐献骨髓,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这座生命桥联结着台湾和大陆,让我们随作者去海峡两岸看看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跨越生命桥呢
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生:我从静静地、凋零、含苞的花朵等词明白了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的生命很重要。
生:我从几经辗转这个词里体会到找到骨髓不容易,必须跨越海峡进行移植。
2.创设情境,感悟生命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小钱没有生病,此时他会做什
么呢?
学生畅谈,体会生命的重要与可贵。
3.生读课文3~6自然段,交流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以及读后的初步感受
生: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很危险,还有就是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小钱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是隔不断的,生命桥又是怎样架设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关注他们的故事。
“可能性的大小”课堂实录及评析 篇8
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种颜色的球是总球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口述答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显示。
2.出示课本第87页“摸球游戏”图。
师:分别从这些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说一说从不同的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学生读题、审题, 小组讨论后, 全班汇报。)
生:从第1盒中不可能摸到白球。 (板书:不可能)
生:从第2盒中一定能摸到白球。 (板书:一定)
生:从第3、4、5盒中都能摸到白球。其中第4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 从第5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 (板书:其他可能性)
评析: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陆老师在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知识后, 巧妙利用教材主题图中第一个盒子设计问题, 复习客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已有知识, 切入学习用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
师:其实可能性的大小除了用“不可能”、“一定”、“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外, 还可用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师:想一想, 从第一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生:可用0来表示, 因为盒子里面根本没有白球。
师:从第二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可以用百分之百来表示。 (师先板书:, 再写成:)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哪些为0?
生回答:公鸡下蛋的可能性是0;太阳从东边升起的可能性是1;人在地球上生存的可能性为1;人在月球上生存的可能性为0;地球自转的可能性为1;星期八的可能性为0……
师:从第3、4、5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全班汇报)
生:从第3个盒子里摸到红球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各是一半, 用表示。
生:第3个盒子里有1个红球、1个白球, 摸到红球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应相等, 都是。
生:从第4个盒子中摸到的白球可能性是, 因为8个球中, 只有1个是白球, 摸球结果的8种可能中只有1种是摸到白球。
生:第5个盒子中有8个球, 其中有7个是白球。摸球结果的8种可能中, 摸到白球的可能有7种, 用表示。
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大小, 就是指该事件 (白球) 占总数 (红、白球数) 的几分之几。这种表示法是否合理呢?请大家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评析: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后, 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主探究新知识, 认识不可能发生的现象, 可以用数表示为“可能性是0”, 认识一定能发生的现象可以用数表示为“可能性是1”, 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明, 巩固了所学知识,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时,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营造了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的氛围,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师生对话, 让学生掌握了用分数表示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意义和方法, 丰富了用数, 特别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三、试验验证, 深化提高
1.小组活动要求:轮流摸球, 摸球前先将盒子摇一摇, 每人每次只摸1个球, 再放回盒中。每组共摸球20次, 分别统计摸到红、白球的次数。猜一猜口袋里有几个白球, 几个红球。
2.各小组摸球次数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记录表略)
3.各小组摸球活动完成后, 进行汇报统计, 完成表格填写 (统计表格略) 。
根据统计表计算出:全班共摸出红球139次, 白球61次,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进一步化成百分数约是, 再化简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化成百分数约是, 再化简是。
(完成以上统计和计算后进行师生对话。)
师:根据全班摸球的结果, 你认为盒内是红球多, 还是白球多?你能猜出口袋里有几个白球?几个红球?
