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方案设计课程小结

2024-10-08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小结(通用12篇)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小结 篇1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为期12周的物流方案设计课程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回忆当初选课时的所思所想,不禁羞愧地脸红啊。那时候就冲着这课程的名字,毫不犹豫的选了它。心里盘算着如何学习,如何参加比赛,如何……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我又一次失败了。但是在这些听课做方案的日子里,收获还是不小的。

下面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谈谈我的思考。

一、关于本课程。物流方案设计是针对具体案例而做的,首先,必须了解物流方案的基本概念;物流方案设计的内容、成果形式;掌握物流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物流方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其次,了解不同类型的物流方案及其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物流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要点和流程。再次,以实际案例为载体,掌握物流方案设计的要领及基本内容。接着,掌握物流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能自行对实际的物流方案进行评价。最后具备物流方案报告的撰写能力,能解决实际的物流问题。

二、关于听课。现在的课程都是利用PPT教学,信息量极大,如果不事先预习,光靠上课凑两只耳朵听,完全没效果。所以,在听课的时候务必认真,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做笔记。遇到没听懂的地方,课下一定要通过问老师或者查阅资料文献弄明白。

三、关于收集资料。本课程的讲授使我明白,参考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文献、视频、年报等等。收集的途径也很多,各大网站、图书馆、同学之间信息共享等。收集完成以后要注意,不能盲目相信收集来的资料,一定要抱着一颗怀疑的心态,亲自考证。

四、关于团队。要想成功,首先,必须要有一个“靠谱”的团队。此次案例过程中,我和本班同学临时匆忙组成了一个小组。由于大多人上课时候没有认真听讲,每次讨论都收效甚微,做起案例相当费力。其次,真正的团队离不开合作。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必不可少,只有每个人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就需要组长做好分工、督促等工作。最后,要学会沟通,团队是一个整体,成员之间要学会沟通,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相互讨论,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最后,谈谈通过学习课程以及撰写方案的收获。

一、拓宽了知识面。虽然这是物流方案设计,用到的知识也很多是我们物流专业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我们进行方案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会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财务会计、电子商务、管理学等等。所以为了把方案做的更加完整,做的更好,我们对这些知识有所涉猎。

二、认识到了掌握基本功的重要性。要做出一份很完美的方案,完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够有资本去创作、去设计。基本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贵在长期的练习与积累。

三、学习到了一些计算机知识。熟悉和学到了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Matlab软件编程,避免了在选址计算中采用一般的方法的繁复计算。同时学到了一些word编辑的技巧。

四、思考了一些人生。在这个方案设计的漫长过程中,经过了数次的失败,经过了数次的修改,更需要的是一种能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这句名言。只有坚持到最后,才有机会获得胜利,否则留给我们的只有无法弥补的遗憾。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当本着一种锲而不舍的信念,坚持到终点。就和当初我选择这么课程的初衷一样,虽然满腔热血,但却中途而废,悔恨终身哦。

上学期的运筹学就是修读华老师的,一直觉得华老师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感谢华老师一个学期以来的辛勤授课以及对我一如既往地帮助,期待以后能继续听华老师的课!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小结 篇2

一、图表式小结

这是从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出发, 通过图示或表格形式, 将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概括整理, 突出重点地进行一定的归类、比较, 总结所学知识的一种小结方式, 主要有简一性图表、专题性图表和比较性图表。 (1) 简一性图表。是仅就某一历史事件或课本的一个单元的内容, 用列表方式来反映。例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通过列表格进行小结。

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形象直观、简洁明了,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便于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专题性图表。是把同一历史阶段的类似概念、知识, 以专题择要归纳为图表来体现。如《走向整体世界》一课上完时, 我归纳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如下:

通过列表, 学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个完整认识, 归纳、比较能力得到训练, 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 可以得出规律性认识, 即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3) 比较性图表。是指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列表对比, 从不同角度、多方联系辨别分析, 寻求知识间的异同, 找出其规律而加以概括小结。如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这种小结方式有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分门别类地串联起来, 理出线索, 使知识系统化,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运用图表式小结要注意: (1) 导向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重点内容, 不能面面俱到。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因为历史学科知识繁多及其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的特殊性, 许多教师只好各方面都兼顾, 所以在课堂小结时的框架构建就要体现本节知识的重点, 为学生后复习提供导向功能; (2) 程序性。因为是用图表形式对教学知识进行小结, 所以要讲究程序, 即在备课时, 教师就要做好相关课件, 设置好程序, 在作小结时利用课件展示空图表, 然后教师边提问边展示答案, 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切不可马上把一张图表答案都展示出来, 或者等学生回答完所有答案才展示, 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3) 系统性。在课堂教学中, 每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可在讲课的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一节课下来, 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 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 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 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 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 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史料式小结

在课堂结束时, 给学生提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 设计一些与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相关的问题而进行课堂教学小结的方式。如学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时, 我展示如下材料: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 洋货涌入中国市场。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即美, 其价复廉”, 因此, “江浙之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中心, 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洋布畅销,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业为业的乡村已无棉可纺, 无布可织。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 十室而九。“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国, 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 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 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 皆为所夺矣”, 请阅读以上材料并回答: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经济结构变化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什么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小结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 有利于教材延伸、拓展, 有利于巩固知识, 有利于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活用知识, 提高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技能化, 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运用史料式小结要注意: (1) 针对性。即在史料选择上, 要注意与课堂所学历史知识相吻合, 材料不能过多, 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一致, 有利于学生阅读; (2) 原始性。在材料选取上, 要注意材料原文的真实引用, 切不可断章取义, 或为达到教师的意图, 而对材料进行有意识的改造, 这样不利于历史教学; (3) 适量性。是指依据“论从史出”的观点, 精造史料。历史教育知识容易大, 要在有限的课堂内处理好教材, 即要分清主次, 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在补充史料时选择典型史料, 不宜过多, 否则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启发式小结

通过钻研历史教材, 找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通过历史现象, 挖掘历史规律和本质, 给学生以启迪的小结方式。如《宋明理学》,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我们进一步了解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的发展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 依然有所发展;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时期;宋朝时期, 程朱更深兴起, 儒学思想走向成熟;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 心学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 儒学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 我们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通过小结, 学生对儒学发展有了比较明确的线索, 并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有了深刻印象, 又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了伏笔。

运用启发式小结要注意: (1) 目的性。即目的明确。课堂小结从历史教材的本身出发, 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或从重点、难点进行提示, 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方面予以引导; (2) 简洁性。小结教学要做到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要在教学时做到干净利索, 语言精炼; (3) 启发性。小结要给学生以启发, 以激起学生努力探索的积极性, 做到“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如果把一节课比作“凤头、猪肚、豹尾”, 那么小结教学就应像豹子的尾巴那样强劲有力。

四、问题式小结

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置一些综合概括的问题, 从而达到巩固新课的小结方式的目的。如在《新文化运动》一课小结时, 我提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2) 回顾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 (1919年) 前后, 一些先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 (3)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点拨和思考, 学生得出新文化运动前期“新”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新”宣传马克思主义。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 (1919年) 前后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走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激进派则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维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这样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消化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 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运用问题式小结要注意: (1) 自由性。要重视学生在小结中的主体作用, 紧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抛出有价值的问题, 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 各抒己见, 或在轻松、或热烈的氛围中, 加深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2) 悬念性。在小结时, 教师精心设问, 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可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 以一种悬念性, 有助于学生课后主动探讨;也可在小结时, 将问题引向更深入的问题, 有助于优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3) 思维性。因课堂小结时临近下课, 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 渐渐变得心不在焉, 为此教师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物流》课程设计研究 篇3

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课程设计创新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实践物流》课程对应于已完成“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大部分核心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在一年级已经完成《走进物流》之“职业体验”将在二年级到物流企业各物流岗位进行专业实习的学生。本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在为期1至3个月的专业实习过程中,通过实习企业各物流工作岗位师傅的“传帮带”作用,让学生具备各物流岗位的基本职业道德,对一个或多个物流企业岗位作业和工作流程达到相对熟悉的程度,初步具备各物流岗位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学生通过在物流企业实习中参加生产实践,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深入地了解各物流岗位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做中学、学中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能够完成系统的工作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工作合作能力,找出理论学习的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岗位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物流企业各从业岗位工作性质、内容及做法;

②掌握物流各从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和特点。

(2)能力目标

①能在物流崗位实习中提高学生仓储作业的能力;

②能在物流岗位实习中提高学生配送作业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专业,服从管理,遵守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

②培养学生在物流岗位实习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③培养学生在物流岗位实习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

主要是对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规划和分工。

四、课业设计举例

说明:本部分根据第三部分确定的学习情境进行,每个学习情境应分别进行课业设计,由于课业设计内容较多,就不一一重复,特以第一个学校情景为例,说明如右。课业1设计:

五、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小结 篇4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回顾此次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在将近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是苦多于甜,但是却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很多在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毕竟是第一次做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要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自动送料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了8个阶段:

1、选择电动机:

2、传动系统计算:

3、齿轮、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

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

5、装配图的绘制:

6、零件图的绘制:

7、编写设计说明书:

8、答辩

在第一周的计算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其中最难的是在轴承的选择过程中,在初步选定轴承的类型之后,我们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然后开始计算在此轴承下的工作寿命,结果发现轴承寿命

不合格,不得不重新选择,接着我们又试了好几次,几乎都要放弃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选定了合适的轴承。我们也明白了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校核了,我们对低速和高速轴分别进行了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工程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了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了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学了机械制图,又学了电脑CAD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了,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习回顾,导致耽误了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专。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此次课程设计不但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能力,而且也让我们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我们小组4个人,从来没有人缺勤过,更别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大家态度端正,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无论分给他们什么任务都能认真对待,而且从不拈轻怕重。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此次设计也让我们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地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

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不小。遇到问题时,我们一起讨论,每一次都会很快得出结论,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看这话真是说对了。

课程设计到此已经结束,但对我们的影响却不会到此结束。我们总结此次课程设计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积蓄经验,希望在将来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在人生的旅途中少走弯路。

第八组组长:陈琳

课程设计小结 篇5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这次课程设计我得到的题目是设计一个单级锥齿轮减速器,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临结束那两天更是一直画图到深夜两点才爬到床上去。有的同学更是选择了一整夜的学习画图找资料。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设计所需要的东西都在书上了,当时自己老是想找到什么捷径来完成这次任务。但是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不让的话就麻烦了。我因为这个就吃了不少的亏,比如在我设计减速器的装配草图时我没有太注意相关尺寸,致使我设计的箱体出现了较大的结构错误,间接导致了我以后的装配图的步履维艰。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培养了我的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和利用生产时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我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的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要进一步加强,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努力。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一次系统总结与应用,还是对自己体质的一次检验,检验结果是不合格。在本次课程设计当中,由于天冷,也由于课程设计的环境艰苦,许多的同学都感冒了,更有几个同学是刚打完点滴,就开始设计,精神可嘉。我在这次课程设计当中,也不幸得感了冒,现在设计完了就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觉了。

本次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的仓促,还有许多地方有不足之处。再加上课程设计选在临近期末考试期间进行,就更显得不是很人性化了。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看来我是无法忘记的了

包装设计课程小结 篇6

包装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广泛用于生活、生产中,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开始用手工方法熔铸、吹制原始的玻璃瓶,用于盛装物品,同一时期,埃及人用纸莎草的心髓制成了一种原始的纸张用以包装物品,公元前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在中国出现了用手工造的纸做成标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包装设计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时至今日,包装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商品的层面上,它已给人类带来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视觉愉悦以及超值的心理享受。

作为新时代的包装设计师,要赋予包装新的设计理念,要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商品、了解消费者,作出准确的设计定位。包装设计的定位思想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的设计指导方针。没有定位就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也就没有目标受众,商品也就销售不出去,这也就失去包装设计的新时代意义,唯有遵循设计规律,才能做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设计。在设计之初,我不知道以什么作为主体形象,画面很花很乱,没有主次之分,没有秩序感,视觉效果很平淡,诉求点不准确,不知道要传达什么信息给受众。花了不少精力,也做了不少设计稿,但是都不出效果,之后通过学习设计理论,知道了原因是我没有很好的设计定位,也没能根据调查结果而寻求准确的诉求点。之后我确定思路,进而求精,渐渐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产品完成出来。此次包装设计课程内容是陶瓷包装设计设计,经过老师的指 导和实践,对包装设计的一些规则比以前更加理解,它比平面设计更需 要遵守很多准则,首先要去迎合商品的属性来设计,其次要迎合商家的 品味于大众消费者的审美观,应该是最力不从心的设计之一,但是有趣 的是你可以在好好认识了解这些规则的前提下,将消费者的购物欲玩弄 于手中,靠图形说话比拿着喇叭对别人宣传更有效,所以包装设计在展 示自己的设计能力与表述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做好包装也许在某种 情况下比做好商品更重要7因为现在重视包装的人群越来越多 以上是我对包装设计的理解,在确定要包装的产品之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E型瓦楞、打印纸为主的包装材料,并进行了包装结构 的尺寸设计。最后,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装潢设计方案,设计中以展示产品 为前提,以呈现经典为手段,追求其效益、功能、美观、内涵为目标,充分体现 出其传统与现代结合和艺术的价值。

物流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探讨 篇7

近年来, 我国物流总额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 截止2013年12月我国物流总额累积达到19.78万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0.4%。2010和2011年同比增长分别超过了23%和21%。

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物流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 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物流人才的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 对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和理念, 精通信息化技术, 熟悉物流操作规范的人才需求旺盛。丁俊发认为应把物流人才战略放在首位, 培养物流人才的决策能力、行业与专业知识、预见能力、沟通能力等[1]。