生:红球多, 红球至少有6个, 剩下的是白球。
生:红球7个, 白球3个。
(教师请学生打开袋子看一看, 果然有10个球, 其中红球多, 有7个, 白球少, 有3个。)
师:刚才同学们对7个红球和3个白球组成的10个球进行了200次的随机摸球, 结果摸到红球139次, 约占总次数的;摸到白球61次, 约占总次数的。由此推断盒中有7个红球, 3个白球。打开盒子一看, 果然有7个红球, 3个白球。红球个数7占总数10的, 与实际摸到红球的次数约占总次数的相吻合;白球的个数3占总数10的, 与实际摸到白球的次数约占总次数的相吻合。所以说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合理的。 (板书:是合理的)
课堂练习: (一) “练习”———2、3; (二) “讨论”。
评析:精心设计的再一次摸球游戏, 让学生真正经历“实验———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真实感受了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 认识客观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用分数表示的合理性, 体验到数学的真正价值。通过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练习———“讨论”, “练一练”等不同层次的练习, 不仅起到让学生加强对“用分数表示可能大小”意义的理解, 而且促使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可能性的大小。
师:怎样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
生:学会了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如果是不可能, 其可能性表示为0;如果是一定能, 其可能性为1;在不确定现象中,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是该事件的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生:可能性变化的大小在1和0之间。
师:也就是说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等于或大于0, 而小于或等于1。
(板书:0≤可能性≤1)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用数特别是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学会运用可能性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 能帮助我们对不确定的现象作出判断和选择。真了不起!
评析: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 内化了所学知识, 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总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这节课, 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融入其中。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层次地展开, 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 教师较好地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经历了“探究———应用———总结”的学习过程, 初步了解客观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可以用数据表示, 不仅掌握了知识, 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 篇9
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确目标, 承担使命, 振奋精神, 信心百倍地朝理想迈进。
活动准备:1.准备歌曲;2.小品;3.课前布置, 写作短文《我的理想》。
班会主持:男、女学生各一人
视频播放歌曲《蜗牛的梦想》: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 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
随着轻轻的风轻轻飘
等待阳光静静看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里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优美的歌声、朴素的画面最后化为屏幕上两个大写的字:理想。
女主持人:同学们能说说理想是什么吗?
生1:理想是我们未来想做什么。
生2:理想就是梦想。
生3:理想大多都是实现不了的想法。
生4:理想是趋于完善的状态, 穷极一生都很难达到。
……
男主持人: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愿望、抱负或宏伟的目标。作为一种精神现象, 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在一定意义上讲,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 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播放电影《甲午大海战》片断:
画外音:135年前, 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 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 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 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舰驶向祖国。请记住这群孩子的名字:刘步蟾、黄建勋、林永升、林泰曾……
17年后, 他们和铁甲舰一起沉入海底,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女主持人:他们年少时的理想也随着船骸沉入大海了吗?
生:没有。50年后, 日本人无条件投降, 台湾岛被收回。
生:100年后, 中国超过日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生:他们肉体虽灭, 理想不死。
男主持人:是啊!这就是理想的力量。
屏幕上切换成五个大字:理想的力量。下方一隅有几行小字:天之生人也, 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 与草木同生, 即不与草木同腐。
男主持人: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很难超过他的信念, 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取法乎下, 一无所得。即便你无吞吐天地之志, 你也应为人生设定一个高度, 争取必然, 让潜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下面, 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个故事。
二人小品, 学生表演《你的煎锅》, 大意如下:
一个女人买了一个煎锅, 想给家人煎鱼吃, 她和邻居天天到河边钓鱼。她没钓到鱼, 而邻居每次不仅能钓到鱼, 还每次都将大一点的鱼重新扔回河里, 只将几条小鱼带回家里。女人非常奇怪, 一次她忍不住大声问道:“为什么你每次都把大鱼扔回河里?”邻居微笑着, 没有答话, 只是把手中的煎锅举起来给她看了看。那是一个小煎锅, 只能煎小鱼, 大鱼根本装不下。
女主持人:谢谢同学的表演。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煎锅呢?著名演讲家博恩·崔西有一句名言:“你不是你想法中的那个你, 而是你的想法决定了你成为那样的人。”想法越大, 梦想越大, 你才可能去期待一个大的结果, 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改变你脑中“煎锅”的尺寸开始。
男主持人:公元前西汉一位抗击匈奴的少年英雄霍去病曾说过一句话, 虽逾两千多年, 至今仍清晰可闻。大家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女主持人:保大汉天下之太平正是他的理想啊!现在请将目光投向一位异国的老人曼德拉。这个名字备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他的生平。
生:曼德拉, 生于1918年……
在学生的讲述中插入背景音乐:《光辉岁月》。
男主持人:谢谢同学的讲述。我想起了这位老人说过的一句话, “当我走出囚狱通往自由的大门时, 我已经清楚, 如果不能把痛苦和怨恨抛在脑后, 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历经50年不懈的斗争, 其中28年在监狱中度过。出狱后, 奉看管的狱卒为座上宾。就任总统两年后辞职让贤。所有的这些, 都源于他心中的那个梦:建立一个平等、民主、自由的新南非。
男、女主持人:同学们, 河流, 重在流字。它既是水的仪表, 更是水的灵魂。流淌成河,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势不可挡, 奔向大海。人之所以能超越个人的方寸天地, 形成大格局、大意象, 不正是因为心中有远方的大海吗?那就是我们的理想啊!