《物流学》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大一学生的核心课程, 它是学生首次接触物流知识, 逐步开展探究性学习, 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课程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对物流专业的认同感, 激发学生学习物流专业后续课程的动力。因此, 完善《物流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 对于拓宽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2]。

2《物流学》课程设置情况

2010年4月, 由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资源库建设协作组发起, 历时一年调研了153所学校和258家物流企业, 形成了《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 全面分析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 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该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地区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 其中, 以《物流学》为代表的物流基础课程, 作为大一新生的专业入门课程, 已成为各个高校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 平均达到了60~70课时数。因此, 《物流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教学方法的改进, 显得尤为重要。

3《物流学》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

3.1 明确课程性质和目的

《物流学》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是物流管理专业大一的学生。课程主要包括现代物流学概述、现代物流基本功能、物流职业生涯规划、物流前沿问题等几个部分。主要目的是通过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解, 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 并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基本框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 了解学科发展过程与前沿问题, 使学生初步具备物流管理和物流过程组织的能力。

3.2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物流学》课程的特点是要求密切结合物流学发展的实践来研究相关的理论问题。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现场调查及自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对物流学科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以启迪学生思维, 加深学生对有关物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3.3 课程教学方法

3.3.1 多种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借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重构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报告[3]中的建议,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注重共同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做好以下环节: (1) 以企业案例入手, 引入相关概念和理论, 并结合实际案例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2) 对于课程中较为枯燥的名词和基础理论, 在上新课之前由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 避免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 注重启发式教学。由于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的信息, 与教师讨论有一定的信息量, 互动效果很好。

3.3.2《物流学》课程与职业规划相联系

在讲完《物流学》整体框架之后, 将4~5位同学组成小组, 要求筛选至少二十条招聘信息, 按不同的行业和岗位, 搜集企业名称、企业所在行业、企业类型、招聘职位、职位级别、薪资待遇、工作经验要求、学历要求、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 并进行小组汇报。

通过查找企业当前人才需求的现状, 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物流发展的趋势、需求的岗位和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3.3.3 深入调研, 培养探究能力

课后采用案例调研的方式,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 通过调研了解某一企业或某一行业的物流和供应链现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调研, 各组长结合小组成员情况, 先确定调研对象, 拟定题目, 每个小组选择相应的案例。

鼓励学生调研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采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如书籍、电子期刊和物流专业论坛等。建议学生依靠团队力量、做好分工协作, 多讨论和总结, 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 并进行PPT讲解, 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3.4 游戏参与方式

《物流学》课程期中测评采用“啤酒游戏”进行考核, 该游戏最初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发明出来的一种策略游戏, 主要用于动态系统管理的教学。

在游戏中, 让学生作为企业中经营者, 扮演不同的角色, 模拟企业实际运作情况, 探讨降低牛鞭效应的方法。通过做游戏不仅使学生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有了直观的认识, 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物流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4.1 尝试将“创新”和“创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是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尝试将“创新”和“创业”作为教育理念融入《物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将4-5个学生作为一个小组, 结合不同行业物流的实际状况, 选择市场需求较大的领域, 以公司的模式进行运作, 拟定创业计划书。鼓励创新程度较高的方案参加“挑战杯”和“创新创业”等比赛。

4.2 与公司建立“合作教育项目”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开展“合作教育项目”, 让学生融入到企业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调研,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4.3 邀请企业高管进课堂

针对《物流学》课程的某一专题, 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进行讲解, 为学生提供增长知识和拓展人脉的机会。

摘要:《物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文中简要介绍了《物流学》课程的设置情况, 探讨了该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最后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丁俊发.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新机遇新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 2014, (02) :9-15.

[2]张俊峰, 刘海远.物流业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创新探讨[J].社会科学家, 2012, (S1) :109-111.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小结 篇8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物流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中国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JG12DB085)。

基金项目: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2013Z05)。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分科课程的弊端和局限愈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引发了理论界对分科课程的反思和质疑,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课程综合化研究的高潮。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及国家将“卓越工程师计划”列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有一些学者从“卓越计划”的视角,对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课程综合化等进行了探讨[1-4],同时,部分学校也尝试针对物流专业开设“物流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然而,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课程地位、培养目标和课程价值,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相对于其他分科课程而言有更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是指学生以具有一定工程与应用背景的物流案例为设计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物流理论与专业知识,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独立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探究。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不是提供或寻求正确答案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只存在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对还是错,完全受时间、地点、条件等的限制。

(2)以问题为中心。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它不空谈一大套理论,也不挖空心思构件复杂的学术体系。它的理论十分简明扼要的,它的体系是隐含在一系列物流案例中的。久经推敲的物流案例中,实际上隐含了科学合理的物流理论和行动过程,因而对学生起着启示和引导作用。

(3)以综合能力为主。物流综合课程设计强调“知识点”的巩固和训练,强调“知识线”的贯通,通过课程设计全面强化训练和考查了学生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精髓不在于教师阐述理论,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索,从而提高其物流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同时,要学会对自己的决策、管理自我评价。

(4)形成学习机制。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学习机制。这个机制体现在它的教学上,也体现在它的评分上。

二、物流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作用

(1)有利于加快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所提供的案例不是虚拟的,都来自于企业实际,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2)有利于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最近几年,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还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等情况。与其它专业相比,物流专业是一个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不仅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特点,更要求学生养成系统化、整体化的思维方式。

(3)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单一的物流专业课程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割裂开来,而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提供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知识的方法和视野,易于激发整体“顿悟”,有助于培养学生超越已学专业知识相互割裂的界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像力、创造力,比如设计一物流方案,需要熟悉数据的采集、分析、归纳等方法,也会考验团队的分工协调和组织能力。

(4)拓宽学生的视野。物流综合课程设计所提供的案例大多选取能及时反映物流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容纳物流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而提出的新内容。因而,通过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比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更生动,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物流综合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与学生实际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经验、兴趣和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独立的设计物流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因而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物流综合课程设计内容的拟定

在拟定物流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内容时,除了应考虑教学学时和软硬件条件外,重点应考虑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专业课程结构等因素。

(1)物流综合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无论是物流管理专业还是物流工程专业,其综合课程设计内容都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的一个或几个项目:物流战略优化设计、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物流系统重组设计、物流增值服务项目设计、物流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物流设施设备优化设计、物流标准化运作流程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供应链物流系统集成設计、物流各环节运作的优化设计、物流技术应用系统设计、物流管理理念创新。

(2)不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方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是管理学,与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享基础平台课程,如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同时,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类专业,应与其他物流类专业共享专业平台课程。

参考文献:

[1]贺政纲等,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探讨,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158-15

[2]孙慧,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物流科技,2010(1):141-142

[3]邵新建等,物流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与培养体系探索,物流技术,2012(3):152-155

office课程设计小结 篇9

一、引言

《Office办公软件》是新生进入我校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才开始学习的课程。该课程的总体思路基于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建设和改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计划,并讨论确定了课程建设的方案。目的在于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了我校几年来的办公软件课程建设,并对该课程的有关教学改革问题谈些体会和看法,以期引起讨论和指正。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Office办公软件》作为培养大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仅要随着整个大学的教学改革同步发展,而且还要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即围绕课程核心、社会需求及新技术,着力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继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应用的能力,还能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内容上,《Office办公软件》课程主要涉及到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尽量多安排学时进行上机实验课。WORD20XX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XX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时,我们应该详细讲解这些常用软件,而且要求学生认真操作,做到人人过手,人人过关,这些其实都非常简单,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忽略,要抓好,必须布置作业,每一次上实习课,都要给学生准备任务,而且还要检查,力争做到让学生们不仅知道做什么,而且会做,能做好,做得有创意。如在讲解WORD这一章时,每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就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作业,要求他们自己制作一个《求职个人简历表》,给他们二周的时间,二周后,我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做得非常好,而且很多学生很有创意,做得结果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三、教学方法改革措施与方式

在教学手段上,现有的教学环境主要有“黑板+粉笔”,“计算机+大屏幕”和“网络化教学平台”。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Office办公软件》课程的教学具有其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为加强教学效果,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将“教”和“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

1 优化课堂结构

(1)情境教学

情境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及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所以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如何使用powerpoint”时,可以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电子影集作品,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接下来的教学大有帮助。导人时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旧知带动新知,学生更容易接受。

(2)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例如在学习Office中WORD时,首先向学生介绍WORD的实用性、易学性特点,并给学生展示已用WORD编辑好的实例,使学生亲自感受计算机的本领。让学生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并开始思考怎样实现计算机的这些功能,渴望马上去学习掌握这些技能。显然,这个方法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诱发了他们求知的愿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动作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内动力。

2 实践教学强化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计算机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足够的上机操作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上机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操作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及时总结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完全转化为操作技能。此外,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终生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是有用的。

四、结束语

色彩设计课程质量分析小结 篇10

色彩设计是各类艺术设计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基本功和艺术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现代审美判断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修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认识、感受和表现的能力,掌握和运用色彩语言去再现物体、表现物体、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写生、变形变色、创作等手段训练学生的色彩基本功和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语言进行创新的能力,为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色彩基础。