屏幕上慢慢呈上“让理想照进现实”几个大字。
男主持人: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精神的支柱。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你们的理想吧!
生1: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飞行员。我太想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了!
生2:我的理想是周游世界。
生3:我想设计一座能跨越渤海湾的大桥。
生4:卡拉什尼科夫是我的偶像, 我要像他那样做一名枪械设计师。
……
男主持人:请下一位同学发表他的理想感言。
生5:我想成为一个对科技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爱因斯坦26岁完成狭义相对论……许多科学家、伟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获得许多重要成果。我坚信, 没有求学时期知识积累和创造力的培养, 就不会有创造高峰的来临。我为理想狂, 不负少年头, 我知道此时我正行走在这条路上。
女主持人:说得好, 我们都正行走在这条路上。同学们将如何实现自身的理想呢?有请理想与现实两位嘉宾上场, 让我们聆听理想与现实的对话。
现实:理想, 你好!慕名已久, 能与你如此近距离地交流实在是我的荣幸。
理想:客气了!没有脚踏实地, 哪有仰望星空。我们之间早已神交。
现实: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的距离太遥远了, 有时觉得遥不可及, 力不从心。
理想:你可以在我们之间设定一个个的路标, 将遥不可及变成一段一段的“可及”。
现实:这条路上障碍、无奈和困难太多, 我似乎在痛苦中挣扎, 看不到希望, 我常常想放弃。
理想:我有时是姗姗来迟的, 我其实经常能在不远处看到你们, 不要在最接近我的时候掉头, 好吗?
现实: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 我与你失之交臂, 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理想:呵呵, 这条路上, 你可以认识许多朋友, 看到好多风景, 这也是收获啊。坚持本身就是目标和意义, 我既是你们跋涉的方向, 更是在远方注视你们的朋友呀!
男主持人:既然是朋友, 就拥抱一下吧!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在未来与你们的理想热情相拥。大家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生1:成功没有捷径, 唯有依赖奋斗。
生2:当辛苦成为一种习惯, 当勤奋成为一种充实, 无聊的嬉戏就将变成一种空虚。
生3:鲁迅说过:节省时间, 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 即等于延长了生命。
生4:实现梦想并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我们也不应该让它变成复杂的事情。也许需要你每天做一点, 也许需要你每天早起半个小时来完成这个小行动。一个小的行动, 足以让你实现自己的梦想。
生5:坚持不懈努力。大部分人不能坚持, 如果他们看不到想要的结果, 那是因为一个月或两个月后他们就放弃了。而对于那些坚持了足够久的人, 他们就能创造出他们想要的惊人的结果, 并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屏幕上出现了一段话:我年少时, 意气风发, 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 阅历增多, 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 于是缩小范围, 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 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接着, 我步入了中年, 无奈之余, 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定为自己的亲人, 时间年年流逝, 他们个个维持原样。当我垂暮之年, 我终于明白一件事, 我应先改变自己, 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 也许可以改变国家, 改变世界。
女主持人:这是一位英国主教的墓志铭。他用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 切忌眼高手低, 全力达志唯一的途径就是开始于足下, 玉成于执行。希望我们大家以此共勉。
配乐诗朗诵《理想》缓缓而来, 视频播放流沙河的诗《理想》。
班主任寄语:我们每个同学的理想不能只在梦中实现。理想, 我们都有, 可是如果经不起身边的诱惑, 理想会慢慢地从我们心中溜走。挫折和困难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都有很多, 这些都是实现理想的绊脚石。但是, 只要我们坚定我们的目标, 一步步往前行, 一定会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走向成功的未来。
《我心中的老师》课堂实录与评析 篇10
1.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知道老师为社会进步而辛勤工作,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2.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中国教师节”。
3.能把对老师的感情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 猜猜我是谁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来开展“猜一猜这是哪位老师”的游戏吧。请看——(出示课件)
(1)课件一:谁是第一位教会我们写字的老师?