一、教学目的

色彩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要素。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视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创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色彩的对比调、色彩的生理、心理以及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理论、色立体的基本概念,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以及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色彩运用。

二、教学方法

1、在介绍理论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书本上枯燥的形容词与生活经验中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加深理解。顺带也考察了他们把抽象概念与现实情境相互联系转化的能力。为以后的教学环节设计打下基础。

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用分组竞赛的手段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到最高。例如:红、黄、蓝、白、黑几种常见色能联想到的名词各有哪些,再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上述名词。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色彩的心理效果、文化表情和通常与之相联系的特定物体。例如:红色:太阳(热情)等等。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形象地掌握书本相关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3、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用色彩来形容自己的同学,既活跃了气氛,又使学生对于色彩的性格和感情倾向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我们完成色彩设计作业的基础。

4、边学边练,用他们感兴趣的题目来引导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用色彩来表示“喜、怒、哀、乐”“春、夏、秋、冬”等等。用色彩来表现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个作业让他们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结合书上的内容加以指导,学生接受地较快。

三、教学环节

1、色彩学基本原理:讲授,提问,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例如:暖色——橙黄色——沙漠、后退色——冷色——青灰色——远山等等。

2、色彩运用基础,表现形式:结合“用色彩表现音乐”这一作业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3、视觉设计的色彩运用这部分内容在讲解作业时会由浅入深地一点一点讲授到。

4、空间设计类的色彩训练会结合平面设计,分析两者异同,结合设计心理学讲授。

四、课程建议

1、安排一些课(2—4节)在多媒体教室上,可以给学生多看一些设计作品,让他们加深感性认识。2、2周48学时,一周24学时的课业任务比较重,学生知识来不及吸收,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学习效率不高。

3、最好把这门课排在《色彩》上完之后,这样能够趁热打铁,巩固《色彩》中涉及的基本知识,也能及时分析《色彩》和《色彩设计》之间的异同。

五、课程效果

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单个色彩和色彩组合所表现的情感和使人产生的心理效应。

2、对特定主题已经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色彩组合来表现。

3、明白了装饰画和写生画的区别,能够完成传情达意的装饰画。

4、理解环境中色彩设计的特殊性,能够完成室内的色彩方案设计。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色彩的视觉效应与象征作用,为理解和学习色彩设计打下基础。其次要弄清色彩的表现方式,包括其变化规律和调和配置方法,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最后通过观察和揣摩生活中各类设计作品色彩的运用来体会其特色把握其规律。学会色彩的观察、理解、归纳与表达,这些环节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空间中色彩的运用,以达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设计课程的目的。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经过自我探索和求证这一阶段后,老师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艺术系

王颖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小结 篇11

我所任教的对象是市重点中学高一的普通班学生,以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为例,教学重点定为:总结一单元的重点名词、动词和动词短语。环节如下:

第一,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情景式导入、问题式导入、讨论导入、故事导入、欣赏音乐或影片导入等。教师恰当的导入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落实课堂的有效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可依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以必修一第二单元“Englisharoundtheworld”为例,我以一段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和原英国首相撒切尔的演说录像做为本节课的导入,让学生亲身感受来自不同国家的女性演讲的语音差异。在感知的基础上,请学生总结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一一现代英语的种类、历史、发展等。

第二,巩固、落实知识。,我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经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具体做法:一是在课前,对学生提出的本单元疑难习题编成《学生疑难习题集》,并附有详细解答。二是抽取部分学生疑难习题,补充到经典习题里面,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必修一第二单元“小结”模块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本单元语法——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疑难习题,再将习题按照难度划分成基础题、拔高题和高考题等不同层次。三是学生以探究学习的方式,解决疑难。例如:查找工具书,上网查找信息,询问教师等多种方式。四是学生分配任务,共同组成疑难习题库。教师从《学生疑难习题库》中抽取典型习题(例如:祈使句变间接引语),再适当填充经典习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三,学生提出疑问,自主解决疑问或教师启发学生解决疑问。例如学生问giveout、giveup、giveaway、givein的区别。知识面较宽的学生就正确的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在学生“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导者”有了良好的知识传出体验;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学习者”从同伴当中得到了知识和经验,解决了疑难,同时也激发了自身努力学习,不甘落后的学习动机。学生“教”与“学”,双方都有收获和提高;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小结”教授当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顾问”。对于疑难,要用符合学生认知的策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