生(兴奋地说):苏老师!
师:对啊,那位伴随我们度过一年级快乐生活的苏老师。
(2)课件二:听老师的录音,猜猜这是谁——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还记得我吗?
生(高兴极了):记得。
师:她是谁?
生(自豪地说出):曾老师!
师:我们怎么会忘记这熟悉的声音呢?同学们看,今天曾老师也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吧。
生(转过身激动地):曾老师你好!
(3)课件三:老师的集体照。
师:看照片上哪位是我们熟悉的老师。
(生争先恐后地叫出老师的名字)
师:在我们的成长岁月中,会遇上许许多多的老师。自从跨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知识的少年,虽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红领巾却拥抱着我们的双肩,这一点一滴的进步,花费了老师多少的心血。在我的记忆中,有这么一位老师,她那甜甜的笑容,亲切的话语令我至今难忘。她就是我的小学老师周老师。孩子,你们呢?大声地告诉大家你心中的老师吧!(伴随音乐出现照片)
二、 开火车
师:小火车开起来!用一句话形容自己喜欢的老师吧!
生(微笑着说):我喜欢白白胖胖的唐老师。
师(和学生一起哈哈大笑):谢谢你。
生:我喜欢亲切的曾老师。
生(摇着小脑袋说):我喜欢爱说爱笑的唐老师。
……
(课堂洋溢在快乐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们越说越激动,课堂笼罩在暖暖的师生情谊中。)
师:同学们一声又一声的“喜欢”让老师感动得不得了!孩子们,那么多的老师伴随着我们成长,运动场上老师领着我们向前冲,为我们呐喊加油;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带着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发现;课堂上,老师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伴随音乐出现相关照片)
三、 诉说我与老师的故事
师: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诉说我们与老师的故事吧。
(小组讨论开始,老师笑眯眯地来到每一个小组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评。)
(一)美文组
(学生羞答答地讲述了老师怎样教会自己写难写的字的故事)
师:看!曾老师就在我们的后面,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吗?
女生(看着曾老师大声地说):谢谢曾老师教会了我这么多的汉字!
师:同学们,她所说的话也是我们大家想说的话,对吗?
生(激动地):是!
师:那让我们一起转过身,对曾老师大声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吧!
生(齐转身):曾老师,谢谢您!
(一声声的“感谢”回荡在课室,曾老师感动不已)
生(朗读作文《我心中的老师》):当我生病时,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
师(感动地蹲下来与孩子拥抱):孩子,让我们拥抱一下。
(在老师和学生拥抱时,另一位学生拿出相机拍照,然后走出来采访老师。这是课前选的小记者之一,其任务是关注精彩的一幕并及时拍下来,同时进行采访。)
生:老师,我是小记者陈昊一。刚才的一幕让我很感动,我想代表小记者站采访您,行吗?
师:可以。
生:老师我发现每天您总是很早就来到学校,请问您家住得远吗?
师:我家住得挺远的,路程要一个多小时。所以我每天一早就出门。
生:老师您真辛苦。听说您家里有一个刚出生的宝宝,当您上班的时候会想她吗?
师:会啊,而且还挺想的。
生:可我发现您每天总是为我们早出晚归的,老师您辛苦了,我知道有一个小组准备了几首快乐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欣赏吧,希望美妙的歌声能带给您快乐。
(二)歌曲组
(歌曲组现场联唱了几首儿童歌曲,配以临时自创的可爱又有些笨拙的动作。所有学生热情高涨地跟着一起唱。表演结束后,该组同学面向班上的伙伴们提问)
生: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首首熟悉的歌曲是谁教会我们的吗?