物流方案设计课程小结 篇12

物流仿真是针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建模, 并在计算机上编制相应应用程序, 模拟实际物流系统运行状况, 并统计和分析模拟结果, 用以指导实际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作管理。作为一门课程, “物流仿真”课在教学目标上不同于其他物流理论课和实训课, 教学内容也不能局限于软件公司提供的相关模型。它是结合了物流学科相关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综合性课程。因此, 其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精心准备, 大胆创新。据此, 笔者设计了一堂主题为“实体仓库的模型创建与改进”的物流仿真课。下面对该课程进行简单介绍。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主题为“实体仓库的模型创建与改进”, 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建构学校实训教室内的实体自动立体仓库的仿真模型, 然后提出扩建要求, 要求学生在原有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容设计。

本课使用仿真技术的必要性体现在: (1) 学技术:弥补工位限制。实体仓库内的参数设置更改困难, 场地有限、设备种类有限, 仓库类型相对单一, 且工位有限, 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仓库类型与控制方式, 需要应用仿真技术。 (2) 增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三维动态场景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仓库结构、认识设备属性、理解设备逻辑关系具有直观、形象、多样化的作用, 仿真对于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提素养:对专业的持续关注。中专学生学会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够拓展其视野和能力, 提升其职业素养, 对其将来的职业发展有益。

本课定位为: (1) 通过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项目, 检验学生对于仓库结构和仿真部件的认知。 (2) 通过创建三维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化的模型, 即时获得系统的运行效果, 相比静态的图片或文字, 仿真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兴趣。 (3) 通过完成一个身边的较为熟悉的任务项目, 让学生进行边缘性的参与, 获得专业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并对本专业产生持续的关注。

ASSURE模式简介

ASSURE教学设计模式, 是由Heinich、Molenda、Russell与Smaldino四位学者于2002年提出的, 是围绕在教室环境下怎样使用媒体和资源而设计的一套模式, 着重于在实际教学情境下, 善用多媒体工具来帮助达成教学目标, 并鼓励学生互动参与。ASSURE取其六个步骤名称英文动词的首字母, 以表达“确保教学成功有效”之意。这六个步骤为:分析学习者;陈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使用媒体和材料;要求学习者参与;评价与修正。利用ASSURE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需要教师分析自己对于媒体、方法的选择, 以及对使用情形加以评估, 在教学行动反思之后加以调整改善, 作为下一次改进教学的依据。

基于ASSURE模式的教学设计过程

(一) 分析学习者

一般特征

教学对象为中专物流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 年龄在16~17岁之间, 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诸如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在学习方面也表现得比较功利, 自认为有用的就用心学, 自认为将来用不上的就不学。心理特征表现为自我意识强、独立性强, 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 但同时又表现出自信心缺乏, 需要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互动中获得肯定。中专学生在学习方面往往缺乏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在智力因素方面, 如记忆力、注意力的持久性等稍显欠缺。他们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如求知欲、自信心、责任感等。因此, 教师需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 使学生用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

入门能力

我校二年级学生的先修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基础、叉车驾驶等, 在相关的课程中接触了一些专业常识, 如各种物流基本设施的名称和作用。在学校自有的实训教室内有三种类型的仓库, 包括自动立体库、电子标签库和平置库, 还有传输设备、搬运设备等。学生观察过仓库的运行, 有的甚至在仓库内进行过操作, 对此较为熟悉。在技能准备方面, 学生前期已熟悉了乐龙仿真软件Ra LC的操作界面, 学会了基本的设备创建和编辑操作, 如传送带系统的生成、货架的生成、部件之间的连接等。

学习风格

中专学生不喜欢理论灌输, 也不屑于单调的、系统的知识传递, 但他们对于色彩、动态等视觉刺激感兴趣, 对于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则参与积极, 表现出极大的视觉偏好。这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学生优势。大部分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 喜欢宽松的教学氛围, 希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 能随问随答。学生在适当的激发下能够有活跃的表现, 尤其是对三维动态的仿真模型, 因其能够即时显示运行效果,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二) 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是限制学生应该学习什么, 而是表示学生应当达到的最低学习目标。在ASSURE模式对教学目标的陈述中, 包含教学对象、行为、条件、程度四个要素, 结合四个要素陈述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 能够说明自动立体仓库的基本结构。 (2) 能够归纳自动立体仓库货物出入库的大致流程。

技能目标

(1) 能运用仿真软件根据实体仓库正确选择所需部件。 (2) 能将实际的物流设备转换为仿真模型。 (3) 能为各种部件设置参数, 并正确对部件进行连接, 完成货物入库和出库。 (4)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根据要求对既有模型加以改进和设计。

情感目标

(1) 能积极参与师生互动, 交流心得。 (2)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 分析差异, 自我提高。