全班同学(迫不及待地):音乐老师。
师:动听的歌声饱含了老师和我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让我们用这歌声感谢老师吧。优美的歌曲,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优美的歌声述说着我们与老师之间的故事,你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又是怎样的。请下一个小组上台来。
(三)珠心算组
(学生来到台前交流)
生:曾允泰同学,听说你有一项绝招,不如我们一起来考考你。145加35是多少?
生:180。
生:453加234是多少?
生:687。(计算速度之快让在座的孩子都不禁 “哇、哇”地发出赞叹)
生:564减35是多少?
生:529。
师:多精彩的心算表演,你真厉害!这么复杂的计算竟然能那么快就得出正确的答案,太棒了!这么棒的技能是谁教给你的?
男生:是少年宫的施老师。
师(弯下腰微笑着):如果此时此刻她就在你的身边,你会对她说什么呢?
男生:我想说感谢您,施老师!感谢您教会了我这么多的计算知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师(感慨地):是啊!我们的许多进步与成绩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诲,相信你一定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成为更棒的小数学家!听说你还获得了许多奖项呢!
生:是,我获得了广州市珠心算比赛一等奖。
(四)舞蹈组
师:老师也知道咱们班的李悦和王冀钰同学参加舞蹈表演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呢!来,快来展示展示吧。
(学生伴随轻松的音乐表演一分钟的舞蹈,课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这优美的舞蹈是谁教会你们的呢?
生:音乐老师张老师。
师:孩子们,欢快的舞蹈,是老师心血的结晶,优美的歌声,是老师爱的旋律。
(五)诗朗诵组
师:质朴的语言,是世上最美的诗篇,让我们欣赏诗朗诵《老师是什么》。
老师是什么
踏着四季的节拍,
摇响希望的风铃。
在每个霞光满天的清晨,
总响着您匆匆的脚步声。
三尺讲台上,
您自若从容。
用一根根粉笔,描绘一幅幅阳光下
最美的图景。
如丝丝春雨。
滋润我们心灵的沃土,
您的笑容,如朵朵云霞
飘向我们心灵的晴空。
老师,是您赋予我们知识,
是您赐予我们力量。
于是,我在心里,
为您雕刻了一尊永恒的塑像。
刻上您的眼神,
刻上您的笑容……
四、感恩的行动
师: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张笑脸,述说着我们对老师的爱。每年的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老师的谢意,那我们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呢?
生:不如我们大家亲手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老师吧。
师: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师生一起在动人的音乐声中专注地制作礼物)
师:孩子,请把你的心意送给你心中的老师吧.。
(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在现场寻找他们心中的老师,送出心意卡或者花。伴随着《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下课。)
评析
“以情促行”是本节课的最大特色。唐老师注意创设利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使学生从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真实经历中,认识和理解老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综观整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两点:
1.善用“预设”抒情
根据教学需要,唐老师重在从创设一定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入手,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如通过一幅幅老师忘我工作的画面,一个个老师耐心教育的事件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来刺激孩子的各种感官,拨动孩子的情感之弦,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师为学生的付出,增进了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与尊重之情。这真正验证了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地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2.活用“生成”激情
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材是范例,是活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活的,而不是预设不变的。所以,教师应该当好“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天使”,善于经营活动,用真实的活动进程不断丰富和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这节课中,唐老师不但按预先设计的教学活动一步步走下去,而且善于捕捉新的生长点,灵活驾驭实施过程,用爱倾听学生声音,促进生成,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如当各小组用不同的形式体验老师给予的帮助时,唐老师没有停留在走过场的汇报,而是调动全体学生回应,在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
【《卵石的形成》课堂实录】推荐阅读:
案例卵石的形成08-28
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07-04
卵石地层11-02
砂卵石土11-03
鹅卵石报告05-30
卵石动物造型教案01-07
鹅卵石和钻石经典美文10-12
卵石,让我怦然心动作文10-20
我喜欢鹅卵石作文500字07-19
课堂形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