(三) 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

选择教学方法:任务引领, 搭建脚手架

选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原则是要服务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建构主义认为, 首先要有完成有意义任务的动机或意图, 才能引发有意义的学习;能够引发有意义学习的最富有意义的任务就是问题解决, 进行问题解决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理解和实际能力。因此, 在这堂课上, 首要选择的教学方法就是任务教学法。为学生选择一个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对于“物流仿真”课程而言, 既要让学生理解自动立体库的布局结构, 又要运用仿真软件把模型构建出来, 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 最好为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比较熟悉的、可以随时加以观察的仓库原型, 所以在此设计了学校实训室的仓库作为原型。学生对身边的仓库, 既熟悉又好奇。因此, 仓库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要为问题建构内部表征, 这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技能之一。学习者对问题的描述越全面越精确,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越好。要设计扩容方案应该从何入手呢?在教师的活动设计中应该体现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帮助学生搭好构建认知的脚手架, 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将递进的任务设计成指引框架,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能逐步达到完成总体任务的目的, 还能体会到类似任务的完成步骤和途径。教学主线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选择媒体和材料

要完成模型的创建和设计, 需要熟练运用仿真软件。因此, 上课准备的材料包括Ral C操作指南、校本教材《物流系统仿真项目》、演示文稿, 准备了计算机、投影仪、Ra LC仿真软件等。为了动态地展示自动立体仓库的货物入、出库流程和原理, 当场请两名操作较熟练的学生运行仓库管理系统, 并进行货物的存取、条码的扫描等工作。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进度不尽相同, 不可能随时调用两名学生进行演示。因此, 我们将他们操作机械的动态过程制作成视频, 作为媒体材料提供给每一个学生, 以备他们随时调用查看。

(四) 使用媒体和材料

学习环境的设计

多数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在学生之间的讨论中同样会产生新奇的想法。本次课的内容需要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因此教室布置为图2所示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激励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和帮助, 在小组之间则采取竞争的激励方式。在教学形式上, 结合现场教学和仿真教学。现场教学侧重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 仿真教学则注重引导和学生的操作, 指导学生遵循设计规律, 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的教学流程如表1所示。

(五) 要求学习者参与

中专学生对于课程和教师的偏好是十分明显的。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产生良性互动, 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 多进行正面的鼓励和表扬, 尽量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 使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很快活跃起来, 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真正的心理参与, 达到对设备的创造性运用。

进行小组竞争, 并给优胜小组一定的奖励, 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结束时教师为竞争获胜小组分发了小小的即时贴。学生特别高兴, 说这奖品“好有爱”, 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更为深入探究的欲望, 为日后的分层教学打下了基础。

此外, 在本次课上还采用了作品交流和让学生汇报创作思路的方式, 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 使他们能产生成就感, 更能在学习共同体中产生正面效应, 以少带多, 使更多学生得到启发, 突破教学难点。

(六) 评价和修正

学生的设计各有利弊, 但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仍旧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根据给出的评判标准, 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和提高才是评价的主要目的。在此, 本课的教学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学生自评要求在课堂内评价, 简单易操作;课后要求学生上传作业, 教师完成综合评价。如表2和表3所示。

教学设计的创新与特色

一是精心选择独特的任务。选择的任务难度应处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如任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学生会给予更多关注, 在完成任务时能够获得较多的学习成就感。

二是预留空间鼓励创新。教学设计时预留了较大的创意空间, 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 从货物码上托盘开始, 就有学生使用了新的设备, 直到设计扩容方案, 学生的最终作品是多样的、具有差异性的, 能使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得以展现。

三是适时渗透职业态度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职业态度的影响, 比如在制作仿真模型阶段, 强调模型要尽量与实体仓库一致, 这样不仅是对真实环境的模拟, 也体现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要求;在扩容设计阶段, 则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四是教学效果丰富多样。学生作品多样化, 充分发挥创意, 设计多种扩容方案。

中专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 可以说没有丝毫专业基础, 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心理学家杰尔姆·布鲁纳 (Jerome Bruner) 认为, 当学习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背景的时候, 教学遵循从实际经验到形象性表征, 再到符号性或抽象表征的顺序, 能够促进学习。遵循这样一个规律, 有效地借助媒体和材料, 按照ASSURE模式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就, 也是能反映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ASSURE模式是一个能够完成系统化设计主要步骤的教学设计模式, 但也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充分思考学生能做什么、怎么做, 选择正确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加以灵活运用。只有这样, 才能搭建起从教学起点到终点的桥梁。

参考文献

[1]Sharon E Smaldino, James D Russell, Robert Heinich, Michael Molenda.教学技术与媒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汤跃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D H乔纳森.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Patricia L Smith, Tillman J Ragan.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Curtis J Bonk.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6]吕明哲.物流系统仿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二年级看图写话关于保护环境的下一篇:副总经理在地产推介会上的致辞稿